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三基培训教材

2024-10-19

普外科三基培训教材(精选12篇)

1.普外科三基培训教材 篇一

外科医生2013.05三基考试试题

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1.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膈神经麻痹 B.椎动脉内注射 C.脊髓阻滞 D.喉返神经阻滞 E.气胸

2.心肺复苏心脏按摩时,按压与放松时间之比应为:

A.70%:30% B.60%:40% C.50%:50% D.40%:60% E.30%:70%

3.关于体内钙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血清钙的浓度一般相当稳定 B.血清钙浓度为2.25~2.75mmol/L

C.不少外科病人可发生不同程度的钙代谢紊乱 D.机体内的钙99%以磷酸钙和碳酸钙的形式贮存于骨骼中

E.血清中的非离子化钙不到半数,但却起着维持神经肌肉稳定性的作用

4.下列预防和治疗术后肺不张的措施中,哪项是不恰当的?

A.鼓励咳痰 B.防止呕吐 C.术前锻炼深呼吸

D.术后胸、腹部切口应紧紧固定或绑扎 E.减少肺泡和支气管内分泌物增多,如术前2周应禁烟

5.外科应用抗菌药物时,正确的是:

A.抗菌药物的剂量一般按年龄计算 B.应用抗菌药物后,可以减免一些外科处理

C.所有的外科感染均需应用抗菌药物 D.外科感染时,一般情况下首选广谱抗生素并联合用药

E.手术的预防性用药应在术前1小时或麻醉开始时静脉滴入,一般均在术后24小时内停药

6.下列关于休克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通常在迅速失血超过全身总量的10%时即出现休克

B.失血性休克时,应首先快速输入10%~50%葡萄糖溶液,继之大量输血

C.损伤性休克不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

D.感染性休克多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所释放的内毒素引起的内毒素性休克E.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是首先控制感染

7.下列关于全身性外科感染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菌血症是脓毒症的一种 B.当代外科感染中,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已超过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

C.外科真菌感染属于条件性感染 D.真菌感染时血培养易发现

E.伴有厌氧菌感染时易形成脓肿

8.下列关于破伤风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是非特异性感染 B.临床症状和体征主要是溶血毒素所致

C.典型症状是肌紧张性收缩 D.伤口的厌氧菌培养是诊断依据

E.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是预防破伤风的最可靠方法

9.成人双膝以下烧伤,烧伤面积约占体表面积的:

A.10% B.15% C. 20% D.25% E. 30%

10.治疗烧伤休克的主要措施是:

A.止痛 B.补液 C. 吸氧 D.抗感染 E.正确处理创面

二、简答题

1.简述癌症的转移途径。

2.简述输血的并发症。

三、论述题:

1. 某手术室安排了一个手术台先后作胃溃疡胃部分切除术、腹股沟疝修补术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请问该手术室如此安排合理吗 ? 为什么?应如何安排?

2. 男性,45岁,患“胃溃疡”病十多年,晚餐后突起腹痛,在当地卫生院治疗3天病情加重转入我院。入院体查:体温39℃,脉搏120次/分,呼吸34次/分,血压8.0/5.3kPa(60/40mmHg,)神志淡漠,皮肤湿冷,满腹压痛明显,右下腹穿刺抽出脓性液体,考虑溃疡穿孔所致。

实验室检查: Hb 140g /L,WBC1810 9 ,N90%,Na + 125mmol,K + 3.2mmol,Ca ++

2.3mmol/L,CO 2 CP17mmol/L。

根据你在外科学总论所学的知识给患者作全面的诊断。在你所执定的治疗方案中,其治疗原则是什么?

2.普外科三基培训教材 篇二

1 主要特点

根据本专业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低等特点, 考虑到中专护生到临床工作所扮演的角色, 新大纲和新计划在编写过程中完全按照行指委制订的培养目标和职教理念, 发挥编写组教师“双师”职称的长处, 突出外科护理专业的特点, 在新大纲和新计划中强调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 注重学生专科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具有外科常见疾病应急处理和配合医生抢救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团队协作精神。新教材在上一轮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课程的整体优化, 有这样几个特点。

1.1 充分体现了新计划和新大纲的特色

新计划和新大纲根据卫生职业发展和护理岗位就业市场的需求以及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功能与定位, 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1], 这与2001年提出的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 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具有综合职业能力, 在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中初级医药卫生专门人才[2]培养目标相比, 更适合我国目前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的需要, 凸显了职业教育特色。理论知识强调“必需、够用”, 职业技能强调专业技能、就业技能和创业技能的全面培养。

1.2 突显了岗位技能训练, 实现了与临床护理工作“零距离”

本着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从贴近社会、贴近岗位、贴近学生出发,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 教材在强化内容的基础上还在教材正文中插入了案例分析、知识拓展、问题思考等“小贴士”, 注重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意识, 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举一反三。在教材的“实践指导”环节中提供了一定案例的资源, 创立了贴近护理岗位的学习情境, 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与教师教学改革提供方便。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贴近中职学生的岗位定位, 适当兼顾护士执业资格准入的客观要求, 注意避免过多扩展或过于简单。根据本专业学生年龄小、基础知识相对不足的特点, 在语言表述上力争层次分明、深入浅出、重点突出、化繁为简, 重视图表应用, 尽量贴近学生的心理特点, 增强可读性。

1.3 统一并规范了护理诊断

《外科护理》教材去除了原来以护理诊断、护理问题命名的方法, 代之以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 避免了护理诊断与护理问题混淆不清的缺点, 而合作性问题虽然不符合128项护理诊断的内容, 但临床工作中需医生与护士协作才能完成, 因而可谓中国特色的护理诊断, 冠以合作性问题, 从而避免了与128项护理诊断不相符的矛盾[3]。所以, 《外科护理》比以往传统的其他有关护理学教材有了其独到的优点。

1.4 教材编排新颖, 有利于学生学习, 提高教学效果

新版《外科护理》避免了以往《成人护理》 (上、下册) 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科护理、儿科护理、传染科护理、皮肤科护理等相关的专业统一编排造成学生学习科目上混乱的不足, 有利于学生学习。

新教材印刷采用双色套印, 将标题、学习重点难点、引言、小贴士、部分表格印成醒目的粉色, 吸引学生注意, 有利于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新教材中插入图表共计132幅, 图片绘图精美, 插入得当;表格层次清晰, 对比性强, 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 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及对比分析能力。

每本新教材都配备了多媒体光盘, 外科护理的很多课程适合采用多媒体教学, 例如:手术室的护理、外科感染等。对于硬件配套设施较好的学校,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性地进行多媒体教学, 因为其内容丰富、形象生动, 可开阔学生的眼界。同时, 学生也可以利用它进行预习、复习或是自学, 突破了传统教育方式和观念, 从“填鸭式”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新教材安排了20次实践指导内容, 教师可以选取临床常见外科疾病, 设置学习情境, 让学生课下分组扮演患者、护士、家属和医生不同角色, 课堂上按照整体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 教师及时评估矫正。

每一章后编排有课后思考题, 可供教师课堂测评和单元测评时选用或学生课后复习自测, 尤其是增加的病例讨论, 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学习思维, 帮助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从而实现专业学习目标。

新教材最后附有教学大纲, 包括课程任务、课程目标、教学实践分配以及教学内容和要求、大纲说明。指导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 以满足教学要求。

2 存在问题及对策

2.1 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少

2008版《外科护理》较1994版《外科护理》教学内容减少了“外科无菌技术”、“心肺复苏”、“多器官功能衰竭”、“移植”4章内容, 增加了“外科营养代谢支持的护理”1章, 内容减少了13%;学时数由164学时减少为106学时, 减少了35%;课堂教学时间由50分钟改为40分钟 (见表1) 。

对策: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优化组合教学内容, 联系对比;新教材每章节前有引言和学习重点、难点提示, 课后有思考题, 可以安排学生课前预习, 提高教学效果;教材中的“小贴士”为引入的病例, 学生对“小贴士”感兴趣, 可减少以往教师口述或学生抄记耗费的时间。

