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对话描写

2024-06-19

如何进行对话描写(精选14篇)

1.如何进行对话描写 篇一

本文根据现行教学大纲要求和高考口语复试的需要,结合高中英语现行教

材的对话课,阐述了进行高中英语对话课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创设情景,加强

语言信息剌激,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充分利用图片进行对话教学,使抽象的事

物变具体,使枯燥无味的课文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学得主动。课堂上开展生动

有趣的竞赛,培养竞争意识。英语歌曲寓于愉乐中,使学生听、说能力得到提

高。俗话说“教无定法”,只要注意一切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出发,坚持

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才能促进我们的英语教学,学生的听、说能力才

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对话教学 交际能力

新编高中英语教材教学大纲指出要“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言语交际中,听是理解和输入口头信息的手段,只有达到足够的输入量,具备较高的听的能力,才能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输出能力。同时高考英语口语复试是报考外语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必考科目,是对考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考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上好高中英语对话课尤为重要。有些学生学了几年英语,一旦离开课本就只能做“哑巴”,根本谈不上交际运用,更谈不上参加英语口语复试。我们只有充分利用上对话课的时间,加强对学生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其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几年的高中英语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做了一些尝试。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心理学规律证明:学习外语如能以最大限度地接近实际交际情景,那么交际能力的形成就会更快更容易。因此,上好高中对话课,实现大纲对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要求,教师必须吃透教材,靠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中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创设情景,使课堂活动最大限度地接近实际情景,加强语言信息刺激,引发学生表达思想的欲望,培养他们运用所学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如上Disneyland (SEFC2 Unit1)的对话课时,笔者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他们所熟悉的米老鼠、唐老鸭,然后引出创设迪斯尼乐园的迪斯尼先生,接着又问:“Where is the first Disneyland?”学生回答:“In America.”。最后,笔者说:“Today, let’s visit Disneyland in America together ”。 笔者给他们看了一些在迪斯尼乐园照的相片(笔者在随培训班到美国学习并兼翻译)及乐园的一幅地图。然后,把这幅地图简单地画在黑板上,并把对话课中出现的几个地点及迪斯尼乐园中较重要的几个点画在地图上,笔者以导游的口吻,向学生介绍了迪斯尼乐园的概貌,使学生在轻松自如的气氛中理解了对话中出现的horse-drawn streetcar这种车及“Sleeping Beauty Castle”, “Tomorrow Land Building”等地方。笔者还用英语讲了这些地名的由来,这些地名许多是来自童话故事。介绍完后,笔者要求个别学生来当导游,其他学生当游客,并向导游提出问题,他们表演得很逼真,仿佛真的置身在迪斯尼乐园。经过这样的练习,最后由他们来仿照课文自编对话,学生们气氛活跃。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听说能力,掌握了课本的知识,又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根据对话内容,绘制图片。

在进行Planting Cabbages (SEFC1 Unit5)一课教学时,笔者根据对话内容,绘制了六幅有关种卷心菜的图(顺序编乱),同时把六个步骤用英语写在黑板上,学生合上书听录音,然后把六幅图分别与六个步骤配对。

(1)Put some soil in the box.

(2)Sow the seeds and cover them with more soil.

(3)Keep the box in the shade.

(4)Put the plants in the earth and water them.

(5)Plant them in rows in the field.

(6)Feed them with some powder.

学生先根据这六个步骤复述对话内容直到只看图画,不看步骤也能复述如何种卷心菜的过程。然后要求学生模仿对话编一个种树的对话,这六幅简笔画有助于学生直观、生动地了解种植物的过程,使枯燥无味的课文“动”起来了,化难为易,学生很快地掌握了种卷心菜及其它植物的过程,并能用流利的英语表达出来。学生学得主动、有趣,表现欲强,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培养竞争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运用英语的兴趣,启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通过课堂上各种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开发智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形式多样化,也是上好高中英语对话课的重要手段。

如在上(SEFC1 Unit8)对话课时,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按黑板上板书的分类,在规定时间内写出正确使用单复数形式的词,最多的小组获胜,同时在第五栏中,每写对一个词加1分。

Vegetables Meat Fruit Drinks Other kind of food

cabbages beaf apples water bread

potatos duck bananas tea soup

tomatos fish pears coffee dumplings

cabbages chicken oranges orange rice

carrots pork milk pancakes

然后引导学生正确使用some, a piece of, a bottle, a glass of 等词,要他们分清可数名词及不可数名词,最后,让他们运用所学的词组和句型自编对话。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归纳能力及知识的连贯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和竞争意识。

四、英语歌曲渗透英语教学中。

英语歌曲以其优美的韵律,明快欢乐或抒情的节奏吸引并打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获得音乐的享受,同时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乐于求知,又能巩固和记忆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听力理解,同时提高说的能力。

如在讲American Country Music一课教学时,笔者放了约翰丹佛演唱的英语歌曲Country Road,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仿佛置身于田园风光之中,乡村音乐的优美旋律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然后,笔者让学生说出演唱者名字及这首歌属于哪种音乐,对此音乐有何感受,表现出何种心情。最后,笔者把歌词挖空,让学生边听歌曲边填空,学生很快就能唱这首歌,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寓教于愉乐中。音乐在英语口语教学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学生积极性大大提高。

高中英语对话的教学法当然不止这些,但无论使用哪一种,都应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出发。高中生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确实不喜欢较多地表现自己,课堂气氛不如初中课活跃。但实践证明,只要老师组织得好,结合对话内容,照顾学生需要,形式多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老师的主导作用,我们的课将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的听、说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为国家输送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2.如何进行对话描写 篇二

了解教材框架结构与内容结构的整体设计是实现学生与教材有效对话的指南针

教材的结构设计是为教材的内容服务的,而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教材框架结构与内容结构的整体设计。因此,了解教材框架结构与内容结构的整体设计,可以使学生与教材进行有效对话时不偏离方向,从而尽快掌握文本的大概内容。

例如,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3(必修)《文化生活》的总体结构设计分为两大部分,四个单元。第一部分包括前两个单元,从一般意义上讲述文化的有关专题;第二部分包括后两个单元,立足中国、着眼特色,讲述文化建设的有关专题。如果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了解了这些隐性知识,再去跟教材对话,就会感觉思路清晰,道理明了,就不至于通读教材后感觉什么也弄不清,甚至觉得教材中有些内容前后重复,学着没啥意思,进而厌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两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被学生称为“先后再终法”。

一种是“先试后定再导终评法”,即“学优生”开学前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自己尝试着开发教材的整体结构设计(目标结构、框架结构与内容结构的整体设计),并形成书面材料,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到笔者的邮箱里,笔者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写上方向性指导语,然后回复学生,让其重新通读教材,试着二度开发教材的整体结构设计,并形成新的内容,在开学前一周发给笔者过目。开学后头两节的课堂上,笔者根据掌握的信息引导学生构建并敲定教材整体结构设计,用来引导学生今后与教材文本开展有效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若发现不当之处,师生随时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交流并调整完善使其合理化,等到学完教材内容时,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评析此方法的利弊并进行合理的调整归纳。

另一种是“先看后证再导终评法”,即教师在放假前先简单构建好下一学期的教材整体结构设计材料,待放假时发给“学困生”,让其在假期里边通读教材边看教材整体结构设计材料,同时思考教材的内容如何体现在老师发的材料里,并写出书面证明材料,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到笔者的邮箱里,笔者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写上方向性指导语,然后回复学生,让其重新通读教材,试着二次举例证明教材的整体结构设计,并形成新的内容在开学前一周发给笔者过目。后面的做法同第一种一样,故不再叙述说明。

把重点字、词、句的品析作为实现学生与教材有效对话的抓手

字、词、句是作者思想情感及观点得以表达的重要载体。因此,以重点字、词、句的品析为抓手,夯实基本功,有助于实现学生与教材文本开展有效对话。教师在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教材时,要让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或借助互联网首先解决自己弄不清的字、词的基本含义;要在课堂上启发、引导学生结合整体内容及主题对主题词、关键词和含义深刻的语句进行品读的基础上旁征博引,进而加深学生对这些字、词、句的理解;在课后的作业设计中,要设计一些与此对应的简单变式练习题来巩固、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这些跟踪性引导,教师就可以看出学生与教材文本有效对话的实际情况。

比如,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文化是什么”中“文化”的内涵与内容时涉及“意识形态”这个关键词,绝大部分学生都说不清它是什么意思。笔者就在预习指导材料里写道,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并记下“意识形态”的解释并认真体会。等到上课再问学生什么意思并举例说明时,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对答如流,同时笔者让学生关注这个词,因为在《哲学生活》中还要与它打交道,到那时会理解得更深刻。在课后的变式练习题检测中,几乎没有学生做错练习题。

用好教材插图蕴含的信息是实现学生与教材有效对话的加速器

用好思想政治3(必修)《文化生活》中生动形象、丰富鲜活的插图蕴含的信息,可以使学生从抽象的文本解读中解放出来,顿悟其中的道理后重新回归文本,领会真谛。这样不仅能唤醒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用好教材插图蕴含的信息去解读教材文本的意识,提升学生学习的技能,还彰显了教材插图资源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有的价值,为加快实现学生与教材文本有效对话拓宽了渠道。

