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随笔(13篇)
1.习作教学随笔 篇一
一、勇当伯乐,善于发现亮点
1.降低要求
教师为培养作文尖子,往往拔高要求。其实,评价作文应以大纲为准绳,同时顾及每个孩子作文能力发展的现状。如果一位三年级的学生,只有二年级写作的水平,有一次写了一段话,句子大致通顺,就要加以表扬鼓励,因为他在最近发展区域上跨出了一步。
2.小处着手
教师有了这种意识,就会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善于在茫茫沙海中发现金子。学生作文中要有一个词用得好,或一句话写得好,或引用恰当,就要给予表扬,让学生觉得写作文时挺有趣的。
二、甘为乐师,善于拨动心弦
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要在有表达欲的基础上起步。因此,训练中的“话题”或“文题”都要能扣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每次训练须像投石那样,激起层层波澜,开拓学生的思路,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让训练在宽阔的空间、活跃的气氛中进行。
1.创设写作情境
创设某种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先体会,再作文,这对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起着积极的作用。如教写留言条时,教师可以实现在黑板上写好一则留言条,上课铃响后,学生看到这张留言条,都开始自学。五分钟后,教师进教室,问学生:“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是一张留言条。什么时候需要要写留言条?怎样写留言条呢?”此时,学生恍然大悟,老师是有意写一张留言条引出这堂课的。接着,让学生自己写留言条。教师通过创设“老师不在,学生自学”这么一个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写留言条,学生觉得很有趣,很新鲜,很快就知道了留言条的写法,并能在生活中运用。
2.组织游戏活动
在游戏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激活思维,促使学生想把刚才的游戏用语言表达出来。如一次在班中做一个传话的游戏。游戏规则是先请一位学生上来,教师悄悄告诉他传话的内容,让他把这句话悄悄地传给另一个学生,以此类推,最后一个同学把听到的内容说出来。结果与第一个同学的传话内容大相径庭,学生哄堂大笑,彼此责怪。教师问:“你们想把这件事告诉谁呢?”有一个学生说:“我想把这个故事说给所有的小朋友听。”“那你怎么去告诉他们呢?”“可以写作文,登上报纸。”“可以写信。”……教师趁着学生的兴头,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所有的小朋友,有写《一堂有趣的语文课》,也有写《传言不可信》《话说传言》 《传言可靠吗?》,体裁各异,各显神通,这种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三、愿做公仆,善于排忧解难
学生学习写作当然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就要及时引导,给他们吃“定心丸”。
学生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关健在于“内存”太少。平时,要帮助学生积累,厚积才能薄发。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泉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源源不断。”所以我们有必要指导学生带着情感丰富生活、感受生活。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随时随地记录积累语言材料,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如果说感受生活是大课堂,那么阅读积累就是小课堂,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开阔学生眼界、丰富词汇、活跃思想,这样学生的习作才有了源头活水。
四、勤作推销,善于推波助澜
学生有时会骄傲自满,或不思进取。教师如何在学生有了成绩后做好这推波助澜的工作呢?
学生稍有进步,教师就要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并及时做好宣传工作,让学生有一种荣誉感,看到自己的“光明前景”。让其他学生多看他的作文,对他也是一种督促,推动他再创佳作。可以出班级作文集,评选班级“小作家”,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把优秀作文寄给报刊社,学生慢慢变得自信并对作文充满兴趣。
作文指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企求一步到位。在作文指导中,只要我们从点滴抓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点燃学生写作思维的火花,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质,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进入作文情景之中,扎扎实实地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功的方法,多鼓励,多肯定,为学生创设展示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与满足,学生就会快快乐乐、轻轻松松地入门。
2.习作教学随笔 篇二
案例一:上课铃响之前, 语文老师把班长叫到办公室, 神秘地对他说:“老师有个天大的好消息要告诉同学们, 你快回教室请大家坐好, 等我来宣布!”班长回到教室一传达, 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锅。学生纷纷猜测, 有的说下午看电影, 有的说明天春游, 还有的说这一周没有家庭作业。学生折腾了一番后, 老师姗姗来迟, 带点揶揄和神秘继续撩拨这群充满期待的急切的学生。等卖足了关子, 在学生的百般恳求下,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今天习作题目———好消息。”学生顿时像霜打的茄子———蔫了。老师颇为得意, 进一步交了底:今天的小闹剧, 为的是要大家写习作, 题目就叫《好消息》。
案例二:为帮助学生完成习作《感谢》, 一老师请学生先观察小区附近任意一位书报亭售货员, 看他 (她) 在卖出报纸后有没有说谢谢。如果说了, 请学生做一张感谢卡, 写明感谢他 (她) 对顾客的友好态度;如果没有说, 请学生做一张提示卡, 语气要委婉, 并将卡片亲手递给售货员, 注意礼貌用语, 同时仔细观察他 (她) 的反应, 然后回来写一篇习作。
【诊断分析】
上述案例, 集中反映了习作教学中创设情境化的体验活动出现的种种偏差。在习作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化的体验活动, 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 并借助外部刺激形成的反应, 激发学生的言语表现欲, 但以上二种情境的创设是值得商榷的。
一、忽视学生真实的生活
以上二则案例, 教师都别出心裁地为学生创设情境, 意图很明显, 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案例二”中, 报亭售货员如果卖完报纸之后说声谢谢, 那还好办, 学生能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就我们平时观察而言, 报亭售货员卖完报纸后一般不会说谢谢, 此时,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做提示卡, 并将卡片亲手递给售货员, 同时仔细观察他 (她) 的反应。这明显难为了涉世未深的孩子, 他们完成此项作业的尴尬的境地可想而知。学生折腾了半天, 只为“一段经历”。这样创设情境, 置学生真实的生活于一旁, 学生在扮演老师安排好的角色, 在老师的一步步诱导之下去体验生活, 其行为和感受的本身早已脱离了本真的状态。写作是一件老老实实的事, 任何的急功近利都有可能戕害写作的成长。
二、忽略学生真实的感受
以上二则案例, 教师太过看重学生习作的成品, 为了“文”的产出而颇费心机, 至于学生的真实感受则全然不顾, 致使学生故弄玄虚、故作矫情来迎合老师的蓄意安排。习作中, 听不到孩子自己的声音, 感受不到孩子真情的流露。
当学生知道整个过程不过是个“圈套”, 如“案例一”, 谜底揭开后, 对于普遍不喜欢习作的学生来说, 所谓的“好消息”其实是个“坏消息”, 失望、沮丧溢于言表, 还有多少写作的欲望和激情呢?尽管这一段经历一波三折, 完整地记述下来也能拼凑成一篇几百字的文章, 而“真情”缺席的文章是没有生命的, 也是不值得期待的。
总之, 以上案例均把写作当成一种外在的要求、一种外加的任务, 重“文”的产出, 轻“人”的发展, 忽视学生真实的生活, 忽略学生真实的感受。写作应当是一种心灵的释放, 而绝不是外来压力下的一种任务、负担。当为习作而创设的活动情境如此“沉重”的时候, 效果适得其反。
【矫正策略】
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 是个体情意表达与抒发的一种物化载体。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
一、让习作教学根植于学生的生活真实
习作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从个性心理上启迪学生主体萌生关注生活的自我需要。真实的写作不是生活的模拟, 而是真实的生活。
学生习作“无米下锅”, 其主要原因并不是学生缺乏阅历、没有生活, 而是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要改变这一局面, 第一要紧的是要大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运用, 做到情动于中, 文发于外。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我们应寻找那些来自他们生活中的真实体验, 帮助他们摄取生活素材。
一位学生家长与教师交谈, 希望教师做做她女儿的思想工作。她女儿留着一根长辫子, 洗头、梳头颇费时间, 可怎么也不愿意剪去长头发。说者有意, 听者更有心。教师找来该学生一边与其交谈, 一边建议她把所做所想写下来, 并共同商定了一个题目———《长辫子的诱惑》。文章开头是这样写的:“星期天, 我常常会去我家附近的商场买彩色的牛皮筋和各式各样的小夹子。回到家后, 第一件事就是到镜子前试一试, 看看刚买的发饰哪一样更适合我。”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小作者从买头发饰品写起, 让人们看到了长辫子对于一个爱漂亮的小女孩是多么的有诱惑力。
接下来, 这位教师以她的故事和习作去“诱惑”更多的同学:“你也遭遇了怎样的诱惑?请把它写下来吧。”于是, 《巧克力的诱惑》《手机的诱惑》……一篇篇饱含学生心声的习作由是而生。教师只要蹲下身子, 与学生经常聊一聊, 交交心, 就能分享他们的许多秘密, 再抓住这些契机, 习作与做人的引导即可顺势而为。一教师建议学生写写自己喜欢的游戏, 他们相视而笑, 为自己的生活被关注而得意。一位学生在《咱班的“弹橡皮”潮》中款款道来:
只要一下课, 你走到我们班, 准能发现同学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窝在一起, 干什么呢?弹橡皮呗!
