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化--德育工作的未来走向

2024-10-26

心理学化--德育工作的未来走向(精选15篇)

1.心理学化--德育工作的未来走向 篇一

《未来中国的走向》-----温家宝

2011年6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英国皇家学会发表了题为《未来中国的走向》的演讲。演讲全文如下:今天,我应邀访问久负盛名的英国皇家学会,深感荣幸。刚才,英国皇家学会授予我“查理二世国王奖”。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中国科技进步的肯定,同时也是中英两国科技界友谊与合作的象征。对此,我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英国皇家学会,是英国最高科学学术机构,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科学学会。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霍金等科学巨匠,为人类科技事业发展作出过划时代的贡献。在座的各位会员,同样以自己的杰出成就造福社会。我向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担任中国总理以来,这是我第四次访问贵国。这一次和上一次时隔两年,感觉大不相同。2009年初,贵国遭受一场罕见的大雪,同时也经历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煎熬。我从达沃斯到伦敦一路走来,感受到一种忧郁不安的气氛。我当时说,“信心比货币和黄金更宝贵”。如今仲夏的伦敦,人们又恢复了往日的从容和自信。我对贵国应对危机所作的努力和可喜进展,表示由衷的钦佩!

我要告诉朋友们的是,经过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中国前进的步伐更加稳健了。在这里,我想说一件事。

2008年5月12日,中国西南部发生毁灭性的特大地震。当时,我站在震中汶川的废墟上,对前来采访的中外记者说,“过三年再来,一个新的汶川会拔地而起”。三年过去了,我们一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一边举全国之力进行灾后重建。上个月,我第十次来到震区,欣喜地看到:灾区最漂亮的是住房,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居民。我邀请在座各位朋友,有机会到中国汶川走一走、看一看。如果你们身临其境,一定会为这里发生的奇迹感到震撼,也会从中真实地感受到中国的生机和活力。

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解读;对未来中国的走向,人们也非常关注。我愿意借今天这个机会,谈谈我的看法。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提出我国现代化进程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第一步,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10年到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三步走”战略的核心和本质,都是坚持以人为本,增进全体中国人的福祉。沿着这条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前进,中国必将会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的国家。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政府的第一要务。我们将坚持科学发展,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我们将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使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我们将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努力扩大就业,优先发展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中国经济的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根本靠科技。中国政府已经制定并组织实施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我们持续增加科技投入,近五年,中央财政共投入近1000亿美元,年均增长22.7%。从今年开始实施的“十二五”规划,我们力争把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现在的1.75%提高到2.2%。同时,我们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设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所有这些,都将促进当前发展并为长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从世界范围看,克服国际金融危机,保证经济的稳定、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根本也要靠科技。当今世界正处于新科技革命的前夜,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初现端倪,诸多领域正酝酿着激动人心的重大突破。这场新科技革命,必将进一步深化我们对宇宙自然和人类自身的认识,必将开辟生产力发展的新空间,创造新的社会需求,必将深刻影响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从而从根本上改变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科技无国界。让我们共同迎接这一伟大时代的到来!

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充分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国家。在人类历史上,在反对封建专制斗争中形成的民主、法治、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是人类精神的一次大解放。只是不同社会、不同国家,实现的途径和形式有所不同。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真正的民主离不开自由。真正的自由离不开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的保障。坦率地说,目前中国社会还存在着贪污腐败、分配不公以及损害人民群众权益的种种弊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

我们要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我们要健全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为人民谋福利。中国曾经是封建主义影响很深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曾经历十年“文革”的浩劫,在开放的环境下又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督,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和批评政府,使政府不敢懈怠、避免产生腐败。人民的责任感和民主精神,将带动社会的进步。人民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越多,推动社会进步的能量就越大。

近些年来,我们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加强人民对政府的监督等方面,也有许多进步。例如,实行政务公开,政府预算公开,推行电子政务、听证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等。我已连续三年在作《政府工作报告》之前,在网上同网民交流。今年春,我在新华网在线交流时,收到网民来贴40多万条,手机信息11万多条,页面访问量近3亿人次。同这些普通民众的交流,是心对心的交流,可以直接体察人民的喜怒哀乐和对政府的诉求,有利于改进政府工作。

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更加开放包容、文明和谐的国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开放包容,才能发展进步。唯有开放,先进和有用的东西才能进得来;唯有包容,吸收借鉴优秀文化,才能使自己充实和强大起来。

我们不仅要在经济领域、科技领域继续扩大对外开放,而且在文化建设、社会管理等领域也要大胆博采众长。中国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司法公正问题和廉政问题等,许多发达国家都曾经遇到过。对各国的成功经验,我们要认真借鉴;对别人走过的弯路,我们不应重复;对世界面临的难题,我们要同国际社会一道来破解。

我们要创造更加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更加自由的学术氛围,让人民追求真理、崇尚理性、尊重科学,探索自然的奥秘、社会的法则和人生的真谛。做学问、搞科研,尤其需要倡导“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正因为有了充分的学术自由,像牛顿这样在人类历史上具有伟大影响的科学家,才能够思潮奔腾、才华迸发,敢于思考前人从未思考过的问题,敢于踏进前人从未涉足的领域。不久前,我同中国科学家交流时提出,要大力营造敢于创造、敢冒风险、敢于批判和宽容失败的环境,鼓励自由探索,提倡学术争鸣。

我们历来主张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倡导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与合作。我国已故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上世纪30年代曾就读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并获得博士学位,一生饱经沧桑。他在晚年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费老先生的这一人生感悟,生动反映了当代中国人开放包容的胸怀。

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坚持和平发展、勇于担当的国家。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潮流和自身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是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最终实现

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的和平发展,对世界不是威胁,而是机遇。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近五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以上。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年均进口近7500亿美元商品,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1400多万个就业岗位。未来5年,中国进口规模累计有望超过8万亿美元,将给世界各国带来更多商机。21世纪应是合作的世纪,而不是冲突和争霸的世纪。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定维护者。我们一贯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反对使用武力。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共担责任、共迎挑战,继续推动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包容的方向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13亿中国人民的庄严选择。中国30多年的变化,得益于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的发展,仍然要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要贯穿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始终。倒退没有出路,停滞也没有出路。只有坚定信心、继续前进,中国才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人民才能更加普遍和以更高水准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尽管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这样那样的艰难险阻,但这一历史进程不可逆转!

女士们、先生们: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在高科技、高等教育、金融服务、医疗卫生、低碳经济等领域,都具有中国所需要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广阔的市场、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可以为英国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大型企业、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同英国的合作,鼓励双方高端人才的交流和合作研究。

英国伟大思想家培根说过,“智者创造机会,而不是等待机会”。富有思想和智慧的中英两国人民,一定能创造更多的机会,推动两国合作迈上新的台阶!我对中英关系的明天充满信心,更充满期待!

2.心理学化--德育工作的未来走向 篇二

未来承载着我们对教育的改革和期待。今天和未来之间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未来学校的新元素一定来自今天学校的探索和实践。

基础与动力:学校变革的现实背景

教育是开启未来大门的重要钥匙。今天,学校教育亟须进行一场结构性变革,以与社会发展和技术浪潮带来的巨大变化相适应。

面对未来的前提是面对现实,现实为未来教育的变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发展动力。

1.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取向

未来培养什么样的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即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价值取向,要求把人放在教育的中心。教育不再以分数为导向,而是基于人的全面发展,把培养精神独立、人格完整、品德高尚、懂得担当的合格公民为己任。立德树人为教育的发展厘清了困惑,指明了方向。

2.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进展

怎样培养人?近期,顾明远先生指出,教育的未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的未来应该是从“教”到“学”的转变。

新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正是推动从“教”到“学”的全面、根本性的转变。诸如高考制度的改革、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颁布、管办评分离等,表明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开始重心下移,有利于激发学校、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3.技术浪潮的推动

互联网推动社会的变化无处不在,也在不断冲击和挑战教育,学校正在承受着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与压力。

随着云平台、移动学习、游戏化学习、MOOCs、翻转课堂等的出现,技术发展正在变革着传统的学习方式。在此情况下,我们既要关注传统的正式学习,也要多关注或聚焦学生的各种非正式学习。同时,基于人工智能和学习大数据分析将影响学校教育的深层变革,推动和促进教育流程再造,包括课程模式、组织管理、教师角色等方面。

变革与重构:学校呈现的新特点

虽然未来学校不是一种明确、获得共识的概念,但从今天的一些探索和实践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些新的特点。

1.跨界融合

组织、资源边界的消失,让跨界融合成为一种趋势和特点。

课程的融合,技术与学习的融合,空间的融合……边界正在消失。随着社会的发展,开放成为时代的趋势和特点,教育边界开始被打破,意味着更多的融合、更大的发展。

跨界让学校发生深刻的改变,课堂的改变、课程的改变、管理的改变随之而来。比如,将历史、地理、语言和经济等跨界科目整合到一起的“跨学科的专题式教学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接受和采用。

2.关注个体

教育正在从学生适应教育到教育适应学生的转变。

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说,教育要有意义,就必须使每个人按照他自己的本性得到发展。基础教育应致力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每一个学生创造适合的学习类型。我们只想把一个孩子塑造成我们期望的样子,而不关注他们实际上可能成为什么样子。

尊重、体现个性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衡量教育是不是真正好的教育,要看它能不能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

3.不确定性

当传统教育强调的标准、规范、统一的模式下的确定性,被丰富的个性、选择、可能性所取代时,“迎战不确定性”正成为教育的头等挑战。

瞬息万变的技术浪潮,让不确定性成为时代的特点。教育的改革也在不断打破确定性的温床,学校应始终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在观念和行动上主动接纳变革带来的不确定性。

探索与尝试:激发新的力量

虽然学校在过去几十年没有太大的改变,但未来学校是我们对教育发展的期待,设计与创造未来学校的探索一直在进行。

我们欣喜地发现,以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深圳明德实验学校为代表的一批学校正在进行自我发展的突破和超越。他们通过教育理念的转变、课程改革及教学方式的探索,释放了课程、教师、组织以及环境的活力,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构建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这些诸如学院制、全课程、翻转课堂、走班制以及教育技术的深度应用等探索,呈现出鲜明个性和特点,体现出学校独特的价值取向和基本思考。

这些学校基于对教育的责任、情怀以及深刻理解,推动学校迈出变革的步伐。他们正用实践,来从容迎接正在到来的挑战。

阿瑟·L.科斯塔在《创造未来》一书中指出,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在现在创造未来。

3.小学作文《走向未来的路吧》 篇三

如果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都在一所学校就好啦,不用努力适应新老师,新同学;不用忍住眼泪离开母校;不用无奈的舍去那六年的快乐……我想:等我上了初中,面对着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心里肯定很凄凉,离开呆了六年的地方了!我一定会不习惯的,我不愿适应新环境!!!

