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老师读书心得 读《我这样教数学》有感

2024-07-03

小学数学老师读书心得 读《我这样教数学》有感(共5篇)(共5篇)

1.小学数学老师读书心得 读《我这样教数学》有感 篇一

读《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有感

序言: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在这个暑期中我拜读了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 华应龙课堂教学实录》本书希望自己从中能学到些什么,本书收录了华应龙老师的12节数学课,其实每节课都有能够让我学有所获。下面来谈谈自己读后的点滴感想:

一、博学多才。前几年对华老师的课就关注过。听他的课时不仅学生跟着长见识,就连我也跟着学到不少,见识了之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新鲜的“识”,听他的课看他的书会让人感受的数学的文化底蕴和华老师专业素养造诣。吴正宪老师和华应龙都说过数学教学与哲学之间的联系,就连我们小学数学市教研员徐老师也曾与全市的小学数学教师说过数学哲学在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他们的话让我想到很多,恨自己上学时没能好好学习哲学,并督促自己去读哲学方面的书籍,暑期中我买了《数学哲学》这本书,可惜字迹晦涩难懂,坚持看了几页又放到了一边。我觉得要想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不妨像以上几位专家建议的那样坚持看几本哲学的书,多看思维科学的书。

二、勤奋是本分,热爱 是源泉。没有哪个人会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够取得成功。尤其在我们教育界勤奋更是显得尤为关键。华老师自己说:“我的年历上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有的只是一天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更深夜半,烛泪将近,常常是和衣而睡。一觉醒来,踏踏步,暖暖身子,继续看书,沉浸在教育教学的王国中。”很多人在取得一定的成绩时便会适可而止,我们不能说他们的做法是不对的,但我们也不能否定一位老师因为自己的事业奉献自己的娱乐与休息的时间是错误的。前一段时间我就因为自己不够踏实和没有调节好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关系,让工作显得杂乱,生活中也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理想的状态。我为前一阵我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十分自责。其实,我们在热爱自己工作的同时也可以心平气和的关心自己的家人,也完全可以每天可以抽出几个小时陪孩子,工作和生活虽然很难权衡,但是教育既然是自己热爱的事业,我觉得就应该一直跟着自己内心的召唤去努力。华老师他身为一名资深专家每次备课,仍然会深入挖掘教材,学习它,研究它,甚至连吃饭、走路时都对它念念不忘,有时废寝忘食。这种精神已经超越了名利和物质,而是变成了一种精神享受。我想他的勤奋源于他对数学的执着的热爱。或许我们无法做到华老师的那种境界,但我想努力与他看齐。有人说有一种树叫做“胡杨”它长在干旱的戈壁以顽强的生命力成为戈壁滩上不倒的神话。有“活着不死1000年,死后不到1000年,倒地不烂1000年”的传说。或许我不能跟华老师一样长成一棵“胡杨”的样子,但是我想我也一定要长成一株数的树的样子。

三、豁达心态,幽默风趣的教学评价。下面我摘录一些与大家分享:

那看来我们是山重水复,找不到路了

我刚才发现,动脑子的人,算一会儿,出现问题就不算了;可不动脑子的人呢,他就一直往后算。所以老师想告诉大家一句话(板书)千金难买回头看。

还没学,不会很正常,但敢于尝试,值得表扬。我提议大家为这样敢于尝试的精神鼓掌!以前我们量长度的时候,就是这样从开始的。这一点你做得非常棒!量角的大小,他已经想到角来比,真不简单!这个思路是正确的!我提议大家再次鼓掌!

刚才画了角你从量角器上看到了角,现在不画角,你就看不到了?哈哈,就像一个人穿了马甲,你认识,他把马甲脱了,你就不认识了。

总之,《我这样教数学》即增长了见识,有丰富了教学方法,这本书华老师二十多年数学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给予我对生活态度、对教育工作等诸多启示。

2.小学数学老师读书心得 读《我这样教数学》有感 篇二

陈瑛

读了《怎样教小学数学》一书,深深地被邱学华老师折服。他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值得我学习。读了这本书后,觉得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行性,令我收获良多。

这本书分数学教育观、口算教学、笔算教学、珠算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应用题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小学数学学习方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学数学练习设计与批改、小学数学课外活动、小学数学教育评价、小学数学教学史等十三讲来全面介绍如何在小学进行数学教学。细细品读,我总能从书中感悟到许多,学到许多……