只要我一上阵, 肯定把别人杀得“片甲不留”, 这可得功归于我的“大将”———橡皮。说它是大将, 一点也不假, 它是个扁平的长方形, 块头大大的。我只要用力一弹, 它准能把别人的橡皮给压住。再告诉你一个秘密吧, 我的这块橡皮还是新的, 上面有一层塑料保护膜, 滑溜溜的, 即使别人的橡皮弹到了我的橡皮上, 也会像在溜冰场上滑冰一样, 一下子就滑下去了。……
习作教学只有扎根于学生的生活世界, 促使学生关注社会, 关注人, 关注身边的一切, 向生活汲取力量, 才会朝气蓬勃。
二、让习作教学根植于学生的心灵真实
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真实地自由地表达出来, 在自己的故事里歌唱, 这种心灵的真实不仅对写作有重要意义, 而且对培养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有着极大的作用。真实的写作是一种真实的表达和交流, 而不仅仅是一种写作训练。
“为什么习作中的母亲都是一个模式?别让孩子从习作开始‘第一次撒谎’。” (教育家陶西平语) 每个学生, 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都有独立的个性, 都有独特的经历, 都有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 每一个学生写出的文章也应该是有个性特色的。习作与其说是写出来的, 不如说是想出来的, 动笔之前给学生多一些时间, 想想自己的心———我真的感受到了吗?大起天下事, 小启身边情, 我们都要重视启发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以自己的认识去理解和判断客观世界, 从而有所发现, 有所感悟。
“春雨贵如油”, 我们多数人形成的认识是春雨喜人。而对于连续20多天的连绵春雨, 习作《春雨人》, 引导学生关注寻常生活, 写出属于自己的真实感受。学生有的写《春雨喜人》, 有的写《春雨迷人》, 有的写《春雨醉人》, 还有的写《春雨烦人》《春雨愁人》《春雨念人》等。
一位学生在《春雨恼人》中写道:
我要崩溃了!雨从二月初一直飘到二月末。
都说“春雨贵如油”, 看来今年的油价要大跌了。虽然我非常喜欢雨, 但也给这场雨烦死了!地上的水使得我的脚在水泥地上摩擦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这种噪音虽然不是很大, 但却尖利得让你非常难受, 这种不舒服的感觉能从脚底一直钻到头顶上。每次我都让自己努力地钻进冰冷的雨披里, 就这样, 我的袖口、裤腿和胸口还是湿嗒嗒的, 一股股潮湿的寒气只往身体里钻。
雨忽急忽慢地牵动着大家的神经, 老天爷好像在故意逗我们玩, 有时候雨刚停了一会儿, 大家的欢呼还没从嗓子缝里溜出来, 老天爷便又带着他的“雨士兵”不急不忙地掠过我们头顶的上空, 于是“雨士兵们”便接二连三地空降下来, 将人们的欢呼硬生生地堵了回去。
连续下了几天几夜, 小雨细细密密地织着一条银色的围巾, 人们差不多忘记了被阳光拥抱是一种什么感觉了。在这种没有阳光的日子里, 我觉得自己都要发霉了, 这时候的我感到有阳光就是一种幸福。
小作者一反对春雨的赞叹, 用细致的描写表现了春雨带给他的烦恼, 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感受。这种真实的感受, 别人是无法替代的, 最生动的描写往往来源于最真实的感受。作为生命个体的学生, 始终被生活浸泡着, 他们所需要的并不是在“模拟的生活”中去寻找生活, 而是和心灵碰撞后产生了独特体验并成为心灵中的现象和事件。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 有不同的成长经历, 有不同的智力结构, 有不同的热衷方向。即使面对同一事物, 也会有不同的感悟, 甚至大相径庭。习作可以虚构, 但不可虚假。习作就是用我的自由之笔, 抒我的自然之情。我们倡导学生写诚实的自己, 未必“言人所不能言”, 至少“言唯己所欲言”。
3.习作教学随笔 篇三
所谓生活化习作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時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习作,在学习习作过程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叶圣陶先生指出:“胸中不先有意思情感,单有一个题目,而要动手写文章,我们有这样的动机吗?没有。既然没有意思情感,写作的动机便无从发生。”这都说明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的生活越丰富,写的内容也就越充实,学生只有对生活产生了意思情感,才会引起作文的动机。而“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谋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达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叶圣陶语)因此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这应是贯穿小学生作文绐终的主线。
1 拓展空间,积累丰富多彩的真素材
我们认为拓展作文素质的积累空间是决定学生自由表达的重要基础。大自然中有许多可写的东西,但如果不留心观察,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许多值得写的内容就会擦肩而过。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让他们置身于大自然中去玩赏,在玩赏中观察,从中获得感性真知,从而他们会写出你意想不到的东西。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学生通过阅读适合他们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近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学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越广泛,他们的视野越宽,知识面越广,积累的作文素材也越多。这样,作文时学生的表达也就越丰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地充电,学生的作文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 开拓学生思想,展现实实在在的真感觉
解放心灵,营造学生“畅所欲言”的环境,在具体的作文指导过程中还应赋予学生作文时思想感情上的自由。让学生写自己眼中看到的、耳中听到的、心中想到的,说真话、吐真情,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想写的。有这么一个教例:老师让学生写一篇《我的爸爸》的作文。在写作中,学生大多写爸爸是某一方面的工作能手,这样写当然好。但有一个学生却写他不喜欢爸爸,他觉得爸爸脾气粗暴,不是个好爸爸。结果,老师觉得这样的作文不好,我却认为这个学生的思维与众不同,有独创性,说出了自己内心的真心话,写出了自己的真感觉。
3 自主习作,描绘生活
教育心理学家西蒙兹指出:“集体教学最有效的奖赏是教师对学生做什么和他做这件事的方法的认可。”因此我们总不断地给予评价和激励,实行“高分政策”、“鼓励表扬政策”,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和兴趣,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强烈的表现欲,形成良好的“写作氛围”。我们还结合小练笔进行多种活动:如“小荷初绽”、“星级习作评比”、“小作家评选”等,并对有习作录选的同学进行一定的奖励。改变单一的命题作文形式,我们开创了系列特色生活作文形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练笔活动中来。爱看连环画是经历过孩童时代人最深体会,边看图,边读文,图文互补,形象生动。因此,我们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鼓励自画自写进行创作连画小故事,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与人爱想象,善想象也是孩子的特点,孩子的思维天地完全不同于大人,他们想飞上蓝天,他们想潜入海底;他们想到星月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舞蹈,想到昆虫的语言,他们想二十年以后的我,五十以后的世界……引导孩子展开想象翅膀,驰骋自由的想象世界,编写美丽的童话故事,创作神奇的宇宙世界……实践证明,童话小创作为生活开启了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也让学生生命灵性不断地拓展。
4 指导性批阅,促进学生再发展
从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批阅作为一篇作文教学的终节环节,从而使这环节的教学功能仅是“评定包改”甄别优劣,学生在这一教学的环节几乎没有收获,仅得优者受到鼓励而己。而低等第者反而再次受到打击,削弱习作的信心。 那么“批阅”这一环节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其教学的功能,促进学生发展呢? 批阅这个习作教学环节应是:根据习作的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形式予以再指导,然后,让学生根据指导、再改、再练、再提高的过程,而不是对习作作个简单的评定而己,更不能为了保持作文本的“清楚”“清洁”而使学生的习作失去质量再提高,习作体会内化升华的最佳时机。 那么这种“恰当的形式”一般有哪些呢?最普遍是通过批注,指导学生再修,再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的批注面对学生,具有指导性与可操作性。而那些“中心突出,语句通顺”之类的套话,学生看了不知所措,也得不到任何受益更不能激发学生去思考与行动的评语早就该销声匿迹了。再一种形式就是面批,当面指导。其次就是再次对具有典型性的习作进行集体点评。
大文豪雨果说过:“世界上比天空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我要说,世界上,孩子的心灵是最广阔的,孩子的潜能就像空气一样,给他多大的空间,他就有多大的发展空间。为孩子的习作拓展一方广袤的天地,宽容每个学生的个性,给学生心灵以充分的自由,才能让孩子在习作中展示独一无二的“自我”,用童心童言去写童趣童真,找回儿童习作应有的本色,努力实现学生习作的“原生态”。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2] 《叶圣陶教育文集》 叶圣陶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4.《水果王国选美》随笔化习作教案 篇四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水果并带到学校。2.教师准备好水果选美评选环节用来打分的纸。导入环节:
听,这七嘴八舌、议论纷纷的声音是在做什么呢?哦,原来是水果王国在举行一场盛大的选美大赛啊。就让我们一起参加这场盛事,去凑凑热闹吧!教学过程:
一、各找各家(预计两分钟)
请带同样水果的同学,组成一个个水果家族代表队,并为自己队起个响亮的名字和口号。
(组队,并讨论队名和口号)
二、自报家门
(预计一分钟)
请各个代表队,高呼自己队伍的名字和口号。
三、家庭会议(预计三分钟)
1.看一看所带水果的颜色和形状。2.摸一摸所带水果带来的触感。3.闻一闻自己的水果什么味道。
4.尝一尝,如果方便的话,你可以尝尝你的水果,是什么味道,什么口感。
5.说一说,自己所带水果有什么功能或功效。6.夸一夸。请每个家族成员们,从形状、颜色、气味、口感、功能等方面夸一夸自己家族水果的外在美和内在美,然后讨论一下如何上台展示。
四、精彩展示(预计十五分钟)
1、选出五位评委,上台为即将展示的各个水果代表队打分,看看哪个代表队能展示出自己队伍的水果内在和外在美,务必公平、公正。满分十分。
2、各个代表队逐一展示自己家族水果的美。
(相机采访展示者的心情如何,是否有信心获胜。采访观众支持哪种水果,如果是你上台展示,你会如何夸奖自己的美)
3、统计得分,宣布结果。
五、师生同写(35—40分钟)
同学们,这场水果选美大赛有趣么?你是否还意犹未尽呢?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将这美好的一幕幕定格在纸上吧。你可以写写自己家族水果的美,也可以写参加选美比赛的全过程,想些什么就写什么吧。我也跟大家一起写。
六、展示环节(15—20分钟)
1.学生展示
哪位同学想自告奋勇来展示自己的作品。2.教师展示
听了同学们的佳作,老师也想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可以么?希望大家给我一些鼓励。
七、课堂结语:
5.习作教学随笔 篇五
一、现阶段小学习作教学的困惑
【困惑一】让学生写什么?
