也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

2024-10-11

也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精选13篇)

1.也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 篇一

也谈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江阴市陆桥中学 顾 青

[摘 要] 实施新课程标准后,教学反思这个老话题增添了新的内涵。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对物理教学反思的认识,以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为标尺,对教学的各个环节作细致的分析和思考,总结得失,揭示了教学反思的意义,提出了初中物理教学反思的内容和方法。

[关键字] 教学反思;新课程;教师;学生

新课程带来了新理念,提出了新目标。那么,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教师需要在各个教学环节上下功夫,其中,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也是必不可少的。虽然从教多年,可总觉得自己在教学上还不是得心应手,还有着许多困惑,有时候一节物理课下来,自我感觉不太好,因此常会深深地自责,有种负疚感,要郁闷一阵子,总是忍不住要反思总结,是强烈的工作责任心驱使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关于教学反思,笔者有一些个人的见解和想法,本着与同行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撰写了此文‥‥‥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教学是一项持久反复的系统工作,不是一两天能完成的事情,要常抓不懈,及时总结得失,适时进行必要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自身专业素质而进行的有关教学方面的自我反省自我批评的思考总结,反思是为了提高,是为了使教师教得更好、学生学得更好。好比走路,每走一段路,我们要不时回头看看,所走过的路是不是正确?有没有走弯路?怎么走更好?

反思是一种智慧,会反思的人是充满理性的智者,会反思也是成熟的一种表现,进行教学反思是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在业务上更快进步、更快走向成熟的重要形式,使教师由苦干型向巧干型、由辛苦型向科研型转化。在20世纪70年代,斯腾豪斯提出:“教师即研究者”的观点,教师要在教学上多作研究多作反思,去争做智慧型的老师,只会埋头苦干而不会作教学反思的教师永远只是个教书匠。[1]同时,在一次次的教学反思过程中容易形成本质性、规律性的教学理论,而归纳得到教学理论再回过来指导教学实践,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也符合人的认知规律,成功的经验要及时总结,失败的教训要及时吸取,使教学工作精益求精、事半功倍、高效优质。

二、物理教学应反思什么?

新课程是一面镜子,对照它教师可以对自己上过的每节课进行全面审视,评判优劣,总结得失。

要反思教学是否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是否贯彻和达成新课程的三维 2 教学目标。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组成,它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学生通过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去获得研究、学习、思维的方法,并体验探究过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使物理教学的重心从强调知识的传授向强调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2]

教师要以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为标尺,对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刻细致的反思,不仅要反思教学中的“得”,更要反思教学中的“失”。1.对教学内容及其安排进行反思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新课程大纲,有没有抓住重点、分化难点。在新旧教材交替之际,往往有教师舍不得割舍一些旧教材的教学内容,如:补充过多的有关液体压强的计算、补充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公式并作计算训练、托里拆利实验研究等等,使得上课容量太大,上课时间显得很紧张,并且因为内容太多太杂,教师为了赶时间,课上不停地讲,面面俱到,结果上课往往本末倒置,失去了教学重点,也影响了上课的进度与效果,所以要严格依照新课程大纲安排教学内容,大胆取舍,该讲的一定要讲,不该讲的不要去讲,可讲可不讲的作机动处理,教学容量要控制适当,难度要适中。

2.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反思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教学组织是否合理有序,教学过程是否流畅,教学用语是否正确得当,板书是否规范精当,上课时间是否分配合理,由于物理课上经常有实验活动,很多教师由于时间把握不当,上课往往有前松后紧的毛病,有的课虽然教学设计很精妙,但是如果上课时间控制不好而造成拖课的话,那也是失败的课。

要反思课堂上师生双边活动是否和谐,课堂的提问时机、提问方式是否恰当。譬如有时教师上课讲得太多,不信任学生,双边活动少,提问面窄,几乎成了老师的一言堂,课堂上势必气氛沉闷,学生毫无压力和动力,不肯动脑子思考,显得焉焉的、没有生机和活力,学生积极性不高,很被动地接受知识,简直成了冷漠的看客,学生的主体地位无从谈起。

为了省事,有时教师很少对学生单独提问,喜欢让学生“大合唱”,“大合唱”是一种很不好的形式,它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却培养了部分学生学习上的依赖思想。实话说,我曾经喜欢当这种课堂“大合唱”的指挥家,课堂上热热闹闹,可教学效果却不理想,作业情况差,好多课上反复讲的内容学生还不懂,对于有的学生来说,好像没讲过似的,后来,我进行了反思,都是“大合唱”产生的后遗症。

相反,有的教师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特别在探究课上)频繁提问,经常提一些重复的、不着边际的问题,所提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相距较远,偏离主题;提问没有层次,没有梯度;提问语也不言简意赅,学生不知所云,无法回答;或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对否,对课堂上学生的即兴提问不理不睬;不能灵活应答,缺乏课堂的驾驭能力。有的老师为了吸引学生,在课堂上挖空心思玩噱头,例如滥用多媒体,在课件里插入了很多对上课没有多大帮助的动画,并且把界面搞得五彩缤纷,以为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可是学生被动画里搞笑的情景和鲜艳的色彩所吸引,却顾不上听老师讲课,忽略了课堂教学应掌握的知识,真是华而不实、本末倒置,所采用的教学手段过分拘泥于形式,而忽视了实效,空热闹,哗众取宠,同样是不可取的。

要反思教学手段是否太单一,教学方法有无创意灵感。有的课堂设计过于平铺直叙,缺乏悬疑,不能激起学生的思考与辩论,或物理解题或说理过分强调统一而忽略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否决了学生的批评精神和创新精神,同样没有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还要反思物理教学有没有理论联系实际,有没有贴近生活,有没有渗透人文精神等等,有的教师上课不重视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表述,只重视计算,把物理当数学去教,导致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不到位、缺乏深度。

另外,教师还要反思与同事之间的交流合作怎么样?听其他教师的课,也可以引发自己的教学反思,教师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完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3.对物理实验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实验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教师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保证实验的成功率,提高实验的清晰度,注重探究实验的过程体验。

①要反思演示实验是否成功,是否清晰可见,能否改进以求更好。

回想起我上课曾经有过的尴尬时刻,那次上课,由于我思想上重视不够,实验准备得不充分,还忽视了一些偶然因素,导致实验失败,影响了教学效果。本来要演示气体扩散实验,我为了图省事,没有事先制取二氧化氮,而“聪明”地以溴水代替,想蒙学生,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由于那天上课时气温较低,溴水蒸发很少,在瓶内根本就看不到棕色的气体,实验进行不下去了,我也懊脑不已。原本那节课教学设计得挺好,可是我偏偏忽视了实验这一环节,实验上受挫也影响了我之后上课的情绪,真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课后,我认真地进行了反思,希望自己能吸取教训,之后每每要准备实验,我总是想起那节课,提醒自己教学上一定要实事求是、精心准备,不要去误人子弟,可以说,教学反思使我工作上变得更成熟。