如,笔者引导学生在活用教材第32页关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插图“第27届悉尼奥运会会徽、第28届雅典奥运会会徽、第29届北京奥运会会徽”时,除了借助三幅插图让学生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及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关系外,还借此机会让学生根据会徽的异同点把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关系上升到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并加以简单理解,为学习《哲学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铺路,同时提醒学生是否可以用“舞动的北京”这一方中国之印的设计理念、材料、颜色、书写“京”字的创新等信息去理解教材中“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的传播”“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文化创新的途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等有关知识时,学生说:“它太有价值了,肯定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教材的文本资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它,用一腔热情去运用它,让它在实现学生与教材文本有效对话的路上走得更快。

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是实现学生与教材有效对话的生长素

要想实现学生与教材文本的有效对话,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以原有的知识与经验来加工、转化、处理、理解教材文本的内容与精神,使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作为建构新知识的生长素,让学生有选择地调整或丰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比如,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文化生活》中对文化的理解时,针对学生原有的认识———“文化”即“文明”或者“文化”即“人们的受教育程度”,笔者这样引导学生:“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文化跟日常生活中说的某人有‘文化’或某人很‘文明’一样吗?为什么?”学生踊跃发言,急着用原先对“文化”的理解来作答。笔者设置此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清楚文化生活中对“文化”的界定跟他们原先理解的“文化”不是一样的,进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有效地建构、丰富他们的知识,调整和完善他们的认知结构。

依托远程教育资源精心链接材料是实现学生与教材有效对话的启动器

学生解读教材要能钻进去,又能爬出来,才能深刻理解教材。可问题是教材不但是专家浓缩的精品,抽象性强,而且提供的信息资源有限,甚至有时这些信息资源年代久远,远离学生现实生活的内容,学生在此基础上对教材的解读往往是表面的、肤浅的,不可能实现对文本的深层理解与升华。因而需要通过查阅资料拥有丰富、翔实的信息资料,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素材精心加工处理,才能真正实现与教材文本的有效对话。现在的学生手头没有适合需要的资料,恰好远程教育资源能帮助教师为学生解决这一难题。远程教育资源中,有丰富的flash动画、视频资源、图片,可以直接用于课堂教学。这些资源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走近并理解了教材文本,实现了与教材文本的有效对话,从而让学生轻松掌握了学习的内容。

比如,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民族节日”时,由于教材对它的形成、功能及作用的介绍不足百字,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笔者就通过远程教育链接上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视频资源、图片及专家解读,让学生“耳闻其音,目观其形,心通其义”。这样的链接诱发了学生的灵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启发并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带给学生无限的遐思和广阔的想象空间,实现了学生与教材的对话,进而达到了先走近后理解,最终拓展、强化教材解读的目的。

独立自主地进行综合探究是实现学生与教材有效对话的关键点

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学习时,知识被分割成一块一块的,致使学生误解甚至曲解教材的本意。因此,为实现学生与教材的有效对话,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对教材先进行自主探究,然后合作探究,最后自己独立完成综合探究。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知识与能力主要是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形成的。在探究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动机、认知结构、能力水平、意志等方面的差异),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教材的解读持有不同的观点、认识,甚至出现曲解教材的本意。这些问题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还不能很好地解决时,就需要学生把自己的观点、认识与学习小组的其他成员在老师的引导下交流、互动,依靠集体智慧共同合作探究获取新认知,这是学生个体再学习、再认识、再顿悟、再提高的必经过程。在合作的时候,经过小组伙伴的信息交流与启发,形成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就会为自己进行独立自主的综合探究作理论准备。

3.如何在语文课堂进行有效对话 篇三

一、“追问”中引领学生层层深入,透彻地学习课文

教师的“穷追不舍”,其实是对学生回答的及时点拨与疏通。在教師追根究底的发问之下,学生的思维状态紧张而活跃,高速而有效。正是在这样激烈的思维碰撞中,学生实现了对文本深层的理解。

1.追问于无以对答时

很多时候,学生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答案总是雷同。譬如说,在教学完《船长》一文后,教师问学生学完此文后有何感想,学生的回答大都是:“佩服”、“敬佩”、“感动”、“震撼”……这样的表述基本上都是旧知或在重复别人的意见,学生的“无语”使课堂显得那么呆板,可是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孩子是有能力的,是聪明的。在略显停滞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如下追问:“联系课文,说说你佩服船长的什么”“能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吗”……教师适时的追问,敞开了学生思维的天空,引导学生走向教学的深处,此刻,回荡于耳畔的学生回答是如此动听。

2.追问于思考欠深时

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教学就是在设疑、释疑、解惑这个过程中循环往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总会有差异,面对提问后学生的回答不到位,很多教师的习惯做法是打断学生的话让其坐下,或是忙着替学生回答未答完的内容。此时,教师若不急于进行下一步同教学环节,而是静心听完学生不够到位的回答,凭借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巧妙地运用追问给学生一个善意的提示,便可为学生搭设思维跳板,帮助学生开拓思路,突破难点,活跃思维,使他们在更高层次上继续思考。教师的“推波助澜”,可让学生有“柳暗花明”之后的豁然开朗。

二、“补充”中引导学生丝丝入扣,激情地学习课文

大教育家赞科夫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所以,在教学类似的课文时,教师及时的、恰当的补充显得尤为重要。

1.“补”于导入,诱发情感

于永正老师称导入为一门艺术,是的,精彩的导入可迅速把学生导入求知境界。针对课文,教师若能在导入时恰如其分地进行相关背景的补充,便能一下子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诱发学生探索的激情。

例如,学习《诺贝尔》,通过预习,学生已能初步感知诺贝尔锲而不舍的精神,但对于他究竟作出了多大贡献是了解得少之又少。于是,在导入时,我作了如下的补充:“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他获得的专利就有255种。他突出的发明是炸药,在255种专利中,其中炸药就达129种。想知道他为什么在炸药上获得如此大的成就吗那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他是怎样发明炸药的”一连串的数字留给学生的是一脸的惊讶!此时,学生怎能不急于走进文本

2.“补”于中间,引发情感

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的情感始终处于一个“厚积”的过程,究竟怎样才能有效引领学生,让厚积的情感得以“薄发”呢?显而易见,一般简单说教是难以激发学生内心真正情感的,这时,教师就要帮学生寻找到能触动学生内心的这一切入点,而在这时,补充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补”于总结,升华情感

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最后的总结,大都只是作了“挥一挥,不带走一片云彩”的简单回顾,然而,好的总结有“画龙点睛”之神效。因此,结尾一补便能提升学生对文本的认识高度,升华学生的情感。

例如,教学《诺贝尔》,我对学生说:“在他的遗嘱中,对‘成就最突出的人’是这样说明的——‘分配给那些在前一年里曾赋予人类最大利益的人。’从这里我们清楚地感受到了诺贝尔是在鼓励更多人去造福全人类!”这样,恰当地引入诺贝尔的原话,补足了文本的不足,提升了学生认知的高度。

三、“赏识”中指引学生步步为营,自信地学习课文

赏识也是有技巧的,笔者通常的做法有:

1.放大优点,让学生在鼓励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兴趣是孩子们克服困难、排除障碍的最大动力。因此,面对学生的优异表现时,我们可以告诉他们“你的回答令老师耳目一新,可见你有足够的智慧。”“这样的回答,连老师都没想到……”

2.挖掘亮点,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树立自信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放下架子、蹲下身子,用自己的诚心为学生搭起可以展示自己的平台。蹲下身来,用孩子的高度看孩子,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彼此之间的平等,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当我们能敏锐地捕捉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时,他们将在这种引导激励下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从而增强学习信心。为了让学生树立信心,我尽可能地抓住学生回答中的一个妙词或是一个佳句,及时作一番表扬,相信在相对自由的空间中,学生的回答定能充满奇思妙想。

4.如何进行人物外貌描写 篇四

人物的外貌描写是人物描写的重要内容,描写好人物外貌也往往能使人物活起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人物的外貌,主要包括人的容貌、体态、服饰、表情、风度等。人的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绘,并通过外貌描写来传神,向读者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人物外貌呢?我们不妨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外貌描写要“准”。准就是准确地描写人物外貌,人物形象才会真实可信。

人的外貌往往受到其身份、职业、年龄、教养、习惯、生活经历、家庭环境、身体状况等诸因素影响。不同职业的人往往外貌也有所区别。如舞蹈演员的腿较粗而四肢修长;举重运动员往往比较壮实;渔民则肤色较黑,脚趾因长期在船上行走而像蒲扇般张开。人的年龄不同,其外貌也有明显的差异,少年儿童天真可爱,青年人血气方刚,中年人成熟稳重,老年人则耳聋眼花。这一些无不反映其人生的自然规律。

当然人的的习惯不同,也往往显出不同的特征来。如吸烟的人仿佛缺少了门牙,还不时透出烟草气味;不吸烟的人则牙齿洁白。人的教养不同,也往往能从外貌上看出来,有教养的人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有文化的人讲话文绉绉的,且条理清楚;没有教养的人坐着站着东倒西歪,说话粗鲁而无条理……凡此种种,我们要仔细观察,并用准确的语言加以描述,人物的形象才能准确的描写出来。

二、外貌描写要“精”。精就是精心选择人物外貌特征,集中笔墨描写,使人物形象精确鲜明。

世上没有外貌完全相同的人,我们要根据表达的需要,从人物外貌中精心选择其与众不同的特征,集中笔墨描写,其它的可省略不写或一笔带过,使人物外貌更精确鲜明。

三、外貌描写要“深”。深就是人物的外貌描写要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质,写出人物的深度。

