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微型课稿

2024-06-18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微型课稿(9篇)

1.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微型课稿 篇一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教案

认识角

主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教学难点: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工袋、闹钟、剪刀、纸五角星、纸三角形、两根硬纸条、图钉、一张长方形纸。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你认识三角形和五角星吗?(从准备的学具中找出来)你知道它们中的角在哪儿吗?(同桌交流)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新的图形——角。(板书:认识角)

二、交流共享

1.找出三角形中的角。

下面我们一起来找找三角形的角,它有几个角?(3个)你能指出来吗?教师示范指角的方法。学生模仿指出3个角。

2、从实物中找角。

师生逐一出示准备好的纸工袋、剪刀、长方形纸,用手比划这些实物中的角。出示五角星,现在你能找出所有的角吗?(同桌交流,集体交流)刚才我们都是沿着物体的边找到它们的角,下面这个物体你能找到其中的角吗?出示闹钟,指名说一说。(指出:闹钟上的时针和分针之间也形成一个角。)

3、认识数学中的角。

教师出示课件(例题中的三个图),分别描出一个角,平移到实物下方。指出: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

4、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指出:直直的这两条线叫做角的边,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边)。提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2)指名学生到黑板标出各角的顶点和边。(3)练习:判断是不是角(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是角的图形在图形中标出角的顶点和边在哪里,不是角的说出为什么?

5、教学“试一试”。

(1)教师出示两根硬纸条和图钉,示范做一个活动角。然后要求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按照教师的方法做一个活动角。

(2)提问:你能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吗?学生尝试将角变大。想象一下:角的两条边就像人的两条腿,要就是顶点,要使角变大就把两条腿怎样(叉开)?提问:把这个角变小一些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合拢。

(3)现在把这个活动角贴着黑板沿着纸条描出一个角。你能像老师这样描出两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教案

个大小不同的角吗?学生在作业本上描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4)要求学生找出比较大的角,在图上标出顶点和边。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知道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 学生齐答: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三、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提问: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

重点观察第一个图形,指名说出有几个角。学生可能会认为有3个角,也有的会认为是1个角,分别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理由。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次点出: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边是直直的。(板书:边是直直的)

其余三个图形,逐个指名说一说,产生分歧时,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的理由。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课件出示三个不同的钟面,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用红色线条表示。提问: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并说说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角的大小与它叉开的大小有关。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两幅大小不同的三角尺,将形状相同的三角尺放在一起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说出:这两个角一样大。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分小组活动。每人折出一个角,小组内比一比,谁折出的角最大,谁折出的角最小?

四、反思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认识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其中要特别注意的是:边一定是直直的。

五、板书设计

认识角

顶点

边是直直的

2.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微型课稿 篇二

说教材:

本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角》第一课时,小学阶段对角的认识分两个层次,本课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初步认识角,是第一个层次。仅仅让学生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为以后进一步学角,掌握角的概念、度量、分类等知识奠定基础。说学情:

学生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因此,对于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知识点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说教学目标:

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年龄特点,确定了本课的三维目标:

1.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和记法,学会比较角的大小。2.让学生经历从实物中认识角,辨析角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符号感及空间观念。

3.在生活情境中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角的活动中体验成功

教学重点:认识角和角的各部分名称,读法和记法。

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开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我采用了直观情境教学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学法:

我采用操作法和观察思考法,即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留意身边的事物,培养了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孩子们,课前我们先来开动一下脑筋。我出示图片你们快速喊出他们的名字。比一比看谁的反应快好吗?(出示图片,生强答)看来你们的记性都非常好。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的图形朋友,你们先认识吗?这位朋友对你们早有了解,知道咱们二(4)班的同学都非常聪明,所以它想和大家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有信心赢这场游戏吗?

出示图片,这几种物体中都藏着这个朋友,请大家仔细观察,看一看它藏在哪儿了?这个朋友究竟是谁? 生自由猜后公布答案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活动一:找生活中的角

生活中有大量的角,你能找出你身边的角吗?让学生在教室中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初步形成角的表象,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二:折角

让学生用圆纸片折一个角,摸一摸,感知角的两边是直直的、角是尖尖的,扎手的,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的角与生活中的角是有一定区别的。

活动三:介绍角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和记法

教师示范画角,介绍尖尖的地方是角的顶点,由顶点引出的两条直直的线是角的边。引导学生发现,原来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这时,我问怎么来记住这个角呢?我们可以用小弧线把两边连起来,用数字1来标记,读作:角1,记作:∠1。(板书:记作:∠1,读作:角1。)同学们还可以用2、3、4等数字或用字母a、b、c来标记,再请同学们标出自己折的角。

