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验收报告(11篇)
1.退耕还林验收报告 篇一
黔江区人民政府舟白街道办事处
关于2002退耕还林工程补植补造情况自查验收报告
区退耕办:
按照区退耕办„2010‟9号文件精神,4月22至25日,我街道组织人力,对我街道2002退耕还林不合格地块进行了补植。并与26日对补植情况进行了自查验收,现将自查验收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街道2002实施退耕还林x亩,涉及7个社区x组。补植面积5.1亩,补植苗木700余株。
二、保证措施和办法
1、提高认识,靠实责任,进一步强化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调整工作思路,坚决克服“重造林、轻管护,重数量、轻质量,重退耕、轻荒造”的不良倾向,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精心部署,广泛宣传,把补植补造列入近期工作的重要日程,把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村、到户、到地块、到退耕农户,迅速掀起补植补造高潮,全力推动补植补造工作的深入扎实开展。
2、安排退耕还林工程补植补造工作经费。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安排了退耕还林工程补植补造工作经费,使退耕还林工程补植补造顺利发展。
3、加强管理,精心组织,努力提高工程建设质量。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我街道对造林任务进一步调查摸底,严格按照作业设计,即“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认真查找不足,把补植补造任务落实到村、到组、到户、到地块。同时要将补植补造与农户退耕还林地享受的政策补助挂钩,对补植补造任务完不成的村、组和农户,相应退耕还林地的政策补助将不能兑现。
4、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一是采取领导督查、林业站跟踪检查、村自查等形式,对退耕还林补植补造质量进行全方位监督。二是规范工程管理制度,按照“谁退耕、谁管护、谁受益”的要求,将退耕还林补植补造质量与政策兑现挂钩,补植验收合格的先兑现,不合格的做暂缓兑现,切实增强退耕农户补植补造的责任。三是搞好幼林抚育,抓好森林火灾和病虫、鼠、兔害防治工作,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
三、存在的问题
1、社区与社区发展不平衡,认识有差距,致使个别社区对植树造林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2、退耕还林地,尤其是部分地段地势高,地形复杂,灌水困难,影响了造林质量和成活率。
经自查,我街道补植补造合格面积5.1亩,恳请予以及时验收。
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二日
2.退耕还林验收报告 篇二
1 河南省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概况
河南省退耕还林工程2000年开始在新安、陕县、灵宝、济源市4个县进行试点, 2001年试点县又增加了洛宁县和渑池县, 2002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实施, 截止2009年底, 国家累计投资达到66.666亿元, 完成退耕还林工程计划任务101.28万hm2, 其中, 退耕地还林25.11万hm2, 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76.17万hm2, 工程范围涉及18个省辖市136个县 (市、区) , 其中退耕地还林涉及106个县 (市、区) 、129.1万退耕农户。
2 样本县、村、户的选择
在黄河、海河流域不同区域选择退耕还林重点县8个, 分别为林州市、辉县市、伊川县、洛宁县、新安县、陕县、灵宝市和济源市;在长江、淮河流域不同区域选择退耕还林重点县4个, 分别为光山县、西峡县、桐柏县和禹州市。
在上述县退耕还林重点村中随机选取样本村。样本村选择如下:林州市东岗镇武家水村、辉县市西平罗乡白土岗村、伊川县鸣皋镇中溪村、洛宁县城郊乡磨沟村、新安县石井镇南腰村、光山县晏河乡杨帆村、西峡县重阳乡新安街村、桐柏县月河镇汪庄村、禹州市磨街乡大涧村、陕县大营镇吕崖村、灵宝市函谷关镇孟村、济源市邵原镇洪村。
在抽中的村中随机抽取10户共计120户退耕农户。120个退耕户家庭总人口585人, 劳动力358人, 退耕地还林总面积34.37 hm2, 户均退耕地还林面积0.29 hm2。
3 调查主要指标分析
3.1 退耕农户家庭拥有耐用消费品情况
农户家庭拥有耐用消费品主要调查了冰箱、电视机、摩托车、电话机以及住房情况:2001年冰箱仅有19台, 2008年达到56台, 增加了37台;2001年摩托车仅56台, 2008年达到109台, 120户中91%的农户有摩托车;2001年住房面积16 112 m2, 户均134 m2, 2008年达到18 074 m2, 增长1 962 m2, 户均156 m2, 户均增长22 m2 (详见表1) 。
3.2 退耕农户生活设施状况
农户生活设施状况主要调查了用电、饮用清洁水、生活用燃料3个方面的内容, 结果如下:退耕农户家庭用电率100%;饮用清洁水97.5%;生活用燃料全部为煤、液化气或者沼气。
3.3 退耕农户经营土地状况
农户经营土地方面主要调查了总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经济作物面积和林地面积 (详见表2) :总耕地面积2008年较2001年减少22.95 hm2, 其中粮食播种面积减少23.84 hm2;林地面积2001年11.1hm2, 2008年达618.2 hm2, 2008年较2001年增加27.71 hm2。户均实际耕地面积情况如下:2001为0.41 hm2, 2004、2005、2006、2007、2008年5个年度分别为0.22 hm2、0.21 hm2、0.21 hm2、0.21 hm2、0.22 hm2。
