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高三政治复习总结和复习计划(共19篇)
1.二中高三政治复习总结和复习计划 篇一
湖口二中2014届高三语文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迎接2014年高考,实现学校“135”规划目标,结合本届学生的具体情况,力求做到复习有针对性,有实效性,打好应考整体战,特拟订以下计划。
二、复习时间安排
(1)、第一阶段(2013年7月4日-----2013年7月15日)
结合课本,结合高辅资料,检查已学高中文言文知识,疏理“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易读错的字。
(2)、第二阶段(2013年7月15日-----2013年7月26日;8月6日-----8月26日;9月1日-----10月13日)
基础专题全面复习,抓实语文素养。
①精讲精练语音、字型、词语、病句、文学常识、语言表达等专题。②穿插语言素材和作文素材的积累和拓展。
(3)、第三阶段(10月14日------2014年1月26日)
阅读版块全面复习,以古诗鉴赏,社科类文章阅读、散文(短小说)阅读鉴赏,实用文阅读四个专题为主。
(4)、第四阶段
强化性综合训练,查漏补缺,强化薄弱环节。
(5)第五阶段:贯穿复习整个过程
①大作文素材的积累与点评。
②作文训练与详讲。
三、复习注意事项
①、要有阶段性和层次性
第一轮全面复习,要一项一项复习,逐项落实,连成串,连成线,做到系统化。
第二轮重点复习,通过一系列的联系,进行限时限量的训练。这一阶段的复习旨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各种能力。
第四阶段综合复习,除套题训练外,要引导学生关注历次考试中丢分的题,分析失分原因,及时查漏补缺。
②、要有可控性和针对性
要控制课堂教学容量及训练量。要求一周一小练,一月一大练,练后必讲评,练习和评讲都安排在语文课堂上,既不占用课外时间,更有效率。
四、复习备考的几点措施
① 强化合作意识,做到齐心协力,步调一致。
A、做到全面统一:统一资料;统一教学安排;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重点;统一教学测试。
B、教师轮流负责:①每月编一期《最新素材》,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写作素材;每次作文训练后,编一期《高三优秀作文选》;②每月出一期有效的组合测试卷,有效进行备考训练。
② 注重备考研究,加强集体备课。
A、精研《高中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
B、每周集体备课。扎实有效,找疑点,定重点。
五、具体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2.二中高三政治复习总结和复习计划 篇二
关键词:高三政治教学,复习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有效性的“有效”, 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 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师要注重效率, 同样也要注重效果, 只有这两方面都兼顾了, 才是有效教学的模式。高三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将影响到学生最后的政治高考成绩。可见, 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是做好政治高考备考工作的关键。我结合教学实践, 意识到要提高高三政治复习效率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科学安排, 合理规划
(一) 科学安排课程复习顺序。
高中政治复习包括四个必修模块和一个选修模块。根据四个模块的特点, 课程复习顺序可以这样考虑:经济生活和哲学对于学生的要求较高, 也是学生高中复习的难点, 在时间分配上应有所倾斜;文化生活的许多内容可以借助哲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如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经济决定文化等, 可以借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讲解。文化创新的内容是辩证否定法观点的集中体现, 所以可以把文化放在哲学之后进行复习, 为文化复习提供理论依据。政治生活与国家和国际组织这两个模块的许多知识相通且高考有必修和选修相互渗透的特点。可以把这两个模块放在一起复习, 有利于知识间的融会贯通。
(二) 科学制订复习计划。
高三近一年的复习时间较长, 因此, 制订合理复习计划十分重要。我们可以考虑把握几个时间节点:每年三月份的市质检, 四月份的省质检。在时间安排上, 应该尽量在三月份完成一轮复习, 或者即使完成不了, 也不应该落下太多。首先, 如果学生在复习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参加考试, 就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水平, 使学生失去一次重要的综合检测机会。其次, 复习进度落下太多, 考试结果不理想, 对学生和老师的信心是一种打击, 影响士气和复习节奏。
二、依纲据本, 提高复习效率
(一) 加深理解领悟《考纲》和《考试说明》。
教师应该主动理解领悟《考纲》和《考试说明》, 包括考点的增减、例题变化和题型特点的研究。如:2012年《考试说明》增加的人权观点、美国的利益集团等知识点在当年高考中都有所体现。2013年哲学时代精神的考点调整, 在选择题第35题中有所涉及;主观题第42题第 (2) 问“运用经济生活, 评析材料一‘讨论结果’中的任意一个观点, 并说明该观点在思想方法上的不足”。这是经济生活和哲学思维方法的有机结合, 和《考试说明》中替换的江苏高考例题考查思想上是一致的。
(二) 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考试说明》。
首先, 对于《考试说明》, 学生更多的是关注《考试说明》列举的考点, 忽视对《考试说明》例题的关注及例题所隐含的高考能力要求的了解, 这是对《考试说明》的片面认识和利用。
其次,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虽然学生关注考点, 但只是停留在对考点一而再再而三的强化记忆, 忽视对考点的深刻领悟。例如:对党的科学执政方式的掌握, 许多学生只停留在反复记忆, 没有深入从“规律”的内涵加深理解。
最后, 考点复习重分析轻综合。综合性考查是当前高考的一个方向, 需要学生有意识地构建知识体系, 形成知识网络。如:2013年高考政治第 (1) 问以政府为主体, 实现对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的综合性考查。事实上在复习构建知识体系时, 应该把第四单元的外交政策融合进来。又如, 经济生活中涉及企业知识的, 主要是第二单元生产、劳动和经营和第四单元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有效教学的理念要求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知识的构建主体。所以, 我们要引导学生以系统和要素关系理论为指导, 分析、理解“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引导他们把零散的、似乎没有联系的“点”连成线, 再把线结成网。
(三) 回归教材, 以本为本。
任何高考试题的设置都来自于对教材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在高三复习中如果以提纲、考试代替教材的分析和整合, 就是本末倒置。同时, 以训练代替教材复习所形成的知识点往往是支离破碎的, 缺乏知识理解的系统性。不符合当前高考知识单点突破和综合考查的要求。
此外, 2013版的政治教材, 根据十八大精神要求, 对各个模块作了相应的调整。我们有必要认真研读, 把握其变化, 领会其变化背后的思想精神, 为基础年段的教学和高三的复习提供依据和指导。
三、科学选题, 科学用题
题不在多而在于达到服务复习的目的, 在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在紧张的高三复习中对题目的选择有必要注意几个方面:首先, 试题的选择覆盖面要广, 可参考《考试说明》的考点对题目进行精心选择。考点有冷门考点和高频考点, 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作出判断。然而, 高三复习只要是高考考点要求的内容, 就有必要进行讲解和必要的检测。首先, 时间的安排、讲解的层次、训练的频度是有差别的。其次, 对于学科的综合性检测试题的选择, 可以借鉴和福建课改相近省市的质检试题和高考试题及省内九地市的质检优秀试题。这些试题水平较高, 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能够比较全面地检测反映学生的现有水平。最后, 临考前可以建议学生重做福建近年的高考真题, 有利于降低学生对高考试题的敬畏之心, 平和心态, 增强信心。
四、研究高考试题, 把握高考动向
高考是一场考试, 然而从高考试题中我们可以感受领会一个学科发展的方向, 进而开展教学。因此, 高三老师和基础年段的老师都应该有意识地关注高考试题, 研究高考动向。
(一) 从功利的角度来说, 研究高考试题, 可以跟踪高考的高频考点, 排查遗漏考点, 并进行针对性复习。通过研究试题, 我们可以归纳总结各种常见的高考题型。如:2013年高考政治选择题:第32题的经济图表题;推导性的第33题;第36题哲学漫画题型;描述性语言做选项的第30题;经济生活和哲学思想相结合考查的2013年创新题型———主观题第42题第二问。归纳总结题型, 并进行适当、有针对性的训练, 是考前提高分数的重要方式。
(二) 从学科思想来看, 从2013年高考试题上我们看到的是返璞归真。如:就经济生活而言, 有人认为:“人是理性的经济动物:要有经济头脑, 通过对比分析实现利益最大化”;“数据、曲线、图表分析是每个学习经济学的人必备的素质和能力”:2013年政治选择题第31题商人利用经济知识获取更多的利润;第32题以图表曲线的方式, 考查投资理财比较风险收益;2012年选择题第29题对比国债、储蓄、汇率问题实现收益最大化。这些试题贴近生活, 理论联系实际, 真实反映了经济生活学科思想的要求。又如:生活与哲学模块, 2013年主观题第42题第二问考查哲学思想方法;2011年主观题第四问:“在分析材料三、四所反映的经济信息的过程中, 你运用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知识?并说明你是如何运用的。”这两道试题体现了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体现课改精神, 是对哲学这一思维学科的本色展现。为此, 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科思想, 培养学科素养, 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要求。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本真。
五、借助协作平台, 寻找差距, 提高复习针对性
目前市质检、省质检都实现了地区统一改卷, 这让我们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对考试进行比较分析, 寻找差距, 为下一阶段的复习教学提供参考和依据。在对待考试结果的各种数据时, 一方面要关注总分和平均分, 另一方面很有必要对试卷的每一小题进行质量分析。我们可以在和友校的对比中找出做得不理想的题目, 进而研究该试题的知识考点及该试题的题型特点等。如在2013届的省质检中我们发现在一道对知识体系构建要求较高的题目上, 本校学生总体做得不理想。又如在2012届市质检中尽管文化生活部分做得相对较好, 然而哲学部分有一定差距。随后, 备课组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复习, 使教学复习有了明显改观。查缺补漏, 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是提高教学复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韩文斌.有效课堂教学的标准是什么.新课程, 2008.11.
