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工作总结

2024-10-22

高效课堂工作总结(精选13篇)

1.高效课堂工作总结 篇一

郭村小学高效课堂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推进以“教师导学,学生自主”为重点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高效课堂建设正扎实开展,稳步推进。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宣传引导。

客观地说,在高效课堂起步阶段,大多数或绝大多数教师对高效课堂建设在思想上是有抵触情绪的,动作也是迟缓的,可以说是举步维艰。为了解决思想问题,9月20日,10月8日,10月23日,先后几次专题会议,学习王局长在高效课堂上讲话精神,安排本学期高效课堂建设工作,通过宣传引导,大多数教师已转变了观念,形成了共识,并积极进行课堂改革实践。

二、加强理论学习。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先掌握高效课堂的相关理论,才能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为此,我们先后将《昌乐二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高效课堂22条》等材料印发给全体教师,供教师业余学习。同时,学校每周定期安排一节课的时间,分学科进行高效课堂理论学习与研讨交流,以尽快提高全体教师对高效课堂的深度认识。

三、加强观摩交流。

我校绝大多数教师没有听过高效课堂的示范课、观摩课,对高效课堂的教学流程十分陌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高效课堂建设少走弯路,我校安排教师外出观摩交流。9月27日,我县研修中心组织各校领导成员和部分教师到廊坊三河市黄庄小学参观学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校安排骨干教师参加了这次活动,我校还多次参加县乡组织的导学案观摩课活动和培训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尝试,老师们开拓了眼界,使教师直观感受到了高效课堂的教学流程,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高效课堂建设。

四、加强课堂监管。

为了使高效课堂建设在我校能扎实开展,稳步实施,我校成立了高效课堂巡课领导小组,制定了巡课制度,将巡课结果定期公示,并纳入到教师的绩效考核之中。通过巡课,我们发现了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及时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五、加强骨干引领,丰富活动内容

为了教师积极进行高效课堂教学实践,推动了高效课堂建设工作的开展。我校制定了高效课堂实施方案,高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师全员参与课堂大赛活动,相互听课学习,并利用课间时间就教学中的问题积极进行探讨交流;大部分教师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撰写高效课堂教学反思和经验之谈,把自己在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困惑写成论文上交学校教导处。目前我校的高效课堂建设在四—六年级已基本步入正轨,一—三年级的教师也在积极的实践探索。应该说,总的发展趋势是好的,例如,我校在课堂大赛活动中,李秀文老师的课例在县组织的观摩中受到了好评。但也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少数教师认识还不到位,动作相对迟缓。如对学、群学、组内展示动作大;展示用语单调;展示不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小组成员未能完成所有展示的问题就开始展示;学生在黑板上写答案时,下面的学生没有任务,出现时间真空;学生展示到黑板上的内容过多;教师完全放手不讲;评价方式单一;拿导学稿念体会或学习收获。

为更快解决高效课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课堂监管力度,并通过开展专题研讨、举行课堂展示、与兄弟学校交流等方式,着力解决细节问题,使我们的高效课堂逐步走向规范,走向成熟。

2.高效课堂工作总结 篇二

笔者先简述一下对高中新教材《常见的天气系统》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及其教学过程: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讲解冷锋与暖锋。笔者首先让学生速读教材, 初步理解冷锋与暖锋的概念, 然后请学生比较教材第46页左边的两幅锋面天气图 (如下图) 的差异。学生通过讨论总结了以下几条差异:

(1) 锋面与地面所呈的角度不同 (冷锋锋面与地面所成角度较“钝”, 而暖锋的较“尖”) ;

(2) 云的形状不同;

(3) 冷气团的箭头画法不同;

(4) 飘雨的方向不同 (冷锋向锋线方向, 暖锋背向锋线方向) ;

(5) 雨带的宽度不同等。

接下来, 笔者请学生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在这个部分, 学生的表现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他们不仅利用已学的地理知识, 而且还利用所学的物理学、几何学等等知识来解释。很多解释是笔者在备课的时候也没有想到的,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例如关于锋面与地面所成角度不同的解释, 有的同学认为这是气团对锋面的作用力方向不同 (如图A) , 有的同学认为是地面对锋面的摩擦力方向的差异 (如图B) 造成的。通过这轮讨论分析过程, 学生已经充分理解了两种锋面的概念及其特点。

最后, 让学生分析两种锋面过境时和过境后天气的变化和差异。由于有了前面比较分析的基础, 使这部分的分析并没有遇到太大的障碍。

在后来的课堂口试和课后练习中, 笔者发现学生对于冷锋暖锋这个难点内容的掌握情况比我以往用传统的“讲”“听”的效果要好得多。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 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 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 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笔者认为在上面这节课的设计创新方面体现了这样几点:

一、注重学生自身的背景知识

传统的教学往往将学生想象为对新知识一无所知, 新知识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直接传输给学生。而事实上, 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他们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 或者说已经具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在遇到新知识时, 学生会利用自己的背景知识来主动理解它们, 从而建构自己的新知识。而这个新知识又将使学习者调整自身原有的背景知识, 并会影响到他对后来的新知识的理解和建构。如学生利用对两幅图差异的理解来分析两种锋面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变化和差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设计的问题应是在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可以理解的, 同时又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学生在分析导致两幅图差异的原因时, 就充分地反映了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

二、以学生为中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 因此学生必须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来。要使学生主动参与, 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引导, 将学生引向学习的心理倾向。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动作、图片等来激起学生的兴趣, 让其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主动建构自己的地理知识。在本节课中, 笔者没有过多的讲授, 而只是起到“导”的作用, 整节课主要是学生的讨论与发言。传统教学中, 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是听众的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批评。很多学生也习惯了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对讨论式、协作式等新的教学模式还不太适应, 或参与不够。因此, 在这里还有一个角色转变问题, 这里既包括教师的角色转变, 也包括学生的角色转变。

三、尊重学生的个人意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认为, 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 而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由于学生知识背景的差异, 使不同学生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存在差异, 因此不要以简单的正确和错误来区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本节课的讨论过程中, 学生对前面两幅图差异的原因发表了许多不同的观点, 笔者没有直接否定任何一种观点, 而是鼓励其他学生去反驳, 让他们自己不断校正自己的理解。

尊重学生的个人意见,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排除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心理障碍, 使尽量多的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 使其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地理知识。

四、强调互动

由于事物存在复杂多样性, 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建构将是不同的。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与他人磋商、交流来不断调整和修正自己的认识。讨论甚至争论可以刺激个体的反省思考, 可以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逐渐完成知识的建构。这里的互动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师生之间的互动, 二是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 反映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教师通过交流把握课堂的节奏和讨论的方向, 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及时获取信息和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学生之间的互动, 反映了学生之间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思路, 有助于个体及时修正自己的认识, 同时从别人的分析中获取经验和教训。

五、淡化学科界限

学生在建构地理知识的过程中, 需要从大脑中提取以往的经验和知识, 而这些经验和知识可能超出地理学的范畴。在本节课中, 分析前面两幅图差异的原因好像已经超出了教材对学生的要求, 但笔者认为学生运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可以解决或者说可以部分解决, 而且有助于学生对两种锋面天气系统差异的理解。此外, 笔者对学生分析问题所运用的知识范围没有机械的圈定在地理学科上, 学生可以利用他们一切可以利用的经验和知识, 包括物理学、几何学等方面的知识, 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

3.高效课堂工作总结 篇三

我校是在2010年10月撤并古城区三所山区中学后建成的一所全寄宿制初级中学。我校的成立不仅让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享受到了城区最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还有效地促进了教育的公平与均衡发展,也更好地为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办学近五年,随着学校管理进一步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我校从校容校貌到软硬件建设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受到家长、社会的好评,也得到了上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和表彰。2011学年、2012学年连续两年古城区委政府评为“教育教学先进集体”,2013学年又被丽江市政府评为“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此外,我校被古城区教育局评为“普通话成为校园语音的达标学校”和“文明学校”,被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确定为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的“课题实验学校”,在2015年2月又被总课题组评为“课题实验优秀学校”。

