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试题级答案(精选7篇)
1.测量学试题级答案 篇一
2013级中专《英语》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一.1.1-5C A B B B
6-10 B B B A C
2.1-5 C C B A B
6-10 A A B B B
二.1-5 C A C A A
6-10 D B C B B
三.1-5 B C A E D
1-10 F G I H J
四.1-5 B A B C B
6-10 B B C A C
五.T F T F T
六.B E D A C
七.1.feel myself
2.How do you like 或者What do you think of ?
3.was born
4.check in
5.make sure
2.测量学试题级答案 篇二
1 概述
1) 测量依据:J J G52—1999《弹簧式一般压力表、压力真空表及真空表》检定规程
2) 测量的环境条件:环境温度为20±5℃, 相对湿度不大于85%RH。
3) 测量标准:0.4级量程为 (0~2.5) MPa精密压力表。
4) 被测对象:1.6级量程为 (0~2.5) MPa一般压力表。
5) 测量过程:测量时, 检定员在规程规定的测量环境条件下, 将我所作为期间核查用的编号为1002的一般压力表和编号为0154精密压力表分别安装在压力表校验器的接口上, 经过平稳的升压和降压, 从而判断被检表是否合格, 被检表的示值误差是与精密压力表示值相比较而得的。
2 数学模型
被检表的示值误差根据测量过程可知, 写成以下模式:
式中:δ——被检表的示值误差;
P1——被检表在某一检定点的示值;
P0——精密压力表对应某一检定点的标准压力值。
其中, P0是用二等活塞式压力计根据JJG49-1999《弹簧管式精密压力表和真空表》检定规程所测量出的标准压力值, 该二等活塞式压力计准确度等级为0.05级;P1是被检表在某一检定点的示值, 其中包含了一定环境条件下影响的各种误差, 主要有受示值重复性误差、环境温度、检定员读数时对示值诂读不准确、轻敲被检表后指针变动及数据修约对被检表示值的影响。
由此可将数学模式 (1) 展开:
式中k—被检表受环境温度影响系数 (取0.04%/℃) ,
该系数查国家标准GB/T1226-2010《一般压力表》而得;
p—被检表的量程;
Δt—检定时环境温度与标准温度的偏差 (标准温度取20℃) ;
pg—检定员读数时对示值估读不准确而引起的误差;
pb—轻敲被检表后指针变动引起的误差;
px—数据修约而引起的误差。
3 方差和传播系数
依据对式 (2) 求方差及用偏导求传播系数:
4 不确定度分量的来源
1) 被检表在某一检定点的示值重复性u1 (A类评定) ;
2) 检定温度和20℃标准温度的偏差u2 (B类评定) ;
3) 检定员读数时对示值估读不准确而引起的误差u3 (B类评定) ;
4) 轻敲被检表后指针变动引起的误差u4 (B类评定) ;
5) 数据修约取舍误差u5 (B类评定) ;
6) 标准器不确定度的影响量u6 (B类评定) 。
5 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分析
5.1 被检表在某一检定点的示值重复性u1
这个分量是从重复性实验中而得到的, 属于A类不确定度分量。检定人员对被检表作全量程检定时, 发现该被检表在1.5MPa检定点上变化较大, 因此决定以该检定点作为代表, 分析该被检表的示值重复性, 经过5次升压与降压, 得出以下数据 (单位:MPa) :
共重复5次正返行程, n=10, 得到:
用贝塞尔公式算得单次值实验标准差S (P) 及平均值S (P軍) :
其自由度为:v1=n-1=10-1=9
5.2 检定温度和20℃标准温度的偏差u2
温度影响误差的概率分布遵从均匀分布, 取温度影响系数0.04%/℃, 得出:
该分量估算值可靠, 所以自由度取:v2=∞
5.3 检定员读数时对示值估读不准确而引起的误差u3
根据检定规程的要求, 示值应估读至分度值的, 但由于检定员与被检表之间有一定的距离, 读数时视线有可能与指针没有水平而产生偏角, 造成读数不准确, 所以估读不准确所引起的误差以分度值估计, 该分量概率遵从均匀分布, 为B类不确定度 (以引用误差来表示) , 所以:
5.4 轻敲被检表后指针变动量u4
根据检定规程规定, 轻敲被检表指针变动量的允许误差为示值误差的1/2, 该被检表示值误差为±0.04MPa, 其误差概率分布属于均匀分布, 得出:
5.5 数据修约取舍误差u5
检定结果数据修约至被检表估读值的, 而该分量概率遵从均匀分布, 得出:
5.6 标准器不确定度的影响分量u6
该分量是由二等活塞式压力计本身的误差所引起的, 我们所使用的二等活塞式压力计的准确度等级为0.05级, 即误差为±0.05%, 该误差遵从正态分布, 得出:
其估算值可靠, 故自由度取:v6=∞
6 标准不确定度一览表
7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8 扩展不确定度U的评定
取覆盖因子, k=2
9 测量不确定度报告与表示
该0.4级精密压力表测量不确定度为:
摘要:在计量测试单位的计量检定工作中, 精密压力表标准装置广泛地被用于检定一般压力表, 以更有效地提高压力表的准确度及使用价值。本文依据JJG52—1999《弹簧式一般压力表、压力真空表及真空表》检定规程和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要求, 对精密压力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说明。
关键词:精密压力表,不确定度评定
参考文献
[1]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
3.大地测量学上册试题答案 篇三
(1)研究建立和维持高科技水平的工程和国家水平控制网和精密水准网的原理和方法,以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以及地学科学研究的需要。
(2)研究获得高精度测量成果的精密仪器和科学的使用方法。
(3)研究地球表面测量成果向椭球及平面的数学投影变换及有关问题的测量计算。
(4)研究高精度和多类别的地面网、空间网及其联合网的数学处理的理论和方法、控制
测量数据库的建立及应用等。
2、外业基准线、面
大地水准面作为测量外业的基准面,与其垂直的铅垂线是外业的基准线。
3、计算的基准面、线
参考椭球面作为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面,与其垂直的法线是内业计算的基准线。
二、几何概念
1、垂线偏差:地面一点上的重力向量g和相应椭球面上法线向量n之间的夹角定义为该点的垂线偏差。
2、大地水准面差距:大地水准面与椭球面在某点上的高差;当大地水准面超过椭球面时N>0,当大地水准面低于椭球面时N<0。
3、正高:地面点沿实际重力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4、正常高:地面点沿正常重力线到似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5、大地高:地面点沿法线到椭球面的距离。
6、参考椭球:具有确定参数,经过局部定位和定向,同某一地区大地水准面最佳拟合的地
球椭球。
7、总地球椭球:除了满足地心定位和双平行条件外,在确定椭球参数时能使它在全球范围
内与大地体最密合的地球椭球。
三、三角网、导线网各自观测量及优缺点
1、三角网:观测网中的全部或大部分方向值和部分边长
优点:图形简单,网的精度较高,有较多检核条件,易于发现观测中的粗差,便于计算。缺点:在平原地区或隐蔽地区易受障碍物的影响,布网困难大,有时不得不建造高觇标
2、导线网:观测角度和边长
优点:(1)网中各点上的方向数较少,除节点外只有两个方向,因而受通视要求限制较
小,易于选点和降低觇标高度,甚至无须造标。
(2)导线网的图形非常灵活,选点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随时改变。
(3)网中边长都是直接测定的,因此边长精度较均匀。
缺点:导线网中的多余观测数较同样规模的三角网要少,有时不易发现观测值中的粗差,因而可靠性不高。
四、工程测量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1)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2)要有足够的精度
(3)要有足够的密度
(4)要有统一的规格
五、1、精密测角的一般原则
(1)观测应在目标成像清晰、稳定有利于观测时间进行,以提高照准精度和减小旁折光的影响;
(2)观测前应认真调好焦距,消除视差;
(3)配置度盘;
(4)上下半测回照准目标次序应相反,并使观测每一目标的操作时间大致相同;
(5)为了克服或减弱在操作仪器的过程中带动水平度盘位移的误差,要求每半测回开始
观测前,照准部按规定方向先预转1-2周;
(6)使用照准部微动螺旋和测微螺旋时,其最后旋转方向应为旋进;
(7)观测过程中应保持照准部水准器气泡居中,若气泡偏离水准器中央一格时,应在测
回间重新整平仪器。
2、方向观测法一测站观测程序
(1)设在测站上有1,2,3,……,n个方向要观测,首先应选定边长适中、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稳定的方向作为观测的起始方向。
(2)上半测回用盘左位置先照准零方向,然后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依次照准方向2,3,……,n再闭合到方向1,并分别在水平度盘上读数。
(3)下半测回用盘右位置,仍然先照准零方向1,然后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依相反的次序照准方向n,……,3,2,1,并分别在水平度盘上读数。
六、电子经纬仪按测角原理分类:光栅度盘和编码读盘
七、T2,T3经纬仪配置度盘的方法,计算竖直角及指标差公式
