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农机调研报告(精选7篇)
1.三秋农机调研报告 篇一
1、积极组织先进适用农机具,备战三秋农业生产。组织指导各农机经销商根据我市三秋农业生产实际和农民需求,保证各类农机具供应,已组织农机具及另配件货源500多万元。同时,积极协调石油部门搞好油料供应。
2、加强信息引导,促进联合收割机在市内合理流动。我们安排专人搜集市内各乡镇联合收割机保有量及水稻种植面积,向农机手发布,引导向农机偏少、水稻种植面积大的乡镇流动,增强组织化程度,减少盲目性。从9月12日起,农机各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放弃休息日,开始三秋值班,随时为农机手提供服务,值班人员将及时把问题向有关部门通报,请求解决,重大问题农机局将安排专人协调解决。同时,将在主要路段设立跨区作业服务站,为外地联合收割机收搞好服务。
3、抓好农机化适用技术推广。将围绕机械化精(少)量播种、化肥深施、旋耕施肥条播开沟、秸秆还田等适用技术,抓好农机化技术推广。继续抓好秋种生产示范片建设,在石坝、涧溪、苏巷、女山湖等地建立农机化作业示范片,扩大农机化新技术的影响力、辐射力。充分利用购机补贴政策,做好对农民购买旋耕施肥播种等机具的补贴工作,以补贴引导和促进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不断提高“三秋”农业机械化生产的科技水平。
4、做好技术服务工作。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服务小分队,在全市范围内巡回服务。同时,协调各农机经销点和厂家成立专业维修队,公布维修热线,深入农户家中和作业现场,为农机手提供技术咨询和维修服务,随叫随到,已帮助、指导、督促农机手检修农机具1万多台。使农机手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实实在在的服务,方便了农机手。监理部门加强了安全检查工作,主动送检送审,搞好安全教育。培训部门做好技术培训,保障服务到位。
5、组织跨区作业服务队,统一调度安排。已组建10余支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服务队,随时听从市农机部门的安排和调度,支援急需机械的乡镇村,加快我市机收进度,满足农民需求。本市机收完成后,将组织机收外出跨区作业,增加作业收入。
6、加强三秋农机化生产督查工作。局成立“三秋”农机化生产工作指挥部,**局长任指挥,**副局长任副指挥,有关部门同志为成员。指挥部进行明确分工,负责对各乡镇的机械准备、机具组织调配、作业进度、农机安全生产等情况的督查工作。
【范文网】
2.三秋农机调研报告 篇二
本刊讯当前,山东“三秋”农机化生产全面展开。预计“三秋”期间,山东将上阵各类农业机械350万台套,其中有3万多台玉米联合收获机参与跨区作业,作业面积将达到2000万亩,机手作业收益可望突破14亿元。
据悉,今年“三秋”期间,山东将确保玉米收获机械发展到6.5万台以上,玉米机收率达到80%;小麦免耕播种面积达到1700万亩、覆盖率30%以上;土地深松面积达到1200万亩以上,超额完成农业部部署的任务。
同时,山东还将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的主力军作用,开展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土地深松,以及小麦免耕播种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承包服务、“一条龙”作业,提高组织化程度和作业效益。
3.濮阳市农机局六加强备战“三秋” 篇三
二是加强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以农机化示范区、示范点建设为抓手,通过巡展推广、宣传演示、收割竞赛、技术培训等形式,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共推广各类新型农机具700多台(套)。
三是加强物资供应。督促农机经营部门备足农机产品和易损零部件,开展送货上门服务和产品跟踪服务。密切联系石油部门,备足油品,满足“三秋”生产用油需求。
四是加强跨区作业准备。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的先导作用,组织玉米、水稻跨区机收,目前已与山东、河北签定引机和外出协议54份,协议引机470台(套),力争全市主要秋粮机械化水平取得较大突破。
五是加强帮扶服务。针对全市困难户、军、烈属及外出务工户,深入基层,调查摸底,确立了300户帮扶对象,秋收期间将对他们实施帮扶,确保农作物适时收种。