这本书全面、精湛、创新地涵盖了整个小学数学的各个方面:培养兴趣、狠抓两个基本、体现三个为主、做到四个当堂、应用五步教学法、实施六段式结构。做到了理论与现在的新版教材相结合。

数学来源于生活,但不等于生活问题就是数学问题,也不等于数学问题都是生活问题。数学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用数学的头脑分析和研究周围的世界,把生活和实际中的问题抽象概括成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符号去思考。

课堂上除了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教师的指导也是不能忽视的。必须挑选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和要在解决问题的关键处进行讨论。学生尝试练习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这时能够做到讲在要害处,讲在刀口上。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还能得到足够好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应该把各种学习方式优化组合起来,一切从学习效果出发,哪个有效就用哪个。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模仿记忆。在教学中要关注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掌握了知识的来源过程,才能进一步提高数学思想,灵活运用结果,才能巩固所学知识,学以致用。真正地提高课堂的实效。

3.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篇三

(一)王苗

读完《我这样教数学》这本书,真是受益匪浅。通过阅读,我能感受到华应龙老师对这门课程的热爱,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的关注,都在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而努力着。本书收录了华老师的12节数学课,每节都有独特的教学设计,每篇课例都包括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专家点评四个方面。其中既有华老师的教,也有专家对他执教的课的评;既有他教学实践的反思,也有他对人生的感悟。下面来谈谈自己读后的点滴感想:

1精彩的课堂评价语

教师适时恰当的口头评价是实现“再创造”的催化剂,在华老师的课上,妙语连珠的评价语言比比皆是,下面我摘录一些与大家分享:在第一课《角的度量》里“哟,真会动脑子,虽然没学过,有的人还真量对了,有的人虽然不会,但在动脑子,我觉得也挺好的,小伙子,带着你的量角器,到投影这儿来,把你的方法展示一下。”“还没学,不会很正常,但敢于尝试值得表扬,我提议大家为这样敢于尝试的精神鼓掌!”......而我的评价语还停留在“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厉害”等空乏的定论式语言阶段,只因华老师的评价语言在为教学目标服务,在教学中时刻不忘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并且目标把握得非常准确,到位。

2独特的教学设计

在华老师的课堂上,常常能看到“与众不同”的教学设计,以“多位数减法练习课”为例,不仅让练习课生动活泼,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而且充分的让学生练习了多位数减法的竖式计算,上课开始并不像往常的教学一样,先回顾所学知识,然后板书习题进行练习,这样的课堂不仅达不到练习的效果,还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华应龙老师打破往常教学,以小明带密码箱参加夏令营的画面,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万一我把密码忘了,可怎么办?我设什么样的密码好呢?”小明爸爸说:“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做完游戏你就知道什么密码最好了。”看到这里,连我对此都感到好奇,就别说孩子了,不管是知识新授还是练习,激发兴趣和求知欲是引导儿童教学学习的第一要务。

3多读书,多思考

从整本书中可看出华老师的专业素养非常的高,他说过一个人要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最关键的是要看哲学的书,多看思维科学的书,多学习、借鉴、实践,更重要的是“勤奋”。用华老师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的年历上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有的只是一天五六个小时的睡眠。一觉醒来,踏踏步,暖暖身,继续看书……沉浸在教育教学的王国中。”虽然无法做到华老师的那种境界,但是我会变得更勤奋些,多听听其他老师的优质课堂教学,取长补短,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丰富、有效。

读书是我们拓宽视野最廉价、最普通的方式,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习惯。在读书中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二)文\孟秀英

这个月我读了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华老师在教学中展现了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探究实践活动,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注重引导学生从个人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思考。华老师教学结构清晰、语言简练,自然朴实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中时时体现着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体验,注重学生的自主讨论和活动设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更可贵的是教师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中渗透数学研究的态度和精神,在他的身上我都能感受到他对数学这门课程的热爱,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的关注,都在为培养学生的素养而努力着。

从整本书的12节课中我看到了华老师取得成功的原因,那就是勤奋。用华老师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的年历上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有的只是一天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更深夜半,烛泪将近,常常是和衣而睡。一觉醒来,踏踏步,暖暖身子,继续看书…… 沉浸在教育教学的王国中。”每一节课的设计,从情境的引入、教具的选择,到新知的传授方法、渗透怎样的数学思想,都有谨慎的思考。

或许我们无法做到华老师的那种境界,但我们可以变得更勤奋些。像华老师那样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像农民那样不误农时,要像农民那样调整,因地因物制宜,要像农民那样耐心等待,不做揠苗助长、贻笑大方的事,要像农民那样不责怪庄稼,而是反思自己。

