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放大与缩小》教案

2024-08-15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放大与缩小》教案(精选10篇)

1.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放大与缩小》教案 篇一

六年级数学上册《放大与缩小》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感觉本节课内容虽不是很复杂。但从教学过程来看,有些地方还是值得思考的,我觉得本节课中较成功的地方有如下几点;

一、导入恰当。

教学中的导入是我们熟知的教学环节,但现在的课堂导入不同于过去的复习导入,过去的复习导入主要是从数学知识系统上考虑如何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现在的课堂导入还要承担全方位调适学生良好学习状态的任务。本节课几分钟的导入,由《西游记》主题曲,引出了孙悟空使用的兵器金箍棒能放大与缩小,再到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入手,暗示了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与数学中的放大与缩小的不同,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与区别。有效引领学生在生活经验基础上进行数学建构,最后以“数学中的放大与缩小有什么规律呢?为学生留下悬念,引发学生继续学习的需要。

二、关注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有自己的朴素的认识,但这一认识是感性的,概括的,模糊的,只能基于自身经验的理解,不能清楚的用数学语言描绘变化的关系。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就是学生能准确的运用语言表达图形变化前后的关系,所以整节课中,我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反复训练,以促进学生用语言进行思维变化。

三、注重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本节课一共安排了学生三处合作交流,第一次是学生自己按老师的要求摆出等边三角形,三个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同座间交流。第二次是在练习中,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动手摆一摆,结束后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放大与缩小的。第三次是老师出示三幅图片后,让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有坚实的基础,这样的合作学习才能最有效。我觉得我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中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而是真真实实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合作,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融合,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分享成功的喜悦。

四、注重体现数学的价值。

数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应用价值,科学价值,能力价值,人文价值。本节课中无论是开始引课时所举的放大与缩小的例子还是课后让学生欣赏的深圳世界之窗的知识,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有广泛的应用,数学无处不在,数学无时不在。

2.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放大与缩小》教案 篇二

扇形的认识

教材: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单元:一 圆和扇形 课题:扇形的认识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观察、讨论、判断等活动中,经历初步认识扇形的过程。2.能力目标:知道扇形,初步了解扇形的特征,能在圆中画出扇形。3.情感目标:体会扇形和圆的关系,感受扇形图与名称的联系。教学重点:

知道扇形,初步了解扇形的特征,能在圆中画出扇形。教学难点:

体会扇形和圆的关系,感受扇形图与名称的联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生:扇子。

教师打开圆形扇。

师: 观察这把打开的扇子,你能想到什么图形? 生:圆形。

师:谁能说一说,这把打开的扇子哪些和圆的知识能联系在一起? 学生可能会说:

(1)固定扇子的轴相当于圆心。(2)扇子的折痕相当于圆的半径。

(3)打开的扇面的大小相当于圆的面积。

学生能够说出更多,给予表扬,说不出,不做启发引导。师:再看这把扇子(打开普通的折扇),你发现这把打开的扇子与前面那把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会说:

(1)这把扇子打开后不是圆形。(2)这把扇子打开后像个半圆。„„

师:很好。同学们看到这样的实物都能和学过的图形联系在一起。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种新的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教材中四幅图。师: 请同学们观察四个圆中的涂色部分,说一说有什么特点?它们的样子像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涂色部分的图形,一个比一个大,像一把打开的扇子。„„

2017.3.1 2016-2017学年最新版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图中涂色的部分像一把把打开的扇子,这样的图形有一个名字叫扇形。

教师板书课题:扇形。

二、新知探索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些扇形,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扇形有什么特征?

学生可能会说:

(1)扇形都是圆的一部分。

(2)扇形是由两条半径和圆上的一段曲线围成的图形。(3)扇形都有一个角,角的顶点在圆心。

师:观察得真仔细,确实扇形都是由两条半径和圆上的一段曲线围成的,每个扇形都有一个角,角的顶点在圆心,这个角就叫做圆心角。

教师在圆上标出圆心、半径和圆心角。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P10,动手测量一下上面那四个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并在图上标出圆心和圆心角的度数。

学生测量完后,全班交流每个圆心角的度数。

三、练一练

师:同学们这节课认识了扇形,接下来请同学们看 P9“练一练”第 1 题,判断一下哪个图形中的涂色部分是扇形?为什么?

四、课后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3.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放大与缩小》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使用Flash制作放大镜效果; 2.初步了解Flash中遮罩层的原理及作用。能力目标:掌握Flash中遮罩层的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以及从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Flash中遮罩层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师:Flash中遮罩层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层,利用它可实际很多神奇的功能,现在我们一起欣赏动画片断《神奇的放大镜》

二、制作动画

1.在两个图层上,分别制作需要放大的图形元件和放大后的图形元件。A学生看书P32“我来做”,自已试着来做。B找一个学生到前面检查自学效果。C教师精讲,指出不足。

这个动画中主要图层是“镜”、“大图”和“小图”。“小图”中的元件不被遮罩,在影片播放中都能显示(与遮罩层无关);“大图”中的元件是被遮罩的,需要透过“镜”元件才能看到。插入“放大镜”图层是为了使这个动画更加真实,增加趣味性和生活性。

2.制作放大效果

A学生看书P33上,自已试着来做。B找一个学生到前面检查自学效果。C教师精讲,指出不足。3.制作放大镜边框与手柄

A学生看书P33下,自已试着来做。B找一个学生到前面检查自学效果。C教师精讲,指出不足。

提示:用箭头工具可同时选中位于不同图层的对象。

“制作放大镜效果”:教材提供了一个制作往返动作补间动画的方法。还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先创建第1帧与第50帧之间的动作补间,然后再创建第50帧到第100帧的动作补间。

三、“交流”:学生讨论遮罩层的作用?

4.冀教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1.认识公益广告,了解其创意及制作。

2.初识flash,能够打开软件,认识各个部分组成。3.通过对公益广告的兴趣对动画的制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欣赏Flash动画,了解“层”与“帧”。

教学内容:观看公益广告,了解flash软件的打开及工具面板,认识关键帧。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师:你们在电视上看到过公益广告吗?

2、你们知道动画的公益广告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吗?

4、讨论公益广告的分类

二、上网搜索flash动画公益广告,下载并保存,播放欣赏。

三、公益广告的创意 A、直言相告,针砭时弊; B、妙喻惊人,发人深思; C、措辞警策,启迪心智; D、画龙点睛,茅塞顿开

四、初步了解flash软件

1、教学如何打开软件

点击桌面上的flah图标即可打开软件

简单介绍面板:主菜单栏,工具箱,浮动面板,属性面板。

2、动画的帧与层

动画是由一幅一幅的连续呈现的画面组成的,每一幅画就是一帧,帧连续播放也就形成了动画片。层是一个动作不能在一张画面上完全表现,需要在上下几张透明的胶片上画出来,这时的每一张胶片就叫一层。

3、关键帧

在传统动画片中一些对造型或运动效果等方面起决定作用的画面,是由高技术 的画师完成的,其余的中间画面可以由普通画工模仿、添补绘制完成。在电脑动画创作中也有一些帧被定为关键帧。

4、演示动画关键帧(变形动画)

三、作业:请上网搜索并下载保存一个你最喜欢的公益广告动画。

四、互相播放欣赏。

五、课上小结。

第二课时

一、欣赏导入:

播放上一节课自己下载的喜欢的公益广告。(选两个较好的全体观看)师:你们想制作这样的动画吗?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习动画制作工具FLASH。

二、学生看书自学下面内容:

(一)Flash MX的工作界面如下图

Flash mx工作界面主要分为 标题栏、常用工具栏、时间轴、工具栏、主工作区、浮动面板、属性面板及动作面板等。

(二)部分绘图工具的使用

箭头工具:用于选定工作区中的点阵图或矢量图,并可对点阵图进行一定的编辑; 副选工具:可对所绘路径进行精确调节; 直线工具:用于绘制直线; 索套工具:创建任何形态的选区; 钢笔工具:可以精确绘制直线或曲线路径; 文本工具:用于创建文本或文本域; 椭圆工具:绘制椭圆或圆; 矩形工具:绘制矩形或正方形; 铅笔工具:可以绘制任意线条或图形;

刷子工具:用于着色的一种工具,可以创造任意特殊效果; 墨水瓶工具:用于填充线条或图形边框的颜色; 油漆桶工具:改变物体的填充色; 吸管工具:用于拾取颜色;

橡皮擦工具:用于移动窗口中显示的视图。„„

三、学习使用工具进入绘画。

四、本课小结

本课主要讲述了Flash的基本界面特征,强调工具的作用及其使用方法,为以后进一步深入学习Flash动画制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六、课外作业

上机操作,使用工具箱中的工具绘出喜欢的图形。

第二课 职业生涯第一步

教学目标:1.会设置动画背景,能够正确使用画图工具 2.能够利用矩形工具在舞台上画出一片绿色草地 3.能够利用线条工具在舞台上画出一棵小树,并变形。教学重、难点:调整线条画出小树并变形 教学内容:初步使用画图工具画出草地及绿树。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教师做好的动画

二、向学生介绍下面知识点:

Flash中的时间轴主要由图层、帧组成。

A帧(frame):传统意义上的动画是由一张张单独的胶片组成,将这些静止画面连续播放,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就产生连续运动的动画效果,而Flash的帧就如同电影胶片,按时间轴窗格中每一帧画面的顺序播放就产生了动画效果。

B图层(layer):动画中的每一帧都是由多个图层中的图片重叠组成的,不同图层的画面元素,可以分别施加动画效果。图层可以用透明的玻璃纸来比喻,当上面图层和下面图层的内容相重叠时,上面图层上的内容将遮挡住下面图层上的内容,所以有时需要调整图层的叠放顺序。

三、制作绿色草地 通过屏幕演示操作过程:

1、打开Flash新建一个Flash电影文档;

2、执行“修改”“文档”命令,设置尺寸为775×600,背景色为浅蓝色#3399FF,帧频12,点击确定。

3、单击工具栏中的矩形工具,即选定矩形工具,打开属性面板,笔触为无色,填充打开颜色选择器,在颜色文本框中输入(红:102,绿204,蓝0),点击确定。

3、在舞台中部,从左侧向右下方拖动鼠标,绘制一个宽带与舞台相近的矩形,在属性面板中精确设定(宽度:775,高度275,实例位置:X:0.0, Y:326.0).4、将鼠标指针靠近矩形的上边缘,指针变成带圆弧的形状。

5、向左上方拖动鼠标,使矩形上边缘成为曲线,当曲线形状合乎要求时松开鼠标。

6、沿水平或竖直方向拖动鼠标可以进一步调整曲线的形状和起伏程度。如果对线条形状不满意,可以执行“编辑”---“撤销改变形状”或者Ctrl+Z撤销前面的操作。

四、学生练习操作: 五 本课小结

在这一课中,学习如何制作Flash的第一个动画,同时掌握了矩形绘图的应用,更深一步地了解了Flash制作动画的方式方法。

六、课外作业

学生熟练操作本课内容。

第二课时

一、上节课作业展示

教师用屏幕演示学生上节课所画的绿色草地,并进行点评。

二、讨论鼠绘技巧

使用鼠标画图必须先树立一个观念,那就是你不可能把一条线一次性的画好,所以作画的方法也和在纸上画画有很大的不同:每花一份时间来画一条线,就需要花两份或者更多的时间去调整这条线。1.要有耐心

2.要有一个灵敏的鼠标。

三、制作绿树

通过屏幕演示操作过程:

1.选择线条工具,在属性面板中设置笔触颜色为#336600,样式为实线,笔触高度为2.25,按确认。

2.向下拖动鼠标在草地上方画出一条竖线(按住shift键拖动鼠标,可将线条限制为垂直、水平等45度整数倍的方向。)

3.用选择工具将竖线中部向左侧拖动,调节成圆弧形状。4.用线条工具连接弧线两端,再用选择工具调整成向右的弧线。5.将笔触高度变成5画出中间作为树干的线条。6.用线条工具画出一些短线条作为树枝。

7.选择颜料桶工具,设置填充颜色#009900,单击“选项”栏下的“封闭小空隙”按钮,选择“封闭大空隙”。将鼠标指针移动到小树上,在空隙中单击,为小树填充颜色。8.选择刷子工具,设置填充色为#FFFF00,单击“刷子大小”设置圆形,在小树适当位置画几个圆点作为点缀。

四、学习复制变形 教师通过屏幕演示

1.用选择工具,自小树的左上角向右下角拖出一个矩形区域。

2.松开鼠标,被选中部分变成了麻麻点,按住shift键,单击树干中没有被选中的部分,完全选中小树。执行“编辑”“复制”,再进行一下粘贴。

3.单击“任意变形工具”,复制的小树周围出现黑色边框,将鼠标移动到控制点,拖动进行变形,当达到符合要求的大小时松开鼠标。

4.将鼠标移动到小树中间,指针变成箭头加十字的时候,拖动小树到合适位置。5.保存作品。

五、课堂小结

这结课我们学习了用线条作画,和如何调整线条,以及利用任意变形工具进行变形。

六、课外作业

学生熟练操作本课内容。

第三课 智慧之花齐绽放

教学目标:1.能够实用椭圆工具绘制花瓣 2.能够正确实用混色器面板调整颜色 3.了解库,并能够使用库中的元件 教学重、难点:绘制花瓣

教学内容:初步使用画图工具画出花瓣,并制作出不同颜色的花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师介绍元件

在我们要制作的广告背景中,有很多美丽的花朵,逐一制作这些颜色不同、姿态各异的小花是一件很烦的工作。化繁为简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将一朵小花制成元件,然后再根据需要对小花元件加以复制和简单变形。

“元件”又称“符号”,是flash中的基本元素,包括影片剪辑、按钮、图形等。在制作动画时,把将要重复应用到的动画元素制成元件存放在元件库中。

二、制作小花元件

1.执行“插入”“新建元件”命令,弹出创建新元件对话框,输入元件名称“红花”,选择行为为“图形”,单击确定。2.选择“椭圆工具”,属性面板设置笔触颜色#FF9900,笔触高度为2,笔触样式为“实线”,填充色为无,在编辑区画一个空心椭圆。

3.执行“窗口”“设计面板”“混色器”命令,打开混色器设置填充样式为线性,颜色左端滑块为红色#F21A02,右端为浅黄色#FEFE5A。

(单击颜色条,可以增加颜色滑块的数量,向下拖动滑块,可以将滑块删除)

3.选择颜料桶工具,单击椭圆的中心略偏下的地方,将刚才设置的颜色填充,变成花瓣,4.选择“填充变形工具”,拖动角上的圆形手柄顺时针方向转动,旋转填充颜色方向变成上红下黄。

5.向下拖动填充色中心点圆,使渐变色的位置稍微向下。6.利用选择工具,拖动椭圆的边缘将其调整为花瓣的形状。

7.选择“任意变形工具”,选中整个图形,将变形方框中间的圆圈向下拖动到下边缘中间位置。8.执行“窗口”“设计面板”“变形”,选择“旋转”选项,输入角度30度,连续单击“复制并应用变形按钮”11次。

9.选择椭圆工具,设置笔触为白色,高度3.5,类型为点描,点大小设置为小,点变化为不同大小,密度为稀疏,确定。

10.设置填充色为无色,按shift画一个空心圆。

11.在混色器中设置填充为放射状,左端滑块白色#FFF9F9,右端滑块浅黄色#FBFB59,选择颜料桶单击中心略向下的地方,填充花心。12.将花心移动到合适位置。

13.用线条工具喝选择工具绘制枝干和叶子。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椭圆工具绘图,还学习了用混色器面板调制颜色,以及如何应用变形复制。

四、课外作业

熟练操作课上所学技巧 第二课时

一、讲评展示上节课作品

注意表扬有创意的学生,以及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作品的同学。同时对于作业上有错误的要及时指出并要求学生改正。

二、绘制其他花朵

1.执行“插入”“新建元件”命令,新建一个“黄花”图形元件。2.执行“窗口”“库”命令,打开库面板

3.库也称“元件库”,是flash中用来存放、管理可以反复使用的素材和元件的地方。元件预览窗口可以从中拖动元件到舞台进行编辑,也可以双击元件缩略图进入元件编辑状态。4.双击红花进入该元件编辑状态,选中整个图形,执行“编辑”“复制”命令。5.双击“黄花”元件,进入它的编辑状态,执行“编辑”“粘贴到当前位置”命令。

6.用“选择工具”在花的边缘线条上双击,选中所有花瓣边缘的线条,单击“笔触颜色”按钮,选择颜色#FFCC00,鼠标在花朵外面的任意位置单击,花瓣的线条颜色就改好了。

7.在混色器中设置“填充样式”,为放射状,单击左端的颜色滑块,设置为浅黄色#FCEAAD,右端为黄色#FDEAOB,鼠标在花朵外面的任意位置单击,花瓣的颜色就改好了。8.学生自己动手绘制蓝色小花元件。

三、学生完成自学,教师巡视

四、讲解鼠标绘图技巧

步骤一:画出轮廓(铅笔工具)1.勾出大概的形状。2.根据大概的形状勾出轮廓 步骤二:调整轮廓(选择工具)主要用于调整线条的位置和形状。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利用库中的元件快速绘制一个颜色不同的其他元件,以及如何修改边框及填充颜色。

六、课外作业 熟练操作本课内容

第四课 破壳而出鸡宝宝

教学目标:1.会布置动画背景,能够正确调用库中元件 2.认识时间轴,了解各种帧 3.能够制作逐帧动画 教学重、难点:多图层的运用

教学内容:认识时间轴,能够制作逐帧动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布置背景

为了让背景更加漂亮,我们要把前面制作的不同颜色的花朵放置到背景中作为点缀。由于在后面的情节中有小鸡踩踏花朵及花朵变形、消失等环节,因此要将花朵、小鸡和背景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图层中。

“图层”就像透明的画布,画出了图形的地方就不再透明,而在不包含内容的图层区域中,可以看到下面图层的内容。

1.单击插入图层2,双击图层名称,将图层1该为“背景”,图层2改为“花朵”。2.将“库”中各种花朵的元件拖入到舞台上。3.利用任意变形工具,调整花朵的大小及方向。4.也可以利用复制粘贴功能

二、介绍时间轴

“时间轴”是决定画面出现先后顺序以及所在层次的工具,是动画播放的“指挥官”。我们就是利用时间轴来组织和控制文档内容在一定时间内播放的图层数和帧数的。下面我们就来认识时间轴面板。

“关键帧”“普通帧”“空白关键帧”“播放头”“当前帧”“帧频” “播放动画所需要的时间”

三、画蛋壳

1.新建图层“蛋壳”

2.选中“椭圆工具”,在舞台上单击,然后在“属性”面板中设置笔触颜色为#999999,笔触高度为2.5,样式为实线。

3.在混色器中设置“填充样式”为线性,单击左侧滑块设置为#FAD3AF,右侧滑块为#FFFDF9.4.在舞台左侧画出一个椭圆并调整为蛋壳形状。

四、延长图层帧

1.分别单击“背景”“花朵”图层上的“锁定/解除锁定图层”按钮,解除锁定。2.单击选择“背景”图层,向右拖动时间轴上的滑块,使时间轴显示出第280帧。

3.单击第280帧,单击鼠标右键,执行“插入帧”命令,将背景图层的时间轴延长到了280帧,也可用F5.4.单击选中花朵图层,在第90帧“插入关键帧”也可用F6.5.用同样的方法在蛋壳图层第15帧“插入关键帧”。

第二课时

一、制作逐帧动画

将图层“背景”“花朵”锁定,我们开始制作逐帧动画

1.选中“刷子工具”,设置填充颜色为#999999,设置刷子大小与蛋壳边缘粗细相近,样式为圆形。2.拖动鼠标在蛋壳上画出一条锯齿线。锯齿线一定要横穿蛋壳,两端要稍稍越过蛋壳边缘线,否则在后边的步骤中将无法按需要进行选择。

3.选中“选择工具”,按住shift键依次单击蛋壳上半部分的填充色及上半部分的边缘线,将上半部分蛋壳选中。

4.连续按动键盘上的方向键向上移动被选中的上半部分蛋壳至适当高度。5.选中“墨水瓶”工具,设置线条颜色、笔触高度等属性与蛋壳边缘线一致。6.用“墨水瓶工具”在蛋壳下边缘单击,为其添加线条颜色。7.单击第20帧,按F6键,插入关键帧。

8.用“选择工具”选中蛋壳的上半部分,按动键盘上的方向键向下移动被选中的部分,使其回到原来的位置。

9.单击时间轴上第一帧,按下回车就可以预览效果。10.参考课本35页图设置蛋壳开合位置。

二、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逐帧动画,制作了蛋壳的开合

三、课外作业

阅读课本36页鼠绘技巧

第五课 小小妙计一点通

教学目标:1.学会导入素材 2.再次熟练制作逐帧动画 3. 完成小鸡出壳动画

教学重、难点:完成小鸡出壳动画

教学内容:学会导入素材,完成小鸡出壳动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布置背景

在公益广告的创作过程中,作品的设计者要围绕主线、把握主题,将作品的主题灵魂表现在视觉形象中。其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寻找作品的基调。

二、导入素材

对于初学者或者没有美术基础的人来说,要想用手工绘制Flash作品中的所有素材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以选择采用一些别人绘制好的图片来完成比较简单的flash作品。注意:选择图片素材要依照作品的主题、内容、情节的表现进行。1.执行文件、导入、导入到舞台命令,弹出导入对话框。2.选择桌面上的小鸡图片,单击打开按钮。

导入的小鸡图形出现在舞台上,与此同时库中也出现了一个小鸡的位图。

第二课时

一、逐帧动画

素材导入完毕后,在图层“花朵”的上方新建一个图层“小鸡一”。1.单击“场景1”按钮,进入场景编辑状态。2.先将三个图层全部锁定,然后单击图层“花朵”。

3.单击“插入图层”按钮,在图层“花朵”上方新建一个图层,并将其更名为“小鸡一” 4.从库中选择图形元件小鸡一,拖动鼠标将其移动到场景中。5.用“任意变形工具”单击选中元件小鸡一。

6.按住shift键拖动右上角的缩放控制点,将该元件缩小到恰好能被蛋壳遮着。

7.在该图层的第27、45、50、60、63、70、73帧依次插入关键帧,按照课本41页图调整小鸡位置。

二、调整动画

将播放头移动到第一帧按回车键测试,发觉动作太快,继续调整。1.双击“帧频率”窗口,弹出“文档属性”对话框。2.将“帧频”改为8fps。3.单击确定。

这样一来,每秒钟播放的帧数减少了,动画中小鸡的动作速度自然就减慢了。

三、制作小鸡乱跑

1.在图层小鸡一和花朵的第93帧分别“插入关键帧”。2.将小鸡移动到花朵上方。

3.用“任意变形工具”对花朵进行旋转和变形。

4.在图层小鸡一和花朵的第101帧分别“插入关键帧”。将小鸡移动到43页图示位置并水平翻转。

6.选中在93帧中被小鸡踩坏的花朵,按Del键将其删除。7.将小鸡下方的花朵进行变形。

这样就可以完成鸡宝宝踩踏花朵这段动画了。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基本完成了小鸡的动画