六是加强农机安全监管。组织监理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农村场院开展三秋专项安全大检查3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6000余份,为秋季农机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濮阳市农机局)
4.河南省430万台农机备战三秋 篇四
从河南省农机局获悉, 2016年河南省将组织430万台 (套) 以上农业机械投入三秋生产。
三秋期间农机作业项目多、出动机械数量大、持续时间长, 作业量占全年的60%以上。河南省提出, 2016年力争玉米机收率达到75%, 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水稻机收率达到90%, 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小麦机播率达到96%以上, 进一步提高播种质量。努力推进玉米秸秆还田, 为农作物秸秆禁烧提供支撑。为推动农机深松整地作业, 2016年河南省还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15%用于农机深松作业补助, 确保完成农业部下达的73.33万公顷深松整地任务。
来源:《农民日报》
5.天津“三秋”农机化生产迎高潮 篇五
进入金秋十月, 天津市“三秋”农机化生产迎来高潮。截至目前, 全市累计机收玉米144.74万亩, 完成了预期机收任务的七成;同时机播冬小麦91.3万亩, 机播任务过半。预计十月下旬玉米机收和冬小麦机播可同步完成, 随后水稻机械化收获将全面展开。今年, 在各级农机部门提早准备、精心组织、科学调控的基础上, 本市“三秋”农机化生产有序开展, 从目前来看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政府扶持力度大, 机具投入充足。“三秋”前, 各级农机部门积极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对相关机具进行了重点补贴, 并指导农机手对4万余台“三秋”作业机具进行了检修保养。在此基础上, “三秋”全市累计可投入玉米收获机2300台, 水稻收割机230台, 小麦播种机9700余台, 耕整地机械1万余台, 完全满足秋收、秋种、秋整地需求。
二是机手培训效果好, 作业能力增强。七、八月份以来, 各级农机部门创新培训方式, 大力开展农机操作技能及农机化新技术应用培训, 共培训机手2000余人次。这使参与“三秋”作业的农机手作业能力进一步增强, 加之全市大力推广农机订单作业、“一条龙”服务, 有效推动了机具合理流动和高效作业, 为机手增收创造了良好条件。
6.三秋农机调研报告 篇六
当前正值“三秋”大忙时节, 安徽各地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也正在紧张有序地实施。截至 10 月初, 全省已实施补贴资金 10.06 亿元, 进度接近八成, 共补贴农机具 11.73 万台 (套) , 受益农户 8.56 万户。大量新型、高效农机装备的及时加入, 有力地促进了“三秋”农业生产。
为保证“三秋”作业需要的重点机具补贴, 全省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以“三秋”为中心, 充分利用补贴政策加强引导, 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发挥机械化作业优势, 全力加快抢收抢种进度。各地强化宣传、阳光操作, 及时调度、争取主动, 又快又好、保质保量地推进补贴工作, 掀起农民购机的又一轮热潮。各地农机、财政部门开足马力, 多措并举加快补贴资金实施结算进度, 让先进适用的补贴机具尽快投入“三秋”农机化生产, 为提高农作物机收水平和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保驾护航。全省重点保证粮食生产关键环节机具补贴, 现已补贴大中型拖拉机 (2.28 万台、3.68 亿元) 、谷物收获机械 (1.19 万台、3.11 亿元) 、玉米收获机械 (0.28 万台、1.29 亿元) 、水稻插秧机 (0.18 万台、0.2 亿元) 、旋耕播种机等播种机械 (1.36 万台、0.13 亿元) 以及各类秸秆综合处理机械 (0.84 万台、0.37 亿元) 6万余台。这些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具占全部已补贴资金的 86.02%, 有效提高了“三秋”农机化生产质量。如, 阜阳市颍泉区已实施补贴资金 1375.54 万元, 使用比例达95.52%, 其中补贴联合收割机 187 台、秸秆处理机械 745 台, 预计玉米机收率和机械化秸秆还田率将达到 70%以上。全省各地还积极开展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工作, 促进农机具更新换代。如, 全椒县鼓励农民报废机具后购买加装秸秆粉碎装置的收获机械, 现已报废农机具 89 台, 报废更新补贴 267 万元, 更新机具基本是加装秸秆粉碎装置的收割机, 很好地从源头控制住了秸秆焚烧。
