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名师观摩有感(精选11篇)
1.走近名师观摩有感 篇一
任何课堂,任何一节课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我们应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展开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再教学时应吸取的教训。
曾记得《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谈到“21世纪教师能力中最重要的成分” 时,林教授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他还认为,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即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 teaching)是教学监控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提出了“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叶澜教授(1997)也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反思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作为一个教师,多听一些好课是非常必要的,对自身的锻炼成长是极其重要的,在听课过程中,我学到了不少,通过对听课的总结,也提升了自己对自身反思的能力。在以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有意识地尝试其他老师的一些教学方法,并且试着进行一些对比,寻找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听别人课的过程中,也促进了我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这对自己的教学有着非常大的帮助。首先是课堂的引入,以问题的形式引入,而且是贴近实际,也正从这一点说明了数学是来自于实际,并且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通过解决引入问题,发现开平方的方法可以解决这类问题第五是注重学生的展示,课堂是谁的?不是我们老师的,是学生的,老师的作用是辅助,引导。所以说,学生展示这一点有很多的好处,而新教师却总是认识不到这点好处,课上怕耽误时间,内容讲不完。展示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自主性,可以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等,对课堂可以说百利而无一害。这一点我想提个建议,考察学生的对象应该面对中下等学生,充分暴露学生的问题。第六注重对学生的表扬肯定,注意反问学生,加深对课堂重难点的印象。第七注重解题思想的传授,而不是单纯针对题目,是让学生明白其所以然。注重了对方法的总结。第八题目的设计充分体现备课的到位。课堂的精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教师平时的提前备课,提前琢磨学生,教材,教法。集体备课是一个集体智慧的方法。第九,课堂环节完整,教师把握课堂,可以看出教师深厚的功底。课堂的问题—解决—方法—练习的小环节循环,对于知识的巩固有很大的帮助。,同事们说,整堂课结构流畅,课堂气氛活跃,设计多样,给人以清新之感,能巧妙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让生活走进课堂,把课堂延续到45分钟以外。这个建议拨正了我的教学设计思路,令我豁然开朗。
在课的最后李老师把课堂还给孩子,展现一幅图给孩子充分的想象空间,升华孩子的思想感情,同时将整堂课推向了高潮。这就是李老师课下的精心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完美结合,才演绎出了浑然天成的艺术魅力。听完这堂课最大的感触就是毕老师扎扎实实地向35分钟要质量,力求每一个孩子都能掌握知识。
着重突破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让孩子能更轻松的理解和接受知识。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毕老师对教材的钻研深度,她不仅能利用教材资源,更能融会贯通超越教材利用好生活资源,让我们的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更加密切,充分渗透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令课堂焕然一新。这是值得我们新教师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往往我们只是按部就班,却效果微弱。听完两位优秀教师的课我不禁掩卷沉思:教学是一门深奥的艺术,只有不断的努力与钻研才能迈入艺术的殿堂。我们只欣赏到两位优秀教师带来的经典教学艺术,却没有真正品尝到她们背后的艰辛。反复强调,这样不明白算理的孩子有足够的机会来理解,提高练习反馈的效果。
我们要从优秀教师的身上不到汲取精华,不断鞭策自己坚持不懈,不仅劳力还要劳心,这样属于自己的教学曙光才会拨开云雾,迎接朝阳。
两位教师的课,让我深刻体会到老师从容不迫的教学风度和极其深厚严密的教学语言,以及非常精彩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原来是一种美的行为艺术。我也深感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更感觉到只有不断虚心地向老师们学习,汲取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经验,努力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的水平才能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简单总结一下,发现有这两位老师的课具有几个共同优点:
(一)吃透教材,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难点突出。
我觉得现在的老师都非常爱岗敬业,他们都有极高的工作热情,都有一颗爱教育事业、爱孩子们的心。为了上好每一堂课,为了让孩子们每天都有收获,老师们在课前认真备课,教材吃得透,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学重难点突出,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二)注重课堂实效,不摆花架子。
实实在在上课,脚踏实地地传授知识,力争把课上实、上好。课堂上追求严谨,以学生学会、学好、学得轻松为目的,课堂效率大大提高,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三)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密切。
其实很每一个知识点都来源于生活,特别是中学的基础知识,可以说都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不可分的。我相信,只有老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的必要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继续探究的动力。听课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只有与生活接轨,从生活出发,教学才会切实可行。
思紧张式的课堂模式现在在中学课堂中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也是很多学校提出的“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的最重要的一个保证。现在正好是全省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让孩子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好玩好,无疑抓好课堂是一个最直接的手段。课堂质量提上去,课下就轻松。
无论是比一比,探究新知,试一试,还是动动脑这些环节的设计无不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课堂反思环节的设置使学生对本堂课有个整体的把握的同时,还能够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并能够使学生总结出易错点,可谓是提升学生能力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再通过课堂检测的反馈环节,使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二. 体现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这节课所学的新知识完全是由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由自己推导出的,而且由学生来总结相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而不再是单单的知识传授。在这过程中邢老师敏锐地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以引导,教育机智体现地淋漓尽致。
三. 时刻关注全体学生,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整堂课中,老师时刻关注着每一位学生,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原则。而且邢老师在课堂中专门设置一个让学生改错题的环节,并要求学生一定要用红色笔修改,这看似很平常的一个环节,却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才能铸就成功。通过这一点我就知道了自己的差距,细节是至关重要的。四.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还有“兵教兵”等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可谓事半功倍。由于自己是教生物学科的,只能从外行的角度来谈谈自己的收获。非常感谢进修学校给我们提供这样好的学习机会!
