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全国小学教学名师特色课堂展示研讨会学习体会

2024-10-07

第五届全国小学教学名师特色课堂展示研讨会学习体会(精选10篇)

1.第五届全国小学教学名师特色课堂展示研讨会学习体会 篇一

“全国中小学课堂唱歌教学展示与研讨会”观摩学习体会

“全国中小学课堂唱歌教学展示与研讨会”观摩学习体会

2015年11月24日,全国中小学课堂唱歌教学展示与研讨会在沈阳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省、市、县音乐教研员、骨干教师代表等1000余人齐聚沈阳,参加了此次盛会。我有幸与本溪市30余位中小学音乐教师一同来到沈阳,参加了观摩学习。

开幕式中,辽宁省教育厅基础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主任关松林致欢迎辞,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秘书长吴斌老师致开幕辞对大会作了介绍,并提出了“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的九字目标

要求。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以课堂唱歌教学为抓手,将基础教育中的音乐课教学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研讨会推出了来自全国25节中小学课堂教学优秀展课,开展了两次专家专题讲座和研讨活动。这些全国各省市脱颖而出的唱歌课,异彩纷呈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起到了一个良好的导向作用。对我们参会者来说是提升自己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业素养,开阔自己视野的佳机。

北京苗铀琳老师执教的四年级《春天举行音乐会》一课中,教师运用了“电子交互式白板”辅助教学,提升了教学实效性。教师使用了白板中的荧光笔的标记功能,把再现的乐谱标记下来,这种直观的做法省去了语言的赘述,让学生从视听联觉上理解领悟了二段曲式结构中的再现部分,从而使教学活动更为简洁高效。

黑龙江张洪宇老师执教的二年级《勇敢的鄂伦春》一课,教师深入挖掘

教材,巧妙地将知识与技能渗透在教学环节和音乐情境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骑着马”、唱着歌、听着音乐、“看着”兴安岭的风景,愉快地学习音乐“走进鄂伦春”。拓展部分教师用鄂伦春语_inaye随歌曲为音乐配上伴奏,使枯燥的训练鲜活起来,让孩子愿意学,同时也丰富了歌曲教学。

辽宁付莹莹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东北风》一课,教师从学生最熟悉、最喜欢的家乡风土人情入手,导入歌曲教学,简洁精练、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家乡的感情更加深厚了。环节设计新颖独特,使学生能主动自觉地参与教学,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内在的学习动力。

比赛中,教师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音乐素材,将基本的音乐技能教给学生,交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深刻体会,积极参与。形成立体式的、多层次的表现形式,歌曲学习在轻松自然的体验中扎实有效的进行。使

听课老师能够在观摩中有感悟,受益匪浅。

大会邀请了上海音乐特级教师刘德昌老师进行课例的综合点评,幽默、风趣、富有实践经验且具备理论支撑。他从关注唱歌教学中的聆听,关注教师的范唱、范奏,关注教师用贴近学生的方式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关注学生唱歌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把大家在唱歌教学中未被发现或者已经发现但是苦于无法解决或者解决好的问题,以肢体语言进行辅助,点出问题存在的关键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教给了大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比如:我们要求学生“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我们的教师首先要率先垂范,教师要能准确地唱歌,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内涵;比如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地唱好歌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比如良好习惯的养成问题等,让大家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现场的点评与纠错,起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研讨的作用,让人茅塞

顿开。

此次活动,我们现场观摩了精彩纷呈的中小学课堂唱歌教学展示课,聆听了专家就中小学课堂教学方面精辟的专题理论讲座,既有实践方面的研讨又有了理论方面的升华,实是不可多得的一次教学成果展示与学习的绝佳机会。给到会的老师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2.第五届全国小学教学名师特色课堂展示研讨会学习体会 篇二

六枝特区龙场乡中心小学余西江

2012年4月21日至22日,我有幸在六枝影剧院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此次会议由贵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主办。会上,我有幸听到了陈大伟、仲广群,钱守旺及六枝实验小学的谢全碧老师的讲座,感触很深,现将本次活动的收获小结如下:

在21日上午听了谢全碧老师的《三角形的认识》这节课,谢老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建筑图片,并提问:生活中还有那些三角形?学生积极回答后导入课题,通过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交流归纳出三角形的特性,并让学生动手试试四边形与三角形的稳定性。让学生画三角形进而教学三角形的画法,认识顶点和高的画法,引导学生说出高的定义。谢老师的这节课能大胆调整教材的顺序,与学生的交火候掌握比较出色,核心明确,能较好运用生活中的例子,很贴近生活,学生能比较愉快的掌握知识点,多媒体运用比较熟练,这些都是以后的教学生活中我努力的方向。

后来又听了几个老师的讲座,我印象比较深的是陈大伟教授的讲座。他的讲座题目是《观课议课与小学数学教学》,他首先要求作为老师,在观课议课的过程中要坐到学生当中去,要观察学生的学习,有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让教学改进的意见更加真实。还要根据需要选择观课的位置,这种做法的好处是能在不干扰教学的前提下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而且要提高观课质量,要在观课中发挥教学想象力,当好授课老师的助教。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浅出的讲清楚老师为什么教的问题和学生广义和狭义的学生概念,最后提出了教学效率=同学们围绕教学内容的比较紧张的智力活动和有价值的情意活动时间/教学时间的公式。

3.第五届全国小学教学名师特色课堂展示研讨会学习体会 篇三

黔江城东小学

费远飚 早在一个多月前,我就接到了学校安排的重庆听课的通知。终于有机会去感受全国名师们的风采了,对于一个巴渝边陲区县的一只井底蛙来说,我感到十分的荣幸。

四月初旬,正值暮春时节,天气却犹如初夏,我和来自黔江不同学校的六位同行一起如约参加了《本次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认真听取了罗才军、薛法根、朱文君等五位全国知名教师的课,圆满地完成了共计20学时的取经活动,虽然收获颇丰,却觉意犹未尽,现将一些收获提炼了整理如下:

一、语文教学究竟教什么

语文教学究竟教什么?说实话,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很复杂,就拿我们的课文教学来说,一学期下来,二三十篇课文的教学任务是完成了,可是你每节课教了什么,又是把什么当作重点来教的呢?我想有些老师是茫然的,我也是其中的一个糊涂虫。

观摩了此次全国语文名师经典课堂的教学,我有了一定的启发。名师薛法根老师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观点:学生知道的,我们不教;学生自己读了就懂的,我们不教;老师教了学生不懂的,我们也不教。以其执教的《匆匆》为例,他说:“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朱自清先生的名篇,其文笔优美,精华很多,看起来所要交给学生的东西很多,我们都一一地教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在本课的教学中就摒弃了一般老师抓字词,逐字逐段的对内容分析,分析修辞手法特点,抓优美的语句的教法,而是从学生不易觉察,不易懂的叠词入手,先圈点文中的叠词,体会其效果,从而指导学生的朗读,定下本文的感情基调。

然后抛出一个时间过得快慢的问题,让学生体味,重点落在帮助学生感受并理解文中所说的二十几年如针尖上的一滴水。

二、小学语文怎样教

小学语文教什么,我从薛老师哪里得到了一些体会,那么小学语文怎样教呢?自本次学习过后我也有一定的看法。

1.深挖教材

所谓的深挖教材,不光是明确教学标准,熟悉教材,认真备课,还要认真研究每一篇课文,确定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如何利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处理好教育教学,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值。

2.语文教学重在读

语文教学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而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点拨,学生要想更好地学习好语文,牢固的掌握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使其读通、读熟、读出感情,从而读懂、读透,各位名师的教学中无一不是利用这一点。

3.注重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知识,只有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其中来,自觉主动地、欢乐地学习,学习的效果才更好。各位名师在其教学活动后的经验交流中都谈到,他们最怕遇上的学生就是死气沉沉的,问他们无动于衷的,木讷的学生。

4.注重学生多重训练

语文的教学是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只训练学生的某一个方面是不够的,应该是听、说、读、写并行,全面发展。

三、教师的感染力十分重要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老师能够感染所教的学生,对他们的情绪,以及知识的接收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次所有的执教名师感染学生的能力都很惊人,其中尤以罗才军老师最为突出。罗老师为什么有那么强的感染力呢?首先,他有良好的精神面貌,饱满的情绪,说话声如洪钟,使得学生上课激情高涨;其次他上课的语言幽默,善于点拨,使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当然,他还具有良好的修养,知识渊博,使得驾驭课堂的能力超群,讲课收放自如,教学的各个环节水到渠成,试问:“有此三点,学生学得能不欢快吗?”

