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工作计划

2024-09-13

少数民族工作计划(精选14篇)

1.少数民族工作计划 篇一

2012年韩庄社区居委会少数民族工作计划

2012年韩庄社区少数民族工作,将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以“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相互离不开)的思想为指导,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目的。现将2012年韩庄社区少数民族工作计划制定如下:

1、认真宣传贯彻党的民族政策。要在社区以培训、座谈会、文化娱乐等多样性、群众喜闻乐见和通俗易懂的方式,既面向整个社区又注重重点对象,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并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

2、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及时掌握社区民族工作最新动态和及时反馈信息是社区民族工作的重要职责。信息反馈工作要做到及时、准确,对重大事件的反馈不超过4小时。

3、沟通民族感情,促进民族间文化交流。社区民族工作是最基层的民族工作体系,直接面对各族群众,因此,社区民族工作要在沟通民族感情,促进民族间理解和交流方面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切实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

4、做好服务和管理工作。为社区少数民族服务、按照《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做好管理工作是社区民族工作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一是要做好对少数民族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要尽力帮助少数民族下岗、失业、残疾、失学人员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为他们自谋生活、再就业和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

5、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社区民族工作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涉及少数民族矛盾的协调工作。在协调处理矛盾纠纷中,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实事求是,准确定性,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的原则,绝不把经济问题、治安问题上升为民族问题。二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在切实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的同时,绝不允许有特殊公民存在。三是处理涉及少数民族的矛盾纠纷要做到及时、稳妥,力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当地和基地。

韩庄社区居委会

2012-2-15

2.少数民族工作计划 篇二

第二, 少数民族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在中文方面具有良好的素养力, 还应在驾驭朝鲜文方面努力提高自己。也就是说, 作为少数民族新闻工作者就应该具备较高的语言素质。

其实提高朝鲜文的水平对于翻译而言就如同盖楼房打 (作者单位:黑龙江新闻社)

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一方面对一部分人不健康不合理的需求要坚决拒绝, 另一方面对社会上一些愈演愈烈的不正之风要坚决抵制。

3.要有全局意识。江泽民1996年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强调指出:“报社的同志要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 坚持政治家办报,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登什么, 不登什么, 怎么登, 都要从全局出发, 从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新闻报道坚持以人为本, 要坚持“三个有利于”原则, 符合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3.少数民族学生资助工作之我见 篇三

【摘 要】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贫困生作为我国教育改革中的特殊群体,被教育领域重视。根据调查可知,目前在校少数民族学生贫困生占在校生比例22%左右,尤其新疆高校,贫困生比例几乎连年高处全国平均水平。基于此文章首先结合目前的情况对少数民族贫困生现状做调查,其次挖掘教育资助体系政策,对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资助中存在的问题做分析,最后从实际出发提出完善少数民族学生资助体系策略建议,以期为少数民族学生资助略尽绵力,且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少数民族;贫困学生;资助现状;对策

前言

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进一步深化教育事业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方针,对于我国多民族特点,尤其针对少数民族贫困生开启了更好的资助之路。少数民族贫困生是教育领域中的特殊群体,解决他们的难题也是教育目标教育任务,至此我党曾出台《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着重提到少数民族贫困生资助问题,可见,资质不仅是客观要求,更有深远影响。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助学贷款为主要方式的资助体系,结合奖学金、补助、见面等优惠政策,将资助落实到实处,从根本上优化教育结构,做到教育体系中的公平,有利于科教兴国的进一步实现。

一、少数民族学生贫困生现状

首先从少数民族贫困生现状来看,根据调查可知,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来自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域,为了提升地域文化素质提升,国家对落后地域采取降分录取的方式,由此看来,贫困生入校不仅经济吃紧,学习也相对吃力,这为贫困生的自信与自尊造成损伤,再有很多少数民族对汉语掌握不精准,学生入校后沟通不畅,最终在多重压力下影响学业。2014年,以新疆医科大学为例,我们调研发现少数民族贫困学生中,24%以上的学生家庭年收入在1000元以下,63.1%左右的学生家庭年收入在1000~5000之间,大学学费平均在2000~3000左右,可见仅仅学费已经给学生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尽管学生们节俭生活,但必要的生活费与生活用品支出最少需要600~800元,因此大部分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利用节假日打工,生活学习相对艰苦。

其次少数民族贫困生资助现状来看,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补助、资助、减免作为贫困生资助体系的五大项,已经逐渐为贫困学生解决了大部分物质问题,五大项中,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补助主要源于财政拨款,资助与减免除了来自于地方政府财政外还包括学校筹集及社会力量,国家通过政策引导相关社会社团、优秀企业、富裕个体等设立各类奖学金和捐助项目,集众人之力帮助少数民族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帮扶体系有力的环节大部分贫困生经济苦难,但随着时代发展,贫困生人数增加,资助体系也暴露出一些不足,还需要我们不断完善。

二、少数民族学生资助存在问题

(一)奖学金资助力度不足

根据我们的调研可知,少数民族学生家庭有年收入低于1000元者占24%以上,仍以新疆医科大学为例,在过去的一年中,获国家奖学金2人,获国家励志奖学金24人,获学校奖学金188人,获预科生奖学金的有26人,如此仍有许多少数民族贫困生无法获得经济帮扶,可见我们的财政拨款有实际困难,不能解决所有贫困学生的经济困难。即便部分学生解决了眼前的学费问题,但仍面临着多方面压力,如为了获取奖学金需要达到很高的学业要求标准,但由于贫困生基础教育已经落后,因此拼成绩相对吃力,得不到高额奖学金就要面对经济困难,这就形成了矛盾,可见资助力度不足,缓贫难以解决根本问题。

(二)助学贷款“门槛儿”高

助学贷款是解决学费的有效方式,但各个学校有在实际放款过程中有不同的规则,除此之外一些开办助学贷款的银行机构也不是很积极,这对于供小于求的贷款无疑雪上加霜,审核苛刻,审核时间长,名额有限,过程复杂,大部分学生只是申报,面对重重手续陷入徘徊与等待中,更有甚者由于不清楚贷款流程及要求,不敢贷款、不愿贷款,这些都给贫困生带来困难。调研可知,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有40%以上,成功申请的不超过11.6%,除了10%不达标的学生,余下的都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以其他方式解决高昂学费,可见校园助学贷款已经逐渐走入困境。

(三)勤工俭学岗位有限

很多学校没有太多的岗位分给学生做勤工俭学之用,随着城市用地不断扩张,大部分校园建在城市二环外,远离市中心也为学生自食其力带来压力,根据调查可知大部分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习岗位,但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区域,校企合作也稍显稀疏,因此综合来看,学校能提供的勤工俭学的岗位无法完满贫困生的需求。还需要不断完善不断扩充。

(四)资助认定存在问题

对于困难的学生予以资助,如何认定困难成为难题,大部分校园或采用学生推荐、自荐等方式,统一整理申报学生的资料,在此过程中不乏过度描述,骗取资助者,但由于一些真正贫困的学生无法开具贫困证明等,也可能不符合认定标准与资助失之交臂,由于认定人员有限无法逐个家访认证申报材料真伪,如何做到百分百准确的资助还需要我们不断完善政策,改进工作方法。

调查可知,资助存在困难,然而少数民族学生在校贫困只是问题的一部分,在学习生活中,学生中还需要得到关爱与帮助,需要学校与老师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只有如此少数民族学生才更能坚定信心完成学业。