一、课堂的设计至关重要。
每一堂课的设计也是相当重要的。假如教师在设计教案的切入点不同,那其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刑老师的数学课环节紧凑,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英语课上老师的设计也是相当精彩的,一首简单的英文歌曲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一个猜乐器的游戏让学生在娱乐中复习了乐器单词而且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对阅读的处理也是别出心裁,不仅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而且锻炼了学生听力,而基础知识的处理则采用了小组合作及小组展示。看似课容量大但是所有的工作仅仅围绕本课目标。这处理阅读的丰富的形式让我切心体会到了枯燥的阅读课原来也可以变的不枯燥。这一切与老师的课堂设计和充分的备课有密切的关系。
二、教师的理念很新: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精神
教育理念要求我们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数学课上感受很深,这节课虽为新授课,但刑老师并没有逐一讲解例题。而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去解决探索。然后让学生去黑板板书让其他同学判断正误,再针对学生的错误由学生讲解自己补充。他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以往灌输知识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把学生巧妙地引领到主体地位上,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的成长,分享学生的个性和快乐,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宣泄和释放。听特级教师的课,他们精彩的导语无痕的过渡,恰切真诚的评价语贯穿始终,无一不是被欣赏、赞美、鼓励学生的话语。让人觉得自然、流畅、舒服、轻松。孩子们在他们的引领下全情地投入,气氛活跃而有序。要说这些是多年经验的体现,是的,但也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果。这些正是我们一般的老师难以达到的境界,特别是在课堂上对那些问题回答有异,或有创意回答问题的同学,我们可能会置之不理,或大声训斥,然而他们却能很体面的让他们坐下来。他们善于捕捉课堂上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
三、“做教学中的有心人”在这两位老师的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细节问题决定了成败我始终这么认为。印象很深刻的是刑老师的课堂上每个孩子都两支笔,其中一个是红色的让学生改错时用的。总之,听了他们的观摩课。他们渊博的学识、严密的逻辑、翔实的资料、生动的例子、流畅的表达,给我们年轻的教师上了精彩的一课。听完课后,所有教师们对他们的观摩课赞不绝口,一致认为他们的课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课堂形式生动活泼,结构紧凑,逻辑严密,环环相扣。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多学名师的经验,要不断地站在不同的高度上审视自己,要求自己,完善自最深的感悟。
教师应该是一个战略家。别看这堂课老师好象介入的不多,但每个环节却都是掌握在老师的手心里,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在老师的设计之中。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有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一个个渡口,被老师适时的引导到知识的彼岸,这也一直是我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作为一个教师,当前的状态让我不敢懈怠,只有用心去钻研,用心去感受和学习,不断反思和总结才会进步。
另外,我们还要摆正位置,有个好心态。因为我们是新手,所以肯定会存在教学的失误和不足,只要有利于成长,就要虚心接受,认真改正,因为,成长中的蜕变的确是痛苦的。
我会耐心等待痛苦后的化蝶„„
《Can you play the guitar?》评课稿
一、本节课的整体思路
围绕本节课的话题,顾老师从Free Talk环节开始,运用图画的帮助复习学过的单词,对新授内容进行铺 垫;反复运用what climb doyou want to join ? I want to join „.Can you„等交际语言进行交际,将已学的单词融合在句子当中进行应用性掌握,;通过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游戏guessing 的运用,及时进行了单词检查。学生学会了本节课的单词之后,为进一步强化词汇应用顾老师及时开展了本节课的听力训练,让学生在听中学,在话语中应用,非常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听读与动手能力。听力训练结束之后,顾老师在教学中贯彻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实行分组学习。每个小组好、中、差三类学生平均分配,形成了兵教兵的格局,先让学生在组内自学,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理解翻译课文,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展示4人共同合作的成果。接着就刚提出的知识点进行练习,也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并对知识及时进行了归纳总结,顾老师在课堂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运用了课堂上的人和物进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于实行分组活动,增加了活动的人次,加强了小组活动的控制。而且在安排学生活动时,采取的方式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式。
在最后的写作是本节课具体应用所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写作训练,学生可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同时也是口头语言向笔头语言过渡的重要步骤。这一步骤是对学生口头语言的总结与升华。
二、本节课中值得学习的地方。
1、教师的素质从本课的整体来看,顾老师的基本功比较好,语速适中,语音悦耳,使人有亲切感,容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课堂组织能力高。从本课的整个环节来看,知识梯度由低到高,活动安排一环扣一环,步步深入,使人感觉思路清楚,便于学生掌握知识。
2、新课导入亲切自然,紧扣新授内容,具有铺垫作用。从铺垫旧知识入手,借助图片的帮助自然过渡到新课的词汇学习和应用。这种导入方式使人感到承上启下,顺理成章,便于学生接受新的内容。
3、活动安排层层深入,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活动人次多。如:首先利用what climb do you want to join ? I want to join „.Can you„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交际,安排学生进行自学,形成系统的知识,最后过渡到写作训练。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将口头的练习落实到笔头,不但能培养全体学生的口语能力,而且能培养整个班级的写作能力,从而大面积①着意创设情境,音乐的渲染,录音的播放,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中学习乐器的名称。在体验中学英语。②教材分析的深入透彻,学法灵活多样,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如游戏、竞争、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体验成功的快乐。