我们描写人物外貌,要着重选择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精神风貌,个性特征,气质情感的外貌特征予以重点描写,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感人,达到神似的境界。

当然,我们还要注意写作的顺序,选好写作的角度,无论前后左右,正视侧视,仰视俯视,近观远看,哪个角度最能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性格特征,就从哪个角度入手进行描写。

例文:

1、爷爷长着一副古铜色的脸孔,一双铜铃般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着一缕山羊胡须。他高高的个儿,宽宽的肩,别看他已年过古稀,可说起话来,声音像洪钟一样雄浑有力;走起路来“蹬、蹬、蹬”他,连小伙子也追不上呢。

2,爸爸长着浓浓的眉毛,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总是闪着严厉的目光。可能是因为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原因,额头上那深深的皱纹和他不到四十岁的年龄很不相称。

3、小毛头长得很小,头只有我的大洋娃娃那么大;脸圆圆的,红红的,像只大苹果。她睡得很甜,两只眼闭得紧紧的,像两条线;两根眉毛像两只弯弯的新月;小嘴巴经常一动一动,好像在吃奶。她浑身被小被子包住,还用绳子扎紧,一动也不动。

4,妹妹今年十岁,读小学三年级。她那红扑扑的脸蛋上,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适着聪明伶俐的神色。乌黑的头发下,两条弯弯的眉毛,像那月牙儿。她那一排雪白的牙齿当中,缺了颗门牙,一笑起来,就成了个豁牙巴,十分逗人喜欢。

5、.他今年7岁,个人不算高,比较瘦,但看起来却很有精神。他留着很短的头发,俊俏的脸上长着一双又黑又亮的眼睛,鼻梁高高的,像个小红萝卜似的。到过他家的人都说他五官端正,是个好看的男孩子。

6、我的妹妹长得很可爱,她已经3个月了。前几天是我妹妹的百天纪念日,我妈开着车抱着宝宝妹妹去“爱你宝贝”照了几张照片。我的妹妹长着一双小而亮晶晶的眼睛,脸鼓鼓的,嘴显得特别小。她有一对可爱的耳朵,一双小手紧握着拳头,不时地摆动着。你瞧!那肉嘟嘟像小馒头似的小脚,可爱极了!我爱我的妹妹。

7、爸爸长得瘦瘦的,中等个,长着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留着小平头,高挺的鼻子显得更有精神。棱廓分明的嘴唇上长满了像钢针似的胡子。爸爸的知识可多了,经常给我讲许多神奇有趣的科学小故事,想出许多方法来锻炼我。

8、在我们班里有这样的一个小男孩,他个子不高,身体就像一棵小树,四肢就像刚长出的小树枝。他瘦瘦的身体却撑着一个大大的脑袋,真让人担心弱小的身体能撑的住吗?他的脸白白的,最引人注目的要属他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了,瞪得圆圆的,有时候真能让人想起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他那大大的脑袋中装满了丰富的知识让人羡慕。他还有一张灵巧的小嘴,红红的,他唱出来的歌非常动听呢!大家了解他了吧?想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班的王禹锡同学。

9、.我的表妹今年5岁了,别看她才5岁,可有时候我都说不过她,得让她三分。表妹很可爱,胖嘟嘟的脸上有两个小酒窝。有时候我们对她笑,她就会说:“我知道你们笑什么,你们在笑我的酒窝。”说着,就用胖乎乎的手指捅捅她的酒窝,很得意的样子。表妹最招人喜欢的地方是她的眼睛,她的黑眼珠特别大,几乎占满了真个眼睛,而且漆黑漆黑的,仿佛看不到底。当她对你有什么要求时,就用两只眼睛企求地望着你,你的心一下就软了,她要什么就给什么。

10、.孙老师是我们班的数学老师。她中等身材,35岁模样。一张和蔼可亲的面庞,总是那么慈祥。从那黑边眼镜中透出的目光,总是那么炯炯有神,那么和善。她的语言总是那么含意深刻,那么奇妙,引人发笑。

外貌描写顺序:一般是先整体再局部,局部描写时从上到下,抓住人物外贸中最主要的特征,使用修辞手法描写人物特征,外貌描写可以表现人物性格。

一、描写人物外貌的成语

浓眉大眼

慈眉善目

气宇轩昂

高大魁梧

英姿飒爽

衣着得体

一表人才

风度翩翩

衣冠楚楚

青面獠牙

秀色可餐

膀大腰园

披头散发

相貌堂堂

眉清目秀

大腹便便

虎背熊腰

尖嘴猴腮

贼眉鼠眼出水芙蓉

冰肌玉骨

冰清玉洁

明眸皓齿

道貌岸然

国色天香

婀娜多姿

亭亭玉立

容光焕发

面黄肌瘦

鹤发童颜

鹤发鸡皮

短小精悍

骨瘦如柴

面如土色

面红耳赤

蓬头垢面

铜筋铁骨

二、分类描写人类外貌的词语

头发

披肩长发 柔软的头发 齐眉的刘海 秃头(没有头发)白发苍苍

头发乌润 头发稀疏

飘逸

柔顺

纷飞

柔滑

眼睛

大眼睛忽闪忽闪

乌溜溜的眼珠 眼睛布满血丝 会说话的眼睛 慈祥的目光 明亮的眼睛

凶狠的目光 眼睛眯成一条缝

眉青目秀

炯炯有神  顾盼生辉,秋水含晴

水灵

清澈

水汪汪

晶莹明澈

透明

无辜

斑斓

闪烁着贪婪(嫉妒/仇恨/不共戴天...)的光芒

无神

迷茫

疑惑

狡黠

挑逗

困乏

布满血丝

幽怨

悠远(眼神)

眼形:

凤眼

媚眼

杏眼

斜眼

美目

俊目

秀目

朗目

星眸

肿泡眼

老花眼

金鱼眼

蛤蟆眼

细眯眼

眯缝眼

斜视眼

斗鸡眼

青光眼

杏儿眼

丹凤眼

瞳孔:明亮

浑浊

深潭

灰白

黑漆漆

水汪汪

圆溜溜

眼神:秋水

秋波

慈祥

敏锐

呆滞

慧眼

温柔

赞许

狡诈

专注

深邃

关切

坚定

滴溜溜

古碌碌

直勾勾

成语:

双目似箭

双目传神

两眼如灯

两眼发呆

两眼放光

睛若秋波

眼若流星

眸清似水

凤眼流盼

碧眼盈波

眼睛贼亮

媚眼如丝

明眸善睐

眼花缭乱

侧目而视

顾盼生神

睡眼惺忪

贼眉鼠眼

浓眉打眼

柳眉杏眼

龙眉凤眼

慈眉笑眼

横眉冷眼

金刚怒目

獐头鼠目

老眼昏花

慈眉秀目

秀目黛眉

眉蔬目朗

明眸秀眉

火眼金睛

黑亮亮的水晶晶的水灵灵的水汪汪的圆溜溜的滴溜溜的乌溜溜的盈盈秋水

清澈明亮

乌黑有神

深沉睿智

深不可测

深邃犀利

目光深邃

鼻子

高鼻梁 鹰钩鼻 酒糟鼻 蒜头鼻 朝天鼻 塌鼻梁

又扁又平的鼻子

又高又直的鼻子 尖尖的鼻子

挺直

扁平

小巧

笔直

端庄

秀气

秀美嗅觉灵敏

鼻如悬胆

鼻直口方

鼻青额肿

鼻青脸肿

鼻青眼乌

鼻青眼肿

鼻青眼紫

樱桃小嘴 抿着小嘴 血盆大口 尖嘴猴腮 厚嘴唇 薄嘴唇

嘴唇苍白

唇如胭脂 唇无血色 齿白唇红

参差不齐的牙齿 白而发亮的牙齿 咬紧牙关 满口银牙 青面獠牙

牙齿就像奶糖,紧紧的粘在一起

牙齿像珍珠一样晶莹

面容

苹果脸 瓜子脸 鹅蛋脸 长方脸 四方脸

俊美的脸 丑陋的脸 清瘦的脸

满脸憔悴 一脸稚气 古铜色的脸 黑里透红的脸 红扑扑的脸 布满皱纹的脸

脸色苍白 愁眉苦脸 嬉皮笑脸 面黄肌瘦 满脸雀斑

面如桃花 面如土色 天庭饱满 脸颊绯红 面目可憎 油头粉面 面不改色心不跳

脸“刷”地一下白了 脸“腾”地一下红了

十指尖尖 纤纤素手 粗壮的大手

十指尖如笋,腕似白莲藕

十指剥春葱

纤纤玉手苍老的双手

松弛的双手

布满老茧的双手

饱经风霜的双手

身材

身材矮小 身材苗条 身材丰腴

体态轻盈 身材臃肿 佝偻着身子 身强力壮 虎背熊腰 膀阔腰圆 肌腱发达 腰板挺直 彪形大汉 大腹便便 脑满肠肥

身材高挑

亭亭玉立 袅袅婷婷 弱不禁风 瘦骨嶙峋 瘦骨如柴 短小精悍

衣着

朴素 大方 整洁 时髦 摩登 讲究 笔挺 邋遢 俗气

穿戴整齐

衣冠楚楚 穿红戴绿 衣着入时 珠光宝气 花枝招展 衣衫不

不修边幅

5.小学语文如何进行外貌描写 篇五

在进行外貌描写时,要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注意外貌描写的顺序。对于静态的人物描写,常常依据观察顺序、写作意图,采用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由远到近的顺序描写。鲁迅的《故乡》中:“我吃了一惊,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50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作者在对杨二嫂外貌描写时,首先从“凸颧骨”、“薄嘴唇”、再到“两手搭在髀间”最后到“张着两脚”,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杨二嫂那种瘦小、尖酸刻薄的形象立刻跃然于纸上。

