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关爱的创新

2024-11-14

老年人心理关爱的创新(精选7篇)

1.老年人心理关爱的创新 篇一

老年人由于生理上的衰老变化和外界环境的改变,在思想上、情绪上、生活习惯上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往往不能迅速适应,而程度不同地产生种种心理变化。为关爱老年人心理健康,增强老年人自我保健、调节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帮助老年人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提升生活品质。20xx年11月1日新木社区“夕阳红”都市养老服务中心开展了一场“聆听心灵的声音”——老年人心理关爱活动。

活动开始由工作人员认真耐心的介绍进入活动主题,此次活动主要以观看专业心理医生讲解关爱老年人心理健康视频为主。

视频中老师从多个方面讲解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要正确的认识我们自己的情绪,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当问题发生时,不良的情绪给我们身体带来哪些损害,以及如何正确的处理自己的情绪,视频中老师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举例说明,在座的长者们听的很入神,案例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又影响着我们的情绪。

此视频为大家传授心理健康知识以及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树立心理健康理念,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理念。听了关于心理健康的.讲座,在座的长者们纷纷鼓掌,称赞自己心理豁然开朗不少,知道了在生活中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健康快乐,此次活动在参与活动的每位长者获礼品一份。

活动现场气氛活跃,长者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此次讲座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赞赏,认为不仅学习了心理健康知识和学会了应该怎样和家人相处,接受了一场轻松愉快的心理辅导。大家表示要树立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在今后的生活中,会更积极面对生活,适当调节自己,提高晚年生活质量。

2.老年人心理关爱的创新 篇二

1 心理问题及医疗原则

1.1 焦虑不安

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 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1周最为明显。他们对自己所患疾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 因此焦虑不安, 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医疗原则:解释—支持—放松训练。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 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 (特殊情况除外, 如癌症患者等) , 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 并进行放松训练 (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 。患者均能接纳医师的意见, 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 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例1:男, 65岁。以“心源性晕厥”首次入院。患者不知道自己患了何种严重的心脏病或是脑血管病, 因此焦虑不安, 经用上述原则进行心理医疗, 取得了理想效果, 确诊后2周出院。

1.2 孤独寂寞

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患者。这类患者多性格内向, 不善交往, 很少言语, 其他患者亦不愿同其交往, 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 患者感到非常孤独, 十分寂寞, 表现为无所事事, 情绪低沉, 常常卧床等。

医疗原则:建立与病友进行感情交流的渠道是消除孤独寂寞的最好方法。这类患者虽表面沉寂, 但内心情感丰富。在医疗上要主动与患者接触, 交流思想, 首先成为患者交往的对象, 然后帮助患者与其他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 还可引导患者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 如:读书、下棋、打太极拳等。

例2:男, 68岁。临床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患者很少讲话, 独自活动, 常在床上长时间静卧。我们就主动同他交谈, 有针对性地将同病室的患者集中起来参加一些活动, 并向患者讲解交往的好处和方法, 鼓励他多和别人接触。经过一段时间, 患者已和病友们建立了感情, 不再感到孤独寂寞了。

1.3 悲观消极

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 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使负性情绪增强, 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 认为自己没用了, 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 所以求治的主动性不高, 往往被动配合治疗。主要见于平素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患者。

医疗原则:关心—支持—鼓励。患者这一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 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针对这种情况要取得家属的配合, 主动关心患者, 使患者认识到亲人们爱他 (她) , 盼望他 (她) 能早日康复, 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 在精神上要首先战胜自己。对患者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应该指出的是, 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例3:女, 62岁。以“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伴消化性溃疡”而入院。平素生活能力很强, 患脑血管病后左侧肢体功能未完全恢复, 又患新病, 思想负担较重, 认为年龄偏大, 恢复无望, 遂产生悲观心理, 甚至不想活了。经与家属配合, 关心患者, 讲清道理, 积极配合治疗并加强营养和功能恢复训练, 经3个月的住院治疗, 生活能够完全自理。

