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精选8篇)
1.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篇一
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本民族成员热爱祖国的生命激情的激励,离不开本民族成员忠诚祖国的生命理念的启迪和引导,离不开人们献身祖国的生命情操的自觉和持守,离不开人们建设祖**亲的生命活动的推动。这种流淌在民族文明长河的物质之躯、沉积在祖国发展历史的精神之体中的生命情结,是民族文明进步的生命之根,祖国发展壮大的精神之本,也是人民团结奋斗的力量之源。这种物质与精神交织互渗的神奇力量就是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历史经验,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始终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6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在奋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赋予爱国主义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在未来前进的征途上,我们仍然需要正确把握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内涵,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展现了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如果说,在旧中国,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反抗侵略,争取独立,寻求救国之路,并为之不懈奋斗;那么,在社会主义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爱国主义最深刻的时代内涵和最本质的时代要求。因此,用实际行动书写爱国主义新篇章,我们必须首先准确把握爱国主义的科学与时代内涵:
第一,始终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统一,坚定不移地维护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肩负着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第二,始终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统一,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带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的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的一个真理。
第三,始终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统一,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我们党正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第四,始终坚持爱国之情与报国之行的统一,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顽强奋斗,奋力推进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高度的奉献精神,奏响了爱国主义的时代强音,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崭新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的整体形象。
爱国主义是我们永远的精神支柱。团结在爱国主义旗帜下的中国人民,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夺取新的更大的胜利。
2.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篇二
一、住宿及餐饮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尽如意
据2015年宜春市统计年鉴显示, 2014年度宜春市经济增长势头依然强劲。宜春市2014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522.99亿元, 增长10%。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增长4.4%、11.7%和9.3%。
然而, 所统计的限额 (年营业额200万元) 以上住宿和餐饮企业的经营状况却不尽如意。
对于住宿业来说, 按行业小类分为旅游饭店、一般旅馆和其他住宿业, 则该三个行业小类住宿企业全部亏损;按经营形式划分的话, 则可发现独立门店均发生亏损, 而连锁门店则实现了赢利;按经营规模来分, 所统计到的中型和小型的均发生了亏损。
对于餐饮业来说, 按行业小类来划分, 则正餐服务企业亏损, 快餐服务企业赢利;按经营形式划分, 则独立门店亏损, 其他形式赢利;按登记注册类型划分, 则内资餐饮企业赢利, 港澳台商投资和控股的亏损。
二、住宿及餐饮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 经验管理是我国住宿及餐饮业的短板。
住宿及餐饮业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服务业的子行业, 因与人们密切相关, 其进入和退出门槛较低, 所使用到的技术和管理相对简单。然而, 要想在这样的一个领域经营好却并不容易, 因为, 管理者和员工的传统习惯和认知、情绪等感性因素对企业经营好坏有很大的影响。
2. 住宿及餐饮业中的连锁经营企业实现了赢利
从住宿业企业经营状况来看, 按行业小类划分的旅游饭店、一般旅馆和其他住宿业企业全部亏损, 说明住宿业企业日子目前普遍都不太好过;但是, 港澳台商控股的和其他控股的实现了赢利, 二星和三星的实现了赢利, 连锁门店实现了赢利, 表明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特点、住宿客流情况选择适当档次和经营方式的重要性。
正餐服务企业亏损及快餐企业赢利, 表明餐饮企业经营普遍来说比较困难;而内资餐饮企业赢利, 说明内资餐饮企业更熟悉餐饮消费者的需求, 能更好地抓住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独立门店亏损, 其他形式赢利, 表明独立门店的成本太高。
住宿及餐饮业两个子行业都能实现赢利的经营方式是连锁经营, 而连锁经营的主要特点就是品牌、标识、服务流程、服务产品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在降低成本, 提升服务质量和安全上做得更好。
3. 国际连锁餐饮巨头充分展示了科学管理的威力
我国曾经出现的“荣华鸡”和“肯德基”之争, 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提醒国人注意科学管理的重要性。
1987年, 肯德基进军中国以来, 数百家分店迅速席卷了全中国。1989年, 上海荣华鸡的老总考虑到天时、地利和人和, 荣华鸡的老总信心十足地拉开了挑战洋品牌的大战。一时间荣化鸡门庭若市, 在有些地段, 荣华鸡的生意超过了肯德基。然而, 遗憾的是, 没过几年, 荣华鸡便逐渐落入了下风, 分店一个接一个关门。而与此同时, 肯德基却成为了在华国际知名品牌。
让人想不通的是, 中式快餐屡屡战败, 到底败在了哪?
