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风险评估过程建议(精选10篇)
1.内控风险评估过程建议 篇一
我国企业内控现状及改进建议
摘要: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提高经济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保证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从而实现企业整体目标。
关键词: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 整体目标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一)内部控制管理基础薄弱,控制环境欠佳
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会导致企业监督执行不力。由于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内部控制实践经验,企业自行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大多停留在规章制度建设方面,多数企业已经习惯了粗放式管理,再加上公司治理结构上的先天不足以及人员素质等因素,导致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础普遍薄弱,单位内控制度明显弱化。另外,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也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基本处于自我积累、自由放任的形成阶段。
(二)会计信息失真
部分企业未完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和披露信息,导致财务报告信息违背真实性原则,不能准确、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三)内部审计制度形同虚设
一些企业不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或虽建立但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较差,得不到必要的重视和支持,缺少评价体系,对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的效果好坏,缺乏合理的监督机制,无法肩负起监督职责来做出公正的判断和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内审人员业务素质低,使得内部审计对企业内部管理、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得不到发挥,企业内部控制可有可无、可好可坏,难以真正实现内部控制,从而提升管理水平。
(四)缺乏风险控制意识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者的风险态度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但目前,我国不少企业管理者还受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采取经营政策时,往往很少考虑可能存在的风险,缺乏风险控制意识和有效的风险管控机制。这在企业生产经营投资中经常可见,比如有些企业在进行投资过程中,对风险的认识不足,结果举步维艰,负债累累,有的甚至导致破产。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风险,企业必须增强风险意识,只有企业意识到了风险,才会主动采取措施,加强内部控制,防患于未然。
二、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建议
(一)构建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应完善内部控制相关规章制度,提高管理与业务等内部资源的协同效率,同时搭建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框架,利用信息化系统对管理与业务流转进行管控,使公司内部风险控制达到设计目标。企业可按照基本规范和具体规范两个层次来构建:基本规范应是概念性的制度框架,具有强制力。具体规范是参照性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遵照执行,这两个层次缺一不可。通过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科学的运营管理体系、明晰的责任监督体系,达到管理制度健全、各岗位责任明确、监督考核完备、内部控制有效、运营生产规范、数据统计真实,有效防范经营风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从内部控制具体方法看,基本的、传统的内部控制方法,如职务分离和授权审批控制,在企业中得到较好地运用,而先进的、非传统的内部控制方法,如绩效考评则有待进一步推广运用。
(二)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是其他内部控制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并对其他因素起制约作用。控制环境不完善,管理制度就难以发挥作用,从而增加企业的运营风险,导致控制活动中相关政策与程序难以实施。控制环境作为内部控制其他要素的基础,如果存在极大的缺陷,其他因素即使是构建得再完美,也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
企业要构建积极的内部控制环境,建立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一系列流程,使企业内部控制由单一的执行制度转变为体系的整体运转与企业文化引导。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形成共有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充分挖掘人的创造潜力,推行“人人成为经营者”的管理模式,创建以人为本的内控体系即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使整个组织中的员工具有控制觉悟和自觉的控制态度。成熟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企业成员的行为。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行为的导向、激励以及协调上。通过各种途径对全员进行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全体职工认识到自己在内部控制中所负的责任及内部控制对于公司和自身的重要意义,从而使所有的人都处于制度的控制之中,保证企业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三)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实现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分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确保其有效实施。实现权责分配,即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明确规定各机构的权限和责任,使各机构明确清除各自所承担的责任和拥有的权利,使每位员工不被忽略也不会滥用职权。
从内部控制组织体系看,大多数企业内部控制的决策权掌握在管理层手中,因此,管理者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应将企业内部控制最终责任落实到最高管理层,这样可以强化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并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激励管理层建立并传达正直品行及正确价值观,优化企业文化,使企业员工正确理解相关政策,树立全体员工正确的是非判断标准,并以管理层的实际行动影响下级员工。当前,我国的职业经理市场刚刚启动,现有的管理者大多缺乏相应的市场经济认识,其知识及执业能力具有局限性,加之管理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动力和压力不足,造成了管理者整体素质偏低。因此,加快企业职业经理人的推进进程,实行持证上岗,是提高管理者素质的必由之路。
(四)借助于财务工程体系,财务控制与业务控制有效结合1.内部控制需要和财务治理紧密结合。内部控制虽然是包括会计、财务、业务控制和内部审计监督在内的全面、全方位、全过程控制,但在最终操作上,离不开财务控制。而财务控制以财权的配置为核心,其中授权控制及集权和分权管理等思想也是指导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原则之一。
2.科学设置财务组织结构,为“控制活动”奠定基础。建立并完善逐级财务工作核验制度,从会计信息质量、资金资产安全、预结算控制等各方面进行逐级考核、监控,从而强化财务管理控制力度。采用信息化财务控制手段,将业务控
制要求嵌入到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中,搭建信息沟通的快捷渠道。
3.建立有效的预算考评机制。一是考评时要运用“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市场化+内部化”、“结果+过程”的综合评价体系,使企业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相均衡。二是确保被考评单位责任与权利对等,即在预算控制中要对各预算执行主体的经济责任、经济权力和经济利益加以规范,做到责任明确、以责定权、奖惩合理,建立起富有活力、充满生机的预算控制机制,充分调动各预算执行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三要与企业整体战略目标一致,即考评引导执行主体的行为,实现整体利益一致,确保决策目标实现的持续化与高效率性,使得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五)加强内部审计与监督
