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谚语翻译

2024-07-03

俗语谚语翻译(精选14篇)

1.俗语谚语翻译 篇一

生意谚语、俗语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用到谚语的地方还是很多的.,谚语内容非常广,类别繁多。还记得以前背过的谚语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意谚语、俗语,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柜台营业三件宝,货全,卫生,态度好。

2、撑死胆大的人,饿死胆小的鬼。

3、小心使得万年船!

4、买卖不分大小,服务莫看衣衫。

5、绳捆三道紧,账算三遍清。

6、花香自有蜂蝶来,货好顾客满柜台。

7、拾遗补缺,经商一诀。

8、十年读出个秀才,十年学不成买卖。

9、经营讲核算,莫吃大锅饭。

10、接一问二招呼三,敬人自减三分忙。

11、文明经商,生意兴旺。

12、种地知节气,买卖看行情。

13、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14、货全,卫生,态度好。

15、好店百年不换客。

16、做生意不懂行,好比瞎子撞难墙。

17、不怕不赚钱,就怕货不全。

18、人叫人千声不信,货叫人点头就来。

19、购销调存转,学问大无边。

20、微利经营促销快,薄利广收如潮来。

2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2、鼓要打到点上,笛要吹到眼上,打蛇要打七寸。

23、货畅其流,利无尽头。

24、和气能生财,蛮横客不来。

25、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

26、紧提酒,慢打油,卖果卖菜秤抬头。

27、真材实料,顾主必到。

28、不懂生意经,买卖做不通。

29、草若无心不发芽,人若无心不发达。

30、人好不怕贬,货好不怕选。

31、宁愿自己麻烦千遍,不让顾客为难一时。

32、经理经理,经营管理。管理管理,不管无理。

33、卖衣想着穿衣人,定有顾客来登门。

34、市场是个晴雨表,调查研究不可少。

35、购销调存转,学问大无边。

36、经商之计,用人第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37、聚财如同针敲土,花钱如同浪卷沙。

38、货有高低三种价,客无远近一样亲。

39、庄稼人讲节气,江湖上讲义气,买卖人讲和气。

40、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2.俗语谚语翻译 篇二

国俗语义是指在词汇的概念意义上添加历史文化、民情风俗、地理环境等文化色彩的语义。在其发展过程中与使用该语言的人民的文化密切相关。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的文化差异首先通过国俗词语表现出来。如“熊”在汉语中有“愚笨”的国俗语义, “你真熊”即说“你真笨, 你真窝囊”。“熊包”或“熊包蛋”喻“无能的人”。而英语词“bear”主要指“饥饿, 脾气暴烈的人”。再如, “鱼”的国俗语义为“坏人”, “鱼龙混杂”指“坏人与好人”混在一起, 表示假的东西。“鱼目混珠”喻拿假的东西 (鱼目) 冒充真的东西;“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表示受人宰割。而渔业发达的英国中“fish”则表示特殊的人、家伙, 并无贬义色彩。可见, 充分认识国俗词语的文化差异对国际交流有重要的作用。译者在研究国俗语义英译的同时, 需要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加以发掘和阐述, 从而一起克服不同的语言差异, 实现跨国交流。

一、文化差异

国俗语义的非对应源于文化词间的差异性, 因为语言同文化密切相关, 所以研究国俗语义的同时一定要把握好文化差异。由于存在着不同的历史文化, 不同的民情风俗, 不同的地理环境, 使得原文中很多民族色彩的内容无法用另一种不同的语言原汁原味地传递出来。

(一) 不同的历史文化

语言的发展直接起因于历史情况, 中国与英国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差异很大, 这决定了汉语与英语国俗语义的差异。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以皇权统治为中心的封建文化熏陶和影响中国人民的心态达三千余年, 主要以儒家思想为主。而英国可以算是西方历史悠久的国家之一, 它在公元7世纪才开始建立封建制度, 从1640年就逐渐向资本主义发展, 基督教文化和西方哲学是英国文化的主体。如希望获得成功时, 中国人常念到菩萨保佑或上天保佑, 把菩萨和天作为精神支柱, 因为佛教在中国的影响深远, 信佛的人拜菩萨或天地。而英国人多信基督教, 他们的偶像是上帝, 所以常常有“May god bless me (上帝保佑) ”。

(二) 不同的民情风俗

中英两国民族的风俗习惯有许多不同, 两种语言中的国俗语义也有各自民族风俗特点。例如, 中国人通常对新郎和新娘说“恭喜”时, 可能译成“congratulations”。但如果是对英国新娘说就不能译成“congratulations”。因为对英语民族来说, “congratulations”一词有一层含蓄意义, 是针对某个经过多番努力取得成功的人来说的。如果对新娘说“congratulations”意味着讲话人祝贺新娘经过多方努力得到一个男人当丈夫。听了这话以后新娘不可能愉快。可以换种恭喜法, 如“I hope you will be happy”或“I wish you every happiness”。

(三) 不同的地理环境

中国是以陆地为主的大国,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以农业为主, 农业人口占很大的比例。生产活动及经济活动主要依附土地, 因此在汉语中有许多农谚, 数量堪称世界之最, 它们是我国农民群众从世世代代的生产劳动中得出的生产生活经验的结晶。例如, 现今流行的“麦要浇芽, 菜要浇花”, “稻如莺色红, 全得水来供”, “寸麦不怕尺水, 尺麦但怕寸水”, “只要功夫深, 土里出黄金”等等农谚。而英国西靠大西洋, 东临北海, 南段隔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分开。其岛国属性决定了渔业、造船业、海运业在经济中必然占很大比重, 而国俗语义很大一部分来自人民的生产实践, 因此在语言表达上他们所联想的自然是与海上有关的事物。尽管一些表达法起先只是水手们的术语, 但因其表达力强, 逐渐被陆上的人采用, 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比喻相类似的事物, 最后成了家喻户晓的习语。例如, to go with the tide (随波逐流) , in the same boat with (共赴生死) , all at sea (一片茫然) , plain sailing (一帆风顺) , to sink or swim (不论浮沉) , to know the ropes (内行) , 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 (奋力图存) 。海员、水手之间常用“on the rocks”来表示船“触礁”, 现在多用来比喻“处于困境”之类的意思。

总之, 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民情风俗、地理环境不同, 每个民族的国俗语义也都有它不同的民族特色和不同的表达方式。

二、翻译策略

由于汉语和英语国俗差异的表现形式是具体而形象的, 其内容也是多方面的。翻译时, 要尽可能考虑不同的语言差异, 找到等值的传递话语信息的最佳方案。

(一) 意译法

意译法是指根据原文的大意来翻译, 不做逐字逐句的翻译。通常在翻译句子或词组 (或更大的意群) 时使用较多, 它主要用在原语与译语体现巨大文化差异的情况下。从跨文化语言交际和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 意译强调的是译语文化体系和原语文化体系的相对独立性。

纵观汉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 汉语中的“龙”有很重的文化意义, 是“高贵, 庄严”等义。而其英语中的对应词“dragon”的文化意义是“怪物, 魔鬼, 凶残”等意思。因此, “望子成龙”不可直译为“one’s son will become a dragon”, 应意译为“to hope that one’s son will become somebody”。

(二) 直译法

直译法是指不引起联想误会, 在保持原文信息的前提下, 力求使译文与原文在选词用字、句法结构、形象比喻及风格特征等方面尽可能趋于一致, 译文和原文常用相同的表达形式来体现同样的内容, 并且产生同样的效果。由于各国的民情风俗不同, 国俗语义所代表的古诗意象也不尽相同。如斯奈德将杜牧《秋夕》句“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译为“On the stairs of heaven, night's color, cool as water;She sits watching the Herd-boy, the weaving——girl stars”, 简直是按中文原诗的词语排列译出。斯奈德试图通过直译翻译手法来再现中国古诗具有的简洁含蓄等特征。再如:斯奈德将柳宗元《江雪》句“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译为A single boat——coat——hat——an old man!/Alone fishing chill river snow。除了按照原文字序译出之外, 译者还试图运用空格与标点符号来呈现原诗的意象美, 增强译文的表现效果或有意省略其间的关联词语, 模糊其空间关系, 末行没有主语等手法使译文读者更易于产生丰富的想象, 更易于参与诗歌所展现的意境。

(三) 代替法

代替法指在保留原文交际意义的基础上, 用译文中某个概念意义不同但文化意义相近的词代替原文词的方法。由于地理位置不同, 有些季节词所表达的语义, 在另一种语言里需要用其他季节词来表达, 运用代替法来达到这种季节词之间的交叉转换翻译。

例如:秋风多, 雨相和, 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In autumn breeze, and autumn rain, lonely banana trees.Tremble outside the window screen. (许渊冲译)

英语词autumn主要的国俗语义是宁静与快乐, breeze意为wind, esp.a soft wind (微风) , 如spring breeze (和煦的春风) 。Autumn breeze表达欢快之意, 这与原诗不符。因此, 许译未能把原诗中秋风秋雨的凄凉寂寞之意蕴表达出来。不妨用代替法改译如下:in winter wind and rattling rain, lonely trees tremble outside the window screen。

三、结语

国俗语义的文化内涵既有相互重叠的部分, 也有难以吻合的层面。笔者研究汉英文化差异的目的在于提高译者对汉英语言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以便恰当地根据译文文化进行调整, 从而使译语与原文获得类似的交际效果。译者只有最大限度地补足其互缺的内容, 或译意, 或直译, 或代替法, 才能使译文臻于完美, 提高国俗词语的信息度, 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国际交流。

参考文献

[1]吴友富.国俗语义研究[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2]王德春.汉语国俗词典[C].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1990.