三、完善少数民族学生资助体系相关建议

(一)完善资助制度

面对贫困学生,我们需要从经济到精神都给予帮助,目前中央政府已经开展双向帮扶,开设系列活动,给予贫困学生自强、自立、自信等方面的教育,以传带方式,安排一些接受资助的贫困学生走进更多贫困家庭,帮助更多的人;再有加强资助管理,资助由政府牵头,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这就需要我们建立相关组织,拿出管理办法,建立贫困生档案,积极与学生沟通,切实开辟有效资助道路,借以保证资助基金落实,各个部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政策落到实处,确保任何一个贫困生不失学;最后还要有恰当的监督机制,从监督国家拨放助学款到监督高校执行资助政策,再到把资助工作放到阳光下接受社会监督,最终到对营私舞弊行为的惩罚都应成为监督策略的一部分。

(二)扩宽资助资金来源渠道

2015年初,我们的消费价格水平同上一年相比上涨8.1%左右,可见物价上涨,我们的经济压力也在上涨,该压力反应到学校主要落在贫困生身上,因此,在物价上涨的同时我们是都也应该提高资助资金的金额?党的十八大以后,教育招生已经向我国西南部倾斜,也就是说更多少数民族学生将走向内地,学生的经济压力也随之变大,至此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扩招的同时适当做出学费规划,更应扩宽勤工俭学道路,不断增加经费来源,出台更多方式帮助贫困生,社会各界也应不断加强对贫困生的跟踪,分担责任与压力,助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创新资助模式

很多时候资助程序、贷款模式守旧,将真正贫困的学生拒之门外,我们要反思应改进,首先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抓到源头,接着与金融机构协调问题,对于一些可能存在的风险,采用政府与银行共同承担的方式,最后还要考虑做好自身规范,简化贷款资料范本,做好一站式服务,热情用心为贫困生做好服务。

(四)做好贫困认定工作

作为自主的重要环节,贫困认定相对重要,这里我们应联合学校、民政部、家庭所在地等,采用考察公示的形式,将认定结果公布于众,接受社会监督,不断增加认定的真实性,且不做一次性认定,要逐年公示逐年认定,除此之外,校方还应安排家访、走访、调查、核查等方式不错过一个贫困生,也不错评一个非贫困学生,以公平公正的方式让贫困生得到资助。

参考文献:

[1]方志红.我国地方性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1.

[2]马召伟.论新疆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完善[J].新疆医科大学大学学报,2011(06).

[3]田劼,崔卫峰.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探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08).

4.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报考说明 篇四

1.2011年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招生简章及报考条件,教育部已于10月9日下发正式文件通知,详情请查询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

2.关于生源地为湖北的考生的资格审查,湖北省教育厅尚未有通知,请考生密切关注湖北省教育厅网站:http:///,在通知出台后按有关要求准备资格审查材料。

其他省区的考生报考条件请咨询生源地教育主管部门。

3.根据湖北省教育考试院通知,我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请考生以二级学院为单位组织报考、到省有关部门办理资格审查及领取校验码等。

4.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硕士研究生的报考流程为:

(1)考生按湖北省教育厅高教处要求,准备好有关材料;(详见2,具体要求尚未见通知,请等待)

(2)以二级学院为单位,将考生信息及资料进行汇总;

(3)各单位组织者带本单位考生材料到湖北省教育厅高教处进行资格审查;

(4)凭教育厅高教处盖章的表格到湖北省教育考试院领取校验码;

(5)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报名及在相应报名点现场认证及照相。

研究生处

5.社区少数民族的工作总结 篇五

1、搞好民族宗教政策宣传,促进民族团结稳定。年初,按照上级关于民族宗教工作会议要求,我们社区及时召开社区民族宗教工作会议,全面传达了会议精神,并在社区内采取各种形式,积极宣传民族宗教政策法规。今年以来,我社区加强了对民族宗教政策宣传,并在社区宣传栏办了民族知识园地专栏,按照上级的要求,搞好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的宣传。

2、切实加强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今年社区召开了几次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专题会议,主要围绕促和谐保稳定的工作大局,专题研究布置民族宗教工作。

3、对辖区内的少数民族群众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准确的掌握

了辖区内21名少数民族人员的基本情况。其中常住少数民族为17人,流动少数民族为4人。

4、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好。社区在少数民族人员中开展走访慰问,在建党90周年之际,社区主任带队,走访了居住在我社区的少数民族人员,给他们带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6.如何做好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工作 篇六

摘要: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在文化水平、专业技术水平、政治理论水平、执政能力等方面与汉族干部队伍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工作。

关键词:少数民族、问题、干部培训、思想认识、多元化、科学化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在文化水平、专业技术水平、政治理论水平、执政能力等方面与汉族干部队伍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为此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工作应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

一、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观念等诸多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与发达地区的相比有明显的差距,少数民族干部与汉族干部相比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不高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少数民族干部思想的进步,影响了科学技术的传播和生产的发展。虽然很多少数民族干部通过成人教育、党校教育等渠道获得了大专乃至硕士文凭,多数却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首先,由于受文化水平限制,少数民族干部在正确理解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上存在局限性。其次,他们知识更新的速度慢,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尚未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再次,他们的法律意识、发展意识、宏观意识、人文意识、工作作风、执政能力等都难以达到时代的要求。

二、如何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工作

(一)是思想认识要深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各级干部的素质要求必然越来越高,不仅要具备胜任本岗位的业务知识,还必须有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和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并不断地更新、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这就要求对广大干部尤其是充实到新岗位的干部,进行经常化、制度化的培训教育。

(二)是培训手段要硬化。

硬化培训手段是做好干部培训工作的重要保证。干部走向新的岗位,其工作对象、任务、性质、范围及责任均发生了变化,必须对其进行岗位培训,并将干部接受培训的经历、成绩一同作为其使用和提拔的重要依据。严把受训素质关。在培训过程中,要做到开训有计划、学中有检查、结业有考核,严格防止办培训走过场。保证学习时间。要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对其学习时间、内容等提出明确要求。

三、培训内容要“多元化”

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当前要结合先进性教育,注意提高干部的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使他们在事关大局、事关政治方向、事关根本原则的问题上,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各种干扰面前始终保持清醒,坚持党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路线不动摇,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四、培训管理要科学化

(一)要根据党管干部的原则,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的职能,统筹辖区内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二)要根据社会总需求,制订并具体实施培训总体规划,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时间进行教育培训。

(三)要把各单位制定的培训计划,纳入当地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规划,使“条条”和“块块”在干部培训上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成为有机整体。

(四)要明确划分各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使有关部门真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自觉参与和支持干部培训工作。

五、培训效果要强化

强化培训效果必须摒弃传统的干训模式。解决安排与需要不对路、学习与使用相脱节的问题,要调整内容、拓宽渠道、改进方法,做到“四个结合”。在指导思想上做到微观与宏观相结合。针对干部思想保守、知识老化、外向型经济人才匾乏等现状,在加强干部理论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致力于干部解放思想、更

新观念。在培训内容上做到“单元”与“多元”相结合。根据不同类型和不同对象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使干训工作更贴近经济建设实践和干部工作实际。在培训形式上做到灌输与研讨相结合,以启发式教学进行理论灌输,以研讨式交流促进学员思考,以考察式调研增长学员才干。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在培训目的上,做到“充电”与使用相结合。要以培训为基础,以使用为目的,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成熟一个,使用一个,这样才能激发干部参加培训学习的内在动力,并促使选拨、培训、考察、使用干部良性循环机制的形成。

