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短古文(精选7篇)
1.简短古文 篇一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陶渊明·饮酒)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系辞上)
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5.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6.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8.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9.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0.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北朝民歌·木兰诗)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3.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14.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
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1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18.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唐·李白·清平调)
1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2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2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
2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东晋·傅玄·太子少傅箴)
2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班超传)
24.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25.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26.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7.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28.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东晋·陶渊明·移居)
29.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3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论积贮疏)
3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3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34.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赠萧禹)
3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36.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西晋·李密·陈情表)
37.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38.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40.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4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4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
4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4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6.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4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48.将欲取之,必先之。(老子)
49.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50.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
2.古文新讲 感受古文魅力 篇二
——苏州轻工业学校 夏莹怡 余秋雨先生曾经说过:“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显著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又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绵延不息的长廊。欧洲经典的长廊安静肃穆,中国经典的长廊书声琅琅。”因此他认为:“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教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却是文明传承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奠基可以激起他们一生对文化的向往。”
经典的长河川流不息。古诗、古词、古文„„历代先哲前贤为我们留下了无以计数的闪烁着创造光芒和生命色彩的文化瑰宝。解读它们,传承它们,也就意味着解读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把这些语言文化的精髓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也就意味着在孩子心灵的田园里播下一粒粒传统文化的种子,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了中国灵魂、拥有了民族品格、拥有了伴随终生的“精神护照”。
但是,在这方面我们还做得非常不够。如果说古诗词的教学,多少还有点进入了当代儿童的学习生活,那么,对于古文这个巨大的文化宝藏,却因为文言的阻隔而远离了孩子的视野。其实,比之古诗词,古文更是汇聚了中华传统经典瑰宝之库。它是历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粹。千百年来古文承传不衰,她所具有的文学价值以及所包蕴的人文精神更是毋庸置疑,成为现代汉语的“根”和“源”。不读古文,不识文言,就找不到回家的路。
经典古文的诵读,完全可以从小学生做起。而对于中职类学生而言在诵读基础上还应多些对文章的理解,对作者思想的感悟,对人生观的思考„„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利用课本范例,克服畏难情绪
中职教材每册精选四篇古文,难度也由易到难。我们可以把这四篇古文作为范例,在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时,消除学生对古文的畏难情绪,让学生觉得古文不是高不可攀的,它是可触可摸的,是生动有趣的,从而缩短这些经典古文与学生们在心理、情感、思想等方面的距离,激发诵读兴趣,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走入经典,与先哲前贤对话。
第一册第15课《论语七则》是选入中职教材的第一篇古文,它篇幅短小,但语言质朴流畅,浅显易懂,语录体对话式。语录体是孔子与弟子间的对话,可以讲讲孔子和弟子间的小故事,有趣,富含哲理的对话,在这种聊天式的轻松问答中,消解了学生对文言文的“敬畏”情绪。然后,通过老师范读、师生文白对读等形式,让学生反复诵读,实现与文言文的“亲密接触”,达到“无障碍地走进文言文”的理想境界。接着,老师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讲解课文,比如“交友之道”(第六则),学生比较感兴趣,而且对学生如何交友也有指导意义。再比如“推己及人”(第一则),首先通过“如何克制自己”激发学生兴趣,再进一步讲解“礼让”的道理。最后,通过背诵、故事再创造,使文言文这种远离现代的文字在学生心里鲜活起来。学生从教材第一篇小古文中感受到的对文言文可触可摸、可亲可近、和今天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体验,这也就初步克服了对于文言文的“望文生畏”。
二、实现无痕对接,降低学习难度
1.从学生广泛接触的现代汉语中寻找古文足迹
我们在指导学生读古文之前,先树立一个观念:古文中的古代书面语,对本国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母语,而不是“外国语”。古今汉语虽然变化很大,但同一民族的语言毕竟是有继承性的,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能割断和文言的血缘关系;很多古代汉语的常用词、句子结构方式,不仅古今没有多少变化,而且还经常出现在现代汉语里。所以,小学生阅读小古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但绝不像学习“外国语”那样毫无根基,一切要从零开始。
除少数双音词外,大多是单音词,可以说其中绝大部分的词古今完全同义,如:画虎类犬,学生只要细心揣摩,是不难意会的。可能成为阅读障碍的,实际上只有结尾处涉及的几个物品名称,如萝菔根、瓮等,以及一句长句“触其牙者言象形如萝菔根”,但看看注解也都不难解决。在句法方面,基本上和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什么两样。所以,老师完全可以像教学现代文一样放手让学生从广泛接触的现代汉语中寻找古文足迹。
让学生联系自己熟悉的生活实际,把现代汉语中的词义、句子表达习惯等无痕地迁移到古文的学习中,学生就能在积极的现代汉语交流中解读古文的意思,感受古文的意蕴,实现古文诵读和现代汉语教学的无痕对接。
2.从儿童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中走进古文天地
成语是汉语词汇宝库里的璀璨明珠。它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相沿习用的过程中 形成的形式简洁而又精辟的固定短语。成语结构严谨,表现性强,具有庄重典雅的书面语色彩,历来为人们所喜闻乐用。成语多出自古代典籍、寓言、诗词歌赋等,隐含着丰富的传奇逸事或历史典范。如来源于神话寓言的成语:“开天辟地”出自于《山海经·北山经》,“刻舟求剑”出自于《吕氏春秋·察今》;如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完璧归赵”出自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如来源于诗文的成语:“学而不厌”出自于《论语·述而》,“舍生取义”出自于《孟子·告子上》。再比如《庖丁解牛》提炼出的“切中肯綮”、“游刃有余”等成语。