[3]陈小慰.语言功能翻译[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8.

[4]许崇信.文化交流与翻译[A].胡文仲.文化与交际[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5]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6]吕叔湘.英译唐人绝句百首[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0.

[7]杨宪益, 戴乃迭.古诗苑汉英译丛唐诗[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1.

[8]许渊冲.唐诗一百五十首[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4.

3.1 潮汕俗语谚语 篇三

生活类:幸福、勤俭、婚恋、卫生、医药、保健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家有千丛棕,不愁米瓮空。

饭后走百步,胜过开药铺。

坐食山山崩,不耕田自荒。

小鸡啄碎米,积少成多。

屋檐水,点点滴,无差迟,孝顺母必有孝顺儿。

俭食钱债轻,俭着衣裙新。

有心打石石成砖,力食惰作地抛荒。

勤劳无负有心汉。

有势不可尽使,有钱不可尽开。

吃多伤胃,忧多伤心。

气多伤肝,惊多伤胆。

饮食贵在节,锻炼贵在恒。

枕边话句句真。

人越勤,事越轻,无债一身轻。

无好姿娘多阿姨,无好男子多同年。

番畔钱银唐山福。

—物合一药,跳蚤无涎掠晤着。

戏令如军令。

懒人多屎尿。

穿不穷,吃不穷,不会打算一世穷。

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吃多无滋味,话多不值钱。

早起三朝当个工,切莫睡到日头红。

鱼在石草下,钱在勤俭家。

无病当大赚。

胀猪肥,胀狗瘦,胀人如纸囡。

一天省一把,一年买匹马。

宁吃好桃—口,不吃烂杏一筐。

坐食山崩,站食地陷。

善医莫如善养。潮汕俗语谚语

修养类:理想、德行、胆识、学习、智慧、谦慎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恶人先告状,恶狗先咬人。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

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

功德做好把佛丢。

没当家不知柴米价。

不懂并不可耻,不学才可耻。

树要根正,人要心好。

胆小做无大事。

知错改错不为错,知错不改错中错。

要学惊人艺,需下苦功夫。

有心打石石成砖,有心种花花满园。

坚柴不耐千下斧,遇到困难应刻苦。

不怕困难,只怕志短。

锄头不锄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三日不读书,语言也无味。

好马不吃回头草,好汉不夸旧功劳。

一人作事一人当。

字是人的面皮。

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钟不敲不鸣,人不学不灵。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食无二片菜脯就欲上西天。

花开在春天,学习在少年。

人贵有志,竹贵有节。

蚂蚁爬树不怕高,有心学习不怕难。

读不尽天下的书,走不尽天下的路。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富孬吼,穷孬走。

宁愿一身脏,换来万人香。

议论行棋胜负,不如亲自上阵。

读自己书众人惜,赌别人钱众人卤(厌恶)。

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潮汕俗语谚语

社交类:集体、个人、团结、工作、谈吐、训教

人情好,食水甜。

积钱不如教子。

吃苦时候朝前看,享福之时朝后看。

远行从近处开始,大事从小事做起。

劈柴看纹理,做人应懂理。

兄弟不同心,挣钱不够买灯蕊。

雁死留声,人死留名。

要打当面鼓,不敲背后锣。

家声不出外扬。

清官难理家内事。

家里不和邻里欺。

金厝边,银亲戚。

家内同心,蚶壳变金。

夫妇相打,床头相打床尾和。

众人头发打成索。

交人交心,浇树浇根。

众人拾柴火焰高。

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广。

欲使人家不和,教人娶小老婆(妾)。

家门(不会)理理寨门。

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教子不严父之过,教子不改儿之错。

养儿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牡丹虽好,还须绿叶扶持。

平安值千金,家和万事兴。

井水不犯河水。

一客九主人。

易涨易退山坑水,易反易复小人心。

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残羹剩饭好吞,冷言恶语难忍。

在家不会迎客,出外方知少主人。

生理易做,伙记难掺(合)。

不贤妻,不孝儿,无法可能治。

酒肉朋友易找,患难之交难寻。

钱银嬷仔,酒肉兄弟。

一日同行,百日人情。

千金买舍,万金买邻。

入乡随俗,入港随弯。

肚饱唔知肚困人,齿痛正知齿痛人。

你有上天梯,我有落地索。

食人酒肉赠人福。

劝人圆,勿劝人离。

有花当面采,有话当面(呾)。

天气有寒暖,人情有厚薄。

话多不甜,胶多不粘。

单丝难成线,独木难成林。

孬学灯笼千百眼,须学花烛一条心。

鸟多支毛也会暖。

一支竹竿易拗弯,三根麻绳难扯断。潮汕俗语谚语

事理类:思维、真理、实践、知识、是非、爱憎

树木有大小,身材有高低。

百年成之不足,一旦坏之有余。

水太清则无鱼,人太紧则无智。

不种今年竹,哪有明年笋。

忙中不急躁,越忙越周到。

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

不怕风吹日头晒,最怕心中忧虑大。

根不正,苗心歪。

一针不补,十针难逢。

一理明,百理通。

孔小不补,孔大叫苦。

有志不在年高。

说得一尺,不如做得一寸。

火大没湿柴,功到事不难。

一块石头打不着三只鸡。

遇事不怕迷,只怕没人提。

一人主张,不如二人商量。

秤锤虽小,能压千斤。

远亲不如近邻,远水难救近火。

牛马好料人难料,知人知面不知心。

寨门不稳家门危。

牛尾遮不住牛屁股。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残缶耐敲打,久病老医家。

人行有脚迹,鸟飞有落毛。

路直行人多,树直用处多。

实践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知识。

乐极生悲,物极必反。

骄傲来自浅薄,狂妄出于无知。

光说不干,事事落空。

干部不怕苦,社员如猛虎。

天晴积雨米,丰年当歉年。

行动比语言更有份量。

谦虚的人常思已过,骄傲的人只论人非。

路靠人走出,事靠人做成。

身正不怕影斜,有理不怕势压。

家有千丁,主事一人。

看戏易,做戏难。

积金千万,莫如小技在身。

目经之事犹恐未真,耳闻之事岂可全信。

狗不嫌家贫,子女不嫌母丑。

目镜各人合目。

久别当新婚。

桌上教子,枕边教妻。

药不能治假病,酒不能解真愁。

姿娘仔十八变。

打蛇打在七寸。

千日烧缶当无一日扣。

烟火好看无久时。

大人无好样,细人无好相。

树欲皮,人欲脸。

老人(口旦)话用纸抄。

棚顶做戏棚下人。

人怕伤心,树怕剥皮。

哑子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实践。

看过不如做过,做过不如错过。

虎死留皮,人死留名。

做官有术无范本,内方外圆学铜钱。

熟知天下事,通晓世间情。

大船免扶,水到自浮。

无情不感人,无理不服人。

人勤自会招财,花香自有蜂来。

用人不对口,骏马无处跑。

树干不壮不成材,火候不够水不开。

不上高山,不知平地。

自高自大,一定变坏。

狗食糯米死(不会)变。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日长事多,夜长梦多。

走了和尚走不了庙。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天上星多月不明,河里鱼多水不清。

树老根多,人老话多。

公钱唔惜已钱无。

老爷生须,由人做事。

千人识和尚,和尚唔识千人。

羊毛出在羊身上。

众人目,毒过蛇。

桥是桥,路是路。潮汕俗语谚语

时政类:祖国、家乡、阶级、敌我、抗争、政策

美不美,家乡水。

长安虽好,不如故居。

人情归人情,政策归政策。

无国哪有家。

外出才知在家好。

溯宗寻源,落叶归根。

原则归原则,亲戚归亲戚。

什么花结什么果,什么人说什么话。

入门看人意,相刣看阵势。

阵势镇得着,相刣免枪药。

强人自有强人敌,蕃薯怕霜霜怕日。

先下手为强,慢下手遭殃。

雨烂也头楹,枪打出头鸟。

打蛇先打头,擒贼先擒王。

脚马企得好,蚱蚂打赢老鸡母。

打虎须欲亲兄弟,上阵须欲父子兵。

棋错一步,满盘皆输。

兵马未动,战鼓先擂。

未预进,先预退。

明知出有虎,故作采樵人。

你有你的关门计,我有我的跳墙法。

战场不让步,举手莫留情。

丁对丁,将对将。

宁做太平狗,不做乱世民。

狗走千里吃屎,狼走千里吃人。

足寒伤心,民怨伤国。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话是风,笔是踪。

相骂无好嘴,相打无好槌。

富家一席酒,穷汉半年粮。

烧缶食缺,做屐穿屐丕。

穷人勿贪富亲。

穷得清,富得明。

聪明反被聪明误,恶人自有恶人磨。

险过南下打紫菜。

有钱就张爷脾。潮汕俗语谚语

生产类:农、林、牧、副、渔、园艺、管理

锄土胜锄草。

早稻廿日(不会)乌,四十日(不会)赤,作死无食。

插秧插到立夏,割稻割到相骂。

晚冬田不食霜降水。

三朝麦(麻),七日豆。

早田相斗,晚田相夹;先布一日,猛割三天。

田待秧,谷满仓;秧待田,免挨砻。

早田密,冬田疏。

早田如绣花,冬田如放飞。

早田布斜,冬田插正。

早田搭兑,冬田一半。

早田琛(临土),冬田深。

早稻宜基肥。

一担落地,胜过三担饲。

人不养地,地不养人。

人勤地不惰。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半年。

一下锄头三日涎。

一粒谷,三滴汗。

能者收稻花,笨者收稻芽。(早稻)