2.2 课程开设时间, 相关课程衔接不够合理

新计划安排外科护理与健康评估同时开设在第三学期, 学生还没有掌握常见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方法等疾病基本评估方法, 学习临床课程存在一定困难;新计划中外科护理在三年制普通护理专业开设在第三学期, 为考试课, 每周2学时, 共18周;第四学期为考查课, 每周4学时, 共18周。第三学期36学时, 占总学时数的33%, 主要讲述外科总论, 其中“手术室护理”实训课要用10学时。考试课可考的理论内容不多。

对策:建议学校在安排教学时将第三学期安排为考查课, 第四学期为考试课, 这样更为合理;或者将两学期的课程安排在一学期上, 安排每周6学时, 这样既便于安排考试课, 又解决了与健康评估衔接的问题。同时也考虑到目前中专学校招生规模扩大、师资相对紧张, 尤其是临床课程, 将外科护理安排在2个学期有利于充分利用教师资源, 是否可以将健康评估提前安排在第二学期, 或者第三学期前9周安排健康评估, 每周5学时, 后9周安排外科护理每周4学时。

2.3 部分内容缺少图片

作为护理专业的学生, 有必要辨识临床常见的皮肤病, 尤其药疹, 只有文字表述而没有感性认识, 势必会使学生理解产生一定困难, 与岗位工作“零距离”相脱节。建议教材修订时增加一些常见皮肤病彩色插图或者在辅助教学光盘中增加本章内容。

以上几点见解, 只是笔者的一孔之见, 不当之处, 请同行、专家指正。

摘要:新版全国中等卫生学校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外科护理》的主要特点有:充分体现新计划和新大纲特色;突显岗位技能训练, 实现与临床护理工作“零距离”;统一并规范护理诊断;教材编排新颖, 有利于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问题是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少;课程开设时间、相关课程衔接不够合理;部分内容缺少图片。

关键词: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外科护理

参考文献

[1]金中杰, 黄刚.新计划新教纲新模式[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 (14) :7.

[2]孟祥珍.中等职业学校医药卫生类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汇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3.普外科三基培训教材 篇三

2011年7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对全科医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随着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对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高素质人才缺乏却成为制约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瓶颈”。各地采取措施,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适宜人才,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规范化培训,目标是每万名居民有2~3个全科医生,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1]。在实际工作中,各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的问题,与老百姓需要的高质量的全科医生有一定差距。中心很早就实施全科医生团队服务模式,多年来的实践表明,采用全科医生团队服务,提供“六位一体”的基本卫生服务,可明显提高老百姓的健康水平,提高满意度,但同时也发现,全科医生对外科疾病的处理力不从心,转诊率高。因此,在全科医生培训中,切实加强外科技能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值得探讨的。

全科医生进行外科临床技能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科医生的临床基本操作技能。要提高全科医生的整体外科临床技能,必须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责任心[2]

教师是教学活动过程的主体,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全科医生在外科轮转时,由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医务人员专职负责,他们具有多年的临床和教学工作经验,具有精湛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但更应强调是带教老师对教学的态度和责任心。全科医生培训属毕业后教育,所有全科医生均已完成外科实习阶段学习。事实上,由于诸多因素,全科医生的外科基本功不够扎实,培训中需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带教老师和全科医生是一对一的带教模式,老师平时工作非常繁忙,手术量大,门诊时间少,这就需要老师全身心投入,热爱全科带教工作,才能做到言傳身教。

紧密联系实践工作,增加新理论、新知识

首先必须明确教科书中疾病的诊断治疗原则是每位全科医生应该掌握的。比如骨折的分类、如何对骨折患者的受伤部位进行固定、包扎、转移运送,对神经、血管损伤的诊断、处理原则等。其次,要联系实际,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全科医生的真正舞台在社区,社区居民常见的外科疾病是全科医生必须掌握的,如甲沟炎的处理。首先要判断切排的时机,另外要掌握切排的方法,包扎的技巧等等。全科医生不必掌握阑尾切除术等基本外科手术,但必须能得心应手的处理常见外科疾病,烫伤、骨折、外伤处理,脓肿切排等,全科医生在轮转期间,遇到的病种是有限的,而且往往是严重的、复杂的大手术,这就需要带教老师结合全科医生工作特点,不仅要把社区中常见的外科疾病处理讲透彻,说明白,更要传授一些教科书外的社区适宜外科技术。让全科医生走上岗位后马上用得上,用得顺心。

加强对全科医生的管理和指导,重点是门诊教学

很多全科医生有不正确的认识,以为在社区工作,掌握内科疾病知识就绰绰有余,从而忽视了外科轮转的重要性。其实,现在实施的全科医生团队负责制的工作模式,要求团队核心成员即全科医生对内、外科均有较高的造诣的,能独挡一面,处理社区80%~90%的常见疾病。因此,在轮转中,必须加强对全科医生的管理,提高认识,将培训重点放在外科门诊教学。外科门诊往往是外科患者的首诊科室,最适合全科医生培训。全科医生在这里不仅可以培训外科思维模式,更能提高动手能力,掌握常用的外科技能,如清创、缝合、固定、换药等等。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可给学生创造一个逼真的学习环境,结合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于一体的多媒体进行教学,能极大地激发和满足学员的求知欲望,实现课堂教学由以老师为中心向以学员为中心的转变,发挥学员的认知主体作用。多媒体教学可突出教学重点,对开阔学员视野,拓展知识有很大帮助。全科医生以往教学背景不同,对外科疾病的认识不同,况且,外科疾病的诊治进展很快,尤其是微创、腔镜技术、介入治疗技术日新月异。这些技术现场观摩学习不多,那么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总之,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的特点,使全科医生在短时间内对外科疾病的诊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对外科疾病诊治的新技术有初步的了解。

建立完善的评估考核体系,提高培训效果

全科医生轮转结束后,由外科教研室定期组织考试,包括理论和实践操作考核。这样的外科考核体系是最常见的。但是,这样的考核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考核的内容单一。全科医生考核的内容和其他专业的培训医生一样,这样就缺乏个性化,没有针对性。其次,评价的指标不科学。现在考核的指标以理论考核为主,实践操作也是口述为主,缺少真正的实践操作考核。需着手建立更加完善的全科医生的外科考核体系,具备针对性强、科学性好的特点,从而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在实践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加强与培训科室联系,做到因人而异,个性化的培养每一个全科医生。同时,培训要强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努力提高全科医生的外科疾病诊治水平,真正做到老百姓的“健康守门人”。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

2 魏晓捷,周央环,沈淑男,等.浅谈如何提高外科临床教学质量.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86-87.

4.普外科三基培训教材 篇四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

1、_______________是胰腺癌最突出最主要的症状体征。

2、胰岛素瘤是来源于_______________的一种罕见肿瘤。

3、Whipple三联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胃泌素瘤又称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细胞肿瘤分泌过多的胃泌素引起的。

5、单纯性甲状腺肿的病因可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6、甲状腺术后呼吸困难和窒息多发生在术后_______________。

7、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8、基础代谢率常用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__。

9、甲状腺术后饮水呛咳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甲亢行双叶甲状腺次全切除后,产生危象的原因是:()

A、切除腺体不足B、术后出血过多C、精神过度紧张D、术前甲亢症状未控制

2、甲亢患者应用复方碘液作术前准备应该注意的原则中,哪项是错误的:()

A、从小量开始逐步增加B、可长期服用C、一般用2~3周D、可间歇应用

3、甲状腺手术后一侧喉返神经损伤时会出现:()

A、吞咽困难B、音调降低C、饮水呛咳D、声音嘶哑

4、判断甲状腺功能亢进最灵敏且最可靠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是:()

A、基础代谢率B、血清蛋白结合碘测定C、T4测定D、T3测定

5、下列甲状腺疾病中哪一项必须手术:()

A、青少年甲亢B、青春期甲状腺肿C、妊娠期甲状腺肿D、结节性甲状腺肿继发甲亢

6、女,28岁,门诊诊断右甲状腺瘤,住院择期手术,术中行右叶全切,冰冻切片报告是乳头状腺癌。对患者应如何处理:()

A、术后终身服用甲状腺素片B、手术继续继续,对侧全叶切除C、手术继续继续,对侧次全叶切除D、术后放射性外照射治疗

7、颈部肿块在下列哪个部位应考虑甲状腺腺瘤:()