记得我刚上小学时,开学第一天就哭了——我以后在的学校不再是幼儿园了,小学就开始学习了,唉……可是渐渐适应新环境后,我也把幼儿园的同学忘了。如果,现在让我在和那些人当同学,我也不愿意!照这麽说,等我上了初中,我也会忘掉这些小学的快乐时光?天哪,太可惜了吧?!我不愿意!!!

我曾经和同学们一起在QQ群上讨论过这事,最后,老师告诉我们:不要为一朵花儿停留太久!每一名同学,都是你在路上认识的,只不过一起走了那么一点点的路,每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路,等通过不同的`方式成功后,我们会在同一个地点相遇,那就是“成功”!那时,在花儿前停留的人会后悔的……

4.电子商务网站设计的未来走向 篇四

电子商务网站设计直接面对的是顾客,各种各样的顾客,涉及面非常广。网页的布局需要一个很适合大众口味,又不低俗的设计界面。比如你是女性购物站,那么设计色彩就应该选择更适合女性朋友的粉红色,如果是男性购物站,就应该设计得沉稳,大方的风格,这样在顾客浏览的时候更喜欢继续浏览更多的页面,而不是粗劣不堪,没有再继续看下去的心情。网页设计师就应该具备这样的技能,能把握大部分顾客的口味,从色彩上,就抓住客户的心。

网页布局也相当重要,在浏览一个商品的时候,在该页面应该放一些什么样的模块,才更能够提高网站粘度,减少跳出率。这一块也可以称作用户体验优化吧,电子商务站点必须做这一块,而且还要做深入研究,根据数据,详细分析,只有数据,才能说明设计的环节有误之处。

网站一定要有清晰的导航,这样在顾客浏览时,避免迷失方向。也方便顾客在浏览时在页面之间的跳转。

可以根据你的需要,设定一些有意思的功能模块,比如精品推荐,热门产品,店家推荐等等一系列的,对买家是有好处的,咱们就多用点心思去想,去做。这样做出来的电子商务网站设计,肯定是一个成功的,完美的站点。华宇盈通的产品SHOP JSP在设计上很花功夫,图片细腻耐看,网页布局合理,导航清晰而有创意。每一个细节都是精雕细琢的结果。

5.走向未来作文 篇五

明天,是什么?是我们憧憬的未来。

在我憧憬的未来里,那是个人类科技蒸蒸日上的世界,大家的各种工作都被先进的机器所替代,只剩下了两上职业——发明家和宇宙拓荒者。当然,我是后一个。

在银河系边缘的陨石带,我统领着一艘宇宙拓荒舰与无数子飞船。在这次拓荒中,我们成功了,将会被历史铭记;失败了,将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次有90%成功率的拓荒却出现了意外。

进入陨石带,放出五百艘子飞船,开辟出一条道路,原来顺顺利利的,到了终点时,散乱在各处的子飞船竟然在一瞬间失踪。

派出全船子飞船的5%,也就是五千艘寻找,可一众指挥官却从一艘飞船传回的影像惊呆了:一个个奇形怪状的紫色水晶保护着中间一个十分巨大的金色水晶,最令人惊讶是这些水晶中隐隐约约有个人影!我立刻意识到:这是外族入侵!影像放大无数倍,我看到外星人的模样——小小的身躯,大大的脑袋,最突出的是它那蜥蜴般的眼睛。

心中思绪着:蜥蜴的眼睛,蜥蜴的眼晴……蜥蜴!蜥蜴不敢在有光亮的地方生存,说明它怕光!想出了它们的弱点,便立刻让所有子飞船出去,所有的灯打开。

果然,那些蜥蜴人见到那么多灯光,果然怕了,一起逃走了。

后来,我被授为“地球联邦英雄称号,与其他拓荒者发现了一个个星系,一个个生命星球,也发现了蜥蜴人。蜥蜴人与我们达到协议,共享两族科技成果,人类科技又到了一个新的时代。

6.中美日经济走向和亚洲的未来 篇六

在国际政治与经济秩序中,国家整体经济实力是决定性因素之一。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基本摘下了穷国的帽子,成为经济大国和全球主要消费市场,从单一国家排名看,中国GDP总量超越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实体。中国和美国成为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国际政治与经济秩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必将对中美两国政府决策产生深远影响。

一、美国经济的病灶

经济结构失衡,并非只是中国才有。作为世界经济第一强的美国,也存在这个问题,而且非常严重。有分析师将美国经济的特点归纳为失衡、收入不足、负债过度、储蓄缺失和易生泡沫(斯蒂芬·罗奇,2010)。美国经济的病症表现为以金融为主体的虚拟经济过度扩张和过度消费,对应表现为虚拟经济规模与实体经济不对称、储蓄和投资与消费不对称的矛盾。消费占经济增长总量的70%以上,糟糕的是,这部分消费并不是出自居民储蓄,在2004-2007年间国内储蓄率仅为GDP的1%,而是来自财产泡沫的增值和国际信贷,换言之,美国经济多年来的增长实际是建立在资产价格泡沫和成为世界第一债务国的基础之上的。严重的经常账户赤字、国内储蓄率极度低下、创纪录的家庭负债比例早已无法支持美国的消费狂潮,正是美元独大的惯性维系着这种没有坚实基础的经济扩张。

罗奇指出,美国政府未能及早认识到资产市场和实体经济错配的现状,导致了糟糕透顶的政策失误。因此,当2000年股市泡沫破灭时,美国进入了衰退;而当2007年次贷危机引发了资产泡沫破灭时,美国掉下了悬崖。与此同时,美国的国力和国家信用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损害,无力支撑超过10万亿美元的联邦债务,面临货币贬值和经济陷入滞胀的危险。美国就像被娇惯坏了的孩子,只知道一味索取,而全世界都在顺着她的愿望,自我膨胀到极点,必然破灭。美国每年至少需要8000亿美元的外资(相当于每个工作日需要30亿美元),而亚洲正是充当着“溺爱”美国的那位“长者”。好在美国人不信奉“阴谋论”,否则也会得出亚洲是在图谋美国的基础上崛起的结论。任何事物都会遵循“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的规律,美国也逃脱不掉这种宿命。只有改变依靠借贷而非国民储蓄的过度消费的增长模式,才是走出困境的唯一可行出路。

回顾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历次经济复苏中的产业变化,在以往的经济复苏首先应体现在工业生产,在典型的复苏阶段,工业生产增速在前两年往往应该达到15%左右。而在美国标榜进入“信息经济时代”以后,每次经济调整和复苏都是以商业和金融业为主,被视为传统经济推动力的工业生产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如1998年以来美国丧失了300万个工作岗位,在2001年初互联网泡沫后的复苏中,被裁掉的工作岗位达到240万个,高收入的生产制造业岗位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低收入为主的消费行业。根据美国劳动署的统计数据,自2001年底开始,工作岗位的减少主要发生在制造业、批发业、电信业、IT业和航空服务业,其中制造业占了近80%;增加的工作岗位主要是在健康护理和社会救助、临时家政服务、住宿和食品服务、政府公务员、建筑业、商业银行和房地产,其中第一项占比高达60%左右。

高科技行业在美国经济中的重要性可能被人为夸大了,如2002年第一季度到2003年第三季度,销售收入3903亿美元,名义增长率高达49%,但如去除通货膨胀影响,实际增长仅23%左右。美国经济分析署(BEA)已经宣布不再公布按通货膨胀率调整后的计算机行业投资数据。而按照“美国收入和产品账户”(NIPA)口径计算,则企业利润超过了万亿美元,其中最大一块来自金融业。如果将金融业的收入剔除,1997年实体经济的利润额为5047亿美元,而到了2001年税前利润仅有3337亿美元,降幅超过三分之一。尽管2003年NIPA缓慢增长,企业利润依旧停滞不前。制造业的企业利润和10前相比几乎没有任何增长,收益主要来自零售贸易。以上数据说明,美国的制造业升级和转型,在销售额、就业和已实现利润等方面贡献甚少。

美国经济近20年的总体表现是制造业生产的日趋下滑和支出的不断扩张。美国国民收入表现为收入驱动型支出大幅下跌,而负债驱动型支出急剧上涨。次贷危机爆发前,住房价格不断上涨,住宅的消费者实际上是用大量借款来补偿其收入的下降。不仅美国人在借债消费,美国政府也如此,而这正是高度全球化的世界经济和美元垄断地位带来的结果,美国不断印着代表IOU(我欠你)借据的“绿背钞票”,购买世界各国的商品用于消费,全世界为美国提供债务融资,利润主要来自信贷而非真正的财富创造过程,即使没有金融危机这样的突发事件,美国的双赤字也无法永久支撑这样的经济模式,泡沫最终会被吹爆。 (1)