快餐的要素是美味、便宜和方便。美味上荣华鸡并不逊色于肯德基;价格比肯德基更便宜;而方便呢?也差不多。
其实, 荣华鸡是败在了标准化上。肯德基从选址、原料、服务规范、食品制作的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操作标准, 加上一丝不苟的执行, 使其在全世界开的数千家分店, 都能保证良好的品质和效益。再来看荣华鸡, 虽然也提出过形象上的统一。但实际上却根本没有落实到细节上。由于荣华鸡没有标准化的规则, 使得公司一些好的做法根本无法普及。比如, 做菜全凭厨师的感觉;换一个厨师, 菜的味道就变成另一种味道了;情绪不佳, 则菜的咸淡也就受到影响了, 再传到徒弟那就会更不一样。荣化鸡从原料、佐料搭配到烹调时间全都没有精确的标准;就更别提店堂的环境, 结果是店越开越走样, 质量得不到保证, 顾客不满意度高。
为了确保标准化的制度落到实处, 肯德基有全面、严格的培训, 这在荣华鸡是难以想像的, 大家觉得没什么了不起。
此案例具有典型的警示意义, 它不但揭示了目前中国企业转型的特殊困难;同时, 也充分揭示出加强以标准化为主要特征的科学管理的效果有多好, 实施科学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就不言而喻了。
三、加强科学管理是当前实现内涵式增长的最有效路径
企业如何从经验管理阶段上升到科学管理阶段, 如何从低成本优势转为拥有一定的技术及管理优势, 怎样从产业链的低端迈向中高端, 是企业面临的生死大考。
1. 科学管理在西方企业发展和转型中曾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企业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传统管理 (经验管理) 阶段, 从1776开始到20世纪初。与传统农业时期相比, 传统管理 (经验管理) 阶段所对应的工业化初期, 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经验管理的效果主要依靠个人的经验和悟性, 好的方法很难传承和学习和推广。第二阶段为科学管理阶段,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 将管理升格成为了科学的高度, 代表人物和理论是美国的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由于在不增加资金投入和人员的前提下, 只是通过标准化的规范操作, 使得效率获得大幅的提升, 因而受到了工人和资本家的普遍欢迎, 科学管理甚至为缓和西方劳资双方的矛盾起到了关键作用。第三阶段为现代管理阶段, 从1940年到现在, 现代企业管理倡导的理念强调责、权、利的对等, 不断通过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 来提高效率和质量。
2. 科学管理水平较低是我国不少企业当前的共同短板
企业转型升级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从粗放式到内涵式发展的实质就是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而随着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 企业之间的竞争将越更加激烈, 不少企业将出现经营困难现象。
我国不少企业当前的共同短板是科学管理水平较低, 应充分认识到现在的环境和条件与以前的完全不同了, 靠经验管理、感性管理已跟不上形势了, 要用全新的科学管理理念去经营企业。
3. 科学管理是工业化中期实现内涵式增长的最普遍和有效的路径
我国目前总体上属于工业化中期, 经验管理问题在企业管理中是最主要的问题, 需要通过加强科学管理来推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以提升效率, 实现内涵式的增长。
科学管理之所以能够对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升能起到明显作用, 思路和做法非常简单而实用, 首先, 将流程和动作分解并摸索出好的流程及方法, 作为标准化流程和操作方法, 然后, 再让其它员工也按照实行;并不断完善和优化。
总之, 在我国现阶段科学管理之所以非常必要, 是因为目前工作中的随意性强是效率低、质量差的最普遍的主要原因。科学管理正是克服这种随意性的好方法。我们应该认识到, 随意性作为我国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漏习, 改变起来非常困难。要从思想上深刻地认识到科学管理的重要性, 逐渐推动科学管理的广泛落实, 最有效地实现内涵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宜春统计年鉴[M].宜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宜春调查队编, 2015年
[2]丁远峙.观念是一切[M].深圳:海天出版社, 2007.
[3]任仲平.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决策[N].载人民网-人民日报.2010.3.2.
[4]陈晓萍.跨文化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5]刘冀生.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3.什么是成就诺奖科学家的科学精神 篇三
迄今为止,诺贝尔奖已评选了115届。诺贝尔奖对世界的科学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曾说,“诺贝尔奖把人类文明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推动和促进世界科技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是获得诺贝尔奖的一大原因,也是科学家和研究者们投身科研、潜心研究的目标之一。那么,教育经历、成长环境、老师启蒙、兴趣爱好、后天努力等,到底哪些因素对这些世界级的科学家产生了影响?他们的科学精神是如何形成的,又有哪些特质?