T2s=180/n+10T3s=180/n+4
T2α左=90-L+i,α右=R-270-i,i=(L+R-360)/2
T3α左=2(L-90)-i,α右=2(90-R)+i,i=L+R-180
八、用于测距的电磁波种类按测距方法不同测距仪分类:脉冲式和相位式
九、相位法测距仪确定N值的方法
十、(一)精密水准测量的一般原则
1、仪器距前、后视水准标尺的距离应尽量相等,其差应小于规定的限值;
2、在相邻两测站上,应按奇、偶数测站的观测程序进行观测,对于往返奇数测站按后前前后、偶数测站按前后后前的观测程序在相邻测站上交替进行;
3、每一段的往测与返测,其测站数均应为偶数;
4、每一测段的水准测量路线应进行往测和返测;
5、一个测段的水准测量路线的往测和返测应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进行;
6、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转动仪器的倾斜螺旋和测微螺旋,其最后旋转方向均应为旋进;
7、水准测量的观测工作间歇时,最好能结束在固定的水准点上。
(二)测站观测程序:
往测时,奇数测站照准水准标尺分划的顺序为: 后视标尺的基本分划
前视标尺的基本分划
前视标尺的辅助分划
后视标尺的辅助分划
往测时,偶数测站照准水准标尺分划的顺序为: 前视标尺的基本分划
后视标尺的基本分划
后视标尺的辅助分划
前视标尺的辅助分划
返测时,奇、偶数测站照准标尺的顺序分别与往测偶、奇数测站相同。
十一、精密水准仪测微器工作原理,计算视线高的方法。
(1)平行玻璃板安装在物镜前,它与测微尺之间用带有齿条的传动杆连接,当转动测
微器手轮时,平行玻璃板绕其旋转轴作俯仰,传动杆拉动测微尺前后移动;
(2)当平行玻璃板与水平视线正交时,测微尺上指标分划线指在中央读数5mm处,此时水平视线在标尺上不一定正好指在整cm分划线的读数处;
(3)转动测微器手轮,牵引平行玻璃板倾动,视线经过倾斜的平行玻璃板时产生上(下)
平移,可以使原来并不对准标尺上整cm分划的视线,精确对准某一整cm分划,从而读到一个整分划读数;
(4)同时平行玻璃板倾斜时,传动杆拉动测微尺前后移动,使视线在尺上的平行移动
量由测微尺记录下来,测微尺的读数通过光路成像在测微尺读数窗内。
十二、i角检验方法计算公式(作业三)
4.测量学试题库(含答案) 篇四
2、我国使用的平面坐标系的标准名称是(AC)。A.1954北京坐标系 B.1954年北京坐标系 C.1980西安坐标系 D.1980年西安坐标系
3、在三角高程测量中,采用对向观测可以消除(C)的影响。A.视差 B.视准轴误差
C.地球曲率差和大气折光差 D.水平度盘分划误差
4、设对某角观测一测回的观测中误差为±3″,现要使该角的观测结果精度达到±1.4″,需观测(D)个测回。
A.2 B.3 C.4 D.5
5、下列四种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最大的是(D)。A.1∶5000 B.1∶2000 C.1∶1000 D.1∶500
6、钢尺的尺长误差对距离测量产生的影响属于(B)。A.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C.偶然误差也可能是系统误差 D.既不是偶然误差也不是系统误差
7、在地形图上有高程分别为26m、27m、28m、29m、30m、31m、32m的等高线,则需加粗的等高线为(D)m。
A.26、31 B.27、32 C.29 D.30
8、高差与水平距离之(C)为坡度。A.和 B.差 C.比 D.积
9、设AB距离为200.23m,方位角为121°23′36″,则AB的x坐标增量为(D)m.。A.-170.919 B.170.919 C.104.302 D.-104.302
10、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纵轴为(C)。A.轴,向东为正 B.轴,向东为正 C.轴,向北为正 D.轴,向北为正
11、在以(B)km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进行距离测量。A.5 B.10 C.15 D.20
12、水准测量中,设后尺A的读数a=2.713m,前尺B的读数为b=1.401m,已知A点高程为15.000m,则视线高程为(D)m。
A.13.688 B.16.312 C.16.401 D.17.713
13、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的读数大,前视点B的读数小,则有(A)。A.A点比B点低 B.A点比B点高
C.A点与B点可能同高 D.A、B点的高低取决于仪器高度
14、电磁波测距的基本公式,式中 为(D)。A.温度 B.光从仪器到目标传播的时间 C.光速 D.光从仪器到目标往返传播的时间
15、导线测量角度闭合差的调整方法是(A)。
A.反号按角度个数平均分配 B.反号按角度大小比例分配 C.反号按边数平均分配 D.反号按边长比例分配
16、丈量一正方形的4条边长,其观测中误差均为±2cm,则该正方形周长的中误差为±(C)cm。A.0.5 B.2 C.4 D.8
17、在地形图上,量得A点高程为21.17m,B点高程为16.84m,AB距离为279.50m,则直线AB的坡度为(C)。
A.6.8% B.1.5% C.-1.5% D.-6.8%
18、自动安平水准仪,(D)。
A.既没有圆水准器也没有管水准器 B.没有圆水准器 C.既有圆水准器也有管水准器 D.没有管水准器
19、A点的高斯坐标为 112240m,19343800m,则A点所在6°带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分别为(D)A 11带,66 B 11带,63 C 19带,117 D 19带,111 20、进行水准仪 角检验时,A,B两点相距80m,将水准仪安置在A,B两点中间,测得高差 0.125m,将水准仪安置在距离B点2~3m的地方,测得的高差为 =0.186m,则水准仪的 角为(A)A 157″ B-157″ C 0.00076″ D –0.00076″
21、用光学经纬仪测量水平角与竖直角时,度盘与读数指标的关系是(C)A 水平盘转动,读数指标不动;竖盘不动,读数指标转动; B 水平盘转动,读数指标不动;竖盘转动,读数指标不动;
C 水平盘不动,读数指标随照准部转动;竖盘随望远镜转动,读数指标不动; D 水平盘不动,读数指标随照准部转动;竖盘不动,读数指标转动。
22、衡量导线测量精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C)A 坐标增量闭合差 B 导线全长闭合差 C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23、用陀螺经纬仪测得 的真北方位角为 62°11′08″,计算得 点的子午线收敛角-0°48′14″,则 的坐标方位角(B)A 62°59′22″ B 61°22′54″ C 61°06′16″
24、地形图的比例尺用分子为1的分数形式表示时,(D)A 分母大,比例尺大,表示地形详细 B 分母小,比例尺小,表示地形概略 C 分母大,比例尺小,表示地形详细 D 分母小,比例尺大,表示地形详细
25、测量使用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使用的笛卡儿坐标系的区别是(B)。
A 与 轴互换,
38、道路纵断面图的高程比例尺通常比水平距离比例尺(D)A.小一倍 B.小10倍 C.大一倍 D.大10倍
39、高斯投影属于(C)。
A 等面积投影 B 等距离投影 C 等角投影 D 等长度投影 40、产生视差的原因是(B)。
A 观测时眼睛位置不正 B 物像与十字丝分划板平面不重合 C 前后视距不相等 D 目镜调焦不正确
41、地面某点的经度为东经85°32′,该点应在三度带的
52、竖直角(C)。
A 只能为正 B 只能为负 C 可为正,也可为负 D 不能为零
53、对某边观测4测回,观测中误差为±2cm,则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为(B)。A ±0.5cm B ±1cm C ±4cm D ±2cm
54、普通水准测量,应在水准尺上读取(D)位数。A 5 B 3 C 2 D 4
55、水准尺向前或向后方向倾斜对水准测量读数造成的误差是(B)。A 偶然误差 B 系统误差
C 可能是偶然误差也可能是系统误差 D 既不是偶然误差也不是系统误差
56、下列比例尺地形图中,比例尺最小的是(C)。A 1:2000 B 1:500 C 1:10000 D 1:5000
57、对高程测量,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是()。
A 在以10km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代替 B 在以20km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代替 C 不论多大距离都可代替 D 不能代替
58、水准器的分划值越大,说明(B)。
A 内圆弧的半径大 B 其灵敏度低 C 气泡整平困难 D 整平精度高
59、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121°23′36″,则反坐标方位角为(B)。A 238°36′24″ B 301°23′36″ C 58°36′24″ D-58°36′24″ 60、普通水准尺的最小分划为1cm,估读水准尺mm位的误差属于(A)。A 偶然误差 B 系统误差
C 可能是偶然误差也可能是系统误差 D 既不是偶然误差也不是系统误差 61、水准仪的(B)应平行于仪器竖轴。
A 视准轴 B 圆水准器轴 C 十字丝横丝 D 管水准器轴 62、竖直角的最大值为(A)。
A 90° B.180° C.270° D.360°
63、各测回间改变零方向的度盘位置是为了削弱(D)误差影响。A 视准轴 B 横轴 C 指标差 D 度盘分划 64、DS1水准仪的观测精度要(A)DS3水准仪。A 高于 B 接近于 C 低于 D 等于