饲虫饲鸟家伙了,饲猪饲牛家伙浮。

鸭仔无谷不过夜,猫儿无腥不在家。

五彩猫会叫(不会)咬。

好猫瞥三家,好狗管—寨。

假工夫,饲乌龟。

蒙雾有墨斗,海吼无姑鱼。

九月鱼头齐。

六月乌鱼存个嘴,苦瓜上市绿鱼肥。

流水无定更,鱼虾无失汛。

出海最怕顶头风,归帆最怕逆水流。

栽树造林,子孙不穷。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潮汕俗语谚语

自然类:时令、天文、物候、气象

春分秋分,日夜平分。

日长夏至,夜长冬至。

早田脚踏龙眼花,晚田脚踏龙眼皮(插秧)。

初九、二十夜,月起月落二三更。

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

正二(月)北风寒,三四(月)北风旱,五六(月)北风水盘塍。(盘塍:水漫田埂)

春甲子下雨赤地千里,夏甲子下雨撑船入市,秋甲子下雨禾头生耳,冬甲子下雨牛羊冻死。(生耳:出葱,不 能抽穗扬花)云盖中秋月,雨打元宵灯。

狗翻肚,欲落雨。

早雨早晴,暗雨留夜。

早出日头无好天。

未雨先响雷,有雨也是微。

乌鸦相争巢,大雨就欲到。

二月北风天大旱。

夏至雷,割稻披棕蓑。

春雨贵如油,秋雨肥如粪。

春寒有雨,夏寒断滴。

冬至在月昆,寒冷正二月。

未惊蛩先响雷,四十九日蒙微。

先雷后雨是风时,先雨后雷雨淋漓。

云行东,雨轻松,云行西,雨敬来。

正月冻死牛,二月冻死马,三月冻死老病瘦。

月晕大,田水半,月晕狭,披棕蓑,藏竹笠。

立春雨烂春,立夏丽稻生瘟,立秋而秋淋,立冬雨烂冬。

早虹不出门,暗虹晴千里。

人怕老来穷,禾怕寒露风。

鸡晒翅,出大日,鸡晒腿,做大水。

久雨天,日留夜,明天晴。日留午,落到哭。

楹母流汗,水满田塍。

久暗大雾雨,久雨大雾晴。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秋西南(风),浸死田。

乌云横天,风雨连连。

天光雷晤过午时雨。

乌猪涸河,大雨滂沱。(河:银河)

北风吹过午,大水浸灶肚。(指农历六七八月)清明前后北风起,百日可见台风雨。

天脚红红,霜雪满田。(冬季)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

白露水,恶过鬼。

春蒙雨,冬蒙露,春雾唔过三朝雨。

春雾雨,秋雾晴,冬雾不寒,夏雾不暑。

泄春地气寒,早造下种难。

六月雨,唔过沟。

台风做久返回南。

八月雨水定。

八月台,无人知。

冬天无过三日雨。

大蚁偏偏飞,大水要满堤。

十七十八,月起目瞌。

春风如刀,春雨如雷。

七热八热热厝内。

霜降,橄榄落瓮。

四九五月鸡啄沙。

早禾怕夜风,晚禾怕夜雨。

立夏稻做病(孕穗),小满雨赶产。

夏至过三日,唔论生共熟。

夏至东风恶过鬼,—斗东风三斗水。

一尺风,三尺浪。

天上马尾云,劝君勿行船。

立夏不热终须热,大寒不寒总要寒。

六月立秋紧啾啾,七月立秋闲悠悠。潮汕俗语谚语

其他

识字掠无蟛蜞。

田怕秋旱,人怕老穷。

百赊不如五十现。

生意人不入忠臣庙。

欠钱师仔,讨钱师父。

面皮厚,食多物。

食如秦琼倒铜旗,作似番公主病相思。

好菜甲蓝样,好鱼白腹鲳。

只见活人受罪,哪有死鬼带枷。

死罪敢当,饿罪不敢当。

火烧眉毛眼前光。

竹竿打水鱼头痛。

人心不足高,井水变酒,还嫌无糟。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久病无孝子。

石铺老鼠,惊有食无。

三个妇女集个市。

照钱看戏。

吃猫饭出牛力。

今年蕃薯不比旧年芋。

好种无传,歹种无断。

台下姿娘,糖寮蔗,愈看目愈花。

过年鸡笑过年鸭,你死我也死。

瞎子看告示,人笑伊也笑。

龟笑鳖,苦瓜笑地豆。

饲大老鼠,咬破布袋。

千斤道白四两唱。

当乌衫着会目汁滴,当花旦着会射目箭。

黄连树下埋猪胆,从头苦到尾。

手长衫袖短。

乞食身,皇帝嘴。

灯火无油枉费芯。

金钱买不到好名声。

为老不尊,教害子弟。

箩底选瓜,挑到目花。

吃人东西口软,拿人东西手软。

人无伤虎意,虎有吃人心。

食大睡宽(呾)大话,择好穿雅使减钱。

海深也有底,人心无底潭。

教贤徒弟,饿死师父。

4.谚语俗语精选 篇四

2、朝虹雨,夕虹晴。

3、刮风走小巷,下雨走大街。

4、投瞑雨,天卖晴。

5、早晨下雨当天晴,晚间下雨一夜雨。

6、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7、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绵。

8、雨水有雨,一年多水。

9、雨水阴寒,春季不会早。

10、沤雨怕天毫,虫害怕飘雨。

11、雨水清明紧相连,植树季节在眼前。

12、立秋下雨万物收,处暑下雨万物丢。

13、水满塘,粮满仓,塘中无水仓无粮。

14、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15、打冬雷,落春雨。

16、夏雨隔牛背,秋雨隔灰堆。

17、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

18、雨后天晴热死人,下雨还未停。

19、麦润苗,桑润条。

20、小满不下,梅雨较少。

21、稻香只怕风来摆,麦香只怕雨来淋。

22、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

23、春雨漫了垅,麦子豌豆丢了种。

24、雨水前雷,雨雪霏霏。

25、天晴不开沟,下雨水横流。

26、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

27、春得一犁雨,秋收万担粮。

28、雨后怕阴天,下了就不干。

29、春天孩儿面,一日三变脸。

5.大暑节气谚语俗语 篇五

蚂蟥上爬吊钩,大雨哗哗淋丘。

甲鱼上洼,大雨哗哗。

青蛙哇哇叫,大雨要来到。

癞蛤蟆白天出洞,很快就有大雨倾。

雨蛤叫不停,风雨不容情。

蚯蚓堆粪,雨淋地湿。

蚯蚓身带土,不雨也雾露。

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

蚯蚓早出晴,暮出雨。

蚯蚓雨里叫,有雨没多少。

水蛇盘柴头,地下大雨流。

蝎虎子成群屋里跑,大雨很快就来到。

老鼠朝家跳,大雨要来到。

家鼠活动早,阴雨将来到。

水底泛青苔,天有大雨来。

桃树出胶,大雨要到。

槐树叶子卷,雨在明天晚。

树枝鲜叶落,下雨也随着。

葡萄须,滴水点,有雨不会远。

谷子生白根,大雨就来临。

蘑菇冒出头,地上雨水流。

地瓜秧窜白尖,下雨不过两三天。

石上有水雨,草上有水晴。

石磙发潮像出汗,久旱下雨不用算。

石头出汗,大雨连绵。

柱腿石发潮,临近雨就到。

地板返潮,雨将来到。

清早碱地返潮,近日将有雨浇。

井亮底,天要雨。

瓮穿裙,雨淋淋。

盐出水,铁出汗,雨水不少见。

干咸鱼滴水,不是阴天是下雨。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

大暑不暑,五谷不起。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

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

大暑大雨,百日见霜。

大暑小暑,淹死老鼠。

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

小暑吃黍,大暑吃谷。

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

小暑大暑,有米不愿回家煮。

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

冷在三九,热在中伏。

人在屋里热得躁,稻在田里哈哈笑。

不热不冷,不成年景。

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六月下连阴,遍地出黄金。

六月连阴吃饱饭。

伏里多雨,囤里多米。

伏天雨丰,粮丰棉丰。

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

九里的雪,伏里的雨,吃了麦子存了米。

白天光照强,夜晚露水狂,庄稼丰收有希望。

伏天大雨下满塘,玉米、高粱啪啪响。

伏天大雨下过头,秋季庄稼要减收。

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烟。

遇到伏旱,就要减产。

遇到伏旱,赶快浇灌,单靠老天,就要减产。

伏旱伏旱,并不少见。

要旱要旱未真旱,准收棉;要涝要涝未真涝,粮丰产。

大暑前后,衣裳溻透。

大汗冷水激,浑身痱子起。

伏天穿棉袄,收成好不了。

六月盖棉被,新米倒比陈米贵。

天气欲变有前兆,虫畜禽鱼能预报:

燕子低飞蛇过道,鸡晚宿窝蛤蟆叫,盐坛出水烟叶潮,大雨不久就来到。

蚂蚁搬家蛇过道,燕子低飞雨来到。

蚂蚁搬家蛇过道,家里有人场里跑。

蜢虫子打脸,下雨难免。

蜻蜓飞满天,大雨下满湾。

蜻蜓成群绕天空,不过三日雨蒙蒙。

蜻蜓高,晒得焦;蜻蜓低,满地泥。

蝴蝶屋内飞,下雨不到黑。

蜜蜂不出巢,当天有雨浇。

今天蜜蜂忙,明天雨衣忙。

飞蚁扑打天有雨。

细蚊满街转,大雨连成串。

今晚蚊子恶,明天有雨落。

今晚蚊子狂,明天雨一场。

蚊子嗡嗡叫,明天雨来到。

牛虻叮人,大雨倾盆。

夜间蝎子多,白天大雨落。

蝎子水缸底下爬,天公就要把雨下。

蚂蚁垒窝留门避风雨。

门留南,雨来北;门留北,雨来南;留门雨向正相反。

蜘蛛添网主天晴,蜘蛛悬吊雨蒙蒙。

雨中知了叫,预报天晴了。

雨中蝉鸣,就要天晴。

蝼蛄唱歌,有雨不多。

蝈蝈叫得欢,必定是晴天。

蚂蚁满地跑,天气一定好。

蜘蛛结网天必晴。

牛打喷嚏天下雨。

牛舐前蹄雨就到。

牛嚎猪吃草,雨下小不了。

狗刨地,天下雨。

狗咬青草晴,猫咬青草雨。

猪洗澡,雨不小。

猪仔衔草雨要到。

猪撒欢,不雨也阴天。

猫洗脸,雨不远。

羊群贪饱雨不小。

羊吃草没个饱,明天就要洗个澡。

羊贪草,雨不小。

羊碰角,大风刮。

羊拥挤把头碰,狂风就要吹头顶。

驴刨槽,阴天晴不了。

猪在圈外睡觉,近日天气晴好。

鸡犯愁,雨当头。

母鸡上窝晚,明日阴雨天。

鸡往高处跳,大雨快来到。

鸡愁雨,鸭愁风。

上窝晚,天要变;上窝早,天要好。

母鸡背雏鸡,后天要有雨。

鸡捉虱子又咬毛,大雨顷刻就来到。

母鸡打架,将有雨下。

鸭不安,天要变。

鸭子叫呱呱,不是下大雨,就有大风刮。

早呱呱,风刮大;晚呱呱,雨哗啦。

鸭子草地飞,即刻大风吹。

晴天鹅洗澡,预示雨要到。

晴天鹅扑翅,大雨没多时。

乌鸦没好声,不是下雨是刮风。

乌鸦哑声叫,大雨要来到;乌鸦叫声响,将有风一场。

喜鹊洗澡,雨要来到。

啄木鸟叫三声,不是下雨就刮风。

斑鸠鸟儿叫,雨落打树梢。

鹁鸪叫两声,有雨不肯晴。

天上水鸡叫,必定雨来到。

早鸹阴,晚鸹晴,半宿鸹叫不到明。

久晴雀吵雨,久雨雀吵晴。

雨中公鸡叫,霎时天晴了。

久雨麻雀叫,不晴也转好。

喜鹊叫得早,天气晴得好。

喜鹊清早高枝叫,天气一定晴得好。

鱼打漂,雨来到。

池塘鱼儿跳,大雨就来到。

河里鱼跃雨,雨中蝉鸣晴。

6.汉语谚语的文化含义及翻译 篇六

由于客观世界具有普遍的共同规律, 人的思维也具有共性特征, 因此, 各民族的文化观念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是, 由于各民族在历史、地理、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各具特点, 因而, 各民族的文化也不尽相同。

1宗教思想

中国人信仰佛教、道教、儒教, 中国的佛教、道教和儒教是无神教或泛教。儒教承认天和命, 但这种天和命, 只是一种抽象而玄妙的理论, 没有一个主宰的神。儒家主要关心的是现世的秩序和人际关系。佛教承认佛, 但是佛不是唯一高高在上的神, 人人心中皆有佛性, 人人都有机会成佛。道教承认神仙, 但神仙也不是唯一高高在上的神, 神仙是人修炼而成的, 神仙也可以下凡成人。因此, 这三种没有至高无上主宰人的神。这种无神和有神的观点在汉语谚语中能充分反映出来。如:

不看僧面看佛面。 (人与神的关系)

If you don’t look at the face of the priests, look at the face of Buddha.

中国的佛教、道家和儒教没有至高无上的唯一的神, 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家族讲家法, 讲辈分;社会讲宗法, 将尊卑。如:

胳膊拗不过大腿。 (强调尊卑)

The wagon must go whither thehorses draw it.

2人文思想

凡是关心人的问题, 注重人性本身发扬光大的学说都属于所谓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者人是世界的核心, 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如:

宁可人负我, 不可我负人。 (先人后己、善待别人)

Better suffer ill than I ill.

3道德观念

道德在中国一直都是很重要的, 讲旧道德的训律很多。如: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歌颂勤劳)

An idle youth, a needy age.

二、汉语谚语英译

对于谚语的翻译, 人们通常采用以下的方法:

1再现汉语谚语中的形象直译

在汉语谚语英译时, 只要不影响英语读者的理解与接受, 则应尽可能再现汉语谚语中的形象, 采用直译方法。如:

……先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 那么, 大概就会知道阮玲玉的以为“人言可畏”, 真的。

So if…we put ourselves in her place, we can see that Ruan Lingyu was telling the truth when she said”Gossip is a fearful thing.” (张学英, 1991:637)

这个例子说的是中国人很在乎面子问题, 最怕不利于自己的流言蜚语。“人言可畏”就反映了中国人害怕流言蜚语的心态。翻译时, 直译, 能够表达出源语的道德观念。

2转换汉语谚语中的形象套译

套译法就是借用法, 也称归化译法。有的汉语习语可以在英语中找到对等的说法。对于这类习语, 我们最好采用套译法。例如:

“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粥来”, 叫我怎么样呢?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四回)

I don’t see what I am supposed to do without any capital.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make bread without flour! (Hawakes译)

3舍弃汉语谚语中的形象意译

舍弃汉语谚语中的形象意译指在符合译文语言规范化的基础上, 在不引起错误的联想或误解的前提下, 保留谚语的比喻、形象以及民族色彩的译法。例如:

但正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罢, 阿Q不幸赢了一回, 他到几乎失败了。 (鲁迅《阿Q正传》)

However, the truth of the proverb“misfortune may prove a blessing in disguise”was shown when Ah Q was unfortunate enough to win and almost suffered defeat in the end. (杨宪益、戴乃迭译)

4借用英语谚语中的形象套译

As the saying goes:Waste not, want not.You should take the chance now that you are young to save some money.Not every day of year is a fine one, you know. (施晓菁译)

这个例子是告诉人们要节俭, 不要有钱就花光。

上述只是简单的文化内含、英译方面简单的进行阐述说明汉语谚语是异常丰富的。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洗练等特点更是汉语谚语的特点。所以翻译家们认为翻译既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总之, 谚语翻译时, 要充分考虑到谚语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 以及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 根据具体的情况仔细斟酌, 灵活处理。而真正从事翻译实践的高手似乎很少受制于理论束缚, 最终的翻译质量还是落实在双语基本功上。而无论直译、意译还是将两者有机结合, 美感效果也是见仁见智的。所以将汉语谚语翻译英语时, 在不同的情况下运用最合适的翻译方法, 使译文达意确切, 自然传神。

参考文献

[1]司显柱、曾剑平:《汉译英教程》, 东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6.9[1]司显柱、曾剑平:《汉译英教程》, 东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6.9

[2]卢红梅:《华夏文化与汉英翻译》,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5[2]卢红梅:《华夏文化与汉英翻译》,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5

