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教育

2024-07-20

高效教育(共8篇)

1.高效教育 篇一

小班化教学,实现高效课堂

丹址小学

赵阳丽

摘要:要实现教育改革,其核心是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的核心就在于课堂教学。课堂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从而实现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主阵地;是达成教育目标,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折射和反映一所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的镜子和窗口。

关键词:新课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小班化教学

人类面临着进入21世纪,进入到了信息时代,世界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而激烈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对人才的竞争,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又在于教育。要实现教育改革,其核心是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的核心就在于课堂教学。课堂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从而实现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主阵地;是达成教育目标,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折射和反映一所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的镜子和窗口。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入到具体的实施阶段,课堂教学改革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广大的教学工作者都在积极思考如何根据新课程理念来改革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的高效教堂顾名思义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简而言之就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

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高效课堂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那么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改变教学模式也随之呼之而出。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紧迫性

1、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特别是以偏远地区的农村小学为例,由于受到各方面经济、政治、师资力量等等一系列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教育发展明显薄弱,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农村地区弊端更为显著:

(1)传统的教学模式目标单一:认知目标独尊而人格目标、情感目标缺失,情感目标凸现而学习能力缺失;对存在差异的教学对象实施统一教学目标,漠视了不同学生的个体需求;教学中严格限定了课堂教学目标从而钳制了课堂教学丰富的活动生成性。

(2)教学过程呆板:课堂教学是脱离学生生活世界的、单调乏味的理性活动,缺失应有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缺乏了应有的人文关怀。

(3)课堂结构陈旧:学习内容的请执行,认知活动受到了限制,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我接受学习,普遍缺失体验性学习方式和研究性学习方式。

(4)课堂教学“满堂灌”:教学过程中,崇尚“教师讲得清清楚楚,学生听得明明白白”的教学境界,学生确实应有的学习过程——存疑、选择、批判、探索、想象、创造。

2、教师角色的改变也对教学模式的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绝对权威的,学生要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教师为了简便易行,又省力,以单向传授知识为主,师生关系显然是不平等的权威与服从关系。新课程理念中明显地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合作活动的过程,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知识的积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同时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在自已精心设计的环境中探索,教师是作为学生的同伴,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帮助者等角色出现。师生关系也是平等民主的,通过对话与讨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学生也可以是教育者,课堂不再是系统知识传授的场所,而是学生实践的场所。教师角色具有多元性,新的时代需要对教师角色重新定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迎合新时代教师在教学中地位的转变的需要,对一种新的强调学生与教师共同成长,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二、小班化教学模式在新课改应运而生

高效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益,高效课堂的生命是以学生为主体,高效课堂的价值取向是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高效课堂教学实施的手段是师生、生生的互动,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想是以学论教,高效课堂的发展动力是教师的不断反思与创新。

新课改背景下高效课堂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首先,是民主课堂,即更多地赋予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权利,是学生发挥自主学习潜能。其次,和谐课堂,即坚持以人为本,是教育的各个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课堂。第三,开放的课堂,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堂向社会生活延伸。最后,还是一个活力的课堂,能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小班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所谓小班化教学,就是以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与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学的时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策略、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估等环节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班级教学活动形式。其根本宗旨是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分享各种教育资源,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时间与教师交往、沟通,得到个别化的教育;增加优质教育的机会等,通过探求、摸索、借鉴、吸收,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机会,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并获得成功。

拿本校为例,地处偏远山区,学生留守现象突出,教师往往一肩双责,不但要在课内校园承担巨大的教学任务,而且校外课余还要兼任家长角色。由于学生人数较少,学校形成了自然的小班化,又因为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优生与后进生的比例严重失调,若不在高效高质上下工夫,则棋失先势。

2.高效教育 篇二

一、优化教学关系, 营造创新氛围

在过去的教学中,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主宰着课堂, 经常给学生一种望而却步的感觉。在这样的感觉中, 学生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更不要说讲究民主和平等了。在新型的课堂中, 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

课堂教学是一门具有艺术性的科学,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按照客观规律去引导学生学习, 传授知识, 更要艺术性地运用自己的语言和肢体等创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要尊重每一名学生, 要关注并赏识他们, 以一种积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潜力可挖。这样可以使学生形成不怕错误, 敢于求异的良好学习心理, 学生们的创造火花才能迸发出来;要让学生共同参与言语的交际活动。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扮演多种角色, 并要随课堂教学的需要而更新。比如我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 有时是一名“歌唱家”, 有时是一名“故事家”, 有时又是一位“咨询专家”, 有时我还是小朋友中的一员, 与学生互相交流, 共享英语学习的乐趣。在双向交流中摩擦出新的师生观, 课堂气氛充满了交际的活力, 从而激起了学生的创新动机,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优化教学模式, 激发创新思维

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或教学模式无外乎以教师为主导的复习、授课、练习几大项, 然而要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就必须改进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启发学生独立去思考, 去探索, 去发现,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他们的思维。因此, 最好的模式应当力求在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基础上, 在学学、玩玩、唱唱、画画中完成教学内容, 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教师在利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时, 主要是依靠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 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英语, 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过的知识, 激起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优化教学手段, 培养创新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 而在教学生学。”教师教的目标是为了不教, 让学生自己能学。因此, 教师要善于组织教学内容, 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 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一) 在想象中创新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 只有善于想象的人才具有创造能力。因此, 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首先需要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在英语课堂中,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好奇求新的年龄和心理特征, 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形象生动地再现教学内容, 做到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如在学习5A Unit 4 Halloween中的一些动物时, 我在电脑中设计一个野生动物园, 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声音和样子来学:Chicken, chicken, 咯咯咯;Duck, duck, 嘎嘎嘎……这样, 学生就会很有兴致, 他们有的装成猴子, 有的扮成马, 再难的单词在学生口中都变得流利起来, 枯燥的单词很快被学生记住。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掘一切可以调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 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 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让学生在想象中创新。

(二) 在情景中创新

小学生是善于模仿的, 他们学习语言也是从模仿开始的。在模仿的基础上有所发现, 就会产生成功的喜悦, 这就是孩子心目中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

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情景, 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型, 精心设计练习, 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及时把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如在学习5A Unit 8 A camping trip中一些野营用品时, 我设置了一个野营旅行的场景, 准备了一些实物和图片, 先让学生说说需要做些什么事情, 要用到哪些东西, 然后自然地引出野营用品。除了书上列出的单词外, 还适当增加了一些, 以扩充词汇量。教授完单词后, 让学生根据情景进行对话, 再教授几个重要句型。这样, 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学习, 收到了双倍的效果。

(三) 在小组合作中创新

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 合作学习更是不可缺少, 目前的小学普遍存在教师任教班级多, 管理学生多的弊病。由于班里学生多, 在这种大课堂里, 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演绎“一人提问少数人回答的, 多数枯坐”的旧的教学模式。再加上学生天生活泼好动, 这种模式就显得格格不入了。因此, 我在课堂中以分组的形式开展一些有趣的比赛和游戏, 既给学生创选一定的紧张感, 又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3.高效课堂与情感教育 篇三

高效课堂与学生情感

对于高效课堂来说,必须有学生的高效情感的投入。如果没有学生的高效情感的投入,不可能有高效课堂的产生。学生作为高效课堂的主体,学生的情感对于高效课堂的创造起着决定的作用。学生的高情感的产生,一方面出于对某一个学科的兴趣和喜欢,一方面出于对学科教师的人格魅力,还有出于对教师教育教学艺术魅力的感染。

