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集体领导能力的几点体会(共16篇)
1.提高集体领导能力的几点体会 篇一
提高基层国税领导干部能力途径的几点思考
准确把握省、市局关于加强国税工作一系列指示精神,着力增强国税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和服务功能,大力推进国税工作的科学发展,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核心是提高干部能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尤其要提高基层国税领导干部以下“五个能力”,即:判断形势、把握方向的能力,谋划全局、引领发展的能力,履行职责、提升执行的能力,开拓创新、推进改革的能力,联系群众、凝聚人心的能力。
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和系统性的工作。从组织上来说,要通过培训教育、实践锻炼、监督管理、机制创新等措施来推动。从个体上来说,则更需依靠领导干部自身的自觉学习和努力实践来提高。
一、加强理论修养,锤炼思想作风
理论修养是对领导干部的内在要求。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有思想上的坚定和行动上的自觉。作为基层国税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准确分析国税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准确把握社会经济发展对国税工作的需求与对策,准确研究影响本单位科学发展的问题与措施,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使学习成为一种内在需求、一种自觉动力、一种思想境界,把学习的收获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在重大问题上立场坚定,在原则问题上头脑清醒,强化脚踏实地的态度,强化认真负责的精神,强化求真务实的品质,努力做到知与行的统一。
二、提高业务能力,增强工作本领
工作能力是对领导干部的外在要求。基层国税部门的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既是组织员,又是战斗员,既是本单位政策的制定者,又是上级各项政策的执行者。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努力在实践中学,向基层学,向群众学,向专家学,不断扩容、充电,及时更新知识、更新理念,培养宏观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为更加有效地开展工作、推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要善于发现新情况,善于解决新问题,善于总结新经验,注重在实际工作中锻炼提高,不断增强调查研究的本领,不断增强主动谋划的本领,不断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本领,不断增强执行落实的本领。要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业务水平、政策水平和依法办事水平,适应新形势对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新要求。要坚持学中干,干中学,坐下来善思,站起来能讲,走出来实干。
三、履行岗位职责,发挥团队力量
履行职责是对领导干部的本质要求。要牢固树立“权力就是责任,有权必须尽责”的观念,履行好领导干部的职责,要不断解放思想,突破惯性模式,创新工作思路,讲究统筹兼顾,在科学决策上下功夫,在组织执行上下功夫,在应对复杂局面上下功夫。作为分管办公室工作的领导,既要考虑全局各项工作的需求,又要抓好分管部门的工作,还要搞好协调联动,以身作则,提高威望。同时,要善于团结同志,善于听取意见,善于做思想工作,尊重他人,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特长和聪明才智,形成团队力量,集中时间完成好重大任务。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大胆履行职责,完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业绩评价等机制,坚决破除单位内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使人人有责任、人人有担子、人人心情舒畅,在创新体制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完善管理制度等方面求得实效,带出一支硬邦邦的队伍。
四、提升综合素质,树立良好形象
提升综合素质是对领导干部的迫切要求。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并不是靠一纸任命就具备了的,而是一个不断培养积累的过程。而工作实践的磨炼尤为重要,只有通过工作实践才能提高工作能力,具体说,就是既要有党性锻炼,又要有实际行动;即要抓住全局性的本质问题,又要掌握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既要带好团队,又要身先士卒;既要当行家,又要善管理。领导干部的威信不但来自于工作思路和决策的正确,而且来自于为人、处事、律已,来自于阳光的品格形象、人格魅力。俗话说“做官先做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基层部门领导干部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是群众效仿和学习的榜样,也是群众在工作中的精神支柱,其形象就是这个团队的代表,他们的表率作用对一个单位的全面建设起着关键作用,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中,无论是正常情况下还是遇到危急时,领导干部都应当走在前面,发扬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和敬业奉献的精神,为广大职工作出榜样,形成凝聚力、增强感召力、激发战斗力。
道理千条万条,关键在于行动,在于自觉实践,在于作出表率。我们要以学习市局刘局长《加强和改进庆阳国税工作的思考和指导意见》读本为契机,开展大讨论,努力做到政治坚定,勤奋敬业,有较强的内驱力;团结协作,以人为本,有较强的凝聚力;开拓进取,狠抓落实,有较强的推动力;迎难而上,勇挑重担,有较强的承重力。党的十七大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我们要把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统一起来,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把权力与责任统一起来,把成长与成事统一起来,促进国税工作的科学发展,使国税工作更加紧密地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
2.提高集体领导能力的几点体会 篇二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践练习
1. 多看
多看就是指导学生多观察, 观察生活, 观察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物, 从现实生活中捕捉素材, 作为自己写作的对象。写作就是要立足现实, 如果脱离现实生活, 空洞地说理, 胡乱拼凑, 就会显得文理苍白, 空虚不实, 无事实理由。俗话说得好,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离开生活实际的说教, 无疑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很难扎根立足。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 要从大处着手, 逐渐向细微处过渡。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中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爬山虎的脚》一文, 从大处着手简略描写了爬山虎的生长环境及叶子的形状和颜色;然后, 采用一段篇幅详细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 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叶柄一样, 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叶老就是通过多次细致的观察, 才发现细丝般爬山虎的脚, 并发现了爬山虎向上爬行的过程, 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亲眼目睹的感觉。
2. 多引
多引就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有针对性的阅读材料, 在阅读方法等方面给予思维指导, 也就是引导学生多读书。
(1) 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分类。把3~6 年级作文分为人物类、动物类、植物类、景物类、记事类、想象类等不同类型, 并注意掌握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特点, 提高辨别不同作文类型的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从中积累一定的知识和经验, 为下一步练笔做好铺垫。
(2) 引导学生将语文教材作为写作时的一个仿写例子。叶圣陶先生认为,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因为教材内容是作家观察生活, 体验生活的言语产品,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教材, 而且要从中学习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的方法和态度, 这样学生既可以历练语文能力, 还能够在将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3. 多练
多练就是指导学生练笔, 养成勤于动手动脑的习惯。在练笔时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年龄特征, 本着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的思维方式, 逐步指导学生写片段, 写短文, 写较为完整的人物记事, 直至一篇完整的作文。在指导练笔时不可急功近利, 要求太高, 教师可按不同类型作文评议的写作特点, 以及相应单元训练课文的写作方法, 让学生大胆仿写, 不要拘泥于一星半点的小节。可让学生按他们自己的想象随意写作, 除此之外, 可以指导学生缩写有特色的课文和故事, 在缩写时要求学生尽量把故事情节写完整, 如:小学课文《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4. 多改
多改就是要求学生在完成写作后, 运用读的方法反过头来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师主要通过指导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如:一是检查作文内容与标题是否相符, 有无脱题;二是检查文章中句子是否通顺, 有无病句和矛盾之处;三是检查有无错别字, 重点字、词使用是否恰当;四是检查作文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规范;五是检查作文中句与句之间、段落之间的层次是否清晰明确。通过以上几种方法指导学生多改, 找出自己作文中的不足, 并及时地加以改正。最后, 要求教师认真批改, 因为小学生的识字量、知识水平以及社会认知能力等毕竟有限, 错误之处在所难免。
5. 多评
多评就是采用灵活的方式, 对学生的文章提出有益的评价。作文源于生活, 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点感受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 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和真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
(1) 说真话。鼓励学生写真话, 也是教育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
(2) 写真事。写平常事, 写自己身边发生的平凡小事, 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 作文才会有血有肉。
(3) 抒真情。写学生自己心中的想法。小学生的思想单纯, 他们常常会异想天开, 反映在作文中也是这样。生生互评检验习作是否有真情实感。
(4) 教师要和学生站在一个高度, 评价学生的文章, 发现学生文章中的闪光点。恰到好处的夸奖, 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一剂良药, 学生会为之不懈努力, 准备攀登下一个写作巅峰。写评语时, 教师应该与学生保持平等, 用真诚的心态, 以鼓励与指导相结合, 通过多种评价, 为学生作文保驾护航。
总之, 小学作文教学就是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多看, 多观察生活, 积累素材;多引, 多引导学生分类阅读, 积累知识;多练, 多鼓励学生写作, 加强实践;多改, 多找出作文中的不足之处, 及时修改;多评, 多评价作文的优劣, 使其掌握写作技巧。
参考文献
[1]叶圣陶.爬山虎的脚[M]//四年级语文 (上)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4.
3.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体会 篇三
一、充分调动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动力,没有了阅读的兴趣,便没有了阅读的动力。我们要调动中学生去主动而自觉地读书,不妨尝试以下几种方法去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加以调动。
1.悬念调动。所谓的悬念调动,是指在阅读教学时,教师把一些悬念留给学生。例如,教师在选读了精彩的文章后,故意留下一个结尾,这样悬而未决的情节,就会催促学生急切地寻找答案。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地就会慢慢地挣脱教师的扶持,进而自由地畅游于浩瀚的书海,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2.故事梗概。所谓的故事梗概,是指在阅读教学时,教师首先把故事的大意讲给学生听,并以此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比如,让学生阅读笛福著的《鲁滨逊漂流记》。事先,教师将故事的大致内容简单地向学生作一介绍,学生听了后,感到十分有趣,学生就会自觉地去阅读此书了。
3.电视辅助。所谓的电视辅助,是指对当前社会上流行的电视热播剧也常常会对学生的阅读造成相当的影响,如果教师能够抓住机会,因势利导,向学生介绍相应的读物,也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譬如,中央电视台曾经播出的有内地版《麻辣教师(GTO)》之称的电视剧《十八岁的天空》是内地最经典的校园题材的电视剧之一。这部电视剧的播出,曾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对当时在校的中学生也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他们经常在课余时间三个一圈,两个一伙地讨论剧情的发展。针对如此现象,如果老师和学生一起读《麻辣教师(GTO)》,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议,其收到的良好效果,会不言而喻的。
二、让学生在朗读中提升阅读能力
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零距离地与文本对话,并以此提高学生的读书能力。这样做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引导学生进行口、眼、耳、手、脑各种感官同时并用的有声朗读,让学生在有声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真谛,让那种语音的抑扬顿挫、节奏的错落有致、结构的奇特严谨,在学生有声朗读的不经意间得到深切地体验。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普遍不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普遍较差。所以要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学同仁就一定要重视朗读,要做到。
1.善于利用语音、语调、语气等,将学生带入角色。要着意摹拟文章中人物的情态。例如《变色龙》一文中奥楚蔑洛夫对下属、对百姓专横跋扈、作威作福;对达官显贵以及相关的狗则是阿谀奉承、卑劣无耻。在《藤野先生》一文中丝毫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的颇具学者的风范,还有文中“我”对人生道路的选择……
2.善于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让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潮水,得以在学生声情并茂的有声朗读中有如奔腾的江水一泻而出。譬如教学《最后一次讲演》,我们可以让学生反复地深情地朗读。通过朗读,深刻体会闻一多先生在集会上的那种对李公朴这位革命死难者的深切悲痛和对国民党反动派这些反革命刽子手的强烈愤慨。以这样的朗读方式来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比什么都更好。
3.善于营造情感的氛围,让学生得以不知不觉地在其情感的氤氳里进入作品的意境之中。比如,教学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的《海燕》一文,我首先将一场革命的暴风雨即将到来的那种气氛渲染出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大革命气氛的同时,渐入意境。我们在吟诵时,如果能用多层次的语调,就更能让学生深深地陶醉在这篇气势宏伟的散文诗的艺术境界之中而浑然不觉。
在这里,我要再次向广大的语文教师呼吁: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必须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阅读中感知、感悟。
三、教会学生准确把握材料的主题思想
在阅读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推荐一些对学生有益的文章。对学生有益的文章,均是有血有肉的。这些血肉丰满的文章,也常常会被选入我们的中考试题。所以,我们在教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教会学生快速地抓住作品的主要内容或主题思想,不要被一些较为具体的琐碎材料蒙住了视线。尤其在中考时,如若不能这样,我们答题就会费力不讨好。那么,如何才能较为快速而又准确地抓住文章的主干和灵魂呢?