1.4 恐惧紧张

主要见于病情加重或癌症患者, 认为病入膏肓, 正向死亡靠近, 与求生的本能形成强烈冲突, 因此产生恐惧紧张。

对这类患者要给予更多的同情, 医疗要更加细心, 服务周到, 言行要谨慎, 不要让患者感觉到病情危重, 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 同时向患者讲明病情波动是常见的, 可以减轻其恐惧心理。

例4:女, 68岁。肺癌, 病情加重, 咳嗽加剧伴咯血, 胸痛明显加重, 患者异常恐惧。我们在加强医疗措施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 告诉患者这是肺结核所致。随着上述症状的缓解, 患者也减轻了心理负性压力, 后虽死亡, 但在这期间患者恐惧、紧张心理明显减轻, 减少了临终前期的心理压力。

1.5 疑病

在老年患者中较为多见, 此类患者多具有固执、吝啬、谨慎小心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的性格特点。表现为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 如有一点不适, 就怀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种疾病。

医疗原则:有充分依据的适度保证—疏导—解释。

例5:男, 65岁。以“高血压原因待查”入院, 1周后血压恢复正常, 查无器质性原因。然而患者自觉身体多处不适, 对找不到病因感到很不满意。对此我们采用疏导的方法, 耐心地向患者解释血压升高而住院期间查不出器质性病变的原因, 说明与患者入院前1 d与人吵架有关, 并做了适度的保证性说明, 2 d后患者高兴出院。

1.6 情绪不稳

多见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患者, 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及稍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 对象常常是医师或陪护人员。

对此类患者要理解、宽容和忍让, 同时进行开导, 给予周到的服务去感动患者, 使其改变态度。

例6:男, 71岁。冠心病, 总是嫌别人讲话声音大, 动作不轻柔等而大声斥责。对此, 我们不计较, 反而更加关心他、帮助他, 在医疗操作上动作更加柔和细致, 患者很受感动, 后来向我们再三道歉。

1.7 过分依赖

老年住院患者不同程度存在这一心理, 但以依赖性较强和长期有人陪护的患者为明显。他们事事想让别人帮助, 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想去做, 完全适应了在别人的照料下生活, 形成了依赖性, 对康复十分有害。

医疗原则:向患者讲解活动的重要性, 鼓励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减少不必要的帮助, 根据病情制定每日活动计划。

2 内科老年患者心理医疗创新性研究———有效沟通

2.1 语言性沟通

2.1.1 劝说开导

《素问·汤液·醴论》曰:“精坏神去, 荣卫不可复也。”历代名医一再提倡“善医者, 必先医其心, 而后医其身”。故医疗人员应“视人犹己”, 满腔热情对待患者, 要主动找患者交谈, 对思想不暴露的患者要有耐心, 关心同情和体谅患者, 把患者的痛苦视为亲人甚至是自己的痛苦, “见彼苦恼, 若己有之”。患者悲观失望时, 医疗人员要主动、热情地鼓励患者, 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语言是情感交流最主要的方式,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 故医疗人员与患者应“两神相照, 两心相注”, 耐心说理开导, 达到有效沟通。通过医疗人员的语言治疗作用, 诱导鼓励患者, 使其提高机体对情感刺激的耐受性, 以促使脏腑功能的协调, 有利于疾病早日康复。

2.1.2 交心谈心

可以通过交心谈心的方式, 接近患者, 闲谈, 聊天, 拉家常, “问者不觉烦, 病者不觉厌”, 这样可以详细了解患者得病的根本原因、疾病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患者在患病前后的心理状态, 尤其是疾病发生以后的思想情绪的急剧变化, 可以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知识基础以及对疾病的认识, 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对疾病的态度, 是紧张害怕、恐惧还是乐观, 有没有战胜疾病的坚强意志, 同时还可以了解患者家属的思想状况、想法、要求及存在的实际困难。这样, 就能有效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 消除消极因素, 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为治疗疾病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2.2 非语言性沟通

