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过程教学

2024-09-06

随机过程教学(精选13篇)

1.随机过程教学 篇一

摘要:

本文分析了建筑热过程的随机特性的背景,提出一种研究室外随机气象条件和室内随机自由得热共同作用下的建筑热过程的随机分析的方法,并给出该方法在暖通空调中的几个应用领域,以及对该方法的理论和实测的验证过程。

关键词:建筑热过程随机分析供暖空调

1.背景

建筑热过程是研究建筑环境特性、分析评价节能建筑、设计建筑环境的控制系统(供热、通风、空调)的基础。建筑热过程是由于室外气象条件和室内各种热源(人、照明及设备)作用在建筑物上而造成的建筑室内环境的温湿度变化。因此它取决于室外气象状况、室内热源状况及建筑物结构的热性能参数。然而,由于室外气象参数与室内的各种热源均不是确定的过程,而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成分的随机过程,因此,这些随机因素作用于建筑物,使建筑内的热环境变化过程(理论变化过程)亦成为一随机过程。

长期以来,建筑热过程基本上都是按照确定性过程来研究,即在确定的气象参数和室内热源发热量的条件下,做建筑热过程的计算,设计热环境控制系统,分析建筑物能耗情况。这样,如何选取计算用气象参数和室内热源发热量,便出现很多问题。

在供热系统设计计算中,根据室外气象参数的概率分布,统计出在一定的不保证率下的室外最不利条件作为计算依据,来进行供暖负荷计算。但不同的建筑物结构对室外气象条件的变化具有不同响应(不同窗墙比,不同内外墙面积,轻、中、重结构等),再者外温的不保证率并非室内温度的不保证率,于是导致一些建筑计算负荷偏大,设备选择过多,造成系统初投资和运行费的浪费。因此,应该追求的是要使室内温度在一定水平的不保证率下,供暖负荷应为多少?

在建筑物热性能评价中,按照当地的某一套标准气象数据(参考年TRY、典型年TMY、标准年SY等)进行分析。但实际上每一年的气象过程均会与此标准过程不同,而不同的气象过程将会使不同的建筑出现不同的热响应。例如:冬季日照时数多时窗墙比大可以减少供热负荷,而日照时数少时窗墙比大又会增加供热负荷。一个地区的日照时数每年不同,根据一组确定的数据得到的该地区最佳的窗墙比如何能适合于该地区实际上变化多端的气象环境呢?由于在随机的外界气象条件下,室内温度或供暖负荷亦为随机过程,因此,评价建筑物是否节能的标准应为室内温度低于某一给定值的时间的概率最小(不供暖时)或冬季累计供热量高于某一给定值的概率最小(供暖时)。

在空调系统设备选择、空调系统模拟分析等设计和研究工作中,亦存在这些问题。目前国内外空调设计都广泛存在比较大的设备富裕量。有关调查数据表明,国内或国外设计的北京、广州等地的一些饭店和宾馆的空调系统选用的制冷机,在一般季节只运行不到装机容量的一半,最热季节也不到三分之二,有三分之一的制冷机几乎不需要用到[1]。空调设计过程中往往对每个不确定环节乘以一个大于1的安全系数,如此层层加码设计出的系统不可避免会造成设备容量选择偏大。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作用,实际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是随机变化的,因此应根据空调负荷这一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来选择空调设备,也就是在不同概率信度下确定不同的设备容量,而概率信度的确定则与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业主的经济观念密切相关,体现了空调系统设计中功能与投资的辩证关系。尽管目前国内外在建筑能耗分析领域不断开发和研究出细致、准确和更完善的新方法,然而不解决这个随机性的问题,使用再准确的方法也不能全面地反映出室外气象条件和室内热源的随机性,也无法得出真正反映实际建筑物热过程状况的结果。

由以上分析可见,在建筑热过程的分析与研究中,真正追求的不应该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建筑物室内温度变化或需要的冷、热量,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筑物室内温度变化的概率分布及所需冷热量的概率分布(由于建筑物的热惯性,此概率分布往往不同于室外气象参数的概率分布),将能比较完善地解决上述一些问题,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2.研究的基本问题和方法

计算上述概率分布的方法之一就是直接用当地实测的50年或1的气象数据,再通过现行的各种建筑物能耗分析程序进行模拟计算,得到这个建筑物50年或100年内的室内温度或所需冷热量的变化情况,然后再通过统计得到其概率分布。这种方法从理论上讲可以妥善解决上述问题,但计算量非常大,同时也很难使每个实际工作者都掌握50年或100年的气象数据,这就使它很难被真正用来解决任何实际问题。

再一条途径就是直接的随机的分析方法。建筑热过程的求解实际是求解一组微分方程组,而外界气象条件及室内热扰动就是此微分方程组的边界输入参数。如果这些边界输入参数均为随机过程,则此方程组成为随机微分方程组。直接求解这组微分方程组,找出作为解的随机过程的各种统计参数,即可以得到上述这种概率分布,从而有可能发展成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直接用来解决上述这些实际问题。

国内外学者从80年代初就开始探讨随机分析的方法。1981年泰国学者Tanthapanichakoon等人采用MonteCarlo法研究太阳房的随机特性[8],他们考虑到热平衡方程方程组边界条件和方程系数的随机性共,引进32个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规定它们的期望值、标准偏差和最大最小允许值,再用随机数发生器产生这32个随机变量的样本,然后求解太阳房的热平衡方程组,得到逐时室温和辅助热源功率。如此进行多次随机模拟,最后统计出室温和辅助热源功率的期望值和方差。这种方法效率极低,而且无法考虑随机因素在时间上的自相关和互相关关系。1985年加拿大学者Haghighat等人研究房间在室外气象等随机因素作用下的室温随机过程[9],他们同样把随机因素当成相互独立的变量,然后用It?随机积分方法求解房间的热平衡方程组,得到室温的期望值和二、三个阶矩。这种方法虽然提高了效率,但也无法考虑各种随机因素之间的相关性。1987年瑞士学者Sxartezzni等人采用有限MarkovChain方法研究被动式太阳房的能耗和热舒适性[10],他们把外温和太阳辐射离散成Markov状态转移矩阵,然后用显式差分求解状态空间法描述的房间的热平衡方程组,得到由各状态点温度的状态组成的转移矩阵,进一步求得室温或热舒适指标PMV处于某个状态的概率。这种方法也存在同样的不足。1990年日本学者Hokoi等人采用优化控制理论研究间歇空调热负荷的随机特性[11],他们建立了室外气象参数的ARMA模型,然后把气象模型代入状态空间描述的房间的热平衡方程组,再采用龙格库塔法(积分时间步长为0.01小时)求解得到的状态点温度的一、二阶矩方程组。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考虑到室外气象参数在时间上的自相关和互相关关系。但是由于要直接求解矩方程组,因此只能用少数的几个节点的温度来表达房间的热状态,否则计算量相当之大。所以这种方法求解的结果不适合于实际结构复杂的建筑物。

笔者在十几年的研究过程中,逐步提出一种新的随机分析方法--STOAN(Sto-chasticAnalysis)方法,这主要解决以下四个基本问题。

2.1建立随机气象模型和室内热扰动模型

其目的是找到一种描述这两个随机过程的方法,从而做到进一步的分析。对于气象条件本研究建立了外温、绝对湿度、太阳直射和散射这四个参数的随机模型[2]。这个模型由逐日和逐时两个子模型构成。取日均外温、外温波幅、日均湿度、湿度波幅和水平日总辐射系数KT这五个参数作为逐日模型的基本量,通过平稳性变换将其变换为一个确定的时变过程和一个平稳的随机过程,利用多维时间序列方法建立ARMA模型来描述此平稳过程。在逐日参数的基础上,逐时模型则是用“型函数”的方法,直接由逐日参数表出:

(1)

其中φt,φw,φQd和φQf为根据大量实际气象数据统计出的型函数,tm,tp,Wm,Wp,KT则为上述五个逐日参数。这个模型通过大量统计方法检验,证明比较好地反映了实际的气象变化过程。对于室内热源热扰动,可以看作一个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但不同场合下其均值与方差的随机变量,但不同场合下其均值和方差的变化范围还有待于大量的统计工作来确定。

2.2建筑热过程模型的建立

现行的一些方法不适合于这种随机分析,为此采用现代控制论中“状态空间”的概念,提出“状态空间法”[3]。此方法可以对具有多个区域(ZONE)的建筑物的热过程给出用热平衡法描述的细致过程。对域内各表面间的长波辐射、各域间的空气流动、内外遮阳等过程,均能细致描述。对于一个建筑物的动态热过程,此模型可以表述为

C·t=A·t+B·u(2)

t为包括建筑物各围护体表面及其内部节点和室内空气节点的温度构成的向量;u为外扰向量,由室外气象环境及室内热源发热量构成;A、B、C则为由建筑结构热特性构成的矩阵,上式的解可以写作

