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看]济南市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总结报告

2024-11-04

[高考必看]济南市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总结报告

1.[高考必看]济南市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总结报告 篇一

高中物理新课程实验阶段性总结报告

广州市第七中学物理科

高中物理新课程实验在我省从2004年开始,已进行了一个循环,2007年6月7-9日,首届新课程实验毕业的50万高中毕业生考生顺利地进行了新课程标准下的第一次“新高考”,意味着高中物理新课程实验一个阶段的结束。

七中物理科的全体教师,也跟广大的老师一起,在这三年里投身到这场大变革当中为课程实验的实施做了大量的工作。一.认真学习好课程标准,积极投入改革

2004年4月,正值高三一摸结束不久,科组长周兆棠就受市教研室派遣,赴京参加了国家教委在北京主办的四省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国家级培训学习班。除了认真学习有关的文件外,还自拍了不少专家大会专题发言的录象带,为回来后进一步理解新课标做好准备。

2004年7月,科组组织了刘贻嫦、谢传耀老师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广州市新课程标准学习班。周兆棠老师在学习班内担任主讲。

从2004年到2006年,科组内高中教师共11人全部参加了各年的物理、通用技术两门课的培训班,全部及格,领到了上岗证,实现了“全员学习,持证上岗”的要求。

三年来,科组一直组织老师坚持各种关于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各级老师积极参加市教研会组织的教研活动,参加发言,讨论。周兆棠老师在2004年市高一教研活动上分别做了《必修1教材与试验本教材的对比》、《实验探究在必修1的体现》的发言,宋丽蝉老师在2005年上学期在市高一教研活动中做了《关于高一必修课程复习的意见》的发言。2006年3月,周兆棠老师又代表广州市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会在“广州、韶关、东莞、清远四市新教材研讨会”上做了“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的发言,汇报了科组、教研会在两年实施过程中的体会。二.运用邓小平理论,谨慎推进新课程的改革

在三年的新课程实施工作中,我们始终以课程标准为指南,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摸着石头过河”,小心、谨慎地进行新课程的改革。

1.充分重视,敢于创新:

2004年9月新课程改革开始在我省实施,科组组织了足够的力量担任本届的高一任课老师,除了科组长从高一一直跟踪到高三进行一个循环的试验,取得经验外,其余两位老师都是教龄20年和10年以上的高级教师和一级教师,他们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这就为后来进行的一系列把教改理念与教学实践结合的行为形成了坚强的后盾。

新课程改革一开始,我们高一备课组就应教研室的要求,推出了公开课“位移与路程——如何实现探究”并制成光碟,发至各区,由各区教研室教研员组织老师进行研讨、取得共识。在市教研活动中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2004学年段,我们还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必修1 ”的教学中,进行了“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的研讨课分别由任教的三位老师讲授,科组全体高中老师进行研讨,探讨在执行新课标过程中应怎样联系实际进行“探究与猜想 ”的教学。随后,又在2004年11月份开放日由周兆棠老师推出了探究课“牛顿第三定律”供前来老师研讨。

为了更好地理解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特别是“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中所提到的“探究与猜想”的意义和可操作性,在2006学,我们又以“共点力平衡条件”这一课题,尝试让学生从初中学过的“二力平衡条件”及高一刚掌握的“合力”知识,自己去上好这节课。两位老师肖哲君和翁华分别设计并实践了这一教学过程,全科组的老师通过对这节课的讨论明确了“探究”的深层意义,并且体验到了“师生互动”“温故知新”在这种实验课中的作用。

在2005学年,由陆文玲老师主讲了“物体的受力分析”、桂湘贤老师主讲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公开课,在2006年5月,由翁华老师在区主讲了“探究合外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的公开课。2.善于总结,不断改进

对于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科组都及时总结,并在科组内不同备课组之间进行交流,以防冒进或避免后来人再走弯路.2005学年一开始,我们就在高

一、高二备课组内召开了经验交流会,让备课组长把在上一学年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比如教材的处理,教辅资料的使用等向新高一老师介绍,在三年的实践中,我们主要做了下面的一些工作:

(1)强调了集体备课,集体研究,统一对课标的认识,发挥集体力量。

新课程强调“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对教材,甚至对不同教材之间的研究显得很重要,我们要求每个备课组每周至少有一个小时进行集体备课,研究教材与教案,讨论每节课的安排和教学目标的体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对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筛选和精练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新课标的精神,为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我们在2005年学就开始在“必修1”“必修2”和“选修3系列”授课的顺序、内容都做了一些小的改动,比如在“必修2”机械能一章教学中,把“功率”安排的教学顺序放在前面;2006有把“选修3-5”中,“量子物理初步”的教学与后面内容也做了调整,使其系统性与新教材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更靠近。

