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课程纲要》分享课教学设计(共14篇)
1.五年级《课程纲要》分享课教学设计 篇一
五年级下册《课程纲要》分享课教案
昆丽河小学:吴桂玲 【课题名称】 《课程纲要》分享 【学习目标分析依据】 1.基于学生实际
开学伊始五年级的学生处于第三学段的初期,好奇心、求知欲强,已经有了独立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从启发兴趣、激发思维入手,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方法,鼓励畅所欲言,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愿意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
【学习目标】
1、了解五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2、积极参加小组、全班的交流讨论,对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竞相发表见解和看法。
3、有争当学习小主人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更感兴趣,更加乐于语文学科学习。
【教学重点】
了解五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教学难点】
围绕《课程纲要》展开讨论,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课前学生根据要求“预习要求”自学;教师准备课件。【评价设计】
通过课堂指名说、课堂交流等形式对学生交流情况进行评价。【学习活动方案】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的课堂上老师要带领大家认识一位新朋友,它就像一幅地图一样,能够指引大家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找准学期目标,理清学习内容、了解学习安排,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它就是——《课程纲要》。(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怎样才能做学习的小主人呢?首先我们要了解本学期的学习内容。请大家打开目录,看一看本册书我们总共分为几组课文,每组都有哪些内容组成?(精读、略读、口语交际与习作、回顾拓展)
2、那这些内容我们怎么合理安排呢?(PPT出示一单元学习时间安排)
根据我们本学期的时间来安排,(PPT)我们将在二月份完成第一组课文的学习,第二和第三组课文我们将在春暖花开的三月份完成。四月份的上半个月,我们将继续学习第四组课文并且迎来一次小的期终检测。四月份的下半月我们要完成第五组课文的学习。在绿意盎然的五月我们将迎来第六组综合实践活动和第七组课文的学习。最后一组课文我们放在六月份完成,同时本月份还要进行期末的复习学习。
3、目录就像路标一样,指引我们了解每组都有哪些内容,下面请同学们看第一组单元导语,想想本组课文是围绕什么主题写的?怎样学习本组课文呢?(出示PPT,指生说)
4、请大家打开第二组单元导语,想想这一组课文又是围绕什么主题写的?又给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要求呢?(出示PPT,指生说)
5、下面我们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你们喜欢那组课文就读那组课文,找出本组围绕的主题和学习要求,好吗?(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6、小组汇报(PPT出示)
7、同学们,通过刚才大家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本学期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和时间安排,那么我们本学期通过学习要掌握哪些本领呢?(PPT出示学习目标)指生读 学习目标
1.在阅读和语言实践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汉字,会写本册要求书写的15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盘点”里的词语。继续学习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学习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2.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3.继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联系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在体悟中促进朗读表达。继续练习默读,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有自己的感受,并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4.在阅读中根据课文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题或其他方法,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要点;学习抓住关键词句、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5.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有阅读的兴趣,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6.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根据表达和交流的需要写作。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并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学写书信、发言稿、活动计划。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开展综合性学习,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围绕主题讨论和制定活动计划,分工合作,组织讨论或展开调查活动,并进行活动总结,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能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组织讨论、演讲,学习辨别是非。
8.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通过读懂课文内容、联系生活、搜集资料等方式感悟人生的哲理,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8、要完成这些学习目标就一定要有好的学习方法,你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要介绍给大家吗?
同学们介绍的学习方法都非常不错,相信通过你们的介绍,其他同学一定受益匪浅,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9、时间如流水,一个学期的学习时间很快就会过去,那么到了期末我们如何进行评价与检测呢?(PPT出示)
识字写字:
1、书法竞赛,分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需改进。
2、? 随堂练习。随着课时的进展分别将生字放置在语境中辨析。如组成不同的词,正确运用在不同的句中等。小组竞赛,以“对”和“多”者为胜出。
3、? 单元、期中、期末纸笔测试,百分制评价。
阅读
1.朗读。小组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结对竞赛,要求对每篇课文都尽可能做到正确流利、声情并茂地朗读。
2.默读。教师提供语段篇章,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给予指导性评价。3.课外阅读。重点评价学生在内容概括、文意把握、写法领悟等方面的领悟。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小组互评、精彩发言者上榜等方式。
4.古诗文诵读。主要评价学生记诵积累过程中是否独立思考、是否主动表达、表达是否清晰等。师生共同评价。
写作
重点评价文章结构是否清晰,表达是否有创意,主要采用口头、书面、展示等形式。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每次活动结束,都要针对学生的表现展开自评和互评,主要评价参与态度、交际方式、表达能力。
三、结束语
同学们,通过对本册书《课程纲要》的学习,你是否对本学期的学习充满了信心呢?相信你们在未来都能做自己学习的小主人。
2.五年级《课程纲要》分享课教学设计 篇二
近两年来,我们学校一直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于是 “灵动课堂 ”便应运而生 。 “灵动课堂 ”是什么样的课堂 ? 对于理想的灵动课堂,有这样一段描述:灵动的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乐园,就是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能力、 完善学生人格的智慧课堂,是一种激情与智慧相伴、科学与人文相随、充满活力和创造的课堂。 在不断深入的研究中,逐步有了一些“灵动课堂”模式,这样一些词语成为了 “灵动课堂 ”的时髦词 :质疑问难 、聚焦沸点 、自学合作 、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 怎样才能紧扣学校研究的主题并在学校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满足学生更多的需求, 上好一节有实效的高年级阅读汇报课呢? 基于话题接近生活和高年级英语阅读能力欠缺这两点, 我选择了课外阅读课My dream job进行了教学设计的研究。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实践紧密相连, 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行阅读技能和策略的指导,突出信息的交流和互动,促进听说技能,发展读写技能,在教学中以旧引新,降低学习难度,不断循环复现,帮助学生积累巩固,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案例描述
1.课前准备
让学生听 与本课学 习内容相 关的歌曲Be what you wanna be, 配有国内外各个行业著名的成功人士的滚动图片,学生们能跟在后面哼唱,缓解了学生们紧张情绪的同时,也为free talk一环节作铺垫。 因为很容易跟唱,节奏非常明快, 学生乐于跟唱, 对于后面的课堂教学作为引子, 既有联系又烘托气氛, 从而学生能够轻松地进入课堂。
紧接着由跟Job有关的竞猜游戏,学生小组得分,为后面讨论理想中的职业做一个预热。 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渗透学生对dream job的理解。
T:What can you hear in that song?
T:They’re all about jobs. At first,let’s play a game about jobs.
T:When I was a child,I wanted to be a teacher. So teacher was my dream job.
T:So today w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 our dream jobs.(教学dream job)
(学生学习课题 )
接下来再教学文本中人物的自我介绍, 为了避免机械的读,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我采用了Listen and tick the informations about Jill.的方式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任务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可以听这种形式,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获得更多自己想要的信息, 培养其英语听的能力。 之后再让学生模仿Jill自我介绍的方式,进行自我介绍。
问题引领,预测信息。 通过Jill的自我介绍,猜一猜What does Jill want to be when she grows up? 让学生根 据实际情况进行猜想, 并在预测中运用文本中的生词和句型,扫清阅读的障碍,帮助学生降低阅读难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是为了不教 ”,因此在教学第二段文本时 ,不需要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师教学活动, 而是观看图文结合的听力材料,视听结合。 然后,教师示范如何根据问题去找到相应的信息,给出提示,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教给学生寻找关键信息的方法。 在阅读指导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意识,引导学生思考,进一步搜集并获取具体信息画出关键词,回答相关问题,将阅读推向深入。
T:Jill has a pet dog. She wants to be a zookeeper. What does she often do with her dog?
T:Let’s listen to Jill. What does she often do?
S:She often...
(示范两个信息,给出首字母,小组合作找出其他信息)
T:It’s your turn. I give you the first letter of the key phrases.I think they can help you.Go!