②对探究实验的过程体验进行反思。

对于实验探究活动,新课程要求以学生的现实生活、既有经验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展开,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动手做”和“动脑想”的活动中体验、发现和解决问题。[2]在新课程背景下,让学生经历并体验探究的过程也是教学目标之一,是不可替代的。

而有时教师为了节省时间,甚至以播放多媒体视频来代替实验活动,或者为了减少所谓的“麻烦”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大包大揽,为学生设计好全部的探究过程,学生按照老师设计好的 程序进行“探究”,名为探究实验,实则为验证性实验,虽然课堂的进程很顺利,但是却扼杀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减弱了活动的乐趣,只重视实验结果而忽略了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体验,忽略学生小组的讨论交流,即使安排学生讨论也只是盲目地讨论,搞形式走过场。

有的教师为了得到预想要得到的实验结论,牵强附会,编造实验数据,违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由于时间的关系,有时一节物理探究课下来,经常连实验结论都得不到,作业不大好做,为此,有些教师非要草草地、生硬地给出实验结论,接着再布置作业,好像上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做作业。这些做法都没有摆脱传统实验教学的思想束缚,必须进行洗脑并加以整改。

有的则走向另一个极端,探究活动放得太开,教师缺乏必要的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一头雾水,不知道干什么,也达不到理想的探究效果。

4.对总体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

根据学生当堂反应、实验效果、作业情况、检测情况等反馈信息,教师要及时诊断分析,进行教学反思,特别是如果总体的教学效果较差,教师除了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以外,还要这样去反思:课后辅导是不是放松了?师生关系怎么样?为什么学生爱抄作业?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得如何?作为教师,你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否把握准确?

当然,反思也要居安思危,不要等教学成绩差得不可收拾的时候才想到去反思,要主动反思,及时反思,定期反思,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三、反思的操作形式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多总结、多反思,最好一节课后一反思,可以与同事们口头交流,每一个阶段后要来个较大的反思,要争做有心人,把平时日积月累的点点滴滴定期汇总,以成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可以写教学随笔,格式可以很自由,篇幅可长可短,文字也不必刻意修饰,但一定要真实及时有效,教师把教学中的一些感受、思考、困惑写下来,定期整理,既记录了教师的成长历程,也可以为撰写论文作积累。现在是网络时代,教师还可以写博客,通过网络平台与更多的人交流讨论,实现资源共享、思想共享、实时交互性,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教与学的共同进步。

当然,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后,要及时调整改进教学思路和方法,必要时甚至可以把原先的方案推倒重来,及时弥补不足,尽量挽回教学上的损失。

总之,教师需要加强反思意识,要常反思,会反思,主动反思,定期反思,让反思成为伴随整个教学生涯的一个好习惯,上上下下形成积极上进、自加压力、自我鞭策的良好风气。反思,使你积蓄了力量,反思越深,蓄势反弹会越强。反思,使你多了一份睿智与冷静,少了一些浮躁与莽动,在通往教学成功的大道上少走了弯路,走得更轻快更稳健,以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长远发展。参考文献:

[1]刘炳昇 《继承与创新》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年

[2]马建明《物理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策略》·《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年第9期

2.也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 篇二

一、语文教学中阅读的重要地位

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教学,学生要学好语文,要有很好的语感,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感受语言独特的魅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对于背诵记忆的积累作用则谈得更为直接,他说过,现在有200多篇文章储存在我的脑海里了.虽然我对其中任何一篇都没有很好地研究过,但这么多的具体东西最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便是积累的很好体现,学生的阅读积累也是同样的道理:读得多了,自然就会从各个方面得到提高,诸如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对自然科学的理解.

对于阅读与背诵的重要性,古典诗词、现代新诗自不必说,必须将大部分时间用来诵读品赏.一些看似浅显的现代文,也还是要多读才行,读多了才能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感受到什么叫“言已尽而意无穷”.叶圣陶先生早说过,语文教学中的一大任务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会读书,让学生“潜心于本文”,“所谓阅读总得读”.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变多余的分析讲解为扎实认真的阅读、背诵训练.因为语言文字离开了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的读,单凭老师在讲台上的讲解,学生能学到的只是皮毛!因此,阅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忽视了阅读教学,会使学生的写作成了无源之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就成了无本之木.

二、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

阅读教学应注重启发学生的内动力,激发阅读兴趣,增强阅读的深刻性,避免流于形式,泛泛而谈,才能提高阅读能力.为此,必须改革程式化的课堂结构,贯彻阅读教学整体化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

阅读教学中,为激发学生兴趣,教师除运用实物、多媒体、图片、师生表演等创设情境外,还应把课文内容与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实际紧紧联系在一起来调适学生的口味.比如教读魏巍《我的老师》前,可让学生回忆最难忘或感到最亲切的某位老师.教读《背影》前,可让学生先想一想,长这么大,父母让你最感动、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哪个动作.教读《闲情记趣》前,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教师也可以把自己的童年趣事讲给学生听……这些自然也能引发学生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阅读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对维系阅读注意力,增强阅读理解和记忆,激发联想和创造,唤起情感体验等具有积极作用.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就可以采用这种以情激情,情感沟通法进行教学.现实生活中,学生或多或少地接受了父母或亲人的爱,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阅读课文,就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背影”所体现的父爱.父亲在家境窘迫、四处奔波的情况下执意要送儿子上学还不辞劳苦地为儿子买橘子,这与我们下岗工人的家庭节衣缩食给子女请家教、买学习资料何等相似!教师若能把文中的情景与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情景勾连起来,“背影”所传达的父爱怎能不激起学生感情的浪花、产生强烈的共鸣呢!事实上,很多课文都可以启发学生的生活感受,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感受去主动探求.

正如叶老所说,语文教学应不再像以往一样死读死记,死摹仿程式,而是将在参考、分析、涵咏、体味,整饰思维语言,获得表达技巧等种种事项上下功夫.叶老的这段话,讲的是一种活的语文阅读教学,是与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相结合的.近年来成功的课堂教学范例,都是紧密结合学生的思维和生活才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热点,才引起生动的、热烈的反应.

三、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

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固然关键,可阅读方法的指导更是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如果学生能掌握一套有效阅读的好方法,学习起来总是事半功倍.