六、适合少数民族干部的培训主要方式

首先送校深造。有计划有组织地将少数民族干部送到各级各类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和高校长期学习,提高其政治、法律、经济、科技和文化水平。

其次岗位培训。即定期或不定期在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举办专题培训班,突出现代管理、法律、市场经济、政治学、现代科技、国际形势、金融外贸、外语、时事政策、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文化、宗教理论等方面的培训,使学员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适应岗位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7.少数民族工作计划 篇七

背景与意义

重要性 加强新疆少数民族中职生的德育工作, 是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培养少数民族“四有”人才, 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团结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

必要性 加强新疆少数民族中职生的德育工作, 是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需要, 是响应和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把加强新疆少数民族中职生的德育工作提升到维护民族团结稳定的高度, 有利于平安校园及和谐社会的创建。

迫切性 加强新疆少数民族中职生的德育工作, 是解决当前许多中职学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根本出路。

困难与挑战

从总体上看, 新疆少数民族中职生思想品德状况是良好的、稳定的。他们态度端正, 有爱国热情, 价值取向主流吻合社会发展潮流, 绝大多数学生能正确对待自身存在的问题。但是做好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德育工作,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者不能不注意他们现存的问题和种种不良倾向。

生活方面 受地区风俗习惯的影响, 新疆少数民族中职生比较懒惰、怕苦怕累、贪图玩乐, 缺乏刻苦进取的精神。在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中早恋现象比较严重, 他们的诚信观念、集体意识和纪律性较淡薄, 不少新疆学生尤其是男生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 他们有的不会洗衣, 不会打扫卫生, 有的甚至很少洗澡。

学习方面 受教育条件等方面因素的限制, 新疆少数民族中职生的基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知识面窄, 思维较单一, 自学能力较弱, 且厌学情绪严重, 迟到、旷课、逃课及上课吵闹、睡觉的现象时有发生。

经济方面 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新疆少数民族中职生的家庭收入偏低。他们到江苏就读, 衣食住行的消费水平均有所增长, 生活消费相比本地同学有一定差距。经济上的压力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 带来了自卑感。

交际方面 受所在区域、宗教信仰和民族心理等因素的影响, 多数新疆少数民族中职生的民族自我意识强烈凸显。男生大多个性粗犷豪放, 缺乏耐性, 表现为自由、散漫和倔强, 不适应受到拘束和限制, 喜欢以暴力方式解决问题, 暴力群殴现象时有发生。

心理方面 受东西部环境、生活习俗、消费水平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不少新疆少数民族中职生难以在短期内适应变化, 陷入心理矛盾和冲突中, 在心理上表现出孤独感、压抑感、自卑感, 他们的心理压力要明显高于本地中职生。

措施与建议

加强新疆学生入学教育 (1) 区别对待, 备加关注。为了尽量缩短适应期, 提高适应能力, 使新疆籍学生融入新环境中, 需要区别对待并备加关注、关心他们。中职学校可采取以下做法:一是由新疆少数民族高年级学生 (尤其是优秀民族学生干部) 及德育教师组织新生熟悉班级、专业、校园甚至所在城市, 让他们感受到被关心的温暖;二是召开少数民族新生欢迎会, 进行少数民族新老生联谊等活动, 让他们很快感受到家的温馨;三是班主任和优秀民族学生干部要有意识地鼓励新生积极参加新生干部竞选, 班级、自管会及学生会应多给他们一些锻炼的机会, 使其参与班级事务管理, 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 (2) 学习法纪, 强化观念。在新生军训期间, 要做好校规、校纪、法律、道德等相关知识的教学, 提升新疆籍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中职学校可采取以下做法:一是开展校纪、法律、道德知识专题讲座, 并及时进行讲座和知识竞赛;二是组织新生到武警部队一日游, 实地感受部队严明的军纪和军人的风采;三是组织新生到劳改所进行实地参观, 听劳教警官及服刑先进分子的报告, 感受违法的严重后果, 提升新生遵纪守法的观念。

加强爱国主义与民族观教育 (1)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新疆少数民族中职生是学校的特殊群体, 他们大部分毕业后要回到新疆参加祖国的西部建设, 是新疆未来经济建设一线的主力军。近年来新疆的“三股势力”严重危害着新疆的经济建设和民族团结,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中职学校可采取以下做法:一是聘请专家教授进行新疆历史的专题讲座, 让少数民族学生认识到新疆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二是播放相关影像, 反映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是西部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新疆发生的巨大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让少数民族学生增强爱疆、爱家乡的深厚情感, 引导他们爱疆、爱国、爱社会主义, 增强他们对家乡的发展离不开祖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的共识。 (2) 加强民族观教育。民族观教育的核心是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历史教育, 而不是过分强调民族差异或民族自治。由于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区发展差异、民族发展差距, 民族问题还将长期存在, 加之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对我国进行分化, 也会对新疆少数民族中职生的思想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 要理论联系实际地开展民族观的教育, 让学生了解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中职学校可采取以下做法:一是通过思想品德课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民族观等方面的理论教育和引导;二是举办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 如新疆民族知识竞赛、新疆民族团结座谈会、新疆民族歌舞表演等, 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促进各民族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和睦共处, 营造各民族平等团结的良好氛围, 使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民族政策。

加强文化沟通与交流 (1) 尊重民族信仰。新疆少数民族中职生很多有自己的宗教信仰, 伊斯兰教是他们信仰的宗教。他们不食猪肉, 有自己的宗教习俗禁忌。面对民族风俗信仰, 中职学校一是要设立民族食堂, 充分尊重学生的饮食习惯;二是安排独立的少数民族学生宿舍, 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 也便于安全管理;三是加强德育教师及民族学生管理干部对伊斯兰教及宗教习俗的学习。 (2) 强化汉语学习。新疆少数民族中职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尤其是普通话水平不高,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与汉族师生的交流与沟通。中职学校有必要为他们专门开设普通话课程, 快速提升新疆籍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 减少交流沟通中的不必要的误解。 (3) 重视文化差异。我国著名民族学家费孝通教授说:“一个民族总是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特点, 赋予强烈的感情, 把它升华为代表本民族的标志。”作为德育工作者, 要认同并接受少数民族学生在语言、生活习惯、消费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增进汉族与新疆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认识。中职学校可采取以下做法:一是在汉族学生中开展少数民族文化的教育, 让汉族学生认识并尊重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之间的差异;二是打造校园民族文化工程, 在教室、校园、宿舍、食堂等场合适当地进行民族文化宣传, 让汉族学生加深了解少数民族传统、风俗习惯等知识, 建立和谐、多元的校园文化;三是重视民族传统节日, 新疆少数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有古尔邦节、吾鲁孜节、肉孜节。“每逢佳节倍思亲”, 学校德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思乡情结, 最好应邀与少数民族学生共餐并参加他们的重要活动, 与他们一起尽情歌唱, 表达对他们节日的祝福和关怀。