由于实施退耕还林, 粮食播种面积减少比较多 (我省退耕地还林实施时间为2000-2005年) , 从2006年以后, 退耕户粮食播种总面积稳定在19.49~19.99 hm2。从表2可以看出, 2001年为43.33hm2, 2006年播种面积为19.67 hm2, 2006年播种面积较2001年减少23.66 hm2, 减少54.6%;粮食产量2001年为240 612 kg, 2006年为152 778 kg, 2006年较2001年减少87 834 kg, 减少率36.5%;随着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条件等的改善, 2006年以后, 粮食总产量逐渐增加:2007年为178 685 kg, 2008年为175 620 kg, 2008年和2001年相比, 粮食产量减少20.7%。2008年均产600.5 kg/667m2, 人均粮食作物面积0.03 hm2, 人均拥有粮食300 kg。
注:经营耕地面积=“1”+“2”+“3”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知, 退耕还林减少的耕地大多是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陡坡耕地和沙化地, 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是比较小的;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农户对现有耕地进行集约化经营管理等因素促使单产提高了;过去是粮食补助, 现在是现金补助, 所以对粮食安全, 没有产生威胁。
注:“-”表示减少值。“其他转移性收入”指退耕还林补助以外的外来人口带回、寄回以及工资性收入等。
3.4 退耕农户收入状况
从表3可以看出, 实施退耕还林以后, 退耕农户收入增长明显:2008年总收入较2001年增长154.76万元, 户均增收1.29万元。其中增长最多的是务工收入和工副业收入, 增长92.11万元;其次为转移性收入 (工资性收入、外来人口带回等) , 增长40.33万元;务工和从事副业收入以及转移性两项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77.4%。而其他如退耕还林补助、林业收入、养殖业的收入、粮食作物收入仅占家庭总收入的22.6%;退耕还林收入仅占家庭总收入的1.7%~5.6%。 (详见表4) 。
从表3、表4可以看出, 决定退耕农户生活水平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务工和从事副业收入, 其次为转移性收入。以往在农民心目中赖以生存的土地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的比例很少, 如2008年退耕户总收入2 678 392元, 其中土地收入包括林业收入、经济作物收入、粮食收入共计414 656元, 土地收入仅占家庭总收入的15.5%, 这也说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低[1]。
从表4可以看出, 不管是退耕还林全面启动前的2001年, 还是以后退耕还林在实施的过程中, 务工和从事副业收入、转移性收入、粮食作物收入是家庭收入的3大主要来源。退耕还林实施以后,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 粮食收入逐年降低, 外出务工以及从事副业生产的收入逐年提高, 在2007、2008年都达到了家庭收入的50%以上。土地收入包括林业、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总收入在2007和2008年占家庭总收入15.7%和15.6%。2001-2008年, 退耕还林补助在家庭收入中的比例比较小, 在1.7%~5.6%之间, 养殖业的收入在2.5%~4.1%;这说明决定退耕农户生活水平的是务工收入以及从事副业的收入, 退耕还林补助对农户生活水平影响不大[2]。
4 结论
4.1 退耕农户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 出行越来越方便。以前在农民眼里只有城市人才有的冰箱逐渐进入普通百姓家;摩托车户均拥有率达到91%;通讯工具户均达到1.7部。说明农民与城市人生活水平差距越来越小。
4.2 退耕农户生活用燃料越来越方便, 越来越环保。退耕农户生活用燃料以前主要靠柴草, 现在主要为煤炭、液化气和沼气, 特别是液化气和沼气逐渐成为农民生活用主要燃料, 既清洁又环保。
4.3 2008年粮食播种面积较2001年减少55.0%, 粮食总产量减少20.7%, 粮食单产明显增加。2008年平均粮食产量600 kg/667m2, 2001年为370 kg, 实施退耕还林后, 劣质耕地还林, 农户对剩余的耕地进行集约化经营, 以及环境条件、农业生产条件等的改善因素, 粮食产量明显增加。2007-2008年退耕农户人均拥有粮食在300 kg, 可以满足农户基本生活需要。
4.4 退耕农户的收入结构在逐渐的发生改变, 务工和从事副业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户的家庭收入增长较快。退耕农户在2004-2008年的5年中, 每年的务工、副业和转移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75%左右, 土地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例仅为15%左右, 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2001年退耕户均收入9 423元, 2008年户均收入22 320元, 增长136.9%。
参考文献
[1]陶然, 徐志刚, 徐晋涛.退耕还林.粮食政策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 2004 (6) :25-39.