65、观测某目标的竖直角,盘左读数为101°23′36″,盘右读数为258°36′00″,则指标差为(B)。A 24″ B-12″ C-24″ D 12″
66、水准测量中,同一测站,当后尺读数大于前尺读数时说明后尺点(B)。A 高于前尺点 B 低于前尺点 C 高于测站点 A 等于前尺点
67、水准测量时,尺垫应放置在(B)。
A 水准点 B 转点 C 土质松软的水准点上 D 需要立尺的所有点 68、转动目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A)。
A 看清十字丝 B 看清物像 C 消除视差
四、名词解释
1、圆水准器轴——圆水准器
2、管水准器轴——管水准器内圆弧零点(或中点)切线。
3、水平角——过地面任意两方向铅垂面之间的两面角。
4、垂直角——地面任意方向与水平面在竖直面内的夹角。
5、视差——物像没有成在望远镜十字丝分划板面上,产生的照准或读数误差。
6、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
7、水准面——处处与铅垂线垂直的连续封闭曲面。
8、直线定向——确定地面直线与标准北方向的水平角。
9、地形——地物和地貌总称。
判断/
(1)测量成果的处理,距离与角度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高程以大地水准面为基准面。
()
(2)在10km为半径的圆范围内,平面图测量工作可以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
()
(3)在小区域进行测量时,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距离测量的影响较大,故应考虑。
()
(4)在小地区进行测量时,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高程影响很小,可以忽略。
()
(5)地面上AB两点间绝对高程之差与相对高程之差是相同的。
()
(6)在测量工作中采用的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规定南北方向为X轴,东西方向为Y轴,象限按反时针方向编号。
()
(7)高斯投影中,偏离中央子午线愈远变形愈大。
()
(8)六度带的中央子午线和边缘子午线均是三度带的中央子午线。
()
(9)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愈低,表示地物、地貌愈简略。
()
1.1.4单项选择题(1)大地水准面可定义为
(a)处处与重力方向相垂直的曲面;
(b)通过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的曲面;
(c)把水准面延伸包围整个地球的曲面;(d)地球大地的水准面。
(2)如果A、B两点的高差hAB为正,则说明
(a)A点比B点高;
(b)B点比A点高;
(c)hAB的符号不取决于A、B两点的高程,而取决首次假定。
(3)参考椭球面是
(a)就是总地球椭球体面,与大地水准面十分接近;
(b)国际大地测量协会为各国处理测量数据而提出的统一的地球椭球面;
(c)各国为处理本国测量数据而采用与本国大地水准面十分接近的椭球体 面。
(4)高斯投影,其平面直角坐标系:
(a)X轴是赤道的投影,Y轴是投影带的中央经线;
(b)X轴是测区的中央经线,Y轴是垂直于X轴;
(c)X轴是投影带中央经线,Y轴是赤道;
(d)X轴是投影带中央经线,Y轴是赤道的投影
(5)大地体指的是
(a)F
(a)由水准面所包围的形体;(b)地球椭球体;(c)由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形体。
(6)所谓大比例尺,即:
(a)比例尺分母大,在图上表示地面图形会较大;
(b)比例尺分母小,在图上表示地面图形会较小;
(c)比例尺分毋小,在图上表示地面图形会较大。
1.2.3是非判断题
(1)√
(2)√
(3)×
(4)×
(5)√(6)×
(7)√(8)√(9)√ 1.2.4单项选择题
(1)(b)(2)(b)(3)(c)(4)(d)(5)(c)(6)(c)2.1试题
2.1.1名词解释题
(1)直线定线
(2)距离较差的相对误差
(3)定角测距
(4)定基线测距
2.1.3是非判断题
(1)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其数值愈小,表示地物、地貌愈简略。
()
(2)某钢尺经检定,其实际长度比名义长度长0.01m,现用此钢尺丈量10个尺段距离,如不考虑其他因素,丈量结果将必比实际距离长了0.1m。
()
(3)脉冲式光电测距仪与相位式光电测距仪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通过直接测定光脉冲在测线上往返传播的时间来求得距离,而后者是通过测量调制光在测线上往返传播所产生的相位移来求出距离,前者精度要低于后者()
(4)视距测量作业要求检验视距常数K,如果K不等于100,其较差超过1/1000,则需对测量成果加改正或按捡定后的实际K值进行计算。
()
2.1.4单项选择题
(1)斜坡上丈量距离要加倾斜改正,其改正数符号
(a)恒为负;
(b)恒为正;
(c)上坡为正,下坡为负;
(d)根据高差符号来决定。
(2)由于直线定线不准确,造成丈量偏离直线方向,其结果使距离
(a)偏大;
(b)偏小;
(c)无一定的规律;
(d)忽大忽小相互抵消结果无影响。
(3)相位式光电测距仪的测距公式中的所谓“光尺”是指
(a)f;
(b)f/2;
(c)λ;
(d)λ/2。
(4)某钢尺名义长30m,经检定实际长度为29.995m,用此钢尺丈量10段,其结果是
(a)使距离长了0.05m
(b)使距离短了0.05m
(c)使距离长了0.5m
(d)使距离短了0.5m
2.2试题解答
2.2.1名词解释题
(1)在已知两点之间或在它们延长线上定出若干点,以便丈量距离。
(2)往返丈量距离之差与其距离平均值的比值。
(3)定角测距也称定角视距,上下丝之间距固定,其对应角度也固定,通过观测标尺上下丝的间距而测定距离。
(4)通过观测目标点上竖立标尺的固定长度或横置的横基线尺,前者测定垂直方向视差角,后者观测水
平方向视差角,通过计算而求得距离。
2.2.3是非判断题
(1)×(2)×(3)√(4)√ 2.2.4单项选择题
(1)(a)(2)(a)(3)(d)
(4)(a)
(5)赤道
北极 3.2.3是非判断题
(1)√
(2)√
(3)× 3.2.4单项选择题
(1)(d)(2)(b)(3)(a)(4)(d)(5)(c)4.1.1名词解释题
(1)视准轴
(2)水准管轴
(3)圆水准器轴(4)水准管分划值(5)水准仪的仪器高程 4.1.3是非判断题
(1)水准仪的水准管轴应平行于视准轴,是水准仪各轴线间应满足的主条件。()
(2)通过圆水准器的零点,作内表面圆弧的纵切线称圆水准器轴线。
()
(3)望远镜对光透镜的作用是使目标能成象在十字丝平面上。
()
(4)通过水准管零点所作圆弧纵切线称水准管轴。
()
(5)水准测量中观测误差可通过前、后视距离等远来消除。
()
(6)在一个测站水准测量过程中,如果读完后视水准尺后,转到前视水准尺时,发现圆气泡不居中,此时可以稍为调节脚螺旋,使圆气泡居中,接着再调微倾螺旋,使水准管器泡符合,最后读取前视读数。
()
(7)水准管圆弧半径R愈大,则水准管分划值愈大,整平精度愈低。
()
4.1.4单项选择题
(1)水准测量时,如用双面水准尺,观测程序采用“后-前-前-后”,其目的主要是消除
(a)仪器下沉误差的影响;
(b)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误差的影响;
(c)水准尺下沉误差的影响;
(d)水准尺刻划误差的影响。
(2)水准测量过程中,当精平后,望远镜由后视转到前视时,有时会发现符合水准气泡偏歪较大,其主要原因是
(a)圆水准器未检定好;
(b)竖轴与轴套之间油脂不适量等因素造成的;
(c)圆水准器整平精度低;
(d)兼有(b)、(c)两种原因。
(3)在一条水准路线上采用往返观测,可以消除
(a)水准尺未竖直的误差;
(b)仪器升沉的误差;
(c)水准尺升沉的误差;
(d)两根水准尺零点不准确的误差。
(4)水准仪安置在与前后水准尺大约等距之处观测,其目的是
(a)消除望远镜调焦引起误差;
(b)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的误差;
(c)地球曲率和折光差的影响;
(d)包含(b)与(c)两项的内容。
(5)双面水准尺的黑面是从零开始注记,而红面起始刻划
(a)两根都是从4687开始;
(b)两根都是从4787开始;
(c)一根从4687开始,另一根从4787开始;
(d)一根从4677开始,另一根从4787开始。
(6)水准测量时,长水准管气泡居中是说明
(a)视准轴水平,且与仪器竖轴垂直;
(b)视准轴与水准管轴平行;
(c)视准轴水平;
(d)视准轴与圆水准器轴垂直。
(7)从自动安平水准仪的结构可知,当圆水准器气泡居中时,便可达到
(a)望远镜视准轴水平;
(b)获取望远镜视准轴水平时的读数;
(c)通过补偿器使望远镜视准轴水平。
(8)水准测量记录表中,如果∑h=∑a-∑b, 则说明下列一项是正确的。
(a)记录;
(b)计算;
(c)观测。
(9)水准测量中的转点指的是
(a)水准仪所安置的位置;
(b)水准尺的立尺点;
(c)为传递高程所选的立尺点;
(d)水准路线的转弯点。
4.2.1 名词解释题
(1)通过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交点的连线。
(2)通过水准管中点纵向圆弧的切线。
(3)通过水准管零点与水准器球心所作的直线。(4)水准管相邻两个分划间弧长所对应的圆心角。(5)水准仪视准轴至水准面的垂直距离。
4.2.3 是非判断题
(1)√
(2)×(3)√
(4)√(5)×(6)×(7)× 4.2.4 单项选择题
(1)(a)(2)(d)(3)(c)(4)(d)(5)(c)(6)(c)(7)(b)(8)(b)(9)(c)5.1.1名词解释题
(1)水平角(2)竖直角(3)经纬仪竖轴(4)经纬仪横轴