加强多元帮扶活动 少数民族学习和生活困难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 不仅关系到民族地区人才的培养问题, 而且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及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问题。因此, 中职学校要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 应建立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动态调研机制, 通过定期谈心、学生座谈会等形式, 及时听取少数民族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开展多元帮扶活动, 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中职学校可采取以下做法:一是加强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辅导, 要在少数民族学生宿舍中安排学生党、团员或学生骨干与他们实行“一对一”的结对帮扶;二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 提供勤工助学机会, 在奖助学金的评审方面给予他们一定程度的倾斜;三是加大少数民族学生骨干培养及党员发展的力度, 为他们搭建更多的锻炼平台, 培养一批思想觉悟高、纪律性强、素质全面的少数民族学生干部, 在各级学生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

加强师生民族工作能力 打造具有较高的处理民族事务及开展民族工作能力的教师德育工作团队和学生管理干部队伍, 是提升民族学生德育工作实效的关键。中职学校要建立民族工作培训体系, 将日常培训与分类培训相结合, 通过讲座、授课、主题论坛等形式辅导学生工作人员学习民族知识、了解民族工作内涵。 (1) 加强教职工的德育工作能力。一是要加强班主任、学工处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班主任、学工处教师工作在德育阵地的第一线, 他们每天面对少数民族和汉族学生的班级管理和问题处理, 在方式方法上必须提高他们应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二是要加强对民族食堂师傅的教育。民族食堂的师傅 (一般而言) 多是来自新疆的, 他们懂得新疆的风俗习惯, 最了解新疆学生, 年长又明理, 在新疆学生中有很高的威信, 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2) 加强汉族学生干部的沟通管理能力。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性格上容易急躁, 处理问题时有暴力倾向, 由于学习困难, 迟到、旷课、上课吵闹、睡觉等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班干部及学生会干部在协助处理问题时, 往往在方式方法和沟通方面缺乏经验和变通能力, 容易激化矛盾。 (3) 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的培养力度。班级、自管会和学生会中的少数民族学生干部是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 应充分发挥他们在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管理作用。如此,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德育工作会事半功倍。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从民族聚居区到内地, 从本民族文化环境到非本民族文化环境, 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过程。更重要的是由于观念的冲突、学业的困难、生活的压力、贫富的差距等等, 新疆少数民族中职生很容易出现孤独感、压抑感、自卑感, 导致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不适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可使他们掌握自我调节和控制情绪的知识, 增强抵御外界一切不良因素影响的能力。中职学校可采取以下做法:一是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心理辅导作用, 加强与少数民族学生的沟通, 定时给予心理辅导或组织团体辅导;二是加强师生间、同学间、民族间的交流, 释放他们面临的压力并给予帮助;三是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集体活动, 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四是做好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经济、交际、就业等方面的帮扶工作, 尽量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

摘要:在东西部合作办学背景下, 江苏中职学校中的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数量逐年增长, 德育工作遇到了新情况, 出现了新问题。做好新疆少数民族中职生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 应针对新疆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结合德育工作实践, 总结并探讨行之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少数民族,中职生,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赵丽梅.对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探讨[J].教育探索, 2007 (7) .

[2]邱有华.浅析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及教育管理[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 (4) .

[3]朱冬香, 王洵.北京化工大学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 2009 (S2) .

[4]彭东琳.心理学视角下的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2010 (4) .

[5]耿宝云.做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内蒙古师大学报, 2000 (4增) .

[6]李中耀.创新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新疆社会科学, 2010 (2) .

8.少数民族工作计划 篇八

关键词:职业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管理

一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在越来越多少数民族学生选择就读职业院校的背景下,学生工作管理成为重点,如何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管理是目前许多职业院校面临的难题。

一、职业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

1.民族意识强

少数民族与汉族相比,其团体生活模式明显,在民族内部相互帮助下,久而久之形成了比较浓厚的民族情结。这种民族情结在职业院校少数民族学生身上体现为学生只愿意与本民族学生相处,与汉族学生之间保持距离。这样对少数民族学生成长以及就业不利,同时也为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不便。

2.学习基础较差

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因受到环境、位置、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教育水平与汉族学校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教育水平较差导致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尤其在英语、计算机等学科的学习上,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相比,处于弱势地位。这样的基础给学生入学之后的学习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3.多才多艺,性格豪爽

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性格豪爽,为人耿直,待人热情,多才多艺。职业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在院校活动中表现出了能歌善舞的特点。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都有一副好嗓子,在舞蹈上更是胜人一筹。少数民族学生这样的特点,为其顺利就业带来一定的便利。

二、职业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管理要点

1.以学生工作调动其积极性,加强民族团结

为促进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交流,促进民族团结,在职业院校中,可以以学生会活动为基础,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参与其中。学生会活动以学生自发组织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拉近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的距离。如,开展学生创业大赛,通过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将不同民族的创业思路加入到实际创业方案中,集思广益,以多元化的创业方案提升学生的能力。此外,通过学生会活动,能够将少数民族学生的聚集意识冲淡,让少数民族学生走进团体活动中,发挥本民族的优势,实现活动目标。

2.以校企合作方式夯实学生基础,促进学生就业

职业院校的教学,最关键的是提升学生的技术实施能力。在少数民族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之后,职业院校需要为学生制订岗位方向。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实现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需要在教学中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以实际的教学实验模拟工作场景。近年来,“订单式”的校企合作方式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该种方式能够照顾到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工作实践机会,能使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企业中的实践相结合,在经济市场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3.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学生优势,增加就业机会

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相比,具备很明显的自身优势。在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管理时,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例如,在职业院校中开展校园歌手大赛、舞蹈大赛等活动,鼓励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参加活动,通过校园活动发挥出少数民族学生在歌唱、舞蹈方面的优势,让少数民族学生融入集体中。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心态,而这些心态对于学生以后就业有着极大的帮助。同时还可以通过学生党建工作,发挥少数民族学生在学生党建组织中的作用,模拟职场,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的学生教育管理是教育改革中的重点内容,是实现民族团结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中的少数民族学生民族意识比较强,与汉族学生交流比较少,不利于其综合能力提升。再加上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差,学生的工作管理存在诸多困难。为了提升职业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管理水平,本文提出以学生工作调动其积极性,以校企合作方式夯实学生基础,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学生优势等建议,以期能够带动少数民族教育管理工作的良性开展。

参考文献:

[1]邱世兵.中国民族院校转型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2]陆继锋.中国民族院校办学理念的变迁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

[3]李辉.职业院校“9+3”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初探[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1.

