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用字报告

2024-12-19

规范用字报告(精选6篇)

1.规范用字报告 篇一

一、活动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媒体应运而生,影视、广告、出版物接踵而来,商品包装,广告招牌变着花样地吸引顾客??这是时代的产物,代表着社会的进步,但随之而来的出现了许多不规范文字,给人们带来许多不便,社会用字情况不容乐观,不规范用字的问题亟待解决。我们开展了以“规范社会用字共建文明社区”为主题的——“啄木鸟”活动

二、本次调查活动的目标:

1、学生们通过调查研究活动,了解本区内的不规范社会用字基本状况,加强规范用字的思想意识。

2、学生们通过调查研究活动,掌握有关错别字,汉字形体演变的知识,明确错别字的危害,了解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社会用字的规定,正确使用汉字。能够曾强使用规范字的自觉性,认识到使用规范用字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对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归纳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规范社会用字作出贡献。

三、本次活动的流程:

(一)组织成立以政教处、团委负责同志和骨干教师及各年级学生代表为成员的5个“啄木鸟”行动动小组,首先学习我国现行的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现行语言文字执行标准,当今语言文字使用方面存在哪些突出问题等。集中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资料。为调查研究工作顺利进行做了理论和思想上的准备。

(二)实地调查,采集实例。这一阶段5个小组,分别到社区中心区、南区、北区、东区西区进行实地调查,尽可能多的搜集第一手材料。为下一步的分析研究做准备。

(三)分析研究阶段。这阶段我们把采集到不规范用字的实例进行分类整理,把不规范用字分为错别字、繁简字体混用字两大类。社会用字情况调查活动设计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

1.确定调查人员。将学生以7至8人分为小组,选出小组长,明确组员和小组长职责。

2.明确调查范围与对象。将要调查的街道或乡村分片,每小组负责一片或几片。调查对象为招牌、广告、商标、店名、路标、标语、板报、报刊、学生作业等。

3.时间安排。

4月10日—4月13日材料的调查,搜集阶段。

4月14日—4月17日材料的分析,归纳阶段。小组口头总结,老师指导分析,总结

4月18日小组形成书面调查报告和总结阶段。

4.设计调查表(见附件)(二)材料的搜集阶段

1.小组搜集了解国家有关社会用字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关于社会用字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务院批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通知》等,明确国家有关社会用字的规定要求,明确哪些情形下,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用语用字,哪些情况下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

2.学生自查作业中的错别字、不规范用字,小组成员之间互查错别字、不规范用字,将错别字、不规范用字记录到调查表中。

3.小组合作在报刊杂志上找错别字、不规范用字,把错别字、不规范用字记录到调查表。

4.小组合作,带上字典在街道、乡村找错别字、不规范用字并记录到调查表。

5.每个小组搜集一个有关错别字的笑话或故事。

6.小组合作,了解有关汉字形体演变的知识。

(三)材料的整理,分析,归纳

1.小组对搜集的错别字、不规范用字进行了整理分析,归纳错别字、不规范用字形成的原因。

2.总结预防,纠正错别字的方法,可以编成顺口溜,歌谣等。

四、调查研究所用实例来源和采集办法及社会各类不规范用字的统计结果:

本次研究所用结果均来自小组成员实地调查笔记和部分照片,本次活动在本社区内各商店公共场所、广告招商牌和部门门牌共查得错别字四处两个:“养殖设备按装”“承揽各种门窗、水电暖按装”中的“按”字,盛“隆家俱展销厅”“万江家俱超市”中的“俱”字繁体字七处十三个字分别为:昌樂新星製品有限公司、昌樂縣地方稅務局阿陀分局、蜜蜂縫紉機專賣処、雲海旅館飯店、家電維修、新潮時裝樓、制桶廠工藝美術服務部。五、不规范用字形成的原因:

总的看分为故意写错和无意写错两种。故意写错有以下几个原因:

1、为推销产品、吸引社会关注、广告效应等,如:昌樂新星製品有限公司、昌樂縣地方稅務局阿陀分局、蜜蜂縫紉機專賣処、雲海旅館飯店、新潮時裝樓、制桶廠工藝美術服務部

2、不知道该用哪个字,只是想当然就用了,书写者的态度不认真、不严谨。写完之后没有仔细校对,造成错别字。如:“养殖设备按装”“承揽各种门窗、水电暖按装”中的“按”字

