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2024-10-24

教案设计:《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精选12篇)

1.教案设计:《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篇一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复述课文内容。

3、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4、能懂得故事里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套。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试着把故事内容复述一下。先自已复述一遍,然后复述给同桌听。

二、品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课文,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认真写好批注,等一会我们交流。

三、讲述故事。

请同学们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再加进自己合理的想象,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先自己讲一遍,然后讲给同桌听。可以一个人单独讲,也可以几个人合作讲。

四、拓展阅读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它向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再不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那我们将自食其果,自我毁灭。

21世纪,人类面临许多环境问题。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这则材料,读后说说你的感受。

五、环保行动。

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面对如此怵目惊心的环保问题,我们小学生能做什么呢?

2.教案设计:《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篇二

同学们喜不喜欢读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 齐读。出示目标, 明确学习任务。

二、展示画面, 感悟“美丽”

1. 开火车读文, 比谁读得准确、流利、有感情, 师生评议。

2. 交流学习:

原先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 (“美丽”) 画出重点词句感受村庄的美丽, 想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

展示美丽的画面并配以优美的背景音乐。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生对比读、小组比赛读、想象画面读。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优美的画面, 直接激发学生的视觉思维,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美”的氛围, 为后来体验小村庄的毁灭奠定感情基础。结合画面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比赛读、想象读等, 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又锻炼了其表达能力。】

三、创设情境, 感受“毁灭”

1. 结合插图, 说说小村庄最后怎样了, 发生了什么。 (引出第四自然段)

2. 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害怕、难过) 通过朗读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3. 播放灾难背景音乐。结合插图,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由第一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的学习, 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大胆地变换顺序, 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用小村庄从“美丽”到“毁灭”的强烈的对比震撼学生的心灵, 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想象环节”意在锻炼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渡:那么美丽的小村庄竟然消失了。此时, 同学们首先想到的问题是什么? (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呢?) 质疑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过渡到对第二、第三自然段的学习。

四、细读品味, 探究“原因”

小组合作学习第二、第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依据这一理念, 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村庄消失的原因。第一步, 小组合作探究;第二步, 抓重点词句, 交流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 出示重点句。

例如:“谁家想盖房, 谁家想造犁, 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 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抓住“谁家”“拎起”感悟村民的随意砍伐。

再如:“一年年, 一代代, 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 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课件展示这句话, 字体逐渐加大, 裸露的土地画面不断扩大, 让学生反复读, 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抓住“一年年, 一代代”“裸露”感悟村民长时间的乱砍滥伐。

五、感悟升华, 巩固练习

过渡:无知的村民就这样毁掉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 最终这个小村庄变得——— (最后一自然段)

1. 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悲伤”“同情”) 有感情地读最后一自然段。

2.“什么都没有了”, 没有了什么呢?

说话训练: () 的 () 没有了。 (指名说)

(预设:清澈见底的河水、郁郁葱葱的森林、湛蓝深远的天空……)

3. 填空:破坏环境就等于 () 。 (预设:伤害自己、慢性自杀)

【设计意图:训练的目的是巩固对本课及课外语言的积累运用, 同时深化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六、拓展延伸, 创意表达

1. 写一写。

(1) 假如你是幸存下来的村民, 你会说些什么? (2) 假如你是村长, 你将如何重建美丽的小村庄? (二者任选其一)

2. 议一议。小村庄的悲剧令人心痛。在我们身边, 还有哪些破坏环境的现象?

3.教案设计:《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篇三

很喜欢这么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我们的课堂也应是诗意的课堂,为孩子搭建心灵放飞的教学舞台,让孩子自由地和文本对话,积淀语文情感,提升语文素养。本节课的设计我以“斧头”为贯穿整堂课的词眼,以对斧头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让孩子梳理斧头和小村庄的联系,得和失,孰轻孰重,波澜相助,层层递进,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鸣,最后深化主题。

[理念是一课之魂。但理念与设计却存有两种境界,一种是“隔”的境界,即理念与设计是两张皮,是井水不犯河水的隔离关系;另一种是“不隔”的境界,即理念与设计打成一片、融为一体,是盐和水的关系,理念的盐融化在设计之水中,我们看不到理念,但在设计中却处处能品尝到理念之味。理念的行走当取“不隔”的境界。]

一、一层画面铺感情

师:这节课咱们继续来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师生齐读),让我们静静地欣赏一下这个美丽的小村庄,谁能用书上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介绍?(音乐)

1生介绍。

2说说面对如此美丽的村庄的心情。

[金老师开宗明义,“情”是本课的主线。课始,未成曲调先有情。但是,这“情”既非空穴来风,亦非无病呻吟,这“情”附丽于小村庄的美丽形象,入境情始生;这“情”根植于文本优美的言语笔触,披文以入情。语文课的情,只有和“文之像”“文之境”融在一起,只有和“像之文”“境之文”合在一处,才是切实的、本真的。]

二、一柄“斧头”悟感情

师:孩子们,不知你们注意了没有?课文中三次提到了锋利的斧头(画图:斧头),可老师一直在纳闷,你说这锋利的斧头跟美丽的小村庄到底有什么关系?

1生自由读全文。

2用最简练的一句话来回答。

板书:得到和失去。

[课从“斧头”纵深切入,气势峭拔、意象奇崛。一柄小小的斧头,太不显眼了,它一直默默地藏在文本的角落,鲜有人去打探它、发现它。然而,“斧头和村庄到底有什么关系”的发问,却大有“声震林木、响遏行云”的思考力量。于是,“斧头”这一重要意象,成了全课穿针引线、一唱三叹的支架和道具。]

(一)斧头一砍得多少

师:你们从哪句话看出靠着锋利的斧头他们得到了?

1反馈

(1)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师:“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是什么意思?用树木干什么?

生:把树木当柴烧了。

(2)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2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3师生接读。

师:看,有了斧头多方便啊!

句式训练:谁家_______,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生接说,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谁家想做各式各样的工具,谁家想做应有尽有的家具,谁家想要大捆大捆的柴,就(生接说,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去年,谁家想拥有这一些,就(生接说,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今年,谁家想拥有这一些,还是(生接说,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明年,谁家想拥有这一些,照样(生接说,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4那面对着一栋栋房子,面对着各式各样的工具,面对着应有尽有的家具,村民们认为这是一把怎样的斧头?

5他们从心底里涌起怎样的情感?

[此为正读“斧头”。通观全课,这一步欲抑先扬、迂回包抄,在教学节奏的处理上,金老师极尽铺排皴染之能事,连用“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句式、“去年、今年、明年”的段式,将斧头在村民心目中的种种功劳做足做透。教学在“感受村民从心底涌起的感激之情”中画上了休止符。然而,梅花一弄风波起!]