兴趣和热情,点燃科学梦想的火种
在很多人眼中,科学家这个称呼略显神秘,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长大成为科学家”的梦想。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人奥利弗·史密斯教授也一样,“7岁那年我看了一本关于超人的漫画,从那时候起我就立志要当一名科学家,虽然那时候的我连科学家的确切定义是什么都不知道”。
在史密斯眼中,科学家就是超人,可以变出各种各样的东西,“所以准确地说,我那时应该是想成为一个发明家”。奥利弗·史密斯的很多科学研究其实并不只是单纯枯燥的理论,而是一些令人愉快的“发明”。“比如我获奖的研究所用的仪器设备,由于没有现成的设备可以买,于是我自己做了一个。”他说。
做科研重要的是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奥利弗·史密斯一直强调兴趣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他建议学生一定要研究自己有兴趣的课题,“如果你不喜欢这个课题,你就去找你的导师给你换一个;如果他不答应给你换,那么,就换掉这个导师。”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共同点都在于“乐在其中,充满信念”。
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戴维·格罗斯告诫青年科学工作者说,“年轻人要树立远大目标,但千万不要把得诺贝尔奖作为自己的目标。如果要我给你们提出什么建议,那就是不要仅仅以能挣多少钱或者爬上什么位置作为你科学研究的动因或追寻的目标。”
对于兴趣,学校的启蒙和培养不可少。“学校在保证学生好好学习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习他们感兴趣的。”韦尔特曼说,“我不是个好学生,因为学的东西太多,在初中的时候我竟然要学4门语言,我都没有兴趣。”然而,他却热衷于理论物理学的研究,并在1999年获得诺贝尔奖。
戴维·格罗斯认为,大学真正的精髓在于真和美。遵照真实、追寻美好,“这两点是学习、研究的精髓,拥有这两点,我们才能认为这是所真正的大学。”格罗斯建议青年学子要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
“我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你们,在中学的成绩考得好,并不等于将来你的职业发展会很成功。重要的是你们要找到自己的喜好和特长,并充分发挥它。”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莫里斯在讲述了自己求学路、成才的经历时也提出忠告,“对于青少年来说,保持一颗探索、好奇的心,对成才很有好处。”
坚持与钻研,对科学精神的敬畏与崇拜
几天前,《界面》在北卡罗来纳州大学(UNC)医学院采访到了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齐兹·桑贾尔。他表示生化研究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他的这项研究已经做了35年,其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失败率高达80%至90%。他觉得,生化研究成功的关键要挑选重要、有意义的研究领域,努力工作,并持之以恒。
著名生物化学专家、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蒂姆·亨特博士鼓励青年学者应该在最初的研究中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并培养在微小的线索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在遇到困难和瓶颈时更要充满信心地去寻找证据,支持和论证看起来有异于前人的结果和发现。
“当我还是一个10岁孩子的时候,我曾读过韦尼阿明·卡维林的《船长和大尉》,之后,我便终生不渝地奉行着书中那位主人公萨尼亚·格里戈里耶夫的准则:奋斗、探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若列斯·阿尔费罗夫在《科学与社会》这本自传式著作中写道。
199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马丁努思·韦尔特曼认为,“我们需要有一种品格,就是知难而上。”可见,成功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当别人放弃的时候,他没有放弃”。
科学研究需要耐心。尽管你在进行一项伟大的研究,也许你处于一流的科研环境中,你仍然不能强求,因为科学研究本身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如果坚持下来并最终突破了瓶颈,那么对所在领域的影响力将是空前的。沃尔夫冈·克特勒教授强调,重大的科学发现和成就都绝非偶然。美国很多大学也是在长期的科研积累过程中才获得了重大突破。这个过程,麻省理工学院积淀了超过一百年,而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甚至更久。在他看来,对于一件非凡的工作,很多科研工作者都希望尽快提前完成;但科学研究这些事情,有时候还就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积累。
科学研究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在经历了一整天的工作后或当您感到渐渐失去耐心时,应学会释放压力。沃尔夫冈·克特勒教授告诫后来者,“对于真正的科学家来说,进行科学研究并指导学生……可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但我们不能因此给自己带来过多压力,我们需要保证自己有办法协调好这些压力”。
严谨和认真,通向成功的科研态度
据媒体近日报道,屠呦呦和她的研究团队研究青蒿素的时候,为了准确把握疗效“以身试药”,每天回到家都满身酒精味,后来甚至患了中毒性肝炎。“当时动物试验过了,药走不出去,发病季节就过了,那就耽误一年。”屠呦呦说,“那时候也不考虑荣誉不荣誉,我觉得荣誉本身就是一个责任。荣誉越多,你的责任就更多一点。”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孜孜不倦的科学精神、勤劳勇敢的科学实验,要想取得划时代的科学成就无异于天方夜谭。
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在科研中不仅治学严谨、专心致志,而且非常喜爱物理学实验,需要全身心地投入研究。有时为了科学实验,他四处奔波,走遍波士顿及佛罗里达州,以便找个强力磁场进行他的“量子液体实验”,他在工作时很少理会身旁其他事情,以致他的研究工作非常出色、非常高效。
另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丁肇中在科学研究中就非常重视实验,他在诺贝尔奖获奖发言时特别强调实验在自然科学中的重要性。他讲道:“中国有一句古话:‘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种落后的思想,对在发展中国家的青年们有很大的害处,由于这种思想,很多在发展中国家的学生们都倾向于理论的研究,而避免实验工作。事实上,自然科学理论不能离开实验的基础,特别是物理学是从实验产生的。我希望由于我这次得奖,能够唤起发展中国家学生们的兴趣,注意实验工作的重要性。”
诺贝尔奖并不青睐功利主义者,只有具备科学精神的人才有可能获此殊荣。纵观100多年来诺贝尔科学奖获奖名单发现,90%以上的奖项都被授予在基础科学方面取得重大发现与理论成就的科学家。诺贝尔科学奖偏爱基础科学成果的传统,对于激励科学家从事基础科学研究、使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基础科学研究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4.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1 篇四
