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施教(精选11篇)
1.以德施教 篇一
以德施教 依法治教 用心育人
周 扬
[内容摘要]:中国的教育开始走上法制化的轨道,这种形势使得依法执教成为社会对教师的一种普遍要求。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必须重新审视并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提高民主法律意识和崇高的道德观念,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克服盲目的教师权威和无视法律的行为,依法执教,以德施教,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关键词]:乐业表率 尊重关爱 知法学法 耐心换位
我在上师范时,学校的墙上有一句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深深地印在我心里,并在工作中像一盏明灯,时时刻刻指引我努力前进的方向。作为一名教师,我渐渐知道了“师德”的重要内涵。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当今时代,依法执教、依法保教、依法治教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改革开放,中国迈开了走向世界的步伐,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已把教育人作为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以法来规范教育,依法来保护教育,协调教育内部及教育外部的各种关系,维护教育的正义和公平,被视为保证教育战略地位、有力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措施。中国的教育开始走上法制化的轨道,这种形势使得依法执教成为社会对教师的一种普遍要求,它要求教师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必须具有依法执教的意识和行为,并且成为自己应当遵守的一项重要的职业道德规范。而教师的职业道德,既是教育文化的深层内涵,也是一个民族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行为,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的动力之源。因此,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必须重新审视并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提高民主法律意识和崇高的道德观念,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克服盲目的教师权威和无视法律的行为,真正做到依法执教,以德施教。
在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
一、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有的教师不允许学生上网、打游戏,自己在办公室却偷偷上网聊天、玩游戏;教育学生讲卫生,不随便吃零食,不乱扔垃圾,自己却把烟头、瓜子壳乱扔;教育学生对人有礼貌,主动打招呼,面对学生的问候却是一脸麻木;教育学生讲团结,相互尊重,可教师之间为了当优秀,评职称而争得面红耳赤。这些现象不能不令人担忧。因为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
二、要有高涨的工作热情、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争做学生的楷模。
许许多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取决于积极主动的心态。而教师的积极情绪、主动心态更是身心健康的一种内驱力,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不仅如此,教师的良好心态还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反之,如果教师做事懒散,处世消极,那么,势必会使祖国的花朵耷拉着脑袋,打不起精神,自然也不能茁壮成长。俗话说:“爱一行,才能干好一行”。一个人如果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就不会把全部的智慧和力量投入进去。教师职业是个良心职业,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是教师应当效仿的。只有热爱本职工作,才谈得上乐业,只有乐业,才能干好本职工作。青少年学生一般都具有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他们就像镜子,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反映在他们身上,这就要求教师时时做好学生的表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工作中,我体会到:教师对同事的热情相助,对家长的尊重与理解,对学生的关怀与爱护,就能换来学生对师长的彬彬有礼,同学之间的团结互助,对来宾的热情礼貌;教学过程中,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工整的板书,精练清晰的语言,就能换来学生清楚整齐的作业,流畅的表达,端正严谨、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教师身体力行,参加一些班级劳动,对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会更有帮助。
三、要有一颗宽容、公正的爱心,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和教师的地位是平等的,学生享有的基本权利应当受到尊重。我国对中小学教师在热爱学生方面的职业道德要求是: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教育学生的重要前提是对学生的爱。“爱心”使学生成长,“爱心”使差生转变,“爱心”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教师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前提,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更是转变后进生的前提。心理学中有句名言,“如果你想要人们相信你是对的,并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那就需要人们喜欢你,否则,你的尝试就会失败。”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热爱学生,给学生以温暖,学生就会尊重教师,热爱教师,认真听取老师的教诲。这是教师对待学生的核心原则。教师必须学会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所面对的是涉世不深、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孩子呢?严是一种爱,宽容也是一种爱。宽容是一种信任,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仁慈。它能温暖、滋润学生的心田,开启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安慰和力量,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接受所有的学生,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注意时时处处在细节中体现出公正的意识。
四、无私奉献,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一名教师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师生情、教育爱,作为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要求教师精心热爱学生,又包括要求教师精心教育学生。
五、知法学法,依法执教,做合格的人民教师。
众所周知,“依法执教”,就是教师要依据法律法规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我们应当彻底转变教育观念,把“育人”放在第一位,依法执教,摈弃传统的“管、卡、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1、依法执教需要耐心。
学生是未成年人,是受教育者,就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问题。尤其是我们在面对差生或所谓的“问题学生”时,更应当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学生的心灵中去,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准症结,制订措施,并建立平等、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还要有耐心,做好“学生的问题会反复、反弹”的心理准备,再次帮助他改正缺点。众所周知,改正缺点、养成好习惯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有的是在经过多次反复之后才能改正的。如果我们选择消极角色,采取高压政策,动辄对学生发火、甚至打骂,这不仅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损害了学生的心灵,而且把自己推上了法律的被告台。近几年暴光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违法事例,让人看了触目惊心:打学生耳光、撕学生耳朵,在学生脸上刺字„„这些行为不但触目也触动了法律法规。纵使教师有千条万条理由为自己辩解,但也无法开脱自己的法律责任。
“桃栗三年柿八年”,其中不仅含有艰难和漫长,更不乏育者不焦不躁的心绪和自信啊!有了耐心,我们不会过度惩罚我们的学生。有了耐心,我们不会把我们的浮躁感染给我们的学生。有了耐心,就会有成绩。有了耐心,就会有奇迹„„
2、依法执教需要换位思考。