(二)斧头一砍失多少

1感受“慢慢地失去”

师:村民们喜爱斧头,感激斧头,依赖斧头。可他们根本没有注意,也正是因为这把斧头,小村庄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也在慢慢地失去,聪明的你注意到了吗?文中哪些句子告诉了我们答案。

课件出示: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1)自由读读这两句话。裸露的土地是什么意思?

(2)说说失去了多少树。感受省略号的作用。

(3)小村庄失去的仅仅是不计其数的树吗?还失去了什么?

(4)补充阅读资料。请孩子们快速阅读这一段话。

你知道吗

你知道吗?

郁郁葱葱的树木可是我们地球最好的朋友。

风沙来临时,它是勇敢的守卫者;

雨水咆哮时,它是坚实的阻挡者;

空气污染时,它是神奇的过滤器;

气候多变时,它是奇妙的调节器;

噪声满天时,它是厚厚的隔音墙;

2感受“最后的失去”

师:读一读,说说从这些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4段)

(1)抓住“没喘气儿”体会雨大。

(2)抓住“咆哮”“卷”体会洪水急。

师:做一下卷的动作,这时候的洪,水已经形成了一个个旋涡,像……把小村庄给吞没了。

(3)想象说话。

师:那是一场怎样的大雨,怎样的洪水呀,孩子们,让我们闭上眼睛,听一听,想一想。

课件出示:风声、雨声、雷声……

我们听到了隆隆的雷声,呼呼的风声,哗哗的雨声,听着听着,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你还看到了什么?

师:美丽而恬静的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能告诉我你此时此刻的心情吗?

(4)指名读。

(5)读第5段。

你悲痛地看到了什么?男孩子说。

你绝望地看到了什么?女孩子说。

那是多么凄惨的一幕呀,一起说。

3如果现在叫你来形容一下这把斧头,你会认为这是一把怎样的斧头?

[有了前文的正读“斧头”,自然就有了此刻的反读“斧头”。对“斧头”作用的正反解读,正是对人类发展的辩证思考、科学判断。反读“斧头”,是全课的重心所在、枢纽所在,对此,金老师在处理上层层推进、步步攀升,处理得颇有章法。第一步,咀嚼文本,解读失去树木;第二步,拓展文本,猜读失去其他;第三步,创生文本,解读最后的失去。在学生悲痛地看着、绝望地看着、恐惧地看着中,仿佛是末日的降临,又仿佛是最后的审判,斧头成了这场浩劫的唯一祭品。正是,梅

花二弄断人肠。]

(三)得失孰重究责任

师:同样的斧头,让村民们得到了很多,让他们失去的更多。同样的斧头让村民们笑,又让他们哭。

1同样的斧头……

2面对如此惨痛的结局,我们能说罪魁祸首就是斧头吗?能将责任都推给斧头吗?

板书:村民

3读补充资料

(1)师:也许,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树有多大的作用,让我们大声地提醒他们。

(2)地许,他们知道树有这么大的作用,可还要大量地砍伐,让我们大声地告诫他们。

[正反之后,到了合读“斧头”的境界。是的,斧头是道具,斧头是工具。真正的罪魁祸首乃是手操斧头的村民。合读斧头,读出的不再是斧头本身的所作所为,而是村民的无知、贪婪、自私、愚昧。一样的斧头,不一样的结局:一样的斧头,不一样的感情;一样的斧头,不一样的言说。应了那句:梅花三弄费思量,云烟深处水茫茫。]

三、一抒心声融感情

1师:曾经美丽的小村庄因为村民不加节制地乱砍乱伐,被洪水卷走了。听到了小村庄的哭泣,我们感到痛心;看到了洪水中小村庄的垂死挣扎,我们感到愤慨。此时琳们肯定有很多的话想对村庄里的人说。把它写在课题的上边吧。(生写、说)

2结课:同学们说得多好呀!我想我们不但应该对小村庄里的村民说,还应该对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地球上,这里有郁郁葱葱的森林,‘这里有清如明镜的湖水,这里有活泼美丽的小动物们。可是,我们身边却有许多人如同村庄里的村民们一样无知、无情,他们肆意破坏我们的家园。于是,我们听到了大树的哭泣,听到了黄沙的怒吼,听到了大海的咆哮。孩子们,地球只有一个,那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让我们都来做小小环保宣传员,你可以用诗、用歌、用画来告诉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来拯救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地球,好吗?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细细品来,颇多意味。教师的文心和课心,均凝聚在一个“巧”字上。

其一,课脉灵巧。全课的脉络走向为情肿动、循情而行、悟情则止。用金老师的话来说,课始,一展画面铺感情;课中,一柄“斧头”悟感情;课尾,二抒心声融感情。文本蒸腾的忧患之情、救赎之情始终是本课安顿步骤、采取行动、考量目标的教学主线和课堂主干。一个“情”字,将文本、作者、学生、教师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包容在一起,它不仅成了师生共同行走在故事地带的精神动能,也成了师生直面生态、痛苦思考的最后家园。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情”是言语学习之器,更是言语发展之道。

其二,课局精巧。抓住“斧头”,正反相交,先扬后抑,一唱三叹。这样的切入、这样的布局,让人大有出乎意料之叹,又有尽得情理之感。正读斧头,见其利端;反读斧头,豆其弊端;合读斧头,方为人与自然相安无事的和谐之道。课局之巧,可圈可点。尤为可赞的是,读“斧头”始终不忘读“村民”。或角色置换,或感时身受,成冷眼质问,或移情体验,将“斧头”的方董和“村民”的命运紧紧地交织在一起。我们说,入选教材的课文是教学的“一级文本”,经过教师二度加工的课程内容是教学的“二级文本”,依托“一、二级文本”引起学生注意的学习内容是教学的“三级文本”。只有“三级文本”才真正具有教育学的意义和课程论的价值。我们在金老师的课上,目赌了“三级文本”的美丽诞生。

其三,课艺细巧。金老师的课堂技术别具一格、细腻巧妙。“复沓”技术的运用是其一例。其实,三读“斧头”的处理本身就囊一种大跨度的复沓技术,而在具体环节上,这种技术更是被她运用得从容不迫、挥洒自如。“谁家想……就……”的数度列举,突兀地将斧头的作用和价值呈现在人们眼前,其气势如风过松林、阵阵逼来,又如浪涌沙滩、叠叠盖过。“置换”技术的运用又是一例。学生读文本,不外两种姿态,一轩是站在文本的门外张望,一种是走进文本的家里端详。引领学生组“门外”而入“家里”、由“看客”而成“家人”。这就是一种角色的置换。在历数斧头的种种罪孽后,金老师让学生敞开诉说,或悲痛地看到了……或绝望地看到了……此刻,学生已经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已经被深深地卷入到逸群村民的凄惨境遇中。他们感同身受、心心相印,在与文共舞、多元解读中获得了言语和精神的双重确证。我们说,没有思想的技术是盲目的技术,没有技术的思想是苍白的思想,只有思想与技术的高纯度合金,才能锻造出啸傲语文的倚天长剑。

4.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篇四

1、学习生字。正确读写“山谷、森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乱砍伐树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教学难点是联系生适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1、小黑板(字词)。

2、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教学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投影插图,导入新课

1、师:山谷中,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请同学们看一看,它给你留下怎样丁怎岸的印象?

