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18篇)
1.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一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怎么写?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表扬先进,鼓励差生,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全班平衡发展。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1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40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22人。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成绩稳定,少数学生贪玩,学习不用心,成绩不理想。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但计算能力较弱正确率不高。因此在新学期里,我要在这些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千克与克、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解决问题的策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分数的初步认识
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主要包括: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及两步连乘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2.千克和克先教学千克的认识,再教学克的认识,然后安排了一个练习,巩固对千克和克的认识。最后还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
3.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教学各自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和周长的计算。
4.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主要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是学生在已学过的表内除法和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5.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学习列表的策略和画图策略
6.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主要是学习物体经过平移、旋转后得到什么图形,以及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7.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简单的分数,通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同时学习简单的分数的比较大小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知道0与一个数相乘得0,会验算除法和乘法;懂得用千克和克为单位称物体;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简单两面图形的周长;能用列表和画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数学思考方面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在与同伴交流中逐步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能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初步体会到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
3.情感与态度方面
进一步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与形都能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学习客观地评价自己与评价他人。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2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方面:
__版第五册数学教材包括四大版块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统计与概率。
数与代数:克、千克、吨的认识;除法的口算、估算;简单的、稍复杂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及验算;混合运算;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混合运算;分数的初步认识与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空间与图形: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在东、西、南、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会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实践与综合运用:感知影子长短与时刻变化的关系;合理安排双休日。
统计与概率:可能性的大小。
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担任的三年级三班有28名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差别,有的孩子上课能积极思考、敢于发言,认真做题;有的孩子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差。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能够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的孩子,老师在课堂上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注重培养他们爱思考、敢于发言的能力。对学习基础较差,接受知识比较慢,学习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孩子,老师除了在课堂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在课后还要加大对他们的的教育力度和辅导力度,让孩子们及时跟上。在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即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意识。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5、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结合实例,进一步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7、在东、西、南、倍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8、通过具体的情境,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9、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测量等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10、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乘法、除法的口算、估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这些内容是“数与代数”部分的教学重点。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比较抽象,是教学难点。
四、教学措施及预期目标
1、创造性的使用和处理教材。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3、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口算和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4、应用题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过程,准确的把握数量关系,逐步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5、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学生操作,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
6、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反馈和矫正。
7、对后进生要多给与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其上进心。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帮助,使后进生乐于接受。
8、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多读书,多查阅资料,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听课,多评课,汲取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五、时间安排
(一)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3课时
(二)风筝厂的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0课时
(三)热闹的民俗节——对称2课时
(四)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8课时
(五)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4课时
实践活动——变化的影子1课时
(六)美丽的街景——两位数乘两位数10课时
(七)我家买新房子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0课时
实践活动——点击双休日1课时
(八)奇妙的变化——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九)摸名片——统计与可能性2课时
(十)回顾整理——总复习5课时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3
一、学情分析
这一届三年级学生已使用了三年的实验教材,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等。
三、指导思想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_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四、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六、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4
一、班级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2人,其中男12人,女20人,学生已使用了两年的新课标教材,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27课时),并且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内容。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不仅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标准》中还提出: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等改革理念。本册实验教材在处理笔算教学内容时,注意体现《标准》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4)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
2.量与计量的教_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千米、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些概念,如长度、质量、时间,都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初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有关量与计量内容的编排上,实验教材注意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本册实验教材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有四边形和测量的大部分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些内容的编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几何形象直观的探索活动不仅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安排另一个与以往不同的特点,是加强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人们对一个量进行估测的机会常常比精确测量更多。根据《标准》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因此,无论在测量一章还是在四边形一章,实验教材都安排了有关估测长度的内容和训练。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主要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5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三个领域,八个单元。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第三单元“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乘与除”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第六单元“乘法”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5.第七单元“年、月、日”本单元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一单元里学生学会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第五单元“周长”本单元主要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数学好玩
本册教材在数学好玩中安排了“校园中的测量”“搭配中的学问”“时间与数学”三个专题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后进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2.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二
“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利用多媒体资料创设情境,结合现实生活实际情况,引领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形成寻找解决最优方案的意识。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很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但部分学生数学基础不是很好,学生的思维差异很大,所以在讲课过程中,选用了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中的素材,沏茶问题,通过合理安排操作节省时间,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应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3.1、
通过烙饼问题、沏茶问题、卸货问题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2、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能力目标:
在问题探究、动手模拟、交流争辩等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2.1、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2.2、通过交流活动,使学生体会交流协作这一学习方法的价值。
4、教学重点
认识到解决问题有不同的策略,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5、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能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6、教学策略
6.1、谈话引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6.2、出示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领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6.3、让学生利用教具在问题探究、动手模拟、协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学习情境设计
7.1、
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展示情境图,让学生从中提出问题,再围绕“寻找解决最优方案”的主题,通过小组协作、讨论交流,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
7.2、
让学生利用教具在问题探究、动手模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同时通过自我评价,纠正自己原来的错误,展现自我。