3.退耕验收汇报材料 篇三
根据上级部门对我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基本口粮田建设的工作要求,我站及时对我市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调研,实施定点,制定实施方案并采用招标的方式,使我市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工作顺利完成,将我市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实施地:伊宁市达达木图乡、塔什库瑞克乡乡、喀尔墩乡、巴彦岱镇、托格拉克乡、克佰克圩孜乡、汉宾乡、园艺场等八个乡镇场。项目内容:
伊宁市2010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建设面积2672亩。建设内容包括:①田间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为建设渠道防渗8.55公里,田间桥涵闸11个,田间道路3206.4平方米。②培肥地力建设。主要为增施有机肥4100万吨。③口粮田质量监控与信息管理。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做好监测记录,技术培训535人次。
项目完成情况
1.修建防渗渠道情况
建设渠道防渗8.55公里,田间桥涵闸11个,田间道路0.6万平方米。其中托格拉克乡乡修建防渗渠道5194米,桥涵闸7个;原设计方案中克佰克圩子乡修建防渗渠道1742米,桥涵闸2个,田间道路1176.4平方米;园艺场修建防渗渠道1614米,桥涵闸2个;达达木图乡修建田间道路1100平方米;为使条田道路建设做到土地平整,集中连片,田面做到坡度一致,我们改动了原方案中关于田间道路建设任务,将其他乡的田间道路建设计划整合在克乡统一修建。在克佰克圩子乡三村完成田间道路建设6000平方米,共计0.6万平方米的田间道路修建,超标准完成了项目计划任务,同时基本达到1次灌水1-2日结束的标准。2.增施有机肥情况
增施有机肥工作与我站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同时开展,年初我站已完成2672亩的土样采集和检测任务,采集土样54个,检测270项,同时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宣传培训工作并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卡。增施有机肥4100吨,其中托格拉克乡1520吨,克佰克圩子乡164吨,园艺场452吨,达达木图乡501吨,巴彦岱镇972吨,汉宾乡26吨,塔什库瑞克乡113吨,喀尔墩乡344吨。我站工作人员对各乡镇增施有机肥情况进行了定点核实,施用有机肥农户230户,使用面积2672亩,目前补贴资金已全部发放至农户手中。3.技术培训情况
按照上级要求,开展“科技之冬”培训,我市及时制定培训计划,并开始深入到各乡镇场,对农业技术人员进行较为专业的培训,共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培训28期,共计1505人次,制作印刷并发放《测土配方施肥使用手册》1500份。
4、项目管理情况
由伊宁市人民政府牵头,伊宁市农林局负责,伊宁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实施。成立了以副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监督并负责此项目的实施,督促此项目按期完成。
资金使用情况
伊宁市基本口粮田建设总投资133.6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巩固退
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106.88万元,地方自筹26.72万元,主要用于田间基础设施建设约115.71万元,土壤改良与地力培肥约12.39万元(其中发放给农民的增施有机肥补助款共计11.75万元),其他费用5.5万元(含工程监理费和设计费)。
项目成效及形成生产能力分析
全市退耕还林区高产稳产基本口粮田占退耕后耕地面积的比例由14%提高到18%,口粮田保水、保肥功能全面提升,项目区小麦单产水平比去年提高56公斤,实现小麦增产149.6吨,实现全市退耕农户粮食基本自给有余,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水资源利用率提高3个百分点。按项目建设地亩均灌溉定额600立方米计算,每亩节水18立方米左右。
经济效益:按自治区确定的2010年小麦最低收购保护价1.8元/公斤计算,亩均小麦增产可增加收入100.8元。项目实施过程中,土地整理使用项目区农民投工投劳获取收益,可亩均增加劳务收入25元。合计农民亩均收入提高125.8元。同时肥料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按项目建设地亩均投入肥料费140元计算,每亩节肥7元。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有关建议
存在的主要问题
1.项目实施过程中部分乡镇场种植的作物正处于需水高峰期,复播作物前期整地等也需要灌溉,农作物的灌溉占用渠道导致防渗渠道的修建遇到困难,影响实施方案进度。
2.部分渠道旁边有农作物,未到农作物采收时间,需等到作物采收完成后
才能开始修建,延迟了项目实施的时间。
3.部分渠道两边有树,需要采伐,缺少资金,导致工作进度减缓。有关建议
1.此次项目面积无法满足我市农业发展的要求,为能使我市农业快速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需加大项目建设面积。
2.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不定因素,如防渗渠道两旁的树木采伐、施工时间刚好是农民用水期影响施工进度等工作,无专项的配套资金,需加大对项目资金的投入。以保证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
伊宁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2012.06.04
伊宁市2010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汇报材料
4.退耕还林报告 篇四
数量充足,质量优良,品种对路的种苗供应是退耕还林,还草的前提和基础,是保证工程成功实施的关键所在。XX目前国有苗圃的产量占总产苗量的17%,国有苗圃的主渠道作用还不能得到保证。示范县中退耕还林项目涉及的主要经济树种如板栗、银杏、核桃、大枣、仁用杏等一些优良品种的育苗,嫁接,品种选育等问题未能很好解决,主要造林树种的育苗比例有待提高,容器育苗比重小,温室育苗刚起步,从而限制了苗圃苗木的数量和质量,外调苗木势必造成成本增加和造林成活率下降。
二、退耕还林项目区分散,山川秀美建设进展不平衡
国家投资的城镇,川道等重点项目区治理速度快,效果好,而偏远乡镇的差距很大。XX省各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大,经济发展及不平衡。因此在山川秀美工程实施过程中要先易后难,由点到面,依次推进,走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的路子。由于试点示范搞平均分配,相对分散,进而影响到退耕还林(草)与发挥地域特色,区域比较优势,发展区域主导产业的结合。
三、实施退耕还林(草)的具体对策
(一)调整产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特色经济