提高学习成绩。再就是听了一节英语课。英语是我所喜欢的一门课。但大学的“唯证论”,让我们不再有学习的兴趣,只是为考证学习,这位英语老师从开始上课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英语学习的环境,一首轻松有趣的英文歌,把同学们带入英语的世界。在课上,老师流利的英语让我起先不适应,但学生们热情高涨,我也被这种气氛感染了,迅速进入其中。这节英语课始于对话,让对话贯穿始终,并且淡化了语法,让学生轻松的由原文再现学习了语法,而不是单纯枯燥的讲授。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知识,而且印象深刻,我想这是一节成功的课。两位老师的设计不但贴近生活,而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并且指令清晰,给下一个环节的内容都做了铺垫,所以各个活动都能很好的开展。节奏也控制得当,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没有松懈的机会。整节课教学内容充实,学生学习紧张、明快而且轻松、活泼,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传感给我们每位听课教师的是这种感觉。学生不是被“逼”着学,被“牵引”着学,而是学生切实想学,想表达。同时,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充分体现了语言的实践性。
这次的课堂观摩活动带给我的收获很大,我觉得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内容安排丰富而清晰,目的明确,这是老师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的结晶吧。虽说我们也学了一些理论和知识,但是由于缺乏和学生的接触,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就显得有些想当然。而且我也非常佩服老师们的课堂控制能力。这两节课真是既活泼又不混乱。语言准确、精炼而不失幽默。他能把学生带进广袤的沙漠,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想起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时精心设计还是调不起学生的兴趣。
新课程理念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重大意义。在这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这一学习方式得到充分的利用和体现。
我们备课中在备学生中,在了解学生的主体发展中欠缺很多,往往怕学生不会,表达不完善,替学生讲的太多,学生不能够发挥,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这应该是我们改善的重点。
一堂优秀的课,教师一定要按照学 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案。那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当然我也感觉到上公开课的班级学生接受能力很强,学生读了一两遍马上就领会其意境,而且还能以自己的理解水平,来展示对话。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就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使其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这堂课不光是教师引导得好,而且这堂课的内容也是相当贴切学生的生活。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效果很好。教师都特别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熟知他们这种年龄段的心理特点,老师精心准备了贴近生活的图片。先是老师来举例示范以语气来感染学生,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似乎很迫切地想用这种类似的对话来表达自己。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应当经常给学生提供能引起观察、研究的环境,善于提出一些学生既熟悉而又能立刻解决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寻找问题的答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研究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体验,多一份创造的信心。我感到这堂课就做到了这一点。
教师的指令给出的确相当清楚,教师的基本功非常地扎实,教师的教态自然大方,语气有很强的亲和力,教师应变课堂中的突发事件也都特别地强。
总之,要上一节好课十分不易,这就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适应现今的课改要求。通过这两节课,我觉得一堂好课应当是能让学生学会些什么,比如思考问题的方法等等。教师的教学其实是在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所以在课堂上教会学生学习的各种方法是最重要的,而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并不重要。能让学生自己肯学、想学,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我们作为教师应当做到的重要一方面。我想不管是什么课,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会学生方法、技能,培养学生欣赏美等种种能力的教师都是出色的、优秀的,值得我们学习的。们在教学中,在上每节课前要明确教学目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注重修炼自己简洁的教学语言,是否“准确、清晰、有效、有序”,教学应变能力是否具备,尤其是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和教学事故的处理,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是否为教学目标服务,而且是有效的。
通过录像全程记录教学、分析问题展开反思
用摄像机摄入教学真实情景让教师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它可以获得直接反馈,可用重放、定格、慢速播放等手段在课后进行反复讨论、分析。因此,利用录像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反思的一种有效手段。有一次在校内开公开课,同事对我的评价是教态自然亲切、口语流利地道,但我在录像里却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自己频繁使用 “陈述句/祈使句+OK?”的口头提问方式,诸如:“Let’s act it ,OK?”“Let’s play a game, OK?”“I’ll do shopping,OK?”以及限时性问题“Understand?”“Are you clear?”“Is it clear?”然后学生全都条件反射似的拖出一个长长的“Yes”“No”,看上去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反思之后,我认为这类程序性、限答性问题的提出并没有达到真正的师生交流,也没有得到学生个性的回答,还是以教师控制课堂为。通过观察、反思,后来我重新设计了惯用口语,有意识地减少程序性、限答性问题,多倾听学生的心声,多与他们做心与心的交流。
“不妨听听自己的课。”或许我们做不到堂堂课都录像,但可以尽量创造条件,哪怕用手机或MP3录下一个教学片段也是有用的。某些习以为常的小细节,平时难以觉察,但通过录像(录音)则可以一清二楚,从而改4 5 通过阅读教育文献、优秀教学案例展开反思
阅读教育教学文献可以帮助我们接受新的信息、观点,研究优秀案例则是向他人取经,这些对丰富自己教学设计的思考很有帮助。研究别人成功的经验和案例,对比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为,从中找出差距、分析原因、调整对策。