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材以专题为单元编排,习作内容基本与专题的主旨统一,习作内容常常跟综合性学习有关。如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根据“中华传统文化”的综合性学习,写一篇习作。开展这种综合性学习有一个必备的物质条件──拥有电脑,可以上网。但目前仍有很多学生家庭不具备电脑,面对这样的习作内容,教师常会一脸茫然。另外,现行教材关于习作内容的要求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字眼:“可以写……可以写……,”如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对习作内容是这样建议的:“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和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可以写自己经历的,也可以写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有的教师觉得习作内容看似天马行空,范围宽广,事实却容易让人无从下手,没有方向,不知道到底该让学生写什么。
【困惑二】让学生怎么写?
人教版教科书中有许多课文为名家名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对本单元的习作有一定的示范、指导作用,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白鹅》《白公鹅》《猫》《母鸡》。但有的单元的课文如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从习作的角度看,往往无法模仿、参照,写作的借鉴意义不大。没有了范文引路,就像盲人失去了拐杖,有的老师就不知道让学生怎么写,任凭学生自由写作,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自己退让一边,不加指导,不予分析。结果,没有了千篇 一律,但内容五花八门却言之无物的现象多了。
二、习作内容调整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困惑,我以为虽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自由表达,但这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相反,只有教师适时地指导,习作教学才有效率。而教师的指导内容往往是“写什么”和“怎么写”这两个方面。但很多时候,“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写什么”是“怎么写”的前提。作为“教材开发者”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适当调整习作内容,让习作指导更为有效。
【建议一】合理裁剪,缩小范围
6.习作教学随笔 篇六
摘要从加强课外阅读,教给读书方法;指导观察生活,丰富习作素材;培养想象能力,提高习作能力;指导反复练习,掌握习作技巧四方面入手,长抓不懈,定有成效。
关键词务工子女习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04-0006-02
我们学校地处厦门海沧区的生活区,成了很多外来务工人员让子女上学的首选学校。如何让外来务工子女在新的学校尽快地适应学习生活,成了我们学校所有老师共同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来,笔者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性的实践。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新课程标准》在这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和实施建议,强调:“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基于外来务工子女的地域不同,之前所受的教育不同,到新的城市后所面临的环境不同,促使我从中摸索出习作从抓学生“多读、多看、多想、多练”入手,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的规律。
一、从加强课外阅读入手,教给读书方法——多读
有的来自农村的务工子女文化生活相对缺乏,导致见识狭窄,词汇量小。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丰富词汇,学习语言,领悟表达,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获得间接的生活经验,从中汲取习作的材料。
1.尊重学生的独特性
“没有丝毫的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由于小学生是社会的人,他们具有不同的社会经历和生活经验,以致于产生不同的兴趣爱好、个性品质和价值观念等等。作为语文老师,我尊重他们各自个性的独特性,针对各类学生的个性特征,个别化地因势利导,介绍他们阅读相关读物,诱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通过开展各种竞赛,促使学生主动去寻找有关材料阅读,让他们在比赛活动中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逐渐培养阅读兴趣。
2.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在阅读的方法上,我予以适当的指导。如阅读一份报纸,我指导学生采用“快速游览——捕捉感兴趣的文章——精读”的方法。当然,学生在读中必然会碰到读不懂的字词,我就引导他们借助工具书来阅读并养成习惯。(语文教学论文 )学生不断增加词汇量,当中所遇到的.困难就会越来越少。为此,我建议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以便今后运用。我还要求他们在读书过程中随读随记,不仅摘录好词好句,还要写下读后感。这样不但使学生真正将一本书读懂读透,还为习作积累了素材。
二、从指导观察生活入手,丰富习作素材——多看
1.观察生活,认识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习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习作教学中的观察,是学生认识生活、获取习作材料的方法。外来务工子女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任何事物都很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教师更要抓准这个契机,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平时我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大自然,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从而激起学生的习作兴趣,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如我在指导写《我们的学校》这篇习作时,先带领学生仔细观察我们的学校,在熟悉校园的同时,有意识地按观察顺序引导,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他们的头脑里留下鲜明的印象。
2.引导实践,体验生活
教过习作的老师应该有体会,每次写学生有切身体验的习作,其习作的生活气息就特别浓,叙述也详细具体,语言也特别丰富、生动。而写没有切身体验内容的习作,就显得空洞,语言贫乏。所以学生只有亲自实践,才能对活动的过程、细节和感受了如指掌。比如说写《一次家务劳动》,如果没有亲身经历,写出来的文章就会瞎编乱造。因此,我要求学生学做家务,让其亲自实践,体验劳动中的真实感受。这样不但能得到素材,而且能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从培养想象能力入手,提高习作能力——多想
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在习作教学中,创设特定的情境,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想像力,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语第五册开始,几乎每学期都安排了想像习作。如人教版语第六册第六单元:你想过吗?将来人吃的食物,穿的衣服,住的房子,坐的汽车……是什么样子的?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展开想像,写一写。这一类想像习作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教学时,我要求学生以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事物为想像的起点,结合心中的憧憬进行想像。比如让学生想像未来住的房子,先让他们说说现在自己的住房子是怎样的?有哪些优点?你希望你的房子还具备哪些优点?让学生充分想像。在想像的过程中,因为老师把憧憬想像的空间留给了学生,所以学生能自由想像,如:有的学生写到“我想发明一个收放自如房子,爱搬到哪儿住就搬到哪儿……”有的学生写到我想发明一个会飞的房间,像一只小鸟一样可以在蓝蓝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着,带着我周游列国……”。
四、从指导反复练习入手,掌握习作技巧—
—多练
1.加强口头习作的训练
“说好是为了写好。”口头习作练习,使学生又动脑又动口,能提高学生审题立意、表达、评析文章等能力,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他们逐步从惧怕习作转变到兴味盎然地练文。为了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我让学生模仿电视台的记者采访发生在学校里最感兴趣的人和事,评论学生眼里的热门话题,要求把话说得通顺,把事说得清楚就可以。学生有了说话的兴趣,再提高要求,让学生说说平时的日记,要求讲得有条理,围绕着一个意思说。最后,可让学生根据要求,用一定的时间思考,进行构思,然后试说片断习作,要求做到说话内容具体、用词准确,语句通顺,这样学生写起习作就有了源头活水。
2.通过小练笔习作,加强对学生进行训练。
传统习作,无论是学生的写或是老师的批改都有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学生就很难品尝到习作成功的快乐。而小练笔,因其篇幅较小,动笔的时间短,教师能及时评价,大多数学生在动笔之后马上就能感受到习作成功的快乐。如利用节日进行小练笔:六一节到了,学生在小练笔中写到了在学校的传统项目文艺汇演,哪个节目如何精彩。秋游时,学生在小练笔中描写了学生的模拟长征的过程,其间的艰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意志,还让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抒发了情感。
总之,习作是一种思想和文字的综合训练。要想让务工子女们爱上习作且会习作绝非一日之功。但只要我们抓住且落实好从“多读、多看、多想、多练”四个环节,就一定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让他们在兴趣中习作,在习作中成长
7.习作教学随笔 篇七
一、写作知识教学的困惑
习作知识教学中所指的知识不应该是逻辑的知识体系,而应该是应用的知识体系,是学生写作能力发展所需要的知识,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科性的语言知识转移到教学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已将200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修订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删除了“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补充了“立意”环节,提出了“指导”学生写作实践的要求,体现了习作知识是“应用的知识体系”的特点。
习作知识教学的重点要落实在习作知识上,否则学生习作就会成为无“工具”的习作。写作知识大致可分为这样几类:一是如何获得写作内容的知识,如阅读积累、观察思考、体验想象等;二是处理内容的程序性知识,也就是写一篇文章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性知识,这是习作知识的核心;三是文体知识。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文学体裁类等知识;四是语法修辞知识;五是思维训练知识。
