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与精神关系的两个层次

2024-11-11|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物质与精神关系的两个层次(6篇)

1.物质与精神关系的两个层次 篇一

正确认识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关系及其意义

合理而健康的.物质需要与科学而高尚的精神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从理论上全面、科学地认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及其关系,将有助于指导我们的实践,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业的顺利推进.

作 者:王琼玉  作者单位: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广西,桂林,541001 刊 名: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ILIN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2003 17(3) 分类号:B022 关键词:需要   物质需要   精神需要  

2.物质与精神关系的两个层次 篇二

《旋律的配合》作为奥 ? 赫胥黎最杰出的三部小说之一,作品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通过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各种各样的故事,流露出时代的重要主题,对此文本的研究主要是从音乐对位法的视角,本文试图从精神生态的角度来分析这部小说的主题。

以人的内在的情感生活与精神生活为研究对象的“精神生态学”[1]在中国也得到了各界关注。中国教授鲁枢元概括了国外各学者对于精神生态这一新领域的见解与主张,并总结了人类精神世界出现问题的事实。文章以精神生态作为视角,主要从人的精神真空化,心灵拜物化进行论述,揭示英国现代人精神世界的空虚。

二、精神真空化

20世纪20年代,是两次大战之间的一个休止,英国经济发展虽有低谷,但前景美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但与之相对的,人们的精神世界却受到了污染,出现了与外在物质世界的失衡。神学家阿尔贝特 · 施韦茨说 :“我们的灾难在于 :它的物质发展过分的超过了它的精神发展。它们之间的平衡被破坏了”[2],“在不可缺少强有力的精神文化的地方,我们则荒废了它”[3]。的确,人们在强大的物质以及由此引发的无穷欲望面前,逐渐失去了内心世界的平衡,因此,“现代人既失去了动物的自信的本能,又失去了文化上的传统价值尺度,生活失去了意义,生活中普遍感到无聊和绝望”[4]。

小说人物斯潘德累尔没有工作,也没有固定的爱人,他的内心充满了各种不满,他的妈妈,现在是大将军诺勒的太太,他们两人的再婚更是对他的一棒重击,他从此一蹶不振,靠妈妈的接济生活。他纵欲过度,而他也习惯于听别人责骂他过分地迷恋女人和纵欲作乐,他说“我倒认为这个时代不需要改革。这是个大吃大喝,消遣玩耍,和男女乱交的黄金时代 [5]”“廉价香水的……和陈旧的不清洁的……我常常想到……地狱的空气……一定是由那种气味组成的”[6]。诺勒太太认为他的生活方式,“又糟又傻,而且如此浪费,又多么像自杀”,而他的回答竟然是“难道连不快乐都不可以吗?”[7]。在作者笔下的斯潘德累尔是个贪图享受之人,成日地不是躺在床上,就是呆坐在发霉了的房间,似乎连他的灵魂里也冒出了真菌和霉菌,他的母亲和周围的朋友都劝他去做点什么,可他自己却认为那和死了无异。斯潘德累尔浑浑噩噩的生活是在向他的母亲报复,也是在想自己报复,“习惯把奢侈的享受转变为乏味和日常的需要。一个已把女人,杜松子酒,抽鸦片,鞭声养成习惯的男人,会发现没有那些恶习难以生存,就像没有面包和水那样”[8]。斯潘德累尔是习惯性的放荡者,他认为女人就该被玩弄,女人们对他来说就是收到鄙弃的本能的化身,“斯潘德累尔带着中古式的仇恨进行复仇,不是(像禁欲主义者和清教徒)通过克制被仇恨的女人的肉体的欲望,而是通过教会女人的肉体放纵到他本人看成是邪恶的程度……[9]”。小哈利特爱慕斯潘德累尔,而斯潘德累尔却不以为然,他虽然爱这个女人,但他却实行全套计划使小哈利特成为他的牺牲品,让她焦虑痛苦,羞愧,最后被彻底地贯穿了一种罪恶感并且自我厌恶,她恨斯潘德累尔,也恨自己,临末她选择了离开。在故事的最后,斯潘德累尔杀死了韦伯列,那个法西斯主义者,他希望以此来肯定自己,以英雄主义的善来解决社会问题,但却没有成功,他对天命和天意充满困惑,最终选择了结自己的生命。