如果说虚拟经济的增长等同于虚拟的增长,这显然过度贬损了美国经济的基体。但是,美国经济的产业结构出现的制造业与金融业发展比例失衡现象,现在已经到了必须回调的时刻。认识到了制造业仍是国民财富创造和偿还国外债务的收入来源,以及虚拟经济无法替代实体经济,两者要保持适当的比例协调发展,美国政府所应采取的对策只有一个,那就是重建和夯实实体经济基础。这一政策的出发点必然是从找回制造业的就业机会开始,美国无需为选择贸易保护主义寻找更多的理由。无论谁主政,都不得不采取相应对策,当然,民主党政府更倾向于采取更强力的举措。

美国要想重新回头,说来容易做起难。消费是一种社会习惯和文化,转变相对缓慢。要让在华尔街赚惯了快钱的资本转向实业投资,必须对过热的金融市场适当加以抑制,这一过程必然损害美元的信用基础,美国处于骑虎难下的困局。事实上,在过去的8年中,美元总体上呈贬值趋势。美元作为二战后的国际硬通货,已经走过了其生命周期最辉煌的顶峰。在全球化世界里,自由流通的货币的汇率根本上取决于该国的政治和经济实力以及国际影响力。这是一条隐藏在古典经济学理论背后的简单道理。回顾国际贸易结算和储备货币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信用货币从英镑变为美元,也是美国实力取代英国这一过程的必然产物。从每一个较短的时间间隔来看,美元的波动起伏会是明显的,并不会轻易被取代,但是,相对和持续的贬值必然是常态。欧盟作为第二大经济体,欧元和美元之间的博弈和此生彼落的角力将会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国际货币体系逐渐出现多个全球性寡头和地区性强势货币并存的局面,英镑、日元、澳元等属于后者,而随着人民币的逐渐国际化,也将加入这一行列。在亚洲是否会出现区域性国际货币,暂时还不具备条件。

金融危机之后,美元贬值将不仅仅是美国国力转弱的原因造成,也是美国经济必然的应激性反应,美国需要弱美元以减低外债压力、提高出口竞争力,未来仍需要印钞票创造更大的流动性,刺激经济活力,给自己恢复和振兴经济留出时间和空间。表面上看,酿成这一危机的导火索是金融体系的脆弱、华尔街的贪婪和过度投机,实质上是美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严重不平衡和高风险。支撑美国巨额消费和赤字的根基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实体经济已经被虚拟经济取代,后者的规模远大于前者,虚拟经济中存在过多不可控制的风险因素,一旦被引爆,由于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撑,产生的连锁反应必然使国家经济陷入困局。这种打击是致命性的,尽管美国既往的软硬实力雄厚,内伤仍无法避免。中国有句俗语“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美国固然不至于一夜衰落,但独霸全球已经是昨日旧事了。

二、日本需要重建

在国人眼中,20世纪后半叶的日本是富裕进步的经济超级大国,这个印象是中国改革开放前十年的印象,日本曾是中国学习赶超战略的榜样。实际上,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一直被看作是发展成功的典范,经济增长的楷模。世人给予日本民族“勤奋、好学”的评价,日本制造具有“高效率、高质量”的口碑。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已不再是以前的那个积极进取的国家了。

日本曾经落后于中国,先是向中国学习农业和封建政治制度,明治维新启动了向西方学习的开放浪潮,在二战前已经完成了工业化,成为和欧美并立的列强之一。二战结束五十年来,日本以日新月异、一日千里,赶上并迅速超过其它国家而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人们在关注传统教育和文化如何使日本一跃成为一个成功的,甚或是世界上是最成功而典范的现代化国家。

日本的经济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达到顶峰,之后经历了近20年的停滞。即使今天,日本仍没有回到发展的正轨。学界将日本的衰落归咎于迫使日元升值的广场协议,其实这只是主因之一,日本从社会文化形态和经济制度层面,都蕴藏着深刻的危机,并在各种外因的推动下演变成如今的状况。

日本的开放缺乏坚实的社会文化基础。日本仍归属于儒文化圈,从根本上讲,讲究的是等级、集中控制和内敛而不是开放、自由和外向。日本二战后的高速发展具有历史的特殊性,即依附于美国冷战政策,在援助和支持下,依靠官僚体制取得的经济成就。这种经济体制与西方的自由市场经济差别甚远,即使在高速增长的六、七十年代, (2) 仍没有建成机制良好的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在企业结构和公司治理上通过关联持股、产融结合形成了复杂纠葛不清的利益关系。政府、官员、财阀三位一体既促成了冷战时代高效率建设的需要,也形成了腐败的社会基础,最终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的阻力。日本式的市场经济无法走出自己的路,当经济总量达到与欧美并驾齐驱的时候,也就失去了学习的榜样和前进的动力。在七十年代美国放弃金本位之后,日元升值以及之后的两次石油危机,日本经济的脆弱已经露出了苗头,日美贸易冲突不断激化,在美国的胁迫和操纵下,最终陷入了泥沼。

日本的体制性问题以及缺乏新的学习榜样,造成了社会和经济发展进入了一段漫长的相对迟滞阶段。相信日本最近几年在反思并采取了一些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但是,日本的重新崛起,恐怕需要的是重造而不是小修小补。日本近期受到强震影响,可能由此进入地震和火山多发时期,有人认为日本在沉重的财政赤字压迫下,重建将更加恶化这一状况,很难再度赶上中国。这一判断可能言之过早。毋庸讳言的是,日本的财政赤字势必继续恶化,但从另一方面看,日本确实需要打破在经济和社会层面形成的束缚,震后重建有可能产生足够强的应激反应,至少在短期,为日本经济注入活力。我们也许能够看到,跌落在灾难中的日本再一次重新爬起的情形。但在宏观经济层面上讲,日本已经不再和中国站在同一竞争层面上了。

三、信息时代的全球化是双刃剑

除了消费文化造成了国民低储蓄率之外,全球化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发达国家作为全球化的鼓吹者,终于尝到了苦头。进入信息时代的全球化带来的冲击出人意料。一个世纪前的全球化还只是跨境资本流动和国际贸易迅速扩张的黄金时代,而本轮全球化则不仅包括了实体商品的交易,同时也囊括了知识型员工提供的服务,是实体经济与知识经济的融合。发达国家的工资水平并没有遵循比较优势的贸易理论不断提升而是在下降,同时,制造业的雇员占劳动力总人口的比例也降到10%-15%,而在此期间,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却提升了一倍。罗奇对此现象的解释很有新意,他提出了“全球劳动力套利”的概念。

公众已经接受了世界正在逐渐变平的看法,全球化降低了横在各国之间的物理界限和门槛,资金、商品的流动几乎没有障碍,而传统上认为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流动是比较困难的,在信息时代似乎也变得不再那么难了。根据理查德·佛里德曼的测算中国、印度和前苏联国家为全球经济注入了约15亿新兴劳动力,这个数字基本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现有劳动力的总和。这使得发达国家的企业通过将生产链转移到这些低成本国家而得以提升利润率并降低成本。更糟糕的是,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在转向服务业为主的过程中,也遭到了发展中国家的“狙击”。如今,服务业的跨境贸易热火朝天,借助互联网和通信技术,很多知识型的服务可以由较低劳动成本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通过在线方式提供,进一步降低了西方白领员工的收入和工资水平。这就是罗奇所指的“劳动力套利”的实质,劳动力通过网络管道实现了流动,这和服务业本身的特点不无关系。在扩大就业与增加实际工资的双重压力下,富裕国家越来越感受到了全球化带来的威胁。这种看似已经失控了的全球化进程也并非全是害处,西方企业借此获得了更大的利润,但是这部分财富并没有得到很平均的分配,因此,西方企业是受惠者,而劳动者阶层并未受益,因此也加剧了其贫富分化程度。

罗奇归纳本轮全球化的三大关键点是在融资模式、涉及范围和发展速度,这三方面的差异表现为以信息技术为动力的全球化则甚增长力对于全球贸易的推动作用,已经远远超过了任何多边贸易协议所起的作用。任何一国都很难借助贸易保护政策达到从根本上改善贸易赤字的目的。

四、对中国的借鉴

与日本相比,中国也取得了辉煌的经济成就。现在也有“中国模式”的说法,而且随着欧美经济受到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中国式的经济发展道路似乎变得更有吸引力了。我们可以看看中国和日本在起飞阶段有何异同。中国经济引擎主要是两个:投资与出口,而日本当时依靠的主要是出口,在出口受到压制之后,公用事业投资成为另一个重要的拉动力量。中日两国的投资都是以政府为主,而欧美是主要的出口国。中国与当初日本的弱势是相似的,总体经济容易受到石油等资源的价格冲击和本币升值的打击。在日元被迫升值的过程中,也存在低工资、倾销、政府补贴、过度劳动、市场封闭、非关税壁垒等问题,而在通货膨胀之下,中产阶级的购买力持续下降,国内需求更见收缩。为了刺激经济发展,从1975年开始积极推进公共事业发展,财政支出显著增加。这部分资金主要靠发行国债来筹措,不仅用于建造桥梁、堤坝、公路等,还用来支付工资、津贴等费用,政府陷入了为还本付息而不断举债的恶性循环。而公用事业的投标主要落在了与政治权利勾结的团体手中。银行的会计制度也有助于掩盖巨大的坏账,日本的经济在错综复杂的利益群体间循环,来维持虚假的增长,这是日本至今无法推动实质性的改革,经济无法重振的主要根源所在。