3.从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中演绎古文乐章
我们古文教学也注意借鉴名师们的宝贵经验,如对一些学生比较陌生的古文,我们就迁移名师的教学成果,从儿童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循循善诱。如:《论语》和孔子距离现代已经非常久远,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陌生的。如何把这时空距离感缩短?如何深入浅出地把《论语》的内容呈现给现代的学生们?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就是从学生熟悉的偶像入手,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偶像是谁,喜欢他的什么。再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出偶像就是值得崇拜学习的人,从而引出孔子。让学生知道孔子就是一个值得大家学习的偶像,再推出《论语》,使学生消除了距离感,好像孔子和《论语》也就是像大家现在喜欢的那些偶像和他们的作品。
《论语》是一条一条的独立的语言,没有情节,比较枯燥。孙老师为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特意创设了故事情境。如教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时,孙老师用“当当当,钟声敲响了,孔子学校开学了,他们正在举行开学典礼”的情境,而这三句话正是孔子在开学典礼上的发言。他问学生:“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如何理解这三句话呢?”让学生先质疑再讨论然后交流。教学其他几条论语时,也采用了这个情境。课接近尾声时,孙老师还告诉孩子们,孔子的语言现在有的已经化成了成语,如不耻下问、温故知新等。最后对论语的学习在“当当当”的钟声中结束。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孙老师俨然是一位率先得道的现代“孔子”,以独特的视角,精妙的安排,儒雅的教学,和孩子们一同演绎了一曲古典与现代的乐章。随着“当——当——当——”的钟声,我们也仿佛回到了两千多年前,来到孔子学校,跟着孔圣人感悟“学习之道”。课末,孙老师放声高歌周杰伦的现代歌曲《论语》,鼓励每个孩子都成为孔子的粉丝。此时,师生沉浸在“古典而又现代”的乐章中,久久回味。
我们学习孙老师的经验,对有些比较深奥的“名言”,就采用了创设生活场景的方法。从喜闻乐见的现代生活场景中演绎古文乐章,实现了古文诵读与现代生活场景的无痕对接,激发了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4.从耳闻目睹的地域文化中汲取古文养分
古城苏州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随便哪块砖哪片瓦里面都蕴藏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的文化、耐人寻味的故事。如《五人墓碑记》中的“五人墓”就在我们学校旁的山塘街上,“姑苏台”也与吴越争霸的故事有关。有了这样的基础,让学生诵读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的小古文,也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四、探索多法诵读,注重兴趣激励
南怀瑾先生曾经说过: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中国的书,更要高声朗诵,读得多了,自然懂得语言与文字的会意和音韵。的确,学习文言文,诵读是第一法则。因为中国语言文字之根在经典古文当中,这些千古美文就是最好的警句范文。这些优美的语录、文章背诵得多了,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诵心维,不知不觉,就会变成自己内在的能力。久而久之,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自然就会提高。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在平时的诵读实践中,在教学每篇古文时,我都坚持教师的示范朗读,目的在于让学生从模仿入手读准字音、读对句读、读出声韵,并以此为手段,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古文的情感意蕴,增强教学效果。如读古文讲究“断句”,原来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我们的课文为了学生学习方便,加上了标点。读古文时,有标点的地方当然需要停顿,但在一些句子中,根据它的意思,那些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也需要拖个长声。这样读,自己比较容易理解意思,别人也容易听懂。但是,学生初读古文,往往不知道如何断句,这就需要以老师抑扬顿挫的范读作铺垫,以此来传递文句的情味,逐步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中职文言文教学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对于文言虚词,实词等要求不高。可尝试采用文白对读的方式教学文言文《学弈》,即采用“对读触摸——研读感悟——对比发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先读白话文翻译,再读文言文原文,最后文白对读,让学生自己来讲解。这样做的目的有两点:一是降低难度,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生先读白话文翻译,就可以在读文言文时做到对其内容一读就懂,化解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难点。二是强化对比,便于学生对文言文形成感性认识。同一个故事内容的两种表达方式有很强的可比性,学生在对读中淡化对内容的关注,而重点关注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从而更直接地感受、了解文言文本身。
在中职学校古文新讲,让学生在接受现代教育的同时,浸淫于中华文化这最深切、最久远的人文关怀之中,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我们并不奢望未来的他们人人都成为鲁迅、陈寅恪、林语堂,抑或钱学森、杨振宁、李政道,但他们的胸襟将因之而博大,目光将因之而睿智,人格将因之而优秀,人生目标将因之而高远,因为他们曾确确实实地站在巨人的肩上。
3.初中语文古文 篇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2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甫:通“父”。3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3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
32、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
33、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裁:通“才”,仅仅。
34、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适:通“谪”。
3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3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通“已”。
37、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通“披”。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
3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通“饲”,喂。
39、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通“才”。40、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1、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僇:通“戮”,遭到贬谪。
42、而游者皆暴日中。(《峡江寺飞泉亭记》)暴:通“曝”。
4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
45、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4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
47、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属:通“嘱”。
48、馔酒食,持其赀去。(《越巫》)赀:通“资”,资财,钱财。
49、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50、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其一)直:通“值”。
51、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5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辩:通“辨”,辨别。
5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54、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乡:通“向”,从前。
55、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信:通“伸”。
56、自董卓已来„„(《隆中对》)已:通“以”。
5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徧:通“遍”,遍及,普及。
58、四支僵硬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
59、鸡栖于(《君子于役》):通“橛”,指为栖鸡做的木架。
二 文言实词
古汉语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他们有实在的意义,能单独回答问题。
(一)古今异义。在文言文中,有些古今相同时词,由于演变的结果,词的含义表现出以下几种差异:
①词义扩大。如“江”和“河”古时专指长江与黄河,现在泛指江河。
②词义缩小。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儿子,现在专指男子的配偶。
③词义转移。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义指低微而鄙俗(即地位低见识浅),而现在是品德恶劣、不道德的意思。
④词义交叉。如“怜”,古今意义都有怜悯的意思,但“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中的“怜”解释为爱怜比较适合文意。古今异义的单音词集录