通过对英语课堂教学的“望”(望学生反应)、“闻”(闻同事、专家意见)、“问”(问自己何处不足)、“切”(切教学设计脉搏),我深刻地认识到:一旦教学远离反思,教学就会成为单调而常规的工作,课堂也会随之失去应有的魅力,那么,“有效课堂”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上文是我对英语课堂教学反思视角所作的一些探讨,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优秀的教师是善于反思的。虽然我不够优秀,但反思会使我做得更好。
进。
2.走近名师观摩有感 篇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于中年级, 在习作时提倡自由表达, 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强调乐于书面表达, 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并能尝试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将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表达出来, 并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还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 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回味这位教师的那堂作文课, 看着课标的阐述, 你会发现课堂对新课标的诠释是如此恰如其分。与此同时, 教师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体现得更为突出。
记得作文题目是《记一次有趣的活动》, 教师遵循“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 从生活中挖掘素材”的原则, 就地取材, 并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创设了“抢橡皮”的情境, 随即将课堂转化为学生们游戏的场所, 既引起学生的兴趣, 又为学生减轻了压力。给了学生一种心理暗示:作文并不难, 只是写写身边的事。
在教学中, 教师以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学生。根据小学生“对事件的整体把握能力较差”的特点, 因材施教, 采取逐段教学的方法。
第一段:写清楚做什么, 怎么做。 (包括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
第二段:观察现场的情况, 以及“橡皮”的样子。
第三段:写“抢橡皮”的具体过程。 (包括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描写)
第四段:活动的结果和感受。
围绕以上步骤, 教师引领学生先交流后写作, 以段为单位依次进行, 及时写下当时的情况。此法看似简单, 却极具特色:一方面让学生掌握了写作技巧和方法, 让学生对作文的结构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另一方面, 让学生的习作自然而然的符合写作要求: (1) 写清记叙文的六要素; (2) 内容具体; (3) 写出真情实感。往日被诸多老师和学生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 就这样迎刃而解。
请大家随我共享当时的美妙:在游戏过程中, 教师采用下口令的方式, “一、二”……此时的学生屏气凝神, 一触即发。这时候, 教师马上因势利导:“你在想什么?有什么感受?观察游戏伙伴的神态?猜测他 (她) 在想什么?”此时的学生文思泉涌:“老师, 您快喊吧, 别再‘折磨’我们了!”“我特别紧张, 感觉心都快跳出来了!”“我看到她石头般坚硬的眼神, 好像在说:‘我不会输给你的’。”……此时的学生有说不完的感受, 显得很兴奋, 很充实, 很满足……教师正是创设了一个让学生情绪高涨的情境, 并采用恰当的方法,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让学生发现并写下了瞬间的精彩。这正是:“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这些“精细的过程”与“精妙的方法”, 一方面, 让学生明白了“作文写什么”“作文怎么写”, 感知了写作的技能;另一方面, 通过让学生谈感受, 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以充分地升华。正是这样的教学, 让学生在“玩耍”“谈话”间写出了成功的习作, 由此而建立的信心, 必将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另外, 教师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众所周知:小学生自我认识水平有限, 缺乏生活经验, 心理状态波动较大。教师在课堂中, 用“打对勾”的方式去鼓励学生, 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在关注我”“我写得不错”, 以此来帮助学生建立起源源不断的信心, 进而顺利地完成习作。
3.走近名师观摩有感 篇三
今天我有幸在春意盎然的时节参加了“三晋之春”全国名师小学语文教师观摩研讨活动,不仅受益匪浅,而且深受感动,这种感动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
参加主讲的教师来自祖国各地,今天作课的有来自我们山西的教师,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崔云宏老师,这是一位年龄较大的老教师了。这是一位貌不惊人,却能语惊四座的人,他的课自然流畅,崔老师多少年来在语文教学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魅力,他就像一个大朋友带着一群孩子遨游文字的殿堂,大小朋友乐在其中。
崔老师作课的是四年级一篇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崔老师从课题入手,深入体会,进而走入文本,进入主题。
接着,崔老师让学生自学,并提出要求:读课文,读出声,让自己的耳朵听到;学习生字词。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老师非常关注学生,有的学生读完一遍坐好了,老师就说:“这位同学真会学习,读完之后马上就坐好了。可是还有同学没读完,我们是不是可以利用这点时间再读几遍。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于是,先读完的学生又开始读书。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常常被众多老师作为赛课或示范课的选择对象,之前,我先后也听过三次,前几天我们也刚讲过这篇课文,可如崔老师的如此设计思路还是鲜见的。“读”中体悟作者情感自然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崔老师自然在接地气的引领中放手给学生,在对比中朗读,朗读中升华情感,作为台下的我来说,已经到达了课的高峰,教学目标已经圆满完成,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崔老师的教学环节却在“如果你是加利先生,你会怎么给文中的我写回信呢?”转入到了本节课的另外一个环节--应用。
崔老师站在小学阶段语文课文的高度,通览十二册教材,得出书信体格式的文章少之甚少,抓住这一契合点,他将此作为本节课教学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其一是让学生了解并能正确运用书信格式,其二是引领学生再次回顾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翻转内容的方法轻松、自然地呈现出了一封得体的回信。崔老师智慧的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牵引着我的情感也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惊叹的同时,更让我触动的是一节课在名家的手下竟然如此熠熠生辉,富有魅力!