2、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体会小村庄的环境之美。

3、今云,我们就读一读这个小村庄的故事。(出示课题)让我们把时光倒回到许多年前开始。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咆哮

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

3、边读边思考:

小村庄结果怎么样了?

三、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小结: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最后在一场大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真令人痛心,这到底是谁造成的呢?我们下节课探究这个问题。

四、熟读课文,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1、自己练习讲述。

2、指名讲述:

评价读音的准确,故事的完整。

第二课时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已练习读。

2、小组内读,评议后再练习。

3、指名读,师生评议:

⑴ 第1段要读出小村庄环境之美:

这样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后来在一场大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呀!是谁毁了的呢?

⑵ 深入学习2、3段:

① 理解第二段第三句话:具体给这十几户人家取一些名字并描述他们的行为。

② 把“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

③ 说说对“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这句话的理解。

④ 朗读指导:读出小村庄人们的行动以及村庄变化的过程。

⑶ 学习最后两段:

① 去掉“还”字跟原句比较,找出问题的实质。

② 联系上下文理解“大雨没喘气”和“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体会悲惨的无法挽回的结局。

③ 过渡:事实正像我们所预料的那样,这个小村庄的人们在享受了斧头带给他们的好处之后,最终还是让这些斧头给毁了一切。

④ “什么都没有了”指的是什么没有了,你能具体说说吗?

⑤ 议议如何读好这两段,再试试。

二、总结全文

1、有感请地朗朗全文。

2、你想对小村庄的人说什么?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给每个生字组词。

2、认记字形,交流方法。

3、点拨字形:

“森、葱、犁、喘、黎”在田字格中的比例应该协调。“葱”的中间是“匆”不是“勿”;“裸”的左半部分是“衣补”不是“示补”;“黎”的上部右边的不能写成多一撇的“勿”;同样是“木”这个部件,在“森、栋、柴”中就有很大的不同;很多独体字作偏旁时具体形状要发生改变,如“葱”中的“心”、“砍”的“石”。

4、书写练习。

二、巩固练习

1、抄写自己认为意思深刻的句子。

5.教案设计:《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篇五

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而第二组的围绕了“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从而达到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在本组单元还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调查周围环境。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态度,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引发的思考。正如它的题目,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山谷里有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村庄周围都是郁郁葱葱的森林。人们靠着手头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文章的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它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的错误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的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我紧抓文章的学习重点进行教学,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我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基础上,找出小村庄发生的变化,以前是非常美丽,而如今却是消失了,并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小村庄变化之巨大,并在黑板上板书,形成鲜明的对比。同学们一下子就把有关小村庄美丽的句子找了出来,在读中体会,想象,感受小村庄的美。这里可让学生想象小村庄的美,除了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水,湛蓝深远的天空,清新甜润的空气,还会哪些美丽的景物呢?森林里有可爱的小兔,机灵的小鸟,草地上盛开着鲜艳的花朵……在加深体会小村庄的美的同时,也进行了说话训练,还能起到积累好词的.效果。

那么美丽的小村庄不复存在了,课文的哪一段交代了这些内容呢?让同学们先找出来,再在读中去理解“什么都没有了”,去想象小村庄里的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水,湛蓝深远的天空,清新甜润的空气等等都没有了。在想象中,学生油然而生一种惋惜之情,在品读最后一段话时,更加体会到人类乱砍滥伐树木所引发的惨重后果。

这时,我让学生找出在小村庄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并小组讨论交流。首先,学生们阐述“美丽的小村庄”变化的过程,最开始那是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接着人们开始砍树盖房、造犁,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后来,树木大量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最后,大雨之后,河水暴涨,小村庄为水卷走,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其次,学生在归纳出小村庄的变迁过程之后,可以根据这个变迁过程逐步领会其变迁的原因。人们过度地砍伐树木,使环境遭到极大破坏是小村庄消失的直接原因。而人们没有环保意识,贪图眼前利益,致使村庄最后消失,则是小村庄消失的重要原因。

6.《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六

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小村庄消失的过程和原因。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三、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小组合作。

四、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山谷中,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的图片。(课件一)

你觉得这个小村庄及周围的环境怎么样?用一些词语来形容—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7课lt;一个小村庄的故事gt;,二、品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课文中是怎样描述这个小村庄的?引出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画出并体会优美的词语: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

2、读出小村庄的美丽。(花样读)

过渡:是呀!多么美丽可爱的一个小村庄,那里绿树成荫,树木成林。绿茵茵的草坪上雪白的羊群撒欢地玩耍、嬉戏;牧羊人吹着笛子,悠扬的乐曲声在碧蓝的空中回荡。不远处有所小学校,从校园里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大人们都在辛勤地建造着自己的家园。整个山村充满了祥和的气氛和勃勃的生机。可是最后却消失了,什么都没有了……引出第五自然段:

(二)齐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课件二:一片荒芜的场景)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这个小村庄到底是被什么毁灭的?

(这时同学们有的说是被村民,有的说是被斧头……借此引出第2———4自然段。)

(三)请同学们默读第2———4自然段。思考:、这个小村庄到底是被什么毁灭的?

把你读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并作简单批注。不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可在小组学习中解决,如果小组解决不了,提到班上解决。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质疑

师: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因为村里人砍树,山坡上才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师:你从哪些句子知道是村里人砍树的?

(课件三)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2)相机指导理解用词:

A、“谁”

B、理解“拎”(换词方法)

C、理解“裸露”(出示图片对比理解)

(3)句子训练

(课件四)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做家具),谁家(想烧饭)……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4)小结、(板书:随意砍树)

2、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人们在拥有了房子、犁之后他们停止砍树了吗?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人们在拥有了这些东西后并没有停止砍树。课文中说:、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1)(课件五)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2)理解“不断砍树”、(板书:不断砍树)

(3)理解“柴烟”

柴烟是指木柴燃烧后所产生的气体。

人们把这些树木砍下来后干什么了?这里指树木被人们砍下来,用来生火做饭、取暖。

在我们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我们虽然生气、我们虽然难过,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可是最后,那个小村庄却被一场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1)理解“不错”是真正的不错吗?