退耕还林(草),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必将导致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必将以产业调整为前提。通过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调整单一种植结构,使农民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不减产量,大力推行设施农业,积极推广舍饲养殖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农民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能够增加收入。
1.调整产业结构
环境建设是山川秀美工程的主体,XX不同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将产生长远影响,依次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应将退耕还林(草),促进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前提。同时重视传统农业的改造和特色农业的深度开发,突破“小而全”的区域产业格局,保护和改良生态环境,发挥特色资源优势,推进农业生产专业化,优化农业空间结构,使其在发挥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最大限度满足西部生态环境建设。
2.发展特色农业
重视研究退耕还林(草)工程在不同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从长远发展着眼,强调特色杂粮,杂豆,油菜,蔬菜及副食食品。优质烤烟,优质果品,特色瓜果,名贵药材,林特产品,畜产品等商品基地建设。应重视研究科技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作用。特别重视对节水技术,高效旱作技术,生态重建技术,中低产田改造技术,农田整治技术等的研究,推广和应用。
3.制定可行目标
要重视建立起以生态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建设“集约自给型农业,保护效益型农业,商品致富型牧业”为结构特征的“三型”农业。因此,退耕还林(草)工作应紧密围绕重点工程的造林绿化全面展开,坚持草灌先行,乔灌草相结合和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经济林果建设要特别注意品种的改良和新技术的推广作用,坚持走少、精管、高效的路子。在草业开发上,应坚持以草为主,树立“小草大产业”的新观念。以饲草开发为重点按照草育配套的原则,带动商品型畜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二)根据区域特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1.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
该区山川秀美要以退耕还草为主,农村产业结构要以草地,畜牧业为主导产业,北部风沙区牧业最大的不稳定因素是东春缺贮草,大力发展人工草地可提高产草量、质量、解决冬草来源,缓解天然草场承载压力,还可提高畜产品转化率。发展草地畜牧业,首先要追求产品优质高效,注重引进生物资源,填补,置换与充实原来空缺,衰败或变化的生态位。
2.陕北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
该带属于以雨养旱农业区,农田一直遭受水土流失和干旱的困扰,在坡耕地上修建水平梯田,可以强化降水就地入渗,防止水土流失,也可为作物稳产高产创造条件和大面积退耕建设植被提供保证。
3.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高原沟壑区
5.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调整报告 篇五
关于调整隆德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的报告
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根据西部办《关于适当调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我局会同农、林、水项目建设单位,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了我县2012—2015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调整意见。现随文报来,请审查。
一、农村能源及后续产业发展规划调整意见
1、农村能源项目: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农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改善,沼气项目在有建设条件的地区和农户得到普及。同时,随着国家对农村安全饮水项目的实施,我县农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入户率达86.4%,具备了实施太阳能热水器项目的基本条件。据此,建议将“户用沼气”项目在今后规划中变更为太阳能热水器项目。
2、设施农业:随着我县设施农业建设力度的加大,设施农业面
积和效益逐年增加,为提高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物价上涨等因素,设施农业建设的投资成本也越来越高,因此建议在今后的项目建设中提高对设施农业项目建设的国家扶持标准,以更好的推动我县设施农业的发展。
二、林业规划调整意见
1、增加退耕还林抚育管护建设项目。自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抚育管护一直是我县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由于无管护资金来源,除天保工程区和重点公益林外,在全县退耕区没有建立一个护林点,也没有固定的护林人员,幼林抚育也没有开展。尽管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以及关于封山禁牧的有关文件,县委、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文件和规定,但由于资金缺乏,在对退耕地的管护上只能由退耕户自己来管理,而荒山造林一直处于无人管护的状态。目前严峻的管护局面,已对巩固工程建设成果构成极大威胁。建议今后通过增加资源管护项目、建设基础设施以及加强森林病虫鼠害防治,使工程建设成果切实得到巩固。
6.退耕还林的专项检查情况报告 篇六
一、县上整改的情况
4月29日,市政府办《关于认真开展退耕还林回头看活动加强整改工作的紧急通知》下发后,各县(区)都比较重视,制定了整改的措施,加大了整改力度,整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整改工作力度比较大。省林业厅《关于年全省退耕还林工程核查验收的通报》和李市长、邓市长在《通报》上的重要批示,对市林业局和各县(区)的震动比较大,引起了县(区)委、县(区)政府的高度重视。的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退耕还林整改工作,亲自安排过问,向分管领导和林业主管单位靠实了责任。分管领导深入乡镇进行检查,蹲在现场抓整改。县上多次发文,明确各乡镇一把手是整改的第一责任人。由于领导重视,安排比较具体,整改工作已引起了主管部门和各乡镇的普遍重视。针对省上通报中“四低一多”的问题,及时召开了退耕还林专题会议,认真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制定了整改措施,组织开展了以补植补造、执法检查、自查验收和兑现补助为主要内容的“回头看”活动。也及时作了安排,对重点乡镇开展了督查工作。
