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使用科室管理(精选16篇)
1.医疗设备使用科室管理 篇一
一、大型医用设备的范围:应以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甲类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目录为基准。
二、大型医用设备的申请应按照国家和省市规定的程序办理,获得批准后,应通过严格的采购招标,在获得《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后方能投入运行。
三、大型医用设备使用人员实行技术考核、上岗资格认证制度。
四、大型医用设备投入使用后,使用科室应责成专人负责日常管理。
五、要充分发挥大型医疗设备的作用,提高利用率,在使用中积极开展功能开发工作。
六、医学装备科技术人员应积极配合和监督厂方维修工程师做好设备的定期保养、定期校正,保证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2.医疗设备使用科室管理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医院病案室2007年的出院病历, 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 共抽取600份, 按病历内容填写调查表, 内容包括:①病人基本情况:病历号、性别、年龄、科室、血常规、体温、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②病人用药情况:用药目的、药品名称、用法用量、给药次数、用药天数。另外, 病人的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及抗菌药物费用来源于医院微机室及药库记录。
1.2 方法
将相关信息输入微机, 利用Excel 2003对各项内容进行分类汇总。利用限定日剂量 (DDD) 来衡量各种抗菌药的使用频度。DDD来源于WHO的《ATC INDEX with DDDS 2003》[1]和《新编药物学》[2]。DDD作为测定药物利用的单位, 其定义是:为达到主要治疗目的而用于成人的药品平均日剂量。用药频数 (DDDS) =药品使用总量 (g) /DDD (g) , 其含义为以限定日剂量为单位的药品消耗量, 以此为指标来衡量药物的使用频率, DDDS值越大, 说明使用频率越高。
2 结果
2.1 病人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600份病历, 其中男285例, 女315例;年龄均大于18岁, 平均42.9岁, 科室分布情况见表1。
2.2 病人使用抗菌药物基本情况
住院病人平均住院费用为11 944.80元, 平均药品费用为4 329.22元, 平均抗菌药费用为1391.50元, 抗菌药费用占总住院费用的11.65%, 占总药品费用的32.14%。在600例住院病人中, 有582人使用了抗菌药物, 使用率为97%, 其中治疗用药87例, 治疗用药率为14.9%, 预防用药495例, 预防用药率为85.1%, 预防用药率很高。在87例治疗用药中, 有7例做了病原学检测, 检测率为8.05%, 6例做了药敏试验, 检测率为6.90%。DDDS排名前10位的各种抗菌药物名称及所属类别见表2。
3 讨论
3.1 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及抗菌药费用
我国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问题比较突出, 不仅增加了药品不良反应和耐药菌株的产生, 影响治疗效果, 而且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客观上助长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上涨, 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献报道广州地区2003年—2006年36家医院的抗菌药物占药品费用的比例介于30%~34%[3], 与该院水平较为接近。据报道[4]山东省潍坊市卫生局通过制订抗菌药应用规范等方法对全市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实施干预, 结果使抗菌药及住院费用均有所下降, 病原学检测率及药敏试验率大幅提高。由此可见通过加强用药指导和监督管理对抗菌药使用的合理化和降低医药费是有积极作用的。根据我省人民收入水平和贫富差别来看, 低水平收入病人在患有大病时看不起病的情况依然是一个重要问题。要改善这一状况, 药品是一个切入口, 应提高基本药物的使用率, 应当让医生和病人都清楚地认识到:基本药物是指能够满足大部分人口保健需要的药物, 基本药物不是二等药, 而是最好的最适用的药物。
3.2 抗菌药物使用率及预防用药率
600例手术科室住院病例抗菌药使用率达97%, 远远高于卫生部规定的≤50%的控制目标, 其中预防用药率为85.1%, 可见, 预防用药是导致抗菌药使用率高的主要原因, 而对于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已有明确规定: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 局部无炎症、无损伤, 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 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手术涉及重要脏器, 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 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异物植入手术, 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而清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则需要使用抗菌药物。该院手术很大一部分为清洁手术, 而预防用药率却较高, 可见明显存在用药指证掌握不严的问题。如果这一状况得到改善, 抗菌药的使用率会大大下降。
3.3 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
病原送检率大大低于卫生部关于三级甲等医院病原送检率应>50%的要求, 说明该院多数医生仍是以经验用药为主, 科学用药和经验用药都具有科学性, 但经验用药没有科学用药根据可靠, 只是暂时的和不得已的用药方式, 用药前仍应规范化采集标本, 及时送微生物学检测。如经验用药有效, 且与检测报告一致, 则可以继续原有用药方案, 但已转为科学用药。若经验用药得不到微生物学检测结果的验证和支持, 临床疗效又不佳, 则应该按照检测报告及时调整用药;如临床疗效满意, 则仍可继续原用药方案, 或适当调整用药方案, 保证治疗更加可靠和有效。针对该目前临床标本送检率低的问题, 我们建议一方面应对临床医师强化标本送检必要性的指导;另一方面, 应加强检验科提高检测速度和指导医师用药的机制, 从而提高临床抗菌药使用向科学用药发展。
3.4 药品使用频度
本次调查中各种抗菌药物使用频度结果显示, 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以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三代头孢、喹诺酮类、尼立达唑类和克林霉素为主。首先, 喹诺酮类药物在预防用药中所占比例过大, 因为喹诺酮类在国内滥用已造成恶果, 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率高, 一般不宜用作预防, 除非药物敏感试验证明有效, 而该院喹诺酮类使用频度却很高, 临床医生在选择预防用药时应注意这一点;其次, 预防用药的起点过高, 从三代头孢和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的使用频度就可看出, 医生总认为三代头孢一定比一代好, 却忽略了很多手术部位的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 一般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 手术病人早期的感染主要是由非耐药菌引起的, 过早及大范围的使用抗耐药菌感染的药物可能会引起细菌耐药的增加过快, 不利于对药物保护。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学合作中心.药品的解剖学、治疗学化学分类索引及规定日剂量[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3:105-115.
[2]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52-110.
[3]吴欢庆, 夏炎.广州地区2003-2006年36家医院抗菌药费用分析[J].中国药师, 2007, 10 (9) :929.