3.高三政治复习必备口诀 篇三
一、复习战略口诀
1.复习策略方面
【口诀】紧扣教材,结合考点,夯实基础,多读精练。
【诠释】教材是复习的对象,考点是复习的依据,基础知识是复习的目标,多读精练是复习的方法和要求。
2.复习依据方面
【口诀】目中有“纲”,胸中有“标”,口中有“本”,手中有“料”。
【诠释】复习知识时要做到“四有”,即眼中要有考试大纲,心中要有课程标准,口中要读背课本,手中要有适合自己的复习资料。
3.复习目标方面
【口诀】强化知识,增强能力,培养觉悟,提高成绩。
【诠释】首先,要着重把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包括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关系、基本观点。其次,要培养和增强多层次、多角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等。再次,要学会辨别事情的是非曲直,辩证地看待社会热点问题。最后,力争在高考中考出最佳成绩。
4.复习要求方面
【口诀】月月有计划,周周有目标,天天有任务,堂堂有提高。
【诠释】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做到每月有复习安排,每周有复习目标,每天有复习任务,每节课要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复习战术口诀
1.听课做到“四要”
【口诀】一要专心,二要思考,三要交流,四要动手。
【诠释】听课必须做到“五动”:一要专心听讲,即动眼和动耳;二要围绕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思考,即动脑;三要就有疑问的地方与教师开展对话交流,即动口;四要批画、圈点重要知识,即动手。
2.背书做到“四有”和“四要”
(1)“四有”
【口诀】一有计划,二有方法,三有重点,四有效率。
【诠释】俗话说:“学习无诀窍,背书最重要。”复习背书时同学们要做到“四有”:一要有计划(如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这是背书的时间安排;二要有方法,可以采用理解记忆法、快速诵读法、提纲挈领法、分层背诵法等,这是提高背书效率的诀窍;三要有重点,这是背书的内容要求;四要有效率,这是对背书提出的总目标。
(2)“四要”
【口诀】一要熟读,二要反复,三要有意记,四要巧妙记。
【诠释】要提高背书效率,必须做到“四要”:一要熟读。读书包括朗读和默读,“背书不出声,等于磨洋工”,故读书最有效的方法是小声朗读。二要反复。背书时,既要反复朗读、反复默读,又要反复记忆、反复强调。三要有意识记忆。背书时要有预设的记忆目的和要求,运用一定的记忆方法,讲究自控性和创造性。四要巧妙记。背书时,不要死记硬背,要提高记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做题做到“四要”
【口诀】一要认真,二要规范,三要提高速度,四要反思感悟。
【诠释】无论大考、小考,还是平时训练,都要做到“四要”:一要在思想上重视,认真做好每一道题。二要注意规范解题,尤其是在做主观题时要按一定的格式组织答案,做到表达清楚、层次分明、结论正确、书写整洁。三要提高解题速度,尽可能缩短做题时间。四要对做过的试题进行反思与感悟,以提高解题能力、完善答题技巧、避免答题误区。除此之外,每做一道题,要尽量将该题涉及的知识点记牢,以确保再遇到类似试题时能够正确解答。
三、解题方法口诀
1.答客观题时做到“四要”
【口诀】一要读题,二要仔细,三要科学,四要检验。
【诠释】解答客观题时,首先要默读题干材料,抓住其中的核心句或关键词,特别要注意题干中的规定性语句。其次要认真读题,审题全面,不要因粗心大意而造成错选。再次要运用科学的解题方法。在政治高考中,对于四选二的组合型选择题,采用排除法和比较法效果较好。先排除本身表述错误的题肢,或者选出一定正确的题肢,从而排除两个选项。再把剩余的两个题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进而加以取舍。答案基本确定后,再把题干和题肢对照加以检验核对。
2.审主观题时做到“四看”
【口诀】一看范围,二看要求,三看分值,四看材料。
【诠释】审主观题时,一定要先看具体设问,再看试题中的材料。看设问又分为“三看”:一看命题范围,明确答题方向;二看具体要求,判断试题属于哪种类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三看设问分值的大小,根据分值确定答案要点,分值高的题答得要详细,分值低的题答得要简略。看完设问后,再带着问题审读试题的材料,分清材料的层次,理解各层次材料中所蕴含的信息,综合材料各层次的内在联系构思提纲、书写答案。
3.答主观题时做到“四要”
【口诀】一要扣题,二要标号,三要分段,四要美观。
【诠释】答主观题时,应做到“四要”:一要紧扣题目要求回答问题。答题时,一定要结合材料,切记不要脱离材料组织“两张皮”的答案。尤其是在遇到做过的题时,更要仔细审题,加倍小心,避免犯经验主义错误。二组织答案要正确标号。三要将答案分段,或者在每层答案之间留出一定的空距。四书写答案要美观,即层次要分明、格式要规范、书写要整洁。
4.高三政治复习备考计划 篇四
政治这一科目从知识体系上讲,总体划分为三大版块——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学生赴毛铺参加美术集训之前,我们已经复习完了经济常识,故后阶段的第一轮复习中,将主要是复习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大致安排如下: 12月14日——12月22日哲学常识唯物论部分
12月23日——元月2日哲学常识辩证法中关于联系的观点 元月3日——元月12日哲学常识辩证法中关于发展的观点 元月13日——元月22日哲学常识辩证法中关于矛盾的观点 元月23日——元月28日哲学常识认识论部分
2月8日——3月7日哲学常识历史唯物主义部分
3月8日——3月14日哲学常识系统归纳
由于这段时间,部分学生将赴汉参加校考,学生流动性很大,所以进度较慢,主要是抓基础,抓记忆,抓学生对哲学原理的把握。3月15日,校考基本结束,五个班统一复习政治常识。
3月15日——3月21日政治常识第一课
3月22日——3月28日政治常识第二课
3月29日——4月4日政治常识第三课
4月5日——4月11日政治常识第四课
4月12日——4月19日政治常识第五课
至此,第一轮复习基本结束。4月20日——5月20日,进行第二轮复习,主要是结合时政专题,引导学生对三个板块的知识进行综合把握,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题目的解答能力,并配合周考和月考对学生进行阶段检测。
5.高三政治二轮复习计划 篇五
在这个阶段切忌浮躁,不要觉得做什么都没意思,做什么都无所谓,这是很危险的。应对高考,此段时间是关键,作为科任教师其复习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加强理解《考试大纲》
要全面把握有关政治课各个知识点的内涵及其范围,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和区别。正确理解各个知识点,理清知识脉络,对于应对高考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大纲》中有关高考内容和要求毕竟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从历年高考来看,政治试卷试题内容覆盖了《大纲》中绝大部分知识点,其中有些试题是明确考查学生识记能力的,有些是明确考查学生理解能力的,尽管题干中材料相当部分引用的是一些社会热点现象。《大纲》还为我们去分析和解答更多的题目奠定了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
2、围绕热点问题分析思考
6.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计划 篇六
制定科学的复习顺序,做好进度测算,合理安排各模块的衔接与呼应。
因为今年是恢复本省命题的第一年,福建省自己组织专家命题,不会购买全国考试中心的试卷,因此,本届高考的题型风格和设问偏好,都是一个未知数。更为棘手的是,至今为止,没有权威人士出面澄清,是否会考选修模块。选修模块究竟应该如何安排,成了安排教学进度的一个重大困难。对此,我们决定以不变应万变。首先复习高二会考刚刚复习过一遍的《哲学》模块,趁热打铁。因为哲学模块对思维有比较独特的要求,而且也是会考复习中比较蜻蜓点水的内容(会考难度不大),所以我们有必要顺势将这一模块彻底让学生搞懂、学透。
其次,我们安排在整个高考中占分数比重最大的《经济》模块。这一模块也是高考的另一个难点和重点,对学生的知识面以及思维整合能力,都提出较高要求。无论是否考选修,我们都应该强化这两个模块的复习。
再次,我们安排《政治模块》,这样既遵循了知识内容上的历史顺序,同时也为选修模块的考查做好知识铺垫。本人测算一下,大概到高三第一学期半期考,我们可以完成《经济》和《政治》两个模块内容的复习。那么,半期考之后,如果消息出来了,确定要考选修,我们可以用三周(18节课)时间,接着《政治》模块的内容,自然过渡到选修模块。然后,最后再进行分值较小、而且学生遗忘率也较高的《文化模块》,把它放在第一次市质检前的最后一个内容来复习。这样做,一来,如果到时时间太赶,我们损失的也只是《文化》模块的复习;如果时间有剩,我们可以再将前面三本分值较大的必修模块知识再做一个快速的复习巩固。政治学科的特点,确实需要多次反复,学生才能从“渐悟”到“顿悟”。
2、如何处理一轮复习的内容——
努力学习新版教材的框架思路和知识整合方式,一轮复习不在新教材弱化处理的知识上逗留太多时间。
我认为,高考命题者一定会带入新教材进行命题。因为政治学科是一门是时政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知识的表述方式、强调的中心点,都应该紧跟中央的最新提法和热点问题。因此,既然新教材本学期就在新高一推广使用,那么,命题专家一定会吸收借鉴新教材的内容,特别是新旧教材有交集、但是新教材做了重新表述的内容,往往会成为高考的考点。
因此,在制定复习进度时,我将《经济》模块的复习思路,调整为新教材的“基本经济制度篇”+“经济发展篇”这样的大体结构顺序。目的是为了强化新教材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知识体系,但是又不破坏“生产——分配”的内在知识逻辑。
本届高三的一轮复习,研读新教材,将新旧教材的知识交集进行提取,并且用一个最为适用的逻辑体系串讲知识,将是一轮复习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对教师的较大挑战。高三老师,必须全面掌握高一新教材的结构体系!
新教材淡化处理的“商品货币”、“企业经营”、“投资理财”等微观经济学内容,我们在一轮复习不要逗留太多时间,主要关注这些板块与其他板块的逻辑联系,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即可,至于高考究竟怎么考,等逐渐有了更清晰的消息,我们再决定是否在二轮复习时对这些板块进行深挖和加大难度。
3、如何解决一轮复习的难点——
一轮复习要注重主观题的讲评,做到精选精练、精细化讲评!