通过Look,match and say的方式, 让学生再次对阅读内容进行梳理,学生先完成Work sheet上面的内容,然后小组间相互进行叙述,When the dog is dirty,she ...; When the dog is bored,she...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而不是储存。 在巩固阅读文本这一环节中, 我没有让学生读文本或者复述阅读内容这样的常规训练,而是设计了两个活动。 第一个是朗读Jill写给他的pet dog的小诗, 内容包含了所有Jill为pet dog所做的事 ,学生能有节奏地朗读 。 第二个是让学生利用刚才所学的阅读方法了解Jill的四个好朋友的情况以及他们的理想职业是什么,在后面的汇报中,学生又操练了句型文 本中需要 掌握的句 子结构He/She wants to be... when he/she grows up. 另外 , 教师先示范其中一个朋友Danny的信息 ,给出提示句子让学生小组合作获取另外三位朋友的信息并交流,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而且有利于突破本课重难点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活跃思维,给每个人的空间更广,展现的机会更多,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运用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 :英语课程的学习 ,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的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 英语课程所倡导的 “任务型”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 、实践 、参与和合 作等方式 ,实现任务 的目标 ,感受成功。
因此在最后的拓展环节中, 为了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来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我选择以学生自己的理想职业作为话题来进行讨论。 我设计了一个夜空装盘,每位学生是星空中最璀璨的星星,鼓励学生成为最亮那一颗,并勇敢地表达自己。 在巩固文本中介绍人物的方式的同时, 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可以说的范围, 也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说一说为什么想要这样的职业或者能成为这样的人,等等,这有利于打开英语水平相对较高学生的思维, 培养其英语语言能力。
T:Boys and girls,we have talked about Jill and her friends’ dream jobs. Do you have dream jobs?
T:OK,this time please discuss in your groups.
T:You can talk about your names,your hobbies,your appearance ( 外貌 ),your character ( 性格 ),your dream job, the things you do...
在学生小组合作练习的同时, 我鼓励所有组员必须参与,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多说,能力相对弱的可以少说, 这样可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自尊, 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避免好学生唱独角戏的局面。 另外,在互动中巡视各组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科学合理地调控能让小组合作学习互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后文本的情感生成,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职业,引导学生说一说:要实现我们的梦想,我们现在可以做些什么? Work hard! Don’t give up! Try my best...
三、教学反思
课标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本课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在巩固语言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关注了情感教育,让学生学会有计划向自己的目标前行。
为了保证 阅读的基 本因素 : “Reading for pleasure. Reading for information. Reading for language.” 我始终以
激发学生真实的阅读兴趣和真实的学习动机为目标,通过知识的唤起、知识的获取、知识的再生、知识的运用将阅读教学推向深入。
在教学的过程中, 我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首先,我用Guessing game引出课题,巧妙地带领学生愉快地走入本课的学习,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接着,我引领学生听阅读内容,利用Listen and tick、 Say to Jill让学生听说同时训练 , 然后带着自己的答案去理解阅读内容,把文字阅读变为印证活动。
鲁子问教授说:“在阅读教学中, 要培养小学生的学习策略,以读促想,以读促写,就要让学生自己走,让学生自己找问题,要先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充分体现其主动自觉性。 ”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与他人一起合作解决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 所以在第二段阅读内容的处理时, 我让学生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在老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 理解课文大意, 找出关键词和中心句, 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结构有深入的了解。 然后,我继续引导学生细读短文, 通过听、读、练、说多种感官参与的方式达到巩固语言的目的。 为了提高阅读的主动性,让学生在理解的前提下, 采用阅读与演说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基本的框架支撑, 只给出范围提示词逐步提高, 根据一定的句法和语言规则,让学生进行短文再创造的训练。 在情感教育这一块, 来不及让每个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可谓遗憾。
歌德说过这样一句话:“由于习惯的力量, 我们总要看眼已经停了摆的钟,似乎它还在走。 ”“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种性格。 ”的确如此,作为教师,我们的主要任务不是教了学生什么,而是教会了学生什么,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 这才是让学生受益终身的。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 摄入大量的语言信息。 为了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语句等必备的语言知识,在我们学校,经过英语组研究决定,三、四年级的学生一周两到三篇课外阅读,五、六年级一周五篇阅读。 在选择阅读的材料时, 老师给出一定的建议, 内容遵循有趣、有价值、有意义的原则,学生可以在家长及老师的帮助下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 在阅读过程中,只要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或者觉得有用的词汇和语句, 都可以通过摘抄或剪贴的形式摘录其中。 对于高段学生,应教会他们阅读的技巧与方法。 阅读时如果不加以积累运用, 就收不到好的效果。 因此,在阅读的同时,我们还要做好阅读后记。 如在阅读时让学生们记下他们认为优美的句子,精彩的对白,甚至是有趣的单词。 老师可以安排适当的机会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 如课前一分钟、 早读时间等。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从文字信息中获取事实、观点和信息;如何理解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如何欣赏语言和艺术,如何做出相应的、合理的评价, 等等。
3.五年级《课程纲要》分享课教学设计 篇三
二七区永安街小学
林云 2014年8月
信息技术第四册上期课程纲要分享课
学习目标:
1.通过欣赏动画、初步试做动画,最大程度地体验本学科的学习乐趣。2.通过师生、生生交流,基本了解本学期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3.通过与教师同伴探讨学科评价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重难点:
了解本学期学习内容和评价方法。教学准备:
评价方法记录卡、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师:同学们,开心的假期结束了,你们在假期中都做了哪些事情呢?(旅游、看书、看电视、写作业、游泳、上兴趣班……)你们在家看电视都看什么节目呢?(动画片)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动画片。(播放一些FLASH做的动画短片)你们喜欢看这些动画片吗?(喜欢)那你们想不想自己来制作这些动画片呢?(非常想)这个愿望我们这学期就可以实现了。因为这学期我们就要学习一个制作动画的软件——FLASH,它就可以制作出刚才的那些动画短片。
(二)(打开FLASH软件,简单介绍每个工作区。让学生对FLASH软件有个初步了解。)
有谁制作过FLASH动画,愿意给大家露一手?
(请一个学生或教师展示制作“球的滚动”动画效果)很神奇吧,这个学期,我们就来学习FLASH动画的制作。[通过欣赏动画及简单动画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二、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一)了解这本书学习的内容,及共有15课。
师:我们如何才学会初步的动画制作呢?我们的课本通过15课来教会大家制作基本动画的本领,谁来说说我们该如何读这本书呢?
(先来读目录)
对,老师制作了一张“学习地图”,不仅把目录的内容包含进去,而且还给每个阶段的学习进行了时间规划,帮助我们有计划的进行学习。
(出示课件)
我们已经大致知道这学期的信息技术课要学习什么内容,什么时间完成这些学习,下面给大家几分钟时间,阅读课本,了解学习内容。这学期学习FLASH软件,将由《小学信息技术第四册上》这本书陪伴我们共同度过。全书一共有15课内容。我们大概要用四个月的时间学习完这些内容,(在学生阅读的时候,逐课简单介绍学习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时间安排】
(二)展示典型范例,进一步了解部分学习内容,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结合图片看看这15课内容,你对哪一课比较感兴趣?喜欢哪一课?(出示课件)
生:我对第7课《绘制小鸟》的内容比较感兴趣。
师:让我们看看第7课里有什么内容。(出示第七课的作品范例,老师介绍第七课的学习内容)
生:我对第10课《小鸟飞翔》的内容比较感兴趣。
师:让我们看看第10课里有什么内容。(出示第十课的作品范例,老师介绍第十课的学习内容)
生:我对第11课《为动画配音》的内容比较感兴趣。
师:让我们看看第11课里有什么内容。(出示第11课的作品范例,老师介绍第11课的学习内容)
生:我对第13课《神奇的遮蔽》的内容比较感兴趣。
师:让我们看看第13课里有什么内容。(出示第13课的作品范例,老师介绍第13课的学习内容)
……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交流方法,轻松学习 1.分享学习方法
师:回忆一下过去你是如何学习这门课程的?小组讨论一下(学生讨论、汇报)
师:大家的学习方法可真多,向书本学、向老师学、向家长学、和同学交流,上网自学……这些都是学习的好方法,咱们可以把这些方法也用到学习FLASH软件上,相信咱们大家互帮互助,一起研究,一定能把FLASH动画软件学好,制作出精美的动画的。
四、交流评价方法,促进学习信心
这个学期的学习很有趣,如何才能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呢。(学生讨论、发言)
本学期我为每人准备了一个表格。每个月我们将从纪律卫生、上课作品、合作学习、爱心互助四方面,根据大家的表现进行优秀、良好、合格、需改进四个等级进行评定。希望大家在这一学期都会有所进步和收获。(出示本学期的信息技术评价表)
信息技术课堂评价表
姓名
纪律卫生
上课作品
合作学习
爱心互助
五、欣赏精美FLASH动画作品,提高学习兴趣。
下面我们再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的FLASH软件制作出来的动画吧。
六、激励信心
新的学期已经到来,对自己说上一句,鼓励鼓励自己吧!