去 汤 郭 寻(不久)走 裙 致词(对――说话)但(只是)赞(传记结尾处的议论文字)曾(还、尚且)谢(道歉)借(即使 假设 借第令勿斩)比(等到 比至陈)间 控(拉开)恶(怎么)委 池 入 出 发 举 征(征验)夫 或(有的人 某人)进 退 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狱 鄙 再 向(过去的 以前的)师(军队 取法)
古今异义的双音词集录 绝境 交通 妻子 无论 前途(前面的路程)所以(――的方法――的原因)会计(聚会商议)往往 经纶(筹划 治理)亲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他的成员 古意:父母兄弟至亲骨肉)南极(从南面到达某地)排空(冲向天空)卑鄙(低微而鄙俗)痛恨(痛心和遗憾)开张 感激(感慨而激动)牺牲 于是(介词于和代词是的连用)以为(把――作为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可以 明年 几何(多少)
(二)词类活用。文言文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临时改变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当成另一类词使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中的“域”意思是限制。一狼洞其中 打洞 妇抚儿乳喂奶 名之者谁 取名 公将鼓之 击鼓 置人所罾鱼腹中 用网捕 狼不敢前 上前 愿为市鞍马 买 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
②名词作状语。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指用箕畚(装土石),表示运输的工具。
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一样 狐鸣呼曰 孔子东游 乃丹书帛曰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亮躬耕于陇亩 亲自
③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此皆善良”中的“善良”指善良、诚良的人。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亲贤臣,远小人”中的“亲”“远”意为亲近,疏远。京中有善口技者 擅长 善于 恢弘志士志气 发扬光大
⑤动词活用为名词。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的“出”“入”意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猛浪若奔 奔跑的马 屠惧,投以骨 屠户
⑥意动用法。某些名词、形容词带了宾语,语意含有“以„„为„„”,“认为„„是„„
A.名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是什么 例: 父利其然也。利:原为名词,现做意动动词,可译为“认为这样是有利的”
B.形容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某种特征、特点。例:不耻下问 认为――是耻辱 一览众山小 认为――都是渺小的 固以怪之矣 认为这样很怪异
⑦使动用法 A.动词的使动用法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使――恼怒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无案牍之劳形 使――劳累
(三)一词多义。古汉语绝大多数是一字一词,因此一词多义实际上主要是一字多义。所谓“多义”,即既有本义又有引申义,比喻义等。理解一词多义要了解学习它们在古汉语中的多种意义,并要在具体语境中辨别确定其含义。
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
安(1)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 如:风雨不动安如山(3)疑问代词 怎么
如:安得广厦千万间(4)动词 养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把(1)动词 拿、持 如:把酒话桑麻 把酒临风(2)形容词,白色的如:绿杨阴里白沙堤 可怜白发生
比(1)动词 挨着 对着 天涯若比邻(2)动词 比作 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3)动词 相比 曹操比于袁绍
兵(1)士兵 军队 如:可汗大点兵(2)兵器 武器 兵革非不尖利也
池(1)名词,古代 护城河 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2)名词水池 墨池记
出(1)动词,出现、露出 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2)动词出去、出来 如:不复出焉(3)动词 拿出 如:皆出酒食(4)动
词产生 如:江山代有才人出
处(chù)(1)名词 地方 几处早莺争暖树(2)名词 时候 时间 乡书何处达
(3)chǔ 动词 处在 处江湖之远
次(1)名词,层次 不可计其层次矣(2)动词,编次、编排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动词,驻扎、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次北固山下
从(1)动词,跟从,跟随 择其善者而从之(2)动词,依从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3)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 来从楚国游(4)形容词,从容
道(1)动词 说 不足为外人道也(2)名词 道路 古道西风瘦马(3)名词 道德 伐无道,诛暴秦(4)名词 规则 正确的方法
以谘诹善道(5)名词 学问 即加冠,益幕圣贤之道(6)名词,道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得(1)动词,得到 既出,得其船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2)动词,达到
(3)动词,能够,可以 余因得遍观群书(4)通“德”动词 感激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发(1)名词,头发 可怜白发生(2)动词 出发 朝发白帝,暮至江陵(3)动词 发出 野芳发而幽香(4)动词 征发、征派 发闾左谪
戍鱼阳
负(1)动词,背负 负者歌于途(2)动词 依靠,依附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感(1)动词 感动 帝感其诚(2)动词 伤感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3)动词 感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臣不胜受恩感激
观(1)名词 景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动词,观看,观赏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3)动词 阅读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以上尽是一些例子,复习时,应学会归类整理
三 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那些没有明确实在意义,而偏重于语法意义的一类词。它的基本作用是帮助实词构成句子,表达一定的意思,初中
阶段要求熟悉掌握“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盖、则、焉”13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其中“之、以、而、其、于”应重
点掌握。在学习和掌握文言虚词时,首先根据它在句中位置,弄清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再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词语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它 的词性,辨别它的意义。
之(1)代词 指代前面出现的人、事、物。如:渔人甚异之 愿陛下亲之信之
(2)助词 a 用在主谓之间 无意 两狼之并趋如故 无丝竹之乱耳
b 结构助词“的”忘路之远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3)复指代词 译为“这样的,那样的”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4)动词 译为 “到 ”辍耕之陇上 寡助之至 多助之至(5)音节助词 无实际意义,可不译 怅恨久之 久之,目似瞑
(6)提前的标志 孔子云“何陋之有?”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于(1)介绍与动作发生相关的时间地点 a 在 其一犬坐于前b 到 指通豫南
C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介绍行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 “向”“给”“对” a向 告之于帝
b 给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 对 万钟于我何加焉
(3)介绍比较的对象,可不译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以(1)绍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凭借的条件 可译为“凭借、用”以刀劈狼首
(2)介绍行为动作的对象 可译为“把”屠惧,投以骨 咨臣以当世之事
介词(3)介绍行为动作的原因 可译为 “因为”“由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起点时间 可译为“从”
(5)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根据 可译为“根据”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连词(1)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以便”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河曲智叟无以应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属予作文以记之
(2)表原因 可译为“由于”“ 因为”扶苏以数谏故
(3)表结果 可译为“以致”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伤先帝之明
(4)表连接 可译为“而”,或不译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焉 语气词(1)用在句尾,表直陈的语气,相当于“呢”“了”,也可不译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寒暑易节,始
一反焉
(2)用在句尾,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呢”万钟于我何加焉? 又何间焉?