说到主观题,这是让一线教师都觉得头大的问题。不少老师在讲评前,也只是一看完题目就直接看答案,讲评时就直接去讲解答案,类似于照本宣科,缺乏原创性的架构和思考。我认为,每一道布置下去的主观题,老师都要自己先做,筛选出真正有逻辑含量的、有能力提升功能的题目,供学生解答,然后再“手把手”地教会学生如何一步步生成答案。还原思维的过程,成为主观题讲评的关键。而这,需要耗费老师大量的备课时间!!文科,知其然很容易,就像大家看到了答案就都懂了,然而要想讲清楚答案的来龙去脉,则非常不易!我建议老师们每一道主观题,都要做出自己独家版本的答案,然后供学生比较老师自己版本的答案和题目自带参考答案,各有哪些可取之处,采各家之所长,并领悟两种版本的答案是如何“殊途同归”的。
4、如何用好一轮复习的载体——
“死磕”选定的一轮复习用书,注重题目的适己性改造,不要“东咬一口,西咬一口”
很多学生会自己购买很多套习题,然后最佳的复习方式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跟紧一本教辅用书。每本教辅用书都有自己的“长处”,也会有自己的“短处”。教师的功能,不就是能够在使用教辅时,发挥其长处,及时弥补它的短处。所以,在花费时间选择了一本基本不错的教辅用书后,我们需要做的,是跟紧这本书,以它为复习的载体,彻底吸收它的可取之处和精华所在。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我们发现这本书有哪些不足,教师可以自己动手对题目或者知识点的表述进行修正和“二度创作”,这也是上高三的教师相对于其他年段教师,最为有创造性的劳动之一。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懂得自己在教什么,自己这个学科到底在做什么,解题是怎样一回事。文科类的学科,尤其需要思考这些问题。“尽信书,不如无书”。教师的思想,集中表现在对教辅这一载体的批判继承上——思考如何用好它!
7.如何提高高三政治复习的质量 篇七
一、回归课本、注重基础
通过对最近几年高考题的深入研究, 高考政治试题逐渐地向课本回归已经成为了高中政治教师的一个共识。这种回归, 不仅是单纯从试题上的回归, 而且是从试题语言的准确度、规范性等方面的回归, 在试题的设问和叙述上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原型。因此, 我在领导学生进行高三政治复习时, 首先要抓的就是课本的基础知识, 不是刻意地去追求那些新思想, 而是引导学生将复习的注意力转移到课本上来。在这个阶段中, 我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 帮助学生从了解、理解进步到掌握和灵活的运用, 并选择适当的试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在本阶段的复习中, 对练习题目的选择和讲解都围绕着课本来进行, 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夯实基础, 并能够运用基础知识对试题进行灵活的解答。通过课本的回归, “有助于学生在高考中迅速准确地理解题意, 使用规范的政治语言和符号写解题过程, 减少读题或书面表达的失误。同时, 也要把课本与好的复习资料有机结合, 互为补充。 (1) ”
高三政治教师应该充分发掘教材在实现教学目标时所起的重要作用, 意识到它不仅能够帮助好学生进一步理解教材, 而且也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一个重新学习掌握教材的机会, 当然, 这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对教材的归纳与总结。美国知名教育家G·波利亚曾经这样讲:“一个专心认真备课的教师能够拿出有意义的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 使得通过这道题, 就好像通过一道门户, 把学生领入一个完整的理论领域。 (2) ”对教材的分析与归纳可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但它们却经常容易被学生和教师在不经意间忽略, 它们是学生接触新知识并加以延伸的中间点, 因此政治教师在复习时应该充分重视对教材的分析与归纳, 引导学生将例题吃透。并以例题为基点, 对政治知识进行辐射, 向深层次和更广的范围延伸, 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政治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和网络。例如2011年高考题中对于妈祖文化的考察, 对于妈祖文化来讲, 要求学生关注海峡两岸、关注海外华人动态, 对此题应该比较熟悉, 这些文化的种类, 在课本上有涉及, 知识点在平时的训练中都有涉及, 考察的角度非常灵活, 学生如果偏离材料就可能很难踩到点上, 所以学生不仅要对原理熟悉, 而且对材料分析也要比较到位, 还要善于思索, 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 不超出课本, 又高于课本。
二、杜绝题海战术、保证质量
在高三政治复习中, 老师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做大量的分章练习, 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 但是练得太多, 通常会产生过犹不及的效果, 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 产生抵触情绪, 而且极大地分散了教师们的精力, 只能做到就题论题, 不能举一反三。政治复习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做过大量的题, 而是要让学生会做很多的题, 两者虽然在字面上相差不多, 但是实际意义却相差万里。
训练要注重练的效率。训练之前, 老师要有启发性、指导性地向学生暗示或明示这次训练用到哪些知识点, 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哪些技巧, 需要注意什么事项, 达到什么要求。到了重要的地方,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先梳理一下知识点, 帮助学生理顺思路。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 所采用的方法也应符合选择训练题的初衷, 它们能够帮助教师对习题的讲授和分析更加的得心应手, 结合学生在训练中得到的心得和感悟, 从而帮助学生巩固在训练中的效果, 将该种题型的解题思路深深烙进脑海之中, 在高考答题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三、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是能够切实地提高高三政治复习质量最重要的手段。
1.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包括正确合理的判断能力、思考能力与推理能力, 也就是对事物能够进行正确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推理判断的能力, 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 正确而有条不紊地将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表达的能力。这也是高考政治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核要点。它是高中政治教学的核心, 是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基础, 是学生政治素质的最终体现。所以在高考中, 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一直是政治考试的核心, 大多数的试题都要求学生具备出色的阅读和推理思考的能力。
运用逻辑思维能力来解答政治题, 实际上就是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富有针对性地将试题中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纳和转化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的进行要求学生的思维只有合乎逻辑才能达到解题的目标。同时陈述也必须让人信服, 这点表现在解答中, 就是能够正确地对试题进行分析, 明确方向和最终的目标, 并在解题的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方法, 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与演算, 实现解题的目标。
2.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 它是逻辑能力与运算能力加上空间想象能力的协同发展, 简而言之, 它要求对各种知识和技巧加以综合地运用, 具有十分广泛的内涵。它同样也是高考政治试卷极为重要的考查内容, 《高中政治考试大纲》中对这一能力的考查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能阅读、理解陈述的材料;能综合应用所学政治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 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政治问题, 并能用恰当的语言正确地加以表述。” (3)
在这里必须要强调的是:大纲中所说的问题, 并不是指一般性的政治知识, 而是指那能够运用高中部分的政治知识和所应具备的素质和常识来解答相关的问题, 同时问题的方式也从客体展示转变为材料陈述, 高考试题从以知识为中心也相应地转变为以问题为中心, 一道题的解答过程往往需要各部分知识的参与, 要用到多项的政治技能, 具有极强的综合性。例如2011年政治高考题第38 (1) 题的政治题问法直接给学生们很好的提示, 要从两方面来组织答案, 这样的话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8 (2) 经济学这道题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得分的, 考查了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从总体上来说, 在高三政治的复习过程中, 我们政治教师必须牢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并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充分重视和运用这一思想, 使我们的教学工作能够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教材为基础, 习题为媒介, 能力的发展为目标, 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和完美的细节来最大限度地提高高三政治复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易中建, 程良建, 郭功兵, 田其林.探索高三政治复习教学的高效之路[J].政治教学通讯, 2006 (Z4) .
[2]张贤华.例说高三政治复习教学中的“联珠编网”[J].政治通报, 2006 (09) .
8.高三政治复习要把握“三观” 篇八
一、宏观把握,把握教材基本结构
宏观把握是指以教材主干知识为框架,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打破教材章节限制,围绕中心和主线构建知识网络,做到内容简洁,脉络清晰。宏观把握教材基本结构要明确两点:一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归纳整合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线;二是对能提高理解、运用等能力的知识的把握,建立以知识专题为形式的知识体系或知识网络。宏观把握教材基本结构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主线分析法。
主线分析法是指用一个主线把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脉络清晰的知识结构网,以便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例如,人教版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一单元以文化的作用为主线,围绕“文化的含义—文化的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影响人的特点、方式—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展开论述。只要我们把握了这一主线,在运用文化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时就能做到重点突出、多角度思考。
2.构建知识框架结构图表。
构建知识框架结构图表的目的在于从宏观上把握教材,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思路和结构,以便快速调动和运用知识,避免出现逻辑混乱。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构建知识结构图,从宏观上把握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3.知识重组法。
在复习时,我们可以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限制,对主干知识进行重组,构建宏观知识体系。例如,对于人教版高中政治《经济生活》中“生产”的相关知识,我们就可以按照以下知识点对其进行重组:①为什么要发展生产?(生产决定消费、大力发展生产力以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②发展生产的主体是什么?(企业和劳动者)③如何发展生产?(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贯彻和落实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④如何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二、中观构建,构建单元知识
中观构建是指在把握主干知识的基础上,对单元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条理化、分散的知识系统化,以便从整体上掌握单元知识。例如,对于人教版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的知识就可以这样构建:本单元围绕两大问题展开论述,第一个问题论证世界的本质,首先证明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接着分析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以及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最后得出结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第二个问题说明意识的本质和作用,首先说明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接着分析意识的作用,强调人能够通过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也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重视意识的作用;最后得出结论: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三、微观整合,整合主干知识点