内部审计监督的有效性严格依赖于企业管理当局对内部审计及内部控制质量的认识上。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要有充分认识,给予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和有效性。内部审计机构应该严格按照内部审计的规范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内部审计制度,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严格执行。内部审计机构应该整体全面地熟悉并了解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定期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专门评价,以确定既定政策是否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已落实,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公司的经营目标是否已达到。通过内部审计,增加经济效益、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经济监督的职能作用。内部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更新观念,而且需要提高知识和技能,加强业务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加强道德素质的提高,具备较高的行业操守和业务水平,从而更好实现经营者风险管理目标。
总之,企业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其变化难以预测与控制,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更加重要。建立与环境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发展与环境变化相适应,提高应对各项风险的能力,对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增强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金珠: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J】现代商业,2009
【2】勇晖:《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下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解析【J】现代企业文化,2010
2.强内控 防风险 篇二
按照人民银行总行内审工作转型要求,为制约要害岗位人员“控制权力风险,规避制度风险,降低操作风险,防范道德风险”,人行奉新县支行制定了《要害岗位人员强制休假离岗审计实施办法》,对涉及关键业务、关键事项、关键环节的要害岗位人员实行强制休假并对其进行离岗审计,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要害岗位人员强制休假离岗审计模式。
[1]操作流程。一是由人事部门对要害岗位人员采取不征求本人意见和不提前告知本人的情况下,采取突击性、临时性的强制其在规定期限内休假并暂停其行使职权,填写《要害岗位人员强制休假通知单》,经分管领导签字同意后,通知综合监督部门和强制休假人员所在的业务部门;二是由业务部门负责人安排强制休假人员办理业务移交手续,告之其暂时离岗休假;三是综合监督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组成审计组,根据被审计对象所在岗位内控管理职责和业务操作流程,编制《离岗审计方案》,经分管领导批准按程序开展现场审计;四是出具审计报告,并征求被审计对象的意见,向行领导报告审计结论,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五是被审计对象根据审计提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负责整改落实到位。
[2]审计内容。该支行按各岗位特点,依照不同岗位从职权行使、制度执行、业务操作、道德水准等四个方面进行审计评价,确定强制休假审计内容。即:职权行使审计主要包括被审计对象根据岗位职责对外部(金融机构、财政、税务)行使审核、监督管理情况,对内部人、财、物等事项的管理情况等。制度执行审计主要包括被审计对象贯彻落实国家金融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上级行、本单位制订的相关内部管理和业务管理等制度执行情况。业务操作审计主要包括被审计对象业务操作风险防范情况,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岗位风险防范指南》中确定的风险点来分别确定。道德水准审计主要包括被审计对象是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否廉洁自律、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文明服务。是否严格遵守行员管理规定和员工“八小时”外管理相关规定。
[3]取得成效。通过对重要岗位人员开展强制休假审计,建立了重要岗位人员强制休假审计基本指标及标准,实现了审计人员以查阅资料记录、凭证账表为主,更多地向访谈、调查问卷、外调走访等综合审计方法转变。通过要害岗位强制休假审计的开展,使中央“八项规定”得到贯彻落实,“四风”问题得到有效根治,进一步树立进取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通过要害岗位强制休假离岗审计的开展,提升了要害岗位人员履职意识、风险防范意识,达到了促履职、强内控、防风险的效果;督促要害岗位人员将履行职能与有效防控风险结合起来,增强了员工业务学习的主动性,严格了员工的行为方式,为促进支行防范各类风险,强化内部管理奠定了基础,达到了“固本强基”防风险的功效。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宜春市中
3.风险内控案例分析 篇三
央企作为国家经济命脉,关系着国民生计与市场稳定,因此企业对安全平稳运营有着更高层次的需求,其风险管控与内部管理水平必然相对较高。因此本文选取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神华、中国建筑、五矿集团等几家典型央企,重点分析各单位风险内控体系建设、组织架构建立、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指标体系等方面的典型做法,为集团公司提高自身风险内控管理水平提供借鉴与指导。
1、建设风险内控体系,促进企业规范管理。中石油的风险内控体系已经日趋成熟,建立由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管理层和职工代表大会等相关成员共同参与的内部控制监管系统,设立以审计部门为核心的日常监控机构,推行各子公司、公司各直属机构的定期汇报制度,采取审计部经理定期对董事会负责直接报告内部控制落实执行情况的工作报告制度,确保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和层级反馈,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相关节点的必要调整。
中国五矿内控体系建设的根本点在于从体系化、规范化的角度,将风险防范工作进行详尽的梳理,使风险得到系统化、集中化的管理。集团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总体方针,做好内控诊断工作,建立统一的内控标准,梳理内控评价方法和流程,以试点单位为对象探讨标准的适用性,逐步实现运行规范的中国五矿内控体系。
神华集团公司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横向到边业务包括:公司治理、战略规划、五型企业及绩效、企业文化、生产运营指挥、煤炭生产、电力生产、铁路运输、港口生产、航运生产、煤制油化工、投资管理、工程管理、资本运营、境外投资管理、物资与采购、市场与销售、业务外包、综合办公、法律事务、财务管理、人力资源、产权管理、安全与健康、信息化、企业运作、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内部控制审计、纪检监察、工会工作、新闻宣传、信访管理33项业务领域,纵向到底覆盖总部各部门、各二级公司、部分三级公司和四级公司全级次主要业务单位。
2、成立风险内控组织,保障企业稳定运营
中国电建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坚持“以风险为导向、以流程为纽带、以控制为手段、以制度为保障”的思路,不断强化风险内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公司调整了全面风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风险内控工作牵头部门与责任部门在人手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认真履职,确保了各项风险内控要求的落实。
中铝集团设立的风险管理部包含战略组和监控组。战略组的职责是制定公司的风险管理政策、风险管理制度、风险度量模型和标准等,及时修订有关办法或调整风险管理策略,并且指导业务人员的日常风险管理工作。监控组的职能是贯彻风险管理战略,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根据战略组制定的风险度量模型进行风险的衡量、评估,持续检测风险的动态变化,并及时、全面地向战略组汇报风险状况。第二,监督业务部门的操作动态变化,促使各部门严格遵循风险管理程序。第三,审核和评价各业务部门实施的风险管理措施,评估各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业绩。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企业专业化管理 中国石化在全公司范围内,有针对性的挑选人才,充实内部控制管理队伍。被选中的人才,有实际生产实践的工作经验,并熟悉中石化日常的经营管理程序,对财务管理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操作公司内部各种信息系统。将这样的复合型人才进行集中培训,使之成为掌握内部控制理论知识,具有石油石化行业专业技能,并能够结合中石化实际情况进行操作的优秀内控人才。在将这些重点培养的人才分配给各级机构或部门后,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放射性培训,自上而下、由点到面的普及内部控制知识提高公司整体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全员参与内部控制培训,使各级领导、管理人员和生产一线的工人都能够了解到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必要性,不断提升内部控制管理的常态化,将生产经营的各项活动都贯穿到内部控制的体系中去,并逐渐形成自觉执行内部控制的意识和氛围。