五、课外作业

阅读43页《逐帧动画》

第六课 今天我来做导演

教学目标:1.了解影片剪辑元件 2.认识动作补间 3.学会调整Alpha值

教学重、难点:学习动作补间以及调整Alpha值 教学内容:学习动作补间以及调整Alpha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影片剪辑元件

动画片既可以直接在主时间轴上制作,也可以先将该片段内容制作成元件,然后再将其运用到场景之中。今天我们就用影片剪辑元件来制作一朵会哭会笑的花。1.在图层1中画出一朵花。

2.新建图层2,用“铅笔工具”颜色为#663333在花上画出弯弯的眼睛和嘴巴。3.再新建一个图形元件“哭脸”,哭脸的绘制方法和笑脸相似。

组成哭脸的花朵可以直接从元件“笑脸”中复制,哭脸上的眼泪轮廓线的“线条样式”可以用“点描”。

二、制作花朵绽放

1.打开库,单击选中图形元件“笑脸”,拖动鼠标将其放置到舞台的中央,并将该图层更名为“笑脸”。

2.单击第15帧,按F6键“插入关键帧”。

3.单击第1帧选中整个花朵,按照Alt键用“任意变形工具”将图形缩小。

4.单击图层“笑脸”1—15帧之间的任一帧,单击鼠标右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创建补间动画”。

三、了解补间动画

“补间动画”效果只需要制作连续动作的起始帧和终止帧,中间的过渡帧会由Flash自动完成。在运用这种效果时应该注意,构成“动作补间动画”的元素必须是元件,且起始帧和终止帧必须为同一个元件。元件变化速度的快慢由“补间动画”的总帧数控制。两个关键帧之间的过渡帧数越多,元件变化的速度越慢。

试着调整一下“笑脸”图层时间轴上两个关键帧之间的时间间隔和元件“笑脸”的始末关键帧中图形大小,让动画效果更逼真。

注意:始末两个关键帧的大小和形状必须和补间动画的持续时间相互配合,才能使花儿绽放的动画效果更加自然。

第二课时

一、制作花朵笑脸渐变

1.在图层“笑脸”的第34和56帧“插入关键帧” 2.执行“窗口”“属性”命令,打开“属性”面板。

3.单击选中第56帧后,再单击舞台上的整个图形,设置元件“颜色”样式为Alpha,设置“Alpha”值为0%。

4.在图层“笑脸”的34—56帧之间创建“动作补间动画”。

注意:Alpha值表示的是元件的透明度,Alpha值为100%,表示元件完全不透明,Alpha值为0%则表示元件完全透明。

二、制作花朵哭脸渐变

1.新建图层“哭脸”,单击该图层的第34帧“插入关键帧”。2.将库中的图形元件“哭脸”拖动到舞台中间与“笑脸”重合的位置。3.在图层“哭脸”的第56帧“插入关键帧”。

4.单击第34帧,重新选中元件“哭脸”,在“属性”面板中设置元件“颜色”样式为Alpha,值为0%。

5.在图层“哭脸”的34—56帧之间创建“动作补间动画”。由于哭脸要持续一段时间,所以,要进一步增加两个图层的帧数

6.按住Shift键依次单击图层“笑脸”和“哭脸”的第115帧,将两帧同时选中。7.按F6键在两图层上同时“插入关键帧”。

8.用同样的方法在两图层的第134帧“插入关键帧”。9.在两图层的115—134帧之间创建“动作补间动画”。10.单击图层“笑脸”的第210帧,按F5键插入帧。

三、完成动画

1.切换到“场景1”中,在图层“蛋壳”上方新建图层“花儿绽放”。2.单击第75帧,按F6键插入关键帧。3.单击库中的影片剪辑元件“花儿绽放”,拖动鼠标将其放置到图示位置,该图层的时间轴也自动延长到280帧。

4.视元件尺寸大小,用“任意变形工具”将元件调整至适当大小。

注意:影片剪辑中元件在场景中播放时,必须要有充足的时间,因此在元件所在图层的时间轴上插入的帧数至少要和影片剪辑持续的帧数相同。

四、影片测试

执行“控制”“测试影片”命令,或者同时按下Ctrl加Enter键。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动作补间以及调整Alpha值。

六、课外作业

阅读课本50页《动画片中动作的节奏》

第七课 画龙点睛广告词

教学目标:1.学会汉字的制作 2.了解遮罩层 3.学会制作文字动画

教学重、难点:利用遮罩层制作文字动画 教学内容:利用遮罩层制作文字动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建立文字元件 1.选择文本工具

2.在“属性”面板中设置“文本类型”为静态文本,字体为楷体,字体大小为36,文本颜色我#FFFFFF,并将文字加粗、倾斜。

3.在元件编辑区单击,出现文字区域,文字区域中有一个不停闪烁的文字插入点。注意:

用这种方法在文字区域输入文字时,如果不换行,文字区域会随着文字数量的增加不断增大:需要换行输入时,可以按“Enter”键换行。

文本输入错误,或者文字的字体、字号及颜色需要修改时,用“文本工具”选中需哎哟修改的文字,然后重新输入或者设置就可以了。

二、制作遮罩层 1.新建图层2.2.用“矩形工具”画出一个长度和宽度都略大于文字区域的矩形,矩形的颜色不限(最好不是黑色)。

3.选中整个矩形,按“转换为元件”的快捷键F8,弹出“转换为符号”对话框。4.将该元件命名为“遮罩”,设定“行为”为图形。5.单击确定,矩形转换为元件。

三、学习遮罩

1.将图层1的帧数延长到115帧。

2.单击选中“图层2”的第1帧,将矩形移动到文字左侧。3.在图层2 的第60帧插入关键帧。4.将矩形向右移动到完全遮住文字的位置。

5.在图层2的1—60帧之间创建“动作补间动画”。6.在图层2的名称上单击选中该图层。

7.单击鼠标右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中执行“遮罩层”命令,将图层2设置为遮罩层。注意:

如果想取消“遮罩层”,只需要的那几鼠标右键,在快捷菜单中“遮罩层”前面的对勾上单击即可。

四、介绍遮罩

所谓遮罩就是遮挡住下面的对象,Flash中的遮罩层有两个用途:

1.用在整个场景或一个特定区域,使场景外的对象或特定区域外的对象不可见; 2.用来遮罩住某一元件的一部分,从而实线一些特殊的效果。注意:

遮罩层中的图形对象在播放时是看不见的,而被遮罩层中的对象只能透过遮罩层中的对象被看到。如果你测试后不满意,还想重新编辑,就要先对他们“解锁”,解锁后,遮罩效果就会自动隐藏,要再次显示遮罩效果,只要将遮罩层和被遮罩层重新锁定即可。

五、完成文字动画

1.单击场景1返回到场景编辑状态。2.新建图层“广告词”。

3.单击该图层的第170帧,按F6键插入关键帧。4.将影片剪辑元件“广告词”拖动到舞台上方。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利用遮罩层制作文字动画。

七、课外作业

阅读课本56页《广告中的文字》。

第八课 蝴蝶翩翩入画来

教学目标:1.学习引导路径动画 2.了解引导层 3.利用引导层制作蝴蝶飞

教学重、难点:利用引导层制作蝴蝶飞 教学内容:利用引导层制作蝴蝶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引导层

将一个或多个图层链接到一个运动引导层,使一个或多个对象沿着同一条路径运动的动画形式被称为“引导路径动画”。这种动画可以使一个或多个元件完成曲线或不规则运动。引导层用来指示元件运动路径,而“被引导层”中的对象是跟着引导线走的。

由于引导线是一种运动轨迹,因此“被引导层”中最常用的动画形式是“动作补间动画”,当播放动画时,一个或数个元件沿着运动路径移动。

二、导入蝴蝶

1.新建名称为蝴蝶,行为为影片剪辑的元件。

2.执行文件、导入、导入到舞台命令,打开“导入”对话框。3.选择桌面上的“蝴蝶.gif”,单击打开。

三、制作引导层

1.在图层“广告词”上方新建图层“蝴蝶1”。

2.单击“添加引导层”按钮,在图层“蝴蝶1”上方添加一个自动命名为“引导层:蝴蝶1”的图层。

3.单击选中引导层,在第五帧“插入关键帧”。

4.选择“铅笔工具”,在选项栏中设置“笔触”为平滑,笔触的大小及颜色不限。5.从舞台的右上角向左下角画出一条光滑的曲线。

四、制作蝴蝶运动

1.在图层蝴蝶1的第5帧“插入关键帧”。

2.将“影片剪辑”元件“蝴蝶”放置到舞台右上角,并用任意变形工具将蝴蝶适当缩小。3.按下“对其对象”按钮,将鼠标指针指向元件的中心点,拖动鼠标使影片剪辑元件的中心对其曲线的端点。

4.在图层蝴蝶1的第65帧插入关键帧,将蝴蝶移动到舞台的左下角,并将其适当放大。5.将元件的中心点与曲线的重点对其。6.在5—65帧之间创建动作补间动画。

第二课时

一、测试蝴蝶飞动画

按回车键测试动画效果,可以看到蝴蝶沿着指定的轨迹飞翔了。

注意:在制作引导路径动画时,引导线只起到编辑作用,在动画最后输出时,引导线是不显示的。

二、制作蝴蝶纷飞

1.在“引导层:蝴蝶1”上方新建图层“蝴蝶2”和引导层“引导层:蝴蝶2”。2.在图层“蝴蝶2”和“引导层:蝴蝶2”的第10帧分别插入关键帧。3.在引导层中画出一条从左上角到右下方的曲线作为引导线。

4.将“影片剪辑”元件蝴蝶放置到舞台左上角,并执行“修改—变形—水平翻转”命令,改变蝴蝶的方向。

5.复制两只同样的蝴蝶,然后将其大小做适当调整。6.执行“修改—组合”命令,使三只蝴蝶成为一个整体。

注意:这样以来,引导层中的引导线就成为三只蝴蝶共同的运动轨迹了,只要设置好三只蝴蝶的始末位置并创建动作补间动画就可以了。

7.在图层“蝴蝶2”的第80帧插入关键帧,并将三只蝴蝶移动到61页图示位置(与曲线终点对齐)。

8.将起点和终点的三只蝴蝶组合的中心点分别与引导线的两个端点对齐。9.在图层“蝴蝶2”的10—80帧之间创建动作补间动画。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利用引导层完成动画

四、课外作业

阅读62页《怎样才能尽快提高动画制作水平》完成成长日记。第九课 演绎快乐主旋律

教学目标:1.学习使用背景音乐 2.了解flash中声音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学习flash中声音的应用

教学内容:学习flash中声音的应用,插入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flash中声音的应用

1.在flash中应用声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内容: 导入声音、引用声音、编辑声音、压缩声音。

2.能直接导入flash中的声音文件主要包括wav和mp3两种格式。

二、导入声音

1.在图层“背景”下方新建图层“音乐”。

2.执行文件—导入—导入到库命令,弹出“导入到库”对话框。3.选择桌面上的“春天在哪里.mp3”,文件类型为mp3,单击打开。导入后可以在库中看到波形。

三、引用声音

1.选择图层“音乐”的第1帧,然后将库中的“春天在哪里.mp3”声音对象拖入到场景中。2.单击选中图层“音乐”的第1帧,在属性面板中“同步”选项后的下拉列表中选择“数据流”。注意:这样以来就实现了音乐和画面的同步。