4.第五届全国小学教学名师特色课堂展示研讨会学习体会 篇四

-----黄飘中心小学:雷成英 2013年9月114日至15日,我在州政府参加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展示与研讨会活动,在这两天的时间里,观摩了著名专家学示范课和讲座,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通过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下面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注重与学生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

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二、结合教材,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新课程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新的知识。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三、学习方式生活化、艺术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学习为生动接受,进而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使学生对学习不在陌生,不在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四、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的教师把学生分成几组,以便于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操作活动和游戏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大开眼界,领略了优秀老师的课堂教学风采和专家的精彩报告,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5.第五届全国小学教学名师特色课堂展示研讨会学习体会 篇五

心得体会

三合乡教育办公室 刘志奇

2012年3月19日---20日,我赴兰州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展示研讨会”。通过参加本次研讨会,我的体会和认识是:

体会之一:数学课教学必须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确数学更是生活。现实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丰富源泉。数学从生活中来又高于生活,最终为生活服务。因此教师在数学课教学中,无论是新知识的引入或是对新知识巩固等都要注意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既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需要,也是新课程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需要。在本次研讨会上,承担现场教学任务的几位教师,在教学中无论创设问题情境或是知识巩固应用方面都能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的问题都能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生活中,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体会之二: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如何掌握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在数学课教学中,要求教师要改变以讲解、灌输为主的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要积极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体验数学、经历数学。在体验中发现问题,在体验中提出问题,然后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学生获得的知识才不会轻易忘记,同时体验、经历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过程。

体会之三: 数学课教学必须成为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载体,从而促使学生真正实现有效学习。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由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人讲,大家听,师演示,生观察。学生是在被动地听教学,看教学,而新课程要求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做数学”,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讨论合作、独立探索、实践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做中学”。本次研讨会上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都充分体现了在“做中学”的思想。这样的教学方式必然会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体会之四:关于数学课教学模式的问题。在本次研讨会上,承担现场教学任务的几位教师在教学上都采用了“创设情景---活动尝试---师生探究---巩固反思---作业质疑”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这一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导入---讲授---巩固---作业---小结”的教学模式相对比,它的优点无论从理论上或是从教学实践活动中看都是非常明显的。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模式。但是新课程改革作为教育领域的一次深层次的变革,在教学方法的变革上,我们不能理解为某种教学模式的简单取代。也就是说,我们要积极倡导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各种教学模式,但同时又要防止各种简单化的理解和绝对化的主张。尤其是不应该将“新、旧”看成区分教学方法“好、坏”的主要标准,并因此而对某些教学方法采取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态度,恰恰相反,我们应当更加明确地去提倡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并通过积极的教学实践深入地去认识各种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从而就能依据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创造性地加以应用。

体会之五:关于数学课教学中的“合作学习”问题。合作学习是指学生或小组团队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那么,在数学课教学中,我们究竟如何去实行合作学习呢?我们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不能搞大量浅层次,低水平操作。例如不要动辄搞小组讨论。有些问题由学生马上回答就可以了,无需进行小组讨论。

2、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明确的分工,互助性学习的基础上,不能搞形式上的合作,使人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

3、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没有经过认真思考而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

4、合作学习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

5、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有效监控和及时引导,适当时候要介入学生的学习小组中。

6、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特别关注学困生在学习小组中的表现。

总之,合作学习并非仅仅是指学生间的互动,而且包括师生间的积极互动;同时不能把“小组学习”看成合作学习的唯一形式,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对象和环境,灵活地应用各种可能的教学形式,包括全班讨论、师生问答与集体评价等。