3.医疗设备使用科室管理 篇三
【摘要】分析了内蒙古科技大学的大型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以及提高使用效率,提出了大型设备管理改革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大型设备 管理 使用效率
【基金项目】内蒙古科技大学2014年度教学(教改)研究项目(JY2014086)。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233-02
近年来,随着我校学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增加,大型仪器设备添置数量明显增多。这对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校现有1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223台,10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19台。随着学校对大型仪器设备投入的增加,我校大型仪器设备的总额占仪器设备总额的比例越来越大,但是部分大型设备使用效益较低。据统计,我校大型仪器设备机时利用率平均为20.3%。如何管理好这些价格昂贵的设备,使其充分发挥对教学和科研的支撑作用,提高设备利用率,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1],一直是我们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1.我校大型设备管理现状
内蒙古科技大学是以冶金和煤炭开采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主要由各二级学院及专业论证申报,学校审核批准进行购买。虽然大型仪器设备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以及科研成果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但是,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的资源优势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1 大型设备的管理比较分散[3]
院系实验室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服务于某一专业学科,院系实验室分散、面广,规模相对较小,管理难以到位,大型设备基本上由实验人员进行管理和操作,测试分析服务的质量失去了制度保证。因分散配置,机时利用率低,当然造成运行成本高。目前我校大型设备仍然主要由院系实验室管理,其服务范围仅限于本院系。而一个院系的测试实验任务少,设备常常处于闲置状态。加之院系实验室知名度相对较小,权威性不高,力量单薄,在市场竞争中,其竞争能力小。特别是大型设备功能开发不足,无法参与重大科研课题,适应不了复杂多变的市场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可能取得较大的市场份额。
总之,大型设备分散配置,其设备利用率低,功能利用不足,而运行成本又高,是一种非常不合理的配置方式[3]。
1.2 大型设备的管理队伍建设滞后
实验室教师即担任教学又负责大型设备管理,从时间上无法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另外,多数大型设备由实验室新引进的教师负责设备运行,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既没有操作经验又没有经过培训,只是跟着调试设备学习就负责管理,很难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因此,学校应重视新上岗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多参加同行业的业务讨论会。
2.3 对大型设备管理缺乏监督和效益评价机制
对院系实验室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学校缺乏有效监督和效益评价机制,目前大型设备运行状况欠佳,放置大型设备的实验室利用率不高,只有极少数几个大型设备经常使用。另外,国资处对各实验室大型设备的效益进行评价不够完善,只需大型设备负责人填写大型设备使用的效益评价表,填好后存入档案即可,这样的评价没有实质性的意义。
3.改革大型设备管理方式,提高设备使用效益的措施
3.1 优化大型设备管理,建立了分析测试中心
充分提高大型科学仪器使用效率,实现资源共享。利用内蒙古科技大学现有仪器资源,实现科技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率,促进仪器社会化服务,特别针对我校大型设备分散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在2012年3月建立了分析测试中心,对学校公共使用的大型设备实行集中管理。
凡公共使用的单价在5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均归分析测试中心管理。对价格低于50万元的专业大型设备由分析测试中心与实验室使用部门共同管理。分析测试中心实行“分散配置、统一管理、开放使用”的原则,为充分利用我校现有科学仪器资源,实现科技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科学仪器的使用效率,促进科学仪器社会化服务,确保科学仪器的正常运行,将我校大型设备加入包头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享平台,将设备的资源现状、能力、可利用的时间及有关收费标准等在校园网上公布,使用户可随时了解设备资源的动态信息,并可以在需要时方便、及时的使用。为了更好的实现协作共享平台、对单台价值50万元以上的仪器,需进行升级改造、新功能开发的等改造,与时俱进,随服务对象的要求而变。
3.2 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与管理
目前分析测试中心需要建设一支稳定、技术精湛、学术层次高、发展潜力大、勇于奉献的高效的学习型实验技术队伍[5-8]。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把实验技术队伍的培养、进修、职称评定、岗位劳酬等按教师来待遇,逐步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充实到实验技术队伍中,改善队伍知识结构,有选择地引进多名教授级实验技术骨干作为学科带头人,同时实验室继续充实优秀研究生或博士学历人员[6]。对现有技术人员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到国内名校进修,提高业务水平和实践技能以适应学校发展和实验室建设的需要。
3.3 建立和完善大型设备管理监督和效益评价制度
通过分析测试中心仪器网上预约系统可以观察设备的使用状况。另外需要制定《分析测试中心大型设备评估指标体系》,结合我校的实际,建立和完善大型设备评估制度。对分析测试中心大型仪器设备每年评估一次。评估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对于评估为不合格的设备要求限期整改。通过评估,进一步提高了各级领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对大型设备在学校工作的地位作用的认识,加强大型设备宏观、规范管理,充分调动大型设备负责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4积极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认可及资质认定
为了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完善中心的服务质量,向客户提供更好的检测服务,中心于2013年初积极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认可和资质认定工作,严格按照《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等标准建立管理体系,全面贯彻实验室资质认定和国家认可管理体系的要求。通过规范管理和控制检测过程,保证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为客户提供科学、公正、准确、满意的服务。
4.结语
分析测试中心适时整合仪器资源,为我校的教学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提供更好的一站式服务。中心本着合理配置科技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购置和盲目引进现象,面向全校和社会开放,并提供优质的分析测试服务。推动了内蒙古科技大学和自治区科技基础平台的建设,提高了大型仪器利用率、完善了仪器社会化服务。积极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认可和资质认定,全面提高检测工作的能力,为我校的科研和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廷国.试论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提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2:135~137.
[2]赖芸.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资源优势的几点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134~135.
[3]王丽群.大型精密仪器设备配置效益的比较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9,3,112~114.
[4]彭湘凯.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7:137~139.
[5]周南润、龚黎华、刘晔.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实践与分析[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5(7):38~40.
[6]韩雪梅.转型期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几点思考[J].管理科学, 2006,35(1):80~81.
[7]赵永俭,汪春华,朱西桂.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3,22(3):105~106.
[8]陈春淼.实验室建设与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路[J].实验室科学,2006,1:77~79.
作者简介:
4.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方案 篇四
根据《一级医院评审标准》及《医院管理年实施方案》的要求,科室制订本方案,具体如下:
一、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发展。
二、通过检查、分析、评价、反馈、整改等措施,达到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以不断提高我院医疗质量水平,保证医疗安全。
三、健全质量管理及考核组织
1、建立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小组:由科主任、副主任职称以上医师和护士长组成。(1)管理制度: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对本科室医疗质量进行经常性检查。重点是质量上的薄弱环节、不安全因素以及诊疗操作常规、医院规章制度、各级人员岗位职责的落实情况。根据检查情况提出奖惩意见,与目标管理考评挂钩,并作为年终评比、晋职晋级的依据。定期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报告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情况以及对加强质量管理控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督促、落实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对本科提出的医疗质量存在问题的整改意见。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小组会议,分析探讨科内医疗质量状况、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措施,做好会议记录。(2)实施措施:定期组织科室医护人员学习医德规范,坚定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高尚医德;利用早会或其他时间经常性地组织学习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相关法律、法规、岗位职责、诊疗护理操作常规等,使医护人员能够熟知熟记,严格执行;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对容易发生医疗问题或纠纷的诊疗操作、技术项目等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处理措施和应急预案,形成书面文字,经常性地组织学习;对医疗、护理工作进行随时监控,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加以改进,定期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进行口头或书面汇报。
四、实时检查控制是医疗质量管理控制的重点,是预防医疗缺陷、减少医疗纠纷、全面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医疗质量实时控制方法如下:
(一)控制方式 1.现场控制:通过住院病人的动态诊疗信息发现医疗偏差。2.前馈控制:通过住院病人的有关检查信息,在医师做出主要治疗前发现医疗偏差,及时纠正。3.反馈控制:通过各项诊疗活动结果的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二)检查手段 1.病案调查。检查病历书写情况,评价病历质量。2.疾病相关检查。通过临床了解医技科室检查质量(阳性率),通过病理报告了解诊断符合率、医技科室检查阳性率等。3.逻辑功能检查。通过逻辑功能检查评价病案质量等。如疑难病例、死亡病例应有讨论记录等。