有人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每位教师在执教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要对学生进行批评与惩罚。我们知道,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批评与惩罚也是必要的。它尤如树木成材前的剪枝过程,尤如庄稼成熟前的喷药措施,它可以促使孩子在适当的批评与惩罚过程中规范自我,促进其健康成长,但依法执教需要教师把握好批评与惩罚的尺度。要想把握好批评与惩罚的尺度,时时做到依法执教,教师除了利用法规约束自己外,不妨多多进行换位思考,即:站在学生家长的立场去考虑如何批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怎样惩罚。这样的换位思考,可以唤起教师母性的慈爱,能够使教师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他的世界,以学生的心情去体会学生的心情,以学生的思想推理来思想他的一切。你理解了他的想法,体会了他的心情,也就会在批评他或惩罚他时选择他能接受的方式与力度,同时也避免了惩罚过度。
如果每位教师时时能够做到依法执教,以德施教,那么,我们的教育必将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人才倍出。相信每位教师都会为之努力的。
2.论“以德治国”和“以德治党” 篇二
摘 要:“以德治国”思想是江泽民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理论之后提出的有益建设性理论,是对刘少奇同志“以德治党”思想的重要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坚持“党要管党,從严治党”从而保持我们的先进性,而“以德治党”正是党的先进性的要求。另外,“以德治国”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讲道德的广泛性从党这一单一层面上升到国家乃至社会这一层面。这是一个更宏伟的目标,也是一个更艰巨的任务,而“以德治国”的基础便是“以德治党”,唯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关键词:以德治国;以德治党;有机统一
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提出了“以德治党”这一重要思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又一重要发展和丰富。而在新世纪伊始,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又提出了“以德治国”这一重要思想,这基本可以看作“以德治党”的发展和延伸。在社会主义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再将“以德治党”和“以德治党”这两个观点拿出来对比,究竟该如何评价,二者又该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这些无疑都是全党、全国乃至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
刘少奇同志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先行者,其对我们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思想便是“以德治党”,即在强调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时,尤其注重共产党员的道德修养。关于这一点,刘少奇同志曾在其《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作了详细而系统的阐述,他认为一个共产党员的修养并不应仅仅局限于政治教育层面,而应该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修养。这个全方位多层次既包括了无产阶级的党性修养,即政治修养;同时也包括一个人的基本道德品质的修养。当然,他还提出,无产阶级道德的伟大之处正在于因为它构建于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利益之上的。它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最广大的利益,是一种敢于为党、为人民、为民族解放而牺牲的一种无畏的革命道德。刘少奇的“以德治党”思想是在革命战争年代提出的,因此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到有许多类似阶级斗争的特殊的年代符号,但撇开这一点不谈,无产阶级道德的实质即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广大利益,这一点是永不改变的。即使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依旧是贯穿始终,要不渝的坚持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上文所言,“以德治国”是“以德治党”的延伸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以德治国”这一问题时也曾强调指出“以德治国”要与依法治国相结合,法治德治要互相促进互为依靠,法治是基准甚至说是最低标准,德治是目标也可说是理想状态。然而,这是“以德治国”的一个方面,从另一个方向上来看,“以德治国”甚至于依法治国的前提都是“以德治党”,治国必先治党,这是万古不变的真理,其原因笔者将其罗列总结为以下四点。
其一,“以德治国”必先“以德治党”与治国必先治党理出同源。从一个层面上来说,“以德治党”是“以德治国”的前提和保障。从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便是任何社会主义事业的前提,如果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将会成为无根之水,烂掉、腐掉。我们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头羊和先行者,是整个国家与社会的表率,尤其是党的领导同志,于全党、全国、全社会起着重要的模范带头作用。因此,要保证“以德治国”的有效实施则必先从“以德治党”抓起,只有实现了党风的廉政纯洁,将我们党建设好,才能实现以党风、带民风、促新风,才能从“以德治党”的经验中汲取营养,更好地应用于以德治国,并发挥“以德治党”的楷模作用,更有力的促进和鼓励“以德治国”方针的实施,并为其提供一个坚实可靠的领导基础。
以德治党必先于以德治国是中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执政经验所要求的。在六十余年来的执政经验中,“以德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所不同于其他政党的特别之处,也是中国共产党能常变常新、永葆活力的重要源泉。早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首的我们党的重要领导人就形成了以德建党并以德治党的重要思想。也正是由于这一思想的贯彻与落实,使得我们在革命战争年代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党的纯洁性和道德性,从而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致拥戴,最终夺取政权。在取得执政地位后,新中国百废待兴,在面对艰巨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任务时,除了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外,我们党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党的道德性建设也丝毫没有放松,这一切为三大改造的顺利实现和我国执政党地位的巩固形成了良好的风尚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自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党的领导核心形成了,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崭新的时期。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成为了潮流,但“以德治党”却也依然常抓不懈,其表现形式则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此之后的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新一代领导人无一不重视党的道德建设,在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修养的同时,更不忘其道德修养以“以德治党”来促进“以德治国”。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长期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以德治党”是“以德治国”的重要前提,只有我们党的德治局面打开了,才能保证“以德治国”的顺利实施,只有我们党形成一股道德纯洁的风气,社会才会显出一番欣欣向荣的态势,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才能蓬勃发展不受拘束。因此,“以德治国”必先“以德治党”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是执政经验的要求,也是德治发展的应有之义。
“以德治国”必先“以德治党”,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决“四风”的重要保障。由于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我国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也是治国治党的主体。然而在发挥人民群众“以德治国”主体地位时,必先正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与权力是人民所赋予的,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是“以德治国”的关键,唯有抓住这一关键,才能保证“以德治国”能顺利开展并取得卓越成效。因此,必须坚持以德治党,提高党员干部的道德水平,深化落实政治体制改革和完善监督机制,做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杜绝贪污腐化,从根本上解决“四风”问题,以身作则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张铁军.江泽民“以德治国”思想与刘少奇“以德治党”思想关系之比较[J].社科纵横,2001,04:21-22.
[2]唐樵.论江泽民“以德治国”思想及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意义[D].西南师范大学,2002.