摘要: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紧密相关。在当代中国,发展问题在本质上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社会主义中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从而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思想。科学发展观从思想方法论的高度特别强调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强调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正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战略思维方法的新应用。掌握和应用好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至关重要。关键字: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共产党、继承、弘扬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最新的发展理念和执政理念,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而且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紧密相关。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社会主义中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把社会主义社会与人的自由发展问题联系起来。他说,“被束缚的个性如不得解放,就没有民主主义,也没有社会主义”。他指出,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讲得很清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
由发展的条件”。不能设想每个人不能发展,而社会有发展。在论及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时,他称赞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是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是人民群众自己本身的创造”这句话讲得好,还说共产党基本的一条就是直接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邓小平坚持了上述价值理念,反复讲要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他提出的“三步走”战略构想中,每一步都既有经济总量增长目标,又有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指标,使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他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关键在人”。他在1985年曾断言,今后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他还指出,造就大量各类人才和提高整个民族劳动者素质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就是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江泽民指出,党的一切工作,都要依靠人民,相信人民,汲取人民的智慧,尊重人民的创造,接受人民的监督。他强调,只有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实现好、发展好,把他们的积极性保护好、发挥好,改革和建设才能始终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他在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的同时,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他还强调,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而且,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社会主义中国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对此,应注意把握以下两点:一是以人为本所说的“人”,是指以群体方式存在着的人民整体,同时内含着这个群体中的个体即每一位公民。二是以人为本所强调的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体现了人既是发展的动力,也是发展的目的。人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以应当特别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同时,发展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等需要,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在更高的层次上强调了追求物的发展是实现人的发展的手段,而实现人的发展则是追求物的发展的目的。可以说,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理念,只有遵循这一理念,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是一种能力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实践创新的伟大成果,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如果凭一知半解、凭主观愿望、凭老的经验,不可能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科学发展能不能上水平、党员干部能不能受教育、人民群众能不能得实惠,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有没有真本领的试金石。
总之,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
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十七大报告)”。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国内外形势、着眼于中国发展的新实际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在探索和研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上取得的重大成果,为我们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党的十七大再次唱响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最强音。让我们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引领下,更加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参考文献:
浅谈科学发展观.科技信息.2009年23期.杜杰超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南方论刊.2007年第11期.白雄奋
5.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篇五
1)人本发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包括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依靠人民群众谋发展。这回答了发展的目的和依靠力量,也部分回答了发展的内涵(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体现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个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基本经济规律。