五、实施全程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常规和标准,加强基础医疗质量、环节医疗质量和终末医疗质量管理;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切实落实和督查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等医疗制度,在全程医疗质量管理中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隐患并进行动态监控。
2、重点做好三大重点工作(①建立新的医疗质量考核体系,② 合理检查,③合理用药。)加强四个层次管理(①抓好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和管理,②加强主治医师的管理、④充分发挥三级查房督导团的作用,⑤ 加强高年资医师的管理)。
4、通过检查、反馈、评价、整改等措施,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六、切实加强医疗技术规范管理
1、完善医疗技术准入、应用、监督、评价制度,并完善医疗技术意外处置预案和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定期检查、督导及落实,坚决杜绝未经批准、或安全性和有效性未经临床实践证明的医疗技术在该科应用。
2、严格审核与新开展的医疗技术或项目相适应的技术力量、设备与设施,实施确保病人安全的方案,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对新开展的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
5.手术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讲义 篇五
为给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安全的医疗服务,提升科室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水平,推动科室内涵质量的改进与提高,强化科室质量意识,根据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价标准实施细则》、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临床医技科室日常工作的质量与安全指标,动态监管和科学评价,科室通过严格落实各项质量与安全指标,进行考核,从中发现问题,进行分析,并进行整改,达到加强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目的。
一、手术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评价指标
1、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逐年上升
2、住院重点手术死亡例数同比下降或合理
3、术后非计划重返再次手术例数同比下降或合理
4、手术后并发症例数同比下降或合理
5、手术后感染例数同比下降或合理
6、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的使用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
7、单病种过程(核心)质量管理: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1)平均住院天数缩短(2)平均住院费用下降(3)患者满意度上升
8、患者安全类指标(1)手术安全核查率 100%
(2)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漏报率0(3)各类患者知情同意书签署率100%
9、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
(1)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断提高,全员手卫生依从性≥70%(2)多重耐药菌隔离措施执行率>90%
二、实施及评价方法
1、定期分析本科室的质量与安全指标的变化趋势,衡量本科室的医疗服务能力、手术治疗与质量水平。
2、根据分析本科室质量与安全指标,定期开展评价活动,解读评价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有持续改进效果。
3、要求各科各项质量与安全指标呈日渐正向变化趋势。
4、医院建立数据库,对各科的质量与安全指标进行汇总和定期评价。
5.对指标中存在的问题,由医务科分类汇总评价后,分别在院周会、科室质量与安全小组活动会上反馈,研究整改措施,推广先进经验,以实现质量持续改进。
三、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评价和改进
6.医疗设备使用科室管理 篇六
一、安全制度与落实情况
科室人员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不动摇,切实加强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始终将安全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把“安全生产月”活动与日常安全监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安全生产目标任务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谋划,务求实效,把各项活动做细、抓实,确保活动取得实际效果。
二、注重宣传,强化培训,不断提高科室人员安全素质。
组织科内人员学习《安全生产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使大家熟悉了有关安全生产规定以及岗位的安全要求,从而全面提高了科内人员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科室还结合安全生产,有针对性的组织了各类岗位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强化了职工的业务素质,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全面深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今年上半年,我科进一步加强了医疗安全警示教育及医疗质量管理,半年来共开展医疗安全教育多次,每日下班对科室设备进行安全全院大检查一次,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及时通报,做到及时、快速检修,防止重大故障发生而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转。对待病人热情服务周到,行动不便的病人进行主动搀扶。通过半年来有力的管理措施,我科未发生大的医疗事故争议或事故。
7.医疗设备使用科室管理 篇七
医院对医疗设备的管理[1,2],包括设备的计划、申购、 购置论证、审批、谈判、审计、采购、验收、领用、固定资产管理、计量管理、维护、维修、效益分析、报废等[3]。 采用规范化、科学化的设备管理体系,可减少设备的丢失和不必要的浪费,提高设备的利用率[4]。设备管理软件[5]能够快速、准确、清晰的显示大量设备的详细信息,提高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水平及为医院发展提供可靠的经济数据。
1设备使用现状
我院抽取39个科室,400多台/ 套万元以上尤其10万元及其以上和数量多且分布科室广的设备进行调研。此次调研方式为:下到科室咨询各科护士长,查看其设备使用记录;咨询设备科维修人员、医用耗材库管以及设备库管等人员,获取相关记录信息。通过对目标设备在2013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的使用情况记录进行分析,发现主要问题为: 1部分科室仅做了纸质记录,信息不完全,不便于设备管理和追踪;2部分科室出现拖延送修现象,且常因不规范操作导致设备耗损;3设备归属情况不详,即部分非常用设备或科室调配设备或新购设备等具体放置地不详。
以较常用且分布科室范围广的心电监护仪为例,部分科室平均每天每台监护仪使用时长,见表1。
由表1可知,各科室每台心电监护仪平均每天使用的时长可分为3档(t1、t2、t3),即t1> 24 h,8 h<t2≤ 24 h, 0 h ≤ t3≤ 8 h。其中t1> 24 h,与常识不符,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数据记录有误,或实际设备数量与台账上的数量不符。t3< 8 h,并不能说明该科室设备使用情况差,由于设备待报废程序延迟,导致台账中设备量>实际使用量, 从而拉低了平均数,此外,可能因需返厂维修等导致设备在某个时间段内使用时长短。因此,通过简单的设备使用情况记录,并不能完全反映每台设备的真实使用情况,需制定一个统一的规范去全面记录设备各项信息。
2改善措施
我院采用OA系统(Office Automation System)[6,7]进行医院管理,但在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系统漏洞且用户需求不断提升,因此需改进相应功能才能更加优化设备管理体系[8]。
2.1设备购置入库-出库及调配流程的改进措施
2.1.1设备购置入库-出库的改进
原设备购置入库- 出库流程为:科室提出计划,经申购、论证、审批及采购后,即分配给申购科室,办完相关的验收手续后,还要等供货商开具发票后,才能办理入库- 出库手续并打印设备编码标签,设备库管再到科室贴标。 该流程使得设备购置周期长,且相关记录信息也不够准确, 通常表现为记录日期远晚于实际日期。
设备入库- 出库改进后的流程,见图1。入库登记的同时,向请领科室发出领用通知,在设备出库的同时即为其贴标,可节省双方后期因核算新购设备所需时间。设备出库后,增设开放对应科室对该设备的跟踪记录权限,以便详细记录该设备从计划到报废整个过程的信息。
2.1.2设备调配流程的改进
设备调配改进后的流程图,见图2。设备一经调配即关闭设备原属科室对其信息更改的权限,开启设备接收科室的权限,根据需求再进行设备培训。与科室新购设备一样, 便于设备详细信息的记录,实现合理准确的设备使用情况分析。
2.2设备跟踪记录改进措施
原来临床科室没有设专人对设备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及分析,而是谁使用就谁来记录使用相关设备的时间及时长, 当设备处在送修、外借、待报废等情况下,设备使用时长数据就会变小,因此单纯用记录数据衡量设备使用情况是不准确的。经改进后,设备归属科室需要记录的设备跟踪信息,见图3。其中明确了要记录设备购置日期、启用或调配日期等,准确记录设备从购置进院到报废整个流程的全部信息,通过对设备使用情况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可精确地获取设备考核信息。
2.3设备信息汇总改进措施
通过对纸质版设备使用情况记录数据进行人工分析并作出相应考核结果,这种设备使用情况评估方式忽略了较多因不可避免因素导致设备使用率底的情况,对设备作出的考核结果是不准确的。
通过OA系统,根据科室对设备的跟踪记录信息进行数据换算,最后得出盈利指标,可直观、方便且准确的给出设备使用考核结果。OA系统后台信息汇总项,见图4。
3结论
系统中OA设备管理软件改进后,设备使用情况考核人员进入考核系统后,选定时间段、科室及设备,即可查询设备使用情况的评估结果。部分科室2014年下半年心电监护仪使用情况的评估结果,见表2。
为较好对比各个科室设备使用情况,选取以上7个科室的监护仪进行跟踪,在未满3年使用时长的情况下,可根据现有数据带入公式(1)~(3) 预测3年的情况;满3年使用时长的设备,直接取3年内的纯效益带入公式(4) 中进行设备评估指标 η 的计算,以季度为时间基础单位。
其中,为每季度设备平均使用时长;i为设备使用季度数;w为每季度维护费用;为每季度设备平均维护费用; m为收费标准;z为每季度设备折旧费;N为预测时长含有的季度数;Q为N时长内的纯效益;J为设备净值;M为使用年限所含有的季度数;η 为设备效益评估指标。
根据不同设备,选取不同评估时长,通过后台计算, 直观地显示了被评估设备的使用状况。其中选取的维护费、 折旧费以及收益均为半年的数据。通过规范化电子记录以及不断完善的设备管理程序,杜绝了一些人为主观原因导致的不合理数据,且快速准确显示了不同科室不同设备在不同时间段内的设备使用情况。
4总结
8.煤矿机械设备的使用及维护管理 篇八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主要能源就是来自于煤矿,但是煤矿资源一般是来自于地下。为了可以将其开采出来就必须要运用煤矿机械设备来进行帮助。为了可以有效的将煤矿进行开采并且做到安全生产就必须要保证煤矿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这也是加快煤矿资源开采的关键点。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煤矿机械化的程度也随之不断提升。但是根据实际情况却发现,有些单位在进行煤矿资源开采的过程中相关机械设备过度长时间超负荷使用,给煤矿开采工作造成的严重的安全隐患,随时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为煤矿生产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一、现阶段我国煤矿机械的使用情况以及问题
1、煤矿开采设备水平参差不齐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煤矿开采设备水平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总体来说我国的煤矿开采设备水平较低,甚至大多数的煤矿开采的机械还处于解放初期的水平,与此同时相关的企业对于煤矿开采设备方面的观念还存在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煤矿机械的水平落后。所以要对当前形势下的煤矿机械设备进行统一的改革,注重机械化设备和手工作业合作的多层次模式。我国一些重点现代化的机械企业一般是兴起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在这个阶段我国的综合机械一般较为先进,整体化水平较高,在这其中占主要地位的都是国产设备,机电一体化设备在这其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并且其安全性能较高。
2、工作环境较为恶劣