5.1.3是非判断题
(1)当经纬仪各轴间具有正确的几何关系时,观测同一方向内不同高度目标时,水平度盘的读数是一样的。
()
(2)经纬仪对中误差对水平角的影响与测站至目标的距离有关,距离愈大,影响愈大,但与水平角的大小无关。
()
(3)目标偏心误差对水平角的影响与测站至目标距离有关,距离愈短,影响愈大,且与观测的水平角度大小有关。
()
(4)用经纬仪瞄准同一竖面内不同高度的两个点,在竖盘上的读数差就是竖直角。
()
(5)竖直角观测中,竖盘指标差对同一目标盘左、盘右两半测回竖直角影响的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
()
(6)地面上一点到两目标的方向线间所夹的水平角,就是过该两方向线所作两竖直面间的两面角。
()
(7)采用方向观测法进行水平角观测,当方向数多于三个时,每半测回均应为
零。
()
(8)使用光学对中器或垂球进行对中时,均要求经纬仪竖轴必需竖直。
()
(9)经纬仪的水平度盘刻划不均匀误差,可以通过盘左、盘右观测取平均值的方法消除。
()
(10)望远镜视准轴与横轴不垂直的误差,主要是由于十字丝交点位置不正确所
造成。
()
5.1.4单项选择题
(1)经纬仪视准轴检校的目的是:
(a)使视准轴垂直横轴;
(b)使十字丝纵丝垂直横轴;
(c)使视准轴垂直仪器竖轴;
(d)使视准轴平行于水准管轴。
(2)经纬仪十字丝环检校的目的是
(a)使纵丝铅垂;
(b)使横丝水平;
(c)使纵丝垂直于视准轴;
(d)使纵丝垂直于横轴。
(3)经纬仪望远镜、竖盘和竖盘指标之间的关系是
(a)望远镜转动,指标也跟着动,竖盘不动;(b)望远镜转动,竖盘跟着动,指标不动;
(c)望远镜转动,竖盘与指标都跟着动;
(d)望远镜转动,竖盘与指标都不动。
(4)用经纬仪正倒镜观测水平方向某一目标所得的读数差,理论上应为180°,如果每次读数差不为
180°,且为常数,其原因主要是
(a)横轴误差大;
(b)视准轴误差大;
(c)度盘带动误差;
(d)竖盘指标差大。
(5)水平角观测时,为了克服微动螺旋弹簧疲劳迟滞现象,观测时应采用
(a)照准部始终向一个方向旋转;
(b)微动螺旋使用中间部分;
(c)每次转动微动螺旋最后以旋进结束;
(d)照准部要匀速旋转。
(6)产生经纬仪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的主要原因是
(a)横轴位置安置不正确;
(b)十字丝环左右位置安装不正确;
(c)物镜光心位置不正确;
(d)十字丝环上下位置安装不正确。
(7)存在横轴误差时,对水平角测量的影响是
(a)当视线水平时,对测水平角影响最大;
(b)随目标竖角的增大,横轴误差影响逐渐减小;
(c)随目标竖角增大,横轴误差影响逐渐增大。
(8)经纬仪在测站上安置是先对中后整平,通过对中达到
(a)水平度盘中心与测站在同一铅垂线上;
(b)仪器中心螺旋的中心与测站在同一铅垂线上;
(c)仪器基座中心线与测站在同一铅垂线上。
(9)水平角观测时,各测回间要求变换度盘位置,其目的是
(a)改变起始方向的度盘度数;
(b)减小度盘偏心差的影响;
(c)便于检查观测的粗差;
(d)减弱度盘刻划误差的影响。
(10)观测水平角时,采用盘左、盘右取中的观测方法,不能消除:
(a)横轴误差对读数的影响;
(b)视准轴误差对读数的影响;
(c)竖轴倾斜对读数的影响。
5.2.1名词解释题
(1)测站与两个观测目标所组成二面角。
(2)观测目标的视线与水平线所夹的角度。
(3)照准部旋转中心的轴线。
(4)通过经纬仪望远镜旋轴的直线。
5.2.3是非判断题
(1)√
(2)×
(3)×
(4)×
(5)√
(6)√(7)√
(8)√(9)×
(10)√ 5.2.4单项选择题
(1)(a)(2)(d)(3)(b)(4)(b)(5)(c)(6)(b)(7)(c)(8)(a)(9)(d)(10)(c)7.1试题
7.1.1名词解释题
(1)三角测量(2)图根点(3)图根控制测量(4)大地点
(5)导线
(6)导线测量
(7)坐标增量闭合差
(8)三角高程测量(9)高程闭合差(10)两差改正
7.1.3是非判断题
(1)测角前方交会点的精度与测角误差大小有关,与未知点相对于已知点的位置无关。
()
(2)线型锁观测时,可以不观测连接角,仅观测三角形内角。
()
(3)独立的闭合导线测量,平差计算求得的坐标增量闭合差f,其大小与导线起始边方位角测量误差、导线边长测量误差和测角误差均有关。
()
(4)三种导线测量的形式,即闭合导线、附合导线与支导线,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即用同等精度的仪器和相同的观测法)进行观测,采用闭合导线的形式,测量结果最为可靠。
()
(5)所谓经纬仪导线,其特点是因为采用经纬仪进行观测。
()
(6)对于附合导线要用经纬仪测量连接角,以便推算各边的方位角。对于独立的导线,为了推算各边的方位角,用罗盘仪测量起始边的方位角也是可以的。
()
(7)四等水准测量是国家最低等级的高程控制测量,规范规定∶采用仪器不低于S3级,视距长度不大于100米,前后视距差不大于3米,红黑面读数差不大于3毫米。
()
(8)三角高程测量常与三角测量配合进行,因为三角高程测量计算时所需的边长,是靠三角测量的方法获得的。
()
7.1.4单项选择题
(1)计算导线边往返高差平均值时,按下法计算:
(a)往测高差减返测高差除以2;
(b)往返测高差绝对值取平均;
(c)往返测高差绝对值取平均,附以返测高差的符号;
(d)往返高差之和取平均。
(2)附合导线当观测右角时,导线角度闭合差分配的原则是:
(a)与角度闭合差同符号,按实际观测角度数平均分配角度闭合差;
(b)与角度闭合差符号相反,按实际观测角度数平均分配角度闭合差;;
(c)与角度闭合差同符号,平均分配角度闭合差时,不考虑两个连接角。
(3)后方交会定点选点时,避免点位落在危险圆上,可采取措施是:
(a)计算交会角α、β和已知点的固定角Υ之和不要接近180°;
(b)在地形图上标出三个已知点及待定点; 查看是否在一个圆上或附近。
(c)在待定点上增加观测
水平距,按三角学的原理,便可求得测站与目标的高差。
(9)测量得高差总和不等于理论值或不等于所附合的两已知点的高程之差。
(10)地球曲率差和大气折光差对高差进行的改正。
7.2.3是非判断题
(1)×(2)√(3)×(4)×
(5)×
(6)√
(7)×(8)√ 7.2.4单项选择题
(1)(a)(2)(a)(3)(b)
(4)(a)(5)(d)
单项选择题
测量学基础知识(1-86题)
1.地面点到高程基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
A.相对高程;
B.绝对高程;C.高差
2.地面点的空间位置是用()来表示的。
A.地理坐标; B.平面直角坐标;
C.坐标和高程
3.绝对高程的起算面是()。
A.水平面;
B.大地水准面; C.假定水准面
4.某段距离的平均值为100mm,其往返较差为+20mm,则相对误差为()。
A.; B.; C.5.已知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为186°,则直线BA的坐标方位角为()。
A.96° B.276° C.6°
6.在距离丈量中衡量精度的方法是用()。
A.往返较差; B.相对误差; C.闭合差
7.坐标方位角是以()为标准方向,顺时针转到测线的夹角。
A.真子午线方向;
B.磁子午线方向; C.坐标纵轴方向
8.距离丈量的结果是求得两点间的()。
A.斜线距离; B.水平距离;
C.折线距离
9.往返丈量直线AB的长度为:,其相对误差为()
A.K=1/3100;
B.K=1/3200;
C.K=
10.在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传递()。
A.方向;
B.高程; C.距离
11.圆水准器轴是圆水准器内壁圆弧零点的()。
A.切线; B.法线; C.垂线
12.水准测量时,为了消除 角误差对一测站高差值的影响,可将水准仪置在()处。
A.靠近前尺;
B.两尺中间; C.靠近后尺
13.产生视差的原因是()。
A.仪器校正不完善B.物像有十字丝面未重合; C.十字丝分划板位置不正确
14.高差闭合差的分配原则为()成正比例进行分配。
A.与测站数;
B.与高差的大小;C.与距离或测站数
15.附和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公式为()。
A.=;
B.=;C.=-()
16.水准测量中,同一测站,当后尺读数大于前尺读数时说明后尺点()。
A.高于前尺点;
B.低于前尺点;C.高于侧站点
17.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离相等,其目的是为了消除()的误差影响。
A.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 B.圆水准轴不平行于仪器竖轴;
C.十字丝横丝不水平
18.视准轴是指()的连线。
A.物镜光心与目镜光心;B.目镜光心与十字丝中心;C.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中心
19.往返水准路线高差平均值的正负号是以()的符号为准。
A.往测高差;
B.返测高差;C.往返测高差的代数和
20.在水准测量中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并测得后视点读数为1.124m,前视读数为1.428m,则B点比A点()
A.高; B.低;
C.等高
21.自动安平水准仪的特点是()使视线水平。
A.用安平补偿器代替管水准仪;
B.用安平补偿器代替圆水准器;
C.用安平补偿器和管水准器。
22.在进行高差闭合差调整时,某一测段按测站数计算每站高差改正数的公式为()
A.B.C.23.圆水准器轴与管水准器轴的几何关系为()。
A.互相垂直;
B.互相平行;
C.相交
24.从观察窗中看到符合水准气泡影象错动间距较大时,需()使符合水准气泡影象符合。
A.转动微倾螺旋;
B.转动微动螺旋;
C.转动三个螺旋
25.转动目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