A、颈侧部B、颌下区C、颈前正中区随吞咽上下活动D、颈前正中区随伸舌活动

8、甲状腺术后导致呼吸困难的原因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伤口内出血压迫气管B、双侧喉上神经损伤C、双侧喉返神经损伤D、急性喉头水肿

9、急性腹膜炎的病理生理变化不包括下列哪项:()

A、腹膜充血、渗出B、感染性休克C、痉挛性肠梗阻D、局限性脓肿

10、腹膜炎引起的肠梗阻属于:()

A、机械性绞窄性肠梗阻B、机械性单纯性肠梗阻C、麻痹性肠梗阻D、血运性肠梗阻

三、判断题

1、切除阑尾时若保留残株超过1 cm时可能造成炎症复发。()

2、有转移性右下腹痛即可诊断为急性阑尾炎。()

3、切口感染是阑尾炎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4、腰大肌试验阳性提示阑尾尖端指向盆腔。()

5、内外痔相互融合形成混合痔。()

6、肛周疾病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均包括热水坐浴、口服缓泻剂、局部用药和使用抗生素。

()

7、高位复杂肛瘘的治疗可先将皮下管切开变为单纯瘘,再挂线治疗高位瘘。()

8、急性胰腺炎可以精神神经症状为首要临床表现。()

9、CEA是最常用的胰腺癌辅助诊断和随访项目。()

10、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外周淋巴器官。()

四、问答题

女性患者,32岁,教师。“转移性右下腹痛2天”入院。起病初期为脐周部隐痛,伴恶心未吐,第二天腹痛转移至右下腹,伴呕吐2次,稀便2次,排尿终末时下腹疼痛加重,咳嗽时腹痛加剧。既往无类似发作,无手术外伤史,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无结核史,月经正常。体格检查: T 37.5℃,R 24次/分,P 80次/分,Bp 100/60 mmHg,痛苦貌,神志清楚,皮肤、巩膜无黄染。头颈部正常,右下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平坦,右下腹压痛,以麦氏点为著,伴肌卫及反跳痛,未及包块。肝肾叩痛(-),肠鸣音正常。余无特殊。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常规: WBC 14.6×109/L,中性粒0.86;尿常规:蛋白微量,红细胞1~2个/HP,脓细胞4~5个/HP;胸腹部透视:右下肺纹理稍增粗。

(1)该病例诊断为什么?

(2)常见的鉴别诊断包括哪些?

5.三基培训通知 篇五

“院内培训”通知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的通知及四川省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达标检查验收评估细则的有关规定。为了抓好基础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操作程序,特制订全院医务人员“三基”培训通知:

一、培训内容:

《医疗、护理法规》、《传染病相关法律》、《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机械通气呼吸机》、《麻醉药品与抗生素规范化管理》、《护理文件书写》、《休克的诊治》、《输血知识》、《消毒隔离技术规范与手卫生规范》、《医院感染诊断、防控与职业暴露》、《处方、病历书写》、《医疗法规》。

二、培训地点: 五楼会议室。

三、培训要求:

各科室做好工作安排,请准时参加,不得迟到。

四、培训人员: 全体医务人员。

五、培训时间:

2012年1月12日——2012年12月21日

北川羌族自治县中医院医务科

6.三基培训学习内容 篇六

一、填空题

1、任何单位和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得开展诊疗活动。

2、国家实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医师未经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不得从事执业活动。

3、医嘱包括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医嘱内容及起始、停止时间应当由(医师)书写。

4、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三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乙)类传染病。

5、外科接受清洁手术者,预防用抗菌药物应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6、处方书写应当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应当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7、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医疗照射时,要严格控制(受照剂量),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并事先告知患者和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8、医院管理年活动的主题是(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9、“三基”的具体内容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10、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具有保护、支持和运动的作用。

11、对淋巴回流来说,(胸导管)收集头颈部左侧半、左上肢、胸壁左侧半和胸腔内左侧半的脏器、复辟和腹腔内的脏器、盆壁和盆腔内的脏器、会阴部、双侧臀部和下肢的淋巴,注入左静脉角。

12、决定左心室后负荷大小的是(主动脉压)。

13、血凝过程中内源性途径的始动因子是(XⅡ因子)。

14、影响血压的主要因素是(心输出量)、外周阻力。

15、测定24小时尿中(十七羟类固醇)的含量,可了解糖皮质激素的代谢。

16、血清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是(IgG)。

17、消毒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的方法。

18、心脏骤停最主要的特征是意识丧失和(大动脉波动消失)或心音消失。

19、高血压危象患者需迅速有效地控制血压,首选药物(硝普纳)。20、患者肌内注射青霉素后突然晕厥,皮肤湿冷,脉搏不可扪及,抢救时首先应用(肾上腺素)。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在括号内划“×”。

1、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8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2、输血前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3、已明确为病毒感染者,应同时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防止细菌性感染。(×)

4、右主支气管短粗而走向陡直,与气管中轴延长线之间的夹角大于40度。左主支气管较细长而走向倾斜,与气管中轴延长线之间的夹角小于30度。气管内的异物易坠入右主支气管。(×)

5、呆小病是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所致。(×)

6、免疫是抗体对异己成分的识别及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特异性生理反应。(√)

7、临床上常用抗毒素治疗外毒素所致疾病,而抗毒素进入人体,它既是抗体又具有抗原性。(√)

8、某预激综合症患者,突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首选西地兰或心得安静脉注射治疗(×)

9、低钾血症最主要的诊断依据是病史和典型的心电图改变。(×)

10、甲亢患者行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后并发手足抽搐主要是因甲状旁腺被误切所致。(√)

三、单项选择题

1、首次病程记录应当在患者入院(B)小时内完成。A.6 B.8 C.24 D.48

2、配血合格后,由(A)到输血科取血。A.医护人员 B.病人家属 C.检验人员

3、以下哪种情况应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D)A.普通感冒 B.麻疹 C.休克 D.肠道手术

4、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B)种药品。A.3 B.5 C.6 D.7

5、颞区外伤引起急性硬膜外血肿,最常见损伤的血管是(C)A.颞浅动脉 B.大脑中动脉 C.脑膜中动脉 D.板障静脉 E.乙状窦

6、氢化可的松的主要作用(B)

A.降低血糖 B.减少嗜酸粒细胞核淋巴细胞 C.减少体内水的排除 D.减少血小板和红细胞 E.激活儿茶酚氧位甲级转移酶

7、决定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E)

A.球蛋白 B.脂蛋白 C.糖蛋白 D.补体 E.清蛋白

8、用已知B型人的血液与待测者血液做交叉合血,若主反应凝集,次反应不凝集,待测者的血型是(B)

A.B型 B.O型 C.A型 D.AB型 E.Rh阴性

9、下述钾的生理功能中,哪项是错误的(B)A.参与细胞内糖和蛋白质的代谢 B.高钾使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

C.参与静息电位的形成

D.高钾抑制心肌收缩 E.维持细胞内的渗透压

10、心室肌的前负荷是指(C)

A.右心房压力 B.射血期心室内压 D.大动脉压 C.心室舒张末期压 E.等容收缩期心室内压

11、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造成机体严重损伤,引起严重症状成为(C)

A.毒血症 B.菌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病毒血症

12、化验结果:HBsAg(+)、HBeAg(+)、抗-HBc(+)、抗-HBe(-)、抗-HBs(-),该病人为(B)

A.乙肝病毒感染潜伏期 B.急性乙型肝炎 C.乙型肝炎恢复期 D.急性甲型肝炎

E.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反应

13、青霉素过敏反应属于(A)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 E.免疫耐受

14、被狂犬咬伤的伤口最好采用(B)

A.弱酸冲洗 B.20%肥皂水冲洗 C.双氧水冲洗 D.食醋冲洗 E.90%乙醇冲洗

15、诊断肥厚性心肌病,一般不宜用(D)A.硫氮卓酮 B.心得安 C.异博定 D.地戈辛 E.地西泮

16、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D)A.肺气肿压迫及肺泡壁破坏使肺毛细血管床减少 B.肺小动脉炎 C.血液粘稠度增加 D.缺氧引起肺小动脉痉挛 E.血容量增加

17、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中,对病程的规定是(A)A.每年患病3月,连续2年以上 B.每年患病2月,连续2年以上 C.每年患病1月,连续2年以上

D.一年内患病持续3月以上 E.以上都不是

18、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D)

A.幽门梗阻 B.穿孔 C.癌变 D.出血 E.反流性食管炎

19、下列哪项最能反映门脉高压的特征(C)A.脾脏肿大 B.腹水形成 C.食管静脉曲张

D.腹壁静脉曲张 E.痔核形成

20、正常的止血过程决定于以下哪几个因素(C)A.血小板的质、量和血管壁的正常 B.皮肤的完整性和凝血功能的正常

C.血小板的质、量和血管壁及凝血功能正常

D.血小板的质、量和凝血功能正常

E.血小板的质、量和凝血功能正常、骨髓正常

四、问答题

1、何谓医院感染?

