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强市”工作汇报

2024-09-18

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强市”工作汇报(精选14篇)

1.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强市”工作汇报 篇一

质量强市工作汇报

201X年市政府印发了《贵港市质量兴市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实施“质量兴市”战略。,我市为深入贯彻质量发展纲要,出台《贵港市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工作方案》,推动从“质量兴市”向“质量强市”转变。我市实施质量兴市战略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统一领导下,经过5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社会互动”的格局。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的展望未来。虽然我市在质量兴市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新的形势,对质量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为全面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中国制造2025》等推进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全面加强质量工作,加快推进我区经济社会提质增效升级,如期实现“两个建成”目标提供坚实保障,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决定,在全区实施质量强桂战略。为实现质量兴桂向质量强桂的新跨越,今天自治区兴桂办组织了调研组到我们贵港市开展《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强桂战略的决定》起草工作专题区内调研工作。下面我就针对调研组提出来的问题,结合我市实施质量兴(强)市工作做简要汇报,具体情况如下:

一、质量兴市工作成效及亮点

1.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

一是领导重视、组织到位。,成立了质量兴市﹙县、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质量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分析质量形势,交流经验,研究部署各阶段质量工作。二是保障经费、鼓励先进。各市县政府在财政预算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年都安排质量强市﹙县﹚工作经费。

2.品牌战略效果显著。

实施质量兴市以来, 中国驰名商标2个,广西名牌产品34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10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个,广西老字号2个,广西著名商标62件,广西优质工程14个, 4星级旅游酒店5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6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设立“贵港市市长质量奖”,截至目前已开展了两届评审,共4家企业获奖。

3.标准化推进有成果。

全市已建立了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省级示范区6个,并制定实施各级农业地方标准24个, 覆盖了水果、蔬菜、粮食、禽畜及生态循环等多个产品和产业。贵港市芭田生态有限公司、永新畜牧西江公司等4个企业先后创建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在服务业标准化方面,中石化贵港分公司服务业自治区级标准化示范试点在20获得批准立项,成为我区首批服务业省级标准化试点。

4.整体质量水平稳步提升。

“十二五”末四大质量在保持原有水平上均有了全面提升。制造业产品平均抽检合格91.5%;食品各环节平均抽检合格率91.1%;国家基本药物品种平均抽检合格率达90%以上;农产品平均抽检合格率99%;全市大中型建筑工程验收合格率平均达95 %以上;全市各主要服务行业平均满意度达80%以上;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完成率完成率达100%。

6.检测平台建设有突破。

“十二五“期间,加快推进质检中心建设,自治区级服装检测中心已完成实验室装修,自治区级水泥及建材检测中心已落实建设用地和完成项目立项。两级质检、计量技术机构技术实力不断增强,市级质检机构检测项目不断拓宽,检测项目已达626项产品(参数),年检验样品总数已达3000多批/次。市级计量机构拥有35项计量标准,比20增长59.1%;投入设备和技术改造经费247.80万元,比2010年的60万元增长313%;计量标准装置及检测设备资产总值达310.16万元,比2010年的127万元增长144.2%;检测项目由2010的36项增至49项,达到平均每年增加2.6项,满足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计量技术支撑。通过优质服务,全系统20事业收入预计达到1315万元,比2010年增长3.9%。

二、“十三五”工业、农业、服务业质量发展目标

1.工业方面。巩固提升现有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充分发挥我市港口优势,以生产许可、市场准入、强制性认证认可等质量手段,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和生产能力,采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2.农业方面。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生产,加大推动“三品一标”农产品发展工作力度,加强“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管理,落实“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发展支持政策。及时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复查换证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年检、续展工作,促进我市“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种植面积稳定扩大,获得认证产品数量不断增多,农业标准化生产不断得到发展。

3.服务业方面。继续以加快构建西江经济带物流中心建设为载体,提升物流服务质量,培育一批物流龙头企业,推动物流业国际化、规模化发展。以建设西江流域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为载体,丰富旅游内涵,加快服务标准体系,提升贵港旅游产品质量和规模,打造宗教文化、生态旅游品牌。以积极实施“树桂菜品牌”工程为载体,培育餐饮业企业品牌。重点培育一批休闲街区,努力实现人性化、亲情化、精细化服务,大力发展餐饮服务标准化和关联产业,不断完善产业链。

三、对质量强桂战略目标的建议

真正建立质量诚信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电子化技术,归集质量监督、检验检测、行政执法、认证认可、计量、标准、特设、安监、环保等各个业务领域在依法履职过程中产生的质量信用信息,搭建统一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和产品质量信用记录平台,建立质量诚信联动机制,做好质量信用奖惩信息发布和监督整改。

四、在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生态人居质量等方方面的困难

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来看,当前质量建设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 质量兴市工作推进不够平衡。

我市质量兴市工作虽是同时部署、同步开展,但仍有少数单位的工作落实不够扎实,发展不够平衡、认识还不到位,还没有完全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整体推动的工作格局。

2. 企业主体作用有待加强

少部分企业的质量法制观念及质量意识比较淡薄,部分产品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生产与流通领域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尚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部分中小企业产品标准水平低,有标不依的现象仍然存在

3.制约发展因素较多。

我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企业规模低小散、产业结构低档次、产品品牌同质化、企业主体责任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薄、道德诚信缺失等问题,以及高素质质量专业人才的短缺,成为制约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4. 缺少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产品。

原创性产品和创新技术较少,国家级知名品牌不多,品牌带动经济发展的成效不明显,质量理论研究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研成果转化滞后,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驱动力不强,粗放型发展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5.技术服务水平不高。

高端检验检测设备配备不足,应对突发质量安全事件存在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准、检不快等问题,技术机构的检测技术与装备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公共检测平台还缺乏“高、精、尖”的学科带头人,高素质人才不足;检验检测市场化发展,对贵港质检机构检测能力、服务质量水平提出了新挑战。

五、企业对于产品和服务方面,需要的支持

从资金,技术人才方面帮扶贵港市完善产品、特种设备、计量检测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构建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检验检测支撑保障体系,满足企业的需求,减少异地检验检测造成的各项成本。

以上是我代表贵港市质量兴市办针对调研组提出的五个问题的简要论述,有不足的地方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2.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强市”工作汇报 篇二

首先, 在相关信息课程中渗透创新意识的教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生的创新作品比较少是纯粹原创的, 更多的是将别人的作品进行整合或者在别人已有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这就需要学生搜集大量的信息。这是可以在相关信息课程中完成的。在实际教学中, 我会运用任务驱动法, 将学生创新工作融入日常教学中。例如在教授搜索网络资源的相关内容中, 我加入了让学生在百度上搜索自己感兴趣的日常用具或者与专业相关的医疗设备。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积极所搜相关内容。不少同学都在课后教学反馈中用了一个网络词汇“脑洞大开”。搜索之后大概明白, 这是激发出她们无限的想象力的意思。可以看出比起让学生漫无目的地浏览网页, 这种带有一定目的性的网络搜索更让学生喜欢, 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其次, 积极提升学生运用网络进行创新查新工作的能力。我校每年都会开设创新作品的查新讲座。创新只是学生的一厢情愿, 类似的产品是否已经有过了?别人是如何设计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这些都需要进行网络查新来完成。通过指导学生从中国专利网和万方数据库等等网站上进行查新并下载相关内容, 不仅让学生明确了创新作品的制作方向, 也让学生学到了别人的长处, 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设计。

再次, 通过合作小组等形式, 组间学生创新团队。我所在的是职业学校, 学生素质良莠不齐。但是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在创新作品制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有一部分思路敏捷, 动手能力强的同学作为第一作者, 还需要一些能够提不同意见的, 能够“挑刺”的同学协助他们不断突破思维的局限性,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作品, 同时还需要一些特别精于网络, 能够在短时间内搜索到大量有用信息的“网络高手”。因此, 在这个集思广益、互相讨论, 类似于头脑风暴的过程中, 就会自然形成数个优秀的创新小组。小组内部分工合理, 关系融洽。创新不再是一种负担和任务, 而更像是他们集体玩的一个精彩游戏, 让他们在游戏的轻松氛围中, 感受创新的精彩魅力。

第四, 通过网络帮助学生整合资源, 完成创新作品。学生要完成创新作品仅靠一己之力是不够的, 还需要整合多方面的资源。在这方面, 现代网络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各种各样的论坛和专业网站都提供了海量的创新信息。比如我校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一直对创新很有热情。主要源自于这个专业的很多设备需要根据病人的个人特征进行定制, 而在网络上还有专门的康复设备的DIY网站, 介绍各种康复设备的制作技术和难点突破的技巧, 为康复治疗技术的学生创新作品的制作提供了很大帮助。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我校曾获得江苏省创新大赛一等奖的作品, 在改进过程中创新作品的作者遇到缺乏必要的电子元件的困惑, 后来通过一些专业的代沟网站找到了合适的配件, 终于圆满完成了创新作品的制作。在相关专业领域, 学生的知识面毕竟是有限的, 如果指导教师能够及时整合多方面的资源, 将会对学生顺利完成创新作品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后, 要通过现代教育技术, 形成鼓励创新、重视创新的氛围和环境。通过建立学生创新QQ群、微信圈以及制作相关的创新宣传APP, 通过各种形式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学生中形成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的氛围, 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 哪怕是最荒谬的想象, 教师也不能嗤之以鼻。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不断探索研究。鼓励学生动手制作, 并通过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进行积极的反馈和及时的指导。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 让学生勇于创新、乐于创新、在不断创新中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之, 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不断提升培养的。职业学校的学生将来要面对的是复杂的实际工作环境。不墨守成规, 在工作中寻求创新和发展, 往往是一个普通的产业工人和一个优秀的技术人员的核心区别。如何才能激发职业学校学生创新的热情, 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大有可为。随着时代的发展, 学生的信息化素养不断提升, 从网络上获取各种资源和帮助已经成为学生的常态。如果我们的信息化教学能够不断提升学生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搜索各种创新信息资源的能力, 那么将会对职业学校学生创新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 指导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对这个过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如果教师对于网络一知半解, 没有丰富的网络知识, 也就无法在创新方面给予学生足够的技术支持。因此, 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也需要高度重视对教师的信息化水平的培训工作。

摘要:作为一所卫生类职业学校, 要做好学生创新工作不论是从设备上还是技术上都不占有优势。如何才能从制度层面合理配置资源, 不断有效推进创新工作呢?本文作者通过亲身经历的制作创新作品的过程, 从中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寻找各种方法, 能够让卫生类学生也能制作出高水平的创新作品。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学生创新

参考文献

[1]吴美霞.面向高中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信息技术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 2010年.