7.地方俗语谚语 篇七

浙江诸暨俗语

38、陶朱山 “游过天下八百州,不如陶朱山后一搭头”。

39、枫桥 “万田十三家,枫桥得七家”。

40、枫桥 大部弄 “枫桥有个大部弄,日里夜里打抽丰”。大部弄,旧多为堕民所居,故云。

41、枫桥 查山 “枫桥人的旗杆,查山人的撑竿;撑竿,旗杆,不及街里店倌”。

42、查山 洄村 “查山人的,洄村人的柴”。

43、包村 “吃的油,穿的绸,到得包村去杀头”。

44、骆家桥 “骆家桥人大地方,埂头埂脑造祠堂,做起戏文无台房,人来客往立两廊”。骆家桥有新旧两祠堂,俱以演剧伤死人,谓为不祥;自后每在香火堂前开演,地窄人众,逼隘不堪,故有是谣。

45、何赵 “何赵人,硬头颈。一丘田,一口井。日日三百桶,夜夜归原洞”。何赵地方,土壤系砂质。灌溉田禾,田旁掘井戽水。相传从前本亦用水车,因水车横于路上,不让罗隐(833—909)过路,被罗隐题破,遂改用桶戽云。

46、琴弦岗 “活过勿可过琴弦岗,死掉勿可见阎罗王”。琴弦岗,地方瘠苦,道路难行,故云。

47、盛兆坞 “鹁鸪鸪咕咕,有囡勿可嫁得盛兆坞。盛兆坞人真叫苦,日里磨豆腐,夜里打炭^,三幅布[夜夜补”。

48、盛兆坞“盛兆坞人接龙公,接得一梗燥地龙,发得三日三夜大南风,田稻晒断种”。岁旱,接龙以求雨不应。

49、墨城湖 江藻 鱼胙 “墨城湖人七进士,不如江藻一进士;江藻一进士,不如鱼胙一道士”。

50、墨城湖 江藻 阴江岸 竹月坞 直壁山下 “墨城湖人好祠堂,江藻人,好大塘,阴江岸人好粪缸,竹月坞人好神堂,直壁山下人好打扛”。

51、铜山 桌山 石壁山 “上有铜山,下有桌山,当当中央石壁山”。此三处民性最强悍。

52、晚浦 “晚浦大地方,有庙无祠堂。桥头顶,造学堂,财主算锡堂”。

53、湄池 “湄池十三村,弗如长澜金水一个人”。民国五年(1916)湄池与长澜二村在水獭潭捕鱼相争,酿起械斗。金水最勇,手杀五人,故云。

54、姚公埠 桌山汤 长澜街 吴高坞 “姚公埠人好婆娘,桌山汤人好长枪,长澜街人好菜秧,吴高坞人好鸟枪”。

55、张家店 龙王殿 “真命天子王绍桂,根生土养张家店,护国军师杨半仙,屯兵养马龙王殿,八月十五登龙位,六月初三杀头开”。

56、下溪 “下溪大桥实在巧,下无清水也无草;上落人马实不少,十里梅花无人拗”。

57、陈蔡 “陈蔡样个竹园篷,得着一个秀才种”。相传陈蔡竹园篷样起后,才有秀才。

58、陶姚 磨石山 “陶姚磨石山,耜头朝前甩,拍啦一脚扳,剩得个耜头攀”。

59、青山庙 “木大佬,背大刀。一背背到青山庙,拾得一个红纸包,讨个老婆矮凳高,生个倪子大朊泡”。

60、十九都 “十九都人做戏文,十本戏文九个台,箱子拖破无人赔,难为今年铜钿贱,明年还要做本添”。

61、泌湖 “泌湖年成熟,黄狗都好讨老婆”。

62、杨塘 “]——]——],骑马到杨塘,杨塘岭顶一个囡,给得囝囝做老”。

63、陈头 马剑 “头顶二尺四镬,身穿八分秧田,脚踏壶瓶酒件,戏文看到陈头马剑,快速回转吃菽米粽去”。卖出镬,卖去田,卖去壶瓶酒件以购衣服,故有此谣。陈头、马剑,旧属浦江,今属诸暨。

湖南娄底俗语

1、谷几米几,隔层皮几。说明人与人的血亲不同,感情也不同。

2、牛栏里嵌死猫——稀大松(没关系)。

3、讨米讨得久,总要碰席酒——只要坚持,就有收获。

4、驾船渡子驼肚婆,隔阎王只一层纸薄。说明旧时撑船和妇人生产是很危险的事。

5、朝中无罪臣,家中无病人。旧时家庭幸福的标准。

6、瞎子婆死男人——无依无靠。

7、年三十夜里的砧板——不得空。

8、蛇gong(钻)竹筒——自寻死路。

9、冷水洗 ,越洗越糊涂。这里的糊涂是脏。指有些事越描越黑。

10、六月不是看禾时。六月正是生长时候,看不到禾苗是否能丰收。

11、豆腐不是顶刀菜——根本不是对手。

12、不说不说,肚里三个锈钉——表面老实,内心坏。

13、马胯里插到牛胯里——乱来。

14、做贼偷瓜起,痨病牵花(哮喘)起。任何事都是从细处开始。

15、捉鸡婆不上抱——莫霸蛮。

16、细几不讲假话,茄子不开虚花。细几为小孩。

17、吃咸萝卜担淡心——操空心。

18、吃了苋菜屙红屎——立眼报,

19、阳雀子叫三天——还是句现话。

20、烧起咯中间火,火庶熬咯两边人——挑拨。

21、绊到油里不巴油——滑背(八面玲珑之人)。

22、有好长的被伸好长的脚——量力办事。

23、连脚共裤,只当了个脑壳——铁哥们。

24、一日不死要钱用,一夜不死要被盖——生存必需。

25、人怕出名猪怕壮。猪壮了就会被杀,人出名了会有烦恼。

26、横人怕理倒,弯树怕线弹。线是指木匠师傅的墨线,弯树一经弹墨,就能弯中求直木。

27、做事冒计划,盲人骑瞎马。

28、牙齿稀,扯谎一筲箕。旧时,人们认为牙齿稀疏的人,爱扯谎。这种说法不是绝对的。

29、甲不得乙事——不能混为一谈。

30、要得清闲娘边女。女子未出嫁时,茶米油盐有娘管,什么也不要操心;出嫁了,才知道当家的辛苦。

31、有盐同咸,无盐同淡——表示同甘共苦。

32、碰得崽好有人吊孝,碰得爷好有人做媒。吊孝是看在儿女的份上,做媒是看在父母的面上。

33、钱是身上ma(腻),用干哩就赚。不要为正当的花钱而可惜。

34、称又不上两,打又不上掌,尖又顿不进,齐又顿不稳。指某人一无是处。

35、_子粑敬土地——粗货。_子为高寒山区产的`一种杂粮。新化的有些地方有。人们将_子磨成粉,和着糯米粉,做成粑,叫_子粑。磨的次数越多,粑越细软。但总不如净糯米粑软。土地神是掌管一方水土人丁等的神明,是所有祈神活动必请的神。用_子粑敬土地神,虽然不成敬意,但现在较普遍了。

上海俗语

1. 闷特想不通(胸闷的意思)

2. 吃生活挨揍(武力解决的代名词)

3. 嘎梁眼镜(意思就是鼻子上的梁子)

4. 寿头傻子(形容脑子少根筋的人)

5. 夜壶水尿壶水(形容玩世不恭的人)

6. 笑伐动笑不动(笑到筋疲力尽)

7. 小赤佬小毛孩(对小孩子的称呼)

8. 龙头阿三装酷混混(混混中的老大)

9. 空麻袋背米空袋子装米(形容不出本钱白捞好处的人)

10. 敲煤饼 (一种性交易的俗称)

11. 狠三狠四蛮横无理(形容不讲道理的人)

12. 戳鸡吃饭(其实是宁波人的方言,现演变成上海话)

13. 老家尚老家伙(形容老资格)

14. 老三老四目中无人(轻浮自傲目中无人的意思)

15. 神之胡之无法无天(形容做事没有边际无自我约束力)

16. 斗五斗六没头没脑(形容做事鲁莽、冲动、不加思索)

17. 一天世界一塌糊涂(形容混乱一团糟)

18. 嘎姘头 (也就是找情人用情不专的意思)

19. 奥斯两掰开(小时候玩的时候常说)一刀两断(就是划清界限再无瓜葛的意思)

20. 猜东里猜石头、剪刀、布(小时候玩的一种猜拳游戏)

21. 装胡样装样子(心里很明白却假装不知道)

22. 猪头三猪头阿三(一种骂人的俗语)

23. 涅昏昏头(处事不妥,不用脑子的意思)

24. 港币样子傻子(字面翻译就是傻妈妈养的儿子)

25. 宁来疯人来疯(越是人多越喜欢自我表现的意思)

26. 我帮侬搞搞路子我帮你理理思路(对别人施教的意思)

27. 认的侬算我路道粗认识你算我能耐大(表达不满的意思)

28. 辣手厉害(就是厉害的意思)

29. 切嘎中道(挨了拌子,中了圈套的意思)

30. 妖泥国落死角(不容易被发现的角落)

31. 恩斤狠落斤五斤狠六斤(一个比一个凶的意思)

32. 洋盘没见事(形容没见过世面的人)

33. 弄松恶搞(恶作剧的意思)

34. 胸闷胸闷(想不通,专牛角)