我校自办学以来,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方面投入了较大的资金,并且在不断地探索着如何借助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来打造符合我校师生实际的高效的2025课堂教学模式,以追求技术更先进、理念更超前的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之路。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第一,所有教室的信息化设备配置齐全。全校近1500个学生,有30个教学班,有8间数理实验教室,都配置了交互性电子白板,并且实现了班班通网络。

第二,教学信息化设备设施配备到位。全校有115个教师,每个教师都配置了办公电脑,网络带宽提升到100兆,保证了教师能运用网络进行教学,为学校网络化办公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第三,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功能得到了提升。学校有2个最新配置的功能齐全的电脑教室,两间共配备了120台电脑;还有1个配置了60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学校图书室也配备了图书数字管理系统。此外,学校还建设了校园安全数字监控系统、校园数字广播系统。

第四,充实完善了各种教学管理软件系统,建立网络化办公系统,逐步实现教育教学、管理自动化。

第五,学校信息化管理工作得到了加强。首先,学校建立健全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制度。此外,学校还专门成立了教育信息技术中心,配备1名专职管理员,有6位信息技术专职教师,负责网络运行和学校电脑的维护。

学校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校自办学以来,由于重视对信息技术硬件及软件的建设,在我们当地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还算走在了前面,但对照先进地区的学校和与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相比,的确存在了很大的差距和许多的问题,总的说就是“不会用、用不好”。具体表现在:

首先,学生以山村孩子居多,他们小学时所受的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薄弱,信息技术素养仍需较大提高。

其次,年轻教师多,虽能熟练应用PPT课件,但还不能体现出电子白板的交互性优势,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力还需得到较大的提高。

最后,网络的建设、设施设备的维护、主控室的改造以及资金的投入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目标

第一,加强信息技术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尽快建成校园绿色网吧。

第二,完善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进一步推广“202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第三,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强考核与监督,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的水平,进一步促进教师的自我学习与提高。

第四,加强信息技术学科建设,提升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

第五,逐步实现办公无纸化、备课电子化、管理信息化。

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驱动的推进策略

首先,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的管理制度。

其次,加强硬件建设,逐步完善各项设施。继续加强电脑、一体机等硬件设备的投入;保证能随时运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加大投入提升网络带宽,提高网络办公质量。

第三,加强软件建设,真正体现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加大力度建设好学校局域网;进一步建立健全网络化办公系统,逐步实现教育教学、管理自动化;完善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保证教师更高效地教学,保证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第四,加大培训力度,促使教师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加强学习,让教师了解现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奖励在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中做出贡献和取得成果的优秀教师,从而提高教师个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让信息技术能力强的教师,不断地带动身边更多的教师积极钻研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打造出一支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与勇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教师团队;对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库的参与及使用做出明确的要求,加强考核与监督,提高资源库的作用,反过来更好地服务于教师;聘请专家或教育先进地区的校长来学校做讲座,或派出教师到教育先进地区参加更高级的培训,提高培训层次,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教育信息化指导下的“2025高效课堂”教学改革

我校30个教学班,共有近1500名学生,招收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山区的孩子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村孩子,我们只求对每个学生的成长负责,能让更多的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因此,我校的2025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会合作交流、探究学习,学会做能有服务意识、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

所谓“2025高效课堂”是我校自开办以来开始尝试,到现在正在全校推广实施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中“20”指教师精讲点评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25”指必须保证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时间有25分钟以上,是一种在教师引导和服务下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来学习的“自主互助学习型”模式。

“自主”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学习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概念让学生自己去提炼,文本让学生自己去解读领悟,实验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操作,作业让学生自己去布置选择。“互助”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启发学生,学生鼓励学生,学生监督学生。“学习型”指的是课堂教学由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由个体学习为主变为合作学习为主,使讲堂变为学堂。

总之,我校坚持认为2025课堂再加上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就可以成为更高效的课堂。这样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电子白板把那些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导学课件、音频、微课、微视频等优质的教学资源呈现给学生,我们相信学生的学习将会更精彩、更有兴趣、更有效果,只有这样,学生也才能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这也将是我们这些现代教育人必须一辈子都要去追求的课堂教学改革。“路漫漫其修远兮”,课改之路困难重重、荆棘丛生;课改需要勇气,更需要恒心与智慧,但不管路途多么遥远,庆幸的是:我们正走在路上!没有观望,没有停滞!

4.高效课堂工作总结(推荐) 篇四

活动工作总结

开学初,我们在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有关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活动方案并认真实施,现将一学期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高度重视,认真安排

为保证“高效课堂”的要求不走过场、不搞形式,校长、教导主任始终组织教师参与备课、听课和教研等工作。

二、活动扎实,力求实效

1.为了使教研效果好、针对性强,开学第二周我们组织教师对上学期的工作做了全面、认真、客观、的分析,既总结经验、成绩,又查找各年级各科目的差距,并进而寻找产生问题的诸多根源。

2.第三周召开教师会,要求每个老师根据自己所带年级、科目和学生的实际,在寻思、比较的基础上,摆明全体学生普遍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结合上周寻找出的主客观原因,确立针对性强的教研课题,以便通过实践解开束缚学生发展的绳索,促使学生高效学习,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

3.第四周进行了以“教案前各栏目的设计和撰写意图及相互间的联系”为内容的教师培训,让老师更加明确课前应熟悉什么,知道什么,做好哪些准备,为能备出高质量的课创造条件。

4.第五周组织教师进行“关于课的类型”的交流。引导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内容确定教法,依照学生构思教法,备出的课科学、实用、质量高。为上课时因人而异,根据教材情况和学生的知识储备、经验 积累来学习和掌握新知识,从而增强教育教学效果做好准备。

5.第六周认真开展了一次“师德、作风与质量”探讨,让老师明确质量不光与教师的业务水平有关,还跟老师的道德素质和工作作风有着紧密的联系。

6.第七第八周开展了各学科、各学段、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观摩、展示、研讨活动。以“高效课堂”为主题,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7.第九周进行了“如何使教研活动见实效”的校本培训。要求老师不能轻视教研工作,更不能在教研活动中走过场,敷衍了事,而要针对实际问题潜心探索,切实解决问题,增强效率。

8.加强教师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的检查和讲评,组织作业设计研讨,开展优秀班作业展评、学生家长评教等措施,推进作业设计的优化,使教师形成自主设计高质量作业并及时批改评价的良好习惯。

9.重视培优补差工作,在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各方面的能力。针对学困生的薄弱点,加强辅导,促其不断进步。挖掘苗子,培养尖子,以好带差。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

三、具体要求:

1、优化教学设计

基本要求:要求教师规范备课、有效备课。教师在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学情的基础上,高质量落实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程序、备作业的常规要求。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不断超 越自我,创造性地开展有效备课,逐步让每一节备课都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线索清晰、方法得当、内容精当,形成有个性、有创意的教学设计。

2、构建高效课堂

基本要求:一是课堂上创新教与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意义学习过程中,全身心投入,积极动脑、动口、动手,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要优化教学策略,恰当灵活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精讲精练,及时反馈、有效调控,切实提高教学活动实效。提倡“两个高效”,即每一位学生的高效和每一分钟的高效。关注每一个有问题的学生,关注每一学生的问题。学校最大的浪费是课堂时间的浪费。课堂上要做到放手但不放任,让学生自主却不自流,让学生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全神投入,紧张而愉悦地学习。