再如《王几何》一文中:“那矮胖老师一句话不说,像一尊笑面佛一样,只是站在讲台上哑笑。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说,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作者抓住王几何老师哑笑的特点通过外貌描写从上到下、由大到小的顺序,把王几何老师幽默风趣、平易近人的性格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了。由此可见,在进行外貌描写时,按照一定顺序对描写对象进行描写,就不会使描写的对象凌乱不堪。

二、抓住人物特征

成功的外貌描写往往能够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方面来重笔刻画做到以形传神,忌面面俱到“脸谱化”。因此我们在刻画人物的时候,可以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地方进行刻画。

如鲁迅的《祝福》中写到祥林嫂的眼睛:她初到鲁镇时,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第二次见她“顺着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从她“没有神采的眼睛”里,到后来,她只是“直着眼,和大家讲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祥林嫂已彻底对生活绝望了。从“顺着眼”到“直着眼”,充分展示了祥林嫂从善良做人,勤快耐劳,到彻底失去对生活的信心;鲜明地表现了人物的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形象地表现了祥林嫂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一步步逼到绝境的过程,从而更加清醒认识到封建礼教人吃人的罪恶本质。写肖像的高要求是刻画、显示灵魂。作者就是抓住祥林嫂的眼睛活画出人物的灵魂,从而达到了肖像描写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抓住人物特征对人物进行描写,能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

三、凸显人物性格

在进行外貌描写时,单纯的外貌描写有时候显得过于呆板、贫乏,缺乏个性,所以在进行外貌描写时可以适当添加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的词语,从而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如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对孙悟空的描写:他身穿金光闪闪的战袍,头戴金冠,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显出一副威武霸气的样子。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透露出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浑身透露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作者对孙悟空的外貌描写添加了“威武霸气”“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这样的性格特点的词语,把孙悟空英勇善战、威武霸气、不屈不饶的性格特点写出来的同时,还渗透了作者对孙悟空这个人物的喜爱敬佩之情,从而更好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再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中对老师的外貌描写“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的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力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在这段描写中,作者先对老师进行抓特征的外貌描写,接着用“温柔和美丽”这两个词写出了蔡老师在作者心目中总的印象:温柔是从性格上来写,美丽则是从外貌上来写,在作者心目中,蔡老师是一个内外皆美的老师。这两个词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表达对老师深深的爱和怀念之情。

四、善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6.如何进行对话描写 篇六

(2011-10-14 17:07:47)转载标签: 小学

人物描写

训练法

杂谈 ▼

一、肖像描写

(一)有重点

例子: 穆老师的眼睛双眼皮儿,乌黑的眼珠儿又圆又大。乍一看并没有什么特别,可是你仔细一瞧,穆老师的眼睛还会说话呢!

1、这段话重点是描写了什么?

例2: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劲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少年闰土》)

1、上面这段话是什么描写?你从这段描写中看出什么内容?

(二)有顺序

例子1:风雪中,一位老战士,靠着冰崖坐着,一动也不动,好像一尊塑像。他浑身落满了雪花,神情十分镇定、自然。他穿着一身破旧的单衣,布 片像枯树叶一样贴在身上。(《丰碑》)

1、上面这段话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写的,它是按照上面顺序呢?

例子2:长期监狱生活把弟弟折磨得面黄肌瘦。他长得脑袋大,身子小,难友们都很疼爱他,叫他“小萝卜头”。(《我的弟弟“小萝卜头”》)

1、上面这段话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写的,它是按照什么顺序呢?

(三)结合

例子1:铁人睁大了眼睛,“哦???咳!”他向司机喊道:“掉头,回去!”(《忆铁人》)

1、这段话在描写铁人时用到了这么写作方法?有什么作用?

二、语言描写

例子:

片段一:我哭着,哭着,听到有人走了进来,回头一看,原来是继父,便把头扭向一边。他在我身边坐下,用手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丽敏,你的心情我理解,这都不怪你。以后我哪儿做得不对,你尽管提出来,别闷在心里。不过,我相信我会做一个比你想象的要好得多的爸爸。” 听了这些话,我张嘴想说点儿什么,可是,话到嘴边又缩了回去。

片段二:我哭着,哭着,听到有人走了进来,原来是继父。他说:“丽敏,你的心情我理解,这都不怪你。我以后保证会当一个称职的爸爸,这总行了吧!求求你别哭了!

1、上面两段话都是描写同样一件事情,比较一下他们有什么不同?

三、动作描写

如赛跑的过程、钓鱼的过程、做游戏的过程等。

例子1:小磊,那可是班上有名的“小迷糊”。一次,他拎着书包走进学校,看见写字课代表正在教室门口检查同学们的写字用具,不禁叫道:“糟了!”他用手掌拍打着自己的头,转身就往家跑。“小磊,怎么又回来 了?”妈妈问。他也顾不上回答,三步并作两步奔回自己的房间。屋子里乱糟糟的,连被子还没叠呢。“毛笔,毛笔!”他找了柜子又翻抽屉,总算在床底下找到了毛笔和墨,可涮笔瓶呢?他猛然想起上次大字课回 来,他用瓶子捞鱼,放在窗台上了。他提起瓶子,一股臭味扑鼻而来。原来瓶子里的鱼死了,已经泡了好几天了。小磊赶忙把臭水连鱼一块倒掉,抄起桌上的笔墨,夹着瓶子奔出家门。屋子里柜子张着嘴,椅子翘 着腿,抽屉伸着舌头,都在责骂小磊不把它们放好。小磊冒着满头大汗,一路上也不住地责备自己。等他气喘吁吁地跑进校门时,校园里早已鸦雀无声了。

1、上面这段话主要是讲述了一个小孩在上课的时候忘记带写字工具,急急忙忙回家找工具的经过。但是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过程,作者却写的非常精彩。这是因为什么呢?是什么让这段话如此生动传神呢?

四、心理描写

例子1:正当我和爸爸谈论着马路上过往的一些名牌小轿车时,只见一位看自行车的老奶奶正艰难地弯下腰,去捡我刚才扔掉的冰棍纸和软包装盒。这一举动顿时使我惭愧不已,想立刻跑过去对老奶奶说些什么,可又实在觉得不好意思。唉,算了吧,下次不再随便扔了不就行了。我心里默默地想着。此时,我也无心再去观赏那些名牌小轿车了,我只是往前走了几步,端详着这位头发花白,脸上布满了皱纹,大约六十多岁的老奶奶。她身子比较单薄,背有点驼,但显得很精神。我在想,这么大年纪了,还在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社会做着贡献,真了不起;再想想自己,只图个人方便,却给别人带来了麻烦,惭愧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例子2:有一次,我正在做功课,亮亮看见我手里的钢笔,硬要拿。我说:“亮亮,钢笔不能玩,小姨给你看一张画吧。”他又摇头又甩胳膊:“不要,不要!”接着就哭起来。妈妈看

见了,对大家摆一摆手,大家就若无其事地各做各的事。他哭了一会儿,用手捂着眼睛,断断续续地哼着,还不时地从手指缝里偷看,看大家是不是是注意他。他的目光从妈妈身上移到姐姐那儿,一会儿又移到我身上。我竭力不让自己笑出声来。他把大家扫视了一遍,也就不闹了,自己拉着小汽车玩去了。以后我再做功课,亮亮也不要钢笔玩了。

练习:

7.如何进行对话描写 篇七

一、精心预设,找准“对话点”切入文本

1. 找题眼:

即抓住课题中的关键词统领全文。文章题目往往能体现一篇文章的主旨。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题都直接点明了文章的重点内容。如《奇妙的电脑》、《高大的背影》、《捞铁牛》、《美丽的小兴安岭》等。教师在揭题后,首先必须让学生找出课题中的“中心词”,中心词即是文章题眼。教学中,教师可根据“题眼”设计问题,让学生从整体着眼,直奔课文重点内容进行学习,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 找文眼:

即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语句统领全文。所谓文眼,就是最能激发学生情感的词句,是文章艺术构思的凝聚点,有制约全文的作用。抓住了这样的词句,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的感悟、想象,才能使学生的情感和语言文字的内在情感水乳交融。文眼的表现形式有字词型、语句型、段落型。《草船借箭》一课的“文眼”就是“神机妙算”,属字词型。《猫》的“文眼”就在开篇的第一句话中——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属语句型。《赤壁之战》制定良策是构思的焦点,因此,课文第4自然段就是本文的文眼,属段落型。

3. 找文章的矛盾处:

许多文章往往都有作者自己巧妙铺垫的自相矛盾处。这些矛盾也最容易激起学生的内心疑问,让学生焕发出学习的动机。如《船长》一课中的“井然有序”和前文的“乱得不可开交”;《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中,父亲眼中“最伟大的人”与小女孩眼中“怎么可能是最伟大的人”。这些看似矛盾的地方,都是课堂教学中很好的切入点。

二、立足课堂,生成“对话点”灵活施教

1. 从学生的错误中生成对话点。

课堂上学生不敢大胆发言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怕出错。熟不知,语文课堂有效对话资源的生成还有赖于“出错”。我们应该看到,这种差异本身也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见解,要不怕学生出错,要允许学生出错。

在教《一去二三里》时,课前我布置了预习内容。可是,在课堂上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时,一个本来就有口吃的很少发言的同学竟然站起来大胆的说:“老师,课文里有一个字的拼音写错了。”

“是吗?哪个字的拼音写错了?”