2.2.1 移情

移情就是注意力的转移。通过语言、行动等方式, 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形成良好的精神内守状态, 移易精气, 变利气血, 调动人体自身的祛除病邪的能力。有些人患病后, 往往将注意力经常集中在疾病上面, 怕病情变重, 怕不易治愈, 怕因病影响工作、劳动、学习和生活, 整天围绕着疾病胡思乱想, 陷入苦闷、烦恼和忧愁之中, 甚至紧张, 惶惶不可终日。对于这类患者, 医疗中可采取诱导的方法转移注意力, 转内病为外病, 以不治为乃治, 每每收到不药而愈的疗效。还可以在病区加强有效卫生宣教, 组织卫生知识小讲课, 讲一些预后好的病例给患者听, 以解除顾虑。也可以在病区建立病房阅览室, 购些书报、杂志给患者看, 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可组织一些体育活动, 如做健身操、气功、打太极拳等, 以增强体质。还可以组织患者搞些娱乐活动, 看看电视等。正如清代医家吴尚先的《理瀹骈文》中所说, 七情之病, 看花解闷, 听曲消愁, 有胜于服药也。

2.2.2 相制

相制, 即是以一种情志抑制另一种情志, 达到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 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的一种精神疗法。如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对忧伤的患者给予更多的照顾, 关心他们的生活, 以真诚的态度聆听他们的倾诉, 并且有意识地多说些令人愉快的事或笑话, 让其听听相声, 看看喜剧, 保持一种愉快的情绪, 以制约忧伤之情, 这正是中医学中独特的情志治疗方法———“喜胜忧”的思想体现。

3.关爱老年人,从“嘴”做起 篇三

两座公寓分别为公寓楼四层(位于大良镇)和六层(位于徐官屯),占地7800平方米,拥有床位500余张。其中,位于大良镇的公寓占地4500平方米(包括根据个人意愿所设单间、二人间等)。各房间均设独立卫生间,安装高性能呼叫器,电视、电话、空调、饮水机等设施齐全。公寓内专设无障碍通道,特设老年人电脑房、禅房和写字间等。整个公寓环境良好,设想周到,餐厅、健身房、图书室、理发间等布局合理。

谈起养老院,就不得不提它的创建人、我们今天采访的主人公——孙庆军。见到记者,孙庆军打开了他的话匣子,“当前,我国的养老行业存在一些问题,还有待于完善。我只是尽我所能,为养老事业献上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孙庆军说得很直白,也很谦虚。

他的养老院到底怎么样呢?孙庆军是从哪儿入手经营他的养老院的?

请专家来把关

带着心中的疑惑,在孙庆军带领下记者参观了新开业的养老院。宽敞明亮的房间,配备齐全的设施,丰富多彩的公寓文化……然而,仅仅这些,似乎还不能满足记者的好奇心。这时,一位中年女士笑容可掬地向我们走来。经介绍,她就是“中国食疗网”的创始人、曾任解放军总医院主管营养师的顾奎琴。顾奎琴现在是中国健康财富论坛专家、中国营养学会会员。孙庆军说,“她可是当年国家领导人的膳食顾问,有她在,我相信咱们公寓的膳食结构会得到保障。”记者了解到,顾奎琴女士一直从事食疗、健康等方面的专业研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果。她在2000-2003年曾担任中国食疗网的CEO,对于老年人的事业,她也备加关注。收到孙庆军的邀请后,她义不容辞地负责起公寓的膳食结构调整。她说,“关爱老年人,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当竭尽所能,为养老事业献上我们的一份力。”

原来,孙庆军在养老院开业之前曾作过调研。当前国内的养老院硬件还可以,主要的问题集中在“软件”上。什么是“软件”呢?