3、有些繁体字是为了崇尚古人或书写美观或为了表现自己的才华。这些字多见多题写在牌匾上。如:家電維修

六、纠正社会不规范用字的几点建议:

1、政府部门高度重视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加大宣传和管理力度,努力营造一种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良好氛围。并制订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于在公共场所出现的语言文字做出硬性的规定,对不规范用字现象予以相应的处理。

2、每一个社会公民都应当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意识,自觉为净化语言环境作贡献。让祖国语言文字得以正确使用并能健康发展,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对于新闻媒体、出版部门来说,更始责无旁贷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于媒体来了解信息,尤其是对于识字量不多的未成年人来说,意义尤为重大!因此,整顿规范媒体、出版物的用字,就显得更为重要。新闻工作者和其他搞文字工作者,应当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在某种意义上说你们是其他行业从业人员用字的楷模,而不能因为自己工作疏忽对他人造成误导。

3、商家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上,靠过硬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来招揽顾客,创造利润,而不应该在广告和店名上做过多的表面文章,广告店名再别出心裁,而商品不被消费者认可,也只能是枉费心计。

4、那些文化水平比较低的人群,应当加强学习。至少眼前用到的非常有限的几个字应当学会。卖豆腐的不应该把豆腐写成“豆付”,卖鸡蛋的也不应该把鸡蛋写成“鸡旦”,小吃部的老板更不应该把啤酒写成“啤九”。

5、学校机关等文化部门应当大力提倡和带头饯行“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在这一点上应当成为其他行业和部门的表率。

我们大声呼吁:全社会的每个公民都来关注母语的健康发展!

2.规范用字报告 篇二

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飞速发展, 语言文字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 在词语的使用方面格外活跃, 新词新语大量产生, 外来词大量涌入。同时在广告、商标、招牌中也大量出现了不规范甚至不健康的用词用语, 迫切需要加以规范。

一、汉字规范化概述

(一) 语言是有规范的

每一个时代的语言都有一个规范化问题。所谓“规范化”, 也就是按一定规矩说话、写作, 否则, 你说的话或写的文字, 别人就听不懂或看不明白。

(二) 语言的规范是发展的

语言文字的规范是发展的, 要受时间、空间等各种条件的限制。从时间说, 现代和古代不同, 同是现代, 也有不同的阶段。

现代汉字规范化主要包括字量、字形、字音、字序这四个方面, 要实现汉字在这四个方面的规范化, 就要做到“四定”:定量、定形、定音、定序。而关于建立并推行字形规范的工作就叫正字法。

汉字正字法首先要区分规范汉字和不规范汉字。规范汉字主要是指新中国建立以来由政府发布的规范文件所规定的汉字。与规范汉字相对的是不规范汉字。

二、社会用字存在的问题

(一) 社会用字概述

社会用字指的是流通于社会用于社会交际领域的字。它面向公众, 面向他人。社会用字大致包括四个方面:出版印刷用字, 影视屏幕用字, 计算机用字或城镇街头用字。影响最大, 在社会用字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前三个方面, 但是城镇街头用字具有更强的直观性, 在观感上给人的印象往往更强烈更深刻。

(二) 不规范用字的表现形式

由于现在社会用字混乱现象非常严重, 笔者仅从用字、书写、读音三个方面举少例加以说明。

1. 用字不规范

现实生活中我们见到的更多的是对成语的胡乱谐音和随意改造, 因袭套用, 篡改成语, 不当夹杂外语拼音和地方方言, 随意乱用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 甚至故意使用错別字。如痔 (志) 在必得, 天尝 (长) 地酒 (久) , 咳 (刻) 不容缓, 衣衣 (依依) 不舍等等。如此胡乱谐音和篡改成语, 不仅使听众对广告本身产生极大反感, 而且由于文化工业的大量复制和广泛传播, 对我国中小学生的语言教育也产生了极其不好的影响。

2. 书写不规范

字形是书面语言的载体, 字形书写的规范与否, 直接影响到书面交流的效率。常见的“症状”大致如下:

(1) 结构错误。如上下结构的“萍、落”写成三点水旁;左右结构的“满”字写成草字头。

(2) 偏旁纠缠。如“言”之与“水”, “木”之与“手”混淆, 使“论、沦”无别, “枪、抢”莫辨。

(3) 笔形混淆。如“学、觉”的上半部写为“党、赏”的上半部。

(4) 笔画错乱。该两笔的连为一笔, 该一笔的写成两笔。如“去、却”竖、撇连写, “长、击”等字中的竖画分笔。

(5) 构件变形。如“临”的左侧与“归”的左侧相混, “监”之下半部“皿”写成“临”之右下角。

3. 读音不规范

在广播电视中, 也常出现令人扫兴的“误读”现象, 如把“僧多粥少”念成“曾多粥少”, “千里迢迢”念成“千里召召”等等。

有些字被读错呈流行趋势, 不知怎么的, 很多人都误读, 这误读是怎么发生的也不清楚, 到后来连播音员、主持人也跟着错, 这影响就大了, 甚至有以误压正的趋势。如:潜 (qián) 力误读为 (qiǎn) , 琴弦 (xián) 误读为 (xuán) 。

三、不规范用字的危害及解决对策

语言文字关系到每一个人, 爱护我们的母语, 治理语言应用中的混乱状况, 消除语言生活中的不良倾向及其影响,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 国家已公布了

《汉字简化方案》, 编印了《简化字总表》, 发表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颁布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 建立了现代汉语用字的规范。

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语言文字工作开始走上依法管理的轨道。

(二) 各行政管理部门各司其职, 加强管理

1. 加强舆论宣传, 创造良好的规范用语用字的社会氛围。

2. 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是法制意识的具体表现, 我们要增强法制观念, 树立守法意识, 有法必依, 有令必行, 规范地用语用字。

3. 实现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 需要各级政府及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工商管理、城建市容等有关部门各司其职, 加强标准化管理。

(三) 我们每个人要从自身做起, 注意正确使用汉字

1. 不书写错别字。

2. 不随意生造简化字。

3. 不书写繁简夹杂的字。

结论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使用语言文字是为了进行交际, 为了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语言文字的使用表面看似乎是个人行为, 而实质是社会行为。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文字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因此, 人们在使用语言文字进行交际时, 必须遵守统一的明确的规范。只有这样, 交际才能顺利实现, 生产和生活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摘要:本文通过汉字规范化概述, 从社会用字不规范的各种表现形式及现象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 着重分析了当前社会用字所存在的问题, 指出了不规范用字给社会带来的危害, 并提出社会用字不规范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汉字规范化,形式,现象,危害,对策

参考文献

(1) 江蓝生张国宪《汉语语言文字基本知识读本》人民出版社出版2002年

3.几个常用字词规范分析 篇三

语言在发展,同时也需要规范。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社会对固有语言提出挑战,一些社会成员在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等方面产生了困惑和错误。本文从基本的语言规范角度,谈谈一些常见常用宇词的使用。

关键词:

祖国语言 存在问题 具体分析 对策

词语的准确使用一般来讲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词性、词义、词的对象、词的语境、词的语法意义和词的特定意义。其中特别要注意的是词语的对象和语境,因情况的不同而有这样那样的变化,有的变化是正确的,有的则违背了一定的原则。虽不能死死抱着某些规则不放,一味地墨守成规,但也不能对汉语采取随意态度,于有意无意中破坏汉语的纯洁性与完美性,致使产生这样那样的不良影响。本文从最基本的语言规范角度,谈几个常用字词的正确使用。

1.分与份。分:基本字义有区划开、散离、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区划而成的部分、整体事物的一半共五大类义。其构字方法是会意,最根本的字义是“一别为二”。“分,别也。从八刀,刀以分别物也。”这是许慎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增韵》里说它是“裂也,判也”。山此看来,它是与“合”义相对的。在此基本义的引申下,便有大同小异的各种意思产生,具体如分开、分成、分出、分手、离别、分隔、区别、分配、分散分置、春分、分数及时间、长度、货币等单位等义。《荀子·礼论》里有“然则何以分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里有“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汀”,魏学洢《核舟记》里有“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现在常见的词有分辩、分餐、辈分、成分、水分、情分、缘分、分内、分崩离析、分兵把守、分担家务、分而治之、社会分工、劳改分子等。