3.你还可以在属性面板的效果选项中设置声音的效果,或者单击编辑按钮对声音做更进一步的编辑。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flash中声音的导入和音乐,为我们的动画配上了洞庭的音乐。

五、课后作业

阅读课本66页《广告音乐的作用》,完成成长日记。

第十课 成功喜悦共分享

教学目标:1.学习简单命令的使用 2.了解flash中按钮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学习flash中声音的应用

教学内容:学习flash中声音的应用,插入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动作面板

在flash程序中,如果需要对flash影片进行播放顺序的控制或者根据观赏者的需求呈现不同的内容,就需要依靠“动作脚本语言”了。

运用flash动作脚本语言,不但能实现时间轴无能为力的一些特殊效果,而且它与flash的基本技巧相结合制作出来的动画效果将会更加精彩纷呈。

执行窗口—开发面板—动作命令,打开动作面板,这里有动作工具箱,脚本导航器等。

二、学习简单的命令

1.单击图层“背景”的最后一帧,按F6插入关键帧。

2.打开动作面板,选择动作工具箱中的“全局函数”“时间轴控制”双击动作代码“stop”。这样一来当影片播放完毕后音乐、画面就都停止了,可是广告词和花儿绽放两个动画还在不停的重复播放。因为stop只对主时间轴上播放的动画起到控制作用。

3.分别进入影片剪辑“花儿绽放”和“广告词”的最后一帧插入命令stop。

三、学习按钮的使用

1.插入—新建元件命令,新建一个行为是按钮,名称为“重播”的元件,进入按钮编辑区。注意:按钮元件的时间轴与图形元件及影片剪辑元件不同,它的时间轴分为四个帧,每一帧代表按钮的一种状态。“弹起”表示鼠标指针不在按钮上时的状态;“指针经过”表示鼠标指针在按钮上的状态:“按下”表示鼠标单击按钮时的状态;“点击”用来定义鼠标做出反应的区域。2.用“椭圆工具”在舞台中间画出一个椭圆(笔触颜色无,填充颜色浅绿线性渐变。)3.用“文本工具”输入文字“重播”(楷体22号,深绿色加粗、倾斜)

4.单击“指针经过”帧,插入空白关键帧,用“椭圆工具”在舞台中间画出一个比上一帧更大的椭圆,填充颜色不变。

5.用“文本工具”输入文字“Replay”(字体颜色不变,字号26)。

6.单击“按下”帧,按F6插入关键帧,用“任意变形工具”将椭圆及文字同时适当缩小。7.单击“点击”帧,按F5插入帧。

8.单击场景按钮回到场景1,单击选中图层“背景”的最后一帧,从库中拖入按钮,放到舞台右下角。

9.执行“控制”“启用简单按钮”命令,按回车键在编辑状态下检测按钮。10.选中按钮元件“重播”,在动作面板中输入以下语句 On(release){gotoAndPlay(1);} 这个语句的含义是,当用户单击gotoAndPlay()动作所分配到的按钮时,播放头将转到当前场景中的第一帧并开始播放。

四、发布

1.执行文件—发布设置命令,弹出“发布设置”对话框。2.在格式选项卡下,选择要发布的文件格式,如flash,html等。3.单击“发布”按钮,弹出“正在发布”进度显示窗口。4.“发布”进程结束,单击确定按钮。

5.双击文件“公益广告.swf”就可以欣赏你自己制作的动画了。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按钮及命令的使用,并发布了自己制作的动画。

六、课外作业

5.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十七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识字。

2、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方法搜集资料。

3、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最终达到熟读成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感受自然界的奇妙,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

1、采用不同的方法识字,正确认读本课的十七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的神奇,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蒲公英、苍耳、豌豆、铠甲这些东西的实物或图片。布置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我请大家搜集了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你们找到了吗?(请同学介绍自己通过什么渠道搜集到了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在师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随机板书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提出读文要求: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并勾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自由读课文。

3、认读本课的生字,进行识字教学。

引导学生在认读生字时可采用多种不同方法:

如:用顺口溜记 底(底字真淘气,小点缀在底)晒(西边有太阳,晒得亮堂堂)加加减减识字:告+非=靠 豆+宛=豌

当然识字的方法还有很多,学生还会很自己的识字方法,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识字。

4、利用开火车读的方式检查读文情况

三、再读课文,边读边悟再读课文回答问题.文中一共介绍了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学生读文后回答,根据学的回答教师向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实物或图片,加深理解。

2、边读边悟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想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读后交流。

(文章的第二、三、四小节是重点,要给予重点指导)

1、学习第二小节时学生会对“降落伞”、“纷纷”两个词产生疑问,可以用简笔画介绍“降落伞”这个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纷纷”这个词。

2、学习第三小节时利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铠甲”一词。

3、当学生读到第四小节时可以鼓励学生边读边做动作,体会豌豆离开妈妈时的快乐心情。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读再品。

4、扩展练习,夸植物妈妈。

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后,你一定也想夸夸植物妈妈,现在植物妈妈就在我们面前,你愿意夸哪一位妈妈就夸哪一位。

先在小组里练习,互相听听,提提改进意见,然后在班上展示。

四、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提醒学生要注意:

“准”、“法”两个字是左右结构,写着两个字时要指导学生观察左右两部分是怎样穿插和避让的。“备”是上下结构,第二笔横撇和第三笔捺要写的舒展,而且要对称。“发”字应注意撇、横撇和捺的位置关系。“伞’字要把把最后一笔写得干脆挺拔,有支撑感。“毛“字的竖弯钩,“公“字的捺,“甲”字的竖都很关键。

五、课下实践

在家长的带领下,到大自然中进行一次观察活动,观察后带回一些植物或植物的种子,在班里和同学们交流。

板书设计

20.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 降落伞

苍耳

铠甲

豌豆

晒太阳

教学反思: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21、地球的清洁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四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动物在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方面所起的作用,了解动物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1、鼓励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2、鼓励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读懂问句中包含的不同含义。

3、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活泼,通过角色体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动物和人类的密切关系,体会动物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本课的十四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意思。

2、读准问句的语气,通过反复阅读读懂问句中包含的不同含义。教学难点:体会动物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巨大作用,增强环保意识。课前准备:动物卡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看到题目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自由发言

师:到底谁是地球的清洁工呢?请你们读读课文他他们找出来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提出读文要求:自渎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利用拼音学会读,再放到句中读,比一比看谁读的准。

2、利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

3、利用游戏巩固识字。

游戏规则:把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猜出这个字是谁,猜出后再给它组词。(如:教师提示有一个字是左右结构,其中有一个部件是“吉”,学生很快就会猜出这个字是“洁”,然后给它组词)

4、写字指导。

引导学生仔细看例字,观察每个字的特点,根据教师指导,在田字格里写好每一个字。

三、潜心阅读,吸收信息

1、再读课文,回答问题

师:你读完文章后都知道了哪些清洁工的大名?

学生回答

师:随即把相应的动物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看看黑板上的这些小动物,你最喜欢谁呢?你最喜欢谁,就把谁说得话读一读吧!

2、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随机进行阅读指导。

1)反复读以下句子:

a、请说一说,你们都有些什么本领?(反复品读,读出询问的口气)

b、你们看,我做地下清洁工怎么样?(反复品读,体会征求意见,且包含着自信)

c、你,屎壳郎?嘿嘿!小不点儿,你也想当清洁工?(读出看不起、嘲讽、怀疑语气)

d、我做牧场清洁工不行吗?屎壳郎理直气壮地.(反复品读,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

2)在阅读中理解词语

a听到这个消息,很多动物争先恐后跑来报名。

预设:

师:同学们小动物们“争先恐后”的来干什么?

生:抢着当地球的清洁工。

师:对,“争先恐后”就含有抢的意思,那么你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争先恐后的事呢?

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从而理解词语的意思。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角色读课文。

四、表演课本剧,发展综合能力。

先在组内练习,然后在班上展示,引导学生对同学的表演及时作出评价,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

五、实践活动

回家后把从课文中了解的知识讲给家里人听。板书设计:

21、地球的清洁工

海鸥

海洋的清洁工

鲫鱼

江河的清洁工

乌鸦

地面的清洁工

蚯蚓 地面的清洁工

屎壳郎 牧场的清洁工

教学反思: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我是你的朋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八个生字,写好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蛇对人类的贡献。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意思。

2、学习体会文章语言的朴实自然,入情入理。

3、通过复述课文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蛇对人类的作用,呼吁人类要保护自己的朋友,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爱生命的感情。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本课的十八个生字,写好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2、反复阅读,学习体会文章语言的朴实自然,入情入理。教学难点:知道蛇对人类的贡献,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爱生命的感情。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动物头饰 收集与蛇有关的图片,文字资料。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与蛇有关的图片,文字资料。课上同学们互相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

师: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一说对蛇这一动物的印象。学生发言

师:文中的小蛇说:“我是你们的朋友。”(板书课题)他为什么这样说,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读文要求:自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利用拼音认读后把含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用自己的方式识记要求会认的字。

3、写字指导

教师在田字格中逐个指导生字书写。

三、朗读课文,吸纳信息。

1、师:说一说读了这篇文章以后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发言。

学生回答中一定会有:“惊恐不安”,“珍贵”,“垂危”这些词语,针对具体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

预设:

a、田鼠见了我惊恐不安。师:田鼠为什么“惊恐不安”? 生:因为蛇很凶很丑,田鼠害怕它。

师;“惊恐不安”就是害怕的意思。那么你能把田鼠的惊恐不安读出来吗?试着读一读吧 生:自渎品味。

b、医生也喜欢我,他们用我的唾液制成珍贵的药品,挽救许多垂危的病人。师:什么样的药品才是珍贵的药品呢?你听说过那些珍贵的药品呢?

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一些名称,如果说不出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一些药品名称,如:灵芝、雪莲

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珍贵”一词。

2、指导朗读

师:当人们认为蛇很丑很凶,害怕它,蛇可能会是怎样的心情呢?你能读出它当时的心情吗? 生: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更好。(体会蛇的委屈,语速稍慢,语调稍低。)

师:当农民,医生和病人夸奖它时,它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指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自豪的心情。

3、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4、积累运用。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青蛙见了我(),小鸟见了我(),田鼠见了我(),孩子们见了我,也()。

虽然我长得很凶很丑,但我(),希望()。

四、复述课文,发展语言。要求:

先以小组为单位练习,互相取长补短,然后在班上复述,师生共同评价 复述时让学生带上课前准备的动物头饰,以便更好的体验角色。

五、课外实践。

在生活中寻找还有哪些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为什么说它们是人类的朋友?课下搞一次小调查,然后把自己了解到的内容记在采蜜集中。

板书设计:

我是你的朋友

很丑很凶(委屈)

蛇{ }人类的朋友

捉田鼠,治病救人(自豪)

教学反思: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最后一片树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九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2、用普通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用组词法识记生字。

2、学会阅读长句子的方法。通过多种方式读课文,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感受一片树叶由不快乐到快乐的情绪变化,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情感,学习落叶的自然常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在一片树叶和一只鸟儿的对话中,感受树叶的情绪变化,从而感受大自然的无限神秘,品味自然常识类文章美的一面。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本课的九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会阅读长句子的方法,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阅读品味自然常识类文章美的一面,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入语:同学们,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认识一片可爱的树叶,我们一起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吧!(板书课题:最后一片树叶)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读文要求:

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边读边思考,文中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了一件怎样的事?

3、学生自读课文

4、师提问:文中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了一件怎么样的事?