8、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沏茶的六张图片一个大圆、10个小圆一面涂颜色表格
9、教学目标
9.1、通过操作学具模拟烙饼过程,沏茶问题的交流,让学生感悟统筹思想,初步了解统筹的含义,掌握烙饼问题的统筹方法,并能实际应用。
9.2、在问题探究、动手模拟、交流争辩等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规律探寻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9.3、通过交流活动,使学生体会交流争辩这一学习方法的价值。
1 0、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一节渗透统筹优化思想的数学课,它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渗透简单的优化思想。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以“烙饼”问题和“合理安排时间”为主题,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为主线,展开教学。数学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它不仅仅是承载数学知识的地方,它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场所,教师只有把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才能给学生一个创新的课堂,一个发展的课堂。
摘要:《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第七册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烙饼问题、沏茶问题、卸货问题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3.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三
一、基础部分(50分)
(一)单项选择(下列各小题都给出三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将正确答案的字母标号写在括号内,共10分)
二、探索部分(26分)
1.想一想,画一画。(4分)
(1)先将○向右平移3个格,再将○向上平移3个格。
(2)先将△向上平移4个格,再将△向左平移4个小格。
2.量出所需要数据(保留整厘米数),算出右面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4分)
3.拼一拼,想一想,再填一填。(5分)
有两个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把这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拼成后的长方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周长是()厘米;把这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拼成后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周长是()厘米。
4.找一找,填一填。(4分)
(1)狮子家在骆驼家的()面,金鱼家在大象家的()。
(2)狮子家的东南面是(),东北面是()。
5.分一分,想一想,涂一涂。(3分)
三、拓展应用部分(21分)
1.为迎接元旦邮票展,王乐和魏明在整理邮票,共有186张,每页可以放6张,一共可以放多少页?(5分)
2.元旦期间,希望小学组织中年级学生到奥运馆参观,三年级去了246人,四年级去的人数是三年级的一半。希望小学共去多少人参观?(5分)
3.希望小学三年级五班为庆元旦买了一些彩纸装饰教室,刘燕小组负责做花朵,刘晓辉小组负责做五角星,魏春玲小组负责做彩旗,她们计划所用材料情况如下:
刘燕:我们小组计划用这些彩纸的2/7。
刘晓辉:我们小组计划比刘燕小组多用这些彩纸的1/7。
魏春玲:我们小组计划用的彩纸比刘燕和刘晓辉小组共用的少1/7。
(1)刘晓辉小组计划用这些彩纸的几分之几?(3分)
(2)魏春玲小组计划用这些彩纸的几分之几?(3分)
(3)这些彩纸够用吗?请解答并说明理由。(3分)
4.希望小学举行迎元旦学科竞赛,三年级三班共有学生45人,参加语文竞赛的有18人,参加数学竞赛的有22人,两科都没参加的有20人。语文、数学两科竞赛都参加的有多少人?(2分)
4.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四
(一)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了两年的数学教学,我所担任的三(1)、三(2)两个班的学生,在学习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学生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一是个别学生的计算还没有过关。二是理解题意的能力不强。三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待于加强,课堂上讨论不起来。四是课堂学习习惯方面,有一部分学生的习惯很差,表现为作业马虎、插嘴、课堂活动缺少主动性和对活动的专注。五是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同伴间缺乏合作与竞争。还有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厚爱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正确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4.会区分和辨认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
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理解“倍”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 问题的方法。
7.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集合思维,逐步形成空间的观念。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篇五
烧盆窑小学
王科
时光如棱,匆匆忙忙一学期即将结束了。回顾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可谓有苦、有甜,而更多的是思考,不过在与学生们一起相处、教学相长、新教育的引导过程中,也有着不少的收获。为了以后更好的发展,现在对本学期教学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促进教学工作更进一步。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1)班有学生39名,经过4个半月的相处,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学生习惯和学习习惯有了较大的进步,上课能认真听课,知道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能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同学生们之间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团结。个别成绩较差的学生,主要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下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取得的成绩
1、学生经历了从理论到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分、秒)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大部分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大部分学生初步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4、大部分学生能够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5、我们班学生的计算能力进步许多。
三、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方法不对,主要表现在: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加上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还有一部分是,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
2、在教学中,不注意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只是一味的教学课本内容,教学太死板,不够灵活,不注意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还比较差,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4、在上课时,有时会留下一些小问题,比如说,有个别的落后生不能作到当堂内容当堂掌握,还需要课下辅导。
5、教师的教育思想有待于进一步更新,要多掌握一些现代教育理念,并把这种理念转化为自身的思想,切实的知道自己的教育行为。
6、上课的时候语调太平和了,还有就是找学生上讲台演板的时候,自己没有把题目在黑板上写出来,那样才不会显得黑板乱。
7、还有就是只顾自己讲,没有照顾到学生„„
8、上课没有给学生说的机会,不能什么都是自己一个人讲,不能是“设问”吗?
9、学生不要太多的集体回答,要有小组合作,单独交流汇报的时间。
10、没有认真地钻研教材,对学生所说的方法过于单一,没有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
11、不知道怎么样布置学生作业,布置多少,难易程度如何都有待提高。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针对我们班学困生比较多的特点,我主要是课上多提问,课下多辅导,和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不冷眼对待学困生。
2、适当加强口算,提前口算教学
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掌握这些口算可以为学习本册的笔算打下基础,对以后学习除法试商、简便算法等也有重要作用。
3、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4、加强学科教学研究,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并及时应用于教学实践,同时注意总结经验,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
5、利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6.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六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三年级学生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为贯彻教育改革精神,旨在使小学数学教育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实践能力,并为课堂教育改革创造有利的条件,尽快的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思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31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16人根据上学年成绩检测情况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仍有部分学生成绩不够理想,其原因主要是父母在外地打工,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管教,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本学期重点工作除了继续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以外,还要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力争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三、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成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1.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本班学生,两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借助远程教育资源上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但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1、深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备好课,好课,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2.、改进课堂教学,结合远程教育资源加大课堂密度.运用激活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及时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并注意他们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5、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
6、加强集体教研,掌握上下两个年级的知识衔接,深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教学。
7、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要有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进行。
8、注重培养学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9、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的课件,案例,教学实录等媒体资源结合教材,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加强引导。
六、教学进度:
周次 时间 内容 第一周 8.20—8.25 千米的认识 第二周 8.27—8.31 吨的认识 第三周 9.3---9.7 万以内的加法 第四周 9.10—9.14 万以内的减法
第五周 9.17—9.21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 整理和复习…
第六周 9.24—9.28 四边形 第七周 10.1—10.5 国庆长假
第八周 10.8—10.12 有余数的除法 第九周 10.15—10.19 时、分、秒 第十周 10.22—10.26 填一填、说一说 第十一周 10.29--11.2 口算乘法 第十二周 11.5—11.9 期中考试
第十三周 11.12—11.16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 第十四周 11.19第十五周 11.26第十六周 12.3第十七周 12.10第十八 12.17第十九周 第二十周 1.7第二十一周第二十二周—11.23 —11.30 —12.7 —12.14 —12.21 —12.28 —1.11 —1.18 —1.25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整理和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可能性
周数学广角(3课时)掷一掷 总复习期末复习期末考试
7.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七
我校一直着力于打造简约、高效、自主的数学课堂, 鼓励数学老师们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 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数学思想的形成.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背景下, 我尝试“放手”, 将课堂还给学生, 真正让孩子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执教了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一课, 通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索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引导组织学生学习百分数时, 跳出了教材、课堂这个狭小的空间, 发动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 (如商标中、新闻联播中介绍的百分数) , 关注在课堂学习中新生成的百分数, 使“单纯从书本中学数学”变为“密切联系生活做数学”.
这节课中, 我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生成中研究探索数学知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我尝试用心创设问题情境, 使学生在学习中自主生成“为什么要学习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百分数有什么用处”“在什么情况下用到百分数”“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与联系”这样一系列问题, 为学生的探索发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由于学习方式的转变, 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 从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到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通过让学生调查寻找的丰富教材, 组织学生之间有效的交流讨论, 提升了对百分数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案例描述及评析】
一、我的课堂我做主, 学习内容我来定
在上这节课之前, 我给学生布置了课前准备: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 可以摘抄, 也可以拍照或将实物带来.