3.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强市”工作汇报 篇三

【关键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医务工作者教育职能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123-02

虽然《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已于1990年6月4日发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加强卫生工作方面切实做了一些关键性基本建设,学校医务工作者的队伍建设也得到了加强,学校医务工作者确实为维护学生健康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尽到了医生的职责,但我认为学校医务工作者和学生的关系不应仅仅是医生同病人的关系,还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学校医务工作者应自觉地把自己看做是一个教育者,为学校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学校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是维护学生健康,保证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为将来进入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而达到这一目标最切实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做到“不治已病治未病”。学校健康教育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应用学科,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广大学生接受卫生知识,建立卫生信念,培养利于健康的卫生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提高生活和学习质量,促进身心健康成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青少年集中的地方,学校组织机构严密、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别强,敢于标新立异,勇于解决新问题,相互之间接触频繁、善于效仿,使其具备开展健康教育的良好基础。为此,学校医务工作者应发挥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职能:

1 做好防控传染病的健康教育

据卫生部发布的信息显示,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有七成发生在学校,其中很多都是传染病流行和食品卫生问题。而学校医务工作者应该是保护学校卫生安全的第一道“屏障”。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多是寄宿制学校,学习、生活接触都比较密切,尤其是近年来SARS、甲流等呼吸道传染病的世界性大流行,就要求学校医务工作者必须做好防控传染病的健康教育。

(1)根据季节、流行病学特点制定健康教育主题,通过布置好宣传栏、黑板报,使用好广播、网络等,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教学效果,尤其是做好防控呼吸道、肠道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工作。

(2)管理好班级卫生委员和宿舍长,对每班卫生委员及宿舍长进行专门培训,使他们学会湿式清扫、定时通风、消毒液的使用等,记录好本班、本宿舍的通风记录表、病假登记表,管理好班级、宿舍卫生及个人卫生的检查、督促。

(3)组织学校食堂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坚决贯彻《食品卫生法》,严防病从口入,把好食品卫生监督关,防止学校内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2 做好常见病防治,加强学生体质训练

龋齿、沙眼、近视等因卫生习惯不良而引起的疾病已成为学生的常见病,给以后的工作、生活带来不便,更需要学校医务工作者在平时为他们上健康课,努力营造健康知识人人学,健康行为人人做的环境氛围,增加学生的卫生保健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1)每学期初制定本学期健康教育计划, 向学生开展讲究卫生,有规律的作息制度,营养对健康的关系等方面的健康知识教育,并结合“4.7”世界卫生日、“5.5”全国爱眼日、“5.31”世界无烟日、“6.5”世界环境日、“9.20”全国爱牙日、“12.1”世界艾滋病宣传日等开展专题知识的宣传和服务活动。

(2)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建立健康档案,掌握青少年体质变化规律,研究影响学生体质的不利因素和积极因素,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

(3)为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医务工作者应结合学校的体育工作,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组织学生做好眼保健操、课间操,上好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课,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并做好记载工作。

3 青春期健康教育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其生理发育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从原来的不成熟趋向成熟。对中职生而言,身体外形的变化和性的成熟,使他们渴望了解性知识,以揭示生理上的新奇变化。部分职校生由于不能把握爱情和友谊的分寸,过早地陷入早恋的旋涡而不能自拔,其人数比例要明显高于普通学校的学生。因此,学校医务工作者要针对他们的特点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如性的基本知识、防治性病的基本知识、毒品、药物滥用的危害、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人际关系技能、缓解压力技能等。让学生通过学习,增强学生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4 心理健康教育

青春期既是人生黄金时代开端的关键时期,又是人生最脆弱的時期,同时也是心理障碍的高发时期。过去人们多重视学生的生理卫生和身体健康,认为身体没病就是健康,这种观点显然是片面的。世界卫生组织曾把“健康”定义为“不仅仅在于没有疾病,而且在于肉体、精神、社会各方面的正常状态”。中职生的健康应该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四者缺一不可。对健康概念的新理解,促使我们比以往更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性格、健全的人格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今后能健康地立足社会,发挥才能。

由于许多中职生是在升重点高中、普通高中不成,就业无门的情况下走进职业技术学校的,不少学生的职业选择是不自觉、不情愿的。这些原因致使中职生普遍存在着程度不同的自卑感,有的已发展成为严重的心理疾病,给正常的学习、生活、工作造成了极大妨碍。对中职生突出存在的自卑心理,学校医务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其危害性,要根据学生出现的学习障碍、情绪障碍、品行障碍、人际关系障碍等表现进行心理卫生教育,可以是在课堂上集体讨论的形式,也可以是单独咨询的形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职生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强化职业责任感、光荣感、自豪感,扬起职业理想的风帆。

4.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强市”工作汇报 篇四

工作情况报告

尉氏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党支部在尉氏县人社局党委的领导下,切实落实“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工作要求,认真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现将支部建设及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党组织带头人建设

职教中心党支部书记闫冰同志在党组织建设中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政治素质、党性观念强,能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落实党建;支部书记带头廉洁自律、承诺践诺、发挥表率作用;认真抓好班子建设及换届工作;带头贯彻民主集中制、促进班子团结情况;认真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情况。

二、工作思路

(1)党建工作是否有明确思路;(2)工作思路是否符合服务中心、建设队伍的要求,并形成工作计划情况;(3)工作计划贯彻落实和定期进行工作总结情况。

(1)“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等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2)建立定期分析党员队伍思想状况和党组织书记与党员谈心制度情况;(3)党组织书记列

席重要会议、参与重大决策和干部使用工作制度情况;(4)落实党务公开、实行民主管理制度情况;(5)建立党员直接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情况;(6)建立党组织书记就党建工作向党员群众述职并接受评议制度情况。

(1)党员活动场所建设和使用情况;(2)活动场所宣传教育设施配备和使用情况。

(1)专兼职党务工作人员配备情况;(2)党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党费上缴及管理使用情况

(1)落实上级党组织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情况;(2)围绕中心、履行职责,协助行政负责人完成本单位各项工作情况;(3)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情况;(4)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成效情况,单位文化是否有特色;(5)党建工作、业务工作考核及受上级表彰情况;(6)党建带群建工作成效和各类群团组织作用发挥情况。

5.职业学校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篇五

汇报材料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告别了祥和愉快的新春佳节,我们伴随着早春的步伐,迎来了美好的今天。在此,我谨代表渌江职业技术学校向各位领导致以新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愉快,万事如意!

作为渌江职校的校长,我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日日殚精竭虑思谋学校发展大事。从事校长工作几年的工作业绩概括为:以“经营民心学校”为主题,提升了学校适应市场的能力;以“有效”为目的,提升了学校教育内涵发展品质;以“和谐”为目标,提升了学校教育的社会形象。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总结汇报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从管理学校转变为经营学校,提高学校适应市场的能力 任校长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场的要求不断改变办学思路,紧紧依靠全体教职工,积极进取、努力开拓、奋发拼搏、艰苦创业,学校的各项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带领全体教职工在把学校打造成能更好适应市场的职业学校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1、重视教师的素质能力培养,建成了一支学习型的教师队伍。教师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执行者,是教学的主体,是实现学校办学效益的最积极的因素。我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来提高教师的能力素质:

一是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二是每位教师能实现用多媒体手段上课。三是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四是教务处督导跟踪听课、研讨交流等方式,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学校办学实力。

充足先进的设备是提高办学效益的物的因素,是办学竞争的“硬通货”,是“教学力”的保障因素。根据市场要求,设置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改善了教学和办公条件。

3、促进校企联合办学,加强专业建设,树立专业品牌

加强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是学校今后发展的方向。只有这样,既为企业培养了许多优秀员工,为地方经济做贡献,同时,我校也得到全面发展,企业为学校提供了很多天然的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真正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出路问题,学生从而萌发了读职校的兴趣,学校才有了生命力、创造力、吸引力。

4、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作用,积极开展社会培训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

学校是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学校被株洲市劳动局认定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定点机构。

学校开设了很多短训专业:维修电工、陶瓷工艺、缝纫工,还开设了涉农专业:畜禽繁殖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农产品加工员、沼气工、农村合作负责人。学校将课堂搬到了乡村,方便了学员,也真正让一批批学员学到了一定技能,同时提高了农民素质,为发展地方经济做出了贡献。

二、教育管理精细化,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我把学校管理的总体目标为:面对市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以德治校,依法行政。我带领校领导班子在不断加强学习,改进方法,提高效能的同时,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入手,切实为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为学校品质和成绩的提升做工作。抓班子,带队伍,形成重视抓运行过程、重视抓薄弱环节、重视抓总结反思、重视抓整改落实的良好习惯,打造经营型学校管理班子。在学校的基础管理中,我牢抓以下几点:

1、勤政务实做表率,建设好干部队伍。

我带领领导班子成员身先士卒,勤政务实。以办经营型学校为宗旨,与领导班子成员一起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精神和各级文件、会议精神,深刻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联系学校实际,总结成绩与经验,分析不足和失误,研判管理和教学,谋划发展远景。我要求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勤恳工作,埋头苦干,全心全意为师生,一心一意谋发展,讲团结,多奉献,在学习和工作上争做模范,为学校发展当好表率。

2、依法规范办学,提高民主管理水平。

根据各种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学校制定了《规范办学行为的若干规定》,对贯彻执行课程计划、招生转学、学籍管理、教辅资料征订、作息时间、教师行为、教学行为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加强日常教育和常规检查,目前领导依法治教,教师依法育人,学生懂法守纪,学校依法规范办学的意识不断增强。

在民主管理方面,学校不断完善校长办公会议集体研究、集体决策的制度和重大事项教师大会报告制度。

3、严格教学常规管理。

认真贯彻学校“经营型学校”的办学方针,抓教学常规管理,加强课堂教学的调研与督导,关心师生状态,加强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与探索,加强对校本课题的研究与指导,加强学生实践实习的实效考核,严把教学过程的质量关,实现教育教学的效益。

4、大力开展体育、艺术教育,加强卫生、健康教育。

学校努力推进并重视体育、艺术、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广泛开展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学生喜爱的群体性活动,适时举办专项体育运动会和比赛。重视艺术教育,举办校园艺术节、校园歌手大赛、学生书画艺术展览活动等。要求教导处、团委共同举办演讲比赛、诗歌朗诵、征文比赛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5、校园安全管理扎实有效。