活动四:区分角、数角

我创设了“帮小蜜蜂区分角”的教学情境,依次出示这几个图形,让学生区分哪些图形是角,哪些图形不是角,并说明原因。并抓住教学契机,解决刚才的扇子问题,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接着创设我们帮了小蜜蜂一个大忙,小蜜蜂邀请我们到它家里做客,可是却忘了家门的密码,我们帮忙找密码的情境,利用白板的幕布功能,依次出示三角形、五角星等图形,让学生到白板上数出角的个数,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利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练习容量大大增加,课堂效率也提高了。(幕布)活动五:比较角的大小,探究与角的大小相关的因素 1.生玩角

让学生拿出活动角,玩一玩,拉一拉角的两边,看看角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小组探究,最终发现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有关,张口大,角就大,张口小,角就小。2.师玩角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我是这样突破难点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师拉长一个角的边让生判断这个叫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生说都没变。这时,我问:那角的什么变了?这个活动说明了什么?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利用活动角直观演示来突破难点,这样学生记忆的更加深刻,理解的更加透彻。3.比一比

比两个大小很难确定的角的大小,当答案有争议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准备好的叫亲自比一比。教师参与小组活动,汇报时请同学到台前直观演示比的过程。这样的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在不能直接看出角的大小时,可以用重合的方法来比较,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三)巩固拓展

1、概念、知识点填空。为让学生重温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数一数

旨在使学生明确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一个角,在小学阶段我们研究图中有3个角,如有学生发现有4个角,老师要让学生明确这个答案完全正确,这个外角我们以后再学,并要积极鼓励这种创造性的发现。

3、折一折、剪一剪

发给学生数张长方形白纸,要求只剪一剪刀后,数一数剩下的部分共有几个角。这一开放题的设计,融游戏、探索、创新于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学生会有无数种剪法,让学生在组内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全班展示,注意指导学生数角的准确性。

(四)总结收获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如果你是角,你会怎样介绍自己?问题设计新颖,让学生自己随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知道自己一节课来有什么收获,提高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五)、联系生活,了解角的应用。

为让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3.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微型课稿 篇三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会用多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教学难点:理解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作业纸,小棒每人两根,纸每人一张,吸管每人一根,扇子和剪刀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大家非常熟悉的物品,看!(课件显示)

在这些物体的表面上藏着我们的新朋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二、多层感知,探究角的特征

提问:你能在哪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呢?(板书:角)

为了方便我们观察和研究这些角,老师把这些物体面上的角取下来。(课件显示)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认识角)

1.认一认

观察这些看似不一样的角,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

同桌轻轻说一说。

交流:相交的地方有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课件)从这个点引出的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一般用一段小弧线把这个角表示出来。

2.画一画

(1)师示范画角

怎样画一个角呢?先画一点,这是它的(顶点),从顶点出发画一条边,再从顶点出发往不同方向画另一条边,标上记号,这样就组成了一个角。

(2)模仿画角

在练习纸上画一画角。

过程指导:你能画出不同的角吗?

(3)小结特征

呈现资源,提问:小朋友画的角,有的开口大,有的开口小,有的开口朝上,有的开口朝右,画的都是角吗?

追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1个顶点两条边)

小结:虽然它们开口不同,但都是从一个顶点引出两条边构成的,都是角。

3.辩一辩

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在下面打“√”。

()

()

()

()

()

过程指导:先做完的小朋友说一说,没打√的图形为什么不是角呢?

小结:由一个顶点出发引出两条直直的线,才能构成一个角。

4.数一数

(1)认识了角,你来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个

()个

()个

呈现资源,过程指导:用弧线做记号帮助数角。

第一层次:都对吗?

交流第一个图形。小结:一个顶点引出两条直直的边。

第二层次:还有和他不同的吗?聚焦第三个图形。

从一个顶点引出两条直直的边,这就是一个角,这条线再往上就弯了,这里不是角。所以只有这里有2个角。

(2)这些是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它们各是几边形?各有几个角?

()边形

()边形

()边形

()个角

()个角

()个角

过程中提醒:几边形用汉字、找到角标上记号。

过程中打开: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快速反应:八边形有几个角,十六边形呢?

5.做一做

过渡:认识了角,现在想不想自己动手创造一个角呢?

要求: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你可以借助这些材料来创造一个角,比比看谁想的方法最多。

过程指导:提醒用纸折出角的用黑笔把角描一描。完成后,同桌相互介绍,并在自己创造的角上指出顶点和边。

呈现资源:

小棒拼、吸管拼、吸管折、纸折、剪刀、扇子、活动角、钟面

小结:小朋友们创造力真强啊,用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方法创造出了角!动手又动脑,创造真快乐!

三、观察比较,深化认识角

1.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刚刚有同学在扇子和剪刀的面上找到了角。

仔细看(课件),扇面上的角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剪刀上的角呢?

追问:什么情况下,扇面或剪刀上的角越来越大,什么情况下,扇面或剪刀上的角越来越小呢?

预设:角有大有小。角的两条边张开的越大,角越大。两边张开的越小,角越小。

2.不同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钟面上的两根针夜能形成大小不同的角呢,这里有四个钟面。

(1)提问: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

指名:你是怎么判断的?