6.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研讨会心得体会 篇六

心得体会

——黄春燕

拜读名师,品味书香,启迪智慧,更萌发研究的力量……

2014年3月15日,有幸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名师‚课程观下的‘本体性教学’研讨会‛,聆听了盛新凤老师、吴忠豪老师、薛法根老师和张祖庆老师的几节课。课堂上,几位名师激情演绎了异彩纷呈的教学,可谓各有千秋。

薛老师的教学处处彰显智慧。他犹如点石成金的魔术棒,点拨于无形中,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似抽丝剥茧,渐渐水到渠成。他的课就像艺术珍品,让人津津乐道,回味无穷。重点词语的解读浓墨重彩,教学环节层层引导,环环相套,丝丝入扣,如行云流水,滴水不漏,这些足见薛老师的教学智慧。薛法根老师看似平淡却充满着智慧的对话场景,以及恰如其分的幽默所营造出来的笑声迭起的氛围,使我更青睐于它的课堂和讲座。薛法根老师是特级教师,是全国小语界的名师,同时又是江苏省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的校长。大凡在一线从教的老师都知道,教学质量多靠‚时间+汗水‛凝结而成,他根本没有额外时间给孩子加餐。薛老师说,他只能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想尽办法提高教学效果。

薛老师的课品如人品,钻研教材总是从学生的角度找到视角,把真实当作课堂的生命,让语文课充满智慧。无论什么课,被他一讲,起承转合,听说读写,无处不彰显他深厚的文学素养、教学功底,无处不洋溢他睿智的语言艺术、教学真知。上课得心应手,讲究实效,没有花花绿绿的形式,没有经典的课件,把教学中深刻的东西讲得简简单单,指导真切而实在,学生轻松愉悦,收获多,后劲足。他的教学让人耳目一新,收获颇多。

张祖庆老师的作文教学课及他的作文教学讲座,真的是受益匪浅,感慨良多。没想到作文课竟能这样上,在张老师的作文课中,让我感受到了语文课堂的境界,让我体会到了作文教学也能那么精彩。张老师的语言亲切、沉稳、凝练、准确。这独具魅力的语言为学生营建了一种放松的环境,学生因此能放松身心,这放松带来的是情感的激发、碰撞、融合与升华,尽管前半节课,学生比较拘谨,但是后半节课,学生渐入佳境,在张老师的引导下,写出了质量较高的作文。

张老师的作文课和作文教学讲座,无时不向我们渗透这这样的教学理念: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张老师能放手让孩子们看、演、想、说、写,及时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把真实的体验、真切的感受、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习作的过程,是抒发情感的过程,更是创造美好的过程。这样的习作,对于孩子来说,是一次温暖而美丽的心灵旅行!课上,我还发现张老师非常注重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的交流,不拘形式,尊重个性和多样性,坚持用孩子的眼光去审视作文,尽可能挖掘学生习作的闪光点,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盛新凤老师的教学思路细腻严谨,感情真挚;吴忠豪老师的讲座也向我们阐述了什么叫做‚本体性教学‛的含义,对我们一线老师的成长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7.第五届全国小学教学名师特色课堂展示研讨会学习体会 篇七

10月23日----10月25日我受学校的委派参加了“名师之路”全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本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来谈谈本次观摩后的感受:

本次研讨会紧紧围绕“新知识、新体验、新平台、新境界。”这一主题,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展示优质课堂教学方式和实施策略,指导教师提高践行先进教学理念、品味语言魅力、彰显语文素养的教学能力。名家大师们用他们深厚的文学底蕴、优秀的人格素养、清晰的教学思路、激荡的人文情感,阐释和演绎了《新课程标准》,让我们对《新课程标准》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课堂上他们用独具磁性的声音、充满激情的动作、富含诗意的语言,把课堂掀上一个又一个高潮,也让我们呼吸到了语文教学的新鲜空气。灵动的课堂亲切和谐,活跃的学生真诚自然。与其说学生在学语文,不如说在享受语文。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老师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并没有一味追求教学过程的艳丽和离奇,而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本真与个性的以学定教,细处引导巧妙设疑,适时点拨,环环相扣,层层提高,展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师的指导引领的自主学习理念。