9.2018届高三政治总复习计划 篇九
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加强集体备课,坚决落实学校关于集体备课精神,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优势,把个人的智慧融入集体,打群体战,决不孤军奋战。
为搞好2018届高三政治的教学和复习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经高三备课组成员集体讨论商量,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高三年级组的计划目标为统帅,以高考政治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为核心,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与力量,加强学法指导,坚持有效的训练,使学生在2018年的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授课内容及课型: 经济生活(必修一)、政治生活(必修二)、哲学生活(必修三)、文化生活(必修四)
三、教学任务与总体安排: 2017年5月15日------6月20日
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
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
必修一《经济生活》前两单元知识检测 2017年6月20日-----8月30日
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八课)
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九课、第十课、第十一课)
必修一《经济生活》三四单元知识检测
必修一《经济生活》全书知识框架构建及高考题强化 2017年9月1日----9月25日
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
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第三课、第四课)
必修二《政治生活》前两单元知识检测 2017年9月26日----10月25日
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
必修二《政治生活》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九课)
必修二《政治生活》三四单元知识检测
必修二《政治生活》全书知识框架构建及高考题强化 2017年11月1日----2018年1月2日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前两单元知识检测 2018年1月4日-----2013年2月10日
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
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
必修三《文化生活》前两单元知识检测
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七课)
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
必修三《文化生活》三四单元知识检测
必修三《文化生活》全书知识框架构建及高考题强化
2018年2月15日——4月10日 :市统考前综合强化训练、二轮复习、时政热复习,主要是对时政热点重点的专题讲解。
2018年4月12——6月 :三轮复习。跨学科综合的练习,主张集团军作战方式,政史地三科坐在一起办公,营造协作氛围,共同探讨学科间的相关问题,避免各自为政。寻找政史地三科在重大时政热点问题上的交汇点,增加教学与复习的整体性和知识的系统性,以实现学科知识的和谐渗透。
10.高三政治科第一轮复习计划 篇十
备课组长:任雅民
为高效的指导高三政治高考复习,根据新课标教材及2013年全国普通高考政治学科考试说明的内容和特点,并按照学校的要求和年级组工作计划,特制定本届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抓实课本,夯牢基础,关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主体知识体系;注重讲练结合,突出能力培养,落实教学环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识记、理解和运用知识的水平和能力。
二、复习内容
必修1《经济生活》 必修2《政治生活》、必修3《文化生活》 必修4《生活与哲学》
(注:关于选修内容等2014年考试说明公布后再定)
三、复习时间及课时安排(2013年8月——2014年1月)具体如下:
时 间 内容 课 时
2013年8月2日—— 2013年9月14日 必修1《经济生活》 30课时
2013年9月16日—— 2013年10月26日 必修2《政治生活》 30课时
2013年10月27日——2013年11月30日 必修3《文化生活》 25课时
2013年12月2日—— 2014年2月底 必修4《生活与哲学》 30课时
(注:一轮复习期间因涉及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和部分假日等,故本计划将根据实际时间与教学需要而适当调整。应届班和复习班的进度也稍有不同)
四、复习事项
1、目标:着重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各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同时加强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以及思考能力。通过这一轮复习,要让学生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考纲规定的基本知识,能够对知识进行基础的归纳总结,能把握教材主干知识。
(2)学会辩证的思维方法。
(3)答题做到规范化,能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4)能运用所学思想政治知识观察、分析简单的生活实例和一些重大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提高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2、总要求:第一轮复习应遵循按单、节或每课知识点、重、难点例题讲解,练习巩固,单元检测,讲评的程序进行。
五、具体要求
1、知识复习要求:
(1)按高考考点复习。弄清每一考点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或原理,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等)
(2)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或从新的角度整合知识体系等。
(3)把握重点知识,包括高考重考点、易错点知识。
(4)增添新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知识的变化。
2、知识训练要求:
(1)加强双基训练,做到每节一练,每课一检测一练习,每单元一检测。
(2)加强评讲,做到讲分析思路,讲做题方法,讲学生错误原因(知识错误,思路错误,方法错误)。
3、能力提高要求:
(1)提高学生整合知识、把握知识内在联系的能力。
(2)提高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①弄清材料的主体(国家、政府、政党、企业、国际组织、社会组织、群体的人、单个的人等)。
②弄清主体活动的内容,包括为什么要做,做了什么,做的目的或意义等。
(3)提高学生解读问题的能力。
①弄清问题的角度。即:问题是经济类,政治类,文化类还是哲学类;是为什么类,是什么类,还是怎样做类。
②弄清问题的内容,包括主体、活动内容等。
(4)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①弄清每一知识运用的角度或切入点。②弄清抽象知识的具体化的要求。
六、复习策略
1、对学生进行思想指导,统一认识,克服重复习资料、忽视教科书的现象。
从宏观上将高三复习的整体思路和方法让学生清楚,使学生在复习中更好的配合老师。明确第一轮复习的重点,正确认识知识、能力、思维三者的辨证关系(知识是基础、能力是表现、思维是核心)。
2、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中心,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
(1)备课:
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备课;要在把握高考方向的基础上备课;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备课;要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备课。
加强集体备课,每一堂课都要做到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将集体备课制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
(2)上课:
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上好每一堂课,上课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优势,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因材施教,补差提优;要注意做到讲练结合,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串讲课要有新意、避免简单重复。要注意多种方法的应用,贯穿启发式教学。精选例题,在例题处理中引导学生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回扣。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应用。同时做好总结,即避免机械重复,又注意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3)课后反思:认真总结每堂课的得失,养成每课一反思的习惯,在反思中求进步。
(4)完善听课制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作业、练习要做到精选精练精讲
进入高三,练习越来越多了。每堂课要有练习,每个单元有小测验,每个月有月考。怎么样用最短的时间,做最好的题目,掌握最多的知识,往往成了成败的关键。
(1)教师对试题要精心挑选。所以老师要多做题,要分析试题,要把握高考题的特征,要学会自己命题。
(2)老师将自己精心挑选的试题在合适的时间布置下去。有的可能适合做课堂练习,有的可以做课堂例题,有的适合做考试试题。而且要注意时间上的安排,要做到短、频、快。题不在多,关键要精。
(3)搞好讲评做好总结。讲评上做好题目的变化、类化、深化和优化,避免就题讲题,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一题多解,方法灵活。对于优秀试题(设问巧、题型新、考查角度新、题目难易适中)要精讲,做好与常规题目的比较,与常见模式相联系,让学生做到“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讲评要注意陈题翻新,善于一题多变,变中求新,新中求异,异中求同;讲评要强化政治学法指导和审题能力的培养,防止死记硬背,克服机械模仿,杜绝经验行事。讲评要引导学生善于类比分析,归纳总结,渗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外辅导要灵活。多种方式,多种时间,多种场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辅导。关注学习困难学生,重视补缺补差。对语数外成绩优秀但政治单科偏差的同学要个别辅导。
5、研究历年高考试题,特别是近三年的我省考试试题。每位老师都要对近三年的高考题进行研究,要将高考题做全、做透、做通。要注意搜集高考信息,了解高考动态。
11.二中高三政治复习总结和复习计划 篇十一
关键词:二轮复习;有效性;高三政治
高三总复习一般采用三轮复习法,就是把高三的复习时间大致分为三段,每段时间里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二轮复习是高考复习的重要一环,既承上启下,又相对独立。如果把高考比作盖一坐高楼,那么一轮就是备料,二轮就是建主体,三轮就是精装修。这个高楼是不是豆腐渣工程,关键取决于大楼主体是否稳固,所以,二轮复习是相当重要的一环。提高高三政治复习的有效性,必须重视抓好二轮复习。经过认真思考,结合以往复习备考实践经验,对二轮复习做出如下安排。
一、抓纲务本,夯实基础
抓纲——国颁《考试大纲》及省颁《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也是高考复习和考生备考的依据。认真研读,明确高考考什么,考多难,怎么考,增强教学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务本”——在考纲、说明的指导下,重视书本知识。夯实基础——(1)对照《考试说明》,准确理解各考点知识的内涵与外延,查缺补漏,做到考点“无死角”;(2)对容易混淆的概念、关系应进行分析、比较,将模糊的、易错的知识试题化、细化;(3)重在知识的理解、迁移和运用。
二、重视主干,构建体系
与第一阶段把基础知识作为重点的复习不同,二轮复习更加重视知识网络的梳理,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所以在二轮复习中要抓住重要主干知识,强化知识间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要把每个专题中重要的特别是与热点有关的主干知识再强调和复习。建构体系要帮助与引导学生自主构建体系(思维导图)。横纵打通关节,做到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层面知识体系的重构与整合。可用如下方法进行构建与重组:主体主线法(国家、企业、个体)、主题主线法(核心知识)、考纲主线法(考点辐射的知识范围与知识点)、教材单元、课题主线法(哲学尽量以现行教材单位体系构建知识网络)。例如,经济生活可分为国家线、企业线、个人线。政治生活可分为国家线、公民线、政府线、中共线、国际社会线、制度线。
三、关注热点,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和活力所在,也是高考政治科命题的重要原则。近年来的高考政治试题都没有回避重大的时政热点,试题命制以社会热点为载体,坚持思想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突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例如,2010年:改善民生,让人民更幸福、更有尊严(人本);2011年:海权与福建海洋经济(海洋);2012年:思想道德建设(道德);2013年:生态文明与中央倡导节俭之风(生态)呈现方式:选择题是隐性+显性的热点(大致1∶1);主观题是以显性的时政热点为主。时政热点的复习可采用如下策略:
(1)调整传统思维,转变复习方法。热点没必要系统化复习,应变以时政热点为中心转为以基础知识为中心,把时政热点复习渗透于基础知识的复习中,把时政热点复习作为巩固知识和提升能力的平台。
(2)找准结合点、关注整合点、重视持续点。
找准结合点,科学地选取热点材料,找到时事内容与教材知识的对应点、契合点,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关注整合点就是不能就事论事,可以将时事热点进行整合,以一个典型热点来统帅众多热点,然后进行分析,找出其中规律性的东西。重视持续点,注意长效性热点、有定论的热点。