9.少数民族工作计划 篇九

2012-06-27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城市民族构成更加多元,城市民族工作地位日益突出,任务更加繁重,加强和改善新形势下的城市民族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更加迫切。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民族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着力把握城市民族工作规律,创新城市民族工作“四个平台”,破解城市民族工作难题,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群众权益,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建好网络信息平台,把握城市民族工作的发展脉搏

针对城市少数民族的流动性、不稳定性和矛盾突发性等特点,建立和完善城市民族工作信息网络平台,及时掌握少数民族民情民意和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建立“纵线”和“横线”。在纵向上,建立市、县(区)、街道(社区)三级网络信息平台,完善信息预警机制、矛盾纠纷排查上报制度。在横向上,加强与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联系,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就涉及民族方面的问题沟通信息、通报情况。形成纵向由民族工作系统一级抓一级,横向通过政府抓部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协调、部门联动、分级负责、整体推进的网络信息工作格局。二是建立“联系点”与“联络员”,在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企业、学校、社区等单位组织建立联络点,并在各点上设立一名联络员,进行经常性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和道德法制宣传教育;向上级有关部门及时反映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做好落实民族政策、协调民族关系的工作。建立一个覆盖广泛、反应快捷、畅达准确的城市民族工作信息网络,及时发现各类影响民族团结的苗头性问题,做好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工作。

二、建好社区工作平台,巩固城市民族工作的基础阵地

城市民族工作的基础在社区、在基层。社区和基层群众组织在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维护民族团结、化解民族矛盾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难以替代的作用。建立社区工作平台:一要抓好组织建设。可以选择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社区作为试点,把社区少数民族服务管理做为聚居社区行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民族团结促进会,负责社区少数民族群众的联络、谈心和全方位服务等工作。二要解决实际问题。在调查中发现,常住少数民族人口大部分主要从事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和重体力的劳动,如餐饮、服务、建筑工地,工资低且不稳定,无业、下岗人员也有不少,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充分利用社区平台,发挥社区贴近群众、联系群众的特殊优势,把民族工作融入社区建设,通过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教育、培训、保障等项目服务,把少数民族列入社区服务重点对象,引导组织社会力量在社会低保、养老托幼、帮困助学、扶弱救残等方面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要重点做好他们的创业指导,积极配合工商、税务、公安等管理部门,为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创造条件。三要促进团结进步。加强与少数民族群众沟通,深入少数民族群众,关心他们的思想生活,及时化解矛盾排除隐患,努力营造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良好氛围。

三、建好民族联谊平台,营造城市民族工作的团结氛围

少数民族社团作为少数民族群众性组织,在协助党和政府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处理涉及民族方面的矛盾和纠纷,排查不安定因素,反映少数民族意愿,为群众办实事,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人才,活跃少数民族群众精神生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因地制宜建立各类民族联谊组织,着力发挥少数民族社团和代表人士的作用。通过这些组织,把少数民族各类人才吸纳和团结起来,开展经常性的民族联谊、文化交流和社会公益活动,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

四、建好公共服务平台,优化城市民族工作的服务环境

10.少数民族工作计划 篇十

摘要:

我们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应充分认识河南的发展成就和工作总结其经验,也应该进一步发现其不足,分析原因,找到民族传统文化,制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策,长远规划,实现国家的文化事业在新的突破,新的时代,为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8004301

1构建和谐民族文化工作体系

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用党的理论和国家各行各业的经验,结合区域实际,全面、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发挥积极影响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可以携手构建和谐的民族文化体系。

各级政府应该有足够的支持和国家工作的了解充分,全面推进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成为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整理,保护和发展项目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传统文化的挖掘,给出了实际支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同级别的保护制度,负责协调和指导保护。当地政府实施保护单位和各自的权利和责任,负责对濒危的传统文化,特别保护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建立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专项资金,帮助解决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困难形势的保护传统文化。坚持科学发展,整体规划设计,科学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更好。处理与经济,文化的保护,传统文化和固定和保护当地人民的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利益科学发展观的进步发展,实现保护传统文化。注重民族传统和文化适应。在自我保护,教学,机制,文化和每个国家的传统文化的其他方面被称为一个更加成熟,也形成了多种文化的变革,社会发展机制的调整。要注意他们的权力和社会功能的精神,强制措施和人类的结合,适应法律的文化价值,以方便顺利实施保护传统文化的。民族,宗教,文化,旅游,民政等部门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协调和管理。

2提高河南传统文化的少数民族工作的有效性

在民族文化、和谐体系的建设工作过程中,各方应关心的民族文化工作和长期目标的综合措施,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载体和传统和人类文化等关键环节,提高全国民族文化工作的实际效果。

如果有适当的措施,开发和保护传统文化,促进彼此,可以是一个良性循环。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载体,如清真寺,应该避免因为利益驱动的破坏。传统文化项目和产业发展优惠政策,鼓励私人资本的行业发展民族民间文化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但是项目的发展应该充经过组织的专家,通过相关审批,严格准入制度的发展得到最优解。政府应该倾听来自少数民族的意见,尤其是人的意见,及时纠正损害行为。几个街区的改造项目,此外,城市难以解决,也需要考虑,不要责怪,责任人,拒绝“不合理”、“胡搅蛮缠”。建筑、民族、宗教等首先,形成一个统一的正确的理解,和协会的少数民族和强度、民族平等、真诚的交流,问题可以得到解决。我认为问题的关键是,不是矛盾的可能性和现代办公楼周围的寺庙门口破碎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方式。只要城市规划和建设部门及时、妥善解决问题,确保少数民族和宗教少数派和基本权利的心理需求,看似复杂的转换使困难的问题可以解决。

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很多的因素,也有一些落后的因素,如何扬长避短,革故鼎新,是生存的唯一途径,是现代民族文化的发展。改革的基础上的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基本方式,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科技文化,提高自己的质量。孩子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可塑性,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对少数民族儿童教育学习有着更大的影响。少数国家教育系统的一部分的小学和中学,位于国家学校更多的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和教师的比例明显高于普通学校,老师明显优势,明确的目标群体和民族文化学习与交流的气氛。可以适当的和标准化教材或课程,或者采取其他适当形式,教历史和文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风俗、习惯。加强民族文化教育有许多优点:第一,按照国家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要求;其次,它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和发展文化多样性和民族文化的繁荣;第三,可以避免少数民族儿童,早期进入,在周末或假期接受神职人员的教育,更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国家教育部门,成年人可以由个人和机构的传统文化讲座、研讨会、展览、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人们观察一个典型的大量的研究,也在适当的组织很好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传播,构建一个强大的传统文化的学习环境,使积极的,健康的,优秀的民族文化可以通过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后人继承。

3营造少数民族文化工作开创河南的良好氛围参与社会和文化环境保护,等等,这是特别重要的是“文化意识”,不断激发少数民族人民的意识,提高文化的热情参与。

为了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很多体现了对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如《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文物保护法》、《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城市民族工作条例》中有相关规定,河南省也定制了《河南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河南省宗教事务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但仍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民族工作的需要。要重视和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和加强切实可行,加大执法力度,在全社会加大宣传力度,以构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于其独特的文化内涵生动地出现在创造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少数民族的人,它是民族文化的创造者,继承和开发人员。群众的少数民族地区是最当地的自然历史和文化资源,他们掌握传统民族文化的价值,传统文化。必须注意传统文化的主题,各民族的民族意识,文化知识的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国家语言教学,年长的民间艺术,民族历史和文化教学等多种渠道,深化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鼓励和激发保护传统文化和各民族自治意识的发展,促进文化保护行动的影响。“只有保持自己的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和其他国家平等,否则,它将成为从属于另一个人,总是自卑。“我们应该扩大传统文化的宣传,在全社会的教育,通过传统文化内涵,在全社会传播普世价值,创造有利于保护文化环境和氛围,使整个社会事业的关注和参与。

少数民族应该继续激发他们的“文化自觉”的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坚持我们的民族文化的位置。“文化自觉”的理解存在,强度,取决于所有成员的民族国家层面上的文化瑰宝的根源。只有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文化的危机意识,将会有一个负责任的态度。文化,有意识的自我是非常危险的,无意识的自我的更危险。人类社会的过去被忽视的民族文化保护的程度,主要取决于人的态度爱,只有他们的文化意识,是预防的关键坏运气。