2)全面发展。就是要形成并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发展布局,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发展,拓展了发展的内涵,即不仅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是必须全面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其中,文化建设的一个突出任务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建设的目的就是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协调发展。就是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之间保持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发展程度、发展效益等方面的比例适当、结构合理,能够达到相互促进、良性运行、共同发展的状态。这就要坚持“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册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特别是要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持续发展。即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主要从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目的是实现人类福利连续不断地增加或保持。这体现了发展的代际关系原则(即每一代人的发展应该为下一代人的更好生存和发展留下空间和条件)。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发展道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就要求我们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5)和谐发展。就是要注重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核心问题是要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形成一个和谐的创业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6)和平发展。就是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创造和平发展环境。要坚持中国发展对世界的建设性,实现互利共赢,并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科学发展观内涵十分丰富,还包括文明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正确的政绩观、人才观、群众观等。它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环节,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贯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用一系列富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新思想、新观点,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等的认识。
三、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意义与理论意义
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前人又勇于创新,深刻阐明了发展的本质和基本内容,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进一步深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科学回答了何为发展、为何发展、如何发展这个基本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实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对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及其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的一些基本观点和重要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都能找到思想源头,但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个总的概念,明确“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提出“五个统筹”等重要思想,并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战略思想来加以展开和深化,从而形成一个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是第一次。它把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经验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系统概括,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实现了我们党对发展规律认识的新的飞跃。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和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进一步回答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上,进而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什么、为何发展、怎样发展”这个根本问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打下了新的时代烙印,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
6.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内涵 篇六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以人为本,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仅要满足物质生活需要,而且要满足精神文化需要。在满足生存需要的基础上,还要满足安全、享受和发展的需要。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还要不断改善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的环境和条件。要关注全体人民的需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要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努力为人人都能成才创造良好环境和平等机会,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逐步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在教育、就业、收入、财产和发明创造等方面的合法权益。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以胡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认识上的重大飞跃,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要求,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健康安全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说到底,就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7.科学探究是什么 篇七