(3)“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宗。”夯实基础,重组主干知识,提高解题能力、思维能力才是关键。
四、研究高考,明确方向
研究高考试题,明确高考方向,掌握高考规律,科学备考,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二轮复习中,我把近四年的福建省高考试题印发给学生,然后在讲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分析、比较近四年高考题特别是主观题的命题特点,如考点定位、所在单元、题目类型、考查方式等,从中可以寻规律,找趋势。比如,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了近四年福建省哲学高考比较侧重微观、中观考查,另外唯物论部分近四年没考过。然后引导学生在复习哲学时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多花点时间复习唯物论,同时我再把唯物论部分的考点原理再做归纳,指导学生微观中观考查怎么处理、不同题型怎么解题,最后给学生一些例题,这样学生对这部分的知识和答题方法更有数了。结果今年文综考试真的考到唯物论的知识。题目是39(2)结合材料一,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简要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成果”。我觉得这不是盲目猜题,而是寻规律,找趋势,给学生一点指导。在分析近年来的高考题,我还发现了一些题型是每年都考的,如漫画题、评析题等,而评析题是平时学生考试最不会做、失分最多的题型。所以在复习中,我把常考的几种题型整理成小专题,先介绍这些题型的解题方法,然后典型例题分析,这样做能让学生明确分析方向,更好掌握答题方法,提升答题能力,做到规范答题。
12.二中高三政治复习总结和复习计划 篇十二
一、课堂语言:准确生动有感染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语言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高考的考点多达几百个,每一个都需要学生达到理解、融会贯通的程度,在复习的过程中,就要求教师能采用高超的语言艺术把考点讲解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有的老师的语言不够准确、缺乏逻辑性,有的老师的语言不够生动、过于晦涩,有的老师的语调平平,缺乏感染力,这些都成为制约政治复习课堂效率提高的因素。
首先,课堂语言要准确,不能有科学性的错误,这是课堂语言的最基本的标准。高三复习中会遇到很多的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对于这些易错易混点,必须要准确解析,避免科学性的错误。例如,有老师在讲《经济生活》“货币的职能”时指出“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大职能”,这句话就把货币的职能等同于货币的基本职能,从而缩小了货币职能的范畴。这种不科学的表述直接误导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
其次,课堂语言要生动。在高三复习过程中,学生会暴露出许多在新授课学习中没有把握好的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当然就是平时教学中的难点所在。为了将这些教学难点讲清楚,教师必须千方百计采用新的方式对知识进行重新的诠释,用形象化的语言予以恰如其分的正确表述。这样,才能达到课堂语言形象生动而通俗易懂的目的。例如,在《文化生活》今年新增的考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教学中,“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两个概念,教材的论述抽象,教师要设法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内涵,而且要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及如何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是个教学难点。有位老师在解时,用学生的学习自觉为比喻,指出学习自觉就是对学习的地位、作用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对学习的规律能够理解并运用,还有对自己学习责任的主动担当。在此基础上指出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同理,从做人“自信”就是“有信心,相信自己行”的意思,指出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都充满信心。这样的讲解,好比采取农业中的嫁接法,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导入新概念的教学,使之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再次,课堂语言要富于感染力。毫无疑问,高三的学习压力是巨大的,学生面对的学习任务就是复习,而日复一日的知识复习、题目练习无疑是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想方设法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可见富有激情的语言才能感人,才能广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在课堂内产生一种强烈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使学生的思想高度集中到黑板上、教师身上、书本上,而不致于使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
二、课堂媒体:新鲜时尚有针对性
高三的政治复习课堂经常会使学生感到疲倦的一个原因就是语言文字的东西多而抽象,理解起来困难,而很多老师有习惯性地认为多媒体的广泛运用主要是在高一高二的新授课阶段,进入高三之后只要对着一张讲义讲解即可,这更使得课堂的效率低下。而采用多媒体教学能更大程度上让学生接触到新鲜的时事内容,通过更直观的方式了解国内外形势,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作业的讲评。
《2014年江苏高考政治学科考试说明》指出,“命题将充分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思想政治学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到紧密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考查考生对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内容和意义的理解。”当出现重大的时事热点的时候,都可以通过视频播放放学生及时把握时事,如李克强总理在2013年10月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做的经济形势报告,对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中长期走势做出了深入浅出的分析阐述,我们及时提供了视频让学生观看并做思考,让学生从总理的经济学公开课在映射的书本知识,加深理解,也把握党的大政方针。
同时,毋庸讳言的是,高三政治复习需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升解题能力除了让学生进行一定量的题目的练习之外,更要对学生讲清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此时,实物投影仪是一种非常好的讲评作业的“武器”。教师可以在学生做题后,当堂选择做得较好的学生的答案进行展示和讲解,也可以将原题投影出来,直接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在题目上进行审设问、审材料、圈出关键词、写出原理的短语,这样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老师的解题示范,非常直观地把握解题方法才,从而使得习题讲评课事半功倍。
三、课堂动作:合理适度富有感情
高三的复习阶段,学生面临的是巨大的学业压力和巨大的心理压力,高三老师不仅担负着教授知识的任务,也担负着为学生解压、减负的任务。由于复习时间紧张,除了课后的聊天、谈心之外,政治教师更应注意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课堂动作包括面部表情、肢体行为来传达对学生的支持。
一般情况下,高三阶段的老师和学生经过两到三年的朝夕共处,彼此之间在个性上相互了解,情感上相互磨合,达到了相当程度的熟悉。教师清楚学生的个性特征,而学生也了解老师的情感起伏。教师的一个细微的面部表情、举手投足都能被学生敏锐地捕捉到。所以,专业的教师一定会记得,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是课堂呈现的一部分,都必须加以注意。在紧张的高三政治复习课堂上,在师生互动中,当学生在思考问题并小有眉目时,教师如果能用期待的眼神去等待;当学生正确地回答出问题时,教师如能用赞许的笑容去祝贺;当学生一时还不能完美地给出答案时,教师如能诚恳的态度去期待;当学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时,教师如能用专心的态度去倾听……学生一定能从教师的一系列动作中感受到老师对他(她)的期许,从而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高三复习阶段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都是一段艰苦的历程,尤其是学生,需要老师的鼓励和扶持,需要老师的“不抛弃、不放弃”,教师如能牢记“眉来眼去传情意,举手投足皆语言”,必能使得师生之间情感交流顺畅,也能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四、课堂板书:结构清晰合理
板书是近代实行班级授课制以来最经典的教学辅助手段之一,曾几何时,“一支粉笔一张嘴”就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但在多媒体技术广泛运用的今天,板书似乎被逐渐忽略了,有些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的课堂上,甚至出现了一堂课下来黑板上任何板书都没有的现象。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样的,例如,有的老师可能是自身粉笔字不够过硬,故意藏拙,这就需要教师苦练基本功,让自己的板书“对得起观众”;也有的老师可能是在认识上有不足,认为既有了多媒体就无需板书,这就需要教师纠正观念,实际上,板书和多媒体在课堂中应该是互补而不是互相替代的关系,多媒体更多的是呈现直观的素材,而板书则是一节课的主要内容的呈现,多媒体绝不是板书的“升级换代”。
政治高考复习中,板书不仅是对知识点的重复,更应着重于知识点之间的建构、联系;不但要让学生把握单个的“点”,更应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面。可以说,板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呈现更应成为知识生成的途径,通过精心设计的板书,让学生把握知识的重点,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逻辑,甚至通过自己的知识体系生成出对知识的新的领悟,这才是板书的目的所在了。例如,我们在《政治生活》的复习中,可以首先将整本书的内容从用体系结构的方式呈现如下图。虽然板书看上去非常简单,但却是将整本《政治生活》的内容囊括在其中,对于学生的复习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让学生通过简洁的板书把握《政治生活》的主干知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设计板书,到黑板上进行板演,以此来促进学生自主钻研教材,自觉把握学习内容。
摘要:高三政治复习课内容繁重教学压力大,必须向课堂要效率,走一条省时高效的路子。如何提升高三政治复习课的有效性是广大政治教师始终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旨在阐述如何提升课堂呈现艺术,从而让政治课的复习更加有效。
13.高考高三政治复习总结 篇十三
新课程改革条件下,教学以培养学生学会终身学习的能力为目的,今年的高考凸显对“能力的考查”,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尽管高考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但它并未脱离中学生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所谓“题目在书外,题根在书中”。那么,如何提高政治课的复习有效性和针对性呢?在过去一年的高考复习过程中,我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夯实基础确定复习的基本目标
我们高考复习的基本理念——“紧抓双基不放松”,“越是基础就越有决定性意义”。纵观近几年高考的命题原则和出题方向,可以看出高考越来越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察,考察的重点就是对基础知识全面扎实的掌握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灵活运用,但是其难度和深度并不太大。20今年的高考政治试题,验证了这一点。复习必须让学生在全面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这些具体知识的要点、重点串联起来,做到系统化掌握。这一环节的突破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基础知识,更有利于学生运用基础知识。
1、对知识点的把握要“全”
就是要求学生全面地掌握《考试说明》所列考点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等。只有如此,方能“以不变应万变”。试题无论怎样的新、奇、巧,终究“万变不离其宗”,因此,复习过程中只能以《考试说明》为纲要,以课本为根本,打牢基础,切忌根据自己的猜测随意取舍。
2、对知识线的归纳要“清”
所谓知识线,就是把各知识点按一定的内在联系串联起来,形成基本线索。弄清各知识点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弄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达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否则,零散的识记肯定是不牢固的。即使知识点背得很熟,在解答具体问题时,由于信息库的知识点没有成线,处于零乱状态,就会因某些疏漏而遗憾。
3、对知识面的辐射要“宽”
知识面是由许许多多的知识点和知识线有机联系而形成的知识层面。即在点线复习的基础上,把教材的内容按性质或特征分门别类,并在各个类别中划分出若干层面,做到“纵横”延伸和辐射。
二、明确方向凸显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的政治高考试题,都坚持了“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今年的试题明显增强。新课程标准、20今年《考试说明》涉及到的四项能力考查,即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方面的能力。如17题、28题中出现了3个经济图表,28题、29题的(5)(6)、36题、37题都有一定的时政背景材料,都是对考生从文字、图像、图表里面挖掘有效信息的能力;所有的政治试题中没有直问直答的,因此说加大了调动和运用学科知识,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政治试题的设计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把问题编制在特定的情景材料之中,都与大家的社会生活和国内外的重大时政有关。如何增强复习的有效性?是每一位考生十分重视而又感到困惑的问题。
