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教学计划

2024-07-15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教学计划(精选17篇)

1.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教学计划 篇一

习作4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懂得把想对别人倾诉的心里话用笔写下来,可以方便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

2.认真阅读例文,明确与他人交流感情要真实,语言要得当。

教学重点

懂得把想对别人倾诉的心里话用笔写下来,可以方便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认真阅读例文,明确与他人交流感情要真实,语言要得当。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最近在与部分同学的聊天中,老师了解到有的同学有一些心事,有很多话想对别人说,可是又不方便当面讲,憋在心里却又挺难受。这该如何是好呢?请大家帮忙想想主意。(把想说的话写下来,然后想办法交给他,进行书面交流)二 读懂例文

1.请同学们读读赵洁同学写给老师的这篇文章。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赵洁在文中对老师说了什么?(2)从哪些词句中能够体会作者的感受?(3)想一想,当赵洁写完这篇文章,并把它交给老师后,她的心情如何?(4)猜一猜,老师读了这篇文章后,可能会说什么?做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例文,思考问题。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上述问题。4.大组交流、汇报。三 指导习作

1.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不想轻易说出口的“小秘密”,这些心里话可能是想说给妈妈听的,也可能是想说给老师或好朋友听的。可能是为了某件事表示歉意,可能是传达最真的问候,也可能是诉说委屈或提些建议„„下面就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问一问自己,今天你最想跟谁说说心里话,说点什么呢? 2.学生自己进行心灵独白。3.可以和自己最好的朋友交流,也可以不说给任何人听,直接写下来。4.愿意在大组交流的同学发言,师生共提补充、修改意见。四 学生练写 1.学生练写草稿。

2.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教师个别指导。3.学生修改草稿。1.学生誊写作文。

2.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教学计划 篇二

【教材分析】

以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找规律》的教学片段。本课《找规律》教学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 的现象。教材通过发现具体现象的周期规律, 对现象里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下面是“练一练”中的两道习题。

【思考】生活中蕴含周期规律的现象很多, 但单纯出现判断后续情况的却很少见。为此, 我在这两道习题的基础之上, 结合孩子们的生活实际, 设计了两道开放题, 旨在让学生应用规律, 尝试创造出个性化的周期规律现象,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渗透感恩教育、润泽心灵。

创意一:为老师选饮料

创意情境:学校打算在教师节期间表彰一批优秀教师, 五 (1) 班同学协助做好后勤准备工作。活动前在每位老师的会议桌上摆好雪碧和可乐任意一种饮料。秦老师的座位号是24号, 怎样有规律地摆一摆, 才能让秦老师喝到她喜欢的雪碧饮料呢?

生1:我把28名老师平均分成两份, 前14名老师都分发可乐, 后14名老师都分发雪碧就可以了。

生2:我想以一瓶可乐和一瓶饮料为一组, 根据单双数推理, 只要第2瓶摆雪碧, 那么秦老师的第24瓶肯定也是雪碧。

生3:我以可乐、可乐、雪碧为一组, 24÷3=8 (组) , 秦老师正好是第8组的最后一个, 所以能够喝到雪碧。

……

【“创意一”与“练一练”第1题的对比】“创意一”和“练一练”的第1题都是以两种不同的物体交替出现, 判断此规律后续第几个物体的种类。“创意一”与教材中的练习题不同的 是, 学生要自主设计出周期规律, 并能让此规律符合后续第24个物体的种类。这个练习训练, 培养了学生多角度、多方法的发散思维能力, 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创意二:为妈妈串项链

创意情境:老师为每人准备了一瓶彩色的珠子, 有绿色、黄色、蓝色、红色, 按一定的规律串一串项链。想一想, 怎样让你串出的项链更有意义呢?

生1:我想把项链送给妈妈做生日礼物。

生2:我想把项 链送给我 的好朋友。

生3:我想把项链挂到门上。

独立操作……

展示1:妈妈今年36岁, 我就串了36颗珠子。以红 、黄、蓝各一颗为一组, 共串了12组。

展示2:黄色代表美丽的心愿, 所以我以一颗黄色珠为一组, 串了66组, 也就是66颗黄珠子, 送给我的好朋友。希望她能实现愿望, 让在外地打工的妈妈经常回家看看她。

展示3:我们是五 (1) 班, 所以我以5颗绿色和1颗红色为一组, 串了7组, 共35彩珠, 我想把它挂在班级的门把手上。

展示4:爸爸是个司机, 车牌号是213, 所以我以2颗红色、1颗绿色、3颗蓝色为一组, 串4组共24颗彩珠, 挂在爸爸的车上。

……

【“创意二”与“练一练”第2题的对比】“创意二”是以多个不同的物体 (彩珠) 交替组成按一定的规律出现。教材中的练习题是判断后续现象中第18颗和第24颗珠子的颜色。“创意二”更具挑战性和开放性。“怎样串才更有意义呢? ”抛出个性化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学生“量体裁衣”, 既要考虑到每几颗珠子为一组, 确定串几组形成一定的周期变化。另外, 教材中的珠子和“创意一”的项链不同, 项链问题在数学上是个封闭图形, 而教材中并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 所以此创 意的设计 注重让学 生操作, 感悟其规律的存在。教育孩子关爱自己的父母、朋友以及班级, 让孩子懂得感恩。

3.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教学计划 篇三

关键词: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课堂练笔;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354-01

五年级属于小学的中高阶段的教学时期,在这个阶段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十分的关键,因为进入“小升初”的最后阶段六年级的学习任务更加的重,需要学生全面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能力,而在进入六年级前的五年级的学习就是一个打好基础、慢慢适应更加多的练习任务向后一阶段过渡的重要过程。在五年级的课堂教学上,就要有针对性地、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随笔训练。但在目前的课堂练笔教学中,往往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练笔的题目选择得不好;没有先让学生自己做再进行讲评,而是老师直接在课堂上讲了;练笔的形式单一,学生的课堂练笔的积极性不够高等等,这应当值得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一、对课堂练笔教学的有关内涵的理解

1、课堂练笔教学的内涵 所谓的课堂练笔教学,就是指在特定的课堂时间、空间范围内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教学过程,包括学生的做练习与老师的即时讲解的过程。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不能再像以前应试教育中的课堂教学,而是要更加注重“教学与练习的结合”。在一堂课中,单单是对知识点的讲解,而全无让学生动手做练习的环节,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是不明显的,甚至还会达不到预定的应有教学效果。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学生的注意力转变得比较快,如果一节课全部都是讲解知识性的内容,那么一定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就很难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点。

2、课堂练笔教学的主要特点 与知识点的教学一样,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课堂练笔教学具有一些自身的特點。首先是课堂练笔教学具有针对性。不像课外或者课后的作业、练习,课堂练笔教学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因为进行课堂练笔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所以课堂练笔教学的内容主要就是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相关的练习。其次,课堂练笔教学具有及时性,这种及时性一方面主要是针对复习本节课的所学内容来说的,能在教完知识点的内容后通过练笔的教学来达到及时复习的目的;另一方面,课堂练笔教学的及时性体现在教师讲评的及时,课堂练笔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所以学生在做完后,教师能及时地进行讲评,来达到课堂练笔的最好效果。第三,课堂练笔教学还是检查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练笔教学不能仅仅作为一种课堂上多余时间的练习来看,而是要当成检查学生课堂学习掌握情况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课堂的练笔,及时掌握了解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通过分析查找原因,争取在下节课改正过来。

二、在小学语文五年级进行课堂练笔教学的重要性

1、有利于增加学生与老师间的沟通,增强课堂教学的活跃氛围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在新课程的改革中,要大力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上,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加强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以此来达到活跃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目的。但是在课堂上,由于时间有限,同时教学的内容并不能让学生与老师真正地做到像一般人那样的面对面地聊起来,这容易偏离教学的中心,实际上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所以这就需要有一种有效的形式——课堂练笔教学的形式。把课堂练笔作为一种载体,在学生的做练习与教师的讲评过程中,能促进师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例如对问题的探讨,对本节课学生还有不懂的地方能及时请教老师,或者一起探讨等,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能增加学生与老师间的沟通性,还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活跃的课堂氛围。

2、能为小学五年级学生升入六年级后尽快适应新的学习阶段做好准备 小学六年级阶段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年级,六年级由于面临“小升初”,要更加突出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上,更加注重课堂的练笔,通过有限制性的练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点的目的。所以在五年级阶段的学习就非常重要了,在学习与教学方式上,都要有意识地向六年级阶段的转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注重课堂的练笔教学,这样就能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打好学生的基础,为取得好成绩做好铺垫。

三、如何做好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的课堂练笔教学设计

1、要增加课堂练笔的形式,把“口头式”的练笔与“练习式”的练笔结合起来 课堂练笔教学的形式要根据教学改革的背景进行改变,要创新课堂练笔教学的形式,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的只是单一的做一些题目、习题等,而是要把“口头式”的练笔与“练习式”的练笔结合起来。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一课时,可以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口头式的提问,如“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谈谈你对信念的理解”等。

2、要注重课堂练笔的时间的把握 要对课堂练笔的时间做好规划,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太长了会影响到对知识点内容的教学,太短了也达不到练笔的效果。而在课堂练笔的时间上,对学生做题的、教师讲评的时间也有安排好,要保证这两方面都能进行下来。

3、要注重把课后的习题与课外补充的习题有效地结合起来 在苏教版的小学语文五年级课堂练笔教学中,其内容一般是每节课学的文章后面的课后练习题,这些题有做的必要,但是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课外的补充,以此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把课后的习题与课外补充的习题有效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 李春花.课堂小练笔 习作大收获——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课堂小练笔设计例谈[J]. 快乐阅读:下旬刊. 2012(04)

4.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教学计划 篇四

一、教学要求

1、读懂描写鸽子的例文片段,领会写一种动物的外形和动作的方法,认识过渡句的作用和练习运用。

2、学习本文的观察方法:抓住特点仔细观察和跟踪活动过程进行反复观察。

3、按作业的要求,抓住外形和动作的特点写好一种动物,并恰当使用过渡句,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会观察事物,并进行恰当的描写。

2、学会运用过渡句,并了解过渡句在文章的作用。

3、领会习作的写作技巧。

三、教法与学法 引导法

观察法

比较法

四、教学准备

1、准备好一篇例文。

2、课前布置任务: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主要观察它的外形和它的动作。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谈话激趣。我知道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小动物,那么,你喜欢什么样的小动物呢?你喜欢她的哪些方面? 在同学们说之前我们来认识一位“帅鸽”。

二、自读例文

1、学生认真阅读例文,画出描写“帅鸽”外形和飞行动作的重点词句。

2、你喜不喜欢这位“帅鸽”?你喜欢它的哪些方面?

3、指导学习例文片段。(习作方法)

(1)、生读第一段,其余同学概括这段写“帅鸽”的什么方面?

(2)、老师指导学生学习例文的习作方法(有顺序的描写“帅鸽” 的描写方法。)(3)、师:第一段是抓住“帅鸽”的哪些方面来描写的?板书:外形—颜色(4)、学习过渡句。学生齐读过渡句 a、思考:这句话在这篇习作中起到什么作用?板书:过渡句 承上启下 b、你是从哪看懂过渡句是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的?(生说教师指点)

(5)、让学生练说简单的过渡句

(5)、学生齐读第二段,a、思考:这段写“帅鸽”的哪些方面?板书:飞行动作 b、让学生画出相关的动词,并体会文中的打比方修辞手法。c、学生练说带有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

4、让学生概括说说描写动物的方法。板书:

外形特点

动作特点

三、小练笔

1、先让学生想好要写的动物。

2、先说外形特点,全班交流评议。

3、其他同学做好记录,特别是说得比较精彩的同学。

4、练习说说动作特点。全班交流评议。

5、让学生把所说的写下来,加于整理。

6、挑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学生的习作在班上读,师生评议。

5.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教学计划 篇五

一、教学要求:

1、仔细观察图画,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图上的景物。

2、在图上添上几种动物,或者画,或者贴。

3、根据自己的经验给整幅图涂上颜色。

二、教学重点:

在图上添上几种动物,或者画,或者贴。

三、教学难点:

根据自己的经验给整幅图涂上颜色。

四、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颜料等做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仔细看图。

1、看图:

(1)学生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2)说时按什么顺序?

(从上到下,从下到上都可以)

2、指导学生在图上添上动物。

(1)学生说说天空中有哪些动物,树林中有哪些动物,小河里有哪些动物?(2)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贴在书上的图上。(3)学生也可以直接将自己喜欢的动物画到图中。

二、想象作画,补画小动物。

1、你们觉得这幅图上还少了点什么?你把耳朵贴过去听一听,除了风吹过树梢的洗涤沙沙声,小河里淙淙的流水声,再没有其他声音了,一切都是静谧的,安静 得有点寂寞。小朋友,拿起我们的画笔,再画点什么呢?

2、学生自由作画。

3、学生用几句话介绍自己所画的动物。

三、指导学生涂颜色。

1、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涂上各种颜色。

2、老师巡视,不作统一的规定。

3、由图画入手,从整体观察图画。

四、练习说话。

1、指名说说自己画了什么动物,并简单说说理由。

2、抓住图画内容,老师出示填空:()的天空,()的小河,()的树林,()的野花

3、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把这些景物连起来说一段连贯的话。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习作要求,依照例文的方法,图文结合抓住写动物的基本要求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2、要求写本次习作,并誊写,字迹端正、清楚。

二、教学重点:写好作文。

三、教学难点:图文结合,写出动物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五、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读例文。

1、学生读懂每句话,了解写动物可以写哪些内容。

2、说说例文中的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

二、指导学生写景物。

出示好词语花篮,好句子筐:

天高云淡白云悠悠五彩缤纷 点缀生机勃勃 一碧如洗 生机盎然 涟漪 一阵微风吹来,树叶沙沙地低语,像是大树妈妈给小鸟唱的摇篮曲。白云悠悠,不时地和小鸟说着甜蜜的话儿,多美呀!路边的小花儿涨红着脸,害羞地躲在叶子中间,绿油油的小草大方地跳着摇摆舞,有趣极了!