兼词 相当于“于之”其中于为介词 之为代词 可译为“在这里”“从这里”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夫大国,难测焉,惧有伏焉
代词(1)用在动词后做宾语,相当于“之”,可译为与之相当的词语
(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且焉置土石
为(1)介绍与行为动作发生相关联的对象,可译为“替”“给”等 尚思为国戍轮台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为天下唱 不足为
外人道也
介词(2)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原因或目的,可译为“为了”“因为”等
愿为市鞍马 为宫室之美 为报倾城随太守
(3)介绍动作的主动者,译为“被”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士卒多为用者
连词 wèi 表因果关系 因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尾助词 夫子何命焉为
所(1)特殊代词,它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必须和别的词组成所字短语,才能做句子成分,“所“字经常位于动词前和动词组成“所”字短
语,所字指代的是受它后面的动词支配的人、事、物。这种短语是名词性的,在句子里一般做主语、宾语、谓语、定语。
问女何所思-„„-所思 所忆都是所字短语,即想的人、事、物,做宾语
问所从来,具答之 所从来,即来的地方,做宾语
(2)“所以”,这是“所”字短语后来慢慢发展成的,“以 ”是介词,表示方法、手段或原因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然(1)知识代词,常用来指代上文所说的情况,含有“这样”的意思,常常充当谓语,也可单独成句,偶尔还做状语。虽然,受地于先王
(2)由代词演化来做词尾,常常附在动词、副词、象声词、形容词等后面,一起充当谓语或状语,以模拟声响或描绘事物、动作、状态、可译为“„„的样子”,或不译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整齐的样子 杂然相许
(3)连词 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然足下卜之鬼乎?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4)连词 相当于现代汉语“然后”“然后才”,表示承接 人恒过,然后能改
然则 相当于现代汉语“既然这样,那么”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然而 相当于现代汉语“虽然这样,可是”表转折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
其(1)代词 a 通常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有时在句子里做定语。代人,可译为“他的”“她的”;代事、代物。
可译为“它的” 屠大窘,恐前后
受其敌 既出,得其船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b 如果“其”后面跟的是代词,那么“其”就译为“其中的”,做定语。其一犬坐于前
c 特殊:第一人称代词 蹲其身,使与台齐
(2)加强语气 其如土石何?
乃(1)连词a 表前后两件事在情理上顺承,时间上一前一后,可译为“于是就 于是才 终于” 陈胜、吴广乃谋曰 乃行卜 乃悟前狼假寐
b 表条件关系,前一分句提出的条件,后一分句说明了这种条件的结果
弗胜,守臣死,乃入据陈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2)副词 a表示对事物或事情的确认。可译为“是”“实在是”“本来是”等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表出
乎意料之外。可译为“竟然”
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夫(1)指示代词 念fú 表远指,相当于“彼”,可译为“那”“那个”予观夫巴陵胜状
(2)语气词 a用于句尾 表感叹,相当于“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用于句首,表示将要发表议论,用来引出议论。夫战,勇气
也 夫环而攻之
而(1)表顺接 可译为“然后”“就” 温故而知新 聚室而谋曰
(2)表转折 可译为“却”“可是”人不知而不愠 环而攻之而不胜
(3)表并列 可译为“并且”,或不译 黑质而白章 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4.自我介绍古文 篇四
鄙人姓张,名俊飞,字飞歌。一介书生耳,既无缚鸡之力,亦无冲天之志,更无济世之才,可谓从戎无望、报国无门。相貌尚可,浓眉方脸,天庭饱满,但因身宽体泰,举步如风,唱歌非歌,友人戏称“飞歌”,爱好甚广,三教九流,四诗五经,略有涉猎,但用心不专,无一精通;琴棋书画,有一不通。平生信奉:安全第一,健康至上,故不沾黄赌毒,远离嫖饮吹;嗜茶,却无茶品,不分品次,皆大壶牛饮,有附庸风雅之嫌;好上网,每日无网不欢,妻常戏言:网第一,吾第二,知其弊,奈何陋习难改,蹉跎至今。
自少惰懒,万幸父母打点,智力尚可,福星长伴,懵懂间已完修身成家之大业,常感才疏学浅,上违往日师长谆谆教导之语,下背今朝学徒虔虔向学之心;长叹庸碌无为,上辜平日父母滴滴养育之恩,下负一向妻子潺潺关爱之情。
不望闻达于诸侯,富贵与人间;只求安逸于现世,常乐予今生。篇二:文言文自我简介
自我介绍分为好几种:工作上、学习上、平常朋友相互介绍、社会上。
1、吾姓祁,名晓翔,字凌霄,号逸仙居士。年十六有余,嗜文,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吾自幼喜文,熟读四书五经,儒家经典,挥笔泼墨,畅叙幽情,乐于文笔之间。虽无仲尼墨翟之贤,无管仲伯夷之能,无王勃曹植之才,然吾有坚毅之心,青云之志,醇厚之情,亦有敢于创新之意识,吾信终可成鸿儒之才也。
时为七月,序属盛夏。吾初来咋到,见四面八方之学子,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高中之时乃多事之秋也,吾等须戮力同心,为高考而备也。众人皆怀经世之才,须出于口而躬于行,改吾班今日涣散之形,树明朝严明之风,浓厚之学术,出己之力,献己之才,共建团结好学之班,立于不败之林,岂不乐哉?
嗟乎!吾感天地之广大,岁月之蹉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穷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物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人生之事变幻无穷,如缥缈之烟波,时有时无,若隐若现。参天地兮,得生命之规律,万事皆顺自然之理,应天地之道。望诸君亦能得己之道,顺之以理,乐福天命复奚疑? 时值八月作文记之。