于是, 课堂伊始, 我就提问:“你在生活中找到百分数了吗? ”
生:“我在餐巾纸的包装袋上找到了百分数, 100%纯木浆. ”
生:“我在牛奶盒上找到了百分数, 100%纯牛奶. ”
生:“我在衣服的标签上找到了百分数, 85%山羊绒. ”
……
师:“百分数好找吗? 为什么那么好找? ”
生:“因为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见到百分数. ”
师:“这就说明大家都非常喜欢使用百分数. 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话题值得我们研究吗? 除了这个问题, 你还能想到哪些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
小组讨论中列举出本节课学生期望研究的问题: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的用处、优势,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
案例评析:课堂伊始, 我就请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关于百分数, 你想知道什么? 想研究哪些问题? 学生在小组中思维的火花互相碰撞, 畅所欲言, 学习积极性相当浓厚. 在全班汇报的过程中, 我根据学生的汇报, 着重引导出几个重要的问题:如百分数的意义、用途、好处、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等板书在黑板上, 极大力度地发散学生的思维, 这样会让学生很有成就感, 感觉在老师和大家讨论我提出的问题. 一节灵动的课, 如果光有老师不停地讲学, 那绝对是不完美的, 因为这样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剥夺了学生自由发表想法的权利. 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生成的资源, 围绕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 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给课堂以最真实的本色,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我的问题我分析, 学习方法由我选
根据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 我征求孩子们的意见, 自己制定学习方法, 逐一解决.
师:“我们通过激烈的讨论列举这几个颇为关键的、继续解决的问题, 那么你们是想我来逐一告诉你们, 还是想自己研究呢? ”
生:“当然想自己研究! ”
师:“好, 那我们就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百分数的意义, 自己看书, 勾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 结合刚才我们找到的百分数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出来. ”
生:“85%山羊绒中的百分数表示山羊绒占整件毛衣的85%. ”
生:“100%纯木浆, 如果把整袋餐巾纸看作100份, 那么里面的木浆就占100份, 说明全是木浆, 没有其他物质. ”
生:“蛋白质28%, 牛奶盒上的这个百分数指的是蛋白质占整盒牛奶的28%. ”……
出示豆奶的营养成分:蛋白质34.5%, 糖20.5%, 脂肪10.67%, 矿物质28.5%, 维生素5.83%, 提问:“你还有什么发现? ”学生很自然地利用表中的百分数去比较各种营养物质的多少.
师:“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豆奶中蛋白质含量最高? 为什么这么容易发现? ”
通过我的追问, 自然就过渡到第二个问题的研究———百分数的好处和用途.
结合刚才学生的比较结果, 我进行了小结:正是因为都把一个整体看成100份, 所以百分数非常便于比较, 人们在统计、调查、分析、比较的时候往往选择使用百分数来呈现研究结果.
师:“我这里有三袋纯度不同的牛奶:100%, 75%, 90%, 如果是你, 会选择哪种牛奶? ”
生:“我会选择纯度是100%的, 这样比较营养, 毫无添加. ”
生:“我要选纯度是90%的, 添加一点食用香料味道会更佳, 我就比较喜欢麦香味的. ”
案例评析: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我通过让学生在课前找百分数、课中交流、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文化特点.同时, 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 自己解决问题, 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生活中的百分数, 恰恰说明了他们对于百分数意义的真正内化. 接下来的练习中, 通过一个开放式的提问“你有什么想说的”, 很自然地引起了学生的仔细观察, 同时应用刚掌握的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这组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得出了各种物质间的大小关系. 我恰到好处地引导:“为什么这么容易发现? ”立刻过渡到学生对于百分数优点的研究上.最后的三袋纯度不同的牛奶, 正是考验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的灵活应用, 学生在牛奶纯度问题上的表达, 引来了全班学生的一阵笑声, 但恰恰是这有趣的谈话, 足以证明他们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是透彻的.
三、我的疑问我解决, 学习效果你来测
此时还剩最后一个问题: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我开展了小组竞赛, 比一比哪组找到的最多, 借此引导学生发现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各种不同点:读写方式不同;表示的意义不同;百分数的分母看成100, 分数分母不唯一;分数可以表示分率或带单位表示具体数量, 百分数只能表示分率, 又叫作百分比或百分率;百分数便于比较, 分数则要通分;分数单位不同……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 我们找到了百分数和分数间的区别与联系, 下面就请你们读一读这两句话, 判断这些分母是100的分数都能改写成百分数吗? ”
生:“一根绳子93/100米, 用去了它的37/100. 第一个分数不能改写成百分数形式, 因为93/100有单位, 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 第二个分数可以写成37%, 把一根绳子看成100份, 用去了37份. ”
生:“23/100千克相当于46/100千克的50/100. 前两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 不能改写成百分数形式, 而最后一个分数可以, 改写成50%, 表示百分率, 是数量之间的关系. ”
师:“我这里还有一些百分数:1%, 18%, 50%, 89%, 100%, 125%, 7.5%, 0.03%, 300%. 选择你喜欢的读一读, 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它? ”
生:“我最喜欢100%, 因为100%就表示全部, 非常圆满. ”
生:“我喜欢50%, 这个数和0.5, 1/2一样, 也能表示一半. ”
生:“我喜欢300%, 这个数是100%的3倍, 比1还要大, 说明超额完成任务. ”
生:“125%也比100%多, 比1要大. ”
生:“我喜欢0.03%, 因为这个百分数中还有小数, 很有意思.”
师追问:“那你们觉得0.03%这个数大还是小? ”
生:“很小, 因为如果把总数看成100份的话, 才占0.03份, 太少了. ”
案例评析:数学练习的价值, 不仅在于巩固知识, 反馈信息, 更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 形成技能, 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 拥有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 能够自主探索和创新, 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因此, 通过最后的几道练习, 能够很好测试出学生对于本节内容的掌握程度. 特别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百分数这个设计, 在测量对百分数意义理解的同时, 也打开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激发他们自主联系实际, 思考这些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和使用场景, 为后续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案例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不但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 还要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 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 更需要不断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意识, 实现自我, 完善自我. 在教学活动中, 我们把催生数学思想看成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把学生的自我发展当作教学的至尊追求.