人民币如果被逼升值,在能源价格高涨,产业结构尚未转型,内需不振的情况下,很可能重走日本的覆辙。本质上看,日本当时的经济结构与当前的中国具有相似性。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的内地市场容量巨大,只是尚未开发,当外向型经济受到外部冲击时,并不是只有加强出口一条路。另一个需要特别重视的是,避免走靠政府投资拉动经济之路。日本式的资本主义也未能解决政府投资的低效和腐败问题,事实证明中国的体制同样无法克服这一弊端。

中日都具有高储蓄率的特点,但是中国的储蓄率 (储蓄占收人的比例) 虽为世界第一, 储蓄率高的背后, 其实是收人低、社会保障能力低。据央行披露的信息, 截至2008年底, 中国居民储蓄总额达到21万亿元, 摊到13亿人头上, 人均不过1.6万元。政府资金应该落力于解决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另一方是提升民众收入水平。拉动内需是硬币的一个面,另一个面必然是活跃的私营部门投资,只有发挥高效的民营经济造血机制,才能造富于民,藏富于民,并提升民间的消费需求。政府应该是规管者,保证市场能够公平有效地运作,平衡贫富差距,提供私营经济缺位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解决经济结构性问题,只是问题的一部分。中日两国在如何获得长期竞争力上存在同样的误区。这就需要追溯到文化和教育层面。日本被视为最会学习的民族,但却从来不是具有创新性的民族。这注定了日本只是一个好学生,而在失去引导时无法独立发展。这一缺陷可能与深受传统文化禁锢的教育体制有关。日本虽然是发达国家,但对于信息的态度确实相当封闭的,日本文部省等机构有意识地限制国外人员在高校的影响,社会对于信息的容纳性不大,只选择有限范围(如制造业)的信息,另外,国内统计虚假和信息不透明度高。日本社会已经僵化,坚持规则和一致性削弱了日本的活力。日本人无论在家庭和集体接受的教育以服从集体、遵从规则为核心价值观,等级观念和行为方式存在于社会生活各个角落,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是训练式和填鸭式教学,擅长死记硬背和套公式的机械式考试,分析和创造性思维严重不足。在中学受到艰苦训练和压抑日本学生,在大学则处于放羊状态,而日本的大学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缺乏投入,变得日益落后和僵化。大学教育看上去和社会需求完全没有关系。上述情况在中国也普遍存在。与经济结构问题相比,社会文化基因的转变更为困难和艰巨。中国如果不能放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不放松思想控制和学术自由,即便今日可以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辙,他日也仍不得不自食发展缺乏内力的苦果。这个问题远高于党派政治利益,而是事关民族的生死存亡,唯有勇敢面对,未来才有出路。

日本已经进入老年社会,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在减少,刘易斯拐点可能会更早到来。中国如果不能尽快解决人均财富水平还较低的问题,届时将出现“未富先衰”,这种情况远比日本更糟糕。印度时报发表的一篇预测文章称,到2020年,中国将开始变老,遭遇劳动力的减少,并被迫重估自己的货币。因此,中国的增长将会减速,就像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的减速那样。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的发展曾经看起来永远也不会停止。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它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模式将会大大削弱——世界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吸收它的产品了。这个看法尽管出自于印度,仍然是相当客观的。

所有这些问题都迫使中国必须尽快启动深度改革进程。30年改革开放,中国取得的是效率,也损失了均衡,当宏观经济总量已经替代了日本世界第二的位置时,世界各国必然要求中国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而中国却依然和当初的日本一样,问题多多,不堪重负。有句古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国已经渡河,看到了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也目睹了美国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巨无霸,被金融危机折磨得奄奄一息。尽管引爆原因不同,美国实际也走了日本的老路,站在日、美之间,中国既不能再走权贵或者封建的市场经济之路,也不能盲目地照搬欧美放任的市场经济,更不是印度低效的市场经济,教训在前,我们应该能够避免很多错误。

五、中美关系是解决世界经济问题的钥匙

无论美国是否心甘情愿,21世纪必然是亚洲的世纪。放眼望去,世界经济的重要支柱无非是美国、 (3) 欧盟、中国、印度、俄罗斯,美国如能解决好自身的问题,对世界经济的冲击便会减小,与亚洲和欧洲共同支撑起全球经济。在全球经济重心转移的过程中,必须解决好中美、中日以及中、日、韩、印三个关系组合,其核心就是美国与亚洲的关系。

美国是亚洲第一位的贸易出口国,亚洲各国普遍存在内需不足、依赖出口的经济结构,而美国则储蓄不足,需求过大,依赖进口和借贷。中美两国互为对方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既有大量的盈余储蓄美国国债,又可向美国出口廉价而质优的商品满足其强大的消费需求。毫不夸张地说,正是中国这个穷亲戚,让美国一直过着衣食无忧的奢侈生活。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和汇率政策,有助于使美国利率保持在较低水平,物美价廉的商品降低了其通货膨胀的机会。美国如果对中国展开贸易保护的大幕,固然对中国的出口造成阻碍,也将造成美国国民的福利损失,即有可能提升其利率水平,导致美元贬值和通货膨胀,使得陷于金融危机的美国经济进入衰退和滞胀。这还只是从消费端看到的弊病,不是事情的全部。从产业链条看,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制造业供应链,中国是生产的最后一环。据刘遵义教授的估计,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价值中只有约20%是完全由中国生产的,中国企业更多地是对来自亚洲各国的中间部件进行组装,对中国的打击有可能在纵向联系的泛亚地区生产平台中形成共振,导致全球制造链瘫痪。另有数据显示,中国的外商投资企业占了过去10年中中国总出口增长的60%以上份额。很明显,美国和亚洲各国都需要为解决全球经济失衡做出贡献,但是,各国首先应该从内部下手,而不是考虑如何遏制对方,否则必然得到双输的结局。

美国的贸易失衡的根本解决办法在于提高其国内储蓄率,而不是行使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这是因为,美国的贸易逆差对象有近一百个国家,如果不减少过度的消费,即便降低来自中国的商品,却需要增加来自别国的商品,而那些替代物甚至比中国商品价格更高,等同于向国内消费者征税。而中国因为自身经济结构调整需要时间,暂时仍需要依靠对美出口,如果遭到美国的抵制,作为美国第一大债权国,中国很可能抛售美元资产或者在贸易上采取反制措施,导致美国经济雪上加霜。

曾有一个提法——G2,表示中美在国际政治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当然,世界将不会是两极的,中、美、欧和发展最快的新兴市场国家群体将是世界经济的稳定器。中美都需要转型,但首先必须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和共识,面对美国国会不断出台的贸易保护主义对策,相对而言,中国政府更为理智,在初步稳定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将大力推行以提升内需为主要目标的可持续发展,解决“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改变过度依赖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形成以内需、出口和投资三方面并重的发展局面。而美国也正在着手解决金融业过度发展,实体经济相对较弱,转变消费观念,缩减财政赤字等问题。

在未来10-20年,会出现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心落在亚洲和环太平洋地区,中美在太平洋的两岸,这是世界经济的核心,而印度、俄罗斯、欧盟、巴西等国家和地区环绕在外围,在各自的地域范围内发挥分中心的作用。这样的情形发生在中美两国社会稳定的前提之下,对于后者而言,该假设的确定性较高,而中国由于政治体制和社会变革相对滞后,仍存在较多的变数。中国的稳定发展已经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全球的经济福祉。

参考文献

[2]1955-1973年, 日本GNP实际增长率达到年均9.4%, 1955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1968年超过了西德GNP, 跃居资本主义国家第二大经济体, 1970年前后的恩格尔系数低于35%, 进入“小康社会”。 (土界宪一:战后日本经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4) 。

[1][美]安迪森·维京.美元的坠落[M], 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5.

[2][日]土界宪一.战后日本经济[M],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4.

7.走向未来作文 篇七

每个人都曾拥有童心。有的人视童心为瑰宝,放在自己手里怕摔掉了,含在嘴里怕融化了,而有的人却视童心为废品,随着时间的流逝,不经意间随手丢掉。

不知从哪一天开始,小孩子长大了,懂事了,成熟了,不那么爱开玩笑了,不爱追逐打闹了,不爱嬉戏玩耍了……这时,他们就慢慢的厌倦起童心,甚至已经不再拥有童心了。

现在六年级的我长大了,可有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还是那个不听话,不懂事的小朋友。可是,我还真的没有长大,当我在玩过家家的时候,被同学嘲笑的那一瞬间,感觉自己是那么幼稚,那么的可笑,那么的不合群。我该真正长大了,应该变成熟了,不应该那么幼稚,但是,长大后失去童心的自己,感觉真的寂寞,好怀念那些充满乐趣的日子。

小时候的我,很快乐很快乐。

我每天都玩过家家,捏泥巴,用柳条编成草帽戴在头顶上。在爸爸睡着的时候,我会在他短发上偷偷的扎上小辫子,然后在那里偷偷地乐起来,每次的笑声会把爸爸吵醒,于是我的恶作剧就这样被打断了。

每次拍照时,我的嘴里都会含着一个棒棒糖,然后脸上写满坏坏的笑意;每次我们几个小朋友就会躲在走廊的拐角外,等大人们来时,突然蹿出来大声叫一下,看到他们一个个都目瞪口呆的,我们就会做个鬼脸然后偷乐着跑的很远很远;当我们玩累的时候,便会坐在一块,围成一个圈,然后玩着五花八门的游戏。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这首《找呀找呀找朋友》歌,“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呀,握握手,我们都是好朋友。”是呀,没有小时候那纯真善良的我们,哪有现在这些好朋友哇!

