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

2024-12-19

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精选15篇)

1.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 篇一

广东海洋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书(模板)

为了加强研究生培养单位之间的合作,促进学科之间交流,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经协商

广东海洋大学

(甲方)和

(乙方)就广东海洋大学

专业研究生

XXX 进行联合培养达成以下协议:

一、乙方同意接收甲方的研究生

XXX 到乙方从事论文研究工作,起讫时间:

月至

月。

二、该研究生在甲方的导师是

(姓名/职称),在乙方的导师是

(姓名/职称),甲方导师为第一导师。

三、该研究生注册于甲方,由甲乙双方联合培养。甲乙双方根据《广东海洋大学全日制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对研究生进行管理,该研究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条件,应符合甲方的有关规定。

四、该研究生培养计划中所列课程的学习、中期考核、学位论文开题、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评定均在甲方完成。

五、该研究生研究课题由研究生本人和甲乙双方导师协商决定。

六、该研究生在乙方学习和工作期间,由乙方负责日常管理并协助解决食宿场地。

七、乙方导师确保该研究生在乙方工作时的研究经费,保证研究内容达到甲方的培养要求。

八、该研究生在乙方联合培养期间,仍享有甲方提供给在校研究生的各项权益和待遇。

九、该研究生在乙方学习和工作期间所获得的成果属于甲乙双方所有,发表论文时第一作者署名应为研究生本人,论文署名应有甲乙双方导师,甲乙双方均为论文署名单位,但甲方为第一署名单位。

十、本协议在执行过程中如有疑义由双方协商解决。

本协议由各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一式五份,由甲乙双方和双方导师及研究生本人各执一份。

甲 方(盖章):

代 表(签字):

年 月 日

甲方导师(签字):

年 月 日

研究生(签字):

年 月 日

乙 方(盖章): 代 表(签字):

年 月 日

乙方导师(签字):

年 月 日

2.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 篇二

笔者学院研究生培养采取系统理论学习、进行科学研究和参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导师由所学专业教研室的具有研究生培养资格的教师担当。导师与教研室共同制定该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根据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原则与要求制定常规3年间的培养“行程”。培养方案包括教学计划和学位课程的教学大纲。培养方案一经确定, 不得随意改动。

当前研究生培养的时间一般为3年, 除了完成课程、论文以外, 还要从事一定数量的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工作。教学实践主要是担任本科生的阶段理论教学或者实验教学;担任导师的助教;对本科生进行辅导;参加该教研室的一些日常工作, 如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指导。社会实践工作可以深入运动队或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进行科学实践, 或者留在教研室参与教研室的建设工作, 还有的学生自行安排这4~6周的时间。

论文开题到答辩至少有一年的时间。论文的选择多以导师研究方向为准。由于学院实践条件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受财政投入的限制, 导师研究选择的广度也随之受到制约。研究生在课题内容选择上也受到限制, 没有更多的新意在里面。完成基本论点, 有结论, 有建议, 条理分明, 对体育科学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最基本的要求达到了, 论文的答辩也就完成了, 研究生的学习就告一段落了。走出校门, 学校对该学生的研究生培养任务告成。

2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以具备硕士或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作为主体, 联合企业或科研院所, 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与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 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院所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践有机结合的方式, 利用其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先进的实验设备、科研场地以及充足的科研经费, 建立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新型人才培养平台。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与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 人才培养的主体除了高校以外, 还有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参与。人才培养需要花费成本, 除了学校常规教育投入之外, 合作的企业、科研院所还需要额外的投入。

校企联合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 依托行业发展, 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以市场为导向的“零距离”实践教学体系、与市场“零距离”接轨的教材体系、基于就业需求的“零距离”素质拓展培养体系。

企业、科研院所不仅作为学校的实习基地, 工程师、研究员也作为导师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由于教学计划是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的, 所以学生在实习前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顶岗生产能力, 使企业感受到接受学生顶岗实习不仅不是负担, 而且成为有效的劳动生产力。同时学校让合作企业优先挑选、录用实习中表现出色的学生, 使企业降低了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风险, 获得了实惠与利益。

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 实际上是学生走出去, 学校实现开门办学, 及时把握市场动态和学科前沿, 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学生能有效提升其综合素质, 培育团队精神, 增强竞争力, 拓宽了学生个人的发展空间。

3 该院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主要模式

研究生培养基地的主要功能及任务是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根据笔者学院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 目前暂设联合培养基地主要培养的方向为运动数字化诊断及服务。选择联合培养基地重点考虑该企业在国际方面的影响力, 以及专业对接合适性。目前选择的企业为比利时爱尔思康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欧洲著名个性化运动鞋、运动鞋垫设计制作和跑步者服务公司, 与世界多家知名运动品牌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公司在优化运动鞋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国内有很多合作伙伴。

该院与比利时爱尔思康科技北京分公司建立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基地。通过与联合培养基地协商学生实习工作内容, 制定该基地学生的培养计划。重点培养学生掌握人体运动能力的数字化诊断、运动方式的科学化评定与服务, 为大众提供运动健康知识, 为运动人群提供个性化运动装备, 使健身科学化、个性化。通过校企合作, 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进行有效地资源整合, 使双方互利互惠。

4 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培养方案的制定

4.1 双导师制的建立

当前, 绝大多数研究生在校期间都只选择一个导师, 这也是一般学校的常态。研究生扩招, 导师最大限度地指导学生。我国高校中大多数导师的成长经历都是从学校直接到工作岗位, 整个经历基本上都是在学校中, 其本身就缺乏创新创业能力, 动手的实践能力也欠缺。通过校企联合培养的新平台, 高校可以聘请企业中的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 参与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包括:培养目标制定、课程设置、选题等工作。其至始至终贯穿整个培养过程。

4.2 培养目标的确立

高校研究生培养方案和目标一般都是根据导师的自身力量和学校本身具备的硬件环境加以确立的。方案实行几年后, 方进行微调。学校硬件条件的提升受财政的制约, 所以培养方向几乎是没有大的改动。联合培养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发展时期, 根据行业特点加以及时修改。目前该院的健康运动数字化服务的研究方向涵盖多学科, 力学、工学、训练、制造、康复等。汇集多学科多领域的最新理念, 面向大众, 以健身为方向, 培养体育科技人才, 造就优秀的科研团队, 在未来的全民健身运动诊断和服务方面抢占制高点。

4.3 学制的建立

多数高校研究生的学制都沿用为3年。基础理论学习一年, 完成研究生的课程, 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从每个专业的课程设计上看, 基本上都是该专业本科课程的延续。由于辅助设施很难短时间内提升, 所以课程的讲解很少增加新意。学生只是为了完成学分而不得已地完成余下时间。毕业设计、完成论文答辩等均按部就班, 没有什么新意可言。学生基本上都是在学校度过这3年。校企联合培养, 学生在一年时间完成基础理论的学习, 根据导师制定的研究方向, 进入联合培养基地学习工作。这期间除完成基地的正常工作外, 要查阅文献, 预实验, 收集实验数据, 完成论文。

4.4 课程设计

高校培养研究生, 根据专业设置课程, 一段时间课程门类相对固定。对于学生而言, 为完成学分而学习。多数课程是同专业本科的延续。对于毕业论文设计以及走上工作岗位后可以用到的微乎其微。联合培养过程中, 除公共课程外, 专业课程可以根据行业的最新发展加以及时更新调整。增加创新型、具有先进性实用性的门类。该院的运动能力数字化诊断及服务培养基地中, 学生要将力学、工学、训练、康复等多学科加以整合, 融合进运动装备领域的一些基础知识, 才能真正地面向既专业又大众的运动健康服务。

4.5 实践及选题

高校设备资源制约着研究生实践环节和课题论文选题的范围。导师的想法与思路也经常受限于学校所具备的硬件条件。所以学生的选题范围非常有限, 实践环节的提升空间非常局限。校企联合培养平台的建立, 提供给学生很大的想象发展空间。学生可以根据企业的研发方向选择适合于自己的题目。在此过程中, 企业的高端设备、宽敞的实验场所、充足的资金以及实践经验丰富的导师做保障, 可以在短时间获取实验数据, 验证理论, 开拓思路。校企联合培养, 优势互补、互利三赢。

5 结语

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符合目前社会对具有创新型、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人才的需求。联合培养对提高高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升企业科研转化为生产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目前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 但这种新型培养模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 在联合培养过程中, 高校与企业经过不断地改革与创新, 切实建立高效的联合培养研究生质量保障机制, 最终实现高校、企业、学生的三赢。

参考文献

[1]张云.对校企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若干思考[J].广州化工, 2011 (39) :166-167.