3、优化作业设计

基本要求: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作业、创新作业批改方式、减少学生重复、机械、无效的作业。教师精心地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业,创新作业批改形式,发挥作业批改中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师生心灵交流的激励性作用,作业及时评价,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和发展的作用。

4、提高辅导效率。

课后辅导要突出一个“勤”字,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 略,实现培优补差的落实到位。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教辅结合的思想,不断强化教学辅导。在注重学生知识辅导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辅导,补“差”先补“心”,消除心理障碍,矫正不良习惯,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5、完善评价体系对教师的评价,主要看教师的业绩档案。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做到看教师更看学生——看学生的参与度,看学生表达的精彩度,看课堂的生成度,看教师对文本的挖掘度,看教师课堂教学达标度。

深化教学改革、创建高效课堂实践研究活动,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决心创新管理制度,创新工作方式,以深化教学改革,创建高效课堂为重点,办老百姓满意的学校。

新墩湾小学

5.高效课堂教研工作总结 篇五

市局小教室推出构建“高效课堂”理念已经历经几个春秋,我校依托于小教室提出的各项适合高效课堂发展的好政策,也在慢慢探索和研究自己的高效理论模式,通过广大教师的努力,我校高效课堂也取得了点滴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得到转变。我们结合高效堂采取多种形式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老师们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广大了教师深刻地认识到:在学习观上,要以学生为本,将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课程观上,教学不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的过程,而是创建与开发的过程;在教学观上,教学是师生交互、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合作与交流。我们还认识到教师应是教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自己也体会到,要转变观念,解放学生,让学生学会生活,引导学生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并用人格力量的去引导学生,去感染学生才是我们应有的教育价值观。

二、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得到提高。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学会了更好地设计教学,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如何上好各种类型的课,怎样追求课堂教学的艺术。通过举办高效课堂交流大会,老师们认识到: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既然是科学,就要按规律办事,改革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提高教学的质量。同时要讲究艺术性,尽量上好每一节课。

三、推陈出新,加快青年教师成长。

我校通过举办校级优质课评比,评出优秀青年教师先后参加镇级优质课评比及四个乡镇的区片教研比赛,青年教师加快了成长的脚步,授课水平课教学理论有了更快的发展。另外通过老教师的引领和指导,青年教师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了高效发展。看到进步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不足之处:

一是在课前准备不充分,部分教师没有精心设计教与学的每一个环节,影响了高效课堂的发展。

二是在课中教师要组织课堂教学,努力创设民主、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还不够。

6.庄口初中高效课堂工作总结 篇六

自开展高效课堂以来,我校以“实验教学”和“高效课堂”建设为中心开展工作,加强管理,强化过程,严格要求,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及本校名师的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管理和教学服务的职能作用,积极探索教学的新经验,新方法,不断寻求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和措施。具体工作如下:

一、工作思路及目标:

思路: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目标:努力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高效课堂,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和谐民主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主动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主体,力求全员课堂达标。

二、具体措施:

一是以观摩课、研究课、示范课、汇报课等课型为载体,通过互相研究、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形成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氛围。

二是通过完善校本管理制度和课程管理规程,督促教师坚持多维学习,增强多元联系,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了新课程背景下的三维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学习评价等关键要素。

三是搭建“备、教、听、说、评”一体化平台,通过常态课、达标课、探究课、观摩课等课堂模式的展示,加快教师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心智模式、情感态度、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构建速度。促使教师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引领,完成实践与理论的对话,达成以下共识: 高效的课堂,就是要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师生共同发展的生态性课堂。并立足课堂不断追求高效、有序的教学,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具体做法:

(一)创新管理制度——打造高效课的前提保障 1、2012年3月底,我校召开创建高效课堂动员会,认真学习了《靖远县创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我校依据实际情况,成立了领导小组,制订了《庄口初中创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我校依据学校的教情、学情,重新修订了《庄口初中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确立了学校高效课堂改革的目标方向,对教师自身教研素质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确定了课堂操作程序、操作基本要求和具体策略。框架已经形成,目前正在实践、探索之中。

主要措施:进一步约束和规范教师个人和教师群体的行为,提出了备课“五步一导”,即“一备二研三改四用五反思”及一节先导课。以保证研修活动正常而有效地展开。

工作成效:在研究中,我们欣慰地发现,这些用文字清晰地表述出来的各项创新制度,在执行中,教师们由不适应到习惯,进而内化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最终成为了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保障,在无形中彰显着制度文化的魅力,收到了预期效果。

2、认真学习和研读教育理论知识、课标、教材。四月份开始,我们组织教师进行了各科课程标准的学习,采取以教研组为单位教研组长组织学,或是以教导处为单位教导主任组织学。要求教师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编者意图,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真正做到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在此基础上,明确知识重点、难点和关键,能够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加工处理,就所教科目书写出高质量的教材分析,写出整册书和单元可行教学计划,为有效备课打牢基础,同时每位教师完成一万字得学习笔记。

主要措施: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有效教学理论和深入研读课程标准,理清教材知识结构,通过骨干示范、同事合作、同课异构、个人研读、画知识结构图等形式,提高教师对课标、教材的把握能力

工作成效:所有教师能够正确理解教材、合理使用教材,部分教师能够创造性使用教材。

(二)校本研究导航——打造高效课堂的依托力量。

1、立足专业引领,强化 “高效”意识。

为了致力追求并实现高效课堂,由校长牵头策划,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高效课堂相关知识,开展了全员交流:“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为了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及参与热情,校长亲自进行了“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的专题讲座,进行专业引领。

主要措施:我们进行专题讲座,进行专业引领:四月份刘恩副校长进行了“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用语运用”的语文专题讲座; 观看优质课堂实录研讨;九月份说课竞赛”;十一月份校长进行了“打造初中政治高效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并召开了“教师座谈会”;文科组教研成果《语文课堂导入特点及方法探索》,理科组《实施差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等。四至十月始终贯穿听评课及引领示范课。

工作成效:基于大家的学习交流,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单位时间和空间里,将教学目标最大化和最优化。也就是将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最大化和最优化。

2、抓实案例研究,探求 “高效”策略。

在前期开展校本研究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案例”必须具有新颖性、包容性、典型性等特点,才可能促使学生全身心进入“探究活动”阶段,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目标;只有经过实践,方可发现来源于学生生活的“案例”;只有贴近学生生活的生动“案例”,才对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才容易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为此,我们把高效课堂工作的重心定位为“四点”: 一是“立足点”,重点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二是“着眼点”,重点促进教师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三是“切入点”,重点关注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四是“生长点”,重点促进师生的发展。

主要措施:

1、提倡关注教学常规的八个环节:计划,备课,上课,反思,作业的布置及批改,后进生辅导,复习,检测评价及教学质量分析。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每月对教师进行一次检查。主要形式为自查、教研组长查、教导主任查,目的是强化措施,落实管理。另外期末以校长教导主任及教研组长等人组成检查组,对每位教师的教学常规八个环节进行专项教学常规检查。主要依据《庄口初中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此项工作使教与学协调发展旨在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实行领导包组教研制度。利用每周集体教研的时间,领导班子成员作为教研组成员参与教研活动。

3、实行推门听课。尤其是听了青年教师及新调入教师的课,并及时进行课后交流,同时制定帮扶计划。

工作成效:总体来看,教学常规的这八个环节我们作得较好:教师都能用计划指导教学,有集体备课,有教学反思也有个人备课,作业批改及时,方式多样,有针对性,有二次批改。也有的全批全改,有的年级有补充作业,科学合理。领导包组教研,参与集体备课、磨课,不仅起到了一种激励作用,同时对教师教育素养的引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课改主题跟进,打造高效课堂的器助力器