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历来十分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他曾指出,书是教不完的,课文无非是例子,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教给学生读书、看报的方法、能力.总不能什么全喂学生,更不可能永远教学生,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离开学校,他们还要自学,还要发展.可见,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要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仅是学生阅读活动中的引导者、组织者,更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参与者和欣赏者.

下面笔者再就提高语文阅读效率,结合自己的一些体会,谈些粗浅的看法.

1. 明确目标,把握整体

一篇文章之所以能够成立,能够称作文章,是因为构成文章的各个部分相对于文章这个整体而言,起码具有目标的明确性、组合的有序性和系列的完整性等几种要素.在几种因素的作用下,文章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系统,环环相扣,互为贯通,臻于完美.从整体出发去解读文章,能够把局部同整体联系起来,从整体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从上下文的联系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因而对文章的理解是正确的、全面的、深层次的.因此,整体有不同的层次,即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整体把握”不等于仅仅感知、把握整篇课文,它与对段、句、字词的关注不但没有冲突,相反主要体现在对段、句、字词的关注,除非那些字词等是“非关紧要”的.换句话说,提倡“整体把握”的方式,取代语文教学情境中学生阅读的那种“肢解分析”,从而克服语文教学中零敲碎打的分析和繁琐零碎的题海训练所带来的弊病.如在预习《济南的冬天》时,先让学生在自由朗读中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然后让同学一起研讨文章写景的方法和作者情感.在课外阅读中,要降低难度,只要弄懂文章的大意就行了.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把握”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更要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研究表达形式等.这是一种新颖、高效而又灵动、活泼的阅读方式.

因此在进行学法指导时,我们首先必须要明确指导目标,形成整体功能,才能使学法指导产生良好的效果.否则,我们在学法的指导上就会无的放矢,就会产生随意性和盲目性,就会影响学法指导的效率,甚至就会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效果.

2. 着眼局部,细处揣摩

叶圣陶说过,一篇好作品,只读一遍未必能理解得透,要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凡是精心撰写的文章都有足以揣摩领会之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揣摩”就是指阅读主体对文本语言进行品味、辨析、反复思考推求其意味,从而有所感触和领悟.它能帮助阅读主体触摸作者的喜怒哀乐、领悟文本内容深层的含义所在,最终形成良好的语言感悟能力、应用能力,达到具有创造性的阅读境界.作为塑造形象,传达感情的文学语言,往往具有丰富的内涵——大量的潜台词、幽远的情趣、特殊的体验等等.只有充分重视语言的情感性、意象性,学会对语言进行品味、辨析等,才能调动阅读者的形象思维,读懂文本,产生共鸣,进而读出感悟.

著名的文章评点家李贽、金圣叹读《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就是用的这种方法.通过边读边品,把读、想、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既包括对文章佳笔的玩味和欣赏,也包括对文章瑕疵的评批和看法,这是一种卓有成效的读书方法.欣赏诗歌的意境美尤其要涵咏品味、细细咀嚼,要像欣赏音乐一样,要有心灵的参与,要用心地去领悟.如杜甫《春夜喜雨》一诗中题目里的“喜”字,它烛照全诗,使全诗呈现出一片亮色.又如王安石地“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名句中的“绿”字,色彩鲜明,充满诗意,让人自然联想到江南明丽春色和盎然生机.这在每位细心的欣赏者面前都会展现出完全不同的、崭新的、独特的意境美!

3. 读后总结,注重历练

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小结整理的习惯.这一习惯往往被初中生忽视,阅读过后不会加以小结整理,故而影响了阅读效果.笔者以为小结整理就是把阅读过程中获得的体会再梳理一遍,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小结整理是阅读过程的补充和延续,对阅读有巩固提高作用.一篇文章、一本名著读完后,一定要进行读后总结,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从而真正体会出作品的魅力.可以选取名著中最精彩的片段,以这一片段为载体,审视片段中的人物形象、内容、主题等,进而扩展到对整本书的相关方面的认识.如读《水浒传》后,以《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片段为例,认识鲁达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理解作品讴歌梁山好汉“替天行道”英雄壮举的主题.如读《繁星》《春水》后,要求学生背诵并品析自己最喜爱的一首诗歌,感受优美的诗歌语言.

指导学生独立阅读一篇文章,按阅读的一般顺序,一边指导,一边让学生反复练习和实践,逐步让学生能够独立进行;中学生应该而且能够具备对具体的人物举动、故事情节、作品特点、某一观点作评价的能力,能写成一些感悟,在朗诵、品味中感受其妙.有的学生甚至能在笔记中主动写评论,抒发己见.通过多次的练习和实践,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就明显地提高.从教学的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指导学生注重历练,强调实践是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径.

巴赫金曾说过,书不喜欢心不在焉的读者,也不回答他们的问题,应真正而投入地阅读,并不是消极地掌握,而是与书进行生动而热烈的对话.

3.也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 篇三

一、教师吃透课标,用活教材

根据课标设计三维目标,尤其要加强对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计。笔者认为。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人的终身发展是最有用的,应成为教学的最重要目标。何谓教材?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教材就是教科书,就是课本。在贯彻教学新理念的今天,这一概念显然已不适用。现在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材作为学校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资源,已有了更深刻的内涵,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课本、教师教学参考用书、相关图册、教学挂图以及各种各样的读本、视听教材均被列入教材的范畴,教材正在走向立体化、系列化。如何使用教材?现在教育界提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笔者认为应从“活用”教材这一点上去理解该观点,而非简单地抛弃教材,否则教和学都会失去抓手,产生更大的教学失误。因此,“活用”教材是使用教材的关键。

二、切实以课堂为主阵地。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更好地将自己的精神、理想、思想以及自己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地化入教学设计之中,让学生充分享受教师教学的智慧,这就要求从旧教材走过来的我们更新教学观念和改进教学方法。

1.增强教学导入的艺术

导入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导入,可以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吸引学生对新知识的注意,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2.注重教学语言的意蕴

在课程改革中,历史课堂教学出现了有意淡化讲授的倾向,突出地表现为在课堂教学示范课、公开课、观摩课等中回避、低评讲授法的现象。不可否认,在现代教学中,作为一种古老的教学方式,讲授法的局限性日渐显露,但这并不能否认讲授法自身的价值,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讲授法都将长期存在于中学课堂之中。只要我们注重讲授语言的内蕴讲授方法的生动。必能充分发挥讲授法的魅力与作用。

3.创设多种有效的活动

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是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具体表现为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多种有效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探究:多数以问题趋动为主,注重问题设计的趣味性、思考性、挑战性。互动:突出表现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合作:小组分工,通力合作,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欣赏:倾听或观赏与本课有关的影视作品、音乐和图片。演出:通过角色扮演,再造历史场景,感受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动手、动口:书写、朗读一些历史教材中出现的名言警句,感悟其中蕴涵的感情、意义等。交流:讲故事,举办