而现实中的习作教学,教师的作用仅仅是引起学生习作的兴趣,发出习作指令,“叫”学生习作。学生习作能力的形成,靠的是个人多读多写的暗中摸索。自本世纪初推行的课改以来,习作教学形成的几种提法还在盛行:喜欢写比怎么写更重要,强调写作动机的激发;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侧重写作内容的自由选择;喜欢怎么写就怎么写,鼓励个性的自由表达。综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到六年级的习作题,绝大多数是“可以写……可以写……也可以写……或者可以写”的内容要求“;可以读给……可以读给……也可以读给……听取意见后修改”的评改要求。看上去似乎非常尊重习作主体,然而细细想想,把习作的自主权完全交给小学生行吗?习作教学能落地生根吗?“怎样写”在习作教学中就显得那么没有必要吗?尽管有主见的教师对这些提法并不是很配合,但大势所趋,对习作教学已经造成了很大伤害。
二、习作知识教学悬置现象分析
王荣生先生说“:中小学有‘当堂作文’,但所谓当堂作文,只是给学生写作的时间罢了,具体的写作过程教师很少顾及,更缺乏有效指导。”这不仅缺乏支持学生完成本次习作训练所需要的写作知识,也缺乏必要的教学内容。因此,尽管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习作内容的训练要求,但缺乏真真切切的习作训练明确的知识体系。
1. 情趣激发。多年来阅读教学强调“读写结合”,然而单元习作中学生到底要从阅读中提取、积累哪些习作知识,教材是没有目标指向的,或这或那,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教师随意而定,未能做到与单元习作训练“写”的有机结合,多数情况下是阅读的“写”与习作的“写”两张皮。而单元习作题多数是围绕话题,唤醒学生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觉得似乎有东西可写。看似打开了学生的习作思路,但是一触及言语习作的细节,学生的表达困难则暴露无遗。
2.自由表达。在类似“喜欢写比写什么、怎么写更重要”等理念的倡导下,多数教师把课堂上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放在活动的组织上,或课前预备,或课中预设,整堂课热热闹闹,可是一到落实静态的言语表达,一些教师怎么也搞不懂,无论怎样“引导”,就是“不具体”“不准确”。小学阶段是学生习作的关键期,习作知识是习作的工具,是学生素养提升的基石,在教学中一旦遭遇到知识被“屏蔽”,儿童的言语结构势必失去支撑,儿童言语成长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缺位越位。教材中不同文体的习作题或出现在同一年级或重复出现在不同的年级中。目的是为了遵循习作教学螺旋提升的规律。编者的意图是为了体现同一种文体的习作教学需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可是在现实教学中,一种文体的一次习作教学往往是悉数到场,罗列殆尽。这种习作知识越位与缺位的表现,是一种习作知识的泛滥,这完全是有教师对习作知识认识不到位、处理无方造成的。
4.概念灌输。部分教师在习作知识教学上做了不少努力,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关键是自身对习作知识掌握不透。如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描写,尽管强调细节,但不少教师无法言明落实细节描写的知识,更不用说分年段要求。习作教学缺乏对习作知识的深度开发,习作训练中对知识要求、知识程度、知识方法及知识细节都是比较模糊的。
三、习作知识教学的转换对策
习作知识是一类实践性、运用性很强的知识。而人们头脑中的习作知识主要来自书本中的概念,如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陈述性知识。了解、掌握这些知识也是必要的,在习作教学中能起到一定的指向作用,但难以发挥在学生习作过程中的指令作用。陈述性知识只有在学生习作实践中转化为个性化的程序性、策略性知识,才能在习作中发挥作用。习作过程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学生之间的差异是难免的,原因是学生对习作知识的理解、感悟、运用的程度存在个体差异。再说,言语表达尽管有其相对稳定的规则,而比较成功的表达往往是对“规律”灵活发挥,甚至“反叛”的结果。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对习作知识把握的复杂性,需要教师在学生习作过程中的介入性指导。
1.随堂练笔习得方法
随堂练笔已是阅读教学的“新常态”,但目前主要是练习方法还未能解决,如为什么要练笔,怎样练笔,不是很清楚。随堂练笔,一是通过练笔巩固语言文字的本身知识;二是通过练笔让学生习得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知识。随文练笔起码要落实四个层面的不同要求:文本语境的延续运用,如文本空白填补、故事续写续编等;相似语境的迁移运用,如学了游记模仿写游记等;情感抒发的灵活运用,如学了课文的好词好句从抒发情感需要及时尝试运用;为单元习作的强化练习,每个单元的习作都有练习的目标和重点,而单元课文的表达方式多数是与习作表达有关联的,于是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设计相关联的练笔要求,为单元习作做好铺垫和“预热”。这样的随堂练笔,不仅深化了阅读理解,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习得表达方式和方法,为学生习作做好铺垫,减轻习作难度。
2.单项训练攻克难点
习作知识具有整体性,而其知识以“点”或“点”群的方式分散在课文中,这就需要教师依据学生实际、年段要求、教学需要,挖出课文中充满生命力的习作知识“点”,尤其是一些难点,通过单项训练后熟练掌握。如课文中出现的新语言现象,包括句式、结构、用词用句、特殊的表达等,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习作的需要穿插或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有目的地强化训练,单项突破,日积月累点成串、串成片,完善学生的习作知识。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给予树》一文的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两道习题:“母亲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让我们来交流一下。”“我要把课文最后一句话抄下来,再好好体会体会。”这两道习题看似平常,但只要慧眼识途,就会发现这两道习题同时隐含着按顺序表达的习作知识,这也是三年级上册学生表达训练的重点。为此,有教师机智地采用了把“顺序表达做到底”的教学设计。一是在学生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厘清和领悟课文是如何紧扣“担心—有些生气—紧紧地拥抱”这一母亲心情变化线索来有序表达的;二是在充分领悟课文最后一句话意蕴的基础上,用上“不但……还……以及……”进行“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的句式仿写;三是教师觉得这还不够“到底”,让学生细读、重温金吉娅买圣诞礼物(棒棒糖)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找出“本来……后来……于是……”表达顺序的关联词,并带着金吉娅当时的心情练习有序表达的朗读训练。这种从“篇”到“段”再到“句”表达顺序的“一竿子到底”的教学设计,会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终身记忆。
3.篇章布局深化文体
篇章是小学语文第三学段的习作目标,篇章习作关键要从文体出发。其重点落实习作内容与文体的对接、文章谋篇布局和言语范式特点的显现,也就是说不同的内容要找准相适应的文体,不同文体要学会选用特定的文章结构和言语表达范式。因此,习作训练过程重点要凸显文体差异和同类文体不同文本的差异。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是小学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叙事散文。为了使学生熟知这类表达方式,有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设计了这样的习作知识训练的对比练习。
小练笔1 :联系上下文,结合你自己的理解,补充句子。
那天下午,天气很好。我来到叶老先生住的四合院,心情( )。
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然后让学生替代原文朗读,比较哪种写法好。总结课文的写法:借景抒情。好处是:引发思考,文字优美。初步让学生认识这种表达方式。
小练笔2 :联系上下文,结合你自己的理解,补充句子。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我的心头充满( )。
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补充句子后与课文对照朗读,发现课文写景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对写作充满了自信)?进一步领略到借景抒情的表达艺术。
在学生充分领悟课文表达精妙的基础上,教师又设计了反向练笔。
小练笔3 :自选一题,学习课文“借景抒情”的写法,试着描写一段景物,借以表达人物的心情。
(1)李建这次作文进步了许多,被老师好好地表扬了一番。走在回家的路上,( )。
(2)洪宇这次作文写得比较糟糕,被老师狠批了一顿。走在回家的路上,( )。
通过这一反一复的练笔训练“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类教学资源在小学教材中随处可见,关键在于教师的及时捕捉、巧妙设计、有效训练。
4.评改指向内化能力
评改是习作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然而多年来习作评改作用的发挥是很不够的,存在着重评轻改、重思想轻生活、重批评轻鼓励、重写的结果轻教的效果等通病。习作评改关键抓好两大环节,一是唤起写作知识的记忆。要以问题的形式提醒学生进行习作的对照评改,如写人记事的习作,你写谁?他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你是通过什么事来写他的?主要写了人物哪些方面(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特征?采用哪种结尾写法等。通过问题提醒,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次习作的重点与要求,并自觉修正习作中的不足与一些常见“病”。二是优点激励,锻炼意志。要尽量从学生习作中,用“放大镜”甚至“显微镜”,找出优点,要不惜表扬,哪怕某个字写得比原来好也要表扬,通过鼓励激发兴趣,培养意志。点点滴滴的表扬就是散落在习作中的知识点,一旦被点醒就会内化为学生的写作知识。
8.习作教学刍议 篇八
一、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是关键
怎样才能激发起他们的习作兴趣呢?在教学中我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1.“下水作文”激趣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教师下水》中说:“下水是游泳方面借过来的,教游泳当然要讲一些游泳的道理,但是教的人熟谙水性。跳下水去游几阵给学的人看,对学的人好处更多。除此之外,我还发现“下水文”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启迪学生的联想思维。
2.情境激趣法。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传统教育失败的原因在于未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引起思维的情境”。受这句话的启发影响,在习作教学实践中,我坚持采用情景教学——即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习作材料,如实物、图片、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既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极大程度地激发了他们的习作兴趣。
3.“成功者”激趣法。人都有自尊心,特别是小学生,自尊心很强,他们总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尊重、赞许、羡慕,自己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指导学生把习作内容写具体是重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习作内容不具体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观察不够细致,归根结底是不太会观察。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授之以渔”,教给他们观察方法。慢慢地,学生掌握了方法,观察起来就细致多了,写的文章自然也比以前具体了。
2.多问几个怎么样。在学生的习作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诸如此类的语句:“她走了”、“弟弟哭了”……那么这时,我们不妨多问几个“怎么样”:“她怎么走了”、“弟弟怎样哭了”,当学生回答完这个“怎么样”时,原来干巴巴的语句也就变得有血有肉、异常丰满了!