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对某一个学科无限热爱的情感,因此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创造高效课堂的重要因素。要通过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通过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通过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通过兴趣联络学生的积极情感。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情感的影响也是无处不在的。一个教师,如果人格高尚、学识渊博,那么学生对他的景仰和崇拜是可想而知的;反之,则会产生一种相反的情感,这种相反的情感就会消解积极的情感。教师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对于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也是不可分的,学生在教师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的感染熏陶之下,如沐春风。由此可见,学生积极情感的产生一方面是主观原因,一方面来自客观。

高效课堂与教师情感

教师的情感是高效课堂能否高效、能否成功的重要方面。没有教师的积极情感,不可能有学生的积极情感。学生的积极情感是在教师的积极情感的感染之下产生的,学生的积极情感也是教师的积极情感培养的,学生的积极情感与教师的积极情感密不可分。因此,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用人格培养人格,要用知识培养知识,要用情感培养情感。教师的情感与教育教学质量密切相关,教师的情感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在教育教学当中有着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教师的积极情感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教师的消极情感可以压抑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破坏学生学习的潜能。

因此,教师的情感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教育价值,可以从无数成功教师的案例中获得启示。凡是那些备受学生爱戴的教师,他们都是带着一种积极的情感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反之,那些教育教学质量差的教师,就是因为他们在教育教学中没有积极的情感投入。

高效课堂与情感交流

在高效课堂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情感的交流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进行着知识的相互交流、相互传递,一方面也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情感的交流传递。在高效课堂自主合作探究中,学生自己和自己,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一种情感上的交流和沟通。可以这样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根本就离不开情感的交流,离开了情感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不存在的。要想创造高效课堂就必须创造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高情感,这种课堂教学当中的高情感的交流对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是源泉和动力。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高密度、高效能的情感交流,就是一种最佳的教育教学过程。这对于培养学生积极情感、乐于沟通的心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效课堂与情商培养

在创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主导者,没有教师的积极的情感不可能有学生的积极情感。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智商占百分之二十,情商占百分之八十。通过高效课堂当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样化的情感互动,对于培养学生的情商是一个最好的方式方法。高效课堂为培养学生的情商提供了最佳的舞台,因为在高效课堂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可以和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论辩对抗,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心理成熟是一种最好的方法。特别是高效课堂中的展示环节,每个学生在小组与班级内的展示,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主体,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每个学生都受到赏识,通过展示为学生的情商发展创造人人均等的机会,为教育公平的实施创造条件。

高效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颠覆,传统课堂对于学生情感的培养不在教学目标之内,而只是单纯的注重知识的灌输。高效课堂的创造与情感教育价值,让我们有理由相信高效课堂是一种最有效、最优秀的课堂。高效课堂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着巨大的作用。

4.高效教育 篇四

这几年,作为基础教育管理者,令我非常高兴的是,我省既有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的农村教育改革典型——杜郎口中学,又有成长着泰安市省庄二中、利津县北宋一中这样一批农村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典型。省庄二中的课堂教学改革,说到底就是让小先生主宰课堂;北宋一中的改革名为“零作业下的课堂教学改革”。这些改革各有特点,但都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主阵地。同时,在强力规范办学行为的前提下,我省普通高中在新课程改革中普遍重视高效课堂的研究。

由此,关于中小学高效课堂的探索、研究与交流,一时成为“显学”,似乎谈课堂教学改革必谈“高效课堂”。但人们对于“高效课堂”的认识,从理论到实践,说的与做的,从校长、教师到学生,用各说各话,甚至南辕北辙来概括,似乎并不为过。我对“高效课堂”做了一些调查和思考。这里,既有老师和学生的观点,也有我对省庄二中教学改革经验的认识。

一、认识高效课堂的原点:走出教育功利主义

“高效课堂”的提出与兴起,不是一个孤立的教学事件,它与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密切相关。人们之所以言必称“高效课堂”,与规范办学行为形势下比过去课程课时、学生在校时间相对减少有关。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校长提出要抓“高效课堂”,不抓高效课堂完不成教学任务,学生升学会受到影响。因此,坦率地讲,“高效课堂”的提出本身就是服务于知识教学的。不能不说,很多人以这样的视角和切入点来认识高效课堂、定位高效课堂,这本身就天然地带有很强烈的功利主义。如果我们这么功利地看教育,仅仅把高效课堂看作是快速、高效地掌握知识的场所,那么,绝不会有真正的“高效课堂”,弄来弄去还是“死”的课堂,没有生气的课堂。不能不说,极端功利主义的教育价值观对高效课堂的科学建构形成了一种“原点”意义上的制约。

当前,社会上流行着一个非常蛊惑人心的口号:“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里的“起跑线”指什么?是“知识掌握”、“才艺培养”,还是“道德启蒙”、“社会适应”、“习惯养成”?显然,是前者。这与人们强烈的升学功利要求息息相关。

最近,网上疯传一份幼儿园大班的期末考试题:龙卷风可以分为几种?重庆谈判的时间是什么?美国邮政专用颜色是什么?最大的热带雨林是什么?中药业的祖师是谁?朋友们看到题目之后纷纷投降,连博士毕业的妈妈都说: 看来咱这幼儿园都毕业不了,得回去重读了。

2009年,网上报道了《5岁女童被家长安排同时上12个兴趣班孩子崩溃撞墙》的信息。武汉一对父母暑假期间花1.5万元给孩子报了12个兴趣班,英语、心算、跆拳道、游泳、钢琴、国际象棋、舞蹈、画画、书法等,孩子每天周转于不同特色班,去学习各种所谓技能,没有自由玩耍时间,没有与同伴交往时间,令5岁女孩 “崩溃”了,经常用头、手撞墙,吓坏了的父母带她到医院接受心理治疗。这些所谓的“兴趣班”,关注的不是孩子的兴趣,而是父母自己的“兴趣”——功利的升学需要而已!

看了上面的报道,幼儿教育已经成为人生起跑线较量的“起点”。真正的教育工作者怎能不为孩子们面临的如此功利的教育环境而痛心疾首。仔细想想,就人的一生而言,如果非要分出什么“胜负”的话,除了输在终点之外,没有那一个人是输在起跑线上的。而决定一个人最终“胜负”的,绝不是掌握知识的多少,而是人的社会适应性、人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人生的境界与视野,信仰与责任……

这让我想起1987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有人问其中一位长者:“您以为在哪所大学您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老者说:“在幼儿园里”。“幼儿园?那种玩耍的地方,您能学到什么?”老者平静地回答:“我学到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码放有序,吃饭要洗手,做错事要道歉,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一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其实就是这些。”人生的起跑线需要的是什么?是人性的启蒙。人生没有输在起跑线的,都是输在终点的。而人生竞争舞台的失败者,最终不是输在知识多少的起跑线上,而是输在人性启蒙的起点上。学前教育就是“三大任务”:身体的发育、大脑的培育、社会性的培育。这才是真正为孩子终生幸福与发展奠基的教育。

2010年5月2至4日,国家教育部等主办的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包括美国耶鲁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日本京都大学等28所世界名校和120多所中国大学校长,以及微软、华为等企业高管应邀出席。在这次论坛上,中国何时才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这个问题已不能挑动我的神经;中国大学最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中国最缺乏敢于挑战权威的学生等等观点,已让我耳朵“生茧”。倒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汉尼斯的观点声声入耳:“在我看来,本科教育不是为了让学生得到第一份工作,而是第二份、第三份工作,让他在未来的20年到30年中,获得整个人生的基础。”可是,环顾今天中国的教育,我们想的、做的都是些什么?曾有一位教育局长告诉我:过去办教育很简单,管好3个数,即“考试的分数、升学率的人数和基于分数、人数的奖金数”就行了。