4.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谈论。

在政治教学中,议论就是有目的地让学生把尚未弄懂的问题的疑点提出来,师生一同展开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方法可以由教师先提出疑点,引导学生思维,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或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启发,开启学生的思路,当堂讲清疑点;也可以概括几种不同看法,然后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相应的课外读物,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钥匙,让学生在课外寻求答案。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及时点拨,注重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从各层面寻求答案。

5.搞好练习达到师生互动与人机交互的目的。

学生在经过“读讲议”几个过程,获得了新知识、新概念,为了巩固这些知识,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包括课外练习题),要求学生及时完成的,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为宜。通过这些练习,一方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克服求同思维定势,突破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界限,创造出新办法、新概念和新观点。另一方面,为了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过程,课堂上师生一起分析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开放性的例题。让学生从多个层面寻找问题的答案。为学生的课后练习扫除障碍,并希望通过“练”,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当堂掌握,当堂巩固和当堂理解知识的目的。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斟酌用好板书。

板书曾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近年来,随着电脑的普及以及教育信息技术的空前发展,板书在教学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小,甚至出现一些教师一板书就写错字的怪现象。笔者认以为,板书不是可用可无的点缀品,而是随机提示教学重点和呈现教学线索最简捷方便的方式。讲述提供了瞬间的印象,而板书则留下长久的印象;板书能留存教师的教学思路。成为学生跟踪教师教学流程的“抓手”和学生课后复习的重要参考资料。

4.也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 篇四

也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王 征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8期

[摘 要]文章综合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及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认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指出应该看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体现与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网络化社会相适应的时代特点。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时代性;素质

[中图分类号]G611

5.也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 篇五

初中政治毕业总复习一般分为基础知识复习和综合训练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的复习目标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领会、记忆,并使其系统化。

这一阶段的复习是保证复习质量的关键环节,因而必须是目标明确的复习课,讲练做到有的放矢。

1.重点基础知识突出复习。第一阶段的复习不能是简单知识的重复,既要有知识的系统化,又要突出重点。重点知识是复习的主体部分,在复习过程中要放在突出的位置。例如:初一思想政治课的主线是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好公民,因而重点就是对学生进行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的基础教育。

2.根据教材内在联系,进行单元复习。把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掌握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例:•《社会发展简史》就可以按社会形态分为五个单元,分别了解和掌握每个社会形态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情况和基本特点,以及三个阶级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所起的推动作用,紧紧围绕生产关系一 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规律,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必然性,坚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

3.基本概念准确掌握。基本概念的复习首先抓住关键词;其次,把一些内容相似或有联系或容易混淆的概念放在一起比较,划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加深记忆。

4.查问质颖层层实。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及时反馈矫正”和“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原则,紧紧围绕教材,精心选择问答题,顾全上、中、差的学生。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知识记忆的情况和欠缺的地方,调动绝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保证一节课至少有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发现问题。对学生没有准确理解或有模糊不清的知识点,进行透彻他讲解,帮助学生记忆。

二、第二阶段的复习目标主要是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知识的再提高。

用心

爱心

专心 1

这一阶段主要环节是教师要精心编选好练习题,并定时训练和讲评。

首先,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在第二阶段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纵观全面,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编写试题首先要选基础,即通过多练使基础知识在理解和应用上达到运用自如、熟练、准确、举一反三。

其次,•选薄弱环节训练,就是对学生易出问题的知识点或思想认识方面强化训练,练得多了,就会化难为易了。再次,选时政热点训练.就是要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分门别类进行训练,并要和课本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训练,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最后,•选类型训练,要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见多识广,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心

爱心

6.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之我见 篇六

从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虽然短短几年,却让我感触颇深。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版本较多,但总的来说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好品德课是关系学生一生成长的大问题,是学生能否成为社会栋梁之材的关键因素。如何提高初中思品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反思以往,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也有了我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提高政治教师自身素质

政治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对教学有很大的影响,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业务能力要强。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觉悟要高。这是搞好政治教学的先决条件。要提高老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三点:

1、多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面对当今知识爆炸时代,老师所掌握的知识往往是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同时,在教学实践中,还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教育反思,汲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升华,让学生乐意接受。特别是作为一名中学政治老师更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推陈出新,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适应当前学生的需求。不管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还是杂志,电视新闻,心理访谈等,都要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我们

在教学中才能随心所欲地加以运用。

2、多反思。“吾日三省吾身”,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还要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同时更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存在哪些不足。要尽量改善。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哪些做得好,学生喜欢,要继续发扬。哪些还欠缺,需要怎样改善更好。

3、多修身。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已,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记得有一次,我抽学生起来回答一个问题,学校要求师生说普通话,我一直坚持说。可是我的普通话说得不是很标准,就说错了一个字,当时就有位胆大的学生直言不讳的提了出来,我对这位学生并不气恼,而是虚心的接受学生的意见,还表扬了这位同学。后来学生还陆续的给我提过很多建议,我都虚心的接受。受我的启发,学生基本上不懂都会互相请教。

二、搞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思思想品德课一直被认为是一门讲大道理、讲空话、为政治需要而进行宣传教育的一门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往往是对学生宣传“假大空”的套话,进行机械式地灌输。这种教育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只会让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的枯燥乏味,人人对政治课望而生畏、昏昏欲睡。如何营造“愉快课堂”,让学生乐于学习呢?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这是政治课堂实行愉快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试想一下,专制、高压、充

满火药味或硬棒棒的、唯师命是从的课堂气氛会不会有“愉快”的教学?所以老师必须勇于抛弃陈旧、迂腐的传统观念,敢干放下唯我独尊的臭架子,不要害怕学生“造反”来挑战你的权威。让学生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思想品德是一个相互探讨,相互启发,以达到师生共进,共悟的课程,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和谐的,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可以放胆在课堂上发表。总而言之,师生间平等了,教学才能真正“愉快”起来。

(二)关注生活,搜集充分的“愉快”素材。这是初中政治课“愉快”教学的必备条件。“愉快”教学离不开“愉快”的素材,不要等到上课时,临时抱佛脚去瞎编几个。每天都要上课,如何搜集这么多的“愉快”素材呢?这就需要我们平时注意多多积累。比如细心留意身边或社会中的一些活生生的案例;多看一些书籍、杂志和报纸;上网浏览查阅有关资料;电视、广播等媒体上的获知等等。不管你喜欢用什么样的方法,但有一点都必须做,就是要把获取的信息资料及时记录在案,等待上课要用的时候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或筛选。