民族文化的同时也是世界的文化。在21世纪是共生的时代,这是各民族的差异,可以使世界丰富多彩,青睐的世界上唯一真正的民族特色。今天,西方文化对中国外交产生了重大影响传统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多样性和威胁,现代文明的丰富是显而易见的,工业化、现代化和市场导致传统文化的丧失,民俗淡出。向现代化发展,中国文化面对世界和国家的未来,科学和流行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今天的传统节日,保护文化遗产和非语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的继承民族文化,保持民族特色,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精神。充分理解和尊重当地文化,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鼓励他们自己的文化,继承和创新文化的变化,生存和发展的民族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化合物,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1.少数民族工作计划 篇十一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230

和静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学习和掌握少数民族语言在护理工作中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因此,护士在掌握护理知识的前提下,应加强学习少数民族语言,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发挥好少数民族语言,对建立良好合作的护患关系,增强护士整体素质、提高护理管理水平,获得理想的护理和医疗效果,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提倡和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对构建和谐社会、维护民族团结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语言是护士与患者沟通的基本工具,是护士与患者思想情感交流的重要桥梁。护理语言对患者的影响和心理治疗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县由汉、蒙、维、回等29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成分较多,汉族与各民族和睦相处,各民族之间在各方面都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很有必要,相互学习语言是各民族之间的共同愿望。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学习与运用少数民族语言在护理工作中尤为重要,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也证明,少数民族地区汉族护士学习和发挥好少数民族语言对建立良好合作的护患关系,增强护士整体素质、提高护理管理水平,获得理想的护理和医疗效果,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提倡和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对于增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对构建和谐社会、维护民族团结都具有重要意义。

少数民族语言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针对患者,护士在实施护理工作时使用患者本民族语言与其沟通和心理、精神治疗中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见到少数民族患者用他们的语言打一声招呼,轻轻的一声问候都能使患者感受到亲近感和体贴感,使患者心情舒畅,倍感亲切,感到世界美好、生活美好、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从而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同时,也增强患者同疾病作斗争的信心,促进患者身体的健康。

运用好少数民族语言能给患者带来好心情

俗话说:三句好话暖人心。人的心境和情绪变化会因一句话引起。实施护理手段因人而异。不同的病情,要有不同的技术操作,不同的护理内容和要求。护理语言也是如此。准确、简洁的少数民族语言针对少数民族患者显得非常重要。护理人员一句清晰、细柔、甜美的语言,能给患者带来好心情。运用好少数民族语言直接影响到少数民族患者病情的治疗,如护士面带微笑对患者说“今天好些了吗,会好起来的,有什么需要告诉我”。这些语言都能使患者从护士那善解人意、彬彬有礼的话语中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被关怀,使护患交往在情感交融中进行,从而加深对护士的理解和尊重。

使用少数民族患者语言所产生的效应

产生的积极效应:例如,一位少数民族患者汉语表达能力很差,因为病情心情不好,经常发脾气使性子,不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治疗,给治疗护理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护士在了解患者病情和心理的情况下,主动接近患者,并用平时学习的少数民族语言进行问候和安慰,表现出了对患者的同情,同时加以关心,要患者勇于面对病情,敢于挑战疾病,并要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感受到了护士的真诚与关心,在以后治疗当中表现出了与医护人员积极的合作态度,由于患者的积极配合很快就治愈出院了。

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前也有类似的上述患者,由于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护士不懂少数民族语言,加上缺乏耐心,无法用语言与患者沟通,患者察言观色发现护士不耐烦的表情便大发雷霆,不吃药,不打针要求出院。由于患者不合作,使得治疗护理方案无法实施,后来患者在同民族医护人员的耐心开导说服下才冷静了下来,而治疗时间却延长了。

综上所述,两例比较,症状类似的两例患者,由于护士采取不同的语言,前者护士使用了患者本民族语言,并表现出了诚恳的态度使患者感到亲切。而后者护士不懂患者本民族语言,无法沟通、交流,缺乏耐心,结果大不相同。

护理工作中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体会

护士应该学习少数民族语言:作为一名护士,要有同情心,要了解患者的痛苦,从多方面给予患者关心和照顾,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护士除具备专业的技能外,还应该有丰富的社会知识,对当地少数民族语言、饮食、习俗、宗教等文化要有所了解,取得患者的信赖,使患者乐意跟我们交流,从而使我们随时掌握患者的身体状况,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掌握患者的心理及病情变化。语言具有丰富性,可以导致疾病发生也可以帮助治疗疾病,它可以激励人,使人精神振奋,信心百倍,也可以使人萎靡不振,消极被动。医护人员要熟知患者的性格,习惯,了解患者治疗后的反应和病情进展,患者需要什么,关心什么,忌讳什么,护士针对患者使用本民族语言安慰,解释。对患者讲话时态度要诚恳,语气要温和,语句应清晰,使患者感到信赖,如此以来,在临床护理中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患者在护理中的配合。因此,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HT][FL)][HJ]

[FL(3!@(0,0,0,40)K2]

行机械通气的患者,给予定时膨肺吸痰,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积极预防肺不张的发生,控制肺部感染,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来鸣,任蔚虹,杨明丽.膨肺对机械通气相关肺不张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51.

2秦然.膨肺治疗在预防婴幼儿先心病术后肺不张的应用.中外健康文摘,2010,7(29).

12.少数民族工作计划 篇十二

散杂居少数民族是指居住在民族自治地方以外的少数民族和居住在民族自治地方但不是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1990年,我国散杂居少数民族人口接近3 000万,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31%。[1]他们涉及55个民族,广泛分布于城市乡村和各行各业。2000年,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为10 449万人,其中散杂居少数民族人口为3 591万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34.36%,[2]这表明散杂居少数民族人口在持续增长。

1.散居化的趋势明显加快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城市和乡村之间在人口、资金、技术和资源等方面的双向流动日益频繁。大量少数民族离开聚居地向经济发达的汉族聚集区流动,使得少数民族散居化的趋势日益加快。深圳特区成立时少数民族人口不过数百人,1982年激增到1.04万人,2000年已达到21.16万人,成为广东省少数民族人口最多和增长最快的城市。[3]北京市2000年少数民族人口达到58.5万人,比1990年的41.3万人增加了17.2万人,10年增长了41.4%。[4]

2.分布格局呈“散”、“点”状

我国少数民族的离散度长期比较低。1964年,当时已经识别出的53个少数民族中,人口遍布所有省级行政区的只有壮、满、回、苗、维吾尔、蒙古、藏、朝鲜、白等9个民族,其余阿昌族和塔吉克族仅分别分布在2个和3个省区中。但是最近十多年少数民族的离散度逐渐升高,2000年,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遍布所有省级行政区的增加到28个,最少的德昂族也遍布22个省区,这充分显示出少数民族地理分布空间有了显著扩大。[5]分布范围的扩大使少数民族的居住结构在全国呈现出明显的“散”、“点”状。另外,在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中,由于城市扩张、拆迁等原因,少数民族原先相对集中的居住格局被打破,逐渐分散于城市的各个地方。[6]这样,特定城市的少数民族“散”、“点”状分布格局也更加明显。

3.人口流动性增大

少数民族流动主要是为了打工、经商、旅游、参观、学习,从流动方向来看,主要从农业领域流向非农业领域,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小城镇流向大城市等。从流动的具体走向看,既有省内流动;也有省际流动。虽然省际流动成本较高,然而机会却多,潜在收益也更高。在省际流动中,少数民族人口主要流向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等直辖市及一些省会城市。据统计,近年来少数民族到上海、武汉经商的人数高峰期均达10万人以上,比当地常住少数民族人口超出许多。[7]