小结:直接观察,我们就能发现第一个角最大,第三个角最小。

(2)提问:剩下两个看上去差不多大小的角,怎么办?

A.交流数格子的方法。

B.交流重叠法。

提问:使用重叠法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小结:我们把两个角的顶点和其中一条边重叠,观察另一条边,就能比较角的大小了。

C.交流尺子测量的方法。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还想到了测量的方法,用直尺或三角尺的一个角分别去量一量,除了用三角尺,还有专门的工具量角,以后会学习。

3.总结提炼。

看来比较角大小的方法也不少。有的直接观察就能比出大小,看不出时可重叠比较,不能重叠时还可以借助工具比。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绝妙的方法。真了不起!

四、总结欣赏,延伸模型

导入:其实角就藏在我们身边物体的面上。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1)师示范找角:我在黑板的面(摸)上找到了角,这是它的顶点,这是它的两条边。你也能像老师这样先找角所在的一个面,再指一指它的顶点,并沿着指一指他的两条边吗?

(2)学生找角交流

(3)生活中角无处不在。瞧!欣赏生活中找到的角的图片。

4.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微型课稿 篇四

角的认识

海门市实验小学 范旭华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识别角,知道角是有大小的,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2.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观察、比较和形象思维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征,能直观的区分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

课件、五角星、三角板、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猜猜我画的是什么?(课件中逐步画上,让学生猜。)(1)小鸡。(2)小鸭。(3)角。

2.揭示课题:角的认识。

二、逐步感悟,建构新知 1.认识角。

凤凰小学数学备课手册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1)欣赏图片中的角。

(2)仔细观察角,这些角有什么相同之处。

认识角的顶点和边。(板书)

体会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3)思考这些角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方向不同、大小不同、边的长短不同„„

教师及时回应:①有的角两条边叉开得大,有的角两条边叉开得小。

②虽然这些角各有特点,但它们都是角。

2.找生活中的角。(1)找角。(2)指角。

规范指角的方法:先指角的顶点,然后再从顶点出发分别指出两条边。

(3)指三角板上的角。3.画角。

(1)学生说怎么画。(2)教师规范画法。①先画一个顶点。②再画两条边。(直尺)

③最后标上角的符号。(提醒:以后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指角。)(3)学生默画。

4.加深认识“角的符号”。(1)给刚才的角标上角的符号。(2)用新方法指出五角星中的角。5.创造角。

(1)介绍工具,提出要求。(小棒、剪刀、钉子板、橡皮筋、纸条、图钉、圆形纸)

(2)学生合作,教师巡视。

(3)交流,请一组学生拿着作品到上面展示。(4)小结。

凤凰小学数学备课手册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6.比较角的大小。(1)玩活动角。

让活动角动起来,挑四个活动角进行比较。

(2)跟老师比角。

与老师相比,创造更小的角,再创造更大的角。

在争论中体会: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比较钟面上的角。观察法、数格子„„

5.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篇五

(总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计算 1.口算下列各题。

94-47=

44+35=

400+500=

30+80= 83-38= 700+400=

62+18=

160-80=

1400-600= 2600-600= 2.用竖式计算,加☆的验算。

☆458+542= 720-428= ☆700-507= 34÷4=

二、填空。

1.从右边起,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第五位是()位。2.4个千和9个十组成的数是()。

3.1000里有()个白,10000里有()个千。4.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块玻璃的厚度是4(),一支铅笔的长度是15(),讲台的高度是9(),刷一次牙大约用3(),明明在十字路口等红灯用了30(),看一场电影用了2()。5.从0,2,5,8中选出三张卡片组成不同的三位数,其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6.10张纸摞起来大约厚1毫米,100张这样的纸摞起来大约厚()厘米,1000张摞起来大约厚()厘米,10000张()厘米。

7.1厘米=()毫米 10厘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米=()分米 10分米=()米 100厘米=()米 8.在○里填上“>”“<”或“=”

5分○5秒 60秒○1分 1时○100分 3厘米○3分米

5毫米○4厘米 7毫米○1分米 1米○9分米 2分米○18厘米

9.写出下面各数大约等于几百或几千。

487≈ 7985≈ 5136≈ 3019≈ 614≈ 995≈

10.用下面2.3.5三个数字,可以组成()个不同的三位数,分别是。11.用5个

出的三

数有。12.写出每个钟面上的时间。

13.按规律填数。

707,708,709,(),()。980,985,990,(),()。

919,828,737,646,(),(),()。503,502,501,(),()。

1700,1800,1900,(),()。7070,7080,7090,(),()。1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 □ 2 □ 4 1 □ + 2 □ 91 □ 3

2 8 3 3 0 8 15.一只蚂蚁先向东爬5分米,再向西爬4分米;又向东爬7分米,向西爬3分米,然后停下来。这时蚂蚁停在起点的()面,离起点()分米。16.从305,698,450中选一个数,减去129,184,292中的一个数,差最大是(),最小是()。

17.口袋里有十几个球。每次取走3个,取几次后正好能取完;每次取走4个,取几次后还剩2个。口袋里原来有()个球? 18.()个角

()个直角直.19.(1)橘子园在水库的()面。(2)水库的东面是()园,西

面是()面。

(3)水库的西南面是()园。

(4)山楂园在橘子园的()面。

三、解决实际问题。

1.一辆汽车上有乘客35人,到卫星广场下车15人,上车11人。离开广场时车上有乘客多少人?