[2]杨娜.论我国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模式[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3 (16) :101-102.

3.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 篇三

专业学位研究生协议书

为了全面执行和做好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相关内容要求,培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我校与就建设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并联合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达成如下协议:

一、设立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基地

在工程实践单位设立西北工业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基地,根据实际情况,由西北工业大学选送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到工程实践单位进行联合培养和工程实践。

二、联合培养模式与研究方向

工程实践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与西北工业大学具体协商后,西北工业大学根据工程实践单位的具体项目内容,选派相关专业及数量的研究生去实践单位。

三、西北工业大学的权利和义务:

1.西北工业大学负责聘任工程实践单位具体有相关资格的人员作为第二导师;

2.西北工业大学有权按照学校的规定全权对研究生进行管理和考查;

3.西北工业大学导师每个月与工程实践单位导师至少沟通一次,了解学生的研究工作进展;

4.西北工业大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负责研究生在工程实践单位工作期间以外的有关安全事宜。

四、工程实践单位的权利和义务

1.工程实践单位可以提供研究生在工程实践单位处的实习住宿条件,在工程实践单位工作期间的饮食由学生自理;

2.研究生因学校的重要事务必须回校处理的,经西北工业大学导师证明并履行工程实践单位请假手续后,工程实践单位根据实际工作一般情况可以准假;

3.工程实践单位导师每个月与西北工业大学导师至少沟通一次,交流研究生的工作进展;

4.工程实践单位负责研究生在执行工程实践单位研究工作期间的一切人身财产安全,工作时间之外且不在校内出现的人身财产损失由本人负责,校内发生的人身财产损失根据《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手册》中相关规定来执行;

5.工程实践单位负责免费提供相关的实习、实验场地与仪器设备等软硬件支持;

6.西北工业大学与工程实践单位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最终完成《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考核报告》一份;

7.工程实践单位根据单位保密要求,可以与西北工业大学或者研究生签署保密协议书;

8.研究生毕业后,在同等条件下,工程实践单位具有优先选择权。

五、知识产权

研究生在工程实践单位工作期间的成果产权归工程实践单位所有;研究生本人具有发表论文的权利,并且研究生单位署名可是西北工业大学。如成果涉及到西北工业大学保密或关键技术,则成果产权应共同所有,或双方另存协议。

六、保密责任

1.双方及研究生本人应严格履行所有相关保密规定,限制保密信息在其内部的散布范围,不得将保密信息散布给其内部、外部任何没有必要知悉的人员;

2.对于因履行本合同约定的研发项目所产生的技术成果,如果工程实践单位决定申请专利的,在该技术成果被有关机关依法定程序公开前,双方均有义务予以保密;如果工程实践单位决定不申请专利的,双方均有义务做为非专利技术予以保密;

3.未经对方书面同意,双方对上述的保密信息不得提供、泄露给第三方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让第三方知悉。

4.本合同约定的保密义务条款不因本合同的终止或者解除而失去效力,其期限为自本合同生效之日起二十年。

七、违约责任及争议解决

1.一方违反本合同的约定未履行或者未完全履行约定的义务给双方造成损失的,应赔偿对方损失;

2.因本合同所发生的争议,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成的,提交合同签订地仲裁委员会仲裁。

八、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1.双方同意所选派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期限一般为一年,时间可根据项目进程情况协商。合同期间如有西北工业大学因各种原因需缩短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期限,需提前两个月通知对方;

2.一方因不可抗力因素不能履行合同的,可通知对方解除;

3.本合同签署生效之后,因作为签署合同基础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合同无法履行或者其履行失去意义的,双方均有权解除合同。

九、其他

1.其他未尽事宜,双方友好协商解决。

2.本协议及其附件壹式贰份,双方各保管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工程实践单位:(盖章)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盖章)签约代表:签约代表:

4.校企联合培养合作协议 篇四

南海东软信息学院(以下简称甲方)与(以下简称乙方),就共同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建设“产、学、研”互动环境事宜,经双方协商,达成如下合作意向:

一、合作总则

本着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使学院培养出既有良好专业知识又有实际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和使学院成为企业定向人才提供及低成本项目研发场所的双赢目标,双方同意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并分别挂牌为“南海东软信息学院教学实践基地”和“公司人才培养及项目研发基地”。通过校企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使双方互惠互利。

甲方所属系(部)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不影响乙方正常生产的前提下,派遣学生到乙方实习,乙方根据学生实习期的内容和项目、课题给予适当安排,并派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习指导,以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教学实习的内容,为毕业后服务于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乙方可根据自身业务及规模发展的需要,在甲方建立“定制班”或将需要提供给甲方,以便甲方在学生培养方面有所侧重;同时乙方可利用甲方的技术知识资源及学生资源,将一部分项目的前期调查及研发或工作量较大的非核心技术任务交学院完成,以降低成本。双方建立合作领导小组,对相关内容进行指导及管理。

二、责任和义务

(一)甲方:

1、根据乙方的实际情况和要求,提供技术支持和项目协作。

2、确定实习基地名称和牌匾的制作,并通过各种渠道在相关媒体上进行宣传报道,以扩大企业知名度。

3、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初步确定每次实习的时间、内容、人数和要求,提前二个月与乙方联系,与乙方共同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和安排。经乙方确认后组织实施。

4、委派专人负责管理实习学生的行政事务,并参与教学实习指导。

5、负责实习学生的往返交通和其它教学组织管理工作。

6、教育实习学生必须严格遵守乙方订立的各项管理制度、劳动制度,保密制度等。

7、在特定的实习项目中,为学生购买必要的劳动、工伤等保险。

8、对实习学生故意违章操作造成的事故和经济损失给予适当的赔偿。

9、在职业技术培训等方面优先满足乙方的需求。

(二)乙方:

1、充分利用乙方企业的行业优势,根据自身需要对甲方现行的理论教学体系与当前企

业实际需求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可在甲方校内成立“人才培养及项目研发基地”。

2、按照甲方教学计划,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安排学生的实习内容,组织及指导实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3、提供实习设备、场地和原材料。

4、对实习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相关的评价和考核。

5、根据情况酌情为实习师生提供工作午餐,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少量劳动补贴。

6、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和素质,可优先选择优秀毕业生。

7、学生在使用乙方的机器设备时,指导监督学生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8、可将预研项目及非核心技术工作委托甲方进行调研、研发、制作及编制,以降低成本费用。

三、合作时间

合作时间为年,根据双方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可长期合作。首次合作结束后,双方可共同商议形成新的合作意向。

四、其 它

本协议一式肆份,双方各执贰份,合作协议一经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即生效,双方应遵守有关条款,未尽事宜,可由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盖章)南海东软信息学院乙方:(盖章)

代表:(签字)代表:(签字)

5.中科院微电子所联合培养协议书 篇五

接受外单位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书

甲方: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乙方:(学校)

为进一步加强对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管理,促进研究所与高校科研工作的开展,加强学术交流,经甲、乙双方协商,特就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乙双方同意联合培养学校/博士研究生,由甲方导师研究员和乙方导师教授共同培养指导。

(二)该联合培养研究生已在乙方完成学位课程的学习,成绩合格。自年月至年月在甲方单位完成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

(三)乙方提供该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奖学金、生活补助、医疗保障、交通及住宿等费用。甲方导师负责提供该生完成论文工作必要的研究条件,考虑到北京地方物价因素,可酌情给予部分生活补助(原则上硕士不超过1000元,博士不超过1500元)。在有住房的情况下,甲方协助联合培养研究生解决住宿,但费用自理。

