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易错题

2024-08-27

四年级下册语文易错题(精选13篇)

1.四年级下册语文易错题 篇一

按要求写句子

1.你注意观察,你会发现沿途的美景很值得欣赏。(用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

2.巴斯德终于征服了狂犬病。

改为“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3.战胜狂犬病,是他对人类的重大贡献。

改为反问句:

4.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上不了学,是不行的。

改为反问句:

5.那奔驰的列车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改为反问句:

6.难道是老师把你批评错了吗?

改为陈述句:

7.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能忘记?

改为陈述句:

8.见到有困难的学生,我们怎么能不帮他们呢?

改为陈述句:

9.孔子学琴的精神十分感人(缩句)

10.悲愤地屈原跳进了汨罗江(缩句)

11.蓝色的天空中飘着一块一块绸子般的浮云。

缩句:

12.一群麋鹿悄无声息地向水塘边走去。

缩句:

13.麋鹿结束了近一个世纪在海外漂泊不定的生活。

缩句:

14.学了《小狮子爱尔莎》,对狮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缩句:

15.天空飘着云朵。

扩写句子:

16.小明听课。

扩写句子:

17.芳芳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改。

改病句:

18.今年春天,无数千千万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植树活。

改病句:

19.国庆节那天,中山公园里洋溢着欢乐的景象。

(改病句)

20.近年来,我国生产的电冰箱质量增加了,价格降低了。

改病句:

21.昨天上午下了一整天的雨,今天又是阴天。

改病句:

22.全运会上比赛项目很多,有乒乓球、排球、篮球、足球、球类。

改病句:

23.上海的夏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改病句:

24.峡谷里有成千上万不计其数的蝴蝶。

改病句:

25.他崇高的品质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改病句:

26.他的家乡是南京人。

改病句:

27.我注视的看着,眼睛应接不暇。

改病句:

28.我的外公特别爱听少儿广播节目和少儿电视节目。

改病句:

29.为了保护伟大的祖国,他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改病句:30.张霞同学的作文层次和语言都很通顺。

改病句:

31.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

改病句:

32.既然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骄傲。

改病句:

2.四年级下册语文易错题 篇二

1.通过阅读交流, 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感受卓娅和舒拉姐弟两位英雄的形象, 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激发热爱和平的情感;

2.理解作品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3.激发运用课内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实践的兴趣。

【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 选取了四篇课文, 其中两篇是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外两个小英雄的故事, 另两篇课文以孩子的眼光关注国际形势, 表达对和平的渴望。本组教材把孩子们带到了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 去了解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 聆听他们对和平的呼唤。四篇课文中都有许多句子蕴含着丰富的意义, 抒发了深厚的情感。

本课课型为单元拓展课, 是对本单元课内阅读的拓展和延伸。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 深化课内阅读内容, 运用课内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自觉进行阅读实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课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 选择《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一书, 师生共读。本书主要介绍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两个青年英雄的故事。

【重点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战争的认识多来源于书籍、影视作品, 要深切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必须深入文本, 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在教学中抓住关键的语句, 体会作者的表达, 把作品的内容与作者的表达结合起来, 让学生既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又切实提高语文能力。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也是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实践运用的有效途径。

【学情分析】

战争对和平年代的孩子来说距离他们的生活经验较远, 学生对“战争与和平”类作品的阅读也较少。影视作品中, 战争题材的作品过分娱乐化的倾向正在消解这一严肃的主题, 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战争, 知道战争的危害和和平的可贵便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感悟文本中关键词句的表达, 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受到教育, 这也是对学生很好的语文能力训练。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复习方法

1.通过前面的学习, 我们知道本组课文的主题是什么?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在学习时, 我们在文中遇到了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你能举一两处给大家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吗?

3.小结:我们在读书时遇到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要多读读, 多想想, 体会它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阅读收获。

(设计意图:本课是单元整体教学中的拓展课, 围绕单元学习主题, 让学生读整本书。本单元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是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本环节既回顾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又对学生在课内学习的方法进行了复习, 让学生自觉地将这一方法运用于整本书的阅读实践。)

二、走近作品, 把握内容

1.在明斯克公路86公里标记处, 耸立着一座纪念碑, 它是为纪念卫国战争中的“苏联英雄”卓娅而建造的。前段时间我们阅读了《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关于这本书, 你有哪些资料愿意与大家交流?

学生介绍后, 老师总结补充:这部小说以真人真事为原型, 记述了家喻户晓的苏联英雄姐弟卓娅和舒拉二人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作者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是卓娅和舒拉姐弟俩的母亲。

2.谁愿意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学生用课内学过的方法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老师相机指导, 可借助书的目录提取相关信息。

(设计意图:阅读整本书涉及的信息量比较大, 在阅读时搜集相关资料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书的内容。如了解作者、故事的背景等,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整理, 形成深层次的认识。本环节意在梳理相关信息, 把握书的主要内容, 在学生心中建立整体印象, 为后面的精读和探究打下基础, 同时也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训练。)

三、走进作品, 感受形象

1.我们从小说的题目就可以看出本书的主要人物是卓娅和舒拉。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他们?

2.小组交流:姐弟俩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你先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一下他/她的性格特点, 然后从书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或片段加以说明。

3.小组上台汇报。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互动与评价)

4.学生边汇报边小结板书:从你们精彩的交流中, 我们仿佛看到姐弟俩的英雄形象, 这是因为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细致描写表现了他们鲜明的个性, 这些内容值得我们去仔细品味。

(设计意图:本环节按照整体感受人物形象来进行教学设计。在学生阅读、做读书笔记的基础上, 采用多种形式, 引领学生深入阅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通过具体的内容展现出来, 做到言之有物。学生既对本书有深入细致的阅读, 又在头脑中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四、品词析句, 感悟表达

1.同学们, 在阅读时总有一些句子让我们停下来仔细地回味。打开书, 看看你们读书时勾画的内容和做的批注, 再读一读。

2.学生展示读书笔记, 并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预设示例:

(1) 读了这段话后你有什么要与大家分享的吗?

(2) 这段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卓娅和母亲在大街上看到一张画着一位战士的招贴画, 下面写着“你用什么帮助了前方?”)

(3) 卓娅在心中决定了什么?她的母亲明白吗?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4) 这些句子让我们驻足回味, 作者是怎样写出卓娅的决心的?学生进行补充。

(此为一个片段的教学, 教师根据情况让学生更多地参与交流)

4.小结:我们通过对这些句子的品味, 人物形象在我们心中慢慢地鲜明起来, 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多好的姐弟俩啊, 但是因为战争, 他们却早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教师补充战争给人类带来无穷灾难的相关资料。

5.联系我们学过的课文, 可恶的战争夺去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 摧毁了无数个美好的家园, 制造了许多人间悲剧。为了维护和平, 制止战争, 我们能做点什么呢?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一字未宜忽, 语语悟其神。”此环节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 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也是本单元训练的重点。这里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 教师要深入阅读本书, 做到心中有数, 引导学生细细品味, 让学生真正“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五、总结延伸, 拓展阅读

1.读完了《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你有哪些收获?你又学到了哪些读书的方法?

2.通过阅读, 让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战争的罪恶、和平的可贵。我们每学完一个单元, 都要找找类似的作品读一读, 这样你就会有更多的收获。关于这一主题, 大家还有哪些书向同学们推荐呢?

(设计意图:单元拓展课所能选取的阅读材料是有限的, 激发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和探究热情才是我们应该努力追求的。教师要整合课内外阅读, 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备课反思】

语文主题单元整合教学克服了传统单篇教学的弊端, 从整体上关照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 整体建构知识与能力体系, 让学生发现语文学习的规律, 提升语文素养。语文主题单元整合教学有多种课型, 本教学设计定位为拓展课, 根据单元主题, 选择课外读物, 巩固、延伸单元主题的学习。

在学习完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战争与和平”教材后, 师生共读《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搜集相关资料, 做读书笔记, 并在课堂上交流。在教学设计中, 笔者力图做到以下几点:

1.整体性。单元整合教学打破了传统单篇学习的模式, 以单元主题为统领, 建立单元内篇与篇之间的联系, 打通课内与课外之间的壁垒, 对单元主题进行多元建构。在单元教学整体构思时, 笔者结合单元“战争与和平”这一主题, 为学生推荐《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一书, 在拓展课中“将课外阅读与课内知识有机结合, 在重构的语境中扩展与延伸、联系与比较、发现与创造, 并不断反思”。[1]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除了主题这一纽带外, 还要兼顾单元的教学重难点, 实现课内知识的迁移、运用。把单元作为一个教学单位, 在整体观照下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连贯性。以单元为整体进行教学设计, 要科学划分各课时的教学目标, 于是产生了不同的课型。每种课型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但彼此并非是完全割裂的, 而是要尊重知识学习和儿童认知规律, 具有连贯性, 呈螺旋上升趋势。在教学设计中, 上课伊始先回顾课文, 复习课内阅读方法, 为整本书的深度阅读实践作了铺垫, 培养学生自觉运用课内学到的方法进行阅读。在教学的重点部分, 进一步深化对阅读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达成单元的教学目标。在所有课型的教学中, 单元教学目标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线, 围绕这条线展开教学, 保持教学内在的连贯性, 才不会让教学信马由缰, 偏离方向。