“百分数的意义”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整数、小数, 特别是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实际应用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 这节概念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联系生活, 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对于百分数,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并不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完全可以“放手”一点, 给学生创造参与学习活动、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机会、空间和余地, 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到主动, 从学会到会学, 在活动过程中不断自我调控, 获得亲身体验和直接经验, 享受自主的权利和快乐.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其实教师只需要在关键时给予点拨、评价, 在课堂中, 教师扮演的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协调者的角色. 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而且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如通过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可使学生学会多种思考方法;通过解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耐心细致、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特别是那些需要经过周密思考, 反复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摘要:“百分数的意义”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整数、小数, 特别是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实际应用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这节概念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联系生活, 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对于百分数,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并不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完全可以“放手”一点,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生成“为什么要学习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百分数有什么用处”“在什么情况下用到百分数”“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与联系”这样一系列问题, 为学生的探索发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通过“放手”, 给学生创造参与学习活动、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机会、空间和余地, 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到主动, 从学会到会学, 在活动过程中不断自我调控, 获得亲身体验和直接经验, 享受自主的权利和快乐.
关键词:放手,自主探究,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史宁中.教育与数学教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8.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小议 篇八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数学 课堂教学 探索
1 概述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课堂教学中追求正向有效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提高三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关键是通过最大限度地提高分子的量来提高一节课的正向有效教学。
2 讨论
当前,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方法不对,主要表现在: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加上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还有一部分是,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在上课时,有时会留下一些小问题,比如说,有个别的落后生不能作到当堂内容当堂掌握,还需要课下辅导。
如何在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上,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
2.1 激发学生想学的意向
“想学”是正向有效教学的基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主要涉及两个问题:(1)我能成功吗?(2)我愿意成功嗎?前一问题是如何使学生认识自我能力,后一个问题是如何使学生愿意参与到学习任务中去。
“我能成功吗?”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自信是想学的基石。每一节数学课开始的5分钟之内,是帮助学生建立本节课学习数学内容自信心的最佳时间。教师可以通过中等、中下等的,与本节课有联系的旧知识,引入新课,或者是单刀直入,总之,要让学生在5分钟之内,从老师简单、清晰的提问、阐述中知道自己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且,感觉自己有信心能够学好。
“我愿意成功吗?”就是学生们是否以饱满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一节课的数学教学全过程。换言之,就是我们的教学方法是否根据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断变化,让孩子们总有惊喜,总有好奇……
2.2 让学生勤起来
如何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起来呢?不妨试试培养学生做到“五勤”,既:“眼勤、耳勤、脑勤、手勤、嘴勤”。
眼勤:勤观察、细观察,不断总结观察规律,由慢到快;耳勤:学会倾听,听老师问,听老师讲,听同学说,听清楚,听明白;脑勤:多动脑子想。想老师问的,想老师讲的,想同学说的,观察到的要想,听到的要想,感悟到的也要想,并且要学会归纳总结,把知识变为自己的实践成果;手勤:看到、听到、想到、感悟到的都要动手记下来,具专家实验:“接受一个信息,单用耳朵听能记住15%,单用眼睛看能记住10%,用手记录能记住50%,三者结合可达90%;嘴勤:学会说算理、说算法、说想法,并能够进行有意义的辩论。
面对三年级8、9岁活泼好动的孩子,在40分钟的时间内,让他们“勤”起来,还是离不开一个“趣”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感兴趣的,教师都可以试一试。
2.3 实践、感悟
只有亲身经历的,印象才会深刻,思考才会深入,感悟才会贴切、真实,学到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三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实践、感悟,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参与知识再创造的过程,终身受益。比如:在教学周长的认识这一单元时,我主要抓住以下两个实践过程:
(1)周长的认识,通过让学生量一量,想一想,算一算,说一说,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什么是周长,如何计算物体的周长,计算物体周长需要注意什么?常见的图形有哪些?如何计算他们的周长?哪些图形的周长,在计算时有简便方法?(如有学生发现,就用学生的姓或者姓名命名此方法)
(2)长、正方形周长的实际运用。通过“画、移、拼、分、剪、围”等实际操作,感悟计算方法,饱尝成功的喜悦,提高正向有效教学的质量。
3 结论
3.1 积极联系家长,共同调动学生积极性
笔者针对自己教学班级上学困生比较多的特点,主要是课上多提问,课下多辅导,和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不冷眼对待学困生,及时对学生进行家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课后练习要把握训练的要求和重点,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明确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内容。继续抓好常规管理,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以便更好的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3.2 适当加强口算,提前口算教学
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掌握这些口算可以为学习本册的笔算打下基础,对以后学习除法试商、简便算法等也有重要作用。为了使学生较好的掌握这些口算,并为笔算作好准备,在教材中分别把口算提到笔算之前教学。
3.3 加强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运用七巧板拼图形,初步理解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4 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材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安排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数学游戏,应用题注意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和富有思想性、知识性的内容,适当增加有关本册数学内容的历史知识,这些不仅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进行思想品德,注意引导学生想出不同的算法,并找出哪种算法简便。
3.5 加强学科教学研究,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并及时应用于教学实践,同时注意总结经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唐瑞芬,朱成杰,数学教学理论选讲[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M].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9.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九
高枧小学
韦锦强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40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22人。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成绩稳定,少数学生贪玩,学习不用心,成绩不理想。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但计算能力较弱正确率不高。因此在新学期里,我要在这些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千克与克、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解决问题的策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
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主要包括: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及两步连乘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2.千克和克先教学千克的认识,再教学克的认识,然后安排了一个练习,巩固对千克和克的认识。最后还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
3.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教学各自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和周长的计算。
4.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主要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是学生在已学过的表内除法和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5.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学习列表的策略和画图策略
6.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主要是学习物体经过平移、旋转后得到什么图形,以及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7.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简单的分数,通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同时学习简单的分数的比较大小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知道0与一个数相乘得0,会验算除法和乘法;懂得用千克和克为单位称物体;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简单两面图形的周长;能用列表和画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数学思考方面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在与同伴交流中逐步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能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初步体会到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
3.情感与态度方面
进一步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与形都能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学习客观地评价自己与评价他人。
四、教学重难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是重要的教学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教学难点。
五、教学措施
1、创设一个自由、开放、安全的学习氛围,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点击,学生的创新火花。
2、课堂上引入开放性的例题,使学生在探索中促进发散和求异思维的发展。
3、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组织形式,采用问题式教学与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来揭示知识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问题与合作交流中学会互相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流能力。
4、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5、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拓展练习,课堂上准备一些不同层次的练习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力。
六、课时安排
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2课时
二、千克与克----------------5课时
三、长方形和正方形------------7课时
四、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1课时
五、解决问题的策略-------7课时
六、平移、旋转和轴对称--6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
(一)---6课时
10.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
安岳实验小学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 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
在本单元中学习混合运算,是在建立在以学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上做的,让学生本来可用2步列式计算的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在这一单元里学生学习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第三单元 加与减
加与减是在原来2位数加减的基础进行深入的,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学起来比较轻松。在比较熟悉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尽量采取小组合作。第四单元“乘与除”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五单元“周长”
本单元主要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第6单元 乘法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第七单元“年、月、日”
本单元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第八单元 认识小数
在整数的基础上学习小数的认识,能体会小数在元角分中的意义,和会判断个各数的意义。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本册教材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重视创设生动的数学学习情境
(二)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三)积极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四)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42例1。
教材从现实生活出发,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将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遵循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会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的总体情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情分析】
此时的学生虽已初步具备信息分析、处理、解决的能力。但他们的思维仍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仍需要依据实际经验支持,通过下定义的方式获得概念。针对这一特点,在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时,让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操作和动态演示,将概念的关键属性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相联系,使学生掌握概念。
【设计理念】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教学目标】
1.知道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2.加深对“平均数”和“平均分”意义的理解。
3.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4.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让学生知道平均数是一个不“真实”的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问题引入
现在黑板上摆两排圆形磁铁,第一排有9个,第二排有5个,我想请同学们帮忙,重新整理,使每排磁铁一样多。
2.感知
(1)学生思考移动的过程。
(2)教师操作引导:现在每排都有7个,7是这组数的什么数?