3.以德施教 篇三
其次要有高度的政治意识,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武装头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为教师还要有品行。教师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精神面貌和行为习惯等,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体育老师更多的是带给学生阳光、快乐、健康与自信。我们体育教师始终满腔热情,诠释着教师的职责,呵护着学生的成长。要在教学和群体竞训中身体力行,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学生。体育不能只当体育,要把体育当成培养一个人具备更高素养的教育过程。体育不光是体能与技巧,更多是带给学生对人生与生活的认知态度,不放弃梦想、理性面对一次次出现的胜利和失败,善于在急速变化的环境中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更好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等,这些是体育可以帮助一个年轻人发展出来更高综合素养的原因。
4.读书修德 以德律己 篇四
以德律己
---------坚持读好书,提升能力促发展
读书学习是领导干部修德律己的重要途径。读书的过程实际上是提升道德、陶冶情操的过程。领导干部政德修养,事关党性意识的强弱,事关党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形象。重视读书学习,加强道德修养,尤须“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在读书中陶冶情操,升华境界,常思为政之德,打牢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础,肩负起治国理政的重任。
天生我才必有用,有用必先善学习。学习的核心是信,信则必有所诚,诚则必有所进,进则必有所得。如果学习是为了取悦他人,则无异于舍本求末。提升境界须读书。领导干部应当从读书中汲取营养,滋润心灵,完善性格,提升境界。儒雅之气,多从书卷中来。读书多、见识广,胸怀自然宽阔,谈吐自然文雅。只有读书学习,才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怡情养性,使自己的思想道德日臻完善。
应当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学习,不一定就能成功。但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学习。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们精神旺盛的营养品。西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重视读书学习,经常接受新知识、新观念。能净化自己的心灵,强化人性中的善,遏制人性中的恶,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在现实生活中,为何同样身居领导岗位,同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领导干部能拒腐蚀、永不沾,而有的却步入腐败?根本原因在于两者的内因不同。一个潜心读书学习、注重党性修养,致力于党和人民事业的领导干部,把全部身心投入其中尚嫌不够,又哪有精力去损公肥私、投机钻营、吃喝玩乐?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领导干部应当增强读书意识,学会从繁忙之中抽出身来,独守一份清幽和寂寞,开卷“乐”读,让心境得以净化,提升正气。有云:“昨日堂上吏,今日阶下囚;囹圄悔悟多,只恨读书少。”腐败分子多把自己腐败的根源归于放松读书学习和思想改造。不错,加固思想道德防线离不开书籍的滋养:是非明于读书,名节源于党性,腐败止于正气。读书可以明志,志存高远,而后方能筑牢廉政之基。学习要以我为本,反思、修正自我,认识、发现自我,完善、武装、战胜自我。领导干部应当重视读书学习,从书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加强党性和品德修养,提高思想境界。只有这样.才能立信于人、立公于民、立德于世,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学习之路不在别处,就在自己脚下。只要有足够的信心,就能打开学习之门,走出自己的路。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已而区别于他人的学习之路。坚定地从这条路走下去,就能登上“泰山之巅”,找到属于自己的“迎客松”。
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干部执行力。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水平和能力集中体现在执行力上,要把执行力建设作为最基本的政治职责、作主要的工作思路、最有效的工作方法去贯彻。比尔盖茨讲: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柳传志讲:执行力就是用会办事的人去做事。简单的讲,执行力就是:明确的事情认真做,简单的事情反复做,复杂的事情耐心做。
5.以德育人05 篇五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全社会公认的并由教育行政机关制定的规定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教师的师德修养,则是指具体到每一个教师个体其本人的政治思想观念、个人道德情操和业务水平。
每个教师的师德修养与教师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所要求的多少都有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越短,教师的道德素质就越高,反之就越低。作为教师基本上都知道书面上规定的教师道德,但由于师德修养水平不同,并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把教师道德规范、准则全部做到做好。
例如,每个教师都知道体罚学生的做法是错误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就是有些教师控制不了自己,具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甚至触犯了刑律。
上述例子说明,师德修养针对每一个教师个体来说是很参差不齐的。教师所从事的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教师的师德修养水平的高低势必直接影响着所教学生学生的道德素质,也影响着整个学校的德育形象。因此,教师师德修养是以德育人关键。
教师的师德修养主要表现在教师在政治思想个人品德方面、对学生家长关系的处理方面、对自身业务水平提高的态度方面等。
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会严格要求自己,牢记自己是一个教师,是杜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们在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同时,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旗帜。他们为人正直,心胸豁达,谦虚谨慎,堪称师表。他们关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有着为民族的兴旺发达而培养祖国栋梁之材的敬业精神。一个师德修养好的教师强调学生的独立人格,始终把学生人格尊严放在第一位。在“尊师爱生”问题上,首先考虑的是“爱生”,眼中没有“好生”、“差生”,课堂抽问、批改作业、班务安排等都一视同仁,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所有学生避免有害身心健康的情况。不会拿刺耳的话语来挖苦、讽刺“差生”,总有办法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对课堂出现的混乱状态能有效的制止。愿意听取学生及其家长或监护人关于教师教学、管理、行使职权等的意见。在学生有意或无意地冲撞、伤害自己时,能理智的对待,冷静地分析,正确地解决,不会轻易地发大火,乱骂人。进入教室时总是衣着整洁、体态端庄,面带笑容面向所有学生。始终把自己摆在教育者的位置,为人师表,做学生的好榜样。
一个师德修养好教师会认为家长如果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学生在校表现会更出色。把家长视为自己的伙伴和合作对象。为维护这种健康的伙伴关系,会经常主动地通过许多方式与家长沟通并争取他们的合作,与家长沟通学生的情况,听取家长对教师和学校工作的意见。经常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如学科的学习成绩、技能和能力的发展、学习态度、品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等定期向家长传达。不会利用职务关系向学生家长谋取私利。
一个师德修养高的教师能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奉献全部精力来提高自己的教研和教学能力。他们现代意识很强,特别关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断进取。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接受新知识、新观念,学习新教法,掌握新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改革,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比如,采用先进教学手段之一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来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现代化的气息,这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会极大的促进作用。
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每一个教师首先应该受教育。除了在专业知识上以外,在师德修养方面更应经常接受再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更新教育观念,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其次,在工作中要热爱学生,尊重家长,团结同事。在业务上要潜心治学,增强现代意识,不断接受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全面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6.以德树人 成就最美 篇六
成就最美
于耀兰
践行师德师风,为了更好的让师德深入到每一个教师的一言一行中,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让师德内涵在工作行动中加以落实升华,加强师德修炼,师德的修炼,就是他人所没有的师德,今天我想就我校如何开展践行师德师风谈三点意见:,一、全体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什么是师德?所谓师德,而且还具有高尚的师德和人品,还是教育思考者和师德示范者,对师德素质的要求更加严格了
践行师德师风,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巩家山完小师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拥有一个无私奉献的教师,是学生的幸福;拥有一支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的光荣。为了更好的让师德深入到每一个教师的一言一行中,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将通过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让师德内涵在工作行动中加以落实升华。