还是冰心奶奶说得好:“童年时真正的梦,梦中的真,是回忆是含泪的微笑。”我希望你们也给我插上一双飞翔的翅膀,在

蔚蓝的天空尽情的飞翔。

8.走向未来初二作文 篇八

童年的我,想走向远方。

长大的我,想走回童年。

——题记

童年的我,怀着最初的梦想,总想一个人流浪,走向远方。

当我面向朝阳,手指触摸到阳光,心头上一缕希望,我很想一个人这样流浪。

我想走到天边,和白云一起飘荡,让微风轻吹,不尽的遐想。我想走到彩虹上,怀着其中幸福的滋味,和自然一起歌唱。我想走到世界的终结,看一看多数人的.梦想,向往美好的天堂。我想走到海边,然后释放,释放被关在我心里的惆怅。

我想走到更多的地方,去眺望我不尽的遐想。

我想走到一个寂静的地方,看着阳光洒在涟漪上,让我泛起思绪,然后默默的想:我多么渴望流浪,带着太阳给我的阳光,走向属于自己的远方……

现在的我,时不时想走回童年。

当我凝望月亮,一丝丝皎洁的月光撒在我的心上,让我看到回忆在发亮。让我寻找过往的童年时光。

我想走回童年,去和朋友一起放风筝,当风筝飞起来的那一刻,我们便放飞了所有的梦想。我想走回童年,再折一下千纸鹤,当娜仙鹤飞绽放美丽的翅膀,便能带我们飞翔成功的方向。我想走回童年,在玩一玩丢手绢,让快乐停留在那一瞬间。我想走回童年,在玩一玩过家家,让自己的幸福开出最美丽的花。我想走回童年,再看一看卡通图册,和那里的卡通人物玩耍。

我想走回童年,去欣赏那璀璨的星星,让自己在夜空和星星一起闪烁。我想走回童年,和朋友手牵手一起走。

一个个深刻的印象,一幕幕珍贵的画面,映在蓝天,浮在海面,流淌所有的过往,让我不停的观望。

童年,不时让人回忆着、默念着,我很想走回去。

9.论高校辅导员的专家化走向 篇九

1国外学生事务管理者的专家角色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是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职业, 管理者 (相当于辅导员) 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准和专家地位。申请进学生事务管理领域人员需具心理咨询、职业指导、学生事务、学生发展等方面硕士学位, 若要取得中层管理职位还必须拥有相关领域博士学位。美国每个州至少有一所大学开办专业为高校学生工作培养专门人才;有专门针对学生事务的博士培养计划。成立学生事务专业人员协会和职业组织, 出版专业期刊, 推行“职业标准”。

英国高校校级有校务委员会和学术评议会, 下设与学生事务有关委员会, 负责就学生事务政策和战略向校务委员会和学术评议会提出建议, 成员包括校长、副校长、学校有关部门负责人、牧师代表、学生代表。院长和系主任负责学生事务, 并为每个学生安排导师, 有的还另设有高级导师, 负责指导全系学生, 另外指定专人负责学生事务的职业发展、心理咨询、残疾学生等。德国与法国对学生非学术事务管理交由社会化机构来承担, 高校成立联络办公室, 在学生与社会服务机构之间起沟通和协调作用。德国承担学生事务校外机构称为“大学生事务局”, 法国叫做“学生服务中心”, 都带企业运作特点的自治性组织, 提供针对学生的食宿、打工、就业、文化等服务。

2我国辅导员角色演变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辅导员诞生于我国特定历史时期, 依次经历“政治指导员”、“政治辅导员”和“辅导员”的演变过程。新中国刚成立不久, 培养大学生政治素质成为教育重要任务, 高校相应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建国以来, 高校辅导员队伍不断改进和完善, 工作职责内容也在扩大, 包括“思想政治引导”、“学校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等。中央16号文件颁布后, 许多地方提出要建设专业化辅导员队伍,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亦主张“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 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 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就目前而言, 高校的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并不乐观, 存在不少问题, 核心问题在于辅导员职业化效果不明显, 专业化不突出, 成为专家几乎不可能。部分问题集中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辅导员自身职业成就感不足、职业归属感不强。辅导员从事工作的成就感来自于学生在各方面取得的进步以及学生对工作理解和尊重, 给予辅导员工作成就感的源泉是学生。促使他们选择这份工作理由源自对自身职业定位以及职业兴趣倾向。由于这两方面的源泉都有问题, 导致辅导员队伍不稳定性和流动性较突出, 更愿意做专业教师, 更喜欢教学和科研, 向往有轻松的自我空间。二是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手段的务虚性导致工作开展的成效不明显。“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主动教育功能的组织或个人”, 按此定义, “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主导性地位, 担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设计、实施、检查、总结和重新组织新过程的任务。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丰富的社会生活面前, 传统“灌输型”、“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不能适应。教育者和辅导员的素质如何, 思想政治教育的计划设计和实施怎样, 均关系新一轮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更上一层楼。三是辅导员考核体系不尽合理。对辅导员工作考核, 基本按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来进行, 考核基本上流于形式, 并且也反映不出真实的工作业绩。

3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现实走向

职业化是辅导员职业的基础和突破口。职业包含一条铁规则, 如果一个职业谁都可担任, 则没有社会地位。所以辅导员职业的前提是要设立准入门槛。辅导员专业化是职业化发展高级阶段。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是高校辅导员职业的专业化, 与职业化是同一条道路的不同阶段, 不是两条道, 不是分道扬镳。职业化与专业化的前提是要辅导员建立有效激励淘汰机制。心理学认为, 激励通过需要产生动机, 导致行为发生, 以达目标满足需要。人的动机系统被激发, 处于一种活跃状态, 对行为有强大内驱力, 促使人们向目标进发。合理定位薪酬标准, 是激励辅导员形成职业化的基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会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 当任何一种需要基本上得到满足后, 下一层次需要就会成为主导的需要。近年来, 许多高校对辅导员待遇没有提升, 考虑办学成本, 想到的是如何付出少一些, 而工作量不减。

我国辅导员队伍建设目前还没有达到专业化要求, 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有较大差别, 辅导员分散到各系管理模式, 暴露出许多问题, 不利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可根据高校辅导员兴趣、专业背景、个人潜质, 组建辅导员队伍专业团队, 选择素质好, 热爱辅导员工作, 有能力的辅导员确定其方向, 有目的、有计划进行培训, 使其成为某一个学生管理领域的专业人员, 最终成为专家。

参考文献

[1]张燕军.中美两国高校辅导员招聘条件比较[J].南通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7, (3) :12-134.

[2]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0.面对过去,走向未来作文 篇十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从清朝闭关锁国的那一刻,你意识到了吗?衰败悄然而至,没有预兆。你从顶峰坠到谷底,看着欧美等国轻蔑的笑,你哭过吗?再将镜头拉近,日寇铁蹄践踏着你、血腥屠杀,甚至儿女争斗。我为你痛了,深入骨髓般的疼啊!

终于盼来了,你盼来了那“UN”的标志,你盼来了加入“WTO”那一刻,是的,你再次崛起。

但你可知道,你的对手依然四处滋事、挑衅。你可知道,他们傲慢地叫嚣:你的后代根本不是我们的对手!为什么?你困惑过吗?如此强大的.你还是沦为他们的笑柄。我想这该我们反省了,是我们新一代的少年没有做好。

别忧,别愁,我们会去做,努力去做。就从身边做起:中国现在仍有一亿的贫困人民,如果我们一直坚持“光盘行动”的话,可以省下多少粮食?滴水成涓成河成海,粒米汇杯汇盏汇盘。如果省下这一笔数目不小的粮食,我们就可以将它送给山区那些需要关怀的人们,中国就会消除贫困。即使不能消除贫困,但至少可以增强我们民族的凝聚力,日久天长,总会取得巨大的成果。这不是难事!就从身边做起:如果我们不能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那就弯下腰捡一片垃圾,要知道,14亿中国人都捡一片垃圾,中国就没有污秽,俨然一片洁净圣地。这不难!就从身边做起:珍惜身边的一切,学会感恩。我想,这是人生最重要的一课,因为我们想做的任何事情都从这儿开始。我们每天都在抱怨自己所拥有的,但当要失去时,才会知道每一天都是恩赐。每一缕和煦的阳光,每一丝清新的空气,一切的一切都是上天的给予。我们做不了感恩大事,那就从小事做起,我们每一个细小的动作,每一句细微的话语都足以温暖人心。特别是父母、老师,他们要得不多,有我们的幸福就够了……是的,中华的少年需要的不是过多物质上的满足,我们需要的恰恰是最容易忽略的精神上的洗涤。这是中国最需要的,却也是最难做到的。不怕,不绝望,我们会和你永远在一起,一起奋斗,一起向我们共同的期望迈进!复兴你,便从我们做起,从现在开始!

一点很小的努力,乘以14亿,就会变成爱的海洋,一个很大的困难,除以14亿,就会变得微不足道。

11.蹒跚学步,走向未来初二作文 篇十一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题记

“走路”是个过程,可能人们只对那边终点感兴趣,可我不会,因为我要享受这个过程。

人们都说,“走”是跑的基础。儿时被妈妈用布带子勒着我的上身,两脚不停地在地上拖踏,想走走不稳,想跑跑不起,那感觉真难受!于是妈妈便会柔声地告诉我:“哪有不学会走就想跑的呀”!于是我便似懂非懂地学起来。不论摔了多少跤,我仍然坚持学走路。

时光飞逝,而走路已是习以为常的动作,更何况奔跑。于是我时而奔跑在碧绿的操场上,时而奔跑在知识的长廊里,那样自在那样豪爽……

也许,路有时也走得并不“舒坦”,奔跑途中,我重重地摔下,没想到几道奥数题就把我弄得晕头转向,百思不得其解,正当我愁苦时,妈妈走来,拍拍我的头说:“从基础做起,不要跨越得太大,就像盖大楼一样,基础是大楼的根基,基础打好了,大楼才会高高耸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的,我想通了。于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这几道题终于被我解出来了。路中,有人牵引着我前进,即使风雨再大,也无丝毫可怕。

路是漫长的,要想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必然是要付出代价的,可我欣然接受。

我会为了自己的理想去不懈地努力,在求知的途中,现在的我就象刚学走路一样,需要经历摔跤、流血等挫折,可我做好准备去应对它。

也许,旁人会笑话我的.“愚蠢”,我的“痴迷”,但我也不在乎,因为过程即使是再艰苦,结果必须是完美的。“苦尽甘来”,一路上的辛酸也许只为这一刻,可对于那些在人生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的人来说,是值得的,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同时也体会到了人生的真谛。

“走路”对于正常人来说是行动上的,也是精神上的,它是简单的,但对于腿有残疾的他们,“走路”只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梦,可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他们的确走出了一片天,积极乐观地活着,活着,就像山中的野草,狠狠地向上蹿着。张显出不屈的精神。

人走在路上就应该踏踏实实的,做事也更应如此。

明天的梦,需要踏着步子坚定不移的去追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朋友,走吧!