4.语文课程纲要分享课教学设计 篇四
课 题:七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分享
教材来源:七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 内容来源:七年级上册《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 课 时:1课时 课 型:新授 目标设定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陈述: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2.教材分析
课程纲要是教师教学的设计方案,同时也是指导学生学习的蓝本。和学生分享课程纲要,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交流,通过课程纲要的分享,使教师和学生都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通过和学生分享课程纲要,使学生可以了解本期课程要求及其安排,规划自己的学习,更明确自己将要往哪里去,将怎样去,以及如何确定自己已经到达那个地方。3.学情分析
语文学习中,有些学生是为学习而学习,缺乏对课程的整体认识,不能理解学习语文的意义和价值;只知道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欠妥当,不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做出正确的评价。因此通过本节课,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语文,理清本册教材的目标和学习内容,学会对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对于刚刚进入中学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能够对语文课程有明确的认识,开学第一课至关重要,分享目标:
1.进一步认识语文,理解语文课程的价值。
2.阅读,分组讨论,总结出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目标。3.小组讨论,总结出本学期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分享重点:
明确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评价任务:
1.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完成本学期每一单元的学习目标。
2.在小组合作和师生合作交流中,修改完善本学期语文学习评价方案。教具准备:
1.教师编写的《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纲要》、相关课件 2.学生导学案
教法:谈话、引导、展示、讲授
学法:自主阅读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梳理概括 分享过程:
一、谈话交流,认识语文:
1.畅谈学习语文的感受
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拿到崭新的语文课本,一段新的语文学习之旅又开始了。我们已经学习了六年语文,大家能否说一说,你理解的语文是什么,你对语文学习有什么感受?(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学习实际,了解学生思想认识现状。)2.自主阅读学案上资料,再谈对祖国语言的感受。学案资料:叶芝《当你老了》不同文体风格的翻译。
(设计意图:在不同文体风格的阅读中再次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魅力,产生语言学习的兴趣)
3.总结“什么是语文”
语文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语文是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积淀; 语文是中国人审美性格的精灵;语文是博大而丰满的精神元素。
语文是一种诗性的光辉,一种厚重的关怀,一种浪漫的情怀,更是一种崇高的灵魂,是一种灵性,一种尊重,一种人格,更是一种精神。
小练习:翻阅课文,用课文中的内容造一组排比句,具体说说语文是什么。(设计意图:结合教材中相关文本、作家等,化抽象为具体,进一步理解语文;同时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
总结:学习语文,我们就是要学会——说铿锵有力中国话,写方方正正中国字, 书洋洋洒洒中国文,做堂堂正正中国人。
二、自主浏览教材,互相交流,梳理本学期学习目标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每个单元的导读提示和写作训练主题以及综合性学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本学期的们在语文学习中需要达成哪些要求,从语文学习不同方面梳理目标,每人梳理两条。
(设计意图:让学生关注教材单元特点:单元主题独立,语文能力要求又由低到高相互联系,在浏览中根据前后联系初步梳理学期目标)
生浏览、概括、交流、展示,最后总结出以下目标:
1.能够从汉字音、形、义一体的角度准确识记字音、字形,理解和推断字义,正确运用词语;能够通过语境或对词语的删减替换等体会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2.学会朗读,做到正确、流畅,准确地传情达意;能够提高默读的速度,一气呵成,并在默读中圈点、勾画,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3.能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中心;能够品味、揣摩精彩语句,理解作者的情感。
4.能够从生活中学习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大胆表达,说真话、抒真情,做到文从字顺,条理清楚,中心突出。
5.文言文阅读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并初步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三、小组合作,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1.活动一: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单元,阅读讨论,梳理单元学习内容和目标,整理后以文字形式写在导学案上
交流后教师课件展示课程纲要上每单元学习目标、需要的学习资源等,师生再次交流,互相补充。
2.活动二:小组交流,探讨总结有效完成学习任务的途径和方法。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总结,并适当添加其他途径和方法。
工具准备:
(1)一个软抄本(摘录、小练笔等)、一个作文本、一个写字本。(2)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
(3)课外阅读:《繁星•春水》、《伊索寓言》、《昆虫记》以及上表中其他需要准备的书籍、文章
学习方法歌:练好语文基本功,优秀诗文勤记诵。
报纸杂志常翻阅,买书看书做书虫。语文笔记贵坚持,课外练笔不放松。生活处处皆学问,他山之石把玉攻。基础知识早复习,课本学习贯始终。
习惯养成:
认真书写的习惯;仔细读书的习惯;勤于积累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课堂认真思考的习惯;敢于、乐于发言的习惯;经常练笔的习惯。
(设计意图:学生参与,注重学生意见和建议,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整体上把握教材,并明确知道学好语文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
四、师生制定修改评价方案
展示课程纲要中评价方案,师生阅读讨论基础上,结合学生合理建议,进一步修改评价方案。
(设计意图:一是通过评价方案的展示,让学生明白本学期需要完成的任务和具体要求,二是在师生交流中注重评价主体学生的合理建议,让评价方案更加适用学生,真正起到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作用。)
五、课堂结束语: 多读,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说,出口成章展风采。多写,文思泉涌自生花。多闻,集思广益长见识。多思,去伪存真长智慧。
让我们一起踏上初中语文学习之旅!
5.五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篇五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基本理念: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要求)
一、教材体现出的主要学科思想:
(1)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正确把握信息技术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信息技术课程
二、运用到的主要教学方法:(要求)
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章节目标(或单元目标、模块目标、分类目标等)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课程内容:10课时
用计算机作文
(1)掌握一种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学会文章编辑、排版和保存的基本方法。
(3)学会插入图片、艺术字(美术字)和表格。
(4)上机练习
(5)上机练习
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1)了解多媒体素材类型。
(2)学会一种常用的多媒体制作工具制作、编辑简单的多媒体作品。
(3)学会展示多媒体作品。
(4)上机练习
(5)上机练习
二、重点、难点分析
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实施建议(基于标准自定)
1、教学资源分析:
(1)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2)挖掘网络、电视、报纸、书刊、等资源进行信息技术学习。
2、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基本模块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块是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各区县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模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选取拓展模块的内容。课时安排:10课时
—课程评价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
6.分享式教学的数学练习课 篇六
一、分享式练习课的意义
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仅以新世纪小学数学 (北师版) 三年级上册为例:全册共计54课时,每节课都设计了“练一练”,供课堂练习选用。1课时2页的内容,练习题为1页;2课时3页的内容,练习题为1.5页。正文和“练一练”的页码比例达到1:1;教材安排“独立练习”内容有六个,共计7课时,这里暂不包括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后面的练习内容,全册练习内容占据了整个教学内容的56.5%。
传统练习课常被师生当成巩固新知、形成技能的过程,多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设计,重点也多是放在练习的内容上,强化的是知识点,解决的是“学会”的问题;那么在分享教育思想下,我们主张练习实际是学生自己的事儿。如何把传统的练习课变成让学生独立、自主的练习方法与能力,并成为终身学习的本领呢?分享式教学强化的是问题意识,目的是让学生会学习,会练习,解决的是“会学”的问题。传统的练习课“题越做越少”;分享教学培养学生“问题越来越多”。
二、分享教育思想下练习课的几个特点
在具体教学中,分享式教学练习课依然是从问题出发,让学生思考,并展示、交流、分享自己想法的一种教学方法。不变的目的是分享众人的智慧,达到共同成长,最终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生的价值。
1.分享目标。
我们主张问题即目标。针对练习内容,学生的问题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点。正因为练习课体现的是学生个性化地学习过程,更多的时间是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因为学生客观存在着差异性,所以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应该也是个性化的,透过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可以分享到学生有价值的问题,透过分享提出的问题,实现了分享目标的效果。特别是对于不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同学,通过分享目标, 获得更多的启示,不但可以快速明确学习的目标,还能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分享目标可谓一举多得。
例如:阜新市矿工街小学韩金娜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上册 《平行四边形面积练习课》中,学生分享的目标为我们做出了示范:
师: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面积练习课。
师: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想有哪些收获呢?