1.要抓中心句。文章的中心句是内容的主要基石,也往往是文章题目的阐释和延伸。文章的中心句常常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抓住它,就更容易、更准确、更具体地理解和认识文章的内容。
2.要抓议论、抒情句。文章中的议论句和抒情句,往往能起到突出中心,深化和升华主题的作用,是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倾向所在。所以,要想明了文章的立意,理解文章的中心,非抓住这类句子不可。
四、教会学生圈点勾画,注重字词落实
阅读大段的文章,最好运用精读的方法。精读就需要逐字逐句地揣摩和推敲,所以,在平时就要注意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多动动笔,圈点勾画;多动动手,常翻字典。要把一些字、词弄懂,以此来扫除阅读中的障碍。当上新课前,我们首先做的事就是布置学生在预习中把不懂的字、词、成语画出来,辨析字形,运用工具书,查出这些字的音、形、义,并标注在课本的字里行间,上课时,随时检查、校正。每一个单元结束时,布置学生列出“同义词辨析表”,找出这些同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且学会运用这些词语造句,要着重在理解及运用字词的能力上进行训练。在阅读时,只要扫除了阅读中的字词障碍,以下便是要仔细弄懂每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认真地看一看与哪些段落、哪些语句与文章的题目相关最为密切,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就会大大增强。这是整个阅读过程的基础,也是阅读中第一要培养的基本的能力。有了这个能力和习惯,我们在解答阅读理解题时,反复琢磨题干,并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就完全没有必要再从头到尾地进行搜寻,这样,就可省下不少宝贵的时间。
总而言之,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形成,语文学习便会变得十分轻松。
4.构建和谐班集体的几点体会 篇四
北碚复兴大树小学xxx
(内容提要)
由于社会发展的原因,网吧、游戏厅等种种社会不良现象影响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越发使班主任工作如同老妪负水——举步维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班主任工作该如何有效开展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一是要全面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设置“跳一下”才能摸得到的班级建设目标;二是要优化班集体(中心)管理,加强督查视导工作;三是要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我,人人献出爱心。总之,要构建和谐班集体,班主任既要当好“领航员”,又要加强督导工作,更要身体力行,作出表率,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
了解学生认识自我拟定班级建设目标优化班级管理献出爱心
(正文)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极为繁杂的、细致的、长期的工作,它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力保障。它不仅是日常教学工作的组织者,班级建设的设计者和参与者,更为重要的是要搞好德育工作。当前,德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导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等等方面。由于社会发展的原因,网吧、游戏厅等种种社会不良现象影响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导致学生所产生的偏激、懒惰、任性、自私、怪癖等等性格缺陷日益严重,越发使班主任工作如同老妪负水——举步维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班主任工作该如何有效开展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一)全面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设置“跳一下”才能摸得到的班级建设目标,是构建和谐班集体的基础
兵书上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为此,每接到新班级,作为班主任,必须采取多种渠道深入了解本班学生个人及全体的实际情况,并加以综合分析,找出学生优缺点形成的原因。然后组织学生拟定班级建设的终极目标——把本班建设成为一个卫生、文明、和谐、创新的班集体。如何着手开展工作呢?
首先,我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俗语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句名言说得妙:“人生如月亮,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因此,只有看清了自己,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每期开学初,我都让学生深入解剖自己,找出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拟定出自己的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计划自己即将怎样去做。这样就把学生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结合起来了,就形成了一股前进的动力——不断向终极目标迈进!
其次,组织学生分析班级现状,共同找出班级存在的不足,明白我班与他班的差距在哪里,共同拟定班级奋斗目标——分三步走:第一步,拟定近期目标,即努力建设卫生班集体。要求学生做到清洁卫生从我作起,从身边的小事作起。不但要讲究个人清洁卫生,还要爱护环境清洁卫生,力争做到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更要主动拾捡校园公地的垃圾。不单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的心。第二步,拟定中期目标,即努力建设文明班集体。要求学生语言文明,行为文明,不欺负弱小,时时处处讲谦让,校内校外一个样。第三步,拟定终极目标,即建设和谐、创新的班集体。要求学生不但能与本班的学生和谐相处,而且也能与他班的学生和谐相处。并且,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二)优化班集体(中心)管理,加强督查视导工作,是构建和谐班集体的前提
“管理出效益”,这句话说得没错。国家管理得好,才会兴旺发达;企业单位管理得好,效益才会蒸蒸日上;学校管理得好,才会声名远扬;班级管理得好,教育教学质量才会大幅度上升。班级的管理靠谁?就靠班队委。怎样进行学生自主管理呢?首先,由学生民主选出班队委,形成班级管理的中坚力量。同时,不定期予以培训,指导——统一思想,分工合作。其次,拟定《班级公约》——《班级公约》是教师引导学生依据《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本校本班学生实际共同拟定的,相当于是全体学生的共同宣言。他们遵守了《班级公约》,就等于履行了自己的承诺,还有什么比履行自己的承诺更自觉的呢?第三,由值日班主任(采取学生自愿或者他人举荐的方式选定值日班主任)加强督查,全面代理班主任的职责。
同时,运行一个机制——根据“诚信法则”(包括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及学习情况等方面)给每一位学生的“诚信”打分(这项工作当然由班队委来开展,班主任仅仅起引导作用)。把学生每天的学习及其他行为情况统统记录下来,采取班队委打分,组长打分,同学打分相结合的方式。在开展这项工作中采取横比(每周单独评比)与纵比(自己本周得分与上周相比)相结合,以此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大胆展示自我,人人献出爱心,是构建和谐班集体的有效措施
作为班级建设的设计者和实验者,必须让学生真正接受自己——作为班主任的我是诚心诚意帮助他们每一个人的。我的主要任务就是让他们的“优点”尽量闪光,让他们的“不足”黯然失色,甚至于消失殆尽。这样,学生自己进步了,班级风貌自然也就焕然一新了。教师只有真心关爱学生,师生之间才能建立和谐的感情。这样,老师表扬学生,学生认为是鼓励;老师批评学生,学生认为是爱护。如果师生关系紧张,任凭你苦口婆心地劝戒,他也会把你的好心当作驴肝肺。所以,只有让学生真正接受自己并相信自己,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接受自己并相信自己呢?需要班主任无私的去爱每一个学生,把爱洒向学生的心田。
一是要把宽容送给学生
每当我接到一个新班,我都会非常明确地告诉学生,我从不计较这个学生过去怎样,只看重你今天表现怎样,明天将怎样表现。如果今天的表现比昨天好,就充分的证明你是好样的——“孺子可教也”!俗话说得好:身教重于言教。没错,在处理班务工作中,正因为我的宽容,才带动了一大批人也学会了宽容。他们不再因为一丁点儿小事而发脾气,甚至于大打出手而伤了和气。我曾教过这样一位男生A,他脾气暴躁,偏激,常常因为一句话而与他人争吵甚至斗殴。记得有一次,下午放学后他在小湾等车,因为一位女生骂了他一句,他忍不住冲上去就给人家两耳光。第二天,那位女生哭哭啼啼地来告状,让我气愤至极!当即就想把他找来狠狠地训斥几下,甚至予以责罚。但是,又转念一想,孩子毕竟是孩子,难免会犯这样犯那样的错误,还是以教育为主嘛。于是,我找他谈话了解情况。他理直气壮地告诉我:“谁叫她骂我妈呢?即使我不对,她也不能这样啊?”我首先肯定了他的优点,就是有孝心,懂得尊敬父母。然后委婉地告诉他,如此冲动会伤害别人的情感,甚至可能会伤害别人的身体——由此会产生医药费用谁给?自己的父母——这样不就给父母添了麻烦,增加了负担吗?难道这就是爱父母的表现吗?他难为情地笑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但主动去道了歉,还表示今后一定学会“忍气”。谈话结束时,我送了一副对联给他: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后来有好几次,他都兴高采烈地跑来对我说:“老师,多谢你送我的那副对子,让我常常记起它,要不我又要打架了。” 临近毕业,他争强好斗的脾性也改了,变得稳重多了,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小“男子汉”了!