35. 头皮桥头皮翘(形容不听教诲自以为是的人)

36. 化令子甩暗号(提示的意思)

37. 拐倒摔倒(意思形容站不稳)

38. 阿无乱冒充金刚转小混混充老大(形容不懂装懂)

39. 相无宁乡下人(形容外地来的人)

40. 洋泾浜洋泾浜(形容说话口音不标准)

41. 莫子莫国后知后觉(思维缓慢理解能力差)

42. 步分赚钱(就是通过劳动获得金钱的意思)

43. 额锅头浜着体户办额头碰到天花板(形容运气好)

44. 饭泡粥饭泡粥(用来形容话多烦人,纠缠不清)

45. 冈巴兹戆巴子(形容傻里傻气的人)

46. 姆删门吵相(用脏话对骂)

8.潮汕话俗语谚语 篇八

嫁人勿嫁田。(指嫁人要嫁人品好的,不能只看家里的钱财)

爱亩着确苦。(要娶亲必须刻苦耐劳积累财富)

力唔着势输过懒。(卖力不讨好还不如不做)

亚官穷 亚鬼死 亚伙头食少米。(官鬼伙头都是不可以与之争辩的,或不可得罪)

十二菜桌人食,腰屎沟水人荡嘴。(指最后翻脸或做错)

而过炒面。(喻像炒过的面一样很乱)

面皮厚过街路石。(指厚脸皮)

乌乌是字 白白是纸 我唔北依 依唔北我。(指不识字)

衫破正是衣,亩死正是妻。(指失去方觉得珍贵)

龟灵圣母(以封神榜人物喻老丑且恶毒的妇女)

好晶迎白爱三层。(瘦肉肥肉五花肉都要)

独猫起大厝。(传说家猫单生是幸运之兆,有钱建房)

肚肠烧搭缀。( 肠子粘连在一起,形容很饿很饿)

9.英语谚语误译分析及其翻译 篇九

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 谚语都是一种特别的语言形式。它具有诗的活泼, 文的凝重, 熟语的简洁, 是一定社会生活经验的升华与结晶。著名学者弗朗西斯·培根说过这样的话:“一个民族的天才、智慧与精神, 都可以在其谚语中找到。”学习英语谚语是一种了解这些文化常识的有效途径, 使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变得有趣味性。本文拟从分析英语谚语误译入手, 讨论一下英谚汉译时应采取的方法。

一、英语谚语误译的原因归类

1、望文生义造成的误译

范存忠教授在《漫谈翻译》中说:“两种语言之间, 在词组或句子方面, 相等的 (equivalent) 不是没有, 但比较少, 比较多的是相当的 (corresponding) , 而绝大部分既不相等, 也不相当。”因此, 望文生义, 想当然就常常会造成误译。

比如:fool at forty is a foolindeed.

误译:四十不惑。

正译:人到四十还傻, 才是真正的傻瓜了。

孔子谈到自己精神修养发展过程时曾说过:“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四十不惑的意思是说人到了四十岁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疑惑的了。但这句英谚是说人到四十岁没学到什么经验, 又没一技之长, 就再也聪明不了了。

2、忽视英语谚语特殊结构导致的误译

谚语是漫长的语言文化经过大浪淘沙似的去粗取精的结果。英谚也不例外。尽管有些语言结构早已沉没于历史的长河中, 但许多英语谚语还保留着古英语的韵文和结构的特点, 这就会导致译者由于缺乏对古英语英语语言结构知识的认识与研究, 在翻译谚语中出现误译。

(1) It is a good/poor heart that never rejoices.

误译:从来没有快乐的人, 是可怜的人。 (《英汉双解现代常用英语谚语词典》,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7)

正译:再伤心的人也会有快乐的时候。

(2) It is a bold mouse that nestles in cat’s ear.

误译:在猫耳朵里做窝的老鼠是胆大的老鼠。

正译:在胆大的老鼠也不敢在猫耳朵里做窝。

在英语谚语中It/He is+adj.+n.+that-clause句型是一种特殊的比喻句型。这个句型不同于一般的含有定语从句的复合句, 也不是强调句型, 而是种需要反译的特殊句型, 翻译时1、在主句中加“再”、“即便是”之类的词语以加强语气;2、后面的that-clause原文是肯定句应译为否定句, 原句是否定句的应译为肯定句。

3、英汉差异造成的误译

英汉两种文化中, 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联想意义不同, 因此所持的态度也尽不同, 甚至大相径庭。王佐良先生说过:“翻译里最大难因是什么呢?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在一种文化里有一些不言而喻的东西, 在另外一种文化里却要花很大力气加以解释”。因此文化差异也是个造成误译的原因。比如, 汉文化中对“马”这种动物似有偏爱, 故含有马的谚语很多, 如“又要马儿好, 又想马儿吃草;”, “马靠鞍装, 人靠衣装”等带有褒义, 而在英语文化中含有“马”的谚语其褒贬之意不是很明显。如“be on the wrong horse” (支持错了对象) , “That is a horse of another color.” (那完全是另一码事) 。

二、英谚汉译的策略

1、直译

在英谚汉译中, 直译应当为首选。一方面各民族之间经验及思维方式上的共性使得直译英谚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 在单纯翻译谚语的字面意义, 而又能保证汉语读者准确恰当的联想的前提下, 直译能使读者在欣赏译文的同时, 感受到异国情调。英谚汉译时应主要采取直译法, 以便能译出生动, 幽默的特点 (刘云波, 1995) 。比如:

Too many cooks spoil thebroth.

厨子多了坏了汤。

2、意译

意译是指脱离源谚语所指形象, 不完全按照字面翻译, 但又充分体现原文意义的译法。刘重德指出:“凡是脱离原文形象、语法意义但对原文意义无所损害的, 才称得上正当的意译, 否则就只能就作胡译。”在英谚中, 只要是以喻义为主, 形象为辅的谚语, 在汉语中又很难找到对等的谚语或直译, 无法清楚表达其深刻含义的, 都应考虑意译。比如:

He should have a long spoonthat sups with the devil.

直译:和魔鬼喝汤调羹要长。

意译:打交道必须本领高强。

3、直译加意译

直译能够保留原谚语中的形象以及异域风格, 而意译则能更未明了的传递原谚语的深刻含义, 所以有时为了鱼与熊掌兼得的情况下, 可以选择直译加意译的方式。自直译后再加上谚语的真实含义, “以期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曾子立, 1983) 。如:

In a thousand pounds of lawthere is not an ounce of love.

在一千磅的法律里, 没有一盎司的爱;法律无情不徇私。

结束语

总之, 在翻译英谚时, 要尽力忠实于原谚语, 准确地把握其深刻内涵, 在不影响理解的情况下, 最好采取直译的策略, 是实在不行的话, 再考虑意译。不能望文生义, 应做到搞清楚英谚的渊源由来, 防止误译。同时也要注意谚语的语用特点, 希望谚语成为了解西方文化的窗口, 成为成功交际的桥梁。

摘要:谚语是一种特别的语言形式, 它们是一定社会生活经验的升华与结晶, 具有启迪人生的教育意义。不过, 近几年出版的一些英谚汉译词典中出现了不确切, 甚至是误译的情况, 这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读者了解西方的风土人情, 风俗习惯, 生活方式十分不利。这篇文章就是以分析英厌误译的实例入手, 将各种误译的原因作简要的分类, 并进一步探讨一下汉译英谚时应采取的策略。

关键词:谚语,直译,意译,套译,文化差异

参考文献

[1]陈文伯:《关于英汉谚语的对译》, 《外国语》第七期, 1987年。

[2]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年。

[3]肖辉:《英谚之文化寓意及辞书英谚误剖析》, 《上海科技翻译》第三期, 2000年。

[4]朱乐红、陈可培:《英汉谚语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外语教学》第二十一卷第三期。

10.经典俗语谚语整合 篇十

2、人生活在希望之中。

3、拥抱希望是穷人的粮食。

4、既有希望,就免不了有失望。

5、希望是人生的乳母。

6、没有希望,就没有努力。

7、希望似阳光,驱散迷雾,照亮前进的道路。

8、幸福的人由希望援助。

9、希望能给人以力量,绝望亦复如此。

10、每天都有新日光,每人都有新希望。

11、忍耐是涌起希望的技能。

12、旧希望欺骗了我们的地方,就存在着希望。

13、生活于愿望之中而没有希望,是人生最大的悲衰。

14、每朵乌云背后都有阳光。

15、希望是坚强的勇气,是新生的意志。

16、希望是贫者的面包。

17、远大的希望造就伟大的人物。

18、对于一切事物,希望总比绝望好。

19、从未有过恐惧的人,决不会有希望。

11.俗语谚语翻译 篇十一

关键词:谚语,概念整合,映射,翻译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流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性的艺术语句, 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是各民族语言智慧的一大瑰宝, 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使用的语言虽然大不相同, 但是其反映客观事物的基本规律却是相同的。从德国这个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国家诞生出的谚语不但语言精练, 而且结构上也相当整齐, 常含有韵律对偶。对其进行翻译不仅要语言流畅, 易于记忆, 朗朗上口, 要使其所蕴含的背景文化能够为读者所认可接受。

