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战争的影响错误

2024-06-12

伊拉克战争的影响错误(6篇)

1.伊拉克战争的影响错误 篇一

一、从地理环境及战略利益分析

伊拉克位于西亚,是个地区大国,地处幼发 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中下游地区,位于中东的中心地带,以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土耳 其等国为 邻。它是东西交通要冲,加之其低洼的地势地形、肥沃的平原和富庶的城市,自古以来便是欧亚各民族贸易往来的要道和兵家必争之 地。同时,其国内石 油储量居 世界第二。“无论是从地缘战略还是从能源战略上看,中东的地位都至关重要,控制这一地带,是长期以来美国全球战略一直谋 求而又从 未能完全 实现的重 要目标之一。”[1]这就表明了伊拉克在美国 霸权发展 中占据相 当重要的战略地位。美国认为控制这一地区,就控制了东西方交通要塞,占据了世界的中心部位,也获得了石油资源的控制经营权。

二、从经济利益最大化分析

伊拉克丰富的石油资源是美国发动这场战争的 又一原因。众所周知,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而中东是石油最集中的地区,特别是其海湾地区石油储量就达到了全球石油储量的2/3,是“世界石油宝库”。而美国则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和能源消费国,目前的石油日均消费量约为1950万桶,占全球消费总量的1/4左右。[2]以上数字表明,随着科技的 日益进步 与经济全 球化的到来,美国作为全球经济的龙头,科技发展的前沿,它对石油依赖将日益严重,但其石油又有一半以上来源于中东。所以,美国政府认为必须先发制人,取得主动权,“最终实现操纵世界原油价格的石 油战略”[3],从中获得自身所需求的利益。

三、从政治利益分析

1.美国霸权的进一步扩展

霸权,就是指一国以拥有军事、经济等 各方面的 强势为前提,凭借这些强大的实力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从历史上看,美国的对外扩张有以 下几个阶 段:一是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成为北美近代历史上第一个独立国家,为其对外扩张打下基础。二是通过美西 战争,建立了北美霸权,乃至后来的美洲霸权。三是二战 后,美国成为西方霸主。四是美国建立世界霸权。冷战 结束后,国际力量失衡,旧的国际格局被打破,而新的还未建立,这就为美国霸权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

因此,美国加紧全球战略扩张,表现出明 显的单边主义倾向,企图按照自己的意愿建立国际新秩序,尽可能地实现其超群的地位。而中东则是美国推行此战略极为重要的地区,更是其战略的基础。在以布什为首的美国政府心目中,认为发动这场战争将会关系到美国的眼前和长远利益,关系到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

2.美国遏制其他国家的发展

美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舞台上起着重要作用。在五个常任理事国当中,英法两国一直是以美国“盟国”身份参与世界各项事务,采取与美国一致的步调,而俄罗斯与中国则成为美国的“眼中钉”。

就中东地区而言,美国国家 利益的界 定是全球 性的。美对伊战争的直接目标是推翻萨达姆政权,建立一个亲美的“民主”政权,而真正的 意图则是 为了对付 伊朗、叙利亚等一些美国所谓的“无赖国家”,迫使他们与美合作。占领伊拉克,相当于占据了中东的心 脏部位,从而对其他几国形成包围形势,这样就减少了对沙特阿拉伯的依赖,最后则向占据中东出发,实现其霸权梦想。

2.伊拉克战争的另类观察 篇二

3月29日,我很意外地收到了美国俄克拉何马州贝色尼小镇居民阿尔图斯·埃亚斯先生的一封E-mail。2002年11月1日,我作为美国国务院的国际访问者被邀请到他家做客,并受到了很好的款待。阿尔图斯·埃亚斯先生曾于1983年4月到过中国的北京、广州和上海等地,至今他还保存着在北京游览时的日程表以及一些相关的材料。回国后,当地一家报纸《雨康评论》的记者采访了阿尔图斯·埃亚斯先生,并将他的所观所感发表了出来。让我感动的是阿尔图斯·埃亚斯先生当时对记者所说的一番话。他说:“和他们(指普通的中国民众——笔者注)面对面地接触,我感觉到他们不像是敌人。那时我认识到了那就是人民对人民的关系,你没有敌人”。1983年10月13日,《雨康评论》以“我认识到了那就是人民对人民的关系,你没有敌人”为题,报道了阿尔图斯·埃亚斯先生的中国之旅。从美国访问回来后,本想以“一个老外眼中20年前的中国”为题,对阿尔图斯·埃亚斯先生20年前的所观所感与今日之中国的新变化做一比较,然而由于诸事缠身,就把此事暂时搁置下来,不想又收到了阿尔图斯·埃亚斯先生的E-mail。