3.语文性。语文教学实践中, 我们要研究语言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这种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为什么要用这种语言文字来表达。“可见语感训练的文体沟通乃是语文教学的本真、本色与本质。”[2]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灵敏、准确的感受力, “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3]。在设计中, 笔者试图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细致描写来感受人物形象, 通过品味关键语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使课堂充满语文味。比如, “卓娅在心中决定了什么?她的母亲明白吗?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这些问题旨在让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 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4.实践性。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工具为根本任务的文化基础课程;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工具, 根本途径是语文实践。语文课堂要为学生听说读写实践活动提供空间, 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语文经验, 形成语文能力。本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 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运用讲述、倾听、朗读、批注等多种形式, 搭建学生语文实践的舞台。学生语文经验的获得, 不仅体现在预设中, 还体现在课堂各要素交互作用下的创生和完善。所以设计还要有一定弹性, 选取的片段只是一种预设, 在教学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

参考文献

[1]范燕瑞.基于单元主题的课外阅读与教材整合的路径与教法研究——以沪教版中高年级语文教材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 2015 (6) .

[2]张大文.我为什么提出“语文性”[J].语文教学通讯, 2013 (Z1) .

3.5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易错题 篇三

2、( )缩小原来的1/10是0.35,( )扩大原来的100倍是9.2。

3、3.06吨=( )吨( )千克 550平方米=( )平方分米

2吨540千克=( )吨 9.7元=( )元( ) 分

7.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8.08吨=( )吨( )千克

4.04升=( )升( )毫升 5.23吨=( )吨( )千克

4、20÷6的商是循环小数的简便记作( ),精确到百分位是( )

5、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54平方米,底是18米,那么它的高是( )米。

6、1.7×0.86的积是( ),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精确到百分位约是( )。

7、某张世界名画长8.85米,宽4.67米,估计它的面积不会超过( )平方米。

8、买1千克大米付7.5元,买0.8千克这样的大米应付( )元。

9、根据794×98=77812填出下面各式的得数

4.四年级下册语文易错题 篇四

填空题

1.一根铁丝长2米,如果用去它的(),还剩下它的1/4;如果用去1/4米,还剩下()米。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一块橡皮的体积大约是10()一辆小汽车的油箱容积是40()一个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4()小明每步的长度大约是50()3.换算 90分=()时

4.用5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了24cm2,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答案:

1、3/4 1.75 2、cm3

L m

2cm 3、1.5 4、18 66

判断题

1、一条水渠8天修完,平均每天修1/8千米。

2、比4/5小,比2/5大的最简真分数只有一个。

答案:××

选择题

1、5/8的分子增加10,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增加()

A.16

B.24

C.10

D.7

2、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截去4/5米,第二根截去绳长的4/5,哪根截去的多?()

A.每一根

B.第二根

C.不能确定

D.一样多

3、五(1)班女生人数占全班的5/11,五(2)班的女生人数占全班的5/11,两个班的女生人数()

A.一样多

B.五(1)多

C.五(2)多

D.无法比较 4、4/15的分子加上8,如果要使这个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

A.加上8

B.加上30

C.乘以2

D.加上15 5、一瓶饮料的标签上标着500ml,是指这瓶饮料的()是500ml.A.表面积

B.体积

C.容积

6、小于5/9的真分数有()个。A.4

B.3

C.1

D.无数

7、一根长4米的和方体木材,锯成相等的三段后表面积增加了24cm2 ,原来体积是()A.96cm

3B.1600cm3

C.24cm3

D.2400cm3

答案:ACDBB

DD

列式解答题

1、小丽20步走了13米,小明30步走了22米,请你通过计算比较,小丽和小明谁的步子长一些?

2、把一张长56分米,宽48分米的长方形纸裁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片,而无剩余,裁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大是多少?可以裁成多少张?

3、一个长方体玻璃盒,长10厘米,宽9厘米,水深11厘米,放入一个梨子,这时水面上升到13厘米,这个梨子的体积是多少?

4、有一个鱼缸,棱是用钢做的,四周和底面都是用玻璃做成,已知长是6分米,宽是3分米,高是4分米,水深3分米。(1)做这个鱼缸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2)这个鱼缸装了多少升水?

答案:1.小明

2、边长最大是8分米,可以裁成42张。

3、180

4、90dm2

5.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易错题试卷 篇五

【原题描述】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高兴地()仔细地()亲切地()

满意的()灿烂的()紧张的()

【错题分析】

学生往往分不清“地”“的”的不同用法,因此在答题时混为一潭,区分不清。

【解决对策】

1、讲解“地”“的”的不同用处:地(干什么)的(什么)

在“地”后面的往往是表示动作;在“的”后面的往往表示名称。

2、判断练习:

你认为“高兴地()”括号里填哪些是对的?老师说,学生用手指表示判断对错。师说:高兴地日子、高兴地玩、高兴地说、高兴地表情„„

3、着重讲解“紧张的()”指导正确填写。

【再举几例】

认真地()沉着地()赞许地()

快乐的()美好的()着急的()

【原题描述】

4、照样子,我会写。

例:闹钟闹钟响

汽车红灯苹果

【错题分析】

学生在完成这题时主要有两种错法:一是没注意例子的格式,在横线上只写一个字,如汽车开,学生在横线上只写一个字,显然没分析到例子中的格式。二是没有关注例子的构成,在横线上写的是开汽车,把动作词加在了汽车的前面。

【解决对策】

1、引导仔细分析例子,说说例子中,横线上的和前面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说说加上的部分是什么词,应该加在前一个词的哪里。

3、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尽量把学生易发生的错误估计在前,把问题消灭在萌芽前期。

4、组织练习时可以用游戏的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培养思维能力。

【再举几例】

金鱼皮球落叶

错题举例“ 容 ”的偏旁部首是“宝盖头”

“每” 第六笔的笔顺

“级”第四笔的笔顺

在生字的偏旁辨认中加以指导,尤为细心。笔顺的书写力求准确。重点笔画进行指导。让孩子熟悉正确的笔画写法。描写春季的古诗,或者描写秋季的古诗名《》、《》学生古诗积累与运用练习不紧密,造成也许会背而书写不准确的现象。

继续重视字词教学,夯实语文基础。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词语听写,词语抄写和组词的训练,同时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词语接龙、猜谜)来训练和巩固学生对词语的掌握。

注重引导个性阅读,提高阅读能力阅读教学一定要紧紧抓住单元训练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要提倡整体感悟,抓住重点片断和关键词语,扎扎实实地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鼓励抒发真情实感,激发习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采取多种方法,多点自由、开放,少一些束缚、限制,使学生在内容、情感上贯彻一个“真”字,在语言、形式上贯彻一个“活”字。让学生写身边的事,说心里的话,说有童真童趣的话。

【容易错的字】:琴(二王今天来弹琴)落(上下结构)满(左右结构)游(右下角是子)旁与劳(下半部分的区别)

【给句子加标点】:(。?!)

【给熟字加偏旁再组词】

6.怎样设计数学“易错题” 篇六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易错题”?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多余条件———干扰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 往往都这样认为:应用题给出的条件都必须用上, 否则解题肯定出错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 教师设计练习时, 应尽量在题目中给出一些多余条件, 让部分学生上当受骗后能够正确的取舍条件。这样的训练, 不仅能检查出哪些学生似懂非懂,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选择条件的能力, 提高了解题的正确率。

如学习了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后, 可安排如下题目让学生解答: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单位:厘米)

学生初次练习时, 受多余条件的干扰, 会有很多同学出错, 当掉进“陷阱”后再次练习时, 他们就会正确的取舍条件。

2.简便方法———诱惑

学生在计算中常有这种现象:只要题目的要求是“能简便的要简便”, 学生的错误率就会增加, 而错误的原因是他们由于受简便方法的“诱惑”, 把本来不能简便的题也给“简便”了。所以教师要针对这种情况, 经常设计一些易错题, 让部分学生上当受骗后弄清算理, 能正确地根据题目的特征, 应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长期这样训练, 不仅提高了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例如, 如果在“能简便的要简便”的要求下, 安排以下这些题目, 部分学生就会掉进这些“陷阱”:

以上这些解法都是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 造成这些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简便心理在作怪, 不恰当地应用了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在出现错误后, 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反思错误的原因, 将会使学生体会到认真审题的重要性, 并注意一定要根据运算定律或性质进行计算。