2.小英看一本72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26页,第二天看了28页,再看多少页才能看完?

3.学校艺术节上,二年级有54人,表演节目,三年级表演节目的比二年级多19人,一年级表演节目的比二年级少25人,三年级和一年级各有多少人表演节目?

4.白鸡227只,黄鸡比白鸡多85只,黑鸡比黄鸡多159只。黄鸡有多少只?黑鸡有多少只?

5.白云小学六年级订《科学画报》205份,五年级比六年级少订67份,四年级比五年级少订39份。五年级订了多少份?四年级呢?

6.小明、小华、小芳看一本同样的故事书。5天后,小明还剩34页没有看,小华还剩43,小芳还剩26页。谁看的页数最多,谁看的最少?最多的和最少的相差多少页?

7.一趟从上海开往南京的列车共有610个座位,其中一等座51个,其余的是二等座。列车出发时有498位乘客坐二等座,二等座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6.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微型课稿 篇六

1、( )个十是一百,一千里面有( )个百,十个一千是( )。

2、一个四位数,它的最高位和十位上都是6,其它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读作( )。

3、用3、0、7组成的最大三位数是( ),最小三位数是( ),它们的和是( ),差是( )。

4、5420读作( )

读作( )

七千八百零二写作( )

八千八百四十八写作( )

5、3456=( )+( )+( )+( )

5020=( )+( )

4308是一个( )位数,它是由4个( ),( )个百和( )个( )组成的。

6、妈妈用30元买7元一条的毛巾,可以买( )条,还剩( )元。

7、与1200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8、一个数除以3,如果有余数,余数可能是( )或( )。

9、( )÷5=8………3

64÷7=( )……( )

10、校园里的红旗向东南方向飘扬,说明刮的是( )风。

11、○○□※○○□※……第35个图形是( ),第20个是( )。

12、3dm=( )cm

3m20cm=( )cm

2dm-3cm=( )cm

40mm=( )cm

36mm=( )cm( )mm

6km=( )m

13、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马拉松长跑比赛全长约42( )

(2)课桌高约7( )

(3)《新华字典》厚约4( )

(4)做深呼吸用时5( )

(5)一个文具盒的价格是6( )

(6)小明从家到学校需要20( )

二、判断题。

1、3个千,4个一组成的数是3041。( )

2、在做有余数的除法时,除数一定要比余数大。( )

3、一壶水倒3杯,倒满23杯至少需要7壶水。( )

4、由7、0、3、9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9370。( )

5、锐角一定比直角小,钝角一定比直角大。( )

三、选择题。

1、一个数加上1,就得到最小的四位数,这个数是()

① 99 ② 900 ③ 999

2、用一个8、一个3和两个0,组成一个零也不读的四位数是( )

① 8003 ② 8030 ③ 8300

3、在164□ < 2645中,□里可以填( )。

① 0~4 ② 6~9 ③ 任何数

4、在一幅地图上,新疆在九江的左上方,说明新疆在九江的( )。

① 东南方 ② 西北方 ③西南方

5、要在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板中裁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纸板,则这个正方形纸板的边长为( )。

① 2厘米 ② 6厘米 ③ 4厘米

四、计算题。

1、口算下列各题。

170-80 1200-500 23÷4 300-70 52÷6 580+70 72÷8 320+8 1000-56 420+390

2、用竖式计算。

500-198 268+732 58÷7 986-178

五、解决问题。

1、有56个桃子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到几个,还剩几个桃子?

7.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微型课稿 篇七

第一课时:分一分(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知道什么叫平均分。并能够几个几个地分,通过动手作知道把一个数每几个分一分,分成几份。初步建立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的表象。

2. 使学生通过操作,分析,综合。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复习铺垫

二. 新授

1.教学例1。

(1)教师出示6只桃子。

提问:这里有几只桃子?如果要把它们分成2堆,你会分吗?

请同学们用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指名演示。

(2)请同学们把6个分成3堆,指名演示。

(3)请学生们观察:通过刚才的分圆片,几种不同的分法的情况下,左边每份圆片的个数同样多吗?右边呢?

(4)指示:像右边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2.试一试。

(1)请学生通过刚才的学习,想一想:如何把8个桃平均分,试着自己动手分一分。

(2)每四人一小组,学生们将自己分的过程,结果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3)指名汇报一下自己分的情况,并演示。

(4)提问:为什么我们说这样分就是把8个桃平均分了呢?