加强师德修炼,看似很难,实则很简单,关键在于你想不想做,愿不愿去践行。只要你持之以恒去做。师德的修炼,或许通过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可以达到一定的“修炼”效果,有一句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它说明了人们最崇尚知识高的人,最尊敬有德行的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身教最为美,知行不可分。既然老师是为人师表的人,就应该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美好形象去影响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做教师的首先就要立好德。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这个层面讲,老师也应该与众不同。而这与众不同的东西,就是他人所没有的师德。为了“传道”,我们要有一颗爱心,一颗责任心。有爱就有一切,就懂得责任的重大,就可传“真”道。为了“授业”,我们要有一颗恒心,一颗事业心。只有安心工作,任劳任怨,才能教给学生真本领。为了“解惑”,我们还要有一颗耐心,一颗宽容心。面对学生的困惑,我们要真心帮助,耐心引导,使他们扬起理想的风帆。
今天我想就我校如何开展践行师德师风谈三点意见:
一、全体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什么是师德?所谓师德,就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报告更明确的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名校是因为有名师,名师造就了名校。名师不但教学质量强、业务精湛,而且还具有高尚的师德和人品。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教育思考者和师德示范者。我国现代哲学家杨维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不仅要有这种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正如奥地利教育哲学家马丁。布贝尔所说;“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能对学生的整个起真实的影响“,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生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责任更加突出了,教书育人工作的标准更高了,对师德素质的要求更加严格了,师德师风也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简而言之,能否建成一流的西部名校,与学校的师德师风有着直接的内在的联系。学校的管理体制的改革、发展战略的实施、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都需要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和衷共济、敬业奉献,需要广大教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学校的创新能力,才能保持学校不断发展的生命力。所以,师德师风不是空泛和抽象的,它与教师的思想觉悟、价值观念、道德水平、工作态度等息息相关,并在教师的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中具体地显示出来。我们看到,正是由于多年来广大教师爱岗敬业、辛勤耕耘、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才铸就了我校优良的“严、细、勤、实”教育教学风格和高尚的师德师风模范,也拥有了我校历年来在社会上的良好赞誉。
三、必须正视当前我校教师师德师风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看到主流的同时,我们也要对我校师德师风建设中不尽人意的状况和现象给予高度的重视,有的还必须予以警惕,切不可掉以轻心。当前,我校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教师育人意识淡泊,对学生缺少关爱;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对本职工作得过且过,敷衍了事;以教谋私现象在个别教师身上存在;体罚学生、动不动就将学生赶出教室的行为也经常发生;上课接听手机,不履行考勤制度等现象依然在个 别老师身上发生;此外,还有极少数教师缺乏责任心,备课不认真,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呆板,不进行课堂组织、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等。
7.以德治警的思考 篇七
以德治警的思考
传统“德治”有着丰富的`内涵,但缺乏民主法制作为基础和前提,因而只能是一种政治理想,现代意义的德治应以法治为基础.“以德治警”作为“以德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法治前提下,依法治警和人民警察道德建设的统一体,确立“以德治警”模式应从这两方面予以努力.在人民警察的道德建设过程中,“官德”的建设尤为重要.
作 者:李珊珊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察管理系,北京,100038 刊 名: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WUHAN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INSTITUTE 年,卷(期): 4(2) 分类号:B82-051 关键词:道德建设 以德治警 以法治警8.以德为魂 廉洁从政 篇八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说的正是廉洁之人是人民的表率,得到人民的尊重,而贪污腐败的人只会得到人民的鄙视和唾弃。廉洁,即公正不贪,清白无污。从古至今,清正廉洁是多少为官者郑重承诺的政治信条,更是多少普通百姓的殷殷期盼。廉者荣,贪者辱是自古不更的道理。中华民族向来是一个有着强烈荣辱感的民族。从耻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项羽;从耻为亡国奴的文天祥,到拒绝美国救济面粉的朱自清……无数铮铮傲骨的人物,在中华历史上演绎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历史滚滚车轮驶入现代化新时代,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廉洁奉公、勤政为民。
在中国文明悠久的历史中我们不难看到许多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都深刻的认识到了治吏对推动国家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历朝历代,为官清廉都是许多有识之士孜孜以求的目标。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晏婴就提出“廉者,政之本也。”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时代,又提出“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的论断。其实,这些话都向我们传递着一个浅显的道理,那就是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居官者要廉而不贪,洁己爱民,作老百姓的道德表率,才能正本清源,使国家日臻强大,使百姓安居乐业。然而理虽浅显,但古往今来,在此触礁者却是时而有之。也正因为如此,那些一身
正气、两袖清风之人,才会被老百姓长记于心,经久传颂。
廉洁、公正、爱国、恤民、勤政、奉献。这12个字既是人民对“父母官”的理想期盼,也是百姓对为官者廉洁从政的评判,能在帮助党员干部树立牢固的道德防线,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提供学习的教材。如今整个中国社会正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朝着“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前进,然而,在前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一个个反腐大案浮出水面,一个个贪官纷纷落马,一次又一次地为我们敲响了反腐倡廉的警钟。对照社会上的腐败大案,我们不敢懈怠;审视身边的廉洁环境,我们任重道远。如果说,过去的成绩归功于我们有一个良好的勤政廉政的环境,归功于我们有一支廉洁从业、乐于奉献的干部队伍的话,那么,未来更加繁重的发展任务,更加需要我们发挥无私奉献,勤政廉政的优良传统,努力实现经济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同步推进和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我认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在人生观上要有比别人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自觉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毕生的人生观。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同志就有着这样光辉、闪光的人生。孔繁森两次进藏历时十载,始终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视藏族老人如自己的父母,待藏族孩子
胜自己的儿女,对工作满腔热忱,身先士卒,直到去世前四天,还在规划着阿里地区经济发展的蓝图。他所以能够做到这些,是因为他牢固树立并忠诚实践了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牢固地树立起共产主义人生观,在任何条件下都应该自觉地、无条件地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既要勤政为民,无私奉献,又要淡泊名利,廉洁奉公,还要艰苦奋斗,求真务实,不断开拓进取。
其次,在工作中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树立“亲民、富民、安民”的从政理念,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清清白白做官,兢兢业业干事,为构建和谐贵德做出贡献。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当好人民公仆,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的基础上,应自觉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一要勤政为民。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珍爱手中的权力,珍惜人民的信任,充分发挥权力的作用,为人民群众谋福利;在工作中要勤于思考,勇干探索,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汲取群众的智慧和经验,放下“官”架子,去掉身上的“官”气与群众平等相待,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要脚踏实地,注重实效,不做表面文章,不虚报浮夸,把为人民群众办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为人民创造真实的、一流的政绩,把政绩的丰碑刻在人民心里。每个党员干部,一定要正确处理好三个方面