老师不仅是他博大的文学造诣让人佩服,他谦逊,负责,善于奉献的精神让人折服,让我深受感动,和崔老师相比,我不仅在年龄上年轻的很,在文学造诣上谈得上幼稚,有什么理由不让我去努力,在教学中寻求那份执着与感动!
4.2、观摩林月周名师工作室有感 篇四
16年1月7日,和同校政治老师一同前往永嘉中学,观摩林月周名师工作室展示活动,同时,这也作为一次新老师培训。
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上塘中学政治组兼林月周名师工作室成员徐晓珍老师上一堂观摩课。听完这堂课,感受颇深,获益匪浅。最先吸引我的是导入部分。这节课讲授的内容是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政府:国家行政机关》。徐老师用多媒体播放了几张图片,学生立马开始窃窃私语,图片是永嘉中学和上塘中学门口的小摊小贩以及道路阻塞的情景。这些源自于生活的图片不仅能够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经过几轮师生问答,自然地引出了课题——《政府:国家行政机关》。印象最深的是整堂课上师生互动非常精彩。徐老师并不是把所有内容串讲一遍,而是根据学生完成的学案情况将学生的疑难问题拿出来供大家一同探讨。学生真正地从“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得学”,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徐老师仅仅充当引导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总而言之,徐老师的课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本次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林月周名师工作室的成员谈谈自己的心路历程。聆听了各位名师的个人经验,更令我肃然起敬。“名师引领,同伴互助”,道出了名师们的心声,亦或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企盼。这句话对于我是极大的鼓励。今后的工作中,必定要积极主动地向同校政治老师学习,尤其是多听师傅的课,与师傅多多沟通。同时,和同年进入学校的新老师也要互帮互助,努力开展集体备课、互相听课等活动。
第三个环节是林月周老师发表讲话。这一次是第二次见林老师了,第一次是他来二中听课,有幸的是听了我的课。由于时间关系,我未能与林老师当面交流,听取意见。但通过学校领导的传达,知道了自己在备课方面的不足及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今后定会努力改进。今天再次见到林老师,听了他的一番总结,最大的感受是,我要多读书,包括学科专业方面的书以及相关学科的书。还要有目标,希望自己能从点滴小事做起,并做好。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愿自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上进的人民教师。
5.走近名师观摩有感 篇五
10月19日,有幸参加了在厦门举行为期两天的“第十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上,全国著名的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张兴华带领他的名师团队张齐华、施银燕、刘延革、刘伟男、强震球等名师,为我们与会的老师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角盛宴。
两天的学习,让我获益匪浅,其中最有感触的是“数学王子”张齐华老师结合自身经历,为我们做的主题讲座——《做最好的自己》。张老师在讲座中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感悟,他为在座的老师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学习别人,切勿迷失自己;博采众长,取长未必补短;认识自我,发现优势领域;理性探索,创造独特风格,把数学课堂上成有文化的数学课。
那么,如何把数学课堂上成有文化的数学课呢?从张老师的课堂和讲座中我似乎找到了答案。首先要相信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人的潜能犹如一座沉默的活火山,蕴藏无穷,价值无比,我们能做的远比我们想像得多很多,而这份潜能等着我们去发觉,等着我们去唤醒。人的成功源于际遇,更源于潜能的释放,火山不是沉寂,不是自我封闭,人生就是不断找寻一个个突破口的历练过程,小小的成功源于坚持不懈的努力,自信源于日积月累的成功,循环反复,成功——自信——成功,人生小宇宙的爆发为你造就际遇,把握际遇为你带来人生不一般的高度。
其次,感恩生命中的每一个贵人;在生命的长河里,我们总会遇上数不清的支流。我们要懂得感恩,感恩生命中的每一个贵人。感恩母亲,是母亲给我生命,抚养我成人;感恩我们的老师,在求学生涯中为我们指引;感恩我们的朋友,在我们低落的时候给我们鼓励,在得意的时候给我们鞭策!
6.走近名师,感受经典 篇六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我们提供了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让我再一次领略了名师的风采,同时也感谢我们教研组的同事,他们给了我支持和帮助,让我再一次走进了经典的课堂。走进“现代与经典”,走进小学数学界得各位名家名师,与他们零距离的接触,聆听他们充满哲理的报告,观赏他们的精彩,本次学习,我们有幸听到了华应龙、刘松、徐长青、刘德武等老师的课堂教学,还有刘良华博士的精彩报告。亲眼目睹了名师的课堂,我被他们精湛的教育水平、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折服。
名师的课堂,那先行独特的教学理念,师生间动的教学风格,教师与学生间的互相辉映,充满童真的快乐游戏,行云流水的教学结构,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高超的教学,犹如甘露播撒在我的心田,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心灵体验。其中徐长青的《退中的数学》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每想起徐老师的课还是历历在目,那么生动、那么有趣,全场老师学生笑声不断,他的睿智与幽默、他那耐人寻味的体态、巧妙精辟的言辞,让全场师生轻舞飞扬的享受着数学。原来数学可以这样教!