答: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分别写出安定、杜冷丁、先锋IV、扑尔敏、西地兰5种药品的通用名称?

7.显微外科技能培训的经验探讨 篇七

1 强化学习相关基础知识

显微外科在骨科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肢体再植与再造、组织移植等。实施此类手术的前提是精确掌握相关血管、神经等结构的解剖, 熟悉组织内血液循环在手术之后的病理生理学变化, 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能够做出及时判断和处理。因此, 学员应当深入学习骨科解剖学中的断层解剖、显微解剖知识, 熟悉血管的组织学结构及血管吻合后的愈合过程, 了解血液流变学的基本知识, 熟知血管痉挛和血管栓塞的病因病理, 透彻的理解血管吻合术的技术要求和围术期的监测、治疗及预后判断。我们在培训中系统介绍相关理论知识, 带领参观显微外科病房, 安排关于手指、足趾、游离腓骨、常用游离皮瓣及带蒂轴型皮瓣等的尸体解剖示教以及手指再造、皮瓣移植手术的直播观摩, 给学员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当然, 显微外科的理论和技术也是日新月异的。近十余年来, 动脉穿支皮瓣、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等的相关理论、技术就在不断地更新和深化。所以, 坚持学习交流、与时俱进也是对显微外科医师的基本要求之一。

2 循序渐进, 训练操作技能

在从事临床实践之前, 必须熟练掌握显微镜下操作和手眼配合技巧, 这是显微外科培训的首要任务。在培训过程中, 循序渐进的设置教学内容。

2.1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熟悉显微镜的构造和部件功能, 学会调节瞳距和焦距, 能够自如地在不同平面将双眼视野调整清晰、统一。

2.2 练习镜下模拟缝合操作。

使用纱布或橡胶皮片进行镜下模拟缝合, 熟悉镜下操作的双手位置感觉和视觉判断, 练习持针器、镊子、剪刀的握持与精准操作, 体会夹持显微缝针的方法及打结的技巧和力度控制。同时放松肩部、上肢, 调整气息和注意力, 逐渐消除手指颤抖, 提高操作的精度和速度。

2.3 进行血管缝合的动物实验

一般选用大白鼠的尾动脉作端端吻合操作, 练习对血管壁层次的辨识和外膜的修剪方法, 注意保护血管内膜, 缝合时体会进出针的角度, 打结的提拉技巧和力度及与助手的配合, 从而保证吻合口处血管壁的外翻对合。同时也要注意缝合的针距与边距均匀, 摸索、培养个人的缝合习惯 (两定点或三定点缝合法、首针的位置、夹针引线时的双手配合等) 。

2.4 训练更高难度的缝合技术

在大白鼠的股动脉甚至股静脉练习缝合, 其管腔更小、管壁更薄, 技术要求更高。还要练习口径不等的血管吻合、端侧吻合等, 同样做到缝针均匀、吻合口管壁外翻、内腔过渡平滑等要求。

另外, 在实验过程中, 注意观察正常血管的外观、管壁结构和弹性。还可以尝试制作血管挫伤、缺血的模型, 比较血管损伤后的变化, 为临床判断血管损伤程度积累经验。

3 严格检测技术水平

显微血管吻合技术是显微外科的基础, 也是手术成败的关键。所以, 对吻合技术优劣的检测至关重要。骨科医师在参加临床显微手术之前, 应当对自身的技术水平了然于胸, 做到“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检测内容包括即刻检测和远期检测。

3.1 即刻检测

包括血管吻合完成后, 松开血管夹, 观察吻合口有无狭窄、漏血, 血管远端的充盈状况, 勒血试验检查吻合口通畅性等。当然, 这些检测方法在临床手术中同样重要。

3.2 远期检测

远期检测可在血管通血1 h后再作评估, 除了前述内容外, 还可将吻合口作纵切探查, 检查血管内腔有无狭窄、有无附壁血栓等。如需考察更长期的效果, 可继续饲养动物, 定期采用多普勒超声探测仪检测血管口径和通畅性, 在考察终点再作解剖探查[3]。检测中有任何异常, 都应仔细查明原因, 深刻反省技术欠缺, 不断提高操作水平。

4 注重培养坚毅品质和奉献精神

显微外科手术需要精心谋划、谨慎操作, 并且大都历时漫长、劳神费力。而血管舒缩、血流畅阻的影响因素繁多, 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所以从事显微外科工作, 必须细心而坚韧。在教学当中, 我们以大量的图片、纪录片翔实讲述我院首例断肢再植、再造手、桥式交叉游离组织移植等里程碑式手术的辉煌历史及艰辛历程, 并邀请全国闻名的显微外科前辈和专家作专题授课, 现身说法, 让学员感受大家的风范、学习严谨奉献的精神;以丰富、典型的临床病例展示显微外科的神奇魅力, 及其为患者带来的巨大收益, 培养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谋福利的工作态度, 汲取精益求精、百折不挠的强大精神动力[4]。

5 深入临床实践, 不断提高技能

在学习和进修期间, 我们安排大量的急诊和择期显微外科手术, 由本院专家及骨干医师带教。诊治的全部过程, 包括手术指征的把握、与患者的沟通、手术方案的设计和准备、手术操作过程及特殊情况的应对处理、术后的治疗康复乃至门诊随访指导等各个环节, 都可供参与、学习、借鉴和讨论。使学员能熟悉显微外科的特点和常见疾病的诊治过程, 并独立完成临床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手术操作。以理论指导实践, 以实践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临床工作中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进一步掌握显微外科原则和技巧的同时, 还要认识到四肢显微外科手术并无固定术式, 术者可以根据患者的要求及自身的技术能力, 以提高成活率、改善预期功能为目标慎重选择、寻求创新。

综上所述, 显微外科手术技能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严格按照“循序渐进、突出要点、注重实践”的要点, 加强操作技能的培训, 通过临床实例的示教, 全面培养过硬学员显微外科知识与操作水平, 提高对血管危象处理的认识与操作技能水平, 并全面培养显微外科医师坚强的意志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姜钰, 吴新宝.我国创伤流行病学的现状与未来[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4, 16 (2) :165-168.

[2]范存义, 柴益民.实用四肢显微外科[J].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

[3]Wankun Zhu, Shenghe Liu, Jingwen Zhao, et al.Highly flexible and rapidly degradable papaverine-loaded electrospun fibrous membranes for preventing vasospasm and repairing vascular tissue[J].Acta Biomaterialia, 2014 (10) :3018-3028.