关系:首先要处理好做官与做人的关系。要想做好官,用好权,首先做好人,加强思想修养,保持清正廉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赢得群众信赖;其次要处理好个人与群众的关系。俗话说民心是一杆秤,得民心者一呼百应,失民心者一事无成。我们要处理好个人与群众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要自觉维护群众的利益,深入群众,体察民情,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中,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服务中体现价值,赢得威望;三是要处理好权力与能力的关系。权力不一定等于能力,真想搞好工作,干一番事业,就不应过于看重权力和地位,而应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实践中加强学习,积累经验,提高能力。
二要廉洁奉公。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利益诱惑无时不在考验着党员干部,也无时不在要求党员干部保持清醒头脑,不要让贪婪、自私玷污人民赋予的权力。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用好权力的关键是对权力的认识和理解,有的人权力观“错位”后,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淡忘了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的准则,更忘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千年不变的古训。政治动摇、经济贪婪和生活堕落,只能加剧权力观的嬗变、理想信念的背弃和党性的丧失。这方面可供警示的案例非常多。既有上层领导,也有基层干部;既有外地人,也有身边人。但是,最终的结局无不落得身败
名裂的下场。惨痛的教训警示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要坚持廉洁奉公,就必须按原则用权,不用权力搞庸俗的人际关系;必须依法用权,按照各项权限的规定使用权力,不揽权,不越权,认真做好职权范围内的工作;必须按程序用权,克服权力使用的随意性、专断性,特别要坚持民主制度及程序,重大事项要防止个人独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权力运用廉洁高效,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再次,领导干部要防微杜渐,自觉做到“三慎”。遵纪守法,廉洁奉公,拒腐防变,自觉干净干事,应该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坚定意识和自觉行动。一要慎初。世间万事始于初。在“不义之财”面前慎对“第一次”,果断拒绝“第一次”,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至关重要。一些腐败分子的犯罪事实说明,一旦第一道“闸门”被打开,欲望的“洪水”就会“一泻千里”。每个领导干部都要严格律己、清白做人,时时用党的政治要求和政治规范、用党性原则和道德修养、用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来约束自己,在思想深处筑起一道牢固的廉洁奉公的防线,做到管得住自己,抗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二要慎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是古人的忠言,更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机关干部的座右铭。要牢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自觉做到防微杜渐,防“变”于未然。三要慎独。坚
持他律和自律相结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尤其是在没有党组织和同志监督、失去外力约束的情况下,更要自设防线,加强自我监督。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要把廉洁奉公的要求真正渗透到人们“不睹”之处、“不闻”之域、“不察”之时,使廉洁奉公真正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品德、一种自觉、一种责任,真正做到政治上清醒、经济上干净、作风上正派、事业上有成,真正做到让群众满意、让组织满意。
9.以德育人,以心育人 篇九
——以德树人,以心育人
五府营中心小学
王俊芳
女
***
030025 [摘要] 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教师要拥有高尚的师德、丰厚的学识、永不止步的研究,创新精神、追求真善美的心、热爱生活的心、终身学习的信念。只有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才能更好培育时代新人。以德树人,以心育人是教师的使命,尤其是我们农村小学教师。以德树人,以心育人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关键词】
时代新人
以德树人
以心育人
学校是成就人才的地方。教学使学生成才,教育使学生成人。成才先成人。
通过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担复兴大任做忠诚担当的时代新人,作为一线的教育者的我们要加强师德修养,注重学生品行的培养,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以行化人,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学生,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能够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坚持教书与育人并重,把教书放在第一位,教育和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小树立崇高追求,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尊重,切实矫正好孩子们的人生方向。用真言、真理、真行教化学生,用真情、真心、真诚感化学生,播撒善良、正 直、诚信的种子,当好学生成才的引路人。
二要坚持治学与立德并重,要牢固树立要树立求知精神、专注精神、刻苦精神和进取精神,养成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不断提高做好教学科研工作的本领。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及时掌握国内外教育新动态,始终站在教学前沿探索规律、钻研业务,踊跃投身于教育改革实践,积极创新教学观念、内容和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和创造活力,切实成为精于教学、善于育人的行家能手,努力做大善之师、大爱之师、担当之师。
三要坚持创新与创优并重,围绕深化综合改革创新创优,把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作为着力点,不断改善农村教育环境,着力提高农村孩子的学识水平;围绕提高教育质量创新创优,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为开放的体制机制,努力在开拓创新中创造一流业绩。
四要坚持自尊与自信,常怀兴教之心,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未来、抓后劲的理念。对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统筹解决,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创造良好环境,营造浓厚的人文关怀环境,让更多从事教育事业的老师们感受到温暖,充满干劲。
教师的岗位虽然平凡,却担负着启迪智慧、传播文明的重任,必须始终牢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整个社会树立楷模、当好标杆。在以德树人,以心育人时,新时代的教师要明确到以下几点:
1、拥有高尚的师德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高尚的师德包括敬业爱岗、高度负责、教学精专、关爱学生身心发展等优秀品质。作为一名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恪守高尚的师德、从严要求自己,处处以教师育人为已任,做学生的楷模,从一言一行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如果说知识可以让学生成才,那么高尚的师德赋予学生的也必将是健全的心智,高尚的灵魂。
2、拥有学识深厚,渊博的专业知识
俗话说“术有专攻”,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为人师者,其最基本的素养应当是其专业素质,也就是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对于所任的科目,首先应当是一个“能者”。只有对该门学科丰富的知识储备,对所有知识点的透彻了解,对其知识脉络的了如指掌,才能在面对学生千奇百怪的问题时不至于“卡壳”,才能更清楚、科学地教学生,引导学生学习,也才能让学生敬重、追随。
3、拥有对教学永不止步的钻研、富有创新精神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做到教学不止,钻研不止、创新不止。现代资讯发达,可以让我们资源共享,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特别是教学课例、课件,只有我们动动鼠标,相关的资料就出现在眼前。浏览这些资料,可以让我们开阔思路,从别人的教学思路中获益。要做到每节课高效,关键还是对自己教育教学的钻研、创新。
4、拥有追求真善美的心
在经济快速发展、日益商品化的今天,人们的思想会受到物质世界不同程度的冲击,在物欲巨大震撼力作用下,我们教师应何去何 从?我认为教师要始终保持一颗坚韧的心,做到洁身自好,不追随物欲,敬业爱岗,自尊、自爱、自强不息、严于律已、分清是非善恶,教好书育好人,不断地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约束、自我调控,保持心中最本色的一面,同时我们也要永存追求真善美的赤子之心,追求高尚的生活趣味。
5、拥有热爱生活的心
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首先应该对生活充满热爱,才能热爱本职工作,继而才能热爱学生,同时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这样才可以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教师也是一个高压职业。如果教师是一个热爱生活、对工作充满热情的人,他对待工作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态度。热爱生活,深喑生活的本质,尊重并敬畏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成长,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每一个错误,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教育教学中的小挫折。对待学生,他如和煦的春风;在课堂上,他似温暖的阳光,带给学生明媚的世界,也带给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6、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
要让学生爱学习,首先教师自己就必须具备旺盛的求知欲,不但对本专业的学习钻研,对其他不同学科也可稍有涉猎。作为教师,永远像小孩子一样具有求知的渴望,这样才能让自己先成为一条充满新鲜活力的溪流,才能引领你的学生,也就是“小浪花们”到达广袤的知识海洋。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作为一个教师,不能做到桃李满天下,那么不误人子弟也是一种善良。”在工作中,我们正要以这种善良为基点,从高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高素质的新时代教师!