4.宗教与民族工作关联度增强

在散杂居地区的城市少数民族中,常住和流动穆斯林已成为许多大城市人口多民族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穆斯林信仰伊斯兰教,有清真饮食等生活习俗,许多地区和城市因而发生过多起影响民族关系的事件。所以,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有着天然的联系,需要通过强化宗教工作来改善民族工作。

二、散杂居少数民族工作存在的问题

1.民族政策宣传工作不容易得到贯彻落实

由于散杂居少数民族散、点居住,分布面广量大,因此民族政策宣传工作受人力和经费等制约往往难以全面展开。另一方面,在对外开放的影响下,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推进,人们思想认识上产生了片面看法。许多人认为散杂居少数民族在许多方面已经和汉族处于同一水平,在文化领域汉化也比较深,所以,民族政策没有必要执行到散杂居少数民族居住区,在日常生活中也没有完全做到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宗族信仰,这也是阻碍民族政策宣传工作难以贯彻落实的一个原因。

2.少数民族优惠政策过时、落后

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很多,散杂居少数民族可以享受到一些优惠政策。但是现在有关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困难,主要由于这些优惠政策大多数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制定的原则性规定,缺乏强制性的执行条款,因而在执行过程中往往被各级政府部门忽视,采取推诿的态度。更为重要的是许多条款已经失去了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针对性,优惠政策显得过时、落后。要切实落实这些优惠政策就要有更多的资金和人力支持。[8]

3.民族风俗习惯得不到充分照顾

由于散杂居少数民族居住分散,因此,他们在节庆、饮食、丧葬等方面需要更多照顾和资金扶持。大多数清真饮食企业和民族特需品企业是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这些企业受到巨大冲击,国家缺乏扶持这类企业发展的制度保障,生产难以维持。由于清真饮食具有市场小、利润薄的劣势,增加清真饮食网点在有些城市难以落实,造成穆斯林吃饭难等问题。这些特殊要求常因多种因素得不到充分照顾,使他们逐渐产生了对社会现状不满的情绪而消减了民族工作的成果。

三、加强散杂居少数民族工作的措施

1.强化民族团结教育宣传

坚持不懈地在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开展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以及民族基本知识的教育。事实证明,许多民族问题发生时,只要当时有一个“明白人”都不至于出事。[9]高度重视对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在全国中小学普遍开展民族团结专题教育,保证教育内容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深深扎根各族青少年心中。全国各地办好每年一度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公民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同时,善于利用现代先进传媒手段,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完善散杂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立法

当前各级政府在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普遍实行的《决定》《意见》《条例》等在保障散杂居少数民族权益上缺乏应有的法律形式和效力,相关的政策性规定也不完善,缺乏系统性。最有代表性的《城市民族工作条例》仅仅针对城市少数民族,城市之外的散杂居少数民族则成为游离于政策、法规之外的真空群体。现有的一些政策、法规不适合目前散杂居少数民族社会现实,政策和法规条文制定得过于宽泛而在具体执行中难以操作。因此,为了保障散杂居少数民族权益,需要通过修订法律、政策的形式予以解决。

当前急需把出台全国性的《散杂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作为推动散杂居少数民族工作的一个突破口,这样才能形成以《散杂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为基本法、国务院行政法规和规章以及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相配套的散杂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的法律体系。这套法律体系应该以经济发展为核心内容,因为作为法治经济的市场经济,根本特点就是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不同的经济效益源于不同的法律调整。在散杂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的立法中,既要突出经济、财政、税收、投资等方面的自治权,又要把散杂居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权最大限度地动员起来,有力地推动民族经济的发展。[10]

3.创建散杂居少数民族工作新体制

首先,散杂居少数民族工作必须健全工作网络。健全民委委员制,明确各委员单位职责。民委委员制是国家赋予各级民委的一项特殊工作手段,这项制度一方面可以把委员单位扩大到政府的一些职能部门,除主要领导任兼职委员外,还可确定一名领导任联络员。另一方面便于以政府文件的形式,明确委员单位职责。这种议事规则有利于许多相关部门共同协商,相互协作。[11]建立专门的少数民族网站,充分发挥各级民委和散居在各地少数民族的沟通与交流作用,使网络技术成为推进民族工作的得力助手。

其次,散杂居少数民族工作必须在市场经济、自由竞争与制定一系列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优惠政策之间做好平衡,处理好市场竞争与政策倾斜的关系。在鼓励少数民族勇于投身改革、自觉参与竞争的同时,给予他们一定的倾斜政策,帮助他们增强实力,实现公平竞争,各民族共同发展。[12]

最后,散杂居少数民族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外来少数民族联系点制度和经营定点制度,城市少数民族的信息、信访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以及对口支援民族地区的工作制度等。[13]

4.健全散杂居少数民族工作监督机制

健全散杂居少数民族工作监督机制应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法律、政策监督。使用法律和政策杠杆监督落实散杂居少数民族财政优惠政策,协调解决散杂居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困难,强化与民族工作相关部门的配合和协作,检查监督散杂居少数民族专项资金的落实和使用情况等。二是行政监督。散杂居少数民族在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受到侵害时,有相关行政部门及时予以维权;当他们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政府的信访机构以及司法部门能够进行积极引导并给予救助。三是舆论监督。由于散杂居少数民族分布比较分散,保护他们的权益和风俗习惯以及尊重宗教信仰,除了需要政府和司法机关之外,也离不开新闻媒体和社会大众的监督与保护。散杂居少数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优惠资金的拨发和到位,还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和社会大众的监督,使少数民族得到应该得到的帮助。

总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不断调整、优化各种社会关系,促进各方面利益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只有做好民族工作,协调和处理好民族关系,维护好民族团结和睦的社会环境,才能构建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散杂居少数民族工作出现了民族政策不易普及、优惠政策过时、民族习俗得不到充分尊重等问题。要大力推进民族工作就必须强化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完善民族权益保障立法、创新民族工作体制、健全民族工作监督机制。

13.少数民族工作计划 篇十三

一是起点要高。谋划宣传思想工作,既要从当时、当地、当单位、当部门的实际出发,丢掉不切实际的主观幻想,又要有超前意识和思维,要有世界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时代的眼光。以所在地方和单位困难落后为由而降低工作标准、放松工作要求,那就只能永远地坐井观天,甘于落后。每个宣传思想工作者既要懂唯物论,又要懂辩证法,要学会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之间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基本上是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但二者之间也并非机械地亦步亦趋。相反,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也就是说好的经济条件并不会自发地催生出优秀文化,而优秀的文化往往产生在经济并不太发达的民族和国家。比如,奠定资本主义文化基础的文艺复兴运动并非产生在当时经济发达的英国,却在经济相对滞后的意大利兴起;石油输出国组织即欧佩克国家有的富得流油,而在文化上却是一片空白。而印度经济相对落后,其电影却在世界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文化与经济的这种不平衡发展呈规律性表现出来。这种现象在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此,在一个地区同样如此。经济相对落后,物质条件较差的地区,但在文化建设上并不是无能为力、无所作为的。落后不完全是负担和包袱,正是因为落后才孕育着更大的发展机会。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样会使宣传思想工作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我们要充分地树立信心、辩证思维。所谓起点要高不完全指宣传工作所面临的物质基础,更多地是指思维水平和工作层次。越是在贫困地区,越要抛弃思维的惰性,越要锤炼思维品质,敢于思维、善于思维、积极思维。不能工作年年老套路,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也不能老是埋三怨四,怀才不遇。而要以满腔的热情、扎实的工作提升品位、提高层次,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业绩来展示自己的风采和才华。