8.强化地理三基,提升地理能力 篇八

一、基本数据

随着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和高考考试模式的变革,地理试题中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地理数据,地理数据已成为地理综合试题中最主要的命题资料和依据。地理数据可直接作为试题的背景资料,也可以用图表的形式出现,或者用图表来表达题目所给的或计算得出的地理数据。

地理数据体现地理事物的概念和特征,在现行中学地理教材中呈现给学生大量的数据资料,地理数据是地理学科的血脉和骨肉,离开地理数据,地理学科将无法存在。对那些能够表述地理特征的基本数据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速度、黄赤交角的度数、主要气候类型划分的指标等,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不能含糊。

对策:1.总结记忆规律,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提高记忆效率,如秦岭淮河一线,若把北纬35度、古诗“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一月O°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结合起来,则学生就能掌握该线南北的干湿状况、农业生产类型

2.通过数据对比,有助于学生理解该区域和事物的属性。若将南京、开普敦的气温、降水资料放在一起。学生可从中知道两者均位于亚热带,高温不同期,多雨同期。

3.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等方法,使静的数据动起来。若将天山、喜马拉雅山南北坡的雪线高度自然带的分布的数据进行对比,学生就能自我消化雪线随季节的移动,自然带南北坡的高度上的差异,山地牧场随季节的变换。

二、基本概念和原理

首先,要求学生尝试掌握概念和原理,地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表述简明扼要、科学、严密。学生学习地理概念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传统教法中,解决地理概念很多是靠语言讲,挂图、板图也无法跳出静的框框。通过投影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就可以帮助学生利用直观的图像演示,深化地理概念,并形成空间观念。

其次,在应用中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单纯的理论学习可能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但一旦与实践结合,灰色的理论就会变得鲜活。例如在复习“日界线”时,引用趣事:孕妇乘海轮穿越1800经线航行,在两侧各得一子,谁大谁小有几种情况;一人如何连续过两次生日等。多切入一些生活中的案例,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课本上有例子的要求学生再举出类似的例子,没有例子的老师补充一些典型的例子,或要求学生自己举出例子。

再次,多角度、多视点地复习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增加灵活性。复习不能采用简单重复,千篇一律方式进行,否则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大脑易于疲劳,效率不高,不利于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掌握。因此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进行变式处理。虽形变,但其核心内容和解题方法不同,我们要把握其实质和内涵。

三、基本地图

地图是高考题中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读图与析图能力是高考检测学生地理知识水平和素质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训练读图、析图,提高读图、析图能力的基本方法有:

1.图文有机结合。将地理课本中的知识点放在基本图形上,以图作为载体,图文结合。课本上基本地图下面有的设置了问题,但还可以提取有用信息,多设置几个问题。有的图下面没有设置问题,我们可以把隐含的基本信息挖掘出来,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养成“左图右文”的学习习惯,便于学生的课后复习。

2.构建心灵地图。多读多看,特别是在识记一些图表的时候,不要孤立地记,要与人类活动相结合,如物产图和交通图在记忆时要与农业、工业区位因素条件相结合。第二,在识图的时候每天拿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来看,巩固记忆。每天十分钟读图识图填图,注意对前一段时间学习的知识进行保温。在复习时要注意复习的方法,在看区域图的时候,要把区域内各种地理要素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因为各地理要素之间联系比较密切。

3.活用应变。在熟练掌握基本地图的基础上,学会一图多用的基本变式。进行图图转换,可把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平面图转化为立体图,局部图转换成整体图,表格转换成曲线图,扇形图与柱状图的转换。

9.三基培训计划 篇九

(一)、培训目的

1、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基本操作流程;

2、强化临床护理基本操作技能

3、提高护理人员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科理论知识。

(二)、培训目标

1、全院护理人员三基培训考核参与率≥90%

2、全院护理人员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考核合格率达到100%

(三)、培训对象:

全院45岁以下的护理人员。

(四)、培训内容:

1、护理基本理论知识培训及考核内容

①铜川市人民医院专科疾病护理常规。

②铜川市人民医院护理核心制度及各级、各岗位护理人员职责

③铜川市人民医院护理工作应急预案、临床护理服务流程和护理工作指导书。

④护理基础理论知识505题。

⑤护理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文。

2、技能培训及考核内容

①铜川市人民医院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②常用急救技术操作如徒手心肺复苏术、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的使用与维护技术。

③铜川市人民医院护理文件书写规范。

(五)、培训考核形式及时间

采取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方法,进行学习,集体培训考核在院、科两个层次开展。培训考核过程贯穿于全年。

1、基础理论知识考核:

护理部每两个月,科室每月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考核一次。

2、护理技能培训考核:

10.三基三严培训资料 篇十

一、输血知识

(一)申请输血前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应由谁负责签字核准?

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

(二)决定输血治疗前应该注意什么事项?

1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2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三)如出现异常情况如何及时处理:

1. 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 立即通知值班工程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四)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如何办?

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 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 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3. 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 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 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 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 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五)输血的指征如何掌握: A 浓缩红细胞

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政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血红蛋白在70~100g/L 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B血小板

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1. 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2. 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3. 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4. 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C新鲜冰冻血浆(FFP)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1. 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2. 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3. 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4. 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FFP:5~8ml/kg)。D全血

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或患者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30%。

二、心肺复苏部分:

(一)(二)

(三)(四)

(五)判断心跳骤停的步骤如何:

1、确认环境安全

2、轻摇患者肩部,高喊“喂,你怎么啦?”

3、无意识+如何检查有无呼吸 :开放气道后,先将耳朵贴近患者的口鼻附近,感觉有无气息,再观察胸部有如何畅通呼吸道:如头后仰、下颌上提

急救人工呼吸时应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每次吹气必须使患者的肺膨胀充分。口对口人工呼吸如何做:在患者气道通畅和口部张开情况下进行: 大动脉搏动消失(如股动脉、颈动脉)——诊断为心脏骤停

无起伏动作,最后仔细听有无气流呼出的声音。若无上述体征可确定无呼吸,判断及评价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

①按于前额的一手的拇指和食指捏闭患者鼻孔

②术者深吸一口气后,张开嘴包住患者的口用力向患者口内吹气,要求吹气时快而深,直至患者胸部上抬 ③吹气完毕后,放松捏鼻的手,再做下一次人工呼吸 ④每次吹气量为700-1000ml,吹气时暂停胸部按压 ⑤按压吹气比为15:2

(六)(七)

(八)胸外按压的方法:掌根置于按压部位(2分),两手手指抬起(2分)。肘部绷直(2分),以髋关节为支判断按压是否有效的指征:呼吸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1分);神志昏迷变浅(1分);扩大的瞳孔再除颤如何做:开启除颤器,在电极板上涂以导电膏(1分)点(2分),以肩臂力量垂直向下按压(1分);放松时掌根部不离开胸骨定位点(2分)度缩小(1分);面色转红润(1分);可扪及大动脉搏动即为胸外按压有效(1分)(1)选择心电监护,看心电是否一条直线或室颤(2分)(2)选择非同步除颤键;(2分)

(3)选择能量,第一次除颤用200J,第二次300J,第三次360J(2分)(4)按充电键充电(1分)

(5)正确安放电极于胸部(心尖部、右锁骨下)(2分)(6)确定无周围人员直接或间接和患者接触(1分)(7)同时按压两个放电按钮进行电击(1分)a)

三、气管插管部分:

(一)[适应证]有哪些?

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需心肺复苏以及气管内麻醉者;加压给氧;防止呕吐物分泌物流入气管及随时吸除分泌物;气道堵塞的抢救;复苏术中及抢救新生儿窒息等。明显喉头水肿或声门及声门下狭窄者

(二)[用品]?

麻醉喉镜、气管导管、气管导管衔接管、牙垫、导管管芯、吸痰管、注射器以及供给正压通气的呼吸器及氧气等。使用完毕,将旋钮选至“0”位置关闭电源或继续监护(1分)

(三)[方法]?

1.患者仰卧,头垫高locm,后仰。术者右手拇、示、中指拨开上、下唇,提起下颌并启开口腔。左手持喉镜沿右口角置入口腔,将舌体稍向左推开,使喉镜片移至正中位,此时可见膳垂(悬雍垂)。

2.沿舌背慢慢推进喉镜片使其顶端抵达舌根,稍上提喉镜,可见会厌的边缘。继续推进喉镜片,使其顶端达舌根与会厌交界处,然后上提喉镜,以撬起会厌而显露声门。

3.有手以握笔式手势持气管导管,斜口端对准声门裂,轻柔地插过声门而进入气管内。放入牙垫于上、下齿之间。退出喉镜。听诊两肺有呼吸音,确定气管导管在气管内,且位置适当后,妥善固定导管与牙垫。

4.气管导管套囊注入适量空气(3—5m1),使导管与气管壁密闭,便于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并可防止呕吐物、口腔分泌物或血液流入气管。

(四)[注意点]?