(三)精心备课,构建“愉快”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在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于学会经营课堂,建构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课堂。经营的主导者是教师,理念是学习方式的转变,途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落脚点则是学生在快乐中发展。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快乐”神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我们的教学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它能做到图文并茂,影音具全,给予学生极大的感觉刺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同样,我们也可以借助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愉快”教学。

(四)对每一位学生充满期待,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增强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尊重和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所以在教学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老师也要给予充分地肯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快乐”,觉得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有独创性。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这种“快乐”的激励性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创造天赋,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加强,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

7.也谈初中语文说话教学方法 篇七

一、初中语文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重要意义

1.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处于中学阶段的青少年, 正是自控能力差, 思想容易走神的时期, 学生的这种状况自然会导致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不尽如意, 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则可以有效改善这种状况, 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口“说”, 不但符合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 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和加工, 进而从更深层面上去理解所学内容, 可谓一举多得。

2.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可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学生直接用语言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过程是完全不同于读、写的过程, 因为在读、写的过程中, 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 可以系统、条理的表达自己内心所想, 而说的过程则恰恰相反, 学生几乎没有时间来思考, 如果思维反应迟钝就会导致说话不顺畅或者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 而教师在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 进而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中学语文说话教学的现状

当前中学语文说话教学的现状并不是很理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普遍存在回答问题胆怯, 不敢表达自己思想的现象, 或者是回答问题前言不搭后语, 完全没有条理性, 说不到重点之处;二是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上, 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取得好的考试成绩, 无形中严重忽视了说话教学, 不但阻碍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还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初衷和目的, 不利于素质教学目标的达成, 当然除了教师的因素之外, 家庭和社会普遍不重视说话教学也是导致这种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提高中学语文说话教学质量应该采取的教学举措

1. 转变教学观念, 尝试鼓励学生复述课文。

在以往的中学语文课堂上, 教师往往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 学生充分表达和发言的机会并不是很多, 在新时期、新的教育背景之下, 这种教学模式早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势在必行, 建议教师可尝试让学生自主来复述课文, 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还有助于他们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比如在学习完老舍先生的文章《济南的冬天》后, 教师可要求同学们自己总结文章大意, 并请几位同学作为代表进行复述, 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检查是否有不全面之处, 并稍后进行补充, 此外还可请同学们畅谈一下对季节的理解和看法, 一年四季都有什么显著特点等, 或者是请冬天去过济南的同学描述一下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感受, 跟课文里的描述有什么不一样等, 这些方式都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语言表达机会。

2. 加强对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训练。

朗读和背诵在提高学生说话能力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它是为学生顺畅的表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因此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对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训练, 当然朗读和背诵的训练也是蕴含大量技巧的, 首先要求学生在朗读和背诵的过程中, 做到发音正确、句读分明、声音快慢和高低符合普通话的要求;其次根据文体特点的差异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 比如在朗读《我的叔叔于勒》或是《变色龙》时, 请同学分别充当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 在朗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或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文章时, 可请同学们齐声朗读;最后, 对于新课标要求背诵和熟读的课文, 所有学生都必须达到这一要求, 熟练进行背诵或是朗读, 教师要不定时进行抽查。教学实践证明, 长期对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 不仅可以提高他们整体说话素质, 还有效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可谓一举多得。

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说话”训练形式。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内和课外的各种时间和空间, 争取给学生提供更多说话的机会和平台, 比如教师可以培养学生每天阅读报纸的习惯, 这样每天课前三分钟请几位同学轮流概述一下报纸的内容或是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不但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还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增加其知识面, 同时教师还要切实利用好课余时间, 经常组织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赛等, 并积极鼓励同学们踊跃参加, 使学生从不敢说、不愿说、不能说, 逐步转变成敢说、能说、乐说。

4. 鼓励同学们多读书, 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

古今中外, 每一个口才卓越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 知识渊博, 可见深厚的知识储备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为此教师可在以下两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首先鼓励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 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优秀书籍, 比如鼓励学生阅读《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穆斯林的葬礼》或是西方经典名著《飘》、《呼啸山庄》等, 学生阅读这些书籍不但可大大提高他们的理解及运用语言的能力, 同时还可使他们的谈吐更为优雅和自如, 更能出口成章;其次鼓励学生多看一些名人的演讲, 或是口语交际中的经典范例, 并仔细琢磨, 从中汲取营养, 掌握一些说话的技巧等。

四、结语

从以上内容的论述中我们可知, 要提高中学语文说话教学的质量并非一蹴而就的, 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加强对实践的研究和分析, 积极和学生做好配合和交流, 切实为提高学生的说话水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摘要: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但是在当前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却存在重视学生读写能力, 忽视学生听、说能力的现象, 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势在必行, 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形势下,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重要意义及说话教学的现状, 并在此基础之上, 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给予了合理化建议, 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说话,教学,建议

参考文献

[1]付尊华.初中语文说话教学初探[J].新作文 (教育教学研究) , 2008 (24) .

[2]赵亦珠.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说话训练[J].天津教育, 2008 (04) .

8.也谈初中英语趣味教学 篇八

关键词:趣味 教学法 英语

一、和谐、融洽师生关系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 这种现象也是大家司空见惯的。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当然,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可以听之任之。而是批评和表扬是出于同一个目的的爱护他们。因而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要让他们不伤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护和帮助。这样,也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二、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总是教师"一言堂",课堂上教师总是向学生灌输,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没有什么轻松、愉快而言,因而也就无兴趣可谈。即使那些认真学习的学生,也无非把自己当作知识的记忆器,为分数不得已而为之。但就多数而言,由于不感兴趣也就逐渐放弃英语学习,从而导致"兩极分化",教学质量不佳。

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仪表要洒脱,精神要保满,表情要轻松愉快,目光要亲切,态度要和蔼,举止要大方、文雅,言吐要简洁,语言要纯正、地道、流利,书法要规范、漂亮,版面设计要合理醒目等。

为了淡化传统教学给人们的印象。要"寓教于乐""动静结合""学用结合""师生配合"。?课前,可根据教学内容,由教师用学生听懂和大致听懂的英语讲一个幽默笑话,一则谚语,或由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英语会话练习,自由演讲,自由谈,集体唱一首英语歌曲。从而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完成教学前的预热活动。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充满情趣

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既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如初学、巩固和复习,就不能用一样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付出心血,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在教学中,这应该是教师大有作为的地方。