3.先入为主———定势

由于多次重复练习某一类型的习题, 学生就会先入为主, 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因此教师在教学某一新知时, 为防止学生思维定势, 可设计一些“易错题”, 让其“上当受骗”后较正解题思路。常期这样训练可以消除学生的思维定势, 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利用定势设计“陷阱”题,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利用原有书写格式设计“易错题”。例如, 将60分解质因数为:2×2×3×5=60;解方程时写成:4X=80=80÷4=20等等。

2.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易错题”。例如:低年级学生学习实际数 (量) 进行比较的方法, 小明比小英高13厘米, 则小英比小明矮13厘米, 到高年级学习分率比较时可设计为:甲数比乙数多25%, 则乙数比甲数少25%。

3.利用新知识对旧知识的后摄干扰设计“易错题”。例如:学习分数除法应用题时, 学生接连做了几道除法应用题后, 可设计一道乘法应用题。这样会有很多的学生受除法应用题思路的干扰而掉进“陷阱”。

4.利用已有认知策略的干扰设计“易错题”。例如学习带分数乘法时, 可先设计如下的题目让学生判断:如果部分学生认为此题是正确的, 那么判断失误的原因在于受已学过的带分数加减法法则:“整数部分、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的影响, 结果掉入“陷阱”。

4.概念不清———混淆

概念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如果学生对新的概念、法则掌握的不扎实、不完整, 造成混淆, 常常会使解题产生错误。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对“概念、法则”的混淆来设计一些“易错题”, 让学生上当受骗后促使其形成完整、清晰的概念。

例如学完“表面积、容积”的概念后, 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一个长方体油箱, 长5分米, 宽3分米, 高4分米, 问: (1) 做这个油桶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 (2) 如果每升汽油重0.78千克, 这个油桶可以装多少千克的汽油?由于部分学生对“表面积和容积”混淆不清, 求第二问时常常出现用第一问的结果直接乘以0.78而掉进“陷阱”。

5.粗心大意———失真

小学生解题时, 首先必须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数据、文字和符号的组成, 他们往往由于粗心大意, 对那些相近或相似符号、数据感知失真而发生错误, 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粗心大意”的坏习惯来设计一些“易错题”, 让其上当受骗后能够认真审题, 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6.记忆不牢———模糊

有部分同学在学习公式或法则时, 由于记忆不牢, 常是丢三落四, 形成模糊概念, 结果造成某些题目的判断失误。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的“模糊概念”来设计“陷阱”, 让学生上当受骗后牢固的掌握所学内容。

7.二年级易错题 篇七

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1.1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个位上是4,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

2.从小到大一个一个数,16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

3.算一算,填一填

13+2=

8+6=

18-8+3=

9=17

5=5

4.从17.15,11,6,2中选择三个数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一画

画○:□比○多2个

画△:△比○少4

□□□□□□□□

○○○○○○○○○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6.学校合唱队原来有15人,走了3人,又新加入6人,现在合唱队有多少人?

=

7.个位是9,十位是1.这个数是(),和它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8.比13大,又比15小的数是(),它比10多()

9.如果4+●=10,那么●+●=()

10.16个小朋友排成一队,笑笑的前面排着5个小朋友,她的后面排着()个小朋友。

11.12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12.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都是1的两位数是(),它比最大的一位数多()。

13.最大的一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相差(),它们的和是()。

14.时针指向3,分针指向12,就是()时;时针指向(),分针指向12,就是6时。

15.小军吃了5个苹果,还剩下8个,小军原来有多少个?

=

16.淘气折了8个纸飞机,笑笑和他一样多,他俩一共折了多少个纸飞机?

=

17.12个小朋友排成一队做早操,明明的前面有5个小朋友,他的后面排着几个朋友?

=

18.按规律填数

0

错题二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1.14的个位上是(),十位上是()

2.5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这个数再加上()个一就是20.3.和19相邻的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

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5+()=8

()-2=12

5=7-()

3+()=7+1

()+4<10

8+()>12

11=()+()

16-()=()

5.1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6.1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再添()个一就是20.7.与18相邻的数是()和()。

8.在2.16.6.0.14.8.10.20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比10大的数有()

9.☆☆☆☆☆☆☆☆☆

○○○○○

()比()多,多()

10.圈一圈,划一划,算一算

8+5=

8-2-3=

○○○○○○○○

11.从10里面去掉3,还剩();5和7合起来是()

12.笑笑有6张卡片,哥哥有10张,哥哥给笑笑()张,两人就同样多了

13.8和5比,8最大,5最小,()(打√或×)

14.请接着画

○○○○○○○○

○○○○○○

○○○○

____________

15.13里面有()个十和()个一;1个十和9个一合起来是()

16.有9个苹果和5个梨,吃掉()个苹果,两种水果就一样多了

17.在长方体、正方体、球中,可以向四面八方滚动的是()

18.排队时,笑笑的前面有5个同学,后面有3个同学,这一队有()人

19.14里面有()个一和()个十,20里面有()个一

20.11中左边的1在()位,表示()个()

21.10.4.11.16.19.7在这些数中,最小的数是(),最右边的数是();从左数16排第()个,比10大的数有()个。

22.小朋友们排队做操,小明的前面有6人,后面有11个人,这一队一共有()人

23.16比10多();8比14少()

错题三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1.写出与6+7结果相等的加法算式()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0+()=6+()=8+()=15

9-()=10-()=()-()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7=15

17-□=7

□+□=12

6<5+□<10

4=□-5

□=4+7

8+□<15

10-□-□=1

4.数一数,填一填

(1)

上图一共有()个笑脸。小笑脸的右边有()个笑脸。

(2)

把从左数第3把伞打“√”;把最右边4个笑脸圈起来。

5.看图列式计算

❀❀❀❀❀❀

❀❀❀❀

□○□=□□○□=□

□○□=□□○□=□

6.小兔运走了9根萝卜,还剩下8根萝卜,小兔原来有几根萝卜?

□○□=□

7.1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个位是3.十位是1,这个数是()。

8.从小到大数,10前面的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

9.淘气在数数,他从8开始数,一直数到16,一共数了()个数。

10.同学们排队,从左边数淘气排在第6位,从右边数淘气排在第8位,一共有()位小朋友。

11.照样子写一写。

9+7=16

9+5=14

8+7=15

7+6=13

9+1+6=16

9+□+□=14

8+□+□=15

7+□+□=13

12.读一读,画一画

(1)

画△,要比○少3个。

(2)画○,△要比○少2个

○○○○○○○

△△△△△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3.小明做了9个布娃娃,送给弟弟5个,还剩下多少个?

8.小学五年级易错题练习 篇八

1、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3,4,5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斜边上的高是()厘米。

2、两个()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三角形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3、0.15小时=()分24分=()小时20500平方米=()公顷4.05公顷=()平方米

4、一个长方形木框,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不变,()变小。一个平行四边形木框,拉成一个长方形,面积(),周长()。

5、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2.56,这个小数最大可能是(),最小可能是()。

6、等底等高的三角形是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底也相等,那么三角形的底是平行四边形的底的(),如果三角形的底是10cm,那么平行四边形的底是()。

7、1.373737……是()小数,它的的循环节是(),用简便写法记作()。这个数保留两位小数是()。2.235235……的循环节是()

8、1.205×0.35的积有()位小数。14.7里面有()个0.7。

9、13.65扩大到原数的()是1365;6.8缩小到原数的()是0.068。

10、一个数乘大于1的数,积比这个数大;一个数乘小于1的数,积比这个数小。一个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这个数小;一个数除以小于1的数,商比这个数大。(0除外)2.6×0.78()2.60.24×360()3.6×2417.3÷1.1()17.35.08÷0.22()5.08

3.8÷0.8()3.83.8×0.7()38×0.070.42()0.4×22.6÷1.4()2.6×1.411、找准被除数。李师傅4小时做20个零件,平均每小时做()个零件。平均做一个零需要()小时。

12、19.76÷0.26=()÷26=()。

1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0dm2,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14、梯形面积公式用字母表示是()。

15、一个数小数点向右移动2位后,比原数大1237.5,这个数是()。

16、服装厂要加工一批儿童服装,原来每套用布1.5米,可以加工480套。现在每套少用布0.3米,现在可以加工()。

17、3.6×1.9+0.36×81=3.6×(1.9+)

18、把0.607、0.607、0.607、0.607、0.607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9、含有未知数的()叫做方程。

20、把一根木料锯成3段要3.6分钟,锯成8段要()分钟。

21、一件衬衫要用6颗扣子,100颗扣子最多能钉()件衬衫。

9.一道中考易错题的分析 篇九

(1) 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

(2) 当电流表示数为0.4A时, 电压表的示数。

(3) 为了保证电路安全,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及此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扬州市2007年中考试题)

这是一道借助函数图像为载体的电学综合题, 涉及的物理知识点多, 计算量不大, 注重考察同学们活学活用知识, 多思少算、考思维、考能力, 体现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前几天被选作测试题时, 发现大部分同学做错, 现对错解分析如下:

错解: (1) 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undefined。

(2) 灯泡的电阻undefined

电流为0.4A时灯泡两端的电压:

UL=IR=0.4A×6Ω=2.4V

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示数为:

UR=U总-UL=9V-2.4V=6.6V。

(3) 为保证电路安全, 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只能是0.6A。

灯泡两端的电压 UL=IRL=0.6A×6Ω=3.6V。

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UR=U-UL=9V-3.6V=5.4V。

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

undefined。

此时电路中的总功率:

P=I2R总= (0.6A) 2× (9Ω+6Ω) =5.4W。

错解分析:多数同学对第 (1) 问的思路与方法与上述错解一样是正确的, 但对第 (2) 、 (3) 问错误的就很多, 究其原因, 主要是思考问题过于理想化, 对题中暗示的条件重视不够, 甚至不考虑, 误认为灯泡电阻是不变的, 导致后面的电路分析、公式应用步步出错。根源在于受教材中为了降低教学难度, 都认为灯泡的电阻是定值, 不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这个定势影响。但该题中明确指出灯泡电流随电压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 仔细观察这个函数图像可知, U与I的比值不是一个定值, 说明灯泡电阻是变化的, 故解答此题首先要抓住问题临时提供的信息——函数图像, 结合题目识别纵、横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以及物理意义, 明确图像隐含的物理意义, 然后利用串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电阻的规律及相互关系, 根据相关公式即可轻松求解。

正解: (1) 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

undefined。

(2) 根据图2 , 当电流表示数为0.4A时对应灯泡两端的电压为:

UL=1V

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示数为:

UR=U-UL=9V-1V=8V。

(3) 为保证电路安全, 电路中的最大电流只能取I=0.6A, 根据图2 , 对应灯泡两端的电压为:

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UL=2V

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

UR=U-UL=9V-2V=7V。

根据欧姆定律, 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

undefined

此时电路中的总功率: P=UI=9V×0.6A=5.4W。

10.三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整理 篇十

填空题。

1、分针从数字1走到2,是(5)分,走一圈是(60)分。秒针从数字1走到2,是(5)秒,走一圈是(60)秒。

2、8:20小明正在看球赛,球赛已经开始了30分钟,球赛开始的时间是(7:50)。

3、4000米-2000米=(2)千米

13千米-6千米=(7000)米

2吨+3000千克=(5)吨

1千米+800米=(1800)米

【3000千克=3吨,所以2吨+3000千克=2吨+3吨=5吨;

1千米=1000米,所以1千米+800米=1000米+800米=1800米】

10毫米+20厘米=(21)厘米

1厘米-6毫米=(4)毫米

【10毫米=1厘米,10毫米+20厘米=1厘米+20厘米=21厘米;

1厘米=10毫米,所以1厘米-6毫米=10毫米-6毫米=4毫米】

8000米-2千米=(6)米

4、工程队挖一条水渠,第一周挖了753米,第二周挖的比第一周少25米,第二周挖了(728)米,两周一共挖了(1481)米。

【第二周挖的:753-25=728米,两周一共挖的:753+728=1481米】

5、小熊猫体重125千克,小老虎体重比小熊猫重55千克,小老虎体重(180)千克。【125+55=180千克】

6、声音每秒在空气中行332米,炮弹每秒比声音快667米,炮弹每秒飞行(999)米。【332+667=999米】

7、小敏身高110厘米,小红身高139厘米,小敏比小红矮(29)厘米。【139-110=29厘米】

8、(314)比603少289,870比582多(288)。【603-289=314,870-582=288】

9、超市早上8时开始营业,晚上9时停止营业。全天营业(13)小时。【早上8时到晚上8时是12小时,再加1小时就是13小时。】

10、一个四位数减去1后得到一个三位数,这个四位数是(1000)。【最小的四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相差1】

02判断题。

1、小刚的体重是35吨。(×)

【“吨”是个比较大的单位,单个人的体重一般不用“吨”做单位的。】

2、0和任何数相乘、相加、相减都得0。(×)

【0只有乘任何数时等于0,0加0时等于0,或者除以任何不等于0的数时才等于0。】

3、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大于这两个数相加的和。(×)

【比如:2×2=4,2+2=4】

4、1200千克-200千克=1000。(×)

【得数没有写单位,应该是1200千克-200千克=1000千克。】

5、钟面上时针走一大格是一小时,分针走一大格是一分钟,秒针走一大格是

一秒钟。(×)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钟面上时针走一大格是一小时,分针走一大格是五分钟,秒针走一大格是五秒钟。或

钟面上时针走一大格是一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钟。】

6、求279比260多多少?列式计算是279+260。(×)

【正确的算式是:279-260】

7、两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是质量单位,不用当作长度单位来用。】

8、最大的三位数加上最大的一位数等于最大的四位数。(×)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大的一位数是9,999+9=1008。1008不是最大的四数,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大的几位数由几个9组成。】

9、一个数乘1一定比这个数乘0大。(×)

【如果这个数是0,那么得数都是0。】

10、比11千米少1米是10千米。(×)

【11千米=11000米,少1米就是:11000米-1米=10999米=10千米999米,比10千米长。】

03选择题。

1、小红的身高15(B)。

A、米

B、分米

C、厘米2、10张纸厚约(B)

A、1毫米

B、1厘米

C、1分米

【一张纸的厚度一般是1毫米,10张就是10毫米,10毫米=1厘米。】

3、2米和80厘米加起来是(B)

A、100厘米

B、280厘米

C、208厘米

【2米=200厘米,200厘米+80厘米=280厘米。】

4、文具商店有各种笔1000盒,第一天卖了252盒,第二天比第一天多卖78盒,两天一共卖了(B)盒。

A、330

B、582

C、418

【第一天卖的+第二天卖的。算式:252+(252+78)=582盒】

5、小敏10:55分上第四节课,一节课要上40分钟,那么下课时间应该是(C)。

A、11:30

B、11:45

C、11:35

【10:55再过5分就是11:00,然后40-5=35,所以下课时间就是11:35】

6、比较下面的质量,最重的应该是(C)

A、3800千克

B、3吨9千克

C、3吨900千克

【化为相同单位再比较:3800千克,3吨9千克=3009千克,3吨900千克=3900千克,3900千克最重。】

7、一桶水重(A)

A、20千克

B、200千克

C、2000千克

8、分针走5小格,秒针走了(A)。

A、5圈

B、50圈

C、5小格

【分针走了1小格就是走了1分钟,秒针走1圈是1分钟,所以分针走了5小格就是走了5分钟,秒就走了5圈。】

9、一场电影从7:30开始到9:20分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C)。

A、2小时50分

B、2小时10分钟

C、1小时50分钟

10、(A)时,分针和时针重合。

A、12:00

B、6:00

C、3:00

04计算题。

1、竖式计算并验算。

308+596=

408-156=

500-453=

463+349=

940-962=

746+162=

2、脱式计算

176×6-195

9×9-67

395+72÷8

(352-289)÷7

225×5+103

593-(275+169)

3、列式计算

(1)244比700少多少?700-244=456

(2)比306多95的数是多少?306+95=401

(3)比520少145的数是多少?520-145=375

(4)160比240少多少?240-160=80

05应用题。

1、小红1分钟能录67个字,560字的文章8分钟能录完吗?

【先计算8分钟能录入多少个字。】

67×8=536(个)

答:因为8分钟只能录入536个字,所以560字的文章8分钟不能录完。

2、小红家、小丽家和学校在同一条路上,小红家到学校有782米,小丽家到学校有543米,小红家距小丽家有多少米?

782-543=239(米)

答:(略)

3、一辆小型汽车的载质量是800千克。现有南瓜464千克,萝卜386千克。估一估,能一次运完吗?

464≈460

386≈390

460+390=850(千克)

答:因为850千克>800千克,所以不能一次运完。

4、小明家到学校大约有389米,每天往返2次。小明每天上学一共要走,多少米?

【1次往返表示走了2次389米,2次往返相当于走了4次389米。】

389×2×2=1556(米)

5、400名学生乘7辆公交车去郊游。前6辆车各坐57名学生,剩下的学生坐第七辆车,第七辆车坐了多少人?

【要先算出前6辆车已经坐了多少人,然后再用总人数减去前6辆车坐的人数,得数就是第七辆车坐的人数了。】

400-57×6=58(人)

6、王伯伯家一共摘了450千克橘子,一个箱子最多装48千克橘子,9个箱子装得下这些橘子吗?

【计算出9个箱子能装多少千克橘子,再比较

。】

48×9=432(千克)

答:因为432千克<450千克,所以9个9个箱子装不下这些橘子。

7、一台复读机287元,一盏台灯175元。妈妈想给蕾蕾买一台复读机和一盏台灯,蕾蕾估算了一下,她告诉妈妈应该带450元。蕾蕾估算的结果合理吗?