在现在的煤矿开采行业中由于工作环境较为恶劣,比如:阴暗潮湿、空间狭隘、粉尘水汽过多,从而使得相关机械施工使用的过程中安全性能急剧下降。甚至有的机械在高速、冲击等环境下长期进行工作,造成了设备的严重损坏。在设备发生故障的时候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换或者维修,就造成了工作安全性能的下降,对于生产的安全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二、工作设备的维修管理方法
1、煤矿工作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
目前情况下的煤矿工作设备的维修诊断技术主要包括无损检测技术、振动检测诊断技术、红外测温检测技术以及油气磨损分析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又称为非破坏性检测技术,也就是在进行检测的时候不破坏被检测物质的原先技术,从而获得被检测物体的相关内容以及化学成分等物质来进行检测,这种检测方法已经开始获得了各个工业领域以及科学部门的广泛关注和注意。这项检测技术不僅仅在产品的质量监控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在设备的检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振动检测诊断技术,就是通过被检测设备的振动参数以及其相关的特征来对被检测设备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确定设备的状态以及故障的原因。这种检测设备的技术因为具有准确性、直观性以及时效性的特点并且其操作十分简单而得到广泛的使用。红外测温检测技术就是通过特定的温度传感器进行检测,用来对工作设备的性能进行盖申,来确保工作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油漆磨损技术的检测就是从工作机械设备的液压中提取出来的样品进行铁清和光谱的分析处理,从而可以对设备的磨损处以及磨损程度的轻重进行确定。
2、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的认知度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煤矿机械化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煤矿管理人员对工作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有着更新一层的认识,使得管理人员明白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对各个组队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于机电设备的认知程度,管理方式要进行明确的改革,将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摒弃,构建完善的管理体制,要做到与时俱进。
3、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煤矿企业的工作人员,应该对相关的设备的性能以及操作进行了解,对设备中存在的一些简单的故障可以进行修理。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做到求同存异。在对一些技术专业度较高的设备进行操作的时候,必须要求其工作人员的技术较高才可以进行操作。要求工作人员能够一技多能、一岗多职,让每一个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都能够做到量体裁衣,不能进行盲目的适应,工作岗位应该做到具有针对性。
4、对维修工作人员的技术进行定期的培训
要将设备的使用以及维修做到最好就必须有一个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管理人员,要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就必须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技术培训。科技在不断的发展,相关的工作设备也在不断的进步,要想对设备进行更好的维护,就必须要加强对维护工作人员的培训。在工作的时候要建立好工作人员之间的日常关系,在实际的工作中将培训的相关理论知识付出时间,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使得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减少设备因维修而造成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我国的煤矿事业中针对煤矿机械设备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必须要加强对于煤矿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加强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和维护意识,才能够从根本上减少因为煤矿设备而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最终达到保证煤矿事业的安全生产。
9.医疗设备使用科室管理 篇九
盐都区第二人民医院
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科室管理能力,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根据《江苏省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人员组成
各科室应成立由科主任任组长,科副主任、护士长任副组长,各医疗诊疗组组长及其他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科主任负责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活动本的记录等工作。所有小组均应向医务科备案。
二、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职责
(一)建立本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案,包括:建立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等,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要岗位的管理。
(二)建立健全和落实本科室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诊疗规范。
(三)做好本科室人员、技术、设备的权限与资格管理,确保依法执业。如执业医师、执业护士证书、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输血及抗菌药物处方权、手术分级管理、大型医疗设备上岗证等。
(四)加强基础、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用诊疗常规指导对患者诊疗工作,要应用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
(五)对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案、医疗工作制度的落实等进行自查、分析、评估、整改,同时依据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部门督查结果进行持续改进。
(六)加强对运行病历质量、终末病历质量的自查与管理。
(七)加强科室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八)组织本科室医务人员进行“三基三严”的培训和考核,必须人人达标。
(九)分析、评估科室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发现缺陷并进行改进。
(十)对本科室人员开展的技术权限(包括:手术、介入、麻醉、腔镜诊疗等高风险技术)进行初审,并报医务科予以授权,对科内人员技术开展情况进行监管。
(十一)学习应用质量管理工具对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进行定期评价,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十二)定期向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主管职能部门汇报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
(十三)执行行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新要求。
三、工作要求
1.各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组长应主动领导本组成员开展工作,在每年2月前完成当年本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案的制定。
2.管理小组每月至少1次对本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案、制度的落实指标进行自查、分析、整改、持续改进。
3.管理小组开展活动后,科主任应及时记录并签名确认。4.各科室应在每月3日前将上月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记录整理完成。
四、考核
医务科每月对科室上月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情况及记录进行考核。具体考核办法见医院《考核与奖惩》有关规定。
盐都区第二人民医院
二〇一五年一月二十八日
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记录本填写要求
1、科室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2、本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记录本由科主任负责填写。
3、每年度科室要制订医疗质量安全持续改进计划及医疗质量安全控制指标。
4、科室根据医院的医疗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内容制订每月医疗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内容。
5、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并做好工作记录,会议讨论,根据存在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由科主任审阅后签字负责。
6、每年底对本年度科室医疗质量安全控制情况进行总结。
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职责
1、全面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2、负责制定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适用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诊疗规范,并组织科内定期进行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教育培训。
3、负责制定科室年度医疗质量安全持续改进计划及医疗质量安全控制指标,根据医院的医疗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内容制订每月医疗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内容。
4、根据工作计划组织具体落实措施,对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制定科室奖惩、考核办法,督促医务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规范。
10.医疗设备使用科室管理 篇十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本着:“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原则,我们针对抢救设备和大型医用设备,组织本院相关人员重点就全院医疗器械、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查,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增强质量责任意识。
医院首先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各科室主任为成员的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和医疗器械临床应用安全管理委员会,把医疗设备安全的管理纳入医院工作重中之重。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增强质量责任意识。医院建立、完善了一系列医疗器械相关制度,以制度来保障医院临床工作的安全顺利开展。
二、为保证购进医疗器械、设备的质量和使用安全,杜绝不合格医疗设备进入,本院特制订医疗设备采购管理制度。对购进的医疗设备所具备的条件以及供应商所具备的资质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三、为保证入库医疗器械、设备的合法及质量,认真执行医疗器械入库制度,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
四、为了准确、安全使用医疗设备,我院定期组织业务学习,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设备使用培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做好日常保管工作,我院部分医疗设备比较贵重,在我院技术人员定期自检维护的同时,定期请厂家技术员检查校正。
六、加强不合格医疗器械的管理,防止不合格医疗器械进入临床,我院特制订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如有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应查清事发地点、时间、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基本情况,并做好记录,迅速上报医疗器械监督管理部门。