安全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建立了安全责任人岗位责任制,明确责任,把学校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加强师生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努力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保安全”齐抓共管的局面。

6、加强后勤服务,创建幸福校园。

各项后勤工作有序进行,为学校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食堂工作,财务工作,校产管理等方面均能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和学校有关制度认真执行,并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完善就业网络,提高就业质量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专业技能”的培养,实行校企联办,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以“立足醴陵,面向湖南,辐射全国”的就业格局。毕业生就业对口岗位多,待遇高,发展前途好,学校很注重学生对口就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让学生找到立足之本,找到前进、奋斗的方向。

四、任校长几年来的业绩总结 成绩: 学校获奖:

民办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民办学校优秀单位; 目标管理考核三等奖;

地方产业人才培训工作先进单位; 民办学校合格单位;株洲市劳动局评为先进培训学校; 地方产业人才培训工作先进单位。教师获奖:

张白鸽校长评为株洲市职业教育培训优秀教师;谭广军老师荣获株洲市职业技能大赛维修电工教师组第五名;文晓桦老师被评为醴陵市教育先进工作者;沈芳老师荣获株洲市教育局校企合作论文赛三等奖。

学生获奖:

张丽妙、温建维、王婉、马 涛、杨玉云、樊胶月、余英等荣获株洲市中等职业学校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名单。

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参加株洲市技能测试,荣获合格率株洲地区第一、优秀率第三的优异成绩;计算机及数码产品维修专业成绩合格。

总之,学校坚持严谨治学,全校师生同心同德,扎实工作,开拓创新,真正让渌江职校成为一所有责任感,与时俱进的知名职校。

6.职业学校岗位练兵工作汇报 篇六

本学期我校将深入加强教师队伍内涵建设作为教学工作重点,以名优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为手段,着力加大教师群体的业务水平培训学习。为此xxxx年10月我校组织召开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汇报,通过专业组四位教师的精彩讲述,让我们深入的了现今各部分省市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为全校教师上了一堂内容丰富的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研讨课。教师们倍受鼓舞,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会后各教研组又召开组会研究本学期学科教学工作重点,为合力构建有效教学课堂又增添了全新的育人理念。

2. 以课题为引领,不断促进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我校始终将教科研工作作为辅助教学发展的有效手段,采

“以研助教,以教促研”的方式,在xxxx年确立了我校的教科研课题:《网络环境下如何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一年来我校教师一直将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利手段,通过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调研报告、设计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对自己所参与的课题进行反复研究。提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撰写调研报告和论文,使教育科研能力不断提高。

3. 开拓创新,岗位练兵活动彰显特色

(1)提高对专业职业理论和技能的解读能力,创编特色校本教材

我校以计算机专业为主,为适应市场需求,引进新思路,综合新模式,办社会需要、学生想要的专业,学校专业教师按照《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标准》,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了相应的校本教材,彰显出我校的办学特色。

(2)提高教师综合能力,设立“培训日”

我校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以“从课堂中要成绩、要效率”为切入点,从全力搞好师资培训考核入手,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xxxx下半年,我校将每周五下午设定为教师技能培训日,共设定四个学习组,分别是会计电算化、计算机、文化课、数控。由六位教师按不同专业轮流任课,对教师的课程开发与资源整合能力、校本研修能力、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学科专业技能等全面进行培训。全体教师的学习热情高涨,每次学习出勤率为百分之百。任课教师有讲议,学习教师有作业,都保存在相应的电脑里。学期末我校将结合各学习组学习进展情况,开展全校教师专业技能考核,对每位教师本学期的岗位练兵成果做阶段性总结。

四. 教师“比武”、学生竞赛获佳绩,体现练兵的成果性。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xxxx年11月,由语、数、外教师温聚宝、李锐、李丹老师组成的学校代表队获得市教学设计大赛团体二等奖,李锐获得个人一等奖。在市财会专业教师大比武中,侯彩云、刘艳玲分获个人二、三等奖。姚明旭老师在全市舞蹈、校园集体舞创编比赛中荣获金奖。在市职业高中教师说课比赛中,外语组邓锐老师荣获一等奖,另外二人获二等奖,二人获三等奖。“哈尔滨市职业学校教师技能竞赛英语演讲比赛”中,外语组全员参加,二人获一等奖,三人获二等奖,四人获三等奖。在数学组解题大赛中,王红霞,张敏两位老师获得优异成绩。姚明旭老师参加中国职教学会举办的教育部新颁《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指导纲要体育教师说课比赛》获一等奖,王福华教师在全国中职院校数控专业说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正是师德高尚、素质过硬、业务精良、精诚合作的十二职团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中职毕业生。xxxx年3月,在哈尔滨市技能大赛上,十二职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企业网络搭建及应用项目以绝对优势夺得全市第一名,电子商务包揽了全市第一、二、四名;园区网互联及网站建设获得全市第二名;数控普铣获得全市第四名;财会电算化获得5人团体全市第五名。另外哈十二职的学生还参加了动画片制作、室内装饰、广告设计、文秘项目的比赛。在本次大赛中哈十二职共获得一等奖16人,二等奖23人;三等奖12人,参赛的51人全都获奖。

4月2日黑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圆满结束。此次比赛竞争空前激烈。哈十二职共有14名学生参加了计算机、财会、数控、电子商务四个专业的角逐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计算机专业园区网互联及网站建设、企业网络搭建及应用分别有来自全省24和26支代表队参赛,十二职由仲骅、张帅、李阳三名同学组成的园区网代表队获得团体二等奖;由王玉钢、陆明组成的企业网代表队获得团体三等奖。十二职财会代表队校作为全省六支代表之一参加了财会专业从早八点进行到晚七点的ERp沙盘表演,学生们的出色表现受到省、市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赞扬。

在今年的高职升学考试中,我校财会专业有两名学生在专业技能考试中获得满分(全市仅此两名),计算机专业有六名学生在专业技能考试中获得满分(全市仅有八名)。

7.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强市”工作汇报 篇七

一、抓好“三个保障”, 建立完善的体制和机制

任何工作要取得实效, 必须靠完善的体制和机制来保驾护航。学院严格按照《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广泛开展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工作的意见》和《河南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要求, 注重“三个保障”, 全面推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一) 建立完善的领导保障机制

学院和各系部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领导小组, 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成立职业指导规划教研室, 负责全院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创业教育场地建设、设备配置、师资培训和管理、创业孵化园的规划与建设、创业咨询服务等事宜。

(二) 人员、场地及设施保障充分

学院狠抓队伍保障, 建设了一个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一方面, 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骨干教师的系统培训, 定期选派教师外出学习、扩大交流, 同时要求任课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顶岗实习, 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 提高授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 聘请了16名具有一定创业实践的企业家、成功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到校任兼职指导教师, 全程引导学生成功创业。场地设施保障方面, 一是学院有专门的能容纳200余人的创业教育多功能厅, 该厅集创业教育、创业项目模拟和小型报告会功能为一体。二是建立了“SYB、KAB”创业培训专用U型教室, 配备了投影仪等一流的教学设施。三是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区, 园区有26间门面房, 面积2000多平方米。

(三) 提供充裕的经费保障

学院设立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自主创业基金, 首次预算投入50万元人民币用于大学生创业启动基金, 以后每年视基金使用情况于下年度补足预算。学院大学生科研专项经费每年预算15万元, 由科研外事处管理。

二、构建“三个层次”教育体系, 激发学生创业热情

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是:适应国际化教育发展的趋势, 依托学院专业办学特色, 通过创业园和校内外创业实训基地的探索和实践, 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行的创业教育新模式, 培养一批创业意识强、创业知识面广、心理品质过硬、创业能力卓越的创业型人才。为了突出学生的创业精神、知识、心理和能力四个教育重点, 学院构建了“三个层次”的教育体系。

(一) 将创业课列入必修课范围

学院把创业指导作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导论》课程的重要内容, 保证每一名在校生都能接受不低于8学时的创业知识课堂教育, 学到系统全面的创业理论知识。创业指导开课以来, 惠及学生20000余人。很多学生有了创业的意识和计划。

(二) 定期举办“SYB、KAB”创业培训班

学院与济源市劳动局创业培训中心及团市委合作, 在学院开设“SYB、KAB”创业培训班, 采用小班授课方式对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学生进行强化培训。所聘请的教师都有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和授课水平, 授课形式不拘一格, 在教学中除理论讲授外, 还引入课堂讨论、典型案例分析、企业考察、焦点问题辩论、视频资料播放等多种教学形式, 并结合课后个体辅导、小团体辅导使培训班更有针对性和实战性。课程主要围绕“什么是企业”“适合创办什么样的企业”“企业风险”等内容, 让学生以一个创业者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经过培训的学生基本上已经具备了创业能力, 然后在创业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创业项目论证、筛选, 最后作为创业者入住创业园进行项目孵化。由于这些学生经过了正规创业培训, 取得了劳动部门颁发的培训证书, 人事劳动保障局在学生毕业后创业需要贷款时将优先解决, 所以培训班深受学生欢迎。

(三) 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创业热情, 普及创业知识

一是举办专家报告会、优秀毕业生创业典型、周末创业大讲堂等活动, 让学生领悟创业真谛, 激发创业热情。几年来, 学院先后邀请武汉理工大学雷五明教授、中南民族大学詹全友教授等20多名知名专家学者前来举办讲座。学院还聘请了16名具有创业实践经验的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到校担任兼职教师。他们现身说法, 介绍自己创业成功的经验和教训, 其坎坷的成功之路促使学生理性思考创业的艰辛和风险, 同时其辉煌的业绩也激发了学生创业的激情。这样, 基本起到了让学生与社会实际“零距离”接触的效果。二是举办“创业沙盘模拟训练”“年度创新创业设计大赛”“创新创业论坛”“创业项目模拟实践”等活动,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升创业能力。三是开展“一对一”个性化创业咨询服务。学院的创业指导咨询室在周一至周五的下午对学生开放, 有专门的创业导师对学生进行创业指导。四是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室、醒目电子屏等宣传国家有关创业方面的政策, 就业中心每年印制大学生创业政策解读手册10000多册, 免费发放给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创业方面的知识。