三、心灵拜物化

与社会高度发展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人们对于物质的渴求越来越肆无忌惮,“拜物化,是当年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时使用过的一个概念,被看做是资本主义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 :人把自己生产的产品当做异己对象盲目崇拜。拜物化使人的精神物欲化、心灵物质化。[10]”

从小生活在塔特蒙宅的露西追求奢华的生活,徘徊于各色男人之间,人们称之“带香味的野人或动物的仿制品”[11]。小说家菲利普对现代人迷恋金钱,物质至上的判断,他分析了“低度贪求”,“一般贪求”和“高度贪求”的三种人,指出人的贪求的本质不像“食色”尚有生理的限制,富人的贪婪是没有止境的。故事的开头爱德华夫人举办了个音乐会,对这些富人而言,他们的眼里只有钱,明天的面包和靴子才是最重要的,因而她听不懂音乐,分不清莫扎特和巴尔扎克,“要是你这样做,就变成了在爱德华 ? 塔特蒙夫人处所碰到的那些白痴般的音乐假内行中的一个。无法分清巴赫同瓦格纳,但是提琴一响就哞哞地装得欣喜若狂。[12]”高雅的艺术氛围并没有给这些富人带来精神上的享受,音乐会对他们来说是显摆的手段罢了,他们在对外宣称,看,我们有的不仅仅是钱,还有高雅的情趣,但私下里却认为这就是一桩买卖,我们给你钱,你应当为我们服务,为我们的虚荣来献礼,约翰 ? 比特雷克说道“然而现在一切都被允许了,不再有道德伪善的需要,现在只有一种知识上的伪善。市侩习性向艺术所付的献礼[13]”。富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认为有了金钱随之而来的就是幸福和快乐,可一旦被物欲占据心灵,往往会迷失在金钱的漩涡中, “频繁而致命的无聊与失望就接踵而来[14]”而在精神的荒漠状态中,自然也成为了都市中的荒漠,变得不值一提。现代人在“物”的丰收中迷失了心的意向,所以更深层的生态危机发生在人的精神领域。

在对物质和精神的问题上,兰皮恩夫妇有这样的一段关于野蛮人和文明人的对话,兰皮恩认为“我们”全是野蛮人,被各种欲望所充斥,首当其冲的便是金钱,他对有很好家庭背景的妻子笑道“要是你不得不靠每周发一次的工资卫生,受每周一次通知的支配,你就不会考虑这个问题了。没有比钱更能鼓励勇气和促进自信的了[15]。”“谁都不会指望花儿会在干干净净的真空里生长……花儿需要肥土,泥土和粪土。艺术也是如此[16]。”作为一名画家和兼作家,兰皮恩认为玛丽的生活太轻而易举了,他高兴自己不是一个象玛丽一样的高贵的野蛮人,但是他不能否认作为一名艺术家,是经济条件优越的玛丽帮助了他,给予了他最大的经济支持。

过分地强调物质,带来的必定是精神世界的萎缩,“我们全都是专家了,都从金钱唯一、而不是在生长和制作的世纪世界上[17]”“曾经是人的奴隶的伟大机器此刻成了人的主人[18]”,工业和商业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再减弱人类的灵魂。金钱既是万恶之源,却又是极度的必需品,人们已经把钱作为谋生的劳动,而不是从真正的事物出发。

四、共生

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处中,生物学家提出了“共生”的概念,共生(commensalism)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动物、植物、菌类以及三者中任意两者之间都存在“共生”。在共生关系中,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从精神生态学的角度来说,物质与精神的发展也要寻求一种共生,和谐共生,平衡发展。

五、结语

工业文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可是精神世界却越来越贫瘠。《旋律的配合》反映了英国社会的精神危机 :在那个疯狂的年代,人们精神真空化,心灵拜物化,这是个精神生态失衡的社会。“现代化是一个古典意义的悲剧,它带来的每一个利益都要求人类付出对他们仍有价值的其他东西作为代价[19]。”在精神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我们从精神生态的角度来解读作品,对于重建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自我的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旋律的配合》作为奥·赫胥黎的代表作,是一部用音乐手法写成的“观念小说”,讲述了英国伦敦知识精英界的故事。本文旨在从精神生态视角出发,对作品中人物的精神真空化,心灵拜物化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揭示出20世纪英国物质与精神的失衡状态。

3.数字营销的两个层次 篇三

Q: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蓬勃兴起,可以说现在已经进入了汽车市场营销的新时代,您认为这个新时代有什么特点?