七、我院今后医疗器械工作的重点
切实加强医院医疗器械安全工作,杜绝医疗器械安全事件发生,保证广大患者使用医疗器械安全,在今后工作中,我们打算:
1、进一步加大医疗器械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落实相关制度,提高医院的医疗器械安全责任意识。
2、增加医院医疗器械安全工作日常检查、监督的频次,及时排查医疗器械安全隐患,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意识,服务患者,不断构建人民满意的医院。
3、继续与上级部门积极配合,巩固医院医疗器械安全工作取得成果,共同营造医疗器械的良好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11.医疗设备使用科室管理 篇十一
1、现阶段筑路机械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筑路设备的技术方面存在不配套
因为筑路机械的设备生产和使用是分开的,在这些设备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开发的技术人员并不在其中进行相关的操作,而是操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处理,这样就造成操作人员不能很好的对机器设备的各项功能进行深入的了解,许多的功能不能很好的掌握更不要说对相关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防处理,这样就造成了对相关技术设备资源的浪费,增加了工程的成本。同时,由于对技术掌握不充分,使得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受到影响,造成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
1.2设备的引进没有考虑实际需要情况
许多施工单位为了效率的提高,往往盲目的购置国外的先进设备,并没有考虑这些设备是否真的符合其自身的发展。而且,在引进先进设备的时候,不能只是考虑对于工程进度提高的影响,还要综合许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的分析,例如:工人对于设备开发程度的掌握、市场的消耗能力和资源环境等全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如果只是盲目的进行技术设备的引进而忽略了对实际应用情况的分析,就会造成相关成本的增加,与引进技术的初衷是不符的。
2、现阶段筑路机械设备技术保养存在的问题
2.1保养技术落后
传统的对机械设备的保养观念是“以养代休”,即在故障发生以后再对机械设备进行相关的检查维修,忽视了日常对设备的维修保养。这种传统的机械保养技术对机械的科学管理是极其不利的。因为有些通过日常的保养就能够轻易解决的问题却要等到出现重大的故障以后再进行维修,不仅增加了成本,还影响了相关工程的进度。同时,因为没有对设备进行时时的维修保养,也不能够了解设备的真实情况如何,因为筑路设备都是大型的机械,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发生危险,对操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2.2传统的保养观念依然存在
没有对先进的保养技术理念进行推广,在目前的工作中还是采用传统的保养观念,即进行时候的保养。相关的工作人员也没有树立相关的时时关注,预防为主的保养理念,对设备的日常保养并不重视,机械设备使用前没有进行相关的检查,不了解设备的真实情况如何;在使用中,只是单纯的使用,没有对其工作状态进行关注,容易造成对简单问题的忽视;在使用后也没有进行维护,对于小的问题不能及时的解决,这样就避免不了在问题发展的初期就将问题解决,而是等到问题较为严重以后才被发现,增加了维修成本。
3、針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3.1完善设备在管理和保养方面的制度规范
在技术引进和设备保养方面制定相关的制度规范。设备管理方面,在引进设备的时候要通过对各项因素的综合评估以后再进行相关设备的引进,不能仅仅只是为了工程进度的快速展开就盲目的引进不符合自身实际的机械设备,这样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在技术保养方面,要制定科学的保养规范,对设备在使用前、使用中、使用后的相关要求进行规定,建立科学合理的机械保养方法,保证对于机械的管理和保养能够提升到一个科学层面,使得机械设备的管理更加科学有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样也可以促使机器设备的故障能够尽早的被发现,及时得到解决,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3.2提高技术水平,改变传统观念
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提高使用者的技术水平,安排设备的使用者积极和厂家进行设备使用技术的沟通和学习,在充分掌握相关技术的水平下进行各项操作,这样才能使机械设备的利用达到最大化,还可以调动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在技术保养的方面,要改变传统的保养观念,对机器设备进行时时的保养维护,在使用前对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使用中,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不要忽视问题的存在;在使用后,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检查在使用时对设备的损害情况并进行相关的处理,这样全方位的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可以有效的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成本的消耗。
3.3设备管理和技术保养进行结合
设备的管理和技术的保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相互的配合才能取得收益的最大化。因此,在现阶段的管理中,要积极的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提高,开展各项培训活动,与厂家沟通学习来提高自身的技术,对技术设备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在技术保养方面,也要改进现阶段的技术水平,提高人员的专业素养,使得其有能力对设备进行改进。而且在管理中,要把设备的管理和技术保养进行结合,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对设备进行一套整体的设备管理体系,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
4、结语
筑路机械设备的管理效果直接关系到施工的质量、工期和效益。在道路建设中必须重视机械设备的日常养护工作,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合理的安排人力和物力进行维护保养,保障道路施工质量。施工单位需要加强投资,提升机械维护保养技术研究,让每一位管理人员都能落实好设备管理任务。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施工的现场和机械设备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工作的效率,延长设备的使用时间,使得设备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工程可以顺利的开展下去。
12.医疗设备使用科室管理 篇十二
关键词:医疗设备,使用,预防性维护管理
随着医疗卫生技术的发展,在医院的医疗活动中各项设备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医疗设备的各项管理工作对于医疗活动的顺利开展及保证质量意义重大;基于此,本研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深入总结关于医疗设备的正确使用及预防性维护管理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1 医疗设备的使用
1.1 不当操作
从实际工作来看,各项医疗设备故障的发生大部分是由于使用过程中的不正确操作所导致。(1)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在未对电线、电缆情况查验清楚的情况下就开机使用,或者在设备使用后没有按照规定开关电源;(2)部分患者没有遵照医护人员的嘱托,当设备运行时没有按照要求维持好相应的体位,甚至出现随意翻身或走动的情况,进而导致设备测量的结果不准确;(3)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一旦出现了不适应的情况,部分患者及其家属在未经医护人员的许可下,擅自拔掉设备接头,引起测量结果失效甚至设备损坏。
1.2 医疗设备的正确使用
(1)当医疗设备进入科室后,科室要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以保证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能够正确掌握使用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护理人员的工作流动性相对较大,固定的培训组织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在每一个科室重点培养一名护理人员,即医疗设备联系人员,以此对新入科室医护人员进行全面的指导。(2)在设备使用前,医护人员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明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不定时的进行监督。(3)设备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除了要按照机器既定的使用规程操作以外,还要了解相关的安全知识,树立正确使用医疗设备的安全意识。
2 医疗设备的预防维护管理
2.1 预防性维护管理的意义
预防性维护管理,指在设备发生故障前对设备的性能进行检查和维护,以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虽然大部分的设备故障能够通过维修补救,但是这毕竟属于一种事后补偿的行为,不仅会影响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还会对医院的正常医疗活动产生影响。
2.2 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的工作要点
从实际工作来看,预防性维护的对象虽然是医疗设备,需要较强的专业技术,但设备的实际使用者却是医护人员,只有在工作中与医护人员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才能保证各项预防性维护工作顺利开展;因此,医学工程师在工作中要加强与使用科室的沟通。其次,医学工程人员除了要具备相应的电子技术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学知识和公共关系知识。再者,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保证预防性维护管理工作开展的重点,要求设备使用人员在机器的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照使用规范操作,以避免对设备造成人为的损坏。
2.3 预防性维护管理的主要内容
(1)在日常保养中,通过目测、鼻嗅、触摸及耳听的方法观察设备可能存在的问题;从实际使用过程来看,设备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灰尘的积累往往会对显露的阻抗特性造成影响,进而导致仪器出现故障,因此必要的外部清理工作对于设备的正常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2)定期定项维护,内容主要涉及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仪器参数的精准度和正确性,观察电源及接地地线的接触情况,检查其是否存在生锈以及松动等情况;对设备内外部的管路系统的密闭性和通畅性进行检查;参考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寿命有针对性的对于部分容易出现磨损和老化的零件进行更换。
3 结果
在进行预防性维护后,设备的失误次数和维修次数显著下降,详细情况参见表1。
4 讨论
从实际工作来看,当前绝大部分医护人员对于医疗设备的了解多停留在使用层面,缺乏保养意识以及故障发生后的正确处理能力。随着医疗设备在各项医疗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如何通过有效地措施保证医疗设备能够持续性的正常运作,对于提高医疗活动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4,5]。本研究结果显示,了解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正当的操作,通过相应的措施改善使用方法,并加强预防性维护管理能够有效降低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失误及事故发生次数。我们在加强设备的正确使用及预防性维护管理后,设备的事故发生及维修次数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参考文献
[1]郑艳珠.浅谈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J].中国医学装备,2014(10):110-112.
[2]陈嬛,刘珍才,汪兴旺.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思考和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2(2):52-54.
[3]尹军,何庆华,陈维平,等.仿生(人)管理学在医疗设备维护管理的应用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3(9):81-82,85.
[4]李跃宇.基于预约量分析的医院放射科高价值设备预防性维护计划探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4(10):773-776.