287元≈290元

175元≈180元

290+180=470(元)

答:蕾蕾估算的结果不合理。

8、小贾今年五岁,妈妈35岁,妈妈的年龄是小贾的几倍?明年妈妈的年龄是小贾的几倍?

【到了明年妈妈和小贾都长了一岁。妈妈36岁,小贾6(多品小学教育

老师分享)岁。】

(1)35÷5=7

(2)36÷6=6

11.四年级下册语文易错题 篇十一

【考点解析及预测】词语包括实词、虚词和熟语(含成语)几种,除福建、上海外,是高考的必考点。选择题以近义词的辨析和熟语的理解为主,问答题往往和病文修改结合考查,命题以客观题为主,主观题有增加的趋势;熟语(2006年以后以成语为主)使用和近义词辨析基本各占一半;将三者结合起来考查是一个趋势。

例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⑴张教授把祖辈__下来的秘方献给了当地的医疗部门,受到了人们的赞誉。

⑵望着那__的夜空,他又回想起那__的童年,因为每一颗星都闪烁着小时候妈妈讲给 他的许多动人的故事。

⑶新上任的检察长衣着__,其貌不扬,但脸上刚毅的神色似乎在告诉人们些什么。A流传 悠远 幽远 俭朴 B留传 幽远 悠远 简朴 C留传 悠远 幽远 俭朴 D流传 幽远 悠远 简朴

【考点】考查句子中的同音近义词的选用。【答案】B 【解析】⑴“流传”是“事迹、作品等传下来或传播开”的意思,“留传”是“遗留给后代”的意思。⑵“悠远”指“离现在时间长或距离大”,“幽远”是“幽深”的意思。⑶“简朴”侧重“简单”,“俭朴”侧重“俭省”

【思路分析】实词着重考查近义实词的辨析,尤其是同音近义词的辨析难度大。2002年高考试题就是这种题型。要从静态层面(词义轻重、范围大小、词性和语法功能)和动态层面(适用对象、搭配习惯、氛围情调)和情感层面(褒贬色彩、语体色彩、表达色彩)去辨析。考生不必依次选填,可以先填容易的,排除相关选项后再仔细斟酌其余选项。

练习2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随着南昌朝阳地区的开发,如何活化朝阳水系备受_______。

(2)2008年下半年以来,江西省农副产品价格继续呈现稳中略跌的 _______。

(3)在台湾,陈水扁被送进台北看守所,成为首位被收押的_______当局领导人。A.关心 态势 下野 B.关注 形势 下野 C.关心 形势 卸任 D.关注 态势 卸任

例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希腊和罗马毁灭之后,西方文明陷于中世纪的黑暗之中。“蛮族”入侵之后,用他们的巨手,满不在乎地就把希腊罗马的文明 进了海里,使之 入了冰冷的深渊。待到千年之后,人们从历史中 起那些希腊罗马时代的文明碎片,已很难再 出一个完整的原型。

A.扫 堕 捡 拼 B.扫 掉 拿 拼 C.赶 堕 拿 造 D.赶 掉 捡 造

【考点】考查一段文字中动词的选用。【答案】A 【解析】“扫”和“赶”都有“使离开”的意思,“扫”有“除去(垃圾)”之意,“赶”有“驱赶(走)”的意思,据文意,可排除“赶”所在的C、D两项;第三空“拿”和“捡”都有“使„„到手里”的含义,从搭配的情况来看,“文明的碎片”用“捡”好。【思路分析】动词的选用要据搭配习惯和词义进行。比如本小题的第三空“捡/拿”可据搭配习惯,“ 文明的碎片”用“捡”更为合适。考生做题时不必一空一空地填写,先选填 2 容易判断的项,用排除法进行。

练习25.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微风吹拂、肥美的绿草无声地 _______ 着,五畜归牧,毡房上的炊烟浓浓。远方有些骑手的身影在疾忽地 _______ 着,像在捕一匹马儿。浴着最后一 _______金晖的山坡上,两条狗终于舒服得禁不住伸伸懒腰,然后打着滚_______下坡来。A.涌 晃 缕 跑 B.涌 闪 抹 滑 C.漫 晃 抹 滑 D.漫 闪 缕 跑

例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银杏,又名公孙树,它不仅是很好的雕刻材料,还_____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②店庆期间,凡购物满100元者,本店将______价值30元的礼品券一张。③66年前,他勇敢地投身于“五四”爱国运动,______经历了火烧赵家楼的场面。A.具备 惠赠 亲身

B.具有 赠送 亲身

C.具有 惠赠 亲自

D.具备 赠送 亲自

【考点】考查近义实词的辨析。【答案】B 【解析】具有:有(多用于抽象事物);具备:具有,齐备;赠送:无代价地把东西送给别人;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亲身:亲自;亲自:自己(做)【思路分析】近义词的辨析要看词义的轻重,搭配的习惯,范围的大小,语体色彩和语感色彩等方面分析。造句法、扩词法是其常见的方法。第一空“具有/具备”,从搭配上看,3 “ 的价值”最好用“具有”,排除A、C两项;“惠赠”是敬辞,用在对方身上,故第二空排除A、C两项。

练习2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国庆长假期间,凡在本公司购买商品满1000元者,本公司将_______价值100元的礼品券。②陈水扁虽然„再强调自己与TVBS电视台曝光的“高捷案”无关,并表示自已在任期间决不会关闭任何一家传媒公司,但广大民众却_______他审查TVBS电视台的动机。③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并不意味着学习的_______,而是应该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学习。A.惠赠 质疑 中止 B.惠赠 置疑 中止 C.敬赠 质疑 终止 D.敬赠 置疑 终止

例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长期以来,社会上都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以及教师的硬性指标,尽管中央一直反对这样做。

B.先辈既然已经为我们树立了典范,那么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日益推进的今天,领导干部应如何去做呢? C.奥运安保部门指出:对于安全保卫工作不落实,存在安全隐患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要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及负责人的责任。

D.我们只要认真思考才会发现,既然血管堵塞了,如果通过单纯的吃药方式治疗股骨头坏死,是不太现实的。【考点】考查虚词的选用。【答案】A 【解析】B句中关联词的位置不对,“既然”应该放在“先辈”的前面;C句中错用“和”造成逻辑错误,“存在安全隐患”无法“追究相关单位及负责人的责任”,“和”应该改为 “而”;D“只要”搭配“就”

【思路分析】要防止虚词的误用、混用、滥用、错用、错位等,语感审读法是最佳的方法,考生平时一定要重视积累;还要注意从搭配习惯、句间关系、语气、词性等方面通过“语感审读”进行。

练习27.下列名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青藏铁路在被誉为“地球第三极”的高原大陆上顺利建成并迅速地投入了运营,一项举世瞩目的工程告竣,这让中华儿女无比自豪。

B.在全世界的关注下,奥巴马带着胜利的喜悦发表了就职演说,他谈到了很多华人 关注的焦点议题,言辞激切,兴之所至,上下其手。

C.搞经济开发区占一点地,也在情理之中,可这个镇的领导借开发之名行卖地营私之实,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就使农民难以忍受了。

D.凡在本次仪容仪表检查中被发现留长发、长指甲或戴首饰的同学,必须在下星期一之前整改好,相关班主任要予以敦促,认真落实。

5、下列句中横线处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国气象专家在说到暖冬定义时提到,目前我国尚未_______ 暖冬的明确标准。定义中“比多年平均值明显偏高”只是一个_______的标准,而究竟高出多少,还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

②尽管各地的“豆腐渣”工程情况各异,但其共性都是有关责任人的腐败使然,_______人们又叫“豆腐渣”工程为“腐败”工程,根治“豆腐渣”工程,_______要严格质量管理,_______要在反腐败上下功夫。

A.①制定 定量 ②因此 既/又 B.①制订 定性 ②所以 不仅/还 C.①制定 定性 ②因此 不仅/还 D.①制订 定量 ②所以 既/又 【考点】将实词和虚词结合起来考查。【答案】C 【解析】①“制订”是创制拟定的意思,如制订下一步工作计划;而“制定”则是定出法规、计划等,依据文意应选“制定”。“定性”是指对犯有错误或罪行的人确定其问题的性质或测定物质包含哪些成分及性质;“定量”则是测定物质所含成分的数量,据文意应选“定性”。②“因此”是因为这个,表解说原因,“所以”是直接表结果,且最好与“因为”呼应。故选“因此”。“不仅„„还”表递进,“既„„又”表并列,本句表意重心在后半句,故用“不仅/还”。

【思路分析】第一空为同音近义词“制定/制订”,可据字形不同的那个汉字区别:“定”是“确定”的意思,“订”是“预订”的意思,可排除B、D;最后一空是递进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可排除A、D两项。