英国海军陆战队中校的战地动员令

让我惊诧的是阿尔图斯·埃亚斯先生在他给我的E-mail中所谈及的关于伊拉克战争的内容:

伦敦——梯姆·科连斯,一名42岁的英国海军陆战队中校,已成为了众多媒介追捧的英雄,这并不是因为他在与伊拉克作战中的战斗事迹,而是因为他在他的部队即将开往前线与萨达姆武装力量作战时所作的战地动员令。

科连斯,英国皇家爱尔兰团第一营的指挥官,在科威特营地他的部队即将开拔前发表了演讲:

“毫无疑问,对于敌人来说我们是他们的复仇女神,我们正给他们以正义的毁灭。伊拉克有很多的地方指挥官心灵肮脏,为萨达姆煽阴风、点鬼火。萨达姆和他的武装力量将因他们的所作所为而受到联军的彻底消灭。当他们死去的时候,他们将知道这是他们的报应。

此时此刻还活着的我们中的一些人,不久将不再活着。我的最重要的目的是把你们的每一个人都活着带回来,但是可能我们中的一些人将不会看到这场战争的结束。我们将把他们放进睡袋中并运回国。我们没有时间因此而悲伤。

那些不想参与这场战争的人,我们将不派他们上前线。至于其他的人,我期待你们彻底颠覆他们的世界。如果那是他们所选择的,就彻底将他们消灭。但是,记住一点,如果你们在战斗中十分勇敢的话,在胜利的时候一定要宽宏大量。帮助他们过上另一种人类生活,是一大进步。这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我了解那些在其他的冲突中不轻易地杀人的人们。否则的话,我敢向你们保证他们将为此而背上杀人者的印记。如果有人向你们投降,记住按照国际法他们有此权利,并且保证有朝一日他们可以回家与他们的家人团聚。对于那些希望战斗的人,那么,我们很高兴地向他们开枪。

如果你们因为过度的激情或者因为胆怯而伤害了一大群人或者他们国家的历史,请注意你们的家人将为此而蒙受耻辱……

我们是去解放的,不是去征服的。我们不会将我们的旗帜飘扬在他们的国家上空。……伊拉克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伊拉克是伊甸乐园的圣地,是《圣经》中大洪水的圣地,是亚伯拉罕的出生地。踏过圣地时要千万小心。”

据报道,科连斯认为如果一旦西方试图控制穆斯林原教旨主义者的威胁时,这场冲突将是致命的。因此,他告诫他的士兵要尊重伊拉克的文化和宗教。

“你们将看到一些没有人愿意看到的事情,你们将不得不主动地去发现没有哪个国家的人民比伊拉克人更大方、豪爽和诚实。尽管他们一无所有,但他们十分好客,为此你们将会感到非常不好意思的。”

《每日电讯》的专栏作家威廉·底德司认为,英国的指挥官很少谈论死亡的事情,而科连斯的战地动员令则打破了英国军队这一长久的传统,且以这种方式来做战前动员的英国军队的指挥官更是少之又少。

历史上大多数的指挥官都以这种方式来作战前动员:“好了,小伙子们,事情就是这样。去超越颠峰吧。”鲜有人谈及“杀人者印记”和对“亚伯拉罕的出生地”国度的人民予以尊重之类的事情。

我的解读

当我读完阿尔图斯·埃亚斯先生给我的E-mail内容时,确实有点惊诧。惊诧的原因有三:

一是一名普通的英国军官在发表战地动员令时所讲的内容,与他们的政府在为发动这场战争作辩解时所宣称的理由那样——“我们是去解放的,不是去征服的”——保持了高度一致。由此可见,英国人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很深入军心的。

二是国内主流传媒针对美英发动伊拉克战争的“解放动机”予以完全批驳,有些批驳“太离谱”,其根本原因可能有两个,一个是以先入为主、主观臆测的思维模式作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判断,过于夸大了一些事情的表象;另一个是从根本上缺乏对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的理念作深入研究,仅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做简单的选择,自然有关判断和结论就难以令人信服。

三是梯姆·科连斯告诫他的部下要尊重伊拉克的文化和宗教,要对普通民众的生命予以尊重,避免打上“杀人者印记”,在战场上得到了一定体现,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军的一些行为则让人不齿。比如,美军在攻占伊拉克乌姆盖斯尔的过程中,将美国国旗高高飘扬在伊拉克领土的上空,并在巴格达将美国国旗覆盖着萨达姆的头像,而英国的军官梯姆·科连斯在战争开始前就已经告诫他的部下:“我们不会将我们的旗帜飘扬在他们的国家上空”。结果,美军的行为引发了英国下议院议员的异议,因为美英联军是高举“解放伊拉克人民”的大旗而去的,怎么把自己国家的国旗高高飘扬在他国的上空呢?

又比如,美国的士兵3月31日在伊拉克中部的一个检查站附近向一辆平民汽车肆意开火,造成了7名伊拉克妇女、儿童死亡,2人受伤的人间惨剧,而2名英国的士兵不愿执行上峰的命令去肆意屠杀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被押解回国面临军事审判和牢狱之灾。相比较美国士兵的“草木皆兵”和“草菅人命”的行为,英国两个士兵的行为更让人理解和同情,毕竟世间上最宝贵的是人的生命和尊严。

再比如,美军在攻克巴格达后,针对伊拉克民众的抢掠行为不闻不问,甚至故意放纵,结果导致了伊拉克国家博物馆大量珍贵文物遭到哄抢和破坏,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令人痛心疾首。

从这些事例中我们可以捕捉出存在于美英不同阶层人士之间关于这场战争的一些细微差别。但这种区别和不同无法从根本上逆转这场战争的非合法性,但它却能引发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对于如何才能有效维护一个主权国家的独立、尊严和领土完整,如何才能有效维护一个国家人民的自由、平等和尊严等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从此角度上来讲,解读英国海军陆战队中校梯姆·科连斯的战地动员令便有了特别的意义。

我无意为发动这场战争的美英等国作任何的辩解和美化,我要表达的是呼唤和平和反对战争的强烈心声。我想,这也是那个年近八旬的美国公民阿尔图斯·埃亚斯先生给我发来这封E-mail的初衷之所在。

3.伊拉克战争中的新闻学 篇三

战争是可以直播的吗?一场直播的战争是一种什么样的战争?直播战争的媒体是一种什么样的媒体?通过直播来感受战争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这一切颇堪玩味。

一场直播的战争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战争了。传媒战作为一种新型的战争样式登上历史舞台让我们不知所措。这个时候,媒体变成了一种新式的“战力倍增器”,利用它可以达到足以战胜敌手的心理制高点。所以我们看到战争的双方,都在制造各式各样的战争谎言,而战争就在这种谎言中变得暧昧不清。这时,记者和媒体在某种程度上就变成了战争的参与者,而不再仅仅是观察者和记录者了。这是幸还是不幸?

直播战争的媒体会变成什么样子?它会在战争中遭受怎样的扭曲?一直都说,真实本是新闻的生命,但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经过选择的,这种选择本身已经意味深长。所以,我们看到美国媒体为了表现它的“爱国主义”而不惜损害它本有的自由,而同时阿语媒体则拼命用“另一种声音说话”。何况,所有的直播都只是一点片段、一个局部和一些细节,看不到战争的“面”和整体,而很多相互冲突、相互消解的消息,让我们越来越不知道战争的真相。不是说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吗?当这一切结束之后,我们回望这一段历史时,会不会说,是媒体把这场战争的真相给毁了!而观看一场“直播”的战争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我们看到的还是残酷的战争吗?或者我们是在欣赏一部惊心动魄的好莱坞战争大片?