寻找教育回家的路,我们需要回到育人看教育;寻找高效课堂的真谛,我们同样需要回到育人看课堂。如果只看到“分数、人数和钱数”,教育就不会是健康的,孩子们健康成长与发展的根本利益就不会得到保障。回到教育的原点看教育、看高效课堂,最根本的是要走出升学教育与育人为本相对立的陈旧思维模式。我想,真正回到育人为本的教育,不但不影响升学,而且会促进升学、保障升学。而且教育时程越长,育人为本的教育对学生升学的价值贡献就越大。这里,坚持育人为本与升学教育统一的关键是,要坚定不移地走“尊重规律、依靠科学、改革创新”的素质教育之路!可是,许多人为什么不愿实施素质教育,而愿走“时间加汗水、白天加黑夜”的应试教育之路?因为前者是新路,需要探索,有一定风险;后者是老路,轻车熟路,风险小,有时甚至学生考试成绩差些,升学率低些,老百姓认为这样的学校负责任,可以原谅。其实,这是最不负责任的、逃脱责任的、自私的做法。

实施素质教育之路,我们都需要重新学习、终身学习。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挑战来自于我们必须走出极端功利主义的教育价值观。什么是教育家?说句通俗明白的话,远离功利的校长就是教育家。判断一位校长是否具备教育家的素养,能不能成为教育家?我认为,有四条重要标准:第一,深刻的洞察力。学校教育是为10年或20年之后培养人的。作为校长,你能准确而科学地预测未来10年、20年之后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并为之奠定基础吗?这是对各位校长最大的考验。第二,超越“世俗”与“功利”。校长对教育看得越远,与世俗之间的矛盾越大,对自己的挑战越大。超越“世俗”与“功利”是需要勇气的。在世俗人的眼里,不正常的人才具有超越世俗的能力。第三,真爱孩子。真爱孩子,就不会追求短期的功利,就会更多地为学生准备终身有用的东西。第四,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即对教育有自己的独到的看法、主张、实践。在座的各位都是非常优秀的校长,你们有教育家情怀吗?请用这4条标准,认真审视一下自己。

二、高效课堂:立足于“全人教育”的四条标准

评价一堂课是不是高效课堂,其标准是什么?请看一位高中教师的反思——

“新课程已实施五年有余,客观地讲新课程的理念老师们已记取了不少,比如现在看老师们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那里会赫然摆放着这三项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但再看课堂的实际操作,就发现老师们对新课程的理念记取得多,领悟得少;摆放得多,实践得少。”

“让我们看看那些关于高效课堂评课的条条框框,更多的还是考查一堂课知识的容量是否大,课堂的教学环节是否多,老师教授这些知识运用的方式方法是否丰富。知识的容量大了,课堂的教学环节多了,老师传授知识的方法技巧丰富了,就算得上是一堂高效的语文课?这的确值得我们做实事求是地反思。”

透过这位高中老师的反思,我们不得不说,高效课堂必须走出知识本位的窠臼,树立全人教育的高效 课堂观。

(一)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是高效课堂(1)精神饱满的课堂即高效课堂。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人欲罢不能的课,实现高效就要让人有兴趣。(3)高效课堂就是学生没有一刻会闲下来打瞌睡,会集中所有的注意力来听讲。

(4)真正的高效能带动起每一位同学的兴趣,使每一位同学都学有所获,因此还要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5)刚上课的10分钟,这段时间很重要,要尽量通过事例引发学生的兴趣,有兴趣了,学习效率自然就上去了。

看了学生们关于高效课堂的精彩见解,面对现实中那么多死气沉沉、有时沉寂得让人发慌的课堂,我们这些教育者感到多么汗颜!学生们的认识多么正确,他们似乎比我们更懂教育。我们不能不大声高喊:学生没有兴趣的课堂不存在高效课堂,死气沉沉的课堂没有资格谈高效课堂。

我曾经谈到,与国外孩子相比,中国的孩子最缺什么?缺乏兴趣、诚实和独立性。在学校里,我竟然很少看到真实的课程表,让孩子们何谈诚实?如此单调的学校生活,天天都超量上课、海量作业、考试地狱,还谈什么兴趣?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以五分钟为单位控制学生的时间,还有什么独立性?而什么都包办代替,什么都不用学生动脑、思考、做决定,那里还有什么责任感生成的土壤?而一旦学生失去了兴趣、独立性、责任感,奢谈什么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促使师生、生生多维互动的课堂是高效课堂(1)师生能够积极互动才算是高效课堂。

(2)应减少小组合作,合作过多会妨碍独立思考能力并养成依赖习惯,会使同学们对自己小组讨论的内容十分了解,但对其他小组负责的内容掌握得很差!并且同学之间的讨论只能停留在表面,不可能像老师一样上升到理论层面,举一反三完全没有办法做到!

(3)动不动就问就讨论,会让我们自主思考能力下降,遇到难题时再去问,这样我们才会记住这个题,因为我们确实思考过了。

高效课堂必然是多向度的以问题交流与探究为纽带的师生与生生间多维互动的课堂。当下,让学生多讲、多活动、多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似乎已成为高效课堂的不二法门。可学生们的上述观点,不能不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学生们认为,应减少小组合作,合作过多会妨碍独立思考,并形成依赖习惯。这再次告诉我们,教师运用小组合作组织教学时,必须注意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关注问题预设与问题生成的真正探究价值,不能仅仅满足于表面的课堂活跃。

(三)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课堂是高效课堂

(1)完全在于学生本身,当他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思维紧跟着老师授课,积极思考,这就已经完全达到了高效的目的。

(2)高效课堂应该是一种十分活跃的课堂,在这样的课上活跃并不表现在行动上,更多的是表现在思维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跳跃起来。

(3)理科以老师讲为主,但允许学生发散思维,一道题有多种解法时可以让学生逐一展示,讲求一题多解,举一反三。

从上述观点我们得知,学生们是非常重视关于积极思维这一高效课堂的本质特征的。其实,如果学生在课堂中不经历积极的思维过程,就谈不上思维品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关注全人教育的课堂是高效课堂 自古以来中国有两个优秀的教育传统,一是先教人做人,后教人读书;二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遗憾的是,这两个最值得中国人珍惜的教育传统我们丢的差不多了!