学校领导、教学教研骨干确立了《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碰撞的乐园》这一课改主题。这一课改主题的总目标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追求卓越;课程目标是探索、改进、改造学习方式;最终要达到的成效目标是提高三效—课堂效果、教学效果、学习效果。

主要措施:在本课改主题下我们确立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操作程序为:自主探究(激趣引题,自学自究)——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实践研究(自结自练,巩固延伸)。这一课改主题,对学生和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课堂发展目标,使大家明确了方向,转变了观念,教师着重提高职业教育素养,提高反思能力,并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改进和创新课堂模式。学生发展为课堂的主人,做自我发展与提高的主人。

(三)特色教研——打造高效课堂的资源宝库。

实抓课堂教学,开展好教研活动。

主要措施: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周三下午课外活动,各教研组组织集体备课(学校领导分组参加),集体备课采用说课的方式,内容为下一周的教学内容,同年级同学科的老师每人主讲一部分内容,之后,大家共同讨论定出教学思路,探讨教学方法。

教学反思-----促个体进步。教学反思也称自我反思,校本教研中的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及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我们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反省和探究教学活动中各方面的问题,从“教前反思、教中反思、教后反思”三个层面入手,可长可短,但必须真实,让教师做教学的有心人,积累教学中的得与失,每天一小结,每月一大结,促进教师个体专业成长。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分三步走:第一步,采用推门听课的方式;第二步,采用观摩研讨的方式;第三步,采用反思交流的方式。

工作成效:在我校教学教研制度的正确指引下,罗明岩、赵玉姝等教师在专业方面获得了快速成长。张国翰老师参加了“三种模式下优质课竞赛”获得市县一等奖。常玉强在全县“岗位练兵,教学评优”中获二等奖。刘斌负责的课题确定为白银市教育课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篇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李常胜、雒芙蓉、李树军、魏国梓等教师在市级以上刊物各发表论文一篇。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工作

在全体老师们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一点成绩,立足现实,开拓创新,在正视成绩的同时,也看到不足之处:

1、教师综合素质和观念有待提高和转变。高效课堂,尤其是综合课,大容量,快节奏,跨度大,跳跃大,课时受限制,教师很难把握住每一专题的核心,找准每一节课的角度。教师必须具备观念新,专业知识深,综合知识全,教学技能高,敢创新等素质才能驾驭高效课堂。

2、教师们的教学反思意识不强,反思没能结合课堂、教材、学生、教者进行认真反思,反思质量不高。

3、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待培养。

4、学生主体地位还没有完全确立,教师讲得多还依然存在,自主、合作、探究原则在教学流程中不能得到有效把握,学生基本还处于被动状态。

5、学生的预习还没有达到理想化的程度。预习还不能分出重点和难点,还不能理清会与不会的界限。

面对这些问题与不足,我们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为:

1、立足校情、教情、学情扎实开展研究,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快观念的快速转变,切实突出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加强过程管理,强化考评激励,巩固教学质量。

2、把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学校要求每一个单元、章节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每次集体备课保证一个单位时间。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为提高教学水平,保持和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3、细化管理,开好教学分析布置会,开展高效数学、语文、英语课堂教学展示暨学科学生评价研讨活动。

5、研究并实施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创造一种和谐的氛围,让教师尝到教研中的快乐与幸福,在激励机制上对教研工作加大奖惩。

6、积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改变学习方式,转变角色。

经过一年的实践与研究,我们经历了学习生活的艰辛,也收获了智慧成果的欢乐。今后,我校将积极贯彻“打造高效课堂”的教育理念,使我校的新型教研与管理机制,朝着更为有序和更加有成效的方向推进。相信有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有全体老师的协力配合,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勤勉,务实地工作,为本地教育事业谱写出新的篇章。

7.也谈高效课堂的高效 篇七

一.学生变得爱合作了。

课前的预习,课上的讨论、展示,都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合作欲望,让他们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这对以后走向社会,学会与他人合作的确是有益无害的。

二.学生变得爱思考了。

课堂上小组展示时,其他同学可以质疑。我觉得现在学生学语文似乎没有一种问题意识,对老师的讲解,对书本很相信,几乎没人提出自己的问题,有时即使不懂也不问。而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尽管学生的质疑水平也有限,一般也限于一些表面的东西,但他们敢于质疑就是进步,至于善于质疑再慢慢培养。

三.学生变得大方了。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很少举手,尤其是年级越高,举手发言的越少,所以有老师想出一种方法,就是发言不用举手,可坐在座位上直接说,但这样学生还是不太适应。可这种小组形式,因为展示的人多,机会多,所以学生的胆子很大,还拿着教棒“指点江山”,俨然一幅“小老师”的架势。长期培养下去,这种敢于表现,敢于展示的能力肯定会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不会再像当初我的同学大学毕业试讲时那样怯场、不自信。

四.课堂气氛活跃了。

传统的语文课堂,老师讲得多,如果学生不回答,那简直就是“一言堂”,老师累,学生也累,尤其到了下午,风儿一吹,有些学生的睡意就来了,因为他已不再是学习的主人了,这种课堂不是他的课堂,他能不昏昏欲睡吗?而高效课堂模式让学生为了本小组的荣誉,为了展示自己而跃跃欲试,小组间的竞赛有时会让他们唇枪舌剑,争论不休。

尽管高效课堂带来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导学案设计不够精密

一次学校视导初一语文,听了一位老师的《风筝》一课,拿到导学案后,头皮发麻,上面的问题有二十几个,而且有很多重复,试想这样的导学案,且不论学生预习时能否做完,仅就实效性来说,肯定不行。果其然,那节课纯粹是学生回答问题,有老师戏言:“风筝都被揉碎了,一点语文的美感都没有。”而且不少学校的导学案也仅仅是一人所导,复查人,审核人都是徒有虚名。有一次看到一份导学案,上面字词练习中有两个错别字,制定人错了,竟然复查人、审核人均通过。试想,这样的导学案简直是“误导”,所以要达到高效课堂的高效,导学案一定要运用集体的智慧,充分考虑学情制定。可先由主备教师先备一个单元,然后利用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大家讨论补充,定稿后再印发给学生,每天的内容不能太多,否则学生就会糊任务。有些问题设计不能照搬参考资料,一定要精当巧妙,否则学生就会照抄参考答案。

二.对文本不管不顾

在高效课堂的现场推进会中,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学生课堂上只顾忙着订正导学案的问题。忙着展示,却把重要的文本丢在了一边,一节课下来,导学案记得密密麻麻,可书本却干干净净,这似乎有悖于语文学习的特点,语文学习离开了文本,那将不再是语文课了。这就需要教师以导学案为抓手,领着学生走进文本,研读文本,质疑文本,千万不能把语文课当成解决导学案问题的课,这样才能走向高效。

三.课堂上太注重“显性的动”

有些课堂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又是唱歌,又是小品展示,的确,这对学生某些方面能力的提高是有好处,但这种“动”是种“显性”的动,可能会因为过分追求这种“动”而忽视了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忽视了让学生进行语言思维的机会,所以语文课堂也要把“显性的动”和“隐形的动”相结合,在学生展示风采的同时,也要让学生静静思考,进行思维活动,这样才符合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

四.小组评价机制不完善

身边的一些同仁开始接触这种课堂模式时,很感兴趣,参加完现场观摩会之后,跃跃欲试,回校后就立即加入课改队伍,可真正实施起来,才觉得有难度,开始学生也兴致盎然,但半学期不到就回到了原点,改革以失败告终。看来只看到了别人的“形”,而没有真正领略“神”,没有结合自己的学情,尤其是小组评价机制缺乏持续性、完善性。想起来就评价一下,没有一套完整的评价机制。试想,学生缺乏内在动力的驱使,他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吗?所以事先要调研,研究学生的需要,学生的看法建议,由集体制定小组考核方案。