2、老师垂鉴,今余以拙略数言自我介绍,望师听闻!今吾之论以二分之,首者谈吾之家乡,次者言吾之自身!通海,吾之家乡也!其名何意?吾乡原汪洋,汉有神僧畔湖自西方来,持杖泄海,水通地现,自此得名。通海之地,文化昌达,郡建于汉,繁盛于唐,大理段氏,兴业于此。大元帝国,重军驻扎,明清二朝,商繁文昌。自古至今,吾乡通海,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余之不才,欲以拙诗一首描弟子家乡风物: 沟檐瓦壑见沧桑,古城长湖相辉映。
尼琅圣境天巧作,匾山联海话春秋。
孔庙双座证文昌,妙善洞经传法音。
家乡美食不虚传,传闻天下皆愿食。
言归正传,再言吾身。余生于戊辰年,年方二十。自幼学书习文,期有朝一日可桂宫折冠,雁塔题名。故勤学十二余载。然天意弄人,高考失利,只落得一身苦楚无处泄!惨兮!悲兮!再观万国形势,经济惨淡,万象衰凋,思吾之前途,更觉渺茫!然吾谨记古圣云,视此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如屈大夫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古之德才女子皆精通琴棋书画,余时以其为师,力使己精四才,然余慧不及古贤女,于此四才均只略通而矣,不敢言精。人皆有所好,吾之所好乃吃喝玩睡也。吾好读书,以渊明为师,视读书为人生一大乐事,然不及圣贤之一日不读,一日不食之深境也。但余谨循己道,只读我华夏千载名家大家之作,不涉西洋之论。此举非吾盲目排外,而乃西人之道与我中华之道异也。古圣云:“道不同,不相谋”。然万物皆有其优,不可一概而论。只因喜好不同也。余虽不才,亦时触景生情,以文抒怀,以文言志,此亦吾趣也。为宏我中华大志之道,吾勤学英语,以期传道于世界!吾谨遵礼仪廉耻之道,以华夏传统之道修身恪己。中华文 化乃吾此生之崇也。太宗皇帝曾语“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故吾甚好华夏泱泱五千年历史,以史为吾处世之师。吾处红尘,必难自在,释道圣教,解我心结。观古人将淑女概分为大家闺秀与小家碧玉二类,但余愿做大家闺秀,不为小家碧玉也。
吾之略介若此也,望老师恩垂赐教,弟子雅芯敬呈。
3、老舍的自我介绍
”
4、台湾著名节目主持人凌峰,曾经参加1990年春节联欢晚会。会上他这样我介绍:在下凌峰,两年多来,我们大江南北走了一趟,拍摄《八千里路云和月》,所到之处,观众给了我们很多的支持,尤其是男观众,对我的印象特别好。因为他们认为本人长得很中国。中国五千年的沧桑和苦难全都写在我的脸上。女观众对我的印象不太良好:有的女观众对我的长相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她们认为,我比黄花瘦,脸比煤球黑。但是,我要特别声明:这不是本人的过错,实在是家父家母的错误。当初没征得我的同意就把我生成这个样子。
5、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您好: 首先做下自我介绍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世界文明化,中国世界化,哪个国家没有一个标准的语言呢?一个标准话象征着一个国家的统一化象征着一个国家的规范化,21世纪的我们怎么可以不会普通话?新世纪的我们也在文明花,祖国统一,繁荣富强,人们交流的方式----语言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人的给你的第一印象,普通话,发音清晰,咬字准确,说话流利不吞不吐,您一定愿意跟他聊天,但是一个人,满口方言,声调不分,平舌不平,翘舌不翘,的跟您打招呼,您还愿意跟他聊天么;当然了说东北话还强点,要是说粤语或者闽南语,您还能听懂么?21世纪的到来,有人说21世纪了中国话可以不会说但是必须会说英语,但是我请问连自己国家的语言都说不好,又怎么会去用心学外国的语言呢?我个人认为21世纪的到来,你可以不会英语你也可以不会你家乡的方言,但是你必须会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准语言--普通话。这是不变的时尚这是永久的流行,这是抬高自己身份的基本,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必不可少需要语言,我深知作为一个播音主持的专业人士不光需要会说普通话,我坚信并且我确定我有这个信心以及强大的能力,胜任这个专业,并且永远走在这个专业(行业)的前衔,我相信未来的优秀播音主持就是我,就是从您手里宝贵的一票选出来的。请您给我这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请您做我的伯乐,我会在以后的工作里让您看到我的辉煌!篇三:张雅姝古文自我介绍 张雅姝
吾乃小学生也。姓张,名雅姝。年方十一,正值豆蔻年华,身瘦。吾性温良,亦热情喜乐,静时如处女,动时如脱兔。喜好书画,在下阅书无数,诸如:历代名家诗词,红楼梦等等。吾号谓明于心,熟于脑,吾自号: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乃长安人也,地有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之美誉,人有钟灵毓秀之气度。吾之品格精神,如临风之玉树,又如当空之明月浩然,怎堪与俗流共舞哉!
5.古文辞职报告 篇五
尊敬的XX领导:
此时辞呈,敬请海涵,当初公司募才纳新,未嫌我才疏学浅,承蒙收容,入职以来,领导厚爱,同事相亲,至今心怀感念,不敢稍有遗忘。勤心劳作,不求闻达富贵,薪酬所愿,只需温饱残喘,欲效犬马,以图恩报。时至今日,事与愿违,本当坚持,然孝亲养身,责任在肩,今日请辞,实属无奈。提携之恩,栽培之情,铭记五内。淘宝兴旺,永我所愿!人生有时,必当回报!
续聘人手,亦需时日,一月之内,必当坚守!
词不达意,尚祈见谅!
XXX
20xx年XX月XX日
古文辞职报告 2
尊敬的公司领导:
您好!
本人考虑再三,决意就此辞去,另就他途,期与准许。余在公司一载,赖林总相携,诸事顺遂,感念无尽,即今从辞,亦不敢忘;另如黄总者,平时虽相言不多,交面不繁,然亦长者,体恤良多。及项目组各位同事,不小余智陋,面提耳输,技术、生活多做指点,受益实多,在此无以复言,唯多做感谢,徒表我心。今辞去,可为原因者三。
有言道,父母在,不远游,期或近之,此其一也;
一年中困守一岗,虽智不逮,未能尽善,然疲乏之心满矣,窃或离之,亦不可得,心灰之,此为其二;
劳苦一载,东奔西顾,未曾少安,绩或无表,无功亦苦,薪给僵持,无期奈何,是者三。除其而外者,书不尽言,无叙也。辞不达意,万望纳言。至此
古文辞职报告 3
仆本草芥,辗转江湖久矣,却难觅立锥之地。幸蒙主人不弃,昔年面诘之时多有原恕,是以侥幸蒙混过关,得以保存饭碗至今。然则,普天之下,才智卓绝之士超仆者,有若过江之鲫,德在吾上者,更是摩肩擦踵。仆虽每日兢兢,但比之诸位能人英杰,提履亦嫌有所不足。不免惶恐难当,更感岁月蹉跎,一事无成,身无他能,唯有阿谀以奉君……此绝非仆所本意也。
又仆之心性,别无他求,不过望得方寸之地以安家小。然则,洛阳米贵,京沪深寸土寸金。昔年杜甫有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但时不利兮骓不逝!虽薪资渐涨,但怎奈奸商频出,哄抬房价,政府默许,仆虽欲求为一房奴而不可得,岂不悲哉?
呜呼!仆堂堂七尺之躯,学贯古今中外,但时不我与,财不我收,徒叹奈何!昔年贾谊屈长沙,而后有刘长卿吊之。梁鸿窜海曲而有王勃赋之。仆虽有微才三分,但普天下几人知晓?他日时光荏苒,老死深山,徒留骸骨一具,却又有何等英杰,携三两黄酒,穿林踏藓,残照拂阶,到得墓前,大笑三声复大哭三声,叹生而未逢君者,何等哀怜凄惶!