孙庆军告诉记者,“软件”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除硬件设施以外的内容,比如膳食的合理搭配,服务人员的质量,丰富的文化氛围等等,而这一切,又以膳食最为重要。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好的身体,什么都干不成。俗话说得好,‘病从口入’。现在的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我们做子女的往往把父母送到养老院一走了之。他们在挑选养老院的时候,多注重于外部设施,即硬件,很少对养老院的膳食有所关注。”孙庆军一语道破当前养老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为了给老年人一个健康、安全的晚年,孙庆军从“嘴”做起,下大力气,采取多方面措施,来保证老人“舌尖上的安全”。

“老年人和年轻人相比,身体脆弱,免疫力下降,他们不仅要吃得安全,更要吃得合理。有了专门的营养师,相信老年人会在我们这得到很好的照料。”

谈到这里,孙庆军又向记者提起一位服务过国家领导的膳食专家——吴连登。“请吴老来,是为了让他给把关,能从多方面给膳食结构提出合理的意见。”

下大力气,保证老人“舌尖上的安全”

有了膳食专家,剩下的就是食材。

孙庆军带我们来到了公寓的厨房。映入记者眼帘的尽是米、面、粮、油、蔬菜、肉类、鸡蛋等食材。记者仔细察看了这些东西,但是仅凭肉眼,很难看出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

“善庆缘老年公寓膳食所供给食材,全部来自经国家认证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并由专车调运。我们的食材全部是经过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评价进入家乡食物网的目录产品,安全度比市场上的要可靠。”据了解,这些食材全部是由家乡食物网生产基地提供,猪肉是由位于北京小汤山的北京五谷丰源食品有限公司提供,米面粮油由北大荒集团提供,蔬菜由通州的中农优蔬菜基地提供。显而易见,这些食材的价格都要比市场上同类食材要贵出很多。为了老年人的健康,孙庆军宁愿花高价买这些高品质的蔬菜和肉类。公寓的膳食包括甜、辣、酸、咸、淡等口味,在保证健康安全的基础上,根据老人的喜好和生活习惯,合理调整口味。

记者不由得重新观察起身旁的这位中年人。

“您为什么不从市场上买这些食材呢?那样不是更划算吗?”

“当前我国的食品市场秩序还不完善,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为了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健康,我们不惜花高价采购这些产品质量有保障的食材。”据悉,这儿的食材比市场上一般的食物要高出两三倍。比如,市场上的黄瓜2元/斤,而孙庆军采购的黄瓜达到10元/斤,相差悬殊。这儿的猪肉,蛋白质含量高,胆固醇和脂肪含量低。这儿的鸡蛋胆固醇含量低,比正常的鸡蛋低三分之二,这些都是普通的养老院达不到的。

“咱们的养老院收费怎么样?是不是比别的养老院费用要高呢?”

“收费一样,你可以去打听。”

“这怎么可能?一般人都能想到,这么贵的食材,收费又和其他养老院持平,那养老院怎么经营?它的利润从何而来?”记者心里闪过一丝怀疑。然而,孙庆军的话令记者耳目一新,“我做这个养老院不是为了盈利,只是想真正做好养老院,提升服务,让这儿的老年人能够得到最合理的照料,给其他养老院带来压力,进而改善整个养老院行业的状况。”孙庆军说这些话时显得很平静,可是记者心里却不能平静: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抛开个人得失,真正地去把一件事做大、做完好。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说到这儿,旁边的工作人员给我们谈起了孙庆军背后的故事。孙庆军现为天津市武清区一名普通民营企业家。30岁那年,得知朋友向灾区募捐,而立之年的他对人生仿佛有了新的认识。他第一次捐出了2000元。自此,这个不善言谈的中年人开始了他的慈善事业。从2000年到现在,他捐助过的失学儿童、孤儿和贫困家庭达250余户,总金额达到3000万元,其中包括向各地灾区的捐款。通过他的帮助,百余个孩子已走进了校园,有的已经大学毕业,而养老院也是他的慈善事业之一。一旁的工作人员悄悄告诉记者,孙庆军开办养老院,很多人都不支持,因为他们都不看好养老院这个行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孙庆军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的养老院之所以在当地影响力十足,源于他切实提高公寓食品质量,为老人的安全保驾护航;源于他采取多方面措施,全方位关注老年人的晚年;源于他长期回报社会,在奉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4.关爱老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篇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古代先贤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尊敬、赡