份:基本字义有整体中的一部分、表示划分的单位、量词共三类义。常用词语有份额、份儿、省份、股份、身份、一份报纸等。二者的区别在于:“分”主要用在指分别、情谊、机缘、资质以及构成事物的不同物质或因素等情况下,而“份”则主要指整体里的一部分,用在某些行政区划和时间名词后面,表示划分的单位。同时,还可从最基本的单独的词性角度去区分,“分”一般多作为动词,“份”一般用作名词。前些年,公安部门把在全国范围内发放的“身份证”,有的写成“身分证”,而闹出了大笑话。

2.必须和必需。“须”的本义是胡须,《说文》说“须,面毛也。”它是个会意字。字从页(xie),从乡(shan)。“页”指人头。“彡”为“三”的变形,意为“多”。“页”与“乡”联合起来表示“人头上毛发多”之义,后特指胡子。除此特定义外,“须”还可作等、期待、需要等动词,必要、应当等副词及连词之用,另外还可作姓氏。曹雪芹《红楼梦》里有“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之旬。《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吴起须故人而食”之句。《汉书·冯奉世传》里有“不须复烦大将”之用,现在有“男大须婚,史大须嫁”俗语。因“必须”和“必需”两个词同音,都含有“必要”的意思,所以易相混。可从下列几方面进行区别。“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多作状语,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如:“必须拿出主意来”,“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它后面可带动词和形容词。有时还可以用在分句前面,如:“要想质量好,大家必须精益求精。”另外,表示加强命令语气,如“你们几个必须把这件事处理好”。再一点,“必须”的否定形式是“无须、不须、不必”。

3.不了了之和不甚了了。首先得知道“了”的意思,才可把它们的意思和用法区别开。“不了了之”中的“了”是了结结束的意思。整个成语是指用不能了结事情的办法去了结,意思是说把事情放在一边不管,就算完事。宋人叶少蕴的《避暑录话》有语:“唐人言冬烘是不了了之语,故有‘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是鲁公’之言。人以为戏谈。”现在有“昨天的那次争论就这样不了了之了。”它常用作谓语、定语,适于处理问题拖拉,再无下文之语境。近义词有“全无下文”,反义词是“迎刃而解”“快刀斩乱麻”。

“不甚了了”中的“了了”是明白的意思。“甚”是很。成语的意思是说不很明白,不很懂。从语法上看,它可作谓语,主要表现对事情不太清楚。近义词有“茫然不解”“一无所知”,反义词有“明察秋毫”“了如指掌”。宋人洪迈的《夷坚丁志·黄州野人》有语:“初不甚了了,养之数日,始能言,乃实人也。”现在可这样说:“我去外地走了三年,家里的事情不甚了了。”

4.弹冠相庆。“弹冠”是指弹去帽子上的灰尘;“相庆”是说一个人做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因为他们也将有官可做,这对于那些品行不正、结党营私的人来说是非常正常的。所以,此词多用于贬义,指坏人做成了坏事,相互庆贺,很得意的样子。其出自东汉班固的《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宋人苏洵在《管仲论》里说:“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清人赵翼在其《瓯北诗话·吴梅村诗》里道:“以视夫身仕兴朝,弹冠相庆者,固不同。”与之相近的其他词语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额手称庆”。反义词是“如丧考妣”。例如:“张二狗这次突然当上了村长,他的那帮狐朋狗友们马上就弹冠相庆,摆了好几桌大宴,全然没有了前天那种如丧考妣的可怜样。”

5.不负众望。“负”是辜负的意思;“众”指众人;“望”是期望。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很争气,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可作谓语、定语。其实这个词是人们从另一个成语“深孚众望”化出来的,严格来讲并不算规范的书面语。“孚”是使人信服的意思,《诗经·大雅下武》中有“永言配命,成王之孚”句。“深孚众望”是深得众人信服。它的近义词有“众望所归”“举世闻名”;反义词有“不孚众望”。注意,“负”与“孚”的意思截然相反,一个是辜负,一个是信服。如“在这次城市运动会女子100米比赛中,我单位的罗利不孚众望,以1分38秒4的成绩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这是错误的。而茅盾《蚀动摇》云:“他查复的公文,我也看见了,只说你‘不孚众望’,其余的事,概没提起。”则是正确的。