(2)情境再现美丽的村庄,想象:、洪水来临时小村庄什么样?洪水过后又是什么样?

(3)谈感受:

生:我知道这样不错的日子不会太长,因为在他们随意砍伐树木的同时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生:我仿佛看到了万马奔腾般的洪水把仅剩下的几棵树连根拔掉。汹涌奔腾的洪水已冲垮了他们的房屋,冲走了他们辛辛苦苦换来的一切。

生:我仿佛听到了经过这里的人们的叹息道:目光短浅也!罪有应得也!

生:他们在慢性自杀。当洪水来临时,他们来不及呼救,就已经告别了人世,告别了美好的未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齐读全文,说说你学习了这一课懂得了什么?

生:我懂得了我们不能随意砍伐树木。

生:我懂得了我们要爱护大自然,保护树木。

生:我懂得了不爱护大自然,就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学习了这一课,我们知道了由于村民的无知与自私,他们过度砍伐树木,忽略了树能防风、固沙,不让水土流失的作用,造成了山坡上的植被被破坏,环境在不断地恶化,最终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一切都没有了。我们要吸取这个沉痛的教训,就让我们一起爱护森林。爱护大自然!共同来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吧!(、课件六:爱护大自然,爱护环境)

四、延伸作业

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面对如此怵目惊心的环保问题,我们小学生能做什么呢?就请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出一份“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吧!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等17个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生词卡片、资料收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出示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2、质疑提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质疑的问题可能有:

这是怎样的一个小村庄呢?小村庄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教师可以把以上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学生再读课文,用笔画出不容易读准、读好的词句,然后反复练读,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山谷、森林、郁(yù)郁葱葱、湛(zhàn)蓝、甜润、盖房、裸(luǒ)露、扩(kuò)大、一栋(dòng)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工具、家具、锋利、喘气儿、黎明、洪水、清澈(chè)、造犁(lí)、咆(páo)哮(xiào)

4、全班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加一加:口+包→咆牛+利→犁木+东→栋

比一比:广──扩有──郁甚──湛果──裸

三、检查预习

1、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适当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2、学生针对课文进行质疑,第二节课进行回答:

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

3、完整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找一找哪些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

“森、葱、犁、喘、黎”在田字格中的比例应该协调。

“葱”的中间是“匆”不是“勿”。

“裸”的左边部分是“衣补”不是“示补”。

“黎”的上部右边的不能写成多衣撇的“勿”。

3、各自抄写一遍。

第二课时

一、设置悬念,引导质疑

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自主阅读,感悟交流

1、出示阅读要求,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

2、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从中得到的感悟。

三、引导探究,理解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然后理解“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⑴两个“谁”是表“认指”,没有例外,表明这里的人们上山砍树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

⑵“拎”字表达了人们的一种随意的心态。

⑶“一棵一棵”表示数目不确定,突出了人们没有将砍树当作一回事。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齐读第三自然段,然后思考:从中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⑵分四人小组交流提问。

⑶读完以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能不能把它用读书的方式表达出来?

3、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⑴“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把句子的“还”去掉,意思会变吗?

⑵“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以前,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对于这句话,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及感受?

四、总结升华,领悟道理

1、读读泡泡里的话“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角度,阐述自己的想法。如:可以谴责任命那的错误行为,可以表达自己的同情之心,可以对人们今后的生活提出建议等。

2、如果你是小村庄的一员,请你说说该如何保住小村庄。

五、作业设计

1、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自主抄写、体会、积累词句。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设计保护环境的行动方案。

【板书设计】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郁郁葱葱的森林

美丽的清澈见底的河水斧头→什么都没有了?

小村庄清新甜润的空气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黎明”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插图,导入新课

1、(出示书中图片)师:山谷中,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请同学们看一看,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体会小村庄的环境之美。)

2、多美的一个小村庄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小村庄的故事吧。(板书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二、字词教学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之间互相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4、检查识字情况。

5、开火车认读“森林、造犁、盖房、扩大、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黎明、柴烟”等词语。

三、整体感知

1、(出示小村庄变化后的那幅图)教师:山不再是郁郁葱葱,水不再是清澈见底,天空不再是湛蓝深远,空气不再清新甜润。村庄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

2、出示: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指名读这段话)

理解词语:“没喘气儿”是什么意思?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从哪儿可以看出大雨没喘气儿?(采用拟人的手法,指大雨一直下个不停。从“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可以看出大雨没喘气儿。)

3、想象情景:读了这些词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你好像听到了什么声音?(指名说)

4、再现情境:这是一幅多么凄惨悲凉的画面呀,让我们再来亲眼看一看这个风雨飘摇中的小村庄吧!看看抱头哭泣的人群吧!(播放洪水咆哮的音乐,教师朗读文中相关段落,学生想象画面。)

教师:两幅画面的对比,你产生了怎样深刻的感触?让学生自由说说感想。小村庄为什么会毁灭?

四、布置作业,温故知新

1、写带有生字的词语。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七

许昌市古槐街小学

刘培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拟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蕴含的环保道理。

2、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通过学生自己的朗读、感悟,结合课件资源的引领,创设情境,以读为主,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积累有关词句。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从情感深处真正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是本课的情感目标。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读、感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被毁的过程和原因;而教学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本所蕴含的环保道理,激发学生自身的环保意识。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紧扣语言文字,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既关注认知学习,又注重情感体验,创设一个可参与、可互动、可体验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认知平台。因此本课我采用“一法为主、多法相辅”的策略,以“读悟结合法”为主,以情景教学法、信息收集法、引导点拨法、媒体参与法等教学方法为辅助,进行优化组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本节课将重点引导学生扎实实践“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等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使课堂真正变成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学习园地。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震撼心灵

一、复习巩固,轻松入文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生:《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师:首先,来做一个口头填空。(课件出示词语)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美丽)的小村庄(锋利)的斧头(裸露)的土地(咆哮)的洪水

师:你们很能干,都填得很正确。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也可以用上屏幕上这些词,谁来说说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

生:早先,山谷中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后来,由于(人们过度砍伐树木),让小村庄失去了(天然保护伞),最后,小村庄在(一场洪水)中消失了。

师:说得非常完整。

二、图文结合,体验美感

师:这个故事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很多年前,在那个幽静的山谷中曾隐藏着这样美丽的小村庄。那么书中又是怎样描绘的?

生:读句子。

师:出示课件(第1段填空),这句话中哪些词语让你觉得小村庄特别美?(生说师画出词)能抓住这些词来美美的读一读吗?(指名读)让我们也像她这样,把你体会到的美读出来吧。(齐读)师:这真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想不想去看看?假如我们有幸来到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想象一下,在你面前将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还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呢?