(四)该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科研经费及学位论文题目,由甲、乙双方导师协商确定。学位论文发表时,联合培养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并列第一作者;甲方导师为通讯作者,作者顺序由双方导师协商而定;在联合培养期间获得的成果或专利所有权,均属甲方。

(五)该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学籍属于乙方,必修环节、学位论文答辩、学位授予及毕业分配等事宜均由乙方负责。

(六)该联合培养研究生在甲方工作期间,必须遵守我所各项规章制度,如因违反操作规定而造成事故,须追究本人责任。视事故情况,甲方有权终止协议并作出相应处罚。

(七)联合培养研究生在论文工作结束时,必须向甲方单位研究室(或导师)移交全部原始实验记录,并向甲方研究生部提供毕业论文一本。

(八)学生在实习期间自行购买保险,发生人身伤害等意外事件的赔偿事宜,按所购买保险的相关规定执行。

(九)本协议一式三份,微电子研究所研究生部(甲方)一份备案,学校(乙方)一份,联合培养研究生一份。

(本协议如有未尽事项,随时协商后另附)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甲方导师(签字):乙方导师(签字):

6.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探讨 篇六

关键词: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

产学研紧密结合是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催生出来的新型教育模式, 是大学逐渐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的必然选择, 受到各国政府和高校的高度重视[1]。多年来, 由于社会、经济、教育在改革开放中发展的不平衡、体制机制的不配套和不协调, 致使我国理工院校研究生的培养与研究院所、企业脱钩, 不能很好地发挥各自优点, 培养出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科技人才。虽然理工院校在教学资源方面内容丰富, 但是并不是每所大学都能在短期内获得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研究生培养条件, 然而研究所却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对于理工科专业的研究生来说, 研究应用背景通常较强, 通过广泛开展与企业的合作研究, 根据企业研发需求, 深入企业参加项目研发, 证明效果很好[2]。通过与大学、企业、国内外科研机构展开合作, 有利于深入开展工作和学科交叉, 弥补各自的不足。因此, 加强学校研究生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密切学校研究生与企业实际生产现场的联系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

一、发挥科研院所的优势, 促进研究生教育

科研院所通常承担着很多国家级科研项目, 凝聚了大量领域专家, 科研条件优越, 具有许多得天独厚的学术优势[3]。高等院校拥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 配备齐备的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有利于扬长避短, 发挥各自优势[4]。沈阳理工大学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合作, 建立项目合作团队, 共同解决企业实际科研问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在技术与设备方面具有很多独到的优势, 具有优秀的学术氛围, 可以弥补学校在这方面的一些不足。这种合作方式, 既可以解决项目研究团队人手不足的问题, 又可以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项目团队每周安排一次学术交流活动, 可以安排研究生轮流负责组织这项活动, 锻炼研究生的组织协调能力。研究生和老师可以结合自己近期的研究进展进行报告, 也可以把自己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困惑提出来, 大家一起讨论。学生在这种良好的学术氛围中能够不断取得进步。同时, 研究生还可以参加金属所举行的各种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充分开阔视野, 拓展思维, 提高英语交流能力。

二、校企结合, 培养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企业是经济建设的主体, 对于理工院校的研究生来说, 一定要深入企业、熟悉企业、热爱企业。现在学校的研究生跑企业不够, 虽然学习了专业技能, 但是由于不够深入, 发现不了企业真正的需求, 解决不了实质性问题, 因此, 企业并不真的重视或需要。在一定程度上, 研究生与企业存在隔膜或距离, 因此, 企业对于引进研究生也就难以发自内心地主动积极。密切研究生与企业的联系, 熟悉企业的情况, 了解企业的运作和科研开发方式与特点, 能够与企业息息相关,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提高核心竞争力。

现代社会对于研究生的要求既要注重理论学习与科研能力, 又要具备现场工程实践能力。学校可以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与科研环境, 企业可以为研究生提供现场实践与项目管理的机会。二者有机结合, 对于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研究生具有重要意义。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 我们一般首先让研究生在学校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自主学习一段时间, 掌握必要的工作技能 (如大型工程有限元软件应用技术等) , 了解企业的具体工艺, 然后派遣学生进入企业。学生进入企业后, 首先在生产现场实习1个月, 这对于研究生了解现场工艺、设备、常见问题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 研究生还可以在实习期间同班组人员加强沟通与了解, 为下一步的工作做好准备。接下来研究生进入企业技术部门开始进行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在导师的帮助下确定研究方案与工作计划。项目研究期间, 研究生根据项目进展情况, 在企业指导导师的帮助下, 组织相关项目会议与交流活动,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充分调动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研究生的项目管理与工程实践能力。项目研究期间, 研究生应借助学校的科研优势, 把企业的一些不具备解决条件的技术问题带回学校进行分析研究 (如电镜分析等) , 并将自己这段时间的工作情况与收获等进行汇报。项目结束时, 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对项目进行总结, 完成项目工作报告, 并对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议。研究生经过这样一个系统训练, 能够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与个人综合素质。从已毕业研究生的工作反馈表明, 经过企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后, 研究生能够快速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完成各种实际项目, 得到企业认可, 获得良好的个人发展。

三、建立企业团队, 实现项目可持续发展

在与企业多年的合作过程中, 发现了一些问题。如课题结束后经常会出现后续工作无法衔接的现象。这是因为项目研究阶段, 研究生在企业进行科研工作, 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内容的适当调整与改进。课题结束后, 研究生离开企业, 企业缺乏熟悉项目具体流程的工作人员, 无法根据企业未来发展需要进行项目的补充、修改与完善, 不能实现项目可持续发展。因此, 有必要帮助企业建立一支项目团队, 设定企业项目负责人与项目组成员, 进行必要的理论指导与技术培训, 与研究生一起进行项目研究, 负责项目的实施与推广, 掌握项目应用过程中的具体细节技术。我们在金龙精密铜管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铜管质量信息管理系统期间, 与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合作, 共同派遣研究生进入企业工作, 成立项目攻关小组。小组负责人由企业技术负责人担任, 小组成员包括生产班组长、信息中心网络管理人员、质量管理人员等。其中, 生产班组长根据现场工作习惯提出铜管加工过程产品质量数据录入的方式与格式, 网络管理人员负责数据库维护与网络通讯, 质量管理人员根据质量分析报表的内容提出具体需求 (如直方控制图分析、SR控制图分析等) , 技术负责人负责项目的实施与沟通, 研究生负责信息汇总与工艺技术研究, 并与导师一起确定可行方案。在项目研究过程中, 整个团队都要参与进来, 班组长掌握数据录入方法, 质量管理人员掌握质量分析工具的使用和质量分析报表的制作, 网络管理人员掌握质量数据库的结构和程序设计流程。这样当项目结束后, 这支团队依然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系统的调整、改进与完善, 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合作方式可以帮助研究生更好地融入企业生产现场, 与企业相关部门人员打成一片, 充分体会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与管理模式, 培养研究生企业工作能力, 同时也为企业培养一支项目技术团队, 实现双赢。

四、导师培养机制

建立由企业导师、研究所导师和学校导师共同参与指导的研究生培养机制, 负责研究生课程学习、理论指导与项目规划, 共同指导研究生进行企业科研工作, 为研究生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创造便利条件。研究生在学校完成一年左右的课程学习后, 结合企业的科研任务和开发项目选定研究方向, 进入企业进行科研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导师应尊重研究生的兴趣, 在为研究生指定基本工作方向时尽可能提供几个题目让研究生自己选择, 也鼓励他们建议研究课题[5]。研究生在企业工作一段时间以后, 自己提出具体的研究内容与论文题目, 导师负责进行把关。这样既可以锻炼研究生的工作能力, 又可以培养研究生的工作兴趣。

项目研究期间, 学校导师应定期去企业检查研究生的工作进度, 与研究生一起探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指导研究生下一阶段工作计划的制订。研究生定期向导师总结汇报工作, 同时注意收集现场信息, 充分利用学校科研院所优势, 将一些企业不能进行的实验带回学校或研究所进行研究。当完成一个工作阶段任务后, 导师应安排研究生进行研究报告或技术讨论, 锻炼研究生的工作总结能力与工作汇报能力, 同时还可以吸取其他人的意见, 为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做好准备。另外, 导师还应积极创造条件, 派遣研究生到相关学术会议进行交流讨论。

五、结语

通过开展面向企业实际工程问题的研究工作, 研究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而且通过寻找科学规律, 解决企业工程实际问题, 培养了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务实的作风和团队精神。此外, 密切与研究院所的技术交流, 跟随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导师和专家学习、交流与讨论, 进一步增长了研究生的知识, 拓宽了研究生的视野, 极大地提升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 真正实现了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韩虎群.高校产学研结合模式探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2]张士宏.科研院所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与企业结合[C].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

[3]白春礼.博观约取立品牌, 厚积薄发重内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8, (12) .