生:我想要的收获是,通过上一节课学习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今天可以把它巩固一下,再利用这个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生:我想更加熟练的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教会学生把握学习目标,无非就是要解决“练什么,怎么练,练得怎么样”的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发现练习课目标也可以自己确定,分享式教学的练习课是从分享目标开始的。
2.翻转练习。
一般练习课都是沿用“呈现习题—计算习题—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传统思维,无法跳出固有的模式。从顺应学生天性的角度出发,练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练习也应该是一个自我建构、自我完善的过程,应该是积极主动有效地学习过程。学生在课堂上,仅凭算题暴露错误,再加以纠正,显然不是最科学的。因为学生自己还没有经历完整的认知过程,对刚刚所学习的内容仅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问题” 是被动呈现出来的。那么问题从何而来?如何处理好课前与课上练习的关系呢?那就需要我们将传统的练习课翻转———“练在课前,分享在课上”。“翻转”并不是新事物,本杰明·布卢姆在他的掌握学习法中认为,只要提供最佳的教学条件、足够的学习时间,绝大多数学生会掌握学习任务,获得良好成绩。他认为有90%以上的学生能自己学会课程内容。下面两张照片,是韩老师的学生翻转练习课所记录的内容,其中不乏目标的制定,问题的提出,练习的内容……,这本身就是学生如何自主练习的方法再现,很有借鉴价值。
3.独立练习。
独立思考,自主练习其意义在于,今天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可能在不久之后就会过时,甚至会忘记。 社会发展对于个体学习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为了学生终身发展,我们不能让他们只单纯的接受知识,还要在自主练习、独立思考中增强能力。分享式教学的练习课中,独立学习的时间要比新授课的独立学习时间更充分些,新授课大约独立学习时间为8~10分钟,而在练习课中就要10~15分钟, 结合 “翻转”练习的经历,在课上将指定的练习内容独立完成。
4.分享智慧。
与传统练习课最大的不同之处,一改传统练习课“做题———纠错”简单、低效的方式,而是增加组内分享与班内分享的机会,组内分享学习结果与经验,班内分享学习问题与智慧。正是因为分享教育倡导不仅学习书本知识,更要向聪明的人学习,学习他们的思维方法,优秀的品质,学习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问题的分享,创意的分享,优秀品质、习惯的分享,以达到智慧分享的目的,这也是分享教育下的练习课有别于传统练习课的地方,顺应了时代对人的终身学习观的需要。分享式教学的练习课其智慧分享环节,是这种课型追求的一大亮点。例如:在新世纪小学数学 (北师版) 六年级上圆的周长一课练习时,有这样一个问题:
练习:比较下面两幅图谁的周长比较长?
师:谁能想一想,说一说这两个图形谁的周长比较长呢?
生: (独立思考)
方法一:
生1:正方形周长:3×4=12cm;
圆形的周长:3×3.14=9.42cm
因为:12cm>9.42cm
所以:正方形周长比较长。
从传统的练习课角度,学生采用先计算出结果再比较的思路完成,无论是记录还是表达都非常清楚, 就算达到了练习的目的了。但在分享式教学的练习课中,我们没有停留在只获取结论这一层面,我们主张学生分享不同的创意,分享智慧的思路,倡导鼓励学生用聪明的方法解决问题。正是因为分享教育的理念,我们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空间与时间,才有了下面的精彩:
师:谁有更好的方法?
生2:我有一个方法不用计算,只要思考一下就可以知道谁的周长比较长……
生2:因为正方形边长是3厘米,圆的直径是3厘米,这个基本数一样,求正方形的周长要用基本数乘4;求圆的周长要用基本数乘3.14 (π) ……
因为π<4,所以不用计算出结果就知道正方形的周长比较长。
师生: (鼓掌)
7.五年级《课程纲要》分享课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材料:大象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授课时间:32课时左右
授课教师:郑州中学第三附属小学尹明
授课对象:五年级一班课程目标:
大象版小学五年级科学第二学期教材提供了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通过学习不仅要增加了我们的书本知识,拓展我们的思维,还要培养和提高我们动手的能力。在学习和科研的过程中,应形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团结合作、善于交流的科学态度,同时增加我们学习写作论文的能力,书写观察、调研报告的能力。在科研过程中,体会科研枯燥、乏味、挫折、失败的痛苦和走向成功的喜悦,增加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
课程内容: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科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要求,采用大象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课程内容进行教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共由“春天的故事”、“变幻的天气”、“玩具总动员”、“变废为宝”、“形形色色的微生物”、“像不像”、“科学探究成果展示会”七个单元组成,分别涉及新课程标准的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部分。教材设计了多个探究活动、专题研究,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预备、学期教学准备.......1课时
一、春天的故事...........3课时
二、变幻的天气...........6课时
三、玩具总动员...........5课时
四、变废为宝......5课时
五、形形色色的微生物.....5课时
六、像不像..............4课时
七、科学探究成果展示会................2课时
期末评价.........1-2课时
预备课 学期教学准备
内容标准:引导学生明确本期本学科课程纲要,强化课堂常规,分享学好本学科的方法。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学科课程目标及 课程内容及课堂常规。
难点:引导学生了解相关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内容,并分享学好本学科的方法。
教学安排:
第1课时学期教学准备
第一单元 春天的故事
内容标准:春意盎然,万物复苏,小鸟在唱歌,冬眠的动物醒了,大地变绿了。引导学生能够仔细观察春天发生的变化,简单写出感受春天的调研报告,我们该怎样做才能保护我们的地球,使其更加美丽;了解和体验表达与交流的常用形式和基本方法。
重点:引导学生能仔细观察春天发生的变化,简单写出感受春天的调研报告,我们该怎样做才能保护我们的地球,使其更加美丽。
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和体验表达与交流的常用形式和基本方法。
教学安排:
第2课时春天在哪里
第3课时探访春天
第4课时讲述春天的故事及单元总结
第二单元 变幻的天气 内容标准:引导学生能够列举5个以上气象变化影响动物行为的例子;能搜集一些气象
谚语、并知道其中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仪器测量气象,并能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初步学会编
辑制作《气象科普小报》。
重点:引导学生能够列举5个以上气象变化影响动物行为的例子;能搜集一些气象谚语、并知道其中的含义。
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用仪器测量气象,并能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初步学会编辑制作
《气象科普小报》,并能通过其来交流研究成果。
教学安排:
第5课时气象万千
第6课时春风拂面
第7课时漫步云端1
第8课时漫步云端2
第9课时天气预报 第10课时 《气象科普小报》及单元复习
第三单元 玩具总动员
内容标准:培养同学们的科学素养,提高动手能力;组织同学们拆装玩具,作好记录,认
识玩具的工作原理,学习设计与制作电动玩具,在学习制作过程中认识什么是科学的精神、什么是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研究方法。
重点:组织学生改装、设计电动小玩具并举行班内赛;培养同学们的科学素养,提高动
手能力,认识玩具的工作原理。
难点: 引导学生能对研究过程和成果进行评议,并通过信息发布会与他人交换意见。教学安排:
第11课时电动玩具大拆装
第12课时玩转电磁铁
第13课时小小玩具发明家
第14课时信息发布会1
第15课时信息发布会2及单元复习
第四单元 变废为宝
内容标准: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废物,如何把废物变废为宝,发挥废物的最大功效是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目的;科学的利用废物,减少废物对地球的污染是对地球资源的有力保护;
写出较详细的《变废为宝》的调研、认识报告,同学们相互交流。
重点: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废物,如何把废物变废为宝,发挥废物的最大功效。
难点: 引导学生科学的利用废物,减少废物对地球的污染,对地球资源的有力保护;能在活动的基础上写出完整的调查报告。
教学安排:
第16课时“废物”知多少1
第17课时“废物”知多少2
第18课时废物不废
第19课时“变废为宝”研究交流会1
第20课时“变废为宝”研究交流会2及单元复习
第五单元 形形色色的微生物 内容标准: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微生物对我们有过伤害,科学的认识和利用微生物对我们的人类有着积极的作用;学做小实验,记录数据,写一篇科学小论文;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
习惯。
重点:引导学生科学的认识和利用微生物对我们的人类有着积极的作用。
难点: 引导学生学做小实验,记录数据,写一篇科学小论文;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安排:
第21课时寻找微生物
第22课时人类的朋友1
第23课时人类的朋友2
第24课时微生物的危害
第25课时我研究的微生物及单元复习
第六单元 像不像 内容标准:引导学生科学认识遗传与变异和发展的关系,认识克隆技术给我们人类带来
了什么?是福音还是灾难?开一辩论会,以孩子的思维提出他们自己的观点、他们的表达意
识,会表达、善于表达。
重点:引导学生科学认识遗传与变异和发展的关系;认识克隆技术给我们人类带来了什
么,是福音还是灾难。
难点: 能以辩论会的形式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表达与交流。教学安排:
第26课时我像谁
第27课时可以一模一样吗
第28课时顽强的苹果树
第29课时单元复习与挑战自我第七单元 科学探究成果展示会
内容标准:一学期就要结束了,在展示会上有善于研究发明的小制作,有科学小论文,有调查研究小报告,同时做一科普小报展板。让同学们在学习中快乐,享受成果。
重点:引导学生科做好期末的多种形式的展示会。
难点: 让同学们在学习中快乐,享受成果。
教学安排:
第30课时我们观摩去„„
第31课时我们的成果展示会
期末评价
内容标准:对学生本期学习情况进行多元多维评价。
重点:对学生本期学习情况进行多元多维评价(注意评价时的多元、多维性和过程性评
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答题和卷面习惯。
第32-33课时期末评价 【课本P88我的科学经历——表达与交流篇,期末开卷测试(答
题情况评价+卷面情况评价)+平时积分评价】
课程实施:
(一)资源开发
1.学材资源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资源,还包括课外学习资源。只有真正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材资源和学生基础和兴趣点紧密结合才能使得教学务实高效。我们需要深入钻研理解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再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筛选、增减、整合,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运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如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主题班会、表演,等等。国事家事天下事、科学人文,林林总总都可以是课程的资源。
2.教学手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分享,补充质疑、必要点拨、拓展延伸的形式,充分利用多种媒介和手段,组织开展灵活多样、务实高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中习得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实施
1.教师方面:
(1)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课程观、教学观和质量观;
(2)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学研究和观摩课活动,经常性的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主动与其他任课教师交换意见;
(3)不断加强学科性学习以及教学研究,提高自身文化素质。
(4)转变教学观念,遵循教育规律,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新方法,新路子,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努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以及劳动技能。
(5)认真备课、写教案、研究课,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调整,出色完成教学任务;
(6)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对学生循循善诱。
2.学生方面:
(1)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2)尊敬老师的辛勤劳动,听从老师的正确教导,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3)认真听讲,积极动脑,思维准确,大胆发言,不懂的知识和问题虚心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准备好上课所必须的材料,课后,把上课的知识点延伸到生活中,懂得知识的回归生活。
(5)积极参加学科学习实践活动,培养动手、动脑、动口和创造能力。
(6)建立学习型组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广泛交流,加强研究,相互补充,形成一种活泼、主动、向上的学习新风尚。
如何实施好教学?在本学期应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堂实验、室外体验等多种形式,其教学设计具体如下:
1.在一、二单元学习中课堂教学与室外体验相结合,到大自然中去,让同学们感受春天的变化、变幻的天气带给我们的感受。春天来了,气候变暖了,大地的小草绿了,树上又发出了嫩芽,小鸟欢快的舞蹈带给我们愉快的心情。写一篇手抄报《春天的故事》。
2.玩具总动员:以小组形式,组织电动玩具大拆装,以废旧玩具重组,发动头脑风暴,设计重组小制作,做一小小玩具发明家。以此让同学们从中学习了解玩具的工作原理,锻炼同学们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展示同学们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举行发布会,看谁的玩具有新创意,外观新、奇、酷、漂亮、完整、科学。
3.变废为宝:科学处理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综合处理垃圾的最好方式,它对减少污染、保护自然,保护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组织学生调查、讨论、研究科学利用废物的各种方法。同学们进行科学利用废物二次手工制作展示。
4.寻找微生物:微观世界是同学们的新课题、新认识。组织同学们在放大镜、显微镜下观察微生物,粗浅认识什么是微生物。组织学生做一微生物实验。科学认识微生物的两面性。
5.我像谁:(1)遗传与发展的关系,做家庭成员调查;各家庭成员的相貌、体型、身高、习惯等。我像谁,本人的特点有哪些?和家中哪位成员较符合,又有哪些新变化?学写论文。