读了华老师的故事,我现在感觉到自己在读书上下的功夫不够,为了能让自己尽快的成长,以后每天抽出至少半小时的时间读书,给自己充充电。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三)赵春利

2017年的春节有瑞雪的滋润,有暖阳的照耀,有亲人的陪伴,幸福温暖惬意。在享受温情之时,手捧华应龙老师所著的《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细细品味,幸福油然而生,品读这本书,华老师课前的慎思,课堂的精彩,课后的反思,专家们的评课引领,书中的每一句话都犹如瑞雪般滋润着我渴望成长的心田,犹如暖阳般温暖着我渴望上进的心灵!感谢华老师和诸位专家的不吝赐教,通过12节精彩的课堂实录给渴望成长、渴望突破的我,注入奋进的动力,指引前行的方向!

一、课前慎思以生为本,确定生本学习内容。

“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重要,只有找准问题,才能做正确的事。”在备课时我往往是膜拜教材,教材出示的问题串是什么,问题串之间的联系是什么,课后练习的层次如何呈现,按编者的意图呈现教学内容。在具体的教学中以教材为主,却忽视了学习的主人学生,而华老师的这12节课在备课时都有着自己贴合学生实际的思考。

思考:孩子们感兴趣又真实的生活情境是什么?如在“角的度量”一课,对于生活情境三个滑梯的设定,华老师大费周折,角是二维的,孩子们在之前的测量都是一维的量,生活中二维的平面中的角原型很少,经过调查、思考,从孩子们经常玩的滑梯中抽象出角,通过实录可以看到,孩子们在此情境中兴趣高涨,敏于思考!

思考:孩子们对于哪些学习内容易于掌握,哪些学习内容需要“跳一跳,才能够着?”,对于这些学习内容,孩子们的最近发展区是什么?如“我会用计算器”一课,对于计算器中的开关键,数字键,运算键学生很熟悉了,课堂上就不需要教。华老师通过课前对学生学情、学力的分析,将此节课定位为,会正确地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运算;会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体验转化思想方法的奇妙。这是因为华老师课前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这节课才不落俗套,孩子们通过课堂的学习体会到计算器只是一个工具而已,并不是所有的计算都要依赖于计算器,用计算器计算之前重要的是人脑的设定,进一步体会到人脑优于计算器。只有以生为本去思考,才能设计出学生感兴趣,感悟深刻的课!

思考:学习内容的实质什么,孩子们真正难以理解的学习内容是什么?在“圆的认识”一课,华老师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研读,认为 “一中同长”是圆的本质特征。通过对六年级孩子的精准解读,将本节课设计为一节研究课,引导学生通过推理、想象、思辨等思维活动概括圆的特征;重视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用圆规可以画圆;重视对数学史料文化功能的挖掘。有了老师有深度的思考,课堂才异彩纷呈,令人回味无穷!

二、课堂互动以生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2节课,节节精彩,令人回味!课堂上老师不娇柔做作,处处呈现着数学的美,人性的美!

如“多位数减法练习课”,孩子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体验着如何正确地计算多位数减法,师生共同梳理出计算多位数减法的注意点: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退位时不要忘记退位点。孩子们在课堂中很乐意计算多位数减法,体会着正确计算带来的成功感与乐趣,此时计算并不是枯燥的,而是通向成功的大道。而课堂的深意有不局限于此,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介绍数字黑洞,激励学生火热的思考,体会数学的神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孩子们的探究过程中,华老师精炼的数学语言,()精准的评价语言,孩子们领略的不只是数学的美,还有学习方法的收获。如反思方法的感悟:人“不能只是埋头赶路,而要回头看看,抬头想想!”“千金难买回头看。”;激励学生认真思考的名言:“思考者是美丽的!”课堂上不只是数学知识的探讨,更多更重要的是学生思维方法的引导!