首届齐鲁名师获得者杨守菊老师曾听过一节很精彩的高中生物公开课——《染色体变异》,但有一个细节却深深刺痛了她——

老师展示几种遗传病的多媒体视屏(猫叫综合症、苯丙酮尿症等)时,下面的很多学生发出了冷漠的笑声笑,或许是老师忽视了,竟没有任何的引导!换作是我,我会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引导我的学生思考:如果那些人是我们的亲人或朋友或者是我们本身,你还会觉得好笑吗?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相信学生们眼里流露出的更多的会是怜悯。

我专门查阅了有关资料——

“猫叫综合征”是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发生率为十万分之一,在国内外均很少见。患儿一般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头央部畸形,哭声轻,音调高,皮纹改变等特点,并有严重的智能障碍,而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哭声类似猫叫,“猫叫综合征”因此而得名。据称,病儿哭声异常可能系喉部发育不良所致,也可能与脑损害有关,据临床观察,患儿比正常新生儿喜哭,猫叫样的哭声显著,此外,患儿眼距较宽,耳廓位置偏低,并伴生较多毛发,口腔中上腭也较高。此间医学遗传专家说,患有“猫叫综合征”的新生儿,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手段,只能对症治疗。文献报道,猫叫综合症患儿50%合并有心脏病,严重的智力和发育都存在障碍,生活不能自理,但仍有成活至成年,并生育下一代,将5P遗传下去的风险。多数患儿随着年龄增长,猫叫声完全消失,但也有8岁仍有猫叫的病例。

由上面的教学案例,我想起世界著名哲学家罗素曾谈到,简单而又无比强烈的三种热情主宰了他的一生:爱的渴望,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的极度同情。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无论什么时候,都没有脱离人的教育——只不过育人的形式不同——或培育人,或扼杀人而已!无疑,只传授知识的教育,是扼杀人的教育。因此,高效课堂必须坚持“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体实施,否则就不会有真正的高效课堂。

三、影响高效课堂有效运行的“四个重要因素“

高效课堂无疑是探索和研究课堂教学的,但高效课堂的研究视域却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时空本身,必须研究影响课堂时空有效运行的相关因素。

(一)课程选择

当下的所谓高效课堂,大都指向与升学考试紧密相关的学科课程,恐怕很少有人在多样化的选修课程中追求高效课堂。

在邹平县城的城乡结合部有个梁邹小学,这所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可供学生选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校长告诉我:他们学校开设了80多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周安排3节这类课程,学生参加什么项目可以自由选择。有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可以一直选修到毕业;有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多样或中间转换自己喜欢的项目。

自己小时候经常用家乡的泥土捏制小泥人、泥壶之类的,有些冬天就用作取暖用的小火盆。长大了,自己才知道,城里人把这叫做陶艺。我第一次看到高中开设的陶艺课程是在青岛二中,初中开设的陶艺课程是在桓台世纪中学,小学开设的陶艺课程就是在梁邹小学。

课程、课程内容、课程选择与学生的主动学习状态、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度相关。尊重了学生的课程选择权、满足了学生的课程选择需要,会影响和调节学生的整个学校学习生活的状态,进而必然对当下人们追求的高效课堂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课程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发展具有五个方面的意义:一是课程关乎学生的教育权利。国家规定的各类课程,少开一门都是违法的,都是在剥夺孩子受教育的权利。二是课程关乎学生的全面发展。哪里的学校不开设音乐、体育、美术,哪里的学校就在破坏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三是课程关乎学生的个性发展。如果学校开设的课程没有任何选择性,就不可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四是课程关乎学生的潜能释放。满足孩子智慧和潜能的发展,离不开丰富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五是课程关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课程越单调,学生的整体学习兴趣越低落。

(二)实践学习

当下所谓的高效课堂,大都指向与升学考试紧密相关的学科课程的书本学习,恐怕很少有人研究学科实践性学习。其实,课外的实践性学习与课内的书本学习,是高效课堂的“一体两翼”。

近年来,章丘四中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名声鹊起。现在,我更看好该校自2009年10月以来开始探索的学科实践性学习。

2009年10月2日,地理老师王晶华组织了一次校外地理考察,就这次考察的意外收获,她给我来了一封信:

“您也许不信,有些学生都不知道东西南北,不知道农作物的收播季节。这次爬山,他们学会了用手表定向;学会了用太阳的方向定时间;见到了丰收的棉田;他们不会再坚持山的迎风坡降水多且向阳因此植被长得好,他们发现山的阴坡郁郁葱葱,并且思索出是因为土壤水分保存得好;他们理解了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影子长短的变化和地方时;他们还通过山上的地貌理解了外力作用和古地理环境,在那片石灰岩悬崖处我从太古代一直讲到新生代,从海绵宝宝到三叶虫到鱼类到两栖类到恐龙到类人猿,从羊齿植物到银杏苏铁到被子植物,孩子们听得好认真阿!”

“我所谓的秋芒,老百姓叫白苇草,一片片的很漂亮,还有蒲公英谷,还有一座小山峰在外力作用下特别像积木,在大自然面前,一切都变得渺小,人的生命也只是短短的一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的生活呢?”

基于这次校外地理实践活动的有益尝试,我鼓励他们开展系统的学科实践性学习。从这学期开始,学校组织地理、历史、生物、化学、语文等五门学科开始了学科实践性学习的探索.。

“学生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我们的语文老师把实践性学习用到了课堂教学上,事先分小组布置任务,课上每组学生的讲解和情景剧设计、表演真让人吃惊,我们原来的课堂是一种多么严重的捆绑和扼杀啊!刚才跟几个老师交流的时候,我们都感觉到原来讲得很棒的课忽然觉得很没劲,释放学生的潜能和自由呼吸的课才有生命力,我们的实践性学习探索冲击到了我们的课堂教学观。”

——王晶华老师的来信

“高效课堂不只局限在教室内,如地理历史等科目可以实地考察,更有助于加深理解。” ——学生的观点

我们再看看美国初中生物课的一个案例——

在有关“细胞”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份课后作业──办一份报道细胞的杂志。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分别担任编辑、作家、发行者、艺术编辑等不同角色。内容包括:报道目前有关细胞和显微生物学的信息;纠正一些大众关于细胞生物学的错误观念;关注法律界对DNA研究的疑问;讨论当今世界日益尖锐的生物学的伦理问题,如克隆、基因治疗、试管婴儿、DNA指纹、基因工程等。完成后的杂志可以在学生中传看或在网络上发行。应该说,这节课被引入了许多非生物学的人文性的东西,它关注了内容、活动及其学习方式的人文性,因为富有迁移力和情意支持的科学知识远比那些缺乏生活性、人文性的科学知识更有价值。

显然,高效课堂不仅仅是发生在一节一节的课内时空的故事,课堂发生的故事决不仅仅是师生在课堂 里面的现场演艺,与学生课堂生活与学习相关的课外的广阔天地,与学生的课内学习息息相关。一句话,远离了生活的课堂,不仅其内容是贫瘠的,而且其思维与体验也必然是空洞的,甚至会常常发生“断路”。

我们不能不说,高效课堂的“源头活水”是学生的实践知识。在这里,我非常赞赏泰安市泰山区省庄二中李明尚校长的话:知识的传授可以高效地让老师在课堂讲授,但“情感、态度、价值观”光靠讲授是不行的。这里,我还要补充一句,思维品质的培养光靠讲授也是不行的。总之,思维的过程、人生的感悟等这些高效课堂追求的高价值教育目标,仅仅靠课内的讲授与学习是不行的,必须有生活经验的滋养。

(三)自主学习

当下的所谓高效课堂,大都非常关注课前的预习,有不少学校近乎苛刻的控制学生的课外时间,总幻想着学生课下除了按照“学案”学习之外,其他什么也别做。这也正是当下许多学校“学案”越编越厚、作业越布置越多,直至所谓“学案导学”大行其道的根本!这样的教育生态能不能带来高效课堂?请大家倾听来自学生的声音——

(1)晚自习时可以有充分的自主实践整理和反思学过的内容,而不是整晚、整晚的做学案,做作业。(2)课后巩固,将预习作为重点,便没了复习的时间,复习与预习同样有效,什么时候才能两者并重呢?

(3)重点应在课上,而非课下,不能用预习占用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若将功夫都用在课下,课堂将没有任何意义和作用!