三、搭建技能训练“三平台”, 提高学生创业技能

实践出真知。为了体现高职生的创业特点, 学院积极构建“三大平台”,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 以创促学, 以学助创, 厉兵秣马, 让学生在逼真环境中体验创业的精神和实质。

(一) 预约开放校内实训基地

为了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学院有意识地增加专业性很强的创新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培养创新能力, 激发创业灵感。通过学院现有的国家级实训基地———电工电子及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 河南省示范实训基地——应用化工技术实训中心、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组装维护实训室等100多个实训室预约开放式运行管理, 满足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需要。

(二) 加强校外创业实践基地建设

一是学院先后与青年旅行社有限公司、宁波亚太计算机图文中心、济源市丽园实业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济源市分公司等10家单位签订了校外创业实践基地协议, 每年选送100多名学生利用节假日到实训基地参加定向实习和锻炼, 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接受创业教育, 提高创业能力。二是建立素质拓展训练基地。学院还依托济源区域资源优势, 建立了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基地,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2007年以来, 已先后有1500多名学生接受了素质拓展训练。

(三) 成立“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砺志创业咨询公司”, 具体组织学生的创业实践

参加过创业培训的学员经过考试筛选后进入实践环节。创业实践以企业赞助和社会合作的项目为载体, 聘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人员担任教师, 进行创业指导。通过项目带动, 增强了学员承受挫折的能力, 磨炼了他们的创业意志, 提高了他们把握商机进行创业的能力。

四、探索创业孵化“三模式”, 不断提高创业成功率

学院筹资创建了大学生创业园, 该园集创业教育、技能培训、项目孵化、管理功能为一体, 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通过审批的学生创业项目入园孵化。学院免费为入住的企业提供办公场所、政策咨询、创业技能培训、创业项目开发、创业指导等服务, 使其成为创业带头人。学院在创业基金上给予大力扶持, 设立专项创业基金。目前, 已投资50万元资助学生创业项目, 保证已入住创业园的项目正常运转。学院成立了创业园管理委员会, 出台了相关的创业园管理制度、入园程序、资金管理办法等。现在创业园已入住有怡家装饰工作室、新势力品牌店、丽园冬凌茶等20多个学生自主和企业资助项目, 每年都有90多名学生参与创业实践。

学院目前主要有三种创业孵化模式:

一是学生自主创业的项目。学生提出项目立项书后, 由创业园管理委员会组织的创业导师进行项目论证和市场调研并最终确定项目的可行性, 再给予资金扶持, 由学生为法人代表注册公司。如机电系学生开发的多用途擦车器、建筑装潢工程系学生组织成立的家庭装修监理公司等。

二是企业资助的创业项目, 如济世药业、丽园冬凌茶等公司提供资金和产品, 由学生注册公司, 负责产品在全国各地的推广。

三是与教师、社会有关人士合作创业, 如砺志产品研发中心开发出实用性产品, 寻求社会投资者合作开发。

五、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 达到了“三个突破”

学院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中制定了三个明确的奋斗目标, 即接受创新创业理论教育的学生比例达到100%, 参与创业技能培训的学生比例占10%以上, 实际开展创业项目的学生比例达到5%。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 学院倾力打造创新创业平台, 开展创业实践,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学院大学生创业园在周边企业中的影响逐步扩大, 不少中小企业放弃了高学历的毕业生, 而将目光投向了这些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的优秀人才, 愿意以高薪吸引这些人才为企业服务。如孟州市圣德工艺公司和吉利包装公司就从创业学生中各选聘了10余名学生充实到中层管理岗位, 甚至聘其为经理助理。

8.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强市”工作汇报 篇八

关键词:城镇;职业技术学校;班主任工作

近几年,随着职业技术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班级人数在不断的扩大,而随着招生条件的变化,学生的年龄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如有些学生是初中毕业生,而有些学生是高中毕业生,他们在年龄结构上的差距给班级管理带来了许多问题。如心理发展不平衡、自卑等心理问题,以大欺小等问题常常出现。班主任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那么,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何管理好自己的班级,使其成为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优秀的班集体,成为每位班主任都要探讨的问题。

一、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班集体的一切事务都需要班主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班主任在工作中与学生接触最近,能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状况,所以班主任与学生的友情最深,是学生最信任、最依赖、最可靠的人。学生在校期间,班主任和他们要共同度过三年的学习时间,然而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和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深远而持久,甚至有时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可见班主任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

二、班主任工作重点及策略

(一)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根据作者近几年的工作经验发现,学生问题归根到底就是思想问题。然而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长期性和即时性。所谓长期性就是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一直到学生毕业都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内容为基本的校纪校规、道德规范、基本法律常识、时事政治的学习等。这些教育主要是使学生在学习以及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自觉的约束自己,懂得做人的道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即时性就是针对一定的事例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出现打架斗殴事件,班主任要及时找到当事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免事情继续发展;犹如学生抽烟喝酒、通宵上网、夜不归宿等事件,班主任要及时给与思想品德教育,不能拖后。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面对的主要是即时思想品德教育,具体策略如下:开好每次办主任会议,办主任会议一周最少安排一次,主要是总结前一周的事务和安排下一周的活动,对出现的班集体问题及时提出并给与解决办法;制定人性化的班级管理制度,最好是由全班同学集体制定,并且严格执行,这样今后如果有人犯错,他也无话可说;正确处理违纪学生,建议主要以说服教育为主,一般情况教育之后会有很大好转,但是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需要采取果断的手段,绝不手软,免得影响整个班级;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时刻要把学生当做是自己的孩子一样,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教育他们。

(二)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在校的目的就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回报社会。然而,良好的班级学习气氛就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学习气氛能够使班集体学习轻松愉快,反之则显得非常沉闷和压抑。然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首先,树立模范作用,把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作为模范,让他们在班集体中营造学习气氛;努力扶持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难题,不断的鼓励和引导他们;要培养得力的班级干部,适当的时候给与班级干部更大的权力,让班级干部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来,对上课扰乱课堂纪律、不认真听讲的同学及时提醒或警告,把不良学风及时遏制;班主任多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每学期最少开展两次学生和任课教师座谈会,做到学生和教师相互交流,这样学生可以给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出要求,使教师不断进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同时教师对这段时间的学习情况也可以做出总结,以及以后该注意的问题,使以后的教学工作更加顺利进行;加强晚自习的管理,晚自习是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的最佳时间,晚自习一旦管理不好就会出现通宵上网、抽烟喝酒、夜不归宿等现象影响班级学习气氛。

(三)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健康

学生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平时的生活、学习以及其他活动,甚至影响到将来的就业。健康不光要使学生的生理达到健康,还要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培养成为一名具有健全人格的合格毕业生。那么这就需要班主任在工作中时刻注意学生的健康发展,努力提高学生身体健康。制定合理的班集体锻炼计划,每周两次课外活动,每学期举办两次班集体体育比赛,项目不限,由班委会研究决定,落实早操考情制度,对经常旷操的同学给与严肃处理,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班主任也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引导和指导学生锻炼;积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对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要及时给与心理辅导,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必要时邀请心理咨询老师来班级讲座,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培养学生良好地生活习惯

现在学生由于年龄的差距,生源地不同,有些来至城市,有些来至农村,还有家庭教育的不同,是学生在生活习惯上有着很大的差距。但普遍现象为抽烟喝酒、通宵上网、夜不归宿、出入娱乐场所,生活无序,学习成绩下降等。班主任针对这些不良习惯需要做出大量的工作。首先,对班集体所有同学进行摸底,了解每位同学的生活习惯,对出现不良习惯的同学及时给与教育;其次,说服教育不改的同学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和家长一起教育学生;再次,帮助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有些学生家庭比较困难,班主任就要及时了解情况,帮助这些同学渡过难关,如申请助学贷款、贫困补助、冬寒补助、班级捐款、学校捐款等形式帮助学生完成学业;最后,班主任要搞好班集体的业余生活,每学期最少要举办一次班集体娱乐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使其快乐健康的学习。

(五)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学校是一个大家庭,也是一个群居的场所,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关系到每一位学生和家庭的切身利益。安全工作主要在防火、防盗、交通等方面。尤其是防火,宿舍着火事件常有发生,尤其是一些大功率的电器如电饭锅、吹风机、热水器等,班主任要走入学生宿舍,反复检查,消除安全隐患,构建一个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

三、结束语

班主任工作比较凌乱,面对的是整个班集体的所有学生,班主任管理水平的高低和责任心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班集体的整体素质。一位优秀的班主任,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营造和谐、稳定、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气氛,处处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杜俊生.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管”与“理”[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

[2]和丽芬, 和良花.浅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J].青年与社会,2012(6).

9.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调研汇报 篇九

为配合省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调研,我们积极做好相关工作,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现就以下几个方面作简要汇报:

一、德育课程教学

㈠德育课程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因为所面对群体的特殊性,所以大家都能够意识到德育对职教的重要性。我们对此的态度是:始终坚持“以德育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贯彻“全员育人”思想。除了开好德育必修课程外,还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如:“告别陋习,重塑人生”入学教育暨签名宣誓活动、“时刻准备着:成人·成才·成功”主题教育月活动、“天天‘五一’、周周‘六一’”活动(天天“五一”:每天做一项运动、每天练一幅字、每天唱一首歌、每天一次演讲、每天一次反思;周周“六一”:每周欣赏一首名曲、每周品读一首古诗词、每周帮别人一个忙、每周克服一个缺点、每周与老师做一次交流、每周进行一番总结。并有天天付出劳动,周周收获快乐之意)等等。我们提出一个口号,叫做“技能够用,人文见长”,把德育由课内引向课外,由学习引进生活,由行为引入思想,努力让德育在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扎根,并外化为自觉的行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㈡职业学校学生生涯规划教育

帮助职业学校学生预先规划职业生涯,已经受到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并在许多职业学校付诸实施。我校在专门开设“中职生职业生涯设计导航”课程基础上,还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来帮助学生学会设计或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专题讲座、主题班会、集中讨论、个别交流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品质、对企业忠诚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为主要目标,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并以创业为职业生涯的最高理想。

㈢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是职业学校需要关注的,几乎所有学校都要面-1-

对并思考对策。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因为受其年龄、生理、心理及其他多方面因素(经历中考落差、家庭的放纵、社会的熏染等等)的综合影响,再加上在相对很短的时期内就将融身社会成为一个职业人,他们的心理健康关系的就不光是学校事业,更关乎学生个体的良性发展,甚至会影响到家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而实际情况是: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令人担忧。因此,我们学校一直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的处理,专门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并定期组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与此同时我们还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自我评价,善于发现并学习他人优点与长处,尤其是组织开展“学会感恩”活动,帮助学生确立感恩思想。以此努力纠正学生的心理偏向,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文化课程教学