养和爱护老年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年人为国家、社会和家庭作出了贡献,当他

们步入晚年时,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法律的特殊保护。我国宪法对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早有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保障老年人的专门法律,老

年人权利的实现提供了切实的法律保障。

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之一,老年人颐养天年仍主要依靠

家庭。自觉赡养好家中的老人,尊重老人的人格,积极的为老人提供经济的保障、生活的照料和精神的慰藉,是我们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凡是有负担能力的成年人,不分

男女,不管婚否,都要负起这个责任,让老人度过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幸福晚年。

不可否认,在现实生活中不尊重老年人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人见老年人年高体衰,行动迟缓,生活不能自理,便视老年人为累赘不愿细心照料;有些人不是想方设法赡养

扶助老人,而是绞尽脑汁揩老人的油;更有甚者动则出言不逊、拳脚相加,甚至将老人

逐出家门。这些都是我国法律不允许的。我国法律规定,对于以暴力或其他方式公然侮

辱老人,捏造事实诽谤老人或者遗弃虐待老人的,都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初中生作为未成年人,没有经济来源,还不可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供养老人,但是,我们完全可以给予老人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照料。在平时,我们要帮老人做一些力

所能及的家务事;在老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时,要为他们分忧解愁;在老人身患疾病时,要格外关心体贴,使其早日康复。

尤其今年两会期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指出今后一个

时期我国老人人口还将以较快速度增长。采取积极措施,加强老龄工作,是一项重要而

紧迫的战略任务。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希望我国老年人都能过上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般

得生活,简评:小作者在这篇小论文中匠心独具,具有时代特点,针对我国人口的发展趋势,指出关爱老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中小学生也不例外,这一点尤为难能可贵。

引用古代先贤的话更有说服力,而且在结构上做到首尾呼应,由此可见小作者具有较深的文学功底,是一篇较为优秀的文章。

河南省永城市城厢乡城厢中学张莹

5.老年人心理关爱的创新 篇五

时间:2015-02-05 22:00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的加快,宁强县农村大批劳动力成为了城市打工者,农村留守老人的数量也呈逐年增多之势。从而引发了一系列诸如留守老人生活与健康、农村社会公共管理与社会治安、传统农耕文化传承等众多社会问题,如何建立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形成政策合力和社会合力,逐步化解这一社会现象带来的消极影响。

一、农村留守老人的基本情况与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留守老人的基本情况

宁强县总人口34万,其中60岁以上老人5.78万,其中农村49585人;农村60周岁以上的留守老人29185人,占老龄人口数50%,留守老人主要有四种类型:年轻夫妇外出打工,留下孩子给老人照顾;老夫妇都健在,身体健康,但子女赡养费较少,主要靠自给;老人们年事已高,需要人照料;老伴去世,孤老独居。