(4)高效课堂,重在一个“效率”,不是什么所谓的几点起床,学习多晚,那样只会让自己处于高度疲惫状态,而是用同样的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充分利用课上时间。

(5)一节课讲了100道题或许很多,讲了10道题或许太少,谁又能保证讲100道题学会的比10道题就多呢,整天认真完成作业的一定成绩高吗?因循守旧,重于形式是失败的,必须要突破禁锢,做学习上的叛逆者。

显然,学生们不愿意跟老师玩了!这么苛刻地控制学生的时间,不给学生一定自由、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不行了!这种苛刻的时间控制下的教育,对于好学生是扼杀,对于中等学习水平的学生是强灌,对于学习差的学生是放羊。不能不说,这种苛刻的时间控制的结果,与校长们对高效课堂的追求是大相径庭的。其一,高效课堂的运行需要兴趣作保障,超长的学习时间带来的是学生学习的身心俱疲;其二,高效课堂追求的除了知识的掌握之外,还有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特别是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内化与生成。这些与学生的生活储备、经验积累、知识丰富度具有直接关系。而苛刻的时间控制下的教育结果,必然是学生学习与生活自由度的严重缺失,由此带来的面积是学生生活、经验、知识储备的单一化、同质化,这直接制约着学生课堂思维的丰富与深刻。由此,何谈高效课堂!

(四)学案导学

当下的所谓高效课堂,大都非常重视课前的“学案导学”,以至于在一些地方“学案导学”成了高效课堂的同义词。可今天很少有人反思:并不是所有的“学案”都有助于高效课堂的实施。相反,有些“学案”是危害高效课堂的。

在我的教育研究经历中,“学案导学”并不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生事物。早在10年前,我在组织创新教育实验时,平邑一中就开展了“学案导学”的尝试。

前几天,我翻阅有关资料时,找到了2000年4月平邑一中编写的《学案编写个案点评》。其中,有一节课,名为《三角形的中位线》。

这份“学案”设计的导学问题为:

如图:A、B两地之间是敌人的雷区(不能直接测量),若在AB外选点C,可找到AC、BC的中点M、N,若测得MN=100m,那么,A、B两地相距多少米?你的推理根据是什么?

导学提示:(1)若要解决上述问题,请你认真阅读几何第二册179-180页的内容,并请反馈你自主学习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2)课外利用这种方法实地测量一下我校荷塘的长度并体会方法。

学案”点评:

本设计突出体现了问题情境设计的实用性、新颖性、趣味性,学生看到问题后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阅读课本,查阅资料,尝试试验,自主探究,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自主意识、创新意识会得到很好的培养,学生利用自学所得解决了实际问题,得到了成功的喜悦,便会激励自己进一步去探索,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

我不知道同行们看了这份“旧学案”之后有什么感想?这份“旧学案”所具备的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等功能,试问今天的“学案”还有吗?

今天的“学案”一味地将课内学习转向课外,一味地将课内练习移到课外,一味地追求所谓知识学习的高效,以至于在我看到的课堂中,所谓高效课堂直接演变成了课外做题、课内对答案,或者课外准备、课内交流。这是真正的高效课堂吗!

在经过了一番“怀旧”之后,回过头来再看看今天学生们是如何看待当下的“学案导学”的——

(1)老师讲很重要,很多时候不会就是不会,即使讨论一节课也不会。建议取消“学案”,浪费时间、浪费金钱、浪费纸张、浪费笔油。

(2)很多方面我们自己预习,看了就好,明白了就好,却偏偏要把课本上的原话再照抄到“学案”上,我们想不写,可是却还要做,还要检查。还有小组评价活动,也是纯粹的浪费时间。

(3)“学案”要设计地简单一点,基础知识还不懂就先做高考题,提升速度过快了。

(4)对于文科的一些东西,有些东西明明在课本上有,何必要再让学生整段、整段的抄一遍呢?就现实来看,这样的效果并不高,同学们只一味追求赶快完成作业,这样不是浪费时间吗?

(5)课堂更应是在掌握基础的前提下,尽量延伸、拓展知识的。尽量不要把课下就能做好的东西搬到课堂上。

(6)希望老师将“学案”内容简化,能书上标注的东西就避免抄录,需要对课本知识做的补充也一并印到“学案”上,便于在书上整理,也可以适当设置探究与思考题,课下思考,课下总结。不发“学案”的科目,可以简单地列下提纲和重点问题,这样有助于理顺思路,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将知识系统化。

基于对“旧学案”的回顾和学生对“学案导学”的期望,我认为,有效的“学案导学”,应该认真思考研究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什么样的“学案”是真正有价值的?我认为,一份“学案”好不好,有没有价值,关键看以下四个问题设计得如何:(1)明确学习目标;(2)指导学生有效预习;(3)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即能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收集上来;(4)知识与经验拓展,即指导学生适当拓展课本知识,并为课本知识的学习准备经验背景,等等。

二是“学案”编写应该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1)“学案”与教材教辅的关系,“学案”不能成为教材、教辅的替代物。(2)“学案”与作业的关系,不能把“学案”搞成练习册,“学案”只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而不能直接让学生完成大量的习题。(3)“学案”与思维训练的关系,好的“学案”不仅指导学生学习书本知识,更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与实践。

四、省庄二中:实践高效课堂的典范

从2008年9月12日至2010年5月21日,我先后5次到省庄二中考察学习。为什么对省庄二中的课堂教学改革如此感兴趣?因为这里正在发生着真正的教育---“内生的教育”:人的成长是不可代替的,只 有他自己在外在环境影响下自主发展。谁唤醒了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谁就在实施真正的教育!我每次到省庄二中,都强烈地感受到,这里的教育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学生们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己在主宰自己成长的命运。

昨天(5月20日),我听了一节数学课。课题的内容是平行四边形,课型是单元综合课,即单元知识的复习、巩固与知识结构的整合课。老师先后用两个课时完成这节课。第一节课学生自己复习准备,第二节课学生们进行交流、反馈、矫正。我听的是第二课时。这节课的气氛非常和谐,师生之间没有任何距离,学生的心态是完全开放、自由、安全的,没有任何战战兢兢,脸上始终充溢着阳光与活力。尤其令人高兴的,整堂课学生们争相展示、交流、探究学习成果,不断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体验自主发现的喜悦。在这个过程中,小主持人巡回指导,小组之间相互质疑与请教,合作学习不再是走形式,而是基于真问题的交流与探究。我听过不少课,可这么主动、这么富有思维深度的课,还不多见。

这里,我想到了“谁是最好的学生”这个话题。

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露着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大哲学家罗素。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了?”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当我看到省庄二中学生们在课堂上主动提问的时候、主动质疑辩论的时候,我发自内心地认知到:这里的教育正在发生真正的变革!由此,我对省庄二中的课堂教学改革充满着期望与憧憬。

(一)“公民课堂”