中石油积极引领知识经济发展方向,加大人才投资,采取“外引内培”双管齐下策略,提升中基层干部的专业技术素养和领导能力,使之成为内部控制执行的先锋团队。通过中基层干部,进一步罹清公司治理权与管理权的关系,准确界定公司内部组织结构之间的权责,梳理工艺和业务操作流程,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及其分工情况,确保不相容岗位的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全面考核其综合素质,确保各岗位人员的素质要符合单位的各项指标要求;重视对内控人员的培训,对于重要岗位人员及新接任岗位的人员及时系统的培训和岗位检查。
4、运用先进信息手段,建立合理指标体系
神华集团公司经过连续几年以SH217工程为主的大规模集中信息化建设,众多信息化项目在公司各业务领域开花结果。以“两横一纵”三大信息平台为核心、全面集成的信息平台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ERP、SRM、CRM、计划预算、制度管理、决策支持等系统在固化流程、规范管理、深化管控、提高效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效引领业务变革和管理提升。目前,神华集团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将从过去几年的全面建设期转入持续的深化应用期。业务系统建设将在广度深度上继续扩展,以关联交易协同为重点提升领域,并在数字矿山、数字电力、数字化工等领域以价值为导向加快建设步伐。同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技术等新兴技术深挖数据的价值,在经济新常态下,支撑传统的业务模式的创新变革。中石化的内部控制工作,依据国际通用的框架为控制标准,按着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要求,对系统、财务核算系统、资金管理系统进行了优化升级。根据系统原有的流程设置,结合系统运行模式和业务特点,在权限设置、数值配置、流程模块三大板块进行匹配,在系统状态下完成内部控制要求。应用管理信息系统,使控制措施和业务操作之间形成了映射,是内部控制流程达到的可视化、具体化,更易于公司内部各层级互相监督和自我检查。公司高层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进行多层次管理,对风险进行多渠道防控。
中石化在制定自身的风险清单时,借鉴了美国成熟内部控制体系,详细统计了工资自上而下的、由内而外的各项风险指数和信息,最总将一级风险分为五大类,即合规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战略风险和市场风险;下设个二级风险,通过风险盖异设置问卷调查,对风险进行评估。在二级风险下分设余个三级风险,进一步建立业务与内部控制流程的对应关系,使中石化的风险数据库和风险测试系统能够自动识别风险是否处于安全风险指数之内。
神华集团公司一直努力将风险管理由定性向定量转变。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建立煤炭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这套指标体系包括8大风险,含59项定量指标、20项定性指标,每一项指标设立警度和参考标准。为处于安全高危行业的煤炭板块提供了一套重要的风险预警和控制工具,根据测试结果总结出管理层应该关注的风险事项。
4.内控制度评估报告(保留)修订 篇四
内控制度评估报告
鲁大地会专审字[2007]第XXX号
ABC公司【董事会或全体股东】:
我们接受委托,评估了贵公司管理当局对2006年12月31日与会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规范性、全面性和执行的有效性的认定。贵公司管理当局的责任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保持其有效性,我们的责任是对贵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规范性、全面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发表意见。
我们的评估是按照《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进行的。在评估过程中,我们实施了包括了解、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规范性、全面性和执行的有效性,以及我们认为必要的其他程序。我们相信,我们的评估为发表意见提供了合理的基础。
内部控制制度具有固有限制,存在由于错误或舞弊而导致错报发生和未被发现的可能性。此外,由于情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变得不恰当,或降低对控制政策、程序遵循的程度,根据内部控制制度评估结果推测未来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具有一定的风险。
【描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大缺陷及其对实现控制目标的影响】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为企业及时防止或发现会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而上述重大缺陷使贵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失去这一功能。
我们认为,除上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大缺陷及其对实现控制目标的影响外,贵公司于2006年12月31日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与会计报表相关的规范、全面及有效的内部控制。
山东大地有限责任会计师
事务所
中国〃青岛 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
5.风险与内控卓越管理模式 篇五
风险与内控卓越管理模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安然公司曾是美国最大的天然气采购商及出售商,在2000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16位,2001年12月2日公司宣布破产,以其破产前498亿美元的资产规模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案;此后不久,美国零售巨头之一,与沃尔玛几乎平起平坐的凯马特公司也宣布破产;2002年4月德国最大的影视传媒集团基尔希集团传告破产;此前有两家欧洲著名的媒体集团ISL和英国独立电视台倒闭。
从国内情况看,伴随着企业“跳跃式”的超常发展,一些“快起快倒”的企业不断出现:巨人集团、三株集团、瀛海威网络、红高粱快餐、爱多VCD、亚细亚商场、秦池白酒、银广厦、蓝田股份。。。
面对众多的破产事件,人们再一次感到企业在风险面前的苍白无力。事实上,任何风险的产生和突发都必须经历一个蕴藏、生成、演化、临近、显现和作用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部分企业的“快起快倒”实际上是各种风险因素日积月累的结果,只不过人们缺乏对风险的认识与防范,忽视了风险背后积累已久的问题。著名咨询顾问史蒂文.芬克(Steven Fink)在他的《危机管理》一书中指出,企业主管“都应当像认识到死亡和纳税难以避免一样,必须为危机做好计划:知道自己准备好之后的力量,才能与命运周旋”。由于危机都有一个逐步显现、恶化的过程,因此具有一定的先兆性和可预测性。为防范和规避危机,企业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危机预警机制(系统),通过对经营全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及早发现和预测危机的信号,一旦发现有某种异常征兆就着手进行应变防范,这样就可以未雨绸缪,最大限度避免或减少危机的破坏作用,这对于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卓越的风险管控,防危杜渐
卓越的内控管理模式,应当涵盖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的五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内部环境:
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决定了企业在道德标准、价值导向、品质方向的基调,往往受高层管理者的直接影响,并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以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风险评估:
识别、分析相关风险,以求有效地管理风险以实现既定目标。相对于既定目标,风险无处不在,其来源可能是企业内部或者外部。企业要是要清楚地了解风险可能带来影响的严重程度,并设定企业能够承受的风险承受程度,采取适当手段把风险降低承受范围内。控制活动:
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控制活动是落实风险评估结果的基本手段,是整个内部控制体系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控制活动体现在整个企业的不同层次和不同部门中,贯穿于企业所有的运营活动中。信息与沟通:
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有效的沟通要求信息的自上而下、横向及自下而上的传递。内控评价:
企业对内部控制建设实施情况进行监控检查,这是确保内部控制体系正常运转的基本手段。监督包括日常评价和专项评价。评价的手段一般是内部控制的检查(测试)和评价,当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时,针对缺陷提出整改方案,尽快落实改进。内控分析: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对内控系统进行测评,并将测评结果展示出来,以便企业管理层根据风险的情况及时调整应对策略,各个管理部门也可以根据内控测评的缺陷进行整改;HR部门可以根据内控的部门测评情况,对部门进行绩效考核。核心应用
控制环境
在“控制环境”模块中提供对于风险管理文化及相关制度的管理功能。
通过HR系统提供组织人力的规划、职位能力素质要求/任职资格、职位描述功能,进行组织结构的管理、人员的配置及职位责任及权力的定义。风险评估
结合目标管理系统,设定战略目标。