㈠新生入学必修文化课程的实际水平

职业学校新生入学时的文化课程水平不容乐观。首先是良莠不齐,文化水平优秀者可谓凤毛麟角,文化水平低下者比比皆是。其次是普遍较差,新生录取时参考成绩大多集中在400分以下,有的学科成绩甚至是个位数。

㈡文化课程实施的难点与解决的突破

正因为职教生入学时必修文化课程水平的低下,才导致职教文化课程实施的困难:最突出的问题是多数学生对文化课程厌烦,不愿学习文化课程;其次是因为基础太差畏难怕学,有的甚至连小学、初中知识都未能掌握,更何谈职高课程学习?还有就是不少学生不仅文化水平低,思想品德也很差,使得文化课程的学习更难进行。对此我们采取的对策主要有:一是鼓励教师大胆进行教学改革,除了讲究方式方法外,更要贴近学生水平实际对教材内容加以有效增删,重点传授学生可接受性强并对专业学习起支撑作用的内容,而对那些相对过难过深且与专业学习关系不密者一概予以舍弃。二是要求全体教师主动与学生多沟通勤交流,多方关心爱护学生,以情动人,努力使学生先“亲其师”,然后再“信其道”。三是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尝试,以“削减文化课,增加专业课,强化选修课”为基本思路,努力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

特长开设课程,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注重实效性。

㈢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的结构

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结构安排,我们始终努力按照国家、省、市、县有关要求组织实施,除正常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外,还积极进行课程改革探索,在实施“模块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努力尝试“项目课程”教学。在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结构比例上,我们所要努力达到的标准是5:5,今后的目标是4:6。

三、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结合近年来,我校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十分注重学生职业资格的培养、培训与考核,要求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之前,必须获得相应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我们按照既定的考级考证序时计划,安排相应课程并组织强化训练,指定专人负责并与之考核奖惩相挂钩,把必需的考级考证有序地融入正常教学过程之中,如: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应用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车工等级证书、钳工等级证书、焊工等级证书及相关从业资格证书等。

四、学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创新

今年开始,我校在管理体制上进行了大胆创新。首先是推行人事制度改革,打破传统的固有关系,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教职工选聘任用制度,择优录用,优胜劣汰,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与工作热情,增强了大家的忧患意识。通过此种途径,有3名同志转岗或待岗。其次是改革考核奖惩制度,实行整体捆绑包干,引导大家走团结协作之路。主要考评招生、巩固、就业与常规管理等几项重点工作,整体绩效明显,奖励幅度就大,个人获益就多,反之则少。

10.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强市”工作汇报 篇十

一、学校的基本情况

我校创办于1983年秋,原属来宾县管理,撤地设市后,上收为市人民政府管理。1997年前,学校占地仅60亩,在校生8个班380人,教职工68人,建筑面积1.2万M2,开设以农类为主的三个专业。办学步履艰难,学校发展陷于低谷。1997年9月李阳龙同志担任校长后,学校经3次征地,使现有校园面积达到146亩,校舍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现有中职学历教育68个班,学生5000多人;本专科学历教育(远程教育)786人;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来宾市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及安全生产培训的任务,年培训8000人。现有教职工318人,专任教师278人,校内兼课教师12人,校外兼职教师28人。生师比为19.2:1。专任专业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之和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2%。

校园占地面积646亩,校舍建筑面积16.1万平方米,在校生5339人。学校固定资产总值5128万元,其中实验实习设备总值2150万元。学校有各类实训车间78间,设备总台(套)数4400台(套),有2856个实训实习工位。有中央财政支持的电子电工、服装实训基地;有自治区财政支持的数控、汽车、制糖、烹饪实训基地;有配备达广西示范标准的机电类、计算机类、文秘旅游类实训基地。学校拥有校办工厂——来宾市宏通汽车修理厂、来宾市宾圣宁制衣厂,固定资产达1000多万元。为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等教学方式创新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实训实习开出率达100%。

学校面貌一年一个样,三年一个新台阶。1995年获省级示范职业高中,1998年获省级重点职业高中,2001年获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2000年评为广西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2001年评为广西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2年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3年评为“来宾市第一批文明单位”、“来宾市德育先进单位”,2004年被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全区 1

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被广西宣传部、科技厅、科协、教育厅确定为“广西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被科技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星火学校”,2006年评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先进单位;2008年评为自治区卫生优秀学校;2009年评为自治区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全区科研20强学校。学校现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和“广西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全员培训”认证考点,是来宾市公务员计算机培训基地和来宾市安全生产培训中心,是来宾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是来宾市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二、十四年来的办学工作回顾

(一)坚持“立足当地,面向三农,为农村经济服务”的办学方向。1997年~1998年学校办学处于低谷状态,只有8个教学班,300多人。以李阳龙为首的我校新组建的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开拓进取,尝试着走“面向农村、为农服务”的办学路子,1997年10月在校内建成占地2亩的反季节蔬菜栽培大棚,进行蔬菜的反季节栽培试验,并派出农类专业教师深入到凤凰汕头村,指导农民种植反季节蔬菜,为农民增收作贡献。这一做法在得到上级的肯定后,我校对这一办学方向有了新的认识,于1997年冬、1998年春采取与农户签订统一品种、统一技术指导、包销产品的合同生产的办法,发展了凤凰汕头、城厢格兰两个技术辐射点120户农户。当年种植冬椒800多亩,平均亩产达2000多公斤,仅格兰村这一季蔬菜产值就超过100万元。

1998年11月24日,我校迎来了省级重点职业中学自治区教育厅评估专家组,通过为期三天的考核评估,专家组在反馈会上充分肯定了我们的办学成果,尤其是我校“面向三农、为农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得到专家组高度的评价,这使我校顺利地通过了评估验收,获得了省级重点职业高中的称号。我校的这一办学经验,通过自治区教育厅专家组的推介,通过自治区教育厅领导的肯定,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名扬全广西,参观者络绎不绝,1999年至2000年先后有 2

区内57个单位,682人次到我校参观。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吴恒、区人大李振潜副主任、区教育厅领导等到校视察工作。各地市教育部门的领导、县领导、职业学校的领导教师也到校参观考察,学习我校的办学经验。1999年7月17日,原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张天保一行到校视察,充分肯定了我校为农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并为我校作了“发展职业教育,振兴来宾经济”的题词。2001年7月自治区职业教育工作在我校召开现场会,自治区副主席吴恒、区教育厅厅长余益中及参加职教会的劳动、财政、计划、农业、科技等厅局的领导,各地市主管教育的领导,到校视察指导。我校在全区职教会上作了“立足当地,面向三农,为农村经济服务”的办学经验介绍。同年12月教育部机关党组学习班的30个处级干部到校参观考察。我校成为农村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在广西乃至全国成了名校。

为配合科教兴县计划的实施,1998年,以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大学动物科学院为技术依托单位,学校建立了“农科教”三结合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基地,即甘蔗良种快繁基地、反季节大棚蔬菜基地、畜禽品种改良基地。甘蔗良种快繁基地建有年产200万苗能力的甘蔗组培苗工厂,反季节大棚蔬菜基地有无公害有机蔬菜示范和大面积生产场地,畜禽品种改良基地在校内有珍稀特种动物养殖场。“基地”集教学、科研、示范、培训为一体,1998年~2001年共引进、育成农作物和禽畜新品种30多种,向农户提供优质种苗2950万株,把新品种新技术辐射到来宾县的迁江、城厢、凤凰、南泗、石牙、寺山、蒙村、良江、小平阳、桥巩、大湾等乡镇,带动了全县24个乡镇的“吨糖田”和“万元田”建设。创社会经济效益11.3亿元;新品种、种苗、技术辐射到农户,带动6万多农户脱贫致富,扶持11个村成为种植或养殖专业村,为原来宾县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先进的办学理念,富于开拓的进取精神。1.办学指导思想的转变。

1997年来宾职中仅有8个班级380多名学生,出现了仅有12名学生也不得不开班的“迷你班级”现象,学校规模已经落到最低状态。面临着职业教育学生就业渠道不畅,引起招生困难的低谷态势。针对学校招生难等一系列妨碍学校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我校带领教职工深入调查研究积极转变办学思想,重新确定了“以市场对劳动者的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一手抓教育教学改革,一手抓就业安排的两手都要硬”的办学指导思想。学校成立了招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李阳龙校长亲自任组长,学校副校长等领导成员任副组长。在学生就业安排上打破过去只在本地工作算就业的旧观念,举外地和本地安排并举的新的就业观。领导小组成员走遍本县的厂矿企业和单位部门,还前往广州、东莞、深圳等地考察联系厂家,使1998年的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提高到93%。“出口畅”引来了“进口旺”,1998年开始扭转了学校招生难的局面,招生数聚然上升,尝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甜头。

2.培养模式的转变

来宾市建市后,我校成为来宾市政府举办的唯一一所职业学校,肩负着为初中后全市中等学历教育教学任务以及进行成人技能培训,为社会提供合格的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随着市委市府“工业立市、农业稳市、商贸旺市、科教兴市、依法治市”发展思路的实施,学校领导班子觉得仅按现有条件去开设专业及课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市场竞争力。为适应来宾市发展需要,我校迅速将办学方向转移到服务工业、第三产业上来,学校开设了计算机及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汽车摩托车运用与维修、服装设计与工艺、旅游服务与管理、文秘、烹饪、食品生物工艺(制糖)、体育教育等10个专业,涵盖农业、工业、服务业,为社会培养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在调整培养模式中,我校注重开辟“订单式”培养,把学校招生就业领导小组扩充为招生就业办公室,配齐人员,指派招生就业办专人负责跑“订单”。经过多年经营,我校已与东莞市康舒电子科技有限公司、4

东莞富士高控股有限公司、广州比亚迪公司、上海卡璐达纺织品有限公司、珠海思泰电子厂、中山卓盈丰企业有限公司、北京朗顿制衣厂、东莞联泰制衣厂、柳州汽车制造厂、来宾市迁江铝厂、东糖集团等46家企业签订了培养定单,学生就业率达98%,保证了培养的学生出口畅通。