1、让学生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说说。

2、按一定的顺序把观察到的景物连贯成一段话。

3、在本篇作文中景物可以简略地写。

三、指导学生写动物。

1、读了例文,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动物,仿照例文说一说。

2、在小组内进行自我介绍,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提醒、补充,弥补自己的不足。

3、组将说得较好的同学推荐到班级里交流,互相评议,共同提高。

4、老师小结。

四、老师提供部分精彩片段赏析。

1、一群小虾时而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时而来几下立定跳远。它们摆动着长长的胡须,挥舞着两只大钳子,好像在说:“别看我们小,但也不是好欺负的。”

2、小树林里一片宁静,一阵微风吹过,树叶发出了“沙沙”的声响。小山坡上,小草晃动着小脑袋,好奇地望着新世纪。小野花们竞相开放,一丛丛、一簇簇,五颜六色。它们摇曳着美丽的身躯,逗得蝴蝶、蜜蜂一个劲地围着它们唱歌、舞蹈。

3、小乌龟呀,真是一个胆小鬼!你瞧它,走一步,东瞧瞧,西望望,就怕遇上危险。哈,前面漂来几棵水草,小乌龟以为是遇上了敌人,急忙把头、脚、尾巴一下子缩进了硬壳里。

五、学生独立仿写练习,老师巡回指点。

六、交流评价,修改誊写。

1、交流学生的习作。

6.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教学计划 篇六

一、教材简析 :本次习作教材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则迎“六一”征文启事,对于此次征文的意图、具体要求以及主办单位等都做了相关的说明,通过阅读征文启事,了解本次习作的内容:写身边的一位小能人。第二部分是针对习作内容提几点要求:要选择真人、真事,真实地描述所写人物某一方面的特征。第三部分是提示学生平时要留心报刊等媒体开展的征文活动,抓住机会,踊跃投稿,培养创作的热情。

二、学情分析 :能够从征文启事中获取征文相关信息,以往对人物的外貌描写以及人物特点都进行过专门的习作训练,选取一两个真实事例描述人物的某一突出表现是进一步的要求。因此,教师的作前指导与作后点评尤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内容,弄清征文的要点及其格式,引导学生积极向各种儿童报刊投稿。

2、根据征文的要求,进行写人的习作练习,写一个“我身边的小能人”。

3、练习用一两个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重点

弄清征文的要点,根据征文词的要求,用一两个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的特点。

五、教学难点:

弄清征文启事的要点,练习向各种儿童报刊投稿。

教学准备: 留心身边的征文活动;注意积累素材,关注身边人和身边事。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出能人

1、课前谈话:上课前我们先聊一聊,你的偶像是谁?用简短的话说一说为什么把他当作自己的偶像?学生自由说一说。

2、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些人都是在某一方面有杰出才能或突出成就的人,都是些“能人”今天我们就把我们身边的能人介绍给大家。

3、其实,各级各类征文活动经常见于报端,如果我们留心并踊跃参加,就是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努力学以致用,一定有收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则征文启事,抓住一个练笔的好机会。

(设计理念:谈话导入,激发学生以身边的同学为榜样,爱生活、爱习作。也顺应了本次习作的体例要求。)

二、读懂启事,明确要求。

1、学生自读启事,弄明白以下问题:

1、征文的范围是什么?(写一个“我身边的小能人”。)

2、参赛的对象是什么人?(三至六年级同学)

3、截稿日期是什么时候?(5月1日)

4、征文的具体要求是什么?(用一两个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特点。做到文从字顺,条理清楚,字迹工整。另外还有邮寄的地址。)

2、讨论,相机板书。

(设计理念:本次习作呈现的形式比较新颖,是一种生活情境的再现。学生平时看到过或参与过这样的活动,怎样使他们读懂征文启事,这是写好习作的起点,因此要讲清要点。)

三、拓宽空间,寻找“能人”。

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能人。

师:可以回想一下,你印象中的小能人是谁?

生回忆交流。

师:你心目中的能人有什么特点呢?

生:他(她)特别能干,有特长。

师:每个同学都有闪光点,其实,我们身边的小能人很多。他们在学习中或生活中,无论哪一方面有突出的表现,都可以成为你笔下的主人公。征文启事中也有相应的提示——

生:“可以是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等课程成绩优异的同学,也可以是电脑、制作、发明等方面的能手。”

师:是啊,这些小能人可能是同学们佩服的伙伴,可能是老师的助手,也可能是父母的得力帮手,还可能是爷爷奶奶身边的能人呢!小能人也可以是自己的学弟、学妹,“能者为师”,不分年龄。

再让学生谈谈,谁也是自己心中的能人。

(设计理念:制约学生习作的“瓶颈”往往是找不到习作素材,选不准习作对象。本次习作中“能人”是某方面有长处的同学,并非是学业中的佼佼者,引导学生拓宽空间,寻找“能人”是写好习作的重要因素。)

四、讨论交流,“能”在何处。

师:刚才大家谈了自己心中的能人是谁,但你怎样让人相信他(她)的确很“能”呢?

生:因为他„„(可以让一生陈述小能人特别能干的事例,引导学生说话有理有据。)

师:我们原先的四(1)班有个同学叫陈利,他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但他有一双巧手,他做的手工作品特棒,大家说他是小能人,你们说这个称号名副其实吗?

生:我信。

生:我觉得还要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师:我可以举例证明。有一天,我发现陈利上课时不太专心,低头摆弄什么。我走近一看,原来他低头看几个手工作品,我提醒他注意听讲。下课后,我和陈利谈话,我发现他的手工作品很精致。有小笤帚、小簸箕和小水桶,很多同学围聚过来看。我夸奖他手工做得好,同时指出上课要听讲。后来很多同学跟陈利学做这几个作品,但没有一个人有他做得好。(相机让学生谈谈自己听了老师介绍有什么想法。要说真事、讲真话,小能人有缺点和不足,但某一方面很突出;事情过去一段时间了,但老师还记忆犹新;难忘的事例让人对小能人有信服之感。)

师:现在大家也回忆一下心目中的能人形象,关于他能干的事例你能列举出来吗?(教师要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最近学校“图书漂流”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由此可以找到新鲜题材。)

生:王小云是学校图书管理员,她特别能干。

师:你看到她是怎样管理图书的?(可呈现课件,提供一些词语引导学生说话,如“一„„就„„;每次„„都;如果„„就„„;早晨,课间,放学后”)

生:她首先带头捐书给学校小书架。每次值日的时候,她都很早来到学校,将图书有序地摆放在书架上。课间,她就到书架边整理、查看。如果有人不爱护图书,她总是严肃地指正„„在她的认真、负责值日中,没有图书破损、遗失的师:我们每个班都有些管理、组织能力强的队干,他们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将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这方面的事例一定也不少。他们不愧是小能手,你关注到哪些事儿呢?再次强调要写真事、讲真话

(组织交流)

(设计理念:要把小能人的形象展示出来,就要通过事实来说话。但对于朝夕相处的伙伴来说,孩子往往不能留心关注、缺乏具体素材。教学中就要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如新近发生的事情、特别的新人新事等。这是写好习作的关键。)

五、当堂练笔 描写能人。

1、通过大家的交流,发现我们身边的能人还真不少,请选择其中一位来写。

2、习作要求的再提示:根据征文词的要求,用一两个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的特点。将重点材料写具体。

3、当堂练笔 描写能人。高年级学生要求当堂力争完成习作,有快速成文的习惯和本领。

(设计理念:实践表明,给学生当堂习作的时空,对提高学生的习作质量和速度是非常有效的。大家一起完成习作的氛围有利于学困生静下心来去练笔,教师也能更好地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反复朗读,细心修改

1、根据课标要求,引导学生自主修改。把自己写的这篇作文认真地读几遍,用修改符号自行修改习作。

2、同桌相互倾听阅读,互相修改。

二、交流习作,师生评议。

1、朗读习作。请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们听的学生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2、学生自评:他写的是能人哪方面表现突出?是否将小能人的能干写出来了?

3、师生评价。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习作的评价,要引导公正客观地评价他人的习作,分享他人习作的快乐。

4、突显习作修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选择一个相对熟悉的话题引导学生将内容写具体,将能人之“能”描绘出来。

师:大家认为刘刚是个体育能手,写这个话题的有哪些同学?

师:你们是通过什么事例来写的呢?

生:我通过他跑步很快来写的。

生:他的俯卧撑做得好。

生:他的篮球打得特别好。

师:请你们分别读一段。

生分别读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谁将体育能手刘刚的风貌写出来了?怎样描写可以进一步写出刘刚的确是体育苗子?这是本次习作的难点,要引导学生善于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描绘。

《我班的体育能人——“灌蓝高手”》中写道:“你瞧,他一个假动作晃过了对方球员,在弓腰熟练地运球后,霎那间,他纵身一跃,漂亮的三分球进篮了!——他就是我班的“灌蓝高手”刘刚。我们围观的同学都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介绍同学可作静态的描述,也可以在文章的记叙中进行有序的动态描写。写神态表情、喜怒哀乐,画眼睛、写衣作,力求形神兼备,表露同学的擅长体育

5、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对学困生进行个别帮助,可以着重指导他们仿写,争取写出文从字顺的习作来。

(设计理念:在评讲过程中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习作进行点评和指导,还可以将相关话题进行比较性评讲。鼓励学生自批和互批,在真事、讲真话的前提下渗透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也是可行的。)

三、相机延伸,导向生活。

通过今天的习作,大家进一步懂得了生活中有许多锻炼我们习作能力的机会,今后大家要留意这方面的活动,誊写好习作后,鼓励踊跃投稿。本次习作的优秀稿件,我们可以推荐给一些报刊,大家有信心去尝试吗?

板书设计:

习作5身边的小能人

小能人写真事、讲真话找出人物的闪光点

(某方面的能手)(用事例验证)

7.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教学计划 篇七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人间真情”。整个单元以主题统整语文材料, 将悟读、演读、诵读相穿插, 融品味、想象、表达于一体, 把读与写、学与玩、说与做有机融合, 活化各项训练, 增强感悟效果, 进而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美好情感,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单元目标

综合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 不断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利用课后“用钢笔描红”及练习的“写好钢笔字”和“学写毛笔字”进行书写指导与训练, 练好写字基本功;学会利用插图, 联系上下文, 借助字词典等方法体会“针锋相对、唇枪舌剑、负荆请罪、巍然屹立、天经地义”等词语的意思, 不断提高理解词语的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中相关段落, 不断提高默读速度和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阅读剧本, 排演小话剧;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段、勤于搜集资料等方法, 感悟廉颇知错就改, 蔺相如顾全大局, 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品质, 感受人间处处有真情, 懂得爱人就是爱己;尝试向父母表达真挚的谢意, 懂得报答, 学会感恩;习作叙事清楚, 结构完整, 练习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的描写展现人物心灵, 表现人物品质;弄清采访的基本注意点以及具体要求, 在实践中学习采访。

要点提示

本单元可安排13课时, 课时安排及要点提示如下:

1.《负荆请罪》3课时。要点提示:学会阅读剧本, 在品味人物对话中感受人物品质是教学重难点。

2.《船长》3课时。要点提示:感悟船长品质, 透过外表体会内心是教学重难点。

3.《爱之链》2课时。要点提示:紧扣“链”字感受人间处处有真情, 学习语言、行动、神态等描写方法是教学重难点。

4.“习作2”2课时。要点提示: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 表达真情实感是习作重难点。课堂中引导学生抓细节、有条理地叙述。

5.“练习2”3课时。要点提示:“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感悟”和“口语交际”是教学重难点。

教学建议

备课时, 要注意本单元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把单元作为一个整体, 通盘规划和设计, 充分发挥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协同作用。

1.《负荆请罪》备课时要以“负荆请罪”为红线, 串联第一幕内容整体设计, 做到“提领而顿, 百毛皆顺”。首先, 鼓励学生根据课题探知内容:什么叫“负荆请罪”?谁负荆向谁请罪?为什么要负荆请罪?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其次, 引导学生回忆 (以前学过独幕剧《公仪休拒收礼物》) 剧本的一般特点和阅读要求, 激发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 入情入境地读好人物对话。边读边想象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心情, 引领学生体悟主要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性格品质, 并带着感受品读文本, 在文与意的交融中体会蔺相如不计个人得失的宽广胸怀, 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第三, 帮助学生排演小话剧, 进一步体悟人物的内心活动、性格品质, 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促进语言的内化。最后, 以课堂为起点, 激发学生课后走进《史记》故事, 了解更多历史人物和事件。

2.《船长》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比较《负荆请罪》与《爱之链》, 本文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想象。首先, 图文结合, 精读场面, 走进人物, 帮助学生理清船长组织自救这条明线。其次, 通过对“可怕、一窝蜂、像疯了似的、炉子被海水淹了、机器停了、20分钟、动作再快点、轮船沉没了”语句的品析, 披文入情, 理清客轮被撞后情况越来越危急、心情越来越紧张这条暗线, 并通过朗读把万分危急之情表达出来。这样, 明与暗交织, 文与意交融, 水到渠成地凸显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形象。最后, 让学生思考哈尔威船长可以逃生吗?启发学生结合课文的重点语句分析当时的实际情况, 体会哈尔威船长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神圣的使命感。也可站在船长或乘客的角度, 进行写话训练, 深入人物内心世界, 展开心灵对话,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船长崇高的境界、伟大的人格。