(3)

y(τ)为我们所关心的输出参数,如室温、围护体表面温度等。φi,λi则为由A、B和C导出的系数向量序列和系数序列。式(2)、式(3)的形式使我们能比较方便地进行下一步的随机分析。

2.3随机微分方程的求解

将随机气象模型作为u代入式(2)即得到反映建筑物随机热过程的随机微分方程。它的解可由一个确定部分与一个随机部分之和表出。这样,确定部分即是随机过程的期望过程,而通过计算随机部分的各阶矩即可得到解的各种统计特性,这一部分的详细内容见[4]。

2.4过门槛问题的求解

仅得到室温这一随机过程的概率分布,还不能直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实际工程的设计与分析问题是;对于一个随机过程,求此过程通过一给定上限或下限值的时间与总时间之比的概率。例如冬季供暖负荷计算,我们要求的是在已知设备容量下,在供暖期内室温低于一指定值(例如18℃)的时间占整个供暖期时间的百分比这一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由此才能真正得到在某一不保证率下所要求的供暖负荷。同样对于被动式太阳房的评价则是看此太阳房室温低于一指定值的时间占整个冬季时间之比的概率分布;对于评价建筑物夏季过热问题则是看此建筑夏季室温超过一指定值的时间占整个夏季时间的百分比这一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这一类问题都是典型的过门槛问题,当室温t是一随机过程时,对于给定温度t0,求概率

(4)

式中g(x)为单位阶跃函数,C0为过热比,(τ1,τ2)为夏季时间。

STOAN给出一种积分方法可直接求取此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二阶矩,基本上得到它的统计规律,并用来解决一些工程实际问题[6][7]。已开发出的STOAN软件可以在PC机上运行,在PC386/33上使用,对于一个2~3个域的建筑,可以用2~3分钟得到全部随机解。

3方法的检验

STOAN方法在真正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前,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验证,证实其正确性。检验和验证按如下方法进行:

3.1随机气象模型的检验

检验包括对建模过程的检验和对比模型模拟产生的随机气象参数的检验,详细内容见[2]。建模过程的检验包括:

用已知的的实测气象数据,经过平衡性变换,检验其变换后的过程是否为平衡过程;

检验平稳性变换后的过程是否为正态过程;

用此平稳过程拟合成时间序列模型,再将原平稳过程代入,检查其残差过程是否为白噪声。上述三个检验均在95%的置信度上通过,因此模型的建立过程是正确的。

用此随机气象模型模拟出10年的气象参数,再将各月的温度、湿度和太阳辐射的概率分布与由10年的实测数据得到的结果相比较,亦表明模型的可靠性。

3.2状态空间法的建筑热过程模型的检验

通过IEA(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组织的annex21国际合作,对目前世界上流行的十几个建筑模拟程序进行比较,BTP程序也被列为比较和检验的程序之一。检验的方法是对两个轻、重型标准建筑,使用丹麦哥本哈根的典型年气象数据进行模拟计算。计算无供热和空调时自然室温的全年变化情况和给定室内温度上下限,通过理想的加热器和冷却器,使房间温度处于此上下限之间,计算其加热器热量和冷却器冷量。各种程序的上述模拟计算结果被送到英国建筑研究中心(BRE)去进行统一的分析比较。从自然室温的变化、最大加热和冷却量、全年累计加热和冷却量等一系列指标上看,BTP软件均处于十几个被检验软件的模拟结果的平均值附近,从几个参数看均优于目前在欧洲浒的模拟软件ESP。由此证明了BTP亦即状态空间法的正确性,详细的比较验证文件见[5]。

3.3随机微分方程的求解与过槛问题的解的检验

这里检验的问题是,采用此种直接求解的方法所得到的各种统计参数是否就是实际随机过程的统计参数。也就是说,采用这种直接求解的`方法所得到的结果与直接利用50年或100年的气象数据进行模拟计算再通过统计所得到的结果是否一致。由于气象模型与建筑热过程模型均已通过检验,因此可以直接利用随机气象模型产生50年的气象数据,再用这50年的气象数据通过BTP程序进行模拟,统计其模拟结果再与STOAN方法解出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TOAN方法给出的解与模拟统计得到的解基本一致,因此STOAN方法可以用来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4.实际应用

作为初步尝试,利用STOAN方法解决了两个建筑热环境研究的实际问题。

4.1冬季供暖负荷计算(详见[6])

要求建筑物在一定的概率P0下(如97%)室温不保证率为C0(例如0.02)时的供暖负荷,也就是计算在此概率P0下供暖期的1-C0的时间内(98%的时间内)房间无供暖的自然室温的最下限t0,亦即求t0使

(5)

这样求得的t0即可以作为供暖室外综合计算温度按照稳定传热计算供暖负荷。这样确定的室外综合计算温度便与建筑结构有关,[6]以北京地区一典型结构的房间为例,求得不同概率信度下不同室温不保证率下的供暖室外综合计算温度。

在对建筑形式和围护结构类型进行分类后,有可能分别计算出北方各地区不同建筑类型不同概率信度下的不同不保证率时的供暖室外综合计算温度,从而使供热系统的设计与实际更相符,解决设备容量偏大,造成投资高和运行效率低的问题。

4.2夏季建筑物室内过热度(overheating)分析(详见[7])

什么样的建筑物能在夏季室内温度不太高或过高的时间较少,这是做建筑环境设计中考虑的重要因素,而合理的建筑形式和结构又与建筑物所在地的气象条件有关。采用随机分析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建筑形式与结构下夏季室温的概率分布,和室温超过某一设定值的时间所占夏季总时间之比这一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对北京市典型住宅建筑的过热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室内热源、阳面外窗墙比和房间的换气次数对夏季室温过热度影响大,外窗的遮阳情况(如带窗帘否)和房间的通风制度也有一定影响,而围护结构的轻、中、重型的影响较小。

5.今后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建筑热过程的随机分析在实际建筑物HVAC系统及太阳房设计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进一步的应用性研究将包括:

5.1供暖负荷计算用室外综合计算温度的简化算法

通过对建筑物分类和对我国各地区气象模型的建立,得到各地区不同形式不同结构的建筑物在不同概率信度下的不同不保证率所要求的供暖室外综合计算温度,通过简单的图表或PC机Database的形式给出,以供设计人员在做供暖工程设计时使用。

5.2空调设备的选择

由于建筑物空调负荷实际上是随机过程,新风负荷也是随机过程,因此空调系统设备负荷是随机过程,设备容量选择应以设备负荷的最大值的概率分布为依据,只有这样设计出的空调系统才能体现出功能与投资的辩证关系,根据不同的概率信度去选择不同容量的空调设备,即节省总投资,又保证空调设计要求。

5.3被动式太阳房的评价和优化分析

被动式太阳房的评价应以冬季室温低于某一给定值(如18℃)的时间占冬季总时间的百分比或为维持室温不低于18℃所需投入的冬季辅助热源总热量为依据,这两个指标均为随机变量,用STOAN方法可以求出它们的概率分布,从而才能合理地评价太阳房性能,并指导太阳房的设计。

2.随机过程教学 篇二

《随机信号分析》这门课程是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信息论方向) 及通信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同时《随机过程》是信息类专业硕士学位的必修课[1]。我校信息工程学院自通信专业研究生招生以来就开设了《随机信号分析》课程。在历年的教学中, 作者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1) 本门课程对数学理论要求较高, 理论性较强, 经典内容份量重, 内容抽象难懂;

2) 以往由于在教学形式上, 较重视理论及教学证明, 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缺乏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 导致学生面对具体应用问题无从下手;

3) 教学手段单一, 仅靠教师的讲义、教材, 难以使学生对抽象的理论形成具体的认识, 使得学习难度增加。

2 E_learning概念及在《随机过程》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2.1 E_learning概念

E_learning是Jay Cross在1998年首先提出, 它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 是指主要通过因特网进行的学习,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它是一种全新及有效的学习方式”[2,3,4,5]。

2.2 E_Learning环境下教学内容建设

2.2.1 交流与讨论

创建QQ及微信平台, 师生之间可以通过论坛、QQ、微博、电子邮件等多种交流手段进行互动。学生成功的问题学习案例, 教师对于相应问题的解答可以进一步的整理, 反馈或补充到课程资源中。利用该交流平台, 教师可以在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起到指导者的作用, 而学生在这样的开放空间内的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学习资源大大丰富, 学习情境对于学习者更有激励作用。

2.2.2 教学方案设计

学习资源包括课内资源及课外资源[5], 课内资源主要针对教学方法改革对应的教学方案设计, 包括以下方案设计:

1) 启发式教学方案的设计

启发式教学方案是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 对提出的问题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而是指明一个方向引导学生通过资料查询、组内讨论等多种方式给出答案。