(5)练习:课本第32页例题。

A.幻灯出示。学生分别说说图意

B.学生判断,并说明为什么是平均分。

C.小结:什么样的情况下,才称作“平均分”?

3.教学例2。

(1)出示幻灯。提问:你在图上找到了什么?有几只小猴子,几只桃子?

教师边叙述,边出示题目。

提问:“每只小猴子分2个桃”,我们怎样分?几个几个地分?

(1) 教师演示:

A.把2只桃子分给一只小猴,提问:分完了吗?再拿几只桃子分给第2只小猴?

B.再把2只桃子分给第2只小猴。提问:分完了吗?怎么分?

C拿最后2只桃子分给第3只小猴。提问:结果分给了几只小猴?

(3)6只桃子,每只小猴分2个桃,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想一想,老师刚才是怎样分的?

请学生自己一边分,一边说说分的过程。

(4)提问:请说说刚才我们是几个几个分的?为什么?

4。试一试。

(1)教师示范操作分小棒:拿出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先拿出2根放一堆,再拿2根又放一堆``````一共分成6堆。

说明:每2根放一堆,就叫“每2根一份”。

提问:这里的小棒可以看作几个几?这说明12里面有几个2?

(2)照样子分一分,说一说。

(3)学生填书。

(4)提问:刚刚在分小棒,分桃子时,我们都是几个几个的分的,这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31页“想想做做”第2题。

(1)第一幅图是什么?

说明:把5块饼干作为一份,就把它们圈在一起。

请学生照样子把剩下的饼干每5块一份,圈一圈,再填一填。提问:这些饼干我们是怎样去分的?

(2)生独立完成第2幅图。

(3)提问“我们在分这些物品时是怎样分的?属不属于“平均分”?

2。操作练习。

(1)把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成了()份,12里面有()个2。

(2)把12根小棒,每6根一份,分成了()份,12里面有()个6。

3。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1)请学生看图,了解意。

(2)请学生用小棒,或直接在图上圈圈,画画的方法来分一分。

(3)根据分的结果完成填空。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什么叫做平均分?几个几个地分属不属于平均分?

第二课时:分一分(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行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学会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知道每份是多少。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学具准备

12根小棒,10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近平均分的含义。

二。新授

1。教学课本第32页例题。

提问:树上结了几只桃子?要分给几只小猴子?要怎样去分?要求什么?

“平均分给2只小猴”是什么意思?

(2)教师示范分法,每只小猴1个。

提问“现在2只小猴手中桃子的个数是不是一样?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3)请学生们用8个圆片代替桃子,按老师分桃子的方法,先试着分一分。

(4)引导学生们看书例3的桃子图。

提问:我们刚才是几个几个去分桃子的?

请学生说说分桃的过程。

(5)小结:当我们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时,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去分,直到分完,最后分完,最后每只小猴分得的桃子的个数同样多。

2。教学课本第32页“试一试”。

(1)出示第(1)题。

A学生读题。

B提问:要怎样分?平均分成几堆?

C。学生动手分一分。

D。指名说说分的过程,填写括号。

(2)出示第(2)题。

A学生读题。

B。指名板演,学生分小棒,边分边说分的过程。

C。分完后看图,说一说:把几根小棒平均分成几堆,每堆几根;也就是把12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

(3)出示第(3)题。

A。学生读题。

B。学生动手分一分,小组内交流,并说说图意。

(4)小结: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几堆,要按堆数一根一根地分,分的结果是每堆几根,表示把12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33页“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题目,引导学生看图。

提问:要怎样分这堆胡萝卜?要分给几只小白免也就是要把它们分成几份?

(2)请学生用学具代替分一分,或用连线的方法连一连,圈一圈。

(3)填写括号。

(4)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2。小结。

当我们要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去分,直到分得每份个数同样多。

3。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组内动手分一分,讨论,交流分的方法。

(2)指名说一说。

四。总结

今天学习了另一种分法,也就是要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最终分得发结果还是每份同样多。分的时候,要一个一个地分,结果才与每份的个数相同。

第三课时:分一分(三)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把平均分的不同方法加以整合,让学生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既可以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平均分为几份,分的过程虽然有所差异,但分的结果每份是相同的,从而在整体上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使学生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

教具准备

课本第34页教学情境图。

学具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12枝铅笔,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指名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2。操作练习。

(1)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2)把10根小棒,每2根分成1份,分成了几份?