1.插管前,检查插管用具是否齐全合用,特别是喉镜是否明亮。

2.气管插管时患者应呈中度或深昏迷,咽喉反射消失或迟钝;如嗜睡或浅昏迷,咽喉反应灵敏,应行咽喉部表面麻醉,然后插管。

3.喉镜的着力点应始终放在喉镜片的顶端,并采用上提喉镜的方法。声门显露困难时,可请助手按压喉结部位,可能有助于声门显露,或利用导管管芯将导管弯成“L”形,用导管前端挑起会厌,施行盲探插管。必要时,可施行经鼻腔插管、逆行导管引导插管或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

4.插管动作要轻柔,操作迅速准确,勿使缺氧时间过长,以免引起反射性心搏、呼吸骤停。

5.插管后吸痰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吸痰持续时间一次不应超过30s,必要时于吸氧后再吸引。经导管吸入气体必须注意湿化,防止气管内分泌物稠厚结痴,影响呼吸道通畅。

6.目前所用套囊多为高容低压,导管留置时间一般不宜超过72h,72h后病情不见改善,可考虑气管切开术。导管留置期间每2—3h放气1次。

四、呼吸机使用

(一)呼吸机的指征

 1.由于呼吸停止或通气不足所致的急性决氧和二氧化碳气体交换障碍。

 2.肺内巨大分流所造成的严重低氧血症,外来供氧无法达到足够的吸入氧浓度。

3.在重大外科手术后,(如心、胸或上腹部手术)为预防术后呼吸功能紊乱,需进行预防性短暂呼吸机支持。

 4.某些情况下,可暂时人为过度通气,以降低颅内压,或在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增加呼吸代偿。

 5.在某些神经,肌肉疾病中,由于肺活量受限,无法产生有效自发呼吸,可应用机械呼吸,增加通气,以避免肺不张和分泌物滞留。

(二)呼吸机治疗的相对禁忌证

 1.大咯血或严重误吸引起的窒息性呼吸衰竭。 2.伴肺大泡的呼吸衰竭。 3.张力性气胸。

 4.心肌梗塞继发的呼吸衰竭。 5.重症肺结核

(三)每分钟通气量是什么概念: 通常是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的乘积所决定。通常潮气量在10-12毫升/公斤,频率12-16次/分

(四)控制呼吸(C)适合什么情况下使用

适用于呼吸完全停止或呼吸极微的患者。

(五)何为辅助呼吸?何时采用?

呼吸频率由病人控制,吸气由病人吸气动作所产生的气道内负压所触发,但输入气量则由机器的预定值提供,采用压力或流量触发形式,适用于有自主呼吸,但通气不足。

(五)何为控制辅助呼吸(A/C);何时使用?

同时具有上两种模式功能。如病人自主呼吸能产生足够负压则可产生吸气触发,反之,则由机器预定频率送气,当病员呼吸增强,由控制呼吸过度到辅助呼吸时,可采用此种方式

(六)机械呼吸的并发症 1.气管插管、套管有关的并发症:

气管导管阻塞,导管脱出,喉损伤,气管粘膜损伤,皮下气肿。 2.机械通气治疗引致的并发症:

通气不足,通气过度,低血压,气压伤,其它脏器的损害;肾、肝、肠道。3.氧中毒;4.呼吸道感染

现场心肺复苏术

(一)适应证

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循环骤停(包括心脏骤停、心室颤动及心搏极弱)或呼吸骤停(脑疝、脑干损伤引起)。

(二)禁忌证

1.胸壁开放性损伤。2.肋骨骨折。

3.胸廓畸形或心脏压塞。

4.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如晚期癌症等。

(三)操作方法

心肺复苏(CPR)是一个连贯、系统的急救技术,各个环节应紧密结合不间断地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步骤如下: 1.判断环境是否安全。

2.证实 迅速用各种方法检查病人,快速判断有无损伤,是否有反应。确定病人意识丧失后应立即进行抢救。3.体位 仰卧在坚固的平(地)面上。如果患者面朝下时,应把患者整体翻转,即头、肩、躯干同时转动,避免躯干扭曲,头、颈部应与躯干始终保持在同一个轴面上。将双上肢放置身体两侧。

4.畅通呼吸道 清除患者口中的异物和呕吐物,有假牙托者应取出。采用仰头举颏法及托颌法使呼吸道畅通。操作方法是仰额托颌法: 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额,用手掌把额头用力向后推,使头部向后仰,另一只手的手指放在下颏骨处,向上抬颏,使牙关紧闭,下颏向上抬动。托颌法:把手放置患者头部两侧,肘部支撑在患者躺的平面上,握紧下颌角,用力向上托下颌,如患者紧闭双唇,可用拇指把口唇分开。

5.人工呼吸 一般可采用口对口呼吸、口对鼻呼吸、口对口鼻呼吸(婴幼儿)。

方法:①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位置下进行;②用按于前额之手的拇指和示指,捏住病人的鼻翼下端;③术者深吸一口气后,张开口贴紧病人的嘴,把病人的口部完全包住;④缓慢吹气,每次吹气应持续2秒钟以上,确保呼吸时胸廓起伏;⑤一次吹气完毕后,立即与病人口部脱离,轻轻抬起头部,面向病人胸部,吸入新鲜空气,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使病人的口张开,捏鼻的手也应放松,以便病人从鼻孔通气,观察病人胸廓向下恢复,并有气流从病人口内排出;⑥吹气频率:10~12次/分,但应与心脏按压成15:2比例。吹气时应停止胸外按压;⑦吹气量:一般正常人的潮气量10ml/kg,约700-1000ml。

6.胸外心脏按压 在人工呼吸的同时,进行人工心脏按压。(1)按压部位胸骨下1/2处

(2)按压方法 ①近侧放示、中指在胸廓下缘,沿肋弓向中间滑移,摸到胸骨下切迹后,抢救者一手的掌根部紧放在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放在此手背上,两手平行重叠,使手指脱离胸壁;②抢救者肘关节固定,双臂垂直,双肩在双手正上方,髋关节为支点,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4~5cm(5~13岁3cm,婴幼儿2cm);③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下压与向上放松时间相等。按压至最低点处,应有一明显的停顿,不能冲击式的猛压或跳跃式按压;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但应尽量放松,务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④按压频率: 100次/分。小儿90~100次/分。不论单人还是双人抢救,按压与呼吸比均为30:2,但气管插管成功者仍可用5:1。

(3)按压有效的主要指标:①按压时能扪及大动脉搏动,收缩压>8.0kPa(60mmHg);②患者面色、口唇、指甲及皮肤等色泽再度转红;③扩大的瞳孔再度缩小;④出现自主呼吸;⑤神志逐渐恢复,可有眼球活动,睫毛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脚抽动,肌张力增加。

(4)在胸外按压的同时要进行人工呼吸,更不要为了观察脉搏和心率而频频中断心肺复苏,按压停歇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秒,以免干扰复苏成功。

7.重新评价:行4个按压/通气周期后,再检查循环体征,如仍无循环体征,继续行心肺复苏术。

(四)注意事项

1.四早生存链(早启动急救系统,早CPR,早除颤,早高级生命支持)

2.在CPR进行1分钟,重新评价时,尽早判断有无除颤指征,明白“四早”的关键环节是造除颤 3.尽早开通静脉通道(近心静脉),使用复苏药物。

气管插管术

(一)适应证 1.全身麻醉。2.心跳骤停。

3.呼吸衰竭、呼吸肌麻痹或呼吸抑制需机械通气者。

(二)禁忌证

1.喉水肿、气道急性炎症及咽喉部脓肿。

2.胸主动脉瘤压迫气管、严重出血素质者,应百倍谨慎。

(三)准备工作

器具准备:麻醉喉镜、带充气套囊的气管导管、衔接管、导管管芯、牙垫、喷雾器、吸引装置、供给正压通气的麻醉机或呼吸器及氧气。

(四)操作方法

1.明视经口气管内插管法 患者仰卧,用软枕使病人头位垫高约10cm,使经口、经咽、经喉三轴线接近重叠。2.术者位于患者头端(不宜于在床头操作者,可位于患者头部旁侧),用右手推病人前额,使头部在寰枕关节处极度后伸。如未张口,应用右手推下颌并用示指拨开下唇,避免喉镜置入时下唇被卷入挤伤。