教句子开始可进行听力比赛,看谁最先说出所听的句子,看谁读得好。进而进行单词组句比赛等等,都可提高学生兴趣,比老师一遍一遍地讲,学生一遍一遍地读,效果好得多。

9.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 篇九

一、给予关爱,感受温暖

在实际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老师更多的是关注优生的学习情况,对优生给予更多的帮助,却忽略了学困生,甚至有的老师放弃了对学困生的教育,这是非常错误的行为。老师在教《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这节内容时,可以让优生和学困生进行换位思考,从而让学生明白相互帮助、相互体谅的重要性,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爱,使其感受到温暖,从而更加积极向上。

二、正面评价,增强自信

要知道学困生内在心理是有强烈的自卑感的,老师应当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采取积极的、正面的评价,使得学生受到鼓舞,增强自身的自信心。举个例子,老师在《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这节内容时,可以提问学困生:“你们可不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含义呢?”很多学困生都是以职位例子,讲述了自己缺乏自信,最终走向失败。这时老师就要引导学生:“你们说得很棒,说明你们也能认清自己的现状,那么,现在需要的是改变,我相信你们可以的!”通过这种鼓励性的话语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给予学生更多的精神力量。

三、创造机会,培养兴趣

老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给差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从而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举个例子,老师在讲《走进法律》这节内容时,可以让学困生上台演示法庭的审判过程,为了能够演好,学困生会自主地上网搜集资料、主动地学习课本知识,同时他们在台上的演示也能让他们获得一种满足感。

四、总结

10.初中思想方法与初中数学教学 篇十

《初中思想方法与初中数学教学》――学习心得1

通过参加这次学习,我得到了很多的启发,首先,我了解了什么是数学思想方法,并知道了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本质的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它对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促进和指导作用,它不仅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还是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形成优良思维素质的关键,因此我们要有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意识并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挖掘和渗透。其次,它也解决了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所遇到困惑与不解,使我明确了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充分挖掘由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的教学实践也表明:中小学数学教育的现代化,主要不是内容的现代化,而是数学思想、方法及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基础数学教育现代化的关键,特别是对能力培养这一问题的探讨与摸索,以及社会对数学价值的要求。使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数学思想方法对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11.也谈初中英语分层次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英语 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促进 共同发展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教学应遵循“可接受原则”,“可接受原则要求教学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使他们在智力、体力、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对英语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广大农村中学的英语课堂教学,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学生又缺乏学英语用英语的环境和氛围,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不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遵循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英语素质的普遍提高。

一、学生层次的划分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是使不同水平的每位学生尽可能的同时得到发展的最有效途径。所谓学生分层,即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可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主要是那些学习基础好、学习能力强、自觉性高的优等生。B层则是那些成绩一般、不怎么努力学习的中等生。C层主要是那些基础差、习惯差、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学困生。但在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强调这样的分层是暂时的、流动的、递进式的,过一段时间,视学生的后期学习成绩、学生的具体情况,可递进或降层。

二、教学目标层次划分

学生层次的划分后,要以“面向全体,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为原则,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教学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使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相适应。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教法、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同时,根据各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相应学生的教学要求。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我设定的学习目标是:1.A层生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能综合运用新旧知识,灵活地进行会话、复述课文,创造性地解决一些非常规问题,并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得到较大提高。2 .B层生,要求识记常用单词和习惯用语,掌握基本语法,能熟练进行日常会话,能阅读相应程度的阅读材料,以掌握教材内容为主,力争不存在缺、漏、忘、记忆混乱等现象。3 .C层生对课文的理解只要求了解其大意,能听懂和进行最常见的日常会话,单词听写只要能写出一半就可以过关了。同时对各单元的单词、词组、课文以及练习进行了目标分解。总之,无论对于哪一层次的学生,给他们设立的目标都应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要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课堂教学内容分层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不断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并照顾不同层次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教材要一步步呈现,采取小步走的方法,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进一步分层设疑激学,设计教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从而产生动力,推动学习。

四、作业分层

由于每个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决定了教师分层布置作业的必要性,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和进步。预习作业:要求A层学生做单元预习,多提出问题,尽量自己解决问题;B层学生提前翻译好本周所学的课文,归纳重点单词和词组;C层学生则在A、B层学生的帮助下,注出所学课文的生词的音标。教师要特别关照B、C两层次学生,对其进行巡回答疑、解惑和耐心细致的课外辅导,及时提示、引导、点拨,帮助他们排除学习的困难,搞好课前预习。

课堂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消化,学困生一般布置基础题进行强化训练,优等生则以综合运用知识进行练习。要求学生多做研究性习题,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提高。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学会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引导学生学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领域内前进,让学困生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评价分层

考核分层次,鼓励异步达标。表扬是人生路上的阳光,是促使青少年进步的兴奋剂,是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的的阶梯。学生的能力有差异,教师在评价中也应采用分层评价考核。分层评价采取“不同标准,分层评价;激励性评价。首先,对学困生的评价多纵向比较,少横向比较。横向比较的方法对一般同学可以起到激励作用,但对学困难生来说要慎重,做不好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相对应的标准来衡量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提问、课堂练习、小测验或单元练习中,按各层次教学目标来评定优、良、中、不及格4个等次。如果学生完成高一个层次的练习题,则可给增加一个等级的评分待遇,多次测试后还可给予调整。

其次,对学困生评价多鼓励,少批评。对学生评价从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单元测验等个方面进行,对学困生评价多鼓励。从学生实际出发,按照不同标准分层考核,记入期末考试总分。在教学中对学生中还应采取“结对帮扶”的办法,即在实行分层的原则下,开展互帮互助活动。通过这样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间的团结互助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工作能力,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信心,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成绩。

简言之,分层教学在课堂上的实施,较之传统的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个性能力的张扬,更有利于优秀生综合能力的发挥、也有利于较低层次学生潜在能力的舒展。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操作难度大的工作,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探讨与改进。

【参考文献】

[1]《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3]《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之体验》周兴银/教育前沿2008年05期

[4]《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分层实践研究》石菁/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2.也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实效性 篇十二

化学与环境保护、材料、农业、资源开发和国防建设方面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基础阶段。教材中有许多实验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是以科学探究的方式呈现的,提倡学生大胆创新。教师在使用教科书时,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科书进行细致的研究和计划,并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立足课堂教学,通过链接资料、参观访问、再现生活中的化学等方式丰富课程资源,以形象而丰富的课程内容的呈现,有效促进教科书、教师、学生更深层次的心灵沟通与交流,使化学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学生要想学好化学,就要先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世界,然后通过思考发现问题,提出假想,甚至是异想天开的猜想。因此,教师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动手“尝试”,更加深入地理解、掌握理论知识。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几大部分。譬如:元素及其化合物内容,其中包含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化学方程式,如果把这些繁杂的知识生硬地讲解,则势必会事倍功半。假如能抓住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点,进行归纳总结,抓住本既不讲解又不指导阅读。有些初中教师很好处理了素质教育和高中升学的关系,采用分层教学法,就是针对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相应讲授深浅不同的内容。还利用初、高中知识的内在联系,适当地拓宽延伸一些概念和规律。如讲解燃烧、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范围将在高中进一步扩大,原概念就显得片面和狭隘,这是认识发展的必然规律。