走进名师课堂,聆听名师讲座,我们如沐春风,如饮甘露,充分领略了语文课堂教学无穷的艺术魅力,让我们真正走进了改革前沿的语文课堂。在一次又一次的赞叹中,在一次又一次的感动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回味中,使我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成长之旅。特别是薛法根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已经是第二次听薛法根老师的课,薛老师的《黄果树瀑布》深深吸引了我,感染了我。现将他的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在他的课堂上学生的各种能力都能得到提升,他通常会让学生概述或是复述课文,而这些是在他给出一定的提示词语的前提下,这样的做法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归纳、复述能力多有所提升,在学生进行初步回答后,薛老师会根据学生所说的加以补充和引导,然后再找另外的同学进行复述,经过反复的几名同学使全班同学有一个整体的教师引导是非常细致及恰当的,能及时的调整学生的思路及方向,对于学生总结课文和理解课文中心非常有帮助。

第二,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他对于一篇文章的解读,通常会概括为几个阶段或是过程,比如说这件事有什么起因、经过是怎样、结果又是如何,让学生联系这三句话续编故事。这是对课文之外内容的一个拓展,在此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这才是语文课追求的一个目标,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大基本要求,如果这四个目标在一堂课都能有所落实,那么无疑这堂语文课是成功的。第三,课堂只要一本书加一个笔记,这样洒脱的学习方式真的让我听起来就觉得充满了向往,也觉得这样的课堂是非常吸引人的,书是工具,笔记本是思想和学到知识的一个载体,就是这个笔记本,记录了多少课堂笔记、听写内容、心得体会、作文等,这个笔记本是学生通过一堂课以及薛老师平时的言传身教所收获的知识与思想,这都是他们点点滴滴积累出来的。

第四,侧重最基础的读,薛老师的课堂通常都会凭借引导孩子反复的读,这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普通、最简单的方式,俗话说书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在薛老师的课堂上有着完美的体现,就是在这一次次的读中学生体会到了课文所表达的内容,领悟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体会到了某个人物的高尚品质和值得人们赞扬的精神。这种没有精心预设的场景、没有精美的渲染也能达到学生和教师的心灵相通,这种境界只能是大师才能做到。

四、我个人对语文教学的反思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未从根本上解决“高耗低效”的难题,表现在三个方面:

1、目标不明。语文教学承载了太多的“使命”,头绪繁多,方向不明,不知为何而教,因而常常“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家的田”。

2、内容缺失。语文课程、教材未能解决语文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的问题,尚未形成科学的、可表述的语文学科内容结构。教学中内容繁杂,分不清学科界限、年段界限、主次界限,语文教师缺乏鲜活的、适切的语文知识。缺失适宜的语文教学内容必然带来语文教学的低效,甚至是无效、负效,也必然弱化语文教学的专业性。正如薛老师所说,语文老师成了历史老师,地理老师等。

3、方法贫乏。语文教学习惯于“以文本内容学习带动言语能力培养”,强调学生的“感悟”,然未能就“经验、思维、想象”这些“感悟”的内在要素作学理的解析,没有提炼出具有普适性的教学方法与方式,难以应对不同的文本与不同的学生。

五、今后改进方向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以经过重组的教学内容为核心,明确教学目标。每个教学“板块”确立以发展学生语文运用能力为主的目标群,然后根据小学生每个年龄阶段的主导活动,科学、合理地安排听说读写等各项语文实践活动,确定训练层次,制定训练步骤,如朗读、体悟、想象、比较、概括、复述等,并整合成一个生动活泼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各层次的训练中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整体的发展。

组块教学以学定教,删繁就简,确立了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其灵魂是“联”,读、悟、习的语文学习过程使学生个体与教材语言、情感、形象、思想相互联系,相互融合,达到共振,进入新的学习境界的过程。因此,组块教学着力培养学生构建联系的能力和自觉联系的意识,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1)读,主要指诵读。诵读教学坚持六个字:读读,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课文,读懂意思,读出形象,读出情感,读出韵味;评评,引导学生就课文的某些语句、段落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喜欢,或不满,提高其评判能力,学习初步的鉴赏;背背,让学生选择喜爱的段落背一背、记一记。