二。探索新知

1。教学课本第34页例题。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出示课本第34页教学情境挂图。

师: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找出情境图中的条件和所提的问题。

(2)自主探索。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说一说想法,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典型的思考方法。

(3)全班交流。

让学生展示自己分法和想法。

2。小结。

让学生观察分法,议一议:通过观察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34~35页“想想做做”第2~6题。

1。“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2。“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共同核对。

3。“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4。“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联系具体情境先想一想合起来是多少本,再想一想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完成填空。

5。“想想做做”第6题。

先让学生想想兔子和鸡是怎样分的,再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四。总结。

2.除法

第一课时:除法(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融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理解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可以用除法计算,对除法的实际含义有所体会。

2、使学生掌握除法算式及除号的讲法、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是“平均分”

2、揭示课题。

当我们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最终每份还是同样多,因此我们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

这节课我们将在“平均分”的基础,继续学习新的知识。

二、新授

1、教学课本第36页例题。

(1)出示挂图。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每辆车只有坐几个小朋友?

(2)出示题目,请学生们读题。

(3)给予时间,请学生们思考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借助手边的学具来分一分。

(4)提问:每辆车坐2人,你是怎样理解的?

根据这个题意,这题应怎样来解答?

2、介绍除法。

说明:像刚才这样,把6个小朋友,每2人坐一辆车,看看要坐几辆车,实际上就是把6个小朋友每2个一份地分,看看能分成几份,这时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

3、介绍算式的写法和讲法。说明:这种分法的结果是每辆车的人数一样,也就是平均分,因此可以列成一道除法算式。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除法算式。算式中“÷”叫除号。

这个算式读作;6除以2等于3。

指名学生读一读,再齐读。

提问:根据这幅图意,想一想:除法算式中的6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

说明:有3个2人是6人,就说明要坐3辆车,因此这里的算式也就表示6里面有3个2。

请学生们说说算式的含义。

提问:算式6÷2表示什么?

5、小结。

通过这题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可以用除法计算。

6、教学课本第36页“试一试”。

(1)出示小熊图,请学生们口述图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

提问:这里为什么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在算式中12表示什么意思?3呢?12÷3表示什么意思?

三、巩固练习

1、读一读下面的算式:

28÷4=79÷1=98÷2=4

2、数一数,分一分。(猫头鹰图)

四、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你还学习到了哪些知识?

2、请学生们利用手中的学具和今天学到的知识,摆出一幅图,请学生们互相看图,并列出一道除法算式。

第二课时:除法(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形式,并结合情境,从中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2、知道除法版式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习铺垫

请学生们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分一分。

1、学生们分完后提问:你是怎样分的?每份几根?

2、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根。

求每份几根,就是把8平均分成()份,求每份是()。

3、学生们齐读。

二、新授

1、教学课本第37页例题。

(1)情境引入。

有3个小朋友数学学得非常好,而且还在最近的一次数学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老师准备了6枝铅笔,如果把它们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得多少枝?

提出要求:你能帮老师分一分吗?

(2)请学生装们用小棒分一分。

(3)提问:“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就是平均分成几份?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4)通过刚才分小棒,实际就是把6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是2,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写成除法算式:6÷3=2

提问:在算式中,6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说明:这道算式结合这幅图,表示的意思就是: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指名学生说说算式含义。

2、教学除法算式里各部分名称。

边讲边把“被除数”“除数”“商”写在算式相应的数下。

练习:课本第38页“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学生读一读,再齐读。

3、小结。

通过例题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图,请学生们口述图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

5、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38页“想想做做”第1、2题。

可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再填空。

2、要求:用圆片摆一摆,并出示题目。

(1)学生们动手操作,指名板演。

提问:分好了之后说说几个几是10?

(2)学生填写算式,每填一个算式都说说算式的含义。

(3)比较:这两题分别要求我们怎么分的?得出的两道算式在含义上有什么区别?在式中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小结:每几个一份,求一个数可以分成几份,或者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都用什么方法计算?想一想除法算式可以表示哪两种意思?

3、课本第38页“想想做做”第4题。

请学生结合今天的学习,说说题中各个算式的含义。

第三课时:除法(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初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及求异思维能力。

3、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教师说明本节课的练习内容和练习目的要求,并板书课题。

二、指导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39~41页“练习四”第1~10题。

1、“练习四”第1题。

先让学生按题意要求进行操作和思考,并写出相应的算式和得数,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2、“练习四”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进行核对。

3、“练习四”第3题。

练习时,可先让学生画一画,分一分后再列算式。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4、“练习四”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核对。

5、“练习四”第5题。

可引导学生看图想一想分的过程,再完成填空。学生完成填空练习后,老师组织学生交流思考过程。如果部分学生列式有困难,也可以让他们用学具先摆一摆,再写出算式。

6、“练习四”第6题。

要求学生根据抽象的数学语言写出除法算式。由于学生还不会计算除法,所以这里给出结果。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集体订正。

7、“练习四”第7题。

可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填空。并写出相应的算式,再组织讨论、体会什么情况下用乘法计算,什么情况下用除法计算。

8、“练习四”第8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9、“练习四”第9题。

这题是应用乘、除法的实际意义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说出相应的算式,并根据情境图说出计算结果。