(2)认识克隆;召开辩论会,通过辩论会初步认识克隆的利与弊。
6.召开科学探究成果展示会,一学期就要结束了,大家把自己的成果予以展示,题材不限。(论文、发明报告、调查报告、科学小制作等)通过展示同学们相互交流经验,享受自己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科学课的积极性。
课程评价:
(一)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由平时积分情况和期末考试情况两项构成。
(二)评价方式及结果处理:
评价方式:
1.平时积分情况评价是对学生平时课上及考试纪律,课堂自学、合作、交流、展示及课下拓展延伸活动等诸多方面表现的量化评价。该评价均由学生本人、同伴、教师、家长等多元多维给予形成性评价,最后折合成平时积分,积分满分为40分。预设实施以下评价标准:
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是否”方面进行评价:
(1)教学目的是否明确。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应把教学目标设定在了解常识、把握规律、熟悉技能、养成习惯、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范围之内。
(2)教学内容是否适当。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①适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知识基础;②符合学生的需要;③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④对学生中的共性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帮助。
(3)师生关系是否平等。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中表现为:①少指导、说教,多交流、沟通;②彼此尊重、以诚相待、相互理解;③每个人机会均等,可以自由发表意见。
(4)活动安排是否合理。衡量活动设计、安排的合理性的标准包括:①活动设计有针对性、创新性、形式多样;②活动实施规范、灵活变通、围绕主题;③团体指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支持与挑战相结合;④活动适量、适度、收放自如;⑤每位成员(包括教师)积极参与、充分投入。
(5)立足于教师角度的评价包括:①教师个人对活动内容能否积极参与、感情投入,并做到适度的自我开放;②对学生态度是否真诚;③对每一个学生能否做到尊重、关注。④对学生能否做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三维目标协调落实和终身和谐发展并重。
(6)立足于学生角度的评价包括:学生是否是课堂的主角,在课堂上能否充分地参与并获得关注与尊重。
(7)从课堂气氛的角度评价:整个课堂气氛是否宽松、活跃、融洽。
2.测试考试情况评价
形式:卷面测试,统一命题;期末试卷答题得分满分55分、卷面得分5分,积分满分为60分。
结果处理:
本期期末评价学生最终成绩满分100分(其中期末试卷答题得分满分55分、卷面得分5分,平时积分占40分)。
8.五年级《课程纲要》分享课教学设计 篇八
【一般项目】
学校名称:巩义市河洛镇实验学校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适用年级:八年级 设计教师:郅文杰 设计时间:2018年8月
【课程元素】
[课程背景] 学情分析: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文献资料、小组合作讨论等方法让学生走进生活,能够正确利用网络,学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能够正确参与社会生活。
认识规则对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树立以遵守规则为荣,以违反规则为耻的意识,自觉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认识一般违法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知道责任的含义及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努力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认识到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学会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利益,树立国兴我荣,国衰我耻,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坚决维护国家利益。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中学生。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而思想品德课有着天然的优势,“其知识是生活的升华,其内容是学生身边的实践”,“与学生联系紧,时代性强”。因而如何用“课本知识来解释社会现象,用社会现象来论证课本知识”,让学生感到“学以致用、学以解惑、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与社会”,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兴趣的目的。
八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观察、思维、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作为中考毕业生,经过以前的学习,对相关知识已经初步了解,已经学会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这一原则。但知识综合起来,学生理解运用难度增大,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并学会分析归纳,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培育四有新人的目的。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编写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尤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前瞻性要求与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法治素养提升、健康人格形成的基本规律相结合,努力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
本册教材编写依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遵循生命的逻辑、生活的逻辑和知识的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从八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品德发展需求出发,在不断扩展的生活场域中聚焦“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将“我”的生命感受与国情、法律、心理健康和道德诸领域的知识相融合,推动学生对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所生发出的不同主题开展深度学习,在自我探索与自主建构的基础上对这些价值观念逐步认同、接受和内化。
经过七年级一年的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对自我的认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基础上,八年级上册的教材内容主要围绕“我与社会和国家的关系”这一主题展开,旨在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社会,学会遵守规则和法律意识,树立勇于承担责任的观念;了解国家安全,培养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教材本身就是以学生逐步展开的生活为基础,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学会在对生活的思考中获得新知,力求把正确的价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通过课内课外的有效结合,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在道德践行中健康发展。[课程目标] 道德与法治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文献资料、小组合作讨论等方法让学生走进生活,能够正确利用网络,学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能够正确参与社会生活。
通过阅读教材、收集图片资料、小组合作等方法了解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与法律,培养与人交往的道德意识,掌握与人交往的技巧,理解生活中既要遵守道德又要遵守法律的意识,做守法尊法护法的中学生。
通过阅读教材、收集图片资料、小组合作等方法了解责任的含义,知道责任的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懂得每个人因该自己对自己负责,了解不负责任的后果,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文献资料、欣赏影视作品等途径,明白国家利益至上,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关心国家发展,为建设美好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的一个“接点”,并由此获得相应的身份,个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社会为每个人的成长提供了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青少年要努力关心、融入、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
互联网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极大的促进了经济和民主的进步,但不良的网络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违法犯罪等问题也随之而来,青少年要树立科学信念,科学精神,同时应该在网络生活中把握自我,遵守道德与法律,做网络的主人。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认识规则对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认识自由与规则的关系,知道社会规则既约束自由,又保障自由。树立以遵守规则为荣,以违反规则为耻的意识,自觉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学会在与人交往时做到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逐步学会以礼待人。体验文明有礼带给自己的乐趣,树立不讲礼为耻,有礼为荣的交往态度,并乐于以礼待人,拥有诚信智慧,践行诚信要求,自觉做一个诚信的人。
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别及其承担的法律责任。认识一般违法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学会依法保护自己,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
知道责任的含义及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努力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崇敬那些不计较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负责任的人。知道关爱他人就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认识到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学会关爱他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懂得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第四单元 维护国家利益
认识到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维护国家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学会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利益,树立国兴我荣,国衰我耻,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坚决维护国家利益。
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能以实际行动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自己的贡献。认识到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共同责任,自觉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正视我国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了解国家采取的各种积极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对国家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帮助学生认识到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课程安排:
第一周 分享课程纲要,帮助学生认识道德与法治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 第二周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三周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第四周 单元复习测试
第五周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第六周 国庆假期
第七周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八周 期中复习考试 第九周 期中分析与反思 第十周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十一周 单元复习与测试
第十二周 第六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第十三周 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 第十四周 第八课 国家利益至上 第十五周 第九课 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第十六周 第十课 建设美好祖国 第十七周 期终复习第十八周 期终考试 [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式 思想品德情感、意识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实践。思想政治课强调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提倡参与、体验、讨论、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总之,新教材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点,以学生的活动和体验为过程,以促进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为目标而组织编写的。四个单元的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具有内在的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活的有机体。要重视情境创设,在具体活动中得到体验,求得发展。要学会活化教材,拓宽教材的探索空间挖掘教材的个性内涵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要善于和谐教学,课前参与课中探索课后延伸。要发挥学生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运用教学媒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二、学习方式: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理念,能使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有利学生勤于动手,促使学生善于反思,能让学生乐于合作。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文献资料、小组合作讨论等方法初步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