4.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供水保障 篇四

美军一支16655人的远征旅每天实际需水120万升,每人每天平均需各种生活用水76升,其中饮水15升。美陆军“力量提供者”系统备有4个75 700升贮水袋和3个11355升反渗透净水装置,可为一个快速反应旅或营的3300名士兵每人每天供水大约76升,即达到了美军野战条件下的人均供水量标准。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采取供水管线、水罐车、大型净水设备、单兵净水器、瓶装水等各种手段和方法实施供水保障,满足了核生化条件下的给水需要,提高了部队的生存能力和作战能力,保障了作战任务的顺利进行。同时,美军在伊拉克城市作战中,在如何有效利用当地资源对部队实施供水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选定水源开设供水站

美军认为,要满足战时部队的用水保障,首先要选好供水点,及时开设供水站。在确定供水点时,要尽可能靠前设置,通常设置在旅保障地域。如果该地域恰巧位于城市,最近的水源可能是市政供水系统,而非附近的江河,因为利用现有的公用水设施比开发新的野外水源更加迅速有效。此外,还可以利用公共基础设施,如水库、人工水井、消防系统、灌溉系统、水厂、水塔、采石场和游泳池等。

避免在自然水源建立净水站

多数干旱地区的城市,一般都位于水源附近。由于未来战争很可能是城区军事行动,考虑到安全、疾病和整个区域稳定等因素,美军避免在自然水源建立净水和配送站。因为负责净水的人员容易在水源地感染疟疾、血吸虫病等疾病,这在不发达国家的水源周围非常普遍。

可靠的水源是东进国的供水系统

最有效、最可靠的水源是东道国的供水系统,私人供水设施只要经检验,其水源即可供饮用。如果没有可饮用水,就只能采用反渗透净水设备(ROWPU)供水。ROWPU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可以利用几乎任何水源,通过一系列媒介分离过滤器和化学清洁剂进行净化,然后分配使用。

阿撒德机场的供水保障

在伊拉克北部和西北部大部分地区作战的美陆军第3装甲骑兵团的保障中队,在靠近阿撒德的一个伊拉克空军基地建立了保障作业区,对全团及其配属部队成功地实施了包括供水在内的各种后勤保障。与大多数现代化空军基地一样,阿撒德机场的消防管网齐备。美陆军第3装甲骑兵团供水分队在消防管中另外接入水管,将水放入一个151.4万升的户外游泳池,使其成为ROWPU系统的人工水源。消防水比幼发拉底河水干净,既能减少化学净水剂的用量,又能延长净水过滤器的寿命。供水分队在池边设置了4套ROWPU系统和1个19万升储水袋,全部投入作业后每天可产水2157.5万升。经ROWPU处理的池水利用率为50%,而从河中抽取的水只能产出30%的可饮用水。战争期间,供水分队成功地向第3装甲骑兵团及其配属部队提供了饮用水和其他用水。

供水装备

美军在伊拉克的野战供水设备可分为净水装备、运水装备、储水装备和水分发装备等。下面主要介绍美军净水装备和运、储水装备。

净水装备

美军一直着力研制各种型号的高机动净水设备ROWPU。此类净水器材品种较多,且一般安装在汽车或拖车上,使用方便。美军在POWPU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其安全性、可靠性、适应性和易维修性,注重操作灵巧、尺寸小、重量轻、空投方便等性能,使其适合各种气候条件,包括在核生化毒剂的污染情况下也能投入使用等。

由于膜(RO)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完善,现今美国陆军更多采用膜技术为地面部队净化用水。美军现使用的标准ROWPU有3种:一种是ROWPU600,额定产水量为2271升/时;另一种是ROWPUL50000,每天工作20个小时,额定产水量为567810升/时,最新的是ROWPU3000,额定产水量为11356升/时。