又仆久居此处,茫不知江湖已天幻地变……下有迅猛英隽之杰攻城拔塞杀人如斩草者如雷军周鸿祎之徒,中有竞价抄袭杀人越货五毒俱全者如马化腾李彦宏之辈,更兼强东马云双雄并驱电商天下……诸豪强逐鹿天下者,仆窃以为天下未定,尚有转寰之地,虽不知江湖究竟将起何等风浪,将有何等腥风血雨,但心向往之,虽死不悔……
仆虽无能,但心思若不能在这等万类霜天竞自由之大时代,这等英才辈出之江湖,不创一番伟业荣膺后人,不立一番风范使后人知晓前辈风骨,不横刀勒马威震中原,不叱咤风云纵横四海,不过是行尸走肉一具,昏庸度日,蝇营狗苟,徒惹人耻笑耳!
如仆之辈,本是虎狮熊罴,岂甘作羊犬摆尾?胸无他物,唯有一腔热血、一团烈火焚身耳。若是这等热血、这焦炙之烈火不能在这等苍茫大地,这等天宽鸟飞、海阔鱼游之天下,燃烧殆尽而或燃遍天下,其生何为?
是以虽感盛情,多番挽留,但仆去意已决,君等毋庸赘言!
古文辞职报告 4
公司领导:
本人考虑再三,决意就此辞去,另就他途,期与准许。余在公司三载,赖周总相携,诸事顺遂,感念无尽,即今从辞,亦不敢忘;另如李总、朱总,贾总者,平时虽相言不多,交面不繁,然亦长者,体恤良多。及项目组,李、张二经理,不小余智陋,面提耳输,技术、生活多做指点,受益实多,在此无以复言,唯多做感谢,徒表我心。
今辞去,可为原因者三。
有言道,父母在,不远游,期或近之,此其一也;
三年中困守一岗,虽智不逮,未能尽善,然疲乏之心满矣,窃或离之,亦不可得,心灰之,此为其二;
劳苦三载,东奔西顾,未曾少安,绩或无表,无功亦苦,薪给僵持,无期奈何,是者三。除其而外者,书不尽言,无叙也。
辞不达意,万望纳言。
古文辞职报告 5
尊敬的xx领导:
此时辞呈,敬请海涵,当初公司募才纳新,未嫌我才疏学浅,承蒙收容,入职以来,领导厚爱,同事相亲,至今心怀感念,不敢稍有遗忘。勤心劳作,不求闻达富贵,薪酬所愿,只需温饱残喘,欲效犬马,以图恩报。时至今日,事与愿违,本当坚持,然孝亲养身,责任在肩,今日请辞,实属无奈。提携之恩,栽培之情,铭记五内。淘宝兴旺,永我所愿!人生有时,必当回报!
续聘人手,亦需时日,一月之内,必当坚守!
词不达意,尚祈见谅!明公钧鉴:
悔之凄凄将别,憾之切切难去。
时逾寒暑,诸公教诲铭于五内,尤慨君义!阡阡公举明眸,陌陌吾将轻弃!此节由事,此事由心,此心由衷!
父精母血虚耗四一,一枯一荣,皆有定数。熊熊烈焰,涛涛吾志?尤慕韩重言,忍辱于股,遂成爵勋。吾志拳拳将行天道,劳体伤神以历世道。尽事全力,成世全心,聚市全功,期之有幸。
悔之凄凄而别,憾之切切离去!
吾意至斯,乞与朱批。
古文辞职报告 6
x总:
蒙降天缘,惠与恩助,荣入xx,已近一载!并承蒙x总相携,委以重任,期间栽培教诲,感怀无尽!任职期间,吾志拳拳、劳心伤神、尽事全力以行职道,披以肝胆,以报知遇之恩!然业绩平平,创效甚微!引咎检讨之余,亦颇多无奈!吾有安邦定司之志,却无执行管理之能,空有突破提效之念,惜无创新改革之策!叹非管理科班出身,仅凭一腔热血,江湖经验,实非管理之道矣!虽戒慎兢业,绩或无表,无功亦苦,尽心竭力,未敢有怠慢之心,却执行权责之时,甚有无力之感!此与公司组成相关尔。诸多因素,致使向存凌云之志苒苒熄火。想来与人无涉,问题仅在于已,盖因余实不具宠辱不惊之修为。然既已无心向工,终不至应景混事,长此以往,于司于己,百无一利。思虑再三,为今之计,唯有主动请辞,才是正议。
人之百年,转眼即逝,且余生已去三有其六,所剩几何?吾从业十余载,创业屡遭失败,积蓄殆尽,心灰意冷。然深虑细思,男儿应纵浪大风急,彼岸渺茫,愚蒙亦无所惧,一心向前!于社会大潮之中拼搏弄潮,方是吾辈男儿安身立命之所!故近期欲投资立项,再创一番事业!此亦为请辞原因之一。
虽不舍一起共事之同事,然天下没有不散之筵席。一朝共事,终生为友,人虽已走,愿望常思。他日遇吾衣食无计,望赐杯清茶以示不弃;倘得日后前程无忧,能嘘声寒暖吾愿已足!辜负x总厚爱期望之际,肯请原谅!再此请辞,期与准许!惟愿吾司日益强大,飞黄腾达!辞不达意,万望纳言!
古文辞职报告 7
余本愚钝之辈,躬首于阡陌,混迹于江湖。承蒙x总厚爱,xx垂怜,得以入职,故再三叩谢。昔者于xxxx,初遇x总,其言犹在耳边,汝若大风起兮之高祖,而余如登台拜将之韩信。滴水之恩,当涌泉回报,况如此知遇之大恩乎。虽余文不及孔明,武不若子龙,但赤胆忠心,日月可鉴。凡三载以来,无不抱兢兢业业之态、廉洁奉公之准、诚惶诚恐之心,如遇决策无不辗转难寐,唯恐有负诸君之托。上苍亦怜吾,故聚豪杰于xxxx而声名达也。遥想壬辰仲夏,xx兵强马壮,投鞭止流,其名振大江南北,其声壮塞外边疆。然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昔年如依依汉南之柳,而今如枯木之于江潭,何也?