6.美轮美奂。它的意思是形容房屋高大华丽。出自《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看它的构成:“轮”指古代的一种圆形高大的谷仓,此处指高大,名词作形容词;奂是众多、盛大之义。古时形容房屋建筑的高大,众多与宏丽。后来以“美轮美奂”来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从此看,这是一个带有褒义性的赞美词,赞美的对象原本应该是建筑物之类,而不能是其他。近义词有“金碧辉煌”“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等。现在人们也有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精美效果的,还有对其他如书法、文学作品、人的长相进行赞美的,更有把它当成“尽善尽美”的意思去理解运用的,从本义上讲,这都是不规范或是错误的。

针对这种现象,最具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在解释了该词的出处后,接着又说:“后来用‘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得美好漂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此词条注释:“美好绝妙。水中芭蕾会客厅布置得美轮美奂。”如此一来,下面有关这个词语的运用也就成为正确的了:“这里到处都充满了诗情画意,真是美轮美奂啊!”邹韬奋《萍踪寄语初集·惊涛骇浪后》说:“我们经过一个美轮美奂的宏丽华厦的区域,开车的告诉我们说这是西人和本地富翁的住宅区域。”虽然如此,还有好多人认为后者不正确。对这种现象,专门管理此事的国家语委应作出明确的解答。

4.不规范用字调查报告500 篇四

不规范用字是当今社会的一种普遍且严重的现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关于不规范用字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社会用字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媒体应运而生.影视、广告、出版物接踵而来,商品包装,广告招牌变着花样地吸引顾客??这是时代的产物,代表着社会的进步。但随之而来的出现了许多不规范字,给识字尚少的小学生造成错觉,为他们以后的识字设置了障碍,也为人们办事带来许多不便。另外,在新课程改革中,确实培养了一大批有特长,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但是,不免顾此失彼,老师们相对地淡化了识字,写字。加上考试科目,项目增多,学生任务重,头绪多,书写质量自然不高,不规范字越来越多,从学生的作文,日记等作业中明显地反映出来。基于以上这些状况,我们班成立了“啄木鸟”行动小组,为“规范社会用字,共创文化潍坊”贡献自己的热情。

二、实践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活动,使学生正确使用规范字,认识规范用字的重要性.。

2.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社会用字状况,加强规范用字的思想意识。

3.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规范社会用字作出贡献。

三、调查活动内容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用字环境,实地考察出版物,影视屏幕,公共场所的设施及招牌、广告、商品包装说明,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行业中的用字规范状况。探究社会上的错字、别字、使用简化字、繁体字等不规范字的比率,对不规范的用字现象提出善意的批评,建议使用规范汉字。

四、活动过程

1.调查人员:青州市东夏初级中学“啄木鸟”行动小组成员

2.调查时间:20XX年4月9日——4月22日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礼仪之邦,特别是中国文字。中国文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是

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但是,现代的人们对中国文字传统的写法有所改造,那些现代的字使现今这个社会出现了许多的错别字。

在现代的这个社会里,有很多人都是为了一时的方便,而把很多的字简写;或是不会写的就把另一个同音的字代替原本的字,这样就可能使原来的句子意思改变了。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大量的汉字书写不规范的情况。

一、大量使用繁体字

在此次搜寻不规范用字中,繁体字是发现最多的一类。有多处因使用繁体字而出现不规范的情况。出现多处不规范书写汉字的现象。

二、部分手写招牌、标语使用错字、简化字甚至别字

由于现在大多广告处牌都是通过电脑制作而成,而电脑根本就打不出错字、简化字,所以在多个广告牌中,未发现错字、别字情况,只找到了五处使用繁体字的情况,但一些手写的广告和标语中,错字、简化字还是不少。如将“乐队”、“花圈”中的“队”、“花”写成错字,将“停车住宿”的“停”,“餐厅”的“餐”写成简化字。这么一改变,让人看了很不舒服,特别扭。如果这些错字、简字继续下去,那么以后的文字会变成什么样呢?