他站起来结结巴巴的说:“一,本来是读一声,课文里写成了二声,”我听了感到有点吃惊。开学到现在两个月时间,这位同学第一次站起来大胆的说话。

“哎哟,你是这45位同学当中最棒的一个,其他同学都没看出来,只有你最细心,同学们来,给这位同学鼓掌,你真棒。”这位同学幸福极了。

我再适当地加以引导。

不大一会儿,一双双小手举了起来,我请一个小组的发言人:“你说说,读几声好?”

“读一声时,有点别扭,还是读二声好,没有写错。”

“好,同学们,怎么顺口怎么读。”同学们都放声朗读了起来……

这节课最后,我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但对一位有是生理障碍的后进生的宽容和鼓励却在他心中种下了一棵自信的常春藤。

2. 从课堂意外因素中生成对话点。

课堂意外情况复杂,但有效对话始终是应对的不二法宝。教师应冷静对待,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机智,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把课堂意外事件转化为的“教学对话资源”,使意外成为课堂教学中“无法预约的精彩”。

以下是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的片断。

师课件出示小壁虎(少尾巴):小朋友,这是什么动物?你认识吗?

生1:认识,这叫壁虎。

师(焦急地):咦,它的尾巴呢?这可怎么办呀?……

还没等老师说完,生1就抢着回答了:老师,不用担心。壁虎的尾巴很容易断的,但自己会长出来的。

师:非常好,生1平时看的东西真多。那你还能告诉我们壁虎更多的东西吗?

生1介绍了他对壁虎作过的观察,以及看过的一些漫画。

师:你要是早点告诉我们可怜的小壁虎那该多好呀。那样的话,他也不用像课文里那样到处借尾巴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可怜的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好吗?

生:好!

在该课中,笔者让生1表述他所知道的壁虎,这样做使教学过程能顺利进行,同时,对于生1来说,他的知识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并有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这一方面激发了生1的学习动机,使他不仅对语文课感兴趣,而且更愿意阅读课外读物,并更喜欢观察周围的事物。

总之,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作者乃至更多方面、更多范畴的对话。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认真钻研文本,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激扬地呼唤对话,执著地拓展对话,让学生置身于对话的课堂,使学生的思维弹奏出创新的音符,让学生的心笔写出动人的华章。

摘要:阅读不只是“吸收”,也是“发展”。阅读过程也是学生对作品不断思考、创造的过程,作品的意义是在读者自主阅读的“对话”过程中生成的。因此,如何找准“对话点”、生成“对话点”、拓展“对话点”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

8.如何进行对话描写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对话教学;有效策略

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真诚、信任的对话氛围,教师从高高在上的权威地位上走下来,归还学生的话语权;通过尽可能多的对话实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感到的不仅是民主的愉悦体验,更是智慧、情感共享的愉悦和体验;在阅读、探究、质疑、感悟、品味、交流等对话形式中,师生要学会相互倾听。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对话教学呢?

一、创设对话氛围,归还学生的话语权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有自我发现的潜力,学生也应该相信教师及其他同学在引导和帮助自己发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彼此敞开心扉,真诚交流和沟通,实现共同提高。例如,在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语文课上,学生真是神了、奇了,妙语连珠,听课的老师也时常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或开怀大笑。出现这样的场面,也是因为于老师很有亲和力,能蹲下来和孩子“对话”,注意寻求学生的声音,让学生在一种零距离的、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亮心扉,放飞思想,进行师生“视界融合”的“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所以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真诚、信任的对话氛围,教师从高高在上的权威地位上走下来,归还学生的话语权。在语文对话教学中,学生的每一次发现、每一份想象、每一次发言、每一种设想,都是有价值的,都应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许。

二、通过对话实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互动过程中还实现着多种视界的对话、沟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纠正,并产生新的视界,让真理的探求不断增加新的可能性。要进行真正有效的合作互动沟通,必须运用多种对话的形式。

1.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教师可引导学生多向文本提出为什么,善于表达“我认为……”,乐于向文本说“这里写的真好”,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分析、学会批驳、学会欣赏。在生本对话中,学生与作家、编者站在平等的地位上,没有对作家作品、编者敬畏之情、盲从心理,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和理解会更深刻、更精彩,更个性化,无数的体验、奇思妙想纷至沓来。

2.教师与学生对话

是一种对话主体,民主对话的双方,在民主的气氛中,双方自由言说,在对话中分享理解对课文的感悟,分享领略课文精神的愉悦。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拓宽想象和联想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对话挖掘出更新颖的内涵,丰富他们的创造性因素。

3.学生与学生对话

语文对话教学十分重视学生的互动关系,鼓励学生间相互交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和群体之间的思维碰撞与交融,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语文世界的奥秘与神奇。

4.学生的自我对话

它是理性的思考,是思维的整理,体验后的反思,语文教师要让学生自我对话自觉化、习惯化。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想法、说法、推理、结论、情感、行为等多作正反比较和对比。通过内省的过程,引导学生的悟性从晦暗走向敞亮,个性张扬,充满灵性,智慧四溢。

通过尽可能多的对话实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感到的不仅是民主的愉悦体验,更是智慧、情感共享的愉悦和体验。

三、师生要学会相互倾听

新课标指出:“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倾听是对话的前提,也是感受性阅读、个性化阅读的基础。在阅读、探究、质疑、感悟、品味、交流等对话形式中,师生要学会相互倾听。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对作品的初步认识,了解学生们初步的感受、分析和理解。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关注学生的兴奋与疑惑,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产生的过程。学习过程中更需要学生间的相互倾听,它可以帮助他们学习讨论倾听的艺术,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也是一种意志的锻炼,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教学中,只要我们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善于适时引导,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同学发言的良好习惯。

总之,对话教学代表着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如果每一位教师都将教学对话也当成一门艺术来研究,逐步形成自己的富有个性的语言风格,那语文课堂必将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G].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9.对话描写的方法 篇九

细节描写之对话描写的方法

方法点津

一、描述形式多样化

最常见的对话描写形式有以下四种。

1.“叙述+语言”式。如:

爸爸生气地说:“下不为例!”

2.“语言+叙述”式。如:“下不为例!”爸爸生气地说。

3.“语言+叙述+语言”式。如:“太棒了!”爸爸高兴地说,“儿子,你真是我的骄傲。”

4.“语言”式。如:“儿子,你真是我的骄傲!”

二、多种描写相结合把对话与人物的神态、动作结合起来描写,会相得益彰,可收到锦上添花的表达效果。例如:

(1)小梅说:“我忘了!”(2)小梅支支吾吾地说:“我——忘了!”(3)小梅低着头,红着脸支支吾吾地说:“我——忘了!”(4)小梅低着头,红着脸,两手不安地绞着衣角,支支吾吾地说:“我——忘了!”

三、语言风格显个性

个性鲜明的语言,能够体现人物的不同性格、身份等特征。例如:(1)甲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并高声嚷道:“耶!老爸太伟大了!”(2)乙悄悄地抿着嘴笑了,还羞涩地说:“这没什么了不起的。”(3)丙沉思了良久,清了清嗓子慢条斯理地说:“这个建议——我会好好考虑的。”(4)丁亲切地拍了拍他的头,柔和地说:“孩子,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才行!”

课堂练兵:改写下面一段对话描写

一位中学生在游戏厅门前走过。老板说:“小同学,来玩游戏机的吧?怎么不进去呀?”中学生说:“我,我爸我妈不让我玩,说游戏厅是个陷阱,掉进去就出不来了„„”老板说:“嗨,哪有的事啊!你看,里面都是学生,游戏厅要真是陷阱,还不早就关门了?玩游戏机,健脑!”中学学生说:“可是我也没有带多少钱呀,还是算了。”老板说:“没关系,小哥们儿,今儿个我请客!”中学生说:“那„„”老板说:“这有什么,下次你给我带来不就得了!”中学生犹豫再三,还是走进了游戏厅。老板道:“哈,又俘虏了一个„„

课后巩固

把下面的内容用对话形式写下来。写的时候,不但要把内容交代清楚,还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和神态。后 悔

10.描写对话的作文 篇十

“唉,现在的人类真是太没有公共道德了,随便向我的身上扔东西,讨厌极了!”

咦,是谁在说话呢?我不由得东张西望,找寻说话的“人”。

“你别找了,我在这儿。”小河对我说。

这时从河里游来了一条小鱼,满含热泪地对我说:“人类太可恶了,他们害得我失去了父母。”

“我们人类怎么会害你失去父母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是去年的夏天,我和爸爸妈妈在水中游泳。忽然听见哗的一声,我和爸爸妈妈巡着声音望去,只见一只污水管中排出又黑又臭的污水。由于食物被污水污染,我的父母就是吃了这样的食物死去了。而我被别人收养,他们把我带到这里就离开了。我的好朋友都是因为吃了这样被污染的食物死去了。”小鱼忍不住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河边的小树深有同感地说:“我的兄弟姐妹就是死在人类的魔掌下。原来的森林现已变成了空旷死寂的地方。回头看见一片狼藉,一片凄凉,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小树呜呜地哭泣起来。

我听后,觉得人类不应该那么自私,不该为了自己的好处去破坏其它生物的家园,因为地球是属于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护自己的家园!