通过风险管理模块提供风险管理目标的设定,并与战略目标与KPI 关联,并建立相关的风险指标,以便对日常的业务进行风险的预警。提供风险矩阵平台,系统预设常用风险,支持用户自定义其他风险类型。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内控的关键,贯穿在K/3 ERP的各个模块和流程当中。包括:系统控制参数、权限设置、预算控制、流程控制、信用控制、价格控制等。
支持将系统的所有控制点输出报告,帮助企业内控管理者从整体把握控制情况,利于管理者判断内控力度、效果以及改进方向。信息与沟通
提供丰富的沟通渠道:支持消息、邮件、短信方式查询控制过程和结果信息。支持企业建立举报投诉机制,设置举报专线。满足内控规范的需要。内控评价
提供详细丰富的审计线索以及丰富的内控报告,便于内审部门准确判断内控体系有效性。内控分析
风险分析:风险控制效果分析表、风险坐标图、风险发生概率分析和风险影响程度分析; 流程评价分析:流程承担风险分析、流程评价分析和流程控制点分析。部门内控考核分析:内控考核排名分析 客户价值
战略规划、业务计划、财务预算和业绩评价的整合; 战略层、经营层、作业层三层组织机构协调流程的整合; 财务活动和业务活动互为支持的整合;
6.内控风险评估过程建议 篇六
自。。年合作银行股改以来,内控合规体系的构建一直是各个层面广泛探索和实践的问题。根据银行业当前面临的风险防范形势,如何正确处理好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合规经营,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确保银行各项业务经营持续稳健快速发展,已成为我们银行必须思考的问题。要真正建立起长治久安的风险防范机制,必须要从教育、制度、监督、责任等四个方面来架设农村合作银行的风险防范“高压线”。
第一,加强合规教育学习,让合规文化深入人心。
银行业是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案件高发的首要原因是对员工的思想教育不力,多个案件的发生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防范风险最根本还应从治本入手,要针对性加强教育,建立良好的合规文化。在工作中,必须将合规风险培训纳入全年的重要工作计划中,加大师资力量,着力提高合规教育和培训水平。合作银行要经常性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法规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教育员工珍惜现有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敬岗爱业,乐于奉献,自觉抵制各种诱惑,远离违规违法;要多形式加强合规培训,把合规文化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经营管理和决策中,让员工了解和掌握合规知识,了解自觉在操作中的职责边界和风险点,构建上下结合、不折不扣执行的合规文化。从而筑起坚实的思想道德防线,从根本上防止各类风险的发生。第二,完善合规考核制度,规范业务操作流程。
首先,制度应当适合自身的特点,职责和责任应当明确,并且应当细节量化和执行标准。只有统一操作标准,才不会一个制度执行起来有多个“版本”。
其次,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是企业提高效率,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因此,制定并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坚持用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来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确保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确保每个环节都不出现问题。
第三,完善监督体系,控制违规行为。
监督检查是风险防范的有力保障。黄合行要切实加强内控与合规各项检查监督,齐抓共管,形成风险防范的合力。首先要加强岗位监督,有效实行岗位责任分离,做到双人,双职,双责,坚决杜绝“一手清”现象。切实发挥人员审核、监督把关的岗位制衡作用,同时进一步加强事后监督中心建设和作用,建立管控有力,保障到位的后台。再是要加强部门监督。审计、会计、安全保卫等职能监督部门,通过对重要部位、重要环节、重要业务的检查,以及对查出的问题进行跟踪整改,有效的控制了业务过程中的违规行为,遏止了各种案件和差错事故的发生。做到检查不留死角,处罚不留情面,整改不留隐患,确保各项内控制度执行落实到位。
第四,明确管理职责,强化责任追究。
严格追究责任,是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只有追责有力,才能有限防范和控制风险。近年来,银行业案件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惩处不力,违规成本抬低。由此可见,银行对违规的行为已定要惩戒到位。要始终保持严厉追责的高压态势,严肃处理各类违规违纪人员,加大发案的惩戒力度。要实施违规积分管理,进一步强化制度执行力,遏制同一违规屡查屡犯现象,真正做到“不能违规、不敢违规、不愿违规”。要加大违规处罚、提高违规成本,通过严厉的处罚措施,使作案人遭受惩戒的成本支出远远大于其作案收入,从而有限的遏制案件发生。
7.抓内控防风险 重服务求发展 篇七
2012年营运管理工作紧紧围绕马鞍山市分行中心工作,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内控强化年”活动为契机, 努力做到以高效营运促业务发展,以安全营运保障各项业务的顺利运行,以客户满意作为营运工作目标,进一步深化前后台业务分离和后台业务集中。实现了无案件、无重大违规事件的风险防控目标,在全市金融系统票据交换工作考核中获得了一等奖,实现了核算业务事后稽核零差错,后台集中对账回收率均完成了上级行考核指标,全行会计核算业务事后稽核差错率较去年下降了0.27个万分点,事后稽核预警信息回复率及差错整改率均达到100%。
一、在营运管理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作业指导下,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全面提升内控管理水平,全面实现了上半年低风险、零案件的风险防控目标。
(一)扎实开展操作风险排查工作
根据建马函〔2012〕54号文《关于印发马鞍山市分行内控强化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本部门于2012年3月至5月间对所辖运行、本级核算、稽核、金库四个中心相关岗位的操作风险进行了集中排查,排查重点主要包括参数流程控制中参数变更流转交接过程及维护、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后台集中操作、CCBS系统柜员岗位权限、同城票据交换集中处理、账户信息变更以及集中对账管理、金库业务制度执行、离行式自助设备集中维护工作全流程等业务内容。排查结果表明:
1、自助中心离行式自助设备密码、钥匙管理做到了
定期更换、双人分管,严格执行“作业领用,使用后交回”的制度规定;清机加钞、配款及现金盘点各环节符合制度要求;金库管理坚持双人作业,金库钥匙及密码关严格做到分人保管、定期更换;款项(箱)交接、出入库管理及现金清点等各项业务流程符合出纳制度管理要求。
2、本级核算中心人员配置合理、岗位制度健全,CCBS柜员权限做到制度和实际岗位权限相一致,柜员查询权限和操作权限实现了有效分离;账户信息变更处理业务、同城票据交换集中处理业务操作流程规范,人工审核严格按制度执行。系统岗位的设置符合不相容岗位管理情况。手工借记、贷记客户账业务业务主管严格执行复核授权,整个操作流程的风险控制状况符合业务操作流程规定;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后台集中操作严格按规定办理开户手续;账户资料真实、完整、合规。
3、严格履行对账业务外包的审批手续,在规定时间内
按审批程序报送审批材料。对账单发送回收交接登记完整;账单退信处理规范;余额不符帐单的处理合规,跟踪核查及时到位;对账单回执的扫描和验印流程操作符合操作规范。
4、运行中心参数管理岗位人员职责明确,不相容岗位符合制约原则。参数管理流程严谨,符合我行制度要求,申请、审定、维护各环节都是执行双人操作;无越权办理参数变更的情况,参数变更流转交接过程严谨规范。参数维护过程中,能严格把关,并确保参数维护及时、准确。
(二)着力推进流程排查工作
根据市分行内控强化年活动实施方案部署。本部门在2012年5月中旬开展了流程排查工作,利用风险控制矩阵对现金集中配送、金库管理、自助设备管理、重要空白凭证管理、上门服务、集中运行管理、柜面登记簿管理、柜面印章管理、系统内资金调拨及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支票影像业务、电子印鉴集中建模业务、财政性存款缴存、后台资金清算及错账调整、与人行集中对账、业务
台账对账、系统内往来对账、内部款项划付、会计入账等各项营运操作管理流程设置的合理性、制度执行合规性进行了全面排查。
1、排查发现流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在集中运行管理参数维护流程中,在对CCBS系统参数、非CCBS系统参数申请时存在机构、网点参数申请发起后,存在业务主管部门对参数审定检核环节描述不明晰的问题。
2、流程修订意见和建议:
申请机构、网点的操作人员在营运作业与管理系统中填写《参数变更申请表》及附表,提交本机构、网点有权人进行复核并审批,经业务主管部门检核并审定确认无误后在系统中提交营运管理部进行再检核。
(三)及时开展CCBS系统柜员信息核查清理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营运管理部CCBS系统柜员的管理,有效规避柜员操作风险,我部于在2012年2月下旬组织对了CCBS系统柜员信息进行一次全面的核查清理工作。重点核查CCBS系统柜员离岗超过七个工作日必须锁定等规定是否得到严格执行,对该条款我部基本执行到位。部分柜员在系统中显示超期未用,实际是柜员仅授权,未登录DCC系统进行业务操作;对于符合注销条件的离岗、离职柜员权限均及时进行了注销,并删除了相应柜员号;本次对柜员身份信息进行核实清理,核算机构有五名柜员、自助中心有两名柜员、运行中心各有四名柜员(其中两名已报经省分行进行维护)身份证号录入为15位身份证号,因身份证件已更新换代,故在CCBS系统中及时更新柜员身份证号。另对财务会计部、对公业务经营中心两B角柜员进行锁定操作。通过对所有内部操作风险点的全面排查、逐一清理,做到了不留死角,消除操作中存
在的风险隐患。