7.三秋农机调研报告 篇七
肯尝试, 迅速应对秸秆禁烧
10月14日上午, 阜南县许堂乡许堂村路边田地里, 刘杰等几个农民正在等待旋耕机帮自家整地。他们的田不多, 自己没有大农机, 农忙时需要雇农机干活。虽然今年当地政府免费提供秸秆还田作业服务, 但提起禁烧, 几人还是颇有怨言, 有说限茬后机收涨价的, 有担心地里秸秆太多影响下季收成的。刘杰说:“通过宣传, 我们也知道秸秆还田有好处, 但还是有很多人把秸秆拉回家放着。”
与这些普通农民不同, 合作组织成员和大户们面对秸秆禁烧的新形势, 要积极主动得多。同样在许堂村, 富友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韩于喜早早就谋划起秋收秋种, 因为秸秆还田, 他特意更改了秋种技术, 采用深翻、机播和化肥深施。“秸秆还田我已经搞了4年了, 开始是小范围试验, 现在全部还田。还田对土壤有好处, 特别是还田后深翻一遍, 杂草少了, 在农作物生长期还能省不少化肥。”韩于喜表示。
在部分水稻种植区, 由于田块小, 大型秸秆粉碎机械难以下地, 秸秆只能离田处理。舒城县城关镇高塘村东方粮油合作社理事长葛义学今年购买了全村第一台打捆机, 正在自家田里试验示范, 他还专门建起秸秆收购站, 用实际行动支持秸秆禁烧。他说:“作为合作社领头人, 我肯定要支持禁烧, 为此宁愿多付出成本, 更何况买机子、作业政府都给了补贴。为了给秸秆找出路, 我们县还建了生物质发电厂。”
勤学习, 引进省外先进经验
葛义学算了下, 他家今年20%的稻田秸秆离田处理, 剩下80%都要直接还田。“秋季还田难度大。”葛义学分析, “水稻秸秆量多、含水多、柔性大, 机械操作难度更大, 而且土壤水分大的时候埋不下去, 非得等天晴土壤干, 可能影响茬口。”
为了顺利完成秸秆还田任务, 葛义学特意跟着农机部门专家去江苏考察学习, 带回了“全量还田免耕套播”的技术方案。“根据这一方案, 我们在水稻收割前1-2天套种小麦, 收割时让切碎的稻草均匀覆盖在种子上。不过这种方法对农机农艺要求较高, 目前还在试验阶段, 我认为能够成功。”葛义学对这次交流学习的成果很满意。
阜南县许堂乡邰庄村的刘正宏, 是利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为了学习深翻技术, 他去了山东好几次。“秸秆粉碎还田后深翻一次, 能翻25公分, 这样可以把秸秆翻到土下面让它慢慢腐烂, 最后变成有机质被充分利用”, 他指着深翻过的田块, 介绍得头头是道“, 我们自己合作社的机子作业, 增加的成本能够承受, 而且土壤培肥了, 总得来说是划算的。老百姓喜欢种‘卫生田’, 把秸秆弄回家, 未必合算。”
愿投入, 持续改进谋求产出
10月中旬, 阜南县秋收已经基本结束, 秋种刚刚开始。一路上, 能见到不少田里玉米秸秆被一垅一垅堆起, 有些村民正用板车把秸秆往田边拉。31岁的汪向雨说, 他要拉上百车才能清理完自家田里的秸秆。51岁的赵复霞算了算, 玉米收割脱粒一亩地要花100元, 机播要40元, 如果再增加40元还田处理的成本, 实在有点舍不得。
与普通农户不同, 种粮大户们舍得在秸秆处理环节投入, 有些已经尝到了甜头。韩于喜说 :“根据4年秸秆还 田的经验, 现在我们已经总结出一整套适宜的耕作方法, 包括深翻、旋耕、化肥深施、镇压等等。目前发现, 一来能节省20%化肥, 二来土壤不板结, 最关键的是玉米增产 超过15% , 十分明显。”但他也说, 对于没有大农机的普通农户, 这么多机具的使用费用显然难以接受。
皖北农业大县利辛今年玉米长势特别旺, 亩均产量513公斤, 创了新高。与此同时, 玉米秸秆量也特别大, 127万亩秸秆亟待处理。秸秆还田实施过程中, 不少农民向农机农艺技术人员反映:“秸秆量这么大, 会不会影响小麦生长?”该县农机局长汝其林介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该局大力推广旋耕施肥播种镇压一体机, 一台机子约1.5万元, 国家补贴2000元, 市、县再补30%。补贴政策出台后, 合作组织和种粮大户购买积极性很高, 新增220多台。
【三秋农机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三秋安全生产总结10-02
西峰区农机培训调研报告(修订)12-06
镇农机站述职报告10-23
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发展调研思考12-12
我市农机信息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11-04
余庆县农机化发展调研报告12-01
水稻农机化可行性报告07-21
市农机局副局长述职报告08-06
关于武城农机安全监理三率的调研报告01-03
关于武城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