[4]雷亚萍.研究生校所联合培养模式探讨[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2) .

7.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 篇七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联 合 组 建

XXXX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协 议 书

二零一零年一月一日 甲方:XXXX公司

乙方: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为了充分发挥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各自优势,建立创新价值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经甲乙双方多次商讨,一致同意联合组建“XXXX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经友好协商,甲乙双方达成如下协议:

一、“中心”任务

围绕甲方的主导产品等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经过双方共同努力,使“中心”建成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技术研发基地,为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打造国内领先的行业龙头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并发挥引领作用。

1.利用合作双方的优势,促进XX产业的发展,积极开展XXXX的研究,及时将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转化;

2.积极跟踪和掌握磁性材料科技和产品发展动态,为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咨询;

3.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国际同行进行交流与合作,为企业引进、集成、创新提供保障,培养和培训企业所需的技术人才; 4.及时掌握公司主导产品的市场地位和技术变化趋势;

5.解决公司生产中疑难杂症问题;

6.X年内协助公司开发以下X项新技术产品,使其达到国内领先水品(新产品的技术指标和分工在“中心”每年的工作任务中体现)。

二、双方的责任及义务 甲方权利及义务: 1.根据企业自身发展和市场需求,提出近期与中长期研究课题。3.为乙方无偿提供中试场所及设备; 4.提供乙方研究生创新基地及实习基地;

5.每年提供给乙方X万元的经费,作为乙方在“中心”进行科研的费用。该项经费付款每年在X月底之前支付,以技术开发合同形式付款;

6.承担甲方参与“中心”项目人员的报酬、以及“中心”在甲方工程技术设备的运行等相关费用;

7.乙方协助甲方解决疑难问题效益显著时,视效益情况以成果奖励形式奖励乙方。乙方权利及义务:

1.根据本领域前沿发展动态,提出前瞻性研究课题;

2.为甲方提供技术人员培训基地,甲方可以选派技术人员到乙方学习培训,乙方承担各种相关费用; 为甲方提供研发场所、设备及所需的相关技术支持; 4.为甲方免费提供产品所需的测试分析服务及产品质量认证; 5.协助甲方申报各类科技项目。

6.承担乙方参与“中心”工作科技人员的报酬、“中心”在乙方仪器装备的运行等相关费用;

7.派遣科研人员在合同期内到企业挂职不少于3个月,并帮助开展“中心”的及甲方委派的工作;

8.乙方测试中心优先对“中心”的课题进行安排,对“中心”的检测任务、技术人才及合作项目予以全力支持,尽力保证“中心”项目进度需求;

9.向甲方提供相关科研进展情况和国内外科技信息;

三、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 “中心”为甲乙双方共同管理的非法人机构。双方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会议,确定跟踪、检查“中心”的主要工作。由甲方推选“中心”主任、负责“中心”的总体工作,乙方推选副主任,负责研发中心的研发工作。

中心主任:XXX 中心副主任:XXX 参加人员:XXXX。

联系人:XXXX

四、成果归属

1.乙方提出并自筹资金在“中心”开展的项目,所形成的知识产权归乙方所有。使用权为有偿转让,甲方有优先使用权;其成果收益的分享在转让合同中另行约定;

2.甲方提出并全额资助在“中心”开展的项目,所形成的知识产权归甲方所有;其成果收益的分享在委托研发合同中另行约定;

3.合作双方共同投资在“中心”开展的项目,所形成的知识产权及其收益归双方共有,分享比例将在具体项目合同中另行约定;

4.“中心”申报项目获得外部经费的支持,原则上以申报单位为主,分配比例由双方友好商定。

五、协议的生效、变更和终止

1. 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X年。有效期满,双方经协商一致,可以继续延长合作期限。

2. 本协议变更必须签订书面文件。在未签订书面变更协议之前,任何一方不得单方面变更协议内容。3. 由于不可抗力因素致使本协议难以履行时,任何一方可以终止或者要求变更协议。但要求终止或变更协议的一方必须提前15天书面通知另一方,并向另一方出具有关证明。

4. 由于一方违约致使本协议难以履行的,未违约一方可与另一方协商。协商不成,守约方有权单方面终止本协议,并要求违约方赔偿损失。

六、其它

本协议一式肆份,甲乙双方各执贰份。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另行协商解决。

甲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授权代表:

签约日期:

请尊重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转载信息请注明作者和来源()。对

于严重警告仍不听劝阻,肆意转载而不留出处的网站,我们将采取法律措施予以解决!

签约日期:

8.委托培养学位研究生协议书 篇八

编号:

培养人所在单位:,简称甲方。培养人所在单位主管部门:xx市教育局,简称乙方。被培养人姓名:,性别:,现工作单位及职务:

,简称丙方。甲、乙、丙三方经协商一致,特制订本协议,共同信守。

一、甲、乙方选送丙方从20

月起到

大学在职攻读

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

年。

二、大学按照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为丙方制订培养计划并组织实施,学位论文的撰写工作应结合委托培养单位的课题进行。

三、丙方在大学就读期间的培养费用共计人民币

仟元整,由甲、乙双方共同负担,本人先垫付,毕业后凭学位证书,甲方一次性返回本人垫支费用,乙方将丙方培养费的二分之一一次性划拨给甲方。

四、丙方入学时,其人事、户口、医疗费等关系仍保留在甲、乙方。

五、丙方承诺,完成学业后,志愿为海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建设服务。

六、甲、乙方承诺,为丙方提供就读必要条件。丙方就读期间,享受所在单位同等条件在职教师的相同待遇。

七、丙方毕业后,应回原单位工作,属于组织调动的,必须服从分配;丙方在毕业后的五年内,非组织调动离开所在单位,向甲方交纳违约金每学年五仟元,并向甲方退出2倍以上5倍以下已报销的培养费等费用。

八、丙方如违反本合同,或未经甲、乙方同意擅自退学、出国等,丙方须负责向甲、乙方赔偿其在学习期间的全部费用。

九、丙方在职就读期间遵守所在学校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因违纪被院校方中途责令退学或取消学籍的,后果自负,已缴学费由本人自理。

十、丙方若因本人原因延长学业,延长时间续交培养费等费用由本人自理。

十一、本协议一式三份,甲方、乙方、丙方各执一份。

十二、需另外说明的:

甲方单位(盖章)

乙方单位(盖章)

甲方法定代表人签名:

乙方法定代表人签名:

丙方签名:

本协议签于20 年

9.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 篇九

没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地方高校依托于办学条件较好、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进行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已非常普遍,没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地方高校往往把联合培养形式的研究生教育作为本科教育的提升和今后申请研究生教育的积累。绍兴文理学院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城市绍兴,是当地唯一的一所综合性本科院校,承担起为本区域人才培养和输出的重任。学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起步于2002年,已分别与兰州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18家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87人,包括化学、纺织、中文、数学、物理等十多个学科专业,现在校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30多名。

目前,联合培养的研究生人数正在不断上升,但是由于规模较小,这一群体的学习、科研和生活现状往往较少受到各级研究生教育参与者的关注,对于他们的情绪特征、心理调适、压力释放等,也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研究。本文以绍兴文理学院联合培养的研究生群体为调研对象,对联合培养过程中研究生群体中容易出现的典型情绪特征,即积极乐观情绪和焦虑烦恼情绪,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1 产生积极乐观情绪的主要因素