二是要把微笑送给学生
曾经有人这样 说,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教育行业也是一种服务行业,也应该增强服务意识。既然我们在为学生服务,何尝不采用微笑服务呢?一位哲人说过:“微笑,它不花费什么,但却创造了许多成果。它丰富了那些接受的人,而又不使给予的人变得贫瘠。他在一刹那间产生,却给人留下永恒的记忆”。微笑服务是一种力量,微笑服务是一种魅力,它可以对他人“一笑值千金”。微笑服务可以使学生产生无比亲切之感。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每天给学生灿烂的微笑,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发展。中国有句谚语:“谁也说不清哪块云彩会下雨。”而我却相信我的每块“云彩”都会“下雨”,也正因为如此,我从来就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至少可以让我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的进步。“一个都不放弃!”这是我追求的理想,是我心中永远不灭的信念。为此,我运用了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微笑。我们班有个学生B,是从外地转学过来的,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小胖”。他最大的缺点就是不爱完成家庭作业,懒惰,什么事也不想干,问其原因,“搞忘了呗!”“我真的不想做!”他总是这样回答,真让人哭笑不得!但考试成绩却总是一般。问其监护人,他以前也是这样懒惰,怎么办呢?训一通吧,这个办法老套,行不通!我试着用微笑面对,每次都微笑地提醒他,“请及时完成今天的作业!”“请把作业完成后再去玩!”“请记住家庭作业!”“请把作业及时补上!”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地,他逐渐克服了懒惰、任性的不良习惯,而且劳动也积极多了。有好几次,我班调换课桌椅,尽管他身体胖,跑的趟数却不少,让我感到很欣慰。更让我开心的是,这次他的毕业成绩比平时进步多了,他自己也很满意。
三是把真情送给学生
爱的力量也是无穷的,只要你真心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我组织班队委及时地给每一位学生一份生日礼物,并送以祝福。每当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着笑容的时候,喜悦不由得涌上我的心头。有这样一个男生C。他,个性极强,又古怪,常常和其他同学发生矛盾,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相处。而且,多数老师都认为这个学生不可救药了,连学校老师家属也忠告我:“算了吧,别瞎费功夫了,这个学生简直坏透了,不仅对别人不礼貌,甚至对自己的父母也出言不逊。”我呢,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并不以为然。因为,据我所知,这个学生以前并不是这样的。之所以会有现在的结果,完全是因为老师或同学对他的一次次误会,才导致了他对老师及同学怀有极深的成见——认为这个世上没有人是真正关心他的,这个世上只有他自己,渐渐地,他变得自私又孤僻。他心中缺少爱,又哪里会去关爱别人呢?于是,我多次找他谈话,表示老师是愿意帮助他的。并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希望他有什么事不要冲动,要及时告诉老师,与老师一道来商量解决。他半信半疑:“好吧。但是,只要他们不惹我,我是不会去欺侮别人的。”与此同时,我经常与其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力争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合拍。刚开始,他还是会不时和他人发生纠葛,我总是和颜悦色的开导他,告诉他一些做人的道理,“吃得了亏才打得拢堆”;帮助他学会和他人相处,学会谦让。渐渐地,他变了,变得能和他人和谐相处了。他的变化让其他老师和同学惊叹不已!
正因为教师心中有爱,才消除了学生心中的障碍,尤其是问题儿童心中的痼疾——偏激、懒惰、任性、自私、怪癖等不良因素,构建了师生交流的平台,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因此,才使得三番五次欲辞职的班队干部回心转意,而且工作比以前更认真了;才使得桀骜不驯的顽童循规守纪,而且成绩也日渐上升;才使得班集体群体风貌焕然一新,让人刮目相看!
也正因为教师心中有爱,才点燃了学生心中爱的火花,谁有困难,大家总是不约而同地伸出援助之手,每次爱心捐款总有他们活跃的身影。因为他们已深深地感悟到“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他们懂得了如何去关爱身边需要关爱的人,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总之,要构建和谐班集体,班主任既要当好“领航员”,又要加强督导工作,更要身体力行,作出表率,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成长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集体的成绩面前受到激励;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得到鼓舞,让每个孩子的潜能都得到最佳发挥,让每个孩子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是啊,“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那么,作为班主任就是辛勤的耕耘者,理想的播种者。朋友们,让我们扬起生命之帆,去播下快乐的种子吧!
5.关于加强领导力学习的几点体会 篇五
一、对管理者角色的认知
管理者作为公司的核心力量,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承上要准确理解公司领导的发展策略和意图,启下要组织带领员工围绕战略目标完成相关的程序、步骤,最终实现和达成公司的目标。这就要求管理者一要有足够的影响力使得员工有高度的意愿去开展工作;二要使员工能准确理解某项工作本身的意义和目的,这样他们才会有正确的方向去开展工作;三要给员工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得他们能够尽可能顺利地完成工作,当然这些环境因素也包括管理者对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作的一些辅导和帮助。四要在工作结束以后总结这项工作中好的经验,好的成绩,并及时采取激励方式引导下一次任务,同时也要总结这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需改善的流程、环节,针对其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时采取培训等方式予以改进。作为一个中层领导,在工作上一般不可能事必躬亲,亲历亲为,而是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怎样准确理解和把握上层领导的工作意图,怎样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上来。
财务部门是一个管理部门,同时也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部门。财务管理干部首先第一关就是要自身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但是作为一个管理干部光有专业能力是不够的,特别是作为一个中层管理者,你所要发挥的作用决不是你一个人的专业能力给公司带来的贡献,而是要通过你的努力使得员工发挥其最大潜能为公司做出贡献,如果不能把握这一点,在工作中碰到问题和难题时就会措手无策。作为一名财务管理干部,要准确理解公司发展方向,近期工作目标,当前工作意图,以适当的激励方式调动员工积极性,处理与各种不同性格、不同追求的员工的关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得员工快乐工作,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二、注重提高管理者的影响力
6.提高课堂效果的几点体会 篇六
沈阳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辛义忠
【辛心〃推荐】
我曾经于七、八年前进入过辛义忠老师的课堂,听过他的讲课,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觉得他是一名很有潜质的教师。不出所料,他在2004年沈阳工业大学中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以后又被评为2005沈阳工业大学教学优秀教师。这是一篇结合自己教学实践的体会与经验撰写出来的好文章,文中所提出的“十条”对青年教师朋友们会有参考和借鉴价值的,对于即将参加学校举行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的或有所启发,特此推荐。
提高课堂效果的几点体会
课堂教学方式通常以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和引导为主,学生课后复习和练习为辅,并借助适当的多媒体或网络辅助教学手段,为知识的传承和学生的培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尽管有许多教育工作者对这种教学方式提出了质疑,认为这是一种“注入”、或是“使学生缺乏怀疑精神”的教学方式,但就目前形势来看,这种方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是学生积累和学习前人留下知识的主要手段,况且课堂教学方式的某些弊端是可以在探索过程中不断改善的。
抛开对于课堂教学方式利弊的争论,在不能根本舍弃这种教学方式的前提下,如何使之更加有效便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应该关注的问题。因此,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尽量提高课堂效果,使学生能够加深理解、减少课后投入具有重要而实际的意义。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有一些体会和感想,在这里简单地谈一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一、从心底里热爱教师这个职业
热爱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对教师职业的热爱程度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态度,并通过教师的言谈举止和处事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学生。如果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并以自己是一名教育工作者而自豪,那么在课堂上中就会有教学热情,并会用高度的责任感和耐心来对待学生。从而为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奠定基础。
二、充分备课
在上课之前,充分地备课是上好本次课的基本前提,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效果才有意义。将所讲内容准备充分可以使教师做到心中有数、信心倍增,从而促使上好本次课。
为了吃透内容,教师除了多花时间和精力来理解教材以外,还要尽量多地阅读与课堂内容有关的知识,以及尽可能地涉猎广泛,扩大自己的视野。对于工程类的课程,有时还要进行必要的实验。总的来说,做到充分备课并不容易,它需要教师的大量投入和付出来实现。
三、通过教师的状态来感染学生
教师上课的状态可以感染学生。如果教师上课时热情饱满、声音洪亮、反应敏捷,那么就会在课堂上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学生会明显迅速、高效地接受新知识。有些老师感觉自己“在讲台上会明显热情高昂甚至亢奋”,据观察,这样的老师课堂效果普遍
比较好,也很受学生欢迎。反之,则可能会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再反过来影响老师的情绪,并造成恶性循环。
另外,教师要重视自己所讲的课程,珍惜每一次课堂教学机会,并让学生们知道所讲内容是重要的、有用的,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关注。如果教师自己对课堂内容不够重视,那么通常学生的反映也不会积极。
四、用生活实例阐述抽象知识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因此,实际上学生对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不会是从绝对的零开始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各种渠道和自身实践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来帮助理解所讲授的内容,还可以借助一些生活实例来阐述抽象的内容。
例如《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的内容是由各种操作系统的组成结构、设计思想、方法和理论综合而形成的。该课程知识点多、概念性强、抽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感到不易理解,难以掌握。如果将一些抽象的理论用生活中与之类似的例子来阐述,会明显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比如,进程的状态转换是《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的一个不易理解的知识点。我在上课的过程中,将进程所处的几个状态及各个状态的相互转换,用生活中购火车票的例子作比方来讲述。把排队等待买票、在售票窗口购票、票价上调需回去取钱三种情况分别对应进程的就绪态、执行态和阻塞态。经过这样的比拟,学生很快理解了三种状态的特点及其转换的触发机制,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五、使用风趣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授课过程中应注意活跃气氛,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但一定要把握程度和时机,要做到风趣而不滑稽。如果处理得当,将明显提高课堂效果,并使学生进入一种活跃的学习状态。另外课堂讲解要具有条理性,要注意表达方式,避免口头禅和回声式的重复一句话。教师的思维可以跳越,但语言表达不能经常跳越,要注重逻辑。这需要教师不断地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简洁的语言来高效地传递信息。
六、通过鼓励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是需要鼓励的,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对学生的进步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长远地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态度。鼓励还是沟通师生感情、密切师生关系的“连接点”。正确地运用鼓励手段,会使学生在自信、成功的心态中学习,从而使教育目标更快实现。