5、指名让学生回答问题。

6、利用生字卡片帮助学生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剩 息 愁 应 该 料 罢 场 迷 开展组词比赛,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7、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

请学生反复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句子的停顿。树上只剩下了∕最后一片叶子。

你知道∕那些已经飘落在地上的树叶∕在哪里吗? 一场∕多么有趣的∕捉迷藏游戏呀!

8、利用开火车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

三、细读品味,深入感知

1、再读课文,找一找文章中的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说一说你感动的理由,然后再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全班交流。

4、预设:

(1)体会最后一片树叶的不快乐 学生可能会读到这些句子:

一只鸟儿飞来,它听到树叶在叹息。

树叶说:“你很快乐,我可不快乐,我快要死了。” 师:为什么这里会打动你呢? 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根据语境帮助学生理解“叹息”一词的含义。师:你从树叶的叹息中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还能从哪里体会到树叶的这种心情呢?

学生再找再读

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树叶的痛苦与无奈的心情。(2)体会小鸟的乐观与热情

学生可能会被这只快乐热情的小鸟的举动所打动,鼓励学生找出这些句子互相交流,然后再读一读,品一品。当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时,只要合情合理,都可以拿出来和大家交流

5、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分角色读课文

成立三人小组,分组分角色读课文。

五、续编故事

第二年春天……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自由想,自由说。七﹑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分类学习,教师给予指导 左右结构:“停”、“烂”、“枝”、“该”都是左窄有宽。

上下结构:“息”字上大下小,上窄下宽;“紧”字上小下大,上宽下窄。

半包围结构:“应”字要注意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田字格里的字,第四、五、六笔的位置关系。板书: 最后一片树叶 叹息 快死了 不快乐

树叶 ←鸟儿(快乐热情地讲解)

6.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放大与缩小》教案 篇六

《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教学目标:

1、能对现象的原因、条件、过程和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借助资料完善自己的猜想。

2、会从众多的问题中选出科学问题,能通过查阅资料丰富自己的猜想。

3、乐于接受他人的观点,学会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学习。教学重点:

1、借助他人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猜想,但又不迷信权威。

2、通过各种方法选出科学问题。教学难点:选出科学问题。教具准备:几盆身子倾斜的花草,资料卡,图片,关于植物的书籍,准备好资料本。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提问在每组桌子上放置一盆倾斜的凤仙花,斜向南方。师:不知道什么时候,窗台边上的凤仙花,都悄悄的把头探向了窗外。它们倾斜着身子,好像被窗外的某种力量所吸引。有标记的这里向着南方。你们能找到答案吗?学生思索,可以有少部分的学生回答。师: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现象?比如路边的哪棵树、盆景、向日葵(教师出示照片)。对于这些现象,我们有哪些认识和疑惑?请同学们交流。

二、猜想与假设师:谁有这么大的魅力,让花草为之倾倒?请同学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条件、过程进行猜想。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记录学生的猜想。师:要找到真正的答案,我们很有必要要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帮助我们作出更全面的猜想。比如科学家的研究、学者的报告,书上的资料等。

三、分析与总结师:这么多猜想,究竟真正的答案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分析大家作出的各种猜想,对于明显不符合实际的猜想,我们应及时排除,以确保更具有价值的假设能得以研究。这样获得的问题,才更可能是一个科学问题。(板书《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师:哪个假设最不可能成立呢 ?说说理由。请同学说出判断的方法和结果。比如,“不可能是风刮斜的。因为这几天没有大风;另外,窗户晚上还关着,没有北风吹过来。”我们可以通过报纸查天气预报,还可以实地观察。记录学生最后留下的科学问题。师:我们不能对所有的猜想都进行探究,因为时间、能力、条件等都是有限的,怎么办呢?我们常常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来帮助我们作出更全面的猜想;同时又要对这些猜想进行选择,可以用观察、访问、分析等方法选出可能成立的假设,选出科学的问题后,再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四、计划与组织师: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怎么进行实验呢?请同学们讨论你们所选问题的实验思路。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交流。重点是思路的调整和肯定,材料的准备。师:根据同学们的实验思路,我们可以在这节课后准备好我们的实验材料。为下节课的实验做好准备。

《在实验中探秘》教学目标:

1、经历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收集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获取结论、把实验结论和同学们共享的科学探究过程,知道植物的向光性和植物根的向水性。

2、在实验过程中能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方案。

3、能和小组同学一起,坚持实验观察,并做好记载。

4、能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获取科学的结论。

5、在实验过程中能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产生新的问题。

6、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一人准备一株矮小的植物。

2、小组准备:探究记录本;标签纸 4 张;纸盒四只;水壶一只;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学习

1、谈话:植物角的植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变化?教学说明:通过谈话,唤起学生关于植物角植物变化而产生的问题的记忆,提出研究问题。学生可能根据上节课提出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和阳光照射的方向有关;和长期只在花盆的一侧浇水有关;和土壤里肥料分布不均匀有关等。学生的猜想有的有一定的依据,有的则是无依据的。如果出现不合理的猜想,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辨析,排除不合理的猜想。

2、提问:怎样才能验证我们的猜想呢?教学说明:学生可能会根据以往科学探究的经验,提出“做实验”。猜想只有通过实验才能验证,本环节旨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验证意识。

二、设计实验

1、谈话: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小组的猜想是什么?怎样设计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呢?教学说明:小组内可能有不同的意见,教师要建议小组内相对集中地研究一个问题。

2、小组讨论:各小组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你们打算怎么研究?实验中涉及的因素有哪些?你们控制的变量是什么?怎样控制变量?请各小组讨论后制定实验方案。教学说明:实验方案的制定,应该由小组同学合作共同完成,相信学生经过三年的科学探究经历,能较好地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3、交流实验方案:你们小组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你们打算怎样进行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哪个小组给大家汇报一下?教学说明:一个小组的实验方案如何,能反映全班同学设计实验方案的水平,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师生会发现一些实验设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从而有指向地指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

4、全班共同分析:他们的方案设计的合理吗?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教学说明:在学生分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敏锐的眼光,及时发现实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方案进行完善。

5、完善实验方案:请各小组完善你们的实验方案!教学说明:学生在分析样本后,会反思自己的实验方案,然后在小组内完善自己的实验方案。

三、组装实验材料

1、准备实验材料:我们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我们需要哪些实验材料?教学说明:在准备实验材料之前,学生要根据实验方案,准备实验需要的材料。

2、分组组装实验材料。请同学们根据实验方案组装实验材料。教学说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可能有一些实验材料没有写进实验方案中,也有可能一些材料多余了,有可能对实验方案进行再次修改。

3、小组分工:怎样操作?怎样观察和记录?教学说明:组装好了,小组同学应该有一个分工:有记录员,有操作员,有观察员……小组内进行合理的分工,对实验的有序进行将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4、反思与评价:在组装实验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你认为本组同学表现如何?教学说明:在实验装置完成后,有必要对组装实验的过程进行反思。因为在这一过程中,是一个不断修正实验方案的过程,也是一个在经历中获得积极体验的过程。对小组同学、班级同学积极性的评价,对本组同学经验的反思,都会是一种深刻的探究体验。第二课时

一、汇报交流提问: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验和观察,我们各小组都有哪些发现?教学说明:学生在实验和观察过程中,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把学生这些观察报告在全班进行交流,有助于学生了解其他小组实验的成果,也是师生共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的需要。教师应引导向光性小组和向水性实验小组分别进行汇报交流。

二、归纳分析

1、讨论:各小组实验的情况有相同的地方吗?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发现分组实验实验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从而进一步发现,控制的变量和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

2、思考:这些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教学说明: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现象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实验结论。阳光控制组可以得出结论:植物生长向着有光的地方生长,这在科学实验中是证实;而水份控制组得出的结论是:植物生长方向和浇水的方向无关,这在科学实验中是证伪。

3、提问:在实验中,我们还发现了什么问题?教学说明:在实验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是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时的一般经历,这也应该成为小学生在科学探究实验中的过程。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是要鼓励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问题。

4、小结:我们在实验中,发现植物生长过程中,不断地向有光的地方倾斜,科学家通过研究也发现了这个秘密,这叫做植物的向光性;植物生长的方向与浇水的方向无关。

三、延伸拓展问题:植物生长的方向与浇水的方向无关,植物的根的生长方向与浇水的方向有关吗?怎样知道?教学说明:一个研究的结束,意味着一个新的研究的开始。此环节引导学生对新问题进行思考,意在为进行新的研究打下伏笔。

《研究仍在继续》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就是在不断发现新的问题的过程中得以延续和进步的。

2、让学生再一次经历从问题发现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重点:新的问题仍在发现中,研究仍在继续中,本课将主要引导学生研究植物根的向水性。教学准备:油菜种子、不透光的纸盒四个,剪刀、胶带、花盆四个教学时间: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在研究植物的身子为什么会长歪时,我们还有了新的意外的发现。你发现了哪些问题?学生说一说。

二、合作探究。

1、反思与提问学生交流自己的问题,教师引导进行选取。“植物的根为什么会偏向有水的一边?”“植物(是通过根来吸收水分的吗?”)假如学生能提出更有价值且适宜他们研究的问题,教师也要加以鼓励和指导。

2、猜想原因,设计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以下两个实验。第一个实验:

“研究根吸水的实验”主要目的是探究和证实植物是通过根来吸收水分的。具体方法见教材。实验中,还可以在瓶中的水里加入 1-2 滴红墨水,这样将有助于观察。第二个实验“探究根的向水生长实验”,是观察大豆或稻子等种子发芽后根的生长方向来说明根具有向水生长的性质。

三、分析与总结这个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分析所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并做出结论。课文中的“知识链接”是对学生本单元探究学习的知识补充和综述,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第二课时

一、导入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植物有许多特性,这对于我们更好的种植、管理植物有很大的帮助。

二、表达与交流

1、教师引导学生学生采用适当的形式进行成果交流,并应用到实践中。

2、写一份管好植物角的建议书并交流。

三、回顾与反思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内容,理清教材脉络。

2、试写出本次“旅行”经过的地方。

3、师生交流评议。

四、拓展

1、学生阅读“科学自助餐”,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生活习性。第二单元 让生活充满阳光

《让生活充满阳光》教学目标:

1、知道进行一项大的活动(事情)首先要从整体上进行计划和组织。

2、能较好的分析讨论他人的经验。

3、培养学生严禁认真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活动整体构思意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活动整体构思意识。教学准备:实验室进行暗室效果设计,下载的远程教育资源中的一些场景图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上课时,打开实验室的门(不大),让学生进入“暗室”。师:走进这个房间瞬间,同学们有什么感受谈一谈.这时,学生的感受会有两方面,一是阴凉舒适,最多的是昏暗害怕、不方便。鼓励学生能从不同的侧面对事情进行评价,选定我们今天“想使这里亮起来”。