通过阅读教材、收集图片资料、小组合作等方法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体验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领域取得的成就。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文献资料、欣赏影视作品等途径,了解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道德规范,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能够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能够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三、实施策略: 教师切实深入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挖掘学生最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加强对学生学习思想品德学科的正确方法和途径的引导与渗透,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重组,提高教学的效率,优化学习效果;
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以情景剧、生活场景再现等形式,排演生活短剧,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会教材、感悟人生道理;运用现代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声音、图画、录像、影音等多种手段,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热爱程度和认知程度,有效的实施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会教材、感悟人生道理;
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道德践行的能力 教材强调师生能够与教材设计的内容与问题情境产生一定的共鸣或思想冲突,能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真实的内在体验、感受进行对话,而不是仅仅浮于表面形式。这样的对话无疑会增强课堂的开放性。
[课程评价]
一、学生行为评价:
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要考查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开始形成了好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展示他们的成绩。要重视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过程。
要重视对学生评价的反馈。反馈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采用何种评价方式或方法,评价结果都应反馈给学生。对学生评价的反馈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反馈既可以是及时的、也可以是延时的,重要的是要把握时机,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
二、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到及时鼓励优秀、提醒不足、关注进步学生;多用鼓励性语言。对每次布臵的作业要做到及时批改,从作业格式、规范的解题方法和学科语言的正确运用等方面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对符合要求的同学,进行学业展览,起到榜样作用;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
在复习中让学生自行设计表格,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归纳整理所学得知识,检测其归纳综合能力和复习整理能力;卷面测试:平时单元测试和期中、期末测试;
9.五年级《课程纲要》分享课教学设计 篇九
一、什么是“建构主义”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主要兴起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是“学习和教学理论在杜威、维果斯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的思想基础上的又一次大综合和大发展。”[1]虽然各派对教与学的看法也不尽一致,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学习观。与以往的学习理念相比较,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中的重心的转变:从外部输入到内部形成的转变;从个体学习到社会化学习的转变;强调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崔景贵曾概括出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核心特征:“积极的学习、建构性的学习、累积性的学习、目标指引的学习、诊断性的学习与反思性学习。”[2]由此可看出,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者自身对问题的主体作用。
第二,师生观。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也给师生观赋予了新的内涵。它强调教师的作用由知识的传授者向促使学生建构知识的引导者转变。在传统的教学观之下,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权威者,处于中心位置。教师更为关注知识的传授,而相对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和心理需求。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师的角色应有一个根本的变化,应该成为学生构建知识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
第三,知识观。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知识不是客观的东西,而是主体的经验、解释和假设,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属性及其联系的能动反映。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把‘能动’两个字漏掉了,换成了‘被动、简单、直接’。于是,知识就变成了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被动、简单而直接的反映。”[3]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教师讲授法”都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的主要方法。当然,这一方法之所以长期占据主导位置自然有其特殊的优点。但就我们所了解和掌握的情况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
一是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大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不容忽视的是仍然有一部分大学生没有认真听课,自然这样的教学对他们而言是无益的。据笔者曾组织的问卷调查,在被调查的1 000名大学生中,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学生只占到被调查人数的34.5%,断断续续听课的学生占43.5%,基本不听课的学生占18%,还有4%的学生完全不听课,这一情况无疑令人担忧。
二是学生数较多,教师的教学很难做到全部覆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大学生大学期间的必修课,专职教师较少,而学生太多。从而导致基本上每班的人数都是从120~160人不等。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讲授法”不可能照顾到所有学生,有一部分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情况。
既然传统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师讲授法”存在着诸多问题,那么,用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来指导《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就成为必要,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来指导《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如何将二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三、建构主义教学观指导下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设计
坎格拉等人曾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归纳出“建构主义教学设计(CLD=Constructivist Learning Design)所包含的六大基本要素,即创设环境(Developing Situations)、提出问题(Asking Questions)、搭建桥梁(Building Bridges)、组织协作(Organizing Groupings)、展示成果(Arranging Exhibits)和反思过程(Inviting Reflections)等。”[4]下面就以建构主义教学六要素来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进行教学设计。
1.创设环境。创设环境要尽量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而且环境的设计要以教学内容为主题。教师可以通过影片、节目和网络资料为学生提供较为真实和直观的学习环境,也可以使用相关教具,如投影等将授课内容与教学环境相融合,以此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其中能够实现对问题的认识、知识的运用,以及意义的重新建构。
如:我在讲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篇综述的“鸦片战争”问题时,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有关鸦片战争的电影片段。
2.提出问题。我们知道,围绕着问题展开学习是建构主义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提出问题的目的就活跃学生的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准确的提出一个较为开放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发散其思维。在学生们观看完鸦片战争的影片后,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一问题的选择就比较准确,因为,它不仅可以让学生们认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造成的破坏,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们知道帝国主义为什么要侵略中国。
3.搭建桥梁。就是搭建一条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新学的知识联系在一起的通道。这一桥梁也是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关键问题。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中,教师就要在教学目的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并让学生自己提炼出相关信息要素。通过这些问题一方面可以激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另一方面这些问题里有包含了大量的新知识。
4.组织协作。有效的安排组织学生展开协作也是这一教学过程的关键因素。教师在给出任务后,可以将学生按照不同的学习目的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要求他们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在“鸦片战争”这一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先在全班进行交流,引起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兴趣,提出有关这一问题的许多支问题或话题,教师再根据这些支问题或话题有目的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小组讨论一个问题,让学生充分参与。
5.展示成果。也就是学习小组将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和认识展示出来。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重点考虑如何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展开互动和探讨,并以各种形式来展现自己小组的成果。通过这一阶段,教师可以掌握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程度,适时加以引导,并有针对性的制定下一阶段的教学目标。
6.反思过程。简言之,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反思教学过程来提高教学效果。在完成展示成果阶段后,教师要指引学生对教学内容、新旧知识点等进行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受教育者要对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同时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反思过程越准确,就越能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四、效果分析
近年来,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的教学实践活动已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科教学中有越来越多的教学学校和教师日益认可、支持和推广”[5]。总的来看,用建构主义理论来设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已取得了一些积极效果。
第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保证。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知识、兴趣、经历等出发,重新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调动。教师可以展开创造性教学,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学生则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最大受益者,他们的兴趣被激起,个人潜能也得到挖掘和表现。
第二,教学信息传送渠道得以拓展。传统的教学渠道就是以教师的传授为主。而在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指导下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取得就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展开教学工作,为信息的传送提供更多的渠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通过听觉和视觉获得知识,也可以借助于模拟情境来进行学习。
10.一年级校本课程纲要 篇十
一年级《博雅读本》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郑州市郑东新区昆丽河小学