生1:学生描绘,(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恬静的小村庄,那里绿树成荫,树木成林。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淙淙地流着。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一座座房子掩映在绿荫间,人们安居乐业,过着幸福安逸的生活。)

师:谢谢你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把掌声送给——

生2:我看到了清澈的河水从村前流过,村边的山坡上是郁郁葱葱的树林,这里鸟语花香,小草嫩绿,空气格外清新。

师:你的语言积累得可真丰富!出示板书“树”图,小村庄美,树更美。师:让我们一睹为快吧!

出示课件(美丽的村庄“森林葱郁,溪水潺潺,鸟语花香,鸡犬相闻,一派自然和谐的迷人风光”。)同学们欣赏。师一边介绍:湛蓝的天空清悠深远,茂密的树木郁郁葱葱,清清的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环绕着美丽的小村庄,师:再通过我们的朗读表达出你对美丽的小村庄的赞美吧!(齐读)

三、对比质疑,激发学习

师:我们都十分喜欢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出示课件)可是,这个故事结尾怎样?,最后这个小村庄变成什么样?(展开想象自由说)

生2:后来被大水冲走了 师:你们从哪儿知道了?

生3:我是从“小村庄,却被咆哮的大水不知卷到了何处”这里知道的。师:是啊,曾经是如何美丽的小村庄,如今却毁于一旦,这多么叫人心疼啊。谁能有感情地来读一读这一句话。

生4读“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大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师:读得很好,我们就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大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师:对比这两幅图片,看到这个美丽的村庄之所以起了这么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此刻你们心中一定会出现一个大大的问号——

生1:这是为什么?那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什么都没有了? 生2:罪魁祸首是谁?„„

师:为什么会发生那么大的变化呢?请同学们快速的读一读课文的二三两个自然段。读完以后再想一想,小村庄发生了变化,到底是什么原因。

师:大家读得都很认真,那谁来说一说呢?

生1:我认为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原因是小村庄里的人乱砍乱伐,破坏环境,结果才会被河水冲走了。

生2:我也认为,是村庄里的人自己造成的。

师:看样子,大家的意见都是一致的。那么,究竟在小村庄里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让美丽的小村庄落得如此下场?我们就要深入地学习课文。

(二)自主合作 探究原因

一、研读词句,理解文意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以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4自然段,想一想“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把相关的句子、词语画出来。2、反复朗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体会在旁边做简单批注。师:谁来读一读自学提示?

师:根据提示开始自学,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先标一个问号。

师:大家都学得很认真,那么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 接下来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都画了哪些句子?

二、汇报交流,品味语言

1、理解“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生1:从“拎”这个字,我感觉小村庄的人们一有需要,就上山砍树。师:体会得真好,能带着这种体会读一读吗?

生2:可以看出当地的居民砍树很随意,拎起斧头就上山了。师:你很会思考,读出你的体会。? 师:在这儿“拎”还可以换成哪个词? 生:提、拿、带„„(师边书写)

师:为什么不用提、拿起斧头?带问题再读句子。

生2:拎就是掂起斧头就走了。说明砍树在当地特别随意,根本不受约束。谁想砍就砍,没人管。

师:你说得不错,男同学,我们来把这一句读一读吧。男生读“谁家想盖房„„一棵一棵砍下来。”

师:刚才在读的这句话中,谁家到底指哪一家?(标画出来“谁家”)生1:谁家就是指村庄里的每户每家。

师:你说得没错,那从这两个谁家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生2:从这两个谁家我体会到不是只有一个人或一户人家对砍树这种事不在乎,而是所有的人都不当一回事。

生3: 这句话中有两个“谁”,好像指的是村里的任何人,谁都行。师:“谁”在这儿是任指,表示没有例外,村里的每一个人。

师:是啊,谁想砍树就——,谁想什么时候砍树就——。这两个“谁家”是那么的随意,那么的令人心痛。我们再来带着这种体会读一读。

师:谁还从哪个词中看出了什么?

生3:我从“一棵一棵”看出他们砍了很多树。师:你可真会读书,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吧。师:联系这句话,你对“一棵一棵”还有哪些体会?

生:人们砍了一棵又一棵,只要有需要就去砍树。我感觉砍树对于他们来说成了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他们没有将砍树当回事。

师:你是一个勤学善思的同学,把掌声送给他。在人们的随意砍伐下,山上的树木开始减少。(板书:树少)

师:砍树成为小村庄环境开始恶化的第一步,人们把山上的树木这种大自然的给予当作了无尽的宝藏,当作了自己的私有财产,为了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他们停止了手中的斧头了吗?你找到了文中的哪个句子? 2、理解句子“一年年,一代代„„不断地扩大„„”

生1:我从“„„”告诉我们土地裸露得越来越多。(板书:地露)师:你很会学习,能够抓住标点符号来研究,那这句话请女同学来读一读。女生齐读:“一年年,一代代„„不断地扩大„„” 师:你们对这句话还有哪些理解?

生3:一年年,一代代,说明人们很长时间都还没有觉醒。

生4:不光是家家户户都把树木当摇钱树,而且他们世世代代都是这样想的,这样做的。

师:是啊,一年年,一代代体现了这样的烂砍伐树木行为还在继续。课件出示 “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森林变得();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村前的河水();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天空()„„

师:一年年,一代代,灾难正向着这一小村庄慢慢地逼近,可是无知的村民却没有丝毫的觉醒,让我们带着深深的担忧和无尽的心疼再来读一读这一句吧。

生齐读:“一年年,一代代„„不断地扩大„„”

师:读得还不错,那么,人们砍来的树木都用来干什么用了? 3、理解句子“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 生:我画的句子是,“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消失在天空了。”

师:在上节课呢,就有同学提出对这一句话不太理解,那我们先来读一读好吗?

生齐读:“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消失在天空了。”

师:从这一句话,你又读懂了什么?

生1:我从这一句话中,体会到,当地的村民不光用树木盖房,做工具,做家具,还把它当柴禾烧了,一点都不心疼。(板书:房子、工具、家具、柴烟)

(出示课件)读读课文,了解树木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什么好处? 填空 树木都变成了____、变成了____、变成了_____。

师:句中哪些词语体现了被砍伐的树木数量多?(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应有尽有是什么意思?你还从这句话中发现了什么?(理解“应有尽有”、了解排比句)

师:说得不错,在这一句话中,一共出现了三个变成,你从中又体会到了什么?

生2:从这三个变成,我体会到了人们把这些树当成了自己的东西,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根本不考虑到后果,师:你体会得不错,那么谁能够通过朗读让大家都感受到这一点? 师: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读这一句话吧。4、对比句子,感受结尾。

师:(出示课件)“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空中了。”读到这,你想说什么?