我们要用我们的爱去浸润学生的心灵。爱心是教好学生的必要条件,加强对师德师风的学习。做四有教师,育时代新人,从树德开始。
我们要始终牢记总书记传递的精神,以教书育人为已任,不仅要做知识文化的传播者,更要做先进思想的传播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忠于职守、甘为人梯。
以德树人,以心育人是教师的使命,尤其是我们农村小学教师。以德树人,以心育人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做四有教师,培育时代新人。从我做起!【参考文献】
10.党员干部要以德修身 篇十
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臵,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这段论述,涉及到培养人才、培养干部的重大课题,既总结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又反映了客观现实的需要。
百行德为先。品德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在里面显现出来。人们判断我们的党,常常是从身边的党员干部个体的言行、作风特别是道德修养开始的。“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古今智者在用人上都主张“才德兼备,方可任用”。“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臵”,强调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辩证法,强调了良好的品德、高尚的觉悟对干部成长、发挥才干具有的引领作用。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不仅事关个人品行,而且关系党和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
一、修身齐德以正己。“有才无德者,为奸;有德无才者,为庸;才德兼备者,为贤。”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其职责事关人民幸福,社会发展,若为贤者居之,方能造福一方百姓,带动一方发展;为庸者居之,虽不能富民一方,但也对社会无大害;但若为奸者居之,则会损民之本,甚至造成社会经济的倒退。所以,在干部任用条例中,才会明确要求任用领导干部,必须才德兼备,而且要极其重视干部德的考察。“是非明于学习”,领导干部修德一方面要加强学习,学会“修身”、“齐德”,与时俱进,依靠人民,相信人民,常怀一颗学习进取
之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须知“成事先成人”,要学会先正己再正人,先做人再做事。另一方面还要学会坚守,在面对社会诸多诱惑的时候,要坚守住自己的一丝清明,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将价值取向功利化,人生选择市场化。要坚守信念,坚定立场,以德正身,以德正己。
二、做人修德以正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意是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天下平定。中国一向有“以德修身”的古训,“先立德、后立功、再立言”,是说人要通过修身树立良好的品德,然后才能成长成才,通过功业、言论对他人和社会产生影响。现在我们讲“以德服众”,就是说干部需要具有高尚的品德,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就是强调一个人的才要由德来统帅驾驭,良好的品德也能使才能发挥得愈加出色。
三、为官尚德以正行。俗语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领导干部是党和人民选拔出来的,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充分运用好手中的权力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这不仅是一名领导干部的职业操守,也是“官德”、“官风”。领导干部修炼“官德”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和决心,忠于党的事业,维护党的形象和尊严,牢记党的宗旨,用党的一切创新理论武装自己,指导实践。二是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牢固树立“纳税人意识”,深知自己的薪金福利都是纳税人通过缴税所给予的,要时刻以“公仆”自居,通过手中的权力服务于人民。切忌违背群众意志和愿望的“官僚主义”、“英雄主义”和“功利主义”。三是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要坚持向群众学习,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群众的需求与利益为导向,工作目标要以群众的期望相一致,时刻以群众需求指导自身工作的方向。
四、清善好德以正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任何大事都是从“修身”做起,“欲成大事者,必先正其根本”。领导干部要常怀一颗亲善之心,常聚一股清正之气,以正其本行。要及时“立德”、“行德”,以慈悲之心、怜悯之心对待群众,坚持以德行政、以德为政,要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一方面以“德善”为本。做到为人宽厚仁慈,对待群众、对待工作要有一颗善良之心、真诚之心。要学会宽容,尤其是在接待群众的时候,遇到群众不理解的,误会的,要以宽容和善之心对待,理解群众的难处,以德服人、以理服人,真心实意为群众着想,急人之所急,助人于危难。另一方面要以“清正”为本。公权力的滥用是最大的腐败,对此,广大领导干部要以“清正”为先,时常自我提醒,本着对人民负责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心为民所系。要经常打扫思想上的灰尘,时刻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党和人民的要求,要常思己过,做到慎行、慎独、慎微。常怀清正
之气,坚守道德防线,方能在人民的支持与拥护下建功立业。
11.《为政以德》教案 篇十一
教学目标
一、了解孔子的德政主张。
二、落实本课的字词句。
三、掌握课文中的词类活用。
四、掌握本文的文言句式特点、相关成语。
教学重点
诵读原文,感受孔子思想;细析“季氏将伐颛臾”一节;整理活用现象、句式特点和相关成语。
教学难点
孔子德政观点和固定句式。
教学建议 诵读为主,归纳为辅。让学生充分诵读,试着背诵。在熟读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落实字词句,一起归纳课文中文言特点。
课前准备
一、认真阅读课文、注释、翻译,掌握字音字义。
二、查阅资料,了解孔子有关思想。
三、研讨课后练习。
教学方式
诵读式、整理式。
学习方式 诵读、归类。
教学手段 多媒体运用。
课时安排 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公元前551前,有一个叫颜徵(征)在的女子在尼山祝祷归家后,果然怀孕。待十月怀胎时,忽然梦见一位垂髫的仙女,手牵着一只满身龙麟的独角兽,背上坐着一小孩。仙女言:“此兽名叫麒麟,专为送子而来。”
等到出生时,天上传来奏乐声,同时有五个仙翁,从云彩中冉冉下降。其中一个说道:“天生圣人,天降音乐。”结果这个孩子一出生,就发现他与众不同。怎么与众不同?