一、看似无意的课前交流
在整个课堂上,孩子们从一开始的小心翼翼,到后来的积极发言,再到妙语连珠、有理有据。我想这是因为徐老师非常注重学生课前情绪的调动,这也是徐老师所提倡的课堂的进入要好好的设计。课前与学生的交流独具匠心,交流不仅仅局限于师生之间彼此熟悉,每一句话都有一定的目的,在交流中渗透一种数学思想,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也在传递一种数学思想,像用什么方法来学习数学?如何来做一个聪明的孩子?怎样倾听?怎样说别人能听懂的话,做别人能看懂的事。都有深刻的寓意。
二、如何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思想,教给孩子们学习数学的“法宝”不以正确答案为止步。在课堂上,徐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孩子们进行思考,但是当遇到困难时,徐老师教给孩子们要“知难而退”,这可引起了孩子们的质疑,都说应该有一种知难而进的精神,后来徐老师指出这是华罗庚爷爷交给我们的一个好方法。“退”要“退”到最简单而又不丧失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地步,就是退到问题的边缘,然后告诉孩子“退退退,回头看,找规律”是学习数学的一大法宝。退”要“退”到最简单而又不丧失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地步。退退退!其实就是进进进!“退”要勇敢的退,而“进”又要小步的进,接着在回过头看找出数学当中的规律。徐老师那精湛的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学技巧、配上他滑稽而又流畅的动作,可谓别具风格,这种挥洒自如、激情幽默的教学风格不仅征服了学生,就连在场的各位老师也都被徐老师的教学和幽默征服了。
三、课堂中尊重每一个孩子,让孩子有尊严的学习
在徐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可以随心所欲的发表自己的观点,要求是只要能说服别人,只要是别人能听懂你说的话,能看懂你做的事这样简单,让孩子时刻充满自信。课的开始用变魔术的方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张纸撕拉撕拉撕两下,让学生猜想变成几片?在学生猜的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才出四种答案还都说出了自己猜想的理由,他还教育学生说话说完整话,让别人必须听懂你 的话,告诉学生说别人 听不懂的话等于没说,严格要求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当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时,他总是握住他的手,大声说:现在我宣布正确答案就是,1片,四片。。。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问孩子:你有什么想法与感受?你现在心情如何?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四、简约教学不简单
在徐老师的报告中,认为:“数学简单,数学使一切科学简单,就让我们的教学从简单开始,并变得像呼吸一样自然和自由,简单到不拒绝任何一个学生参与”、简约教学的主要理论是“从冗繁走向凝炼,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实现有效的教学”,强调的是“三不讲”,即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这里强调的就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权,再就是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徐老师认为一节好的课应该是鼓舞人心的、催人奋进的。简约的数学课堂必然是美丽而快乐的课堂:它是教师个性化教学思想光辉的折射;它是数学学科本身逻辑、严谨、充满理性精神的魅力凸现;它是“简约而不简单”这样一句流行语的生动注解。
7.走近名师 感受现代与经典 篇七
——第16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
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在台州市椒江区第二实验小学举办的第16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从2013年5月10日到5月12日上午,为期两天半的“现代与经典”的观摩研讨会中,众多的专家、特级教师的上课和讲座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此次学习结束后,我想起了屈原的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下,我们农村小学的老师因为课多,平时很少去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也很少有时间去深入的钻研与揣摩教学文本。通过此次学习,才知道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尤其是王崧舟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四年级一篇精读课文,王崧舟老师用他那独特、浑厚而又富有磁性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让课堂充满了诗意的美。王老师十分注重课文情感的挖掘和语言文字的运用。他几乎脱离了课本,按照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抓住三个主要场景
1、鸟儿和树告别的场景。
2、鸟儿千辛万苦寻找大树的场景。
3、鸟儿对着灯火给树唱去年唱过的歌的场景。整个教学环节,王老师反复让学生朗读(指名读,范读,齐读、配乐读)。而且每一次的读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课堂上,王老师还安排了三次练笔
1、写树和小鸟的外形。
2、给小鸟和树、树根、大门及小女孩的对话的提示语加上感情词语,以增强感情色彩。
3、写小鸟对着火柴时的内心独白。这三次练笔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锻炼了他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最后王老师又安排了分角色朗读来演绎课文中的对话,再次让同学们领略文中所表达的感情。王老师的课充满了诗意,听起来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他领导孩子们走进童话世界,让孩子们抓住文章的思想感情,并与之产生共鸣。孩子们在童话世界中可以充分放飞自己的想象!