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校研究生的不断扩招,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的研究生的人数规模往往都比较大,有的高校研究生总人数比本科生还要多,一个导师带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研究生的情况屡见不鲜[1],在校研究生的人均生活待遇、学术资源和受指导力度等正逐渐下降,造成研究生作为学生个体的优越感正逐步消失。而到了联合培养接收学校,主要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基数少,导师、学院、学校等各级部门对联合培养的研究生非常重视,在各个方面都给予较多的关照,使很多研究生产生了在原培养单位没有体会到的优越感,易引发积极乐观的情绪。其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通过联合培养,大多数研究生的经济负担得到大幅减轻

研究生的年龄层次基本上都在23周岁以上,在各方面特别是经济上迫切希望独立,如果自己有其他方式的话,大多数研究生一般选择不靠家庭经济资助[2]。现在,一般高校研究生月生活补贴在200-300元,很难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特别是一些自费生、贫困生经济压力更大。对于联合培养研究生而言,对方培养高校的生活补贴都会照发,联合培养接收单位一般还会在经济上给予研究生进一步的资助,这样,联合培养的研究生每月可以领到两份生活补贴,加上联合培养接收单位导师的一些科研津贴、差旅费报销等,基本上每月可以达到800元左右,可基本满足生活需求。这样,研究生可以比较安心的进行学习和科研,不用将精力分散到兼职等其他活动中去。

1.2 联合培养研究生在接收高校有较高的认可度

地方本科高校大多是教学型大学,以本科教学为主,在校生的层次主要是二本和三本学生,几十个研究生在全校万人规模的本科生中当属凤毛麟角。学院、学校的各个部门对研究生往往非常重视,有很强的服务意识,对他们在生活住宿、配套公共设施等方面会给予更多的便利;同时,很多在校的本科生也对联合培养的研究生有一定的敬慕心理。因此,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在接收高校可以体会到在原培养高校很难得到的高度认可度。

1.3 联合培养研究生在接收高校所在区域就业有优势

地方高校的优势学科往往都是与地方经济特色联系紧密的学科,也是联合培养招收研究生较多的学科,这些研究生在学位论文有的就来自于当地企业合作的应用性课题,而地方企业需要大量的能和当地产业特点紧密结合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对研究生就业的消化能力很强。以绍兴文理学院为例,我校的化学学科点招收的联合培养硕士生,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开展的就是化学制药、纺织品化学改性等与绍兴产业关系密切的课题,毕业后留在绍兴知名企业工作的不在少数。此外,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地方高校大部分位于各经济发达省份的地级城市,不同于省会城市高校林立、毕业研究生扎堆的状况,各专业的高层次研究生人才数量少,实现当地就业相对容易。

1.4 与接收单位导师沟通频繁,经常形成“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

目前,由于研究生每年以较快的速度扩招,在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导师的人数的增长远不及研究生人数增长,研究生的师生比较低,一个导师常常可以带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研究生,导师往往无暇顾及他们中的每一个,对研究生的成长极为不利。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联合培养单位,许多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并具有研究生指导资格的导师,却苦于有课题而招不成研究生,一旦招到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对研究生的科研指导工作会倾注巨大的热情,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受到的直接指导明显多于对方培养高校。这种频繁的学术沟通往往还可以进一步延续到日常生活,在研究生和导师间经常形成“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

2 产生烦恼焦虑情绪的主要因素

然而,地方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毕竟是“贴牌”生产,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学位论文质量要求、答辩程序、就业管理等环节还是要纳入对方培养高校的管理。并且,由于学科分散、规模较小、配套设施不够健全等客观原因,地方高校往往缺乏针对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完整统一的管理体系,在过程管理上有很多不规范或不健全的地方。这些情况的出现会导致在接收单位的研究生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加上在接收单位学习氛围、生活环境、管理模式和科研条件等方面的均发生了很大改变,因此,联合培养的研究生群体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易滋生心理上的烦恼、焦虑、急躁等不安情绪。其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学术氛围的缺失

这是大部分联合培养研究生来到没有硕士点的地方高校心理落差最大的地方。由于办学定位和层次的差异,没有硕士点的地方高校的整体学术氛围不浓,主要表现在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学术会议、学者讲学等学术活动很少,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失去了很多可以拓展学术视野、了解学术动态的机会,知识面相对变窄,只熟悉导师指定的研究方向,这对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非常不利。此外,由于每个专业招收的联合培养硕士生人数有限,课题组数量少,导致同专业硕士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机会不多,缺少原先课题组师兄弟之间相互观点的碰撞。久之,造成自己在学术上的孤独感。

2.2 研究生社团活动和政治生活缺乏有效的组织

当前,大部分研究生除了搞好自己的学习、科研工作之外,还有很强烈的参与社会活动和民主政治上的追求。由于联合培养的研究生不在本校,一般高校对在外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在研究生干部培养、研究生入党申请与考核、评奖评优等方面都不予认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相当数量的联合培养研究生认为在这些方面的弱势对其在就业过程中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易产生忧虑情绪。在这一点上,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方高校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力度不同。以绍兴文理学院为例,前几年联合培养研究生招生数少,来源单位分散,这个问题不明显,只是由学校学科处负责联络组织少量的社会活动,对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党建工作也不甚重视。近来,随着联合培养研究生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这个问题逐渐凸显,我校也正采取各种措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2.3 对联合培养的研究生的管理过于依赖导师个人

由于研究生规模小,地方高校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管理体系,在过程管理中,基本上以导师个人管理为主,这是一个客观现实。而地方高校的导师在管理能力、学术水平、沟通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一旦研究生和导师之间没有建立起和谐的导学关系,对研究生的情绪影响很大。

2.4 配套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各地方高校虽然对学科建设非常重视,在图书馆、实验室、测试中心等基础设施上投入很大,但大多围绕满足本校本科教学需要为出发点建设,还有很多方面不能很好满足研究生的科研需求。比如,图书馆数字资源中外文期刊数据库不健全,专门的科研实验室偏少,先进分析仪器缺失等。因此,联合培养研究生容易滋生“思校”情绪,喜欢回原学校开展论文工作。

3 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不佳情绪引导策略

地方高校在没有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前,这种联合培养的模式必将继续存在。在研究生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我们在肯定这种培养模式给研究生带来积极情绪因素的同时,更要重视其产生的不佳情绪影响因子,通过研究生、双方导师、接收学校、原培养高校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对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的不佳情绪加以正确引导和有效排解。主要策略有:

3.1 帮助学生合理定位

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一般在原培养高校研究生录取的时候就已将名额定下来,因此,原培养高校的有关部门或联络导师要主动事先给有意向进行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分析联合培养的利弊,详细介绍接收学校的科研环境和导师的学术方向及水平,使学生对联合培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有较充分的思想准备。

3.2 地方高校应积极为联合培养的研究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科研和生活环境,特别是学习和科研环境

光靠生活补助上的一定改善,对于联合培养模式的研究生是缺乏持久吸引力的,不少研究生担心地方高校的学习、科研条件不好会耽误自己的学业[3]。因此,地方高校要着力打造有地方特色的优势学科,引进高水平的科研设备和创新人才,集中优势教育资源向各级重点学科倾斜。这样,才能逐步打消联合培养的研究生的疑虑情绪。

3.3 地方高校应大力加强硕士生导师的管理和遴选工作。对于

联合培养模式,地方高校导师的素质和学术水平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一方面,地方高校不能将研究生放任由导师个人管理,要有定期的监督和回访,加强对研究生及其导师的过程管理。另一方面,要从严遴选优秀的导师进入导师队伍,一定要受到对方培养高校的资格认可。这样,原培养高校对输出研究生进行联合培养才会放心,研究生自己也会对顺利完成学业充满信心。

3.4 通过两校联动,建立一系列适应联合培养模式的创新管理体制。

地方高校应在原培养高校的指导配合下,完善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各项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规范学生档案,建立个人信息档案;与对方培养高校的相关支部达成共识,临时将研究生党员信息转入接收高校,成立临时党支部,加强党建工作;出台各种评奖评优制度,对于各方面表现出色,达到原培养高校各种评奖标准的学生,颁给双方共同荣誉证书和一定物质奖励;建立双方导师和对口部门定期交流互访制度,促进彼此了解和相互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没有后顾之忧,充分享受到联合培养学校双方的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1]黄继蓉,黄文韬.研究生导师模式的一些探讨[J].高教论坛,2009,(2):113-114.