A:十年前的客户和现在的客户有很多不同,首次买车是解决交通出行问题,现在大家选择的面很大,用户的个性化也非常强。但我认为销售模式不会总是在变,而是一个过程,例如数字营销,这是随着互联网等新的媒体来了之后其技术性的改变带动了消费者生活习惯、消费行为等的改变,汽车行业的营销模式也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做一些变化。什么叫市场?市场= 客户需求,客户的行为都发生改变了,其需求就会发生改变,这种需求和行为的改变带来的个性的表现都会在互联网等新媒体上体现出来。我们在做市场营销的时候,要考虑大的宏观形势的影响,但在微观上要看:客户买什么样的车?他的生活习惯是什么?我的车和产品如何影响和迎合他的生活习惯?我们认为给他提供的是他最喜欢的一款车,包括配置、造型、空间各个方面,包括品牌体验等等,营销上要考虑这些不同。

Q:广汽菲亚特成立的时间不算长,仅仅三年有余,但我们看到广汽菲亚特已经在数字营销方面有所动作,您对数字营销有怎样的理解?

A:我把数字营销分为两个层次,企业在网上建旗舰店、做电商,我们是利用新媒体做宣传能更好地接触到我们的客户,会精准到某个栏目,在他们关心的汽车网站上,通过网站邀请他们做试乘试驾。我们在淘宝网上曾经销售菲亚特500,因为这款车非常时尚,适合经常在淘宝上买东西的人。虽然我们只卖了20 多辆车,但我觉得我们成功地让更多的在网上购物的人了解了菲亚特的产品,得到了很多的观众,他们即使没在网上买,在后面的时间里也会来拜访经销商。另外,我们也在做网上旗舰店对将来宣传的意义可能会大于实际成交多少的意义,这可让消费者更多地知道广汽菲亚特,也是最好的效果。实际上数字营销不仅仅是和客户之间的最前端的销售、宣传,是更多地是利用这个平台维护好客户,包括潜在客户信息,如何尽快、准确地去回复,在销售过程中了解客户的需求,通过线索来分析沟通,将来成为客户的话又怎样去维护等等。当消费者认可我们的品牌和产品之后,今后买第二辆车的时候会拿旧车来置换买新车。

Q:“人生如此美丽”是广汽菲亚特的品牌口号,目前广汽菲亚特推出的产品有菲亚特500、菲翔、菲悦、博悦等,仅有的这几款产品如何支撑这个口号?这个口号又如何在市场营销层面变成销量?

A:产品的认知和品牌的认知是不一样的,菲亚特品牌刚刚进入中国,客户知道这个产品或那个产品,但是对菲亚特品牌“人生如此美丽”没有很聚焦的认知。我工作的经验告诉我,客户首先买的是产品,例如菲亚特的菲翔上市后,客户会发现内饰的材料、宽大的天窗、控制按钮等等,每个环节我们都做得很精细,尽管我们没有说“人生如此美丽”,但是人生追求的美丽就在这个细节上,客户在体验这个产品甚至体验了很多款菲亚特的产品后,他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包括销售的流程、售后的流程等都会给他这种体验,这其实就是品牌的体验,所以大家看到这个产品后,会认识到“人生如此美丽”,菲亚特原来所追求的正是这样的理念。

4.物质与精神关系的两个层次 篇四

关键词: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激发热情

现代管理学认为: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 作为一个现代企业来讲如何管好人, 用好人, 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是搞好各项工作的关键, 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呢?许多管理的实践证明:单靠物质激励不行, 单靠精神激励效果也不好。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并以精神激励为主, 才是激发职工工作热情的有效方法。