2) 讨论式教学方案

讨论式教学是由教学预先设定讨论题目和要求, 由学生分组讨论的一种教学形式, 分析和研究“随机信号分析”课程结合本专业相关知识能进行讨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 并设计4~5个讨论题目, 并制定详细的讨论要求;将讨论题目发到E_learning环境上去, 要求学习3~4人一组, 选定一个讨论题目, 按照相应的讨论要求, 利用课外时间收集相关的资料, 并进行比较充分的讨论;在课堂内进行分组讨论和组间交叉讨论, 教师分小组点评, 并做最后总结。

3) 研究专题式教学方案

在课程教学后期, 针对其中与后续专业课相关比较密切的课程内容, 设置一些具有探究性、归纳性的专题内容, 从更高的层次、更新的角度来总结前期学过的教学知识点, 所有同学围绕一个专题进行讨论和研究, 该专题通常都比较综合, 内容涵盖知识点比较广。

4) 案例式教学方案

设计1-2个随机信号分析的典型分析案例, 贯彻课程和实践教学整个过程中, 精选和设计4-5个典型案例, 每个案例包括原理介绍, 源程序代码和可演示的执行代码。选定一个典型的案例,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用应用程序演示, 剖析设计方案和分析程序源代码等各种方式设计新的教学形式;

现代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及手段解决课题中遇到的问题, 课外资源包括软件仿真编程实现《随机过程》课程中知识点验证, 《随机过程》基础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学术文献;及网上现有的数字化资源等。

3 结论

E_learning是一种教育理念, 它代表着信息时代教育思想, 即以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 强调学生应该享受教育提供的人性化服务。如何将网络优势应用到学校教育中, 是每个教师应该积极关注的问题。作为信息技术的教育工作者, 在研究、探索和实践信息技术同学科教学相结合的形式等方面的问题, 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摘要:《随机过程》是各个学科技术领域进行课题研究的基础理论和有效方法, 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及互联网构造Elearning教学环境进行教学延伸, 教学理念由“应试”教学转变为“应用”教学,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 增强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提升学习效率。

关键词:ELearning,随机过程,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薛冬梅.《随机过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初探[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0, 27 (6) :54-56.

[2]胡蓉.WCOE_Learning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114-20.

[3]汪家宝, 杨德军.关于美国e-Learning理念产生的背景及其发展过程的探讨[J].电气化教育研究, 2007年第3期 (总第167期) :93-96.

[4]蒋沛航.e_learning课程模型的研究与实现[D].硕士学位论文, 湖南大学, 2006.

3.经历活动过程感受随机思想 篇三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的例2、例3是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实际活动(摸球游戏)使学生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这是学生学习后续概率知识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加强对随机思想的理解,以实现概率素养的初步培养。

1. 相同的游戏,不同的感受

整节课安排了两次摸球游戏,但目标指向是不相同的,第一次师生摸球游戏活动,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在读懂三个统计表的数据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分析交流中初步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统计规律性,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之分。第二次学生合作完成摸球游戏活动,提供了活动的現实情境,呈现了小组统计的数据,使学生感知和理解在试验次数足够多的时候,“摸到绿球”这一随机事件的大量出现,就呈现出统计的规律性,利用这种规律性可以作出合理的推测。这两次活动,使课堂趣味盎然,学生乐此不彼,从正反两个方面感受概率的意义。

2. 学会数学思考,会用数据说话

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在可能性知识的学习中利用数据分析来体会随机性,学会站在概率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随机思维,从而培养和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反思第二次摸球活动,老师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链:“根据统计结果猜测袋子里是蓝球多还是绿球多”“9个小组的同学猜测袋子里可能是绿球多,有2个小组的同学猜测袋子里可能是蓝球和绿球同样多,各派代表说说你们的想法”“现在再让你推测:袋子里是蓝球多还是绿球多?为什么”,这组问题串,使学生多次进行思维的碰撞,深度进行数学思考,从对小样本数据(小组统计结果)到大样本数据(全班统计的结果)的收集、观察、整理、分析、思考与交流中,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步丰富了学习过程的体验,增强了随机思想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概率的内在价值。

3. 遵守规则,理解随机性

在《可能性大小》的教学中,教师在两次游戏活动中都设计了具体的操作步骤或要求,例如在第一次活动中要闭上眼睛摸球,在第二次小组活动中要求摇匀再摸,这样对游戏活动方法的具体细致的指导,明确遵守游戏活动的规则重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体验在基本相同条件下随机现象中数据的随机性。课本练习十一第11题“把10张卡片放入纸袋,随意摸一张,要使摸出述数字‘1的可能性最大,数字‘5的可能性最小,卡片上可以是什么数字?请你填一填。”

就是让学生活用知识,结合对随机思想的理解进行开放性设计的练习,学生进行设计时就要按规则办事,在摸索中得出结论:只要保证方格填写的数字“1”的卡片数量最多,数字“5”的卡片数量最少就可以了,这样充分利用开放题,让学生经历思考、设计、归纳等过程,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更好地体会数据的随机性,感受随机思想。

(本文是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培养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课堂教学研究》(课题批准号:2014YQJK022)成果之一。有删改。)

4.随机过程教学 篇四

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的前提下,之前同学间有人猜测了一些筛选简历的影响因素(研究生)

有人说是户籍,有人说是学习成绩,有人说是党员学生干部,有人说是发表的学术论文,有人说是职业资格证书,有人说是长相身高。。。。

但是最后从简历筛选的结果来看,好像都关系不太大

大家说是不是这样?难道真是随机抽的?

大家怎么看

[银行应届生招聘的筛选简历这个过程是随机的,由电脑完成的吗?]

★ 养仓鼠

★ 中基论文范文

★ 强基富民范文

★ 米兰花怎么养

★ 丹尼斯凤梨怎么养

★ 盆栽铁线蕨如何养

★ 第一次养小动物

★ 内养申请范文

★ 养小鸡日记

5.偶然随机谈教学反思 篇五

我曾经在《晋江教研》中看过一篇《课堂机智二三例》,文中有这么一段:在上课时,一只小蝴蝶突然从窗外进来……教师有力地说了一句:“好呀,蝴蝶也来看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上课,我们欢迎它。现在,就让我们全班同学大声朗读课文给这小客人听,好不好?”“好。”小朋友们听完老师的话都不再看蝴蝶,而是齐声认真朗读起课文来。

这位老师不失时机地积极疏导无为是个好办法,从而也看出这位老师面对偶然事件,能够随机应变。

但是,低年级小学生对新奇事物更感兴趣。可能他们认真地读完这篇课文后,目光又齐刷刷地投向那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说不定,那只调皮的蝴蝶还会伫立在某个学生的头上,或逗留在学生的肩上,或从学生的眼前飞来飞去……面对此情此景,低年级小学生还会安于现状吗?即使老师再使出杀手锏来,也只是让学生暂时安下心来而已。

我觉得,此时老师可以完全不再去顾虑到这课时的任务还没完成,得想方设法让学生专心地上完这堂课。在此时此境,我认为完全可以因地制宜,抓住偶然,迎接偶然,认识偶然。平时学生难得能有机会认真去观察蝴蝶吧!语文课不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吗?我们可以暂时放下课本,课本知识不会丢失,但观察机会不可错过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不如,老师干脆让学生仔细地去观察蝴蝶。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一心一意地去观察蝴蝶,绝不会再三心二意了。教师抓住机会相机指导,引导学生观察蝴蝶的形态、动作……

6.随机事件与概率教学设计 篇六

一.教材分析

在现实世界中,随机现象是广泛存在的,而随机现象中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从而使我们可以运用数学方法来定量地研究随机现象;本节课正是引导学生从数量这一侧面研究随机现象的规律性。随机事件的概率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诸如自动控制、通讯技术、军事、气象、水文、地质、经济等领域的应用非常普遍;通过对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运用,使学生了解偶然性寓于必然之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学习和体会数学的奇异美和应用美.二.学情分析

求随机事件的概率,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到一些类似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并不感到陌生,关键是引导学生对“随机事件的概率”这个重点、难点的掌握和突破,以及如何有具体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概念。三.教学设计思路

对于“随机事件的概率”,采用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通过设置问题情景、探究以及知识的迁移,侧重于学生的“思”、“探”、“究”的自主学习,促使学生多“动”,并利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激发学生兴趣,争取使学生有更多自主支配的时间.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随机事件的定义和随机事件的概率;

(2)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化归思想;

(3)情感与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研究随机事件的概率是现实生活的需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

随机事件的概率概念 教学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策略;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六、教学用具

Ppt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幻灯片1)请同学们思考下列所述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学生观察思考、感知对象??学生活动)

(师生共同活动)1943年以前,在大西洋上英美运输船队常常受到德国潜艇的袭击,当时,英美两国限于实力,无力增派更多的护航舰,一时间,德军的“潜艇战”搞得盟军焦头烂额.