夫余在xx三载有余,上无业绩回报公司,下无成果以慰x总。虽x总备尧舜之德、怀仁厚之心,然余亦知尸位素餐之说,故提请辞呈,望批复为盼。
值此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回首三载青春,展望无限光阴,冀吾等勿以此为隙,共创大业亦可期许。再三叩谢。
古文辞职报告 8
尊敬的不锈钢领导:
不期请辞,或属不敬,然吾以思索良久,挣扎月余,终决意辞去,期与准许。今请辞,原因有下:
常言道:父母在,不远游。于前天唐山拜见家母,其鬓见白发,体形消瘦,垂垂若花甲矣。问之,曰:近日体恙,接连呕吐,入院查未果,只知血糖高。见之此情,吾落泪矣。吾今时处地,离家亦远矣,吾深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之理。自去年七月至本厂工作至今,已一载有余。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一年栽培,不胜感怀,无须多述。寒暑易节,时光流逝过三百个日夜。想当初,吾本一意气少年,年少轻狂,梦想飞扬。看今日之境况,思日后之发展,常自问:青春已逝,时不我待。古云岁月蹉跎,过眼云烟,吾已四者去其一?三者去其一乎?或更甚。一枯一荣,皆有定数。盛衰成败,唯有天知。然成败亦不改吾挚见,吾将一直向前。
吾今以私虑弃酒钢,颇多忐忑,去意生时,悲从心起,心里路程,宛如刀割。人生一世,草木一春,草木含情,人岂无意。此般情境,感同身受。然嘉树北植,盘桓何益?所幸不锈钢人才济济,且今又招硕士三十有余,学士百余人,不乏清华北大。余之离去,料不为大碍也。吾愿公司,蒸蒸日上,前景无量!今日请辞,百感交集,为文错乱,辞不达意,万望准之。此致 敬礼 辞职人:xxx 壬辰八月廿八
古文辞职报告 9
顿首*先生足下:
岁初请辞,或属不敬,然吾已思索良久,挣扎月余,终决意就此辞去,另就他途,期与准许。
回顾往昔,初蒙******不以余卑鄙,收容门下,此知遇之恩者,于今不敢稍有或忘,是故吾之劳作此司半载,尚可曰尽力尽心也。又忆当初愚钝少年也,空怀一腔之热血、虚兼踌躇之壮志,欲与******共升大业,且求殷实生活,以达上不负父母养育之恩、下不负青云之壮志;然今既拜别,思之唏嘘。
今请辞,可为原因者三。
吾实乃******一寒士,才浅识陋,幸横蒙******诸君发以错爱,荣宠并臻,使吾竟忝列******高职,然吾陋识鳏见,弱德少识,驽蹇凡品不称驱驰之辇,楶棁劣材难堪栋梁之柱。虽戒慎兢业,实已身心俱疲,惟职之相关工作复杂难为,包袱日重,内心压力,有增无减,实难言喻,职虽尽心竭力,然疲乏之心满矣,虽承蒙各方包容,仍有诸多缺憾。尝闻扬雄公《法言吾子》曰:“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今吾居斯位,有似于此。吾岂敢尸位素餐,致公司不兴而祸延*******光大事业以蹉跎欤此吾请辞其一也。 劳苦三载,未曾少安,绩或无表,无功亦苦,吾之惟穷思竭虑,任劳任怨以为,不舍昼夜,未敢有怠慢心。欲以此行以得上君青睐,乃求褒奖,并此后能教吾以丰技、托吾以重事;奈何劳累以至目迷气吁;吾向日与众人论及于此,无不叹息于少年气象之易逝也,呜呼!今始,余之激情当不复见于诸事之中耳,吾之志向亦模糊于理想追求
矣。于今思之,以吾之倦怠之躯,往既无益于公司,再处亦有损于己身,是请辞者二也。 常言道,父母在,不远游,期或近之;盖因上亦有高堂,慈严皆将过半百。忆吾生时,双亲襁褓提携,历涉艰时,孕哺垂情,躬亲竟日,贞勤坚忍,擅工明理,恺恻博爱,诚实守志。于中秋拜见家母,其鬓见白发,垂垂若花甲矣,见之此情,吾落泪矣;思之吾二十岁时,曾对父母诺:吾定当好生学习,以期供奉父母安享晚年;父母年老畏寒,吾二十四岁又诺:待他日殷实之时,爷辈百年以后,迁家于青岛大连等,以求僻寒。吾今日处境,于殷实生活远矣,吾今时处地,离家亦远矣;吾深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恐岁月如梭,吾失信于双亲也,此吾请辞其三也。除其而外者,书不尽言,无叙也。
吾今以私虑弃******,颇多忐忑,去意生时,悲从心起,心路历程,刀剜爪撕。人生一世,草木一春,草木含情,人岂无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般情境,感受同身。然“嘉树北植,盘桓何益”所幸******人才济济,余之离去,料不为大碍也。旬日之间,自可使一切停当,此亦吾所愿也。谨祝诸公事业日新,时有进境,而公司更盛,犹比往昔。呜呼,今当请辞,百感莫辩,为文错乱,辞不达意,万望纳言。
恳赐 钧复
6.八上古文翻译 篇六
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 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 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 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 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核舟记》 明代 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 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 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 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 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 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 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 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卧右膝,诎(qū)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 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chuí)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 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 启壬(rén)戌(xū)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 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yòu)四。而计其长曾(zēng)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 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翻译: 明朝有个有特殊技艺的人叫王叔 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细小圆形木头,雕 刻宫殿、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人物 以及石头。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 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 态。他曾经赠送我一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原来是苏轼泛游赤壁。船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大约有两 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 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 的两旁开有小窗户,左右各四扇,一共有八 扇。打开窗子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 相对。关上窗子,就(看到)右边(窗门)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窗 门)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 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 并且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佛印位于他的 右边,黄鲁直位于他的左边。苏东坡和黄鲁 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 画卷的右端,左手轻按鲁直的背上。鲁直左 手拿着画卷的左端,右手指着画卷,好像在 说什么话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 脚,身子略微侧斜,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东坡的左膝,鲁直的右膝),都被隐蔽在 手卷子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 菩萨,袒露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 态表情和苏、黄二人不相类似。他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 臂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念珠子可以一 粒粒清清楚楚地数出来。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 各有一个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面,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位于左边的人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扶着火 炉,火炉上有把茶壶,那个人眼光正视着茶 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的声音似的。那只船的船底稍平,就在船背上面刻上 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 远甫刻”,(字迹)细得像蚊子脚,笔画清清 楚楚,字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字图 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八扇窗; 篛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 件;对联、题名和图章上的篆字,刻的字共 有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 寸。是挑选长而狭的桃核雕刻制的。咦!技 艺也真灵巧奇妙啊!《大道之行也》 {选自《礼记·礼运》。《礼记》是中国古代一 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之一,西 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述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 篇。“礼运”,《礼记》
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学者托名孔 子答问的著作。} 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 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 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 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翻译: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 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因此人们不 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 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 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 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 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 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 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 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三峡》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 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 家、散文家。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 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巘(写作“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 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 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 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 裳。”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江流的范围以内,两岸高 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空缺中断的地方;重 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了天空,如果 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 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不能通行。有时遇 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 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 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像这样快。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 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 和山涧清凉和寂静,常有在高处的猿猴放声 长叫,声音接连不断,凄凉怪异,空旷的山 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 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歌唱到:“巴东三峡巫 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 南朝文学家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 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 时俱备。