科目名称: 校本课程
授课教师:王士枝 周利军 徐丹 韩雨 龚晓村 史彦燕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
教学材料:校本课程一年级《博雅读本》
教学时数: 30课时
一、课程背景
为了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满足全体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校从上学期开始,结合自身特点,探索构建适合基础教育阶段的博雅教育育人模式,编写了博雅教育读本,以此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
二、指导思想
博雅思想,源自古希腊时期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让学生摆脱庸俗、唤醒卓异,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我校试图尝试探索的博雅教育,是在汲取以往教育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着眼于培养学生具有均衡知能、深厚人文素养以及优雅气质的普适性的教育理念。学校结合学校自身特点,探索构建适合基础教育阶段的博雅教育育人模式,重新构建适合基础教育阶段的博雅教育理念。力求通过“博雅教育”,构建滋润学生、教师、学校和谐发展的教育生态。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课改为载体,坚持 “科研兴校”与创建“特色学校”相结合,传承读书文化,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努力实现学校课改总目标。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本着“塑造完美心灵,培养健全人格”为目标,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丰富学生文化底蕴”为宗旨。
四、课程实施内容
第一课 仪态礼仪站坐姿势
第二课 递接物品篇 第三课 礼貌用语 第四课 用餐礼仪-中餐 第五课 儿歌 第六课 名亲情故事 第七课 古诗欣赏 第八课 美文欣赏
五、学习方式
1、在教育教学上,探究方法,严谨执教
立足课堂,加强校本课程教法研究。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礼仪的基本内容,就不能使用单一的说教法,教者不但要探索教法,还要注重方法的总结和积累。在备课中,力图体现校本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体验性,把语文、数学、科学、美术课、音乐等整合进校本课程
2、在实践中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
3、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六、评价方式
①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一是对课程本身进行观察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分析评价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时调整。二是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关注校本课程课堂上信息的获取,更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不仅关注结果,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
11.一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 篇十一
课程名称:语文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 课时安排:128课时
背景
这一册教材中我要上学了、识字、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的编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安排有大量的精美的图画,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极为重要。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以便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不仅在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做好奠基的工作。教材中安排的各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都有助于学生在游戏中、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
目标
1、学习习惯
(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写字习惯。(2)掌握正确的使用学习用品的方法,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良好习惯。
2、汉语拼音
(1)读准声母、韵母。(2)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3)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4)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5)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300个生字。(2)说出基本笔画的名称。
(3)能按笔顺在田字格里书写,默写100个生字。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
4、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声音清楚,态度大方。
(2)能根据一定的情境或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回答问题。(3)能按照一定的情境或图意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情。
5、阅读
(1)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2)认识句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3)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4)正确地复述渴望,语句连贯。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外的大意。内容 单元 序号 入学教育 单元 专题
教学内容
课时 安排 7 我要上学了 我是中国人 我是小学生 我爱学语文
1.天地人 4.日月水火
1.识字
(一)2.金木水火土 5.对韵歌
3.口耳目 语文园地一
2.和3.4.汉语拼音
共13课,2个单元。
1.秋天
2.小小的船 3.江南 4.四季
语文园地四
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 15 识字课文
5.识字
(二)6.画 7.大小多少
8.小书包
9.日月明
10.升国旗
语文园地五6.
7.阅读课文 5.影子 6.比尾巴
7.青蛙写诗
8.雨点儿
语文园地六
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 阅读课文 9.明天要远足
10.大还是小
11.项链
语文园地七
12.雪地里的小画家
13.乌鸦喝水 14.小蜗牛
语文园地八
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 6 阅读课文 15
实施
1、关于“我要上学了”共3部分,第一部分是以“我是中国人”为主题,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第二部分以“我是中国人”为主题,开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旅程。第三部分以“我爱学语文”为主题,激发儿童学语文的兴趣。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看懂图意,还要结合实际,进行反复的严格的训练。
2、关于“汉语拼音”共13课,分2个单元。第一单元,教学6个单韵母。第二、三单元教学23个声母及整体认读音节,拼读单韵母音节。第四单元教学8个复韵母,一个特殊韵母及相关整体认读音节,拼读复韵母音节。第五单元教学9个鼻韵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拼读鼻韵母音节。
每课一般包括:(1)字母和配合字母教学的情景图;(2)汉语拼音书写教材;(3)拼音词和与之相配的插图;(4)有关的拼音词、拼音句练习。
每个单元后面安排了16个只识不写的常用字,每个字均配以图画。这样将拼音、识字交叉安排,意在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巩固了拼音的能力,又在拼读的同时强化了生字的字音,收到拼、识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
汉语拼音部分最后安排了复习,内容是“三表”: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二是六首带有汉字的汉语拼音儿歌。
3、关于课文。全册安排课文19篇,包括识字课文和阅读课文两种形式。"识字"课文共6篇,主要形式是"词串",一个中心内容,将一组词语组成韵语,并配以相应的图画。学生图文对照,反复诵读,不仅识了字,理解了词语,而且认识了事物,受到了美的熏陶。阅读课文共13篇,其中有6篇是以儿歌为主体的诗歌,其余的都是童话或儿童故事。全册教学生识字300个,写字100个,学会24种汉字笔画名称。
课文内容生动活泼,语言规范,插图新颖,富有儿童情趣,有利于进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
4、关于单元练习。本册在每组课文后面个安排1个单元练习,共6个。练习以综合性为主,主要由学用字词句,写好铅笔字,说说写写,做做读读,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和家长一起读等板块组成。学用字词句方面,将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及词语句式等内容,通过综合设练,即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促使其语文能力的发展,还能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
写好铅笔字方面,写的字,都安排在田字格里,强调按照规范严格训练。说说写写方面,安排了两次练习,旨在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组织有趣的语文活动。做做读读方面,准备了动物卡片,训练学生的认读及拼写能力,增进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性。
读读背背方面,安排了篇幅短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口语交际方面,安排了一些内容来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表达和人际交往等能力。评价
1、通过评价激励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检验、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通过评价,让每个学生树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
2、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在评价范围上,不仅应该有知识和能力,还要有体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对一年级小学生不能繁琐,应避免过多的考查和经常的对照检查。
3、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在发展变化的,因此更应该注重过程评价。语文学科的评价建议采用学生平时的成长记录评价、单元阶段形成性评价和期末总结性评价三者结合的方式。
4、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语文学习具有注重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此量化不能成为语文评价的主要手段。何况,像朗读、口语交际、写字、习作等项目也难以精确量化,只能作模糊评价。提倡用有代表性的事实、描述性评语等方法进行评价。量化评价采用等级制,而且在等级的设置上可以粗略一点。
12.五年级《课程纲要》分享课教学设计 篇十二
一、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教学模式是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三者整体性的统一。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践中, 许多教师探讨了教学模式创新的问题。
有的探讨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MSD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针对的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所做的一项探讨。Modernization指教学内容上的“现代化”路径, Specialization指教学形式上的“专题化”运作, Diversification指教学方法上的“多样化”手段。“MSD教学模式”还认为在教学中还原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现代化范式”, 是体现教学内容真实性的客观需要。基础课专题化突出问题意识, 是体现课程题目中的“纲要”二字的理性选择。发挥不同教学手段的群集优势, 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有助于最大化地发挥史学的传承文明、鉴古资今和启迪民智的功能[1]。
有的探索了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采用的“12345”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新模式就是指“一个中心、两个优势、三个带动、四个关系、五个结合”。一个中心是坚持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核心;两个优势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的优势和充分利用中国近现代史史料丰富的优势;三个带动是以问题切入, 带动学生同步和以激情讲授, 带动学生情感共鸣以及以多媒体精彩画面, 带动学生感官共振;四个关系是处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与历史专业《中国近现代史》课的关系、处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关系、处理教材与教学的关系、处理大学历史课与中学历史课的关系;五个结合是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题讲授与拓展课程内容相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2]。
有的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创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模式:把握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和讲求实效性的教学方法。把握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主要指“一个主题”的贯穿始终、“两个了解和三个选择”为主要内容和基本目标、理论性与现实性相结合;讲求实效性的教学方法主要指创设历史情境、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思维创新, 建立网络化教学新模式, 充分利用人文素质教育研修基地进行课题研究[3]。
有的还探究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八环立体教学模式。这八个环节是讲 (系统讲授) 、听 (专题报告) 、看 (录像) 、读 (原著) 、做 (多媒体课件) 、谈 (沙龙、辩论、演讲) 、走 (社会实践) 、写 (观后感、调查报告、小论文) [4]。
二、教学方法多样性研究