3.鼓励学生妙用修辞手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句式比较之类的练习,使学生体会到使用修辞手法的好处,鼓励他们在习作过程中恰当地使用修辞方法,使文章更加“具体明确”。
4.坚持习作课堂“指名练说,大家评议”的教学模式。俗话说得好:“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最初,我曾抱着“集集体智慧于一身”的想法试着让一人练说,其他同学当评论员,评出优缺点并提出好的建议和改进意见,让人人都参与进来。没想到效果出人意料地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实得好,那些经过大家评议的习作档次高,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也大大增强了。
三、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很必要
1.将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使之相互融合,彼此促进。习作教学和阅读教学同属语文教学这一范畴,它们之间是彼此依存的,而绝不是相互割裂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教学从侧面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
2.大胆引入课外习作,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在习作教学中,我们不能一味地满足于课内习作,而应大胆地引入课外习作,彻底打破束缚学生思维的枷锁,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习作思路。
3.鼓励学生多了解课外知识,扩大知识面。语文教育应“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才于课外”,我想习作教学更应如此。因此,我经常鼓励学生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和电视节目。多参加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多在家长和老师的带领下出去游玩……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其写作思路。只有这样,在写作时才能做到“厚积薄发,游刃有余”!
四、学生练说必不可少
陶行知先生还曾说过:“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能够明显地觉察到,“说”的作用与地位已日益提升。特别是在我们习作教学中,“说”就更显重要了,它是“想”和“写”的中介,想得好就会说得好,也只有说得好才能写得好,我能深刻地体会到“说”在我们当今习作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在我的习作教学模式中,它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大的。第二环“课堂小练说,熟悉方法”和第三环“出示本次习作,学生练说”基本上都是各种形式的“说”,一节40分钟的习作指导课光“说”就占了将近30分钟,我要让学生充分地说、自由地说,说具体、说形象、说生动、说出真情实感来。
我们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使之形成更高层次上的能力——自能作文,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让我们为此而不断求索、不懈努力!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励耘小学
9.习作四教学反思 篇九
青鸟的天空 机会,属于我们班的每一个孩子。
让我再次有这样的感悟,源于今天上午的一堂习作课。
首先我让学生自学阅读提示3分钟,阅读目的是“能提炼出本次习作让我们写什么”,意在训练学生扣住中心拟题。1分钟过后,班里举起了三双小手。我示意他们再等等。约定时间一到,全班同学自信地举起了手。他们的汇报令我欣慰。接下来我重点指导学生“写建议书”和“漫画习作”的方法。学生端端正正地坐着,认认真真地听着、写着。一堂课过去了15分钟。最后我为“漫画习作”设计了探究问题:这幅漫画有什么内容?从中你想到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两分钟后再小组交流。6分钟过去了,学生纷纷举手。“老师我们组最先准备好!” “老师,让我们先汇报吧!”
小手林立,让我应接不暇。怎么办呢?对了!“13个小队有序汇报,上一轮汇报过的同学不能重复汇报,而且必须在规定的1分钟内汇报完!”约定一出,全班砸开了锅。聪明却又不爱听课的王祥杰同学立刻拿出电子表准备帮忙计时。“有请灵山队代表为我们打响第一炮!”掌声排山倒海似的响起。我把话筒递给了张丽程同学。
“大家好,我是灵山队的代表张丽程。这幅漫画画的是一个戴着鸭舌帽的人,抡起斧头砍树,一只啄木鸟医生飞过来,对着砍树人的头说‘这里有只虫’。我们灵山队觉得砍树人的脑袋里有一只无知虫、糊涂虫、势利虫、自私虫。人类啊!如果森林被毁灭了,还会有人类吗?请善待森林!”
“ 大家好!我是鄱阳湖队的代表程斐。看了这幅漫画,我们想到了人类破坏森林带来了严重恶果:水土流失,风沙肆虐,气候失调,旱涝成灾。我们人类生存的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让我们善待土地吧!”这是我们班的四大才子之一程斐慷慨陈词的发言。
轮到武功山队发言了,出乎意料的是黄晨站了起来。黄晨,一个勉强只能考60分的孩子;老师讲课时只会东张西望,倾听教室里的每一个动静最先发言的人;朗读时双眼几乎与课本零距离,一口气不能说一个完整句子的孩子。此时,他右手拿着中卡,左手顺势接过话筒,其他5个队员鼓励却又紧张地望着他。“我们给漫画拟„„的题目„„是这里有只虫。”“不是,不是!”童群剑急了。“是„„是这样的。”黄晨继续汇报,“我们组 „„想到如果森林被破坏了,没有树木挡住风沙,北京就会有沙„„沙漠。汇报完毕,谢谢!”他睁开略带斜视的眼睛一边吃力地看着一边断断续续地读着。终于读完了。武功山队长邱巧桢在黄晨坐下的同时就举起了手:“老师,我们的题目是愤怒的小鸟。”其他队员也同时松了一口气。“老师,我想帮黄晨纠正一个错误,把北京就会有沙漠改为就会有沙尘暴。”
“同学们,今天黄晨能站起来汇报,老师真的很高兴,让我们为他鼓掌,好吗?” 掌声持续了3分钟。黄晨的脸上荡漾着红晕,是那么可爱。
10.习作4教学反思 篇十
《习作4》教学反思
长湖镇维则青联希望小学昂斌
本次习作4安排的是学会留言条这种运用文的写作方法,并能在生活中学习运用。对学生来说写运用文是第一次,虽然要写的内容不多,但在内容和格式上有一定的要求,所以还是感到比较困难的。在教学时,我是先让学生自读说明和范例,让学生懂得“留言条”就是用书面的形式留下要说的话,一般是在离开某地或某个场所时留下的。再让学生说说从范例中了解到什么时候需要写留言条,写留言条应注意些什么。称呼第一行顶格写,要有冒号。正文第二行空两格开始写。署名写在右下方日期写在署名的下方。并且让学生注意能在留言条当中,正确运用礼貌用语,使学生养成有事留言的好习惯。让学生了解写留言条的方法,学习写留言条,把事情写清楚。写话要简短,培养学生清楚明白的写话能力。通过这样讲解以后,我在让学生仔细读范例,体会其中的道理。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写留言条,教师巡回指导。最后口头出示情境:老师相信我们同学都已经会写了,那么请你帮林林再写一张留言条吧。林林放学之后,要去少年宫参加活动。回到家,爸爸妈妈不在家,请你帮林林给爸爸妈妈写一张留言条。让学生学生练习。写好后从作品的格式,内容,书写进行评议。通过本次练习学生能基本掌握留言条的写作方法了。知道留言条的作用,掌握了留言条的书写格式,会写留言条并能在生活中进行应用。
11.探索习作教学新路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固定”这把枷锁一直在限制学生的习作,固定的习作题目、习作时空、习作思路、评价方式等传统的习作教学的一系列活动都是在固定的模式中运行的。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作文教学带来了生机,注入了活力。教师要勇于挣脱“固定”枷锁的束缚,在作文教学上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
一、习作题目不再固定,学生喜欢习作
传统的作文题目大都是固定的,如“我的老师”“记寒假里的一件事”等。这样的题目不够新颖,不会让学生产生足够的写作兴趣,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学生在固定的题目范围里写作,导致学生写出的文章大同小异。而有的教师认为固定题目不好,就干脆什么题目也不布置,放手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实际上,这是肤浅地理解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命题开放理念,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我针对这些现象采取的做法是。
1.让每位学生都参与习作题目的拟定,使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到乐于表达的题目,从而让题目的拟定多元化。例如,在指导学生“介绍自己的家”的习作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多元的命题方式,可以写“××眼中的家”“未来的家”等。
2.作文题目要体现习作的阶段性、渐进性。在习作初期,作文的题目要简单。如写小动物,教师可告诉学生想写哪种动物,就把它的名字作为题目。随着习作经验的丰富和学生认知能力的增强,再写小动物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在小动物名字的前面加一个修饰性的能体现作文内容或突出表达情感的词来做为作文的题目,如“(可爱的)小狗”“(高傲的)公鸡”等。在学生有了足够的思维和辨别能力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内心最想描写的情境,最想抒发的情感,确立一个个精彩的题目。如 “我和小鸟的对话”“秋天,人们富了”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发展对题目进行重新解构,赋予作文题目新的内涵,作文题目的灵活实效性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习作时空不再固定,学生轻松习作
传统的作文课是由两节语文课拼凑而成的,教师硬性规定作文的字数和完成时间,一学期也就固定地完成8篇作文。这样,作文内容比较单调、枯燥,模式化。学生习作时边写边数字数,还担心时间不够,为达到字数常常写“流水帐”。面对这一现象我的有效经验是。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让作文时间更宽裕。
2.拓宽习作的空间,不光局限于教材习作安排。如组织学生亲近大自然,写情景作文;抓住防火宣传、义务劳动等写记实作文;利用电视、网络中的“献爱心”、迎奥运等写感悟作文。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到处都是写作的素材,时时有写作的欲望。学生的习作经验积累得多了,情感体验加深了,思维空间就更开阔,自然就写出了好文章。
3.在教学中处处体现写的练习。例如,在讲《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写一篇《满归山水》。通过这样不失时机、切合实际的习作练习,学生的作文进步非常快,教师也时时会被学生一篇篇真挚的文章所感动。
三、习作思路不再固定,学生创新习作
在新的作文理念下,教师要引导学生拓宽思路,放开视野,全方位、多角度地去观察,全身心去感受生活,从而让文章激发出新的气息。下面是一名学生所写的《春天来了》一文中的片段:春姑娘走进了我们的校园,校园里的冰雪慢慢地融化了,露出了平整的沙地,那几排松树的颜色更绿了,柳树枝上也鼓起了一个个小包包,里面包着的一定是叶的嫩芽。这个学生对春天的观察是很细致的,因为他对春天有着独特的感受。