二是环境要优。宣传思想工作作为意识形态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质量之好坏、水平之高低与所处的环境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从宏观层面而言,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使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着宽松和好的环境,最近10多年来出台了一系列很好的政策法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基调平稳、没有大的波动,做好这一工作的有利条件很多。从中观层面来看,各级党委政府对宣传工作的认识越来越高、支持越来越大,为做好宣传工作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当然,如何进一步争取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支持,还有很多方面的工作需要协调,这个层面的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从微观方面来讲,当前,宣传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比较高,战斗力比较强,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立志做好宣传工作是宣传队伍的本质和主流。要最大限度地维护这种良好的态势,努力营造鼓励大家干事、能够使大家干成事、干好事的微观环境和气氛。宣传部门要引入竞争机制,以竞争打破沉闷的气氛,以竞争激活干部的潜能,以竞争形成争先恐后、创先争优的生动格局。只要是处

以公心,追求事业的做大做强,就要鼓励大家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有所探索。要鼓励成功,也要宽容失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干任何事情包括宣传工作都会有风险,都要经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四平八稳,满足现状,不求上进,永远不会犯错误、出问题,但永远不会有进步、有起色。走点弯路、有些失误是难免的,符合认识论的规律,关键是要去做、要去闯,并善于及时总结教训、校正偏差。如果稍有失误就一味地埋怨指责,甚至指手画脚,冷嘲热讽,那就不可能形成激励人们创造性和积极性的良好环境。优化内部环境,还要注意加强班子团结,“君子周而不比”,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新的生产力,团结方能成就大事。不团结,一盘散沙,甚至互相拆台,只会一事无成。搭建一个班子,领导和组织总有比较成熟的考虑,或强强组合,或强弱搭配。强弱都是相对的。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用其所长就强,用其所短则弱,要尽可能地扬长避短。诸葛亮用张飞用得很妙,妙就妙在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张飞性格耿直、急躁,受不得刺激,还爱喝酒,诸葛亮每次用他都注意这一点,用激将法打压他的弱点。因科学地使用张飞,蜀国在许多次战役中都以胜利告终。但诸葛亮在用马谡时却因用其短而出现了失误。马谡虽然自幼饱读兵书但不务实,夸夸其谈。刘备临终前告诫诸葛亮不要重用此人,而诸葛亮却在对魏战争中重用马谡,以至街亭失守,使蜀国从此极为被动。这些历史典故告诉我们,各单位的一把手要善于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减少摩擦。认识上有分歧、有差异是正常的,关键是求大同、存小异,不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来。三是队伍要强。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实质上是做人的工作。因而做好这项工作需要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队伍。宣传干部既要有很强的政治素质,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正确的政治立场,树立严明的政治观点,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同时又要有很高的业务素质,要能说会道,要学会发现问题、抓住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宣传工作的业务性很强,我们联系的对象都是业务工作者,有的还是专家,以其昏昏,是不可能使人昭昭的。讲外行话,文不对题,不着要领,抓不住问题的本质,人家不可能服你,即使口服也不可能心服。因而,努力提高宣传干部的业务素质实在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一是要到实践中去磨炼,通过获取直接知识来丰富自我,提高自我。二是要通过书本、网络、传统媒体等载体来获取间接知识。我们处在一个竞争的时代,适者生存的规律在动物界、植物界通行,不久的将来一定会作用于人类自身。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竞争时代,不学则败。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周期短、速度快、知识折旧率高,靠山吃山,必将坐吃山空。我们要有知识的恐慌感、本领的恐慌感,要努力营造一种爱好学习、鼓励学习、学习光荣的良好气氛。要通过学习,使宣传干部及时充电、提升品位,充满活力,富有朝气。

四是工作要实。用传统的眼光来看,宣传工作就是靠磨嘴皮子、靠耍笔杆子,虚而不实。但现代宣传工作有很大的发展。宣传工作既有事业属性或者说意识形态属性,也有产业属性或者说经济属性。宣传工作既有虚的一面,有时甚至看不见、摸不着,不能简单地以数据和指标来衡量。但宣传工作同时也有实的一方面,可以量化为工程、项目,可以用经济参数来检阅和评判。宣传工作既要讲社会效益也要讲经济效

益,既要按政治规律办事也要按经济规律办事。毫无疑问,对属于产业这一块的宣传工作,我们要办实、办好、办出成效。即便是属于事业这一部分的宣传工作,同样要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力争做出影响来。做宣传工作要务虚,经常坐下来冷静地思考一些问题,探讨一下规律,有利于增强工作的自觉性,有利于避免就事论事,简单地对付工作。但做宣传工作更要务实,一旦思路确定下来,规划完善了,就应该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操作办法和扎实的推进措施,真正虚功实做。要把工作做实,首先要研究实际。要摸透实情,掌握真实情况,在这个基础上构思工作思路和规划。其次要真抓实干。不能满足于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更不能只讲大道理,以虚对虚,以空对空,工作并没有落实。宣传部门的工作很多是协调性的,统包统揽办不好、也办不了事。但具体由宣传部门负责的工作,提倡亲历亲为,责任到人到岗。宣传干部应当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小成多、聚沙成塔。要通过我们的工作看到起色、看到变化,增强信心、充满希望。“雨过地皮湿,沙滩流水不到头”,宣传工作做不到位,群众从宣传工作中得不到提高,享受不到实惠,那么我们的工作就会毫无意义,就会失去群众基础。

14.少数民族工作计划 篇十四

xxxx年以来,金牛区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有关要求,积极做好辖区少数民族务工经商人员相关工作,不断加强跨部门、跨区域工作联动配合,围绕各民族共建共治共享主题,协力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融入x、安居乐业营造了良好环境。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组建少数民族流动党支部。由组织部门牵头,统战、民宗、公安参与协调,在辖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相对较多的x社区组建在蓉x籍少数民族流动党支部,开展少数民族党员党建教育培训、党员争先创优和西部片区x人员党组织党务工作骨干培训观摩等活动,推行党员履行党员义务荣誉积分管理,鼓励支持少数民族优秀党员代表在社区各级组织和自治组织中担任职务,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党员责任感、荣誉感和党组织凝聚力。

二是坚持教育引导,举办国家通用语言培训班。坚持一手抓党建、一手抓教育,与x驻川藏工作组合作,在x社区率先试点开展国家通用语言培训,聘请专业双语教师,开设汉语口语速成班和“x共青团”网上双语夜校,对x籍务工人员进行时事政治宣讲、法律法规宣传、国语培训、就业技能交流等方面的教育培训,着力帮助其增强城市生活适应能力。截止目前,学校已举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专题学习班、法律常识和城市管理规定培训、x历史风貌讲座等活动,累计授课xx课时,培训x籍少数民族人员xxx余人次,部分参训学员已通过x省组织的国家通用语言考试。

上一篇:门作文700字下一篇:中小学学校军训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