1、明确学生的能力缺陷
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问题在于:没有深刻领悟考点的本质以及内在联系;缺少解读试题信息、准确描述问题的能力;抓不住关键词,答案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不能正确找准试题的方向与角度,导致概念和原理的运用错误。
2、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⑴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抓关键词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针对不同题型的特点采取有效解题对策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热点、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最重要的是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高考试题的题干均运用“新情景”编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关注时政,关注国内外重大的典型事件。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有关理论知识,分析社会生活的现实问题和自己成长中的实际问题,以提高对时事政治的敏感性。
总之,在过去一年的复习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基本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对社会、学习、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
2009----2010高三复习计划
根据我校学情,我们的复习安排如下:
(一)、20今年9月至2010年2月。这一阶段复习要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能力的培养为主,努力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第一,这一阶段的复习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要求,引导学生将重点知识理解到位并熟练掌握,把课本的零散知识系统化,引导学生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也便于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够更好地进行发散思维。
第二,教师要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题目,熟知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和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在平时练习中渗透着对高考的分析和题型的讲解,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具体操作上,我们采取复习基础与练习巩固相结合的办法,对知识老师讲解要详略得当,学生要全面复习,突出重点难点。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消化吸收和巩固。在练习这个环节,要精选习题,练习要突出其针对性、代表性。对这些题目的讲解要规范,对出错多的题目要反复练习直至掌握。可以采取一课一练和单元测试等形式。
第四,教师要加强分工合作和研究,以促使上述目标的达成。
(二)、2010年3月至2010年4月初。这段时间主要是进行各模块的知识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第一,针对前段复习情况,进行专题复习整理,查楼补缺,夯实基础,尤其是对前段复习的知识要加强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第二,对高考复习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归纳和总结,以重热点材料为载体,精选综合检测题,突出训练学生综合分析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2010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这个阶段主要是分析重点时政,关注一些热点问题。
第一、以这些材料为载体,通过分析、练习、讲评等环节,进一步强化基础和重点知识的复习,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和组织问题的能力。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线索,多角度、多层次把握时政和基础,做到二者有机结合。
第二、加强调研,实现教师间的信息共享与有效合作。
第三、根据学校安排,进行模拟训练并搞好试卷讲评。
(四)、2010年5月中旬至6月初。这个阶段主要是回归教材,巩固重点,做好适应性训练。同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科应试心理的调适。
14.二中高三政治复习总结和复习计划 篇十四
政治组 马宏亮
一、学生现状分析:
我今年所带班级为高三(13)、(14)两个文科普通班,根据学生课堂反应及考试情况来看:
1、本届高三文科普通班学生对课本非常生疏,基础知识较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极差。
2、部分学生学习信心不足,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态度消极、精神颓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
3、不少学生对于高三复习缺乏明确规划,心中没有目标,整天混天度日。
4、学生书写潦草,答题不规范,缺乏基本的应试方法和技巧。
二、复习的指导思想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为依据,遵照学校和年级的工作安排,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学习规律和复习规律,发挥备课组集体协作的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一轮复习。
从本学科的实际出发,以教材为本,以社会热点、重大实际问题为素材,根据本学科高考的特点与要求进行复习,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为核心,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与力量,加强学法指导,坚持有效的训练,提升我校高三学生政治学科成绩。
三、复习目标及对策
1、复习目标:
(1)、继续落实“双基”,夯实基础,督促学生在课堂上多看、多做,熟练1 掌握教材,理解和灵活运用教材上的理论知识。
(2)、着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懂得从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多角度去分析、思考、解决热点问题,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强化学生模拟训练,着重题型训练、规范训练、限时训练、降低重心,夯实基础。
(4)、全面提高政治教学成绩,特别关注语数外成绩优秀、而政治学科成绩有点欠缺的临界同学,争取通过加强辅导取得实效。
2、对策思路:
(1)、立足教材,夯实“双基”;立足课堂,提高效率;立足规范,提高能力。
(2)、精选复习资料和试题,增强复习的实效性、针对性和仿真性。(3)、认真研究高考试题,归纳总结高考试题题型与解题方法技巧,进行变式演练。
(4)、重视每一次综合检测与讲评,做到讲练结合。(5)、加强学科内与学科间的综合,团结协作,共同提高。
四、具体措施:
1、坚持集体备课:
强化集体备课,把集体备课作为落实常规教学的重要任务来抓。立足教材狠抓基础,精心编写教案。充分利用每周1次的集体备课以及一切可能的时间,加强交流,集中本组高三教师的集体智慧,正确把握复习教学的针对性和方向性,力争避盲目性。
2、课堂教学目标突出“精、细、实”:
课堂教学是学生高考复习的主阵地,每位老师精心策划,努力提高复习的效率,近年的高考试题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的考查,作为高三复习,应该将之贯穿与教学的始终。我省考试采用全国卷,尤其要加强对全国卷高考试题及模拟题的研究,以明确考什么,怎么考。同时还要探究有效课堂,规范教学行为,向课堂要质量。
3、精选试题,与高考接轨:
精心组织练习,通过练习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特别是要通过练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对学生应变能力,迁移能力的培养。通过练习的批改及时反馈信息,进行教学调控。组织好每次的月考,达到复习、巩固、提高的作用。
4、积极参加学校、年级组织的听课活动。
根据学校听课安排,加强听课评课,加强学科组教师间的学习交流,共同提高。及时组织大家认真评课,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效果及反思等方面科学、中肯、充分地交流,学习优点,指出不足,及时整改,使得大家共同进步。
5、关注高考信息,洞察高考方向,吸收各方面的资料,及时把握高考的走向,以便指导自己的复习工作。
6、培优辅差方面:重点抓好优秀生的学习,提高优秀率,加强学法及解题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通过作业批改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他们的不足之处及时指导,及时调整。注意辅差方面,落实各班的差生名单和情况,并注意对差生信心的树立,学习的督促3 和要读要背内容的指导和落实。做好学习困难学生的思想交流工作,加强学习指导,以促进课堂稳定。对政治学科薄弱的学生和临界优生进行认真细致的辅导,提高总分优秀率和合格率,处理好师生间的沟通与合作,实现教学相长。五、一轮复习目标要求与进度安排:
根据学生实际及政治高考的要求,政治学科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对高考考点逐一落实。
(1)、识记、理解、把握全部考点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全面复习,又突出重点、难点、薄弱环节。根据教材知识的掌握特点和运用特点,复习的顺序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
(2)、根据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原则,将每一个知识点的内容按照其内在联系系统化。内在联系包括单元内知识的联系,单元之间的联系,学科内知识的联系及文综内相关知识的联系。复习知识点以内在联系为线索,而思考内在联系又以知识点为立足点。
(3)、对每个知识点可能出现的错误认识与观点进行归纳,启发学生自己指出疑点,解决疑点,只有发现疑点才会深入钻研,才能加深理解,有效堵塞知识上的漏洞。
(4)第一轮复习进度:
2016.7.14——2016.7.15:讲评高二第三次月考试题 7.16——7.18:《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7.19——7.23:《经济生活》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7.24——7.28:《经济生活》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7.29——8.2:《经济生活》第四、五课 2016.8.29——2016.9.4(第一周):《经济生活》第六、七课 9.5——9.11(第二周):《经济生活》第八课、第九课 9.12——9.18(第三周):《经济生活》第十、十一课 9.19——9.25(第四周):《政治生活》第一课 9.26——9.30(第五周):《政治生活》第二课 10.3——10.9(第六周):《政治生活》第三课
10.10——10.16(第七周):《政治生活》第四、五课及第一次月考 10.17——10.23(第八周):《政治生活》第六课及讲评试卷 10.24——10.30(第九周):《政治生活》第七课及单元测评 10.31——11.6(第十周):《政治生活》第八、九课 11.7——11.13(第十一周):《政治生活》第九课及单元测评 11.14——11.20(第十二周):《文化生活》第一、二课
11.21——11.27(第十三周):《文化生活》第二次月考及讲评试卷 11.28——12.4(第十四周):《文化生活》第三、四课 12.5——12.11(第十五周):《文化生活》第五课及单元测评 12.12——12.18(第十六周):《文化生活》第六、七课 12.19——12.25(第十七周):《文化生活》第八、九课 12.26——2017.1.1(第十八周):《文化生活》第九、十课
2017.1.2——2017.1.8(第十九周):《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及期末考试 1.9——1.15(第二十周):《生活与哲学》第四、五课 1.16——1.22:《生活与哲学》第六、七课 2.13——2.19:《生活与哲学》第八、九课 2.20——2.26:《生活与哲学》第十、十一课 2.27——3.5:《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及单元测评
(5)复习要求及作业设置
复习主要以课题为主,每一课用两个课时进行复习。一个单元复习完了后,立即进行单元检测。每一本书复习完后进行全书的测试。为第二轮复习和今后的查漏补缺提供依据。
15.二中高三政治复习总结和复习计划 篇十五
造成这些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 一方面, 目前的评价机制决定着高考分数仍然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 高三文科学生总体的学习能力又制约着高三教师大胆渗透课改理念于复习教学之中, 教师们担心由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的参差不齐而导致课堂时间的流逝, 影响复习进度。
针对上述问题, 我们于2014年开展了《高三政治复习渗透课改理念的实践与探究》省级重点的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 通过多种调查方式, 本课题组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部分高三学生政治复习课现状以及对政治课的态度与观点。同时, 我们利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对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细致深入的整合和分析, 得出了以下一些结论:
1.长期的有意义的学习, 首先要激发学生求知的需要和兴趣。在学生对政治学科的态度方面, 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60.38%的学生是喜欢政治课的, 对政治学科喜欢程度一般的占35.91%, 这一结果说明政治学科课程改革和教师的努力得到多数学生的认可, 有利于反驳社会上对政治学科的一些偏见。但也反映出激发学生学习政治学科的兴趣还有拓展的空间, 要做到激发学生求知的需要和兴趣这一点, 教材及其呈现必须能够吸引学生,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指出:动机可以增强行为的方式促进学习, 而所学到的知识反过来又可以增强学习的动机。在新课改背景下, 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的差异, 力求关注每一个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查数据显示:29.41%的学生认为经常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情感沟通和交流, 66.25%的学生认为“有时”或“偶尔”感受老师和同学的情感沟通和交流, 3.41%的学生认为“从未”感受到。这可能与师生双方的性格、教师所上班级数、班级人数、学生学习成绩等有关联;21.05%的学生认为老师在确定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时“经常”征求同学的想法, 50.16%的学生认为老师“有时”征求同学的想法, 20.12%的学生认为老师“很少”征求同学的想法, 8.05%的学生认为老师“从不”征求同学的想法。这可能是教师更多经常关注和交流的是20%左右的学生;13.62%的学生认为“老师经常根据同学的不同情况, 给予针对性的教学和辅导”, 41.80%的学生认为“有时”, 26.94%的学生认为“偶尔”, 16.41%的学生认为“从不”。这说明在因材施教、个别关注方面, 教师还有待增加覆盖面。在学生对高三政治学科复习的意见和建议中, 很多学生也谈到, 希望老师多与他们进行交流和互动, 主动多听取他们的意见。
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辩证统一,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每一位学生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 在对待学生时要公平、公正, 注重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从而进行语言激励, 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3.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确很有必要, 也得到了学生的支持。在目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况方面, 有17.03%的学生认为自己“认真听讲, 积极思考, 主动提出问题”, 62.54%的学生认为自己“认真听讲, 但很少独立思考、提出问题”, 7.43%的学生认为自己“不能认真听课, 也不能主动提出问题”, 12.07%的学生选择“其他”。这一结果说明有近80%的学生认为自己是认真听课的, 但大部分学生听课缺乏主动性, 还有近20%的学生上课分心或做其他事情, 这就说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很有必要。
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 20.43%的学生选择“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 21.98%的学生选择“学生预习课本, 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44.27%的学生选择“创设案例情境, 师生互动的案例教学模式”, 12.38%的学生选择“其他”。统计显示有超过六成的学生选择自主、互动模式, 说明新课改的推行得到了多数学生的支持。
4.需要真正转变教学观念,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调查中, 33.75%的学生认为在政治课堂上同学们提出问题或是发表观点“机会很多”, 56.97%的学生认为“有一些机会”, 5.26%的学生认为“机会难得”, 2.79%的学生认为“基本没机会”。在课堂教学的方法上, 29.72%的学生认为课堂“基本不讨论, 习惯听老师讲”, 51.39%的学生认为“有时讨论”, 12.38%的学生认为“经常讨论, 但不太深入”, 5.57%的学生认为“经常讨论, 效果很好”。这些说明讨论探究的教学方式还未得到多数师生的认可和切实的实践。教师还没有真正“放手”, 或者说是不敢放手, 抑或不知道怎么放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鼓励学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通过互助合作解决遇到的问题。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关键就应该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5.需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学习与记忆的关系。学生认为在高三政治学科复习过程中的主要困惑之一就是知识点背不牢, 记忆混淆, 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握不到位, 考试时用不上。对“政治课学习中最大的障碍”这一问题, 2.17%的学生认为是“上课听不懂”, 1.86%的学生认为“看书看不懂”, 17.96%的学生认为“做题吃力”, 76.47%的学生认为是“知识记不住”。这说明作为文科类的政治学科的学习, 如何提高记忆效能非常重要, 也反映新课改与高考评价体系的关系, 如果高考评价仍然偏重于记忆类, 就会阻碍新课改的进程。
42.4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课后复习的主要形式是“做练习题”, 19.81%的学生选择“查阅整理资料或阅读课本”, 33.75%的学生选择“背诵记忆知识点”, 3.10%的学生选择“几乎没有复习”。这说明记忆和练习仍然是学生课后学习的主要形式, “背多分”现象仍然有其合理存在的必然性。
学生遗忘大量已学过的知识, 是教学中常有的问题,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再次印证这一点。“记忆”决定于“学习”, 学习是机械的, 记忆必然是机械的;学习是有意义的, 记忆必然是有意义的。课堂学习效果的提高要求满足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即:要让学生获得清晰的、同旧知识既有联系又可以辨别的正确的意义 (知识) 。在学生对高三政治学科复习的意见和建议中, 学生也希望老师用典型案例帮助他们理解知识, 使他们学会分析解答问题。同时, 在新的知识获得之后和在它被遗忘之前, 安排适当的练习或检测是必不可少的。
6. 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注重学法指导, 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关于复习的方法, 52.63%的学生认为“复习主要是整理笔记、记忆结论、处理遗留问题”, 44.89%的学生认为“以练习代替复习, 纯粹的内容复习没有意义”。这一结果与前面分析的4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课后复习的主要形式是做练习题”的结果较为吻合。52.01%的学生表示经常能够明确老师上课过程中上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有接近40%的学生表示只是有时能够明确, 有7.12%的学生表示很少能够明确。这就说明明确教学目标的工作还需要努力, 没有明确目标的学习, 效果肯定不佳。
关于政治学科复习的时间, 61.30%的学生选择“作业之后, 假如有时间就看看书”, 9.29%的学生选择“每天能及时地复习”, 20.43%的学生选择“一般考试之前才去复习”, 有8.05%的学生认为“复习就是老师的上课和我们的作业, 其他时候没有时间, 更不知道如何去复习”。这说明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计划性、自主性等还存在诸多问题。25.39%的学生希望老师上单元知识归纳课时“常使用多媒体手段呈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14.86%的学生希望老师“以讲授法为主”, 17.65%的学生希望老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完成思维导图, 组织课堂交流活动”, 40.87%的学生希望老师“重点在拓宽知识面、深化理论的讲解”。这说明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上, 更多学生依赖教师。在学生对高三政治学科复习的意见和建议中, 很多学生也提出了“希望老师多总结、多归纳, 帮助构建知识体系, 梳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的建议。因此, 教师要坚持精心和耐心、爱心引导, 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通过指导学生明确复习目标、制定复习计划、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等, 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7.必须注重试题解题方法、解题技巧培训。学生在高三政治学科复习过程中的主要困惑有很多, 比如:选择题正确率不高, 在4选2的试题中经常就差一步而犯错;主观性试题找不到答题角度、语言不简洁、关键语句想不到或找不到;不会联系知识点和试题材料之间的关系;老师讲的时候懂了, 做题时又犯错了或又不会做了。
关于课堂教学中自己的表现, 有67.49%的学生认为“听课都会都懂, 但自己碰到类似的问题还是不会做”, 30.34%的学生认为老师存在“讲得过多, 浪费或重复的时间太多”的现象, 23.22%的学生自认“常常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很多问题来不及想老师就讲到后面了”。其中, “听得懂而不会做”这一现象的普遍存在应引起教师的关注。
对于政治学科练习或考试中出现的错误, 10.84%的学生认为“常常不知道自己的错误在哪里, 更不知道原因是什么”, 24.46%的学生“知道对错, 但由于缺乏老师的详细讲评而不知道根源”, 32.20%的学生表示“经常自己对照答案或与同学讨论, 一定要分析出原因并订正”, 31.27%的学生“按要求订正, 但主要是把正确答案写上去”。从结果看, 有七成左右的学生对错误的纠正存在明显不足。
在模拟测试中, 对本学科成绩不理想的问题表现, 4.33%的学生认为是“经济类计算题不大懂”, 20.74%的学生认为是“主观题失分较多”, 22.60%的学生认为是“选择题失分较多”, 51.08%的学生选择“以上原因都有”。而对主观试题存在的困难, 9.29%的学生选择“不知从何下手”, 27.86%的学生选择“不知如何联系材料, 尤其是时政题”, 13.93%的学生选择“找不到重点和关键词”, 47.68%的学生选择“以上原因都有”。这说明学生的自主审题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等方面有诸多不足。一定意义上, 主观性试题完成情况更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这些能力的要求正是新课改所要达成的目标。
80.19%的学生希望老师上主观题讲评或练习课讲评试题时“分析题目设计意图, 指导思维方法, 归纳答案组织方法”, 10.22%的学生希望“让学生们独立思考, 然后小组内部交流, 最后小组展示, 全班达成共识”, 7.74%的学生希望“学生们思考, 老师主要让学生们说出 (特别是优秀生) 答案, 老师归纳即可”, 这说明多数学生在试题的解析上希望得到老师的指导。因此, 教师必须通过试题解题技巧培训, 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提高解题能力, 同时解析试题时要有重点针对性, 讲解解题思路, 提高效率。
16.高三政治第三轮复习策略初探 篇十六
一、教师要备好课
第三轮复习,不是对知识简单的重复,不是对知识结构和体系简单的再现,而是在第一、二轮复习的基础上升华,要做到巩固知识的同时,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所以,教师的备课要有引领作用。要依据考纲,研究高考试题,明确特点,把握方向,指导学生提高文综政治试题解题能力;必须研究近年来全国及课改区文综高考政治试题。要围绕教材主干和核心知识,强化教材重点概念,注重试题的基础性;又要关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的持续热点。比如,新农村建设、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等,强化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际联系理论能力的培养,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日常教学中。
二、要用好课堂40分钟,提高效率
1.巩固知识
第三轮的复习是建构在第一、二轮复习基础上的。所以,巩固知识很重要。课堂上,我用5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默写,内容就是基础知识,或者单元、模块结构的展现;注重记忆、复述、辨别、应用四个环节;以达到记得准,过得手,学会用的境界。
2.创新讲题的方法
如:为了使学生提高做选择题的准确性,我安排学生当堂完成指定的一组选择题,然后,每个学生讲解一道题。在讲解中,要求学生必须讲明题干在考查什么,对应的考点内容是什么,应该选择的选项是哪个,为什么不选其他三个选项?(考题为单项选择)——是因为选项表达有知识性错误,还是因为选项表达的知识正确但与题干指向不符合,或是因为选项内容与材料的内容不符合。这样,能够督促学生仔细地读题、严密地思考、认真地做题,并且在学生讲解过程中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对于较难的题目,一个学生解答不了的,可以叫其他学生共同解答,如果学生共同研讨都无法解答正确的,就由老师点拨。通过这样扎实的练习,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要关注热点,特别是突出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体现价值引导的热点
要运用知识分析近年來的国内外重大热点问题,特别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全面而准确理解党和国家现行的重大方针政策。题:“2012年10月12日,全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明确指出,①实现老有所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目标。近年来,我们下大力气建立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09年下半年,②国务院决定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11年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12年上半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③所有现级行政区全面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至此,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基本建立。请运用实践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建立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意义。”解答好此题,就需要学生把①②③与所学的哲学知识对接起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然后组织作答。这样,把时政热点材料与教材中的理论挂钩,“对号入座”,学以致用,做到活化基础知识。