3.置入喉镜 左手持麻醉喉镜自病人右侧口角置入,将舌体挡向左侧,再把镜片移至正中,见到腭垂。沿舌背弧度将镜片再稍向前置入咽部,即可见到会厌。

4.如用直喉镜片,将其置于会厌的喉面挑起会厌,以显露声门;如用弯喉镜片,只需将其远端伸入舌根与会厌咽面间的会厌谷,再上提喉镜,使会厌向上翘起,紧贴镜片而显露声门。5.以1%丁卡因或2%利多卡因喷雾喉头表面。

6.右手以握笔状持导管从右侧弧形斜插口中,将导管前端对准声门后,轻柔地插入气管内,拔出导管管芯。7.压迫胸壁,查得导管口有出气气流,即可置牙垫于磨牙间,退出喉镜,用胶布将气管导管和牙垫妥善固定。

8.导管接麻醉机或呼吸器,套囊内充气,同时听两侧呼吸音,再次确认导管插入气管内。

胸膜腔穿刺术

(一)适应证

常用于查明胸腔积液性质、抽液减压或通过穿刺给药等。

(二)操作方法

1.患者面向椅背骑跨在坐椅上,前臂交叉置于椅背上,下颏置于前臂上。不能起床者可取45°仰卧位,患侧上肢上举抱于枕部。

2.穿刺点选在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通常取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隙为穿刺点。中、小量积液或包裹性积液可结合X线胸透或B超检查定位。穿刺点可用蘸龙胆紫的棉签在皮肤上作标记。

3.常规皮肤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铺盖消毒洞巾。

4.用2%利多卡因沿下一肋骨上缘的穿刺点进行浸润麻醉,直至胸膜壁层。

5.术者用血管钳夹闭穿刺针后的橡皮管,以左手、示指、中指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右手将穿刺针的三通活栓转到与胸腔关闭处,再将穿刺针在麻醉处徐徐刺入,当针锋阻力突然消失时,表明已进入胸膜腔,接上50ml注射器转动三通活栓使其与胸腔相通或令助手放开止血钳,并用止血钳沿皮肤固定穿刺针,以防止穿刺针位置移动。进行注射器抽液,抽满后助手再次用止血钳夹闭橡皮管,而后取下注射器,将胸水注入量杯中计量。

6.抽液毕,用止血钳夹闭橡皮管,拔出穿刺针,穿刺部位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压迫片刻,用胶布固定。

(三)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避免胸膜腔感染。

2.进针不可太深,避免肺损伤,引起液气胸。

3.抽液过程中要防止空气进入胸膜腔,始终保持胸膜腔负压。

4.抽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持续性咳嗽、气短、咯泡沫痰等现象,或有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胸痛、昏厥等胸膜反应时,应立即停止抽液,并进行急救术。

5.一次抽液不可过多,诊断性抽液50~100ml即可,立即送检胸腔积液常规、生化、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及脱落细胞检查。治疗性抽液首次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ml,如为脓胸,每次应尽量抽净,若脓液粘稠可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后再行抽液。

6.避免在第9肋间以下穿刺,以免刺破膈肌损伤腹腔脏器。

腹膜腔穿刺术

(一)适应证

1.常用于检查腹腔积液的性质,协助确定病因或腹腔给药。2.穿刺放液,减轻因大量腹水引起呼吸困难或腹胀症状。

(二)操作方法

1.患者通常取半卧位或仰卧位,少量腹水可取向患侧侧卧位,并嘱患者排尿。

2.穿刺点选择 ①通常选左下腹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此处不易损伤腹壁动脉;②少量腹水病人取侧卧位,取脐水平线与腋前线交点,此常用于诊断性穿刺;③包裹性分隔积液,需在B超指导下定位穿刺。3.自穿刺点自内向外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以2%利多卡因自皮肤逐层向下浸润麻醉直到腹膜壁层。

4.术者以左手示指与拇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作诊断性穿刺时,右手持带有适当针头的20ml或50ml消毒注射器,针头经麻醉处垂直刺入皮肤后以45度斜刺入腹肌再垂直刺入腹腔,当针头阻力突然消失时,表示针尖已进入腹膜腔,即可抽取腹水20~100ml送验。当大量腹水作治疗性放液时,通常用针座接有橡皮管的8号或9号针头,在麻醉处刺入皮肤,在皮下组织横行0.5~1.0cm,再垂直刺入腹膜腔,用胶布固定针头,腹水即沿橡皮管进入容器中记量。橡皮管上可用输液夹调整腹水流出速度。

5.放液后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以手指压迫数分钟,再用胶布固定。大量放液后需用多头腹带包扎腹部,防止腹压骤降,内脏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或休克。

(三)注意事项

1.腹腔穿刺前须排空膀胱,以防穿刺时损伤充盈膀胱。2.放液不宜过快过多,一次放液通常不超过4000ml。3.若腹水流出不畅,可将穿刺针稍作移动或稍变换体位。

4.术后嘱患者仰卧,使穿刺孔位于上方,可防止腹水渗漏。若大量腹水,腹腔压力太高,术后有腹水漏出,可用消毒火棉胶粘贴穿刺孔,并用蝶形胶布拉紧,再用多头腹带包裹腹部。5.放液前后均应测量腹围、脉搏、血压,观察病情变化。

6.作诊断性穿刺时,应立即送验腹水常规、生化、细菌培养和脱落细胞检查。

(四)禁忌证

1.肝性脑病先兆 放腹水可加速肝性脑病发作。2.结核性腹膜炎有粘连性包块者。

3.非腹水患者,包括巨大卵巢囊肿,包虫病性囊性包块。

腰椎穿刺术

(一)适应证

1.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包括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等。

2.脑血管意外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包括脑溢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3.肿瘤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用于诊断脑膜白血病,并通过腰椎穿刺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治疗脑膜白血病。

(二)操作方法

1.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部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或由助手立于术者对面,用一手搂住患者头部,另一手搂住双下肢腘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突,以增加椎间隙宽度,便于进针。

2.以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交会处为穿刺点,通常取第3~4腰椎棘突间隙,也可在上一个或下一个椎间隙进行。

3.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以2%利多卡因自皮肤至椎间韧带作局部浸润麻醉。

4.术者以左手拇、示二指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方向缓慢刺入,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脊膜时,可感到阻力突然消失(成人进针深度为4~6cm,儿童为2~4cm),此时将针蕊缓慢拔出,即可见无色透明脑脊液流出。

5.当见到脑脊液即将流出时,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准确读数,亦可计数脑脊液滴数估计压力(正常为70~180mmH2O或40~50滴/min)。若压力不高,可令助手压迫一侧颈静脉约10s,然后再压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双侧颈静脉,若脑脊液压力迅速升高一倍左右,解除压迫后10~20s,又迅速降至原来水平,表示蛛网膜下腔通畅,若压迫静脉后压力不升高,表示蛛网膜下腔完全阻塞,若压迫后压力缓慢上升,放松后又缓慢下降,表示不完全阻塞。

6.撤除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验常规、生化及细菌培养等。

7.如作脑膜白血病治疗,通常以4ml生理盐水稀释氨甲喋呤(MTX)10mg,加地塞米松5mg,缓慢椎管内注射,边推边回抽,用脑脊液不断稀释药物浓度,通常在10min内注射完毕。8.术毕将针芯插入后一起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胶布固定。9.术后去枕仰卧4~6h,可避免术后低颅压性头痛。

(三)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穿刺时避免引起微血管损伤。

2.穿刺时如患者出现呼吸、脉搏、面色苍白等异常改变时,应立即停止操作。

3.在鞘内给药时,应先放出等量脑脊液,然后再给予等量容积的药物注入,避免引起颅内压过高或过低性头痛。

(四)禁忌证

1.颅内压升高患者。

2.休克、衰竭或濒危病人。

11.普外科三基培训教材 篇十一

一、抓基层,改善基层学习力,打造学习型党组织

要提升矿井发展质量,就要从基层抓起,着力打造学习型组织。要通过打造学习型组织,实现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行动跟上时代的节拍;采用文化管理的先进模式,实现企业管理的水平提升;大量引进应用推广先进技术成果,实现专业技术的自主创新。最终实现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持续发展和安全生产。