供单兵使用的有“幸存者06”、“幸存者35”和“幸存者90”型海水淡化装置,主要用于海上单兵紧急救生,现已装备美海军陆战队员。该装置无需任何添加剂,只需反复操作压杆,即可制出洁净的淡水直接饮用。

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为保障沙漠作战的给水,在前方构筑了野战给水站,为每个师配备11356升/时的ROWPU系统,每个旅装备3785升/时ROWPU系统;每个连配备2271升/时的ROWPU系统。为每个士兵配发单兵净水器,满足了核生化条件下的给水需要,保障了作战的顺利进行,提高了部队的生存能力。

运、储水装备

运水方面,美军有直升机吊运的鼓形密封运水器、各种型号和容量的拖车式运储水罐、可折叠空投水罐、携水器等。储水器材以软体储罐为主,还有储水袋、储水桶等形式各样的储水器材,并且用材各异。美军按不同编制建立有配额体系:美军战区后方和军后方,使用19000升大型软体储水罐,基层部队则用较小的946.3升和1892.5升折叠式储水罐储水。水分发装备如前方地域供水系统由6个容量为2271升的软体储水罐、一个泵水量为189升/分的水泵、3套抽水软管、6根给水软管、2个阀门、4个“Y”形管接头、4个配水喷嘴等构成。

供水装备“淡水保护者”系统

据报道,由美国陆军联合兵种保障司令部研制的一套名为“淡水保护者”系统曾在伊拉克战争中投入试用。该系统具有产量高、重量轻、易操作、成本低、不需辅助设备等优点,仅重311g,每分钟可产1~1.25升饮用水,在正常的清洗和保养条件下,不更换过滤器,最多可生产909.2升洁净的饮用托。该系统装有复合式过滤器,由一个4瓦的前置过滤器、一个螺旋陶瓷滤器以及一个活性碳过滤器组成。它可除去水中的氮、碘、除草剂、杀虫剂以及各种挥发生的有机化合物。

ROWPU是固定型装置,其所生产的谁必须通过中间环节进行分发,而“淡水保护者”系统则由士兵携行,可随时I泣地处理水源,无需中间环节,使用极为方便。美军第101空降师就采用了这种净化装置。

饮用水封装系统

美陆军在伊拉克战争中,还采购了饮用水封装系统,解决了部队大批量饮用水供应难题。该系统的组成为:立式填充封装机一台,体积为1.8m×1.8m×3m,可安装在M872半拖挂车上;30千瓦发电机1台,泵水量为每分钟568.25升的离心泵1个;3个13638升可折叠储水罐,2个22730升不锈钢罐,一套每分钟2727.6升的ROWPU系统;1台氯化消毒设备,1个除氯设备和过滤器以及一些辅助材料,包括水测试化学药品及包装袋薄膜材料等。该系统生产的饮用水完全符合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标准,每分钟可生产25升水。整个系统机动性强,几小时内即可撤收完毕并做好运输准备。每天可24小时工作,其中包括2小时维护。该系统较商用瓶装水成本低。同时又能在战时及时保障饮用水。

水袋包装系统

另据报道,美军还采用了1升、27升水袋的水包装系统替代19升储水桶,其中,1升水袋小巧方便,可放进作战服口袋中。采用水袋包装是美军水包装领域的最新进展,是美军对饮水补给方法的新探索。

这两种规格的水袋在使用中受到士兵的欢迎,一些部队报告说,使用水袋减少了补给时间,且携行更加方便,同时费用也可大大降低。从费用看,军用19升储水桶每只9.24美元,而每个1升水袋30美分,每个27升水袋62美分。因此水袋以其在军事行动中的低价格和使用灵活性,以及在战场上的成功应用,使之成为19升储水桶的一个可行的替代品。

总之,在伊拉克战争中投入试用的“淡水保护者”系统、饮用水封装系统、水袋包装系统以及其他供水装备,都是美军为下次战争供水保障作的实际努力。

5.伊拉克战争改变了什么 篇五

伊拉克危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是目前国内外学者、专家探讨的热门话题,各种看法差异很大,甚至南辕北辙。譬如有看法认为,伊拉克危机标志着“后冷战时期”结束和“后后冷战时代”开始;它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分水岭,像1947年~1948年开启了二战以后漫长的冷战时代一样,也将世界引向一个以“美国主导与全球相互依存之间紧张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新时代;“伊拉克危机”还可同40年前的“古巴危机”相提并论,等等。也有人反对过于看重伊拉克危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认为它同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等不可同日而语。

无论如何,在持续至今的伊拉克危机中,世人皆已看到,西方已经出现严重的危机和分裂,且直接涉及21世纪世界新秩序的根本问题!