8.高效:语文高效课堂点滴谈 篇八

关键词:语文素养;备课;学习兴趣;设计;讲练

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立“大容量、高效率”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实践的有效手段。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教师为迁就学生而放慢节奏,搞“一碗水端平”,学生的思维节奏变得更慢,最终陷入“疲软”的状态,形成“少、慢、差、费”的格局。这种教学思想和模式严重制约着教师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的高效发挥。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首先应理清高效课堂的内涵。笔者认为高效课堂即为在相对固定的时间(课堂)里,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而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高效课堂包括学生高效地学和教师高效地教两方面。高效应该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最根本的准则;高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没有高效课堂的支撑,所有的教学改革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教师应多阅读、多积累、多思考、多写作,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传统语文教学上一直流传着一句话:“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应当有一桶水。”很多教育者对此话大多持批评的态度。这句话传达的教学理念是单向的“给予式”的,这种教学理念当然是偏颇、落后的。但这话所传递的教师应具有更多的知识容量这一信息是永远都不会落后的。语文教师的多阅读、多积累、多思考一定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先决条件。因为只有教师拥有更高的语文素养,才可能对教材理解得更深刻、更全面,才能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形成直接的或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细加咀嚼教师就会发现,朱自清先生创作此文时一定深受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影响。《春》所描绘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每篇图画都是与一首古典诗歌相照应的:春草图中的小草应当就是韩愈眼中“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小草;春花图与“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意境相契合;春风带给人的当然是“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感受;而春雨滋润万物的绵密轻盈、无声无息,自然与杜甫的《春夜喜雨》意韵相通。教师如果没有一定古典诗词阅读量的支撑,对《春》自然无法准确解读,当然也就无法引导学生很好地领悟《春》的美好、精妙了。

2.“独辟蹊径”的备课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重要环节。部分老师语文书大致翻翻,按照教参书照本宣科的备课,然后勇敢地走进课堂,对课堂毫无敬畏之感。而现今的学生几乎每人都有参考书,教师按照教参书的设置提问,学生按照参考书回答。直接的、机械的提问,无思维过程的回答,共同构建了毫无生机的课堂。而“独辟蹊径”的备课则能带来深刻而富有生机的师生对话。这里所说的“独辟蹊径”不是为了追求“独特”而去追求“独特”,应是教师对文本进行的合理且富有个性的解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2课《羚羊木雕》,如果按照教参的解读设置课堂教学,那么简单的故事情节很可能会使课堂教学内容较为单薄。而我在备课时发现,此篇文章无论从情节的设置、人物的描摹、情感的抒发、顺序的安排,都是一篇相当规范的记叙文,所以我把教学的重心放在作文的教学上。以此为范文让七年级学生很好地了解了记叙文的写作要点。“独辟蹊径”是很好地规避某些教师不认真备课、肤浅上课的好方式。因为只有认真深入地研读文本,才有可能产生“独辟蹊径”的灵感。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良好情境的设置无疑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满学习兴趣的课堂才可能是高效的课堂。讲授《看云识天气》,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特意截取了中影大片《赤壁》中诸葛亮看云判断天气与风向的一段视频来创设情境。课堂效果说明学生学习的欲望明显增强,教学的环节的推进顺畅而快捷。

4.关于导学案的设计。很多学校在推进教学改革的探索中,都使用了导学案,对于导学案的使用赞扬者有之,批评者有之,由此产生了不小的纷扰。笔者认为导学案的最大功用应体现在学生的预习环节。从前语文的预习大多是划好小节和字词、熟悉一下课文内容、研讨几个小问题,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是粗糙的,学生的预习完成情况当然更粗糙。而中学阶段的文章信息容量较大,学生如果课前对课文没有较好的感知,那么课堂上师生对于文本的解读自然就是囫囵吞枣了。而导学案可以把学习的任务细化,更好地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导学案的设计一般完成两个任务:(1)把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设计出来,使学习任务更具备可操作性。(2)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授学生以“渔”。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引下,能够较充分的预习文本,为高校课堂的构建做好了必要的课前准备。

5.注意“講练”的结合。传统的教学是“填鸭式”的,教师满堂灌,学生一直在听讲。现在流行的教学强调师生互动,教师少讲,学生多说。无论是传统还是现在流行的教学都缺少一个必要的环节:课堂的训练。部分教师喜欢把训练的时间安排在课后,布置大量的作业,致使学生课余大量的时间埋在大量的作业中不能自拔,教师课余的大量时间消耗在作业的批阅上、精神疲惫。学生和教师就在这样恶性的循环中失去了学与教的兴趣。孰不知,课堂是最佳的训练时间。每节语文应当在读读、议议、练练中完成,这一定是高效课堂的必要环节。

参考文献:

[1]黄之海.刍议如何构建高效课堂[J].新课程·教研版,2010,(18).

9.高效课堂教学工作总结 篇九

XX年年中考结束后,我校英语教研组在总结过去三年教学得失的基础上,学习和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通过广泛的调研、论证,提出了“构建和谐快乐的高效课堂”。

XX年的中考成绩我们的平均分是64.92比全县44.8高出20.12;及格率为百分之46(全县19%);优秀率为8.4(全县2.1)。我们中考平均分是83.16(全县59.09);及格率为75.5(全县35.59);优秀率为35.7(全县8.7)。平时的期中、期末考试我们学校七年级的平均分均超过100分,有的班级达到104分(全县60多分),年级也都超过90分(全县50多分)。这些成绩足以说明我们的教学方法是可行的。我们总结出当前课堂教学具有共性的焦点问题,提炼出了五个方面的研究改进内容:

下面就我们的具体做法向老师们介绍一下。

一、实行集体备课,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

众所周知,备课是教师能否上好课的前提,也是能否迅速提高教学水平的主要环节。我们在备课中做到了两个吃透,即吃透教材和吃透学生,为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我们集体备课,做到了六个统一:统一划分课时;统一确定学习目标;统一自学指导;统一每节课的几学几教;统一课堂作业;统一阶段评估。

二、科学整合教材、划分和控制单元课时

我们在备课时,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在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创造性地整合教材,把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组、改、增、删这样的整合,整合后的教材调动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

(一)“调”和“组”指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将相关话题进行整合,使其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这个调整可是单元之间的,即单元的先后顺序可以调整,如七年级下册的unit 5 i’m watching tv ,我在看电视,他在读书,妈妈在做饭等,我们不妨提前学这一单元,因为在生活中,同学们可以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来进行交流,如a问 what are you doing ? b答i’m eating an apple 等。不同的进程也可有不同的安排。上册书我们提前结束了,当时我们预算到下学期的时间紧张,于是我们在春节前就开始了下册的教学,当时,同学们已学的筋疲力尽,又复习了两周,怕引起学生的腻烦心理,我们把下册书关于动物的第三单元学了,由于孩子们平时就爱看《动物世界》这个节目,备课时我们找出有关动物的图片以供课上用,这样的安排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效果确实不错。

调整也可以是课内的,譬如重新调整和组合某一节中几个部分的顺序,例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section a中就可把1a、1c、2c放到一块讲和练,讲的同时学习其中的新单词,通过练习单词引入句型what do you do ?进而引入句型where do you work ?最后引入what do you want to be ?和 why do you want to be ?并让学生写出自己将来想干什么,这样集中练习,即巩固了单词,又掌握了句型,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次合作学习的机会,把1b、2a、2b组合到一块,强化集中训练听力,更能提高听的效率,这样整合的教材在45分钟内同学们把单词轻松掌握了,句型会灵活运用了,听力也得到了训练。一节课中,听、说、读、写都能得到充分的练习,只是须老师课前要备好课,在知识的讲解和展示上,要征服学生,课堂确实能达到快乐高效。