10、“练习四”第10题。

这里提供了三组索材,要引导学生先仔细看懂图意,再选择其中的一组或几组信息,分别说出相应的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并结合图意说说这些算式的实际意义。练习时可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

三、总结

8.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微型课稿 篇八

xiaoxue.xuekeedu.com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册第68-71页的“认识角”。可能一个未上小学的孩子也能告诉你生活中哪儿有角,还会去指给你看。这充分说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不少对角的认识,然而他们的认识是直观的,也是模糊的,他们用手指角时指的仅仅是角的顶点。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进一步认识角。认识并抽象角的几何图形。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认识角。

一、教材体系分析:

这节课是在以前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学习前面的几何知识和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角,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感性认识基础。教材只是把建立角的概念放在“初步”的水准上,这就要求教学时,既要巧妙的避开角的感念,又要揭示角的本质属性,为中高年级继续学习角和其他几何图形奠定基础。

教材分两段安排,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我将第一段“初步认识角”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

2、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过程与方法:

1、在操作中感知角有大小。

2、会探索出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创设平等和谐、阶级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由于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所以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是教学的重点;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和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是教学的难点。

为此,需作这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活中有角的实物(如三角板、红领巾、扇子、剪刀等);钉子板、橡皮筋;小棒;边长不同的活动角;手工纸。

二、教法、学法选择

为顺利达到教学目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选择教法时,我充分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充分引导学生操作,变静态的课本教材为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亲身感知亲手操作,把外在可见的角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

(一)结合生活情境,重视学习内容的生活性。数学来源于生活。我让学生先直观观察生活中物体上的角,利用多媒体抽象出角的图形,再回到生活找角,切实地把认识角与生活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有效方法。

(二)结合操作活动,重视学习过程的实践性。

世界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的学习方法是再创造。我想,教学中,关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亲历性”。关注学生“做数学”的过程。认识角时,让学生折一折、搭一搭、拼一拼、围一围、转一转、比一比,这不是既加深对角的认识,又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吗?

xiaoxue.xuekeedu.com

(三)结合合作交流,重视学习主体的创造性。

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做角时怎样用各种方法做出各种各样的角?比较各个角的大小时,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激发他们学习的创造性,让思维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三、教学程序设计

心理学表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我创设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中去主动探索知识、发现规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一个机器人图(机器人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许多图形组成,鼻子“∠”)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有哪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你能指出这个机器人的鼻子在哪儿吗?

学生指,多媒体闪烁。

师:它是一个平面图形,它叫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直奔主题,板书课题。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于课堂,提高了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二)操作探究,感悟知识 1.认识角。(1)找角

师:角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多啦,你能找出哪些物体上有角吗?找找看!学生自己找。

师:谁来说说,指给大家看一看。再指学生说说。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到生活中找找角。这还不好办?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估计他们找的角仅仅是生活中的角,他们会指着角的顶点告诉大家——这是角。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发现时应该反复暗示规范的指角的方法,孕伏“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这一几何概念。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将会纠正只指角的顶点的错误做法。)

(2)抽象角

师:在我们每天使用的学具里也有许多角。(师演示剪刀)

师:张开的剪刀上有角,在哪儿?谁来指指?(出示三角板)

师:三角板上也有角,谁来指出角?

(多媒体演示:从剪刀、三角板、钟面上抽象出角)师指:上面的图形都是角。

(把生活中的角抽象成平面图形的角,这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利用多媒体的演示,从生活物体上去掉非本质的东西,抓住角的本质,抽象出三个大小不同的角。这是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不可替代的优势,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抽象出角后再回到生活中找角,从而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角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3)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请每个小朋友拿起自己的三角尺,用尖轻轻地碰一碰手掌心,感觉一下角是怎样的?

xiaoxue.xuekeedu.com

(这里教师要示范戳一戳三角板)

指名学生回答:尖尖的。

师:很好,我们摸角的这个部位时,感觉到这里有一个尖尖的顶部,你们想知道它的名称吗?

讲:这叫做角的顶点。

(师板书顶点:.,领学生说“顶点”)师:再摸这里(边),有什么感觉?学生:平平的、直直的。问:这两条直直的叫做角的“边”。(师板书,领说)

竖起指头跟老师一起比画:从顶点出发开始指,强化指角的方法。师指课件上顶点,问:这是角的(顶点)? 指边问:这是角的(边)?这也是角的(边)? 指第二个角问:谁能找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指名学生指:这是顶点,这是边,这也是边。再指第三个角。

问:看三个角,你发现了什么?

师:所有的角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多媒体齐闪烁三个角的顶点,再齐闪烁三个角的边)(在这个环节时,我觉得“顶点”、“边”的概念绝不能由老师简单灌输。让学生摸一摸,感觉感觉。顶点处尖尖的,边要平平的、直直的,让学生用自己的心感知、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每个角都是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知识的探索过程对他们来说是新鲜的、充满魅力的过程。)

(4)判断

①(多媒体出示第1题)

小兔乐乐画了好多的图形,要请小朋友看看这些图形是不是角? 看1号图形,问:它是角吗?