新世纪世界新秩序是什么样的?

新秩序应该是“目的单极化”。这里提出“目的单极化”而不是“目的多极化”,原因很简单: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世界各国人民都有和平与发展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

对于人类具有共同利益的领悟和判断,应该说中国是很到位的。譬如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九部分“国际形势与对外工作”只有1500多字,但“共同”字眼就出现了12次之多,如共同愿望、共同利益、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推进、共同维护、共同协商等等,从出发点到过程再到结局,目标都是“共同”。

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人类共同利益的问题,一些西方国家,如德国也有非常明确的主张,譬如认为西方发达国家必须重视东方与南方国家的发展,需要有实现政治民主与经济繁荣的俄国,需要有巴尔干和近东地区的持久和平,需要有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和非洲地区的持续发展等等,总之要改善在全球化过程中已经处于不利地位人们的境况;因为,倘若这些地区文明化发展与世界脱钩,世界贫富悬殊扩大所导致的恶果最终也将威胁到发达国家自己,这是涉及国际新秩序塑造的根本原则问题。

新秩序应该是“文化多元化”。经济可以全球化,科技可以一体化,但文化不可能单一化!在这方面,企图将自己的价值观加予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霸权主义”、“西方中心论”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面,固守本土文化、一味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部落主义”、“原教旨主义”也是有害的。中国著名哲学家汤一介先生曾撰文指出,21世纪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新格局,将可能由四种大的文化系统来主导,即欧美文化、东亚文化、南亚文化、伊斯兰文化。这些文化历史悠远,各自独立发展;然而,在全球意识光照下的21世纪,不同文化只能是在互为主观、互相参照、重视从“他者文化”反观自身文化的互相影响和互相吸收中发展。

21世纪世界新秩序的塑造应该是多极化的,多极化只能是指操作层次而言!德国政治家根舍先生曾经撰文论述新世纪多极秩序问题,他指出,“决定21世纪世界发展进程的因素是:有关各方是否都能致力于全球合作、宽以待人和在不同文明之间实行对话;是否都能理智地看到,只有以所有各方的利益为政策取向,才能最好地体现所有各方的利益。惟有平等合作、而非寻求优势,才能避免世界罹受全球争斗之难堪或陷入全球或区域对抗的危险境地”。

“西西关系”仍是世界新秩序中非常关键的因素

很多迹象表明,在可预见的将来,世界新秩序的塑造更多地表现在所谓西西关系、而不是东西南北的关系问题上;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仍然在欧洲。

关于欧美大国关系调整的方向,以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大局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假定美国的霸权地位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发生根本变化,那么,对于欧洲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发展来说,似乎有英国式、法国式和德国式的三种道路可走。

英国式道路。简言之就是紧跟美国、适应美国,以期影响美国或对美国在国际上的鲁莽行为进行纠偏。这条道路已经证明走不通,因为很多大陆欧洲国家都坚决反对;且欧美矛盾不是暂时的、技术性的枝节问题,而是涉及到世界秩序、安全战略、对联合国和国际法作用的看法和态度等重大问题,矛盾所及甚至还涉及到尚被称为禁区的民主价值、意识形态、政治文化等更为深层次的问题。显然,不仅传统的跨大西洋安全共同体已经岌岌可危,必须重新谈判其存在基础,就连传统的西方价值共同体也都成问题了!