通过对汉源街道办事处(原汉源镇)选取30户,50位留守老人为样本,其中男性28人,女性22人。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水平的占91%,其中80%的老人是文盲和半文盲。年龄:60—69岁28人,占56%;70—79岁19人,占38%;80岁以上3人占6%。在所调查的50位留守老人中,60%的留守老人反映自己身体不好,都有些这样那样的慢性病,他们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病倒。80%的留守老人吃的粮油和蔬菜都是靠自己的劳动自给自养。在日常花销方面有两种情况:一是在获得子女经济支持的留守老人中,70%的老人全年获得的支持未超过800元。另外还有10%的留守老人难以从外出务工子女手中获得任何经济援助,多来于政府发放的农村养老保险、高龄补贴等。由于年龄段不同,每人每年可领取各类惠民补贴约600—1500元不等。在30户农村留守家庭中,有24户承担着照看孙辈的责任。50位留守老人出于习惯或者现实经济状况考虑没有做过健康体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经济供养仍需自给自足。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来源主要依靠子女供给,但自己的劳动收入仍是不可缺少的补充,调查中发现,仅仅依靠子女外出打工的支持根本无法保障留守老人的生活费用,80%的留守老人都在不同程度从事农副业生产进行自养,不少老人仍然坚持耕种土地。当健康状况不允许他们再下地劳作时,一部分老人的生活质量下降就会成为必然。有的甚至捉襟见肘,生活相当困难。

2、生活照料靠自己或配偶间扶持。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主要依靠家庭内部,以老人自己及其配偶彼此照料为主。其他亲属亲缘关系群众只能提供辅助型照料。邻居及同族群体是边缘型照料供给群体。村组集体和社会组织在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缺位。在所调查的50位留守老人中绝大多数老人在生病时,只能依靠自我或配偶照料,不能及时就医,生病期间无子女看护的现象比较普遍。家庭事务打理、邻里间人情礼仪负担基本都是靠老人自己。子女外出务工,孩子留给父母代为监护抚养,在农村历来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加重了老人们的生活压力和精神负担。

3、精神慰藉普遍孤独无助。留守老人与子女两地分离,常年面对孤独,精神生活十分匮乏。大多数一般都是腊月底回来,正月初出去,只能在家住上十天半月,一年四季都是老人和孙辈们在家生活。调查发现,留守老人最大的愿望之一就是与远在异地打工的子女打打电话。据调查,60%的老人半个月以上才和子女通一次电话,通话时间不超过5分钟,有10%的老人平时与子女基本不通电话。留守老人们晚上大都休息的非常早,一般晚上8点多就上床休息了,大多数都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特别是在边远山区的农村,农户居住相当分散,绝大部分为单家独户,老人一旦遇到各种意外时,更是孤独无援、束手无策,甚至只有靠炊烟存在来确定老年人是否还健在。近来年,老年人的自杀率逐年增高。

二、关于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夯实基础,为做好留守老人帮扶服务工作提供保障

(1)组建一批服务队伍。全县16个镇及2个街道办事处设立老龄工作站,全县269个村设立村老龄工作服务站,依托县志愿者服务网站,成立镇、村志愿者服务队。分片区、分自然角落,组织身体状况较好的留守老人组织老年人互助组,开展以老助老的互助活动。

(2)建立一套服务制度。各村对60周岁以上的农村留守老人的家庭、经济、生产生活、健康等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以空巢、高龄、特困、失能等为主的农村留守老人信息档案,并根据年龄、组别、家庭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等进行分门别类,及时滚动更新、实现动态化管理。挂勾联系制度,由村“两委”班子成员每人挂勾联系2名以上的互助成员,互助小组成员每人挂勾联系2—3名留守老人,每天至少进行一次电沟通,每周一次上门走访所挂勾老人,开展谈心交心、心理疏导等活动,并制作发放挂勾联系卡,方便留守老人回访。

(3)搭建一个服务站点。各村要整合资源,依托村文化室、老年活动室、农家书屋及自然角落交通便利、住所集中的老年人家庭等场所,成立留守老人服务站,丰富老人的文化活动。同时也为留守老人提供功能丰富的交流活动平台。通过老年性组织,为留守老人搭建“新巢”,把农村留守老人从孤独、寂寞、单调的心理死角中拯救出来,让他们重新找到心理归属感,恢复对生活的希望、信心和勇气。