[2]吴武洲,林伟连,曾敏峰.研究生所承受的压力如何解决[J].中国研究生,2004,(1):57-58.

10.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 篇十

(甲方)_________与_________大学(乙方),经双方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从参加_________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的考生中录取_________为_________专业国家计划外委托培养研究生,学制_________年,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入学,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止,修业期满后,派遣回原委托培养单位工作。委托培养研究生在学期间不享受奖学金、公费医疗待遇,到外地调查、参加学术会议等活动的旅差费自理。

二、乙方职责

1.乙方负责与委托培养研究生制定培养方案和学习计划,按国家有关要求,组织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

2.乙方按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加强对委托培养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籍管理等工作,奖惩办法与国家计划内研究生相同。

3.委托培养研究生修业期满,乙方负责发给相应学历证书。凡按计划要求修完全部课程成绩合格、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评审的,发给硕士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凡因故未修完课程或因课程考试不合格者,按学校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办理。

4.研究生学习结束,乙方负责将其档案和有关材料转回甲方。

三、甲方职责

1.甲方负责提供委托培养研究生的培养费用,每人每年_________元,在每学年开学时付给乙方,委托培养研究生凭交费单据注册入学。

2.甲方负责协助乙方搞好委托培养研究生业务学习、政治思想等工作,在可能情况下协助提供实习场所、资料、研究课题以及有利地完成其学业的有关条件。

四、委托培养研究生,因种种原因不能坚持学习者,经乙方批准,可办理休学或退学手续,凡在校超过二分之一学期者,该学年培养费不退;在校不超过三分之一学期者,该学年经费退还一半。

五、在修业期间,如发生协议以外的问题,双方可协商解决。

六、本协议书一式三份,三方各执一份,自三方最后签字日起生效。有效期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止。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_代表(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签订地点:_________签订地点:_________

委培研究生(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签订地点:_________

附件

甲方交付培养费可面交或银行汇款,银行汇款请寄:

收款单位:_________

开户银行:_________

银行帐号:_________

11.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 篇十一

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书

(学术型)

甲方:(考生工作单位)

乙方:福州大学

丙方:(考生姓名)

根据按需招生原则,经甲、乙、丙三方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

专业级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丙方毕业后应回到

甲方工作。

二、丙方的组织、工资、行政户口等关系保留在甲方,享受甲方按国家规定发给的工资、福利等待遇。丙方在学期间不享受乙方的研究生普通奖学金(即生活补贴)。

三、甲方(丙方)向乙方支付研究生培养费标准是:学制为2.5年以上(含

2.5年)的,全程培养费为18000元;学制为2.5年以下(不含2.5年)的,全程培养费为12000元。培养费可一次或分次缴交(最多三次)。一次缴清的,于新生报到日前3天缴纳培养费;分次缴交的,每次交6000元,须于每个新学年的开学注册日前3天缴纳培养费。交好培养费后乙方才允许丙方注册。

四、丙方在学期间,应遵纪守法,遵守乙方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学习,按培养方案的要求完成课程学习和论文的撰写工作。甲方要定期了解丙方的政治思想、业务学习等情况,并予以必要的指导。

五、若丙方因故需中途辍学,由丙方与甲方协商处理,丙方回甲方工作,乙方不予退还已交的培养费。

六、丙方在学期间若报考博士生,必须征得甲方同意。

七、丙方按照乙方的有关规定办理好毕业离校的相关手续后,丙方可自行领取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但丙方研究生学习学籍档案只能由乙方寄给甲方。

八、本协议书经三方签字,并加盖公章后生效,有效期到丙方终止学习离开乙方为止。本协议一式三份,三方各保存一份。

甲方(公章)乙方(公章)丙方签名:

负责人签名: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12.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 篇十二

我国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分析

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运行模式大体有三类。

第一类是“学校 (理论教育) +企业 (实践基地) 型”。在学校坚持正常的理论知识教学, 当教学运转到实践教学环节时将学生带到企业, 在企业进行实践教学和实习, 这个环节完成后再回学校。这类模式高校采用的比较多。

第二类是“学校+工程项目+学校型”。学校在基础理论学习阶段结束后或者尚未结束但有了合适的建设项目时, 把学生派往大型建设项目工地, 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参与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质检验收。工程结束后学生回校总结, 在总结中继续深入学习一些在工程实践中必须的然而过去课程中没有的知识, 然后进行毕业设计, 以至学业的完成。这类模式被建筑、水利、电力、铁道、石油等类高校采用较多。

第三类是“2+1”或“3+1”教育型。这类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学校和工厂企业两个育人环境共同造就学生, 从而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本领。这类模式, 企业和学校都成了教育的主体, 都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质量负责。在这种模式中, 工厂企业不仅仅是实习场所, 更是一个教育基地, 学生在工厂企业锻炼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产学研合作教育来说, 这类模式更具有本质意义。

我国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 这几年我国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1.企业与高校责任约定不明确, 伤害了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职责方面, 有高校与合作企业签署协议时对各自的职责, 如在培养过程中学校需要负责哪些事情, 企业需要提供什么支持等没有明确说明, 结果在合作中出现了学校把研究生送往企业后就把有关学生的事务全权交由企业负责;而企业导师工作繁忙, 指导研究生的时间和精力难以保障, 且企业导师往往缺乏指导研究生经验和技巧, 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规律和要求把握不够。这使得参加产学研的研究生无法充分发挥才智, 严重挫伤了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

2.知识产权纠纷频出

由于法律法规制度的不健全, 使得高校在与企业在合作一开始没有明确合作中所产生的科研成果的归属权, 结果在合作结束时发生纷争, 使得产生的科研成果无法转化进而推向市场, 严重伤害了教师、研究生的科研积极性。

3.高校与企业管理体制衔接不顺畅

在我国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实践中出现了研究生去企业学习“没人管”的现象。这些研究生身份特殊, 既是在校研究生, 也是合作单位的一名员工。理论上他们应该既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还要遵守所在单位的各种员工制度。但由于管理制度上的不顺畅, 使得一些自觉性不高的研究生既不理会导师的督促、学校的管理, 也不接受培养单位员工制度的约束, 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这样不但达不到联合培养出高质量研究生的目的, 还严重浪费了资源。

4.导师聘用不够规范

校外导师是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中所特有的, 校外导师长期在企业中进行实践工作, 因而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但是他们与学校的导师相比, 可能在思想政治、理论和学生指导方面会弱一点。学校在聘请企业科研人员担任研究生导师的标准还不够规范, 目前主要参照学校的研究生导师的评聘标准, 但这个标准对企业科研人员不一定合适。研究生培养质量难以保证。

完善我国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的对策建议

首先, 加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的机制创新。我国的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起步较晚, 要成功实现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以达到双方理想的目标, 应当建立和完善利益共享机制, 形成产学研共赢格局, 完善责任约束机制, 明确企业和学校的责任分工, 建立严格的定期考核评估制度, 共同提高联合培养研究的质量。学校方面, 产学研联合培养是以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中心的, 研究生教育管理应由学校全面负责, 全面监控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不能因为研究生去了合作单位学习而把培养的责任交给对方。企业方面, 建立企业导师业绩考核制度, 加强对企业导师的业绩考核, 切实发挥企业导师在联合培养研究生中的作用, 防止企业导师成为“挂名导师”。

其次, 建立适应产学研模式的课程体系。积极、稳妥、有序地调整联合培养研究生课程体系、培养环节和评价体系。根据产学研结合的实际需求, 认真分析企业和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及要求, 及时调整、科学设置研究生教育的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一方面, 课程体系建设要联系企业实际需求。要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 根据企业技术创新的需求, 开发出一套体现学科前沿性、实践性的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课程体系, 不断提高研究生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科研攻关能力。另一方面, 课程体系建设要重视基础理论能力培养。