(3)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新朋友。
二、探求新知
1.设置知识冲突
刚才我们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平均数,那是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用这个方法呢?
2.学习例1
(1)出示统计图:请大家看屏幕,这里是小丽、小华、小兰、小明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到的废瓶子的统计图。
(2)观察: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3)出示问题:“这一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你们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再请学生回答。
(4)教师小结:像这样的题目,首先求出他们的总数,再看他们是平均分成几份,就除以几,这样就求出了他们的平均数。
三、联系生活
学会了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那么在平时生活中你遇到过平均数吗?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数学问题,如本次期末测试三年级数学平均成绩90分。
四、巩固应用
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小芳得了98分,小强得了96分,小明和小兰都得91分。你能算出這四位同学的平均成绩吗?
五、课堂总结
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及疑问?
12.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二
《认识面积》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内容,主要通过直观感受,在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上抽象出面积的意义,并在比较图形面积大小活动中加强概念的理解,蕴含测量面积的思想方法。本节课可利用电子白板的幕布、聚光灯、放大镜、图形编辑、手写识别等辅助教学工具,设计出层次清晰、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借助电子白板,直观展示,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
数学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在唤醒、重组、迁移中实现对新知的内化。对于面积的认识,学生在生活中已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学习面积的概念时,要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设计富有趣味和意义的活动,组织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适时揭示面积的初步含义。电子白板技术的恰当使用就可以使以上思路实施起来事半功倍。在教学导入环节,我们可以设计如下交流活动。
师(出示图1):这里有两个手掌印,猜猜哪个是老师的手掌印?哪个是你们的手掌印?
师:为什么这样觉得呢?
生:老师的手大,学生的手小。
师:你们说的大小指的是什么呢?
师:这里的大小是指手掌面的大小(将图1掌印色彩填充为图2),摸摸看,你们的手掌面有多大?
以上环节,教师运用电子白板的“画图”演示功能,现场师生动手描绘手掌印,引发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大小与数学上的大小有什么不一样?”再运用色彩“填充”或“涂色”功能形象展示“手掌面是什么?”,由此引入面的相关知识。接着教师布置“请从周围的物体中找到它的面并用手摸一摸”,回归寻找生活中的面积。然后教师从“资源库”中拉出学生找的实物图片并进行演示。最后,小结“像刚刚找出的这些都是物体的面,这些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二、利用电子白板,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观察操作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给予其动手动脑的机会,从而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电子白板的相关功能的运用,可以使数学活动指向性更加明确,可操作性更强。为了完善和强化对面积含义的认识,我们可以组织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对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活动。
活动一:直观观察比大小
比较面积大小时,引导学生用观察法进行比较,出示图3,运用白板“聚光灯”功能变换为图4,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水池与图书馆的面积,哪个比较大?”“聚光灯”功能的使用,从繁杂的情境图片中,忽略次要,凸显主要的信息,可以令学生的注意力及观察目标更加明确,切实提高师生互动效率。
活动二:演示操作比大小
对于面积相近的图形,直接观察比大小有时并不能分辨,要重视启发学生探索其他的比较方法。教学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围绕图3的情境,追问“办公楼和生活区的面积又是哪个比较大呢?”(运用白板的“图形编辑”工具,从图3中拖出办公楼和生活区的图片,如图5)。组织讨论“无法一眼看出哪个比较大,那怎么办?”达成“可以用重叠比一比”的一致意见后,教师拖动图片使两张图片重叠,如图6(拖动图片,根据具体操作灵活设置叠放次序为“移到顶部”或“移到底部”)。
本层次活动较好结合电子白板的“图形编辑”工具,在稳定的情境下,变式引出第二层次探讨:无法通过观察比较,演示重叠可以清晰比较大小。白板的演示操作,不仅一目了然、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两图孰大孰小,也使课堂教学节奏更加紧凑,活动组织更为流畅。
活动三:动手操作比大小
数学中的一些概念的建立、思想方法的感悟是一个系统过程,需要经历逐步理解、掌握和内化,不断积累与深化的过程[1]。在比较面积大小时,应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观察,使其获得自主探究、主动发展的时间与空间。
学生在完成以上两层次的活动之后,我们进一步挖掘图3的情境价值,设计动手操作比大小的活动。教师仍应用电子白板的“图形编辑”工具,从图3情景图中拖出教学楼与草坪两张图片(如图7),讨论“又是两个长方形的比较,你们准备用什么办法比较呢?”“观察法,无法帮助准确判断;重叠法,仍然无法解决问题。那该怎么比较呢?”交流讨论后,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得出结论: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也可以用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甚至还可以用贴一贴、比一比的方法,方法不同但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如图8)。
任何教学手段或技术运用,都具有各自的优点与缺点,贵在运用得当。以上环节,由电子白板营造探究氛围,引发借助实物动手操作,如此就较好地将直观观察与实物操作的价值融为一体,避免过度强调信息技术手段,以视觉直观替代动手实践的弊端。
三、善用电子白板,引发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实施因材施教,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认识面积》一课,教师可根据学生好奇、好强、好胜等心理特点,设计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练习,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例如:授课中教师利用电子白板的“幕布”工具,将事先画好的两个长方形遮挡,仅露出其中一边(如图9),设问“下面是两个长方形分别露出了这样的一条边,你能看出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大吗?”“不能呀?!老师再给大家露一条,现在呢(拉幕,变为图10)”。进一步启发想象“想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有多大呢?谁来比划一下。”,“大家一起动手比划一下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有多大?瞧(拉幕,呈现图11),和你们想的一样吗?”