生:(树木被廉价使用、树木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师:凭借着锋利的斧头,凭借着大自然的给予,小村庄的人们日子过得怎样呢?我们来看看这两句话。(出示课件)对比句子:点击朗读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都不错。”

师: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这样“不错的日子”到底指什么样的日子呢?联系上文理解自然的给予让村庄人们过着安逸的生活。第一句话作者是真的在称赞当地居民的日子过得不错吗?

生:人们对森林的破坏还在继续,力度在加大,范围在扩展,人们只是为了眼前需要,为了看似不错的生活,而一味地、无休止地乱砍滥伐,把树木变成了房子,变成了家具,变成了工具,甚至变成了烧火做饭的一把柴草„„这太让人痛心了。

5、课件辅助,直观体会。

师:终于,灾难来临了(出示洪水卷走小村庄的视频)

师:因为长期的乱砍乱伐,小村庄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刚才看到了什么情景?又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 理解“大雨没喘气儿”(拟人化写法)。

看课件感受“咆哮的洪水”。在这咆哮的洪水来临时原本谁可以保护这美丽的小村庄呢?为什么小村庄被洪水卷走了?(破坏树木)出示板书:树少、地露、推动了植被的保护,水卷。回顾:“树木为这小村庄带来了什么?”,感受:“现在洪水又带走了什么?”结合理解“一切”(出示课件): 什么都没有了是指“——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还有——也没有了。”(随着同学的回答,老师一一搽去黑板上的板书)

6、体会“斧头”的含义。

(出示课件):“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师:在这儿,为什么要特意提到斧头呢?

生2:因为以前人们的生活是靠斧头得到的。

生3:作者是要用斧头来引起我们的思考,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想到后果。师:你理解得很好,那课文到底几次提到了斧头,请同学们快速的读一读课文,在课文当中找一找描写斧头的句子,然后把它画下来,再读一读,想一想,这里的斧头到底指什么?

生自读课文。师:找到了吗?

师:那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这三句话。“谁家想盖房„„一棵一棵砍下来” “不管怎样„„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什么都没有了„„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三句话。生齐读这三句话。

师:谁来说说这里的斧头到底包含着什么意思?

生1:斧头就是指人们用来谋生的工具,如果不注意就会成人们破坏自然的工具。

师:是啊,这一把把锋利的斧头是人们谋生的工具,看似是锋利的斧头为小村庄居民创造了不错的生活,可是,如果滥用它,它就会成为破坏森林,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成为害人的工具,成为毁灭村庄的间接杀手,而真正毁灭村庄的罪魁货首又是谁呢?

7、重温美丽,体会文本。

师:让我们再回到第一段,再来重温小村庄的美丽,出示语句,“这几个句子能不能调换顺序?”

生:我觉得不能调换顺序,因为“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这一切美丽皆源于郁郁葱葱的树林,树木不在,就什么都没有了。师:这一切都是缺乏环保意识的村民一手造成的,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我们要保护环境。

(三)发展思维 深化主题

师:学到这儿,你有什么话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想对被砍倒的大树说?那条不再清澈的小河,那片被烟雾遮住的蓝天,以及那个被洪水卷走的小村庄又想告诉人们什么呢?

学生汇报交流: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师小结并板书:乱砍滥伐.破坏生态.)

生1:我想对村民们说,村民们啊,斧头曾经帮助你们过到了幸福的日子,今天也是它把你们毁灭了。生2:大自然给予了你们许多恩惠,可你们却不珍惜它,保护它,真不应该。生3:如果你们当初把目光放长远一些,今天就不止于如此了。

(四)走进生活 升华文本

师:谁不想拥有一个美丽的家园呢?但是,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人没有觉醒,他们也像小村庄的人们一样,只为一时所需或方便,随心所欲地破坏着环境。大家请看!这时,我出示课件:生活污染,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资源浪费„„我紧接着追问:你们还发现了哪些?孩子们会联系实际畅所欲言。

一幅幅画面,一幕幕事实,警示着我们:破坏环境还在继续,保护环境势在必行!播放歌曲《地球你好吗》。要知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只有一个家,我们只有一个母亲。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同学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表达自己保护环境的心声,或唱歌,或绘画,或编童谣,或写标语,或表决心„„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今天的作业。课件出示: 自主选择作业:

1、根据今天所学内容以及你所了解的相关资料,办一份手抄报。

2、调查你身边的环境(空气、水、土壤......)是否受到污染,人们是如何治理这些污染的?并根据调查结果写一份调查报告。

3、发挥想象,续写本文。村民们终于明白了什么?觉醒后的村民们是怎么做的?如今的小村庄又是怎样呢?

师:下课!

(五)突出重点 板书设计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树少

地露

水卷

美丽—————————————什么都没有了 房子、家具、工具、柴烟

8.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八

1.理解课文,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以及一些字词所蕴含着的道理。

3.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点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学之前,先做一个填空小练习:【课件出示词语】

(美丽)的小村庄(锋利)的斧头

(裸露)的土地(咆哮)的洪水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你能用上屏幕上这些词,说说这个故事吗?

二、感受小村庄的美

1.我们先一起看看原先小村庄的样子【课件】

2.谁能读出小村庄的美?【指名读】

3.学学这个同学的朗读,把小村庄的美读出来。【齐读】

三、感受灾难

1.多美的小村庄啊,而现在,天空不再深远,空气不再清新,村庄不见了踪影,只有沙粒在漫天飞舞。此时此刻,爱动脑筋的孩子们,你们有什么疑问吗?【生质疑】

2.我觉得刚才那个孩子的问题非常有意思,为什么小村庄被洪水冲走了,大家仔细读课文,把小村庄消失的原因从课文中找出来,动笔画一画。开始吧。

3.请同学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

【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a.老师发现你有几个词读得很重,你为什么要这么读呢?

b.比如说两个“谁”字。我们用这个句式做一个说话小练习。你能接着往下说吗?

c.谁家,谁家,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好像每个人都行,想去就去。树爱砍就砍,没人阻止。)

d.谁能表演一下“拎”的动作呢?(拎:态度随便)

e.一棵一棵说明了什么呢?(砍的树多,没把砍树当一回事,态度无所谓)

【2】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谁来说说“裸露的土地”是怎么样的?(光秃秃的,没有遮盖的)

【3】裸露的土地出现了,人们开始注意了没有呢?你从哪里能看出来?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a.两个“不断”,你了解到什么?(人们没有停止砍树,越砍越多)

b.请注意这里的省略号,假如请你在省略号这里补充一句,你怎么填?(对森林的破坏越来越严重)

c.【出示课件,原先的小村庄和现在的小村庄的对比】

这一片茂密的树林不见了,你们看到了……

这一片裸露的土地出现了,你们会感到……

灾难让你们担心着急,带着这种感觉把这句话说一遍。

【4】这一棵一棵的都变成了什么?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a.三个“变成了”,这是什么句?(排比句)

b.说明了什么呢?(人们把树都砍了,森林没有了)

c.除了这些,村民们还用树木做什么呢?(烧火做饭)

d.你觉得这种做法怎么样?