练习28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明确目的、设定目标后,为达到具体目标就需要_______的计划。②对于劳动竟赛中优胜的单位和个人,应当_______他们适当的奖励。③先是领唱的人一个人唱,_______全体跟着一起唱。A.严密 给

既而

B.周密 给以 既而 C.周密 给 继而 D.严密 给以 继而

练习29.依次在下列各句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大家打心里佩服力排众议重用张经理的林厂长,连张经理的前任王平都对林厂长赞不绝口,说他_______不愧是“历任厂长中最善于发现千里马的伯乐”。

②虽然存在很多分歧,也发生了不少争论,但在几个主要的原则性问题上,我们的看法是_______相同的。③表哥昨天打电话_______我,他最近搬了家,新家就在我们学校附近的“怡心园”小区,约我们本周末到他的新居聚一聚。

④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和严格的工作要求,几个年轻人没有丝毫的_______,他们平和自信,勇敢坚强,活出了一份青春潇洒。A.实在 大概 告诉 怨恨 B.实在 大致 通告 埋怨 C.确实 大概 通告 怨恨 D.确实 大致 告诉 埋怨

练习3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正确“化用”电影或歌曲名称的一项是

A.中国男足十余年职业路,只让我们等来了一场噩梦,耐心在“急躁冒进”的改革中逐渐化为乌有。什么时候能走出“无间道”,基本已经没有人报什么希望。

B.9月,这个令车商期盼已久的月份终于如期而至。在沉闷了将近4个月后,汽车厂商陡然精神起来,希望在9、10两个月中,发起新一轮车市攻势,“集结号”已经吹响,车商们借此以求一搏。

C.东芝因其A100F/40F数码摄像机所拍摄出的画面质量远远高于其他同等级产品,而号称拥有目前DV中“最好的画质”。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在DV价格全面“跳水”的状况下,只有东芝拒纳“投名状”。

D.中国电影艺术最高学术奖“金鸡奖”的评选,主要由评委会严格按照评选章程和“六亲不认,只认作品;八面来风,自己掌舵;不抱成见,从善如流;充分协商,顾全大局”的评选传统精神,通过无记名投票来决定结果。

参考答案:

练习24.D(关注:重视,特别注意;关心:爱惜,重视,经常挂在心上;态势:事物的状态和发展趋势,形势,情况局势;卸任:官员不再担任职务,下野:当权的军政要人被解职)

练习

26、C(惠赠,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赠送;敬赠,用于自己对别人的赠送行动。置疑:一般用在否定句中。中止,中途停止:终止,结束、停止)练习27.A告竣:宣告事情完毕,多指大的工程(B“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练习28.C(“周密”:着重于周到、完备、细密,多用于思考、计划、安排等方面;“严密”:侧重于严格、紧密,没有疏漏。“给以”后面只说所给的事物,并且多为抽象事物,不说接受的人;要是说出接受的人,“给以”就要改成“给”。既而:连词,用在全句或下半句的头上,表示上文所说的情况或动作发生之后不久;继而:连词,表示紧随在某一情况或动作之后)练习29.D。(“实在”表示确认,“确实”表示情况符合实际,A句中均可使用;“大致”表示事情的主要方面是这样,“大概”表示不很精确的估计,B句中只能使用“大致”; “告诉”意为告诉使知道,“通告”意为普遍地通知,C句中只能使用“告诉”;“埋怨”意为抱怨,责备,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怨恨”意为仇恨,强烈不满,D句中只能使用“埋怨”)

12.地理易错题错因归类 篇十二

一、思维定式干扰

这里所说的思维定式,是指学生在考试中,根据平时训练所积累的思维模式、经验、教训和摸索出的答题规律,利用比较固定的、模式化了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去寻找正确答案。在试题设置条件稳定的情况下,这种思维定式可以使学生应用已经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但是在试题情境发生变化时,如果学生的思维不发生相应的改变,就会作出错误的选择。

例1图1为某地区 部分港口 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导致a港口解冻日期比其他港口晚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经度

C.纬度

D.洋流

(2)b、c、d三港口封冻期由长到短排序正确的是()

A.c>d>b

B.d>c>b

C.c>b>d

D.b>c>d

【解析】本组题通过经纬网地图,考查学生空间定位、获取图上信息以及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原理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1)题,学生通过读图,比较a港口与其他三个港口的纬度位置,得出a港口的纬度最高,离北冰洋最近,气温比其他三个港口低,每年港口封冻的时间早,解冻的时间晚,结冰期最长。

第(2)题,c和d均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气温在0℃以下,两个港口都有封冻现象;由于c居大陆内部,且纬度相对d高,封冻期最长。正确答案为A,而许多学生都选了C。在A、C两个选项中,c港口封冻期都是最长的,关键是b和d两个港口哪个封冻期长。学生由于受第(1)题的思维定式干扰,只考虑了纬度因素的影响,忽视了海陆位置、洋流性质、距海远近等因素,没有考虑两地的气候差异,所以错选了C项。

由此可以看出,思维定式的影响是一种习惯性的神经联系,当两次思维活动属于同种性质时,前次思维活动会对后次思维活动起正确的引导作用;当两次思维活动属于不同性质时,前次思维活动会对后次思维活动起错误的引导作用。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思维定式对解决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引导学生面对新问题时,不能墨守成规,要注意问题实质的变化,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和图文中的有用信息,找到正确的答案。

【答案】(1)C(2)A

二、演绎思维失误

演绎思维是指把一般规律应用于某一个具体事例的思维,是由“规律—现象”的一种推理方式,是从一般的原理、规律推及个别具体事例的思维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为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考查学生演绎思维能力的试题屡见不鲜。在解答这类试题时,如果对规律和原理没有完全理解、掌握、吃透,用起来就会产生失误,得不出正确答案。

例2(2012年高考北京文综卷)图2为东非高原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资料及两地之间游牧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游牧活动()

A.需要穿越热带雨林

B.随着雨季南北移动

C.向南可至南回归线

D.易受飓风灾害侵扰

(2)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最可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解析】本组试题以非洲热带草原上动物逐水草的周年迁移为背景,考查生物活动与地球公转运动之间的联系。从图上可以看出,东非高原基塔莱和多多马之间的游牧路线穿过赤道,已知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多少与太阳直射点密切相关,即有太阳直射时才有降水发生,而降水又影响到草类的生长,一年之中,牧民赶着牲畜追逐水草,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作相应的季节迁移。第(1)题难度不大,学生根据东非高原的地理位置,调动相关知识储存,凭记忆就能找到正确答案B。第(2)题难度相对要大一些,需要经过演绎思维,其过程是太阳直射赤道的时间分别是春分日和秋分日,当游牧至赤道南侧的甲地时,应该是秋分之后,这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时间最有可能是10月,答案为D。有的学生在利用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规律来解决这个具体问题时,由于受南北半球迁移路线不等长的因素干扰(两侧路线不等长,迁移时间却是等长的,说明迁移速度有快有慢),忽视了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这一规律,错误地选择了B或C。前者误把秋分日当成了春分日,后者只考虑了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没有顾及甲点离迁移的最北界不是很远、靠近赤道这一重要信息,导致判断失误。这些失误启示我们:对于一些理论性强、较抽象的知识,要注意融合于生活实际中,在生活实际中 延伸、演绎,用实例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达到知识、能力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的演绎思维能力是提高地理成绩的有效途径,也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一环,对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答案】(1)B(2)D

三、对比思维僵化

对比思维是指通过对两种相近或相反事物的比较,寻找事物的异同及其本质与特性的思维。对比思维是地理解题中经常用到的基本思维方式之一,采用对比思维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根据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特征、发展过程、演变规律,灵活地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迅速地找到正确答案。在使用对比思维方法时,要充分认识研究对象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科学地搜集各种信息材料,围绕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实质来进行,不要被枝节现象或局部问题所迷惑,思维不能僵化,不要因为表面上的相似而忽略实质上的不同而得出错误的结论,防止因似是而非的现象迷失正确的方向。

例3(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图3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1)~(3)题。

(1)形成本区 域降水的 水汽主要 来源于()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2)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

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

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3)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

A.气旋缓慢过境

B.冷锋缓慢过境

C.反气旋缓慢过境

D.暖锋缓慢过境

【解析】本组试题通过提供文字材料和区域地图,考查有关天气、天气系统、气候等方面的知识。根据地图上的经纬度,可以看出这里是我国新疆北部。北疆虽说位于亚欧大陆深处,距离海洋远,但由于其西部有山口、封闭不是很严,在西风的作用下,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可以到达这里。故第(1)题正确答案为C,不过有学生错选D。在四个大洋中,太平洋和印度洋容易排除;在北冰洋和大西洋中,有同学只注意到了两大洋到新疆北部的距离,没有考虑到大西洋虽然比较远,但是强大的暖流、盛行西风能把水汽输送到北疆,而北冰洋虽然比较近,但由于寒冷,水汽含量非常少;距离远近只是表面现象,水汽含量多少才是实质。第(2)题难度相对要小一些,只要根据文字材料中提到的“气温骤升”“比常年严重的洪灾”就可以找到正确答案D。第(3)题是第(2)题的延续,正确答案是C,许多同学却选择了A。冷锋、暖锋过境天气不会晴朗,气旋过境也会产生降水,故最可能为反气旋过境。由此可以看出,对比思维在正确解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需要我们在平时就要训练透过现象看本质,熟练运用对比思维全面地看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答案】(1)C(2)D(3)C