(四)进一步加强柜面监测预警信息的核查力度 我部根据总分行部署,进一步加强监测作业管理,拓展监测工作深度。每月定期拟文转发省行关于柜面业务监测系统运行情况的通报,深入剖析各网点预警信息回复不及时的原因,并针对柜面业务操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典型案例,提出各项工作要求,并进一步落实核查责任,加强对预警信息的持续跟踪管理,确保核查工作及时、有效。并联动个人金融部和财务会计部,加强问题整改的跟踪督促,以确保整改效果。并作为牵头部门联合各业务管理部门和网点人员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对涉及大额资金往来、柜员控制账户等相关预警信息,安排专门分析人员进行“回头看”,追溯分析,查找
风险疑点。
(五)深入开展现金出纳业务专项检查工作
为持续加强现金出纳业务的管理,提高管理人员和柜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消除案件隐患,我部牵头于5月23至24日两天在全行范围内开展了现金出纳业务专项检查。并从有关部门抽调业务熟悉、责任心强的骨干力量,组成34个检查小组实施检查。专项检查的重点是本、外币现金实物,现金备付管理及库存限额监控,重要岗位人员管理情况,现金柜员尾箱日终结账封箱情况等。此次专项检查采取突击检查、实地查看、跟班检查、座谈、询问、调阅凭证等方式检查关键操作风险环节操作流程。询问了包含营业网点的现金出纳业务负责人和所有现金柜员。此次检查涵盖了所有柜员尾箱、金库现金实物、自助设备等,检查覆盖面达到100%。共检查营业网点31个,营业网点柜员尾箱101个,附行式自助设备71台,检查中心金库1个,离行式自助设备19台。
本次检查结果表明:我行现金柜员轮岗执行情况良好,本外币现金全部账实相符。未发现由现金柜员担任自助设备调拨及清机人员情况,现金柜员轮岗率保持在100%,各网点日终操作时现金柜员尾箱,均能做到双人清点、封箱、双锁寄库,早晚尾箱交接符合制度规定。
二、突出重点,讲求效益,从制度上严规范,从服务上要成果,努力使营运工作跟进业务发展,推动业务发展。
(一)发挥各业务中心作用,保障旺季营销工作顺利开展
1、狠抓两节期间以及旺季营销中的现金供应和现金回笼工作,保支付,保供应,促进网点各项业务顺利开展。
1-5月份金库中心人民币现金投放18.58亿元,现金回笼8.13亿元;到人民银行调入辅币4695万元,硬币113万元;上
交残损币1490捆计1.02亿元;清点完整券15930捆计3.96亿元;到省分行调缴美元34万元、港币46万元、欧元7万元、日元291万元、黄金64953克;为离行式自助设备加钞1.138亿元,卸钞5768.5万元。
2、在实施附行式自助设备集中供钞的前提下,积极采取措施,实行现金清点业务外包,为全行离行式自助设备快速发展做好准备。首先对金库中心各岗位进行整合和业务流程再造,使业务操作和岗位设置更加规范合理;然后通过启动现金配送“待提待缴”功能,将对网点的现金供应时间由日间配送改为早晚配送,确保大部分网点开门就有钱,减少客户等待时间,促进网点服务水平提升,降低配送成本,为离行式自助设备维护节约了配送车辆;最后实施清点业务外包,做好了可行性研究报告,规范清点外包流程,提前申报准入,参加基础工作招标,做好了清点人员岗前培训,确保了现金清点工
作的顺利开展。清点工作外包,为离行式设备发展留出了空间。
3、在账户管理集中工作中,做到积极支持网点客户营销,对重点客户,区别轻重缓急,在制度允许情况下,通过例外审批事项支持前台客户营销;积极联系人民银行,为网点账户开立进行沟通、联络,为全行对公账户管理作出积极努力。特别是在大力发展客户工作中,今年后台集中开户数量猛增的情况下,加班加点办理账户后台录入工作量相当大,岗位员工不怕苦不怕累,在大家的奋发努力下,截至5月31日,全行共开立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889户。其中基本存款账户351户,一般存款账户509户,专用存款账户17户,临时存款账户12户。账户开户数在全省都名列前茅。
4、在加强业务精细化运维的情况下,坚持执行服务承诺制,熟练掌握各风险操作环节,严格按章操作,杜绝差错发
生,继续以良好的业务质量支持业务顺利开展。严格按章合规操作,保障系统安全运行。
前5月,业务运行岗位人员严格按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进行参数核检和维护工作,确保参数维护及时、准确。一是精确维护系统参数,确保柜员及商户顺利操作业务;二是做好后台业务集中工作,大力配合网点对账户管理费进行系统维护。三是继续做好后台集中查询业务,认真受理司法协查事务,减轻前台压力;四是做好后台集中代扣代收业务,保障集中代理业务顺利开展。实现有线电视费、水、电、气费成功代扣;六是做好后台集中错帐调整工作,确保全部错帐及时得到清理。特别是四月份在清理核心业务系统柜员身份信息同步更新工作中,考虑到和县、含山距离市区较远,给指纹采集工作带来的不便之处,运行中心主动为基层行排忧解难,利用两县员工到市行培训的时间,运行中心员工主动放弃
双休日正常休息时间,完成了两县支行柜员的指纹采集工作。
5、加大稽核预警系统管理力度,积极做好系统问题梳理以及对网点的提示提醒工作,及时防控柜面业务操作风险,促进了全行核算质量和稽核预警系统管理水平上台阶。
为提高我行柜面业务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的回复效率和核查质量,我部人员加大对柜面业务监测系统的监测力度,安排人员每天进入系统监测查看系统的预警状况,并通过电话提示这种第四种途径的方法提示前台及时正确处理预警信息,特别是双休日及节假日前的督促提示,今年我行有2个月柜面业务监测系统预警信息回复及时率达100%,平均预警信息回复及时率在99.5%以上,在省分行的排名较去年同期上升1位。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降低稽核差错率,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在去年全行会计核水平较前年大幅提高的前提下,今年前五月我行会计核算质量又有了稳步上升,在省分行的排名较去年同期上升5位左右,每月排名都保持在全省前7名以内。
6、做好后台集中对账工作,并积极提出提高对账工作质量的措施,切实减轻前台工作量,促进了全行对账工作完成考核指标。从“前台对公营业机构”、“外包单位”、“营运管理部集中处理点”三个方面着手,解决以往对账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今年前五月,完成了2011年年终对账和2012年一季度对账工作,实现了全部账户对账回收率为99.59%,其中重点账户和网银账户回收率达100%,非重点账户回收率为99.31%。与上年同期相比,全部账户回收率提高了0.08个百分点。
三、多措并举,确保和县、含山两县四网点营运集中业务顺利回收
2012年4月25日,经过为期一个月紧张有序的前期准备工作,马鞍山市分行营运管理部顺利实现了含山、和县两支行四个网点的营运集中业务的回收。
本次回收工作牵涉面广,内容涉及会计凭证扫描、塑封、归档;现金集中配送;单证、外币、贵金属集中配送;人民币银行结算帐户DCC后台集中维护等多项工作。为确保业务集中工作回收顺利,营运管理部高度重视,精心部署,采取多项举措:一是与省分行经过充分沟通并协作,将含山县支行、和县支行、明贤街分理处、历阳分理处金库调拨关系由原来的巢湖分行变更为马鞍山分行,实现四个网点独立与市分行金库之间的调拨业务,确保了集中配送业务的顺利过渡;二是针对两县网点的交库及待提待交业务特点及时下发了系列操作流程和步骤,为柜面人员调拨业务的正确操作提供了业务指引;三是为加强识别、提高配送效率,为两县支行
定做了统一的款箱和锁具,并保障及时配送到位;四是针对两县支行四个网点的会计凭证传递时间与市分行的统一要求不一致,为了不影响扫描进度,对操作流程做了进一步的明确和规范;五是为确保两县支行并入市分行后资金调拨工作正常进行,根据两县支行的资金调拨需求,与财务会计部通力协助,及时为两支行办理资金上存、下汇工作;六是鉴于两支行账户实物资料不便于随时传递的现实困难,为确保账户及时维护,采取影像通过邮箱传递,实物资料后补并通过武装押运传递的方式,做好账户后台集中维护工作。
四、群策群力,积极参与营销,为建行业务发展做贡献 营运管理部积极响应市分行营销号召,动员全部门员工,在做好岗位工作和对全行支持保障工作前提下,积极走出去,目前共营销对公账户20户,尚有10户左右正在开立过程中。
五、存在的困难
一、目前营运管理部金库中心15名员工,其中10名女员工,5名员工年龄超过或接近50岁,存在年龄偏大、性别结构不合理的现象。目前上报市分行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改变人员结构,使金库业务更好地服务业务发展。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营运管理条线将坚持按照“安全、效益”目标,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营运管理标准化建设力度,认真开展执行力检测。针对营运业务多属操作岗位,操作风险点多面广,虽然经过了几年的标准化建设,但是操作环节的违规行为仍然难以避免,特别是在监控下操作的业务,制度上的制衡要求与岗位
员工的行为不能很好的实现融合。
二是业务运行工作在加强业务精细化运维的情况下,坚持执行服务承诺制,要熟练掌握风险操作环节,严格按章操作,杜绝差错发生,继续以良好的业务质量支持业务顺利开展。还要重点做好几项工作。①充分发挥柜面业务预警系统的功效,重视前台业务安全运营的风险提示工作,有效防范操作风险;②加强外包业务管理,做好应急演练。
三是稽核扫描工作在保证全行会计凭证有效扫描的前提下,做好几项工作。①继续坚持网点稽核系统差错整改每日提醒制度,采取积极措施,控制全行差错率,力争在全省考核排名争先进位;②做好后台集中查询工作,规范操作,切实减轻前台工作压力;③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对全行会计档案建立电子归档目录;④采取有效措施改变对账工作在系统内排名不靠前的状况。
四是本级核算工作在完成日常结算与清算业务的同时,重点抓好与业务发展紧密相连的账户管理、支票影像、电子印鉴库、贷款集中管理等工作,力争实现核算质量零差错目标。
五是狠抓金库业务、自助设备维护等环节操作风险防范工作,特别是加大“五同”原则执行上的监督检查力度,严防单人、逆程序等违规行为的发生。
六是做好cos-t深化前后台业务分离项目顺利上线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积极做好各项资料搜集、业务调研、基础信息整理工作。
8.内控与风险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八
无论多么完美的内控制度,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执行,也只能是聋子的耳朵——一种摆设而已。合规经营是企业稳健运行的内在要求,也是每一个员工必须履行的职责,同时也是保障自己切身利益的有力武器。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合规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首先,规范是防范操作风险的需要。合规经营是规范操作行为,遏制违规违纪问题和防范案件发生,全面防范风险,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因为合规与信用社的成本控制、风险控制、资本回报等银行经营的核心要素具有正相关的关系,能为信用社创造价值,而且有效的合规经营能将合规风险消除于无形。