坦途在前,人又何必为了一些小障碍而不走路呢?

12.试论中小学德育工作心理辅导化 篇十二

所谓德育的心理辅导化就是把中小学心理辅导的理论运用到德育过程中, 德育工作要借鉴心理辅导的理念、方法与内容等, 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下面从四个方面探索德育的心理辅导化问题。

一、中小学德育理念心理辅导化

心理辅导具有科学而先进的理念,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需要, 所以, 心理辅导深受学生的欢迎。我们在中小学做过1000多名学生的问卷, 统计结果发现96%的学生愿意上心理辅导课。他们认为心理辅导课能解决很多心理困惑与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满足他们的心理发展需求。所以, 希望我们的德育工作, 借鉴心理辅导的四大理念:

(一) 缺失需要, 引发问题行为

学生有生理、安全、爱、尊重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当某种需要严重缺失时, 有时为了满足需要, 会破坏规则或采取不当的手段。有一个小学生非常渴望有一个MP3, 他的爸爸妈妈说什么也没给孩子买。一天, 他把同学的MP3私自拿来玩, 被人发现后, 老师找他的家长, 说他偷东西。德育工作者常常把这样的行为定位为品德问题, 而心理辅导者认为这是由于学生需要的缺失引发的问题行为。还有很多学生的问题行为是不良情绪不恰当宣泄的结果。如一名初三学生, 在中考复习下课后, 在走廊里, 举起拳头把走廊窗户上的玻璃打碎, 手流着鲜血。政教主任将他叫到政教处, 进行严肃地批评与处分, 认为这位学生是故意破坏公物, 品德存在问题。而心理辅导老师认为:这是由于中考前压力太大, 以不当的方式宣泄不良情绪的结果。

对学生的问题行为, 不同的认识与定性, 就会有不同的教育办法与效果。心理辅导工作者认为:学生的种种不良行为表现, 大都是“需要”没被重视或没被满足造成的, 教育者应针对学生的不同需要采取相应举措:正当需要给予满足, 过分的需要给予引导, 错误的需要给予纠正。

(二) 高度尊重, 以学生为中心

高度尊重学生是教育成功的需要, 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需要。教育者只有尊重学生, 学生才能接受教育者的教育, 教育才能有良好的效果。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尊严, 对每一个学生都要保持不变的尊重, 这是对心理辅导教师与德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高度尊重”要以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为基础。在教育过程中, 尊重的具体表现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德育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忽视了学生主体的作用, 通常采用集体的、填鸭式、满堂灌的讲授式德育。心理辅导主张解放学生的思维,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提倡在活动与情境中教育。

(三) 关注差异, 因材施教

学生的差异性, 即参差多态是客观存在的, 每一个学生的生活与心理世界是不同的, 表现为智力结构体系与非智力体系的差异。我们教育者用一把尺子与一个标准去衡量与要求所有的学生, 就会造成教育悲剧。

心理辅导特别注意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强调因材施教, 实行个性教育, 德育也要为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服务, 这样的德育才能有实效性。

(四) 以活动为中心, 在感悟中发展

心理辅导是以活动为载体,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发展。传统的德育工作是“以教师为中心, 以教材为中心, 以课堂为中心”的“旧三中心论”, 应根据心理辅导的经验,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 以情境为中心, 以活动为中心”的“新三中心论”。这对于提高德育实效性与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极为重要,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与自律性。

二、中小学德育方法心理辅导化

传统的德育主要是运用说服教育、伦理谈话、批评表扬、榜样示范、环境陶冶、品行评价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传输型的德育模式与方法, 对学生进行自上而下的教导和反复灌输, 总用填鸭式, 这样方法简单, 学生被动,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地位不对等, 教育者是主导者、权威, 学生在被动接受教育时容易产生抵触甚至逆反心理。此外, 德育采用理论灌输, 学生往往将行为规范背得滚瓜烂熟, 却不能落实到行动上, 造成知行脱节。因此, 可把心理辅导的方法引入德育。当德育工作者需要了解学生时, 可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自我描述法、沟通分析法、心理测量法、自由联想法等;如想改变学生不良行为或影响学生的行为时, 可以用行为矫正法、角色扮演法、辅导会谈法、生活技巧训练法等;如需要限制与增强学生某种行为时, 可用订立公约法、代币法、正强化法、积极暗示法等方法;如想消除学生某种不良情绪或行为时, 可以用放松训练法、满灌法、厌恶法、系统脱敏法、负强化法与疏导法。

通过运用一些心理辅导技术和方法,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的积极性, 实现个体的自我教育与调适, 给学生自己选择、判断的机会, 教给他们判断的方法, 从而使德育工作做得更具有人情味, 富有科学性。

三、中小学德育内容心理辅导化

德育与心理辅导的内容存在交叉关系。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包括:情绪辅导、学习辅导、人格辅导、自我意识辅导、社交行为辅导、耐挫力辅导、性心理辅导等等。德育与心理辅导有共同之处, 可以互补与渗透, 心理辅导补充了德育内容, 使德育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促进学生完整人格的发展。德育将心理辅导的内容融入自己的体系之中, 已成为现代德育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当前, 学校的思想品德及各类学校的政治教材内容, 开始有了渗透或吸收心理辅导内容的倾向, 譬如初中一年级政治课教材, 基本是心理辅导内容。这是我们德育工作提高实效性的开端, 也是德育工作改革取得重要成果的体现。这样做, 德育的内容适合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是德育工作科学化的标志与飞跃。

四、中小学德育工作者的态度心理辅导化

德育工作者的态度心理辅导化, 主要是指在德育工作时, 德育工作者要具备心理辅导员的基本态度, 即同感、尊重、真诚和积极关注。德育工作者具备这四种态度, 有助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有助于德育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一) 同感的态度

同感的态度是指教育者愿意抛弃自身的价值和经验参照体系, 站在学生的立场, 深入学生的内心, 以学生的眼睛来观察、以学生的心灵来感受、以学生的观点来思考的一种心理倾向。它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是从学生内心的参照体系出发, 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第二是准确地表达对学生内心体验的理解。

(二) 尊重的态度

尊重是指教育者能容忍甚至能接受学生的观点、行为、习惯等。要求教育者把学生当作一位可信赖的人, 不论他表现出怎样的情感或态度, 都与其共同体验;尊重意味着关怀、理解, 也意味着不指责、不嘲讽、不强加于人、不自以为是, 意味着以礼相待;尊重主要通过关注、倾听以及肯定性言语反应等来表达。有了尊重, 学生就会很好地接受教育。

(三) 真诚的态度

真诚的态度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能够以真实的自我面貌出现, 表里如一, 言行一致, 不带伪装, 直截了当地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态度和意见, 开放地投入教育工作。真诚能帮助学生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 为学生提供示范的作用, 有助于学生养成诚信的品质。

(四) 积极关注的态度

13.从小班额走向小班化教育 篇十三

---农村小班化教育的实践和探索

我校的小班化教育改革起始于2006年秋。当时,近2000平方米的教学楼里仅有240名学生,学校面临着生源的饥荒和办学的困境。小班化教育改革由此开始……。具体进行了五个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1、理念:发展“每一个”。小班化教育是“基于每一个”的教育,是培养无差生的教育。为此,该校把小班化教育理念定位为“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目标是“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发展”。每学年为每个孩子制定一次《学生发展规划书》,涉及到孩子身、心、智、特等各方面的发展,学年末按《规划书》分项考核,重点看孩子发展目标达成情况。每个孩子拥有一个成长档案盒,学年末装订成册,记录成长和成功的足迹。每班设有“星级创建栏”,对每个孩子成长情况实施激励性过程评价。同时,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手段等方面均实施了“基于每一个”的变革,小班化教育从外延走向内涵发展。

2、文化:精彩“每一个”。小班背景下的文化建设精致温馨、个性飞扬、自主创新,处处彰显着“每一个”的精彩。这是小班化教育的显性特色。走进洪绪镇中心小学的校

园,高悬楼顶的办学理念“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时刻让每个孩子感受到温馨、快乐;校训“让读书充盈生命”,为每个孩子的生命成长注入不竭动力;运动场的主题背景“生命因运动而精彩”,让每个孩子与运动结下不解之缘;3000平方米的绿地花园、雕塑花架等,让每个孩子感受到家一样的温馨和美丽。教学楼墙壁彩绘琳琅满目、多姿多彩,让人惊诧,彰显了孩子们惊人的创作天赋。走进小班教室,自由组合的课桌凳、清新雅致的个性橱柜、自主创作的文化墙、个性飞扬的班风班训、“面向每一个”的星级评价栏、睿智灵动的“四角”建设(图书角、运动角、科技角、生物角)……每个小班环境都有孩子们的“私留地”和“合耕田”,不论精彩还是寻常,都是由学生自由设计、自主创作、自己布臵,处处彰显着小班化教育独有的文化特色。