四、直觉思维错位

地理直觉思维是指学生在现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凭感觉直观地把握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本质或规律,迅速解决问题,或者对问题做出某种猜想、判断的思维活动。地理直觉是对某种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直接领悟与洞察,这是一瞬间的思维火花,是长期知识积累的一种升华,表现为灵感或顿悟,是思维过程的高度简化。当然,直觉思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原因是这种思维方式侧重于对研究对象整体上的把握,不注重细节的推敲,没有经过逐步分析,只是依据内因的感知迅速地对问题做出判断,属于是非逻辑思维,具有灵活、偶然、不可靠的特点,其结果有可能是正确的,也有可能 是错误的,这在地理答题过程中经常可以见到。

例4(2010年高考全国大纲版文综卷Ⅱ)图4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图中色调由浅到深依次是云层、被卷到空中的沙尘和陆地表面。读图4,完成(1)~(3)题。

(1)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

A.副极地低压带

B.西风带

C.副热带高压带

D.东北信风带

(2)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

A.反气旋、冷锋

B.反气旋、暖锋

C.气旋、冷锋

D.气旋、暖锋

(3)影像中部显示的是该沙尘暴的()

A.中心区,沙尘扬升

B.边缘区,沙尘扩散

C.中心区,沙尘沉降

D.边缘区,沙尘沉降

【解析】本组试题的图文资料提供了时间、地点和云系旋转的形态等信息,考查有关沙尘暴的知识。我国北方春季升温快,地表植被缺乏,在西风带来的锋面气旋影响下,容易形成沙尘暴天气,利用直觉思维可以直接得出第(1)题正确答案为B,第(2)题答案为C,第(3)题答案为A。这三道题难度不是很大,不过也有学生没有选出正确答案,集中表现为第(1)题选A、第(2)题选D、第(3)题选D,出现错位现象。

产生错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基础知识不扎实,没有从整体上把握试题内容,完全跟着感觉走,只靠机遇和侥幸,对猜想没有进一步验证。例如第(1)题中虽然知道沙尘暴是由上升气流造成的,但没有权衡春季时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否有移到我国北部的可能;第(2)题想到了上升气流、春季气温上升等,但没有想到暖锋移动速度慢、容易出现降水等不利于沙尘暴发生的因素;第(3)题更是没有看图,只是机械地根据台风也是气旋、台风眼中有下沉气流做出判断,事实上图像中部是沙尘,云层在边缘地区。选择题虽然只要求从四个选项中挑选出正确答案,省略解题过程,容许合理的猜想,但是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要注意从多个角度来由果寻因,或者由因索果、归纳反证,促进直觉思维的发展,便于更快更准地找到答案。

【答案】(1)B(2)C(3)A

五、逆向思维缺乏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与顺向思维方法相对而言的。在分析、解答地理问题时,不是按常规的、常识的、公认的或者习惯的想法、做法去进行,而是对传统、惯例、常识进行反向思考,不是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事实上有些问题,尤其是一些比较特殊的地理问题,换一个方向来思考,有可能更简单一些。这种不按常规方式 思考的方法,能帮助我们克服思维定式,使思路不僵化、不刻板,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形成。在地理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经常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牢固地掌握地理知识。事实告诉我们,地理事物、地理现象虽说错综复杂,但是有许多方面是可逆的,例如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单一到 综合,由归纳到演绎等,其思维过程都是可逆的。充分运用这种可逆性,在正向思维受阻时,可以转向用相反的思维来思考。这种逆向思维常常可以形成全新的思想和方法,会产生出乎意料的效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

例5图5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读图,完成(1)~(3)题。

(1)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

A.流水、沉积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2)该地形区 应重点防 御的自然 灾害是()

A.洪涝

B.干旱

C.低温冻害

D.滑坡、泥石流

(3)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A.黄河下游地区

B.长江中游地区

C.云贵高原

D.珠江三角洲

【解析】本组试题通过地形剖面图考查长江中游地区河、湖密布的自然地理特点。从图上可以获得地势低、有地上河等地理信息,可以得出第(1)题答案为A,第(2)题答案为A,第(3)题答案为B。事实上,第(1)题有不少学生错选了B。错选的原因是,把河湖相间分布与黄土高原上地形沟壑纵横混为一谈,认为河流高悬就应该是产生了“侵蚀”。如果采用逆向思维原理,推测当地如果真的以河流侵蚀作用为主,图示地区将会被夷平、出现湖面高于河面的现象,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的。第(2)题一般不容易出错。第(3)题有不少学生选了D,认为图示地区是珠江三角洲。在此可运用逆向思维:珠江三角洲面积约1万平方千米,地面起伏较大,四周是丘陵、山地和岛屿,中部是平原,面积没有图示地区辽阔,图示地区有五个湖泊,平均相距20多千米,如此密集的湖群也不是珠江三角洲所具有的。由此可以看出,有些地理问题利用正向思维很难获得正确答案时,可以改变一下思维方式,采用逆向思维去思考,也许就可以使问题很快得到解决,甚至可以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解法,获得一些新的成果。这启示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在平时训练中增加逆向思维方面的内容,改变死板套用、生吞活剥的学习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学生 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 题能力的提高。

【答案】(1)A(2)A(3)B

六、推理思维不准

推理思维是指通过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推导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如果是对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这类推理思维叫归纳推理;假若是从一般原理推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则叫演绎推理。根据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推理思维,经常开展观察、思考、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活动,把培养推理思维贯穿于平时的教学活动之中。在学生的推理思维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要对学生的合情推理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掌握正确推理的方法,养成合理推理的习惯。

例6(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Ⅰ)图6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2)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A.14日14时

B.14日19时

C.15日4时

D.15日11时

(3)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势出现的月份可能为()

A.华北平原,3、4月份

B.四川盆地,1、2月份

C.黄土高原,10、11月份

D.东南丘陵,4、5月份

【解析】这组试题是2013年新课标文综卷Ⅰ地理部分选择题的压轴题,从湖北省考试部门提供的统 计资料来 看,难度系数 在0.4~0.5,即有一半以上的考生作出了错误的选择。本组试题通过提供图文资料,考查获取信息然后通过分析推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成第(1)题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在等压线图上画出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根据锋面气旋移动方向推测出甲地风向为偏南风;其二是根据北半球低压中心东侧吹偏南风的结论来回答,正确答案为B。第(2)题根据资料中“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约8千米/小时)的速度东移”、图上比例尺和锋面气旋到甲地的距离,可以推测出锋面气旋将于12小时后影响甲地,答案为B。第(3)题有个重要隐含信息,是第(2)题题干中的甲地将出现“暴雨”,根据我国暴雨的时空分布规律,东南丘陵雨季出现的时间为4、5月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雨季出现的时间为7、8月份,四川盆地则为6、7月份,可见D选项正确。

本组试题虽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推理正确,还是可以得出正确答案的。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在推理过程中,对锋面气旋的动态过程把握不准。关于第(1)题,不少考生在推理过程中忽视了资料里“14日6时的气压形势”和题干中“14日6~9时的风向”这两个信息里的时间差异,结果错误地选择了A项;第(2)题要求对暴雨的发生时间做出预报,即对锋面移动到甲地作延时预测,图示时间锋面气旋距甲地约100千米,再根据该天气系统的移动速度即可计算出其到达甲地的时间。第(3)题的正确率相对高一些,不过也有一部分人把低压与盆地地形混为一谈,错选了B项。

由本例可以看出,要想推理思维正确,除了概念运用准确、判断正确、推理合理之外,还需要获取完整、无误的信息,这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遵循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的地理推理思维能力;要重视引导学生运用推理思维进行探索并发现问题,进而找到解题途径和方法;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该这样想、那样做,不能让学生失去体会方法生成的过程,使其在被动接受中逐渐丧失了推理思考的动力。

【答案】(1)B(2)B(3)D

13.一年级数学易错题分析及策略 篇十三

 1.小军做了5个纸船,还有4个没有做,小军一共要做几个纸船?

2.小明种了3盆花(图:第一盆3朵,第二盆5朵,第三盆9朵),他要送给小红两盆。最多送给小红多少朵花?最少呢?