利用电子白板技术时,要预防过度强调直观性,而忽视创设时机引发学生思考、想象。以上环节的电子白板“幕布”工具的使用,比起实物展示的可操作性更强。同时,拉幕时,恰当把握露出边的时机和数量能有效引发学生动脑想象、推理,并帮助正确做出判断,较好地突出了学科性,也体现了电子白板技术的交互性。
四、巧用电子白板,设置悬念,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
学科课程设计和教材编排坚持螺旋上升原则,对于“螺旋上升”课程,应该设计出螺旋式的教学安排。[2]在初步理解概念,经过一定的比较面积大小活动的基础上,可以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练习,设置悬念,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如利用“幕布”工具,将两个图形隐藏于笑脸后面,启发“两个笑脸后面躲藏着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呢?”“老师给大家一个提示:它们分别可以分成64格和17格(利用“手写识别”功能写上提示,如图12)。现在能知道了吗?”学生比较并说明理由之后,揭开笑脸露出隐藏的图形(图13),“是这样吗?为什么无法比较?那该怎么办?”根据学生建议,利用白板的图形“拖动”功能将图形移入方格图中(图14),“现在可以比较了吗?为什么?”最后小结“是呀,用数格子比较面积时统一格子的大小很重要。”
本练习不仅可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并不是分成的格子数越多面积就越大,还要注意统一标准,而且还为下一课时《认识面积单位》教学体会“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埋下伏笔。如此,巧用电子白板技术能够有效创设具有思维张力的学习情境,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
总之,电子白板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有趣生动,且信息量大,便于操作。但电子白板技术的运用必须从数学学科的需求角度出发,要在对传统教学方法、直观教具的科学扬弃的基础上有效使用[3]。
摘要: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现了白板与计算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本文结合课例,具体阐述了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有效地使用电子白板,丰富表象积累,培养探究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及拓展思维深度。
关键词:电子白板,小学数学,有效整合
参考文献
[1]林锦城,陈著.例谈“螺旋式上升”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数学教与学,2014,(02):9-10.
[2]孔凡哲.基础教育新课程中螺旋式上升的课程设计和教材编排问题探究[J].教育研究,2007,(05):66-72.
13.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篇十三
杨恩泽
一、学情分析
我班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为主动,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也比较扎实。但有部分学生较为浮躁,特别是在计算方面,粗心现象普遍存在,经常出现抄错数,写错符号,忘记进位等情况。少数学生对于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不能很好地理解题意。
二、复习内容
这一册教材主要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一)数与代数:
1、万以内的加减法
2、有余数的除法
3、多位数乘一位数
4、时、分、秒和千米和吨
5、分数的初步知识
(二)空间与图形:
周长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三)统计与概率:
可能性与搭配中的学问,这两部分内容是为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而安排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安排一课时复习。
三、复习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
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进行查
漏补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
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地辅导,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
度的发展。
四、复习重难点
1、万以内加减法中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
2、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分数的含义。
4、联系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复习的具体措施
首先要全面了解和分析本班学生的掌握各部分内容的情况。针对本班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1、精讲多练,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
2、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
3、多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运用。
4、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课堂上要加强关注程度,多进行思想交流,并和 家长进行沟通,最大限度地转化他们的学习态度,争取借助期末考试的压力,让这部分学生有所进步。
5、注意针对学生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复习计划。
六、复习时间安排
六、复习时间安排
1、万以内的加减法………………………………2课时
2、有余数的除法…………………………………2课时
3、多位数乘一位数………………………………2课时
4、四边形…………………………………………2课时
5、时、分、秒和千米和吨………………………2课时
6、分数的初步知识………………………………2课时
7、数学广角………………………………………1课时
14.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四
一、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六部分:万以内的加、减法,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四边形,时、分、秒及千米和吨,分数的初步认识。本册第八单元“可能性”和第九单元“排列、组合”是为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而安排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复习。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重点是复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分数的初步认识,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等内容也比较重要,也要让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可能性,排列、组合的内容要让学生通过练习了解它们的思想方法。
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习作一简要说明。
1.“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万以内的加、减法是在二年级下学期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的加、减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难点是连续进位的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根据《标准》对数与代数内容的安排,第一学段只学习三位数的笔算加减法,而第二学段没有安排笔算加减法的内容;也就是说小学阶段笔算加减法的最高要求就是三位数的笔算加减法。因此,本单元的内容要让学生切实学好,并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有余数的除法”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为后面继续学习除法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要让学生会解决有余数除法的问题。
3.“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并能够解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实际问题。多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开始,要让学生切实掌握。
4.“四边形”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至于四边形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初步认识就可以了。
5.“时、分、秒”和“千米和吨”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时、分、秒”是在一年级初步认识时间的基础上,让学生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千米和吨”主要是让学生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建立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时间和质量的简单计算和估计。这两部分内容与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比,加强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探索性,并注重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6.“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初步体会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都是分数。至于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计算,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
二、复习目标:
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复习重点:
复习万以内加、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复习难点:
万以内加、减法中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分数的含义。
五、复习方法:
讲练结合,点线结合。(先各个知识点突破,再知识点综合,最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逐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复习时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首先规范各个小组,教给学生如何进行小组学习。进行习题练习时规范学生的书写,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检查的好习惯,对速度比较慢的同学多鼓励,为他们订立小目标,逐步提高做题速度。及时反馈,及时订正,使复习确实有效,使大部分学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六、复习措施
教师方面:
1、针对本班的学习情况,制定好复习计划,备好、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2、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注意知识的整合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3、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总结与反思的态度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复习作业的设计体现层次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及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天天清。
5、注重培优补差工作,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与家长加强沟通。学生方面:
1、要求在态度上主动学习,重视复习,敢于提问,做到不懂就问。
2、要求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发言,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3、要求课后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及时进行自我反思。
补差措施
1、对各差生的不同原因,对症下药,从态度、习惯、知识、方法入手,制定不同的目标,目标要小、细、实。
2、将课内课外补差相结合,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发动学生帮助他们一起进步,同时取得家长的配合,鼓励和督促其进步。
3、时刻关注这些学生,做到课上多提问,作业多辅导,练习多讲解,多表扬、鼓励,多提供表现的机会。
七、课时安排(16课时):
1、万以内的加减法………………………………4课时
2、有余数的除法…………………………………2课时
3、多位数乘一位数………………………………4课时
4、四边形…………………………………………2课时
5、时、分、秒和千米和吨………………………2课时
15.怎样教好小学三年级数学 篇十五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数学,老师,学生,兴趣
小学三年级是打基础的阶段,扎实的数学基础是以后考高分的关键。但是这个时期的学生,面对数学中一些比较难的知识点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这个时候,老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喜欢上数学,主动去学习数学,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在这么重要的时期,老师应该怎么去做呢?