3、课堂:张扬“每一个”。小班化课堂因自主而个性,因合作而精彩,因评价而激情。四年的实践,该校创建了小班化课堂教学“四六”模式。“四”即“四个百分百”:100%关注,100%互动,100%展示,100%发展,在课堂上得以充分体现。“六”即“六个学习环节”:明晰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碰撞—评价提升—当堂检测。展示碰撞是“四六”模式的核心。一般以4-6人为一个合作小组,围坐不同形状,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围绕探究问题,交流意见,碰

撞思想,提升对知识点的认识度。这一过程,合作互动,人人参与,课堂处处绽放着智慧之光。评价提升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是对知识点概括和系统化的过程。在评价上,可以小组互评、教师点评,每节课评出星级小组,点燃小组的争先激情。也可学生互评,师生互评,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只要有不同见解就可发言。该校还规定,每堂课每个学生至少要有两次发言展示的机会,这一规定已内化成师生的课堂习惯。

4、课程:适应“每一个”。小班化教育因班额小而更容易完成学习任务,因而学生会有更多的时间步入“第二学业”---个性特长发展。这就要求学校要拓展学习领域,开发校本课程。该校规定,每个孩子至少拥有一项特长,根据学生的申报,学校分类创建了多门校本课程。如“阅读课程”,学校把“让读书充盈生命”作为校训,意在倡导师生终生读书。新建了阅读长廊“生命之旅”,分六个学段给孩子们制定了六年的阅读目标,镶嵌在阅读长廊里,时时提醒每个学段的孩子们读什么书、读多少书、读到什么目标。学校还把图书室搬到了教学楼的走廊里,建成“趣读书吧”。每个小班都有自己的“图书超市”,图书都是孩子自己的,每个孩子贡献一本书,可以读到几十本书。再如“乒乓文化”,开发了《乒乓艺术》校本资源,学校建有18副乒乓球台(每

班一个),从一年级开始就设有乒乓球训练课,每个年级组建一个球队,每个学期举行一次乒乓球晋级赛,参与者达到全校总人数的50%以上。还有“诗文诵读”、“彩绘艺术”、“剪纸艺术”等等。

5、机制:激活“每一个”。初试小班化教育,老师们有激情而无恒心,有干劲而无方法。代三年级数学的一位老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起初按六人一小组摆成的“丁”字形课桌凳,没过几天她又调回了“秧田式”。理由是学生面对说话太方便,有的学生趴到桌子上说话,太乱,影响成绩。这只是其中一例,深层次的问题更多。针对此,该校先后几次带领干部教师赴南京、上海、徐州等地的小班化教育学校考察学习,多次聘请省市教科所、教研室的专家作专题报告,经历了大量的资料搜集、理论研讨、政策制定,引领教师转变观念,走进小班化。《洪绪镇小班化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是该校的纲领性文件,在小班理念、小班文化、小班课堂、课程建设、课程评价等方面均具详细的引领和规定。例如课堂教学,根据“四六”模式,学校设有专门的备课表,突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碰撞”等过程,并自我统计“四个百分百”的达成度。学校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重点看“四六”模式的运用和有效性。同时,为让小班理念植根于教师,学校每周二举行“小班化教学课堂开放日”活

动,每学期举行一次小班化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每学期举行一次小班化教育论坛活动,每学年举行一次小班化教育名师评选,不断让教师深化小班理念,适应小班教育,与小班教育一同成长,让小班教育充满生机。

实践证明,小班化教育是潜在的优质教育资源。让小班走向小班化,是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虽然,我校的小班化教育改革还没有惊人的业绩,但四年的实践和探索,孩子们变了,老师们变了,学校变了。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张海泉在视察我校时,由衷的说:“没想到小班化教育有如此之魅力”。2009年我校的小班化教育改革荣获山东省教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

农村推行小班化教育任重而道远,很多方面还须深度思考。例如,在小班环境下,如何全面实现“关注每一个”?如何开发课程资源?如何选择教学策略?如何实施多元评价?如何开展教育教学管理?等等。

路漫漫其修远兮。农村发展小班化教育,我们寄予热切厚望!

精 美校园 精细管理 精品教育 精英人才

二0一0年九月

洪绪镇中心小学

小班化“四六”课堂教学模式

研究推广实施方案

一、研究目标

1、转变观念。让老师彻底改变目前课堂教学形式,转变为多学少教,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形式。

2、内化模式。把小班化教学“四六”模式,内化成教师的常态教学,人人达标。

3、培养能力。把时间、空间、能力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自学、合作探究、自我展示、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成绩。通过研究推广小班化教学“四六”模式,践行“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的小班化教学理念,从差生着手,从最后一名抓起,让班级成绩整体提高。

5、培养名师。培养一批践行小班化教学“四六”模式的优秀教师,并向全市推广。

二、研究内容

“四”即 “四个百分百”:百分百关注,百分百展示,百分百互动,百分百发展。这也是一堂好课的基本目标。

“六”即“六步学习环节”:明晰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评价提升——当堂检测。

三、条件保障

1、领导小组

组 长:崔正茂 副组长:杨 忠

成 员:徐 永 吕 锋 张庚新 张文杰

张 严

2、资源保障

学校安排专项经费,用于设备添臵、资料购买、研究活动、成果汇集、名师推广等。

四、方法步骤

整个活动过程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策划启动阶段,9月10-13日)。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第二阶段:(实验研讨阶段,9月14-30日)。确立两位实验教师(语文张严,数学张文杰),举行小班化“四六”教学模式的研讨以及初步实验。通过两位实验教师的实际操作,以及校骨干教师的共同研讨,完善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初步形成较为科学和成熟的、便于操作的教学基本流程。

第三阶段:(示范推广阶段,10月1-30日)。两位实验教师(语文张严,数学张文杰)在学校举行小班化“四六”教学模式示范课,全体教师通过观摩以及教学流程理论的学习,初步掌握小班化“四六”教学模式的运用,并在各学科运用。

第四阶段:(深化达标阶段,11月1日-12月31日)。进一步落实小班化“四六”教学模式的全面实施,实行教师全员达标。学校对各课程教师进行听课验收,查验小班化“四六”教学模式掌握及运用情况。对于不达标教师实行“多次辅导,多次验收”的原则,确保全员达标。学校将把小班化“四六”教学模式的课堂运用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对达标后教师采取不定期推门听课,随时抽验教师教案及课堂教学情况,对不按照“四六”教学模式教学的教师,将其情况记录通报,并把达标和课堂使用情况作为教师课堂教学实绩量化 的依据计入考核。对本学期不能达标的教师,课堂教学记最低分。

附:小班化教学“四六”模式流程

洪绪镇中心小学 小班化“四六”课堂教学模式

基 本 流 程

一、“四六”模式的内涵

“四”即 “四个百分百”:百分百关注,百分百展示,百分百互动,百分百发展。也是一堂好课的基本目标。

“六”即“六步学习环节”:明晰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评价提升——当堂检测。

二、“六步学习环节”基本流程

(一)明晰目标(4分钟)

A、引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

1、方法步骤:教师将教学目标按照课时安排分解,通过课前制作好的投影或黑板让学生看。

2、目的:让学生整体上知道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3、意义:

a、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

b、由于学习目标往往是一节课的主干知识及要求的体现,因此,长期坚持揭示目标,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4、注意事项:

a、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准确制定学习目标,各个课时的分目标要与总目标对应衔接,切实做到既不能拨高要求,也不能降低要求。

b、学习目标要层次清楚,简明扼要,外显可测。c、要引导学生认真默看,不要急于切换投影或拿开小黑板。

本环节的关键是目标准确,主要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解决。

B、出示自学指导

1、方法步骤:教师明确学习的步骤及要求,通过课前

制作好的投影或黑板让学生看。

2、目的: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自学,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检测。

3、意义:

a、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自学方法从而使自学更有效。

b、坚持每次自学前都给予方法指导,使学生积累了不少自学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必然提高。

4、注意事项:

a、明确自学内容。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有的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一次性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可视情况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都必须写清楚自学的内容(范围)。

b、明确自学的方法。例如,看书理解(或边看边操作,还是边看书边与同桌讨论),看注释,看例题,做实验等,发现疑难问题做记号(或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

c、明确自学后的要求。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

本环节,教师要先尝试学习,充分估计学生自学时可能遇到哪些困难,一般需要多长时间可以解决,提示的学习方法要明确,操作性强。

(二)自主学习(7分钟)

1、方法步骤:学生自学,操作,教师行间巡视。

2、目的: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思考,认真自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3、意义: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积极思考,及时地进行操作实践。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

4、注意事项:

a、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加强督查,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的自学。

b、重点巡视中差学生,可以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端正自学态度,使他们也变得认真起来。

c、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得只关心一个学生或少数几个学生而放弃了督促大多数学生。

(三)合作探究(7分钟)

1、方法步骤: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对比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争议性问题进行探讨,逐步补充完善,形成小组意见。

2、目的: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学习成果。

3、意义: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协作精神,培养他们的多向思维、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

4、注意事项:

a、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适时指导。

b、一节课中合作学习的次数也不宜过多,1~2次为宜,次数太多,讨论的主题就会分散,每次讨论也只能蜻蜓点水、留于形式。

c、小组合作学习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

(四)展示交流(10分钟)

1、方法步骤:让中等生尤其是后进生用板演或口答的形式对自学获得的知识进行展示,根据回答的情况和学习的目标,教师及时组织交流,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自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获得知识和技能。