(二)“改”、“增”、“删”也是我们灵活处理教材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如九年级的unit 6,section b中要求写出你最喜欢的乐队的名字,由于我们班大多数学生没有他们喜欢的某个乐队(band),我们就把乐队改为了演员(actor),这样也可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除整合教材外,我们根据学生的入学基础和教材特点,统一划分课时,我们现在的教学,七年级一般是三到四课时,section a、section b各一课时,练习与讲评是一课时,个别单元难点多时可能要用上四课时。

以七年级下册unit 9为例:

第一课时:词汇课,集中识词;

第二课时:听说课,完成section a和section b的3b, 要求学生掌握一般过去时态的结构和动词形式的变化,会从口头上运用一般过去时态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三课时:读写课,完成section b的3a部分和58页的part 3,使学生从听、说、读、写几方面灵活运用一般过去时态。

八年级上册我们一般用4课时,下册由于多了reading 这一部分,又加了1个课时。

九年级也是用5个课时,第一课时,集中处理单词,section a、section b、reading各一课时,第5课时,用3――5分钟把一单元的要点难点和同学们一起系统一下,然后同学们进行静心做题,最后老师用10―15分钟精讲。

课下同学们参照我们县编制的学案进行预习、复习、练习,习题稍多时,由老师提前精选而定。

目的就是让老师必须带着整合的目光去审视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简中求精,打造高效课堂。

三、构建启动学生思维的课堂提问。

为了有效引发学生的思维,寻求有价值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思维,我们主要针对课堂问题的设计进行了探讨。如果说,一堂精彩的英语课是一首动听的交响乐,那么有效的课堂提问就是这乐曲中最动人的旋律。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具有趣味性、针对性、激励性、灵活性和挑战性。课堂问题不但要注意把握难、易程度,而且要注重提问的时机。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unit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 section a部分时,有一个游戏 “mystery student”,学生普遍感到所用的语言有限,而本班学生的共同点太多,不太好表达。于是,我们就不用书上的这个游戏,另外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 where is heshe from?

2. what does heshe look like?

3. what is heshe like?

4. what clothes does heshe often wear?

5. what’s his her hobby?

6. what do you think of himher?

一般学生可以就这些问题一一进行回答,把答案串起来就是一篇很好的发言稿了。成绩较好的学生还可以就这些问题的回答进行适当发挥。再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unit 2 section 3a部分时,我们设计了“can you draw a map of the garden district?” 这样一个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既理解了短文,又训练了空间想象的能力,还能根据自己的地图复述课文,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四、务实常态课教学,重视当堂反馈检测。

为了解决学生知识的当堂达成度薄弱,避免课堂教学浮于表面的现象,我们提出了“重视当堂反馈”的口号。我们认为课堂的教学反馈应注意两点:

1、及时性。

短短的课堂教学45分钟,反馈必须及时。及时反馈便于教师凭自己的经验直接判断学生的状态,迅速发现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节和控制。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unit 5 section a部分时,由于havehas的用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我们就补充了havehas的否定句、特殊疑问句。通过随堂检测发现学生掌握的不好。原来,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实义动词和助动词,对havehas的一般疑问句还没有理解透彻,havehas的否定句、特殊疑问句超出了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于是,我们就及时调整教学步骤,从肯定句入手,循序渐进,让学生注意其变化规则,总结规律,最后,达到了预期的课堂效果。

2、多样性。

针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生,采用切合实际的反馈方法,包括口头练习和书面练习。口头练习包括朗读、对话、教师提问等多种方式;书面练习包括听写、翻译、作文、习题等。我们认为,书面练习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更加准确、广泛,更能全面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建立高效课堂评价标准

我们在学习了其它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效课堂构成的要素,制定出了高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我们对一节课的评价内容涉及到学生预习、教师指导、教学设计、教学手段、课堂气氛、学生参与、课堂效果七个方面。

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本届学生有较强的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兴趣,能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制定简单的英语学习计划,根据需要进行预习,在学习中积极思考,能把握学习的主要内容,并注意了解和反思自己学习英语中的进步与不足。几次的阶段评估优秀率皆在85%以上,未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但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提高听的能力及口头交流的能力?如何形成朗读技能?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缺乏语言环境的现实下,语法教学该如何把握、怎样进行?

10.高效课堂活动总结 篇十

“高效课堂的模式”探索活动开始于12月5号,结束于12月30号,历时三个星期。在此次活动开展过程中,参与人数10人。表现积极的有易利平组长,于建国老师,陈平老师,刘华老师,邓加宽老师,黄琴老师。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多次参与活动,撰写了多篇文章,并提出了多个方面的策略。如:于建国老师的备课求“实”-----预设、生成,相辅相成和课堂求“活”-------形式、方法,把握有度。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特征选择教学方法;根据学科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邓加宽老师提出的:首先,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相信学生的展示愿望,相信学生的自律意识,相信学生的智慧潜能。其次,加强展示。学生的积极性非常容易调动。易利平组长的五点总结:

1、明确的目的。不仅老师明确,而且也要让学生明确。

2、合理的课堂时间安排。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学习,合作交流,强化练习,老师讲解的时间要尽量短而精。

3、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

4、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

5、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评价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对于我们进行探索具有很大的帮助。现将活动总结如下,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探索供大家参考。

一、提高教学准备的高效性。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的教学准备环节,否则,谈不上有效的课堂教学,更谈不上高效的课堂教学。

教学准备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的处理、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1)备内容

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范本,努力做到入乎其内,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同时又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例子,不唯教材,力图出乎其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与课本对话,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内在意蕴。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提炼出简练而有效的教学主线,层层推进。

(2)备学生

教师在课前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根据“学情”有的放矢地进行备课。关键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上来了,课堂上才会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他才会乐读、乐思、乐写。现在很多学生就是对学习不感兴趣,他觉得在学校像坐牢房,读书写作业比吃黄连还苦,上课铃声像催命的丧钟,课堂上怎么都提不起精神,只要一下课他就生龙活虎。老师还真没辙了。(3)备训练

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堂练习,下发训练教材,教师必须先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当堂训练、快速反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课堂是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关键环节。学生的成长依赖的是每一堂课的积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务之急。(1)提高教学内容的高效性。

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依据教学目标,确立重点,优化选择。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教学,应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2)提高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高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3)提高教学方法的高效性。

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4)提高教学交流的高效性。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师生间的互动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应追求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效果。

(5)提高教学手段的高效性。

多媒体和学科教学整合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要坚决杜绝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装点门面、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做法,讲求使用效益。

(6)提高问题设计的高效性。

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7)提高时间设计的高效性。首先自学10分钟,带着教师的导学问题和目标。教师精讲15分钟;然后让学生巧练10分钟;再后,反馈5分钟,教师进行当堂批阅了解学习情况;最后5分钟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提高教学。

当然,高效课堂教学环节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除以上七条外,教师的专业素养问题、高效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问题、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问题、重难点的突破问题、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与学生主导地位的实现问题、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教师的示范作用与课堂教学细节问题等等,都值得去认真研究。

三、提高训练检测的高效性

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提高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高效性。既要切实杜绝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的现象,防止学生淹没在题海之中,也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的抄写,进行书本知识的搬家。要充分了解学情,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科学安排学生的练习时间,做到适时、适量、适度。高效训练要做到“六有六必”,即有练教师必先做、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坚持做到精选精练,把握难度,删除繁、难、偏、旧的题目,提高训练效度;必须做到,及时批改,精批细改;讲评之前必须先做统计归纳,切实提高讲评的针对性。

四、提高课后辅导的高效性

课后辅导要突出一个“勤”字,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实现培优补差的落实到位。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教辅结合的思想,不断强化教学辅导。在注重学生知识辅导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辅导,补“差”先补“心”,消除心理障碍,矫正不良习惯,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具体策略:

重视培优补差工作,在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各方面的能力。针对学困生的薄弱点,加强辅导,促其不断进步。

挖掘苗子,培养尖子,以好带差。

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

五、提高教学评价的高效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鼓励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既要注重过程又要注重结果。

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对教师本人的评价,如通过听课、考评、问卷或学生家长参与评价等多元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工作有效性的提高。

11.构建高效课堂,走轻负高效之路 篇十一

关键词:课改 核心 观念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058

课堂改革已提了好些年了,近年来我县教体局在教研教改方面又提出打造高校课堂,学习朱永新新教育的理念。可以说这种教育改革就没有间断过,但它只有一个中心目的,就是要改变以往的“三苦精神”走轻负高效之路,把教师和学生从“苦教苦学”中解脱出来,还课堂于学生,向“40分钟”要质量,教师真正转变为引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我校也正是基于以上思路一步步实施课堂教育改革,采用“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说到底课改就是改思想,变以“教”为中心改为以“学”为中心,并围绕“学”字重建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下面就从我校在实施过程中的一点体会和看法说出来共同探讨。

一、课改的关键是改变观念

通过我校实施的“构建高校课堂,走轻负高效之路”的过程中,我认为课改不仅仅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而更主要的是改变教师们的教学观念。我们都知道“教学”两个字,教师“教”的行为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内因,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新的知识和体系的构建过程,学生只有在“学”中才能“生”,学是内因,它引起新知识的“生”成,由内向外自然而然就完成了一个学习的过程。教育就是为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构建、自我成长而存在的外部条件,而教师恰恰是为教育学生完成知识的构建和自我成长的引路人,如果我们从心里不改变教学观念,而仅仅停留在做表面文章,那么在教育教学中,就不会有什么改变,变也只变了皮毛而已。我校在实施过程中就特别注重这一点,由教导处牵头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共同促使老师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改变,从而为“打造高校课堂”铺开道路,在后面的实施过程中才能顺利完成。而且通过课堂改革,观念不断得到更新,课堂活起来的同时课外也活起来了,在闲余时间男老师打篮球、羽毛球等,女教师到广场跳起了广场舞,这就是通过课改影响到老师们生活观念发生了改变,从而改变了我校师生生活的其他方面,起到了一种辐射带头作用。

二、改革是课改的核心

当观念发生变化,下一步就是要付诸于行动,只说不练那是一句空话,我们应从学生的“学”中下手。学是人类内在的需求,对于学生也是一样,他们由最初的模仿到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构建、自我成长的过程,我们教师就是应该按照学生认识的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完成自我成长这一过程,而不是强压学生按照设计好的思路让他们去走去套,学也得学,不学也得学,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怎样引导,如何引导,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我们以为学习即然是学生内在的一种需求,不如引导他们预习即自主学习。

三、引导学生全员参与自主学习

不求对与错,只求认知冲突之深刻,无论自学什么内容都可以,把不懂的内容找出来,准备小组合作学习时问题的提出,这样让学生“会学”永远比“学会”更重要,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第一步引导学生展示,展示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是走进高效课堂的金钥匙,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才华,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发现典型问题,然后在全班展示,营造争论的气氛,使学生在辨析中共识,达到强化知识的目的。第二步反馈是教学的矫正器,通过反馈活动,才能挖掘出学生“对”的精彩与“错”的价值,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达到巩固练习的目的。第三步,评价是高效课堂的加油站,教师及时准备的评价对于学生至关重要,让学生得到肯定的同时体会到了成功,也展示了自我,并且评价要以鼓励为主,依托“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这个宗旨进行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经过以上四个环节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全部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只顾教而忽视学生学的过程,这样不利于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及时鼓励与表扬是学生体验成功的关键

在一节课中,师生角色的转变虽然重要,但如果对学生的表扬与激励跟不上,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失去上课的动力。如部分老教师干了一辈子教育事业,本身已对教育教学失去了兴趣,产生了很大的职业倦怠症,对学生不能及时表扬和激励,这样过不了多长时间学生也会对自己的角色产生怠倦的。还有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很吝啬,不能及时地在课堂教学中表扬与鼓励学生,或表扬与鼓励过时了,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这样的表扬与鼓励意义不大。教师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所用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或一个暗示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对部分平时表现不积极的学生,偶尔回答了一个问题,教师就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对于中间学生他们表现好或有其他闪光点的时候就应该给予及时的表扬。对于好学生我们也不能忘记他们,特别突出的才给予表扬。我们还可以制作奖励卡片来鼓励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如学习进步、劳动积极、作业完成及时及课堂回答问题积极等等都可以作为表扬与激励的关键点。全方位的对学生激励,这样既照顾到后进生又没有忘记好学生,一举两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就更有信心了,在生活中充满了阳光,因为他们每个人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就是他们在成长中不断进步的源动力。

总之,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坚持不懈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高效课堂教学这一最终目标。

12.高效课堂工作总结 篇十二

一、构建交流平台, 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特别强调教师的指导角色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而只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才能激发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浓厚兴趣。因此, 我们首先要构建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 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达到心里相约的美妙境界, 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次, 我们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各种言之有理的质疑, 尊重和理解学生真挚感受, 通过提问逐步引出学生争议的话题, 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思维活跃。再次, 我们在提问中尽量创设物理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平台, 努力构建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通过巧妙的点拨, 启发学生把学习的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成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问题, 从而能使学生沉浸在合作探究快乐学习之中, 切实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挖掘教材资源, 达成释疑解惑

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诸多认知问题, 但这些问题汇合在一起便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原动力和课堂教学的契机。一般而言, 高中生有很强的求知欲, 虽然往往表现为思想上的疑问和困惑, 但更能有效引导学生不断去探索科学知识的奥秘。而我们只有通过挖掘教材资源, 以精心设计问题为契机, 才能引导学生释疑解惑。譬如:我在执教在《自由落体运动》的一课时, 按照伽利略反驳亚里斯多德的观点进行了课堂提问:“如果越重的物体下落得越快, 越轻的物体下落得越慢, 那么将重物和轻物拴在一起, 快慢情况到底怎样?”学生通过热烈的讨论后产生如下答案:有些学生认为两物相加更重了, 理应下降得更快;有少数学生认为重物下降时也许会被轻物所牵制, 其下落速度明显放缓。最终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找到了学生正确的答案。

三、联系生活实际, 开启创新闸门

高中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 因此, 我们在提出的问题时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 充分体现物理学在人类文明中的巨大功效, 从而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闸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实验环节, 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相应的提问。譬如, 当学生学完平抛运动规律后, 我就做了如下小实验:先拿起一支红色粉笔放在讲台的边缘, 然后再用直子敲击粉笔, 好像打高尔夫球一样把粉笔打出去, 使得粉笔水平方向飞出去, 并且在平坦的地面上留下了一段痕迹, 接着就展示了两个问题: (1) 假如用米尺, 我们能否求出粉笔沿平台面飞出时的速度? (2) 假如求出其速度需要测量哪些数据?学生紧紧围绕以上问题一边在草稿纸上计算, 一边思考其中的奥妙。类似通过实验提出的问题, 不仅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而且进一步感知新知识, 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促进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四、把握知识重点, 以利削枝强干

每一堂三维教学目标中都有重点和难点, 而学生只有掌握重、难点, 才能促使学生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和升华的契机, 因此, 我们在设计问题时务必注重的重、难点部分。譬如, LC回路电磁振荡是学习电磁场和电磁波的基础, 充、放电过程中的磁感强度、电流强度等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就是这一节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突破这个“堡垒”, 我就课堂上展示了如下问题: (1) 充电的实质意味着电容器的电量是如何变化的?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和电场能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2) 充电是相对于通过电容器容纳电量的变化还是自感线圈电流的变化? (3) 若忽略线损和场漏, LC回路中的磁场能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其原因是什么? (4) 当自感线圈中的电流产生磁感强度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如此层层深入的提问不仅有利于学生实现削枝强干———让学生的“劲”很好地使在“刀刃”上, 而且能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空间。