鼓励的时机与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可以在学生积极发言、认真听讲、积极反馈时通过语言、表情(如微笑)或动作(如点头)来鼓励学生。此外,关注和尊重也是一种鼓励方式。教师如果能够尽力记住所教过学生的名字,就会使让学生感到老师在意他,在这种激励下,学生会更有信心和兴趣学好这门课。
七、通过回顾前面知识来帮助讲解当前内容
据说“遗忘”是人类的一种自我保护功能,它可以使人不会永远处在曾经经历的恐怖和痛苦中。不管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可以肯定的是:忘性是不可避免的。估计每位老师都会遇到“学生当时学会了,过后就记不住”的情况。因此假如在讲课过程中,讲授是基于学生已经完全记住从前所讲过的内容来安排的,可能会导致南辕北辙的效果。如果在讲本次课时,用少量的时间概括性地回顾可能用到的前述知识点,会明显提高本次课的授课质量。但这对教师实际上也是一种挑战,一是回顾知识所用的语言要尽可能简洁;二是不能因为前面的知识曾经讲过而忽略备课。教师也有忘性,即使当初的讲解非常成功,如果不准备,曾经讲过的内容也可能讲不好。
八、采用启发式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做到有疑问、有思考,带着问题去学习,效果会更好。在教学过程中,我逐渐形成了“介绍背景、抛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法、评价方法优劣、发现新问题”这种循环的教学步骤。利用这个步骤来引导学生,可以使得学生的学习跨过一个又一个台阶,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九、增强互动,引导学生发表见解
教育最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能将传统的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课堂教学转变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将会使教学不是在被动灌输中进行的,而是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完成的,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并使得在讲解后面知识点时学生有兴趣听。
可以从多个角度与学生展开互动,比如:设计新颖又有吸引力的问题并展开讨论,有意设置正反两方来分析优劣,引导学生用他的理解方式讲解某个知识点等等。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使他们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相互争辩和讨论,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更丰富、更灵活的理解。
十、在探索中求发展
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授课方式,但究竟哪种更合适,就需要老师不断总结。既不能拘泥于传统方式,不敢创新,也不能一味地追求新方法,而抛弃一些基本的方法。不能完全否定某种教学方式是错的,也不能完全肯定某种教学方法是对的。因为针对不同的知识点、不同的课堂环境、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所取得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比如对于操作系统课程,由于概念很多,而且内容的前后之间有很强的联系。所以强行记住一些常用的基本概念如:临界资源、进程等,会明显加深后继课程的理解。而且,如果有时前面的知识点理解不深,可以先知其然,而暂不深究其所以然,这样在学到新知识时不易卡壳,而且反过来会帮助加深原来概念的理解。因此我对死记硬背的方法并不
完全持否定态度。在一定情况下,这种方法很有效。
7.提高集体领导能力的几点体会 篇七
1 微笑, 最美的沟通语言
作为一名汉族老师在给民族班上课时, 要有一个心理准备就是力争在第一次课就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喜欢你、喜欢这门课。这样就为后续《人体机能学》课程学习的顺利进行建立默契、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了基础, 开了个好头。而微笑是最美的沟通语言, 初次见面时一笑, 能使她们喜欢你;遇到麻烦时一笑, 会使紧张缓解;分别时一笑, 会使你的形象长久留在她们的记忆中。微笑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可以让人拥有一份快乐的心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更应该始终保持一份微笑, 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美好、和谐的氛围, 让她们拥有一种愉悦的心情, 让她们与老师的交往没有民族之间的隔阂, 让她们在第一时间点能与你成为学习上的朋友。
2 保证学生笔记完整、重点突出
授课过程中牢记你面对的不是汉族学生, 而是一些汉语水平不是很好的民族学生, 所以在讲课一开始无论内容多少, 都应将语速放慢, 吐字要清晰, 语言言简意赅, 通俗易懂, 讲解清楚, 讲授的内容尽量少一些。民族学生对汉语语言反应较慢, 理解能力有限, 对《人体机能学》这样一门较复杂的就连汉族学生学起来也感到吃力的医学基础课更是不能一下听明白, 甚至就连板书写好了, 要在书上勾下来都不一定能找到地方, 更不用说要求她们快速的抄下来了, 所以在板书写好后, 老师还需耐心地再将相关内容逐页逐行逐字带着她们在书上划出来, 并提示在重点处做上标记, 这样就方便了她们在课后复习巩固时进行查阅以及获悉复习的要点, 而避免了学生抓不住重点走事倍功半的弯路。
3 深入到学生中去, 对后进生制定特别计划
即使在实施了上述方法的情况下, 还会有少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较差听不懂和课程的枯燥性不愿意和老师配合, 仍然注意力不集中, 思想上松懈预备放弃, 在这个时候学生已有了放弃这门课、放弃老师的苗头, 那作为老师为了省事省劲, 也要放弃学生吗?——绝不!在这种情况下就要与她在课后多做一些沟通, 是课程太难听不懂?还是讲的太枯燥不愿意听?还是自己有心事或身体不适而无法专心听课?是不愿意学还是讲的太快跟不上授课进程?等等……多半这样的学生都认为:这门课一开始都这么难, 认真听了还是听不懂, 所以到后面就更不愿听了。那为什么不尝试与这样的学生制定一个循序渐进的特别学习计划呢?先制定一个“一周”短期计划, 在一周内让她试着努力去听课并认真做好笔记和复习, 在下一堂课前提问时验证一下收获, 经过一周的努力肯定是有一定收获和进步的, 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那么她就获得了一定的动力去开心的学习了。然后制定一个月计划, 好, 该计划OK了, 再制订一个期中计划……由此循序渐进、激励、引导, 结果是:这样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较理想的成绩, 甚至个别学生由班级倒数几名经该计划实施一个学期后, 取得班级前十名的优异成绩。但要做到这一点, 并不容易还需要老师具备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的精神。
4 创设思维机会, 语言生动形象、贴近生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质疑问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好奇心,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比如在讲授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时, 学生可能一下无法理解该意思, 可以试图问她们如果将一个热腾腾的小而厚的油囊和一个热腾腾的大而薄的芝麻囊分别塞进一小口径的管子里, 那么哪一种容易通过并通过后不易受损?这些是很贴近她们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学生当然很容易就答上来了, 是大而薄的芝麻囊容易通过该管子并不易受损。那么就可以反问她们为什么?学生回答:大而薄的物体容易变形, 可以轻松的卷在一起, 通过该管子后再恢复其原形, 而小而厚的物体很难变形, 既使勉强通过该管子, 却易受损无法恢复原形最终无法发挥其正常功能了。通过学生的回答, 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如果红细胞发生了老化或已变形为球形在血液流动时, 这些红细胞能否再顺利通过细小口径的血窦并完成它的携氧工作了呢?当然回答是不能了。
5 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创设动手操作机会,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中职民族学生在实验操作动手方面, 能力远远比汉族学生强, 并且正处于对专业知识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实验技能操作的训练, 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 在肺水肿模型的制备过程, 不少学生会考虑为什么给家兔静脉快速大量输液的基础上, 再缓慢给予少量的肾上腺素就会复制出肺水肿模型, 而快速大量输液后不给肾上腺素的家兔却未出现肺水肿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由此学生自然地联系到临床, 就会产生类似在给患者快速大量输液时是不是会导致肺水肿的发生呢?
6 杜绝满堂灌教学、由静听转变为主动探索、由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人体机能学》知识枯燥, 抽象、难讲、难学,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教师要有创新性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和个性特征、讲究教学技巧、教学艺术和管理艺术, 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努力创建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改变以往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弊端, 引导学生由静听转变为主动探索, 由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
综上所述, 通过对民族高护班学生采取多种教学“特定”指导方案, 老师教学工作的更加深入、细致, 可使每一位民族高护班学生喜爱《人体机能学》, 掌握学习技巧, 提高她们学习的积极性, 让她们能从学习中得到乐趣、并增强了自信心, 培养了民族学生的学习能力, 为临床课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同时也努力在课程教学中实践了中职学校要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
摘要:民族班学生汉语水平低, 对医学知识学习能力差。通过教师积极主动地深入到学生中去, 细致、耐心地采取多种教学指导方案, 与学生建立团结友爱、和谐向上、民主平等的师生氛围, 使民族高护班学生在学习《人体机能学》过程中提高了学习兴趣, 增强了自信心, 并掌握正确而便捷的学习方法, 切实有效的提高民高班学生《人体机能学》学习能力。
8.提高集体领导能力的几点体会 篇八
关键词:物理概念;理解
物理概念是一类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共同性质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抽象化和概括化的思维形式。
一方面,物理概念反映着人类对物理世界漫长而艰难的智力活动历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另一方面,它又使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物理世界中,把握了事物的本质特征,成为物理思维的基本单位和有力工具。借助于这种简约、概括的思维形式,人们找到了支配复杂的物理世界的简单规律,建立了假说、模型和测量方法体系,从而筑起了规模宏大的物理学理论大厦。因而,在某种意义上说,物理学基本概念是物理学理论的根基和精髓,是物理学大厦的砖石。
没有精确、严密的物理概念,也就没有定量的物理学。因此,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的教学是首要的任务,是进一步进行物理规律、物理理论教学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建立起一系列清晰、准确的物理概念,不能理解特定的词所代表的物理概念的含义,就失去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可见,建立起科学的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打开物理之门的钥匙。特别是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程度将直接决定学生物理学习的好坏。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物理概念的理解程度呢?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提高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体会。
一、追本溯源突出物理概念引入必要性及其实际意义
任何概念的形成都是有一个过程与背景,而且对这种过程与背景理解得越深也就对这个概念理解的越深。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让学生了解物理概念的形成背景,以及为什么要引入这一概念,引入它有什么作用与意义,将有助于使学生清楚地知道这一概念的来龙去脉,同时会对这一物理概念形成比较全面的感性的认识,有助于深层次理解概念。例如,对力的概念学生往往理解为人身体的力量,不认为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种错误概念一旦形成,对今后学习重力,摩擦力等各种力时,不但不能形成正确的概念,而且不能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因此,在教学中向学生说明力的概念时,应着重说明物理学中所说的力与日常所说的力的不同形成背景。指出物理学中的力是指物体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作用力,而日常所说的力具有广义的特性。如,吃力,费力,苦力,脑力等等因不同范畴有不同涵义。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力的概念。
二、创设真实情境,讨论物理量的定义
物理概念形成后,有些概念为了比较大小常常给予他量的定义。如速度,加速度,电场强度,磁场强度等等。这些概念的量的定义,往往是比较抽象的,学生不好理解。对于类似的这些概念,可以先把问题的情境建立起来,然后利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将有助于学生对该物理量的理解。例如,速度的概念建立起来后,可以向学生提出“既然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那么两个运动员赛跑时,运动的快慢用什么值来描述、比较”的问题来创设情境,然后布置讨论用何种量来描述运动的快慢。那么,讨论中会得出“相同距离内,谁用的时间少或相同的时间内,谁跑的距离远谁快的结论”,根据结论是否符合思维惯性再讨论,将得出“相同的时间内,谁跑的距离远谁快”的结论。讨论同时间取值,得到速度的快慢可由单位时间内位移来描述,进而得出速度的概念即位移与时间之比。