专家们的报告和观摩课使我领悟到了 :
1、语文要有充分的情感。这里的情感包括三个方面;教师的情感、学生的情感、教学过程的情感。因为语文课程有一条很重的性质就是:“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2、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的确,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读大量的读书,把读书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甚至把读书作为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
3、教学方法的思考。我经常在课堂教学中很彷徨,不知道课到底应该怎样上,处在教学方法的艰难选择与摒弃上,我很难抉择,听了这些教师的课后我有所领悟,教学方法的更新是必须的,但是也并不是说明传统的教学方法无一可取,这需要教师有着自己的判断和调整,在重视学生主体的情况下也要重视咱们自身的主导作用,我们必须在尊重学生主体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我们的主导作用,我们不能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的新颖形式而忽略教学的本质。
4、关于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农村孩子不注重课外阅读,我们老师要想方设法去改变这种现状。尽量让孩子们多接触点课外读物,教师抽时间给予引导。
5、潜心研究教材,把每节课都上成公开课。在教学中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的上好每节课,只有这样才能够把课上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几天的学习感受还有很多,不能详尽到来,我相信通过这几天洗脑式的学习能够更新我的教学理念,增加我的教学动力,激励我在以后更加有效的教学。
莲荷中心小学
8.观摩名师展示课心得 篇八
12月19日上午,晋江市实验小学的名师庄老师和吴老师分别为我们展示了《糟糕,你已吸入了PM2.5》以及《古诗里的童趣》两节精彩的语文课。
庄老师的重点放在了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上,整堂课有图有文字,比起枯燥的纯文本阅读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而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图和文字的联系,激发孩子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提取和总结信息的能力。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学生从开始就为我们展示了他们的高素质,在提问题的环节,学生们所提的问题非常有针对性,并能清楚地用英语为我们解释什么是PM。学生课堂上精彩的表现离不开老师巧妙的引导,庄老师懂得联系实际,用学生身边的密切相关的健康环境问题,让学生有了继续深入阅读和探究的兴趣。
吴老师则突破了教学常规思维,将四首主题基本相同的诗歌综合联系在一起,用40分钟的时间高效率地完成四首古诗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特别注重表达的细节,借助想象去品读诗歌,对于中年级的孩子来说,短时间内理解诗歌的意思是有难度的,吴老师通过诗歌和译文的同时展示,在十分钟的时间里,实现了群文阅读。这些方法,为我们今后开展群文教学提供了宝贵的意见。
9.名师授课教学观摩活动 篇九
开学之初,我校其中一个教研重点便是促进新教师的快速成长,新教师在刚刚踏上工作之初,对于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及教学常规非常模糊,所以,我们对新教师的培训分为了几个步骤进行,一是组织新青年教师学习《新教师如何落实教学常规》,二是组织我想语文名师授课,三是新青年教师上汇报课,四是年终新青年教师汇报心得体会。
10月29,我乡组织全乡语文名师教学观摩活动,授课的教师有何艳、彭丽、方玲三位教师,授课内容分别是方玲教师的二年级课文<<我是什么》、彭丽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以及何艳四年级《麻雀》这三节阅读课。三位教师在授课之前都是精心准备,无论从课件,教学环节到效果来说都是非常成功的。三位教师阶段目标清晰。方老师这堂课充分照顾的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确定教学目标,整堂课以读为主,教师注重知道学生朗读,达到读正确、读流畅、读出轻重缓急的朗读效果,从而使课文的言语文字与学生的情感得以交流。一节课采用了多种朗读手段,有个别读、齐读、示范读等多种形式。扎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字词句的构成“篇”的“血肉”,课文的自然段便成了建筑“篇”的“骨架”,所以方老师在教学中特别强调学生对词句的理解,从水的动态,到水给人类造福,给人类带来灾难,并采用教材与多媒体相结合的办法帮助学生理解。针对教学中出现的字词句的训练,教师进行随即解决的方法,低年级的此类训练都是一些字词句的基础性训练,可留出时间当即指导训练。方老师教学中也是运用了多种手段,运用精心制作的多媒体中的一系列动画效果,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学生的观察,加深学生的印象,加入相应的动词,教师及时质疑,学生通过思考、加入自己的理解,体会雪花的“轻”,冰雹的“重”,雨的“即不重又不轻”,再加以读,教师的示范,达到理想的效果。针对课文中出现的难以理解的词语,师采用多种理解方法,例:“温和”一词引导学生结合听同义词“温柔”理解、“暴躁”一词学生结合身边人物事例,知道指“脾气怪的很”,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能够理解便可,要求不必过高。
彭老师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是五年级的一篇课文。彭老师整节课以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而受到教育为重点。全文突出了一个“壮”字。因此,新课一开始
10.“名师大课堂”小学语文观摩体会 篇十
把准重点,以学定教,有效实施整体概括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强调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十二届“名师大课堂”小学语文观摩报告会上,聆听了广东省特级教师游彩云老师执教的《触摸春天》,她是这样落实培养中年级学生的“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阅读能力的。
[案例]
师:这篇课文讲一件什么事?简练的主要内容,这有点难,我们想想:把握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什么方法?
生:把握中心句
师:板书: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写谁在干什么?
师:写事的文章,要写出什么?
生: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师:一件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边说边板书:
起因 经过 结果
抓住关键词句
知道这个方法,我们去实践一下。你找一找,哪些句子能体现出来,默读课文,画关键词句,串联起来,就是我们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生:默读,画找关键词句。
师:我采用提问法,写了谁?他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带着这个思考去画。
师:巡堂,我们要珍惜笔墨,不得不要的词语才画,主要内容是很间接的。我请一个同学试试看。
生:安静在小区的绿地上……
师:这个开始有没有问题?哪里用错了?
生:安静在花丛中穿梭
师:我们在这句话前面加个时间
生:早晨
师:开头有了,经过呢?
生: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
师:把我的去掉,主要是讲安静的生:继续说下去
师:可以说,这是课文的最主要的内容,当然,中间部分可不可以简练一点呢?
生:我觉得有问题,她不知哪里有什么?她又不知道哪里有蝴蝶,怎么抓呀?