(3)积极改进评价方法

2004年,我们曾想按照专家们的想法,搞一套比较完整的“发展性评价系统”,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个问题的制定标准比较难以界定,于是还是沿用老一套方法,从学生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去进行衡量。2005年,我们结合第一年的经验,采取了“个人自评,小组评议”的方法,在一些重要的环节上进行了实验,比如:对某个重要概念的见解、课堂提问、实验问题的讨论,慢慢地学生也习惯了在这些场合的评价活动。从宏观上开始改变了教师们脑海中“一卷定终生”的观念。

(4)把实验课与探究问题有机的结合

通过三年的摸索,我们在理解新课程标准方面有了一些进步,特别是在实验探究方面,做到了如何灵活地把分组实验与授课内容结合,提高效率,比如: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关系的问题,教材上是把它与授课结合在一节,考虑到这是学生第一个实验,我们还是果断地把它与课文内容分开,以便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 充分领略这个实验的意义,初步体验“猜想-实践-探究-评价”这个过程。

3.重视学生的反馈,结合实际,不断调整课改的重心

科组十分重视学生在课改中的信息反馈,由于课标新,教材新。且由于“削枝保干”的新理念是新教材编写的基调,教材的系统性明显降低,学生大部分不适应。因此每年都定时召开科代表会议,听取对教法、进度的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对模块讲授的深浅度,比如对选修3-4中相对论的讲授,我们在第一年高二授课后,学生反映比较抽象,我们在05级的教学工作中,就把它改在3-5教学之后,在学生有了量子理论的初步知识,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进步,才以讲座的形式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从学生的成绩、交谈以及对比中敏锐地发现,在“必修”课程的授课中,学生对“必修2”的内容掌握存在较大的问题,而“必修2”无论是在知识系统或各类考试中都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在2006级的教学中,经过两年的经验积累,我们决定把这部分的教学定为必修课程的重点模块,减慢授课进度,降低难度,让学生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有充分的时间,在此期间,尽管出现了教师因各种情况缺员的意外,但科组还是发挥了集体的力量,调动高

二、高三老师支援,力保高一年级在这关键时刻的教学任务能按质、按量完成。三.积极参加各级的教育科研活动

课改的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教师在其中除了实践外,必须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科组十分重视教学科研工作,除了落实学校规定的每个老师的听课任务外,集体备课、讨论教案成了科组的常规工作。

此外,科组的老师积极参加市教研室发起的“第三阶段教学设计”,以陆国新老师为主的三位老师开展的课题为“物理活动课发展性评价”在“广州市教育局第三阶段教学设计”中获得二等奖。陈鹏等老师参加了“原认知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主要成员)在“第6届广东省普通教育教学成果奖”上获二等奖。周兆棠老师参加了省级课题“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实施研究”历时三年,现正进入结题阶段。另外陆国新、周兆棠、陈鹏、桂湘贤、张菊、肖哲君、韩郡老师参加了市教研室“物理有效教学”的研究,探讨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把专家的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配合新课程的实施,市教研室组织骨干教师编写相关的符合课标要求的教辅资料,科组老师谢传耀主编了“选修3-1”指导书、周兆棠老师主编了“必修1”指导书和“必修2”指导书的编写以及2007年《高考备考指南》的编写。为教改的护航工作出一分力。

四.在教改中大力培养青年教师

教改工作的三年,科组的青年教师始终在教育的第一线。

由于本科组的特殊性,教师年龄出现了严重的断层,在2004年教改的第一年就遇上了实际的问题,意识到这个问题,科组组织了青年教师工作小组,在听课、实验各方面全面对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培养进行落实,以适应教改的需要,如2005年让陆文玲老师担任了公开课《力的合成》,2006年肖哲君和翁华分别采用了不同授课形式讲授“共点力平衡条件”一课,在科组和北大附中实验学校的老师中共同研讨。让陆国新老师担任课题组的负责人。这些措施,大大地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责任心。翁华老师在广州市第一届青年教师解题比赛中获奖,陈鹏、陆国新、桂湘贤在广州市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初赛中获二、三等奖。

五.始终把物理实验摆在教学媒体的第一位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非常强调“过程与方法”,其中的“探究与猜想”的大部分目标都与教学的主要媒体——物理实验有关,除了千方百计保证课标的常规实验、演示实验要100%上课堂外,科组还大力开展相关的物理小实验和活动课、环保教育课,在实验基础上强调环保的重要性,介绍光污染、电磁污染等现代环保教育理论。科组的噪声监测小组就是把实验与理论结合的一个活动,组织教师学生参加这个小组,并写出相关的文章。

此外,科组还十分重视实验室的建设,把实验室建设作为主要工作,科组长每年了解仪器的配备情况和实验员的工作。对每个老师要求能做好本年级的每一个实验。把它列入考核范围。

科组正在进行“数字化探究实验室”的建设,使科组的实验室达到示范性高中的要求,让物理实验加快走入现代化的阶段。

上一篇:自考生如何写好毕业论文下一篇:高级职称专业技术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