其次,规范是完善制度体系的需要。企业赖以生存的质量效益源于依法合规经营,源于产生质量和效益的每一个环节,源于每一个岗位的每一位员工。所以信用社的发展一定要以合法、合规经营为前提,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预防风险。
再次,规范经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因为合规经营就是为业务保驾护航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业务发展服务的。在发展、开拓业务和同业竞争中,只有紧紧遵循合规经营的理念,提高管理的质量,才能保证信用社的经久不衰。
那么,怎样才能使规范经营深入人心,我认为,惟有做到“五个到位”:
一要道德教育到位。“思考方式决定行为和成就。”必须让合规的观念和意识渗透到每一个员工的血液中,渗透到每个岗位、每个业务操作环节中,营造“重操守、讲合规、促案防”的良好氛围,促使所有员工在开展经营管理工作时能够遵循法律、规则和标准。一是强化法
纪意识。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增强员工的防范意识、法律意识;用现实的案例教育身边的人,使员工将法纪规范熔铸在自己思想中。
二是强化奉献意识。引导员工加强自身修养,学会心理调控,不盲目与人攀比,防微杜渐,面对各种诱惑保持高度的警觉性;正确处理好群体与个体、个体与社会、个体与个体利益得失的矛盾。三是强化自觉意识。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运用各种社会规范指导和检点自己的行为,使自己循规蹈矩。四是强化集体意识。引导每个员工珍爱集体荣誉,关心集体的共同利益、共同目标、共同荣誉,增强集体观念。
二要执行能力到位。根据自身的改革和发展的形势,制定尽可能详尽的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建立以提高执行力为目标的制度体系。一是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引导员工增强利用制度自我保护意识,由“要我执行制度”转变为“我要执行制度”,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形成制度制约。二是不断创新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对实践证明仍然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必须坚持,制定合规经营程序以及合规手册、员工行为准则等合规指南,为员工恰当执行法律、规则和准则提供指导。
三是培养员工良好习惯,坚持按照操作规程处理每一笔业务,把习惯性的合规操作工作嵌入各项业务活动之中,让合规的习惯动作成为习惯的合规操作。四是正确处理好合规经营与业务发展的辨 证关系,只有合规经营,业务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在合规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平台上达到更高质量和更有效益的合规。
四要监督管理到位。完善业务发展与合理管理并重的绩效考核办法,建立风险防范的监督机制。一是将合规经营落实情况考核纳入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并作为衡量各单位工作绩效的指标之一,使其和领导业绩、员工收入紧密挂钩。二是建立奖罚并重的专项考核激励机制。
对合规工作做得好或对举报、抵制违规有贡献者给予保护、表扬或奖励;对履行工作职责中仅有微小偏差或偶然失误、且未造成不良后果的,予以免责或从轻处理;对存在或隐瞒违规问题、造成不良后果者,要按照规定给予处罚,追究责任。三是建立沟通制度。制度不是放在案头的装饰品,它需要管理人员经常地向员工宣讲,不厌其烦地沟通、解释、提醒,制度才能得以执行。四是建立合理化建议制度。通过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充分发挥员工的智慧,重视他们的意见,给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机会,引导他们提出改善业务操作、防范风险的合理化建议,凡是自己提出来且受到重视并在实践中得以运用的建议,员工自然会铭记在心,自觉执行。
9.企业会计内控与风险管理思考论文 篇九
二、企业会计内控以及风险管理概念
企业会计内控即是企业内部为了保证企业内部现金流的安全、利润目标的实现以及会计信息的精准,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实施的旨在达成控制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方案以及相应控制程序。企业风险管理则是专注于研究企业在运行中风险发生可能性以及风险控制方案,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主要是由风险管理部门对企业预计会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衡量,然后据此对风险进行决策,确定有效的风险控制策略和控制程序。
三、企业应用企业会计内控的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企业之间竞争持续加大。在此经济环境下,容易导致一个问题:企业对外关注度不断上升,而对内管理程度转而下降;这就难免使企业内部管理出现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管理漏洞积累,发展到最后,企业生存面临危急。综合分析我国企业在会计内控方面的应用,从而得出以下几点问题:
(一)企业会计内控制度不够严谨
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就必须建立健全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由于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关系到企业内部财务目标、组织体系、流程梳理等多方面,多数企业受限于财务目标不明确、组织体系无法保障、管理流程不清晰、部门制衡失效等种种原因,会计内控制度不够严谨,执行不到位,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中缺乏全面的认识以及系统观念。另外,在日常经营中,也容易发生一种现象:企业管理者在决策中超越了会计内控,使企业遭受财务损失。现今多数企业都有制定会计内控方案,但在制度的设定上还不够严谨,制度运行上甚至形同虚设。在这种不严谨的制度环境下,容易引起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混乱,影响公司整体经济效益[1]。
(二)企业在监管会计内控方面力度不够
企业建立了一套会计内控管理机制,并不必然地永葆不失;企业有必要针对会计内控在制度设计和运行上再建立一套相应的监督机制,以弥补会计内控相关方面的不足,减少企业的管理风险。建立会计内控管理机制的企业,由于职能重叠、专业缺乏、或者出于成本考量等因素,会计内控运行的监督机制一直未得到有效的认可。而已建立监督机制的企业也还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监督机制与会计内控机制不相适应,难以弥补企业会计内控的不足;二是监督机制不严谨,监督机制的建立,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确立没有明显的漏洞,而部分企业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三)企业财会人员职业素养不够
在我国企业的管理中,对于财会人员的需求量很大,但现实却是国家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机制建设不够重视,使得财会相关人员整体的职业素养不高。当下,部分企业在选择这一方面的从业人员时,对于人员的相关职业素养要求不高,持证即可上岗。这就使得相关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时,由于自身职业素养的原因,难以贯彻会计内控的精髓,无法有效执行会计内控要求,对业务的财务管控力有限,从而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水平。
四、企业会计内控与风险管理分析
企业会计内控是应对企业内部风险的措施,而风险管理则是应对企业外部风险措施,两者目的相同,都是为了降低企业的风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两者可以等同。为了更好地对企业会计内控与风险管理进行了解,将从二者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出发,对二者进行简要分析。首先是共同点,二者对于企业的运营都有促进作用,具体如下:
(一)保障企业可持续性经营
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中会面临许多的波折、风险,所有的过程都并非一帆风顺,这就使得企业可持续性经营尤为宝贵。风险管理通过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管理和规划,降低企业遭受重大损失的概率,并依据实际情况对风险进行分析、诊断,得出有效方案,来保障企业的可持续性经营。而企业内控则是通过对企业内部组织和流程进行管理,形成良好的运行模式来保障企业的可持续经营。
(二)有助于适应经济市场
风险经营可以及时的反应经济市场的现状,将经济市场的变化一一呈现,这就可以很好的帮助企业适应经济市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至于企业内控则是加强企业经济安全措施,对企业财产做出精确评估,进而在经济市场形成良好的优势。
(三)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风险经营有效的降低了企业亏损度,通过实际市场调查,数据收集、资料分析、以及科学决策,就能够很好地反映市场,有利于企业作出适应市场的决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内控也可以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做出一些贡献,对企业整体运营做出质量的改观,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二者的目标相同,但是具体的实施方案不同,这就是二者本质的区别。除此之外,二者还有的不同点就是企业会计内控主要是对企业内部风险防范,以提前做些预备措施,支持决策,并不能够将风险化解或是转移。风险管理则是通过一系列的环节来应对企业外部的风险,可以对风险进行评估、识别、检测以及应对。
五、针对会计内控以及风险管理提出的建议