13.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 篇十三

为进一步发挥高等学校培养人才优势,适应社会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西北大学接收考生申请自筹经费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经过协商,双方签订本协议。

一、招生专业:

二、自筹经费研究生姓名:

三、西北大学负责招生与录取工作,并负责研究生的培养、管理,其标准、要求与西北大学研究生相同。

四、培养费(不含住宿费、书本费等)由考生承担:每生每学年培养 费不包含工资、医疗费等。

五、自筹经费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如因故退学或被取消学籍,培养费退还标准按照陕西省物价局有关文件精神执行。

六、本协议一式二份,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自筹经费研究生、西北大学各持一份。

西北大学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公章)

14.博士研究生培养协议书 篇十四

编号:

用人单位:(以下称甲方)

培养单位:昆明理工大学(以下称乙方)

学生本人:(以下称丙方)

依据国家关于高等学校招收委托培养研究生的有关规定,经甲乙双方商定,甲方委托乙方培养博士研究生。现就委托培养事宜签订合同如下:

一、乙方根据博士研究生录取条件和要求,德、智、体全面衡量,现拟录取同志(丙方)攻读专业2010级博士研究生。

二、博士生学习年限为3-8年,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超过最高学习年限还不能毕业的,学校将作退学处理,所交培养费不予退还。丙方被乙方被录取后,人事关系仍属甲方,其工资、医疗及其它福利待遇仍由甲方负责,报到注册时不转工资、粮户关系;在读期间不转档案。丙方不享受公费生享有的国家政策性补贴和相关生活待遇。如需安排住宿,须按乙方学生社区管理中心的住宿收费标准交纳住宿费。

三、甲方须向乙方交纳委托培养费合计人民币肆万伍仟元, 该培养费用须在录取前一次性交清。

四、丙方在校学习期间必须遵守乙方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乙方管理,接受乙方按章管理所做出的各种决定。丙方若违反国家法律和校纪校规,由乙方根据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作出相应的处分决定并通知甲方。丙方因病休学,本合同有效期按休学时限顺延。中途丙方退学和受勒令退学、开除学籍处分,或其他原因被取消学籍者,由乙方作出决定,并将丙方退回甲方,本协议中止,乙方不退甲方支付的委托培养费。

五、在校学习期间,乙方根据研究生培养方案,负责对丙方进行培养和管理。凡达到乙方规定的毕业条件的准予毕业并颁发毕业证书,具备乙方规定的学位授予条件的可授予博士学位。

六、乙方在校期间必须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和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凡有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和学术道德规范行为的,一经查实将按国家和学校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七、丙方毕业时乙方不负责分配工作,须按乙方有关规定办理离校手续并到甲方报到工作。其相关学习档案,由乙方直接寄给甲方存入丙方人事档案,再由甲方发给本人。

八、本合同有效期:自签定之日起至丙方办理离校手续止,超过最高学习年限自行终止。本合同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经甲乙双方签字并加盖公章、丙方认真阅读本合同书条款并同意签字后方能生效。

甲方代表(签字):乙方代表(签字):丙方(签字):单位盖章单位盖章

年月日年月日 年月日

昆明理工大学招收国家计划博士生培养协议书

编号:

昆明理工大学(简称甲方)根据博士生录取条件和要求,德、智、体全面衡量,现拟录取同志(简称乙方)攻读专业2010级国家计划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公费博士生)。经甲乙双方协商,达成以下协议:

一、博士生学习年限为3-8年,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超过最高学习年限还不能毕业的,学

校将作退学处理。乙方被录取后,须将人事档案、户口和党团组织关系全部转入甲方,毕业后按国家政策参加就业。

二、乙方在基本学习年限内享受国家政策性补贴和相关生活待遇。

三、甲方按照国家法律、上级部门管理规定和甲方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培养方案对乙方进

行培养和管理。乙方必须遵守甲方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甲方管理,接受甲方按章管理所做出的各种决定;乙方若违反国家法律和校纪校规,甲方将根据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作出相应的处分决定;凡达到甲方规定毕业条件的准予毕业并颁发毕业证书,具备甲方规定的学位授予条件的可授予博士学位。

四、乙方在校期间必须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和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凡有违反国家计划生育

政策和学术道德规范行为的,一经查实将按国家和学校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五、乙方在校期间凡因违反校纪校规受到处分或学籍处理的,甲方可根据具体情况取消乙方

享有的国家政策性补贴和相关生活待遇。

六、本协议有效期:自双方签定之日起至乙方办理离校手续止,超过最高学习年限自行终止。

本协议经甲方加盖公章和乙方认真阅读本协议书条款并同意签字后,方能生效。

七、本协议书一式二份,甲方和乙方各保存一份。

甲方代表(部门):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乙方(签字):

单位盖章

年月日年月日

昆明理工大学硕博连读生培养协议书

编号:

昆明理工大学(简称甲方)根据硕博连读生选拔条件和要求,德、智、体全面衡量,现确定同志(简称乙方)攻读专业2010级硕博连读生。经甲乙双方协商,达成以下协议:

一、硕博连读生学习年限为5-7年(从硕士入学时起算),基本学习年限为5年。超过学习最高年限还不能毕业的,学校将作退学处理。学生毕业后按国家政策参加就业。

二、硕博连读生(不含委托培养生)在基本学习年限内享受国家政策性补贴和相关生活待遇,前两年按硕士生标准发放,后三年按博士生标准发放。乙方如在硕士阶段为自筹经费生的,前两年待遇和费用按签订的硕士培养协议执行。

三、甲方按照国家法律、上级部门管理规定和甲方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培养方案对乙方进行培养和管理。乙方必须遵守甲方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甲方管理,接受甲方按章管理所做出的各种决定;乙方若违反国家法律和校纪校规,甲方将根据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作出相应的处分决定;凡达到甲方规定毕业条件的准予毕业并颁发博士毕业证书,具备甲方规定的学位授予条件的可授予博士学位。

四、乙方在校期间必须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和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凡有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和学术道德规范行为的,一经查实将按国家和学校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五、乙方在校期间凡因违反校纪校规受到处分或学籍处理的,甲方可根据具体情况取消乙方享有的国家政策性补贴和相关生活待遇。

六、已方因自身原因或其它原因终止博士学业学习的,由甲方按学校学籍管理规定进行处理,并交回已享受的国家政策性补贴和相关生活待遇费用。乙方属自筹经费硕士生的,须补交已减免的硕士培养费用。

七、本协议有效期:自双方签定之日起至乙方办理离校手续止,超过最高学习年限自行终止。本协议经甲方加盖公章和乙方认真阅读本协议书条款并同意签字后,方能生效。

八、本协议书一式二份,甲方和乙方各保存一份。

甲方代表(部门):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乙方(签字):

单位盖章

年月日年月日

昆明理工大学招收自筹经费博士研究生协议书

(台湾考生)

编号:

昆明理工大学(简称甲方)根据博士生录取条件和要求,德、智、体全面衡量,现拟录取先生(女士)(简称乙方)攻读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2010级自筹经费博士学位研究生。经甲乙双方协商,达成以下协议:

一、博士生学习年限为3-5年,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超过最高学习年限还不能毕业的,学校将作退学处理,所交培养费不予退还。乙方不享受公费生享有的国家政策性补贴和相关生活待遇。如需安排住宿,须按甲方学生社区管理中心的住宿收费标准交纳住宿费。

二、乙方须向甲方交纳培养费合计人民币肆万伍仟元,该培养费用一般须在新生报到时一次性交清。

三、甲方按照国家法律、上级部门管理规定和甲方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培养方案对乙方进行培养和管理。乙方必须遵守甲方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甲方管理,接受甲方按章管理所做出的各种决定;乙方若违反国家法律和校纪校规,甲方将根据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作出相应的处分决定;凡达到甲方规定毕业条件的准予毕业并颁发毕业证书,具备甲方规定的学位授予条件的可授予博士学位。