A.看清十字丝;
B.看清远处目标;
C.消除视差。
26.消除视差的方法是()使十字丝和目标影像清晰。
A.转动物镜对光螺旋; B.转动目镜对光螺旋;C.反复交替调节目镜及物镜对光螺旋
27.转动三个脚螺旋使水准仪圆水准气泡居中的目的是()。
A.使仪器竖轴处于铅垂位置; B.提供一条水平视线; C.使仪器竖轴平行于圆水准轴
28.水准仪安置符合棱镜的目的是()
A.易于观察气泡的居中情况
B.提高管气泡居中的精度
C.保护管水准气泡
29.当经纬仪的望远镜上下转动时,竖直度盘()。
A.与望远镜一起转动;
B.与望远镜相对运动; C.不动
30.当经纬仪竖轴与目标点在同一竖面时,不同高度的水平度盘读数()
A.相等;
B.不相等; C.有时不相等
31.经纬仪视准轴检验和校正的目的是()
A.使视准轴垂直横轴;
B.使横轴垂直于竖轴; C.使视准轴平行于水准管轴
32.采用盘左、盘右的水平角观测方法,可以消除()误差。
A.对中;
B.十字丝的竖丝不铅垂;
C.33.用回测法观测水平角,测完上半测回后,发现水准管气泡偏离2格多,在此情况下应()。
A.继续观测下半测回;
B.整平后观测下半测回;
C.整平后全部重测
34.在经纬仪照准部的水准管检校过程中,大致整平后使水准管平行于一对脚螺旋,把气泡居中,当照
准部旋转180°后,气泡偏离零点,说明()。
A.水准管不平行于横轴; B.仪器竖轴不垂直于横轴; C.水准管轴不垂直于仪器竖轴
35.测量竖直角时,采用盘左、盘右观测,其目的之一是可以消除()误差的影响。
A.对中;
B.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
C.指标差
36.用经纬仪观测水平角时,尽量照准目标的底部,其目的是为了消除()误差对测角的影响。
A.对中;
B.照准;
B.目标偏离中心
37.有测回法观测水平角,若右方目标的方向值 小于左方目标的方向值 时,水平角 的计算方法是()
A.=-;
B.= ;
C.=
38.地面上两相交直线的水平角是()的夹角。
A.这两条直线的实际; B.这两条直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线; C.这两条直线在同一竖直上的投影
39.经纬仪安置时,整平的目的是使仪器的()。
A.竖轴位于铅垂位置,水平度盘水平;
B.水准管气泡居中; C.竖盘指标处于正确位置
40.经纬仪的竖盘按顺时针方向注记,当视线水平时,盘左竖盘读数为90°用该仪器观测一高处目标,盘左读数
为75°10′24″,则此目标的竖角为()
A.57º10′24″
B.-14º49′36″
C.14º49′36″
41.经纬仪在盘左位置时将望远镜大致置平,使其竖盘读数在0°左右,望远镜物镜端抬高时读数减少,其盘左的竖直角公式()
A.=90º-L;
B.=0º-L或 =360º-L;
C.42.竖直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的目的是()
A.使度盘指标处于正确位置; B.使竖盘处于铅垂位置; C.使竖盘指标指向90°
43.若经纬仪的视准轴与横轴不垂直,在观测水平角时,其盘左盘的误差影响是()
A.大小相等;
B.大小相等,符号相同;
C.大小不等,符号相同
44.测定一点竖直角时,若仪器高不同,但都瞄准目标同一位置,则所测竖直角()
A.相同;
B.不同; C.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45.在等精度观测的条件下,正方形一条边a的观测中误差为m,则正方形的周长(S=4a)中的误差为()
A.m;
B.2m;
C.4m
46.丈量某长方形的长为α=20,宽为b=15,它们的丈量精度()
A相同;
B.不同; C.不能进行比较
47.衡量一组观测值的精度的指标是()
A.中误差;
B.允许误差;
C.算术平均值中误差
48.在距离丈量中,衡量其丈量精度的标准是()
A.相对误差;
B.中误差;
C.往返误差
49.下列误差中()为偶然误差
A.照准误差和估读误差;
B.横轴误差和指标差;
C.水准管轴不平行与视准轴的误差
50.若一个测站高差的中误差为,单程为n个测站的支水准路线往返测高差平均值的中误差为()
A.;
B.C.51.在相同的观条件下,对某一目标进行n个测站的支水准路线往返测高差平均值的中误差为()
A.;
B.;
C.52.对三角形进行5次等精度观测,其真误差(闭合差)为:+4″;-3″;+1″;-2″;+6″,则该组观测值的精度()
A.不相等;
B.相等;
C.最高为+1″
53.经纬仪对中误差属()
A.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C.中误差
54.尺长误差和温度误差属()
A.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C.中误差
55.一条直线分两段丈量,它们的中误差分别为 和,该直线丈量的中误差为()
A.;
B.;
C.56.一条附和水准路线共设n站,若每站水准测量中误差为m,则该路线水准测量中误差为()
A.;
B.;
C.57.某基线丈量若干次计算得到平均长为540m,平均值之中误差为 0.05m,则该基线的相对误差为()
A.0.0000925;
B.1/11000;
C.1/10000
58.下面是三个小组丈量距离的结果,只有()组测量的相对误差不低于1/5000的要求
A.100m 0.025m;
B.200m 0.040m;
C.150m 0.035m
59.对某量进行n次观测,若观测值的中误差为m,则该量的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为()
A.;
B.m/n;
C.m/
60.某直线段AB的坐标方位角为230º,其两端间坐标增量的正负号为()
A.B.C.61.小三角锁近似平差主要考虑()
A.测角误差;
B.基线误差; C.起始边方位角的误差
62.在全圆测回法的观测中,同一盘位起始方向的两次读数之差叫()
A.归零差;
B.测回差;
C.互差
63.四等水准测量中,黑面高差减红面高差 0.1m应不超过()
A.2mm
B.3mm;
C.5mm
64.用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来衡量导线测量精度的公式是()
A.B.;
C.65.在两端有基线的小三角锁基线闭合差的计算中,传距角、是用()
A.实测角值
B.经过
A.高程之差; B.平距; C.间距
75.当视线倾斜进行视距测量时,水平距离的计算公式是()。
A.D= ;
B.D=
C.D=
76.一组闭合的等高线是山丘还是盆地,可根据()来判断。
A.助曲线;
B.首曲线;
C.高程注记
77.在比例尺为1:2000,等高距为2m的地形图上,如果按照指定坡度 %,从坡脚A到坡顶B来选择路线,其通过相邻等高线时在图上的长度为()
A.10mm;
B.20mm
C.25mm
78.两不同高程的点,其坡度应为两点()之比,再乘以100%。
A.高差与其平距;
B.高差与其斜距;
C.平距与其斜距
79视距测量时用望远镜内视距丝装置,根据几何光学原理同时测定两点间的()的方法。
A 距离和高差;
B 水平距离和高差。
C 距离和高程
80.在一张图纸上等高距不变时,等高线平距与地面坡度的关系是()。
A平距大则坡度小;
B平距大则坡度大,C平距大则坡度不变
81.地形测量中,若比例尺精度为b,测图比例尺为:M,则比例尺精度与测图比例尺大小的关系为()
A.B与M无关
B.b与M成正比;
C.b与M成反比
82.在地形图上表示的方法是用()
A.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线形符号和地物注记
B.地物符号和地貌符号
C.计曲线、首曲线、间曲线,助曲线
83.测图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
A.图纸准备、方格网绘制、控制点展绘
B.组织领导、场地划分、后勤供应
C.资料、仪器工具、文具用品的准备
84.在地形测量中,大小平板仪对中容许误差为()
A.25mm;
B.3mm
C.0.05×M mm(M为测图比例尺分母)
85.若地形点在图上的最大距离不能超过3cm,对于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相应地形点在实地的最大距离应为().A.15m;
B.20m;
C.30m
86.在进行大(小)平板仪定向时,直线定向时所用图上的直线长度有关,定向多用的直线愈短,定向精度()。
A.愈精确;
B.愈差;
C.不变
测量学试题-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测量学基础知识(1-86题)
1.B 2.C 3.B 4.C 5.C 6.B 7.C 8.B 9.A 10.B 11.B 12.B 13.B
14.C 15.C 16.B 17.A 18.C 19.A 20.B 21.A
22.C 23.A 24.A 25.A 26.C 27.A 28.B 29.A 30.A 31.A 32.C
33.C 34.C 35.C 36.C 37.C 38.B 39.A 40.C 41.B
42.A 43.A 44.B 45.C 46.A 47.A 48.A 49.A 50.B 51.B 52.B
53.A 54.B 55.C 56.A 57.C 58.B 59.C 60.C 61.A
62.A 63.C 64.C 65.C 66.C 67.A 68.A 69.C 70.A 71.B 72.C
73.C 74.A 75.C 96.C 77.B 78.A 79.B 80.A 81.B
5.测量学试题级答案 篇五
一、选择题:
1.下列多级放大电路中,低频特性较好的是:(A)
A.直接耦合 B.阻容耦合 C.变压器耦合 D.A和B 2.逻辑表达式A+AB等于(A)A.A B.1+A C.1+B D.B 3.微机中,存贮器与磁盘之间的数据传送采用(C)方式。A.查询方式 B.中断 C.DMA D.三者全有