二是整改的重点比较突出,效果比较明显。今年以来,各县抓了补植补造、执法检查、普查摸底、补助发放、抚育管护和案件查处等整改的重点。根据统计,已完成补植补造面积19.2万亩,占应补植面积27.3万亩的70%;已完成补植补造面积9.5万亩,占应补植面积12.8万亩的78%;已完成补植补造面积10.4万亩,占应补植面积12.4万亩的83%。、的退耕地的补植工作,结合兑现前的验收,发动农户进行了自栽自补,补植完成的比较好。由县委办、政府办牵头,抽调纪委、监察、林业、财政、农办等单位的业务骨干30多人,分赴各乡镇开展了退耕还林执法检查工作,有力地促进了乡、村两级整改措施的落实。县上制定了《关于退耕还林粮食补助改补现金的实施方案》,对乡镇领导、财政所长、林业站长进行了集中培训,将补助资金以存单的形式直接发放到户,确保了兑现的顺利进行。林业部门结合实际,确定了自查自检、档案管理、林地管护、确权颁证和封山禁牧等五个整改的重点,通过检查,给有关乡镇签发了50多份造林整改指令,给退耕农户发放了3万余份的退耕还林政策宣传单。
三是“回头看”活动比较扎实,底子摸的比较清。自市政府办的《整改通知》下发和全市林业局(场)长紧急会议后,县上及时进行了“回头看”活动。县委、政府成立了由主管林业的县委副书记李永宏任组长,政府副县长王俊强任副组长,县监察局、林业局、财政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退耕还林工程检查验收领导小组,从林业系统抽调60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8个核查工作组,从5月8日开始,采取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块的办法,对历年实施的工程进行了详细的检查验收,全县共查出需补植面积27.2万亩,查出套种面积994亩。共查出需补植面积12.8万多亩,复耕面积567.2亩。从监察、林业、财政、粮食等部门抽调了120名技术骨干,共查出需补植面积12.4万亩。目前,三县的复耕套种问题已经全部得到整改。
二、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尽管退耕还林整改工作已经引起了各县的高度重视,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但从检查的三县一场看,问题也不少。
1、“三低一多”的问题的确存在。经检查,三县的退耕还林面积都比较实,核实率均为100%,成活情况也比较好,均达到80%以上的标准,退耕还林的面积保存率94.1%、92.6%、日7.5%,总体情况不错。但荒山造林“三低一多”的司题仍然比较突出:一是面积核实率比较低:88.2%、53.9%、78%、岷江总场为72.3%。有些荒造小班面积不实有水分。二是造林成活率比较低:81%、73.2%、62.3%、岷江总场67.6%。三是面积保存率比较低,均在80%以下:77.8%、68.5%、63.8%、岷江总场62.5%。荒山造林“三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荒山荒坡的立地条件比退耕地要差,苗木容易受到干旱气候的影响,有些造林地点和树种选择不当、苗木质量不高,也影响了苗木成活。四是工程管理问题比较多。存在设计外施工、交叉施工、界限不清的问题。
2、荒山造林和补植补造的欠帐比较大。三县一场的历年荒造面积保存率最高为77.8%。最低为62.5%,说明下欠的荒造任务比较大。在去年秋季和今年春季,市林业局对荒山造林的补植补造工作都做过多次安排,县上也进行了补植补造,但补植补造工作进展不是很理想,欠帐比较大。
3、县上的自查工作很不扎实,水分比较多。县上荒山造林自查验收不太严格,工作很不扎实,下达多少任务,上报多少面积,自查验收有走过场的现象,个别县明显虚报荒山造林面积,造成省上核查验收时出观了水分。
4、工程管护不到位,保存率比较低。部分林地的管护不力,没有采取必要的抚育措施,杂草丛生。草比树高,随意放牧,个别乡镇存在复耕司题。影响了苗木的成活和保存。
5、政策兑现不及时、不规范,有滞留补助的问题。从检查的乡镇情况考,现金补助发放比较迟缓。如今年应兑现年度退耕还林粮款1493.3646万元,但检查时实际兑现872.8000万元,下欠620.5646元,兑现率只有58.4%。、的现金补助县财政已全部拨到乡镇,但乡镇一级兑现的进度比较慢,在检查时仍然没有全部发放到户。补助资金管理上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有的`乡镇将补助资金从银行全部提出,在乡上长期滞留;有的乡镇将补助资金公款私存;有的让村社干部代领代发;有的乡镇账务混乱,付款凭证不齐;有的乡镇粮款供应证管理混乱,有漏记、错记的现象。
三、对整改工作要求
1、全力以赴抓好秋季造林和补植补造工作:根据七月上旬市林业局组织技术人员对全市九县(区)今年上半年退耕还林工程和历年工程进行的复查验收结果,全市共下欠补植补造任务65.238万亩,欠帐比较大。各县(区)、总场要按照市政府办《关于认真开展退耕还林回头看活动加强整改工作的紧急通知》(陇政办发电〔〕55号)要求,继续抓好“回头看”活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扎实整改,全力以赴抓好补植补造工作。入秋以来,降雨较多,墒情较好,为开展秋季造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各县(区)要抓住秋季造林的有利机遇全面动员,精心部署,迅速掀起秋季造林的热朝,确保年新造任务和历年补植补造任务的全部完成。
2、进一步加大管护工作的力度。各县(区)要高度重视管护工作,进一步加大管护力度,切实巩固好造林成绩。要从健全管护制度人手,做到“管护人员,管护措施,管护经费,管护责任”四到位,通过采取封禁管护、专人管护、承包管护、联合管护等各种方式,提高管护的效果。对一些面积相对集中的区域,要认真按照省政府《关于在全省重点区域实施封山禁牧的意见》精神,扎实抓好封山禁牧工作。要严把退耕还林的补助兑观关,靠实退耕农户法定的管护和补植补造义务,把管护任务的落实和质量与补助的兑现挂起钩来,通过政策补助的兑现促使管护责任的落实。
3、加强种苗的使用和管理。各县(区)要严格执行国家、省上和市里出台的《退耕还林工程种苗管理办法》、《造林种苗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和“三证一卡”(种苗生产许可证、种苗经营许可证、种苗调运检疫证、种苗验收供应卡)制度,把好苗木质量关口,严禁用劣质苗木
造林,所有苗木必须面向社会招标公开采购,凡没有中标以及“三证一卡”不全的苗木,不得用于造林工程。
4、抓好工程的各项管理工作。各县(区)要高度重视工程软件工作,对历年造林作业设计要全面清理,凡密度、树种、小班等设计与现地不符的要尽快进行修正,并报市局和省厅请求变更,要彻底解决因软件不符而影响“三率”的问题。要抓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管理图》的调绘和完善工作,所有造林小班必须标注在《管理图》上以便进行面积控制,今后凡未上图的小班不纳入市级复查范围。要加快林权证的颁发进度,年期间的林权证年底前必须全部颁发到户。要重视工程的数字化管理工作,按要求购置微机、退耕还林管理软件等各种管理设备,尽快建立健全工程数据库。要加大退耕还林信访案件的查处力度,坚决打击毁林复耕现象,执行国家政策不能打折扣。
7.退耕还林验收报告 篇七
一、退耕还林监测调查组织实施工作情况
1、严格按照调查方案抽选调查村、调查户。按自治区调查总队要求抽选了11个调查村,120个调查户(其中75户为
国家点调查户)。
2、深入调查村,严格选配辅助调查员。在调查户中选出有文化、责任心强、熟悉当地情况、有一定威望的调查户做辅助调查员。
3、对调查户进行记帐培训。把抽中的调查户户主召集到辅助调查员家中进行记帐培训,详细讲解了现金帐和实物帐的记帐方法和要求。
二、退耕还林工程情况