一、概念整合理论

概念整合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 概念整合理论阐释的意识生成激励深层层次地揭示了语言的运作过程。

基本的概念整合模式包括四个空间:类属空间 (Generic Space) 、输入空间I (Input Space I) 、输入空间II (Input Space II) 和整合空间 (Blending Space) , 其彼此间的关系可用图1进行描述, 这“四空间”模型是通过相互映射彼此连接的四个抽象的心理空间网络, 映射是各个空间之间的联系体, 其过程就是认知主体对各个输入空间进行自洽的过程, 这是一个动态的认知流程:

输入空间I和输入空间II分别来自于不同的域, 将其共有的信息映射到第三个空间, 即类属空间;两个输入空间通过映射到第四个空间, 即整合空间, 又可称为合成空间。从输入空间到整合空间的映射包含了三个过程:组合 (composition) , 完善 (completion) 和细化 (elaboration) 。组合, 就是将输入空间的投射组合在一起, 产生新的关系, 这种关系不是以分别得输入形式存在的;认知和文化模型背景框架知识使构造结构投射于输入整合, 这就是完善, 继发结构激活了整合模式 (pattern) , 完善后进入新创结构;整合中的结构可以被细化加工, 这种细化加工是种连续整合, 根据自身新创逻辑, 连续整合包括整合中的认知行为。概念整合中的任何一个空间都可以随时得到调整, 合成空间形成之后反之亦可影响到输入空间, 并调整输入空间。概念整合理论可作为翻译实践的一种指导理论, 同时与其他翻译理论进行互补性研究。

二、翻译与概念整合理论

认知语言学观点之下的翻译是建立在译者对源文认知基础之上的解构, 其过程不是简单的、机械的将源文转换成另一种语言, 而是译者对源文的认知思维、解构整合的复杂过程, 是两个独立认知主体整合运作的结果, 即源文作者的整合与译者的整合。将翻译作为独立的认知运作, 在概念整合理论指导下, 有益于翻译的操作性。源语空间, 是译者对源文的分析解读, 了解原作者创作认知过程。译语空间, 即源文的直译, 也就是常说的字面意思。情景空间:即类属空间, 对原作者背景的分析, 其生活背景、经历、写作时所处的时间、空间、文化背景等, 对于译者而言这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译者和作者之间的深层交流, 这取决于译者本身的素质以及对原作者文化背景的了解程度。译文:即整合空间, 经过源文空间和译者空间, 在情景空间的作用下进行映射、整合, 最终投射到整合空间, 进而创作出翻译作品。这四个空间相互交叉, 译者需要经过多次的合并、完善、细化, 才能翻译出忠实于源文, 又贴近读者的质量较高的译文。

例1:以来源于圣经故事的谚语auf Wolkesiebenschweben为例, 此谚语是德国及欧洲宗教因素在谚语中的体现典型代表, 欧洲许多习语谚语成语都是直接取材于圣经。在输入空间I是源文;译文空间即输入空间II中, 是其直译在漂浮七层云端, 这个译文从字面上解释了谚语的意义, 但是如果这样翻译根本无法展示其真正的意义。此谚语涉及到“七”, 在西方文化中上帝曾用了七天时间创世, 因此七就有了完美、完整的含义。普遍认为第七层天是最高的天空, 那里是天主和天使们的住所, 所以置身七重天, 表示幸福到了极致。将此放入情景空间之中:上帝7天创世纪, 而第七层天是天使和天主的住所;对二者进行映射在类属空间中可以得到, 能和天主在一个天空是极其幸福美满的事情, 进而整合得到这是件可以让人为之欣喜若狂的事, 最后在新创空间得到这个谚语相对合适、朗朗上口又通俗易懂的翻译:欣喜若狂, 飘飘欲仙;较之直译而言, 更易于读者接受和理解这个德国谚语的真正含义;而且用汉语成语作为译文, 声韵协调、言简意赅;不但译文简介洗练, 而且生动, 使读者一下抓住其意义本质。

例2:Inder Notfrisstder Teufelfliegen从字面上这句谚语可以翻译为在饿的时候魔鬼也会吃苍蝇, 但是同上例这样的直译并不能表达出这句谚语所要表达的实际含义, 无法使读者真正体会到其实质的内容和意义。魔鬼, 应该是什么都能吃的, 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 甚至是人, 此处更多强调其挑剔, 而相对弱化其邪恶本质;而苍蝇, 第一很小, 几乎无法填饱肚子, 其次苍蝇难吃是可想而知的;综合这两点在类属空间中可以得到以下信息:魔鬼吃苍蝇已经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了, 实在没有办法, 在整合之后我们在认知框架中得到了如下翻译:饥不择食。这个成语可以十分形象的说明这句德语谚语, 将其中所有信息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例3:Ein Haarinder Suppenfinden再看这个例子, 一根头发在汤中 (在汤中发现了一根头发) , 对比“头发”和“汤”这两个概念, 可以清晰地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头发的细小映衬汤的巨大, 可见其要求之高, 几近苛刻, 可以通过类推将这两个认知结构框架连通起来得到, 如下整合框架:吹毛求疵。

三、结语

12.关于民间俗语谚语 篇十二

1、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盃不如无。

2、年年防饥,夜夜防盗。

3、儿孙自有儿孙福,莫把儿孙作马牛。

4、黄金无假﹐阿魏无真。

5、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

6、井里无水四下掏。

7、红罗帐中真地狱,鸳鸯枕上是刀山。

8、有福不用忙,无福跑断肠。

9、人有脸树有皮。

10、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11、人心齐,泰山移。

12、蚕老一时,麦熟一晌。

13、你急他未急,人闲心不闲。

14、人情莫道春光好,只怕秋来有冷时。

15、世上若要人情好,赊去物件莫取钱。

16、雨种谷子晴种棉,栽菜宜选连阴天。

17、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

18、大抵选他肌骨好,不敷红粉也风流。

19、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3.黄河的俗语谚语 篇十三

意义:比喻没有达到某种目的就永不放弃

相关故事: 从前有个叫棺材的男孩,八岁时,父母双亡,以要饭维持生命。他傍晚时吹箫,黄员外闺女爱听,名叫黄河,所以就叫他到她楼下吹。有一天,棺材在吹萧时,小姐的手帕落在了萧上,他们俩之间便心生好感。员外知道后,把棺材打了一顿后赶了出去,棺材再也没有吹箫了,小姐很寂寞,就偷偷去看他,他看见了棺材的墓碑,十分悲痛,这时,棺材打开了。

2、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意义:这句子的本意是说受了很大冤枉,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洗不清了。

其实,不论是谁,跳进黄河就别想洗清。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黄河的泥沙。黄河以泥沙多而闻名于世。我国古人常以“黄水一石,含泥六斗”、“黄河斗水,泥居其七”等来描述黄河的多沙状况。黄河的平均含沙量为35 公斤每立方米。其沙量之多在世界江河中是绝无仅有的。同时,黄河的泥沙颗粒很细,有时河水甚至成泥浆状态,沾在身体上确实不易洗净,真的是“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14.俗语谚语翻译 篇十四

1.《日汉汉日词典》及谚语的界定

1.1 关于《日汉汉日词典》

本文中使用的《日汉汉日词典》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三省堂于2003年4月第二次印刷出版的《外研社-三省堂日汉汉日词典》, 由杉本达夫、牧川英二等人编著, 此书受到国内外日语、汉语学习者的广泛好评, 因其读者的广泛性和权威性, 而选为本文的调查材料。

1.2 谚语的概念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 是流传于民间的简练通俗而富有意义的语句, 大多反映人民生活和斗争的经验 (1) 。日本的词典中指出谚语是「昔から世間に広く言い習わされてきたことばで、教訓や風刺などを含んだ短句」 (2) [谚语是自古被人们广为流传具有教训和讽刺意义的短句) 。两国词典对谚语的概念说法虽不尽相同, 但有两点是基本一致的, 一是谚语语言通俗易懂;二是谚语都有一定寓意, 一般为传达社会经验或者说明一定道理。

2. 研究目的与方法

2.1 研究目的

(1) 从词典编撰的角度讲, 词典中汉语谚语词条规范和日译研究可以提高词典本身的准确性、可靠性。

(2) 从翻译的角度讲, 词典编撰中汉语谚语的日译研究, 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引起翻译界同行的兴趣, 促进对有关翻译问题及翻译法的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3) 从日语学习者的角度讲, 汉语谚语的日译研究可以提高日语学习者的日语水平, 在增进中日两国语言文化交流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研究方法

使用统计分析法统计《日汉汉日词典》中的汉语谚语词条, 考察谚语词条在谚语选择、词性标注及翻译上存在的问题, 将汉语谚语的日译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直译, 即将汉语谚语按照字面意思直接翻译成日语;二是意译, 将汉语谚语所要表达的真正内含翻译成日语;三是日本谚语翻译法, 日语中意思相同的谚语翻译汉语谚语, 探讨汉语谚语在翻译成日语时应该采用的翻译方法。