四、精心选择、设计试题,加强模拟训练,并指导答题方法,掌握解题技巧
第三轮复习,时间有限,试题的选择和设计必须要有含金量,要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规范答题,限时训练,提高解题速度。要加强政治主观性试题的答题技巧和方法的训练。答案要点不仅要全面而且要精炼;不仅理论知识表述要准确,而且要做到联系背景分析。努力使答案层次分明、符合逻辑,富有针对性。对热点问题,要学会筛选外,注重剖析,寻找热点问题与教材相关联的基础知识点,选择切入点,精心设计问题,运用基础知识,多角度、多层面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
总之,通过我们的认真备课与精彩呈现,在教学实践中巩固知识、活化知识,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从而实现高三政治第三轮复习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 重庆綦江实验中学)
17.高三语文复习计划总结 篇十七
作文套路还是不可忽视的,在此基础上再去增添文采,文采便是自己长期阅读积累的成果了。
套路大致包含:立意(立意对于作文十分重要,建议大家将求稳放在第一位置,不要为了求新而写自己不确定是否切题的立意),题目(题目可向立意上靠,尽量在题目上多下功夫,如化用古诗词,收集万能标题模板套用等),开头结尾(开头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结尾用不同的话再说一遍中心论点叫点题),结构(五段论),论据(分论点,感动中国,新闻周刊这些节目中的事例都可以灵活充当自己的论据)。
18.中学2012届高三政治复习计划 篇十八
一、指导思想
以高三年级组的计划目标为统帅,以高考政治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为核心,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与力量,加强学法指导,坚持有效的训练,使学生在2012年的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授课班级:
高三(3)班57人高三(5)班55人
三、授课内容及课型:
本期的主要复习内容:经济生活(必修一)、政治生活(必修二)、哲学生活(必修三)、文化生活(必修四)
三、教学任务与总体安排
9月份:结束必修一经济生活的复习
10月份:结束必修二政治生活的复习
11月份:结束必修三哲学生活的复习
12月份:结束必修四文化生活的复习
元月份:市统考前综合强化训练
四、主要措施
1、加强教学研究,把准高考方向和要求。
首先,研究高考。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集群智,增群力;落实高考要求,研究《考纲》、《考试说明》、研究近几年的政治高考试题,特别是重点研究2012年江苏政治高考试卷和江苏各市的高考模拟试题,准确把握高考方向。
其次,研究学生。依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再次,研究教法。要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2、遵循备考规律,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本知识点拨到位。梳理知识,形成条理清晰的知识网络,建立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做到“精细备考,精心设计”,“注重基础,深钻教材”,提供、筛选各种资料,点面都能照顾到。“讲练结合,提高能力”。
3、加强和落实“培优”:
作业单独批改,要求他们准备错题集。生活上给予的帮助,学习上培养乐观的百折不挠的人生态度。
4、创造条件,进行校校交流,广泛收集高考信息。
五、教学目标与策略(第一轮复习):
1、明确考点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与网络。
复习时间:2012年9月初——2012年12月底
复习目标:使学生在微观上按照考纲要求的知识条目逐章、逐节、逐个知识点进行复习,夯实基础,厚积薄发;从宏观上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初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策略:第一轮复习应按考点从知识要点、重难点、例题讲解、练习巩固、单元检测、讲评的程序进行。
(1)认真研读考纲,明确考点,把屋考试方向。
认真研究考纲规定考试的性质,内容,形式及试卷结构,考查的知识范围,考试的基本型及要求;分析考点,明确每个考点的本质,了解考点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复习的方向,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以教材为本,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与网络。
首先,立足教材,认真梳理知识,狠抓基础知识的掌握。以本为本,坚决、踏实地抓好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首先自行整理每章节的知识体系,每节课利用10分钟来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其次,突出重点和主干知识。主干知识(略)是教学和考试的重点。
再次,要构建知识网络。复习时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重视网络化复习,注重学科内经济生活、哲学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联系和综合。
(3)精讲多练,实行考点练习。
通过考试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和教师教学中的空档,查缺补漏。
(4)加强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
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主要是指学生解题时能遵循这样的思路:
第一、阅读题目和设问。分析题意,确定答题方向和范围。
第二、阅读材料,根据设问要求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第三、根据题目所给信息,确定应选用什么样的语言和基本知识原理来表达。
第四、思考基本的答案要点。
第五、规范地组织答案。
2、综合模拟训练
复习时间:2012年1月中上旬——市期末统考前
复习目标:学科渗透,精选试题,强化训练,规范答题。本轮复习是市统考前的一轮复习,本轮复习要做到:(1)立足学科内综合,夯实基础,加强能力提升,坚持一周一次学科综合考试。(2)精选试题,规范答题,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和得分能力。在市统考最后阶段的复习过程中,结合近几年来江苏各省市测试反映较好的试题,进行思维过程的训练,熟悉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领悟试题的设计立意、设问角度、答案组织等关键环节。通过练习查漏补缺,掌握答题规律、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复习策略:(1)高三政治教师集体备课和共同探讨问题,营造协作氛围,避免各自为政。寻找在重大时政热点问题上的交汇点,增加教学与复习的整体性和知识的系统性,以实现学科知识的理解运用。
(2)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答题技巧,答题规律的把握,同时要训练学生答题的格式,书写,答主观题要做到术语化、要点化、段落化、序号化,以增加非智力因素得分。高考答卷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标准答案与学生的答案悬殊太大,学生的回答普遍不全、不准、不优、不简,层次不清、东拉西扯,卷面不整洁,字迹不清楚。
(3)最后一周,返朴归真,回归教材。熟记核心概念原理。
(4)在综合训练阶段,为使学生将所学到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技能充分结合起来,应培养学生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要求他们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读题、审题要仔细、慎重。
对“熟题”的审查不要凭印象。应当特别仔细、认真阅读,注意它的细微变化。对新颖的生题的审查要耐心。只要耐心多读几遍,熟能生巧,就能找到解问题的办法。注意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关键语句,寻找解题的突破口。阅读题目时注意区别显现信息与隐蔽信息。对题目进行认真审阅、分析,弄清题目内容是属于教材的哪一部分,然后再根据题意认真作答。
第二、答题要确切、简练,书写规范、工整,尽量采取要点式答题。答题时要准确应用政治术语,防止用原理生搬硬套。避免出现答案写得不少,得分却极少的现象。
第三、建议学生按顺序和“先易后难”的原则作答。当然,考场上合理的分配时间也是应试成功的条件之一。因此,通过加强定时训练,使学生视个人实际把握答题速度。
19.二中高三政治复习总结和复习计划 篇十九
第一, 充分准备, 努力提高讲评的针对性
要实现有效讲评, 课前的充分准备很重要。首先, 教师要跟学生一起做题, 教师通过做题能够知道试卷主要考查哪些知识点, 试题的陷阱在哪里, 通过做题可以预测学生可能在哪些环节出错。同时, 教师通过做题可以进一步熟悉知识点、熟悉教材, 使自己在课堂上的讲评更流畅, 也便于引导学生熟悉和记忆基础知识。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能准确流利地说出教材知识点, 对学生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其次, 要及时认真批阅试卷, 一般情况下, 当天的试卷我不会把它拖到第二天批阅。批阅时要在学生试卷上做一些批注, 在自己做的样卷上对应的题目后面记录学生的一些典型错误和相关学生的名单。阅卷结束后要及时进行试卷分析, 要进行归类和一些数据统计, 关注每一题的得分率, 把那些失分率相对较高的题找出来, 课堂上主要就是要评讲这些错误率较高的试题。
第二,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试卷讲评的有效性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 这一点是我们始终必须坚持的, 试卷讲评课也同样如此。有人认为, 试卷讲评课不同于新授课, 就是要突出老师的讲, 开展学生探究活动不具有可操作性, 因此很容易出现课堂满堂灌的情况。对于此种观点, 本人不能苟同, 试卷讲评课同样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我反思, 这方面本人也进行了一些尝试。
讲评选择题, 第一步, 展示答案, 让学生对照答案自行领悟订正, 这一步学生通过自我反思, 查阅书本解决部分问题, 并将个人无力解决的问题找出来, 事实上学生的大多数问题在这一步就能得到解决。第二步, 小组讨论, 个人把前一阶段未能解决的问题拿出来进行小组讨论, 讨论小组四人一组或六人一组, 通过生生间的交流讨论, 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这一步又有一部分问题解决掉了, 当然不能乞求解决全部问题。第三步, 全班交流, 每组一名代表提出本组的问题, 当然各组间又有很多问题是重叠交叉的, 因此老师要讲的题目就很少了。老师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些问题跟学生解释清楚, 即使这些问题也可以让学生来讲解。
问答题不是每题都要讲, 也不是每一问都讲, 可以仅就学生出错多失分多的问题进行讲评, 而且也不是教师直接讲答案。第一步告知学生哪几题哪几问失分较多, 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批阅给分情况进行反思订正, 并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第二步教师根据阅卷情况和学生课堂上的反映进行选择性的讲解分析。第三步, 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对问题进行再思考, 并修正答案。第四步, 老师把预先印好的答案发给学生, 让学生对照, 找出自己缺少了哪些要点, 并分析出缺少这些要点的原因是什么。总之, 老师要尽量做到少讲精讲, 一般老师讲课不要超过25分钟, 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和反思, 做到让学生动起来, 课堂活起来, 效率高起来。
第三, 注意变形, 适度延伸
试卷讲评课是不是仅仅帮学生纠正了错误, 明白了正确答案是什么, 或者进一步明白了答案是怎么来的就行了呢?是否还要有一定的拓展延伸呢?对此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试卷讲评课, 我们应当始终盯住两个最基本的目标, 一是要加深对基础知识基础概念的理解和巩固, 二是要进一步形成和强化解题的基本技能。如果学生出错是知识方面原因, 老师就要运用整理、归纳、比较、联想等方法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 安排一定时间当堂巩固, 并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检测;如果学生出错是解题方法问题, 老师就要通过分类比较的方法, 向学生交待清楚此类试题通常情况下的陷阱如何设置、一般解法是什么、解题规律是什么等, 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式训练, 做到举一反三, 从而逐步掌握和强化此类试题的解题方法。
第四, 统筹时间安排, 突出保障重点
一般情况下, 我们讲评试卷, 都是按照试题顺序依次进行, 但是如果不注意时间的统筹, 容易造成前松后紧, 甚至不能完成教学计划。如果讲到关键处正好下课铃响了, 拖堂学生肯定不会同意, 放到下次再讲, 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因此, 必须科学合理安排好时间。为了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讲评最重要的内容, 我们不妨打破常规, 把这些重点内容先讲, 这就是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二中高三政治复习总结和复习计划】推荐阅读: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总结11-02
高三复习策略和计划10-27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见教学计划07-26
杭二中高三生物试卷09-26
高三政治复习卷06-25
高三政治复习教案07-16
高三政治复习热点一08-18
高三政治复习教学心得09-02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案10-13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学案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