1.由强调“科学即探索与实验”, 到更强调“科学即辩护 (argument) 与解释”。
2.由强调获得答案, 到更强调运用证据和策略发展或修正解释。
3.由强调为科学问题提供答案, 到更强调交流科学解释。
4.由强调运用实验结果来终结探究, 到更强调将实验结果运用于科学辩护与解释。
5.由强调学生个体和学生小组只是分析和综合资料, 不为科学结论辩护, 到更强调学生小组经常为辩护科学结论而分析和综合资料。
6.由强调演示和证明科学内容的活动, 到更强调研究和分析科学问题的活动。
7.由强调脱离情境的探究技能 (process skills) , 到更强调将探究技能置于情境之中。
8.由强调观察或推理等单个的探究技能, 到更强调控制、认知、程序等多元探究技能。
9.由强调极少从事研究以省出时间学习大量科学内容, 到更强调从事更多研究以发展关于科学探究和知识的理解、能力与价值观。
10.由强调在一节课内的研究, 到更强调将研究延伸到几节课的时间中。
11.由强调学生向老师私下交流思想与结论, 到更强调学生与其同学公开交流思想与工作。
12.由强调管理材料和设备, 到更强调管理思想和信息。
研究认为, 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有五个关键特征:学习者被科学问题所吸引;学习者寻找证据以解释科学问题;学习者基于证据将对科学问题的解释体系化;学习者对其形成的解释进行评价, 以获得更恰当的解释;学习者对其提出的解释加以确证和交流。这五个特征可概括为:形成问题———获取证据———形成解释———评价解释———交流解释。而这种对“探究”的理解, 直接体现了“科学即基于证据的解释”的新科学观。
8.科学方法是什么? 篇八
这是一本专给大学生和其他没有专门学习过形式逻辑的读者写的,写得比较简明扼要,浅显易懂。全书共分十四章,从亚里士多德一直论述到本世纪七十年代。读了这本书,觉得它对于逻辑实证主义以后、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科学哲学介绍得过于简单,脉络也不十分清楚,但是通过它了解一下科学哲学的历史,还是极有启发的。
科学方法是什么?起初,一些哲学家和科学家认为,似乎存在着一套万无一失的程序,只要掌握了这套程序,就能获得确定无疑的科学知识。至今,有些人还以为存在着这种程序。但是科学方法的历史发展表明这种程序是不存在的。
最早研究科学方法的是亚里士多德。他提出了归纳-演绎法,认为科,学是从观察通过归纳获得原理,然后再通过演绎用原理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他指出从观察上升到原理有简单枚举归纳法和直觉归纳法,但是这些方法并不能保证我们获得确实可靠的知识。他对演绎法的贡献则是众所周知的,他认为只有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是全称命题时,所获得的知识才是必然真理(如“凡生物必死”,“凡人是生物”,“故凡人必死”)。但是通过什么方法才能获得可靠的大前提?他没有解决。例如“凡生物必死”这个大前提就是错误的,死亡是生物进化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现象。
从培根到穆勒,形成了一套归纳主义的方法。穆勒仿效演绎逻辑,制定一些归纳逻辑的格,认为按照这些格所规定的程序进行,就能获得确实可靠的科学知识。要证明已获得的科学知识是否是真理也采取这种方法。这种归纳主义的科学方法是以经验论的认识论为基础的。通过反复观察到一些乌鸦是黑的,就可用归纳逻辑概括出“天下乌鸦一般黑”的结论;同理,通过再观察到另外一些乌鸦是黑的,就可用归纳逻辑证明“天下乌鸦一般黑”的原理。牛顿力学凯旋式的胜利,使这种似乎万无一失的科学方法增添了夺目的光彩。
但是归纳主义方法的立足点并不稳固。从逻辑上说,归纳与演绎不同,前提的真并不能必定传递到结论上。“这只乌鸦是黑的”这个前提是真的,但结论“天下乌鸦一般黑”不是真的。而演绎逻辑则不同,如果前提是真的,结论也必定是真的,除非前提本身有问题。归纳逻辑也不能用经验来证明,因为经验证明本身也是归纳论证。结果,企图证明科学知识的归纳逻辑本身却得不到證明。后来,爱因斯坦理论的提出,使人们突然发现,原认为确定无疑的牛顿力学也不是万无一失的。于是,人们陷入了紊乱之中。也许根本没有什么科学的方法。
逻辑实证主义企图来挽救归纳主义的方法。它的代表声称获得确定无疑的科学知识的方法是没有的,但获得具有一定概率的科学知识的方法是有的。如果我们观察到黑乌鸦的次数多,那末“天下乌鸦一般黑”是真的概率就大。这种概率主义方法的代表们花了很长的时间来制定他们的证明逻辑也没有取得成功。因为一则他们并没有解决归纳逻辑不能证明的问题,概率主义本身不过是一种弱的归纳主义;二则一提到概率,他们就陷入了窘境,因为一个普遍原理包含着无限多的实例,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实例再多,它的概率也是零。而且由于他们认为发现属于历史和心理学范围,只有证明才能进行逻辑、方法论的分析,因此他们的精力几乎都花费在证明的逻辑上,全然忽视了发现的逻辑。
波普尔开始了逻辑实证主义以后的新时期。从他开始,科学方法研究的重点又倒转了过来——重视科学发现的逻辑。但是这种发现的逻辑与古典意义上的发现逻辑完全不同:它的目的不是制定一套获得确实无疑的科学知识的万无一失的程序,而是对已出现的科学知识的评价和选择,旨在促使科学知识的进步和成长。这种发现逻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科学知识的历史性质。它认为,一个人在哥白尼以前和以后提出日心说,意义是大为不同的。如果有人能够证明他在爱因斯坦以前就提出了相对论,就应该补发他诺贝尔奖金,但如果他今天提出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完全一样的理论,大概就会被作为“剽窃者”而遭到斥责。因此,尽管波普尔的方法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但强调科学知识的成长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
在波普尔的否证主义后产生的“历史学派”,实际上除了主张科学哲学应以科学史为基础这一点外,内部歧异非常之大。但他们与波普尔一样都强调科学知识的成长,尽管对于进步、成长的意义有不同的看法。库恩认为科学通过常规科学的解难题活动以及革命而进步、成长。拉卡托斯对科学知识成长的强调则更为明显。例如在他的科学性标准或评价标准中,强调一个理论应该在理论上和经验上都是进步的。所谓理论上进步,是指它必须能够预见别的理论意料不到的新颖事实;所谓经验上进步,是指这些预见至少其中有一些能够得到证实。如果一个理论长期作不出预见,作出的预见又不能证实,老是被动地应付别的理论预见到的、已经出现的事实,“开马后炮”,那末这个理论就退化为“伪科学”。这样,科学方法就成为科学知识成长的方法了。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推荐阅读:
试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12-04
论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07-0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11-22
规范教育收费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09-28
论文题目: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应用和体现08-27
科学的备课方法是什么08-20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10-08
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12-07
科学发展观的习题和答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