是啊,要盖好一栋栋房子,要造好各式各样的家具,要做好应有尽有的家具,需要多少木头啊,要砍多少的树啊,更遗憾的是,人们燃烧树木,这是多么低效的利用方式,多么轻易的破坏方式啊!

【5】不过,小村庄的人们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因为,【课件出示】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都不错。(漏字“还”)

为什么要加上“还”字呢?(勉勉强强,马马虎虎,并不是真的很不错)

【6】终于,灾难来临了【课件】

a.谁来告诉我,没喘气儿是什么意思?(没停止)

b.还有哪个词能看出大雨一直在下?(五天五夜:说明下雨时间长,雨水多)

c.谁来把这没喘气儿、爱发脾气的雨水读出来。

【7】这么大的雨水没有树林的阻挡,顺着山坡变成洪水,为什么会这样呢?

【8】小村庄在咆哮的洪水中消失了,什么都没了,指的是什么没了呢?【板书】

四、拓展

a.学到这儿,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什么呢?

b.你还收集了哪些类似小村庄这样的悲剧呢?【生展示收集的资料】

五、结语

就是这把锋利的斧头使这美丽的小村庄消失了,这斧头不仅仅是斧头,它代表了人类破坏大自然的行为。希望同学们牢牢记住这样一句话,人类不给自然留后路,自然也不会给人类留后路。同在蓝天下,我们应该共享大自然,保护大自然,让小村庄的悲剧不再重演。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个美丽而宁静的小村庄从此消失的无影无踪。它告诉了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在本课的教学中,首先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朗读,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激活学生审美体验,使他们不由得陶醉其中。接着让学生说一说这么美的小村庄最后怎样?让学生体会“什么都没有了”,为此感到惋惜。让学生在自由质疑的基础上,引发强烈的探究欲望,深入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通过指导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来了解人们的行为给小村庄带来的破坏,以及感受这种破坏所造成的悲惨结局。朗读指导方面,主要采用以读促悟,以悟带读的方式。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后反思

9.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小学教学设计 篇九

1、如果有条件,教师在课前组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9个,读音难点主要有“澈、湛”(翘舌音)、“湛、栋”(前者为前鼻音,后者为后鼻音)。注意不要将“湛”读成“shèn”,将“裸”读成“guǒ”。可以安排学生互相交流识字方法,教师作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利用多种方法加强识字的巩固。比如,可以运用增加或者减少偏旁的办法认记生字,“包+口──咆”、“牛+利──犁”、“木+东──栋”。

要求会写的生字如“森、葱、犁、喘、黎”,在田字格中的比例应该协调。“葱”的中间是“匆”不是“勿”;“裸”的左半部分是“衣补”不是“示补”;“黎”的上部右边的不能写成多一撇的“勿”;同样是“木”这个部件,在“森、栋、柴”中就有很大的不同;提醒学生注意,很多独体字作偏旁时具体形状要发生改变,如“葱”中的“心”、“砍”中的“石”等。

3、本篇课文语言浅显、朴实,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初读课文的要求有以下几点:一是借助拼音和同学之间的合作,扫清文字的障碍,将书读正确、流利;二是在读书过程中思考,那个“美丽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在学生的自主阅读基础上,针对上述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美丽的小村庄”变化的过程很清楚:最开始那是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接着人们开始砍树盖房、造犁,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后来,树木大量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最后,大雨之后,河水暴涨,小村庄被水卷走,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学生在归纳出小村庄的变迁过程之后,可以根据这个变迁过程逐步领会其变迁的原因:人们过度地砍伐树木,使环境遭到极大破坏是小村庄消失的直接原因。说“过度地”砍伐树木,要结合小村庄的变迁过程来了解:这个“过度”,是逐渐地显示出来的,最开始的时候,人们并未认识到这一点,“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只“裸露”几片土地,是不会造成“村毁人亡”的后果的;正是由于人们最开始时并未认识到过度砍伐树木的危害,于是接着又“一年年、一代代”砍伐,“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砍伐的树木不断增多,造成砍伐的“过度”。但是,人们仍未认识到这一点,直到树木变得异常稀少,村庄为洪水卷走为止。小村庄消失的重要原因,就是人们没有环保的意识,贪图眼前利益,致使村庄最后消失。它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对我们今天的生态环境建设有着特别的警示作用。这一点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

10.教案设计:《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篇十

(一)知识与技能

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角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四)创新素质培养目标: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志向、创新思维和创新想像。

教学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学生分析

本文语言浅显、朴实,用娓娓道来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村庄从发展到毁灭的过程。但文章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体会,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拔。

(三)重点、难点、创新点、德育点、空白点的确立。

重点:

1.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德育点:

1.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2.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创新点:巩固与创新运用环节中,让学生自由发言,谈感受,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的感悟。

空白点:

多处设置空白,主要体现在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中。学生自由研读,提出问题等。

教学内容

本文正如它的题目,讲述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中,人们靠着手中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盖成房子、造成工具和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揭示了村庄里人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具的选择与使用目的

本课教学采用自制的多媒本课件,展示直观的、感性的情景材料。其目的是让情境再现,使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较深的层次,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过程

本课采用师生合作研究体验创新教学程序,重视读中感悟,诵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

一、创设问题情境(情境导入)

1.教师播放村庄的画面,创设情境,学生欣赏感悟,同时设问质疑。

2.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山谷中,有一个小村庄。那里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这里住着几十户人家,靠着周围丰富的自然资源,用斧头砍下树木,盖成房子,造成各种工具,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课件出示)你觉得这个小村庄怎么样?(板书)那么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现在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齐读(出示“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研究探索(学习2-4节)

(一)学习第二节

1.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指名读,质疑。

带着你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把你找的答案用直线画下来。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质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

2.自由研读,分析理解

(1)设计问题:从哪个句子中知道村里人砍树的?(留空白,尊重学生的选择,有观点后讨论,学生可以从关键词、句多角度分析,解决本课教学重点,同时渗透环保教育)(空白点、重点、德育点)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2)质疑

指名再读,其他人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空白点)

(尊重学生选择,留空白,请学生在读的基础,提出问题,然后再通过读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A.理解“谁”

B.理解“拎”(换词方法)

C.理解“裸露”(出示图片对比理解)

D.小结:

(板书:随意砍树)

(3)指导朗读

(4)句子训练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谁家()……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补充句子,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生活经验相合)(创新点、留空白)