学习型组织是全体成员能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是能让组织成员不断发展其能力,实现真正的愿望活出生命意义的组织;是通过学习能创造自我,扩展创造未来的组织。学习型组织的学习,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习。学习型组织学习是强调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是强调个人学习基础上的组织学习,是强调学习后必须要有新行动,把学习看作是一个自我改变、自我超越的过程。

在我们煤矿企业,一个班组,一个区队,可以创建为学习型组织。我们煤矿基层组织和个人的学习,首先要做到学习与工作不分离,把工作的过程看成学习的过程,把学习与工作同样对待、同样要求。其次,要善于不断学习,就是要做到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第三要进行五项修炼,以自我超越,发挥潜能,实现心灵深处的渴望;改善心智模式,用新眼睛看世界;建立共同愿景,打造生命共同体;团队学习,激发群体智慧;系统思考,创新思维方式。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激发职工的积极性、激励职工创新精神,激活企业基层组织生命力,做到不断跨越,自我超越,走向卓越。

二、抓基础,贯彻人本思想,提升精细管理力

要提升矿井发展质量,就要把管理基础抓好,对工作流程实现人本精细管理。管理是煤矿永恒的实践主题,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面对煤矿层次不穷的管理问题,特别是安全管理问题,煤矿管理必须由以物为本管理向以人为本管理转向,必须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轨,必须由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文化管理转型。

煤矿的科学管理、文化管理其实质就是推行以人为本的精细管理。以人为本的精细管理就是把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有机融合的机制和模式,它克服了文化与管理“两张皮”的问题。人本精细管理要以标准化建设为前提,以企业文化来铸魂。这就首先要对每一天、每件事、每个人、每个岗位都建立起标准体系。标准化建设不仅是物的标准化,更重要是人的标准化。要通过工作流程,环环相扣,紧密连接,做精做细。其次,要建立起文化引领体系。要以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和共同愿景“举旗”,以先进理念渗透开发“铸魂”,以环境刷新行为养成和视听觉识别进行支持。第三,要建立起岗位管理的激励机制。要通过“三工并存、动态转换”,管理看板,公开讲评,优秀员工评选等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第四,要建立现场监督体系。企业的两头,一头是市场,一头是现场。市场是前端,现场是终端。企业的矛盾问题集中展在现场。不到现场抓管理,耳不聪,目不明。抓现场管理就是实行干部现场走动式管理。推行走动式管理,就是各级领导干部、管理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作业现场,按照精细标准对作业现场、岗位操作走动式管理,达到现场流程控制。

三、抓基本功,提高整体素质,打造本安型矿井

要提升矿井发展质量,就要练好职工的基本功,着重打造本质型安全人。煤矿安全是天大的事情,煤矿重大事故的消息不绝于耳,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官方数字统计,全国煤矿每年因事故就死亡职工近6000名。分析原因,煤矿安全事故的根本就在于人,每起事故都能找到“三违”的存在,每起事故都存在安全责任,主要是人的素质低。只有通过抓基本素质、打造本质型安全人,才是改善煤矿安全问题的根本途径。

抓基本功,打造本质型安全人,首先要抓安全理念的宣灌渗透,使职工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各级干部树立起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在安全理念的引导下,通过培训和技术大练兵等途径成为有理想、有知识、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矿工。其次,要抓文明行为养成。这要从行为禁忌规范做起,先明确禁止做什么,怎样做文明,为文明行为扫障,然后向基本文明的行为,精细化文明行为养成提升。在文明行为养成中,要通过军事化训练,班前“三个五分钟”等多种方式开展全员性的文明行为养成,要建立严格行为养成责任体系和考核体系,要加强引导、培养文明行为养成的自觉性,推进文明行为养成的不断升级。只有用科学知识武装人,用先进理念引领人,用行为养成塑造人,用精细标准规范人,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才能打造本质型的煤矿安全人。

12.普外科三基培训教材 篇十二

1 临床资料

2009年11月—2010年2月我科行心脏体外循环手术6例, 男3例, 女3例;年龄8 岁~54岁;二尖瓣换瓣手术2例,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例,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本组病人均顺利手术, 5例病人术后恢复顺利, 痊愈出院, 1例病人术后发生溶血现象, 经止血、输注大量血浆、红细胞、冷沉淀后, 溶血现象得到控制, 康复出院。

2 护士培训措施

2.1 外出进修 选派2名业务素质较高的护士到上级医院进修心胸外科护理专业3个月~6个月。

2.2 院内进修 安排科内人员每人到心电图室学习7 d~10 d, 主要学习内容是识别各种异常心电图。

2.3 全员培训 在开展第1例体外循环手术前1个月~2个月就开始有计划地组织业务学习、专题讲座, 上级专家授课, 以心胸外科术前、术后护理常规、术后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其他系统的监测与护理、心脏外科监护仪器设备的配置与使用等为重点培训内容。每开展1例体外循环手术都组织护理查房、找出护理中存在的不足, 总结护理经验。

2.4 有针对性的“一带一”带班 心脏体外循环手术是我院开展的一项新技术, 为了确保手术成功, 术后2 d或3 d由专科护士与高年资护理骨干组成特护小组, 并由专科护士“一带一”全程带班。跟班护士优先考虑工作时间3年~5年, 已轮转过其他科室, 有定科意向者。重点是培养护士的观察能力, 指导各项指标的监测, 仪器设备的使用、有创监测的操作、不同情况的应对及解决方法等。

2.4 效果评价 全程带班护理至少2例或3例体外循环手术病人后, 由带班护士进行考核, 分专科知识理论与操作技能两部分。专科理论包括监测要点、护理要点、用药知识、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识别、各种血气分析及生化结果的正常数值等;操作技能包括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的使用、有创测压等。理论成绩>80分, 技术操作>90分为合格。

3 体会

心胸外科是一个专科性很强的科室, 围术期护理对手术的成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科通过选派业务素质较高的护士外出进修学习;科内采用专题讲座、专家授课、护理查房、技术操作培训、院内进修等形式进行全员培训, 使护士在理论上对专科知识有了充分的了解, 对常用的专科护理技术的操作及仪器设备的使用能熟练掌握。在术后2 d或3 d的关键时期组成特护小组, 并由专科护士“一带一”带班, 使跟班护士对术后病人能进行全程细致的观察与护理, 逐渐掌握血管活性药物、心脏药物的使用和不良反应的观察, 独立进行有创测压和呼吸机的使用与观察, 掌握应急情况的处理。本组1例病人术后发生溶血现象, 尿管出现浓茶样尿液, 可见有红细胞沉淀, 心包引流液量明显增多, 300 mL/h~400 mL/h, 全血激活凝固时间 (ACT) 延长, 经及时处理后症状得到有效控制。这种宝贵的经验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的积累, 才能进一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 “一带一”带班, 也有利于带教老师全面了解跟班护士的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 对其存在的问题能及时指出, 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2]。

我科采用选派护理骨干外出进修、院内进修、专科护士“一带一”带班, 全员培训等综合培训措施, 有效提高了全科护士的专科护理水平, 保证体外循环手术顺利地开展, 并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

摘要:[目的]总结心胸外科开展体外循环手术护士的培训经验。[方法]通过外出上级医院进修、院内进修、全员培训和有针对性的“一带一”带班, 对心胸外科开展体外循环手术护士进行培训。[结果]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 护士熟练掌握了体外循环手术常用仪器的操作, 专科护理配合水平得到提高, 学习巩固了理论知识, 保证了体外循环手术顺利地开展, 并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结论]加强心胸外科开展体外循环手术护士的培训可提高护士的专科护理水平。

关键词:心胸外科,专科护士,在职培训

参考文献

[1]郭加强, 吴玉清.心脏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745.

上一篇:小学体育个人科研工作总结下一篇:职业访谈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