二、回顾反思师:我们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存在采光不足的问题?师生交流。

三、计划与组织师:假如你是地下停车场的负责人,你是那条街道的负责人,当你发现这里采光不足时,你会怎么做呢?学生大多能想到安上各种各样的灯,既节能又美观。

(因为电视、生活中常见这样的场景。)没有去实地考察、广集方案的意识。师:这么大的工程,我们怎么能一个人或几个人一商量就去草率的进行呢?想一想我们“郑东新区”是多么的美,我们的“水立方”、“鸟巢”、还有那世人称赞的“奥运会开幕式”,“奥运会的口号”,舞动的“京”字,熊猫的名字……这些活动大家都是通过什么方式做得这么出色呢?学生讨论,但是还没有意识到,这个活动也可“招标”。师:人们对于一项重大的事情,不是拍拍脑门,一次冲动就做出决定的。很多时候通过招标、邀请、比赛、论证会等方式,广征方法和建议,从中筛选出最佳设计方案后,才进行实施的。我们也可以开展一个“采光设计方案邀请赛”,邀请我们全体学生参与设计,从中选取最佳方案,让其我们每个小组都来设计吧。师:就像我们家卫生间、厨房一样,能通过改造就能达到我们的目的时,我们是不会把房子推倒重建的。也像我们身边的都市村庄一样,怎么改也达不到现代大都市的要求时,我们就会设计一套新的方案,重新进行建造。我们的设计方案相应的可以分成“改进型方案”和“理想型方案”两种。出示 15 页的“采光方案设计邀请赛”图片,注意要求。师:你们对哪里的采光不足进行设计呢?怎样参加这次邀请赛呢?小组讨论,制定一个可行的研究计划。

(这时的学生还可能没有达到“实地考察,发现问题——搜集资料,制定小组讨论,写计划。方案——实验验证方案,用模型解释解决方案”的水平)教师巡视倾听、必要的指导。师:我们可以参考 16 页奇妙小组的研究计划,对比自己的方案,修改完善我们的总体研究计划。教师进行小组指导。

四、交流总结。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改进方案,师生评议。

《探寻光的路线》教学目标:

1、逐步形成主动积极收集资料、依据计划进行研究的探究习惯。

2、能和小组同学合作探究部分建筑物采光不足的原因,知道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3、能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获取科学的结论。

4、探究光的反射原理,了解平面镜的反光作用,知道物体反光能力的强弱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5、感受探究成功的喜悦。教学准备:教师:下载并整合的远程教育资源中关于光的传播教学课件;镜子,铝板,纸板,凸透镜等。学生:模拟建筑物(纸箱),电筒,弯管吸管;镜子,铝板,纸板等。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医院的长通道为什么会出现采光问题?

二、模拟实验。

1、实验探究光传播的路线(1)演示实验:我们需要哪些材料来做模拟实验?(2)思考:光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光照不到建筑物的内部?为什么会出现影子?学生猜测,大胆假设。(3)学生实验:我们用弯管吸管能看见日光灯吗?为什么?师生共同利用弯管吸管观察日光灯,通过这一小实验探究光的传播路线。

2、阅读资料(1)谈话:通过弯管不能看见日光灯,说明了光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学生交流,(日光灯不能透过弯管进入我们的眼睛,师生评议。说明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2)知识链接:阅读课文第 17 页。了解什么是光源。教师和学生共同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光源。(3)课件演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等。教师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利用课件直观地演示光直线的传播的现象,了解古人怎样研究和利用光直线传播原理的。(墨翟)

三、问题解决

1、谈话:光是直线传播的,能不能让光改变方向?怎样才能解决采光问题?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大胆进行假设。

2、实验探究:我们能利用手中的镜子,让手电筒的光照射到任意一个地方吗?利用其他材料能不能呢?师生共同利用镜子做改变光传播路线的实验,教师可以指定某一个方位,让每一组学生利用镜子把手电筒的光照射到指定的地方。在使用镜子之后,再利用文具盒等身边常见的材料再次实验。

3、拓展研究:各种材料反光性能有什么不同?师生利用各种粗糙程度不同、颜色不同的材料,依次进行反光实验,通过实验了解各种材料的反光特点。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材料越光滑,反光能力越强;材料颜色越浅,反光能力越强;什么颜色的材料反射什么颜色的光;

4、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有哪些发现?把我们的发现记录到记录本上。

四、拓展学习

1、提问:生活中有哪些光的反射现象?学生交流,师生评议。

2、作业:请课后收集和查阅有关光传播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交流收集的资料

1、谈话:同学们收集到哪些关于光传播的资料?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共享你的成果?

2、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3、教师课件展示:光导纤维、放大镜汇聚光线等。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课件把生活中难以见到的光导纤维等高科技,以直观的图片或视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改变光传播路线的新方法。

二、设计方案

1、谈话:我们刚才交流了这么多改变光传播路线的资料,我们怎样解决采光不足的问题呢?请各小组利用文字、图画或者图结合的方式,分组设计解决方案。

2、交流展示:我们的方案设计好了,请各小组向大家展示你们的设计,其他小组同学注意倾听,提出好的建议。注意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3、阅读:自主阅读 P28/29 页的科学自助餐。

4、改进方案:请各小组根据刚才同学们的建议,结合科学自助餐里的启示,对自己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三、拓展实验验证我们的方案能否成功。

《把光请进来》教学目标:

1、能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案,能分析、评价并试图改进自己的设计方案。

2、能在研究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教学重点:能在研究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教学难点:能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案,能分析、评价并试图改进自己的设计方案。教学准备:手电筒、大小不同的纸盒、实验记录表。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我们前面的设计是否成功呢?用什么办法检验最有效?(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导导入新课。

《把光请进来》板书课题:

二、实验与验证。

1、制作模型,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案。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交流,发现设计中的不足。

3、再次修改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

(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模拟实验这个科学研究过程)教师指导。

三、整理与分析。

1、学生小组分析实验结果,提出评估和改进,并进行反复实验验证。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分析实验信息,寻找新的问题。

四、反思与总结。根据第二次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改进,不一定设计都能变成现实。

《我的阳光小屋》教学目标:

1、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想象,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一个“阳光小屋”。

2、自觉收集关于光的资料,并能利用相关的资料,对本小组

“阳光小屋”的设计进行创新。

3、通过实验制造人工彩虹,知道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了解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所反射的光的颜色所决定的。

4、在实验过程中能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产生新的问题。

5、乐于展示小组成果,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教学准备:

1、教师:各种颜色的纸片、玻璃纸;三棱镜;下载的远程教育资源中光的分解课件等。

2、学生:各种颜色的纸片、玻璃纸;三棱镜;记录本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学习。

1、谈话:设计采光方案中大家有什么收获?

2、在前一节课的学习中,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学生交流,激趣导入。

二、表达与交流。

1、思考:我心目中的“阳光小屋”是什么样的?

2、交流:把自己的创意与同学们分享?师生交流评议。

三、计划与组织:设计我的“阳光小屋”。

1、谈话:同学们的想象独特而丰富,如何把我们的创意变为现实呢?我们需要做哪些工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开展活动。

2、制定计划:怎样实现我们的设想?我们小组的阳光小屋是什么样的?我们打算怎么研究?提示:可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表现本组的研究计划。

3、交流:请各小组交流修订计划。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反思与改进。

第二课时

一、收集和阅读资料。

1、谈话:同学们的“阳光小屋”设计的各具特色,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希望自己的“阳光小屋”美丽明亮。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小屋更漂亮?

2、阅读资料:请同学们阅读 P25 页资料卡,了解更多关于光的知识。通过阅读资料,交流观点,学生会获取更多关于光和色彩的关系。

二、制作“人工彩虹”。

1、提问:“彩虹小屋”的设计很美,我们能不那制造人工彩虹呢?

2、谈话:怎样制造“彩虹小屋”?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彩虹的形成,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制造彩虹。

3、实验:用手电筒将一束光线通过纸板的缝隙,透过三棱镜投射到纸屏上,观察纸屏上有哪些颜色?如果现象不明显,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白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组合而成。

4、实验:将人造彩虹投射到不同颜色的纸板上,纸板会呈现什么颜色?(教师辅以课件进行展示)学生汇报,教师小结: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不同的色光。

三、制作“彩虹小屋”。

1、试一试:“彩虹小屋”能看见彩虹吗?

2、交流:我们的“彩虹小屋”有什么成功的经验?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第三课时

一、交流“阳光小屋”的设计。

1、讨论:经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自己的设计有哪些新的想法?怎样改进我们的设计?

2、学生交流。

二、提出新的问题

1、谈话: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又有什么新的问题?

2、思考:对这些问题,我们打算怎么研究?学生小组交流,代表汇报。

3、记录:请同学们把这些问题存入问题银行中,找合适的机会我们再研究。

三、单元教学评价

1、思考:如何评价我们本单元的学习?从哪几个方面评价我们的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评价中来,自己制定评价的内容和依据,)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自我评价:我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

3、小组评价:我们小组的同学表现有哪些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4、班级互评:其他小组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5、小结。第三单元 大家动手做乐器 《奇思妙想——设计篇》教学目标:

1、会搜集和整理资料,能预测结果并进行验证。

2、会动手制作、改进并演奏简单乐器。

3、知道有关声音的基础知识。

7.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放大与缩小》教案 篇七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六乙班共有学生44人,班级数学成绩欠佳,在升级考试中还需努力。从上学期五年级的期末考试情况看,存在一定的两极分化现象,后进生人数不少;有相当一部分男同学学习自觉性差,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提高工作,全面提高及格率和优秀率.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前几册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分数乘、除法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改进百分数的编排,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主要教学措施

1、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的学习环境,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2、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教研教改。

在有限的时间里吃透教材,根据本班学生情况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讲课,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作为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十分有用。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造精神。

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

4、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5、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6、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8.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放大与缩小》教案 篇八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结合插花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能力教学点:能正确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德育教学点: 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竖式的写法和算理

教具:小棒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探究新知

师生谈话引出情景:妈妈买来48枝玫瑰,想把它们平均插在2个花瓶中,每个花瓶插多少枝?(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用小棒动手分一分,并把分的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

生进行独立列式计算.二、交流探讨学生中出现的算法

1.用口算的方法,先分整捆的再分单枝的。

40÷2=20(枝)

8÷2=4(枝)

20+4=24(枝)

2、先分单枝的再分整捆的。

8÷2=4(枝)

40÷2=20(枝)

20+4=24(枝)

3、竖式计算。(如果还有其他方法给予肯定。)

三、重点讨论竖式计算

这是学生初次学习用竖式计算除法。教学时首先要教给学生除式的书写格式,(先写除号,把被除数写到除号的里面,除数写到除号的外面。计算时从最高位除起)然后要充分利用学生面前的操作,理解商中的2要写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4要写在个位上,表示4个1的算理。让学生明白“一商、二乘、三减”的计算顺序。

四、试一试

把48枝玫瑰平均插在3个花瓶中,每个花瓶插多少枝?

对于一部分掌握起来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先让他们操作,再用竖式计算。交流时,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十位上4除以3,商1余1后,怎样继续除。(十位上4除以3,商1余1,让学生明白余数1表示10。之后用18除以3,个位商6)

结合插花问题,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其他的插花方案。比如:平均插在4个花瓶中?

五、练一练

1.竖式计算

28÷2=75÷5=87 ÷ 3=56÷ 4=51 ÷ 3=91 ÷ 7=(计算时,要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法则,按照“一商、二乘、三减”的计算顺序进行计算。)

9.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九

二、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难点:由具体上升到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

师: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自行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师生交流后,课件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你看,这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2、获取信息。

师: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

3、师小结信息,引出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探索发现

第一环节探索加法交换律

1、课件继续出示:“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km,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出示: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你能用等号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40+56=56+40

你还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

学生独自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写出的等式,互相检验写出的等式是否符合要求。

2、观察写出的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全班交流。从这些算式可以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可以用文字来表示:甲数十乙数=乙数十甲数。

3、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又可以怎样来表示发现的这个规律呢?

a+b=b+a

教师指出: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4、初步应用: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7+36=36+()305+49=()+305b+100=()+b

47+()=126+()m+()=n+()13+24=()+()第二环节探索加法结合律

1、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例2情境图。

师:从例2的情境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师生交流后提出问题:要求“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

汇报预设:

方法一:先算出“第一天和第二天共骑了多少千米”:

(88+104)+96

=192+96

=288(千米)

方法二:先算出“第二天和第三天共骑了多少千米”:

88+(104+96)

=88+200

=288(千米)

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道等式:

(88+104)+96=88+(104+96)

2、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

(45+25)+13○45+(25+13)(36+18)+22○36+(18+22)

小组讨论。先比较每组的两个算式,再比较这三组算式,在小组里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集体交流,使学生明确:三个算式加数没变,加数的位置也没变,运算的顺序变了,它们的和不变。也就是: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3、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可以怎样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呢?