三、通过实验理解强化概念
物理概念是对物理现象中的感性材料进行比较、抽象和概括而形成的理性认识。任何物理概念都是建立在客观事物的基础上,所以掌握物理概念,应注重从具体事物、实例或演示实验出发,获得清晰的印象,然后通过分析,抓住现象的本质,从现象的感性认识,过渡到抽象的理性认识。实验是认识概念的基础,是获得感性知识的主要手段。例如,引入共振概念、机械波的概念时,利用共振仪、机械波演示仪来实验,学生不仅直观地看到现象,而且有助于形成概念。
四、咬文嚼字加强重点词汇的理解
物理概念与规律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每一句话都具有深刻的涵义,往往使学生觉得深奥难懂。因此,要提高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在教学中有必要对每一句话进行深刻分析。例如,机械能守恒定律为“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在这句话中“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形下”这句话,因为蕴含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同时指出了机械能守恒的前提。因此,对学生着重剖析这句话,将使学生深刻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起到关键作用。
五、用学生熟知的概念规律,通俗地理解概念
物理概念与规律都是人们通过观察,总结自然现象得出的客观规律,是自然现象中的一部分,与许多自然现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本质的相同。因此,在讲解物理概念时通过学生熟知的其他领域中的概念规律,用类比的方法指导学生理解物理概念与规律。将提高学生的理解深度。例如,在讲解振动图像时,我们可以利用学生比较熟知的股票来进行类比。指出股票的走势图是股价随时间的变化,体现任意时刻的股价情况,同理振动图像是振动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体现振动物体任意时刻的位移情况。这种类比的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振动图像,而目有助于理解其他的图像。
六、结合案例巩固概念
概念的形成—般需要多次反复思维,因此物理概念建立起来后,还需要通过应用,加强对概念的理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编制每一概念教学后的巩固练习,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理解物理概念。比如电阻、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学生很难掌握,可以利用一道合适的练习题,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这一概念,如:“某段金属丝两端加6v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是0.2A,若将它两端的电压变为2v,则它的电阻值是____通过它的电流是_____。若对金属丝进行对折后电阻值变为______。”通过类似习题的练习,学生才会真正深入理解电阻的大小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而不是取决于所加电压的大小。
在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物理概念的掌握和理解感到困难的现象,本文仅仅根据笔者在教学中的感受,列举了几种帮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进而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几点体会。要搞好物理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多种途径和多种办法,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构建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物理难学的现象就会逐步改变,物理教学的质量也就会不断提高。
9.提高公文写作的几点体会(精) 篇九
一、注意积累资料,是提高公文写作质量的“奠基石”
广泛占有资料是写好公文的基础,是提高公文写作质量的前提。占有资料要日积月累。积累资料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从工作和生活中收集“第一手资料”;另一种是从文件和有关材料中获取“第二手资料”。收集、获取资料,要立足于本部门、本单位,着眼于本行业、本系统,关注社会有关情况,遵循适度、有用原则,广泛采集感性与理性资料、现实与历史资料、直接与间接资料、正面与反面资料。收集资料的方法,就是要用好“两把刀、一支笔”。所谓两把刀:一把是“机械剪刀”,剪贴报刊等资料;一把是“电子剪刀”,剪辑网上资料。所谓一支笔:就是采取摘录、提要、心得式的笔记方法,摘录文电资料,记录会议讲话等。积累资料的诀窍:一是多读伟人传。从伟人传中认识伟人、领悟伟人的处事招术,从中得到启迪,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多看上级机关文件。从上级机关的文件中学习公文写作知识,熟悉公文写作规范,提高思维层次。三是多学本职业务知识和有关政策法规。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不断丰富业务知识,提高政策法规水平,熟练掌握有关标准制度。四是注意留心身边素材,参加集中学习、开会,日常工作交流,参与有关活动等,要注意留心听记领导的讲话、同志的发言,善于对比分析和思考归纳。只要能持之以恒做到上述“三多一注意”,久而久之,写作公文时就能达到运用自如、“信手拈来”的熟练程度,制作的公文质量也就可以不断提高了。
二、正确理解意图,是提高公文写作质量的“定位键”
正确理解意图,包括了解熟悉上级领导机关意图,准确把握本级领导意图。上级领导机关和本级领导意图,是指上级机关和本级领导关于某项工作的指导方针、总体部署、基本要求和大致思路,是各级机关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的基本依据。起草公文要完整准确地体现领导意图,必须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完整准确地把握领导意图。要做到这一点,平时就要注意学习领会上级机关的有关指示精神,熟悉有关工作部署和要求,善于站在上级、领导和全局的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二是要创造性地体现领导意图。由于上级机关的指示精神有时是指导性、原则性的,加之领导在考虑成熟某个问题前,其意见想法有时还不连贯、不集中、不清晰,因此,起草公文时要善于把握领导意图的精神实质,进行必要的提炼、概括、完善、拓展、创新,做到融会贯通。三是要善于拾遗补缺。“拾遗补缺”是指在起草公文和整理领导讲话时,要完整准确地归纳整理领导意图。尤其是整理领导的即席讲话,有的没有明确的标题,有的只是要点,这类讲话往往有的是“半截子话”。这就需要整理者提炼标题,调整结构,补充内容,修正语句,规范口语,做到既不偏离领导讲话的主旨,又要高于领导即席讲话的“水平”,这才是写作者的高招。
三、重视写好提纲,是提高公文写作质量的“关节点”
10.提高领导能力素质的心得体会 篇十
赵成筠:实战派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曾任 上海金融学院 工商管理副教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培训专家
卓越领导力
团队建设与领导力
如果把单位比喻成一个人,领导班子是“头”,中层领导干部就是“腰”,大脑是指挥中枢,腰则是重要支撑。中层领导干部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是单位的中流砥柱,是在第一线上承担具体领导管理职责的人,他们的个人素质、履职能力、负责精神是完成任务带好队伍的可靠保证。中层领导干部应当具有较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管理意识、创新意识、合作共事意识、廉政意识和表率意识,在工作中,破除好人主义、本位主义、平庸主义和平均主义,处理好与上级、下属、兄弟部门以及正副职间的关系,在动脑筋、负责任、有作为、做表率上下功夫,把以下六个方面作为提高素质和能力的着力点:
一、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
讲政治和顾大局是提高领导能力干部的第一素质,也是最基本的素质,不懂政治、不讲政治就当不了、也当不好领导干部。政治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就是上级指示精神和群众的根本利益。大局就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局面;就是全院、全局、全路、全市、全国。想问题干事情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放开眼界,考虑长远,将具体工作融入中心,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不能因为局部工作的不慎或失误给全局带来负面作用和消极影响。既要把握大局,从宏观上分析和研究问题,又要注意细节,从微观入手解决问题。
四是要破除本位主义和小团体主义。
本位主义和小团体主义是指一切从本团体利益出发,不顾大局,不顾整体,不顾其他部门。克服私事重于先于公事、部门的事重于先于整体的事的现象。个人对集体,集体是大局;部门对整体,整体是大局;下级对上级,上级是大局,大局要重于和先于局部,这是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的具体体现。
二、事业心和责任感
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尽其力,提高领导能力中层干部的基本要求。认真履职是对提高领导能力事业心责任感的最好检验。
一是要对自身责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既要管事,又要管人,既要完成任务,又要带队育人,政治业务两手抓。不能仅仅满足于完成事务性工作,而且要对本部门人员状态、环境氛围、人才成长和工作业绩负全责,把这些都列入自己应尽的职责范围。
二是要有敢管严管的勇气和信心。
对事业负责,对同志负责,克服患得患失,破除畏难情绪和好人主义。有的同志怕得罪人、怕影响关系,怕丢选票,对难管的事和难管的人不愿管理,不敢坚持原则,不去严格要求,不批评不提醒,放任自流,搞一团和气,使得一些不良行为和风气长期得不到解决,既影响个人进步又影响部门形象。从长远看,敢管严管,只要出以公心,为了工作,为了同志,管的对,不仅不会影响人际关系,反而会赢得尊重和权威。如果怠于履职、放弃管理、不负责任,表面上看一团和气,实际上则使人从内心深处对提高领导能力产生怀疑,丧失对领导的尊重和信赖、终将会被上级领导和绝大多数群众评价为不称职。
三、工作思路和工作标准
清晰的工作思路和明确的工作标准,是对提高领导能力工作的特别要求。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胸中无数、心里没底、不知道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是无法胜任提高领导能力管理工作的。
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强化干部的思想力,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加强工作的前瞻性、计划性和针对性。邓小平同志说过:“肯动脑筋,肯想问题的人愈多,对我们的事业就愈有利。”思考是创造性工作的起点,思考出智慧、出办法,行动力的强与弱取决于思想力的深与广。提高领导能力的干部要多学东西,多想问题,联系实际,拿出具有自身特色和创造性的工作思路和切实可行的工作标准,把工作的方向、目标、要求、步骤、策略、方法、措施、时限等都列入计划,有条不紊地去落实,使分管的工作在连续不断地实现阶段性计划中推进。勤动笔促进勤思考,常写学习心得、计划总结、工作经验、调查报告、专题论文、宣传稿件及各类文章等,能够有效地锻炼和提高思想力。
四、管理能力和工作作风
要注意搞好干群关系,经常谈心交流,了解干警所思、所盼、所需和所烦、所厌、所愤,真诚地帮助他们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应当把所有的同志都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那样去关心去帮助,特别要注意团结那些与自己意见不同、脾气秉性不同的人。学会与各种不同的人相处,团结他们一道工作,这也是提高领导能力工作的一部分。要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通过坦诚相待、思想交流、一碗水端平、公道处事来温暖人心、凝聚人心,想方设法使每个同志都有归属感、被认同感和成就感,尽力去化解失落感、孤独感和失败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解一切消极因素。要敢于批评不良倾向,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使人容易接受,批评要与人为善、有根有据、讲清道理、允许辨解,不要道听途说、捕风捉影、偏听偏信,尽量避免由于批评不实、管理不公或处理失衡人为造成矛盾和不和谐。衡量干警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主要看是否拥护和服从提高领导能力的要求;是否团结和谐;是否思想活跃、敢于发表意见、批评缺点;是否认真负责、有创造能力和优秀成果;是否关心集体、自觉维护院风院誉等。
五是要掌握抓典型、抓骨干和抓实、抓细、抓紧、抓早的工作方法。
根据人的不同特点和长处,培养各方面的先进典型,使得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给想干的人以机会,为能干的人搭舞台,让不干的人干起来,营造前有标兵,后又追兵,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环境和氛围。
五、合作共事能力
提高领导能力干部要胸有全局,正派大气,处理好上下左右各方面的关系,做到关系和谐,工作合作。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独立负责的基础上,相互尊重、理解、谅解、支持、配合。
六、个人品行和表率作用
11.提炼领导讲话稿观点的几点体会 篇十一
【关键词】讲话稿;观点
一、观点要储备
所谓储备观点,就是讲要注意积累一些有战略性的思想,有备无患,需则用之。这样在写文章时,就可以在分析、选择、提炼材料的基础上以逻辑思维为经,以事实叙述加必要的形象描述为纬,织出美的绫罗绸缎来。抓问题是指抓一个时期有反映价值的情况。能不能写出有意义、有分量的文章,首先看问题抓得准不准。问题抓得准,抓在点子上,文章就有了生命力,写的文字差一些也不要紧,那只是个修改、补充问题了。所谓抓在点子上,就是说现实生活中,实际工作中有这个情况,而且是个重要情况,而上级部门正需要了解这个情况;抓在火候上,就是眼下最需要这个情况,早了不行,迟了也不行;抓在要害处,就是抓住这个情况的最本质最关键的部分。抓观点储备一定要思想解放,敢于思索,富有创新精神。好文章要有真知灼见,那就要在思想认识达到一定程度,形成观点群并有较强的逻辑线索之下才能形成。我们所讲的观点问题,实际上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分析认识得出的结论,是在认识客观事物运动规律的前提下,如何结合实际去有针对性地认识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观点要正确