这里的“公民课堂”不是道德教育的概念,而是为公民做准备的教育的课堂。在我看来,省庄二中的每一堂课、每一个教育活动都是在为学生们成为未来的合格公民做准备。

我赞赏李明尚校长的话:“课堂改革源自尊重,实施过程中时时处处都体现出平等、民主、自由、公正的作风,学生不自觉中,自然而然学会了尊重、平等、自由、民主、公正的游戏规则,这不是一个人素质的很好体现吗?”我之所以把省庄二中的课堂改革称之为“公民课堂”,是因为省庄二中给予学生的教育,绝不仅仅是功利主义教育所极力追求的狭隘的知识的传承,他们的课堂无时无刻不在培养未来公民所应具备的尊重、平等、自由、民主、公正的公民素养。教育环境的改革改变人!关键是,我们每天为学生们创设什么样的教育环境、提供什么样的教育。这里有一个非常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小男孩,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笑而不答。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上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无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第二天,男孩拿着石头蹲在市场的角落,有不少好奇的人对他的石头感兴趣,而且价格越出越高。回到院内,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卖。在黄金市场上,有人出比昨天高10倍的价格要买这块石头。最后,院长叫孩子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又涨了10倍,更因为男孩怎么都不肯卖,竞被大家传为“稀世珍宝”。男孩兴冲冲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把这一切讲给院长听,并问为什么会这样。院长没有笑,望着孩子慢慢说道:“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大大提高了它的价值,竞被传为稀世珍宝。你不也像一块石头吗?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价值。”

我在省庄二中校园看到的情景,坚定了我将该校课堂教学改革定位“公民课堂”的判断。5月20日下午听完课,我在校园里遇到两位要好的女同学正在交谈着什么。我了解到:有一位女同学下午刚担当了数学课主持人,她提前一周备课,其中与老师商量交流了6次,还与各小组组长沟通。这学期这位女同学已读 了10本书,给她影响最大的是一本关于人类苦难的书。她手中正在看的是一本关于人生的书。她告诉我:人要追求快乐的生活,不管你干什么,只要有兴趣,生活就幸福。

(二)“学生自己主宰的课堂”

在对学生关于高效课堂的调研中,我特别赞赏“属于学生自己的课堂是高效课堂”这个观点。省庄二中的课堂改革好就好在它是“学生自己主宰的课堂”。这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师生共同设计课堂。这是过去所没有的。至今,我看到的都是教师在备课、研课,还没有那所学校如省庄二中这样由教师指导学生放手设计课堂。

2.学生是课程资源的重要建构者。在我听的那节数学课上,学生课上展示、交流、探究的内容都是自己设计的。包括单元知识结构归纳、重点例题和容易出错各类题的筛选,等等。这些都是学生主动建构的重要的课程资源。

3.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助手。这是师生课堂关系的革命性变革。在省庄二中的课堂教学上,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有“四个关键词”:主持、主讲、合作、融合。“课堂主持”一般由两个学生担任;“课堂主讲”即每个学习小组都有主讲人,需要时就代表本组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等;“课堂合作”,包括小组内的合作和学习小组之间的合作;“课堂融合”,包括智慧的融合、思维的融合、建构的整合等。省庄二中课堂教学的这四项活动站在前台的都是学生,教师成了学生的助手。

(三)教师的主导作用

省庄二中开展的“精彩主持”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尊重和释放了学生的学习能量,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持课堂、学生主持交流、学生主持合作、学生组织整合学习成果,但这丝毫不否定、不降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李明尚校长说:“我们认为,„主动‟的后面是„真‟,„被动‟的后面是„假‟。教师„走下讲台‟,学生„走上讲台‟是由被动到主动的转换,针对转换中教师角色的转换,张厅长只用八个字就彻底阐明了,那就是引导、点拨、纠偏、补漏。”在此,我再做些补充,加上“评价、整合”4个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归纳和总结,尤为重要。特别是当学生的评价、总结与归纳不到位时,更加需要教师的提升。

(四)四点建议

省庄二中的课堂教学改革才刚刚开始!她像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刚刚发出了第一声让人心醉的啼声!从帮助她健康成长与发育的角度,我有4点建议供参考:

1.人人都当主持人。我主张每位学生每个学期都要当学科主持人,学生的学科兴趣与特长不同,不同的学生完全可以当不同学科的主持人。

2.人人都当主讲人。也就是说,要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在不同的学科里当小组主讲人。

3.让每个孩子都阳光。我在听课中发现,有的学生发言很少,这肯定是学习相对落后的学生。如何让这些学生在课堂中阳光起来,而不致成为被课堂遗忘的角落?我主张,课前老师、课堂主持人、小组主讲人要帮助这些学生做有针对性的准备,专门为他们创设课堂发言的机会。什么是教育?这就是教育。

5.初高中教学教育高效课堂论文 篇五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高效课堂【摘要】我国作为一个正处于蓬勃发展中的国家,经过改革开,我国的整个综合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方方面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无论是在科学、经济的进步方面,还是对于教育的重视方面来说,都是如此。而初中生作为祖国发展过程中的后备力量,对其进行英语专业的教育尤为重要,而且为了能够使其适应国际化的潮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实施高效英语教学,至关重要。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过程高效课堂国际化浪潮情景教学

一、前言

初中教育是我国自建国以来就一直存在的一个教育阶段,介于小学和高中之间,是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巩固和提升的重要阶段为。英语作为一门社会性的语言,随着国际化潮流的演变,在21世纪地球村不断形成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不会英语和电脑将成为新时期的文盲,因此,在对初中生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建立高效的课堂有助于其英语水平的大力提升。

二、初中英语教学效率低下原因分析

我国很多的初中生在进行英语学习的时候认为这是一门外来语言,除了课堂的学习,并不具备太多实践交流的机会,因此就会忽略对英语的学习。此外,由于家长和老师过度重视成绩,对教学过程中的效果提升并不在意,就会出现一本教材、一套教学方法用很多年的现象,最终落后于时代。另外,英语这门课程只需要交流的,缺乏一定的交流互动环节,不能够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也是造成初中英语课堂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

三、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高效课堂的措施

1.增加英语课堂学习的趣味性

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老师的教学观念,树立“以教为导,以学为主”的观念,营造舒适的课堂氛围。其次,是要更新学习的方法,以单词的教授为例,不要简单的念、写、背,而是可以借助一些教具来进行,帮助学生进行记忆。

2.英语教育生活化的应用

美国教育家杜威最先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生活就是不断成长,不断发展,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的实用主义教学理论。英语和我国的母语相同,都是一门需要在交流中进行学习的课程,这说明单单依靠初中课堂教育过程中的步骤来进行,也只是死知识的应用,只有将课堂内容与生活化途径结合起来、才是促进初中英语教学实施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举措。首先,要通过生活化的教学设计,来易化、提升初中生对于英语课文的理解,将死知识进行转换,强调体验为主。其次,要布置一些实践类的家庭作业。该类家庭作业的布置,往往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家庭环境进行布置,卖水果的就从介绍水果方面入手;从事手工活的就可以选择介绍自己父母的手艺入手。以生活中的小事为题材,锻炼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提升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是对初中英语高效课堂实施促进的一项重要举措。

3.情景教学理念的应用

情景教学理念的教育体现,是在强调一个主题的前提条件下,将学生作为课堂教育的主人公,培养其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并且要学会通过真实的案例来解决相关问题,促进教学情境的创立和建设。这一点在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大量英语情况教学的应用能够使得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尽可能地锻炼自身的听、说、读、写能力,不仅如此,而且还会有效地促进学生理解文章含义以及西方的文化习俗。“寓教于乐”的学习理念,让学生都能够积极投身到科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去,并且对于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而且学生合作模式的课程学习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同伴之间沟通合作能力的提升,相对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来说,具有独特的优势。

4.注重游戏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众所周知,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对于初中生来说,过多的学习是不现实的,不能够死学习,而是要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高效的学习习惯。单纯地将初中生控制在教室内进行知识的传递是很局限的一种方式,要通过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不仅仅是的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丰富多彩,而且还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其具备主人翁的意识,主动去学习英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高效课堂的理念应用,这其中不仅仅能够有效提升初中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探究技能、增强基础知储备和相应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形成一个具有完善性、高效性、及时性的初中英语高效教学体系,这一点也是完全符合最新出台的《义务教育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和规定。只有在初中阶段为每一个初中生学习英语打好基础,这对其进入到高中、大学以及以后学习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芳.思维导图高效课堂———试析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广场,,(11):132.