我校还组建了“校企公司式”合作模式。如学校是全区第一个成功“引企驻校”的学校,曾引进佛山旭日服装厂到校办厂经营,年产值达1500多万元,成为全区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典范。还引进东莞康舒电子厂和来宾市红星机械厂的生产线,2010年又引进盛华服装厂到校投资办厂。“校企公司式”合作模式即可使投资方科利用学校场地设备进行营业性经营,又可为学生实习提供与企业零距离的工作环境。

3.创新办学机制

市场对劳动者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甚至是千变万化的,要适应市场的变化,办学机制必需是灵活的,形式必须是多样的,也就是办学机制按“市”需要,灵活多变。我校在实际工作中深刻认识到创新学校的办学机制是非常紧迫的。

(1)实行“2+1”的灵活学制,对招收的各专业的学生一律实行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学年开始安排到挂钩的企业、工厂、公司实训带岗学习。强化职业技能,为学生的就业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和技能基础。

(2)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先后与广西商专、柳州师专等高校联合开办“3+2”大专班。

(3)开设高校远程开放式教学点,沟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联系,把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终身教育体系。先后与北航大学、中南大学、西南师大等十所学校联办本专科函授班,现在册的本、专科学历教育生786人。

(4)坚持学历教育与中短期培训并重,转前培训与转后培训并重的原则。在办好中职学历教育的同时,把中短期培训纳入学校招生范围和 5

教学范围。建市以来,仅国家公务员及在职人员的计算机培训就达9367人,下岗职工培训达15800多人次,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载体培训农民实用技术91500多人次,为在岗工人安全生产培训年9500多人。此外,还根据市场需要,开设微机、汽车驾驶、汽车摩托车修理、手机维修、服装制作、烹饪等技术短培,已培训26500多人。

建市后,我校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机制,学校的办学由单一的中职学历教育发展为集中职学历、本、专科远程函授、“3+2”大专班和短期培训于一体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

(三)致力于学校内部管理,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1.领导班子团结勤政

严于律己、领导班子做好师生员工的表率。校长身先士卒,从来没有节假日,班子人员团结心齐,工作勤勤恳恳,班子校务工作会总是定在周日晚上开。班子人员的辛勤无私奉献,深深地感动了教职工。

2.创新改革考核制度

学校提出了“面向教学、面向学生、面向专业,提高质量”的教务工作方针,出台了《来宾职校教学绩效评估评分细则》,规定各专业、各学科的课程考核实施绩效考核,即预先设计好学生的技能目标,各个目标体系均有具体的要求和评估的方法、标准;教师围绕技能目标展开教学,以学生通过技能考核的比例来界定教师教学的效果,进而与教师的津贴福利挂钩。此项制度区别于普通教育考核模式,不再设段考、期考,不注重卷面成绩,重点考核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符合职教特征的教学绩效评估,增强了教师工作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促使教师以学生为本位展开教学,有效地提高全校的教学质量。

3.铸造一支高素质的职教师资队伍

学校建立了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师资培训制度,即“三推、一提升、一激励”。“三推”就是把教师推向与专业相关的企业、推向课题研究、推向区内外培训基地;“一提升” 就是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一激 6

励”就是凡是在教育教学工作获得成绩者给予重奖。学校有广西特级教师1名,全国优秀教师、德育先进个人2人,来宾市拔尖人才2人,来宾市十佳教师1人;有6名为广西百位名师培养对象,有15名为广西职业教育专业带头人。

三年来,学校派遣76名教师前往联想集团、长虹集团、玉柴集团和本市的来宾电厂、东糖集团、银海铝业公司等区内外知名企业培训;有55人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省级、国家级培训学员,覆盖所有的专业;有25位老师参与开发编写校企教材,其中已公开出版的教材18种,所开发编写的教材覆盖了专业课、文化基础课、德育课、就业指导课和心理教育课;有102位老师在省级以上的刊物发表论文116篇;教科研获自治区级立项24项,获国家级教科研成果奖1项,自治区级优秀教改成果奖3项,有省级以上课题立项的教师9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8%。为准职业人培养提供教学质量的保障。

(四)学校建设发展快,办学业绩突出

1.1997年以来,通过多渠道争取、筹措资金总计达9000多万元,用于学校征地、基础设施建设和实训设备购买。宾市政府和市教育局极为关注学校发展,确立我校为来宾市统筹城乡职业教育试点单位,牵头推动优化全市职教资源工作,并以我校为主体,整合了来宾市6所城市中职学校现有的资源,组建了来宾市职业教育中心。新建的来宾市职业教育中心占地861亩,总投资5.2亿元,办学规模为在校生15000人,年各类培训达10000人次。来宾市职业教育中心已被列为自治区重大项目建设工程。

现占地500亩,建筑面积达85931M2,投资达2.4亿元的第一期工程已全部竣工装修,2012年我校将作为来宾市职教中心的主体,合并柳州机电工程学校、柳州民族中专学校,首先入驻办学。职教中心的建设,突破了束缚我校发展的基础能力瓶颈,为我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教学成果突出,培养的示范专业毕业生“双证率”99.2 %,一次就 7

业率100 %,对口就业率92.7%。三年来,学校师生在来宾市技能大赛中技压群芳,均以绝对的优势获得了团体一等奖。2012年,我校共有48名选手参加自治区中职技能大赛,参赛项目21个,有19个项目获奖,参赛项目获奖率达91%,其中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48名参赛选手中获奖人数为36人,获奖率达75%,获奖人数列全区140所参赛学校的第五名,其中一等奖6人,二等奖11人,三等奖19人。两年来,共有4位同学代表广西参加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学校在广西的中职校中起到了引领和示范的作用。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平均通过率达88%,名列广西的第5名。

3.教科研硕果累累

11.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强市”工作汇报 篇十一

一、 落实“六个确保”,做到“六个一”,推动学习实践活动有序开展

自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钦州市教育局党组高度重视,通过多次专题研究部署,坚持对活动的组织领导,以“六个确保”和“六个一”来推动学习实践活动稳步有序开展。

一是领导带头充分发动,确保基础牢固。钦州市教育局领导高度重视学习实践活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先后组织召开了局党组会议、局党组中心组学习会议、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统一思想认识,研究部署工作;召开局机关在职以及离退休党员干部参加的动员大会,进行动员部署;局各单位也都分头召开了学习动员大会,层层进行思想发动,把党员干部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是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习培训,确保学习覆盖面。从10月10日开始,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领导报告、中心组学习和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党员干部学习读本》等内容。各科室站所分别召开学习研讨情况汇报会和学习研讨交流会。同时钦州市教育局还通过“双人组合”活动和将学习实践活动延伸到市直学校的办法,使学习实践活动的范围更广、路子更宽、测评更准、效果更佳。

三是加强检查指导,确保活动开展切实到位。在学习培训中,钦州市教育局强调落实“六个一” 。要求党员干部做到:每人有一本学习笔记、每人写一篇心得体会、每人写一份自我分析报告、每人提一个合理化建议、每人进行一次专题调研活动、每人写一份专题调研报告。局领导小组及时对学习实践活动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编发了12期活动简报,及时总结推广好的做法。

四是加大活动宣传力度,确保氛围效果。除开展常规宣传外,钦州市教育局在钦州市教育信息网上开设学习研讨交流平台,通过钦州日报、钦州市教育信息网、宣传栏和条幅等播发和刊载了学习活动开展情况。

五是深入调研取得成果,确保阶段实效。根据钦州市教育局工作实际,经过认真研究,围绕打造广西北部湾教育强市,选择了17个课题,突出“五找”:“找专家研”,找准发展路径;“找师生问”,了解发展难题;“找先进学”,借鉴发展经验;“找家长访”,倾听群众意见;“找党员议”,寻求发展良策。召开了“三个讨论会”,即局党组讨论会、局党员干部讨论会、校长讨论会。采取听取情况介绍、召开座谈会、数据统计分析、实地考察、网上调查、领导牵头、科室分工负责等方法,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形成调研报告。

六是全面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确保顺利转段。钦州市教育局紧扣主题,破解难题,查清问题,开阔思路,进行了解放思想大讨论。确定了三大议题,议题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钦州城区教育建设规划;议题二: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教师培训计划;议题三:如何打造三大品牌,实施“12345”工程。分别由局领导成员牵头,科室参与,组织了钦州教育三年(2009-2012)发展规划讨论会、钦州科教园区发展规划讨论会、钦州教育数据信息库建设问题讨论会、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问题及对策调研讨会等一系列活动。开展“大研讨”,组织“大查找”,进行“大交流”,实现“大促进”,查缺补漏,确保第一阶段活动扎实有效,并实现顺利转段。

二、 突出“四大特色”,力求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成效

(一) 突出学习特色

1. 双人组合,构建桥梁。钦州市教育局结合党员干部实际,采取“双人组合”的形式,通过双人结对,在职党员干部负责联系离退休党员干部,两人共同学习调研,共同探讨,有效地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2. 网络平台,拓展交流。钦州市教育局在门户网站-钦州市教育信息网创建网络平台,通过多媒体网络系统浏览信息,进行视频欣赏,设置学习环境,导入调研课题,烘托活动气氛,进行课件演示,同时提供大量图片资料和应用实例以及一个多功能扩展平台,发表学习心得,也可进行学习方法的交流,资源的共享。

3. 寓教于乐,兴趣学习。钦州市教育局利用局内智能办公系统网络的优势,在网站上提供一系列科学发展电教片下载播放,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的优势,制作评析教学片。

(二) 突出系统特色

钦州市教育局根据教育工作和学校实际,将学习实践活动由全局党员干部扩展到市属各学校党员领导干部,同时利用系统网络优势开设学习实践活动交流平台,在满足广大党员教职工的迫切需要的同时,通过教育系统对70多万师生的辐射力,在全系统掀起学习实践活动热潮,充分体现了教育系统的特色。

(三) 突出调研特色

钦州市教育局采用实地查看、听取汇报、问卷调查、明查暗访等灵活多样的调研方式,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抽样调查、网上调查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调研,同时注重点面结合、上下联动,进行多层次、立体式的调查研究,并在调研过程中坚持务实。

(四) 突出实践特色

面对调研发现的问题,钦州市教育局围绕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即“科学规划,改革完善,打造广西北部湾教育强市”,突出实践特色,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努力培育三大品牌,着力实施“12345”工程,推动我市教育科学发展,全力打造广西北部湾教育强市。