讲话稿的思想观点正确是最基本的要求。什么叫“正确”?就是要符合“两情”。一是要符合“上情”,即要符合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原理,符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的部署、指令。二是要符合“下情”,即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符合群众的利益。在实际工作中,确有一些领导讲话常常讲出一些与上相违背、与下相脱离的观点。前些年,在邓小平南巡谈话精神下达以后,有的地方领导讲话还强调停留在区分姓“社”姓“资”问题,显然是吃不透上情,与形势发展格格不入。2003年前后,全国部分产业发展结构出现问题,中央为控制经济工作中投资过热、投资规模过大的不健康趋势,对过剩产业进行调整。但是有的地方经济长期落后,没多少投入,没搞什么项目,也非要“大整顿”、“急刹车”。
三、观点要鲜明
毛泽东说过:“我们必须坚持真理,而真理必须旗帜鲜明。我们共产党人从来认为隐瞒自己的观点是可耻的。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有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这个论述完全适合讲话稿的起草。讲话中所阐述的观点,必须鲜明、尖锐,有感召力、战斗力,不能吞吞吐吐、模棱两可,让人听了不痛不痒,甚至不得要领。许多失败的讲话稿就是因为一篇文章中出现多个中心论点,一会儿阐述这个观点,一会儿论述那个认识,从而导致观点不鲜明。此外要把观点放在突出的位子,进而突现观点,这是观点鲜明的关键。我们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讲话稿进行多角度认识,多角度探究,多方位切入,这样你就能发现别人无法发现的道理,提炼出别人提炼不出的观点,形成别人不能形成的认识。
四、觀点要配套
在一篇讲话稿中先后阐述的论据要相互照应、相互配套,形成体系,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发挥“整体效应”。写讲话稿的基本结构要注意以下几点:在起草讲稿前,应根据会议的中心议题,拉出讲话的框架,确定写几个问题,并提出主要思想、观点和任务、措施。设计讲话稿的结构要根据实际需要,突出重点。同一问题,在这一时期显得很重要,则可单独列题,在另一时期不太重要,则不必单独列题。全篇几部分的排列顺序及各部分内部几层意思的排列顺序,要有逻辑性。如某领导关于加强科技工作的领导的讲话,阐述的几个主要观点分别是:努力提高对加强科技工作领导的认识;全面履行对科技工作实施领导的职责;认真改进对科技工作实施领导的方法。其中关于“职责”部分又分为三个“小观点”:抓政策;抓改革;抓协调。
五、观点要实在
12.提高集体领导能力的几点体会 篇十二
深入企业顶岗实践, 使我们的专业教师接受了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严格的管理制度、浓厚的企业文化的洗礼, 使我们的专业教师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得到了升华, 使我们的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解决职业岗位实际工作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实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突破。
1. 教育教学理念的突破
“这次实践活动, 让我们这些站惯了讲台的专业课教师从课堂走进了企业生产一线, 使我们把握了现代企业中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 提高了专业技能, 体会了企业的真实需求。‘学徒’生活虽然非常辛苦, 但收获颇丰。下企业实践, 像企业人员一样上下班, 从事企业员工相同的工作, 在实践的过程中, 我们普遍感受到书本知识和实际工作需求存在的差距, 在教学理念上有了更深的认识。通过到企业实践。我们的实践工作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升, 通过与企业人员的交流, 明确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2. 教师实践能力的突破
教师到企业实践, 了解了企业的生产实际, 也带着问题, 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 提高了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能力。掌握了相关生产工艺和新的技术信息, 同时对企业运作模式、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理念有了较充分的认识, 大大提高了实践能力, 也对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了切实的了解。带着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术, 数控技术专业教师从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重返学校。这样利用寒暑假进企业、访公司、下车间开展实践活动, 已经成为我校教师苦练内功、提升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职业学校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建立一支既有现代教育理论水平, 又有现代教育实践能力;既有较高文化素质、业务技能素质, 又有较强动手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关键。就将暑假作为老师的“第三个学期”, 要求每一位专业教师都要下企业学本领、练技能。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后, 和企业职工同工作、共学习, 共同接受企业的管理和考核。在活动期间, 专业教师按学校下发的要求认真实践,
3. 教师重构课程教学内容能力的突破
教师深入企业顶岗实践, 不仅使教师体验了企业工作的艰辛, 更重要的是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管理制度, 发现了教学内容和实际职业工作需求的脱节, 了解了职业岗位 (工种) 对岗位人员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为高职职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重构高职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建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符合职业能力形成规律高职教育新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我们将在以后的教学中注重教学内容和行业挂钩, 加强对学生服务意识的培训和服务技能的提高, 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掌握过硬的服务技能。体验专业生活, 感知岗位需求, 更新专业知识, 强化技能水平, 提升专业素养, 为教学提供素材;教师接受双重管理, 学校跟踪调查, 企业也会针对老师的工作情况给出鉴定。
4. 教师职业素养的突破
我们体验了员工们的真正生活, 欣赏了员工们的精神风貌, 他们的细心、耐心、恒心和良好的忍耐力、精力, 都是我们要在以后工作中学习的。比如他们那些接待我们的人都是在我们之前出现, 接待我们的同时他们原来的一份工作在晚上加班完成, 并且每个员工的服务态度都很好, 随便问那一个他们都会很耐心的回答你, 不管有多累他们的精神风貌都很好, 没有半句怨言, 时刻保持微笑, 这是我们在以后的工作要学习和做到的。
总之, 扎实推进专业教师下企业顶岗实习制度, 紧跟生产服务一线技术的新发展, 有效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这是打造一支高素质“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 也是确保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短暂的实习给了我们很多教育和启示。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 努力做好每一个教育环节来回报学校对我们的期望。为学校今后教学工作中的专业和课程标准化、工作计划的表格化、教学与日常工作过程的精细化、教学与教研的职业化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杨振升.谈双师型高职教师的内涵及培养.教育与职业.2005, (17)
13.提高集体领导能力的几点体会 篇十三
摘要:文中对关于新时期提高会计职业能力的几点思考进行分别论述。
关键词:会计职业能力提高思考新时期会计执业者工作容易出现的问题表现
首先,由于受会计人员专业技术、业务能力的制约,一些企业会计工作仅停留在报账、算账环节。会计执业者无法提供管理需要的信息,无从谈及会计参与经营管理工作。
财务人员长期以来进行的是大量重复性的偏“体力劳动”的核算工作,在对企业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偏重确认和计量,大量的精力放在了报账和算账上,在确认、计量、报告会计信息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决策模式和对信息的需要,只是表面上完成了工作,编制出了报表。但往往报表上的资料只是数字的简单堆砌,重大特殊事项也没有充分披露,这样的报表是无法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及企业管理层的经营管理的需要。
其次,实行电算化后,许多财会人员对电算化系统软件也仅停留在“会用”的层面上,数据库管理、办公软件和计算机网络知识认识模糊,不能了解整个电算化系统的全貌,自然谈不上软件功能的全面深入应用,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方面的作用。用电算化资料进行财务分析与评价也就无从谈起了。
最后,由于会计制度的约束及执业习惯,长期以来,财会人员习惯于照章办事,理论知识贫乏、专业技能低下,工作缺乏创新意识和主动性,缺乏一定的灵活应变能力和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做好会计工作,有效提升会计执业者执业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2.1 培养会计执业者具备较全面、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满足现代企业管理对会计执业者素质的要求,就要做到知识的积累和更新。要求会计执业者要掌握会计、财务管理、资本运作等方面的相关理论,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业务素质,还要能够掌握现代核算工具,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要熟悉数据库管理并能熟练运用各种办公自动化应用软件,利用现代化核算工具来对会计资料做进一步的加工、分析和应用,以便在企业预测、决策活动中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
进行合理纳税筹划,将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要将这项工作做好,做到位,会计执业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来支持。扎实的理论知识要求会计执业者除了对法律、税收和会计知识相当精通外,还应该通晓工商、金融、保险、贸易等方面的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要求他们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企业的基本情况、涉税事项、涉税环节、筹划意图,在获取真实、可靠、完整的筹划资料的基础上,选准策划切入点,制定正确的筹划步骤,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最符合企业要求的有效的筹划。
2.2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真实、公允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准则。新会计准则赋予会计执业者的灵活性愈大,就愈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执业者要自觉抵制各种不当利益的诱惑,不受权势和偏见的影响,确保判断所产生的会计资料能客观、公允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建立以社会舆论和诚信档案制度为基本形式的社会评价机制。
可以将会计执业者职业道德、会计执业判断能力作为继续教育和会计执业资格考核评聘的重要内容,通过不断的教育和学习,培养提高会计执业者的自律品质。
2.3 企业管理层要创造一定的条件,以利于会计执业者执业能力的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层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还有相当一些企业领导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财务人员在企业管理中地位比较低下,仅处于为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报账、算账的“服务”的角色。由于角色定位的限制,其主观能动性不能得以很好发挥,这样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即使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问题,或者有员自己就会只是机械地报账、算账了,其执业能力的提高就有了无形的屏障。因此,要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能力,企业要致力于改善内部管理环境,提高财会部门在企业预测、决策等管理活动中的地位,赋予财务人员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应权限,同时也要建立科学的会计人才选拔和任用机制,使那些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财会人员能够有施展自身管理才能的空间和舞台。
另外,财会人员也要切实转变观念,更新思维方式,以积极的方式提高自身执业能力及综合素质。
2.3.1 建立执业判断意识,提高自身的执业判断能力。会计执业者执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特点,运用其掌握的会计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对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事项和交易采用准确的会计处理原则、方法等进行合理且合法的判断和选择的能力。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发布,会计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加大,在诸如会计核算原则、会计政策、会计核算方法、会计估计等方面都要依赖会计人员的执业判断,会计执业判断存在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全过程。会计人员执业判断能力的高低,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会计执业者必须由过去完全按照会计制度执业向执业判断方向迈进,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学会分析、判断、综合、总结,养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调查了解一些与本行业有关的市场、科技信息,掌握不断变化发展的新情况,学习和掌握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提高会计执业判断能力。