这里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5)小结

(二)学习第三节

设计问题,引发思考:

人们在拥有了房子、犁之后他们停止砍树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1)课件出示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2)理解“不断砍树”

(板书:不断砍树)

理解省略号的作用(此处作者省略意味深长,说明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在这设置空白,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从而达到与作者心灵上的沟通。同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过度采伐是如何形成的。)(空白点、德育点)

(3)句子训练

应有尽有家具和各种各样的工具都会是什么呢?排比句子练习

(空白点、创新点)

(4)理解“柴烟”

在这一自然段中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柴烟是指木柴燃烧后所产生的气体。

人们把这些树木砍下来后干什么了?这里指树木被人们砍下来,用来生火做饭、取暖。

在我们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文章内涵──环境保护。)(德育点)

(5)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4节

过渡:我们虽然生气、我们虽然难过,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1)理解“不错”

(2)出示句子

引读第四节

(3)情境再现(课件)

(4)谈感受

(5)指导朗读

自由读、齐读

(四)学习第五节

(1)出示句子

引读最后一节(板书:什么都没有了)

(2)指导朗读

三、巩固与创新运用

1.小结

板书:保护环境

2.情境再现

出示98年洪水的图片和各种污染环境的图片

3.谈感受

任选其一,想一想,先和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

1.我想设计一句环保公益广告词──

2.所有地球村的村民们,我奉劝你们──

3.让我放飞想象的翅膀将美丽的村庄、咆哮的洪水细细描述给你听!

(本环节是这节课的创新点,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感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思维,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设计多种形式,任选其一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这一主题的感悟,同时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立足于刚掌握的知识,在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勇于表达自我的能力)(创新点、德育点)

总结

延伸作业

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作业请各小组任选其一来完成。

①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出一份“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

②以小组为单位,对学校周围环境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写出简单的汇报材料,与同学交流

(这节课的最后,提供给学生探究学习的途径与方式,鼓励学生探究无止境,学习无止境。课尾,教师并不满足于学习的“无疑而终”,努力使其“疑无穷,疑无尽”,无数问号引研究性学习之路,再一次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创新点)

板书设计

板书:

随意砍树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什么都没了

(保护环境) 不断砍树

教学体会

11.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篇十一

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家家都有了一两把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倒,运下来。就这样,山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大大小小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烟囱冒出的浓烟,消失在天空中了。

不管怎样,靠着锋利的斧头,村子里家家户户的日子过得都还不错。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山村却已经被咆哮的山洪冲得无影无踪了。

12.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十二

李小兵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

课文讲的是山谷中一个小村庄的村民由于肆意砍伐树木,使得原本郁郁葱葱的森林日趋减少,优美的环境逐渐恶化,终于在一次大雨过后,小村庄被洪水卷走的故事。

本课课文内容虽然比较浅显,但在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这一理念却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良好品质,进而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意在让学生知法、守法、用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在品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滥砍乱伐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紧迫性、重要性。

3、法制渗透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理解小村庄前后变化的成因。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大家对自己的家乡一定很熟悉吧?那谁来给大家描述一下呢?(指名学生描述家乡,师生一起补充、评价)

出示“美丽小山村”的图景,在学生欣赏的同时,老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对看到的途径进行描述。在学生沉醉于美景的时候,老师终止课件播放。老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在若干年后消失了,大家想知道是什么原因促成的吗?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1、学生自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对自己不会读的字词做标记。

(2)尝试联系上下文简单理解课文内容。

(3)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播放课文录音,感受课文的优美。要求学生重点听、跟读自己不会读、读不好的字词。

3、指名读课文。老师正音。

4、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汇报)

师小结: 课文讲了一个山谷中美丽小村庄,由于村民滥砍乱伐,造成水土流失,最后小村庄被洪水冲走了的故事。

三、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默读一遍课文。要求:

(1)积累好词好句:在读的过程中将自己喜欢的词句画出来。

(2)小村庄原来是怎样的?

(3)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这些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交流、汇报:

(1)小村庄原来是怎么样的?师生结合图画和“森林郁郁葱葱······空气清新甜润”这一重点句子感受小村庄的美丽。

(2)到后来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老师引导学生围绕二~四自然段作答并适时板书)

a.“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从这句话中你能看到什么隐患吗?

b.“日子过得还都不错”,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应有尽有的生活用品、生产工具)

c.“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这句话好在哪里?(拟人句,形象、准确)

3、重点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在“然而”前后,通过语气和语速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到村民滥砍乱伐所遭到的大自然的惩罚。

(2)品味“咆哮”一词:大洪水的凶猛可怕以及大自然对人类破坏自然环境表现出的“愤怒”。

4、师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你怎么理解“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出示洪水过后的村庄图景,与原来的美丽村庄形成鲜明对比,以极大的视觉冲击触动学生的心)

人们利用斧头过度砍伐森林,虽然得到了应有尽有的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但是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终被洪水卷走一切。(此时,学生对小村庄前后变化的原因已经了然于胸,通过对课文反复的朗读,相信学生有很多话要说,老师适时引导,对村民的滥砍乱伐进行批判)

师小结:村民们过度砍伐森林的做法是极其错误的、愚蠢的,他们不仅亲手毁掉自己的家园,更触犯了国家的法律,因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中明确规定“禁止毁林开垦、毁林采种和违反操作技术规程采脂、挖笋、掘根、剥树皮及过度修枝的毁林行为“。第四十一条中,“对违反本规定的,毁林采种或者违反操作技术规程采脂、挖笋、掘根、剥树皮及过度修枝,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依法赔偿损失,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补种毁坏株数1倍至3倍的树木,可以处毁坏林木价值1倍至5倍的罚款;拒不补种树木或者补种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组织代为补种,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支付。

违反森林法和本条例规定,擅自开垦林地,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依照森林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予以处罚;对森林、林木未造成毁坏或者被开垦的林地上没有森林、林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可以处非法开垦林地每平方米10元以下的罚款。”

四、拓展延伸

1、我们可以为保护环境做哪些事情?(多植树、物品循环利用等等)

2、你还知道哪些破坏环境的人和事?学完了本课,你如果遇到这类事情你会怎么做?(告诉他们破坏环境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五、小结

同学们,学完这篇课文,我们一定要吸取这个人类亲手坏灭自己家园的惨痛教训,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保护地球母亲!

六、板书设计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生活用品

美丽的小村庄------(斧头)滥砍乱伐

----(大雨)洪水--------什么都没有了

生产工具

保护森林

保护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七、作业设置

1、熟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2、为环保做几件小事,并和同学交流。

八、反思

上一篇:脑筋急转弯:身为中国人,你知道为什么中秋节一定要吃月饼吗?下一篇: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