1. 培育优质高中品牌。目前,钦州市已建成了市一中新校区、市二中新校区,校园面积均超过200亩,现代化的设施、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管理居于全区同类学校前列。正在建设的市三中新校区,将力争于2009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钦州市将筹建新四中,完善灵山中学、浦北中学两所示范性高中建设。2008年钦州市普通高考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本科上线人数9691 人,比2007年增加1378人,增长16.55%,上线率52.85%,名列全区第四名。随着高中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钦州将成为广西沿海优质高中群体区。

2. 培育一流职教品牌。钦州市职教中心项目是自治区重点推进的职教建设项目,按照国家级重点中专标准建设,规划用地1500亩,总投资11亿多。钦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中心项目,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协调各部门推进项目。钦州市委书记汤世保、市人民政府市长张晓钦等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到项目现场调研,保障项目推进。

建成后职教中心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资源共享,中心调控,分校办学”的做法,这是全区首次实施这种模式,它将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改革试验典范和职教强市的有效策略。职教中心将实行“政府统筹、部门联办、教育协调、多校一体”的办学体制,采取办学委员会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迁入中心的各校实行:法人独立、校园相对独立、办学独立、经费独立运作,人事编制独立,学校归属不变、编制不变、各类人员身份不变、经费来源不变、债权债务不变。这种模式新颖,属于广西首创。

目前,浦北县职业教育中心已成规模,并作为全国重点职校成为我市职教品牌的一大亮点;灵山县职业教育中心建设初具规模,为全市职业教育强市再添亮色。市县联动,为职教强市打下坚实基础,成为全区先进典范。

(3) 培育高等教育品牌。钦州市教育局大力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积极推进以钦州学院为基础创办北部湾大学,构建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多层次高等教育体系,培育高等教育品牌。目前,我市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近15000人;到2012年,随着北部湾大学的创办,钦州市高等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将突破25000人,有望成为广西高等教育强市。

目前,钦州市教育局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时注重结合工作实际,着力实施“12345”工程。(1)完善一个规划——钦州市城区教育发展总体规划。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努力推动我市教育科学发展,合理规划安排好2008—2010年三年内的学校建设,配合钦州城市总体规划,编制《钦州市2008-2025年教育发展规划》,并编制钦州市科教园区建设规划,构建适应钦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体系,进一步推进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2)推动两个项目建设。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加快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一是要推进市三中新校区建设项目,力争2009年秋季学期建成并实现整体搬迁,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二是要推进市职业教育中心建设项目。(3)培养三种意识。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一是科学发展意识,寻求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二是敢为人先意识,就是着眼未来,勇于探索,革新自己,突破自己;三是立业履责意识,就是要以教育事业为己任,有春蚕奉献的精神,树立教育工作者良好形象:整洁、会讲、能写、善记。(4)落实四大利教惠民政策。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推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部门力所能及的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的进程,切实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共享性,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直接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成效和实惠。一是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政策,做好“两免一补”工作,确保落实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政策;二是落实城市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政策;三是落实中职学生和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四是落实农村学校校舍危房改造政策。(5)全面督导五项工作。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要解决教育发展方式、学校日常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廉政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进一步督导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二是督导学校校容校貌建设工作,实现学校“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文化”目标;三是督导教师培训工作,组织校长、教师培训活动,创新培训形式;四是督导学校教研教改活动,提高全市教育教学研究水平;五是督导学校收费工作,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完善管理制度。

12.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强市”工作汇报 篇十二

1 市场分析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面临着巨大挑战, 湖北亦如此, “两圈一带”的发展战略,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布局, 恩施是中心之一, 恩施州委、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州、产业兴州、开放活州”的三州战略, 以及“烟草、茶叶、畜牧、清洁能源、生态文化旅游、信息及大健康”七大产业链, 给众多行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继续教育工作的市场需求增大, 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恩施州劳动者综合技能、职业素养落后已凸显, 对其进行继续教育实施职业培训势在必行, 不然无法满足不断需求的劳动力市场的需要;二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为继续教育的内容、专业转型带来了机遇;三是技术改造, 设备更新的步伐加快, 落后生产工艺被淘汰, 新产业、新岗位的不断涌现对从业人员的上岗素质技术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而赋予了继续教育工作新的历史使命。

2 优势分析

人们习惯把继续教育等同于成人学历教育, 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理解。笔者以为:继续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 它是指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 是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 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追加教育。就恩施职院而言, 继续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 师资优势。拥有一支理论功底深厚、实践动手能力强, 与恩施州产业经济高度对接的高层次创新型和高技能双师型教师队伍。

(2) 管理优势。有一支长期从事继续教育工作敬业精神强、管理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

(3) 硬件优势。有一大批与恩施州产业经济高度契合的实训场所和校外实验基地, 有得天独厚的硬件优势。

(4) 政策优势。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继续教育工作, 特别是21世纪以来, 对继续教育的重视已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不断扩大投入, 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 建设学习型社会。这些都为加快继续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5) 区域优势。恩施职院是恩施自治州唯一的高职院校。恩施职院正面临着转型发展, 扩大继续教育,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是学院党委做出的决策之一。学院办学的思路及决策为我们办好继续教育全面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给出了有力的决策保障。

3 问题分析

3.1 继续教育的概念模糊, 定位不准确, 质量不高

目前继续教育学院作为学院专门从事继续教育工作的一个机构, 绝大多数人心中认为:继续教育就是成人学历教育, 服务对象单一, 认识有偏差, 忽视了继续教育非学历教育的社会功能, 由于概念模糊导致重视不够, 许多部门把继续教育看成是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创收的途径, 因此, 投入不够, 管理不到位, 质量不高。

3.2 开拓意识不强, 主动出击不够, 行业对接不通畅

继续教育学院及各系部市场开拓意识不强, 主动出击不够, 计划经济下“等、靠、要”的思想严重, 从事继续教育工作的人员对国家继续教育工作的政策研究不够, 看不到自身的优势和潜力, 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 特别是对恩施州区域经济发展趋势, 各类人才需求方向研究不够, 导致工作没有起色, 发展势头不强, 局面没有打开。没有把学校的优势与行业实施对接, 对接渠道不通畅。

3.3 社会影响偏小, 品牌效应欠缺

由于学院是由8所大、中专学校经过几次合并而成, 原学校巨额的无形资产不复存在。虽说经过十多年的打拼学院的社会影响力有所加强, 但并没有植入老百姓的心中, 社会美誉度、区域影响力较小, 对地方经济建设的推动力尚显不足, 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4 决策分析

学院继续教育的定位应为:植根湖北西部, 辐射武陵山区, 服务地方经济, 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的多元化发展之路。多元化是指办学形式多元, 改变继续教育就是成人学历教育一枝独秀的格局, 加强社会培训, 主动出击, 对接市场, 对接行业。在以下几个方面做文章, 一句话就是:紧盯农村市场, 主动与行业对接, 拓展继续教育领域, 搞好几个“一批”。

(1) 办好“村支书”学历教育班, 打造一批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村支书”学历教育班是恩施州委州政府为提升村党组织书记履职尽责, 带头致富能力的重要举措, 村党组织书记处于农村工作的最前沿, 是“三州”战略, 七大产业链政策的推动者和实施者, 他们的工作直接面对基层百姓。办好“村支书”学历教育班, 打造一批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把这项工作做成品牌其影响力大, 意义深远。

(2) 搞好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创新农学结合模式, 培养一批科技致富的明白人。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跨过了粗放经营、快速发展阶段, 进入了强调创新、调结构稳增长阶段。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劳动力素质提高、管理能力提升来实现经济发展, 反对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经济新常态发展要求思维改变, 要求经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 继续教育应顺势而为, 把学院的各种优势与恩施州的七大产业链无缝对接, 搞好农村职业技能培训, 创新农学结合模式, 培养一批科技致富的明白人。特别是在烟草、茶叶、畜牧、清洁能源、观光农业、生态文化旅游等领域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 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人才, 学院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广泛开展农村继续教育, 拓展办学路径, 构建灵活开放实用的终身教育体系, 送科技下乡, 造就一批科技致富的带头人, 让他们引领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

(3) 做好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 提升一批指导农民脱贫致富的守护人。全州现有农技人员2 000多人, 他们守护在农民科技致富的最前沿。但他们大多年龄偏大, 知识陈旧。对他们进行知识更新、技能提升培训迫在眉睫, 效果凸显。提升他们就是提升一批指导农民脱贫致富的守护人。

(4) 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全方位培训, 打造一批恩施形象宣传的代言人。恩施独特的自然景观, 浓郁的民族风情, “世界硒都”的美誉, 良好的生态环境, 加上逐渐便捷的交通网络, 使恩施州的旅游业异军突起, 导游达2 000多人, 直接从事旅游人员达2万多人, 但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相对较差, 这是继续教育可以深掘的一块蛋糕。通过对这个行业的培训让他们成为恩施旅游形象的代言人, 同时也可以成为恩施职院形象宣传的代言人。

(5) 探索军、地两用人才联合培养的路子, 搞好退役士兵的职业技能培训, 鼓励一批自主创业, 勇于创新的创业人。

(6) 做好“硒”培训, 开展“硒”科普, 普及一批知“硒”懂“硒”宣传“硒”的内行人。恩施有“世界硒都”的美誉, 这是一张特有的名片, 但是知“硒”懂“硒”的人并不多, 因此, 应该充分利用学院的“硒”研究所这个平台来培养一批知“硒”懂“硒”宣传“硒”的内行人。

参考文献

[1]张黎.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开发路径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中旬刊) , 2015 (2) :269-270.