3. 调查结果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调查结果

经统计, 《日汉汉日词典》中共有正式汉语谚语词条92条, 其中27条谚语词性标注为“成”, 即成语, 其余词条词性标注为“俗”, 即俗语, 均没有明确标注出“谚语”;92条汉语谚语主要使用三种日译翻译法:直译法、意译法、日本谚语翻译法, 一个谚语可能会使用其中的一种、两种或者三种翻译法, 例如:

(1) 【福无双降, 祸不单行】よい事は重ならないが、悪いことは重なるものだ。

《日汉汉日词典》P163

(2)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相手ぶつけるつもりで、石を持ち上げて返って自分の足をたたく) 天に唾する。

《日汉汉日词典》P12

(3) 【鸡蛋碰石头】 (卵で岩を打つ) はるかに強い相手に攻撃しかけて自滅する。蟷螂の斧。

《日汉汉日词典》P253

(1) 中只使用了意译翻译法, (2) 中使用了两种翻译法, 括号内“相手ぶつけるつもりで石を持ち上げて返って自分の足をたたく”为直译法, 括号外“天に唾する”为日本谚语翻译法, 而 (3) 中则使用了三种翻译方法:“卵で岩を打つ”为直译, “はるかに強い相手に攻撃しかけて自滅する”为意译, “蟷螂の斧”则为日语谚语翻译法。

那么究竟哪种翻译法在汉语谚语日译中使用更为广泛?经统计, 具体结果如下:

如表所示:《日汉汉日词典》中汉语谚语翻译成日语时, 直译法使用最多, 有73条谚语, 也就是说, 将近80%的谚语在翻译时采用直译法;其次为意译法, 为56条谚语, 60% (3) 的谚语在翻译时采用意译法, 而只有31条谚语使用日本谚语翻译法。

通过对92条谚语的进一步分析, 发现谚语在词条选择、词性标注及翻译上等存在一些问题。

3.2《日汉汉日词典》中汉语谚语词条存在的问题

3.2.1 在汉语谚语词条选择上缺乏统一标准

词典的词条选择应该以常用、具有代表性为标准, 不应随意选择, 汉语谚语词条选择应该列出最常用的谚语, 但《日汉汉日词典》中在汉语谚语词条选择上有随意性问题, 很多人们耳熟能详的谚语没有列在词条中, 却出现了不少不是很常用的谚语, 例如:“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等这些广为流传的谚语并没有出现在词典中, 像“吃饱的猫不咬耗子”、“出家人不说在家话”、“高灯照远亮”等人们不是很熟悉的谚语却列在了词条中, 这也反映出目前在词典编撰中汉语谚语在词条选择上没有统一标准, 存在随意性的问题。

3.2.2 谚语词条词性标注不明确或者错误

《日汉汉日词典》中在谚语词条词性的标注上并没有将“谚语”明确标出, 而是将俗语、歇后语、谚语统一标注成“俗”, 这对于日语、汉语学习者及研究者来说都是不小的障碍, 大多数日语、汉语学习者对俗语、歇后语、谚语、成语等概念比较模糊, 这样标注会使学习者进一步丧失区分4个词的机会, 使得原本就很模糊的概念变得更加不清晰, 而对于俗语、歇后语、谚语、成语的研究者来说, 在做相关研究时, 词典中不明确标示词性, 会浪费很多时间在划分词性上。

另外, 92条谚语中有27条谚语错误地标注成“成语”, 例如:“百闻不如一见”、“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吃一堑、长一智”等谚语, 在《日汉汉日词典》中标注为“成”, 即成语, 作为工具书的词典如果在词性标注上模棱两可甚至标注错误的话, 将会失去准确性及权威性。

3.2.3 汉语谚语词条在翻译成日语时翻译标准不统一

汉语谚语词条在翻译成日语时翻译标准不统一, 意思相同的两条谚语在翻译时却出现了两种翻译法。例如:

(1) 【吃一次亏, 长一次见识】損をすれば、その分利口になる。

(2) 【吃一堑, 长一智】 (挫折を味わえば、その分経験が豊かになる) 失敗すれば, それだけ利口になる。

《日汉汉日词典》P68上面两条谚语是《日汉汉日词典》P68中上下相连的两条谚语, “吃一次亏, 长一次见识”和“吃一堑, 长一智”虽然说法略有不同, 然而意思几乎相同, 但在日语翻译上却有很明显的差异, 从翻译法来看, “吃一次亏, 长一次见识”的日语解释使用的是直译法, 而“吃一堑, 长一智”的日语解释中使用了两种翻译方法, “挫折を味わえば、その分経験が豊かになる”是直译法, “失敗すれば, それだけ利口になる。”为意译法, 意思相同的谚语却给出两种不同的翻译方法, 让人匪夷所思。

另外, 对于翻译有对应日语谚语的汉语谚语时, 也缺乏统一标准, 例如:

(1) 【鸡蛋碰石头】 (卵で岩を打つ) はるかに強い相手に攻撃しかけて自滅する。蟷螂の斧

《日汉汉日词典》P253

(2) 【以眼还眼, 以牙还牙】目には目を、歯に歯を

《日汉汉日词典》P695

“鸡蛋碰石头”和“以眼还眼, 以牙还牙”都属于有对应的日语谚语, 但“鸡蛋碰石头”在翻译时先直译, 再意译, 最后是对应的日语谚语;“以眼还眼, 以牙还牙”只给出对应的日语谚语, 相比之下, “鸡蛋碰石头”使用三种翻译法来翻译, 使得日语翻译更加详尽、完整、容易理解。

正是因为汉语谚语日译时没有统一的标准, 带有很强的随意性, 会给词典使用者带来困惑, 也会影响词典的准确性。

4. 词典编撰中汉语谚语词条规范及翻译原则

4.1 谚语词条选择要有统一标准

作为一本词典, 人们学习语言的工具书, 必须具备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词条的选择至关重要, 这将关系到词典的实用性和权威性。一本好词典的首要任务就是把好词条选择关, 之后才是不断充实词条的内容, 词条的选择要有统一的标准, 不能随意设立词条, 应该以词条常用、有代表性为标准, 谚语词条的选择也要遵循这一原则, 这样的字典才会有更高的实用价值, 为更多的学习者和研究者答疑解惑。

4.2 谚语词条词性标注要清楚

作为一本权威的词典, 在词条词性标注上应该力求清晰、准确, 不能得过且过甚至出现词性标注错误问题, 谚语词条在词性标注上应该清晰地标明“谚”, 尽可能不用俗语等其他模糊词汇代替, 这样会提高词典的准确性, 给日语、汉语学习者及研究者带来方便。

4.3 汉语谚语的日译尽量使用多种翻译法

汉日词典的使用者一般有两类人群, 一是日语学习者, 他们在书写日语作文或者将汉语文章翻译成日语等情况下, 遇到不会表达的日语时会查阅汉日词典, 因此汉日词典中应该有汉语词汇对应的地道的日语说法, 也就是说, 汉语词汇的日译要使用意译法或者给出日语中与之相对应的词汇;二是学习汉语的日本人, 他们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汉语时, 会通过查阅汉日词典了解汉语词的意思, 如果汉语词的解释只有其对应的日语词, 那么学习者可能会了解这个词的意思, 但无法了解这个词的由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和中国人特有的表达方式。比如前面提到的“鸡蛋碰石头”这则谚语, 如果只翻译成“蟷螂の斧”, 那么对于学习汉语的日本人来说看过之后意思似乎明白了, 但是“鸡蛋碰石头”当中每个词都是什么意思?字面意思是什么?蕴含的深刻含义是什么?恐怕都不得而知, 加上直译“卵で岩を打つ”和意译“はるかに強い相手に攻撃しかけて自滅する”的解释后, 这则谚语从字面意思到蕴含的深刻含义才算真正弄清楚, 这样的翻译才会让学习者真正理解这个词并印象深刻。因此, 作为一本权威的、实用性强的汉日词典, 为了适用日语学习者和汉语学习者两类人群的需要, 每一谚语词条的翻译应该尽量使用多种翻译法, 按照先直译、再意译, 最后是对应的日语谚语这一顺序进行翻译, 如果没有对应的日语谚语, 则先直译、后意译即可, 这样可以使学习者全面了解谚语字面意思、蕴含的深刻含义及对应的日语谚语说法。

5. 结语

本文对《日汉汉日词典》中92条谚语进行了考察, 在汉语谚语的日译法上, 应尽量使用多种翻译法进行翻译, 这样可以使读者全面了解谚语字面意思、蕴含的深刻含义及对应的日语谚语说法。

本文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考察的内容, 比如汉语谚语在翻译成日语时除了翻译法的问题外, 在用词上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日汉词典中日语谚语词条规范及翻译原则等, 这些课题留待今后解决。

参考文献

[1]王运丽.日谚语翻译探析[J].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1.

[2]苏讯江.汉语谚语的日译[J].日语知识, 2002.

[3]杜海怀.日谚语在翻译时的差异[J].日语知识, 2003.

上一篇:餐饮业员工辞职报告格式下一篇:学习先进典型情况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