2、目的: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3、意义:若后进生做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就不要老师再教了;若后进生做错了,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分析,讲清错的原因,引导更正,归纳。这不仅对后进生有帮助,而且使尖子生理解更深刻了。

4、注意事项:

a、要解放思想,真正让后进生参与,千万不得搞形式主义,只叫尖子生演练,表面上正确率高,实质上掩盖矛盾,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b、要面向全体学生,后进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时,要照

顾全体同学,让他们聆听别人回答问题,随时准备纠正错误等。

c、教师要巡视,搜集位上同学有哪些错误,并及时分类,哪些属于新知识方面的,这是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哪些属于旧知识遗忘或粗心大意的,这是次要矛盾。把倾向性的错误用投影打出或写在黑板一侧,供评价提升环节使用。

(五)评价提升(4分钟)

1、方法步骤:

a、学生对比展示同学的回答找错误,或比较自己做的方法结果是否与展示的同学相同。

b、学生自由更正,让他们各抒己见。

c、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因和更正的道理。d、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应用。

2、目的:

a、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真正找出哪些需要教师引导、点拨的问题。

b、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意义:这一环节既是补差,又是培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既帮助后进生解决基本问题,又通过纠正错

误训练,使尖子生理解更加透彻,促进其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一题多解的操作能力。

4、注意事项:

教师要做到三个明确:a、明确评价与提升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的,坚决不教。

b、明确评价与提升的方式。让通过自学已经学会的学生去教那些还没有学会的学生,学生之间还可以互相质疑、讨论,最后老师再引导、再补充。

c、明确评价与提升的目的。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寻找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归纳提升,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这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六)当堂检测(8分钟)

1、方法步骤: a、布臵课堂作业;

b、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 c、批改部分已完成的学生的作业。

2、目的:通过完成课堂作业,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能当堂达到学习目标。

3、意义:

a、及时反馈信息,能按时完成课堂作业的,就视为达到学习目标,做到了“堂堂清”。

b、将所学知识通过训练,内化为操作能力。

4、注意事项:

a、课堂作业要典型、适度和适量。

b、课堂作业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

c、尤其是后进生的操作,要给予肯定,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

d、独立按时完成,教师不指导,学生不得抄袭。e、要限定时间,下课铃响就得交,把平时作业当考试对待。

14.走向未来作文 篇十四

《我是90后》这本书中的主人公都是一些1990年后出生的新一代中国小公民,他们创新学习,敢于竞争,团结协作,走向世界,他们是信息处理的能手,是未来的小领袖!他们善于发现,他们敢于质疑,他们更是一个个的环抱小卫士!他们珍爱生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是理财小行家!他们是文明使者,是小小志愿者!《我是90后》中的故事令我吃惊,震撼。

这本书中的一个故事使我现在都还记得清清楚楚:在辽宁沈阳市于洪区鸭绿江街道,13岁的马鹏飞的奶奶,不久,鹏飞的奶奶又患上了颈椎病,心脏病等疾病,现在鹏飞变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更加尽心尽力地照顾奶奶。在大地震捐款时,鹏飞捐了50元,这是他们祖孙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但他却执意要捐。啊,故事中的马鹏飞是多么乐观,坚强,善良,阳光,乐于助人!然而,在很多人眼里,我们是那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不过,读了这个故事后,我会大声说“不”,因为有马鹏飞这样一个90后的优秀榜样,我们也会像他那样学着感恩,学着去分担。

15.心理学化--德育工作的未来走向 篇十五

正如Black Berry OS、微软Windows Phone和三星Tizen这几个挣扎中的平台所表明的, 想要在苹果i OS和谷歌Android所统治的移动操作系统市场当中找到任何发展空间都是极其艰难的任务。但通过重视超廉价智能手机, 以及和那些认为即使是最低端Android手机都显得售价太高的运营商进行合作, Mozilla却成功做到了这一点。

“他们追逐低端市场的策略被证明是正确地, ”Ovum分析师Nick Dillon说道, “在新兴市场把网页和数据带给初次购买智能手机和功能机的消费者, 这是他们力量的来源。如果Mozilla试图以一个更高的价格来对抗那些成熟的智能手机平台, 他们可能已经被打败了。”

在去年的MWC上, Mozilla带来了一份包含不少运营商和手机制造商的合作名录, 但就目前而言, 把产品推向市场的只有少数几家。所以在今年的展会上, Mozilla必须去展示出新产品和新市场的进展。

这份增长是Firefox OS的必要基础:降低将用户限制在某个生态系统当中的门槛——比如说苹果对于i Phone、i OS、App Store和i Tunes的组合, 或者是谷歌对于Android、Google Play和在线服务的组合。

Firefox OS在移动市场上还是个新手。Gartner这些分析公司依然缺乏对于该平台手机出货量的预测, 所以它的成绩如何目前还不好说。但Mozilla的头号合作伙伴, 运营商Telefonica已经很满意了:在去年, Firefox OS智能手机在委内瑞拉的占有率达到12%, 在哥伦比亚也超过了8%。

网页是Mozilla策略的关键, Firefox OS手机所运行的是使用网页技术所编写的网页应用。虽然Mozilla提供了Firefox Marketplace, 但应用可以在更宽广的网页当中被发现。Mozilla希望, 购买了网页应用的用户应该能够在任何支持网页的设备上来使用自己的应用, 而不会因为换到别的操作系统就要重新付费购买。

这种基于浏览器的处理方式其实已经在PC平台上取得了成功。在这里, 人们可以访问到诸如Google Apps或是Facebook这样的免费在线服务, 而不需要过分担心使用的是Mac上的Safari还是Windows平台的Chrome。但这种策略在移动设备上的执行并不简单。智能手机的浏览器性能一直以来都饱受诟病, 相关的网页标准要么处于空缺状态, 要么不够成熟, 同时还面临着来自那些内容丰富、开发完善的本地应用的激烈竞争。而这份挑战在低端市场尤甚, 因为性能是那些低端手机所缺乏的。

但Mozilla首席技术官Brendan Rich看到了Firefox OS的开放。最新版的Android系统把内存需求降低到了512MB, 而Firefox OS所采取的也是相同的内存压缩策略, 而这款系统所需的最低内存只有128MB。

“唯一的挑战来自于运行着Gingerbread的设备。”Eich说。这个版本的Android系统虽然已经非常古老, 但对于性能的需求依然小于最近的Jelly Bean和Kit Kat。而Mozilla听说谷歌对于所有Jelly Bean之前系统的支持正在逐渐撤离, 这实际上给Firefox OS带来了更多喘息的空间。

Firefox OS所获的支持

在今天, Firefox OS平台主要有中兴Open、LGFireweb和阿尔卡特One Touch Fire三款产品, 而销售Firefox OS手机的运营商是Telefonica (西班牙、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巴西。) , 德意志电信 (波兰、希腊和匈牙利) , 意大利电信 (意大利) , Telenor (塞尔维亚、黑山共和国和匈牙利) 。

在今年的MWC上, 我们将会看到更多的新手机, 但除了双核的中兴Open C之外具体有哪几款目前还不得而知。阿尔卡特的产品可能也会进行升级, 不过LG的Fireweb目前还是款比较新的产品。此外, 华为和索尼也都会在今年推出各自的Firefox OS手机。

而在运营商方面, 将会有为数众多的公司和Mozilla进行合作, 包括America Movil、中国联通、Etisalat、Hutchison Three Group、KDDI、KT、Megafon和Sprint等。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运营商?首先, 这些运营商分布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 他们中的许多不仅希望让用户为语音和短信服务付费, 还有获取网络连接所必须的流量套餐。

“他们可以向功能机用户进行追加销售, 并且让订阅用户开始以一个尽可能低的价格来购买数据流量。”Dillon说道。

而从长远看, 它让运营商有能力去更多的制衡苹果和谷歌——这两家公司在移动市场上的权力与日俱增, 而运营商的影响力却日渐衰落。Firefox OS让运营商可以在不进一步壮大这两家巨头的前提下来销售智能手机。

长期的挑战

低端手机的销售对于Firefox OS来说开了一个好头, 因为有非常多的人想要使用智能手机, 但却没有那么多的钱来购买。反观微软, 虽然他们的Windows Phone是一款可靠的操作系统, 并拥有强大的开发者关系项目以及一整套在线服务, 但它所面临的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但随着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饱和, 低端市场也并不安全。在Android 4.4身上, 谷歌已经开始通过降低配置需求来照顾低端机器, 并希望以此加强对于低端市场的控制。

另一个挑战在于避免碎片化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 具备不同硬件能力和系统版本的硬件产品会更多地出现, 如何避免因此产生的碎片化也是一个需要去考虑的问题。Mozilla在保持设备获得最新系统版本上面已经遇到了问题。

随着i OS和Android在平板市场的扩张, Firefox OS却被限制在了智能手机领域。考虑到Firefox OS走的廉价路线, 选择智能手机起家也是合情合理, 毕竟人人都需要一部智能手机, 而平板可以说是可有可无的。但没有平板电脑, 就很难去吸引开发者和消费者。Firefox OS正在扩展到平板、电视和更多产品, 但在目前, 这些尝试还刚刚开始, 同时也并非是首要的任务。

最后, 如果Firefox OS取得广泛的成功, 他们将不得不走向更高端的市场, 而这也就意味着和Android以及其他移动操作系统的更加直接的竞争。想要做到这一点, Mozilla需要强大的合作关系, 巨大的用户群体, 还有活跃的开发者社区。

“我们并不着急, ”Eich在Mozilla向更高端市场推进的问题时说道, “在那里, 尚未正式推出的操作系统都已经遇到了不少麻烦。你很难在高端市场和一款已经问世7年的成熟系统相竞争。”

上一篇:如何订立国际商事仲裁协议下一篇:清华考研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