3.《爱之链》是“人间真情”的进一步拓展和提升, 感受爱、品味爱、升华爱是本课教学的主线, 因此, 应从学生的阅读心理和情感心理需求出发组织教学活动。首先, 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这是一种怎样的爱?发生在谁与谁之间?又是怎样被链接起来的?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在此基础上, 抓住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语句合作研读、讨论、品析。其次, 紧扣“链”字, 让学生感受老妇人暗暗资助孕妇时涌动的暖流, 感知爱的传递, 感受爱的扩散, 感悟爱的哲理: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 人人都应该给予别人帮助。最后, 结合课后习题4, 以“乔依醒来……”为开头, 展开想象, 唤醒学生立体的深层的爱, 进一步体会“爱之链”的含义。

4.“习作2”是极具人文性的一次真爱表达。首先, 营造爱的氛围。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让爱的芬芳浸染每个学生的心灵。其次, 生成爱的共鸣。图文结合, 朗读《雪人》, 感受作者对小雪人深深的眷恋之情。补充阅读刘丙钧的《妈妈的爱》, 进一步感受身边的父母之爱。第三, 唤醒爱的记忆。围绕“爸爸 (妈妈) 所做的一件什么事也使我特别受感动”这个话题, 想一想, 并把最感动的事讲给最信赖的伙伴听。回想昨晚直接或间接向父母表达感谢时父母的神态、语言、动作等, 选择一个细节进行片断素描, 现场交流、评议。最后, 完整地抒写爱的心声。

5.“练习2”的教学与上述教学内容不可分开, 是有机的整合。安排了以下内容:

●语文与生活

选择答案时, 要将词语放入句子进行朗读, 在具体语境中辨析词语细微的差别, 然后作出正确的选择。建议老师先扮演主持人“王小丫”, 鼓励学生说明选择的理由, 充分亮出自己的思辨过程。最后, 引导学生学习“开心辞典”等节目形式, 组织游戏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诵读与感悟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 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表达的深刻哲理, 感悟人生的价值, 感受人间处处有真情。注意激发学生联系相关阅读、生活经验等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适时概括引领。

●口语交际

8.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教学计划 篇八

1. 小朋友,秋姑娘悄悄地来了,她给江南水乡换上了一件美丽的衣裳,你们想去看看吗?

2. (播放金秋江南的图片)看,这就是金秋水乡如诗如画的美景。(配以轻音乐,学生静静地欣赏)

二、 初读词串,认读生字

1. 在金秋的水乡,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出示词卡)

金秋烟波水乡

芦苇菱藕荷塘

夕阳归舟渔歌

枫叶灯火月光

3. 小朋友们看得可真仔细。今天,我们就乘着想象的小舟到水乡游一游、看一看。你能把这课的生字朋友都读好吗?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生字词可以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教师边巡视边指导,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 小朋友读得很认真,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朗读?

[设计意图:词串识字承载的不仅仅是学会几个生字的任务,词与词之间的留白给学生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犹如一首音韵和谐的小诗。读正确、读通顺、读得有滋有味……就在学生一遍遍琅琅上口的诵读中,传达出汉语言特有的声韵美。]

三、 想象画面,感悟诵读

1. 想一个好名

小朋友们,如果给《识字1》起一个好听的名字,你会起个什么名儿?(“金秋水乡”“水乡的秋天”“水乡真美”等等)

2. 展一幅画卷(指导学习第一行词串)

(1) 我们坐上小船,乘着秋风来到了绿水荡漾的水乡。瞧,一望无垠的湖面在微风中荡起了粼粼的波纹,远远望去,湖面烟雾茫茫,是那么辽阔。(出示图画:水乡景色)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与生字的对应)

(2)(出示:金秋 烟波 水乡) 你能读好这几个词语吗?

(3) (出示“秋”的古文字)教师讲述“秋”的造字规律:小朋友,你们看,“秋”的左边是个“禾”,它表示是庄稼。秋天,庄稼成熟了,变成金灿灿的,就像火烤过一样,所以,古人在“禾”的右边加了一个“火”字。当庄稼像被火烤过,黄灿灿的时候,秋天就到了。

(4) 教师有感情范读第一行词语。猜一猜,老师为什么这样读?(引导学生一边诵读词语,一边想象水乡秋天美丽的画面)

[设计意图:一个古文字“秋”字,是中国几千年汉字文化的一个小小缩影。就在孩子们追本溯源,探寻汉字的造字规律时,我们的情感与古人的精神世界也就贯通了。教学时要发挥汉字表音、表形、表义的优势,变机械识记为明字理、悟结构的文化熏染。]

3. 赏一池秋色(指导学习第二行词串)

(1) 秋天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还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小朋友想不想去荷塘找一找秋天?多媒体播放荷塘的秋景,展示一组画面,让学生说说芦苇、菱藕的样子。随着学生的描述,教师在黑板上勾勒出荷塘的简笔画。

(2) 在一个碧绿的荷塘上,一片芦苇在秋风中摇曳,洁白的苇花随风飘舞,一节节莲藕嫩生生的,多美的荷塘啊!(出示:一片芦苇、一节莲藕、一个荷塘、几个菱角)刚才我们看到的像“一片、一节、一个”这些词,我们叫它数量词。数量词与后面的事物一定要搭配得当,否则会出笑话的。现在,谁想把自己看到的景色告诉大家?(自由读、指名读、小组间赛读)

(3) 读到这一行词语,你觉得金秋的水乡怎么样?(美丽、富饶)

(4) 把水乡的美丽景色读出来,齐读第二行词串。

4. 听一曲渔歌(指导学习第三行词串)

(1) (多媒体播放一段渔歌)听,这是什么声音?夕阳西下,晚霞映红了湖面,一只只小舟从远处归来,渔民们唱着欢快的渔歌满载而归了。

(2) (出示:一轮夕阳 一只只小舟 渔歌)同桌练读,汇报朗读。

(3) 读到这一行词语,你觉得金秋的水乡怎么样?(忙碌、富饶、幸福)

(4) 把你对水乡的赞美加进去,齐读第三行词串。

[设计意图:不同的量词和名词巧妙组合,构成了一幅有色彩的图画,奏响了一支有旋律的乐曲。内涵丰富的识字课,既为孩子识字提供了语境,使识字与阅读紧紧相连;又活学活用,在积累中简单运用语言,加强了字词的综合训练。]

5. 赏一湖夜景(指导学习第四行词串)

(1) 夕阳落下去了,月亮升上来了。在皎洁的月光下,你看到了什么?(出示:枫叶 灯火)

(2) 你能在“枫叶”前面加上一个词吗?(火红火红的、红艳艳的)引导学生观察枫叶的颜色、形状、姿态等。

(3) 想一想,在“灯火”的前面,可以加个什么词呢?(星星点点的、若明若暗的)

(4) 读到这一行词语,你觉得水乡的秋夜怎么样?(宁静迷人)把你的感觉带进去,齐读第四行词串。

[设计意图:词串识字中,一行词串就是一幅动人的画面,四行词串连起来便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迷人的秋景。“读到这一行词串,你觉得金秋的水乡怎么样?”教师用语言激活了一个个词语背后的画面、情感,虽是同一个问题,但每一行的回答却不相同,或悠远、或清新、或富饶、或宁静,水乡的金秋就在这一次次的叠加中越来越丰厚、有意蕴。]

四、 回归整体,赏读全文

1. 小朋友,这篇识字课文读起来很上口,很好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指黑板上字卡“乡”“塘”“光”三个字红色的韵母)哈哈,原来它们都押韵呢!(教师范读,强调韵尾。同桌连读,汇报朗读)

2. 小朋友们发现了吗?这些词虽然是一个一个独立的,但每一行词语串起来读就觉得很美,像一首优美的小诗,像一幅美丽的画面,四幅图连起来就是金秋水乡美丽、富饶的场景。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出来吧!

3. 金秋,我们摇着小舟来到碧波荡漾的水乡,首先看到了——(引读)金秋 烟波 水乡。我们来到了清凌凌的荷塘,看到——(引读)芦苇 菱藕 荷塘。夕阳西下,渔民们满载而归,我们看到了——(引读)夕阳 小舟,听到了——(引读)渔歌。夜幕降临,水乡变得格外宁静,只见——(引读)枫叶 灯火 月光。

4. 学完课文,你对金秋的水乡又有了怎样的印象?

5. 带着对美丽水乡的热爱之情诵读《识字1》。

五、 共同探究,巧记生字

1. 现在,我们不仅要读准这些生字,还要想办法把这些汉字深深地印在自己的头脑中。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记的办法最奇妙!

2. 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3. 指导书写,引导实践。

(1) 引导学生认识两个新偏旁:“火”和“欠”。

(2) 重点指导:“歌”和“烟”。

9.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教学计划 篇九

全册课本共安排了7个单元。课文分精读、略读两种。右上角有△者为略读课文,意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阅读,不列入考试范围。每单元安排“习作”1篇,共7篇。每单元安排“练习”1个,共7个。

本册教材安排了课文26篇。所选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综观整册教材的阅读文本,无论优美如散文,抒情如诗歌,还是质朴如记叙文,都给予学生丰富的多层面的情感熏陶,使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从而涵养品德修养,提升审美情趣,丰富情感体验,充实精神世界,让学生享受着一份丰盛的情感大餐。值得一提的是,教材的编写者匠心独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引领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古诗词,让学生鉴赏汉语言的词约旨丰、凝练灵动;成语故事,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智趣;《林冲棒打洪教头》让学生领略古典名著的魅力;《嫦娥奔月》又让学生体验中国民间文化深厚的底蕴;《金蝉脱壳》和《推敲》,以新颖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了解成语、常用语词的来历,感受汉字、汉语不竭的活力和深邃的内涵,感悟古代文人严谨治学的精神。

课后练习重朗读、重积累,朗读背诵、词语积累一以贯之,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重视语文基本功。每课都安排学写钢笔字,让学生端端正正地写字,认认真真地做人,感受汉字的美;重感悟,强调读书内化,注重语感培养,课后练习中,有的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师恩难忘》),有的结合文本内容引领学生斟酌词句的用法(《推敲》),有的要求学生辨析同义词在表达上的细微差别(《黄鹤楼送别》),有的引导学生结合语境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众多的练习安排,让学生感受、把握、体味、领悟言语丰富的内涵,在品评中增强语感。此外,还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的“小练笔”,让学生从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方面进行局部仿写练习。

习作教材每课均包括例文、习作要点讨论和作业三部分。例文一般根据小学生的优秀习作改写,十分贴近生活实际。习作要点讨论的内容包括习作要求、观察要领和写作要点。作业包括学生习作题目与要求,有的习作教材还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范例,以便学生借鉴、迁移。

本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7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综合练习包括拼音识字、词句训练、熟记成语、朗读背诵、口语交际及写字等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

二、学情分析:

通过四年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态度较端正。部分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初步学会结合词语理解词义,掌握常用汉字数量大,初步学会辨别学过的同音字、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初步学会按部首、音序查字典,检索汉字,看懂意思。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学习,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初步学会独立识字。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会给部分学过的词语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能听懂别人讲的一件事,边听边记住主要内容,并能复述。能正确朗读课文,会默读课文,能说出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理解课文,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大部分学生对短文能静下心来认真细读,对文中的词句能有意识地深入的体会和理解,知道抓住关键词句感情其内涵。

但因为学生学习态度,接受能力等差异较大,因此学习情况参差不齐。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欠培养,书写马虎,学习懒惰,怕吃苦,依赖思想严重,学习方法不够科学。特别是习作能力有待提高。从整体来说,动笔前的构思还不够,作文缺少创意。行文中,出现不具体、不生动,没有个性的张扬,公式化较严重。个别文章空洞无味,后进生的习作语句不通、不连贯,作文水平还停留在二、三年级。因此在这学期,我将积极寻找有效的方法措施,力求全年级孩子的习作上一个台阶,努力拓展孩子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习作求真、求实、求新。

三、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继续培养勤于朗读、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继续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继续学习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认真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习惯。继续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继续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培养检查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习惯。培养读书做笔记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2、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准确认读250个生字。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170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4、口语交际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其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5、阅读 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注意默读的速度。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词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习惯。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6、习作 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解顺次序错乱的句子。学习有顺序地、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好、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难点:在阅读中学习并掌握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一些方法。

五、实施措施:

1、抓课堂40分钟。在对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学会听讲,学会主动学习,学会与人交流,能主动地、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彻底改变课堂一潭死水的现状。

2、加强学生写字训练。“动笔即是练字时”,只要学生动手写字老师就要跟上指导,每节课重点指导一个或两个同学,每次作业都重点批阅这些写字差的同学,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书写情况。对于有进步的同学及时加以鼓励,对于书写认真、漂亮的同学及时表扬,在班内建立“书法展示角”,把学生好的写作作品和作业及时展示,起到师范带动的作用。

3、加强词、句训练和积累。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并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词句和精彩语段。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在精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安排比较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通过朗读加深理解,并使朗读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朗读时及时反馈和纠正学生的发音,绝不放过每一处错误。

5、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6、读写结合。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循序渐进地进行习作教学。

7、开展“生教生”活动。因为学生和学生之间容易交流,所以,后进生的培养应该发动学生,让好生带差生,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班风,促使差生提高学习成绩。

相关文章推荐:

1.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分单元教学计划

2.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二单元教学计划2016

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4.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5.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6.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7.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8.20语文教学工作计划3篇

9.2016年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10.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教学计划 篇十

四(3)班 张国菊

【教学目标】

1.懂得象声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会把生活中听到的声音用象声词写下来。

3.能通过一件事的叙述或一个场景的描写,用上几个象声词。【教学重点】

学会在习作时使用象声词,使习作更为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教学难点】

如何恰当,准确使用象声词。

【教学准备】

提前布置学生留心生活中的各种声音,鼓励模仿发音或记录下来。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识象声词 你听:

2.师述:用来表示这些声音的词语就是象声词。(板书:象声词)象声词一般都要加上引号。3.象声词的作用。

二、联系生活,积累体验,学用象声词

1.请同学们将书本打开到83页,默读,迅速地找到本次习作的要求。(请一生读)投影出示写作要求:请通过一件事的叙述或一个场景的描写,用上几象声词

2.请大家仔细观察书下方的图,是怎样的场景,你能用一段话完整地说一说?在几个个场景中你会听到哪些声音? 雷阵雨(片段)

忽然,天暗了下去了,“咔嚓咔嚓”几道闪电划破了天空,雷声“轰隆隆” 地传来,风“呼呼”地刮着,树叶沙沙作响。紧接着,黄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落下来了。只听得一阵阵“哗哗”的雨声,雨顺着树叶滑下来“滴答滴答”地落在行人的伞上。不一会儿,太阳公公又露出了灿烂的笑脸。小鸟在碧绿的枝头“叽叽喳喳”地唱起了歌。

3.小结:这个片段我们展开了合理的想象,进行有序地叙述,加上准确的象声词后,文章便有声有色了。

三、出示写作要求

1)通过叙述一件事或描写一个场景,用上几个象声词;(2)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合理想象,写两三段内容不相同的话,每段话用上几个象声词。

四、独立写作

五、合作修改

11.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教学计划 篇十一

激励 即激发习作欲望。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材编者想孩子之所想,为他们做了精心安排:

1.轻松踏门槛。什么是习作,对刚刚起步的三年级孩子来说,难免有神秘感或畏难情绪。三年级(上册)《习作1》开门见山指出,“有好多同学上学期的写话,就已经是习作了。”这一说一下子就把孩子们与习作的距离拉近了。接着,通过两篇例文(小片段)让大家进一步认识了“这就是习作!”“这样的习作我也会写,说不定写得比这还好呢!”相信从心里蹦出这句话的孩子一定不会是少数。我想如果每次习作教师们都设法轻松导入,将孩子带入一个有情有趣、有滋有味的兴奋状态,他们一定有话要说。

2.围绕“我”练笔。一个“我”字不光有亲切感,还极易引发“我”的兴趣。孩子们关注最多的就是自己。教材编者蹲下来为孩子们设计了与“我”有关的命题习作。“我的自画像”、自己的“新发现”、自己的“真情实感”等等。“我”的影子随处可见,既易于孩子产生共鸣,又能激发其自然地流露心声和展示个性。

3.激活兴趣或记忆。习作教材通过文字提示或提供画面,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和自然场景。如让孩子们在不完整的画面上添图加色,根据例文引导并提出相关要求,再让他们动笔写;观察大自然写景;玩耍中的发现;摆玩具编童话故事;提供喜怒哀乐的脸谱,让学生选择一件亲身经历的事……

教材就是这样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一次次叩击着孩子们记忆和兴趣的闸门,此时此刻,教师只要加以引导、点拨,孩子们一定会激情四射,思路大开。选择孩子们亲身经历的震撼心灵的事;抓住稍纵即逝的有意思的瞬间场景和偶发事件;将优秀的阅读材料与类似的生活情景、自然景观进行碰撞;回忆各种体验活动及其感受和想象等等。从这里入手,我想一定能把孩子们动笔的欲望激发到极致,从而,急于表达,一吐为快。此时,哪怕他们语无伦次,病句连篇也值得肯定,因为,他们不光是想说了,而且,有的甚至“口若悬河”了。

放飞 在习作教学中,放飞孩子们的思绪和想象,给他们以充分的自由,让其“自鸣天籁”。这正是新课改习作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为此,教材编者主张充分挖掘孩子们自己的潜能以展示其个性。现归纳如下:

1.让学生自己选材。如提供“朝霞晚霞,月圆月缺,春风春雨,雾飞雾散”四种自然现象,让孩子们只选择其中一种现象进行观察和描写;说说“心里话”,可以对“亲人、老师或朋友”,内容可以“传达问候”,或“表示歉意”,或“诉说委屈,也可提些建议……”等等;有的在范围内仍无话可写,甚至还可“写相似题材”,可见,选择空间大,余地多。真的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2.让学生自己命题。选材可自主,命题也相应自由。通观习作教材大多是“题目自定”“题目自拟”。如,五年级(上册)《习作7》提供了“我喜欢的一篇课文”等四个题目,结尾仍写道“以上几个题目,你可以任选一个……如果有更好的写作内容,也可以不用这几个题目”可见,命题范围之广。

3.让学生自由写。习作教材对文章怎么开头,结尾以及过渡等写法均不作统一要求。正如眼下常说的一句话让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既使有要求也只是在习作教材中或例文中做些适当的暗示或提示。如,五年级(上册)《习作2》教材拎出例文中“帅鸽”的一个承上启下句,“它不但有一身漂亮的衣服,而且飞行起来姿态优美”,暗示了其过渡作用。接着,要求学生在习作中“也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这个要求学生是易于接受的,一是学有样子,二是针对性强。练笔中孩子们一定不会太为难。

4.让学生自主表达。习作教材一方面鼓励儿童无拘无束地释放真情,尽情倾吐,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尤其是高学段纪实性作文,特别强调有个性的表达,要求“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另一方面主张给学生语言表达的自由。唯有如此,才有可能避免习作中的众口一词,千人一面或代人立言的现象。

5.让学生自己评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苏教版小语习作教材打破了批改作文全由教师包揽天下的传统作法,呈现了一个多元评改模式。其中,让学生互评互改、自评自改已成为评价学生习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依据苏教版小语教材进行习作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材、命题、自由地写、自主表达、自己评改,这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一个重大突破。

引路 学生有了写作激情,思路打开了,但距离下笔成文还有一段距离。习作教材中的“例文”便充当了重要向导。例文的特点至少有两点:一是易于认同或模仿,例文大多是同龄人的同步习作。孩子们不仅认同而且有亲切感,易于模仿,便于借鉴。同时,也为教师寻找合适的范文省去很多时间;二是针对性强。例文从内容到格式都提供了样例,且在例文之前或中间或结尾都会有一些针对当次习作的指导性要求或提示。我认为只要把教材中的要求或提示与“例文”结合起来,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对照学习,再动笔已不是难事。如,五年级(上册)《习作4》例文“请你原谅我”,通过例文反映了小作者的真情实感。而习作教材在结尾处对本次习作也明确提出“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两相对照,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什么叫“真情实感”且学会表达。

教材编者提出的“长线”(指长期的阅读积累)“短线”(指即时的小练笔)结合,以及口语交际等语文实践活动都应该是我们引领参照的范围。如,三年级习作“动物名片设计大赛”要求查资料后再做。结合例文我们可引导学生复习一下二年级课文《美丽的丹顶鹤》,再揣摸其内容和写法,这份“动物名片设计”一定会十分顺利。应该注意无论例文还是课文或者是各种作文选,我们都应该明确一个态度:反对抄袭,允许模仿。同时,也应鼓励学生超越学生范文。随着年级的升高和个体的差异,我们应当要求学生“从仿到作,由俗入雅”。

梯度 习作教材对小学三个学段各个年级每个学期乃至同一题型的习作要求都呈现出前期孕伏,后期提升,反复习染的梯度。其中的写作知识或明确提出或暗示融化在例文之中,都充分体现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学原则。如,写人的文章,从三年级开始“自画像”到六年级进行“人物专访”。各年级每学期无论在习作目标上、内容上,还是具体表达方式上都有所区别,既反复历练,又逐步提高。体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扎实推进。如何把握好这个梯度,我认为对每次习作的要求从整体上既不要拔高,也不要降低。扎扎实实地打牢习作基础。同时,也要因材施教,既要支持优秀学生有创意的表达,也不排除为后进生适当降低难度。让每个起点不同的孩子都能吃得饱,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这才是编者们的真实意愿。

积累 “作文是积累外化的过程”。教材编者们也提出要把着力点放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上。习作教学的主阵地与语文课一样仍然在课堂。因此,专家们提出了积累的两种方式,“长线结合”和“短线结合”,即阅读教学时注意对习作的引领,习作教学时鼓励运用或借鉴阅读中的积累。

“长线结合”要求除了学习文本的思想内容外,还应坚持长期的语言积累,学习欣赏分析、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及优美的章节。如,四年级《燕子》一文中的“在微风中,在阳光下,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当我们学习这类文章优美的描写时,是否要求学生反复欣赏并采取不同方式去积累了呢?五年级习作要求认真观察描写一种动物的外形及其特点,特别是它的动作,还可以打比方。如果我们前期有“孕伏”,布下“云彩”,此刻,定会酿成一场好雨、及时雨。

“短线结合”则要求因课而异,相机渗透,机动练笔。即对某一篇课文从句式、段式、立意和写法等方面进行模仿。如,三年级学了《北大荒的秋天》一文,要求同学们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原野热闹非凡”写具体的。通过模仿练笔,总分句式、拟人、比喻等手法可以将事物描写具体生动就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如此趁热打铁,让孩子们从读中学写,写中再读,师生互动,激活长线短线之结合,引发同频共振,写作知识悄然融化在孩子们的习作里,也就达到了积累之目的。

呵护 孩子成长需要呵护,习作上的进步同样也需要呵护。小语专家高林生指出习作教学“越是要自主和宽松,越是要加强科学的、有效的指导”。专家们还指出,“强调 ‘个性’不能忽略‘统一指导’;倡导‘自由表达’不能回避‘训练’”。前面我提到的“引路”“梯度”“积累”,甚至“激励”和“放飞”都有指导的因素,都是呵护的表现。

激励性评价是呵护的另一种方式。习作教学如何开展激励性评价,教材编者们主张:要及时评改学生的习作,趁热打铁效果更佳;要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在评改中既有统一的标准 ,也有个体纵向比较,因人而异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成功需要;赏识习作中的点滴闪光点,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句,有鲜明生动的命题或者有好的开头或结尾,尤其是对待学困生;还有“高分政策”,只要基本符合当次习作的要求,就应该给较高的分数,对优胜者、有创意者甚至可以给满分。习作中即使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师加以疏导即可,不必小题大做。当然,激励性习作评价的方式还很多。如,提供发表园地,当众宣读好的句、段、篇,选编手抄报,上墙报栏,向报刊推荐投稿等等。很多成功者的经验告诉我们,好的得体的激励将直接影响孩子们的习作兴趣和自信,甚至可能让他们终身受益。

12.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教学计划 篇十二

审美是音乐教学的核心。因此,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作品《茉莉花》教学设计的主导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学生感受不同风格与不同表现形式的《茉莉花》。这样,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进一步感受音乐作品的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使民歌《茉莉花》中表现的场景产生无穷的艺术魅力。

二、教材简析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阶段苏教版七年级音乐教材上册第三单元。《茉莉花》是江苏民歌, 曲子精美绝伦, 含蓄地表达女主人公质朴的情感。从歌词的内容中我们仿佛看到一个纯洁的少女对洁白无瑕的茉莉花的爱慕与眷恋之情, 这样的题材本身就是民间音乐的表现形式, 是对初中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育的好素材。

三、教学策略

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 播放《茉莉花》视频与音频, 让学生感受我国民间音乐独特的风貌,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热爱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

在课堂上有表情地教演歌曲《茉莉花》, 师生共同鉴赏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演唱风格与不同演奏形式的《茉莉花》乐曲, 让学生欣赏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随着心理发展水平的发展, 初中学生的内心体验能力与感受能力在逐渐地增强。像《茉莉花》这样的优秀音乐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所以, 利用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开展教学更能给学生视觉与听觉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了解民歌的特点, 通过《茉莉花》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江苏民歌具有的风格。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同演唱形式的《茉莉花》作品的欣赏与学唱活动, 感受民歌特点, 然后通过演奏、演唱、朗诵等形式来加深学生对《茉莉花》这首乐曲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演唱、欣赏民歌《茉莉花》, 引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深厚情感。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唱、演唱、欣赏《茉莉花》, 感受《茉莉花》具有的风格。

教学难点:学生对不同地域风格的《茉莉花》音乐的风格特点的理解, 以及如何感受民歌所具有的生命力。

七、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情境一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到江南水乡, 感受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悠闲生活。 (多媒体播放茉莉花的画面, 学生认真地观看。)

师:大家能说说大屏幕中美丽的花叫什么名字吗?

你们去过这样的地方吗? (学生讨论交流)

情境二师:你对这个画面有什么印象?这个背景音乐你听过吗?你能说出这首歌的歌名吗? (茉莉花) 今天, 老师与你们一起学唱我们江苏人的民歌———《茉莉花》。

(设计理念:初中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初步了解这首曲子, 通过情境导入, 唤醒学生曾经的记忆,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 学唱歌曲

1.听视频范唱

师:通过刚才的聆听, 下面思考两个问题:1这首歌体现了什么样的情绪?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明确:柔美、抒情、欢畅、明快

2.学唱歌曲

(1) 学生试唱 (教师钢琴伴奏) 。

(2) 找出难唱的地方, 师生共同解决。

(3) 跟着钢琴伴奏一起唱曲谱。

3.学唱歌曲

(1) 教师伴奏学生自学跟唱。

(2) 跟琴唱全曲。

教师点拨:要把这首歌曲唱好, 就必须把握好速度、力度。

(教师钢琴伴奏, 学生跟着学唱)

4.体验唱法 (教师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这首歌曲)

(1) 教师领唱, 师生齐唱。

(2) 师:大家感觉哪种演唱形式比较难?你喜欢哪一种演唱形式?敢不敢挑战最难的演唱形式?