11.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 篇十一

一、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的前提是学生的读

一般来说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篇目都是一些比较长的文学作品, 无论是现代的, 还是古代的, 也无论是我国的, 还是外国的。这比较适应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 但给学生阅读感悟所必需的“读”带来诸多麻烦。应当说教材文本, 离开了学生的读, 那么感悟将如何获取?尤其是那些古代文学作品, 没有了学生的读, 感悟将会皮之不存毛将焉附。45分钟的时间, 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一瞬, 它会不知不觉地溜走, 倘若花出过多时间让学生读, 那么感悟的时间从何而来?应当说学生的读和悟在时间上是一对具有严重冲突的矛盾。怎样解决?其办法有二, 一是让学生进行前置性的学习阅读, 高中学生已经具有比较良好的学习自觉性, 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前置性的阅读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二是让学生进行比较理想的默读, 学生的默读可以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但需要学生用心默读, 用方法默读, 尤其需要学生用方法默读。在学生用心和用法的默读上, 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资源, 即让学生围绕一定的资源寻觅相关信息, 尤其是那些对感悟文本内容的有用信息。教学时, 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些知人论世的相关信息, 如作品主要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 作者本身的相关际遇, 作者的个性特征, 作者的语言风格等。尤其是一些古代文学作品和相关的外国文学作品, 当学生对这些有一定的底数, 默读的效果就会很好, 就容易比较迅捷地走进文本, 就容易形成学生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的阵势, 学生就能够比较理想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二、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的基础是学生的思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的“灌”还没有得到完全意义上的改变。原因比较复杂, 一是高中语文教学如同其他学科课程, 结束所有高中语文篇目教学的时间比较早, 容不得让学生进行少慢差费的阅读感悟;二是高中学生存有惰性, 依赖心理比较严重, 总以为教师就是比较万能的钥匙, 尤其能够解开现在的锁匙。他们不掌握任何锁匙, 也可以顺利迈进老师所用锁匙打开那大门之门槛的。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 一些学生在阅读感悟上是不善于思考的, 多是听之任之。这很不利于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刀越磨越快, 脑越用越活。这对我们有着深刻意义的启迪, 对高中学生而言, 不让其思考, 还待何时?为了让学生走进文本, 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 坚持以学生的思考推进教学流程。如教学杜甫的《咏怀古迹》时让学生思考, 而且是学生比较认真和深刻意义上的思考, 学生们经过思考, 被诗人咏昭君诗之绝唱所折服。从相关意义上说, 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伟大的文学家都写过咏昭君的诗, 尽管柔柔弱弱的王昭君没有叱咤风云, 没有威风凛凛, 但诗歌作者所创造的那苍凉悲壮的意境, 仍能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那段凄婉哀怨的历史。从相关意义上说, 没有学生自身的思考, 学生既不可能比较完美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又不可能比较理想地追溯那段历史, 走进杜甫的《咏怀古迹》, 感受王昭君这一形象永恒的艺术魅力。

三、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的获取是学生的探

应当说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篇目都出自于名家高手都蕴涵极为深刻而又丰富的内容, 可以说是一座座美甲胜天的富矿。高中语文教学中, 让学生走进文本, 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 就要让学生探究, 从文本的字里行间探究出作品之文字、文学和文化方面的意义和色彩。平时的阅读感悟, 学生真实走进文本, 真正与文本比较有效地对话, 学生完全有可能探究出一篇篇作品之五彩斑斓的色彩。反之, 则不然;平时的阅读感悟, 如果学生真正与文本进行对话, 那么将会经常出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喜人局面。平时的语文教学, 尤其是古诗文教学, 笔者比较欣赏和注意实践的是将一些同时代作品进行归类学习。曾将宋代比较有名的大家作品让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比较鉴别、去欣赏感悟。学生们通过比较, 便发现每篇作品极具深刻意义的思想, 语言极具作家之风格, 而且词作之语序与诗歌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教学时, 让学生真正意义上走进文本, 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能力得以增强, 对话的内容极其丰富。如学生能够比较理想地从《雨霖铃》的阅读感悟中发现词的上片写着情人话别时的种种情态, 似乎已将离别之情说尽。那下片该怎样写?在思考的基础上, 探究作者是怎样写的, 更主要的是探究出作者如此安排下片写法的好处所在。虽然学生在交流时多有说法不一之处, 但毕竟是学生的探求所获。虽然学生在交流时, 对一些词句之含义感悟得不是极其深刻, 但已经是八九不离十了, 作为学生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 我们不可能完全苛求学生。

总而言之, 走进文本, 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 需要学生多多实践, 需要学生在实践基础上进行思考。当然也需要教师经常性地反思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所存在的具体问题, 寻觅具体的矫正策略。我们是不可能寻觅到最好的策略的, 但可以寻觅到更好的策略。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岳麓书社, 2003.

[2]瞿葆奎.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12.描写人物对话的片段 篇十二

1、街上静悄悄的。妈妈背着我拖着沉重的步子往前走。她用大衣把我裹得严严的。我什么也看不见,只听见自己急促的喘气声。突然,有个响亮的声音在问:大嫂,您是带小孩上医院看病吗?是呀!妈妈着急地回答。大嫂,您就坐我这平板三轮吧!能行吗?行呀!您扶好了,我慢着点儿蹬就是啦!您刚拉完货,挺累的,该回家休息了。哎,大嫂,治病救人要紧哪!我被一双大手抱上了车。妈妈也坐上来了,把我紧紧地搂在怀里。透过大衣的缝隙,我模模糊糊地看到一个高大的背影,在前面蹬着车。过了好一会儿,我听见妈妈说:同志,到啦!车平稳地停下来了。那双有力的.大手,又把我从车上抱下来。我又听妈妈说:同志,这个……您拿去喝杯酒御寒气吧!大嫂……快,快……看病要紧!我在这儿等您,等孩子看完病,再拉你们回家!同志,您拿着……看情况,这孩子要住院呢!那好,大嫂,您快带孩子看病去,我走了!哎,你这个人真是……可是车轮的声音已经渐渐地去远了。

2、我来到爸爸床前一看,爸爸果然老老实实地躺在那里,可是嘴却好像在动,原来爸爸还在背英语单词。我对爸爸说:您不服从妈妈的‘命令’,我告诉妈妈去。说着,就要往外走。爸爸急忙拉住我说:刚刚,我昨天刚背好的单词,谁知睡了一觉,就全忘了。你千万不要告诉你妈妈。她也够辛苦的了,别在让她为我操心了。我听着这诚挚的话语,只好答应了。可一见爸爸那疲劳的样子,马上改口说:您也太辛苦了,这样下去身体会夸的。接着,我又不满的说:爸爸,您是工程师,又是大学生,有大学文凭,干嘛还那么玩命的学啊!爸爸笑着说:工作需要嘛!他语重心长的说:我现在学到的知识还远远不够呀!我真后悔年轻时没多学几门外国语言,现在我都四十多岁的人了,学起来可真费劲。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呀!不过,现在下功夫学还不晚,这也叫‘活到老,学到老’嘛!说玩就哈哈大笑起来。

13.对话描写教学设计2 篇十三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你们一起学写过一次对话,还记得吗?对,我们写的是“小白兔采蘑菇”。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对话由哪两部分组成?(板书:提示语)。

2、我们还知道要想写出精彩的提示语,我们就得变换提示语的位置,那提示语有哪几种不同位置呢?

小结:提示语的位置有的在前,有的在后,有的在中间。(板书:提示语 在前 在中间 在后)提示语变了,记住标点符号也要改变。这提示语在前,在中间,在后的三种形式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过了,我们要学以致用。

其实,写好提示语是一门艺术,提示语的精彩还不仅仅是变换位置这么简单。今天我们要来继续学习《对话描写》,进一步来学习提示语的精妙。板书:对话描写。

二、分析例文,掌握方法。

1、我们先来看下面一段对话出示片段1(1)请同桌配合读一读这段对话。

(2)你看,魔术师把这段对话变成了这样。出示片段2我们还是同桌配合读一读。(3)(出示对比片段)其实这是情境一样的两个对话剧本,如果你是演员,你会选哪个剧本来进行演出呢,请你说理由?给时间大家讨论。

2、指名回答。预设如下:

(1)“说”的变化

①片段1中每句提示语里面都有“说”太呆板。那不用“说”是用什么代替的?