四、习作评价不再固定,学生自信习作
语文教师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每次作文,精批细改,往往要耗费许多的时间与精力,作文本上满是圈圈点点。可是对于教师的辛勤劳动,学生并不领情,往往只看一下分数,许多教师为自己的无效劳动感到苦恼。那么,教师如何在评价中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并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呢?我做了如下尝试。
1.作文批改结果的呈现形式要多种多样:作文评价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采用分数、等级来表示,也可以用评语来表示;还可以多种方式综合评价。
2.改变评价理念。教师在评价作文时要尽力用一双学生的眼睛,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小学生作文。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学会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在作文中取得的成绩,而不是用显微镜去寻找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要循序渐进地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以前的评语大都是一些裁判式的、冷冰冰的评语,这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评价或是空洞的、含糊的,学生看不懂、看不明白,当然也就不愿意看。自课程改革以来,我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始用一种清新、亲切的语句来写评语,尽力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将佳句妙语圈出以示鼓励。现在,学生不但改变了对评语的态度,而且对作文的态度也有了显著的变化。学生开始喜欢教师的评语,写作兴趣也被激发起来。
3.评价方式多种多样。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学生自评能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在实践训练中,教师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文章读给别人听,并学会比较,从比较中发现问题。其次,教师可采用小组评议的评价方式,“要让学生成为习作评价的主人”。对于当堂完成的习作,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让小组同学按自己的认识,较客观地评价其他同学的习作。教师适时引导,当被评的学生和评的学生在写作上达成一定的共识时就会产生新的习作价值观。再次,教师要采用师生共同评议的评价方式。在评价作文的过程中,教师要赋予学生发言权,使学生畅所欲言,评价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评价别人的优点和缺点。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民主的情趣氛围,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评价积极性,让学生既体验到习作的快乐又体验到评价的情趣。
12.习作教学随笔 篇十二
一、动眼, 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曾几何时, 在填鸭式教学通行的时代, 由于学生头脑中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 学生在习作课上不是愁字当头、眉头紧锁而无言可谈、无话可写, 就是临时抱佛脚, 找一些资料“顺手牵羊”, 敷衍塞责。新课标指出, 教学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在习作教学中, 教师要着力训练学生勤观察、会观察的能力。首先在课堂上, 教师利用影视、录像带或用多媒体播放课件, 或展示相关图片、实物, 这些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会大大刺激学生的眼球, 从而迸发其习作的热情。其次, 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一双慧眼, 去选书, 去看书, 学会去积累知识, 努力在班上形成以看书为乐的良好氛围。而最重要的, 新课示强调, 在习作教学中, “必须把课堂无限向外辐射和延伸”, 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 贴近生活, 解放孩子的时间、空间。即根据习作需要, 带领孩子们外出, 去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领悟大自然:那春之妩媚、夏之灿烂、秋之硕果、冬之瘦水, 会让学生心花怒放;鱼儿戏水、蜂儿采蜜、蝶儿翩跹、燕儿翻飞, 会让学生眼花缭乱;而新月弯弯、繁星点点、残云片片、溪流淙淙, 更会让学生遐思联篇……五彩斑斓的大自然, 学生尽收眼底, 并在头脑中留下了大量的感性资料。再辅之以教师别具匠心的指点, 由是学生增强了对形象的感受, 寻到了新的“奶酷”, 其习作需要的素材便会如黄河之水滚滚而来。
二、动脑,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事总会让人挥之不去。但凡做过的、读过的, 亲眼所见, 亲取所闻, 孩子们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把生活经验与习作融为一体, 在自然中体验, 在生活中体验, 把系统的书本知识放在自然中、生活中体验, 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带到自然中、生活中体验, 不仅会提高习作的兴趣, 更能充分让学生展开想象, 打开想象的大门, 如牛“反刍”一样, 效果定会不错的。同时, 教师适时提一些问题, 或者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质疑, 让学生动脑思索。当然, 教师一定要创设特定的情景, 精于提问, 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 逐步培养学生勤动脑、会思考的能力。经过这样反复地持之以恒地训练, 会达到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目的的, 进而能挖掘出事物的深刻内涵, 提高对生活、人生的认识, 对学生以后的习作之路大有裨益的。
三、动口, 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
新课标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这就要求在课堂上或活动中, 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的育人环境, 构建民主和谐的氛围, 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自由的天地。为此, 教师要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出来, 培养学生勤动口、会动口的能力。即要求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感受, 因为“合作交流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的信息交流活动。”其方式主要是学生上台演说和同桌互说互评。教师注意巡礼, 并适时进行思路点拨。动口说, 要求说清楚、说完整;动口问, 要求问得在理, 有深度。鼓励学生人人参与, 个个表真观点倾真感受, 启发学生在口语交际中, 注意互相诱导, 互相补充, 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自觉不自觉地按教师的要求去留心和注意。对学生的不同观点, 教师均给予尊重和肯定, 用欣赏的目光, 放手让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于是, 课堂上会时常闪现着手舞足蹈滔滔不绝或面红耳赤据理力争的精彩镜头, 形成了课堂一道靓丽的风景。这样通过动口说、动口问, 互相评议, 大家补充, 体现了写作的思维活动的特点, 培养了学生与人分享习作快乐的情感体验, 增进了相互间的沟通与了解,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为习作教学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动手, 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习作教学在经历了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三环节之后, 由于学生对事物或经历已有充分的体验, 其怀之于心的真情便会如泉水般喷涌而出, 有感而发。在该环节中, 教师应把更多的习作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培养其勤习作、会习作的动手能力。当然, 为更好地引导学生, 教师自己也应多动笔, 如动手写些有针对性的下水习作, 或自己常练笔, 用收获些许“小豆腐块”的方式, 抛砖引玉。让教师成为学生无形中的样榜, 感觉习作是在乐中写、在写中乐。每当看到学生们习作中时时有创意火花时, 为人师的我, 会毫不吝啬地在其习作本上批下“你最棒!”“你进步真大呵!”“你的习作让我感动”等评语, 用欣赏的目光, 善待学生, 让学生们的童心世界里荡漾起无尽的涟漪, 欢乐的习作情愫如烈焰般闪现。
摘要:要想打破传统教育的桎梏, 在农村实施习作教学改革, 教师只有拓展学生活动的空间, 让学生的眼、脑、口、手均动起来, 养成勤动眼、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的“四轮驱动”有序结合的好习惯, 充分运用多种感官亲近大自然、体验生活、感悟人生, 逐步建立起习作的乐趣, 就一定能抓好习作教学的“牛鼻子”,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从而推进农村教育改革的步伐。
13.习作2教学反思 篇十三
《习作2》教学设计及反思
中滩中心小学 汤晓红
一、教学要求:
1、对照插图读懂例文《我的自画像》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图文结合介绍自己的方法。
2、读懂习作要求,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并配上自己创作的自画像。
3、按习作要求,依照例文的方法,图文结合抓住主要特点向大家介绍自己。
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外貌特征,通过神态的描写反映一个人的性情。难点:写出个性特征。
课前准备
1、课本插图投影片。
2、例文录音。
3、用来画自画像的卡纸和小镜子。
4、好词语表。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张名片,它是干什么用的呀?对,向一个新认识的朋友介绍自己,需要名片。有个叫杜小虎的同学,就有一张特别的名片,不仅有他自己的介绍,还有自画像呢,你想去看看吗?想去认识杜小虎吗?
二、读懂例文
1、学生自己读例文,并结合图说说你对杜小虎的印象。
2、你是从图或例文的哪些地方产生这样的印象的?说给小组同学听听。
3、请生全班交流。小结:图画中的小虎的外貌笑眯眯的眼睛??告诉大家他是一个爱笑的孩子。介绍中告诉大家他的爱好,知道他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三、学习例文
1、图文对照,说说,杜小虎给自己画的自画像,哪些地方特别像?