为达到教学目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必须突出一个“新”字, 有的探讨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方法创新的途径:要使方法新, 教师必须努力提高授课技巧;教师必须特别注重情感色彩的运用;教师还必须注意课堂讲授与各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5]。
有的认为, 为使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 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问卷式教学、问题引领式教学、学生课前演讲与教师课上讲授相结合、传统的文字表达与现代多媒体实景展示相结合、加强网页和资料库建设、建设社会实践基地等等[1]。
有的从五个方面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多样性的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利用重点问题解析发挥课堂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利用对人物和事件的点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历史观, 借助历史背景透视发挥影视资料感性教育的功能,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学生登讲台等方式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通过两段式考核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6]。
有的在教学中, 还提出了几种具有实效性的教学方法:知、情、理互通浑融的渗透联系教学法, 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学习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法等[7]。
有的在教学方法中提出:提倡“双向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主体,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与以史为鉴相结合, 史论结合、以论为主, 激发学生兴趣[8]。
有的认为, 为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实效性可以采取演讲式教学、引导和互动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9]。
有的在教学中提出了典型对比法、联系现实法、画龙点睛法、精雕细刻法等教学方法[10];有的提出了知识灌输、情感体验、历史对话的教学方法[11];有的探讨了征疑设疑议疑解疑的问题教学法[12];还有的探讨了隐形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的运用[13]。
三、考试方法改革研究
从广义角度而言, 为实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所有的手段、方法、途径都应该属于教学方法的范畴, 因此, 就实质上讲, 课程考试方法的改革也应该属于教学方法的重要内容。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新课程开设以来, 广大教师也对课程的考试方法进行了积极地探讨。
有人探讨了开卷考试与平时成绩考核的考试方法。认为: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学生将获得最大的解放。平时考核采取以下四种方式:组织活动课, 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会探究;撰写历史论文, 强化实践探究能力;让学生参与教学, 让历史贴近现实;撰写社会实践报告[14]。
有的提出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 要创设个性化的考核方式。个性化的考核方式主要指:重视平时考核成绩, 期末考试应采取开卷或闭卷、口试或笔试、抑或二者结合的灵活多样形式, 在考试的命题上以应用为主[9]。
四、结语
从上面的分析和归纳中可以看出, 自从新课程实施近四年来,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方法探讨中, 无论是对教学模式、具体教学方法还是考试改革实践上, 都取得一定的成绩, 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关于教学方法的研究还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不足主要是:第一,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还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和普遍性, 有的还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具体性。第二, 还缺乏一定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自身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有些教学方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的方法, 对本门课程而言却缺乏个性。第三, 对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的研究和应用中, 还缺乏大实践教学观意识, 在实践教学中仅仅局限于社会实践, 没有把课堂实践、校内实践、社会实践三者有机的统一起来。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继续深入探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方法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摘要: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实效性, 必须切实推进教学方法改革。自2007年春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全国普遍开设四年来, 为增强课程吸引力和感染力, 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 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学方法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教学模式的创新、多样性的教学方法以及考试改革的创新。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还存在着问题与不足。
13.《教育规划纲要》心得分享 篇十三
我们终于盼来了教育的改革。据xx年3月29日的报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表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文本字 xx年2月28日至3月28日公开征求意见。截至3月28日24时,规划纲要小组办公室共收到意见建议27855条!公开化的征求意见,更加透明化的改革,显示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我们也能从这一进步的行动中看到更多的希望。意见建议之多,也可以看到群众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改革的希望迫切之程度。
我相信很多学生都像我一样抱怨过:分分分,咱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是高中时代最能表达学生对日复一日的大小考试的痛恨的总结了。可是,抱怨归抱怨,大家还是心悦诚服的拜倒在题海的石榴裙下:谁叫我们最终都得通过高考来证明自己真的有读大学的能力呢?谁叫题海和考试真的能训练应试的技巧呢?在这次的改革中,关于高考的改革让我对我的小弟弟妹妹们的童年更加有希望了。面对不足,谩骂和抱怨不起任何作用,重要的是,我们要支持国家的政策,让政策都发挥实效,才有可能向更好转变!
作为理工科大学生,我对《规划纲要》中高等教育部分尤为关注。
(一)《发展任务》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作出贡献。大力开展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坚持服务国家目标与鼓励自由探索相结合,加强基础研究;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应用研究。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加强高校重点科研创新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实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
这一段中提到了“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 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我对此尤其盼望。也许是对自己的大学生活不满意,我对即将要来临的毕业和走向社会有着隐隐的担忧。我不自信自己在大学学到的知识能够与企业对我们的要求适应、与社会对我们的期望想符合。可能我在学期间我不能享受到这个决策给学生们带来的幸福,但我仍然全力支持学校、学院实行这些政策!
(二)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规范校办产业发展。为社会成员提供继续教育服务。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积极参与决策咨询,主动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鼓励师生开展志愿服务。
对与这个我是举双手双脚支持!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愿意干实事,愿意用青春的激情和力量去为祖国和人民做有用的实事!这样的活动既让生活充实有意义,又能使自我能力得到锻炼和自我修养得到提高。我相信真正实行这样的政策,没有学生会不欢迎的。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教育强则少年强,教育富则少年富。我们有为国奉献的热忱和决心,希望祖国赐我以翱翔的翅膀!
14.五年级《课程纲要》分享课教学设计 篇十四
学校名称:登封市商埠街小学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课程名称: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
设计教师:五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设计日期:2014、1、21 授课教师:五年级数学教师 授课时间:大约70课时 适用年级:五年级学生
一、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
从学生方面看:五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同时在近几年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活动经验,这些都为本期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是本册教材的难点教学内容。
从学习内容看: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本册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因此,本期一方面应继续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把各个知识点真正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学生的自主预习、尝试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还要通过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和课堂教学的有效启发,发展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学习的学习质量。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册书的学习,使学生: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实施内容 课时安排
小数乘法 8课时左右
小数除法 11课时左右
观察物体 3课时左右
简易方程 16课时左右
多边形的面积 9课时左右
统计与可能性 4课时左右
数学广角 3课时左右
总复习6课时左右
四、课程实施:
(一)课程资源
1、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或调序。
2、教案:本年级组老师根据学校、班级学情编制教案。
3、练习:课本后的“做一做,练习”、我们年级组自己的编制的当堂检测题卡、口算题卡等
4、其它资源:
(1)书籍:《数学教师用书》、《小数数学教师》、《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等(2)网络:“班班通”教师资源 ,科学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信息。
(3)教具:图片、教学课件、实物模型
(4)学具:学生根据需要自己制作或者搜集各种学具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等。
(二)实施方式
1、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教师教学资源PPT,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小组合作交流、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2、学习方式
通过自主预习、小组合作交流、班级展示、运用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三)实施对策
1、数与代数方面,主要有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空间与图形方面,主要有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3、统计与概率方面,主要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各自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4、数学解决问题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提高教学的效率。⒍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⒎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别辅导;每个知识点落实到位。
五、课程评价:
(一)教学反馈
1、课堂反馈:通过观察、问答、交流、操作等途径实现。
2、课后反馈:通过家庭作业、实践活动、校信通等途径实现。
(二)课程评价:
1、过程性评价。
(1)课堂表现。通过个人回答、板演习题、操作学具、小组汇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2)作业情况。根据学生作业上交、独立完成、书写工整、及时纠错情况,用“等级+星级”形式进行评价。
2、多元性评价
(1)通过校讯通的平台和家长交流孩子在学校的情况。(2)通过家访的形式了解孩子在家的状态。(3)进行一次作业展览,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
(4)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一位学生作出综合评定。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书面考试、口试或实践报告等。
3、终结性评价
(1)单元测试和学期末测评
卷面测试:基础知识平均错误在20%以内,口算、计算和简算平均错误率在10%以内,速度每分钟5道题以上;度量、作图平均错误率在20%以内,综合运用解决问题错误率在30%以内,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五年级《课程纲要》分享课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品社五年级下册课程纲要分享课01-01
三年级上册课程纲要分享课教案 赵文嘉11-29
五年级书法课程纲要10-17
分享课程纲要教案06-09
课程纲要分享发言稿12-10
七年级下语文课程纲要07-01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课程纲要09-29
新闻阅读课课程纲要06-24
五年级班校本课程教学计划12-04
五年级家长课程总结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