13.科室医疗质量控制方案 篇十三
科室医疗质量控制方案
一、管理体系
(一)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职责
科室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者。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护士长和其他中级以上职称相关人员3-5人组成,设科室质控医师一名,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联系、协调、反馈、记录等具体工作。
科室质控小组职责如下:
1、建立健全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与绩效工资挂钩。
2、对本科室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如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危重病人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交接班制度等。
3、对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情况按规范进行检查。
4、定期对本科室内工作量完成情况、抗生素使用情况、病历书写质量、危重病人、围手术期管理、输血管理、纠纷投诉情况进行自查整改,并详细记录。
5、定期向质控办反馈本科室质控工作进行情况,对违犯医疗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的医疗不良事件,写出书面材料并及时上报。
6、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常规,强化质量意识。
(二)医务人员自我管理
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点。对各级医务人员的要求分述如下:
1.门诊医师
(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2)询问病史详细、体格检查认真,要有初步诊断。(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规范、准确。(4)合理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有详细记载。(6)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7)处方书写合格。
(8)第二次就诊诊断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 a.建议专科就诊;b.请上级医师会诊;c.收住院。(9)第三次就诊诊断仍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 a.视病情可收住院;b.患者拒绝住院需履行签字手续。(10)按专科收治病人。
(11)按病情需要,注明特殊入院方式:车送或陪护。2.病房住院医师
(1)病人入院30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2)急、危、重病人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3)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书写。(4)病历书写完整、规范,不得缺项。
(5)24小时内完成血、尿、便常规检查,并根据病情尽快完成肝、肾功能、影像学和其它所需的专科检查。
(6)按专科诊疗常规制定初步诊疗方案。(7)对所管病人,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8)按规定时间及要求完成病程记录。
(9)对所管病人的病情变化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10)诊疗过程应遵守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院感染病例发生。若有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表报告。
(11)病人出院时须经上级医师批准,应写明出院医嘱并交代注意事项。
3.病房主治医师
(1)及时对下级医师开出的医嘱进行审核,对下级医师的操作进行必要的指导。
(2)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在48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除对病史和查体进行补充外,查房内容要求有:①诊断及诊断依据;②必要的鉴别诊断;③治疗原则;④诊治中的注意事项。(3)新入院的急、危、重病人随时检查、处理,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
(4)及时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历,把好出院病历质量关,并在病历首页签名。
(5)入院3天未能确诊或有跨专业病种的病例时应及时举行科内或科间会诊。
(6)待诊病人在入院1周内仍诊断不明时,向主任请示病例讨论或院内会诊。
(7)按规定合理使用抗生素和专科用药。
(8)手术前亲自检查病人,做好手术前准备,按手术分级管理标准拟定严密的手术方案并实施。术后即刻完成术后首次病程记录,24小时内完成手术记录。
(9)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术后评估工作。(10)负责治愈患者出院的审批手续,并向上级医师汇报。4.病房主任(副主任)医师
(1)组织或参与制定本科质量管理方案、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和操作常规。
(2)指导下级医师做好医疗工作,督促检查下级医师执行各项制度和诊疗常规。
(3)对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求72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危重病人至少每日查房1次;病人病情变化应随时查房;每周组织全科查房2次。
(4)查房内容除对病史和查体进行补充外,普通病人应有:①诊断及其诊断依据;②鉴别诊断;③治疗原则;④疾病有关方面的进展。未确诊病人应有:①鉴别诊断;②明确的诊断思路和方法;③拟定相应的治疗措施。危重病人应有:①当前的主要问题;②解决主要问题的方法。
(5)疑难病例及入院1周未确诊病例,组织科内讨论或院内会诊,必要时向医务部申请院外会诊或远程会诊。
(6)指导和监督下级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和专科用药。(7)组织术前和重要治疗前病例讨论,指导下级医师做好术中、术后医疗工作。重大手术和重要治疗要亲自参加。
(8)审批未愈患者出院,并指导病人出院后的继续治疗。(9)审签主治医师审查的转科、出院病历。
二、病历质量考核内容
目的:为落实医疗核心制度,确保提高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依法规范医务人员病历书写规范,加强诊疗服务环节质量控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卫生行政部门相关法律法规及诊疗规范、操作常规。
(一)病历质量考核的重点
1、诊断与鉴别诊断
⑴入院诊断、出院诊断及补充、修正诊断的依据充分、准确、及时,诊断名称规范。
⑵首次病程记录中的鉴别诊断全面,分析准确,内容丰富。⑶诊疗过程中及时、准确地修正、补充诊断。
2、治疗
⑴治疗原则掌握的正确、合理。⑵治疗措施及时、合理、有效。
⑶治疗用药品种、剂量及使用时间合理,特别是抗生素及特殊药品的使用。
⑷各种诊断、治疗性操作规范、准确。
3、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治疗
对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及时,措施得力,效果满意。
4、手术病人管理。
⑴手术适应证、禁忌症掌握准确。⑵各级医师手术范围符合规定。⑶按要求进行手术审批、上报。
①开展新手术、重大手术应报告医务部及业务院长审批。②日常手术应由科主任审查批准并签字。
③外请专家手术由科室申请,报告医务部,由主管院长审批。⑷围手术期管理 ①所有手术均应书写术前小结,术前书写谈话记录并请患者或其委托人签署手术同意书。
②严格按照手术等级书写术前讨论记录。
⑸手术记录书写规范、内容完整、准确、及时,手术操作规范。⑹术后处理和治疗合理、及时。
5、三级医师查房制度、首诊负责制度、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认真贯彻落实。
6、患者权利与知情同意落实情况,医务人员应尽到告知义务。与患者或其委托人的谈话记录、各种知情同意书的书写及签字完善、规范、及时。
7、三基三严
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职能。三严: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病历书写认真,字迹清楚、整齐,病历书写格式规范,内容真实、准确、完整。
(二)病历质量管理办法
建立、健全病历质量管理制度、病历书写规范、病历质量考核标准、病历质量考核办法、病历质量奖惩办法及相关制度、规定,形成完整的病历质量管理制度体系。
1、个人质控:这是质量控制的主体。各级医务人员应自觉学习和掌握病历书写规范和要求,认真按规范要求书写病历。上级医师应严格把好病历审查关,确保病历质量,做到病人出院时病历完好率100%。对病案质控人员发放的病历质量反馈意见,应在三天内及时进行病历书写完善工作。
2、科室质控:各科主任、副主任、护士长负责科内病历的日常检查、考核工作,采取措施不断提高病历书写质量。
3、院级质控:医务部质控办、病案室、院感科等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对运行及终末病历进行质量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医院对科室质量考核内容之一。及时发现病历质量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三、科室病历质量考核
科主任、护士长应对出院患者的病历严格把关,做到不合格病历不出科。科室质控小组每月抽查每位管床医师出院病历各1份,对出院病历进行质量控制,每月科主任在科室会议上向各位医师质量反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将检查结果上报质控办。
四、医疗质量奖惩制度(一)医院病历奖惩办法
1、病历质量按百分制评分,并确定病历等级。
2、对存在病历书写缺陷的,审核者要写明病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质控办要及时向管床医师发送病历书写反馈通知单,管床医师必须在接到反馈通知后三天内完善病历,逾期未修改的,扣管床医师50元,二周内仍未完善的,按乙级病历处理。
3、出现乙级病历一份,罚管床医师100元,扣所在科室奖金50元。出现丙级病历一份,罚管床医师1000元,扣所在科室奖金500元。