四、注重新课的导入

1.新课导入的主要功能。

(1)建立师生情感。老师与学生之间有感情,学生才会听老师讲解,才会接受老师的指导,愉快地投入新课学习活动中去,而新课的导入恰恰能起到这种作用。例如:老师到外校开公开课,此时师生之间素不相识,老师可先说:“大家好,能跟你们一起学习很高兴。”然后自我介绍,再加上夸奖学生聪明、勤奋、有朝气等话语,建立师生之间的情感,使学生乐于接受你和你教的化学,使新课导入的功能充分体现出来。

(2)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激活思维。例如:在学习“物质的量”一节教学中,新课导入:“物质的量是一个整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将使你的计算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强烈的内部学习动机,使课堂效果最优化。

2.导入方法。

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主要是根据化学教学的具体内容质,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学生感到有困难的知识点,教科书的关键点及易混淆的知识,要重点讲解。在进行总复习时,例如:可以把H2、O2、CO2三种气体进行对比、归纳,由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把常见仪器的基本操作和收集气体,集中于气体的制备实验之中。通过亲身实践体会,学生对以上三种气体的制取装置、用途、性质、原理等知识能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

在确保实验效果的前提下,为了达到化学实验的生动直观、准确、安全,可对某些实验进行简化。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时,几个实验就可以合用一个装置完成。取一个三通管,分别各放一张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在三通管的上、下部,将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与其连接。片刻后便可观察到放在下方的试纸变红,而上方的试纸未变色,由此说明了空气密度比二氧化碳小,并且水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然后在三通管上方放置一点燃的小木条,可看到火焰并无变化,再把燃着的木条放置三通管的下口处,可看见开始点燃的木条熄灭,可证明空气密度比二氧化碳小,还证明二氧化碳不仅不燃烧,而且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最后将三通管拿下,在火焰上加热试纸变红的那端,很快可观察到试纸颜色由红色又恢复为蓝色,说明碳酸不稳定。此实验的优点是:操作简捷,现象明显,说明性质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观察习惯和态度属于观察的重要内容。由于化学实验的复杂多变性、瞬间性(或长时性)等特点,如想较好地观察化学实验,就要具备认真、细致、耐心等特质,同时也必须具有优良的观察习惯,如能为自己的观察制订合适的计划,及时准确记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方法等来决定。常用的导入方法有如下几种。

(1)模型展示导入法。化学模型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因此抽象的知识点配以模型讲解更容易让学生感兴趣,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如高三讲“原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时,可以向学生展示金刚石的结构模型,同时向学生解说:“这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金刚石的结构模型,你想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才能感觉到金刚石的温柔吗?要感觉到钻石的温柔必须付出怎样的代价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原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吧,学完之后你就明白了。”

(2)直观导入法。教师通过化学实验或其他直观教具导入新课。把直观教具作为问题的载体导入新课,既能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又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3)开门见山法。上课一开始,教师开门见山直接提出本节课的课题,说明要学习的知识内容的特点和教学要求。

(4)图片展示导入法。教师可利用图片中丰富多彩的内容、美丽的景色、鲜艳的色彩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5)诗词导入法。理科教师课堂念诗,是一件让学生感觉比较新鲜的事,觉得新鲜思维也就自然跟着老师“走”了。

(6)故事导入法。教师通过讲述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奇闻、轶事、故事等导入,能活跃气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热点导入法。所谓热点,指的是与社会生活、生产、高科技、医疗、环保等各方面民众关注问题,既是热点,学生又必定很感兴趣,而感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论高中生物学多时空全方位渗透教学

(乐清市白象中学,浙江乐清

普通高中生物新《标准》课程理念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新课程目标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于一体。

一、倡导并组织好探究性实验教学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越来越显现出在激发学生兴趣、构建基础知识和培养能力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不应该奉送真理,而应该叫人发现真理。”传统的生物实验一般是重结果轻过程、重接受轻参与的验证性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减少了学生探索与发现的机会。实验探究最看重过程,属于在教与学中最纯粹、最美好的一部分,诠释了梦想、勇气与探险精神,也意味着新奇、执著和成功。教师若变换一个角度,把适合研究探索的验证性实验上升为探究性实验,恢复生物探究性的本来面貌,使学生由旁观者变为承担者,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究者,则有助于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获取知识。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构思,做想要的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思维和创造能力。如验证性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我认为该实验从选材、遮光、光照、脱色到检验的整个过程,都体现了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展现了一种科学探究思想。大多数教师在上课时边讲解边演示,学生参与意识不强,我把该实验改为让学生自己探索、经历。待实验结束时,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为什么一半要遮光,一半不遮光?为什么要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如何检验淀粉的产生?这些疑问就迎刃而解了。在此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学生可进一步探究“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光合作用的原料需要水和二氧化碳”等实验,进一步培养探究意识。

二、渗透科学史教育,再现生动的历史情境

《生物科学史》是高中生物的有机组成部分,科学史能为录实验现象;养成对实验现象、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进行总结与思考的良好习惯。学生观察态度与习惯的养成既依赖于要求的外压的作用,又依赖于以自我意识与自我需求的动力的促生。同时应注重让学生在具体的领域中,养成观察态度与习惯,对于做好化学实验、达到学习目标能起到重要作用,可用实验现象较多的“蜡烛燃烧”实验让学生体验观察,应当细致、目的明确、及时记录实验现象;用实验过程缓慢的“铁生锈”让学生感悟观察应当有耐心、有计划性等。

在现代教学中的基本要求是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初中化学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自学能力等能力。关键在于教师适当地启发和引导会使这些能力有所提高,在课堂上,教师要讲解基本化学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使学生能够听懂接受,这必须采取一定的技巧。它不仅对教师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要求,还对教师自身的知识系统有较高要求,必须做到较深入地理解教材,同时全面了解学生,结合学生存在的问题,确定学习目标,深入准确地讲解。要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使他们在课堂上思维始终维持在活跃状态,采取这样的方式才能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精讲是面向所有学生进行教材的讲解。所谓的精就是突出重点,对次要的一带而过。练是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让学生在分析考虑问题时,对精讲的内容加以应用,对所讲内容的一个加深记忆过程。为了达到触类旁的目的,并且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尽量让