法国式道路。就是要特立独行,以古老的现实主义均势原则为基础,建立起制约美国霸权的多极平衡轴心势力。这条道路在伊拉克危机中也已证明走不通。因为,不仅英国反对,欧盟其他重要成员国(如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以及即将加入欧盟的中东欧国家(如波兰等国)也都反对。其实,在对待美国的问题上,同属所谓“老欧洲”的德国与法国也有很大差别。因为,尽管欧美分歧明显,但“西方的同一性”并未完全崩溃,其特征这时主要不在于共同喜欢什么,而在于共同不喜欢什么,譬如对伊拉克萨达姆政权,西方国家就一致不喜欢。此外,欧美之间的经济联系,其紧密程度仍为世界之最,譬如欧盟国家仅在美国得克萨斯一州的直接投资就仍然超过日本在美国的全部投资。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直接投资比贸易往来更能促进双方相互依存关系发展,从而使双方冲突有承载力,双方合作也有支撑点。

德国式道路。是指介于英国式和法国式道路之间的一种传统的德国式“既要又要”的政策,一种中庸之道,一种所谓“第三条道路”。具体来说,就是德国的西方一体化政策不能在法国和美国之间二者必居其一,而是必须同等依托,两者都要。这种政策已有几十年传统,譬如1963年“德法合作条约”的签订,并未形成排他性的反美联盟,德国联邦议院在批准该条约时通过的一纸序言,强调对美、英和对北约组织的紧密联系,从而重建了德国内部“欧洲派”与“大西洋派”之间的平衡。

6.伊拉克战争一周年——片段辑录 篇六

1平民伤亡

在伊拉克战争中,究竟有多少伊拉克平民死于战火?美国政府不愿意统计,伊拉克“新政权”没有能力统计,倒是美联社记者在战后查遍了伊拉克全国124家医院中最主要的60家医院的战争死亡记录,结果发现至少有3240名平民死于战火,其中包括巴格达1896人。鲁兹卡,一位26岁的普通美国女性,她与一批志同道合者在战后挨家逐户地统计平民百姓的伤亡数字,她们推算,伊拉克平民死亡总数在5000到1万人之间。

自去年5月1日布什总统宣布美军在伊的主要军事行动结束以后,伊拉克局势一直未能平静,爆炸事件频发。3月2日,伊拉克两处什叶派穆斯林清真寺发生连续爆炸,至少有270多人死亡,300多人受伤。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已有660多人死于爆炸事件中。

2追捕和审判

去年4月11日,美军发布“扑克牌通缉令”,55名伊拉克前政府高官榜上有名。目前,已有45人被美军逮捕、打死或自首。12月10日,伊拉克成立了一个旨在审判萨达姆及其高官的战争法庭。据悉,第一批接受审判的将是被捕高官中的一部分。现还有10名“高官”在逃,其中级别最高的是前萨达姆政权二号人物易卜拉欣。据称他们每人的人头价值至少100万美元。

12月14日,萨达姆被捕,此后,人们最为关注的就是对他的审判。是由国际法庭还是伊拉克国内法庭审判、萨达姆是走向绞刑架还是在狱中度过余生、审判是否公正、证据是否充分,这些问题成为人们关注最大的疑点和焦点。

3权力移交

2003年11月?熏美伊公布了权力移交时间表:至2004年2月底,通过伊拉克过渡时期政府“基本法”;至5月底,选举代表伊拉克18个省的过渡议会;至6月底,由过渡议会选举产生伊拉克临时过渡政府,伊拉克临管会解散;至2005年底,根据新宪法条款,选出新的伊拉克政府。2月4日,美国官方首次承认,美军有可能迟于6月30日完成向伊拉克移交主权的任务。随着美军向伊拉克方面移交权力的进程加速,伊内部矛盾与斗争也日益突出,各派势力之间争权夺利的战斗也不断展开,还不时爆发流血冲突。

3月8日,伊拉克临管会25名成员以举手表决的方式,一致批准了伊拉克临时宪法。临时宪法规定,全国委员会应包含至少25%的女性;未来的伊拉克实行总统与内阁总理分权的制度;伊斯兰教是伊拉克的国教;未来的伊拉克政府将实行联邦制,目前北方库尔德人的自治状态将继续存在,库尔德语和阿拉伯语同为官方语言。