4、半年内累计出现三份乙级病历或两份丙级病历的离岗培训,由医务部负责培训,经医务部考核合格者后方可上岗工作,仍不合格者责令其转岗。
5、病历需出院7日内归档,逾期未归档的给予罚款100元。
5、每月病历评比排名前三名的科室给予奖励。
(二)科室病历奖惩办法
14.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篇十四
二、设备使用要严格按照出厂使用维护说明书和国家的有关设备运行规程进行操作,坚持做到定人、定机、定岗、定职责,凭操作证上岗操作。各分公司(项目部)应有一名领导主管设备工作,并指定一名设备管理人员,并报生产部备案。
三、设备使用人员,必须履行自己的责任和权利。各单位应按岗位人员设置及具体岗位的设备性能、管理范围,制定严格可行的岗位责任制度。
四、设备操作人员的责任和权利
1.正确的使用设备,完成各项定额指标,努力降低燃料、电力、配件等消耗。
2.严格按规程操作,认真按规定的检查点、项对设备进行检查,保证设备安全运转。
3.认真填写设备运转、保养和交接班记录,做到齐全、准确、整洁。
4.不断提高技术和操作水平,做到“四懂三会”(懂性能、懂原理、懂结构、懂用途;会操作、会保养、会排除故障)。
5.有权制止非本岗位人员操作本岗位的设备,对需检修或有故障的设备,有权拒绝操作。
6.对违反岗位责任制、操作保养规程等不合理使用设备的指令意见,可拒绝执行。
五、设备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或工艺规程,对设备进行检查。
检查的一般方法内容:
1.采用听、看、摸、闻的方法,检查设备运转是否正常,发现异常异响,异味应及时采取措施报告班组长或值班干部,并详细记入运转记录以备交接考查。
2.检查设备是否过热、松垮、连接部位是否牢固,震动是否超标,根据情况及时排除。
3.按规定检查介质、温度、容量、压力、设备温升是否正常。
4.检查监视仪表是否灵敏,机D电D仪、机D电D液等自自控系统及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可靠。检查油、气、水管线、闸门有无跑、冒、漏现象并及时清除。
15.规范设备管理保障塔机使用安全 篇十五
规范塔机设备管理势在必行
2013年6月26日, 由北京市建委组织的北京市建筑起重机械租赁企业设备管理现场会在北京正和工程装备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召开, 来自北京各大施工单位以及北京市建筑起重机械租赁资信等级二级以上的50多家企业的近百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北京市建委施工安全管理处魏吉祥处长在接受《建筑机械化》杂志的采访时表示, 北京目前塔机保有量大约1万台左右 (含在外地施工数量) , 具有资信等级的租赁企业有600多家, 但塔机事故仍时有发生。面对如此庞大的设备保有量和如此之多的租赁企业数量, 如何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对保障建筑施工安全意义重大。据魏吉祥处长介绍, 北京市将从强化租赁企业管理 (包括设备管理和人员管理) 、启动租赁企业信用评价等方面引导企业规范管理, 推行精细化管理。新修订的《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 (市政府令第247号) 自2013年7月1日起执行, 办法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京市建委即将启动建筑起重机械租赁企业信用评价, 对租赁单位备案情况及其信用信息进行公示, 并实行动态管理, 通过政府之力引导施工单位在施工中选择租赁信用良好的租赁单位的建筑起重机械。
“政府监管都是行政手段, 强化企业自身的管理才是防患未然的关键, 只有从源头上做好管理, 才能真正减少事故的发生。”魏吉祥处长在大会上指出,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 塔机租赁企业普遍存在重效益、轻管理的问题。有些租赁企业甚至都谈不上管理, 设备和企业基本都是在无序的状态下运行。魏吉祥处长在会上明确表示, 除了继续强化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体系和检验制度之外, 改变租赁企业观念, 倡导租赁企业规范和强化自身管理也将是北京建委施工安全管理处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精细化管理模式推广在即
会议由北京市建委施工安全管理处吴建副处长主持, 北京正和工程装备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就设备管理先进经验向与会代表做了介绍和交流。
作为京城久负盛名的建筑起重机械租赁龙头企业, 北京正和工程装备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 在设备管理和企业管理等方面也一直进行着卓有成效的探索。北京正和工程装备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史洪泉董事长在大会致辞中强调, 公司成立十多年来一直将设备管理作为公司所有管理工作的核心, 一直将“预防”和“事前”的理念贯彻到设备从出厂到报废的整个寿命周期, 制定了一套以“设备准入制度”为核心, 包括三级保养、三级维修、两级验收及四级检查等设备管理制度为基础的设备管理体系, 并率先在业内引进现代化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和塔机远程安全监管平台。
北京正和工程装备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在积极适应市场变化格局的同时, 将高效、专业、全面的管理组织体系与保障监督机制融入到公司的运营管理中。为了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及服务品牌的建立, 北京正和不断健全设备管理、安全保障、设备运行、维护保养、成本控制、资金回收、人员管理等管理制度及流程, 通过多种方式将公司的管理流程推向深入。
1) 科学的设备管理体系
科学的设备管理体系是工程设备运营的有力保障, 更是租赁企业立足于市场持久稳定发展的重要砝码。结合公司发展经营特点, 北京正和将“预防维修 (PM) 、全员生产维修 (TPM) 、设备综合工程学”等科学的设备管理理念与企业实际相结合, 形成了以“管、用、养、修”为特点的三级保养、三级维修、两级验收、四级检查的设备管理体系。
2012年, 公司改变塔机传统监管模式, 启动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北京正和工程机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和廊坊凯博建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塔机远程监管平台, 利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 实现了对塔机的远程集中监控。
2) 深入高效的运营制度
近年来, 北京正和工程装备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健全“体制创新、管理科学、技术先进、人才培养”的管理架构为目标, 编制项目管理、安全设备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综合管理等五大体系管理手册, 通过管理制度高效的运行, 不仅促进了企业的创新发展, 也增加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公司规模增大、员工增多、业务量不断提升的发展现状, 北京正和斥资引进先进的ERP企业管理系统, 通过企业分板块数据库的建立, 优化了企业业务流程, 合理配置资源, 实现了公司各项事务的高效运行, 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腾出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精益管理的播种与收获
北京正和工程装备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史洪泉董事长访谈
“重视安全管理, 必须首先做好设备管理。”北京正和史洪泉董事长在会后接受《建筑机械化》杂志采访时用这句简练的话强调了设备管理的重要性。现在很多企业和管理部门反复强调要重视安全管理, 每次重大事故之后都会迎来一次安全大检查, 但很多检查流于形式, 治标不治本, 北京正和的经验是:做好设备管理才是防患于未然的关键。
“起重机械不是买台设备就可以出租, 做好设备管理, 保障设备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此话也是史洪泉董事长反复向记者强调的一个理念。重视设备管理, 不仅是一份社会责任, 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二选择。
虽然采取精细化的设备管理使北京正和增加了一部分额外的运营成本, 但同时也为公司塔机租赁业务的开展带来了更大的回报。据史洪泉董事长介绍, 目前很多施工方在租赁塔机时一般对设备新旧和使用时间都有一定要求, 由于北京正和对设备的保养到位, 所以很多长期合作的施工方对北京正和的塔机基本没有这个限制。而正是因为北京正和的塔机在精细化管理的呵护下都保持着良好的技术状态, 北京正和塔机的租赁价格也比行业平均租赁价格略高一些, 因为用户心中清楚自己承租的不单单是正和的一台设备, 更包括正和提供的品质服务。
北京正和的设备管理模式也是经过多年不断摸索形成的。早在1997年, 时任中建一局四公司机械租赁分公司副经理的史洪泉就在《建筑机械化》杂志上公开发表了题为《加强预防维修制保证塔机完好率》的文章, 介绍了公司在设备管理体制上进行的有益探索。十几年过去了, 原来的中建一局四公司机械租赁分公司已正式改制变身成今天的北京正和工程装备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十几年的摸索、发展, 公司已经成长为塔机租赁行业的领军企业。公司规模越来越大, 设备数量越来越多, 而“只要安全工作做不好, 其他工作都可以不做”的安全理念却始终都没有变。如果说十几年前史总在文章中谈到的是北京正和设备管理体系的雏形, 那么现在的设备管理体系则更加丰富。
史总最后向记者表示:虽然北京正和经过来十几年的不断探索, 在设备管理上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仍需不断完善和提升, 呼吁业内租赁企业共同探索适合自己企业的、行之有效的设备管理模式, 共同提高行业的整体设备管理水平。
北京正和的设备保养维修检查管理制度
三级保养
1) 机组的日常保养机组人员每天保养, 填写《机械设备履历书》和《机械设备运转记录单》, 机长进行检查。
2) 片区的周保养机长及片长每周进行保养, 填写《机械设备履历书》和《机械设备运转记录单》, 工长进行检查。
3) 运营中心的月度保养运营中心维修班组每月对设备进行保养, 填写《设备现场保养记录》, 并随时对新设备根据说明书要求进行首次保养, 由安全质量部进行检查。
三级维修
1) 现场维修在设备运行和停工期间以排除故障与隐患为目的对设备进行维修, 维修完成后填写《设备现场维修记录》, 经机长确认后, 维修任务结束。
2) 转场维修在设备转场期间或退场后, 根据上个施工现场的运行情况和设备存在的故障隐患对设备进行有针对性的修理, 维修由运营中心或维修服务中心实施, 维修过程中填写《设备维修记录表》, 最终由安全质量部进行维修验收。