初步统计,全县有14个乡镇,149个村、居民委员会,总户数73936户,总人口284504人。目前所有村、居民委员会都开展了退耕还林工程。其中,退耕还林总户数41660户,总人口160307人。行政区域土地面积24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面积10351公顷,林地面积152309.2公顷。xx县自2001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县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完成面积为15533公顷,其中:荒山荒地造林6867公顷。按林种分:生态林为15493公顷,经济林为40公顷。退耕还林工程资金全部为中央专项补助,2007年止,全县退耕还林累计完成投资16738万元,其中,粮食等实物折成现金10361万元。全县退耕还林农户统一在银行办理专用存折,由财政直接汇入补助金额。退耕还林补助230元/亩,其中,每亩补助稻谷300斤,折款210元,管护费20元/亩。
xx县被列入2001年全国退耕还林试点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对退耕还林工作十分重视,成立了退耕还林工程办公室。全县根据地形、地貌、地质、气候、土壤等特征,因地制宜,选择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树种进行造林,大力营造混交林,探索了一套比较好的生态经济相结合的退耕还林模式。土山区主要树种有板栗、八角、油茶、杉木、松木等,主要模式为板栗+油茶、八角+油茶混交等水土保持林类型;石山区主要造林树种有喜树、香椿、桃树、李树等,主要的造林模式有喜树+桃、喜树+李、香椿+桃、香椿+李混交等的复层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林类型。这些模式既起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生态效益显著,同时又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退耕户基本情况分析
从收入情况看:据120户退耕还林调查户调查资料反映,2007年人均纯收入2085.68元,比农村住户调查纯收入低11.25元。这两项纯收入基本一致,这是因为xx县所有村、居民委员会都开展了退耕还林工程。
(一)2007退耕还林农户期内现金收入人均2280.70元。
1、工资性收入人均788.75元,占现金收入的34.58%。其中,外出从业的得到收入人均445.39元,占人均工资性收入的56.47%,退耕农户因为耕地少了,更多的劳动力从农田解放出来,得以外出务工。
2、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人均1070.83元。主要来自第一产业,第一产业现金收入人均838.22元,占家庭经营现金收入的78.28%,其中:第一产业又以畜牧业收入最高,人均659.88元,占第一产业收入的78.72%。主要原因有:
1、在引进浙江花神丝绸公司后,xx县制定了桑蚕业产业化发展战略,构建“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大力发展桑蚕业,蚕茧价格市场稳定,提高农民种桑养蚕积极性。
2、猪肉、家禽价格上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种植业人均收入98.14元,林业人均收入78.17元,渔业人均收入2.03元。第二产业现金收入人均74.06元,第三产业现金收入人均158.55元
3、财产性现金收入人均23.96元。
4、转移性现金收入人均397.16元。其中退耕还林补助收入人均175.40元,占转移性现金收入的44.16%。
(二)2007退耕还林农户期内现金支出人均1988.58元。
1、退耕还林农户家庭生产性经营现金支出人均425.65元。其中第一产业支出最高,人均支出337.12元,占家庭生产性经营现金支出的79.20%,种植业生产支出人均128.76元;林业生产支出人均3.38元(退耕林地支出人均为0);牧业生产支出人均204.22元;渔业生产支出人均0.31元。
从第一产业生产费用支出结构看,种植业、牧业等生产费用较大,而林业、渔业的生产费用较少。
8.退耕还林验收报告 篇八
Xx市2010年申请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建设面积2672亩,建设地点为达达木图乡、塔什科瑞克乡、喀尔敦乡、克佰克圩孜乡、汉宾乡、园艺场。建设内容为修建渠道防渗总计8550米;桥涵闸总计11个;田间道路总计3206.4平方米;增施有机肥4100吨;技术培训535人次。
一、项目实施情况 1.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2011年4月28日—2011年5月17日公开招标,中标公司为新疆新淼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标工期111天,计划开工日期2011年6月2日,计划竣工日期2011年9月20日,截止到目前防渗渠道建设1360米,其中托格拉克乡阿吉买里村1000米,卡里也村360米。修建桥涵闸5座。
2.增施有机肥情况
增施有机肥工作与我站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同时开展,年初我站已完成2672亩的土样采集和检测任务,并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宣传和培训工作。目前,增施有机肥配套资金12.3万元已到位,计划增施有机肥4100吨。
3.技术培训情况
按照上级要求,开展“科技之冬”培训,我市及时制定培训计划,并开始深入到各乡镇场,对农业技术人员进行较为专业的培训,截止到目前共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培训28期,共计1505人次。制作并印刷测土配方施肥手册10000,发放4300份。
二、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遇到的问题:
1.夏季作物正处于需水高峰期,复播作物前期整地等也需要灌溉,农作物的灌溉占用渠道导致防渗渠道的修建遇到困难。
2.部分渠道旁边有农作物,未到农作物采收时间,需等到作物采收完成后才能开始修建。
3.部分渠道两边有树,需要采伐。解决办法:
1.待夏季作物收收获完毕后,开始渠道修建工作。
2.与乡镇府沟通协调,解决渠道两边作物及树木影响工程进度的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1.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保证项目工程按期完成。
2.严格按照招标程序完成有机肥的采购及施用工作。
9.退耕还林验收报告 篇九
桐梓县林业局:
根据县委县府的要求以及林业局的工作安排,为了进一步搞好退耕还林工作,强化农民对退耕还林目的理解,规范农户对退耕还林的重栽轻管行为,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得到巩固,效益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凸显,5月底6月初,县林业局同我镇农技中心人员一道,开始了对我镇退耕还林的检查工作,检查的截止时间为7月15日。
一、夜郎镇退耕还林的基本情况
夜郎镇是一个农业大镇,退耕还林面积也是全县最大的镇之一。自XX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共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4301.51亩,其中生态林面积为10209.84亩,经济林面积为4091.67亩,每年按时兑付完农户的退耕还林补助。但自实施退耕还林以来,较多的农户栽轻管,抚育管理差,部分种苗的成活率较低。
二、成立了退耕还林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
夜郎镇党委政府对此次退耕还林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镇长成克其为组长,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令狐昌强为副组长,农办主任、农技中心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农技中心,由田云中任组长,下分三个组,由陈维军、何顺均负责原大路、青龙湖退耕还林检查;由陈小军、赵彬负责原保家退耕还林检查;由孙源、杨进伟负责原六塘退耕还林检查。