(4)开展一批常态化活动。根据农村留守老人不同需求、不同困难等情况,发动老年互助组和志愿者队伍开展关爱互助活动,促进关爱农村留守老人活动规范化、常态化开展。生活互助活动,在农忙生产季节,互助组成员在运送化肥、收种庄稼等农业生产中相互帮助,共同努力。生活互助活动,互助组成员为生活不便的老人提供换洗衣物、陪同就医、打扫卫生、喂养牲畜等,定期为留守老人提供诸如理发、环境卫生清理等,解决留守老人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同时组织留守老人开展棋牌类活动,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

三、多方努力,共同关爱留守老人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为留守老人提供良好的养老环境。

在农村,由政府投入,兴建农村互助幸福院,目前已建好农村互助幸福院28个,解决好部分留守老人养老问题。力争在五年之内,由政府投入,在全县269个村都建立农村互助幸福院,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日常生活等问题。但由于农村幸福院的管理人员补贴没有得到解决,农村幸福院的功能并没有完全得到利用。另外,有特殊困难的留守老人可以申请入住敬老院,与五保老人一样由财政供养。同时,政府对于60周岁以上的农村老人发放养老金,民政部门对70—79周岁的高龄老人每月发放50元的高龄补贴;80—89周岁的老人每月发放100元的高龄补贴;90—99周岁的老人每月发放200元的高龄补贴;百岁老人每月发放300元的高龄补贴。目前30%的留守老人享受了农村低保。即便是老年人拿到各类补贴的最高标准,每月好不足240元,在这种情况下,建议适当提高农村养老金的标准。

(二)发挥民间力量,积极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

通过给予财政补助,加强业务指导和建立激励机制等措施,鼓励发展民间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经济条件较好的子女,外出务工后,可将老人送到托老所,由托老所对老人全方面照料,可解决子女的后顾之忧。目前已有一家民营托老所建成。

(三)以假日节庆为重点,保持农村留守老人老有所乐

各级政府、村委会要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利用文化下乡、重节阳等契机,多组织文艺演出、电影等传统文化节日,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减少他们的孤独感与失落感,送去政府和组织的温暖,别外,要鼓励、倡议外出子女多抽些时间回家看看,特别是逢年过节时,尽可能不要让老人们独自过年。

(四)提升农村医疗卫生保障能力,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病有所医

调查中发现80%的农村留守老人从未系统体检过身体。留守老人大多体弱多病,政府可多组织医疗下乡的次数,免费为留守老人体检身体。按照目前的农村医疗保险规定,只有住院才能得到较多的费用报销,而很多老年一年四季都离不开各类药品,建议医药费花费较高的老人,村委会可为这部分老人申请农村临时救助项目,解决老人医疗费高的问题。另外要在农村留守老人中加强卫生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搞好重大疾病预防,让农村留守老人告别不良的生活卫生方式和习惯,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定期开展健康检查,做好老年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控制病情发展,降低常见病、老年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

(五)加大对老人的监护力度,保障老人财产安全

近年来,在一些边远的镇,作为家里顶梁柱的青壮年劳务离开家乡务工,再加上留守老人预防犯罪能力较弱,这一群体的人身、财产安全往往难以保障,很容易成为不法分子伤害的对象。他们由于生活环境封闭,与外界的交往相对少,对可能造成自身作伤害,财产损失的危险性估计不足,他们经常会收到一些诈骗信息或假币及江湖郎中的所谓治百病的假药。由于缺乏相关识别能力,很容易上当受骗。一方面派出所可加大对骗子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村级组织加大老人自我保护办法的宣传力度,杜绝老人财产损失。

总之,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的建设除了要加强制度建设,还要大力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走家庭养老也社会养老相结合之路。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政府牵头,以招商引资的形式兴办养老院、托老所等,建立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建立一个政府照顾、社会关系、村组织帮扶、家庭关爱的农村留守老人服务体系。