晓雾将山川之美歇,猿鸟乱鸣;夕 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 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文: 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 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 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 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 常青葱翠。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 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 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 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 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 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清澈透明),水中藻荇 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 1083 年 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 备睡觉时,看见月光照入堂屋的门户,(于 是我就)欣喜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 我一起游乐的人,(我)于是前往承天寺寻 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 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清透 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 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 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 样淡泊闲静的人罢了。《观潮》 南宋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 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 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
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 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 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 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 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
7.八上古文 篇七
《晏子使楚》
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去。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侮辱他一下,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上一个人从你面前走过。大王就问,这是做什么的人?我们就说,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说,犯了偷窃罪。”
晏子来了,楚王请晏子喝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小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很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1、本文选自《晏子春秋》。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后期政治家,历任齐灵公、庄公和景公的卿相,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2、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阴谋的故事,表现了晏子机智善辩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
3、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君臣想出来了什么计谋? ——因为晏子是“齐之习辞者也”。计谋:诬齐人为盗。
4、晏子是如何机智地挫败楚国君臣的阴谋的?他这样严辞反击的目的是什么?
——晏子既要反驳楚王的诬陷,又不能激怒楚王。因此他在反驳时,“避席”以示庄严的态度,又掌握分寸,寓刚于柔,用模棱两可、揣度、疑问的形式来表达明确的意思,显得委婉而有分寸,既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他还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反驳,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义正辞严而又不卑不亢地折服了楚王,显示了高超的语言艺术。
5、你觉得晏子、楚王分别是怎样的人?这两个人物的形象是如何塑造的?
晏子:机智敏捷,能言善辩,善于外交辞令,不卑不亢,具有爱国情怀,有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等。楚王:自作聪明,仗势欺人,傲慢无礼等。
《人琴俱亡》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1、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伤逝》,作者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书中有许多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别无长物、新亭对泣、盲人骑瞎马等。
2、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取子敬琴弹),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人们常用“人琴俱亡”这个成语来比喻对知己、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其中“琴亡”作何解释?——“琴亡”指很长时间没人弹,琴的几根弦音调不协调了,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
3、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中“不调”说明了什么?哪些因素可能使“弦既不调”?
“不调”既是写实际情况,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
“不调”的原因:一是子敬病了很长时间,琴放置久了。二是子猷睹琴思人,悲伤过度,不能调琴。王子猷“月余亦卒”的原因有哪些?—— 一是病重,二是丧弟之痛。
4、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 ——子猷前面之所以“不悲”“不哭”,是因为他自知自己也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了。但后来发现琴因主人亡而音调不调了,琴随人亡,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内心的悲痛无法排解,所以才“掷琴”,并“恸绝良久”。
《小石潭记》
从小山岗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 听见水声,像人身上佩带的玉珮玉环相碰撞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喜欢它。砍伐竹子开出道路,往下见到一个小水潭,水特别清澈透明。(潭)由整块的石头形成潭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小石礁、小岛屿、小石垒、小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第1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描绘潭的概貌。
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似的。阳光向下一直照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览的人逗乐。
第2段,写潭水、游鱼(明写了鱼,暗写了水)。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水流)像长蛇爬行那样弯曲,有的地方露出来,有的地方被掩没了,隐隐约约可以看得出。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第3段,写潭水的来源(突出溪水的曲折、悠远)。
坐在石潭上,四下里竹子树林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使人感到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因为那种环境太凄清了,不能呆得太久,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第4段,写潭上四周景色给人的感觉(突出“凄”“清”“悄怆”之感)。
1、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2、这篇山水游记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游览的先后顺序: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头──潭周气氛
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清澈透明。(1)侧面描写,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2)动静结合,先写鱼呆呆地一动不动,潭底石上印着鱼影;再写鱼飞快地窜向远处,游来游去。(3)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鱼儿“似与游者相乐”,妙趣横生。
补充:作者写潭中游鱼的作用是什么? ①表达作者欢悦的心情。②侧面描写,衬托水清。
4、作者开始“心乐之”,后又“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乐是忧的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所以当他看到小石潭美丽的景色时不免产生欢乐之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月光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 影子。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那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 流连光景的人)罢了。
1、全文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极其生动形象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2、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细细品味,体会妙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作者用“积水空明”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用“藻荇交横”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这两句,一静一动,一正写,一侧写,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这个透明的境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这个“闲”字,以及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分别是什么?
闲:① 反映了作者当时身为“闲”官的现实。② 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③ 包含着作者对世人忙于名利而辜负了良辰美景慨叹。(以别人的不闲反衬两人之闲,点明主旨。)
这句话至少有两层意思:①讽刺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无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②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治水必躬亲》
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池塘有深有浅,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第一段先说明治水要防止的现象,然后论述治水必躬亲的原因(并不是开篇提出中心论点,主要是道理论证)。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冒着风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亲自发给民工钱粮,一厘也不克扣,并且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行勒索一文钱财。必须像这样,以后才能做成事情。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第二段以海瑞为例,说明治水不但要躬亲,而且要清廉(举例或事实论证,对比论证)。先从正面说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要清廉。后从反面说,如果海瑞不吃苦,想谋利,怕得罪人,那么水利肯定办不好。
1、课文论述躬亲是治水的必要条件,强调亲自登山涉水察看水情的重要性,通过正反对比深刻地指出治水与利和义之间的关系。
2、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或中心论点?为什么要这样做?
——治水必躬亲或治水不但要躬亲,而且要清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了解真实情况,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
3、用文中的话治水两方面的结果,用自己的话概括造成这两种结果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结果: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