师:你能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吗?学生答,媒体显示。看2号图形,它是角吗?你为什么说它不是角? „„

师:对了,角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而且这两条边一定要是直直的。②师:老师还想考考你们,你们怕不怕?

出示第2题:乐乐很想知道下面的图形中一共有几个角?谁来告诉它?打开1号信封,拿出作业纸做一做,做完后指给同组的小朋友看一看。

交流:这个图形有几个角?上来指一指它们的顶点和边。(在练习中创设故事情景,竞赛情景。学生根据角的特征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请小朋友在小组中指给其他的小朋友看看,说给他们听听。这里,我的目的是营造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既巩固对角的图形的认识,又培养学生认真动脑、积极发言、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的学习品质。)

2、做角。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做角?

每人从盒子里选一些材料,小组合作做角,看哪一组方法多,速度快。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谁愿意把你做的角展示给大家看?

xiaoxue.xuekeedu.com

指名学生上台展示:

向大家介绍介绍是怎么做的?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你还有不同的做法吗? „„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办法做出了许多的角。(拿出一个学生做的活动角)

师:老师发现这个小朋友做的角,挺有意思的,这个角还能活动吗?

学生玩玩:想让这个角大些,怎么办?再大些呢?想使它小些,再小些呢?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扇子也是这样的。慢慢地拉开纸扇,(师演示)这个角就?合拢剪刀(师演示),角就?(孩子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许多成功的案例都说明,让小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策略之一。做角的目的一是巩固对角的认识(两条边、一个顶点);二是引导学生在做角的同时形成对角的大小的思考。这样,在小组活动中,个人的智慧、集体的力量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有效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找出有规律的现象。让学生在玩玩的过程中,感知角有大有小,它的大小跟角的张口有关。剪刀慢慢合拢,扇子缓缓拉开,让学生进一步认识。)

3、比较角的大小

(1)师:请同学们也用你的活动角转出一个自己喜欢的角,放在桌上,和同桌的小朋友比一比,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师:哪一组来汇报?(先选一组差异大的)问:你们是怎么比较的?

(再选一组差异小的)问:这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老师也不知道了。怎么比呢? 生:把它们合在一起。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我们可以把两个角重合在一起,看张口大的角就大,张口小的角就小。(2)多媒体出示四个钟面

师:看,四个钟面中时针和分针争论起来了,他们都说自己形成的角大,小朋友,你们觉得呢?

指名学生口答。(媒体放大显示)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剩下的这两个钟面上的角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你想怎样比较?动动脑筋,打开2号信封里的钟面作业纸,在小组里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哪一组先来汇报你们研究的结果?跟大家说说你们这组是怎样比较的。学生演示,教师用媒体演示。

问:你们觉得他的这种方法怎么样?有什么意见吗? 再问:你们有什么不同的比较方法? „„ 师:同学们想的方法可真多啊!如果你还有什么其他方法,下课后再和老师交流,好吗?(媒体出示第5题)

下面的角,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较。

xiaoxue.xuekeedu.com

打开3号信封,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为学生准备活动角,转出自己喜欢的角。这样,他们转出的角有大有小,“和小组中小朋友比比,发现了什么?”“你们是怎么比的?”这样的提问设计不但引导学生思维方向,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判断能力、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四个钟面上两针形成的角时,估计学生能有下面的回答:大小差异明显的可以用眼睛直接看出大小;差异不明显的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甚至会有学生想到还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比较,那就太精彩了。在平等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思维扩散,延伸课堂

9.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微型课稿 篇九

课题 认识方向

教学目标

1.在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认识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并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2.让学生在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教法教具 教法:讲解法

教具:图片。

课时安排 第三课时

教学环节、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境导入

二、探究新知

除了这些表示方向的词,你还知道哪些方位词?(东、南、西、北)

以我们学校为中心,说说它的东、南、西、北方分别是什么地方?(随机板书:东、南、西、北)

1、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那你知道华联超市在我们学校的哪个方向吗?刘邦广场呢?能说说你是怎样确定它们的位置的吗?

学校的位置没变,怎么一会在西北面,一会儿在东南面?

2、辨认方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出示指南针)谁知道它的用途?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现在有一个指南针,你能根据指南针给出的一个方向,来确定其他七个方向吗?

先在组内交流然后独立填写最后再集体交流,鼓励多种方法。

学生回答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再次组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由于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所以就产生不同的方向。

先在组内交流然后独立填写最后再集体交流

三、加强运用,内化新知

四、全课总结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观察讨论:在地图上,我们居住的地方大约在首都北京的哪个方向?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练习

学生小结

板书设计

认识方向

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作业设置 练习册。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上一篇:课程评价的功能下一篇:学生宿舍管理系统项目开发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