四、乙方毕业时甲方不负责安排工作,乙方须按甲方有关规定办理离校手续。

五、本协议有效期:自双方签定之日起至乙方办理离校手续止,超过最高学习年限自行终止。本协议经甲方加盖公章和乙方认真阅读本协议书条款并同意签字后,方能生效。

六、本协议书一式二份,甲方和乙方各保存一份。

甲方代表(部门):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乙方(签字):

单位盖章

15.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 篇十五

一、建立水产养殖学科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随着世界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 与农业相关的政府部门和企业迫切需要专业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经营理念的支持, 对“精理论、懂技术、会管理、能创业”的农科类研究生表现出强烈的需求, 但是目前我国的农业相关高校单靠自己的力量还无法培养出这样的研究生。通过“产—学—研”联合的形式培养研究生, 可以为各级政府的农业主管部门和大型农业相关企业培养专业对口, 实践经验丰富的高层次人才, 也加强了高校、研究机构与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有助于我国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研究生为完成课题需要有专门的养殖实践场所, 并开展实际养殖生产工作, 而我国的各大水产相关高校通常并不具备足够的场地和设施, 也很少开展生产性的养殖活动, 无法为研究生提供所需的工作条件。广东海洋大学作为广东省重点建设的多科性海洋大学, 以海洋水产学科为特色, 以应用学科见长, 近年来研究生教育规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由于研究生教育开展的时间较短, 研究生数量增长较快, 广东海洋大学的水产养殖学科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同样面临上述这些问题, 研究生培养质量还不尽如人意。广东海洋大学的前身湛江水产学院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水产高等学校, 七十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层次水产专业人才, 校友遍布南方各省的水产相关政府部门、研究院所和生产企业, 具有雄厚的社会资源。学校和企业合作, 针对企业生产发展中的关键技术或管理问题设计其毕业论文选题, 一方面研究生和导师可以获得开展研究所需的平台, 研究生培养质量也可以得到明显的提高;另一方面企业可以获得高校的科技支持, 从而解决生产发展中面临的难题, 促进企业发展。学校和研究所合作, 一方面研究生可以获得开展研究所需的平台并接触学科发展前沿, 研究生培养质量可以得到明显的提高;另一方面研究所可以借助高校的教育力量支持, 获得完成科研所需的人力资源, 顺利完成研究项目。

综上所述, 广东海洋大学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培养水产养殖学科的研究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能够实现双赢的效果, 对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是学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我国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的发展和存在问题

目前国内外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以课程学习为主的教学式, 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专业式, 以及“产—学—研”联合培养的协作式等。其中教学式适用于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和研究生课程教育;专业式适用于培养教学科研型及其他高层次人才;协作式适用于应用型、开发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协作式研究生培养模式是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 在美国和日本这两个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为其国家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我国“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存在的问题包括:

1. 责、权、利不清。

由于目前我国尚未形成规范的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 通过“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各单位通常是临时性的合作, 签署协议时没有完整的规章制度可以遵循, 合作协议中对各自的责任规定不清楚, 比如协议对培养过程中学校需要负责哪些内容, 企业和科研院所需要提供什么设备等没有明确规定, 结果可能导致在合作过程中学校、科研院所或企业都没有尽到研究生培养的义务, 研究生培养质量得不到保证。另外, 由于“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现在主要由高校推动, 比较注重学生的培养, 高校在合作中通常获得较多的利益, 而研究所和企业在合作中获得的利益相对较少, 可能导致研究所和企业在联合培养过程中积极性不高, 导致联合培养流于形式, 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2. 培养体系不规范。

由于我国没有建立规范的研究生“产—学—研”培养体系和考核办法, 培养过程缺乏规范, 研究生的权益无法得到合理保障, 有可能变成研究生给导师或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廉价劳动力。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得不到高校、研究所或企业导师的及时指导, 而繁忙的日常工作也会使研究生没有了真正从事研究的时间和精力, 导致他们的才智无法充分发挥, 这严重伤害了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 甚至使他们失去了发展希望。培养体系不规范是我国“产—学—研”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在就业竞争力上并没有显著优势的重要原因。

3. 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学生需求脱节。

“产—学—研”联合培养的研究生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可能与其他普通研究生有很大的差异, 但目前各高校的研究生课程教育和考核并没有将它们区分开来。必修课在课程体系中所占比重远远超过选修课, 而且往往一个专业只有一个培养方案, 联合培养研究生和普通研究生所开设的课程完全相同, 导师和学生没有自主设计培养方案的权力。死板的课程设置和考核往往消耗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大量时间, 使他们丧失了主动学习的热情, 对于培养其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十分不利。

4. 成果分配协议不明确。

由于“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是刚刚推行, 参与合作的高校、企业和研究院所在决定合作时对于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学生的论文署名如何分配等问题最初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结果在合作结束时常有纷争发生, 使得产生的科研成果无法及时转化进而推向市场, 严重伤害了合作各方的关系, 对研究生个人的毕业和就业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5. 研究生管理制度不完善。

“产—学—研”联合培养的研究生身份比较特殊, 他们既是在校研究生, 也是合作单位的一名员工。理论上他们应该既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也要遵守所在单位的各种员工制度。可是由于我国现在对这类研究生还没有相应的管理法规, 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管理制度有时很难落实到研究生的日常管理中。一些自觉性不高的研究生既不去理会导师的督促、学校的管理, 也不接受培养单位员工制度的约束, 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导致学业半途而废的情况时有发生。

6. 研究生定位不恰当。

在入学的时候, 很多准备以“产—学—研”联合模式培养的研究生对于这种培养模式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和做什么。有些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就退缩, 甚至因为吃不了苦而退出这种培养的模式回到学校去, 严重浪费了教育资源, 破坏了“产—学—研”联合单位的良好合作关系, 影响到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的深入和发展。

三、建立水产养殖学科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的措施

根据水产养殖学科研究生培养注重与实际生产相结合, 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特点, 针对我国目前“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广东海洋大学“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尝试中的经验教训, 提出建立水产养殖学科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的措施:

1. 通过总结和分析国内外“产—学—研”联合培养研

究生模式的经验和教训, 根据水产养殖学科研究生培养当前存在的问题, 广泛征求合作单位、导师和研究生的意见, 建立联合培养模式, 体现合作培养各方的利益, 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推动联合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2. 通过充分的协商和交流, 根据国家的相关法规, 与

企业和研究院所签订明确而合理的“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 确保联合培养的研究生能够获得恰当的指导和必需的研究条件, 确定科研成果的合理分配方案。高校必需通过教学使研究生具备完成课题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部分实验技能, 企业或研究院所必须通过培训使研究生获得完成课题所需的操作技巧和其他实验技能。另外企业还应当通过生产工作使研究生获得良好的职业熏陶, 培养研究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在招收研究生新生时, 根据学生的意愿, 挑选具有

一定工作经验、性格开朗、能吃苦耐劳的学生作为“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的研究生人选, 向其详细说明新培养模式的各项要点, 征求其本人意愿, 初步确定科研方向, 作好专业课程学习安排。对准备采用“产—学—研”联合模式培养的研究生开展前期教育, 使他们明确自己将来要学习的内容和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这种培养模式, 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 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

4. 建立导师—研究生—合作单位之间紧密联系的制

度, 共同确定合适的研究课题, 并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联系和沟通, 根据实际情况对课题设计进行调整和完善, 确保研究生联合培养的顺利完成。

5. 制定严格的“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管理制度, 严把培养质量关。

根据水产养殖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特点, 实行高校—企业 (研究所) 双导师制, 两位导师分别负责研究生理论知识和实验设计及操作的指导, 根据合作的具体情况确定导师的排名先后。两位导师必须密切合作, 确保研究生按时完成学业学习、论文开题、中期考核以及论文答辩工作。在成绩考核方面, 也应当根据研究生的实际学习和工作情况, 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办法, 确保通过考核真正体现研究生的整体水平。

上一篇:流行“切”作文下一篇:变脸导学案及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