(a+b)+c=a+(b+c)

教师指出: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初步应用。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45+36)+64=45+(36+)

(560+)+=560+(140+70)

(360+)+108=360+(92+)

(57+c)+d=57+(+)

(三)巩固发散

1、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填写,组织汇报时,让学生说说是根据什么运算律填写的。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结合律?

(1)470+320=320+470

(2)a+55+45=55+45+a

(3)(27+65)+35=27+(65+35)

(4)70+80+40=70+40+80

(5)60+(a+50)=(60+a)+50

(6)b+900=900+b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知道了如何用符号和字母来表示发现的规律。

(五)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例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例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88+104)+9688+(104+96)

56+40=96(千米)=192+96=88+200

=288(千米)=288(千米)

40+56=56+40(88+104)+96=88+(104+96)

a+b=b+a(a+b)+c=a+(b+c)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10.冀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篇十

教材分析:

《色彩的对比》是一节色彩知识课。色彩具有多样性,当两种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表现出差别,产生比较作用时,就产生了色彩对比。色彩的对比包括色相对比、明度对比、冷暖对比等。有些色彩的对比给人的感觉是强烈的、活跃的,有些色彩的对比则相对较为柔和。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与感受色相之间产生的较为强烈的对比。教学目标:

1.学习色彩对比的知识,提高对色彩的感觉和辨识能力。

2.欣赏感受大自然、生活及美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之美。

3.大胆尝试运用对比色进行美术创作。教学过程: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色彩的对比,感受学习色彩对比的重要性。

⑴理解什么是对比和什么是色彩的对比。

⑵观看课件,观察生活中及美术作品中色彩的对比,理解色彩之间存在对比的意义。通过欣赏身边的色彩或是美术作品中的色彩让学生思考“如果世间万物只有一种色彩你会感觉怎样?”让学生明白正是因为色彩之间的对比作用,所以我们的世界才是现在这样的五彩斑斓,充满活力。

抓住重点,学习色彩对比的知识。

色彩的对比分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等。本节课所学的色彩对比主要是指色彩之间所呈现的比较强烈的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是指因色相之间的差别而形成的对比。这种对比在生活及美术作品中无处不在,在各种不同颜色的对比中,以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之间形成的对比最为强烈,由于它们之间是互为补色关系,所以我们称之为补色对比。教学时,可以先从补色对比入手进行教学,着重引导学生感受比较强烈的色彩对比之美。

欣赏感受色彩对比之美,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一定要把色彩知识的学习与感受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

例如:可以带领学生欣赏色彩对比比较强烈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绘画作品中都使用了哪些主要的颜色?

这些颜色之间的对比程度怎样?

你认为画家用这样的色彩对比想表达什么? 画面上的色彩对比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指导学生用对比色创作美术作品。

(3)让学生运用对比色在纸上进行绘画创作。在绘画创作之前,教师要提示学生思考:

你创作的主题是什么,是否适合用对比色来表现,为什么? 你打算利用怎样的对比色来作画? 你想利用这样的对比色表达怎样的感受?

学生作品完成后,在讲评活动中,大家谈论的主题也要一直围绕着感受与认识色彩对比来进行。教学反思:

第二课色彩的调和

教材分析:

《色彩的调和》是继色彩的对比之后的又一节色彩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和了解调和之美。从色彩学的角度来说,只要存在两种及两种以上颜色,颜色之间就会形成色彩对比关系,只不过是色彩之间的对比关系有强对比和弱对比之分而已。在《色彩的对比》一课中,我们重点让学生感受色彩之间存在的比较强烈的对比,而《色彩的调和》一课则着重于让学生体验色彩之间因为存在着弱对比关系而形成的比较协调的色彩感觉。一般来说,当我们说起色彩的调和时,主要是指邻近色和同类色。在色轮中,凡在60°范围之内的颜色之间的对比关系都比较弱,我们称之为邻近色。同类色指的是在同一色相中不同颜色的变化,我们称之为同类色。

同类色或邻近色的相互搭配使用,给人协调统一、层次丰富的美感。教学目标:

1.学习色彩知识,理解色彩调和的含义。

2.欣赏大自然中、生活中及绘画作品中的色彩,感受协调的色彩所富有的美感。

3.能够运用色彩的调和知识创作美术作品。教学过程:

(1)复习色彩的对比知识,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色彩的强对比引到色彩的弱对比上来,让学生理解色彩调和的含义。

可以同时出示一幅色彩对比很强烈的作品和一幅色彩对比比较弱的作品,让学生说说对这两幅作品色彩的不同感觉,并在色相环中,找一找这些色彩所在的位置,看看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有什么规律。通过这一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得出结论:一般来说,在色相环中,色相对比距离为120°~180°的为强对比类型,色彩的对比效果强烈、醒目、有力、活泼、丰富,但也不易统一而具有刺激性。而色彩之间的距离在60°范围之内的颜色,相对对比关系弱,给人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我们可以把呈现这类对比关系的色彩称之为相互调和的色彩。

(2)清晰界定邻近色和同类色的含义。

色彩的调和包含两方面的含义,我们称邻近色和同类色是相互调和的色彩。

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对比等美术活动,让学生清楚地了解邻近色和同类色的概念。(出示课件)可以选择比较典型的风景、设计作品或绘画作品来让学生观察和感受临近色之间的关系。(比如朱红与橘黄,朱红以红为主,里面略有少量黄色;橘黄以黄为主,里面有少许红色,虽然它们在色相上有很大差别,但在视觉上却比较接近。在色轮中,凡在60°范围之内的颜色都属邻近色的范围)。

同类色则比邻近色更加接近,它主要指在同一色相中不同的颜色变化。如红颜色中有紫红、深红、玫瑰红、大红、朱红、橘红等等种类,黄颜色中又有深黄、土黄、中黄、橘黄、淡黄、柠檬黄等等区别。

(3)本课的教学目的不只是让学生用相调和的色彩画一幅画,而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色彩的调和之美。在教科书的第7页,最为典型的图片为“变色龙”,变色龙是一种能根据周围环境色彩的变化而调整自己身体颜色的有趣动物,它随时随地都在保持着自己身体的颜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调和。可以以“变色龙”为例来让学生感受色彩的调和及其作用。

提问学生:你们见过变色龙吗? 变色龙有什么特点? 变色龙为什么要变色?

变色龙是怎样通过改变颜色来保护自己的? 你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类似的动物或现象?

通过这一轮的讨论,让学生对相互调和的色彩有个直观的感受。(4)重点欣赏绘画作品中是怎样运用协调的色彩的。以《初踏黄金路》为典型作品供学生欣赏。向学生提问:画面的色彩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主要色调是什么?

通过欣赏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色彩的调和在绘画作品中的运用非常重要,它能够使整个画面色彩协调统一。

(5)指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本课的学习活动是让学生运用调和色来创作一幅美术作品,作品的主题可以自定。绘画时提醒学生提前构思画面的主色调,学生作品完成后,可进行展览讲评。教学反思:

第三课用表现性色彩来表现

教材分析:

纵观人类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可以发现画家在设色时基本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写实性方法,再现画家眼中感受到的客观世界色彩的真实,我们称之为再现性色彩。另一种是画家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主观地选择、搭配色彩,以表现画家自己的主观情感和审美理想,我们称这类色彩为表现性色彩,也有人称之为主观性色彩。

色彩的主观性表现是色彩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在美术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及表现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色彩,同时也要让学生知道,色彩是绘画艺术再现和表现的重要手段,色彩的表现方法并不只局限于再现性色彩的表现,人类的情感是非常丰富的,每一种颜色在每一个人的眼中都有着特殊的表情作用,每一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去观察、感觉和表现色彩。教学目标:

1.欣赏与感受不同色彩表现形式的绘画作品。

2.了解表现性色彩的特点。从自己的主观感受出发,打破脑海中“固有色”的限制,用主观性色彩创作美术作品。

3.提高对色彩的驾驭及表现能力,表达自己对色彩的独特感受。教学过程:

儿童在低年级阶段用色彩绘画时从来没有考虑过色彩的像与不像的问题,他们挥洒自如,想用什么色画就用什么色画,可以说这个时期的孩子是自然而然地采用了表现性色彩来画画。但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客观世界的关注越来越多,绘画的风格也越来越倾向于写实,他们开始认为那些形象真、色彩像的画才是好画,反而并不容易认同那些充满激情的表现性色彩绘画。所以要随时纠正孩子的片面观念,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开阔学生的艺术眼界。

1、在开始上课时,有必要让学生先知道什么是“主观”“主观色彩”“表现性色彩”和“用表现性色彩来表现”。

⑴可以出示色板给学生,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为什么?

⑵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什么颜色的衣服,为什么? ⑶可以带领学生欣赏教科书中第11页左上角的学生作品,讨论作者是怎样运用色彩来表现这个人物的?

你从作者对色彩的运用中感受到了什么?

如果由你来选择你认为适合的色彩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情绪你会怎么选,为什么?

鼓励学生大胆地利用自己的色彩语言去进行表现。

(出示课件)欣赏画家名作,了解画家对色彩表现的不同方法。重点感受与认识那些从画家主观感受出发创作的表现性绘画。

如凡·高的《向日葵》,以强烈而丰富的金黄色阶,表现出向日葵的生命力,蕴涵着画家对生命、阳光独特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欣赏、交流与讨论,使学生了解再现性色彩和表现性色彩的各自特点。

然后再重点选取一幅或几幅表现性色彩来进行讨论,讨论可以围绕着“这幅作品给你怎样的感觉”“画家这样运用色彩你有什么感受”“这类作品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等。

通过一系列的欣赏评述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每一位画家对色彩、线条等艺术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方式。

创作过程:本节课可以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人或风景自定主题绘画。

在学生开始作画之前,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用色,引发他们的创作热情,让他们将自己的创造性以及童心童趣展现于色彩当中,发展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丰富多彩、富有个性的画面。

评价:以自评为主进行讲评活动。学生的作品完成之后,可以开展“我心绘我色”为主题的讲评活动,讲评时建议以学生的自我介绍为主,说说自己是怎样选择色彩来表现的,自己画面上的色彩表现了自己什么样的感受? 教学反思:

第四课我喜欢的艺术家

教材分析:

对于一般人来说,能否欣赏一幅绘画作品常常是以能否“看懂”为标准,他们欣赏的一般步骤是画的是什么?画得像不像?画家画这种形象的寓意是什么?如果都回答出来了,便认为是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来,便认为是看不懂。这种方法就是一种传统的“讲故事”的方法,对于绘画作品的欣赏往往过多地借助“文学性”的描述。当然,用这种方法欣赏一般性的具象绘画是可以的,因为画得像,看得明白,才容易引起联想、产生共鸣。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一幅绘画作品的好坏,却不是以“像”或“不像”来衡量的。就艺术而论,欣赏一件绘画作品,首先不在它“像”或“不像”,而在于绘画作品中所辐射出的某种观念、某种思想或情绪,能否紧紧地抓住观赏者的心弦,能否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并使人从中获得某种启迪和教育。而我们要想更好地了解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就应该明白:没有一个时代的美术不是在它特定的时间、地点、文化背景上产生的。