一、物质激励的必要性与局限性

物质激励是物质利益原则在思想政治工作和生产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正确地认识和运用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 实行必要的物质激励对激发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重大的作用。

1. 物质利益原则的重要性

物质利益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正确贯彻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 有利于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 相反,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物质利益原则, 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无法提高, 造成生产率下降, 企业经营管理混乱。分配中就会出现绝对平均主义, 这些都会挫伤单位、企业、干部、员工的工作热情, 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损失。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党和政府采取积极措施, 正确贯彻物质利益原则, 国民经济得以新的发展。

2.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物质激励的必要性

物质激励是物质利益原则在思想政治工作和生产管理方面的应用, 其主要形式包括奖金和奖品等实物激励, 使劳动者由于工作的业绩不同, 而在物质收入方面有所差异, 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我们国家在政治, 经济, 科学, 体育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是, 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我们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为此, 我们对生产、工作、学习、科研方面成绩显著的个人和单位给以必要的奖金、奖品, 适当的提级加薪等物质激励, 是完全必要的, 它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

但是, 物质激励并不是万能的, 它所激发的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是有限度的, 因此,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在管理好人的方面都不能单纯依靠物质激励, 必须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挖掘员工最大的工作潜能。

二、需要层次理论说明精神激励有强大的激发力量

所谓精神激励, 就是运用表扬先进, 给予荣誉等办法, 包括发给奖章、荣誉证书和授予光荣称号, 或者其他各种形式的表扬, 以此来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 使他们为企业的兴旺而努力工作, 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 按其重要程度和发生的先后顺序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人既有物质的需要, 也有 (安全、社交、尊严、自我实现等) 精神需要。因此, 在满足人们需要方面时, 既要有物质的, 又要有精神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 我们不难发现, 传统的物质激励法开始出现局限性, 多数人主要更在意高层次的精神方面的需要, 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如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涌现出来的伟大人民教师谭千秋, 用自己的双臂作保护, 使四个学生获救的英勇献身精神;江苏盐城一位83岁的拾荒老人, 将自己拾荒多年积蓄下来的10万元钱捐献给青海玉树地震区, 他不为名不为利, 连政府颁发的捐赠书都不要, 说只想帮助受灾的人, 只想留下精神教育下一代。以上事例表明, 在人的需要总和中, 精神方面的需要不断增加。因此, 重视对员工的精神激励, 满足职工精神需要, 是必不可少的, 它能补偿物质激励的不足。实践证明, 满足员工精神上的需要所激发出来的力量强度更大。但是, 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体制下, 片面强调精神激励, 忽视物质激励仍然是不可取的。

三、合理运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理论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是互为前提与条件, 它们之间既不是相互对立的, 也不能相互代替。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 思想政治工作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1. 物质激励不能代替思想政治工作

在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之初, 曾一度出现了用物质激励代替一切, 淡化精神激励的倾向。这种局面是由两种因素引起的, 一是企业领导把物质激励作为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唯一方法, 致使部分员工认为自己与企业的关系就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工作上不主动、不进取, 长期下去势必造成员工对物质需要的期望值超过了企业生产的发展, 请问这样的企业管理还有效益吗?还有就是有的人自己把“金钱万能”奉若神明, 为了钱可以不择手段甚至丧失自己的良心, 武汉长江大学的学生救人事件的背后是附近打鱼船上那些人只捞死人不救活人 (原因是救活人没有钱赚) 的“金钱观”致使三位大学生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由此可见, 片面强调物质激励, 忽视思想政治工作, 其教训是惨痛的。许多管理方面的残酷现实提醒我们;如不及时解决这个问题, 必定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良性发展。要扭转这种倾向, 必须在企业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2. 发展市场经济,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扭转“一切向钱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仍然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它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证, 在我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实行物质激励的同时, 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抓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 同时搞好价值观, 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觉悟, 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实践证明, 如果放弃了思想政治工作, 人们就会失去精神支柱, 在这种情况下, 单靠物质激励, 不仅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甚至会腐蚀员工队伍。