为此,有位美国海军将领专门去请教了几位数学家,数学家们运用概率论分析后得出,舰队与敌潜艇相遇是一个随机事件,从数学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定数量的船(为100艘)编队规模越小,编次就越多(为每次20艘,就要有5个编次),编次越多,与敌人相遇的概率就越大.美国海军接受了数学家的建议,命令舰队在指定海域集合,再集体通过危险海域,然后各自驶向预定港口.结果奇迹出现了:盟军舰队遭袭被击沉的概率由原来的25%降为1%,大大减少了损失,保证了物资的及时供应.

2、(出示幻灯片2)

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应用概念判断,加强理解学生活动)

3、请同学们再分别举出一些例子(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动手写,然后投影)

二、观察探索:由同学们自己动手做抛掷硬币的实验,观察正面朝上事件的规律性。

历史上曾有人作过抛掷硬币的大量重复试验,结果如下(出示幻灯片3)抛掷次数(n)正面向上次数(m)频率(m/n)2048 1061 0.5181 4040 2048 0.5069 12000 6019 0.5016 24000 12012 0.5005 30000 14984 0.4996 72088 36124 0.5011

我们可以看到,当抛掷硬币的次数很多时,出现正面的频率值m/n是稳定的,接近于常数0.5,在它附近摆动.(出示幻灯片4)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发生的频率m/n总接近于某个常数,在它的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的概率,记作p(a).教师强调:对于概率的定义,应注意以下几点:

(1)求一个事件的概率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2)只有当频率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时,这个常数才叫做事件a的概率;(3)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而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4)概率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5)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因此0≤p(a)≤1;

2、例题分析:(出示幻灯片5)对某电视机厂生产的电视机进行抽样检测的数据如下:

抽取台数 50 100 200 300 500 1000 优等品数 40 92 192 285 478 954 优等品频率

(1)计算表中优等品的各个频率;

(2)该厂生产的电视机优等品的概率是多少?

(学生自己完成,然后回答,教师通过投影再给出答案,比较后加以肯定)四:总结提炼:

1、随机事件的概念,2、随机事件的概率,3、概率的性质:0≤p(a)≤1(由学生归纳总结,老师补充.)

五、布置作业(出示幻灯片6)

六、板书设计

随机事件与概率

随机事件概念: 必然事件概念: 不可能事件概念: 概率概念: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能够通过抛掷硬币的实验,获得正面向上的频率,知道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认识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规律的数学模型,发展随机观念。具体的方法应用图表以及多媒体等工具,逐步认识到随机现象的规律性;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并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从交流中获益。

概率研究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这里既有随机性,更有规律性,这是学生理解的重点与难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节课就从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抛掷硬币入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试验,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对随机事件的随机性以及随机性中表现出的规律性的直接感知,从而形成对概念的正确理解。在课堂上学生们做实验十分积极,基本上完成了我的预先设想。比如在事件的分析中,因为比较简单,学生易于接受,回答问题积极踊跃,在做实验中,有做的,有记录的,分工合作,有条不紊,热闹而不混乱,回答实验结果时,大胆仔细,数据到位,在总结规律时,也能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思虑很敏捷,说明学生真的在认真思考问题。总之,效果明显。但是在具体的问题上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学生们做的实验结果并没有在1/2左右徘徊,有的组差距还比较大;因为时间问题,实验做的并不很仔细,对实验的分析没有想设计中那么完美等等.教完之后,很多想法。我想下次如果再上这节课时,将给学生更多时间,让学生们更充分的融会到自由学习,自主思考,交流合作中提炼结果的学习氛围中。

7.随机过程教学 篇七

LTE(长期演进)系统中无线资源的合理规划和调度是RRM(无线资源管理)的主要研究内容,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无线频谱利用率,保持尽可能小的信令负荷,防止网络拥塞,使UE(用户终端) 的QoS(业务质量)尽可能得到保证[1]。切换控制是RRM中的一项重要功能,是蜂窝系统所独有的功能,对网络负载的控制和系统的操作维护具有重要意义。进行有效的切换可以使移动端以最小的功率与信号最强的基站进行通信,减少了移动终端的功率消耗[2]。切换执行过程中的随机接入过程是UE与目标基站实现上行同步的关键步骤,所以研究切换中的随机接入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LTE切换过程进行分析,然后对切换过程中的随机接入过程进行研究,最后通过执行基于TTCN-3(测试和测试控制表示法版本3)的RRM异频切换测试例,分析终端的log(日志)图及相关数据,有效地验证所研究同系统异频切换中的随机接入过程。

1基于X2的切换过程

1.1切换总体过程

LTE系统的切换采用网络控制UE辅助的切换方式,即网络根据UE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进行切换判断,但UE不能自行判断是否进行切换,切换命令必须由网络下发给UE。LTE系统的切换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测量过程、判决过程和切换执行过程[3]。

1.2基于X2的切换过程

按照源小区和目标小区的从属关系和位置关系,可以将切换做如下分类:(1)LTE同系统切换: 通过X2的eNodeB(演进型基站)间切换、通过S1的eNodeB间切换。(2)LTE与异系统之间的切换。

本文主要研究基于X2接口的切换过程,相比基于S1接口切换,减轻了核心网的负担。切换流程如图1所示,图中,步骤1~7为切换准备过程,步骤8~14为切换执行过程,步骤15~19为切换完成过程。

2切换中的随机接入过程

2.1随机接入过程

当终端开机或者接入到一个新的小区并完成小区搜索、下行同步和接收系统信息后,需要发起随机接入以建立与eNodeB的连接,从而实现与eNodeB上下行同步。

在TD-LTE(时分-长期演进)系统中,根据接入应用场景的不同,随机接入过程分为竞争和非竞争两种[3],如图2所示。其中,竞争的随机接入由终端MAC(媒体访问控制)层根据网络端配置的参数随机选择随机接入前导和发送前导的时频资源,由于存在多个用户同时在同一接入资源上发起接入的情况,因此需要 竞争解决;非竞争的 随机接入 由eNodeB指定所用的前导和信道资源,终端在指定的时频资源上发送指定的前导,由于该配置对于终端是唯一的,不存在多用户碰撞的风险,因此可以缩短业务恢复时间,减小系统的时延。

2.2切换中的随机接入

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方式有三种:(1)PDCCH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order触发;(2)MAC sublayer (MAC子层)触发;(3)上层触发[4]。本文主要研究切换中的随机接入过程,由上层触发。切换中的随机接入也分为竞争和非竞争,由两种情况决定:(1) 图1步骤8“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是否配置prach_ Config(前导配置)字段(该字段是可选的),该字段中含有prach_ConfigIndex(前导配置 索引 )与prachMaskIndex(前导掩码 索引)字段设置。如果配置了该字段,则在图1步骤10“同步到目标基站” 时采用非竞争的随机接入,否则采用竞争的随机接入。(2)图1步骤8“连接重配 置消息”中配置了prach_Config字段,但是该字段中prach_ConfigIndex等于0,UE则采取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否则采取非竞争随机接入。

同系统异频切换系统中随机接入过程如图3所示(切换执行阶段)。

大多数系统切换设计过程中,源小区在连接重配置消息中都会配置prach_Config字段,且字段中prach_ConfigIndex不等于0,UE根据源小区发送给它的prach_Config配置字段中prach_ConfigIndex与prachMaskIndex字段的设 置来使用 相应Preamble与相应的时频资源,然后向目标小区发送随机接入前导,最后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口内收到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则认为此次随机接入过程成功。

在发生基于竞 争的随机 接入情况 下,配置了prach_Config字段,但prach_ConfigIndex等于0的情况很少发生,原因可能是eNodeB已经没有可用的非竞争Preamble,或eNodeB配置时根本没有为非竞争的随机接入预留Preamble。

3随机接入过程在切换中的验证

3.1测试流程设计

本测试例依托于TD-LTE系统RRM一致性测试研究与开发。以RRC(无线资源控制)连接同系统异频切换为例[5,6],构建基于TTCN-3的RRM同系统异频切换测试例,测试例中源基站在连接重配置消息中会配置prach_Config字段,且prach_ConfigIndex不等于0(本切换测试例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测试流程如图4所示。

测试例中包含一个源和目标小区同系统异频小区。在测试例中有三个连续时间段,两个小区各自具有T1、T2和T3三个独立的时间区间。UE首先进入3A状态;当T1开始时,UE与源小区连接,源小区为最佳服务小区。T2开始时,改变两个小区的功率,此时UE进行检测并发送测量报告。当到达含指示切换的RRC消息最后一个TTI(传输时间间隔)的末端时,T3开始。切换时延从时间段T3开始,UE在规定时间内将上行链路传输至目标小区, 即代表1次切换成功。切换成功或者失败UE都执行关机返回原3A状态,开始下一次测试流程。