2.3.2 培养自身管理意识,并将管理意识融合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一方面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会计信息,并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符合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管理意识,要熟悉本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充分领会企业决策层的管理意图,着眼于企业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着眼于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使会计基础工作至始至嘟本着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宗旨来开展工作,做好每个工作细节,为企业管理层及其他报表使用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在此基础上依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分析研究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供管理决策层参考,使会计工作寓于企业管理过程之中。
2.3.3 培养合理纳税筹划意识。纳税筹划就是企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事项的事先筹划,最终使企业获取最大的税收利益。会计执业者在日常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税收政策,合理安排涉税行为,在合法的前提下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作为合理纳税筹划的主体,会计执业者所具备的纳税筹划意识是合理纳税筹划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2.3.4 注意培养自身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一个优秀的会计执业者,不仅要能够通过所掌握的理论知识,通过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进行财务核算,而且还应该是一个有效的沟通者。由于会计的职能作用和会计部门的特殊性,会计执业者一方面要与基层单位打交道,要确认、计量、记录、跟踪各方面的会计信息和会计资料,要与企业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人员来往,要全面、系统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要通过对经济活动的处理、分析和汇总,向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和生产经营的全面信息。另一方面要与工商、税务、银行及政府有关部门打交道,要从管理、税收的角度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能否坚持合理合法的原则,兼顾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能否将国家的各种财经法规上传下达,将在很大程度上考验会计执业者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2.3.5 培养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计执业者要使自己具有一双洞察事物的眼睛,在运行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凭借自己的管理经验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制度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协助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完善相应内部控制制度。
另外会计电算化软件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可能无法满足日常管理的需要。作为电算化软件的主要应用者,会计执业者有义务配合系统开发人员,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会计电算化软件不断地完善,以适应企业财务管理的变化需求。
参考文献:
14.提高集体领导能力的几点体会 篇十四
摘要:宏观经济学是高校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之一。然而,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学生在学习时提不起兴趣,教学效果不佳。本文从宏观经济学的课程特点和教学现状出发,探讨提高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 特点 现状 教学效果
宏观经济学作为各高校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如何波动的,故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
一、宏观经济学的课程特点
(一)庞大而复杂的体系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它是研究一国的整体经济运行状况,如经济增长、充分就业、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等问题,以及政府如何采取政策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控的社会科学,因而它的理论体系是相当完善和庞大的。另一方面,宏观经济学经历了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新古典主义、现代货币主义学派、供给学派、新凯恩斯主义等理论学派的演变,目前也存在众多不同经济流派的理论学术观点。此外,宏观经济学是建立在许多前提假设、剔除众多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的学科,不同的前提假设,必然引起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的差异,因而它的理论体系是相当复杂的。
(二)抽象而晦涩的理论分析
宏观经济学是在不断改变前提假设的基础上,通过抽象的理论分析方法,运用数学模型和数学推导来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演绎经济活动的学科。它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用总体的眼光来进行分析研究,这对于刚入大学,没有社会经济生活深刻体验的学生来说,不太容易理解和接受。此外,宏观经济学涉及大量的专业术语、图形、表格、模型,需要良好的数学知识和微观经济学理论作为基础,如果微观经济学就学得一知半解,那宏观经济学不可避免地就会遇到很多难题,从而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宏观经济学的教学现状
(一)课程学时较少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宏观经济学的学时设置都在30-40个学时。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型学科,其内容繁多、体系性强,还有大量的专业术语和数学模型需要讲解,在有限的学时内,教师容易陷入两难的境地。如果按照教材内容讲解,可以把理论都灌输给学生,完成课本内容,但这样就有了照本宣科的意味,与学生互动交流少,案例教学少,导致学生提不起兴趣,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如果在教材外引入大量案例教学,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加交流讨论,则可能导致教材内容讲不完,学生基础知识没掌握好。
(二)教学方式单一
虽然近几年,部分高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考核不仅仅局限于考试成绩,也开创了一些实验课程,但大部分的宏观经济学课堂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通过多媒体PPT讲解,学生记笔记,大量的授课篇幅往往会让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节奏,更加谈不上主动和独立的思考了。
(三)理论联系实践不够
宏观经济学是建立在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其产生和发展是为了更好地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因而,我国的宏观经济学教学难以像国外高校那样,将学生熟知的案例完美融合于教材当中,加深理解。我国社会体制的区别,以及教师经济社会阅历的不足,会导致无法用最合适的案例恰当模拟经济形态,取得生动教学的效果。
三、提高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一)改革教学模式
要想学好宏观经济学仅仅依靠听讲、记笔记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必须主动思考,激发兴趣才能充分理解其理论精髓。因而,在教学模式上应进行改革。即在传统的课堂讲授的基础上,增加课前预习阶段和课后复习阶段,要求学生课前先把知识点整理一遍,有疑问的地方做出标注,带着问题来听课,课后布置适当的练习,比如模型推导和求解问题等,把重点、难点问题重新加固一遍,加深记忆与理解。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的结合,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
在课堂讲授阶段,可以在传统的教师全堂讲的基础上,增加多种互动形式,比如课堂讨论、小组辩论、演讲、主题讲座等方式进行多层次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对热点问题的讨论,比如“人民币升值有何利弊”等等,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理论是怎样指导实践的,从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二)增加案例教学
在增加了课前、课后阶段的学习后,课时少的矛盾问题就得以解决,课堂上可以用大量的时间进行案例教学,案例的选择可以用国外经典的案例,也可以用我国当下的热点问题,通过案例分析进行说明、验证,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理论,把抽象的理论变成简单、具体的知识,达到进一步巩固所学的作用。同时,案例教学会引导学生进行关联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理论指导案例、案例验证理论,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培养思维方式
传统的教学质量是通过考试成绩进行评判的,只要学生能够顺利通过考试即意味着完成了教学任务。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掌握实实在在的理论知识,并化为灵活运用的工具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教学质量。对于宏观经济学而言,让学生熟记专业术语、数学模型显然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宏观经济学作为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方式,为之后的专业经济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应该“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比如,让学生意识到假设前提的重要性而不是仅仅记住推论的结果,不同的学派正是因为假设条件的不同,才有了观点的对撞和政策主张的差异。再如,说明宏观经济学的西方经济背景和我国的经济形态的差异,让学生结合本国国情,了解哪些理论和政策主张是适用于我国当前形势的,哪些是不适用的。
四、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我们应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增加教学内容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培养经济思维、学会分析市场现象,从而为社会输送合格的经济人才。这也是我们应努力追求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5.提高解题能力的几点认识 篇十五
物理解题出现差错是在所难免的事, 重要的是如何对待错误.正确的态度应当是:正视各种原因的错误, 认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 从中吸取教训、摒弃谬误, 从而达到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下面让我们结合具体的实例, 谈提高解题能力的几点认识:
一、夯实知识功底是基础
头脑里在先前的学习中所建立的知识结构是影响解题成败的重要因素.如果我们对所学的物理概念没有准确、深刻的理解, 对物理规律没有牢固、灵活的掌握, 那么要想顺利求解物理习题是不可能的.
例1 如图1所示, 用一根均匀导线做成的矩形导线框abcd放在匀强磁场中, 线框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 在ad、bc上跨放着均匀直导线ef, 各导线的电阻不可忽略, 在导线ef从ab附近匀速向右移动到cd附近的过程中 ( )
(A) ef受到的磁场力方向向左
(B) ef两端的电压始终不变
(C) ef中的电流先变小后变大
(D) ef中电流先变大后变小
解析:这是一道难度并不高的选择题, 可是学生答错率非常高!究其原因是由于本题涉及的知识较多:有电磁感应、磁场力、左、右手定则、电路结构及其变化、等效电阻及外电阻的变化、路端电压与电动势的关系、路端电压与外电阻的关系、干路电流与外电阻的关系等等.任一环节知识的不足都会导致解题的失败.
当ef向右运动时, 导线ef切割磁感线, 将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根据右手定则可判断导线ef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向上.又根据左手定则可判断ef受到的磁场力方向向左.
图1的电路等效于图2的电路, 导线ef向右运动, 使R1增大, 而R2减少, 但R1与R2之和不变, 外电路的总电阻
二、准确理解题意是前提
解题其实就是对题目的信息进行接收和加工的过程, 所以充分接收题目提供的各种信息, 准确的理解题意是成功解题的前提.有的同学解题时, 由于没有认真仔细的读题, 审题, 在对题目信息感知不足的情况下, 就急于下笔做题, 结果曲解题意, 将解题引向歧途.