五、注重难度适中, 实现循序渐进

我们在设计、提出课堂提问时, 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已有的知识水平, 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给学生跳一跳就能摘果子的机会, 假如问题太难或者太简单失去了提问的意义。譬如, 我在执教“楞次定律”一课时, 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不管是原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 还是磁铁与线圈发生相对运动, 为什么其实质都是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呢?接着, 派几个学生上讲台完成条形磁铁的N极插入和S极插入并分别抽出线圈的实验, 其他列表归纳上述每一个个实验中的原磁通的方向、磁通量的变化和感应电流的方向情况, 最后总结性提问:“上述小实验的表面现象各不相同, 但它们之间有何共同规律呢?从中能否找出感应电流与原磁通量的关系?”这样的提问, 学生探究的方向更明确, 更能有效感知科学的原理。

课堂提问千变万化, 因材施“问”不可缺少。我们在课堂提问时只有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思考问题时的心理,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和灵活性, 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才能鼓励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下学习, 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摘要:课堂提问千变万化, 因材施“问”不可缺少。本文作者站在教学改革的最前沿阵地, 从构建交流平台、挖掘教材资源、联系生活实际、把握知识重点和注重难度适中等方面阐述了高中物理课堂高效提问艺术。

13.高效课堂阶段总结 篇十三

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华峰中学作为会宁县建构高效课堂实施学校,以转变教学理念为出发点,以剖析学校教学现状为切入点,以“模式构建”为突破口,以落实导学案为抓手,以小组捆绑评价为手段,全面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全力建设高效课堂。通过全体师生近一年的不懈努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有了较大的改变,教育教学质量在稳步提高,学校高效课堂建设工作在扎实推进。现将我校高效课堂建设实施阶段情况向大家进行汇报,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主要工作

1、加强培训。高效课堂的培训,其目的是通过培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更新理念,坚定信心,达成了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的共识。

一是专家引领。我校开展高效课堂建设以来,学校领导、教师全覆盖培训,参加了各级各类高效课堂培训,聆听了专家的讲座,从思想上对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建设高效课堂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二是辐射培训。姜汉斌、周海娟、张丽凤、万国宁等骨干教师对全校教师做辐射培训,交流了参加专家培训的收获,同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说明建设高效课堂的必要性。三是校本培训。组织全校教师学习高效课堂建设,同时整合印发了有关高效课堂建构的理论学习资料和全国十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从理论和成功的做法两个层面进一步学习领会高效课堂建设的途径与措施。四是延伸培训。组织实施高效课堂班级的教师60多人了参加了 “陕西宜川”教学观摩会,选派教师赴山东杜郎口实地考察学习,并对全校教师做再次培训。五是交流探讨。通过编写“建设高效课堂”简报,随时报道学校高效课堂建设情况,加强交流、推广经验、探讨问题。

2、组织保障。制定细则,加强管理,全力保障高效课堂的构建工作。学校成立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华峰中学高效课堂建设实施细则》,加强了对建构高效课堂活动的组织领导,保证了高效课堂构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3、学习研讨。一是解读高效课堂,把握价值内涵。体现的是新理念倡导的“以生为本”的学生观,是由“教中心”向“学中心”的转变;突出的是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是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注重的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由“满堂灌”向“解疑提升”的转变;彰显的是学生的亲身体验与学习效率的双赢,是由教师的“完成任务”向学生的“掌握理解”的转变。二是通过问题研究和行动研究,探寻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认真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解读》等教育教学理论,丰富理论储备。各教研组积极组织高效课堂课题研究,其中陈军主持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等两项课题立项为省级课题。

4、整体推进。2012年秋季学期,召开了全体教师会议,开始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构建实验。一是学习、借鉴、编写和使用导学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展。导学案的编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是由“以师为主”的课堂教学走向“生本课堂”的必由之路。教师集体备课,共同编写导学案。二是积极实践小组合作学习,建立了小组学习评价制度。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把学习还给学生、尊重思路、包容错误、鼓励创新。在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解决个人疑问,互助互学,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建设班级文化,服务高效课堂。学校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成立了自主管理委员会,将有形的德 2 育融入其中,感染、熏陶学生,不断助推“高效课堂”活动向纵深推进。

四是优化校园文化,助推高效课堂。我校校园文化以育人为宗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让校园处处显示出浓厚的人文特色和育人品位,助推高效课堂建设。

二、主要成果

(一)通过一年的反复实践和总结,我校初步建构了“五环导学”高效课堂模式。“五环导学”高效课堂对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课前准备要求教师深入挖掘教材,精心编制学案,做好集体备课,确定学习目标,精心进行个人备课,组织学生课前预习,培训学习小组及学习小组长。二是课堂教学要求用好学习目标,引领课堂方向;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展示点评,点拨升华;总结反刍,当堂测评;布置作业,预习新知;课后要及时写教学心得和反思。

(二)课堂教学初步呈现高效化

1.绝大多数老师能够较为熟练的运用基于华峰中学“五环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而生成的模式。

通过近一年的探索,全体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运用本学科教学模式,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系统把握教材,整合教学资源,在保证预习先行、任务导学、强化训练的前提下,依据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班级的学情等实际需要整合与建构,灵活选择运用此模式,建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对话交流、动态生成、合作共享,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有效高效的课堂。

2.教师的教学方式已发生根本转变。

大多数教师能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一致追求精讲点拨,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学生无法解决的知识点作精辟讲解,对学生的思路阻隔、思维瓶颈,点拨适量、适度、适时,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发现。能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 3 学习目标,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在学会过程中达到会学。能依据学生的种种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引导多了,包揽少了;帮扶多了,指责少了;点拨多了,讲解少了;动手多了,旁观少了;评价多了,懒汉少了。

3.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高效课堂建设带来的最大转变。主要表现为一是学习自主化。组织开展合作学习,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高,小组内生生之间互相协作、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二是学习合作化。通过小组交流,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提高,产生最佳学习效果,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思想行为获得进步。三是学习探究化。通过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学习有关获取技能的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同时大多数学生能积极预习,能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的问题。回答问题、发表意见、解题思路有根据、有创意,能发现知识的规律与联系,能有效地进行知识迁移。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在碰到困难和障碍时,仍能保持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4.初步掌握了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

经过一年的探索,教师设计的导学案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能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问题设计有层次性、梯度性,学生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5.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已基本形成

七八年级各班都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组织能力、口才、性格、性别、身高等因素,精心分组。实行捆绑式评价,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训组长,先让组长学会组织小组学习、交流、展示、质疑,进而引导每一位学生学会学习。同时实行捆绑式评价,把每个学生的学业成绩和 4平时表现、道德素养联系起来,实行组内公布个人成绩,全班公布小组平均成绩的办法。部分班级还建立了评选周优秀小组、优秀个人、进步奖等评价措施,最大限度的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集体备课机制形成

学科备课组集体讨论共同编写导学案,教师主备,备课组集体备课,教研室主任审核,促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既独立思考,又集思广益,在个人深入钻研的基础上,资源共享。

三、存在问题

1.多元化的小组评价机制尚未成熟,小组助学和综合素质的评价作用还未得到充分的发挥。部分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或学困生的集体意识和主动学习的意识还没有建立起来,仍然或者是想方设法游离于小组之外。

2.小组研讨的实质是什么,展示如何进行才更能体现学习小组集体的智慧等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问题仍然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上一篇:年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下一篇:学生离校实习保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