3.2测试结果分析

基于TD-LTE系统RRM一致性测试研究与开发,在TTwork-bench平台上运行TTCN-3核心语言[7]编写的异频小区切换测试例,通过观察终端log图来验证切换中随机接入流程的协议一致性。

图5所示为切换中随机接入,图6、图7分别为连接重配置信息和随机接入前导信息。由图5可知,终端发起随机接入,然后成功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最后收到下行传输的数据,本测试例随机接入成功。分别查看终端接收源小区连接重配置消息和终端向目标小区发随机接入前导的两个时刻,通过比较图6和图7的参数信 息,可知终端 接收到了 源小区连接重配置消息中关于随机接入的相关配置,并按源小区配置指定的前导和信道资源向目标小区发起随机接入,从而验证了异频切换系统中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的协议一致性。

4结束语

8.作文的“随机”教学 篇八

有的孩子对写作文有畏难情绪,并不是不会写,只是没找到切入点。这时只要教师稍加点拨,就能水到渠成。

在教完《日记两则》后,我指导学生写日记。大多数学生听我讲完写日记的方法后,都在埋头苦干,认真写日记,只有一位同学还皱着眉头,一个字也没写。我轻轻地走过去,摸摸他的头,问他:“你为什么还不写呀?”他说:“老师,我没什么事可写。”我问他:“那你今天一直在忙着干什么呢?老师和同学可都在为你忙活那件事啊。”他摸了摸后脑勺,说:“哦,老师,我的校服不见了,今天我一直在找校服。”我又问:“你掉了校服,心情怎么样呢?”“很着急。”我顺势鼓励他把这件事写下来:“你把你找校服的过程写下来,就是一篇好日记。”后来他的日记是这样写的:

12月12日 星期四 天气 晴

今天上体育课时,我不小心把校服给弄丢了。我一直找,可就是找不到。我问了同学,同学说没看到;我去德育处问,也没有;我又去门卫室,还是一无所获;下午,我还到广播室找,依然没有找到。我非常着急。

我真希望如果有人捡到我的校服,赶快告诉我。我的校服上的拉链头子是银白色的,另外,我的校服的袖口处被折叠缝在了一起。

校服校服,你到底在哪儿呀?

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在老师的启发下,能写出一篇这么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的日记,真不简单!

突现的景物有时是一点灵动的色彩,可遇而不可求。特别是在写作教学中,偶而遇之,及时利用,就能成为教学中动听的音符。

在一天的写字课上,我正指导学生写字。突然,一个同学拿起飘到他桌上的白色绒絮状物叫起来:“咦,这是什么呀?”大家都睁大眼睛看,有的同学说:“我知道,这是柳絮。”有的同学问:“柳絮怎么飞到我们教室里来了呢?”听着学生的议论,我想:不如把这节写字课改成写话课,让孩子们到外面去观察柳絮吧。

我微笑着对学生说:“孩子们,我们去外面看柳絮,好吗?”孩子们欢呼雀跃,纷纷跑出教室。

“孩子们,你们说,柳絮像什么呀?”

“像雪花!”

“像棉花!”

“你们看那边草地上!”

顺着我手指的方向,学生惊叫起来:“哇!好美!”“就像给草地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又像一个个小伞兵降落在草地上!”……

听着孩子们脱口而出的话语,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写话本上的精彩词句,我为自己上课计划的及时调整而感到高兴。

有时偶然发生的一件事,也能成为很好的作文素材。

我在老家吉安教五年级语文的时候,班上有个叫闵杰的学生,每次写起作文来就头疼。他的每篇作文的开头都是一样的,比如写《一件难忘的事》,他的开头就是:今天,老师让我们写一篇作文,题目叫《一件难忘的事》。接下来就是一行一个自然段,纯属凑字数。这还不算最糟糕的,有时,他连凑字数都懒得凑,就是不写。

五月的一天,学校原定召开的运动会因下雨延期举行。事先订好的盒饭不能退了,所以订了盒饭的学生中午都在学校用餐。开饭了,同学们都在津津有味地吃着饭。可闵杰带来买盒饭的钱掉了,早上没订饭,偏偏今天爷爷奶奶不在家,他也不能像平常一样回爷爷奶奶家吃饭。我打电话给他爸爸,他爸爸说闵杰掉了钱,得自己承担后果,让他饿肚子。可我不能看着自己的学生饿肚子,于是我匀了些饭菜给他。其他同学见状,也纷纷匀出饭菜给闵杰吃。

目睹此景,我突然灵机一动:何不让闵杰把今天中午这件事写下来呢?于是,等闵杰吃完饭以后,我把自己的想法说给闵杰听,希望他马上动笔写一件难忘的事,题目可以自己安。他欣然答应,不一会儿就完成了。

他的作文题目是《一碗饭》。开头简单交待了学校的运动会没开成的原因,接着写自己的钱掉了,导致没午饭吃。然后重点写了老师及同学们匀饭给他吃的经过。作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这样写的:

“就这样,老师和同学们你分一点饭菜给我,他分一点饭菜给我,不一会儿,我的碗里就堆积如山了。

看着这碗饭,我热泪盈眶。这碗饭不是一般的饭,它饱含着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爱。”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会相信这是闵杰写出来的作文呢?

以上几例,无不说明作文资源俯拾皆是。作为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巧妙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写作灵感,化随机为神奇,让学生轻轻松松写作文。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9.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设计(范文) 篇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理解和掌握概率的统计定义及其性质.能力目标: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猜测、验证等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在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大胆尝试,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概率的统计定义及其基本性质; 难点:认识频率与概率的区别和联系。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观察下列事件发生与否,各有什么特点?(教师用课件演示情境)(1)地球不停地转动;

必然发生(2)木柴燃烧,产生能量;

必然发生(3)在常温下,石头风化;

不可能发生

(4)某人射击一次,中靶;

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5)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

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6)在标准大气压下且温度低于0℃时,雪融化。不可能发生 定义: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随机事件; 在条件S下必然要发生的事件叫必然事件; 在条件S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叫不可能事件。

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统称为事件,一般用大写字母A,B,C„表示。(二)探索实践、建构知识 让我们来做两个实验: 实验(1):把一枚硬币抛多次,观察其出现的结果,并记录各结果出现的频数,然后计算各频率。

上课前一天事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每人完成50次,并完成下表

(一):

然后请同学们再以小组为单位,统计好数据,完成表格。

投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可能性究竟有多大?(教师用电脑模拟演示)实验(2):把一个骰子抛掷多次,观察其出现的结果,并记录各结果出现的频数,然后计算各频率。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

(二):

(先学生自己做实验,然后教师用电脑模拟演示)根据两个实验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中出现了几种实验结果?还有其它实验结果吗?(2)这些实验结果出现的频率有何关系?

(3)如果允许你做大量重复试验,你认为结果又如何呢? 结论分析:

实验(1)中只出现两种结果,没有其它结果,每一次试验的结果不固定,但只是“正面”、“反面”两种中的一种,且它们出现的频率均接近于0.5,但不相等。

实验(2)中只出现六种结果,没有其它结果,每一次试验的结果不固定,但只是六种中的某一种,它们出现的频率不等。当大量重复试验时,六种结果的频率都接近于1/6。概率的定义:

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发生的频率总是接近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的概率,记作P(A).注意以下几点:

(1)只有当频率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时,这个常数才叫做事件A的概率;(2)概率与频率的区别: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而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3)概率的确定方法:通过进行大量的重复试验,用这个事件发生的频率近似地作为它的概率;

(4)概率的性质: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随机事件的概率为,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看作随机事件的两个极端情形。(三)范例讲解、巩固检测

1、讲解范例:

1、指出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随机事件.(1)某地1月1日刮西北风;(2)当x是实数时,x2≥0;

(3)手电筒的电池没电,灯泡发亮;(4)一个电影院某天的上座率超过50%.例

2、某种新药在使用的患者中进行调查的结果如下表: 调查患者人数 100 200 500 1000 2000 用药有效人数 85 180 435 884 1761 有效频率

请填写表中有效频率一栏,并指出该药的有效概率是多少?(答案:)例

3、(1)某厂一批产品的次品率为,问任意抽取其中10件产品是否一定会发现一件次品?为什么?(2)10件产品中次品率为,问这10件产品中必有一件次品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解:(1)不一定;(2)正确)

2、基础练习:(1)课本P126练习题.(2)补充: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口答)

①随机事件的频率具有偶然性,其概率则是一个常数.②不进行大量重复的随机试验,随机事件的概率就不存在。③当试验次数增大到一定时,随机事件的频率会等于概率.(本题主要是为了检测学生对频率与概率的认识)(四)总结提练、提高能力 本节课需掌握的知识:

①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

②理解随机事件的发生在大量重复试验下,呈现规律性; ③理解概率的意义及其性质。

10.一次有趣的随机教育教学心得 篇十

这天下午,我带着孩子们来到操场,准备开展户游戏活动:“吹泡泡,吹泡泡,吹成一个大泡泡……”,正当大家手牵手圆圈时,隽忽然着天空大声叫了起来:“老师,你看。”被他这么一叫,多的小朋友都不约而同地了天空,大家聚精会神地驻足观起来,有的叫着:“看啊,天上怎么会有一条线?”有的喊着:“那是龙,龙在飞呢!”展翼话道:“老师,那是飞。”这时,天空中又一条线出现了,孩子们欢呼雀跃起来。正当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兴奋不已的时,一阵“轰隆隆”声从耳边传来,紧着一架客进了大家的视线:“快看,飞”,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呼喊起来。

这是一次多么好的随教育会,于是我抓时展开了话题:“展翼小朋友说的对,你们看到的龙其实就是飞,是多飞中的一种,叫喷式飞,线就是喷式飞所喷出的`形成的;发出轰隆隆声的飞可能是民航,也可能是军用;除了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些飞,还有以螺旋桨作为‘翅膀’的飞,叫直升飞。飞种类很多,但不管是什么飞都有它们各自不同的用途。”

11.随机过程教学 篇十一

长期以来,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着独生子女自私、独霸、不合作、娇纵等问题。教幼儿如何做人,如何关心与热爱自己的亲人和周边的人;如何与同伴们友好相处、互助合作;如何培养其在各种不同情况下具有独立处置问题的能力等亲社会行为是我们幼儿教育的重中之重,“道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成了我们当代许多人共同的心声。

一、随机生活教育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具有教育价值意义的生活素材,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敏锐察觉有价值的教育素材,把握教育契机,积极开展随机教育。

如我班的健健小朋友带来的玩具不肯给别人玩,说是怕别人弄坏了。当他去玩别人玩具的时候,遭到了别人的拒绝,这时他向我求助。我只交给了他交往的技巧:“你要玩别人玩具的时候,先要跟别人商量,别人同意后,就会跟你玩了。这个方法很有用,你要记住哦!”后来,他玩别人玩具的时候,总是先和别人商量,碰到爽快的,就给他,碰到也和他一样“小气”的,就讲条件了:“那我们换着玩。”这时,健健小朋友也会忍痛割爱,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给别人玩一会。久而久之,他就愿意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与别人一起分享了。通过我们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关注,加以宽松民主的巧妙的引导,促进了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使他们之间互相影响,形成班级内良好的氛围,从而促使整个班级亲社会行为的建立。

二、移情训练

移情训练,就是引导幼儿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接纳吸收他人的观点,从而使幼儿能够更好地站在他人立场上,从他人角度考虑,获得情感共鸣,并逐渐摆脱“自我中心”,顺利向亲社会行为转变。

我们可以通过集体教学、角色游戏、日常活动等多种途径,采用故事谈话、情境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如在进行故事教学《三只蝴蝶》的时候,我采用了情境表演,让幼儿在扮演角色中充分理解、体会团结友爱之情。同时我们还根据幼儿的现有经验展开了讨论: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你有没有帮助别人呢?有的孩子回忆说:一次我和妈妈去菜场买菜,回来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邻居阿姨没带伞,是我们撑着伞带她一起回来的,阿姨说谢谢我们,我们做了一件好事情,心里很高兴。反之,我们也让幼儿感受,如果你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却没得到帮助,心里会怎么样呢?让幼儿置身于某一情境中的反复换位体验,体会到了不同的情绪情感,提高了对别人情绪情感的敏感性,从而学会了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学会了关心他人,培养了幼儿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

三、游戏教学

对幼儿来说,交往活动是在游戏中开始的,可以说游戏是他们进行社会交往的起点。进行游戏就必须进行同伴间的相互交流,儿童不仅要表达自己的意愿、主张和态度,还要理解别人的意愿、主张和态度,并做出反应,这类交往就出现在各种合作性的游戏中。因此游戏教学是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有效手段。

如:角色游戏“麦当劳”。首先让幼儿各自组成家庭,扮演顾客的角色,再安排幼儿扮演营业员、清洁工等。在游戏中,幼儿要体验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教师可以安排一些特定的情境,如有小朋友摔倒了、有人插队、没有座位了……通过解决这些事件,激发幼儿的同情心,让幼儿懂得要遵守秩序,互相谦让,强化幼儿应该帮助别人以及如何帮助别人的意识。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对表现正确的幼儿应给予肯定、赞赏、鼓励,使幼儿产生自豪、羡慕、向往的情感体验;对做了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的幼儿,教师应及时批评指导,将负面的道德情绪体验转化为积极、健康的亲社会行为。

四、家园合作

美术课上,东东想问同桌的乐乐借一下黑色的蜡笔,乐乐不同意,还说:“这是我奶奶买给我的,我奶奶说的,不能给别人画。”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家长的教育方式也影响了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人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人的某些亲社会行为的出现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相反却在减少,伴随着现代经济生活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多数幼儿在家长“重智轻德”“不能让自己孩子受半点委屈”的教育方式下,利他主义倾向削弱,在利益权衡上只会一味索取,不讲奉献,幼儿自我观念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不断膨胀。因此,要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必须家园合作,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幼儿是属于社会的,是社会中的一分子,每天都要和周围的人、事、物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和互动。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发掘和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因为幼儿学会交往与合作,是今后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我们说,幼儿教育最闪光的魅力莫过于让幼儿学会爱,让我们携手奋进,共同奏响爱的乐章!

12.随机过程教学 篇十二

在一般性的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仍很难开展,主要是出于技术上的原因。在项目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价以及风险处理等技术方面,难以满足实际风险管理的需要。文中尝试用随机过程中的马尔科夫链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价。

1 水利建设项目风险管理

项目的风险管理就是一个确定和度量项目风险以及制定、选择风险处理方案的过程。建设项目的风险与项目的规模和结构密切相关。一般的水利防洪工程风险程度比较低。但是从全面、长期以大量项目风险事件为总体来进行考察的观点分析,一般工程项目都具有以下风险因素:

1)自然风险:地震、洪水、不明地质条件等;

2)政治与社会风险:政策变化、社会稳定;

3)金融与经济风险:资金、利率、汇率;

4)技术风险:设计、施工、设备;

5)管理与决策风险:业主的管理水平、决策水平;

6)公共关系风险:政府部门、承包商、监理、其他利益相关者。

对于复杂的项目应根据项目风险的相互关系将其分解成若干子系统,因此,往往要通过多种分解途径进行分解,建立由时间维、目标维和因素维构成的立体风险分解图,如图1所示。

2 水利建设项目的风险评价

2.1 风险因素递阶层次结构

文中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建立风险因素的递阶层次结构,如图2所示。目标层是项目的风险评价;准则层是项目工期风险、投资(或费用)风险及质量风险;第三层为项目风险的分类。

2.2 基于随机过程的工程项目风险评估模型

风险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可以用发生的概率来度量。如果将月(或季、年)作为单位时间,则在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每一次风险的发生可以看作是一个随机变量。从时间序列的角度来看,就得到一个随机过程。因此,可以应用随机过程的理论对项目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

马尔科夫(Markov)链是一类重要的随机过程。设{X(t),tT}为马尔科夫链,其状态为I,则:

P{X(n+1)=jX(n)=i,X(n-1)=i(n-1),…,X(1)=i,X(0)=i(0)}=Pij (1)

表明X(t)在时刻n+1的状态X(n+1)=i的概率分布只与时刻n的状态X(n)=i有关,而与以前的状态X(n-1)=i(n-1),X(0)=i(0)无关。

即未来状态的概率分布与过去的状态无关。此时,马尔科夫链为齐次马尔科夫链。建设项目风险的随机性具有齐次马尔科夫链的特性,并且是有限的马尔科夫链。

若固定时刻nT,由一步转移概率为元素构成此时的一步转移矩阵。由n步转移概率构成的矩阵是n步转移概率矩阵:

其中的元素具有如下性质:

1)0≤Pij(n)≤1(i,j=1,2,…,n);

2)∑pij(n)=1(i,j=1,2,…,n)。

n=1时,P(1)为一步转移概率矩阵。

设对项目为上次评估的状态为S(t-1),本次风险评估的状态为S(t),根据切普曼—柯尔莫哥洛夫方程,可知S(t)=S(t-1)P(1)。另外,齐次马尔科夫链的状态转移概率与pij(n)无关,即:

在项目风险研究中,想要知道从“已知状态”出发,经过若干次转移变化后,项目系统风险的状态是什么。应用一步转移概率矩阵和n步转移概率矩阵,由当前单位时间的风险状态预测未来某个时间的风险状态及其概率分布。即风险预测模型为:

其中,S(0)为初始状态概率向量;S(n)为经过n步转移后状态概率向量;P(n)为n步转移概率矩阵,由所有n步转移概率为元素组成 P(n)=p(n)ij,i,j∈I。

转移概率的估计通常采用频率逼近法。首先,将项目风险按照前面的分解分为若干种状态。然后,计算考察时间内各种状态转移发生的频率,即为转移概率。

当对大型复杂的水利项目进行风险评估时,由于风险因素多,很难采用频率逼近法获得变量值。此时,蒙特卡罗模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段。它是利用服从某种分布的随机变量来模拟项目建设过程中风险可能出现的随机现象。

3 案例分析

利用AHP法对某大型建设项目的风险因素分解如图2所示。

表1为项目开工前专家根据各风险因素对建设项目进度目标、质量目标和投资目标的影响对项目风险因素进行了三次综合评价。根据表1的结果,可以得到各种状态的转移规律,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计算各状态的一步转移矩阵为:

Ρ(1)=[0.500.50000.330.6700.500.50]

利用一步转移矩阵P(i),由(I-P(i))TST,ST=0,S=(S1,S2,S3)=(0,0.50,0.50)。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经过相对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此项目的风险状态为“很大、一般、很小”的概率分别为0,0.50,0.50。

水利建设项目的风险随着项目的实施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利用马尔科夫风险预测模型,只需要当前的动态资料,而不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对于我国项目风险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历史资料这一特点来讲,是一种比较适合的方法。

摘要:探讨了随机过程中的马尔科夫链在水利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针对水利建设项目的高投入、高风险性,结合实例分析了马尔科夫链可以较好地进行水利项目风险预测,指出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是项目管理者必备的手段。

关键词:水利建设项目,风险管理,马尔科夫链

参考文献

[1]伍海华,杨德平.随机过程[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2]刘新立.随机过程与随机模拟在水灾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经济科学,2003(1):116-118.

[3]牛东晓,关哲,任峰,等.基于马尔科夫过程的电力企业市场竞争的预测[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4,30(1):66-69.

[4]刘殿海,杨勇平,杨昆,等.基于马尔科夫链的能源结构与污染物排放预测模型及其应用[J].中国电力,2006,39(3):8-13.

13.随机过程教学 篇十三

一、课题的提出

(一)本研究问题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随文练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习作实际,符合学生的习作心理。这是因为根据儿童的“模仿性”特点,阅读教学中提供了大量的范句、范段、范文作为随文练笔的“中介”;根据儿童的“表现欲”特点,借助于大量写片断的形式,及时运用阅读所学到的知识进行习作,满足了儿童学习心理的需求;根据儿童“易遗忘”的特点,采取边读边写,学用结合的做法,有利于知识的巩固。由于学生的习作束缚少,自然也就容易动笔,乐于动笔,“心动”而至“笔动”,学生则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因此,目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机习作训练势在必行。

(二)本研究问题的现状

目前,我校的阅读教学有一种倾向,就是重视讲读,忽视运用。阅读教学与习作相脱节,弄成讲课是讲课,习作是习作两张皮的现象。老师们比较重视通过文本阅读来积淀语感,而比较忽视通过练习来运用语感。许多学生厌读怕写,一提到写习作就一筹莫展,无从下手。每单元进行一次习作训练间隔时间长,学生习作训练次数少。写出的习作言之无物,言之无序。学生学了很多文质皆美的课文,积累了很多好词佳句,但习作时仍词汇贫乏,病句较多,学生习作水平较低。因此本课题旨在解决以下问题:

1、解决学生厌读怕写的问题,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促进习作能力的提高。

2、解决阅读教学与习作相脱节的问题,有机融合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

(三)本研究问题的国内相关述评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同志在长达二十多年的农村教学实践中,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杂、乱、华、死”,读写严重脱节的弊病,先后进行了八轮“读写结合”教学改革实验,使农村学生从厌读怕写变为喜读爱写,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成功地探索出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途径。丁有宽老师的读写结合教材教法改革与实验涉及到教材、教法和学法,成果丰硕,影响深远。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机习作”的训练,有效实现在语文阅读 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2、提高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机习作方面的指导能力。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叙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

调查研究法:是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运用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种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指对含有问题或疑难情景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的研究,作为一线教师开展的案例研究包含教育案例研究和教学课例研究。

叙事研究:指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通过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的讲述,启发读者去体验教育的内涵与本质,懂得自己应该怎么做。

行动研究:将模式预设、措施投放和信息的及时反馈紧密结合,根据实施效果验证研究设计,边实验,边修正,保证实验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升研究时效和成果的科学性。

四、研究设计

(一)课题界定

1、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机习作,就是根据教材特点,以课文内容作为习作素材,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用上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在书本或习作本上写一写,及时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让学生就语言的组织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它题材单一,内容精短,选材角度小,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思维空间大,学生易于驾驭,写起来得心应手效果好,把写的训练有机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做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2、相关理论依据

(1)“随机习作”符合学习迁移规律。

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机习作”有以下几方面的迁移:①“随机习作”注重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自信心,强化兴趣的迁移,这是一种横向迁移。②从说到写是小学习作必须遵循的程序,“随机习作”强调由说再到写,这是一种循序渐进的纵向迁移。③阅读向习作迁移,阅读中发现习作方法,总结习作规律,习作时,学习借鉴,创造性运用习作方法,这是一种知能转化的交互迁移。(2)“随机习作”符合阅读心理过程。

就阅读的心理机制而言,存在着两个心理“回合”:一是从语言到思想,从形式到内容,从外部到内部,从部分到整体的心理过程,前一个“回合”是基础,后一个“回合”是提高,特别是后一个“回合”又恰好与习作的心理过程相吻合。

(二)本研究的基本理论主张

1、于洪彬老师说:“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很显然,如果我们能以课文为习作的突破口,及时地把习作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就能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现读写结合。以求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激发习作兴趣,促进习作能力的提高。

2、心理学研究还指出,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习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同时,阅读还能为习作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因此我认为从这一意义上讲,阅读是习作的基础,习作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当然,反过来讲,习作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所以说,阅读与习作,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读与写,确实存在着有机结合的客观依据。

3、随机习作紧随阅读教学,捕捉课文中的习作训练点,让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或联想,由此进行随机的习作,这种习作“小”、“活”、“巧”,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巩固写作方法、强化训练目标,又因为其训练密度大、方法多、内容活,能表达学生真实心理,因而深受学生喜欢,是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捷径。

因此结合这几年的语文教学,我反复地琢磨叶圣陶先生说的这样一句话:“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我体会到教材是例子,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更是开发学生写作的重要资源,因为我们可以从中“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教师不应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课程的建设者。

(三)研究内容

1、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机习作切入点的研究。

2、在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机习作训练方式的研究。

五、本研究预期的具体研究措施

(一)课题的前、中、后期调查

1、前期,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等方法,深入了解我校目前学生的习作水平及教师的习作教学现状,分析其社会、家庭、学校及学生自身的成因,为课题的设计和研究措施的拟定提供现实的依据,加强预设的针对性,为课题研究的成效做好前提准备。

2、中期,视研究的实际需要,在各研究措施开展后及时进行多样形式的调查,提供实验真实的效果数据,以评估相关教育教学措施的有效性,及时和准确地把握问题所在,并进行相应措施调整,确保课题研究的效果和成果价值。

3、后期,在课题研究周期的总结阶段,针对课题研究的总体效果进行中介性调查,全面衡量课题的成效,为课题检测和成果鉴定提供事实论据。

(二)具体实施阶段措施

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同时提高习作水平,获得有效的随机习作训练途径,在研究中将采取以下措施: 1、2007年9月,对学生目前的写作兴趣、水平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学生的写作现状,发现问题及成因。实验班教师在开学后第一周对学生习作情况从中心是否明确,语句是否通顺,错别字多少等反面做好全面深入的调查汇总及其分析,以便在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调整并为实验后期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2、2007年9月开学前,研究人员对照新课标,反思目前的阅读和习作现状,罗列出存在的问题,以“警示”“随机习作”时的教学。3、2007年9月开学前,研究人员认真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机习作的教学方法、习作训练点及训练方式,主要把握以下几方面:

(1)把握阅读教学中随机习作的教学方法。

①在研究中,狠抓语言的理解和表达的训练。进行“随机习作”,理解是关键,表达是难点。在阅读教学中,对习作点需要理解,想象的内容,进行有意识的点拨和提示,为学生以后的随机习作打下基础;在习作训练中,教师一方面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随机习作的方法和途径,另一方面重点引导学生口述,将习作的内容有条理地、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最后将口述内容写成书面习作,并根据情况进行评价反馈。概括地说,学生随机习作过程,由“理解 —— 口述—— 练写——反馈”四步构成。