三、明确此次检查的目的,强化措施,确保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开展 此次退耕还林的目的,是要求农户对退耕还林工作应当高度重视,加强对退耕还林林木的管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早日实现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为了确保此次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开展,我镇专门召开了退耕还林检查专门会议,要求各村、社区高度重视此项工作。镇党委政府也将该项工作纳入阶段性工作的重点,以压倒一切其他方面工作来保证此次退耕还林检查工作正常开展。
四、退耕还林检查的基本情况
此次退耕还林以自查为主,同时县林业局进行配合指导。县林业局同我镇分的三个小组一道,对全镇的退耕还林工作进行全面、严格的检查。
此次检查中,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林粮间作现象较为严重。群众对退耕还林的要求意识较差,总是误以为种上林木,对退耕还林地是一种浪费,因此间作上一定的粮食作物。二是种苗的成活率较差。自退耕还林实施以来,我镇每年都组织了一定程度的种苗补植,这是因为,首先,退耕还林实施初年,农民的种植技术差,种苗的栽植时间没有很好的掌握,管理技术差,造成种苗成活率普遍偏低。其次,农户对退耕还林的不重视,造成牲畜等对种苗的损坏。三是抚育管理差。退耕还林实施后,外出打的人员增多,存在退耕还林地重栽轻管的现象。
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由县林业局和镇农技中心一道,对退耕还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作出了以下决定。一是对抚育管理差、成活率低,林粮间作严重的社享受的退耕还林补助予以取缔;二是对抚育管理差,成活率未达到要求的社下达了整改通知书,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整改,同时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复查。
此次检查,全镇共计退耕还14301.51亩,其中完全合格的面积有
亩,要求限期整改的面积有 亩,不合格的面积有
亩。针对此次退耕还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查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一是工作经费少,对农户的退耕还林管护指导不力;二是全镇退耕还林面积大,且零星分散,不便于管理,指导;三是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部分农户对退耕还林工作不重视,重栽轻管;四是缺乏村规民约的约束,导致牲畜对退耕还林林木的践踏。
10.退耕还林验收报告 篇十
报告
单位各位领导:
退耕还林工程在我县实施11年以来,尤其是从2007年以来我负责退耕还林工作以来,尽职尽责努力完成任务,退耕还林办公室的各种统计汇总,上报报表,整理档案等内业外业等工作,但是从退耕还林工程补助年限再延长一个周期和实施巩固退耕还林工作以来有增加了一项工作内容,没有办法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另外我不是专职的是兼着干退耕还林工作。新政办发【2011】65号文件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退耕还林工程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配备办公人员和办公设备,因此单位领导在单位支部会议上研究考虑给予解决我县退耕还林工作的需要配备人员和所需办公设备为盼。
此致
敬礼
约麦尔江依力
2012年1月31日
所需办公人员和设备
1、所需办公人员:
两名人员,其中管理档案一名人员,搞内业熟悉电脑操作的一名人员。
2、所需办公设备:
电话一部 电脑两台
热水器一台 打印机一台
11.退耕还林验收报告 篇十一
正宁县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实绩核查
报 告
市林业局:
根据市林业局关于开展2011年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实绩核查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局及时组织人员对全县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工作进行了认真全面的自查,现将核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0工程实施进展情况
2010年上级下达我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4000亩,其中荒山造林3000亩,封山育林1000亩,下达补助资金42万元。已于2010年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完成荒山造林3000亩,封山育林1000亩,经我局组织自查验收,任务完成率及苗木成活率分别达到100%和85%以上。
二、工程管理情况
一是层层签订责任书,进一步靠实责任。我们始终把退耕还林工程作为生态建设的一项主要举措来抓,作为全县经济建设的第一号工程来实施,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部门帮乡、抓点,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县林业部门实行领导包片、技术人员包乡、工作人员包点的分工负责制,坚持深入工地配合乡镇搞好规划和技术指导,严把整地、栽植、苗木等各项技术关口,为工程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强化宣传教育培训,创造良好营林氛围。我们通过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和报纸、广播、电视、宣传碑、宣传牌、宣传车、标语、传单等舆论宣传工具和会议、集日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重大意义、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管护措施,坚持不懈地开展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 育,使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对退耕还林工程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增强了实施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全县顺利实施好退耕还林工程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三是认真开展县级自查,切实落实补助政策。我们每年都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切实可行的检查验收办法,安排组织林业技术人员,深入实地对退耕还林工程进行自查验收。采取林业技术员与乡镇共同验收的办法进行,深入现场实地逐块进行核实。对达不到工程建设标准的,暂停补助粮款供应,签发补植整改通知单,督促限期进行补植整改,待补植并经验收合格后再恢复补助兑付,达到“以停促造”的目的,使动态监管在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以核查结果为依据,认真整理粮款兑付文件,采取张榜公布的办法,对兑付的补助粮款逐村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尽量减少粮款兑付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努力做到公正、公平、合理。