3.10个一是()个十

4.20里有()个十,有()个一。20里有()个十和()个一。

5.5比()大1,比()小1。

6.10里面有()个一。

7.18这个数,1在()位上表示()个(),8在()位上表示()个()。

8.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与它相邻的数是()和()。

9.在3、6、8、12中比9小得多的数是()。

10.比9大比14小的单数有:()

11.20里面有()个十,有()个一。

12.“15”这个数,十位上是(),表示()个(),个位上是(),表示()个()。

13.()-5=4

()-4=10

4+8=()+7 14.红萝卜和白萝卜一共有18个,红萝卜有10个,白萝卜有多少个?

15.领队的小朋友说:我后面有8个小朋友。问: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一上数学易错题分析(1)易错题1:

□-□=□-□=□-□=1

错例:9-8=1-8=7-6=1。

方法指导:

先让学生认识“=”的含义,即把□-□看成是一个整体,可以在其下面画出一条横线起到强调作用,所有这样的整体都等于1。再让学生思考□-□=1,最后完成后可以这样来读一读深化学生对整体的认识——5-4=1,3-2=1等。易错题2:

□●○★☆■▣▢

(1)从左起,□是第()个,()是第5个。

(2)▢是第一个,○是第()个,第6个是()。

错例:

(1)从左起,□是第(8)个,(★)是第5个。

(2)▢是第一个,○是第(3)个,第6个是(■)。方法指导:

(1)提醒学生根据第一句话可以确定从左向右数,先找到左面,再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数一数,确定图形的位置和画出相应位置的图形。(2)提醒学生根据第一句话确定从右向左数,先找到右面,再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数一数,确定图形的位置和画出相应位置的图形。易错题3:

排队时,小华前面有4人,后面有3人,一共有()人。

错例:

排队时,小华前面有4人,后面有3人,一共有(7)人。

方法指导:

这是非常熟悉的生活场景,可以请一位学生来做小华,4人排在前面,3人排在后面,试问“这条队伍可以分成几部分,是哪几个部分?”学生容易把小华遗忘,在学生确认可以分为小华前面的、小华后面的和小华后,不难列出4+3+1的连加算式从而得出共有9人。易错题4:

有3个苹果,5个梨,8个香蕉,小方可以选择两种水果,她最多能拿到()个,最少能拿到()个。

错例:

有3个苹果,5个梨,8个香蕉,小方可以选择两种水果,她最多能拿到(16)个,最少能拿到(3)个。

方法指导:

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水果最多,什么水果最少,哪两种水果比较多,哪两种水果比较少,再强调只能选择两种水果。在思考两个的问题时,试问“你不选哪种水果?”要求学生说出理由,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说出哪两种水果比较多,哪两种水果比较少。最后总结出解决最多能拿几个就是要从多的开始选,选两种,不选最少的水果,解决最少能拿几个就是要从少的开始选,选两种,不选最多的水果。

一上数学易错题分析(2)

推荐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是从幼儿园经过学习之后进入小学的。所以对于他们而言或多或少的对什么是学习还是有一定感知的。但对于怎么学,如何养成学习习惯是毫无概念可言。这就需要老师为他们牵引、指导并加以细心的交流。

1、看图列式

○○○○○○○ ○○

正确解答: 7+2=9 9-7=2(或9-2=7)

学生错误解答:7+2=9 7-2=5 错误原因:对这幅图中哪个是整体不明确,甚至可以说是一点也清楚。学生把前一部分一眼看到的就以为是整体接着很自然从○○○○○○○中拿走2个。而不是从○○○○○○○ ○○中拿走两个。导致这个错误的发生我想主要在于教学中没有明确的加以指导,只是一带而过,还有就是每个学生的理解方向不同而引起的。(注:这道题是在比较多少之前的。也就是在加减法

(一)的前几课时的内容。)

解决方案:在教学过程中作明确的讲解(什么是整体,在这题中哪些作为一个整体。)并请生站起来讲,讲给同桌听等各种方法来记忆巩固。老师自己还可以出些生活中类似的情境让学生能轻松的感知。再次在批改作业时发现有学生还没有理解的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2、例如:在学习1、2、3、等这些数字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记住哪个是1,怎么写1,还要求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它。但对于这个理解我就难以把握了,让学生只知道1代表一个苹果的就够了吗?还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还有在指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对1的感悟,如果我举例说是我家有1只小猫。学生就一只会说家里有什么有什么,绝不会跨越家的门槛到外面去寻找另一片天地。这就需要老师细心观察然后加以拓宽性的指导,加大学生的知识接受面,扩大学生的视眼。

3、我前面有5个小朋友,后面有4个小朋友,我们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正确解答:5+4+1=10(个)答:我们一共有10个小朋友。

错误解答:5+4=9(个)答:我们一共有9个小朋友。

错误原因:这道题其实是需要一定情境的。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只能从直观的数字出发看到前面有5个人,后面有4个人就理所当然的5+4=9个人了。主要原因是不理解题意,不过这道题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

解决方案:在一定的情景中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如果老师是某某同学,请同学们看我前面有几个人?(生:2个人)那我后面有几个人?(生:3个人)那老师就像问问你们了,这一组一共有几个人?(生:6个人)你能帮老师列一个算式吗?这是问题的关键就出现了。当学生列3+3是我就问,刚才老师是说我前面有2个人,后面有3个人,怎么会变成3+3的呢。接下去就一步步引导。或者还可以借助画图来帮助学生解答该题。

一上易错题分析(3)

1、数的组成中:

(1)7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2)16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3)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4)判断:8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81。………

(很多孩子很粗心,对1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18能够很快做出,但是如果变换一下顺序,就会有一部分孩子不假思索的认为8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81。对于这样的问题,如果先说十位上的数字,再说个位上的数字,都会清楚地写正确,反过来先说个位上的数字,就会有个别学生犯错,纠其原因,不是对数位表的认识不深刻,就是看题不仔细)2、20以内数的顺序以及大小比较中:

① 18的前面是(),后面是()。

②与15相邻的数是()和()。

③比12大,又比17小的数有()。

④比较大小。尤其是在比较算式和算式的时候,灵活的通过观察,发现规律,有时候不用计算比较出两个式子的大小。

3、在20以内加减法计算中:

①基本题型:5+()=13 出现有几种情况:

计算不熟速度慢,张口就说不思考,缺乏认真太马虎,过度自信不自查

②混淆题型: 16 – 5 = 和 15 – 6 = ③拓展题型:()=9 +3、6=()-9(关于计算,在一年级学期结束时,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是:每分钟正确计算8道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题。对于第三种拓展题型,虽然这在一年级的课标中没有要求每个孩子都能够解决这类问题,只是那些能力强、学习有余地的孩子会,虽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某一天也能够解决这类问题,但是为了孩子的发展,需要家长也帮助孩子多练习练习,以达到能够熟练正确的计算。毕竟20以内的加减法是所有计算的基础,)

4、一图四式

这是一图四式的两种类型,每种类型都包含着3个数之间的关系,包含着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如上面的图应该是5+7=12,7+5=12,12-5=7,12-7=5,但是往往都有孩子写出7-5=2……他找不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下面这个题目应该是4+8=12,8+4=12,12-4=8,12-8=4,但往往有孩子写成4+8=12,11+1=12……他找不到三个数之间的关系,这种题型以及题目存在的意义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个难点,易错的,需强化练习。

5、大括号

上面这种大括号的题目应该用减法,孩子知道答案,但是容易用加法。

这个大括号的题目孩子们不知道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加减法混淆。

6、比较多少

比较多少的题目表面看来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难,但是他却暗含了多个知识点:如,首先要会数数,数正确,其次看清题目比较什么,再次会列式解答。稍不细心即会错。

7、认识钟表 对于认识钟表这部分内容,孩子们本身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并不陌生,但是作为一年级的数学内容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难点,如:

时针,分针易看错

8、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孩子们往往不知道怎么提问题,如:小红踢了8下毽子,小亮踢了9下毽子,小王踢了11下毽子,对于提问题,孩子们会问:8加9等于几?但是他却不会把算式化为文字:小红和小亮一共踢了多少下毽子?当然这也许仅仅是个别的孩子不会提问,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些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题目仍需训练,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训练孩子提出问题的能力,如:冬至的时候,妈妈吃了19个饺子,我吃了9个饺子,妈妈比我多吃了几个饺子等等,在生活中更让孩子们能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以上就是第一部分数与代数中存在的难点和易错题,虽然在讲授这些题目时,我们已经交给了学生分析的方法,但是孩子们在这部分存在的问题是:

1、学习态度好能力强的孩子审题不认真,认为题很简单,拿起来就做,导致错误。

2、学习态度稍差的孩子,不能够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去分析题,导致方法错。

3、题会做,方法对的孩子,有的因为计算错导致扣分。

这就是之所以这部分会成为易错题的原因所在,所以在做这些题时,孩子们必须做到认真审题,理清解题思路,再提笔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才能攻破难关。

二、空间与图形这部分

上一篇:1.1.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导学案下一篇:关于春天景色的优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