3. 合理运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理论, 激发员工工作热情

20世纪50年代, 赫兹伯格发展了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了“需要激励双因素理论” (维持因素和激励因素) , 也就是说人们的工作积极性的调动要靠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它要求我们的企业在管理上既要关心职工的物质生活需要, 又要关心职工的精神需要, 一个企业管理的水平、发展与壮大,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程度。华润雪花啤酒集团每年都要评选出一批优秀员工, 对这些优秀员工不仅要给予物质上的激励, 还要送他们出去旅游, 这种特殊形式的表彰既让先进的员工找到了自我价值实现的平台, 促使他们在工作中积极努力, 不断进取, 同时这些优秀员工在工作中会产生一种带动雪花啤酒集团所有员工奋发向上, 勇往直前的精神, 雪花啤酒集团在管理上正是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完美地结合运用, 使得雪花啤酒集团的各项管理工作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雪花啤酒从2005年到2009年连续5年创全国销量第一, 雪花啤酒还是唯一进入全球销量前6名的中国啤酒品牌。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为了使我们的企业在管理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就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 实行物质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并以精神激励为主的激励原则, 对开拓创新、振兴社会主义经济成绩显著的先进集体, 先进个人进行表彰的同时, 适当地给予物质激励, 发挥员工最大的工作热情, 对不断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富强、民主、文民、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周炜:《防止激励机制缺陷的逆向作用》, 载《企业管理》, 2009 (2)

[2]俞文钊:《现代激励理论与运用》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10

[3]张蔚萍:《思想政治工作概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3

[4]何钟秀:《现代管理学概论》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12

[5]文跃然张兰:《认可激励计划》, 载《企业管理》2009 (3)

5.“物质与精神”材料作文点评 篇五

材料一:

一天,一只公鸡满地觅食,啄来啄去,找到了一颗珍珠,它把这颗珍珠交给了所碰到的宝石工人。它说:“这的确很精巧,但我需要的不是玩意,而是一些小米粒。”

材料二:

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得到了一份珍贵的手稿,他把手稿送给了邻居的书店老板。这个人说道:“我相信这手稿一定写得非常不错,但我更倾心那一枚枚小小的银币。”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次的作文由两组材料组成,材料一是说一只公鸡在觅食的过程中发现了一颗珍珠,但是它并没有将珍珠据为己有,而是将它交给了宝石工人。而原因就是精巧的珍珠并不能填饱公鸡的肚子,公鸡需要的是小米粒而并不需要珍珠。第二个材料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得到了珍贵的手稿,而且他知道这个手稿写的很好,但是这个人还是为了得到那一枚小小的银币而将手稿送给书店老板。两则材料是怎样的关系呢?通过比较,我们很容易发现,公鸡和没有文化的人都是务实的,他们看到的只是物质本身,并不对这些东西所产生的精神价值有什么追求。因此,他们的的心态是平和、坦然的,但是,他们的眼光却是短视的,因为公鸡忽略了珍珠可以换来更多的米粒,珍珠可以让自己学会欣赏美这些实际情况;没文化的人忽视了书稿可以换来更多的银币,书稿可以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这样的实际情况。因此,我们在写作时,可以有以下不同的角度:

从务实的角度切入:公鸡需要的只是小米粒,珍珠对它而言没有实际意义,它是务实的;没有文化的人需要的只是银币,珍贵的书稿对他而言也没有实际意义,他也是务实的。他们的生活虽然简单,但是他们很容易满足,他们对生活的需求是理性的,他们的生活也将是幸福的、快乐的。因此,我们可以写务实是一种生活态度;理性看待物质等。

从目光短视的角度切入:公鸡只看到米粒对自己是有价值的,而没有看到珍珠的价值,它的目光短视让它失去了可以获得更多米粒的机会;没文化的人只看到了书稿可以换一个银币,却没有看到珍贵的书稿可以换来更多银币的机会。因此,我们可以写要用长远眼光看生活;目光短视让我们远离成功等。