四是严肃查处信访案件,维护好退耕农户利益。我们坚持把退耕还林信访查处作为工程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坚持“有访必接,有案必查,早查早结”的原则,采取调阅资料、走访调查、现场勘查、答疑释惑、协调调解等办法,认真对待、处理每一起信访纠纷。努力将每起信访问 题彻底处理在萌芽阶段,尽力化解各方矛盾,保证广大退耕农户的切实利益,避免群访、缠访、越级上访等不良问题发生。去、今两年,共受理各类信访案件7起,查结7起,基本做到了事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
五是切实加强档案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我们在县退耕办设立了专门档案室,各乡镇退耕站统一配发了档案柜,县乡均配备了专职档案管理员,制定了《正宁县退耕还林档案管理制度》,建立索引目录及借阅登记册。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逐项对财务文书、信访文书、兑付文件、验收原始表格资料、验收图、管理卡、验收卡、粮款供应台帐、林权证档案、作业设计及监管档案等资料进行搜集、补充、更新、整理、归档,切实提高了档案资料的完整性、科学性和真实性,使退耕还林档案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和正规化。
三、成果巩固情况
1999—2010年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37.1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4万亩、荒山造林22.3万亩、封山育林0.8万亩。分实施情况为:1999年完成1.55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55万亩;2002年完成5.5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2.5万亩、荒山造林3万亩;2003年完成14.5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6.5万亩、荒山造林8万亩;2004年完成8.1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0.6万亩、荒山造林7.5万亩。2005年 4 完成3.85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2.75万亩、荒山造林0.6万亩、封山育林0.5万亩;2006年完成1.1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0.1万亩、荒山造成林1.0万亩;2007年完成1万亩,全为荒山造林;2008年完成荒山造林5000亩、封山育林2000亩;2009年完成荒山造林4000亩;2010年完成荒山造林3000亩、封山育林1000亩。为了使工程建设取得实效,我们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管理,确保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
(一)抓补植补造。一方面,抓好省、市验收中发现的不合格小班的补植整改工作,及时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责成相应乡镇政府督促退耕农户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进行全面整改,逐地块抓落实。另一方面,结合县级自查,对成活率、保存率达不到标准的工程,本着“谁退耕、谁管护、谁补植”的原则,一律签发补植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补植。并确定包班人员跟踪问效,督促指导补植,从而使全县退耕还林工程林木保存率基本达到了规定建设标准。
(二)抓抚育管理。加强幼林地抚育是提高幼树生长能力、加快成林的有效措施。近年来,我县把新造工程林地抚育管护提上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狠抓落实。今年全县共完成幼林抚育面积1.8万亩,为退耕还林地的幼树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空间。
(三)抓封禁管护。2010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县上又重新制定出台了《关于在全县进一步加强封山禁牧工作的通告》,与《关于在全县实行封山禁牧,促进林牧良性互动的决定》、《正宁县封山禁牧区林草管护办法》配套施行,对全县10个乡镇、94个行政村的所有林业用地(包括退耕地)全部实行封禁封育,进一步扩大禁封范围,加大惩处打击力度,有力地打击了入林放牧、复耕还粮、毁坏林木等破坏退耕还林工程的人和事,有效地巩固了治理成果。
四、存在困难及问题
尽管我们在退耕还林方面做了一定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建设成效,但客观地分析,仍存在一定差距和问题:一是受干旱、鼠兔危害等因素影响,加之群众抚育管护不及时、不到位,个别工程地块苗木成活率、保存率较低,林木尚未成林,未达到理想的生态防护功能;二是由于工程建设初期群众思想顾虑大,退耕还林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的不愿意退耕还林,后来虽然态度有所改变,要求退耕还林,但由于建设任务有限,想退耕却无法纳入计划,致使一些流域、部分工程区内至今仍夹杂零星宜退耕地块,面积约2.8万亩,群众耕作困难,生态治理整体效果欠佳;三是我县属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县份之一,作为黄河主要发源河流之一的泾河流经我县,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全县16度以上宜退耕还林坡耕地面积达28万亩,“十五”以来,已完成退耕还林14万亩,全县尚有14万亩坡耕地需要退耕还林;四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年龄结构和就业方式的转变,全县出现大面积坡 耕地撂荒现象,而且呈上升趋势,这些土地肥力瘠薄、耕作条件差、种植效益低下,部分群众已自发退耕还林,全县目前有群众自发退耕还林但未享受国家补助政策的面积共计1.5万亩,群众退耕还林意愿强烈。
今后工作中,我们将更进一步努力,查缺补漏,加强管理,把退耕还林管理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为全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附表:正宁县2011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实绩核查情况表
【退耕还林验收报告】推荐阅读:
退耕还林的监督方案10-07
退耕还林对中国的影响08-21
国务院退耕还林条例09-18
论文:论退耕还林的重要保证10-21
退耕还林区农民增收问题11-07
退耕还林政策对宁夏农业产业的影响研究08-01
大新县承包大户退耕还林工程政策兑现方案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