6.关爱老年人健康活动总结 篇六

xx月xx日,xx乡卫生院协同xx乡敬老院开展了“改善老年营养促进老年健康”为主题的健康知识讲座。我院医务人员耐心地为老人们量血压、测血糖,并做好详细记录,以便与下一次的检查结果作比较,让老人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健康变化,同时向老人宣传基本公卫、健康科普、合理膳食、慢性病和传染病预防以及家庭急救等知识,对群众进行健康指导,接受群众健康咨询,活动现场发放宣传品十余种,同时对有需要的老人安排抽血化验、心电图检查等体检项目

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围绕“懂健康知识,做健康老人”的主题,我院按照县卫健委统一安排,积极开展老年人健康知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现将宣传实施工作总结如下:

1、下乡入户,对点宣教。

2、明确重点,广泛宣传。

3、落实计划,营造气氛。

主要成效:

自20xx年上半年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以来,我院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

7.商业险何时关爱老年群体 篇七

事实上,我国商业养老保险有着巨大的潜在需求。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国家行列。据统计,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同1990年第4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39个百分点。面对人口高龄化这一趋势,如何着手建立一套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解“老”之忧,使老年人平稳、愉快地度过晚年生活就紧迫地摆在各级政府面前。

实际上,早在1995年,国务院就发出了《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通知》指出:“国家在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的同时,鼓励企业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企业在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后,可以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根据本单位经济效益情况,为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由企业和个人自主选择经办机构。”1997年,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决定》指出,“各级人民政府要把社会保险事业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贯彻基本养老保险只能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的原则,把企业改革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与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紧密结合起来。”这表明,我国政府正着手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3个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国家只为退休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要进一步提高养老待遇则必须通过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去解决。由此可见,我国商业养老保险有着巨大的潜在需求。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培育得不尽人意的主要原因在于:

其一,老年人普遍体质较差,属疾病多的群体,死亡率也高,风险系数大,开发老年人险种盈利甚微,甚至亏本经营。除中国人寿外,其他人寿保险公司成立时间较短,风险观念较强,逐利观念至上,只对开发那些风险系数小的险种,对这些风险系数较高的险种心存疑虑,不敢问津这一潜力巨大的领域。

其二,老年人经济条件一般,无力承担高额保费。此前,一些保险公司曾试图为老年人度身订做养老保险套餐,但由于费率较高,让一向比较节俭的老年人感到难以接受,问津者较少。因此,保险公司对老年人险种的开发信心不足,觉得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投资于此不符合公司发展的要求,导致商业养老保险乏人问津。

其三,产品缺乏必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1997年之前,一些保险公司甚至不惜代价,借银行降息之机打“降息牌”促销高预定利率养老保险,背上了沉重的“利差损”包袱。在经历银行连续7次降息之后,保监会规定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不得超过2.5%,使固定利率的传统养老险种较过去变得十分昂贵,销售难以为继。

可喜的是,面对老年群体的责问,一些保险公司开始重新认识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借鉴国际经验设计开发出适销对路的非传统型投资分红养老保险产品,激活了沉寂的养老保险市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团体养老保险更是被业内人士称为走进投资新时代。继个人养老保险赋予分红、投资连结、万能等新概念之后,今年团体养老保险也是热点频繁。3月份,平安保险在上海推出了团体退休金投资连结保险,引起了市场巨大的反响。之后,中国人寿又推出“国寿团体年金保险”(分红型),并创下了一份创纪录的保单,即中国人寿北京市分公司与北京铁路局签订了一项首期3亿元的大保单,为该局36万名员工提供团体年金保险。紧接着,太平洋保险又研究开发了团体万能寿险产品,进军这一潜在的市场。综观这类产品,彼此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使传统的团体年金保险有了保值增值的功能,使投保人可以分享保险公司的投资成果或经营收益。

上一篇:医疗废弃物整改报告下一篇: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