例2 如图3所示, 质量为m1的金属棒P在离地h高处从静止开始沿弧形金属平行导轨下滑.轨道的水平部分所在的空间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 磁感应强度为B, 水平导轨上原来放有质量为m2的金属棒Q.已知两杆质量之比为m1∶m2=3∶4, 导轨足够长, 不计摩擦, m1为已知.求 (1) 两金属棒的最大速度分别为多少? (2) 在两棒运动过程中释放的最大电能是多少?
解析:第 (1) 问的解答学生普遍正确:
上述求的结果, 其实是两金属棒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最大内能值, 而不是最大电能值.从金属棒P滑入水平导轨开始到金属棒P、Q都以v2匀速运动, 此过程中金属棒P克服安培力做功, 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安培力对金属棒Q做正功, 又将一部分的电能转化为Q棒的动能, 所以两棒在运动过程中释放出的最大电能为:
ΔE电
三、合理建立模型是关键
解物理题, 无不联系着一定的物理模型, 如:结构模型、运动模型、相互作用模型等.解题时, 我们先要弄清楚: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们可看作什么模型?它们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过程?这过程又可看作什么模型?然后选用合适的物理规律去解决.模型不会建立, 或建立错了, 都不能使解题获得成功.
例3 在真空中速率为v=6.4×107m/s的电子束连续地射入两块水平的平行极板之间, 极板长度为L=8.0×10-2m, 间距为d=5.0×10-2m, 两极板不带电时电子束将沿两极板间的中线通过;在两极板上加50 Hz的交变电压U=UmsinωtV, 如果所加电压的峰值Um超过某一值UC时, 将开始出现以下现象:电子束有时能通过两极板, 有时间断不能通过.求: (1) UC的大小; (2) Um为何值才能使通过的时间 (Δt1) 跟间断的时间 (Δt2) 之比为2∶1.
分析:咋一看, 极板间的电场是周期性变化的, 电子在变力作用下运动, 超出了中学物理教学的要求, 但仔细一分析, 电子穿越平行极板所需的时间大约为t=L/v=1.25×10-9s.比电场变化的周期T=2×10-2s小得多, 是个可以忽略的因素, 因而在电子穿越平行板的时间内, 电场可视为恒定电场, 电子是在恒力作用下做平抛运动.合理建立模型后, 那么具体的解答就会显得轻松自如.
(1) 当电压达到UC的瞬间, 电场看作匀强电场, 电子束恰能通过, 则有:
(2) 作U-ωt图像如图4所示, 当电压为UC以下时能通过, UC以上不能通过, 从图上可见要使通过的时间为间断时间的2倍, 则瞬时电压首先达到UC时刻为T/6, 则
四、灵活进行转化是核心
物理解题的实质就是转化, 将陌生、复杂、困难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简单、容易的问题,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和数学问题, 将一般性问题转化为特殊性问题, 将数的问题转化为形的问题等等.所以可以说, 转化是物理解题的核心.
例4 如图5所示, 在光滑的水平面 (xy平面) 内有场强为E、方向沿+x方向的匀强电场 (图中未画出) , 长为L的绝缘细线一端拴着质量为m, 带电量为q的小球, 另一端固定于O点, 开始, 细线拉着且沿+y方向, 此时无初速的释放小球, 小球在水平面做圆周运动.试求电场力的电大功率.
解析:由功能关系及功的计算式得:
一个思维灵活的解题者, 总是十分关注解题思维的进展状况, 注意捕捉解题过程中产生的新信息, 及时转化自己的解题思路.由于上式求Pmax困难较大, 因P=Eqvcosθ=Eqvx, 所以求P最大值可以转化为vx的最大值.因为小球的速度的x方向的分量vx在A→B的过程中, 是先增大后减小, 其间必存在最大值vmax.当vx增大到vmx时, ax=0, Fx合=0即Eq=Tsinθ, 又据向心力公式及功能关系可列出:
所以电场力的最大功率为:
五、严格分析推理是保证
解题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较为复杂的智力活动, 只有对问题本身进行深入、细致、全面的分析, 只有运用科学规律进行严格的推理, 才能保证活动沿着正确的道路行进, 并获得成功.学生在解题时有时会因逻辑思维不严、推理不当而导致错误, 例如推理依据虚假、循环论证、分类不当、以偏概全、忽视特例等等,
例5 质量为m的金属棒, 可以沿着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相距为l的平行金属导轨无摩擦的滑动, 两根导轨左端接有电容为C的电容器, 整个装置放在竖直向下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 金属棒与导轨垂直放置, 如图6所示.现在金属棒上作用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 使棒由静止开始运动.试证明棒的运动是匀加速运动.
解析:对本题, 不少学生这样求证:设金属棒做匀加速运动, 加速度为a, 则经过时间t时, 金属棒的速度v=at, 金属棒产生的电动势
E=Blv=Blat, 电容器两端的电压
UC=E=Blat, 回路中的电流
Fm=BIl=B2l2ac, 金属棒的加速度
上述推理将欲加以证明的结论“金属棒做匀加速运动”做为推理的前提, 在逻辑上犯了“循环论证”的错误, 这在逻辑推理中是不允许的.正确的推理方法是:
任取运动过程中某一微过程Δt来研究, 因为所取时间极短, 故可以认为Δt内加速度a不变, 于是有:在Δt内, 金属棒的速度增量
Δv=aΔt, 金属棒产生的电动势增量
ΔE=BlΔv=BlaΔt, 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增量ΔUC=ΔE=BlaΔt, 回路中的电流
总之, 物理解题出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而各个方面的原因又常常是互相联系着的, 因此, 如何才能提高解题能力, 并不是用简单的几个方面就能够说明.但是我们认为:教师对概念和规律的讲解做到准确、透彻;对习题的选择做到典型、有针对性, 并能引导学生实现题型的归控和方法的归纳;那么学生的解题能力肯定会大有提高.另外, 对学生自身而言, 学物理一定要重理解、重分析、重过程, 平时要善于总结自己解题出错的原因;要有一种探索和研究的精神, 举一反三, 不断创新;只有从根本上学好了物理, 才能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16.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尝试 篇十六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1(A)—0036—01
一、课前安排体验,培养阅读兴趣
对刚入学的孩子而言,感悟、体味文本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道理是有难度的,因为这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积淀作基础。针对这一问题,本人选择了课前参与这一学习形式。在课前参与中,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作为阅读的资源。这样,就可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看花灯》一课时,正逢张掖路步行街也悬挂了许多花灯,我就布置让学生在家长陪同下去看花灯。课堂上,孩子们兴致勃勃地互相交流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朗读时,孩子们自发地一边表演一边朗读,对课文中提到的花灯形状模仿得惟妙惟肖,还在不知不觉中将课文背熟了。好多孩子还不尽兴,根据自己看到的花灯又续编了课文:桃子灯,像颗心;西瓜灯,圆又红;孔雀开屏像扇子;小白兔灯,惹人爱……
二、课中引导感悟,培养阅读能力
1. 入情入境地范读。新课标对教师的定位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营造学习氛围,示范学习方法,帮助学生顺利阅读,与学生共同沐浴母语的光辉。而这点,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下雪了》一课时,对文中“下雪了,下雪了”一句的读法我是这样处理的:第一句“下雪了”,是早上醒来出门第一眼所见,因此要用又惊又喜的语气来读“下雪了?!”第二句是自己看到下雪了,要把这个喜讯告诉小伙伴,同时呼唤他们来玩雪,应放开声音拖长语调“下—雪—了”。这样的范读很快就把学生带入了教材情境,为进一步阅读感悟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
2. 读文章想画面。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重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体悟理解有其自身规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对于一年级学生,我引导他们一边读课文,一边在头脑中浮现出相关情景或文中插图,以提高阅读感悟能力。
在《拔苗助长》中有这样一段:他筋疲力尽地走回家,对家里人说:“可把我累坏了!今天干的活儿真不少,我让田里的秧苗长高了一截!”教学时,我建议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像种田人筋疲力尽回到家的样子,再联系实际生活,想像筋疲力尽时说话的语气,然后反复朗读。经过指导,学生很快找到了感觉,“有气无力”地将种田人说的话读了出来,而且理解了“筋疲力尽”的意思。在随后的课本剧表演中,学生也惟妙惟肖地将这段话表现出来了。
3. 设计问题情景。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形成和激发学生需要和动机的过程。而恰当的问题情景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努力去探索,阅读也不例外。
如《雨铃铛》一课:“沙沙响,沙沙响,春雨洒在房檐上。房檐上,挂水珠,好像串串小铃铛。丁零当啷……丁零当啷……”在指导阅读感悟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景:“沙沙”和“丁零当啷”有什么不同?这两个词在文中使用得恰当不恰当?问题一出,学生立即投入到阅读中,过了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谈出自己的感受:“沙沙”是雨落在房檐上的声音,所以细、密、轻;“丁零当啷”是雨珠从房檐上落下来的声音,所以圆、稀、重。这两个词使用非常恰当。之后,我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学生读得十分到位、悦耳。
三、课外拓展阅读,丰富阅读积累
为了达到《课标》中所规定的一、二年级课外阅读不少于五万字的阅读要求,我积极动员家长为孩子选购《唐诗三百首》《十万个为什么》《安徒生童话选》《鞠萍姐姐讲故事》《妈妈讲故事》等有益的课外读物,并建议闲暇时陪孩子一起阅读。与此同时,给孩子准备阅读本,让他们把每天阅读文章的题目和“收获”随时记下来,家长及时签上日期及意见,促使孩子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另外结合学校开展的“每周一诗”活动,我要求学生每周至少背两首诗,由家长检查督促。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孩子们不仅背会了很多首诗,而且从书中认识了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认识了披着羊皮的狼、爱听好话的乌鸦、狡猾的狐狸,还了解了风霜雨雷的产生,知道了春华秋实的美丽……就这样,在家长的支持引导下,孩子们初步养成了每日必读的好习惯,阅读的兴趣一天天浓厚起来,阅读感悟的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渐渐提高了。
【提高集体领导能力的几点体会】推荐阅读:
提高识字教学能力的几点建议09-09
提高个人修养的几点建议06-14
如何提高集体备课效率11-03
改进工作、提高效率的几点思考11-07
关于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几点思考08-29
关于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效率的几点做法及反思07-26
对提高初中生英语听力水平的几点建议09-01
对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11-07
关于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的几点思考论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