(2)悟,即体验、感悟。组块教学注重学生与文本、经验与知识、思维与想象等多维度、多层面的联通,教学中充分激活学生的经验积累,引导学生通过思维与想象,达到对文本内容、情感及表达规律的领悟,在广泛的联系中达到融会贯通,自悟自得,并日渐提高学生的悟性,培育学生的灵性。

(3)习,即习得、运用。习的基本途径有:①读中迁移。引导学生围绕某个话题,结合生活实际和个体经验,创设综合性的说写活动,促使学生借鉴、迁移教材语言及表达方式,不断提高言语能力。如组织讨论、辩论、即兴描写、角色表演、创造性复述等。②综合性学习。打破课堂界限、学科界限、课内外界限,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开展切合学生实际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如组织学生编辑班报,课本剧表演,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开展专题性阅读等。③反思性学习。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之后,自己总结学习收获,寻找存在的问题,坚持写“学后笔记”,既提高学生自我反思、自我监控的能力,又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及时加以梳理、整合。

8.第五届全国小学教学名师特色课堂展示研讨会学习体会 篇八

这次,我有幸到文山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在此次活动中领略了来自全国各省的优秀青年教师的风采, 课堂上老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崭新的教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变化多端的多媒体课件,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迪。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从中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本次观摩听课,使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两点:

一、课前互动各具特色,彰显教师的智慧。

课前谈话犹如戏剧的“序幕”,必须讲究艺术。作为语文课的课前谈话,不管你是讲究预设的美丽,还是追求生成的精彩,有一点却是要始终牢记的:让课前谈话也姓“语”。课前谈话的内容既要尽量讲求语文的工具性,也要尽量追求人文性,让情感交流与语言文字训练水乳交融。参赛教师一个个妙趣横生的课前谈话、让一堂堂好课更是锦上添花,妙不可言,让听课的我也在互动中流连忘返,情不自胜。

1.幽默风趣,智慧课堂充满愉悦。

丹阳“十大杰出青年”张学伟老师在执教示范课:《风筝》之前和学生的互动谈话,幽默风趣,有策略,既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又为新课的学习铺了路搭了桥。杨老师用他的幽默、智慧,让课前谈话这一小小的环节如春风化雨,沟通起师生之间的情感,使学生得以更快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

2.自然流畅,新课导入不留痕迹。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李伟忠老师执教《“死”了十二次》,不露痕迹地由谈话引入新课学习中去,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做好知识、方法、情感等方面的准备。上课前,教师紧扣文本的“有趣”,“死”?是什么死?还是怎么死?从“死”字提起学生的好奇心入手,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好奇,为后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这是最高境界的谈话,几乎分不清哪是谈话,哪是导入,真正做到“不了痕迹”。

3.真诚交流,口语交际精彩纷呈。

“长辫子老师”郭学萍老师是我映像最深刻的老师,我从她的课中,学到了如何上好一节课的精髓。在执教示范课:《儿童诗的欣赏与创作》时,整个教学过程层层递进,充满想象,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语言实践中,逐步进入了课堂。郭老师教学的设计真令人叫绝!从童话起笔,进入一个充满想象的童话世界,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所感受到的东西,用词语概括出来,再把词语连在一起,就是一首首“荒诞诗”。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使学生懂得要儿童诗的种类、以及表达方式等,去猜想他们要表达的意思,从而丰富了学生的语言,使学生获得的语感不断得到强化,而这种方式,使课堂顿时活跃了起来,笑声不断,其乐融融,在这样一个充满气氛,充满活力又充满想象的课堂当中,学生不仅学习到了什么是“儿童诗”,怎么写好“儿童诗”,并且对儿童诗充满了无限的兴趣。

4.《不能没有你》是台湾最具影响力语文老师何绮华老师执教,何绮华老师在课堂上运用了小孩子最喜欢的形式教学,一本《不能没有你》的漫画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就像看着漫画,听着何老师配音,整个会场犹如一个电影院。漫画主题鲜明,教会孩子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个人的责任是什么?对、学知识就必须先学做人,不懂做人,何谈知识?