一、注重兴趣的培养
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值爱玩的年纪,老师要顺势而为,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小学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时期,老师不能遏制学生的天性,而应该鼓励学生创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老师在课堂上,不能只是生硬地教授书本知识,枯燥乏味的课堂会让学生更加讨厌数学。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小游戏,让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学会数学知识,让学生发现蕴含在数学中的美。比如,在学测量这个单元的时候,学生刚接触这些度量单位,弄不清楚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区别,这时候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拿尺子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比如文具盒、铅笔、桌子和身高等等,让他们告诉老师这些物体的长度。学生喜欢玩,自己可以选择量的物体,活跃了课堂,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数学。老师要注重数学基础的培养,学生只有扎实基础,才能为以后学好数学打好地基。
二、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
小学三年级是一个过渡阶段,不管老师还是家长都想让孩子学好数学,各种数学补习班接踵而至,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欲速则不达,我们不能为追求成绩的提高,而让学生死学习。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是一个打基础的时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很重要。现在我们提倡素质体育,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知识都是互通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各方面才刚刚开始成长,只有全面发展,才能让他们的接触面更宽,这样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学以致用,才会发现数学并没有那么难。读书也有利于学习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会读书的孩子会比那些不会读书的孩子更能学好数学。可是有些家长并不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只注重数学的突击补习,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但是结果往往不能如人所愿,孩子的成绩一直提不上来。而那些注重各方面发展的孩子,平常有意识地去玩一些开发智力的游戏,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反而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得心应手。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维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我们要注重阅读所带来的累积效应,而不能仅仅为了分数,让学生死学数学。所以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定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数学。
三、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小学三年级学习的数学知识大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老师在教数学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可以在生活中融入数学,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认识数学。学习数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生活。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思维处在发展阶段,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做生活中的事情,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在课堂上,可以做一些虚拟的小游戏,让学生自己做店长,让别的学生买东西,试着计算物品的总价值,自己找零,在虚拟的游戏中,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快乐,同时也认识到了数学的重要性。
四、注重数学思维的锻炼
数学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有利于锻炼人的思辨能力和逻辑能力,老师在小学三年级这个重要的教学阶段,一定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在小学阶段打好思维的基础,在以后学习数学的时候才会容易很多。在以后学习数学的时候,可能会需要很多的综合能力,比如逻辑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等,但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还不健全,我们一定要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以后学好数学打下地基,这样才能建成自己的数学知识大厦。在数学这个科目中,存在“梯次掉队”的现象,数学随着年级的升高,难度也在不断增加,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断地增强,在小学三年级这个重要的过渡时期,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高难度的数学做好铺垫,学习好最基本的数学知识。老师在教课的过程中,一定要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小学三年级是一个重要的时期,老师要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同时,也使学生爱上数学这门学科。数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老师要让学生发现数学中的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6.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六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能
一、研究整合小学数学教材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需要进行认真的备课,能全面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教师在能做到把握教材主题以及本质的前提下,重点开展有关学习策略的探索,设计出让学生乐于接受的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在轻松的环境下去学习。教师需要全面利用好教材,按照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全面的加工整合,让学生能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更好地去解决问题。
二、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提升学习素养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关注学生对数学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不关心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只是要求学生将知识点进行简单的记忆,但是经过长期的实践发现,数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成为人们的必备知识之一,如果教师不注重学生应用意识方面的培养,数学教学就显得没有效能。在当前的素质教育大环境下,数学教师需要摈弃传统的数学教学理念,全面发挥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能全面体会到知识的整个形成过程,真正去感受知识的来源,充分意识到数学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提升广大小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所以小学素质教育,既要做好教师的“教”方面的工作,还应该做好学生“学”的工作,全面指导学生去把握好的学习方法,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实现从原来的“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的转变。指导学生能通过知识点之间的密切衔接,将知识体系进行全面的整理与归纳,确保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学习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创造性的学,而教师创造性的教。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主要是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应该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会去独立思考,敢于发问,善于猜疑,让学生能通过已经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发散思维,在解决数学题目的时候,能提出自己有创造性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如在讲解“除法的验算”时,教师先指出具体的要求,之后导入新课:买一块蛋糕需要3元钱,那么买2块蛋糕需要多少钱呢?我有15元钱的话,可以买几块蛋糕?那65元钱呢?请同学们算一下。教师要求学生采用小组组合的方式来完成。然后教师再进行提问辅导,指导学生说出除法算式,并让学生到黑板上演示下是如何得到的。最后教师根据学生提供的答案,将不同的算式在黑板上演示出来,采用投影设备显示出相关的算法。教师通过采用问题引导以及相互交流的方式,让抽象的概念与算式更为明确化,让学生了解数学的认知变化过程,提升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四、善于制造认知矛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
小学生因为年龄方面的原因,知识经验相对来讲比较浅,思维模式主要是形象思维,因为思维方式与知识经验方面的差异,使得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好这些矛盾冲突来制造“认知矛盾”,以便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推动学生产生好的求知欲,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在数学认知冲突的指引下,能帮助学生展示不一样的思维意识,进一步加深广大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与理解。如在讲授“被除数十位上数不能整除的除法”相关的内容时,教师采用以下例子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把52个乒乓球平分到2个班,每个班能拿到多少个球?”然后先让学生动手做一下,这样的话有些做不出来的学生,就会出现“认知冲突”,这时候教师一起领导小学生进行验算。然后再举出“64÷5=”“95÷4=”等算式,让学生和上面的“52÷2=”的算式进行比较,这样的话学生就又会沿着“52÷2=”的思路来进行计算,这样就又会出现“认知冲突”,这时候教师再引入“被除数十位上数不能整除的除法”的计算,解决这一认知冲突,让学生经过对比去认识“被除数十位上数不能整除的除法”和以前学过的“除法”存在哪些不同之处,这既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匹配,也能进一步加深广大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五、转换教师角色,拓宽学生数学视野
1.转换教师角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小学数学教师的角色扮演问题值得进行深入的探析。在原先的传统应试教育长期影响下,教学模式本身的滞后性,已经不能很好适应当前教学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小学三年级教师应该转变角色,及时修正传统理念,注重学生态度、能力以及创新性的培养。数学教师应杜绝在课堂上采取“满堂灌”的模式进行教学,做到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让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主导地位。教师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类型的教学方法,让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多元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操作、探索、交流与讨论等形式,既能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也能让学生更多参与到教学中来。师生关系是决定学生能否对数学感兴趣的重要原因,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该教师上的课,也会出现因为不喜欢教师而延误这门课。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方面是让教师宽容、和谐、富有人格魅力,教师常怀宽容之心,为学生打造和谐、温馨的环境,让学生能时刻保持好良好的心情,这利于学生展开数学学习,而数学教师的宽容以及对学生的赞许,也能为学生学习数学注入无穷的动力。因此对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来讲,教师应该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去学习,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教师也要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时刻保持好的心情,更好促进数学学习。
2.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
学生不能掌握好数学的原因之一是,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强,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感觉到枯燥乏味。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之美,让学生学会发现日常生活中数学美的方法,让学生去切实体会数学的魅力。如在讲授“比较数和的大小”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举这样的例子,超市内的电视机价格是4999元,空调价格是2788元,电视机和空调相比,哪个价格更低一些?然后指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这样做是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能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学习对生活重要性,既拓宽了学生的数学视野,也能提升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要想全面提升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能,需要研究整合小学数学教材,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提升学习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善于制造认知矛盾,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转换教师角色,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等措施,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推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实现新跨越。
参考文献:
[1]张兴哲.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4).