学生提供科学知识(包括科学概念、事实、理论等);揭示科学方法的完善过程和科学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普通高中生物学》安排的学习史料有两类:一类是在必修本或选修本中以课文形式出现的史料,如“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等,另一类是建议学生自行阅读、收集、分析的史料,如“促胰液素的发现”、“酶本质的探索”、“核移植技术的发展简史”等。这些史料各自蕴涵着包括探究教育等在内的多种教育功能。

例如,以“光合作用”为例,我在“光合作用的发现”的教学中一共介绍了5位科学家的经典实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重温历史上这些科学家工作时对光合作用这个问题的研究水准、所具备的认识水平,以及所面临的困难,并逐个解决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一种在思想上的探究、思辨的过程。

通过对历史的模拟,学生置身于科学家研究的情境中。通过史实再现,学生不仅对光合作用的生理过程有了大致的认识,而且感受了学术研究的氛围,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深刻了。

三、重视学科间渗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知识转化为才智,是要求学生把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在新情境和客观实际中灵活、机智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创新的智慧和才能。对于学生来说,知识转化为才智,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渐进性的发展过程。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为学生创设转化的情境,提供转化的机会。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各门学科,思想方法、基本原理、研究内容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生物科学和数学、技术科学、信息科学相互作用,共同发展。此外,生物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是相互影响的。教师要精心选择设计,综合渗透教学,把其他学科知识内容融入生物学教学中,把各学科的知识内容联系起来,既使学科内容的横学生动手实际操作或口头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需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多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思想动态,这样才能更好地设计出学生所喜欢的课堂情景模式,使所有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兴趣引入学习主题,给他们提供操作、思考、交流的学习机会。因此,在使用教材时,试着尝试改变例题的文字内容,尽可能地使题目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接近,教师可以在不改变题意的情况下,更换题目的发生场景,有了感兴趣的场景,学生就会觉得做题有乐趣,调动积极主动性,同时激发求知欲。

13.初中政治教学特点 篇十三

初中政治课教学应联系时政热点 内容摘要:

初中政治课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师讲解占了大多数时间,学生主要是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导致许多学生对本学科不感兴趣,成绩不理想。我觉得作为一个政治课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做到:超越教材,唤起学生主体意识,把时政热点引进课堂。

关键词:政治 教学 联系 时政

作为一名初中政治教师,经常有学生问我:“老师,政治学科究竟怎样学啊?我背了很多原理、路线、方针、国策等,可一到考试,我的成绩就是提不高,怎么办呢?”学生问的这个问题的的确确是困扰很多学生的一个难题,也是摆在我们政治教师面前的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而没有把教材知识和时政热点相结合。因而功夫没少下,可是效果却不明显。作为教师必须重视这一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走出困惑,让学生“学的博”。在教学实践中,宜从以下几个方面操作:

第一,超越课本。采用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的方法,有时不免旁征博引,引导学生从课本中走出去。如教学“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联系当地实际找出党和国家哪些政策体现了这一原则。学生如果找起有困难,可以分小组讨论,教师也可以提示。最终让学生知道:党和国家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免除农业税、义务教育免收杂费等等都体现了共同富裕这一原则。使学生在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中理解“共同富裕”这一原则,掌握了更多知识,开拓了眼界。我以为在课堂上经常恰到好处地向学生“灌”一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他们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相联系是有极大帮助的。

第二,唤起学生主体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以各种时政热点为载体,引导学生在一个广阔的领域中学习政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在授新课前要求学生先预习课文(当然,由于政治课的地位、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不可能每一堂课前都要求学生预习,但尽量要求对一些重要课时进行预习),独立阅读,发现问题,找出自己预习中不清楚、有疑问的问题。教师可以在每堂课后(有晚自习的可以利用晚自习)提出下一节课的预习要求或提纲。

学习任何一个学科,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理解和领悟,都是事倍功半的。而纵观政治教学的现状,教一新课,其中1/2到2/3的时间被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分析占用了。学生缺乏自己的咀嚼品味。因而很难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更不用说去应用了。第三,课后作业的布置要注意综合性。根据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及中考要求,课后作业的布置不能简单布置几个书面作业,让学生做了,再去背到。课后作业不一定每节课都有,也不一定要当天完成,也不一定要独立完成。作业的布置要根据《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要避免题目简单,题型单一,缺乏创新性,机械重复,浪费时间。作业题要注意启发性,选题要有新意、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如学习了《资源和环境问题》一课后,可以布置学生利用节假日去调查当地的环境状况,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办法。这比简单的布置几道书面作业让学生做了再背了要好得多,学生在调查、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的过程中,无一不用到教材的知识点,不但有利于知识的识记,而且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应用。

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教师习惯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如此,一对一天材教育 哈尔滨天材教育

本来就枯燥的政治知识加上呆板乏味的教学方法,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政治需识记的内容很多,这让许多学生感到厌烦,而这种消极的情绪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

思想品德课是我们对中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个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保证每一个学生更好地理解每一个课程。因此,在政治课的教学中,必须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潜力,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

现就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谈谈自已的认识:

一、转变教育观念,当好一名“引导者”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强调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将学生引入学习之门,引上方法之路。新课改之后,随着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政治课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也应随着发生改变。课堂上,教师应由“主导者”变为了“引导者”,教师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各种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社会情感交流等方面上来。只有清醒地意识到自已的角色,当好一名“引导者”,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

二、创建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供良好环境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需要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在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基本上仍是主角,尽情地对学生灌输自己的思想,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使学生完全丧失主体作用。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剌激即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如果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诱发学生强烈求知欲望的源泉,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前提条件。现在使用的初中思想政治教材,虽在以前基础上作了修改,但总体上仍显得较空泛、枯燥。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首先要使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我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达成此目的:

首先,教师以师德感化学生,做到课上是老师,课后是朋友、是长辈,尽心

一对一天材教育 哈尔滨天材教育

尽力为学生着想,赏罚分明。让学生由喜爱这科的教师从而喜爱这一门课。

其次,教师应尽量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往往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更好的理解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对这一门课的兴趣。

四、实施差异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差异化教学方法的实质是以新课改提出的因材施教作为基础理论,突破性的把学生进行“分类”,“分类”的真正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开展教学。也就是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对政治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获得新的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提高区”体验自己的成长,从而提高每个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一个合格的教师必定对自己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深刻的了解,从而也便有了优、中、差等生的分类。相对应的教学中也要采取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的方法。一是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奔头。二是课堂提问由浅入深,富有层次,难度大的问题让优等生回答,难度小的问题让后进生回答,并尽可能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三是作为分层练习,习题要有一定的梯度,使后进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各尽所能,各有所获,尽情发展。

上一篇:营销部综合科工作计划下一篇:珍惜生命关爱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