4.在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中,当负载为电感性时,负载电感量越大,则(D)A.输出电压越高 B.输出电压越低 C.导通角越小 D.导通角越大 5.把(C)的装置称为逆变器。
A.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 B.交流电压升高或降低 C.直流电变换为交流电 D.直流电压升高或降低
6.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若想稳定某个物理量,就该引入该物理量的(B)A.正反馈 B.负反馈 C.微分负反馈 D.微分正反馈
7.带有速度、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在启动时,调节作用主要靠(A)产生。A.电流调节器 B.速度调节器 C.电流、速度调节器 D.比例、积分调节器 8.带有速度、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在系统过载或堵转时,速度调节器处于(A)。A.饱和状态 B.调节状态 C.截止状态 D.放大状态 9.不属于分布式网络的是(C)
A.网型网络 B.总线型网 C.环型网 D.三者都不是 10.关于PLC,下列观点哪个正确?(D)
A.PLC与变频器都可进行故障自诊断。B.PLC的输入电路采用光电耦合方式。
C.PLC的直流开关量输出模块又称为晶体管开关量输出模块,属无触点输出模块。D.以上全正确。
11.以下(B)不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A.主机 B.集中器 C.通信子网 D.通信协议
12.组合逻辑门电路在任意时刻的输出状态只取决于该时刻的(C)。A.电压高低 B.电流大小 C.输入状态 D.电路状态
13.在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中,每只晶闸管的最大导通角为(D)
A.30° B.60° C.90° D.120°
14.在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中,每只晶闸管承受的最高正反向电压为变压器二次相电压的 A.倍 B.倍 C.倍 D.2 倍
15.电压负反馈主要补偿 上电压的损耗。(B)
A.电抗器电阻 B.电源内阻 C.电枢电阻 D.以上皆不正确
16.带有速度、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在负载变化时出现偏差,消除偏差主要靠。(B)。A.电流调节器 B.速度调节器 C.电流、速度两个调节器 D.比例、积分调节器 17.带有速度、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在系统过载或堵转时,速度调节器处于。(A)A.饱和状态 B.调节状态 C.截止状态 D.放大状态 18.软件是网络系统软件中的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A)A.网络协议 B.操作系统 C.网络管理 D.网络通信 19.RS-232-C标准中规定逻辑1信号电平为。(C)A.0~15V B.+3~+15V C.-3~-15V D.-5~0V
(C)。20.属于轮廓控制型数控机床。(C)A.数控冲床 B.数控钻床 C.数控车床 D.都不是
21、“CNC”的含义是(B)。
A.数字控制 B.计算机数字控制 C.网络控制
22、PLC的工作方式是:A A.串行工作方式 B.并行工作方式 C.其它工作方式
23、数控系统所规定的最小设定单位就是(C)。
A.数控机床的运动精度 B.机床的加工精度 C.脉冲当量 D.数控机床的传动精度
24、计算机由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_C________组成。A.硬盘B.键盘C.控制器D.管理器
25、计算机中最基本的存取单位是_______B___。A.字 B.字节C.位D.地址
26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网络拓朴结构是___C_____。A.环形拓朴B.星形拓朴C.总线拓朴D.局域网络
27、一个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应显示“7”,实际显示“1”,故障线段应为(A)。
A、a B、b C、d D、f
28、将二进制数00111011转换为十六进制数是(D)。
A、2AH B、3AH C、2BH D、3BH
29、PLC交流电梯的PLC输出接口驱动负载是直流感性负载时,则该在负载两端(C)。
A、串联一个二极管 B、串联阻容元件
C、并联一个二极管 D、并联阻容元件
30、PLC可编程序控制器,整个工作过程分五个阶段,当PLC通电运行时,第四个阶段应为(B)。
A、与编程器通讯 B、执行用户程序 C、读入现场信号 D、自诊断
31、国内外PLC各生产厂家都把(A)作为第一用户编程语言。
A、梯形图 B、指令表 C、逻辑功能图 D、C语言
32、输入采样阶段是PLC的中央处理器,对各输入端进行扫描,将输入端信号送入(C)。
A、累加器 B、指针寄存器 C、状态寄存器 D、存贮器
33、PLC可编程序控制器,依据负载情况不同,输出接口有(A)类型种。
A、3 B、1 C、2 D、4
34、OUT指令能够驱动:2(1)输入继电器(2)暂存继电器(3)计数器
35、连续使用OR-LD指令的数量应:2 小于5个(2)小于8个(3)大于8个 36.理想集成运放的共模抑制比应该为(C)。A.较小 B.较大 C.无穷大 D.零
37.根据 表达式组成的逻辑电路不会出现竞争冒险(B)
A.B.C.D.38.微机中,存贮器与磁盘之间的数据传送采用(C)方式。.查询方式 B.中断 C.DMA 三者全有
39.在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中,每隔 A 就有晶闸管要换流。
A.B.C.D.40.下列电力电子器件中,D 的驱动功率小,驱动电路简单。A.普通晶闸管 B.可关断晶闸管 C.电力晶体管 D.功率场控晶体管
41.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若想稳定某个物理量,就该引入该物理量的(B)A.正反馈 B.负反馈 C.微分负反馈 D.微分正反馈
D.42.带有速度、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在启动时,调节作用主要靠(A)产生。A.电流调节器 B.速度调节器 C.电流、速度调节器 D.比例、积分调节器 43.带有速度、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在系统过载或堵转时,速度调节器处于(A)。A.饱和状态 B.调节状态 C.截止状态 D.放大状态 44.不属于分布式网络的是(C)A.网型网络 B.总线型网 C.环型网 D.三者都不是 45.关于PLC,下列观点哪个正确?(D)
A.PLC与变频器都可进行故障自诊断。B.PLC的输入电路采用光电耦合方式。
C.PLC的直流开关量输出模块又称为晶体管开关量输出模块,属无触点输出模块。D.以上全正确。
二、判断题
(×)1.集成运放实质是直接耦合与阻容耦合密切结合的多级放大电路。
(√)2.自动调速系统采用PI调节器,因它既有较高的静态精度,又有较快的动态响应。(×)3.过零比较器的基础上再引入负反馈,可构成迟滞比较器。
(√)4 时序逻辑电路具有自启动能力的关键是能否从无效状态转入有效状态。(√)5.削除直流环流的典型办法是: 工作制。
(√)6.转速超调是速度调节器退出饱和的唯一方式。
(√)7.及时抑制电压扰动是双环调速系统中电流调节器作用之一。(√)8.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由网络协议决定的。
(√)9.矢量变换控制是将静止坐标系所表示的电动机矢量变换到以气隙磁通或转子磁通定向的坐标系。
(√)10.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是强调提高人的工作质量。
(√)11.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是电路电压放大倍数和频率的关系。(√)12.无静差调速系统是指动态有差而静态无差。(√)13.为了消除竞争冒险,应增加的冗余项是。
(√)14.时序逻辑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最大不同在于前者与电路原来的状态有关。
(√)15.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突加给定信号启动时,限制电流冲击的方法是电流截止负反馈。(×)16.若理想空载转速相同,直流调速闭环系统的静差率只有开环系统静差率的(√)17.安装均衡电抗器是削除脉动环流的办法。
(√)18.异步电机与同步电机变频的实质是改变旋转磁场的转速。(√)19.全控整流电路可以工作于整流状态和有源逆变状态。(√)20.全面质量管理,简称TQC,由企业全体人员参加。(×)21.理想的集成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电阻,输入电阻。
(√)22.自动调速系统采用PI调节器,因它既有较高的静态精度,又有较快的动态响应。(×)23.功率场控晶体管MOSFET是一种复合型电力半导体器件。(√)24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是互逆的两个过程。(√)25.削除直流环流的典型办法是: 工作制。
(√)26.转速超调是速度调节器退出饱和的唯一方式。
(√)27.及时抑制电压扰动是双环调速系统中电流调节器作用之一。(√)28.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由网络协议决定的。
(√)29.矢量变换控制是将静止坐标系所表示的电动机矢量变换到以气隙磁通或转子磁通定向的坐标系。
6.测量学试题级答案 篇六