1月月29日,伊拉克奥委会宣布成立,他们将派出15到20名运动员参加雅典奥运会。“伊拉克不指望取得什么突出成绩,只希望伊拉克的国旗能在奥运会赛场上重新升起”。2月28日,国际奥委会宣布恢复伊拉克奥委会的合法地位。伊拉克上一次参加奥运会是在1988年。

4考察和慰问

去年5月29日,英国首相布莱尔成为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第一位访问伊拉克的西方国家领导人。9月14,美国务卿鲍威尔从科威特飞抵巴格达,是40年来访问伊拉克的第一位美国务卿。10月25日,美国副国防部长沃尔福威茨,这位伊拉克战争的主要策划者之一,全副武装在荷枪实弹的卫兵的严密保护下,对伊拉克东北部城市基尔库克进行了一番实地考察。

11月27日“感恩节”当天,美国总统布什对伊拉克突然进行两个半小时的秘密访问,与美军士兵共进感恩节火鸡大餐。28日,小布什前脚刚走,美国纽约州参议员、前总统克林顿的夫人希拉里后脚就到了巴格达。

12月20日,西班牙当时的首相阿斯纳尔突然出现在伊拉克,共有1300名西班牙士兵驻扎在那里。12月22日,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闪电式访问伊拉克,波兰在伊拉克驻扎有2500名士兵,驻伊拉克中南部地区的多国部队由波兰军官指挥。今年1月4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再次踏上伊拉克国土。1月7日,荷兰看守内阁首相巴尔克嫩德访问伊拉克,荷兰在伊拉克驻有1100名官兵。2月8日,英国王子查尔斯突然访问伊拉克,成为战后访伊的首位英国王室成员。2月23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抵达伊拉克。3月19日,鲍威尔再次突访伊拉克。

1月15日,小泉纯一郎表示希望访问伊拉克,提高派往伊拉克帮助重建的自卫队队员士气。3月7日,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表示,他目前不急于访问伊拉克,但可能在11月2日总统大选前访问伊拉克。

5驻军和伤亡

3月9日,美国已经开始对驻伊拉克和阿富汗的部队进行轮换。大约13万名美国驻伊官兵将在未来的四个月内回国,约11万美军调入伊拉克。托马斯·梅茨中将接替桑切斯中将,出任新一批驻伊拉克美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官。据报道,美国政府每星期将向驻伊拉克美军支付至少10亿美元费用。在伊拉克除美军外,还有11000名英军,2500名波兰军人、1600名乌克兰军人、1300名西班牙军人。

据美联社今年1月统计,自去年3月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以来,在伊阵亡的美军人数已有500多人,2000人受伤,主要的伤亡发生在去年5月1日后。非战斗伤亡人数也在增长。大约有3000名美国服务人员在伊拉克遭遇了交通事故,4000名美军士兵由于各种疾病被送回国,其中有500多名精神出了问题,400人发生神经紊乱。

6经济重建

11月6日,美国政府提出“伊拉克救济与重建基金”分配方案,基金总额186.49亿美元,其中2004年动用126.52亿,2005年动用57.87亿。11月21日,石油换食品的计划书移交给美英联军临时管委会,管委会将对此进行合理的安排。前不久,伊拉克石油部长易卜拉欣称,伊拉克原油日出口量2003年12月为50万桶,2004年初增加到170万桶,日产量为220万桶,到3月底,原油日产量将达到280万桶,即恢复到战前的水平。

1月21日,由美国国防部主办的“伊拉克重建项目招标预备大会”在美国召开。出席会议的多数为美公司代表,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土耳其等美盟国及伊拉克也派公司代表与会。合同绝大多数落入美国公司囊中。美国禁止那些反对伊拉克战争的国家参与竞标。

【伊拉克战争的影响错误】推荐阅读:

写给伊拉克孩子的一封信06-18

给伊拉克小朋友的信作文09-03

上一篇:母亲节给妈妈一封感谢信下一篇:数字化油田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