他降生后不但头顶如反盂(yú,盛汤浆或饭食的圆口器具。反盂,即头顶上中间低四面高),而且面部有“七露”,眼露筋、耳露轮、鼻露孔、嘴露齿,眼、耳、鼻又均双露,称为七露。看上去像个怪物,他的父亲叔梁纥和母亲颜徵在就把他扔在野地里了。后来,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一只老鹰给他打扇子,遮蔽骄阳;又有一只老虎将他衔进了一个山洞,并给他喂乳汁。这就是所谓的“龙生虎养鹰打扇”的传说,这个传说至今还在曲阜一带流传。
这个人是谁?大名鼎鼎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是也。孔子,名丘,字仲尼。孔子是对他的尊称,孔老二是对他带点贬义的称呼。
二、逐章诵读
请同学范读、齐读、自读、小组读、男声读、女声读。读熟全文,读背其中脍炙人口的章节。
三、德政主张
逐章把握孔子的德政主张。
本课记载的是孔子及部分弟子有关从政方面的言论,以德从政、以礼从政是其主要思想。2.1章:主张为政以德,即以德从政(为政)出示板书。
2.3章:以德从政,以礼从政 出示板书。并且说出了“以德从政、以礼从政”的手段是教民。
13.9章:富民、教民 12.7章:富民、正己 1.5章:正己 16.1章:正己
11.17章:举贤(去恶)12.9章:富民
13.6章:正己
12.19章:正己、教民
2.20章:正己、教民、举贤 14.5章:正己
第二课时
其基本手段有“富民”(13.
9、12.
7、12.9)、“教民”(2.
3、13.
9、12.
19、2.20)、“举贤”(11.
17、2.20)、“正己”(12.7本则的“信”,这里解释为“百姓的信任”、1.
5、16.
1、13.
6、12.
9、2.20、14.5)等。
孔子强调以“德”来治理政事,主张用道德来教育和感化天下人,使之去恶从善,以期达到社会和国家的和谐稳定、兴旺发达。孔子反对传统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指出前者的结果是“民免而无耻”,后者则是“有耻且格”。把“德”、“礼”与“政”、“刑”明确地对立起来,指出两种作法会导致两种结果,这是孔子在治国治民方面的创见。只强调政、刑,把庶民置于残暴奴役之下,必然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化。而强调“德”、“礼”,这是孔子仁政思想的具体展开,即承认庶民也和贵族一样,是能够“知耻”的人,只要统治者以自身的德行去“示范”,被统治者就会像草随风倒一样跟上来。而“齐之以礼”则是使庶民产生羞耻之心的条件,从而改变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作法,把原来作为贵族专利品的“礼”推广到群众之中,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纳入礼的规范之中。
《论语》是一部说理为主的语录。它采用的是当时流行的周王朝的普通话(即“雅言”),以当时中原地区的群众口头语言为基础,既通俗平易,明白晓畅,同时又吸收古代书面语言精粹、洗练、典雅、整饬的长处,形成一种新的语言风格。所以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朴素无华,隽永有味。《论语》作为语录体散文,一般篇幅都比较短。本课中的16.1篇幅较长,是一个特别的例子。孔子的对话中有两个生动的比喻:“相”要扶持盲人让他不倾危跌倒才称职;野兽跑出笼子,宝物毁在匣子中,过错自然在管理者。从而说明辅佐季氏的冉有、季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易错音义
请同学们寻找容易出错的读音,归纳整理如下,顺便解释一下词义。
譬(pì)如:比如,就好像。冉(rǎn):姓。
庶(shù):众多。①众多。人多。②百姓,平民。③旧时指家庭的旁支,与“嫡”相对。如“庶子”,妾所生的儿子。④差不多。⑤副词,表示可能或期望。千乘(shèng):千辆兵车。
颛(zhuān)臾(yú):鲁国的附庸国。彼相(xiàng):那些扶持者。相(xiàng)夫子:辅佐季氏。
盍(hé):何不。兼词,是“何不”的合音。兼起疑问副词“何”和否定副词“不”的作用。偃(yǎn):仆,倒伏。被折服,被感化。有成语“偃旗息鼓”,放倒军旗,停击战鼓。稼(jià):耕种,种田。
二、易错词义
请同学们寻找比较容易解释错的词或短语,整理如下。
居其所:处在自己的位置。
适卫:到卫国去。适,往,到。
问政:询问治理国政的道理。
斯三者:这三项。斯,代词,这。者,助词,表示提示停顿。
民无信不立:“民无信则国不立”的省略说法。信,信任。立,存在,生存。不能者止:不能(胜任)就该辞去。者,的人。止,停止。
危而不持:如果盲人遇到危险却不护持。危,危险。持,扶持。颠而不扶:即将跌倒却不搀扶。颠,跌倒。扶,搀扶。尔言过:你的话是错误的。言,话。过,错误。
聚敛:用重税等搜括(民财)。
附益:增加,增益。附:附着。引申为增益。《荀子·礼论》:“刻生而附死谓之惑。”(对活人刻薄,对死人厚待叫作糊涂。)用不足:用度不足。用,用度,费用。其身正:他自身端正。
虽令不从:即使下了命令老百姓也不服从。虽,即使。
敬、忠以劝:严肃认真、尽心竭力并且勤勉努力。以,连词,而。
三、通假字
寻找出课文中的通假字,包括异体字和古今字。
共:通“拱”,读gǒng,环抱,环绕。“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通“导”,读dǎo,训导。“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通“导”,读dǎo,治理。“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与:同“欤”,读yú,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与”是“欤”的古字,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欤”。《论语》中均用“与”字,如:“求!无乃尔是过与?”