1 安全级软件V&V总体要求
数字化系统与传统模拟系统的故障失效机理有很大不同, 大部分软件的故障是在设计阶段引入的, 因此软件的故障具有潜在性。另外, 由于软件是无法证明不含错误的, 因此软件的质量只能靠严格的开发过程和必要的验证和确认 (V&V) 来保证。
1.1 标准分析
IEEE、IAEA、和IEC等机构发布了多个标准对软件V&V的要求进行了说明, IEEE std7-4.3.2作为IEEE Std 603的扩展和补充, 经过NRC的确认成为了安全级系统软件标准。IEC60880是国际公认的安全级软件的设计标准, 其中部分涉及V&V的基本要求和一般方法。IAEA从质量保证、安全设计和软件要求三方面层层递进说明了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性, 同时其也声明IAEA NS-G-1.1的内容与IEEE std 1012在内容上是一致的。IEEE1012关于V&V的要求较为完整, 其根据软件的重要性程度分为了4个等级。
我国目前还没有发布关于安全级软件V&V的相应标准, 但已将IEEE7-4.3.2等效为国家推荐标准GB/T13629, 将IAEA NS-G-1.1等效为我国核安全导则HAD 102/16, 因此, 也就承认IEEE1012作为V&V的标准。
1.2 V&V标准要求
在核电厂安全级软件V&V活动中, 国内广泛采用的是IEEE Std1012, 根据该标准的要求一个完整的V&V应该包括获取阶段V&V、概念阶段V&V、需求阶段V&V、设计阶段V&V、实现阶段V&V、测试阶段V&V和安全阶段V&V。其中关键阶段包括了需求、设计和实现三个阶段。
其中需求阶段V&V需要明确软件的具体需求, 通过验证来明确软件功能、软件外部接口、维护要求和性能等要求。设计阶段V&V要求通过评审软件设计文件, 对系统功能转化为成软件设计体系和部件的过程进行严格的验证和确认, 以此来保证软件设计的正确性、一致性、完成性等。实现阶段V&V要求对设计转化为软件代码或软功能图进行验证和确认, 同时对软件进行可追踪性分析。
2 先进堆芯测量系统用户软件V&V过程
2.1 系统介绍
先进堆芯测量系统属于核电厂事故后监测系统的一部分, 为安全级系统, 对反应堆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该系统用户软件的开发环境采用图形化的安全级软件开发工具SCADE进行开发,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
(1) 处理来自燃料组件出口的热电偶温度信号, 计算出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和区域温度最高差值等信息。
(2) 根据堆芯温度以及反应堆压力计算堆芯过冷裕度。
(3) 堆芯水位信号的采集和处理, 并给出关键点水位的报警信息。
(4) 系统故障监测和故障报警。
2.2 V&V准备
在进行具体的V&V活动之前首先要了解软件的设计特点, 先进堆芯测量系统用户软件采用的是SCADE软件, 是一款图形化的安全级软件开发工具, 软件在设计完成后会通过经过安全级验证的工具模块自动的将SCADE模型转换为C代码, 避免了手工编码。
关于软件级别的划分, 对应于IEC 60880应划分为A级, 即核电厂安全重要仪表和控制系统执行A类功能的计算机软件, 而对应于标准IEEE 1012应划分为4级, 即该级别软件必须正确执行其功能, 否则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且无法缓解。
根据IEEE Std 1012-2012的要求, 在V&V正式活动开始前要制定软件V&V计划 (SVVP) , 该文档是开展各项V&V活动的依据和指南, 其中主要包括V&V活动组织结构、V&V具体方法、过程, V&V过程中使用的工具等。图1给出了SVVP中定义的本系统用户软件的V&V模型。
2.3 需求阶段V&V
需求阶段V&V活动主要是从准确性、完整性、可读性和可追溯性等方面对需求文档进行验证, 关键是要验证软件需求是否完整和准确的覆盖了系统设计时分配给软件的功能。本阶段V&V活动主要是采取如文档审查和评审等人工验证 (Verify) 的手段, 并且通过功能矩阵来保证系统功能的全覆盖。
需求阶段V&V活动的输入文件包括了《ICCMS数据处理柜用户软件研制任务书》和《ICCMS数据处理柜用户软件需求说明书》输出文件包括了V&V问题报告单、《ICCMS数据处理柜用户软件V&V阶段报告 (需求) 》和V&V独立验证模型。
2.4 设计阶段V&V
软件设计的目的是将需求信息转换为软件层次的实现, 设计阶段V&V主要是证明软件需求是否被正确完整体现在软件设计中, 确保软件的设计能够正确实现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
设计阶段V&V活动的输入文件包括《ICCMS数据处理机柜软件需求说明书》、《ICCMS数据处理机柜软件设计说明书》和V&V独立验证模型。输出文件包括了V&V问题报告单和《ICCMS数据处理柜用户软件V&V阶段报告 (设计) 》。
另外, 在本阶段V&V团队与设计团队分别根据需求文件分别开发了设计模型和V&V模型, 该开发过程采用的是背靠背的方式。主要验证手段与需求阶段类似, 但是不同的是需要根据SCADE自身的编码规则对软件进行审查, 以评估其是否符合编码规范。
2.5 实现阶段V&V
实现阶段V&V的主要活动是软件功能测试、模型对比测试以及覆盖率测试。软件实现阶段的主要内容是进行软件的功能测试, , 其主要目的是确认软件实现的功能与上游设计输入的一致性。因此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设计测试用例 (Test Case) , 本项目针对每一个功能设计了一组测试用例, 通过测试用例的测试结果来说明软件实现的功能是否一致。
模型对比测试, 是将相同的Test case应用到设计模型和V&V模型中, 将两个模型的输出结果进行对比, 对于输出结果不一致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形成报告单。最后对软件进行覆盖率测试, 保证软件的测试达到100%全路径覆盖。
3 关键技术
标准中关于V&V只是一个总体的要求, 由于软件不可能进行无穷尽的测试, 因此只能根据具体软件开发过程以及软件自身的特点来制定尽可能合理的V&V计划。本系统用户软件的V&V活动制定过程中除了满足标准的相关要求外, 还形成了一些独有的V&V方法和策略, 对提高本系统应用软件的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1 背靠背开发
在需求阶段, 经过V&V团队验证的软件需求规格书是软件设计阶段的唯一正式设计输入。软件设计团队和V&V团队均以该文件为输入根据分别建立设计模型和V&V模型, 其中设计模型为最终用户软件所使用的模型, 而V&V模型只用来定义预期的输出。在设计阶段要对两个模型进行人工比对, 对比后两个模型不一致的部分可以两类, 一类问题主要是由双方对需求规格书的理解不一致或者双方的人因错误造成的, 这类问题必须进行对错误的模型进行修改。另一类是两个模型使用的基础模块不一致, 但通过人工验证认为其实现的功能是一直的, 对于这类问题则不需要修改。在实现阶段需要将相同的测试用例分别输入两个模型中, 最后对输出结果进行核实, 图2是两个模型输出一致的情况, 从图中可见两个模型的输出一致且重合成为一条线。图3是两个模型输出不一致的情况。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 背靠背的验证方式对提升软件的质量存在明显的优势, 首先两个团队独立开发模型, 这种多样化的设置可以大大避免人因的共模错误, 另外双方通过背靠背的方式对需求文件进行解读, 视同为对需求文件进行了二次验证, 需求错误的减少可以将软件错误处理在萌芽阶段, 很好的提高了V&V的效率。
3.2 全路径覆盖测试
虽然在标准中对于图形化软件的全路径覆盖测试并没有详细的要求, 但是全路径覆盖测试仍然是评估软件质量以及通过核安全当局审查的有效手段, 但是由于图形化软件的固有特点, 人工很难完成对于软件的全路径覆盖测试。
借助于SCADE的MCDC工具, 本软件V&V活动中实现了全路径的覆盖测试, 该工具是基于MC/DC覆盖率准则制定的, 其定义为:每个入口点和出口点至少要唤醒一次, 判定中每个条件的所有可能结果至少出现一次, 每个判定本身的所有可能结果也至少出现一次, 并且每个条件都能单独影响判定结果。基于该准侧, 本系统用户软件的测试覆盖率达到了89.89% (见图4) , 其中剩余的10.1%是常数节点相关部分无需覆盖, 因此可以认为达到了100%全覆盖测试。
3.3 功能追踪
软件是否完整、正确的反应了系统需求规格书中规定的软件功能是软件V&V活动的重要内容。本项目采取了基于基线的功能追踪矩阵对软件功能进行验证。基本思路是从需求阶段开始建立功能代码, 以该代码为唯一功能识别符在后续的设计阶段、实现阶段以及集成测试阶段对相关功能进行追踪。
唯一功能识别符的采用以及功能矩阵的应用能够保证系统功能完整的体现在软件中, 另外在背靠背的开发过程中能够保证双方对功能验证的一致性。
4 结论
安全级软件的开发过程需要有相应的V&V流程来保证软件的质量与可靠性, 这已经是业内以及核安全监管当局的共识。通过先进堆芯测量系统用户软件V&V活动的进行, 一套完整的安全级软件V&V流程被建立。本文在分析相关V&V标准要求的基础上, 对先进堆芯测量系统的V&V流程进行了讨论。该流程在每个阶段严格遵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在不同阶段均开展了相应的V&V活动。同时, 根据软件自身的特点, 通过背靠背开发、全路径覆盖测试和功能追踪等方法的应用对先进堆芯测量系统软件进行了完整的V&V活动, 有效的保证了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IEEE Std 1012, IEEE Standard for Software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S].