(尝试最难演唱的形式, 全体学生跟着伴奏学唱)

(设计理念:在学唱实践中尝试不同形式与风格的演唱, 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形式,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拓展练习

多媒体课件展示江南风光, 把民歌与地方文化结合到一起 (学生观赏)

1.教师质疑:通过对江南风光与风土人情的欣赏, 你能说说江南的风土人情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讨论交流)

2.师:江南是我国茶文化的发祥之地, 在几千年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孕育了无数富有灵性的生命。江南女子最明显的特征是阴柔与细腻。《茉莉花》这首乐曲就发源于清代的江南, 把江南女子的纯情融合在江南小调中。所以, 民歌《茉莉花》明显的具有细腻、清秀、委婉等特点。

多媒体课件播放一组不同风格的《茉莉花》乐曲, 有同感乐器演奏的, 也有人演唱的。 (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茉莉花》)

接着, 播放不同民族风格的《茉莉花》旋律

(1) 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图兰朵》。

(2) 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中的中国女孩演唱的《茉莉花》。

(3) 女子十二乐坊组合演奏的《茉莉花》。

(4) 运用萨克斯独奏的《茉莉花》。

(设计理念:通过不同民族、不同乐器演奏同样旋律的《茉莉花》, 让学生感受江南民歌的韵味。尤其是西方音乐运用了我国民歌改编的乐曲, 更体现出西方音乐对中国民歌的融合, 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我国民歌艺术的博大精深。)

八、总结与反思

13.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教学计划 篇十三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一幅剪纸作品,看懂作品的内容。

2.展开丰富的想象,编一个合理的故事,并把这个故事写下来。3.要求内容具体,叙事详略得当。题目自拟。教学重点:

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经过。教学难点:

表达通顺、连贯。教学评价设计:

1、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自评相结合。课前准备:

准备一些精美的剪纸作品。教学课时:2教时。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课文引路,体会写法

1.最近我们学习了《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那么你们对剪纸有了哪些了解呢? 2.剪纸内容多,寓意深,祥和的图案增添了喜庆的氛围,像娃娃、葫芦、莲花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是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这篇课文中的剪纸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3.看着这样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呢?展开你的想象,让画面在你的眼里活起来。

二、与学生仔细分析每一幅图。第一幅图指导:

1、引导看图:一位小男孩牵着两头骆驼在草地上行走,到处是鸟语花香、蝴蝶翻飞。

2、想象故事:那位小男孩,家住在沙漠地带,家里缺水。他出来寻找水的,他可能经过了长途跋涉,克服了千辛万苦,走出了茫茫沙漠„„(发挥想象)

第二幅图指导:

1、引导看图:一位美丽的姑娘穿着美丽的连衣裙,表演着顶碗舞。

2、想象故事:那个跳舞姑娘.你可以先写一下她的外表、服饰、装饰,最好给她起一个名字,然后根据图的意思写“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也就是怎么刻苦练习,怎么发现“顶碗舞”的),最后再写练习之后台上的精彩表演,赢得了观众怎样热烈的掌声,3、片段引路:那位姑娘二十来岁,眉清目秀,身材苗条,穿着一身艳丽的蒙古服装,如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她站在草地上,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服装十分鲜艳,上面的花纹很精致.那位姑娘的脖子上有一串银光闪闪的项链,手上戴一对金手镯,腰间围了几条彩色丝绸。

第三幅图看图指导:

1、引导看图:放牛娃骑在一头牛上,用力在拉另一个小男孩。两只小鸟在自由的飞翔,蜜蜂在辛勤地采蜜。„„

2、想象故事:

a、那个小男孩意外受伤了坐在石头上,放牛娃看到后扶他起来,并把他拉上牛背带他去疗伤„„

b、那个被拉的小男孩出来游玩时,迷了路。放牛娃把他拉上牛背,送他回家。

第四幅图看图指导:

1、引导看图:蒙古包、小女孩在认真学习,蒙古包外有美丽的牵牛花、郁郁葱葱的小草„„

2、想象故事:先写在蒙古包内小女孩学习的场景。再写走出蒙古包看到的场景。

三、文章谋篇布局指导:

1、进行总写,简要介绍剪纸艺术。

2、对具体要描写的那一幅剪纸进行简要的叙述。

3、由这幅剪纸联想一则故事。

一是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事情的前因后果。二是把事情的前后经过说清楚。三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事情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

4、对这幅剪纸进行总结。

四、精彩范文引路:

1、我喜欢的一幅剪纸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瑰宝之一。这些色彩缤纷、形象生动、美不胜收的剪纸深受人们的喜爱!每个生动的剪纸背后,都有一个神秘动人的故事。今天,我看到了一幅精美的剪纸,它的样子是这样的:一个小姑娘在一个蒙古包里面学习,蒙古包外面长的都是五颜六色的花草。面对这幅剪纸,我呆呆地思索着,情不自禁的摆动着衣襟,飞向了想象的王国。

在一个村庄里,有一个可爱又很漂亮的小姑娘,她的名字叫英其玛,她是一个孤儿,从小和奶奶一起生活。她学习成绩很好,是班里的第一名。每天放学以后,她都帮奶奶干活。

一天夜晚,在蒙古包里,英其玛正在学习,只见她两眼望着书,嘴里还小声地说着什么。一会儿她又两手托腮,思考着。突然,英其玛一拍桌子,大声喊道:“我终于明白了。”顿时,风吹进蒙古包内,好像在为她鼓掌。

第二天早晨,英其玛照例来到蒙古包外,给花草浇水,施肥。这时,邻居达日娜姐姐走过来,亲切地对英其玛说:“英其玛,你真爱劳动阿!”英其玛拢了拢打在耳边的头发,笑嘻嘻的说:“达日娜姐姐,不要夸我了,再夸我会脸红的。”多么可爱的英其玛啊!

这张剪纸,把草原上的英其玛刻画得活灵活现了。我喜欢这幅剪纸,它将伴随我快乐成长。

2、剪纸里的故事

今天,我欣赏了一幅剪纸,我不由浮想联翩。

一天,一个孩子骑着一头牛去采药,他的名字叫小文。在乡间的一条路上,他看见了一个孩子倒在地上。他跳下牛背,仔细打量了一眼,才发现他受了伤,又看见他身边带着一只水壶,然后,小文喂了水。过了一会儿,孩子醒了。经过了解,他的名字叫小龙,他家很富裕。小文问道;‘‘你怎么会在这儿?”小龙答道:“我在家里很无聊,便跑了出来,然后在这儿跌了一跤。”说到这儿,他的脚上正流着血。小文从自己身上撕下一条布,替小龙包扎好,然后说道:“我还要去采药,我带你去,顺便帮你治疗。”小龙觉得很有趣,便高兴地答应了。“好啊,好啊!”小文跳上牛背,使劲拉着小龙。由于小龙受了伤,怎么拉也拉不上去。牛背上的小文满头大汗。牛似乎知道了小龙的脚不好,便把腿弯曲着,便蹲了下去,让小龙坐在了牛背上。一路上,他们俩有说有笑,在交谈的过程中,小龙知道了小文家境贫寒,妈妈又生了病,便决定帮助小文。

第二天,小龙送了一大笔钱到小文家,小文带妈妈去看病时,遇见了小文,两人紧紧地握着手,激动万分。

一把剪子一张纸,就能创造出如此丰富,精美的艺术品,这就是咱们中国的剪纸。

第二课时

一、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二、评改:

1、学生自改。

学生边读边改,改正错别字,不恰当的词,不流畅的语句,看所写内容与剪纸作品是否吻合,想象是否丰富合理。

2、小组评改: A、生自读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听。B、小组同学发表看法。

3、全班交流:

A、请一名学生读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听。B、师引导学生评价,学生发表见解。C、师点评。

4、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学反思:

通过指导学生写作,多数学生都能够依据剪纸内容,写出一篇完整的作文。但农村孩子容易受到范文的影响,想象力不够丰富,下一步要着眼于让孩子们自己展开想象,少限制孩子们的想象力。

14.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教学计划 篇十四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前几天我们学过唐朝诗人贾岛的一首什么诗?谁来背诵一下?(指名背诵《寻隐者不遇》)

2、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誉为“苦吟诗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贾岛的一个故事——(齐读课题《推敲》)。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8位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订正字音,并指导长句子的停顿。

4、理清课文脉络。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贾岛早年因家贫当了和尚。第二段(第二至第七自然段):写贾岛和韩愈一起推敲诗句。第三段(第八自然段):讲“推敲”的引申义。

三、学习生字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读下列词语。

即兴

妥帖

恰当

吟哦

簇拥

避让 冲撞

斟酌

宽恕

莽撞

宁静

衬托 家境贫寒

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比比划划

犹豫不决

很有兴致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及分段情况。

二、精读感悟

1、细读第2自然段。

(1)出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指导朗读这句话。

(3)读了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从“拜访、找了好久、才、把一这首《题李凝幽居》的诗留了下来,这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的友情非常深厚。

(4)练读这一自然段。

(5)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2、细读第3自然段。

(1)出示图画。

图上画了谁,正在干什么?(贾岛骑着毛驴,一副思考的样子,只见他右手拉着缰绳,左手正正做着“推”的动作,看上去很可笑)

指名动作表演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读后讨论。

(3)出示句子。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①指名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话好,好在哪里。(第2句比第1句多了“一边......一边......、不知不觉“,就把贾岛斟酌字句时的那种认真专注的样子形象地写出来了)

②指导朗读第2句。(要把贾岛此时那样如痴如醉的样子读出来)

(4)自由练读这一自然段,加上动作。

(5)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3、细读第4-6自然段。

(1)分组学习,提出要求。

①自由读,边读边想:当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行人怎么样,贾岛又是怎么样?他为什么要这样?

②读后讨论、练习表演。

(2)全班交流。

韩愈“迎面而来”,路上行人纷纷避让,而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完全沉浸在创作之中,对韩愈的到来浑然不知,不觉闯进了仪仗队。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韩愈的话用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用诚恳的、请求原谅的语气读。

自由练读,分角色朗读。表演

4、细读第7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韩愈对贾岛冲撞仪仗队的态度。

(2)仔细读一读韩愈的话,理解其意。

韩愈为什么说用“敲”字更好些?(“敲”是有礼貌的行为,读起来声音响亮,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

(3)贾岛听了,有什么反应?(连连点头)

(4)练习朗读、表演。

(5)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5、同学们,读完了这个故事,你明白“推敲”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吗?

(齐读第八自然段)

三、当堂练习

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能换成括号里的词语吗?为什么?

1、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访问)一个叫李凝的朋友。..“访问”是有目的地去探望人并跟他谈话。“拜访”也是访问,但对被访者包含了敬意,是礼节性的访问。文中用“拜访”说明贾岛对朋友充满敬意,并非一般性的“访问”。

2、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即时)写成的那首小诗„„ ..“即时”是立即的意思。“即兴”是指对眼前情景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文中用“即兴”是说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是即景生情,有感而发的。

3、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安静),读起来也响亮些。..“安静”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宁静”指环境、心境很安静,表示静的程度较深。文中用“宁静”准确地描写出月夜特定环境的特点。

四、总结全文

请同学们谈谈学习课文的收获。

(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五、拓展阅读

王安石“炼字”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时,王安石任宰相,决心改革,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坚决反对,不久就被罢了官,回到江宁。第二年,皇帝又起用他,召他进京。

一天,船停泊在瓜洲。王安石站在船头,极目远眺(tiào),但见青山隐隐,江水滔滔,春风绿野。他触景生情,不禁又想起了自己的变法运动,他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但朝廷内部斗争尖锐,又使他觉得前途迷惘(wǎng),不由触动了自己留恋家乡的浩荡情思。他走进船仓,拿出纸笔,略一思索,写下了一首名为《泊船瓜洲》的诗:

京口瓜洲一水间(jiàn),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最好,因为春风比喻着变法运动,可是,又觉得“到”字不够生动、有力。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于是改为“入”字、“满”字。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

第二天一早,王安石又来到船头上,忽然看到岸边一片草地,是那么的青翠碧绿!他精神一爽,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

就这样,“春风又绿江南岸”成了千古名句。

六、布置作业

1、背诵《题李凝幽居》。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5.苏教版第七册《习作6》教学 篇十五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第二学段习作“要让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针对该要求拟把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放在首位。

2.遵循中年级习作时由说到写再到说写结合的思路, 以多种形式让学生把心中所想, 用生动活泼的文字记写下来, 让学生在一种放松的心态下, 做到“我口说我心, 我手写我心”。

教学目标

1.创编一个故事, 用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或自己设计的卡通人物作主人公。

2.展开想象的翅膀,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展现主人公鲜明的个性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成语点睛, 诗句导入

1.读一读下面的词语, 每一个词语都是一个故事呢。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

对牛弹琴 画蛇添足

亡羊补牢 兔死狐悲

井底之蛙 画龙点睛

守株待兔 狐假虎威

2.读一读下面的诗句, 说说你的理解和感悟。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龙游浅水遭虾戏, 虎落平阳被犬欺。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3.发现了吗?这些词语或诗句里都有动物的形象, 这些动物有时被赋予人的特征穿插在故事中, 便有了很多卡通人物了, 瞧, 他们来了———

【点评:一个成语就是一个故事, 一行诗句就是一串画面。成语和诗句的出现, 使课堂顿生想象的活力, 为创编故事作了良好的铺垫。引路, 使学生进入一种文化情境中, 可强化课堂的语言交际氛围, 一方面为学生积累了语言的素材, 另一方面可以引发学生对编故事的热望。】

二、重温“卡通人物”, 激情引路

课件展示图片

1.这是一群住在卡通王国里的快乐的小精灵, 他们模样各异、奥妙无穷, 来,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2.指名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卡通人物和相关的故事情节。

3.引导思考:故事讲了什么?故事中的人物有什么特点?欣赏了这些故事, 你有什么收获?