本课的教学,旨在通过搜集资料,运用观察、欣赏、交流等手段,引导学生了解齐白石、徐悲鸿、毕加索、米勒、罗丹或者其他著名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及艺术特色,从而学会欣赏艺术作品,逐渐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教学目标:

1.能够初步认识和了解中外美术史上至少三位艺术家的主要艺术成就和代表作品。

2.通过了解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3.通过了解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逐步养成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良好生活态度。教学过程:

课前,可以和学生一起尽可能多地搜集一些有关中外艺术家的资料,如图片、光盘等,作为教材内容的补充,丰富教学资源。

首先,提问学生“你知道的艺术家有哪些”?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学生提到的艺术家的名字。

结合书中出现的艺术家的作品,让学生阐明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可提问如作品要表现的内容是什么?是怎样表现的?所采用的艺术手段是否恰当?能否充分地表达主题等。同时,透过画面,猜测作者是热情地歌颂或是辛辣地讽刺;透过画面的气氛,体会画面的情调,是深沉还是豪放,是乐观还是悲观。

熟悉了本课提及到的艺术家后,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下本课中未提及到的艺术大师,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接下来,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搭设一个平台,即提问学生“你喜欢的艺术家是谁?为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地。对于学生恰当的评述要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才不至于让学生丧失对欣赏评述课的兴趣。

在本课的创作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尝试着临摹自己喜欢的艺术家的作品,以便更好地体验和感受其艺术特色。教学反思:

第六课让画“站起来”

教材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随着其认知程度的逐渐增强,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与理解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本课通过运用立体表现的手法将平面艺术作品进行再现,从而让学生对平面艺术作品有更深入的体会和了解,同时也通过活动,提高立体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1.能够仔细观察和分析某件绘画作品,体会其形象的美感和各形象之间的关系。

2.能够运用绘画和立体纸工的形式表现对绘画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3.愿意尝试用新的表现方法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教学过程: 制作步骤和方法:

1.构思

首先把需要制作成立体效果的原作进行仔细的分析和观察,确定重点表现哪些内容,需要哪些材料以及画面的整体色彩,设想最终表现效果。对作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掌握后,让学生对书上或收集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评析,并能说出自已的创意构思,拓展学生的思维。2.制作

(1)把卡纸对折,并修剪成需要的外形。根据原作色彩对卡纸背景进行着色。

(2)把塑料泡沫修剪成山的形状并着色,等干后依次粘到着好色的卡纸上。

(3)用火柴和卡纸架好小桥,并把做好的小亭子安放固定上去。(4)最后别忘了插上扫帚苗当做树来点缀画面哦,一幅新的《千里江山图》就做好了!

另外,在材料的选择上,可要多动动脑筋,很多生活中的废旧材料都能用到画面中来呢,比如易拉罐、乒乓球、喝饮料用的吸管等等,都是很有创意的材料!下面就看看凡·高的《阿尔的吊桥》和克利的《乘船的辛巴达》两幅作品都是用的什么材料吧!

3.分组进行设计:

1、利用自己准备的美术作品图片等材料设计让画立起来。

3、可以根据所见的画面进行设计和构思。

4.小结、展评。

举办“立体作品展”,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作品,并听取别人对自己作品的意见,教师点评并和学生一起小结。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旋转木马

教材分析:

本课是让学生动手设计制作一件能够旋转的玩具,如用旧方便面盒、饮料筒,也可以用彩纸自己加工制作。课本提供了伞盖的彩纸制作方法,用一张彩纸剪成圆形,去掉60°左右的一部分,剩余部分粘合,就制成一个锥形的伞盖。旋转木马的轴可以用现成的小棍包扎装饰,也可以用彩纸卷成,在其中一端固定一个直别针,并加上一些纸垫片,可以使伞盖在上面能够更好地旋转。教学目标:

1.尝试用多种材料设计、制作一套新颖别致的木马玩具。2.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体验材料的美感和造型活动的乐趣。3.提高动手能力,发展创造精神,激发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过程:

教师可拿出几个不同内容的旋转卡、陀螺或可以旋转的玩具让同学们欣赏,并问“谁会玩这个玩具?”同学们都会跃跃欲试。通过一个情境的建立,创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共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其注意力集中起来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这样开门见山式的导入方式是很有效的,接下来的一整节课里孩子们的注意力完全被这个小玩具吸引住了。然后再通过让他们自行观察和分析,找到规律——这些玩具为什么能旋转?重心、对称、平衡等字眼会从他们的口中传出。在同学们有困惑的时候教师及时地给予补充。

重心在立体器皿上是指器物内部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对一般器物求重心的常用方法是:用线悬挂物体,平衡时,重心一定在悬挂线或悬挂线的延长线上;然后握悬挂线的另一点,平衡后,重心也必定在新悬挂线或新悬挂线的延长线上,前后两线的交点即物体的重心位置。对称,假定在某一图形的中央设一条垂直线,将图形划分为相等的左右两部分,其左右两部分的形、量完全相等,这个图形就是左右对称的图形,这条垂直线称为对称轴。轴对称在本课的制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关系着我们制作的玩具能否旋转。平衡对于立体物来说指实际的重量关系。在平面上常以中轴线、中心线、中心点保持形量关系的平衡。解决了这些问题,同学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就会更加得心应手了。当然这些理论上的知识我们可以把它口语化,告诉孩子们怎样做才能保持物体的平衡,怎么样找准重心,如何对称就可以了。有些问题还可以在制作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自行解决,共同想办法,克服困难。

玩具风车的叶瓣四周线垂下各色各样的旋转木马,也可使学生赏心悦目。有条件的地区,可让孩子们坐一坐旋转木马,亲身体验旋转木马带来的乐趣。高兴之余,请公园的技术人员现场讲解旋转木马的材料、运动原理等。另外,指导学生观察旋转木马的造型特点,为设计制作打下基础。

根据旋转木马的运动特点,动员学生向父母及亲友请教,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设计制作旋转木马,做到有趣、可操作、安全,有科学性和艺术性。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加以总结,指导学生设计制作。

将不能使用的伞(有柄杆、“筋”即可)在杆顶端安一帽,使其能旋转又不掉,这也是制作旋转木马的好办法。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纸或布头等材料,设计制作他们心中理想的旋转木马。木马的形象既可是十二生肖,也可以是孩子们心中最爱的动物或卡通形象。本课在设计制作过程中要提示孩子们制作木马玩具时要考虑重心的问题。即每个“小木马”之间的距离要相等,重量也要相等。还可以让同学们在平地上做空骑木马的表演,既激发孩子们游戏的乐趣,又可使他们在做游戏时无形之中注意木马的重心问题(怎样保持做游戏的同学之间距离相等)。

用陶泥做底座,用一支铅笔做立竿,或用彩纸卷一长卷插入泥座中间做杆(杆可转动),在杆下部固定一硬纸板,再将2008北京奥运福娃、或本班同学的大头贴固定在硬纸板上,使其慢慢旋转。为了使玩具漂亮,可在底座四周贴上彩纸,或画上可爱的形象。如:三国人物、西游记人物等等。使学生在美术活动实践中得到传统文化的渗透,培养民族文化意识。

用折纸或粘贴的方法,选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旋转木马,将旋转木马用线牵引固定在一个能转动的塑料碗或方便面碗的四周,用手动力旋转,既有趣又漂亮。“木马”可以是各种马的形象。如:战马、小马、变形马、卡通马等,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动物或人物的形象。这一课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把握:一是选择材料;二是选择制作方法;三是设计形象;四是如何使之旋转;五是怎样利用美术的方法完成设计制作过程;六是材料、形象与学生审美心理的关系;七是通过设计制作,使学生在美术实践中养成观察、动脑分析、想象创造的能力和方法;八是结合旋转木马的选材、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学反思:

第九课丰收了

教材分析:

本课以“大丰收”为题向学生们展示了农民画以及利用农作物等材料进行创作的艺术品。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农民画以及农作物等离他们的生活较远,有很多同学甚至没有去过农村。因此可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更多地了解农村,了解农作物,了解农民的生活。教学目标:

1.了解农民画的特点,能够模仿农民画的表现方法,创作一幅描绘丰收的图画。

2.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选用拼贴、镶嵌、编织等方法创作一件体现丰收的艺术作品。

3.懂得生活中许多材料都可以用来创作美术作品,美化环境,培养耐心细致的观察和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1)展示农民画,会有一种鲜活的冲击力和先入为主的感觉。开门见山地向学生展示农民画,既可使学生初步感受农民画的与众不同,总结农民画的艺术特点以及与其他画种的区别。农民画的表现手法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它以大红大紫的色彩、夸张化的描述、寓意深刻的主题、简洁明快的风格勾画出了美丽的田园风光、栩栩如生的农家生活、气氛热烈的劳动场面和欢天喜地的节日庆典,充分体现了现代民间艺术的特点。农民不是用双手在画画,而是用他们的心灵在画画。其构图、色彩、造型、图案、纹样可以清楚地看出农民画不仅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而且更具有现代艺术气息,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2)粘贴画是小学美术教材中一项富有情趣的内容。尤其在农村,粘贴画的材料可以说是唾手可得、应有尽有。老师可选出几件自己的或学生的满意作品,让学生感受和欣赏它们的美。引领学生观察这些材料,让孩子们捧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有的甚至还可以尝一尝,然后再互相议一议,说一说它们的形状和色彩。通过这样的活动来认识、了解小果子、小豆子等,特别是在外形、色彩、质感等方面的特点,然后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创造。

还可以设计制作蛋壳画、纽扣、毛线贴画、布贴画、火柴棒贴画、木屑贴画、昆虫贴画等延伸美术教学,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制作粘贴画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即想──画──选──涂──粘。⑴想。①在动手前要想好内容。鼓励引导学生放开思路,大胆创新。②一幅画不仅内容要新颖,造型要夸张、有趣,而且色彩也要丰富。这些需要在做之前想好。⑵画。我们可以先在底板上勾画轮廓。在绘画时提醒学生注意构图要充实、饱满,线条流畅。也可以鼓励学生不画轮廓线,直接粘贴,这样更能培养学生大胆构思与个性创作的潜意识,往往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⑶选。①选择合适的形状、颜色、质感的材料。②有没有其他的材料可以选择,若是换一种材料会出现什么效果。③出示选材不好或背景色不当的粘贴画作品及选材单一的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分析它们的缺点以及自己在选材时应注意的问题。⑷涂。涂胶水时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涂。不能一次涂得太多或太少,还要涂抹均匀。有时需要涂一部分粘一部分,有时则要把整个画面涂满。两种方法要灵活选择与适当运用。选择胶水时还要注意胶水的黏性。⑸粘。一般先粘贴轮廓线以及重点部分。然后添满轮廓线内的空间。大面积的地方还可两人一起完成。有时材料小,粘的面积也小,就需要借助镊子等工具了。还要鼓励同学们根据自己遇到的情况灵活运用,看谁最会想办法,看谁粘得又快又好。学生创作前要提出要求:⑴构思新颖;⑵巧妙地选用材料;⑶造型夸张有趣;⑷色彩干净、漂亮;⑸看谁做得又快又好,且别具一格。教学过程中,适当轻声播放“背景”音乐,不仅可营造轻松气氛,还可使视觉艺术与声音艺术相互作用,刺激学生的想象与创作的冲动。

上一篇:电脑入门基础知识下一篇:公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