(一)完善会计内控以及风险管理机制
会计内控机制必须保证与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相适应,保证机制的公平、公正、均衡,对细节进行详细解析以及一些漏洞作出修改,除此之外,还要保障该机制的明确落实。风险管理机制必须保证针对经济市场,具有可变性。经济市场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大影响因素,或大或小的风险都有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所以必须制定出一套切合经济市场,并且可以依据经济市场的变化可做出调整的风险管理机制。
(二)加强的会计内控以及风险管理监督力度
监督是确保这两种机制贯彻落实的重点,因此,必须加强企业的监督力度。一方面建议从组织保障出发,也就是要单独设立一个管理部门,主管这两种机制的落实程度,以免出现相关人员涉嫌干扰;另一方面则是从监督机制来讲,必须设立一套严格的监督机制,明令要求员工以及管理者按照这两种机制执行[2]。
(三)提高相关人员的职业素养
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建设,优秀的人才都有着良好的职业素养,因此,建议企业在招揽该方面的从业人员时,多关注人员的在会计内控和风险管理方面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不仅是一个员工能否出色完成任务的评定标准,还是一个企业是否具备可持续性发展条件的内在因素。企业应不拘于从内部挖掘该方面的人才,并对该方面的人员进行培训,以期能够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以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
六、结束语
风险在企业发展道路上不可避免的,面对风险,企业真正需要做的是加强会计内控以及风险管理机制的落实力度,强大自身,以降低企业经营管理风险,化危为机,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0.加强商业银行风险内控机制 篇十
多年来商业银行发展实践证明,仅仅依靠政府监管部门的保护和约束以获得生存空间,并不能保证商业银行健康的发展。市场经济规律变幻莫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与发展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商业银行只有靠自身的稳健经营和快速发展来应对挑战。如何稳健而快速发展,这就要加强风险内控机制来确保商业银行健康的发展。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主要表现在信用风险、决策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风险,从根本上讲都是由于内控管理缺乏而造成的。必须采取针对措施予以解决。目前商业银行风险内部控制建设还有许多方面的制约因素,商业银行只有通过不断的加强自身的风险内控体系,才能更加有效完成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风险内控体系是系统全面金融防范的有效手段,需要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加强。
写作提纲
一、目前形式下加强商业银行风险内控机制势在必行。
二、突出写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表现出的四个方面:
(1)信用风险(2)决策风险(3)操作风险(4)道德风险
三、商业银行内控建设方面制约因素有;一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运行体制尚未完全建立;二内控系统建立和执行过程中存在人为的因素;三内控系统建立和执行与经济相矛盾的因素。
四、着重从八个方面写如何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1、2、3、4、5、6、7、8、要从预防入手,以预防为主。重视制度的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
加强法人治理结构,推进组织制度创新,增强组织控制力度。完善信贷决策体系和信贷资产管理责任制。完善资金调控体系。加强内部稽核监督体系。
加大技术手段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加强内控意识在员工中的培养。
加强商业银行风险内控机制
多年来银行业的实践证明,仅仅依靠政府监管部门的保护和约束以获得生存空间和竞争地位,并不能保证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正视日益增长的风险,强化商业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除加强外部监督管理外,商业银行自身更应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防范、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和改善内部建设,已成为银行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内部控制是金融机构的一种自律行为,是金融机构为防范风险,完成各项既定工作目标,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相互制约和内部稽核等方法、措施程序的总称。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为了实现经营目标而形成的一种内部自我协调和制约的控制系统,是一种全面控制内部金融风险的机制。
目前我国金融风险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一信用风险,虽然经过不良资产剥离,但金融机构的不定资产仍然较高,也成为威胁我国金融安全的首患;二决策风险,由于缺乏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各责任追究制度而造成的决策失误,进而造成了经营中的风险和损失;三是操作风险,近几年来银行会计、储蓄、出纳等业务岗位由于客观操作失误而引发的风险对银行的经营造成了很大不利影响和损失;四是道德风险,目前由于内部人员主观方面的原因而引发的案件呈现出了高发势头。上述几方面的风险,从根本上讲,都是由于内控管理缺陷而造成的,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
商业银行风险内部控制建设方面的制约因素有:一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运行体制尚未完全建立,包括内控建设在体制改革并未到位,约束机制不健全,传统的经营意识和行为方式,还有较大的惯性,在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冒险违规经营视风险为羁绊的想法和做法依然存在;二内控系统建立和执行都需要成本,所以在宏观考虑其适当的度,要兼顾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当内控建设还没有完全达到这个要求时,容易被以强调业务发展为名使一些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三部分从业人员特别是基层的从业人员素质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知识结构陈旧,对内部控制建设 2 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完善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要从培育内控制度入手,强调建立事前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突出重点;逐步实现补救型控制向预防型控制的转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
一、立足于预防,内部控制要由事后补救向事前防范转变,突出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百密难免一疏”,商业银行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充满着风险损失,损害商业银行的信誉,影响经营效益。严重的经营风险会导致商业银行的破产倒闭。由于商业银行处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枢纽地位。一旦出现风险,涉及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影响力极大。因此,要在各级人员当中牢固树立防患于未然的内部控制意识,“抓内控、防风险、保安全”,不仅要在领导中而且要在全体职工中经常灌输,当发现端倪时就要敲警钟,使所有人员始终绷紧风险这根弦。同时要把内部控制的建设作为衡量各级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加强对基层的检查和考核。防止出现上、下级行对内控重视程度不对称,下级行执行上级行要求敷衍、走形式的现象。
二、重视制度的设计和制度体系的建设。内部控制系统主要包括设计、执行、评价、改进四个环节,制度设计作为这个循环系统中的起点和基础,有着重要的作用。要使内部控制落实在各项业务制度之中,实现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商业银行应对内控制度进行充分研究,建立起全面内控制度体系。一个完整的商业银行内控制度体系框架至少应该涵盖以下系统:授权管理系统、人事监察系统、安全保卫系统、财务核算系统、授信管理系统、清算风险系统、中间业务系统、柜员操作系统、计算机风险系统等。同时对内控制度的制定、评价、修改都要在程序上予以明确,要规范程序,明确权限,以增强制度的严肃性与统一性,在制度的制定上,应坚持三项原则:一是体系牵制原则。在设计诸如授信“三位一体”运行机制,业务与经营与前台服务,后台支撑的协作机制等,以避免控制环节的漏洞和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磨擦;二是程序牵制原则。对业务流程不同的环节应由不同的人员完成,通过业务流程的合理设计达到岗位牵制目的,杜绝任何人独揽业务全过程的现象,否则必然导致管理失控;三是责任牵制原则,内控制度不仅要规定职能部门和个人处理业务的权限。还要明确规定承担的相应责任。基层行在建立自己的内控制度体系时,应充分考虑统一性和可操作 3 性,即要与上级行制度建设协调一致,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制定出具体的业务流程和岗位职责,实现岗位、工序时间的制约。我认为可行的办法是,在对上级行制定的制度进行归纳和整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营管理的特点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形成符合自身需要的、操作性强的内控制度体系。