4.让我们一起用热切的声音呼唤他们的名字。

【点评:熟悉的卡通形象, 趣味盎然的画面, 亲切的交流话题, 唤醒了学生的已有记忆。】

三、大胆想象, 再创故事

1.今天我们也来发挥想象, 编一个“狐假虎威”后传。自从上次老虎被狐狸耍了以后, 一直想要报复狐狸。有一天, 老虎在森林里又遇到了狐狸———于是就发生了新故事。

2.引发学生想象几种可能的结果并分组根据自己的设想表演:

(1) 结果一:狐狸再一次利用了老虎的威风……

(2) 结果二:老虎发现上当受骗了……

(3) 结果三:狐狸最终没有逃脱……

……

3.学生表演, 引导评价:哪一个故事编得生动有趣?

【点评:在创编的实际练习中练习创编故事, 巧妙地进行了创编故事的方法训练。通过以演促说的方式帮助学生把故事说具体了。】

四、用卡通人物, 自由创编故事

1.我们这一课回忆了不少卡通人物, 这些卡通人物, 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你觉得故事中哪些地方最吸引你?为什么写得这样有趣?

2.现在, 放飞你自己的思绪, 从这些卡通人物中挑选一两个进行想象, 还能想到哪些与他们有关的不同的故事?

3.如果让一个卡通人物在你笔下诞生, 你打算给他们起个什么名字?为什么这样取名?

4.学生讲述自己设计的卡通人物的故事。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鼓励学生奇思妙想, 引导学生整理思路, 编出的故事要体现人物个性特点。

5.这是我搜集到的作品《呼噜猫和阿猜狗》。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他俩的故事。

教师读范文, 学生再评点。

【点评:讲解、练习、评点、示例相得益彰, 引导学生想象中充实内容, 讲练中学写, 点评中悟写, 加深学生对童话故事体裁的认识。】

五、快速行文, 一气呵成

1.听了你们精彩的故事, 我已经被深深地吸引了, 还等什么?让我们把他们都写下来吧!注意叙述要清楚, 内容要生动。下面, 请大家拿起笔来, 当一回童话大王吧。

2.学生习作。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通过奇妙联想, 赋予动物以人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 自定题目, 完成初稿。

3.老师巡视指导, 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第二课时

一、生习作, 师巡视指导二、集体会诊, 修改作文1.挑选学生的两三篇习作, 组织评议修改。评议标准:

(1) 读一读, 是否有错别字, 语句是否通顺。

(2) 听一听, 故事是否有趣, 个性是否鲜明。

(3) 评一评, 想象是否丰富, 故事是否有意义。

2.引导学生互相评价作文。

3.根据学生的评价, 学习别人的优点, 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次创作。

4.修改之后, 读给同桌听, 再互提修改意见。

16.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教学计划 篇十六

1,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答题。(5分)

科学和文明是两朵并(①)开放的花。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②)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曾让世界(③)目。而今,世界科技的发展(A)。我们切忌沉(④)于过去,而要紧紧追赶发达国家科技发展的脚步,让中国科技的天空再放异彩!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①

(2)在A处填一个合适的成语

2,找出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4分)

①慢不经心②赫赫英名③不奋不启④茫无崖际

⑤孜孜不倦⑥再接再励⑦一语双关

⑧不言而喻

3,选择恰当的名句、成语填空。(5分)

A,学而不厌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温故而知新D,不亦乐乎E诲人不倦

(1)

”,这是很有道理的。少数同学认为复习旧课是“炒冷饭”。没意思,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

(2)毛泽东同志曾引用孔子的名言教导我们: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

”,对别人“

”,我们应该取这种态度。

(3)要想取得学业上的进步,必须学会拜师。除了学校的老师外,社会上到处都能找到自己的老师,所谓“

”,这话一点也不假。

(4)为了给同学们最优质的帮助,杂志社的老师们设计版面、撰写稿件。忙得——o

4,观察右边的漫画,回答问题。(6分)

(1)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的内容。(3分)

(2)根据画面的内容写一句公益性广告词。(3分)

5,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对同一句话中不同的字词进行重读,句子的含义也会发生变化。试读下面的句子,你能读出几种不同的含义?(至少写出三种)(6分)

我知道你会唱歌。

6,仿写句子。(4分)

他发现真理的道路,不是靠背诵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而是通过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

二、阅读理解(40分)

㈠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0题。(8分)

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因此他们就决定将威胁付诸行动。与亚里士多德的教导相反,伽利略认为,如果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就会同时落地。这帮教授认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除了傻瓜,没有人会相信一根羽毛同一颗炮弹能以同样速度通过空间下降。”现在正是揭穿伽利略的荒唐,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的时候了。他们要让他在大学的全体教授和学生面前当场出丑,使他愚笨的学说当场被揭穿。

伽利略很乐于接受这个挑战。为这次“表演”选定的地点是比萨斜塔。指定的日期到了,教授们穿着他们的紫色丝绒长袍,整队走到塔前。学生们和镇上的很多人则走在这些人的前面。大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

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他一只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铅球,另一只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铅球。时间到了,伽利略让两个铅球从塔顶同时落下。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荚——随之是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从塔顶下落,同时越过空中,同时落到地上。

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

7,用横线画出选文中点明本文课题的一句话。(2分)

8,对斜塔上的实验,教授和伽利略双方的目的各不相同,请分别指出来。(2分)

教授的目的:

伽利略的目的:

9,“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嘘”字和下文什么样的反应相照应?接着是“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这个“难以相信的事情”指的又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10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选文的内容。(2分)

㈢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6题。(13分)

如果有人提出问题:“太阳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并要求你用一两句话来回答,你将怎么说呢?

一位天文学家巧妙地用这样两句话来表达:“一小簇大行星,一大簇小行星。”虽有点开玩笑的口气,却精练、明了,抓住了问题的核心。已经发现的大行星只有9颗。记在册和编了号的小行星有4000多颗,而且更多的小行星已经发现,有待进一步证实。

论个儿,最大的小行星也不值一提,因为它比最小的大行星还要小得多。小行星虽都不大,但都绕太阳公转,而且具有行星应具有的一切特征,与大行星称兄道弟是毫无愧色的。

大行星的这些小兄弟究竟有多少呢?有人做过统计:越暗的也即越小的行星数目越大,亮于19星等的小行星在40000颗左右,它们的直径约为几百米;更小的、再暗2个星等的小行星,总数估计在50万颗左右,更不要说比这还要小、还要暗的。

那么,为什么在一小簇大行星之间,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这段不算太大的空间里,聚集着这么一大簇小行星呢?

这个问题摆在天文学家面前已经一二百年,许多人都提出过自己的见解,但迄今还没有得到普遍承认的定论。

常提到的一种可以称它为“爆炸说”,大意是:小行星带所在的那个空间里,原先是有一颗与地球、火星不相上下的大行星,它与其他行星一样,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围绕着太阳运动。后来,由于现在还不清楚的某种原因,它被炸裂得粉身碎骨。碎块又互相碰撞,成为更小的碎片,其中大部分现在都有了小行星的身份,小部分变成了流星体。

除少数较大的小行星基本上是球形的之外,多数小行星的形状很不规则,大小也有很大差别,这种种似乎都在支持“爆炸说”。但这一学说致命的一点是:究竟从哪里来那么大的能量,居然能把个大行星炸飞了!退一步讲,炸崩了的碎块又怎么能集中在现在的小行星带内呢?

也有人提出另外的观点,认为:原来这部分空间不是有一个大行星,而是多达几十个、直径都为几百公里以上的小行星。它们的轨道各不相同,即轨道长轴、偏心率、周期以及轨道与黄道之间的倾角都不同,但有些也不是相差得那么大。显而易见。它们在长期绕日运动的过程中,难免有彼此接近和比较接近的机会,发生碰撞甚至多次碰撞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就这样形成了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众多小行星。但是,今天看到的小行星也不全是碰撞后的产物,那些比较大的、基本上成球形的。是其中幸免于难的。至少是没有经过剧烈碰撞的。

“碰撞说”也有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最主要的是哪来那么多的碰撞机会呢?几十个那么大的天体在火星、木星问运动,就像是太平洋里有几条鱼在游动一你说,它们在水中相撞的机会有多大?

近些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假说是所谓的“半成品说”。其大意是:在原始星云开始形成太阳系天体的初期,由于木星的摄动和其他一些未知因素,这部分空间内本来就不多的物质更进一步减少,遂不具备形成大行星的条件,而只能成为“半成品”——小行星。

11,本文开头所引用的天文学家的话巧妙在哪里?(2分)

12,请列举出本文所介绍的几种关于小行星成因的说法。(2分)

13,画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14,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方法,其作用分别是什么?(3分)

15,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2分)

16,分析材料,说说你的发现和感想。(2分)

①1969年7月16日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的三名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阿尔德林、杰林斯说,他们从月球上用肉眼能看到的人类最大的建筑物是长城。

②杨利伟接受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连线采访:

白岩松:还有一点是很多观众也非常关心的,你在整个飞行20多个小时的过程中,看地球的感受是怎样的,有没有看到大家都在说的长城?

杨利伟:看地球景色非常美丽,但是我没有看到我们的长城。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8分)

无畏创造奇迹

江玲

1796年的一天,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两道数学题。

青年很有数学天赋,正常情况下,他总是在两个小时内完成这项特殊作业。

“咦,怎么今天导师给我多布置了一道?”青年一边打开写着题目的纸。一边咕哝着。他也没多想。就做了起来。

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十七边形。青年没有在意。像做前两道题一样开始做起来。然而,做着做着,青年感到越来越吃力。开始,他还想,也许导师见我每天的题目都做得很顺利,这次特意给我增加难度吧。但是。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青年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现有的数学知识对解开这道题有什么帮助。

困难激起了青年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着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解这道题……当窗口露出一丝亮色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

见到导师时,青年感到有些内疚和自责。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

导师接过青年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激动不已的导师,回答道:“当然,但是,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个通宵才做出来。”导师请青年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叫青年当着他的面做一个正十七边形。

青年很快做出一个正十七边形。导师激动地对青年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2000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来德没有解出来,牛顿也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真是天才!我最近正在研究这道题。昨天给你布置题目时,不小心把写有这道题目的小纸条夹在了给你的题目里。”

多年以后,这个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2000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解决它。

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有些事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难时,我们往往能做得更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无知者无畏。

(选自《周末文汇》)

17,“有些事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难时,我们往往能做得更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无知者无畏。”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2分)

18,有人认为在碰到困难时应坚持不懈,但也有人认为遇到困难应及时寻求帮助,否则就会钻牛角尖而无法自拔,造成不必要的时间及精力的浪费。对此你怎样认为?(2分)

19,这篇文章直到最后才点明那第三道数学题是有2000年历史的数学悬案,也直到最后才点明这个青年是数学王子高斯,你觉得这样安排文章结构好吗?为什么?(2分)

20,本文从高斯的故事中概括出“无知者无畏”这样具有哲理性的话语,试用一句哲理性的话概括下面这首诗,字数不限。(2分)

题西陵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四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21—24题。(11分)

【甲】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竭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沈括《梦溪笔谈·以虫治虫》)

【乙】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乱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日:“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⑤其侄日:“汝胡⑥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g6u):责骂。⑥胡:为什么。

2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4分)

(1)喙:()(2牒:()

(3)好草书:(

)(4)侄罔然而止:(

)

22,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所指代的内容。(2分)

(1)则以钳搏之:(2)致余忘之:

23,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2)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24,你觉得第二则故事中应该被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3分)

三、写作(30分)

题目:假如克隆一个我……

要求:充分发挥想象,有真情实感;内容健康,思想积极;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1)①蒂②孕③瞩④湎(2),示例:一日千里

2,慢——漫奋——愤崖——涯励——厉

3,(1)C(2)A E(3)B(4)D

4,(1)一只手握着一双筷子进餐,筷子是两棵大树的变形。(2),示例: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保护我们的森林资源。

5,示例:①我知道你会唱歌。(我知道,别人不知道)②我知道你会唱歌。t不要瞒我了)③我知道你会唱歌。(别人会不会我不知道)④我知道你会唱歌。(你会不会跳舞我不知道)

6,略

二、阅读理解(40分)

7,为这次“表演”选定的地点是比萨斜塔。

8,使伽利略“愚笨”的学说当场被揭穿;接受挑战,证明自己的理论。

9,和“嘲弄的哄笑”“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相照应。“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落到地上。”

10,伽利略在斜塔上用实验证明了自己的理论。

11,他用一对反义词准确地概括了太阳系的主要特征。

12,爆炸说、撞击说、半成品说

13,承上启下。

14,比喻、反问;强调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小行星碰撞的机会不大。

15,介绍了小行星的成因。

16,(1)大家应该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中华民族是伟大的,载人航天的成功就是明证。(3)不科学的赞誉是谬误,是不可取的。