②片段2中有没有出现“说”字,用上了与说意思相近的词:大叫 回答 宣布 反驳。

③谁还能说出与说相近的词语。(课前搜集)齐读。板书:不带说的提示语就是我们这节课训练的重点。咆哮、嚷、嘟囔、吼、喊、问、吟诵、唠叨、回答、劝说、商量

④我们来看这句提示语,里面有说吗,有与“说”意思相近的词语吗?可以直接用人物的动作、神态、语气来代替。

(2)加神态、动作、语气等。

①片段一加上了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

②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板书:神态、动作、语气。

你们观察得真仔细,总结得也很准确。看来要把人物的对话写好,光会写人物说的话是不够完美的,我们要让人物动起来,表情丰富起来,神采飞扬起来,那就要在提示语里用上——(动作、表情、神态)等词语(板书:动作、语气、神态)

3、师小结方法:你们看,这提示语写精彩了,人物对话就变得“鲜活”了,这就是我们汉语的博大精深和魅力所在呀!(指板书)要写出精彩的提示语,我们要运用动作、神态、语气的描写,要变换提示语的位置,段落要分明,而且提

示语可以不带“说”字。

三、为对话描写的语段加提示语的训练

说了这么多,咱们来练练笔,小试下牛刀,请你为下面的对话加上精彩的提示语。

妈妈:这次考试得了多少分? 红红:没及格。

妈妈:没及格,不也有个数吗?说!红红:我说了你别告诉我爸爸行吗?

1、我们来想象一下两人是在什么时候进行的这段对话,(我们一起来给这个对话加个情境:放学后,红红拿着一张试卷回家了。)当时妈妈的语气、动作、神态会是怎样的,红红的呢?

2、刚刚我们说了,精彩的提示语是可以演出来的,那我们在写的过程中就要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开始写吧,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作品展示,互评。(1)他的提示语有没有变换位置。(2)有没有带“说”字,是用哪些字词来代替的。(3)他的提示语生动吗?一句句分析,修改。

4、好文章都是通过改出来的,请同学们课后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让我们的对话都可以演出来。

四、总结、课后作业:

教师总结:同学们,经过咱们得努力,提示语的精彩就在于写提示语时要运用动作、神态、心理描写,要符合人物的个性特点,段落要分明,要变换提示语的位置,还会写不带“说”字的提示语。掌握的这些写作技巧,相信同学们的作文一定会锦上添花。老师期待你们写出更加精彩的作品。

课后作业

写一个人物对话描写的片段,要求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突出人物的个性,题目自拟。300字左右。

参考题目:

老师教育学生

板书设计:

对话描写

神态 在前

动作 } 提示语 {在中间

14.语文老师在备课时就应进行的对话 篇十四

时下,对话成为课程改革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她不仅走进了课改专家的讲稿,还泼墨在每位教师的笔头。因为课改,她可是出尽了风头。今天,就“语文老师在备课时就应进行的对话”这一话题,笔者谈谈个人的看法。

为了完成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语文人,每位老师在上课之前都得进行备课,备课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备课的过程就是对话的过程。既然是对话,就得有对话的双方。备课时,语文老师是对方的一方,对话的另一方是谁呢?他们如何对话呢?本文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备课时的对话包括老师与教材编写者对话,与文本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学生对话以及与自己对话共五种不同的对话,这些对话有着各自的价值。

一、与教材编写者对话:明确选编意图、确立教学目标

为什么要与教材编写者对话?回答有以下原因:

一是只有与教材编写者对话,才能了解本单元本篇文章的选编意图。而明确选编意图对于每位老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明白了选编意图,我们做教师的才能将这篇文章定好“位”。这个位,是老师依据这篇文章实施教学的前提,是培养具有个性化语文素养的学生的前提。如人教版教科书,它的选编意图是“力图构建语文的综合实践体系,贯彻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精神,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遵循语文教育规律,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力求富于开放性和弹性,给地方、学校和师生留有广阔的活动空间”。为了体现教材整体意图,这套教材以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选文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部分进行编排。具体到单册,我们会发现教材编写者按语文学习的规律和学生认识的规律对教材整体选编意图做了极为合理地分解。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以“人与自我”为主题,选编了《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步一步》、《生命生命》、《紫藤萝瀑布》和《童趣》五篇文章供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以“这就是我”为话题。为什么要选编这五篇文章,我们在实施教学时,应如何来做?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藏在单元导读中。你若是一个有心人,一翻开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你就会发现有一个导读提示。这个导读提示,对于我们每位教师确定单元教学策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你看,“人生,是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新学年开始了,你的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这个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阅读这些课文,将引导你体味人生,关爱生命。”这是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的提示,以下的第二段则是对学法的提示,“学习这个单元,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还要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你若不能与教材编写者对话,你能明白为什么教材会采用这样的体例、选编这些文章进行组合吗?

二是有利于你确定教学目标。任何一篇文章,置于特定的学段、特定的单元,有着它的作用与理由。而这又是你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明确了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你就能确定教学目标,依据学情逐步实施你的教学过程。这是显而易见的。

二、与文本作者对话:了解创作动机与写作背景

任何一篇文章的产生,都有着它的创作动机和写作背景。在备课时,与文本作者对话,就要深入到作者的生活中去,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和写作背景,这对于深入解读文本是十分有必要的。我们一要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二要从社会的大背景中找到本文产生的缘由。举一个例子,如对《天上的街市》进行教学设计,我们就必须了解作者郭沫若的一些基本情况,知晓《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产生的社会背景。对于我们理解诗歌内容尤其是作者为什么将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做了修改是很有帮助的。熟悉中国20世纪20年代历史的人都知道,当时,由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

长期侵略致使国力篑乏,各地军阀年年混战导致民不聊生,加上饥荒、官、匪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人们渴望过上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现实是令人心酸的,渴望的美好生活在很多人眼里是想都不敢想的,而这时的郭沫若却用他那饱含着沸腾热血的笔写下了这首给人无限向往的诗。诗中牛郎织女“骑着牛儿”淌过“不甚宽广”的“浅浅的天河”,在有着“世上没有的珍奇”的“美丽的街市”,“提着灯笼”“闲游”,过着令世人羡慕的幸福、安宁、甜美无比的生活。诗人还连用几个表示肯定的词“定”、“定然”向人们昭示:这种美好的生活不仅天上有,人间也会有的,一定会有的。诗中所藏的坚信幸福美好生活一定会来到的信念正是诗人所发出的呼喊呀!你若不了解作者,不走进作者创作此诗时的历史背景之中去,你能解读到以上的内容上去吗?

三、与文本对话:教师个性解读推动学生多元解读

老师与文本对话,是老师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同样,阅读也应是老师的个性化行为。老师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是老师个性化教学的基础,没有老师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便没有其个性化的教学。

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教学不是注重多元解读吗?什么是多元解读?我认为,最简单的一种认识便是:教师与每个学生基于自己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获得的成果、产生的困惑或问题,在教学这种特殊的聚会里进行交流、沟通与对话,处于交流、沟通与对话情景中的教师、学生充分尊重对话双方个人的意见,他们的生活本身、已获得的语文知识、已取得的语用经验得到充分的尊重,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经验、情感、生活理念对文本进行解读,他们对文本“言之有理、持之有故”的理解得到了每位语文交际者的充分肯定,在交流、沟通、对话中师生尤其是学生的语文知识得以积累、语用经验得以相互传递、语文能力得以培养、语文素养得以提高。这种状态就是多元解读,用一句时髦的话说“一千个读者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作为多元解读聚会的首席,在走进课堂前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目的就是要确定“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哈姆雷特”,以便在灵动的课堂中把守对话的底线、不断校正对话的方向、适时推动对话的进程。

老师个性化教学建立在其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之上,是语文教学艺术展现的基础。吕叔湘先生常说:“语文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科学,有它的客观规律;艺术,指它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科学,是对事物客观规律的掌握,就一个好的教师来说,这意味着必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而这种基本功的核心不同于一个文学评论家对作品的评析或者一个语言学者对各种语言现象的阐述,而是在这个基础上,找到文本与学生的结合点,让孩子们的思维活跃起来,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达到教学目的。艺术,意味着不同的教师处理相同的文本时都可有自己独特的途径,千人千面,各不相同,都可显示自己的个性。每一位教师都可以走自己的道路。这样,你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才各有所长,不是一件件相同的产品。

四、与学生对话:分析学情并制定正确的教学策略

这里的学生,是老师潜意识里的学生。与学生对话,就是我们常说的课备学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但标准同时又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那如何组织、引导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人”的学生正确、准确、有创意地解读文本,这应成为老师在备课时着重思考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分析学情并制定教学策略的问题。

备课时,老师与学生对话,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二要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来进行。教学以学生已有的语文知识和语用技能为基础,是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表现。我们的教要以学生的学为基础,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要“因材施教”、“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等这些令人震撼的先哲之语对我们选定教学策略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备课时与学生的对话,目的就在在于分析学情、制定教学策略。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在上课之前就应充分考虑以下问题:这篇文本对于学生来说解读会存在哪些困难,他目前所积累的语文知识、所获得的语用技能处于何种状态,他目前的非智力因素对他学习

本文有多大影响,他的家庭状况、社区环境、校风班风对其影响有多大,他需要什么支持和帮助,他适合用什么方式来学习本文,他有多少发展、创造的机会,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他应该有哪些收获等等。

五、与自已对话:进行教学反思、推进自我成长

与自己对话,是在课堂教学行为结束之后我们要做的。这种对话,是老师站在反思者的角度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回顾、反思的对话,这有利于老师明得失、正航向,有利于老师的迅速成长。

与自已对话,是“自修—反思式”的学习与研究。一位老师在执教《<论语>十则》之后,写下了这样的教学反思,他写道:

“笔者曾多次执教《<论语>十则》,先前由于思想未认识到这个层面上来,也就是采用“读一读、背一背、理解大意”的思路,把这节课‘忽游’过去了。在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之后,我对我以前的做法进行了反思,认为联系生活不够。如何联系生活呢?笔者结合自己提出的‘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进行了再思考。我发现,我过去在处理文本的时候犯了两个错误。一是对《论语》中话语产生的背景缺少关注。二是联系生活的方式不对。如果运用语文交际场的观点,我就应该让学生、教师穿越时光隧道,置身于文本所提供的场景或文本作者所处的时代之中,在这个特定的场中进行语用交际!如何做呢?选文的第十则刚好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范例。于是,我大胆地实施了我的设想。没想到,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这种教学,将传统的逐句析文义、师生的机械分析变为教师与学生的对文本之象的个性解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之中完成对《<论语>十则》中每则的个性化修改和创造,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达到了传统教学所不能达到的境界。

这种设计是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的,从实施的过程来看,教学策略也是完全正确的。这节课结束后,我无比兴奋。一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角色的置换而产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行为的高度自主性,让我体会到了新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所产生的魅力。二是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了富有创意的修改和再创造,这使得学生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三是教师与学生组成了‘学习共同体’,教师教的成份明显比传统式少多了,教师也轻松了许多。

当然,这种策略并不是适用于每篇文言文的教学。可针对《<论语>十则》而言,这种方法却是最恰当不过的。但这种教学是不是又超出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了呢?没有超过吧,我想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中心发言人发言时,常出现‘我认为’而不是‘我们小组经过讨论,认为’。要知道,小组讨论的成果应是小组所有成员一起探究的结晶,怎么能让中心发言人一个人独享呢!但对于这一点,只要我们做教师的,在课堂上多多提醒就行了。”

诸君试想,如果我们每位语文老师,在执教某一篇课文之后,都来做做这样的事情,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力和水平会不

小学写字教学的指导

湖镇启明小学

祝 兵 周巧燕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义务教育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虽然现在我们都有了电脑,可以进行打字,但是还是经常要写字的,因

此,写字还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写一手好字,它不单单是一种终身受用的技能,而且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写字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掌握它的技能,我结合平时写字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感受,谈谈如何指导好小学的写字教学。

一、提高认识,重视写字教学。

我认真学习了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后,对学校的写字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并据此制定了新的写字目标:继续抓好写字教学,充分发挥写字教学的育人功能。要做到以习字辅德——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热爱祖国和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养成书写认真和用语文明的习惯;以习字增智——组织学生阅读书法家的故事和汉字文化知识,在写字活动中,掌握技能,锻炼心智,以增强大脑反应能力;以习字益美——指导学生欣赏汉字的形体美,并在书写中体会运笔的韵律美和工整美;以习字健体——坚持纠正不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促进视力和身体健康发展;以习字砺志——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写字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要把字写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提高对写字教学的认识,从校长到老师,从家长到学生,都要充分认识到写好字的重要性。

二、写字教学的重要意义。

1.结合语文教材,为语文教学服务。写字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服务于语文教学的,和语文教学休戚相关。

2.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德育渗透。书法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艺术,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教学中通过欣赏有教育意义的书法,讲动人的书法家的故事,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如欣赏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在音乐声中听大书法家刻苦学习的故事,然后练有关勤学方面的成语。这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受到教育,榜样的力量会推动学生去攀登书法的高峰。

我们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骨干力量,通过讲述书法渊源和字体演变,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书法艺术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书法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美学追求,人文精神,聪明才智,思想感情,成为一个反映生命的艺术,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通过学习书法,使学生能很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及灿烂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使学校的写字文化蓬勃发展,大大提高学生的写字教学效果。

3.注重揭示规律,培养能力。写字是一项眼、手、脑并用的技能训练,也是一门很有规律可循的知识。我们不能让学生依样画葫芦地写字,而要进行结体归类,注重揭示书写规律,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4.合理安排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写字教材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各年级的学习内容作了合理的选择和安排,注重知识技能的科学性、系统性、条理性。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不健全,小手肌肉很嫩,握笔较深,较死。因此,书写时不要求用笔的变化,临贴也是模仿多,照样写多。中年级则要求有提按快慢的运笔动作。结构教学时,揭示一些结构规律。随着年级的增高,能力的增强,六年级时进行行书指导和训练,加快书写的速度。这样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从细节做起,抓好写字教学的规范。

我认为要想指导好学生的写字,自己必须有过硬的写字技能和技巧,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写字。如果一位教师自己的字都写不好,怎么能指导学生写好字呢?提高教师自身的写字水平,是提高写字教学效率的关键。所以,我们的每个教师都要以身作则,经常与学生一起练字,一起交流写字心得。

写字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在对写字美的感受、认识、理解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情感体验,同时受到教育。在写字课教学上,我着力抓好写字课堂教学常规的同时,十分注重对学生写字的具体指导。

1、重视双姿的指导。

写字姿势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字质量。通过观察,我在教学中,发现孩子握笔姿势的错误一般表现在:(1)食指和大拇指握笔太低,距离笔尖位置小于一寸,影响了运笔,挡住视线,造成头歪的毛病。(2)拇指、食指相碰或交叉(一个手指压在另一个手指的上面),手指阻碍了视线,迫使头部向左倾斜,拉近了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增加了近视的发病机会。(3)笔杆低于

虎口食指关节处而落在虎口上。正确的握笔姿势应是:

1、右手拇指在笔杆的左侧比食指稍靠后些,食指在前偏右,这两指紧紧夹住笔杆。中指在食指下面,用第一个关节托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拇指在中指之后自然地弯向掌心。

2、笔杆向右后方倾斜紧贴在食指第三关节和虎口之间。

3、食指和大拇指捏笔时中间呈椭圆形

4、手掌和手臂呈一直线。

5、捏笔手指与笔尖的距离接近一寸。

6、写字时手的支撑点在豌豆骨上。为此我还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指导写字时正确姿势的《五指歌》,以便于孩子记忆:“老一老二不打架,老二喜欢弓着背。老三抵在笔杆后,老四老五抱成团。”

孩子在坐姿方面的错误一般有:头距桌面太低,距离不足一尺;歪着头;胸离桌子不足一拳,上身伏在桌子上。因此学生在写字之前,我必先给他们调整好姿势,让孩子背诵《写字姿势歌》:头正身直,臂开足安,一寸一尺一拳头,正确姿势顶呱呱!要求学生坐姿达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养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

2、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

汉字是一种形体优美的文字,书写时讲究结构、笔势和神韵。实践证明,写字是一项十分精细的活动,它要求写字者神情专注,注意力集中。培养学生的写字注意力,要引导学生“静心、专心、细心”地写字。

静心-----心神平静,即写字时要坐端正,凝神静气,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写字上。不少学生写字,总是浮躁不安,心神不定,写字时手漂移在纸上,缺乏力量,缺少底气。其原因就是写字时没有“静”下心来。

专心------精力集中,即写字时要心无旁怠,笔无虚发,把所有神情都凝聚于笔端。爱说爱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要他们“稳”坐写字,难以做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方面要采用灵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把学生的精力都吸引到写字活动中来,一方面要让学生尽快掌握写字方法,领悟写字规律,在写字过程中不断体验写字成功的快乐。

细心-----用心细密,即写字时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把整个身心都倾注到一笔一画之间。小学生写字最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粗心大意,写字看不细,写不细,点捺不分,横提无别,时常出现多笔少画现象。例如:有些学生初写“刀”字,粗略视之就动笔写,结果把“刀”写成“力”。一开始我没有进一步要求细看细写,而主观作出所谓辨别的指导,向学生反复强调不要把“刀“写成“力”。不强调还好,一强调倒把学生搞糊涂了。实际上,只要让学生养成细看细写的习惯,写错字的现象就会大大减少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注意力,是学生写好字的前提和基础。此外,写字指导还要通过各种方式的训练,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

3、重视写字过程的指导。

(1)读帖。在写字之前,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帖上每个字的写法,分析每个字的笔画特点、间架结构。写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重要笔画作简要的讲解后,引导学生对例字进行自行观察、读字、读帖。让学生自行分析,并说出对字形、笔画、间架的理解。学生通过自行分析、自行理解,自然获取了有关汉字书写的基本知识,也就是对例字进行了消化、吸收。

(2)范写。在指导学生写字前,教师必须先把字练写几遍,充分做好指导前的准备。课堂上,老师对例字进行范写,不但能让学生了解例字书写的运笔过程、用劲的轻重,还能激起学生写字的兴趣。学生看到老师的字写得很漂亮,自己就产生一种想把字写好的内驱力。教师在示范过程中,及时讲解一些字体的结构、笔画的粗细变化以及运笔的轻重等书写规律的知识,学生必然会仔细听讲、凝神观察,并逐渐掌握其写法。

(3)个别辅导。在学生练字时,教师要做好个别辅导工作,适时纠正学生写字姿势的不当,指导字的间架结构、笔画粗细、长短变化。学生通过持之以恒的练习就能加深对书写规律的理解。不守规矩,不成方圆。只有通过规范的训练,适时纠正学生写字的不当,才能让学生写好字,也只有按照书法规律写出来的字,才是漂亮的字。

(4)师生共评。写字教学的评价要有利于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对写字、书法能引起兴趣。以往以教师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注重结果而忽略了学生学的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我对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学生自我评价,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互评(找出对方字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总评(老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总批,评出等级或提出批改意见)。

总之,我们要做好写字教学,还须我们大家不懈地努力

上一篇:关于欢乐的国庆作文下一篇:中国便利店的现状与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