②研究中确定具有不同难度的随机习作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根据 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的习作要求:中年级以写“段”为主,高年级以写“篇(或片断)”为主。各级的训练除强调侧重点以外,还应注意内容之间的连贯和年级之间的衔接。

③在研究中将随机习作与大习作结合起来,以形成统一的习作训练序列。教师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将两种习作结合起来,使两种训练互相渗透,融为一体。随机式的写话训练作为“大习作”的补充性和完善性训练,注意在指导、批改、讲评等方面大、小兼顾、详略搭配,尽量使“辅助性”的随机习作训练与单元教材的习作要求相一致。

(2)确定阅读教学中随机习作的训练点。

从课文中精选出一个或几个“训练点”,在每个训练点上组织有层次的一系列听说读写训练。在一个训练点上,可以采用以下的操作程序:

①“疏通文意”,给学生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帮助解决难点,点明重点,了解文脉,概括内容等等。

②“重点导读”,主要指有助于学生习作的部分。要求词求其义,充分理解,熟读成诵。

③“体会表达”,在充分理解、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紧扣课文训练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学习习作方法。

④“课堂练写”,围绕随机习作训练目的要求,抓住“训练点”,让学生进行课堂随机习作。

⑤“交流反馈”,学生习作结束后,争取当堂交流、讲评,欣赏优点,修改不足。并逐步由教师评价和反馈引导学生相互评价、自我评价,养成完成自我检查、自我修改的好习惯。(3)设计随机习作的训练方式。①模仿式

A、单项模仿式。即仿照课文某一个方面来写,或者练写的一件事,一个场面,一处景物,一个人的面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

B、片断模仿式。这种局部模仿,范文较多,要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断,学别人的文章,说自己的话。

C、全文模仿式。着眼于整篇文章,进行随机习作,要抓住课文某方面特点进行随文练笔训练。如,表达中心、选择材料、突出重点、安排顺序、真情实感等方面。全文模仿式训练,一般安排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最后一课时进 行。

②想象式

A、结尾续写式。不少课文的结尾言虽尽,意未穷,此时,指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写,可以进行想象式习作练习。

B、情节扩展式。课文中有些内容作者仅用简短的词句带过,具体内容要由读者去领会。我们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随机习作的方式把它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以便学生从另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感情和理解。

C、填补空白式。课文作者运用“空白”的艺术,把内容留给读者去体会。教学这样的课文,要找准“空白”,可以让学生去填补。

D、插图解说式。在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配有生动鲜明的插图,这些插图除了有直观理解、形象教育、激趣诱情、美感熏陶等功能外,还是进行随机习作的极好媒体。

③理解式

A、中心突破式。课文中常常有提纲挈领的中心句,它往往是阅读教学中的切入点、着眼点和着力点,我们称之为“文眼”。抓住文眼,作为主线,整体把握,进行随机习作。

B、读文有感式。有些课文的内容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学文后,引导学生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自己的体会,学生乐于表达,愿意动笔,让学生在情绪亢奋状态写写体会。

④转换式

A、体裁改变式。同一题材,换一换表现手法,进行合理的创造性表述,与原作比比谁棒。

B、词语联珠式。课文中一些重要词语的教学,可以把它集中在一块,一线串珠,能运用即是理解。如教《田忌赛马》时,让学生认读词语“扫兴”、“垂头丧气”、“胸有成竹”、“转败为胜”、“目瞪口呆”之后,不必让学生逐个解释词义,而是要他们用这些词语连起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交流的基础上写下来,一位学生写道:“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第一次三场全输了,他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孙膑胸有成竹,要田忌调换马的出场次序,再赛一次,田忌听了孙膑的话,果然转败为胜,齐威王惊得目瞪口呆。”

C、移花接木式。将课文中的有些句子摘录下来,然后加上自己的语言进行重新组合。⑤巩固式。

通常一堂课快结束时,都要进行全文总结,让学生梳理知识时进行随机习作达到巩固的目的。

(4)新颖的呈现方式

运用小卡片辅助教学,小卡片主要是最后的习作呈现时使用,每次随机习作时,改变传统写在作文本上的方法,给学生提供小卡片,限时不限量的习作,学生进行相互交流评价之后。教师在收集后再进行评改、反馈及归类,最终也便于形成学生的随机习作集。4、2007年9月开学后第一周,组织研究人员对本期教材进行细致分析,把握每次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机习作的习作训练点及教学方法,并在备课时形成书面材料。5、2007年10月正式进入“随机习作”教学,到2008年7月研究人员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贯彻随机习作中的应用,在此过程中收集好每一次的随机习作“小卡片”,每期对学生进行一次习作兴趣、水平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实验措施,并形成书面材料。

6、在实验过程中根据实验进展情况不断完善实验方案。

研究人员结合课堂实例不断总结、反思,写好心得,课堂案例、教育故事等,尽可能形成有一定质量的经验论文。

7、随时查阅资料,了解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8、定时做好实验班学的纵向分析,并确保效果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9、学校为实验人员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随时组织理论学习,随时请教省、市、区级专家。10、2008年2月集中课题组成员反思开题以来的工作情况和效果,探讨在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机习作训练对于达成学生培养目标的效果。研究教学方式、习作训练点在每节阅读教学课中的可操作性。

11、在研究过程中,根据进展情况请示上级领导和专家到课堂听课指导课堂教学。到2008年5月,请上级领导和专家对实验班课堂教学的规范进行全面的指导。13、2008年8月清理、整理实验过程中收集的资料,完成工作报告,接受检查、撰写研究报告,整理学生习作集。

六、研究对象及周期

(一)研究对象:

总发校区中心校四年级、五年级全体学生。

(二)研究周期:

2007年 9月—— 2008 年9月,为期一年。

七、研究步骤

本研究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 年7月—2007年9月)。

1、调查摸底,深入了解我们学校课堂教学实际,分析现状。在此基础上,再参考,反复论证,求得共识,制定课题的研究方案。

2、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以读为本、读中悟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理论。

第二阶段(2007年10月—2008年6月)为具体实施阶段。

全面启动课题研究,按方案进行研究,投放研究措施,观察和验证措施效果,及时调整和完善研究设计,做好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在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机习作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并提炼研究成果,按时进行研究汇报。

第三阶段(2008年7月——2008年9月)为总结阶段。

完善并形成相对稳定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机习作的教学模式。全面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整理相关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做好结题检测与成果鉴定准备,积极配合管理部门的结题验收工作。

八、实验条件分析

1、我校区老、中、青各年龄段的教师,均具有相应层次的学历和从事教学的经验、精力、热情,受过教育理论和教学业务的培训,有参加实验的对象和时间及愿望。

2、学校设有教科室作为业务主管部门;有省、市、区各级专家的指导。

3、市内有图书馆和多家书店以及友邻单位可提供资料查询,校内征订了大量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刊物供教师学习参考。

4、学校已有较为完善的实验室、微机室、演播室、远程教育系统,经历过市级“探究式学习”课题的实验,并有在研课题:小学语文“学导式”教法的应用研究。

5、我校历年“普九”验收合格,目前面对的是质量提高,正是开展旨在提 高课堂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课改实验的大好时机。

因此,我校完全具备完成该实验研究的软、硬条件。

九、研究人员分工

1、课题主管部门: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攀枝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仁和区教师进修校

2、课题承担单位:攀枝花市仁和区总发校区

3、学校课题主管:

徐文俊:小学高级教师,校长,负责课题管理、协调和经费。

4、课题组组长:

苏丽亚:小学一级教师,负责实验方案、报告的撰写;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机习作的训练研究;中心校实验班五年级一班课堂设计及其教学;后期实验成果整理。

5、主研人员:

冉梦琼:小学高级教师,负责中心校实验班五年级二班课堂设计及其教学。曾新明:小学高级教师,负责中心校实验班五年级三班课堂设计及其教学。倪永菊:小学高级教师,负责中心校实验班四年级课堂设计及其教学。

5、一般研究人员:

校区语文教师,参与课题论证,到实验班听课、观测、对教学情况进行讨论、评价。

十、预期研究效果和成果

1、通过的研究,找到随机习作教材的最佳切入点,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2、实验教师的教育观念进一步转变,能熟练掌握并运用“随机习作”的训练方式,提高教师在学生读写方面的指导能力,使指导学生进行随机习作行之有效。

3、带动学校其他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形成我校教师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

以上预期研究效果将以以下形态呈现:

1、《学生阅读及习作现状调查报告》(报告)

2、《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机习作应用研究实验报告》(报告)

3、《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机习作的教材切入指导范例》(校本性教学参考集子)

4、《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利用“小卡片”进行随机习作的习作集》(集子)

十二、经费预算

主要用作购置相关研究的图书资料、档案资料、研究时A4纸使用费用、外出学习车旅费、会议费用、结题费用,共计1万元。

参考文献:《语文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教师》

上一篇:致同学的一封信期末下一篇:排查取暖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