17,我们在不知道困难很大时会更加有信心用创造性的方法来解决,而在知道了困难很大时则会因害怕而举步不前。因此我们面对困难要抛开恐惧,创造性地解决。

18,略(言之有理即可)

19,设置悬念,引人入胜。(言之有理即可)

20,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言之有理即可)

21,(1)hui本指鸟兽的嘴,文中借指虫子的嘴(2)rang庄稼丰收(3)h60喜欢

(4)wang迷惑

22,(1)代子方虫(2)人称代词,“我”

23,(1)这种虫子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2)张丞相仔细地看了很久。自己也不认识。

24,该责怪的人是张丞相。自己书写不好,还骄傲自满,不听劝告,不改正错误。自己字迹潦草,还埋怨侄子不早些来问。(言之有理即可)

三、写作(30分)

17.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教学计划 篇十七

复习教学案

第四单元复习学案

第一课时(单元复习)

一、复习导入,认知目标:(重点:目标1、2、3、5

难点:目标4、5)

.掌握本单元的文学常识。

2.识记本单元重点字词的字音字形,积累成语。

3.进一步巩固古文阅读方面的重点词汇注解和重点句子翻译。

4.进一步认识写景散文写作特点,并能抓住这些特点进行有效阅读。

5.巩固背诵。

6.较系统地分析写景散文阅读题的考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二、按照下列提纲自主复习自主复习

.文学常识:

①朱自清,现代著名

家、人,代表作《

》、《

》等

②郦道元,人,我国著名的 家,家,撰写了地理巨著《

》。

老舍原名

,字

,中国现代

,代表作《

》、《

》。

2.熟记下面的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朗润

酝酿

薄烟

黄晕

抖擞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不见曦月

襄陵

沿溯

素湍

绝巘

飞漱其间

属引凄异

水藻

澄清

贮蓄

芊芊

黛色

磅礴

匍匐

澹澹

摇曳

静谧

一年之计在于春

3.熟记下面古文重点词汇并注解加点字:

自(在)三峡

略无(完有)

阙处(通“)重岩叠嶂

自非(如果)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不见曦(晨指)月

襄(漫上)陵

沿溯(逆上)

或王命急宣(宣布)

虽(使)

乘奔()御风

不以()疾(快)也 素湍(急)绝巘(山峰)

飞漱(冲)其间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

属引()凄异

4.熟记下面古文重点句子的翻译: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到了夏天,江水暴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每秋雨初晴或降霜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在叫,叫声持

5.依据课文默写: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还眨呀眨的。

(3)“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4)看,,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5)文中描写春天的三个比喻句是: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6)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

(7)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8)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上。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9)《三峡》中总写三峡峰峦重叠,雄伟峻拔山势的句子是:

、。侧面描写山势峻拔的句子是:

、。

(10)《三峡》中用比喻修辞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

、。

(11)《三峡》中用夸张修辞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

、。

(12)《三峡》中写春冬之时三峡江水澄澈、风光妩媚的句子是:

、。

(13)《三峡》中渲染山间空旷,境界清幽寂寥的句子:

、。

(14)《三峡》中“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与前文“

、”一句相照应。

学生要求:

(一)按复习提纲复习教材。

(二)强化记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教师要求:

(一)对个别没有按教师复习指导要求做的学生,要进行个别提示。

(二)指导记忆规律、方法、技巧。

(三)适度调整复习时间:要给学生适度的复习时间,并根据学生的复习情况对自主复习的时间进行灵活地增加或减少。

三、合作探究(10分钟)

.梳理课文知识,探究写景散文的基本写作思路

(1)抓特点

①《春》一课抓住春的特点:、、②《三峡》一课抓住三峡山的特点:

,水的特点:不同季节,各不相同(夏()、春()、秋()

③《济南的冬天》一课抓住济南的冬天的特点:

④《夏》一课抓住夏特点:

(2)摹景象

①《春》一课描写了

图、、图、图、图;

②《三峡》一课描写了

、;

③《济南的冬天》一课描写了

、“、。

2.依据上面的课文梳理,探究写景散文的基本写作思路:首先是抓住描写景物的主要特点;其次是选择能突出这个特点的具体景物场面;用形象的语言表现出来。

注:第三环节虽不高深,但牵涉写景散文的阅读和写作,最好叫学生总结,教师完善。

(二)依据文段,探究写景散文的语言特点(考点分析)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段文字的描写对象是:

(考察描写对象)

2.全段共5句话,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句意。

(考察描写对象的特点)

3.这段文字的描写顺序是:

。(考察描写的顺序)

4.文段最后一句话里写野花数量多的词语是

,写种类多的词语是,表现它在阳光下闪烁逗人喜爱的样子所用的两个比喻是

(考察依据描写的特点找相关的语句)

5.作者写春花从

、角度进行观察描写的?突出了春花

、、的特征?(考察描写的观察角度)

6.作者由花的甜香联想到果实累累的景象的一句话是:

,、、。(考察辨别写实和写虚能力)

7.这一段写的是“春花”,可这里写了蜜蜂和蝴蝶,其原因是

。(考察衬托在描写中的作用)

8.文中写春花是

描写,写蜜蜂等是对春花的

描写(考察衬托正 在描写中的作用)

9.文中“闹”字用得好,因为“闹”写出了:

。(考察动词在描写中的作用)

0.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谈谈本段文字的特点。

(考察修辞在描写中的作用)

(以上知识点不仅要学生熟悉,最好总结出答题格式。)

附:合作探究

(二)答案

.春花

2.①百花争放②花色鲜艳③花味香甜④蜂蝶闹春⑤野花繁多

3.按“树上”“花下”“遍地”的由上到下的顺序

4.杂样儿

像眼睛;像星星

5.嗅觉、视觉

品种多、花色艳、花味香

6.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7.为了衬托花的繁茂和甜香

8.正面侧面描写

9.写出蜜蜂之多,场面之大,群蜂之乐。

0.本段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短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缤纷绚丽的春花图。

第二课时(单元检测)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38分)

.文学常识填空

《春》的作者

,现代著名

家、人,代表作《

》、《

》等。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

原名

,字

,中国现代

,代表作《

》。

2.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酝酿

薄烟

重岩叠嶂

不见曦月

沿溯

素湍

绝巘

属引凄异

澄清

贮蓄

芊芊

静谧

3.下一段话中共有五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5分)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吉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篮天襄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文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簿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绣气!

错字

改正

4.填空题(14分)

(1),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2)春天像

,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春天像,有铁样的胳膊和腰脚。

(3)“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4)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

(5)“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与前文的“

、”一句相照应。沾衣欲湿杏花雨。

(6)《三峡》中侧面描写山势峻拔的句子是:

走着。、。(7)《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

,现代作家,其作品有小说《

》,话剧《茶馆》等。

5.选词填空。(4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

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

,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小村庄的房顶上

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6..简答。(4分)

《春》一文颂春部分的三个比喻句的含义各是什么?它们的次序能颠倒吗?为什么?(2分)

“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句中“也许”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二、阅读理解。(62分)

(一)(22分)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这段文字写薄雪覆盖下的小山是按照、、的空间顺序写的。全段围绕一个

字,突出一个小字,把小山的色、态、光一一展现出来。(4分)

2.“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句话中的“这样”指代的内容是

。全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的修辞手法是

。(4分)

3.“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一句中“更美的山的肌肤”指什么?(3分)

4.“那些小山太秀气!”“秀气”在文中的意思是:

。(3分)

5.“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微微”一词用得准确,请加以分析。(4分)

6.阅读了这段文字后,你在学习写景上得到哪些启发?(4分)

(二)阅读《三峡》中的有关语段,完成1~4题(共20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本文作者郦道元是

时期地理学家、散文家,其作品《

》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地理学著作。(2分)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1)略无阙处()

(2)沿溯阻绝()

(3)飞漱其间()

(4)属引凄异()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在写作上前后照应,请在文中找出与下边的词语呼应的词句。(4分)

“高猿长啸”中的“高”________________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________________

5.课文为何没有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描写三峡的景色?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三)阅读《四季分明》一文,回答问题。(20分)

四季分明

①隆冬的深圳街头依然保留着夏的痕迹,我第一次在这样的季节里穿着丝袜、短裙来来去去,感觉好极了。乍回到寒风萧萧的南京,忍不住频频回首,不料友人却对我说:南京城冬天冷,夏天热,可是它四季分明,每一季都让你为生命的力量而感动。

②年复一年,我行走在北京西路上,两行笔直的银杏树是一道四季分明的风景线:初春的细雨淋湿了它们柔弱的嫩芽,不知不觉中绿就覆满了枝头;夏日的它们虽比不上法国梧桐的大家气派,却也亭亭玉立,碧阴如盖;秋风渐起是它们最美的时节,短短一季凝聚了一生的精彩,片片金黄的“小扇儿”在晴空下潇洒飞扬又无声飘落,簇簇白果已珠圆玉润待字闺中;冬季来临,它们淡妆素裹,脱尽繁华,只留下干干净净的枝条与风雪共舞。

③有人说南京没有春天,那是因为人们恨这里春光短暂,缕缕梅香携春来到紫金山下,经不得几番风雨,白玉兰、樱花已是落红满地,乍暖还寒之中,草也绿了,叶也绿了,南京的春天,活脱脱十六七岁少女的花季,转瞬即逝。

④夏季说来就来,五月里满城飘起靓丽的裙子,到了七月,更是热得浓烈、热得深沉,仿佛一场爱得死去活来的恋情,让人大汗淋淋,透不过气来。

⑤秋风中的南京,天特别蓝,云特别白,有大雁飞过,有菊黄枝头,有艳阳高照,有雨丝缠绵,那千姿百态如人到中年历经甘苦,展现出成熟的魅力,欲说还休的无奈。

⑥一夜大雪装饰了辽阔的天地,校园里许多来自南方的新同学兴奋得在大操场厚厚的雪层上打滚,这是在他们十八岁年轻的生命中第一次惊讶四季变幻的奇光异彩,第一次惊讶冬天的如此美丽。

⑦红红绿绿,冷冷热热,四季分明的南京城给了我们生命的启示,生命中的春夏秋冬赋予我们圆满的人生。

⑧透过今夜雪色迷蒙,隐约可寻春影萌动,那是又一年四季的轮回。

阅读全文后,补全下面的表。(10分)

第一部分:①通过

引入话题

通过

进一步描摹南京四季分明的美丽景色。

第二部分

按照

顺序描摹南京四季分明的美丽景色。南京四季特点是

③春天

④夏天

⑤秋天

⑥冬天

第三部分

回应开头,总写

抒发了。

2.第②段中,作者抓住银杏树的变化,表现南京四季分明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来,或用自己的话来说。(4分)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夏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到第⑥段中写南京的四季,用人的成长过程作比:春的短暂,像十六七岁少女的花季;夏的火热,似爱得死去活来的恋情;秋的成熟,如历经甘苦的中年人。照理,第⑥段写冬季,应该用老年人来作比,但作者为什么没有这样写呢?谈谈自己的理解。(3分)

4.这篇语言形象生动,因而南京四季的特点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请举例从修辞方法方面说说你的理解。(3分)

第五单元复习学案

第一课时(单元复习)

一、复习导入,认知复习目标(复习重点:目标1.2.3.5复习难点:目标4.5)

.掌握本单元的文学常识。

2.识记本单元重点字词的字音字形,积累成语。

3.进一步巩固古文阅读方面的重点词汇注解和重点句子翻译。

4.巩固背诵。

5.较系统地分析科学类阅读题的考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二.自主复习

1.文学常识

《斜塔上的实验》作者是

和。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作者是

国作。

《梦溪笔谈》的作者是

,字

北宋的 家

家。《梦溪笔谈》共

卷。内容涉及

被称为。

2.熟记下面的汉字并注音。

菩萨

祈祷

嘀咕

卷帙

滑稽

打扰

粗糙

倔强

妥协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汲取

锲而不舍

思维渊博

宇宙

茫无涯际

铂金

灼热

闪烁

炫耀

尘埃

隔开

投奔

广漠

萤火

狗蝎其喙有钳

旬日

岁以大穰

傍不肯

梵天寺

喻皓

贻以金钗

实钉

胠箧

3.积累下列成语或词语

漫不经心

心不在焉

默默无闻

一劳永逸

狗血喷头

天高地厚

付诸行动

兴高采烈

等因奉此

窃窃私语

根深蒂固

毫不相干

自言自语

轻而易举

孜孜不倦

一事无成

持之以恒

不言而喻

锲而不舍

茫无涯际

微不足道

足不出户

千万蔽地

岁以大穰

4.熟记下面古文重点词汇注解

方为秋田之害。

旬日子方皆尽

岁以大穰。

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

匠师如()其言

贻以金钗

患其塔动

人皆伏()其精炼

5.熟记下面古文重点句子的翻译

旬日子方皆尽

岁以大穰。

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皆伏其精练

6.名句积累(会背,理解意思,能活用)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a.创造性思维的要素。

b.区分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的主要依据之一是?