[2]李晨霞.优化课堂环节 构筑高效课堂[J].学苑教育,2011(16).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陆郎中心小学)
17.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七
思考和提出的问题
数学是一门开智的学科,依托数学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积极思考,在习得知识的同时提升数学学习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它引领学生触摸并走进数学的世界。基于这样的思考,本人优化教学目标,尝试以创造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经历数学探究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集合的思想,并获得有价值的数学活动经验,特别注重优化教学过程:⒈数形结合,帮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⒉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将自主探索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机结合;⒊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有层次地渗透集合知识,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学习效果。
提出的问题:
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⒉如何做好课的导入,达到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是有效教学的起始。
磨课要点 ⒈起点。
知识起点: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了。例如,学生在学习数数时,就常常把1个人、2朵花、3枝铅笔等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这些都只是单独的一个个集合图。
已有生活认知: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重叠现象,自然界中也有许多常见的重叠现象。
思维特点:学生之前只掌握单独的一个个集合图,而这节课所要学习的是含有重复部分的集合图,学生并未接触过。基于此,我把知识的原点定位于两个独立的集合圈,从两个并列的集合圈引发学生的探究。
⒉终点:了解简单的集合知识,借助韦恩图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⒊过程与方法:在独立思考、互助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感悟集合 的数学思想、感受集合的意义、提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04页。
教学目标
⒈了解简单的集合知识,借助维恩图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⒉在独立思考、互助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感悟集合的数学思想、感受集合的意义、提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⒊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增进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韦恩图的产生过程,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自制PPT课件、呼啦圈。教学过程
一、悬念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有两个妈妈和两个女儿一起去看一部电影,但她们只买了3张门票却顺利进入电影院。(友情提示:每人都必须买一张门票)这是怎么回事?
【设计意图:以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引入,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制造认知冲突,激活学生的思维,初步感知“重叠”。】
二、认知冲突,探究新知
⒈邀请4位同学参加观看歌舞晚会,3位同学观看话剧晚会,快快行动吧!
⑴出示名单。
⑵为什么数人数的时候却只是6人,少的1人去哪了? ⒉引用呼啦圈来感知“重叠”与“集合”。⒊数形结合,符号化数学思想的渗透。
⒋通过计算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观看活动,认清韦恩图各部分的表示的意义。算法多样、算法优化。
【设计意图:应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造成认知的矛盾和冲突,感受“重叠”。呼啦圈的巧妙引入,予以学生良好的探究素材,同伴互助、合作学习,完成了完整的维恩图的创作。让学生感受“数形结
合”、“优化”和“集合”的数学思想。】
三、分层练习,内化新知 ⒈书中的“做一做”。⒉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内化新知,也实现了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是怎样学会的?
【设计意图:将所学的知识与方法两方面进行总结,让语言成为思维的外壳,进一步将新知完整地建构在学生的大脑里。】
执教者简介
鄢晓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教育部种子教师、国培计划指导专家、福建省学科带头人。曾先后在CN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含核心期刊);潜心研究数学习题、试题设计,在《数学周报》、《教育周报》等刊物发表各年级数学试卷数十份,合著编写教辅材料6本,合著出版工具书1本。所执教的课荣获过全国、省、市各级一等奖。
18.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八
伏侨学校
韦
勇
一个学期结束了,回顾过去,往事历历在目: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懊恼,为了今后数学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使本班本科教学取得进步,现将一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让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我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认真学习《新课标》的基础上感悟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教学工作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了解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的,设计适合本班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本班学生基础不足,差生也不少。为了做好扶优帮差工作,课堂经常使用小组讨论法与生生合作的教学手段。
二、了解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中、差的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业水平,课堂上让差生多参与,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尝到的喜悦。
WEIYONG2013 1 LIUCHENGXIANFUHUHUAQIAONONGCHANGXUEXIAO
三、认识了长度单位,重量单位,并让学生建立起米、分米、千米、毫米的长度观念,吨、千克、克的重量观念。掌握了换算简单的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经常使用生活中的数字,使知识做到学而活用。
四、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会画长方形、正方形、学会了什么叫周长,能求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五、深入学生群体中,采用多表扬、多沟通、多引导、少指责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学好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六、抢先向课堂要质量的教学方法,上课精讲,让学生展示自己,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活动中学生占主体地位,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学生尝到收获,加深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七、不足方面:由于学生学习欠努力,基础不扎实,家长对子女学习缺少关注,社会学习环境欠佳,造成成绩难以大幅提高。
今后在教学中扬长避短,争取在下期中获取全面丰收。
2013年1月25日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用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06-24
五年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09-04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磨课体会 备课资料(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1-11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10-12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11-06
小学三年级音乐上册的教学计划07-25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6-24
小学三年级上册劳动技术教学工作总结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