2、杜小虎除了介绍自己的外貌还告诉大家什么啦?小结:介绍自己我们要向别人讲清自己的长相、年龄最重要的是要向大家讲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这就是特点。
一、指导习作 1学生自己对着镜子画自画像,画出自己最有特点的样子。
2同桌互相欣赏,提出修改意见。3全班玩“猜猜看”的游戏。贴出自画像,猜猜他是谁?
4学生自己练说后,拿着自己的画像,找到你最想介绍的伙伴,介绍给他听。5老师提供一些可用词句。
二、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评价与修改
重申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重申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
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
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改后稿呈现方式:将自己的自画像介绍贴在教师准备的大白纸上,将在班级走道上向全校展示一周。如果你的名字被很多同学熟知并叫上名来,就说明你的成功。
反思:
习作2是《我的自画像》,自己画自己,自己写自己。据笔者的观察,我们的大多数习作课,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缺少表达的愉快与兴奋。而这一次,孩子们特别兴奋,对着镜子画自己,多快乐呀!自己怎么画就怎么写,画好、写好还要张贴在黑板上,同学们兴奋地跳了起来。他们才三年级.不可能画得多么好,有的把自己画成怪怪的样子,写文章也就有了个性——这还是一次幽默性训练呢。三年级下册的习作2是“为别人画一张像”(可以画同学、老师、爸爸、妈妈,也可以画想象中的人),那么这一次不就是一种起点的奔跑吗? 篇二:习作教学的教学反思
习作教学的教学反思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心不可力的组成部分,它既是语文学的训练,又是认识水平的训练,应该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哪怕是一句话,在这个训练过程中都体现着听.说.读.思等诸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实际教学中,教师总感觉作文难教,学生感觉作文难写,无从下笔,甚至无话可说,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各种教材的勃兴,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面临素质教育,面临有效教学等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外乎就是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面向全体学生,不断提高学生多反面的能力,特别是对作文教学来说,在语文教学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在教学中,我是如何指导学生作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呢?我将反思如下:
一. 注重生活,精心选材。
“生活”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生活创造了作文的真情实感。我从事低中段语文教学工作多年,深有感触的是:如果让学生写一段话,或者写一篇作文,就是要让学生身临奇境,那么这次的作文就一定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就会滔滔不绝,抓住细节,围绕主题进行习作,比如:本学期,我从事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也是作文的启蒙教学的阶段,在前两个单元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交流,其次是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大胆写,充分发挥想象,又让学生欣赏了与本次习作内容相关的范文,我簿以为学生会写出自己独特的文章来,但事与愿违,要么是模仿范文,千篇一律,要么是有头无尾等。我反思着,毫无头绪,怎么办?
机会来了,正月中旬,我校举行了“春季趣味运动会”我就以此为题材,让学生写在运动会中亲生经历的或者亲眼看到的事。在作文课上,同学们交流的非常热烈,都争先恐后地说,自己参加了什么活动,活动中怎样做的,受到了怎么启发,我再一次鼓励道“孩子们,大胆写吧!把你们想说的话都写出来,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就这样,在学生的笔下,出现了《记一次活动》《有趣的体育运动会》《穿越封锁线》《亲子活动》等,篇篇习作中又有精彩的活动场面,既有人物的语言心里活动描写,还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一篇篇优秀的作文诞生了,真让人心旷神怡。
二.从面面入手,激发好奇心。
我在教学作文时注意积累经验,以无穷的魅力使他们视作文为乐事,以浅入深,循序渐进,经常做到从一个词,一副画入手,让学生大胆想象或由画意展开而作文,就可以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写成一篇篇有血有肉的文章,我在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时《未来的„„》这种半命题作文,首先发挥学生各种特长,由学生从绘画,制作入手,创造出奇特的东西,要求他们边做边想,内心叙述其作用,特点,最后自由组合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发表自己物体的作用,特点及其奇特想象,由于学生动了手,加上自己的想象,在我的指导下,成功地写出了《未来的房子》《未来的环保机器人》《未来的汽车》等文章,就这样,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创作地主动性,积极性,大大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并且加深学生由“做”到“作”的全过程。
三.多阅读,多积累。
1.捷普洛夫说过:“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知识面狭窄,没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生是不会写出好作文的,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除了让学生学好教科书自读课本之外,可以由学生选择自己最欣赏的最喜爱的书读。
2.教学中,首先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加大阅读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学习他人的写作方法,在读书过程中让学生搜索好词,佳句,多方收集信息补充知识,编写制作“百科知识卡”或“积累本”。通过收集,摘抄,写作等方面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篇三:习作教学反思
习作教学反思
篇一:习作>教学反思
记得三年级第一篇习作是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虽然上课教师进行了指导,学生也试着说了,但是等到作文交上来,真是惨不忍睹,与自己想象中的距离相差太远了。一次作文下来,在我当时的眼睛里,没有一篇是像作文的,更多的是不知所云,几乎有2/3的作文要重写。我想,这是第一次习作,可马虎不得,我就再上一次,非让他们写好不可。破天荒地我对学生进行了详细的指导,不但给学生看了人家写的介绍课余生活的文章,还针对学生的题材进行提问,让他们把这些问题串起来就是作文了。这样又一轮下来,还有将近1/5的人写不好。怎么办?是坚持不懈地让他们再写再改吗?我犹豫了,因为这样二度指导下来,我已经花去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再指导学生还是写不好呢,会不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于是我就给这些作文放行。
反思:那时我个别指导学生作文时,学生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师,到底什么是作文啊?”他们很困惑。第一次作文,我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其实学生的作文是在练习实践中逐步提高的,不能操之过急。其二在作文前缺少铺垫,其实一开学就应该指导学生参加一些比较有意思的课余活动,让他们记录下来;下课有意识的跟学生进行谈话,了解熟悉他们的课余生活,这样上起习作指导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三是要了解学生的实际习作水平和课标的习作要求,用平常心来看待学会的习作。
学生作文不会写,怎么办呢?那就从写日记入手吧。写日记就相对比较宽松,内容和形式以及文字的数量上我都不会给学生定什么框框,只要能写就好。出现转机是在第二单元的观察作文阶段。吸取了前一单元习作教学的教训,也想起教研员曾经说的以单元为整体进行备课,所以在上本单元第一课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去记录生活。第二天的日记交上来,我不禁喜上眉梢,因为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视角不能的方面去观察,有的观察了树叶,有的观察了蜗牛。我马上抽了一段时间,让写得好的学生上台读他们的日记,我在边上评议每一篇习作的优点。问他们这次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好?他们说昨天科学老师带他们在校园里观察过了。哦,原来是这样,观察前进行观察方法指导很重要啊。接下来的几天当中,每天都有不少的观察日记被表扬到,终于有不少学生恍然大悟:“哦,这样就是作文啊!”有一天我还没有开始看学生的日记,有学生悄悄地告诉我:“老师,杨冬冬带了一个鸡蛋到学校。”“带来干什么?”“我也不知道。”等我改到他的日记,我终于明白了他的用意,他从电视的“不可能的任务”中看到不借助任何辅助用具,鸡蛋也不能有任何损坏,让生鸡蛋立起来,自己进行了实践,把过程记录了下来。最后还写着:“我知道有很多同学都不会相信的,我带了鸡蛋,会做给他们看的。”对这样认真的学生,我能拒绝吗?于是又有了欢声笑语的一堂学生展示欣赏课。
既然讲到了鸡蛋,我又告诉学生:“你别看鸡蛋这么容易碎,可任凭你是怎么样的大力士,你就是没办法把它捏破。”是真的吗?学生睁大了眼睛。“我们班谁的力气最大?”“郑芬忠——”郑芬忠也兴奋地举起了双手,大声说:“我不信!让我来!”结果尽管他捏得面红耳赤,呲牙咧嘴,还是奈何不得,只好作罢,心中暗暗惊奇。其他的人也惊呆了。我说:“回去试试看吧,最好能找到原因哦。”这样有全家谁也捏不破的,也有被四岁的弟弟捏破的,成了大花脸的,日记就异彩纷呈了。
就这样,慢慢的,学生就有了许多的习作素材,慢慢地,他们就喜欢上了写日记。偶尔有三五天没有布置日记,学生就主动央求:“老师,今天的家庭作业就写日记吧!我们已经好几天没有写了。”听到学生这样的话,我怎么能不开心呢?