[2]刘真, 孙永滨, 李季学.核电厂数字化安全仪控软件的V&V实现[J].核科学与工程, 2010, 12, 30-13.
[3]杨岐.核电厂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核动力工程, 1998, 19 (2) -129.
7.测量学试题级答案 篇七
甲公司为一家能源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公司。近年来,为做大做强主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甲公司紧紧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对外股权投资业务取得重大进展,2012,甲公司发生的相关业务如下:
(1)2012年3月31日,甲公司与境外某能源企业A公司的某股东签订股权收购协议,甲公司以200000万元的价格收购A公司股份的80%;当日,A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20000万元,账面价值为210000万元。6月30日,甲公司支付了收购款并完成股权划转手续,取得了对A公司的控制权;当日,A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35000万元,账面价值为225000万元。收购前,甲公司与A公司之间不存在关联方关系;甲公司与A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相同。
(2)2012年7月31日,甲公司向其在西部地区注册的控股子公司B公司销售一批商品,销售价格为20000万元,销售成本为16000万元;至12月31日,货款全部未收到,甲公司为该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600万元。B公司将该批商品作为存货管理,并在2012年对外销售了其中的60%,取得销售收入14400万元;12月31日,B公司为尚未销售的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80万元。甲公司与B公司各位独立的纳税主体,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分别为25%和15%。假定不考虑增值税因素。
(3)2012年8月31日,甲公司取得C公司股份的20%,能够对C公司施加重大影响;当日,C公司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同。9月30日,甲公司以60000万元的价格从C公司购进某标号燃料油作为存货管理;C公司的销售成本为50000万元。至12月31日,甲公司仍未对外出售该存货。甲公司和C公司之间为发生过其他交易。C公司2012实现净利润100000万元。假定甲公司按要求应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且不考虑增值税因素。
(4)甲公司还开展了一下股权投资业务,且已经完成多有相关手续。
①2012年10月31日,甲公司的两个子公司与境外D公司三方签订投资协议,约定甲公司的两个子公司分别投资40000万元和20000万元,D公司投资20000万元,在境外设立合资企业E公司从事煤炭资源开发业务,甲公司通过其两个子公司向E公司委派董事会7名董事中的4名董事。按照E公司注册地政府相关规定,D公司对E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拥有否决权。
②2012年11月30日,甲公司以现金200000万元取得F公司股份的40%。F公司章程规定,其财务和经营政策需经占50%以上股份的股权代表决定。12月10日,甲公司与F公司另一股东签订股权委托管理协议,受托管理该股东所持的25%F公司股份,并取得相应的表决权。
假定上述涉及的股份均具有表决权,且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根据资料(1)判断甲公司收购A公司股份是否属于企业合并,并简要说明理由:如果属于企业合并判断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同时指出合并日(或购买日),并分别简要说明理由。
2.根据资料(1),确定甲公司在合并日(或购买日)对A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计算加工资在合并财务报表中明确人的商誉金额。
3.根据资料(2),计算并简要说明甲公司在编制2012合并财务报表是对相关项目的抵消处理。
4.根据资料(3),计算甲公司2012个别利润表中对C公司应确认的投资收益:计算并简要说明对甲公司2012合并财务报表中资产类项目的影响。
5.根据资料(4),分别判断甲公司是否应将E公司、F公司纳入其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并分别说明理由。
[答案]
1.(1)属于企业合并。
理由:并购交易完成后,甲公司对A公司拥有控制权。
(2)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理由:收购前甲公司与A公司之间不存在关联方关系。
(3)购买日为2012年6月30日。
理由:在该日甲公司取得了A公司控制权。
2.(1)初始投资金额成本为200000万元
(2)商誉金额=200000-235000×80%=12000(万元)
3.抵销应付账款和应收账款各20000万元;
抵销应收账款[或:坏账准备]和资产减值损失各600万元;
抵销营业收入20000万元、营业成本18400万元、存货1600万元;
抵销存货[或:存货跌价准备]和资产减值损失各80万元;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冲减所得税费用各238万元。
4.(1)甲公司个别利润表中应确认对C公司2012投资收益金额=[100000-(60000-50000)]×20%=18000(万元)
(2)甲公司在编制2012合并财务报表时应调整:
调增长期股权投资,调减存货;调整金额2000万元。
5.(1)E公司不纳入合并范围。
理由:D公司对E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拥有否决权,甲公司不拥有控制权。
(2)F公司纳入合并范围。
理由:甲公司自身持有股份和受托管理股份合计达65%,甲公司拥有控制权。
模拟试题二:
甲公司为一家从事电子原件生产的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了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充分调动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甲公司拟实行股权激励计划。
(1)2011年8月,甲公司就实行股权激励计划做出如下安排:
①2011年9月至10月,总经理牵头组织人事部门及财务部门拟定股权激励计划草案。
②2011年11月1日,召开董事会会议审计该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如获通过,将于11月8日公告董事会会议、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摘要和独立董事意见。
③011年11月,聘请注册会计师就股权激励计划是否履行了法定程序、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等发表专业意见,并出具意见书。
④2011年11月29日,召开股东大会审议该股权激励计划。如获通过,即着手准备实施。
(2)2011年11月29日,甲公司股东大会批准了该股权激励计划。甲公司随机开始实施如下计划:
①激励对象:5名中方非独立董事、45名中方中高层管理人员、1名外籍董事和15名外籍高层管理人员,共计66人。
②激励方式分为两种:
一是向中方非独立董事和中方中高层管理人员每人授予10000份股票期权,涉及的股票数量占公司当前股本的0.5%。这些激励对象自2012年1月1日(授予日)起,连续服务3年后,可按每股5元的价格购买10000股公司股票;该股票期权应在2015年12月31日之前行使。
二是向外籍董事和外籍高层管理人员每人授予10000份现金股票增值权。这些激励对象自2012年1月1日(授予日)起,连续服务3年后,可按行权时股价高于授予日市价的差额获得公司支付的现金;该增值权应在2015年12月31日之前行使。
(3)2012年,没有激励对象离开甲公司;2012年12月31日,甲公司预计2013年至2014年有5位中方中高层管理人员和1名外籍高层管理人员离开。
2012年1月1日,甲公司股票的市价为每股12元,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为每份7元,股票增值权的公允价值为每份6元;2012年12月31日,甲公司股票的市价为每股15元,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为每份9元,股票增值权的公允价值为每份8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根据资料(1),逐项判断甲公司①至④项计划是否存在不当之处;对存在不当之处的,分别指出不当之处,并逐项说明理由。
2.根据资料(2)和(3),分别计算甲公司在两种激励方式下就股权激励计划在2012应确认的服务费用,并指出两种股权激励计划分别对甲公司2012利润表和2012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的影响。
[答案]
1.计划①存在不当之处。
不当之处:甲公司股权激励计划草案由总经理和人事部门及财务部门拟定。
理由:上市公司董事会下设的薪酬与考核委员会负责拟定股权激励计划草案。
计划②存在不当之处。
不到那个指出:甲公司在股权激励计划草案镜董事会审计通过后一周才公告董事会决议、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摘要和独立董事意见。
或:公告董事会决议、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摘要和独立董事意见的时间不符合要求。
计划③存在不到那个指出。
不当之处:甲公司应当聘请律师对股权激励几乎是出具法律意见书。
计划④无不当之处。
2.(1)2012股票期权计划应确认的服务费用=(5+45-5)×10000×7×1/3=1050000(元)
增加甲公司管理费用[或:减少甲公司利润]1050000元
增加甲公司资本公积[或:所有者权益]1050000元。
(2)2012股票增值权计划应确认的服务费用=(15+1-1)×10000×8×1/3=400000(元)
增加甲公司管理费用[或:减少甲公司利润]400000元。
【测量学试题级答案】推荐阅读:
工程测量(矿山测量)丁级条件12-05
测量学1答案01-03
测量学考试试卷及答案07-30
测量知识竞赛试题07-22
矿山测量习题及答案11-10
测量工理论试卷b答案12-24
八大员测量员考试题11-22
工程测量复习题 (附答案)12-18
上海工程测量员中级考试题12-29
黑龙江中级工程测量员试题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