二、课堂教学方法独到,彰显教师的素质

这次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课堂空间广阔,课型多样,流派纷呈。既有阅读课,作文课,寓言课,又有口语交际课,读写混合课,无论是那种类型的课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参赛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教学语言的丰富生动,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

叶圣陶先生对朗读的功用做过这样的描述:“我们默读时,仅仅调动了心和眼,而朗读时则是心、眼、口、耳全部调动起来了,对于文章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就会有成倍的收获。”语文教学中讲解是分析,朗读时综合;讲解是对文本的解剖,而朗读是活的,是赋予作品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所以也有人说:“朗读法是语文教学的安身立命之法。”

三、语文要简单,平实,扎实

聆听了几位大师的课,正可谓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出雕饰。” 在轻松自然教学环境中扎实有效地训练好学生的语言,同时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语文品质。在他们的课堂中语文教学已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已走向平实与质朴,扎实和简单。尤其是张老师的《风筝》,环节设计非常简单,教学伊始张老师就让学生认识“嗔、眸、袅”三个生字,在字词教学方面要做到严谨、精确,做到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永远是语文老师的天职。再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以悟来促读,使学生逐步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对文章进行了升华,张老师是这样总结的:“生活中,其实朋友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爱也像茉莉花那样平淡无奇,请不要吝啬我们的微笑。”虽简约但扎实,正如茉莉清新淡雅却沁人心脾。

9.第五届全国小学教学名师特色课堂展示研讨会学习体会 篇九

听课体会

洪志娟

11月22日,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登上了开往南京的列车,参加了第五届全国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此次现场会的主题是研讨小学英语阅读课和会话课的形式,内容以及授课方式。共有来自全国17位优秀教师的现场授课,它创造了空前3个之最,即:历届以来水平最高,教师素质最高,参会人数最多的研讨会,他们的课风格各异,独具匠心,以下是我的几点听课体会:

一、更加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广泛参与到各个教学环节。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最容易忽略这一点,尤其是小学的英语老师,唯恐学生不明白,不理解,讲课时总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毫无保留地讲个不休,这样无意中就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减少了学生提问题的机会,泯灭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上海的殷老师在这一点上得到了与会专家评委和全体老师的高度好评。以拓展环节为例,她让小组成员协作完成一幅关于姚明等名人的个人资料之后,向全场听课者描述他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能干的事情,殷老师是这样为孩子们设计现场展示的:孩子们一组一组地起身走向专家评委,走向听课老师中间,用他们精彩而又动听的英语口语,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听课老师,赢得了全场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二、以语篇带动词、句的学习。本届英语教学观摩主要以研讨

英语阅读课和会话课为主题的研讨活动,所以各位授课老师用他们的机智、技能向我们展示了此类课型的上课的基本模式。他们一改传统的上课模式:即先学新单词,学习句型,最后用词,句带动整个语篇的理解和运用。17位老师大胆摒弃传统的授课模式,创新课堂教学过程,他们试着用全新的模式来上好一节阅读课,以来自深圳的岑振祥老师为例:首先,他提出3个有关整个文本材料的概括性的问题,再让学生试着听完整个文本,回答问题,其次,让学生划出不懂的词句,师生共同理解疑难问题。最后,在理解通篇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运用和延伸。

三、注重知识的运用和拓展,这一环节是一堂课的升华,它是所学知识运用的最高境界。学会了知识,并在创设的语境中得到运用,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实用性,在使用知识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四、反思

反思我的课堂,与之大相径庭。我一味地追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强调检查学习效果,而常常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程度。即使学生把掌握知识当作任务的错误观念的滋生。至于拓展环节,由于地区差异、教师素质和学生自身接受程度等原因,我更不敢涉足。

不思进取,固步自封,只能促使自己变成目光短浅,心胸狭窄、骄傲自大的井底之蛙。所以我们要有终身学习的抱负,提高自身素养。“这样的课我越听越恶心”这是一位坐在我身边的来自北京的老师的原话。对这句话我是这样理解的:这位老师并不是素质有多差,恰恰相反,小学英语教师的个人素养的确存在巨大的地区差异。说这句话 的老师也不是有多自负,恰恰相反,我们的老师确实需要学习,学习教学用语、口语、教学技能、技巧,教学机智等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总之,我愈学习愈觉得的不足,愈见到大世界,愈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唯有不断虚心学习,才能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异,唯有与时俱进,才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涵养。