在“中括号”一课中,被华老师的教育机智所折服!课前华老师因为意外后脑勺受伤了,不得已上课时必须带帽子。就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看似和本节课教学毫无联系的意外,却被华老师运用得酣畅淋漓,数学味极浓。一开课师生互动时,同学们对老师上课戴帽子这件事情就特别感兴趣,华老师风趣地解答:“帽子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可以是宣传,如美女头上的广告帽,也可以是提醒,如小学生头上的小黄帽,还可以是装饰,如大明星头上的帽子。……”老师头上的帽子到底有什么功能,老师引而不答,但通过谈话孩子们感受到华老师的风趣幽默,豁达机智,乐于和老师一起探究,接下来的课堂呈现处处都有老师的睿智,学生的精彩!如在游戏中创造中括号的环节中,有一段精彩的比喻:“小括号就像我们里面穿的衬衣,中括号就相当于我们笔挺的西装。你看到过有人穿件衬衣,外面再穿件衬衣的吗?”孩子们被老师形象的比喻所折服,当然对于中括号与小括号的不同,及中括号的作用也有了深刻的理解!课堂的结尾更是将帽子的功能和中括号的作用练习起来:“脑袋上加个帽子和算式中加个括号是一样的,都是因为有着某种需要,帽子和括号都有着特别的功能!”因为华老师对数学教学有着热切的爱恋,对学生有着深刻的了解,才能将这样一个生活细节演绎出浓浓的数学味!

做华老师的学生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孩子们不仅能学到有趣的数学,深刻的数学,还能享受到数学带给浓浓的趣味,数学不再是枯燥的,而是妙趣横生的法宝!在华老师的课上孩子不只是学数学,学怎样数学式的思考,还能感悟到科学的真谛是求真,求真的过程中虽然有困难,但在求真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调整,就能战胜困难以求真!

三、课堂上蕴藏着着醇美的数学文化、传统文化。

在华老师的课上,不仅能听到古今中外数学家的研究感悟,还能听到孔子、孟子、老子等古代先哲的名言。如“角的度量”一课,用华罗庚的名言:“数起源于数,量起源于量。”作为结语,孩子们感受到了量角的意义,对于测量和计量单位之间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多位数减法练习课”中,用爱因斯坦的名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激励学生大胆思考,孩子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关于数字黑洞的数学问题;在“我会用计算器吗”一课中,用老子的话:“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鼓励孩子们化难为简,细心计算,本课的结尾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点化出计算器只是一工具而已,要运用得当必须用心;在“中括号”一课中,用数学家的话:“用两条相等并且平行的线来表示相等关系是再准确不过的了。”,强调含有中括号的综合算式的书写规范;在“孙子定理”一课中,有“韩信点兵”的故事,有《孙子算经》中的题例解答方法,还有华罗庚《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的奇特解法,通过古今数学家对一次同余式组的探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研究数学的兴趣;在“圆的认识”一课,用“圆,一中同长也”贯穿课到的始末,圆的特征用古人高度概括的语言来界定,孩子们体会到数学语言的简洁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老子的“大方无隅”更是对圆与正多边形关系的高度概括,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圆是正无数边形”的极限思想。……

课堂上名言的运用恰到好处,不刻意为之,却是课堂进程的点睛之笔,令人印象深刻!

读完华老师的书,久久不能平静,思考华老师的课为什么上的如此有数学味,如此有深意,如此有文化韵味?

要多读书,提升素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教育、教学书籍,丰富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手段!读文化典籍,放大自己做人的格局,体悟人间的真情,有爱才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一起成长!读名师们的课堂实录、教学札记,吸收教学精华,时刻向名师们学习,以名师为指路明灯,朝着育人的大道前行!

要多实践,提升能力。

教学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把每节课都当作公开课来对待,在常态课中历练自己的课堂把控能力,在常态课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常态课中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在常态课中练就自己的评价智慧,在常态课中反思自己的教学问题,以思促教!

要多思考,提升智慧。

读书时要变读边悟,教学时边教边悟,教前慎思,教后反思,只有多思考,才能提升教学智慧;在思考之时,一定要勤做记录,脑子中的想法有时是转瞬即逝的,只有勤记录,多整理,才能正真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成为一个正真的教育智者!

4.小学数学老师读书心得 读《我这样教数学》有感 篇四

一、 特定的时代价值。

这是一本优秀教师写给教师的书。她热爱思考、关注教学、关注学生的成长。她在教学中踏踏实实研究,与新课改同扎扎实实成长。激情与责任是她一贯坚持的职业风范;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创新的教学风格;敏捷的思维,自如的教态让她给学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她用案例,直击教师生存现状;用理念,激发教师教学智慧;用行动,解除教师职业困惑;用反思,释放教师工作热情。她的书语言和文字有着独特的魅力--朴实形象而充满激情、严谨智慧而不失幽默,充满理性的职业思考、真实的教育情感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既可以作入职和在职的培训用书,也可以成为我们年轻教师提升自身职业素质和生命价值的工具书。她在书中以教育一线教师的实际教学和一位教研员的独特视角,对优秀小学数学教师的素养娓娓道来。她带你走进优秀老师的课堂,让你如身临其境般感受一个师生真诚交流的驿站,体验用智慧解决问题的价值与愉悦。