三、加强法人治理结构,推进组织制度创新,增强组织控制力度。商业银行应建立起产权清晰、管理科学的现代化企业制度,建立决策层、管理层、经营层、监督层、保障层的组织机构。通过良好的治理机制建立,从运行体制上保障内部控制的健康实施,要制定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健全法人授权体系,各级经营机构应在各自职责和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建立内部控制的检查评价机制和处罚机制,强化基层行应该按照扁平化管理的要求,通过民主决策,合理设置内部机构,调整内部机构职责范围等手段,充分发挥前、中、后台的协调配合和互相制约作用。
四、完善信贷决策体系和信贷资产管理责任制。要健全信贷决策体系。纵向应由省行、二级分行和支行三级资产组成,横向由本行信贷决策委员会、贷款审查部门、贷款经营部门和贷款稽核部门组成。精心构筑“三道防线”、“制度防线”,推行纵横制约的审贷分离制度和三查分离制度;经常向主管部门和企业宣传信贷决策、原则。宣传信贷支持的重点与控制对象。以增强信贷工作的透明度,减少行政性干预,“法律防线”严格依法放贷,对担保方的担保资格及偿还能力进行认真审查,防止无效担保和虚假担保,通过法律武器保护信贷资产的安全。打击那些企图以破产或转移资产为目的的企业健全信贷资产管理责任制,推行资产负债管理,优化贷款投向,加强系统调整,重点抓存贷款比例管理,拆入短期资金比例核算,三项不良贷款占比等五个方面的管理,工作中要坚持责任到人,明确严惩发生风险损失的条款,并坚决贯彻落实。除此之外商业银行还需要将风险转移减少自身经营风险。风险转移是指商业银行采取各种方式,将经营风险转移出去,避免自己承担风险损失。对于商业银行的资产尤其是贷款而言,风险转移的途径有三条:一是将贷款的风险转移给客户;二是将贷款风险转移给担保人;三是将贷款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将贷款风险转移给客户是指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采取一定的方式,将贷款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由借款人来承担,从而保证银行贷款的安全,将贷款风险转移给客户的主要方式是采取抵押 4 贷款。银行采取抵押贷款方式发放贷款时,客户必须提供一些特定资财作为抵押品。当客户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按期如数归还贷款时,银行可以从客户提供的抵押品中得到可靠的保障。二将贷款风险转移给担保人是指银行在发放贷款时,采取贷款担保的方式,将贷款使用过程中的风险转移出去。由贷款的担保人来承担,从而保证银行贷款的安全。商业银行采取担保方式发放贷款时,借款人必须提供信誉较高、经济实力雄厚、具有承担能力的经济担保人。当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按期如数归还贷款时,商业银行可以要求负有连带责任的担保人代为归还。这样,银行的贷款风险就转移给了贷款担保人,达到风险转移的目的。商业银行还可以将贷款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采取向保险公司投保的方式,将贷款使用过程中的风险转移出去。由保险公司来承担,从而保证银行贷款的安全。
五、完善资金调控体系。一是改革资金的管理办法。建立压力、动力并存的运营机制。在统一对外资金融通、集中清算的前提下,各分支机构按照“实贷实存,自匡头寸,自主经营”的原则,在统一划分资金范围内“分灶吃饭”,使集约经营打破资金供给上的大锅饭结合起来;二是实行内部资金计价,有偿调拨;三是建立合理的规模分配和比例核定机制。把规模和比例的核定同经济效益、存款、汇差清缴紧密结合起来,走适度规模经营的路子,使资金规模向效益好的地域、行业、企业项目、产品倾斜。四是在资金运用上有意识地加大发展中间业务,代收付业务、住房信贷业务的力度,以提高防范资产风险能力。
六、加强内部稽核监督体系。内部稽核监督体系建立应能及时发现和揭露风险内控过程中的问题和弊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受到政治、经济、技术、自然、文化、人为等风险因素的影响。政局变动、政府行为、特别是有关法令的制定和实施:贸易、税收、财政等到政策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经营方式,并且具体影响商业负债数额及结构。商业银行在具体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能否全面、及时发现、揭露、纠正偏差,使风险管理更符合实际情况,充分发挥监督检查的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稽核监督,揭发问题堵塞漏洞,总结经验,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稽核监督,不仅要揭发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堵塞漏洞,减少风险损失,提高经济效益。例如锦州市中行联行员胡某在 5 2002年到2003年1月期间,利用职务之便采用自制进帐单,偷盖印章,空提票据交换等手法,先后十几次将1440.3万元资金转出提现,用于个人炒股的挥霍,后经过全面稽核检查出来,及时追回剩余款。为此,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稽核监督就是抓住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弊端,进行深入剖析,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指出危害性能,吸取经验教训,严格法律和内部规章制度执行,提高决策水平,做到防患于未然,强化商业银行自我约束的能力。稽核监督的还在于向商业银行的决策机关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好做法和经验,要认真总结,提出建议加以推广。对发现的问题,既要查明原因,分清是非责任,为决策部门提出建设性的处理意见,以指导商业银行下一步的风险管理工作。除此之外,稽核部分组织体系上应当具有独立性,在处理与被稽核对象的关系上,具有超脱性。在稽核对查处工作具有权威性。应当有通畅的渠道,让其真实反映问题,起到监督制约作用,同时应当扩大内部稽核监督工作的范围、内容和权限,不仅对业务部门监督,也应对其它部门进行稽核监察,围绕怎样提高金融资产质量,防范金融风险问题开展绩效稽核,稽核监察的内容要由单一的合规性稽核监督,扩大为合规性的稽核、风险稽核、经济效益稽核、人事稽核、制度稽核并重。
七、加大技术手段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技术手段是一种量化、科学的模型和公式,它能充分避免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的对风险识别、判断的失误,正确和充分地运用技术手段,对诸如财会风险的预警和快速反映能够起到好的作用。例如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最近新上的RBS9000系统,用于全省的二级分行及各县支行和分理处的电子稽核,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随时稽核各个行的经营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大大提高稽核的正确性、快速性。对于人事监察、安全保卫等管理性风险的识别判断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国际上的大银行创造了很多先进的风险预警技术手段,我们应当取众家之长,创造符合我们特点的模式,主动地加以运用,使之成为一种在我们的内部控制建设中标准明确的内部控制手段,尽量减少人为控制的不统一性。
最后,还需要培育支持商业银行现代化企业管理所要求内控制度的思想文化环境,这需要把它作为一项文化工程来做,这一工程至少包括三个层次:(1)员工品质的培养。文化以人为本,银行员工是商业银行文化中具有核心地位的因素。商业银行 6 内控制度是否有效运作,首先取决于人。为此,要从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良品质和传统出发,塑造员工优秀品质;(2)商业银行的价值观与自律意识。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群体,其价值观是这一群体的共同信念,它可以调节整体和个人的目标与方向及由此产生的行为方式,进而对商业银行内控机制运作产生深远影响。为此,一要塑造适应现代化金融企业管理的科学理念;二要造就一批职业金融专家;三要培养商业银行员工的责任感;四要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和道德规范。(3)商业银行的企业组织性,商业银行员工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下的人,其价值取向、道德观念、行为准则要受社会的评判。如果一个社会道德规范是非正义的、误导的,那么处于这个社会的企业和个人或多或少地会受到污染,会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构成威胁。这一问题关系中华民族的兴衰,也是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商业银行必须重视这方面问题。重塑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综上所述,加强商业银行风险内控机制势在必行。随着商业银行新的金融产品大量开发,并且更新速度尤为惊人。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完善、提高,更好的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进行内控管理。
参考文献
1、参考资料:<<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运作全书>> 主编:王启人、刘廷焕、何林祥、苏文川;
【内控风险评估过程建议】推荐阅读:
风险内控案例06-28
金融内控风险07-30
内控风险调查报告08-08
银行风险内控自查报告08-31
银行内控风险工作总结11-22
内控与风险管理培训心得体会11-29
内控经验交流之银行柜面业务风险及其控制09-20
风险投资建议10-14
税务内控管理06-29
内控学习心得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