三、随意变形文字

除了以上所举的不规范文字,一些店铺业主为了达到吸引顾客眼球的目的,对文字进行随意变形,或中英文并用。如将“欢迎光临”变为自己创造的异体字,千奇百怪。

四、语法错误

虽然不属于不规范文字,但让人感觉更加别扭。如“星期八服饰”,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出:公共场所不规范用字的现象还较严重,而这又恰恰是人群密集的地方,会给人们带来不便。因此,我们觉得政府应该重视,以行政命令来规范公共场所的用字。

通过调查活动,同学们收获颇多:

1、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感受到了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

2、经过调查研究,学生规范用字的思想意识加强了,认识到了使用不规范字的危害和不便,决心从我做起,正确使用规范字,并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为规范社会用字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社会不规范用字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内容:社会不规范用字情况调查报告

二、摘要:很多人都是为了一时的方便,而把很多的 字简化;或是受文化素质和习惯的影响,对文字的使用不求甚解,不规范用字,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三、调查目的: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正确使用汉字

是每个人的素质和社会文明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街头信息牌、广告标语上却有 不少不规范字和错别字,这些明显的错字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我想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错别字展开调查,了解社会用字状况,正确引导并建议他们改正,加强规范用字的思想意识,使我们正确使用规范字,认识规范用字在文字使用中体现社会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性。

四、调查时间

20XX年7月12日至20XX年7月13日

五、调查结果

这是网上的一组数据:

(1)社会各类不规范用字比率

不规范汉字类型 :机关企事业用字户、媒体用字、商品用字、公共场所用字。合计:

错字比率 0.5% 1.1% 1.2% 2.3% 5.1%

简化字比率 0.2% 0.3% 0.4% 4.2% 5.1%

繁体字比率 1.3% 2.1% 3.6% 1..5% 8.5%

合计 2.7% 5.8% 6.7% 11.3% 26.5%

在走访中我们的发现:

1、在一些商店的橱窗上,有的人为了美化,引起大家的注意,把一些简体字写成繁体字。如:把“石头记”写成“石

頭记”;把“代客泊车”写成“代客泊車”等。

2、有一些人写字为了简便,写成了错别字。如:把“桂圆”写成了“桂元”,把“豆腐”写成“豆付”,把“鸡蛋”写成“鸡旦”等。

3、错别字的高频出现。理发店广告牌上“招收徒工”的“徒”写写成了“徙”、“烟酒批发”写成了“烟洒批发”;高楼大厦”写成“高楼大夏 ”等。

五、几点建议

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国家法律的明确规定,是维护国家主权、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为规范社会用字,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用字环境,积极推进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特建议:

1、进一步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深入人心。

2、制定并印发《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用字管理的通告》,以行政手段推进城区社会用字规范化。

3、加大城区社会用字管理力度。由行政执法部门依照有关法律及规定对不规范用字单位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

六、调查感悟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不同的字有着不同的含义,我们不能为了一时的方便,或无心之失而写错别字。这样会带来很多的麻烦。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写错别字的危害和影响。通过调查我们深刻认识了汉字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还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甚至错误使用的地方。对正确使用中国文字,我们感到责任重大。汉字规范化的道路还很长,规范社会用字作为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全社会成员共同努力。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有这种意识,并切实付诸行动,就能逐步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汉字的规范化。

在中国,特有的文字旧是汉字。中国的文字是经过不断演变而发展起来的。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再到?金文?秦朝时统一的文字?小篆?到?隶书?,后来慢慢发展到?楷书?又有了繁体字和简体字。现在,中国大陆使用的是简体字。

在当今的社会上,处处用到文字,没有了文字人们如何生存?看,招牌、广告、路标、标语、墙报、商店橱窗等等,存在的问题便是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法规对社会用字作出了有关规定以及对?书法?用字的特殊也作出了规定。可是,到商店里、小区、街上溜达一圈,便能发现许许多多有意思的文字,例如:商店里,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打出了新颖、妙趣横生的广告词,如默默无?蚊?;舞厅的招牌上龙飞凤舞地写着个?午?;在许许多多优秀的软笔书法作品中,总是能看看见写着许许多多笔划繁多、复杂的繁体字;商店中,有一种食品名曰?QQ糖?,深受许多人喜爱;网上,?靓??帅?酷?成了常常挂在嘴边的语言。有些广告语更是让人津津乐道,比如:?一见‘钟’情?、?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社会用字不规范主要存在着以下的几种情况:

一、广告语利用谐音滥用文字。如玲珑?踢?透?骑?乐无穷,?衣?见钟情鸡?不可失等等

二、广告语一语双关。像手表广告的?一表人才?等;

三、不断产生新词。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像?QQ、?按揭?、粉丝?等一些新词开始在人们的生活中活跃,渐渐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当中;四有的广告当中运用了对联,真是天衣无缝,让人叹为观止。比如说那幅?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的对联就将我们折服了。社会用字当中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用字情况的原因:

一、为了推销产品,吸引更多的顾客,广告商们利用谐音滥用字,给那些年幼无知的小学生带来许多不好的影响。

二、平时,为了节省时间,书写方便,人们用了简化字,却不知那些文字早已被社会淘汰。

三、繁体字则是那些为了崇尚古人、为了书写美观或为了表现自己的才华等的人不规范地使用。

那么,怎样消除不规范用字的情况呢?我觉得,首先要睁大我们敏锐的眼睛,善于观察,从而发现生活中的不规范用字。如果看到一些不规范用字的情况,要立刻纠正,向店主、居委会反映,改正过来。当然,对于社会上那些存在别字、错字、不规范字的现象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实际、有效的措施:

一、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污染法规写在公告栏里,让人们随时注意不要写错字、别字;

二、或者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污染法规制成大的广告条幅,让人们经常看,经常学习,进一步规范用字;

三、也可以把常用汉字规范用字打印下来,发到每个公民手里让他们先学习再举行竞赛。另外,对那些不规范用字的个人或集体,可以采取罚款的制度。

比如说写一个错别字罚五百元,广告语滥用字罚款二千元,滥用简化字罚款二百元等。相反,对于那些发现不规范用字情况举报的人给予奖励,对规范用字的个人或集体给予奖励或表扬。

5.银川市不规范用字情况调查报告 篇五

调查小组:文史学院中文系12级汉语言三班 调查时间:2012年12月16—17日

一、调查目的

汉字是世界上起源很早的文字之一,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汉字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对我国国家的统一,对汉族语言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不断加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已经成为一个衡量城市区域文化水平的标准,更是一个城市形象的代表,内涵的体现。但是汉字形体各异,结构复杂,笔画多的字很难记住,形体和读音相近的字较多,因而比较难读,难写,难记,难排检。很多人受文化素质和习惯的影响,或者为求一时的方便,不规范用字,把很多的字简化,对文字的使用不求甚解,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因此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我们有必要针对现实社会中的错别字展开调查,了解社会用字状况,加强思想意识,使我们正确使用规范字,并认识规范用字对于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二、调查过程

1、前期准备

我们事先学习了现代汉语教材中文字部分的相关内容,阅读了《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常见的错别字》,并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对于一些常见的错别字进行了了解。开会讨论明确了调查研究的对象:1)书写错别字;2)简繁字的滥用;3)英语汉字混用等。并且把全班同学分为3个组,分别负责西夏区,金凤区和兴庆区,各小组选出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确定了调查范围与行进路线。

2、实地调查

十二月十三日,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对银川三个市区的一些主要干道和公共场所的汉字规范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现场记录。主要包括主、支干道及公共场所上的标牌、店牌、指示牌、广告牌、宣传画中的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错别字、缺损字及拼音、英文标识等。

在调查过程中,大家能够分工合作,相互协调,路线事先规划比较好,调查进行的很顺利。业主普遍态度很好,对我们的调查给予了肯定和支持,很多出现用字不规范的商家当场进行了改正。

3、讨论研究

实地调查结束后,我们回到学校,首先由各组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讨论分析。在此过程中同学们能够认真整理实地调查记录,提出了在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于汉字使用规范情况发表看法与见解,同时由组长进行整理汇报。小组讨论结束后,各组长再就各组讨论成果进行意见交换,对银川市不规范字普遍存在问题总结归纳。