二、 如何成为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

1、爱学生。有了对学生真诚的爱,才能架起心灵勾通的桥梁。在此要以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的思维方式来思考与观察。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多一些民主、理解、尊重,少一些压制、责怪、讽刺。爱学生的聪明、爱学生的乖巧,爱学生的调皮,爱学生的活泼,爱充满个性的各类学生的各个方面,做到爱的博大与真诚,讲究爱的智慧。这是教育的基础与前提。只有这样教师与学生处在平等的地位,心心相融的和谐中,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也才会喜欢你这位老师,才会喜欢数学,才会快乐学习数学。

2、爱职业。即认识到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是一种幸福,高高兴兴地工作。在工作中要有责任感,干一行爱一行,并为学生的成长与家长忧乐与共。

3、爱生活。对生活的热爱使教师好奇心强,更富有工作激情与热情。更容易捕捉生活中的数学教学素材,更容易了解学生,与学生心灵相通,在教学中达到教学相长的实效。

4、爱思考。特级教师徐斌说,“我的确愿意做一个思考的行者。在实践的土壤里,在审视自己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在今天的新一轮教学改革中,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教学实际工作中去不断思考、反思、总结,从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使教法适应学法。

5、爱学习。社会在进步,时代在信息化,学生在受影响,时代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学习时事,学习数学,了解当前的学生,了解前沿信息。教师不仅向要向专家学习,而且要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必要时还要向其他行业的人学习。

6、爱好。学生喜欢有业余爱好的教师,更喜欢与自己有共同爱好的老师。这样学生更容易接近教师,和教师打成一片。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也会自然流露,了解学生的情况更真实。学生会自觉把这样的老师当成自己的楷模,从而自觉学习,模仿,形成习惯。

总之有了这“六爱”作基础,教师就可以真心地尊重学生,与学生真诚地交流,对学生的回答充满期待,为学生的成功而真心喝彩。教师深厚的数学素养也会日积月累。在实际教学中以自身深厚的积淀来浸润学生,来滋养学生。在课堂上精彩的生成便可信手拈来,以数学的内在魅力吸引学生。

★ 做好7件事让你更优秀

★ 高考考生必须要知道的三件事

★ 小学语文教师作文范文

★ 小学优秀语文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 小学语文教师优秀述职报告

★ 小学五年级语文习作训练《这件事

★ 小学优秀读后感

★ 这件事告诉我小学作文

★ 小学语文教师工作报告

5.小学数学老师读书心得 读《我这样教数学》有感 篇五

苍南县三小 钟政营

“学生在哪里?学生去哪里?学生怎么去?……”这一连串的问题深深得吸引我,寒假里踹着工作室“每月发文”的任务,说实话有压力才有阅读的动力,断断续续的品读完了《为学而教:沈百军教数学》一书,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敬佩于他对数学教育的执着,敬佩于他对数学课堂的践行,更敬佩于他对自我的超越……

1内容简介

(一)作者介绍

沈百军,1969年出生,浙江余姚人,研究生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著名特级教师,宁波市鄞州区东裕小学校长,宁波大学兼职教授。十余年坚持在一线上课和教学研究,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努力探索开放式、活动化的数学课堂教学,形成了“开放、灵动、大气、厚重”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的喜欢。曾应邀到北京、四川、江苏等地上示范课和讲座,先后执教公开观摩课60多节,作学术专题报告百余场,发表文章4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编、参编了多部教学设计和教学辅导用书。

(二)内容介绍

本书记录了作者十多年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与思考:第一部分是个人的成长经历,介绍了自己从一个不称职的小学数学教师到特级教师的不一般的人生历程;第二部分是对课堂教学的思考,通过大量的课堂案例表达了我对学生、教材和小学数学课堂的所思所想,提出了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的个人见解;第三部分是十二个能代表我教学风格的实践课例并邀请了十二位名特优教师作点评。全书以全新的教学角度,诠释小学数学教学的全新模式,并展示了独特的教学结构与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本书文风清新,内容丰富,很有借鉴价值。