c.表明本文论点的句子: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D、最后一节。

(2)〈宇宙里有些什么〉宇宙的特征。

(3)〈〈〈梦溪笔谈〉二则〉〉

a.写傍不肯形状的句子。

b.写傍不肯消灭子方虫的办法的句子。

a.匠师的语言和动作的句子。

b.喻皓的语言。

c.解释“塔定”原因的语句。

d.侧面突出喻皓在建筑方面高明的句子。

三.合作探究

〈斜塔上的实验〉是一篇写伽利略生平的人物传记的节选。全文按“摆动挂灯的启示—孩子和学生时代—比萨斜塔上的实验”的思路展开的。描述了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自由落体定律的经过和他孩童.学生时的情况,表现了他不轻信权威,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创新.甘为科学奉献终身的精神。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是一篇议论文,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紧紧围绕论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论述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宇宙里有些什么〉是一篇说明文(科学小品),课文采用了由近及远.有已知到未知的逻辑顺序,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说明了宇宙里有些什么((恒星.行星.星云.恒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及宇宙的特征(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人们一定能揭示更多的宇宙秘密。

〈〈梦溪笔谈〉二则〉〉

〈以虫治虫〉记叙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的事例,说明开展生物防治,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是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有效措施。

〈梵天寺木塔〉记述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实钉”来加强结构整体性以解决木塔稳定问题的生动事例,说明早在1000多年前,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四.单元小结:本单元的主题是关注科学,我们在学语文中学习科学,在学科学中学习语文,不仅要学到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创新,做一名富有创造力的人。

第二课时(单元检测)

测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其中书写占2分。

题号

总分

分数

一.语言积累运用(23分)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

()

()

根深dì固()qiè而不舍(3分)()卷zhì()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用横线画出,再改正。(2分)

慢不经心

赫赫英名

兴高彩烈

根深帝固

孜孜不倦

再接再励

一语双关

不言而喻

改正:

3.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比萨大学的数学教授席位突出了,伽利略总算得到了这个位置——主要是由于别人不屑要它。

B.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

c.汹涌的热浪不断地从这些大火球吐出来,射向广漠的宇宙空间。

(广漠:广阔而冷漠。)

D.学而不思则罔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他的感觉正确吗?既然正确,那他就发现了奇迹。

B.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因此他们就决定将威胁付诸行动。

c.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D.这样就可以知道,宇宙里有发光的星星,还有亮星云.暗星云等。

5.对课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斜塔上的实验》是一篇记叙文,说明要取得科研成果必须具有伽利略那种为科学献身精神。

B.《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正一个》让我们明白了任何事物的答案都不止一个的道理,要求我们要有一种怀疑的精神。

c.《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文由近及远地对宇宙进行了介绍。

D.《梵天寺木塔》反映了我国古代保护建筑物的决心和在技术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6.对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翻译: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人称它为“傍不肯”

B.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翻译: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光列。

c.人皆伏其精练。

翻译: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三个人一同走路,里面一定有我的老师。

7.默写(7分)

①.《论语》中阐述思考与学习辨证关系的句子:______ ,__________

_。

②.请写关于“傍不肯”消灭子方虫的办法的句子是:

③.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8.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一个作文的片断,仔细阅读后,用规定的修改符号(不必全使用)。对不通的地方.有废话的地方.有语病和错别字包括标点使用不当的地方加以修改。(3分)

星期天早上,我们几个同学相约去登天平山。

出发不久,我们就来到了天平山麓的山脚下。同学们纷纷谈论起昨晚看的电视节目。稍作准备后,我们开始登山。才到半山腰,马明同学就已累得奄奄一息,落下了一大段。于是我们继续往上爬。几个同学主动上前搀扶他。同学们把一个个石阶当作一个个困难往脚下踩。站在山顶向下俯看,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秀美的图画…

二.综合性运用(5分)

9.观察下图,说说你受到的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

0.请从下面两组作家中任选一组,按要求完成下表。(不能两组都选,中国作家需要注明朝代或时代)(3分)

A组:安徒生

辛弃疾

沈从文

B组:屠格涅夫

沈括

老舍

作家

国籍(朝代或时代)

作品

主要人物形象或故事情节

三.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斜塔上的实验》完成14---18题(14分)

①比萨城一个年轻的医科大学生,正在大教堂里跪着祈祷。除了一条链条扰人的擦碰声,大厅里一片寂静。一个教堂司事,刚注满一盏从教堂顶上悬挂下来的油灯,漫不经心地让它在空中来回摆动。摆动着的挂灯链条的嘀嗒声惊扰了这个学生,引起他一连串的思考。

②突然,他跳起身来,这—举动使其他礼拜者大为惊讶。在摆动着的油灯的节奏中,他仿佛遭到了闪光的突然袭击。他觉得链条的节奏似乎是有规律的,那盏嘀嗒作响的挂灯每往返摆一次用的时间似乎一样长,尽管往返的距离越来越小。

③他的感觉正确吗?如果正确,那他就是发现了奇迹。他决定立刻回家,马上去弄明白究竟是看花了眼,还是发现了大自然的一个伟大真理。

④他一到家,就找来两根同样长的绳索,各坠上一块重量相同的铅块,将两条绳索分别系在不同的厅拄上,准备做他的实验。他请他的教父穆契柯•铁达迪帮助他进行这个实验:“你数这条绳索的摆动次数,我数那一条。”

⑤老头子耸一耸肩。“又是伽利略一个发疯的念头。”他咕哝着,但是他同意帮忙。

⑥伽利略手拿两个铅摆,将一个拉到距垂直线四手掌宽的位置,另一个拉到两手掌宽的位置,然后同时放开手,两个人分别数两条绳索的来回次数,然后加以比较。总数是一样的,各为一百次。两条绳索的起点虽大不相同,但在同样时间内到达同样的点上。

⑦就这样,从教堂的油灯的摆动中,伽利略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今天,这项原则已应用于时钟计时.计数脉搏.计算日食和推算星辰的运动等方面。

1.第1段的场面描写起什么作用?(2分)

12.伽利略为什么会“突然”“跳起身来”?(2分)

3.下边句子中加点的字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他决定立刻回家,马上去弄明白究竟是看花了眼,还是发现了大自然的一个伟大真理。

老头子耸一耸肩。“又是伽利略一个发疯的念头。”

4.用一句话概括上面几段文字的主要内容。(3分)

5.伽利略是怎样发现自然的节奏原则的?(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15分)

槐树花真香

王梓夫

晚霞在炽烈地燃烧着,似乎能听得见被它烧焦的树梢在噼啪作响,小山村显得更加恬静了;村头上有一棵洋槐树,槐花开得正盛,粉嘟嘟的,连晚霞里也溶进了它那淡淡的馨香。

洋槐下坐着一位老奶奶。她已经很苍老了,头顶差不多全秃了,只有后脑勺处还有一绺乱麻似的白发。脸上的皱纹纵在一起,眼窝很深,颧骨很高,像一块褐色的石头。她那裸露的瘦胳膊上,皮肉松懈地耷拉下来,上边沾着一块块栗子皮似的老年斑。她手里摆弄着两只毛茸茸的小雏鸡,冲着落日安详地坐着,一动也不动,似乎得了一种永恒的满足。

在她的身边,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这姑娘长得晚霞一样光彩动人。光润润的小脸蛋儿,水汪汪的大眼睛,还有潮乎乎的红嘴唇,都如含苞未绽的洋槐花一样鲜嫩。她正伏身在一块平展展的大石头上,面前放着铅笔盒.作业本,还有几块口香糖,她那只捏着钢笔的右手支着下巴,歪着头向远处凝视着,像是看着满天的彩霞,又像是看着老奶奶。在她们的脚下,是一条清凌凌的小溪,镀了金的溪水静静地流着,听不见一点儿声响。

女孩突然说话了,那声音像是从天边的遐想中寻找出来的:“姥姥,您说,人为什么活着?”

“这太阳真美,槐树花真香。”老奶奶喃喃地说。

“姥姥,您给我说说呀。要不,我的作文完不成了。”

“真是的,我活了快80岁,怎么就没工夫看看这太阳,闻闻这槐花呢?”

“姥姥,您快说呀,人到底为什么活着?”女孩显得有些焦急了。

“活着就活着呗,还管它为什么!”老奶奶漫不经心地说。

“姥姥,您是怎么活过来的?”

“我那会儿也不想活。你姥爷死了,我本想跟他一起去,可放不下你妈。你妈才你这么大……”

“姥姥,你说的是什么呀?”

“为了你妈,我活下来了。这不,也是一辈子……”

女孩不再发问了。她望着山顶上的落日,又陷入了静静的沉思。那太阳很大,很红。

老奶奶又喃喃自语:“这太阳真美,槐花真香。”

忽然,女孩那稚气的脸颊上闪过一道霞光,她似乎悟出了什么,埋下头在作业本上唰唰地写上了两行字:落山的太阳真美,盛开的槐花真香。

6.本文开头的一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用自己的话谈谈你的见解。(2分)

7.“为了你妈,我活下来了,这不,也是一辈子……”这是老奶奶回答外孙女儿“人为什么活着”提问的答案。你觉得这样回答正确吗?为什么?(3分)

8.本文写老奶奶的语言很少,只突出写了两句:“为了你妈,我活下来了”,“这太阳真美,槐树花真香”。你能概括地说明这两句话的含意吗?(3分)

9.本文对祖孙两人都作了生动的肖像描写,请说说两人的肖像描写各有什么特点。(3分)

20.假如你是那个小女孩,受到奶奶话的启示,悟出了“人为什么活着”的道理。请用300字左右写出你的感受。(4分)

四.阅读古文

完成21—24题

元丰中,庆州界生予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21.写出文中加点的词的意思。(4分)

方为秋田之害:

其喙有钳:

千万蔽地:

悉为两段:

22.比较一下,下边句子中的“之”的意思是否相同?为什么?(从词性上答题)(4分)

方为秋田之害

则以钳搏之

2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边句子的意思。(2分)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24.以虫治虫,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是一种很好的办法。请说说你还知道哪些以虫治虫的知识?(3分)

五.写作(40分)

题目:我发现了

要求: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使文题完整;

以记叙为主,叙事完整;不少于600字。

第六单元复习第一课时(单元复习)

一、认知复习目标

.识记本单元重点字词的字音字形,积累成语。

2.识记本单元的文学常识。

3.找出课文中联想和想象的内容,运用联想和想象扩展内容,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情节,理清思路,理解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和看法。

5.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并说出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

复习重点:目标1、2、3

难点:运用联想和想像扩展内容。

二、按照复习提纲,自主复习(20分钟)

.基础知识积累:

(1)识记课下注释、字词表,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易误字词:

飘渺

滑稽

头衔

陛下

更衣

干涸

唾沫

清澈

舔水

和煦

肺腑

颤栗

咫尺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喜出望外

(2)识记文学常识: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郭沫若、安徒生。作家、国籍、时代、作品等。

《天上的街市》作者

,原名,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等,代表作有

等。

《七颗钻石》是______(国籍)作家____________的______(体裁)。他还有响誉世界的长篇小说作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蔚蓝的王国》的作者是________国的________,根据课文内容,可知此处的“蔚蓝的王国”中的“王国”是指__

______。作者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等。本文从体裁上说属于。

《皇帝的新装》的体裁是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是__________人,著名的__________作家。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常通过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3)背诵默写《天上的街市》。

2.快速浏览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天上的街市》:面对星空,诗人看到了、想到了哪些事物、故事?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童话《七颗钻石》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你简要复述。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3)屠格涅夫心中《蔚蓝的王国》的什么样子的?蔚蓝的王国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复述童话《皇帝的新装》讲述的故事,并说说这个故事给我们哪些启示。

三、合作探究:

.本单元的主题是“奇思妙想”,四篇课文包括两首诗(一首现代格律诗和一首散文诗),两篇童话。“奇思妙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想象和联想的表现手法。请你以一课为例,说说该文哪里运用了想象或者联想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2.《天上的街市》中诗人讲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诗人为什么不写人间的街市?

3.《蔚蓝的王国》中,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来到“蔚蓝的王国”做了一个美丽而神奇的梦,梦中的人健康快乐,梦中的景迷人神奇,梦中的情热切、感人,老人陶醉了,他备感幸福、愉快,美好的事物、美好的生活、美好的青春、美好的爱情让老人忘掉了自己的年龄而沉迷其中,放声高歌:“大自然好美。”你能从中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情怀吗?

4.《皇帝的新装》中出现了许多人物,在这些人物中主要人物是皇帝,请在“这是一个 的皇帝”句中写上一个词谈谈你的看法,并从文中找出理由说明。

(预设:愚蠢、虚伪、无知、不称职、爱慕虚荣,荒淫奢侈,昏庸无能,自欺欺人……)

5.《七颗钻石》中水罐的神奇表现在哪些地方?引起水罐发生神奇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精讲点拨:

第1题:示例:《天上的街市》中,第一小节中诗人由眼前的街灯联想到了天上的明星,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街灯,进而想象了天上的街市的美好以及牛郎织女的美好幸福生活。通过写天上的美好来反衬人间的不美好,从而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的向往。

四、达标训练

.发挥想像,为童话《皇帝的新装》续写一段300字左右的结尾。

2.学习了《七颗钻石》以后,根据下面的提示,选择一个角度,发挥想象写一段话。

①感激地说

例:小狗对小姑娘感激地说:“谢谢您,我尊敬的小姑娘,如果不是赐给我水喝,我真不知还能支撑多长时间了。你的仁慈善良,我没齿不忘,它将永远激励着我去善待世间的一切生灵,施爱于美好的人间。

你代过路人对小姑娘说:

②富有哲理地说

例:小姑娘不畏艰难,深夜为母亲找水,晕倒在草地上,最终感天动地,这告诉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③深情地说

例: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爱心是夜空中的明星,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

第二课时(单元检测)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根据拼音写汉字。

piāomiǎo

shuò

lún

chóu

zhàn

zhǐ

chéng

感人肺

近在 尺

hài

xīán

pìn

上一篇:感动圣诞作文下一篇:企业规章制度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