从不能注重物质、应该注重精神切入:在公鸡眼中,珍珠属于物质,它虽然精巧,但是公鸡并没能发现它的价值,更不能从精神的层面来欣赏珍珠的美丽;在没有文化的人眼中,书稿属于物质,它虽然珍贵,但是这个人并没有认识到书稿的价值,更不能从书稿中提升自己的精神需求。因此,我们可以写物质与精神;物质是生存的基础,精神是生活的保障;物尽其材,表现自我等。

我们还可以以从辩证的角度分析,不管什么物品,它的价值有时并不完全取决于它本身,有时会取决于它是否对别人起作用。在物质与精神之间,我们该如何做出选择,才能更好地体现自我价值,实现人生的追求。因此,我们可以写在物质与精神之间,学会各取所需等。

【学生例文1】

物质与精神

一考生

社会发展迅速,物质资源丰富,我们都在追求自己的价值,但不同的人对价值有不同的观点。精神胜于物质,还是物质胜于精神?

生活中,有的人物质生活贫乏,在解决生存的问题上并不贫乏。他们,清贫,但是精神生活充满了乐趣。而有的人富有物质,但这样奢靡的人,精神生活却非常空虚。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千年前的汨罗吧。他立在江边,形容枯槁,面容憔悴。是什么“摘”去了他的峨冠,“剪”去他的博带?是谁让他“消得人憔悴”?这个叫屈原的男子曾是那样的风华绝代啊。怀王已死,郢都残破,他抱起石块,自沉汨罗。汨罗从此流进了中国的文化史,至今仍是迤迤逦逦,在漫长的春秋中,清了又浊,浊了又清。他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保留了自己的精神。

千年一瞬,刹那芳华,两千年后,我们已然明晓,在屈原心头凝聚的是对家国的无尽的思念,无边的忠愁。屈原决然放弃的是丰富的物质。若他像勒尚,郑袖,张仪那样趋炎附势,他完全可以过富有的生活。但他富有的是精神,而不是物质。

雨果说过:“脚不能达到的地方,眼睛可以达到;眼睛不能到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精神的高度,远不是物质能达到的。“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不改其乐”,“君子忧道不忧贫”,颜回的安仁乐道展现的是精神的平静和安宁。孔子弟子三千,但最为欣赏的是颜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颜回在生活贫困不堪的情况下,仍能快乐,淡定地一心向道,得到了孔子的称赞,这就是历代儒家所津津乐道的“孔颜乐处”。

颜回勤奋好学,被尊为“复圣”。我们已经明白,颜回之所以有他的成就,并非他的物质生活有多么丰富,而是因为他的精神生活。倘若他不注重精神修养,流连于物质世界,他不一定比世俗之人有更好的生活。

然而物质的极大丰富与精神的极大贫瘠形成这时代最鲜明的对照。中国首富黄光裕因商业贿赂锒铛入狱,影视明星刘晓庆因逃税声名狼藉,巨人网络董事长史玉柱因为利益而代言虚假广告极度丰富的物质让人索然无味,孤独痛苦。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精神。物质世界离我们很近也很远,绚丽的精彩在于拥有永存的精神。让我们追求永恒的物质吧!

守护“玻璃球”

“当一个人意识到珍珠比玻璃球更可贵时,他已可悲地长大了。”我曾在读到这句话后畅想了许久。

珍珠?玻璃球?价值?童趣?物质?精神?

不可否认珍珠象征着财富,象征着充足的物质生活。拥有珍珠,意味着你可以尽情满足你的物欲。而玻璃球呢?它只不过是孩童时代供你取乐的玩物,抑或一种给人以自然而不庄重的美感的廉价修饰品。

一个是可以充分满足你物质需求的晶体,一个是为你搜索童趣带来精神享受的晶体。追求前者而抛弃后者的确表明一个人价值观的成熟,表明他社会经验的丰富,然而为何说他的成长是可悲的?