2二、精彩分享

第一章节:成长历程

片段一:接任“差班”故事

书中说到,从教师到图书管理员,再从图书管理员到教师,任教21个数学成绩比较差的学生组成“临时班级”.人生如同牌局。顺境不骄,逆境不馁,坦然面对,从容处置,方能跨越生活的坎坷,获得心灵的慰藉,享受生命的高贵。很多教师因为带好班而成名,他却因为带一个最薄弱的班级而使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站稳了脚跟。总结为:一是他说更加了解小学生尤其是基础薄弱、智力一般的孩子是如何学习数学的,能从学生学的需要出发来思考教学;二是他说在尝试中积累了很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方法,也锤炼自己克服急躁情绪、善待学生的品性。

片段二:评上“特级”之后

书中说到,2006年评上特级到2011年,他依然坚持在一线上课,和一批志同道合的老师们组成一个以万里小学数学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团队,共同实践研究,共同发展成长。主要收获了:一是把一个班级从一年级一直带到六年级毕业。坚守一个信念——把数学课变得简单好玩,让学生感兴趣、能学会……;二是开展了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开发和使用的行动研究。坚定一个目的——探索有利于教师教、学生学的教材使用方法,并最终促进学生和教师双主体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指导和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坚持一个心态——心境善,事事皆善,心境美,事事皆美……

第二章节:教学思考

片段一:走进学生

书中提到,如何走进学生?大致分为三个维度:一是课前了解,正确把握教学起点;课中了解,及时调整方案(介绍了课中了解学生起点的两种基本方法:问题交流和尝试解决新问题);课后反思,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多数课堂三个环节足矣,分别是导入、探究、练习——导入“简约”而“有趣”,探究“缓慢”而“透彻”,练习“精炼”而“灵活”

片段二:跳出教材、书中提到,教材不是揭示知识、告诉结果,更是赋予方法、体验过程、启迪思维。第一维度阐述:教材不只是一个例子(教材四大功能:教材是最基础的课程资源、教材是教学活动设计的指南、教材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范本、教材还是数学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第二维度阐述:教材不可不尊重(如何研读教材?一是以系统联系的视角,研读整套数学教材、二是以目标定位为导向,研读整册教材、三是以目标量化为手段,读出单元教材的整体目标与内涵、四是以学生学习需要目标,研读课时教材)

3读后反思

1.阅读是成长之“道”

教师通常是从模仿上课开始走上教学之路,慢慢地从教学走上研究之道,名师成长之道亦是如此。首先,书中介绍了他的成长三部曲:入职学习期——坚持才能穿越;高速发展期——学习改变人生;平稳前行期——心态决定命运。

我们要剖析自己专业所处的阶段,即:新手、高级新手、胜手、熟练、专家。我也试图问自己如今处于哪个阶段?就具体教师个人而言,也许能够经历五个阶段,成为专家教师;也许只能停留于某一个较初级阶段而结束教学生涯。这或许就是我们每位教师要面对的专业发展“瓶颈”吧!

其次,成长需要专业研究离不开阅读与写作。他以三次学习从学生走向导师,他以四本书(即参与编写《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新题在线小学新题》、参与撰写样稿《新课标新教案小学数学》、合编《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撰写与举例》)从理论走向实践,他从三级跳从普通教师到特级教师。回想我们的团队,每月一次的读书笔记,参与微信编辑发文,参与拓展性课题的研究,参与教辅资料的编写等等,我们的学员在兰特的指导下,不也是围绕着这几件事去努力呀!心里倍感踏实、欣慰!

2.反思是教学之“法”

于漪老师曾说:今天的反思是为了明天的教学。教师应该反思什么?一是我的教学设计为什么与学生的实际不吻合,问题出在哪里?二是为什么我的问题学生很难回答,是问题本身过难,还是问题的表述不适合学生?三是今天学生意外的表现事先为什么没有想到?今后如何弥补?

3.实践是课堂之“路”

反复拜读沈百军老师的十二节课例,犹如春风拂面,豁然开朗。每节课例遵循简约的风格,他的教学内容十分简约并不简单,但却很充实,能抓住本质内容,重组教材,同时巧用素材,做到一材多用,一境多回,使学习材料与情境中发挥出极致的作用。如“握手的学问”、“交换律”、“分数的意义”、“可能性”等教学案例都充分体现了简约这一风格。

“道可道,非常道”.只有不断的思考与实践,将束缚自我发展的原因去掉,才能破茧而出,走上一条成长之路。

下个月书单

上一篇:以清明为话题的议论文 清明扫墓纪实下一篇:初中英语业务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