4、总结结题

探讨之后,针对看到的问题,由第二组组长执笔,把同学们的意见进行了汇总,形成了文字材料,作为我们这次调查活动的成果。

三、调查结果与收获

从这次调查结果来看,银川市的一些主干道如:等地方除了某些商场,街边小店与路边广告的使用不规范比较多外,文字的使用还是比较规范的,几乎没有发现错别字、异体字等不规范现象,但商贸城附近不规范汉字现象较多。从整体看,凌海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情况算不上乐观。繁体字的大量使用,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其次在一些小商店的门头,文字的使用不是很规范。不只是繁体字滥用,错别字的情况还存在。错别汉字的具体情况是千奇百怪,层出不穷。有写别字、繁体字、音同字等等。现归类如下:

1、写错字

这类占的比例最多。商家受知识水平,文化素养的限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会对正确的汉字增添,删减或修改一些笔画,或混淆使用字的偏旁部首。如:西夏区同心路的一家商店把“酒水”写成了“洒水”。

2、写别字

写别字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商家只是为了方便就索性写成别字。如:怀远市场一家水果摊铺把“桂圆”写成了“桂元”。街边广告把“办证”写 成了“办正 ”。锦绣江南汉餐馆员工仪容表标准第五条为:不涂染指甲油,指甲不易过长。正确的写法应该为:不宜过长。

第二种:商家为了吸引招揽顾客,滥用成语或词组做广告。一些商家为了吸引顾客,会使用一些人们所熟知的词语作为店里的招牌,但是这些词语里的某一些字被商家用同音字代替来显示该店的性质。如:金凤区正源南街一家服装店取名为“衣恋馆”,银川商城永安巷附近一家饮品名为“渴乐吧”。一家婚庆店名为“罗马嫁日”。还有一家品牌店名为“衫国演义”。

3、写繁体字。

在一些商店的招牌上,有的人为了美化,或引起大家的注意,把一些简体字写成繁体字。如:金凤区正源南街一家婚庆公司名为“龍鳯呈祥”;兴庆区一家饰品店名为“石頭记”;一家大酒店前的告示牌把“泊车”写成“泊車”等等。

4、使用二简字

一家餐馆的招聘告示把“加餐”写成了“加”

5、英汉混用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英文逐渐走近人们的身边,步入大众的视野,越来越多的商家为了吸引顾客的眼球,使用英文标识或英汉同用。如:银川商城附近一家名为三彩的服装店招牌写作了“三color”。

除了用字方面,同学们还细心的发现了一些语法方面的问题。如:新开业伊始,提前预祝等。

这次调查研究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有了很大收获。一是加强了实践锻炼,提高了调查研究能力。二是加深了对语言文字使用规范化的认识,对今后的现代汉语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三是加深了对银川市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的总体的了解,开阔了眼界,拓宽了视野。

四、建议

我们应该对汉字的规范使用加大重视,尤其是文化欠发达的,较偏远的地区,更应该使规范性文字。银川作为内陆地区唯一一个国家制定的经济特区,更应该在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提升文化素质。银川市文化、教育等相关部门在文字规范化使用上工作,帮助广大民众树立规范用字的意识。把克服语言障碍、克服方言的隔阂,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的社会工程。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加强宣传,加大城区社会用字管理力度。由行政执法部门依照有关法律及规定对不规范用字单位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个人应该不断提高文化素养,也不要为了一时的简便而不规范使用汉字。

五、调查感悟

6.规范用字作文 篇六

星期日的清晨,天空瓦蓝瓦蓝的,金色从人行道旁茂密的枝叶间洒落下来。我和同学杨新航,刘佳琪组成一个调查小组,调查一些商品,店名的错别字滥造字和乱用成语的情况。

我们先在繁荣街调查了几家商店,其中发现一家错别字。这家的牌子是“心z露”,其中的“z”字,是属于乱造字。我们又在一条街发现了几家,一家是“食面八方”,正确地应该是“十面八方”。我们进店访问了店主,店主说明了原因:把店名定为“十面八方”的原因是希望十面八方的人都来店里吃面。听后,我们向店主提议:成语是固定词组,不能滥用成语。老板红着脸说:“我会按政府要求按期改正的,谢谢你们。”我们接着往前走,又在前面发现了一家,“美食美客”,其实正确的应该是“每时每刻”。店主对我们说:“小朋友,每个店的店名都是有意义的,我店的店名意义就是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都欢迎客人来本店品尝食物。”“叔叔,但是成语是有规则的,不能乱造成语。”我的反驳让叔叔心服口服。

上一篇:电气主管的工作总结下一篇:形容词和副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