这是一个经济发达、物欲太多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会有很多人执意追求珍珠而摔碎好多玻璃球;在这样一个物欲太多的社会会有太多人为了得到更多“面包”而忘了静下心来欣赏一下“水仙花”。会有太少的人能正确认识水仙花能给人面包所给不了的东西。人们在追求,甚至不择手段,这些人便在可悲地活着,成长着。

想起《红与黑》中那个为了满足自己物质等需求而不顾了责任、诚信与爱情的可怜的于连,他追求至高的物质生活或许没有错,然而他的追求使他丧失了太多,尤其是纯洁的爱情。可见那在野心、利益、权贵、地位面前的物质追求会使人失去精神上最肥沃的土地。

社会上常有用金钱衡量情义真假的观点,这便是精神家园里最大的不幸。这是一种物质高于一切的可悲。相关调查显示月薪处于三四千的人最快乐,原因是他们虽没有大款们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但他们懂得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他们真正在享受生活,在开垦物质园地里精神这片沃土。

此时,又有多少人在畅想着自己的物质生活:等咱有了钱……

可我要说的是,等你有了钱,不要买两块面包,吃一块儿,扔一块儿;请将另一块面包的钱用来买支水仙花,用心去享受那份美,用心领会那缕清香,这才是最大的财富。

请在你拥有“珍珠”的同时,守护好心中的“玻璃球”,不要让它碎掉……

6.物质与精神关系的两个层次 篇六

一、教学基本功的两个层次

在普遍意义上说的教学基本功指的是“普通课基本功”,大致包括三类能力:一是基本的表达能力、技术,如“三字一话”、基本的信息技术等,能讲授,能板书,能制作课件;二是基本的组织管理能力,包括组织活动、维持纪律、与人沟通、处理问题等能力;三是教学实施能力,包括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掌握教学流程,能完成备课、上课、布置并批改作业等任务。这些教学基本功所保证的是教师能完成基本的课堂教学任务,但不能保证教师教出精彩的好课。这些知识与能力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新手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差距。

根据初步研究,我们认为更高层次的“优质课基本功”包含了三类能力:一是对学科思想与体系把握的能力,能够吃透教材,把教材放到学科思想与体系中去;二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心理过程的把握能力,了解学习不同类型的知识,学生各需要怎样的心理环节、步骤、梯度方能掌握;三是在前两种知识的基础上,对教学设计的思想和套路的把握能力。这三类知识与能力构成了普通教师与专家教师的差距。

二、制约“优质课基本功”的瓶颈因素

1.“优质课基本功”本身并不容易获得,潜在构成“优质课基本功”的核心知识在当前教师职后培训的课程中是相对“缺失”的

首先,关于学科思想与体系的知识。对学科思想与结构的把握,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例如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理解,在专家教师的头脑里,其含义或许是“只要是三角形,无论三个角的大小怎样动态变化,三角之和始终为一常数,即180°,这反映出图形背后的一种制约的关系”。而在普通教师的头脑里,其含义可能仅仅是一个公式“∠A+∠B+∠C=180°”或“三角形内角和不就是180°吗,这有什么好讲的”。基于后一种认识,教师的教学很可能是讲例题,做练习;基于前一种认识,教师则可安排学生体验三角形的动态变化,猜测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是否为定值,值是多少,并验证。教师理解的深度不同,教学发挥的空间是不同的。这是一个“专业功底”的问题。现实的情况是,我们的基层教师,在大学里所接受的多是“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扔笔记”式的教育,毕业时就可能把大部分记忆内容还给了教师,很难说对学科有深刻的理解。区县教师进修院校往往默认基层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过关的,而鲜有对其专业知识方面的考核或培训。

其次,关于学习心理过程的知识,在职后教育中也是比较稀缺的。例如,以现有水平为起点,掌握一个新的概念或规则,学生的认知是要迈过几个“小梯子”的。学生要迈过的几个“小梯子”是什么样的?“小梯子”之间的梯度有多大?这些问题,就是学习过程的问题,不弄清这些问题,教学设计便缺少依据,变得十分盲目。遗憾的是,职后教育并没有给基层教师提供这类真正实用的知识。课程改革专家所提供并传播的更多是诸如“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而非诸如“学习心理过程”的规律。