[2]唐怡军.浅析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实施高效课堂的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18):57.

[3]邹彩霞.浅谈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高效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7,(06):77.

作者:王艳丽 单位:河北省乐亭县姜各庄镇姜各庄初级中学

高效课堂二

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摘要: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学校教育的各个学科都在进行课堂的信息化改革,将课程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提高教学的效率,适应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理课程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在学生的高中考试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高中教学中要加强对高效课堂的构建,结合“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应用各种信息技术,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促使地理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充分的优化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加强学生的理解,实现对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本文首先对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现状进行简单的分析,然后重点对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积极的探究,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现状;策略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高效课堂进行构建,需要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形成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促进地理教学的高效实施。

一、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现状

在地理课程中对信息技术进行引入,可以形成趣味性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通过新的教学形式进行地理学习,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能力。但是,在现阶段的地理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状况,影响了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在不断的教学中进行改革和完善。

(一)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要组织者,也是学生进行地理知识学习的传授者。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要教师对策略进行制定和创新。不过,在如今的地理教学中,有些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没有根据“互联网+”的发展进行更新改革,依然是以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法为主,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教学。学生也只是对地理知识进行记忆,即使是对信息技术进行应用,也仅仅是将课本中的文字转换到屏幕上,没有起到有效的教学作用。

(二)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缺乏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积极性

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信息技术逐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都应用了信息技术,但是,在如今的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薄弱,了解了信息技术的各种作用,但是没有将信息技术与自己的地理学习进行融合,不愿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不高。

二、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加强教师重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实现对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加强教师对信息技术的重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重要作用,积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改革,提高教学的质量。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结合信息技术,将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形成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搜集各种教学资源,扩展学生的地理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二)创设课堂情境,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对信息技术进行应用,要结合教学的内容,创设地理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将各种地理文字信息转化成立体图画,从而让学生能够从直观的角度进行学习和观察,将复杂的、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地理课堂活动,对地理知识形成一个清晰的印象,实现对学生的地理教学。例如,在学习湘教版高中地理一年级“地球的宇宙环境”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教学要求,对课件进行制作,将课文中关于宇宙的各种知识转化成动画的形式,通过课堂屏幕进行展示。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形象的动画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促使学生对自己生存的地球形成一个感性的认识。

(三)结合信息技术,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在高中地理课程中,有很多关于自然、人文、世界的地理知识,单纯的进行知识教学,让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学习有极大的困难,不容易让学生理解,仅仅依靠文字的传授,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课本中的知识在课堂上进行系统化和动态化的展示,形成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这一节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将太阳与地球的关系进行动态的展示,让学生能够摆脱过去书本化的教学模式,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积极与教师进行沟通分析,促进良好氛围的养成,实现对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积极转变教师的思路,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丰富地理课堂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创设课堂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快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促进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李月娇,孙静.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8.

[2]樊敏.新媒体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辅助作用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

[3]刘全优.“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18.

6.高效教育 篇六

摘要:通过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备课实效,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学,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着力构建高效课堂。以构建高效课堂为突破口,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关键词:高效课堂;素质教育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基本方略,已经进入了“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新阶段,由此可以推断,素质教育将会是我国教育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个时期的大形势、大趋势。“谁不抓素质教育,谁就会落后,教育也会没有出路。”

自实行素质教育后,从根本上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课业负担,带来了教育的春天。随着上课时间的减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高效课堂”是对我们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质量的要求。“高效”要求教师要达到一定的思维容量,教师能够很好的进行教学反思,提高专业水平,学生能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课堂是素质教育最重要的载体,学校应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重中之中,认真研究实施素质教育的各种措施,也只有植根于课堂教学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在课堂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强调学生上的每一节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训练能力,它应该是师生共渡生命的过程,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挫折的体验、克服困难的体验,受到关注赏识的体验,使学生在艰苦的学习过程中,经历积极的生命体验。做为一名教师,-认为应从着力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观念正确与否必将决定行为的效果与价值。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直接影响一堂课是否高效。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本人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开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推动自身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改变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多、主动积极思维少的现象。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课堂教学效率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提高备课实效,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备课是教师积累知识和业务再提高的过程,提高备课实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打造高效课堂之关键。

本人认为,首先,教师要学会分配精力,找准备课的黄金分割点。有资料表明:用80%的精力钻研教材,了解学情,20%的精力书写教案的教师,是善于成长的教师。优秀的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是不急于动笔的,而是先放飞自己的思想,他会先思考从哪里着手。为了防止思维落入固定的模式,他们往往会尽力避免重复性的线性思考,而进不规则的“螺旋式”思维状态。他们在备课时,不仅关注教材,更会关注学生的实际,他们会不断地考虑:怎样使自己预设的目标最接近学生的思维发展区;搭建什么样的平台才会让学生最容易走近目标;如果学生在这里出现问题,用什么样的方式调整教学变数才会让学生走出困境。所以优秀教师在备课时,不是以物化的备课笔记来衡量自己的备课是否完成,而是以自己的储备是否能从容面对学生来作为标准。

三、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构建务实高效的课堂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教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将小组学习落实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喜用。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设计怎样的问题成了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讨论的问题必须是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可以这样操作:请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一一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到全班和教师一起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模式。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通过教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更为深刻,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有效的手段。

(三)课堂提问要精当

课堂提问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因此,它应紧扣教学重难点,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助学生走进文本,以便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控教学进程,启发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提问的目标明确了,去粗取精,努力使提问精当便是教师构建高效课堂的自觉行动。

(四)设计巩固拓展课堂练习

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四、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学,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在合作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两者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掌握应学知识、积极思维、提高能力。学生则完全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学习,对所学知识主动探索,认真思考,深刻钻研,相互讨论,主动提问,质疑解疑,变过去的被动听讲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灵活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以趣结尾,余音缭绕

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一堂高效的课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也就是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在语文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趣例作为结尾,往往令人萦怀难忘。

7.高效教育 篇七

一、捕捉最佳教育时机

微型德育与传统德育课相比较而言, 具有时间短、切入点小、灵活性强和教育深刻等特点。但如何捕捉开展微型德育课的时机, 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的确是一门艺术。如果教师不能发现社会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 不能掌握学生思想的新动态, 或者即使发现这些问题和动态, 却没有及时开展和组织好微型德育课活动, 而只是按部就班, 循规蹈矩地照常“上课”, 那么, 微型德育课的优点就将完全发挥不出来。

例如, 教师从新闻媒体得知中国将于某日上午发射载人航天器, 届时会进行电视直播, 就可以在当天电视转播发射倒计时的时候组织学生收看。学生们甚至很可能会跟着现场指挥员的声音一起喊“十、九、……三、二、一, 发射!”在那个令人感到紧张, 又十分兴奋、自豪的时刻之后, 教师再开展一次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微型德育课, 效果将事半功倍。