3) 大修在设备退场后, 对设备整机进行全面检修。当设备整机达到下列条件之一时应列入大修计划: (1) 塔式起重机大修间隔运转台时达到30000h; (2) 塔式起重机大修间隔时间达到5年; (3) 塔式起重机发生严重安全事故。
维修由维修服务中心实施, 维修过程中填写《设备维修记录表》制, 最终由安全质量部进行维修验收。
两级验收
对于设备的维修质量、设备基础质量、设备安装质量, 进行两级验收, 分别为:班组的自检验收和安全质量部专职安全员、设备经理的验收, 分别进行对质量的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 并填写相应工作记录。
1) 维修验收维修完成自检合格后, 维修班组持《设备维修记录表》报请设备经理进行验收, 设备经理组织维修负责人和安全经理对整机各部件进行验收, 验收合格填写《设备维修验收表》, 并由相应责任人签字确认, 确保维修质量。
2) 基础验收基础预埋施工时, 施工班组对预埋质量进行自检控制, 检查连接质量, 测量预埋件水平度, 填写《塔机基础预埋确认单》, 请项目基础施工负责人确认, 以保证后续基础施工质量。整机安装前由安全质量部组织对基础进行验收, 填写《塔式起重机基础验收记录》验收合格后方可安装整机。
3) 整机安装验收整机安装完毕后, 安装班组对设备进行自检, 检查合格后进行安全装置调试及载荷实验, 填写《自检调试记录》, 报请安全质量部进行验收, 验收合格后填写《塔式起重机安全完毕验收记录》, 对一次验收不合格的安装班组进行考核。
4) 防护、附着、顶升验收附着作业前进行周边防护验收, 填写《塔式起重机附着周边防护验收记录》, 防护合格方可进行附着作业。附着完成后进行验收, 填写《塔式起重机附着锚固检验记录》, 附着锚固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顶升作业。顶升完成后进行验收, 填写《塔式起重机顶升检验记录》。
四级检查
1) 机组交接班检查机组每天进行交接班检查, 并随检查出的问题及时处理, 填写《机械设备履历书》和《机械设备运转记录》。
2) 片区周检查项目负责人即片长每周对所辖设备进行检查, 对出现的问题实施处理, 并对机组的不正确行为进行纠正, 验证机组交接班检查质量。
3) 运营中心月度检查运营中心安全经理每月组织运营中心进行月度检查, 对出现的问题落实整改, 对片长的不正确行为给予纠正, 验证片区周检查的质量。
16.检验科室数据管理系统的应用价值 篇十六
数据的录入与输出
由于该系统采用人机对话方式,所以稍加培训可学会使用。住院病人数据的录入:首先通过网络或软盘从医院住院病人管理信息系统内将住院病人的姓名、病历号、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调出,便可以按屏幕上的提示,选择最适合的录入方式录入数据。敲入病历号以调出该病人的基本信息,敲入检验代码以确定该患者所要做的檢验项目,敲入结果数值或文字代码以记录该化验结果,确认后再敲一次回车键即可将以上信息全部存于计算机内。此外还可通过大型自动化仪器,将病人的数据直接传入计算机内处理。凡有录不进去的病历,可按提示的四种方法选择一种处理方式。门诊检验数据的录入:由于门诊病人情况较复杂,许多无病历号的门诊患者无法处理。我们为此设计了一个批处理录入方式,即输入一个检验项目代码,再输入做了多少个标本,确认后敲回车键则该项目的标本数量和总收费价格即全部存入机内,并可以查阅和修改。具有储存各检验项中英文全称、简称、检验代码、正常范围、单位、价格、实验室名称和统计等多项功能。检验代码的设计非常重要,并应有自己实验室的特点。我们采用数字编码来分别表示各个检验项目,检验组项中可包括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检验子项。
充分利用数据库内储存的数据与计算机网络,在各病房的终端机上整理并生成各种检验报告单。可按临床医生的要求迅速按多种索引方式查找所要查询的内容,并按要求打印报告,减少手工抄写登记的麻烦和带来的笔误,加快回报结果的传递速度。
数据系统的维护
所谓“维护”即对检验数据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和删除,以避免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的录入错误,避免这些错误数据进入临床产生恶性后果和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它起到了一种保护作用。此外录入的数据应能迅速查找到,系统可以通过选择查找当日结果还是查找某月的结果,只要给出病人病历号和月份,即可迅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结果,比查找化验记录本方便很多。另外,设置该程序的目的是为了对整个检验科管理程序中的主要数据库进行补充、修改和删除。通过该程序可以在原有的检验项目数据库中添加新的检验项目,可以删除不再使用的检验项目,修改或重新安排检验代码、检验项目名称、调整检验收费的价格等多项内容。该程序还可按需要打印出整个检验项目与检验代码的对照表手册。对检验结果代码数据库进行同样的修改、添加和删除,打印检验结果代码韵对照表,也是数据维护的主要内容。此外,还可存储、修改和打印科内职工的基本档案资料。
数据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价值
进行广范的开发,检验科数据管理工作中有许多内容尚待开发。例如:质量控制数据的管理、分析、作图;每月临床检验测定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和分析,或称为应用病人临床数据的质量控制;职工个人工作量及奖金分配管理;临床检验试剂管理及成本核算,以及笔者正在开发的医学临床检验专业文献卡片管理等,有许多工作可做。随着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动化仪器,特别是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细胞计数分析仪、尿分析仪、酶标仪等均有计算机程序控制和管理检测数据。检验科的数据联网乃至全医院的数据共享,数据统计分析,质控管理等均离不开计算机的帮助。计算机应用已经走进医学检验专业,其质量控制一样越来越受到医院、检验科管理者和检验工作者的重视,因此应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培训和开发。应用计算机管理检验科数据,可使我们处理检验科的临床检验结果数据以各种用于统计和管理的数据报表变得简单、准确、方便、迅速。
完善检验科数据管理制度
检验科室一定要改变“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制度建设是管理工作的生命线,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如《检验科工作人员工作条例》、《检验科管理办法》、《检验技术人员管理条例》等。有关制度内容应该包括:保证检验科室管理人员具有履行其职责所需的权利;保证临床检验工作的真实性;对影响检验质量的所有管理、执行或验证人员规定其职责、职权和相互关系;由熟悉检验方法和程序、了解检验工作目的以及懂得如何评定检验结果的人员实施监督及定期考核;实验室应建立对其多开展项目固定、准确的工作程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保证在任何时候对样品的识别不发生混淆,避免检验所用样品在贮存、处置、准备检验过程中变质或损坏,并遵守随样品提供的任何有关说明书。实验室应尽可能选择由知名的技术组织检验或在有关科技文献或杂志上公布的方法。如果任一仪器设备有过载或错误操作、或显示的结果可疑、或通过检定(验证)或其他方式表明有缺陷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加以明显标识;应配置停电、停水、防火等应急的安全设施,以免影响检验科室工作质量及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讨 论
检验科室中熟悉微机技术的专业人员少,缺乏开发能力和经验,微机软件开发人员又尚未了解和开发这一领域。该系统的开发人必须具有检验专业知识又懂微机技术,才能开发好一个应用程序。在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协助下,利用专业知识和编程技巧,不断改进和发展新程序,使得科内每个检验人员都能方便地使用该系统,同时使其更符合检验科工作的特点和满足科内各种管理需求,才能使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应安排专门技术人员专职或兼职管理该系统,负责培训科内每个使用者,对系统进行维护,做各种统计和报表,负责解决疑难问题,负责与医院计算机管理部门的横向联系。本系统可对许多数据库进行维护,可按需求进行调整或稍加改动即可便于其他医院移植使用。
另外要鼓励检验科室工作人员直接或间接参与检验科的开发,检验科数据管理工作中有许多内容尚待开发,例如:质量控制数据的管理、分析、作图,每月临床检验测定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和分析,或称为应用病人临床数据的质量控制;临床检验试剂管理及成本核算等,仍有许多工作可做。随着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动化仪器,特别是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细胞计数分析仪、尿分析仪、酶标仪等均会出现更好的计算机程序控制和管理检测数据。检验科的数据联网乃至全医院的数据共享,数据统计分析,质控管理等,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的帮助。计算机应用走进医学检验专业的若干年以后,数据质量控制一样越来越受到检验科管理者和检验工作者的重视,因此应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培训和开发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相当有研究前景的。
医学检验数据是一种表达某个特定检验结果的信息,它可能是数值,也可能是文字信息,也可能两者兼有。检验科的数据除以上内容外,还包括各种用于统计和管理的数据及报表,内容较多也较为复杂。应用计算机管理检验科数据,可使处理上述内容变得简单、准确、方便、迅速[2]。
参考文献
1 张时民,刘卓辉.检验科数据管理系统的研制与应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2,8(5): 304-306
【医疗设备使用科室管理】推荐阅读:
医疗设备使用安全09-06
急救医疗设备管理制度10-11
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职责07-30
浅谈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10-24
设备管理平台使用手册07-19
办公设备管理使用制度10-27
电教设备使用管理制度10-02
实训设备使用管理制度10-15
科室医疗质量自查总结08-02
内科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工作职责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