最后,关于教学设计的思想和套路。理论研究者尝试用“任务分析”的方法分析教材,按照“知识分类说”及信息加工理论刻画学习心理过程,提出一些有启发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专家所提出的教学模式,如斯金纳的“程序教学”、加涅的“九大教学事件”、布卢姆的“指导式教学”等,让基层教师有一种或过于机械,或脱离学科,与教学实际隔了一层的感觉。实践中涌现出来的专家教师,各有自己的教学思想和套路(深入比较后会发现他们的教学思想和套路,有许多相通之处),之所以能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套路,是因为他们对学科思想、学习心理及教学方式等有一个长期的学习和摸索的过程。对普通教师而言,向专家教师学习是专业成长的一个捷径,但对于学科思想、学习心理等知识,也需要自己去学习和摸索。

2. 教师负担重,没时间、没动力,也没太多机会去学习提高

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平均一天要上三节课,看管一个早自习,还要完成当天的备课、默写、订正、补差、护导、看饭、作业批改等事项,一天的工作会令他疲惫不堪。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状态大多如此,教师一边开会一边批改作业的现象比比皆是。这种情况,会迫使新教师去花大力气获得基本的工作能力,以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一旦适应,他们便很快进入专业发展的停滞期。他们太疲劳了,有空闲时间,与其学习,不如休息。只有少数喜欢钻研、勤于读书的教师,才能突破这个停滞期,悟出学科思想,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总体来看,对于大部分普通教师而言,他们缺少时间、动力、机会去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是相对停滞的。

三、“优质课基本功”的“精细培养”策略

1. 建立平面化的激励机制,解决教师负担重,缺少时间、动力、机会的问题

教师负担重,缺少时间、动力、机会,其背后有制度、体制方面的原因。我们正在做的是:规范教学常规程序,确保日常教学水平;同时,在不增加负担的情况下,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学习的动力、机会。我们采取激励机制,主体是金字塔式的,从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首席教师到特级教师,越往上人越少。这种激励的方式,对于广大的一线普通教师作用有限。现在我们正在建立一种平面化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参与的、有才能有付出就会得到认可的机制。

例如,基层学校让每一位教师申报讲座,在校内对全体教师开讲,把讲座纳入学校“十二五”的实践课程。现在我区98门区级培训课程中,就有三十多门一线教师开设的课程。这样,教师的学习热情得以激发,研究价值会得到认同,有想法有才能的教师也会涌现出来。这便是一个平面化的激励机制。

2. 攻关专家教师必备的“核心知识”,对全区教师进行“精细培养”

不获得关于学科思想、学习心理、教学设计的核心知识,不具有“优质课基本功”,无论哪一级职称的教师,其水平可能都是停滞在普通教师的水平上,其教学方式可能会一直停留在“讲授—练习”的方式上。唯有获得这些核心知识能力,教师才能更好地吃透教材,领会学习心理过程,更加自如、有效地组织教学。唯有大部分教师获得这些知识能力,一个地区的教育才能实现升级转型。如何做到这一点,是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教育转型期区域“精细培养”优秀教师》课题的研究目标。我们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一是发现不同层次教师知识能力结构的差距点及优秀教师的成长路径。我们正在着手开展调查,争取完成一份或几份调查报告,画出差距点及缩小差距的详细图表(分学科)。

二是研究梳理构成这些差距点的知识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学科思想、体系以及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方法;知识分类学、学习心理过程模型;教学设计的思路与模式;专家教师的教学经验。我们组建研究小组攻关研究这些知识,初中语文、小学数学两个小组的先期试验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教龄3~5年的新教师一旦掌握教材分析的思路和做法,便能变通地进行教学设计,教出有水平的“家常课”,试验成果让我们很受鼓舞。同时,我们发动教师参与申报课程,激励他们一同研究、归纳。现在,在第一轮区级89门培训课程中,已经有二十多门构成这类“核心知识”的课程。

三是为最需要的教师提供知识能力的培训。我区第一轮“十二五”教师培训已将课程配成套餐,配置到了各个培训班中。这个培训的特点是“课程超市,学分银行,组班配课”。从第一轮培训开展的情况来看,实现我们设想的“将最有用的知识培训到最需要的教师那里”的“精细培养”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接下来,我们会不断改进做法,向“精细培养”迈进。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课本中议论文素材的运用下一篇:关于幼儿园园长工作报告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