此外, 对学生中存在的认识偏差和不良行为, 如果教师能够在第一时间就进行教育和纠正, 效果也比问题逐渐积累再爆发要好得多。例如, 班主任教师在食堂就餐时, 发现有些学生不爱惜粮食, 随意丢弃饭菜。这时, 教师就可以把学生召集起来, 在学校食堂开展一次微型德育课。当学生们看着满地、满桌都是饭菜和其他杂物, 这种场景是教师在包括教室在内的其他场合都无法真实构建的。在这种情境中,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对浪费粮食的观感, 谈谈对勤俭节约的认识, 谈谈我们应该怎样遵守文明礼貌规范等, 再组织学生动手把食堂打扫干净,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更有说服力, 而且也更有指导性。

要捕捉最佳教育时机, 很考验教师的责任心、敏感性和教育能力。为此, 教师不仅要平时注意自己的学习, 训练思维反应能力, 还要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去, 认真观察、仔细记录和分析学生的思想与行为, 这样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厚积薄发, 从而捕捉到开展微型德育课的最佳时机。

二、提升德育实效

首先, 部分教师将微型德育课开办成处理班级事务的主题班会, 没有突出思想教育性。一些班主任甚至就在微型德育课上布置班级事务, 造成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习态度不积极, 对微型德育课失去热情。其次, 教育方法显得单调、落后, 部分教师习惯了批评说教, 不设身处地地体会学生的想法与感受, 更不愿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学生缺少参与体验的机会。第三, 部分教师很少研究本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也谈不上有针对性的教育, 如此敷衍了事, 其效果之差可想而知。

微型德育课与其它课程一样, 强调以学生为本, 强调激发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求教师使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 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因此, 为了提升微型德育课的实效, 避免出现以上问题, 教师应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 应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教师要营造氛围, 将声音、图像和影像等结合起来, 将更多的信息传递给学生, 以提高教学效率。例如, 如果最近学生做早操变得有点懒散, 教师在班会上讲过了但收效甚微, 教师就可以在学生做操的时候利用手机或数码相机的拍摄功能, 录下学生做操的情况, 再剪辑成一个视频, 加上一些风趣、幽默又令人警醒的旁白, 在上微型德育课的时候播放, 效果一定十分明显, 让学生自己辨别是非, 主动更正行为, 能起到语言达不到的教育效果。

其次, 教师在平时就要积累教育的素材和信息。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 日积月累、聚少成多。建议班主任要注意拍摄学生平时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照片, 这样一个镜头便是他们一段学习生活的写照, 一张照片便是一页珍贵的个人回顾和情感精神的凝结;一张图表便是一段努力进步的见证。丰富、充实的素材会使同学们在微型德育课上情绪饱满、兴趣盎然地见证、感怀自身的成长、学校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第三, 教师一定要真心地尊重和热爱学生,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同时悉心研究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认真备课、做多媒体课件等, 真正发挥好教师的组织、引领作用, 以持之以恒的教育态度, 形成学生稳定的良好品格, 努力提升微型德育课的教育实效。

三、巩固教育的内化成果

德育是一个长期、复杂和逐步提高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是长期的, 反复的, 从量变到质变不断积累和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 包括微型德育课在内的学校德育工作, 要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地进行, 要在坚持中不断巩固微型德育课的内化成果, 实现稳定的外化。

我们在实践中不难注意到在这样一个现象:围绕某个主题开展微型德育课教学, 当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但不久之后, 原来的一些不良思想和言行又卷土重来。在各所中小学校中, 以《感恩教育》为主题开展微型德育课的很多, 教师们都很精心地进行组织, 用很有感染力的真实故事去感化学生, 让学生感知父母、老师对他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关爱, 听课过程中, 教师也的确发现学生深受感动, 有的甚至泪流满面, 下决心以后要在生活中关心父母, 以勤奋的学习感恩父母和老师。可是, 有些学生在维持这种情感和状态一段时间以后, 又故态复萌。

为此, 教师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 微型德育课可以围绕相同的主题, 以多种形式、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巩固, 使教育思想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烙下深深的印迹, 通过多次内化以实现稳定的外化。

第二, 传统的德育趋向于“知性”德育, 但这容易导致“水过地皮湿”, 学生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 也不会落实到行动中。因此, 教师一定要在微型德育课及平时的教育中强调“知行合一”, 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明白道理。微型德育课绝不能热热闹闹上完就结束了, 不正确的行为是否改正, 预期的目的有没有达到, 班主任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醒, 不断地督促。

第三, 围绕班级存在的突出问题, 设置情景, 经常开展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的微型德育课。这样既能避免班主任教师的生硬说教, 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自己教育自己。如果能够长期坚持, 学生定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养成自主解决班级和个人问题的好习惯。

8.打造高效课堂,享受愉快教育 篇八

关键词:高效;愉快教学;初中语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语文老师也需要打造出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去学习。下面就先讲一讲打造活泼课堂氛围的这种愉快教育方法。

一、打造活泼的课堂氛围

在初中语文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讲解的知识,时间一长,学生就失去了上语文课的兴趣。要知道课堂气氛作为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基础部分,如果做到了活泼、生动、民主,语文教学就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开展愉快教育离不开和谐的课堂气氛。为此,初中语文老师需要做到仪表端庄、富含激情、精神充足、风趣生动,通过微笑来沟通自己与学生心灵间的桥梁。同时,老师还要经常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及上进心。对于经常调皮、学习不积极的学生也需要进行表扬,设置简单的题目让其回答,促使课堂氛围变得和谐、融洽。

二、控制把握好教学节奏

现代音乐上常常采用节奏这个术语,通过优秀的音乐大师对节奏、旋律的掌控之美,使得观众们能够凝神驻足、屏气入境。对于初中的语文老师,需要和那些优秀的音乐大师一样,善于指挥调节,让语文课堂能够产生“优美欢快的曲调”。初中语文教学开展愉快教学,就需要语文老师控制、把握好语文教学节奏,不能过快地进行,让学生感受不到课堂乐趣的存在;也不能过慢地进行,过慢会断断续续,不能紧紧地扣住学生的心弦。初中语文老师,要让语文教学节奏跟着学生自身的运动节奏、生理节奏,考虑到初中学生有曲线变化的大脑兴奋中心,利用学生大脑里的兴奋中心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在学生处于低谷疲劳期间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精彩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或者讲解一些有趣、鲜活的例子,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度过学习的疲劳低谷期。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语言方面,初中语文老师也要做到疏密相间、跌宕起伏、快慢适度。根据资料表明:老师“大辩论式”“机关枪式”的语言能够让学生得到超负荷的刺激,形成课堂的厌烦心理。内心的感情鲜明时,要加快语速;内心感情色彩比较灰暗时,要减低语速。初中语文老师,还需要借助于课本内容来控制掌握好教学节奏,进行科学的、合理地取舍和详略安排。

三、运用多媒体打造愉快教学

现代属于科技时代,初中的语文教学也需要采用多媒体来使教学氛围变得愉快起来。通过多媒体,让语文课本中单调的文字知识转化成图片、视频的形式,让学生能够感到语文课文内容的生动形象,从而产生愉悦的心理。比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授诗歌、散文时,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来进行这些诗歌、散文的情感朗诵,配合应景的画面和声音。这样一来,就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学生的感觉器官都调动了起来,让学生有了对语文诗歌散文的全新感受体验,学生也会感到心情愉快,更加愿意进行语文诗歌散文的

学习。

总之,当代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学生的综合发展需求,这就需要初中语文老师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基本的出发点,采用以上教学方法,打造出一个高效的、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程,在语文教学中获得欢乐与成长。

参考文献:

[1]许秀清.语文愉快教学[J].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Z1).

[2]周云.中学语文愉快教学初探[J].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2008(1).

上一篇:游泳课教学流程图下一篇:打造茶马古道茶文化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