13.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强市”工作汇报 篇十三

汇 报 材 料

疏勒县职业高中是山东省新一轮援疆试点项目,是疏勒县委、县政府为提高全县青年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而规划建设的综合性人才培养基地,包括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劳动技能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和再就业岗前培训等。学校占地面积225亩,规划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7300万元。建成后可满足70个班、3500名学员同时实习实训。现有教职工39名,在校生1610名,今年有学历教育毕业生636名。已先后开设了汽车运用与维修、服装设计与工艺、酒店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平面设计、民间传统工艺(地毯编织、刺绣、木雕)等16个专业,建立了以南疆齐鲁工业园为主的82个工商企业实习点。建校以来累计为社会培养学历毕业生10706名,短期培训各类技能人才18000余人次。

一年来,学校始终把‚让每个人都得到发展‛作为办学理念,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加强师生德育教育,狠抓领导作风、教风、学风和校风的转变,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开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

一、坚持党支部职责具体化,增强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一是明确班子成员分工,使其各尽其责,充分发挥内设机构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二是以 ‚争先创-1-

优‛、‚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等活动为契机,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增强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二是重视自身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的建设,避免一言谈、独断专行和决策失误,坚持集体领导,民主管理班子成员努力做到‚团结和谐、清正廉洁、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勤奋工作‛;三是实行党务、校务、财务公开,向群众公开党支部承诺、学校评先评优、职称评定、国家助学金发放情况、经费收支情况、招生、调资等工作,做到客观公正,及时公开,接受教职工的监督,切实提高了学校管理的效益和透明度;四是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验收的前期准备工作。2010年7月,学校党支部被教育系统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热爱伟大祖国,创建美好家园‛活动,进一步明确学校大发展思路

立足特色办学,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逐步确立了自己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发展‛,形成了‚敏学、笃行、勤奋、创新‛的校风,‚博学、善教、爱生、乐业‛的教风和‚勤学、精研、厚德、强技‛的学风以及‚诚实、敬业‛的校训,积累凝聚成‚真诚团结、自强不息、和谐共进、励志图强‛的学校精神,确立了 ‚‘培养有道德、有知识、有技能、有创业能力’的‘四有’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以活动为载体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实行‚民族团结结对子交朋

友‛活动,每名支教、实习教室与我校教师、学生结对子交朋友,加强了心灵的沟通;抓好民族团结教育课堂化,制定专任教师,做到有课时、有备课、有作业、有考试;开展军民共建活动,进行国防教育;开展了评选‚优秀办公室‛、‚优秀班级‛、‚优秀宿舍‛评选;坚持每天升国旗仪式和每天唱红歌活动,让每一位学生读一本爱国主义为主题的书籍,并写下读后感600余份、爱国主义主题文章580篇;组织学雷锋和爱国主义卫生活动426人次;组织演讲比赛3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系统举办的‚颂祖国,唱红歌‛比赛,获得鼓励奖;准备文艺节目,带价格为750元的物品,去儿童福利院进行了联谊活动;为青海省玉树县发生特大地震捐款三次共10910元;与纳丘克社区在张骞公园联办了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组织全体名学生参观张骞纪念馆、疏勒历史博物馆、南疆齐鲁工业园,激发全体师生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热情;开展城乡党员手拉手活动,至今慰问5次,礼金5430元。

四、‚创建平安校园,优化育人环境‛,重视学校安全稳定工作。

14.县职业中学创建星级学校工作汇报 篇十四

一、基本情况

吉县职业中学是2004年9月成立的一所全日制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占地面积483.43亩,其中校园占地面积127亩,林场300亩,果园53.43亩。建筑面积62000平方米,主要建筑包括教学楼1幢,办公楼1幢,实验实训楼1幢,图书楼1幢,科技楼1幢,学生宿舍楼3幢,师生生活服务楼1幢,教工宿舍楼1幢,师生餐厅灶房1座,多功能会议厅1座,实训车间1座。教职工112人,其中专任教师98人。学历达本科以上100%,专业课教师47人,双师型教师29人。在校生1118名,其中一年级398人,二年级359人,三年级320人,高中一年制46人。学校图书有35000余册,阅览室有150座,计算机200台,多媒体教室40个,理化生仪器和实验室一类配备,音体美器材齐全,并设有园林园艺、旅游、机电一体化、电子电工、焊接、钳工实验设备和实训室。现开设有计算机应用、园林园艺、种植、旅游服务、酒店管理等专业。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教育部门的悉心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全面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标准”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学生”的办学方向,围绕创建“星级学校”的目标,抓建设、强功能,抓管理、提质量,抓创新、促发展,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新路子,营造职业教育新环境,发挥职业教育新优势,为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近年来,我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在**市山区县一直处于领先位置,并多次受到省、市、县的表彰奖励。去年月份,我校的“星级学校”创建工作接受了**市教育局的评估验收,得到了高度肯定。

二、主要做法

(一)整合职教资源,强化办学功能

2004年我校成立后,县政府制定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对县域内的职业学校、培训机构等职业教育资源进行重组整合,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优化配置,集约发展,构建起了以职教中心为龙头,以各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和各类培训机构为两翼,职业教育与技术培训协调发展、功能齐全的职教体系,为我校的起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国家教育改革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颁布后,县委、县政府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了一系列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投资1.8亿元对学校进行了改扩建,力争在近一两年内,把我校建设成为集中职、高职和成人学历教育,招生规模3000名学生的高标准的职业中学;投资600多万元,购置了教学、办公、图书、仪器及各类专业实训设施设备;规定每年财政拨付100万元职教专款和教育费附加30%用于职业教育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同时给学校增加教师编制,通过公开考试招聘了名专业课教师。为我校的快速发展增添在了强劲的动力。

(二)创新办学思路,增强发展活力

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我们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坚持“先找就业市场,再定专业招生”的原则,积极走“订单式”培养和联合办学之路,确立了“教学质量立校、教育科研强校、教育改革兴校”、“抓管理促就业、抓就业促招生、抓招生促发展”的办学思路,以产业结构调整、人力资源开发、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者就业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以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加强生源建设、基础能力建设、骨干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走出了一条切**区县实际、充满活力的职业教育新路子。

(三)加强生源建设,扩大办学规模

招生难问题一直是困绕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加强生源建设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们在认真落实职业教育惠民政策,做好中等职业学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同时,坚持每年分春、秋两季专门召开全县职教招生工作会议,签订职教招生工作目标责任书,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实行职教招生“一把手”负责制,并把职教招生工作纳入考核体系。全县各初中、高中都设立了职教招生办公室,我校成立了招生就业处,统一负责职教招生的组织协调和政策宣传工作。2011年,在全省生源减少的情况下,我校新招初中毕业生398名,高中毕业生46名,完成了计划招生的160%。

(四)改革办学模式,提高办学质量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标准,创新办学模式,合理设置专业,面向“三农”,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采用“校内与校外结合,长班与短班结合,系统培训与职教渗透结合,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结合,校内教育与联合办学”的办学体制,推行了“校企合作、合作办学”、“订单培养”和“第一年学基础,第二年学技能,第三年顶岗实习”的“三段式”办学模式,坚持把教学质量放在首位,保证学生“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出得去,用得上”。在电子电工、数控、汽车制造与维修、电气焊等相关专业走联合办学之路,弥补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为了满足不同学生需求,采取“1+2”、“2+1”和高三分流的办学模式,让学生在本校学好专业基础课,第二年或第三年送到天津、北京、**或**学习专业实训课,让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学生参加对口考试,继续升学。近三年来,学校先后向社会培养输送学历教育和各类技能短训初、中级技术人才2800余名。其中,2011年向大学输送了24名本科生和160名专科生。

(五)加大建设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建校以来,我们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建设,积极改善办学条件。2005年,学校占地面积不足30亩,学校建筑面积仅1500平方米,只能满足150名学生生活和教学所需。2006年,投资30万元,为学校安装了暖气,扩建教学楼15间。2007年,投资100万元,为学校扩建了灶房和1000平方米的餐厅。2008年,吸纳社会资金近300万元,扩建了学生宿舍楼。2009年,投资150万元,拓宽铺通了学校道路,硬化了校园,新建了大门和围墙等附属设施。2010年至2011年,投资近1.8亿元,新建了综合教学楼、图书实训楼和学生宿舍楼,新建了标准化运动场,购置了教学实训设备。争取中央资金启动了学校园林园艺、实训基地建设。目前,我校的办学条件在全市乃至全省同类学校中都是一流的。

(六)注重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素质

专业师资队伍是职教发展的命脉,专业教师素质的好坏,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兴衰。今年来,我们坚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学校基础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高度重视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职工中广泛开展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创业精神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及创先争优等活动,不断提高教职工的师德素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了教师评价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二是高度重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大兴教研之风,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技能比赛和业务学习活动,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通过优质课、示范课、公开课、观摩课、汇报课等形式,评教评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三是高度重视教师专业知识的培训。制订了教师进修计划、继续教育计划和教师业务培训制度,严格落实培训经费,完善进修奖励机制。为教师培训、进修学习大开绿灯,对教师进修培训学习,一律视为在岗,学校还予以报销差旅费及生活补助。近年来,学校所有教师均参加了新课改培训,30名教师参加了省市级专业骨干教师培训,20余名教师正在进行函授进修学习。每学期都安排教师到大中专院校进行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培训,使其尽快成为专业授课骨干教师或专业课实习指导教师。通过以上形式,促进了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使许多教师实现了一专多能,迅速成长为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带动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七)开展技能培训,发挥服务功能

多年来,我们按照“政府统筹,部门负责、学校执行、社会监督”的总体思路,建立了以职教中心为龙头,以乡镇村级农技校为阵地的培训体系,充分发挥我校的培训资源优势,面向全县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社会青年及下岗职工,实施了全覆盖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先后组织开展了“人人技能工程”、“温暖工程”、“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工程”等各类技能培训。2009-2010年,共完成实用技术培训2500余人次,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00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500人次,创业就业和继续教育培训500多人,切实发挥了我校服务县域经济、服务社会的功能。

(八)搞好就业安置,扩大办学效益

为切实搞好学生的就业安置工作,增强学校的吸引力,我们成立了招生就业处,专门负责学生职业指导、就业推荐和安置服务工作。根据市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在各专业均开设了公共必修课《法律常识》、《职业指导》、《务工须知》等课程,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就业观、创业意识教育、维权常识教育。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落实和推进学校业已建立的各种合作关系向实质性的方向发展。目前,我校已与省内外二十多家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供需合作关系,其中理工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推荐去向是我校的校外实习基地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服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推荐去向是**、西安和北京等地。近年来,我校共向北京、广东、江苏、上海等地输送各类专业毕(结)业学生800余名,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普遍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特别是我校培养出的果树专业实用技术人才,为我县苹果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校被山西省农业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等六厅确定为“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基地”;

三、存在问题

尽管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相比,还有许多差距和不足。一是教师队伍结构还不尽合理,“双师型”教师

较少,影响着专业教学的开展;二是全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还相对滞后,导致学校招生困难;三是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水平还不高,制约着毕业学生的收入。针对以上差距和不足,我们决心在上级的指导支持下,进一步强化措施,扎实工作,积极完善和实施职教中心发展建设规划,优化办学体制机制,强化教育教学管理,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工作请求

上一篇:县委办公室作风整顿动员会讲话与县委工作会议主持词下一篇:济南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