补充说明:
通假字指某一个字借用为另一个字。这两字在形、义上不一定有必然的联系,只是因读音相同或相近,才临时通用。通哪个字,读哪个字的音。
通假字一般是单向的,如“共”通“拱”,而“拱”不通“共”。
四、古今异义
寻找课文中古异义的词。
无耻:没有羞耻心。“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古代不守礼义、不光彩、不体面即“无耻”,如寡妇改嫁、战败逃跑等。现代汉语中意思是道德水平低下,含义较窄。有事:有战事,指采取军事行动。事,特指战事、祭祀等军国大事。“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以为(东蒙主):以之为,让(拿)它做(东蒙山的主祭者)。“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 现代汉语的“以为”是认为。
五、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名词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无道”指无道者,不守道义的人。就,动词,靠近。“有道”,作宾语,指有道者,道德高尚的人。就:①接近,靠近,趋向。②完成,达到。③即使。举善而教不能。“善”指优秀者;“不能”指能力差的人。
补充说明:
当动词、形容词处于宾语的位置,就充当名词了。
名词作动词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风”,好比风,“草”,好比草。
补充说明:
当名词处于谓语的位置,就充当动词了。
使动用法
富之:使他们富起来。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使粮食充足,使军备充足,百姓也就对政府有信心了。富、足,形容词作动词,使动。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所以如果远方的人不归服,就整顿礼乐教化来招引他们(使他们来)。来,不及物动词使动。
补充说明:
当主语不施行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施行这个动作时,就是使动用法了。
第三课时
六、特殊句式 主谓倒置
“君子哉若人!”这个人真是君子啊!“尚德哉若人!”这个人真崇尚道德啊!
补充说明:
主谓倒置,即谓语前置,是一种表示强烈感情的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
为政〈以德〉:以德为政,用道德治理国政。道之〈以政〉:以政道之,用政令来训导百姓。齐之〈以刑〉:以刑齐之,用刑罚来整饬百姓。道之〈以德〉:以德道之,用道德来训导百姓。齐之〈以礼〉:以礼齐之,用礼教来整饬百姓。
使民〈以时〉:以时使民,按一定的时节役使百姓。使,使用,役使。临之〈以庄〉:以庄临之,用庄重的态度来面对百姓。
补充说明:
这七个句子中的“以”都是介词,其中六个的意思是“用”。“使民以时”中的“以”意思是按照。
状语后置,也就是介词结构后置,古代的介词结构(介词+宾语)一般都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而翻译成现代汉语时需要将后置的介宾短语提前到谓语前面来。
宾语前置
①“既富矣,又何加焉?” “何加”,即加何,下一步做什么。疑问代词作宾语,动词宾语前置。
②“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孰与”,即与孰,跟谁。疑问代词作宾语,介词宾语前置。③“无乃尔是过与?” “尔是过”,即过尔,责备你们。是,代词,复指前置宾语。“是字句”宾语前置,即用“是”字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七、固定句式
①“无乃尔是过与?” 恐怕要„„吧?表示委婉的商榷语气,对某种情况加以推测。②“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为什么„„呢?表示反问语气。还可译为“还用„„做什么”“哪里„„呢”等。③“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对„„怎么办?表示疑问语气,还可译为“怎么样”“怎么办”“怎么”。
④“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怎么能?表示反问语气。“其”与“如之何”配合使用,加强反问语气。
八、相关成语
①众星拱北: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拱,环线在周围保卫着,拱古作共。北,北辰,北极星。②陈力就列:指贡献出自己的才能去担负职务。陈力,献出才力。就列,归入行列。
③开柙出虎:原指看管的人没有尽责,使笼子开了,老虎出来了。后比喻放纵坏人。
④既来之,则安之:把远人招来之后,又要使他们安定下来。“来”、“安”都是使动用法。“之”指代上文的“远人”。
现在指:既然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之”虚化,起补充音节作用。
⑤分崩离析:指当时鲁国不统一,已被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分割。孔子哀叹国家的没落。分崩,破裂。离析,散开。
后用以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不可收拾。
⑥大动干戈:发动战争。干戈,泛指武器,比喻战争。现在多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⑦祸起萧墙:指祸患起于内部。
后用以指内部出乱子。也指家庭成员中自起矛盾造成祸患。⑧鸣鼓而攻之:比喻大张旗鼓地加以声讨。
攻,声讨。
⑨风行草偃:风吹过的时候,草就倒伏。旧时比喻用仁德感化,人们自然心悦诚服。风行,风吹过。偃,倒伏。
⑩化若偃草:形容教育或感化的力量很大,如风过草倒一般。偃草,草被风吹倒。
十、试水练习
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不读wéi音的一组是(C)①为政以德 ②何以伐为 ③后世必为子孙忧
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⑤不足为外人道也
⑥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④⑤⑥ D.②③④ “为”字作动词和语气助词时读wéi,作介词时读wèi。④⑤⑥均作介词,分别是“替”“向”“替”之意。
阅读12.7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解释加点的三个词。政:为政之道。
先:把„„放在前面,先做。名词作动词用。立:存在,生存。
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1)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让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对政府就信任了。
使动用法要译出来。
(2)必不得已而去: 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必”是假设连词。
孔子在本文段中论述的是政府的问题还是老百姓的问题?说说你对“民无信则不立”的理解。孔子在本文段中论述的是政府(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从古到今,粮食、国防、信义都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基本问题。粮食充足可以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军备充足就不会有“落后就要挨打”的危险,取信于民就可以使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使社会进步而繁荣。如果有一天,人民对社会,对政权都已经失去基本的信任,那才是一个民族真正可悲的。(答案不求统一,只要合理即可。若论说成老百姓的问题,论说民无诚信则不立,也可。)本文段论述的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的问题。
儒学的观点是两个方面都不忽视而更倾向于精神文明方面,所谓“重义而轻利”。所以,当子贡提出二者必居其一的两难选择时,孔子作出了“去食”的选择。这正如后来孟子那个著名的选择一样:舍鱼而取熊掌,舍生而取义。孔子并非不重视“足食,足兵”,而是“必不得已而去”。这是我们必须注意的。
作业布置
找出本课中你认为重要的句子,背诵它。
整理下面几课的文言特点。
教学反思
第一、二节课:
原本以为两课时可以解决问题,结果上下来发现,学生对课文比较生疏,课文本身有一定难度,“季氏将伐一章”较长,需要整理的东西较多。单是疏通文字,落实每一章的德政思想两课时还不够用。
【以德施教】推荐阅读:
以德从教07-25
以德治国08-22
传承家风家训,仁爱施教10-15
选拔干部要以德为先06-29
为人师表以德立身08-29
为人师表 以德立身09-15
德育因材施教原则07-26
因材施教的案例08-26
为政以德中的成语06-09
树立三个观点坚持以德育人论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