反思:在这一阶段,我做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恐怕就是:一不提写作文,转向日记,让学生有什么写什么;二把写作和生活联系,写实在的事情,写想表达的感受;三是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在展示中鼓励优秀学生,带动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四是评价以鼓励为主,在评价中引导学生怎么样去观察生活,记录生活。
篇二:习作教学反思 作为语文教师,各位同仁也许深有同感,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而言,最难写的是作文,作文简直成了令人头痛的“顽症”了,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找准病因,对症下药,让师生不为之“头痛”呢?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多读多背,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打开学生紧闭的心扉,我从鼓励学生多读多背做起,激发学生爱作文的情感,为写作文夯实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的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语文课本中选用的教材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如,肖复兴的《荔枝》用朴实的语言建筑着真情的殿堂,让学生无不感同身受;《梅花魂》中的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对祖国的眷恋均融于那点点滴滴的小事当中,读之无不动容??教师应善于抓住这个有利的契机,诱导学生多读、善读,教会学生读,让他们爱读,经过读强化训练,在增强学生语感的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作品深刻的人文内涵与情感内含,引起最终的共鸣。
从古至今,名篇佳作数不胜数,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背诵能力是成人的4—5倍,背诵这些名篇佳句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词汇、语汇,更能让学生在背诵中体会语文学习的成就感,体会其中乐趣,为今后的作文打良坚实的基础。
二、抓基本功,让学生稳步发展。
作文训练,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不但要懂得遣词造句,而且要懂得分段、布局、谋篇、确定中心思想,所以,作文需要有一定的基本功。有的学生语文基础差,基本功不扎实,因此,写起作文来难度很大。根据这一情况,作文要从打牢学生的基本功入手:一是扎实抓好口头表达基本功,由讲导写。口头表达训练从组词、造句,到要求学生看图说几句话或一段话,再把说的写下来,这样由易到难,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做到。二是指导学生写好短文。如写日记,看图写短文,把一件事按顺序写下来等,其中应以写日记作为常练之内容。在指导写日记时,要根据小学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日记内容各有侧重。例如,三年级侧重于摘抄好词、好句、优美片断,四年级侧重>记事、>写人,五年级在三、四年级的基础上学习>写景、状物,六年级在三至五年级的基
础上开始写读书笔记。这样通过引导学生扩展自己的日记内容,使学生由抄到写,由易到难,不断提高自己的日记水平,为各年级学生写好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对学生进行分段、布局、谋篇和确定中心思想的训练。这样通过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基本功训练,学生的作文基本功不断加强,而有了一定基本功,学生作文的难度也就大大降低了。
三、敢说敢写,增强自信。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最基础的特点,而写作水平的高低又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直接体现。因为写作其实就是用笔交谈,教师应坚信“能说便能写”,对学生低起点,低要求;写前指导中充分创设情境,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激发学生说——口头作文的欲望。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与适宜的情境之下,教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自法与体会,并租机点拨、指导,帮助他们挖掘内心最深处的感动,如:“我最喜欢的一只小动物”“>我的爸爸(妈妈)”“我的老师”“童年趣事”“一件傻事”??这些话题能激起他们记忆的涟漪;他们爱说。能说也想说,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来,只不过他们碍于面子,没有自信,即便私下写了,也怕被老师说成“内容不具体,”“表达没有方法”,“感情不到位”,最终不爱写作了。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鼓励学生写真人,说真话,诉真情,这写作文可能很粗糙,没有华美的词汇,可能很丑陋,没见精细的雕琢,但我们应相信“真实是最美丽的”,对教师而言,这类作文比披着“抄袭”外衣的作文更欣喜。
四、教学相长,保持写作兴趣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保持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一个外在条件。要让学生喜欢写作文,首先要让学生热爱教作文的老师。我常常给学生出《老师,请您到我家》、《给老师的一封信》、《和老师说悄悄话》等,作文题目。既让学生练习写作文又拉近师生距离,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帮助他们解除苦恼,和他们一起阅读课外书,一起讨论>读后感,获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
2、让学生参与教学,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作文审题训练时,有时可以把命题写在黑板上,先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而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有时则把审题的目的、范围、要求、重点、体裁等几个要素在课堂上分析讲解,然后拟一命题让学生当堂练习,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允许争议。但是一蹴而就的,师生间需要经过相互了解磨合,不断训练。对这样的课,认真设计>教学计划,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最佳效果。
3、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老师要及时批改作文,让学生及时知道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有时哪怕小小的肯定,几个重点符号都能使学生兴奋,产生对作文的热情。老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做有心人,注意发现“差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一个好段落、一个好句子,都要尽量找机会予以展示;或许讲评中作为范例,或用红笔画上肯定的符号,有进步就及时加以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写作兴趣。
4、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我将学生的优秀习作作为>范文讲评比展出,或推荐给有关报刊发表,并让作者在全班同学前讲述写这篇作文的体会。鼓励指导作文水平高的
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的作文竞赛,为他们提供发挥写作能力的机会。身边同学的成功给大家带来喜悦,带来鞭策,也带来写好作文的欲望。
篇三:习作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经了解有几方面的原因:
1、觉得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
2、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
3、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
4、缺乏想象力。
5、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来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1、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
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命题为《××,我想对你说》。又如根据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有兴趣了。
2、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
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我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第三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等。
3、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又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
兴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开展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
我们还可以用导语激趣,创设情境激趣等等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是指导学生作文迈向成功的基点。
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1、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
2、联系课文,适当摹仿,仿中求创。中外作家历来强调创造,但在写作中可以适当摹仿。
3、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懒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4、做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指的是人们在阅读书报时所作的一些文字记录。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③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但这还远远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作好读书笔记。具体的方法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但这也需 篇四: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习作二》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回顾课文,激发兴趣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展示图片,向同学们介绍某种民风民俗。
二、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
1.小组内交流
(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详略得当,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等。)
2.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召开民风民俗发布会
1.各组推选代表参加民风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
2.明确发布会有关要求:
(1)发言人要讲清楚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
(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3)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评选最佳发言人:共同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口齿清晰,态度大方,解答耐心细致;条理清楚,民风民俗特点突出,运用本组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
4.引导大家总结:我国有56个民族,疆域广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吃穿住行,礼仪、姓氏、节日、工艺品,处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建议同学们课下浏览“国家文化网--民风民俗”和“央视国际网--国家地理-民风民俗”,去领略更多的民族风情。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激发习作兴趣
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习惯。有的让我们感
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定写自己所想要介绍的民风民俗。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或者是在口语交际课中听到的。
二、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1.你最想介绍的哪种民风民俗?
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课上听到的和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2.回忆本组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3.回忆口语交际课中评为“最佳发言人”的同学采取了哪些方法来介绍民风民俗的。
4.说说你能借鉴的一些写法。
三、指导学生习作
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评改作文 1.自读,认真修改。2.小组内听读,结合口语交际课上介绍过的,说说在作文上有什么进步,并提出修改建议。
二、全班评议 1.各组推荐或同学自荐交流欣赏优秀习作。
2.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是否突出民俗特点,是否清楚具体等,来进行表达上的评议。并提出修改建议。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对习作进行修改完善。
三、形成作品集 1.请小组同学或自己的好朋友为自己的习作写一写评语。
2.将全班学生的习作装订成集,编成一本民俗作品集,共同商议起个醒目的题目。下载链接:小学语文全套试题 小学数学全套试题 小学语文全套课件 小学数学全套课件
学习目标 1.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3.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口语交际)
一、回顾课文,激发兴趣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展示图片,向同学们介绍某种民风民俗。
二、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
1.小组内交流
(1)交流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民俗进行交流。(如,节日习俗: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
(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详略得当,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等。)
2.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召开民风民俗发布会
1.各组推选代表参加民风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
2.明确发布会有关要求:
(1)发言人要讲清楚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
(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3)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评选最佳发言人:共同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口齿清晰,态度大方,解答耐心细致;条理清楚,民风民俗特点突出,运用本组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4.引导大家总结:我国有56个民族,疆域广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吃穿住行,礼仪、姓氏、节日、工艺品,处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建议同学们课下浏览“国家文化网--民风民俗”和“央视国际网--国家地理-民风民俗”,去领略更多的民族风情。
下载链接:小学语文全套试题 小学数学全套试题 小学语文全套课件 小学数学全套课件 篇五:习作教学反思
《身边的一个人》教学反思
习作《身边的一个人》是第七单元的习作训练,这是一篇写人的习作,初看题目感觉并不是很难写,因为对同学们来说,写人的作文,他们并不陌生,基本上都能抓住写人的要点,如:外貌、动作、心理、神态、性格、品质等。但要写出好文章来,那还是要多动脑筋。
在习作教学中充分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身边人物的特点,把他们写具体、生动,让学生在交流中认识人物,学会习作。同时也注重学生之间的评议。在评议作文后,学生了解到一篇好作文的基本要求,并知道了自己作文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外。再引导学生吸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习作文之短,从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我还告诉同学们:在写作中还可以让学生仿照所学的课文,注重对所写人物进行动作、神态方面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生动。这次习作教学完成后,评改完之后,我觉得还要从这几个方面努力:
1、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找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事件展开教学,从而表达出真情实感。《身边的一个人》范畴很广,本单元习作主要引导学生把身边人物特点写鲜明。我在习作指导中也让学生抓这个特点写,但因学生平时缺少细心观察,发现不了表现同学这种品质的典型事例,整堂课下来,总感觉是老师牵着学生在走。
2、要上好一堂作文课,不仅要关注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还要吃透小学语文整个系列的作文要求。写自己敬佩的人,要有侧重点。
【习作教学随笔】推荐阅读:
习作教学心理环境教学11-06
习作教学10-24
小学童话习作教学11-05
诗歌习作教学方案12-04
名师习作教学实录12-26
习作指导教学设计09-23
习作_教学设计01-06
教学设计习作推荐01-13
浅议农村小学习作教学06-23
三年级习作课教学反思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