10.第五届全国小学教学名师特色课堂展示研讨会学习体会 篇十

学习培训有感

里中小学 刘廷美

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我作为一名乡村教师,体会更深。为了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更好地为素质教学服务,本人主动报名参加在都匀铁道俱乐部举办为期两天(2014年10月18日和19日)的“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展示研讨会”。这次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展示,有著名童漫作文教学专家宋运来老师的《新编乌鸦喝水》、有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子阳的儿童创意作文《我能写书》、还有“童化作文”教学的倡导者,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吴勇的幽默风趣《童化作文》,真是眼界大开,收获颇丰。

2014年10月18日上午,宋运来老师的作文展示课《新编乌鸦喝水》。宋运来的课堂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童漫作文的过程中,宋老师从习作兴趣与内容两个方面解决了儿童说、写的难题,同时渗透儿童写作的目的与读者意识。宋老师从学生喜欢的故事引入关于乌鸦的故事,导入很自然,语言很亲切,他善于引导学生分析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让学生多角度思考、互动,四只乌鸦寻求怎样才能喝到水的好方法,不但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还在教学中渗透了思想品德的教学。如:有几只乌鸦?它们是怎样来喝水的?这四只乌鸦还会用投石子的方法来喝水吗?你能用什么方法让这四只乌鸦喝到水?有的同学说:“在瓶子里打个 洞。”;有的同学说:“用石子垫的方法,搭人梯的方法。” ; 又有的同学说:“用扔小石子击碎瓶口,让瓶口变大的方法。” ; 还有的同学说:“用海棉把水吸干,再取出来喝水。”宋老师媒体展示空调的水滴到瓶子里,乌鸦兄弟就喝到水了,乌鸦兄弟喝了空调的水就生病了,说明空调的水不能喝。师生交流写警示语提醒大家注意空调的水不能喝。总结的时候就强调了这些内容,使学生懂得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宋老师的这种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学得开心,学得快乐的教学方法体现了,让听、说、读、写走进了社会,突出了四维视域下的儿童作文,为我们今后的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10月18日下午,高子阳老师教的儿童创意作文——《我能写书》高老师的课堂教学导课富有新意,左右手小游戏使学生明确了作家的特点是:想写书——一定要写书——发表书。为儿童理解创意作文做好了铺垫。在高老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围绕“什么是作家?”、“你知道哪些作家?”、“你喜欢哪些作家?”、“你相信自己能成为作家吗?”、“人人都能成为作家,你相信吗?”从而使学生明白了自己能写书,感受到写书的快乐,为儿童创意作文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让我知道了儿童创意要思想、方法、技巧一起教,真正从中感悟到写作是人生有效生存的第一技能,写作让你创造性的思想者,写作让你提高阅读技能,写作让你与他人更有效地交流。

10月19日上午,吴勇老师的童化作文《烦恼的故事》。吴老师指导学生写作以点拨、鼓励为主,启发、引导方法恰当,注重学生口头表达的训练,使我耳目一新,使我真正懂得了学生作文课如何上,又如何辅导学生写好作文。在课堂上教师真正成为“导师”,成为学生构建知识的引路人,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时候是在了解、在倾听。学生发言积极,根本不给教师什么发言的机会,只是听到了老师那三言两语鼓励性的评价。通过听了吴老师的作文辅导课,我觉得:教师要鼓励敢说, 敢说.能写。敢说,首先给学生创造说的环境,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符合学生实际的话题,只要他们能说出来,尽管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教师应给予肯定,树立学生在作文课上说的信心,能说了,再慢慢的、循序渐进的提出一些要求。能写,只要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写出自己想写的真实话,暂时不管是否贴切题目,字数不作强调,有话多说些,无话少说些。先激起孩子们写的兴趣,随着年级增高,年龄增大,再循序渐进地提出写作要求。

总而言之,听了专家们的课,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语文作文教学中,定会学以致用,切实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上一篇: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之标点符号题下一篇:关于农村咸阳市城乡统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