师:在这个中间部分,还可以简练一下,看看老师这样概括行不行,对比一下自己的。刚才的同学也大体上把故事的内容把握住了,以后在写事的文章,就要这样去概括课文。
评析;从游老师的这个教学片段中,我深深地感觉到,名师是非常注重学法指导的。但她的指导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在学生已有初步的“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上的指导,随文而导,顺学而导,并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引导总结学法:“串联法”、“抓住关键词句”、“要讲清人物、时间、地点、起因 经过 结果”等方法。这在阅读教学中,在课堂中,指导学生会阅读,这是非常必要的。对我们中年级的阅读教学更为重要,因为“初步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阅读能力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目标,因为初学,因此也是目标中的难点。游老师就是把准了这点,用比较多的时间进行师生互动,加强导学功能,一步一步地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在初读文本中主动、积极地学会阅读,学会思考,从而很好掌握阅读的方法,进行举一反三,形成能力。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老师也是课堂上教学的主人,游老师很好地处理好学生主体和老师主导的和谐统一,实施了中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我们作为中年级一线的语文教师,在组织初读活动时,要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个体默读思考,并能以精读课中的所习阅读方法迁移到略读课,此基础上组织汇报交流,根据学情反馈、文本课型特点进行学法指导,实施有效整体初读教学,经过一堂课一堂课的日积月累,逐渐形成孩子的概括能力。
11.走近名师 篇十一
培训学习汇报材料
9月12日---14日,我和吕小勇老师有幸去南昌市南师附小参加了“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培训期间一共聆听了4节数学名家的示范课和4位专家的讲座。感慨颇多,受益匪浅,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名家的讲座和示范课,让我领略了数学课也可以像语文课一样,具有情趣美。
一,庞大的专家阵容:
吴汝萍,著名特级教师,江苏金湖实验小学副校长,在知名报刊杂志发表200多篇文章,多次应邀各地讲学,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李培芳,著名特级教师,福建泉州实验二小教师,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培训高级讲师,中央电教馆特聘专家,发表论文80多篇,多篇课例收录于《课堂解码》,《名师名课》等教学专著。
吴正宪,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人大代表,北京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劳模,北京教科院数学教研室主任,她的数学教学被称为“爱与美的旋律”
黄世忠,著名特级教师,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副校长。义务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讲师,希望工程全国教师培训特邀讲师。
二,震撼的视听享受:
通过学习,我惊奇的发现: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在专家的演绎下变得如此的多姿多彩,原来数学课也可以充满童趣味,充满生活味,充满人文味,充满神奇味。爱与美在数学教学中无处不在。
三,抹之不去的细节经典:
吴汝萍校长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从“人”字的写法入手,告诉学生做一个品行高洁的人比作一个只有学识的人更重要,然后由人字演变成单人旁+“分”组成一个份字,引出平均分,短短5分钟,对学生不仅进行了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而且巧妙的引入课题,新颖别致。
在讲解分数的意义时,吴老师始终强调了平均分,但是一直没有把平均分说出口,而是反复问,怎么分比较合理,比较公平,教育学生做人要公平公正,让学生从心里感受一定要平均分,加强了对分数的理解。
通过判断题的练习,吴老师故意漏掉关键词“平均分”,让学生发现错误,然后乘胜追击,要学生改正错误,怎么改正.培养学生知错就改的好习惯。当学生精彩的发言博得听课老师掌声的时候,老师及时教导学生要向台下的老师说谢谢,课堂里多次出现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
特别是判断哪些分数是1/4时,吴老师通过对话形式,反复暗示学生如何使用礼貌用语:
师:你好,你是1/4吗
生:你好,我不是1/4,因为我不是平均分 师:你好,你是1/2吗? 生:不是,是1/4 师:又没有礼貌了
生: 您好,我不是1/2,是1/4,因为下面的部分还可以平均分成3 份
师:不错,学会用您了(台下掌声如雷)。。
吴老师在讲座中强调:我们的数学课一定要把儿童当儿童,尊重儿童的天性,老师要学会倾听儿童,了解儿童,认同儿童,不能把孩子当成是盛装知识的容器。
同时我们的数学课一定要充满人文味,要承载厚重的中华文化 在讲轴对称图形时,吴老师示例可以有意画出心形的一半,美字的一半,让学生画出另一半,让学生感受一个人心灵美才是真的美。
讲座过程中吴老师跟我们分享了什么是教育中真正的爱: 真正的爱是教育,不是教训; 真正的爱是指导,不是指责; 真正的爱是询问,不是质问; 真正的爱是包容,不是纵容; 真正的爱是接纳,不是接管; 真正的爱既要道谢,也要道歉 真正的爱既要纠错,也要容错
吴老师说:我们的孩子没有一个是天生的坏孩子,一个有问题的孩子,必有一个有问题的家庭,我们要包容孩子的错误,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但是如果老师犯了错,一定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认错。
同时强调,我们的数学课一定要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要有童趣
味的数学故事,每节课给孩子讲一个数学故事,比如在讲0时,老师这样讲:阿凡提问渔翁:今天你打了多少条鱼啊?
渔翁说:今天运气差,上午打上来的鱼6条无头的,下午打上来9条无尾的
聪明的孩子猜猜看:渔翁一共打了多少条鱼?。。
再看看退位减法的情景剧表演吧:
50-26,让四个孩子分别扮演十位上的5和个位上的0,十位上的2和个位上的6,然后让他们说出计算的过程:
减数个位:你好,能借我6支笔吗
被减数个位:你好,我什么也没有,但是我可以帮你借(从十位上借出一捆)我现在有十支笔,借给你6支还剩4支
减数十位:你好,你可以借我2捆笔吗
被减数十位:没问题,我原来有5捆,借出一捆还有4捆,又借给你2捆还剩2捆。。
多么奇妙的构思,我认为这就是吴老师主张的:确立儿童立场,把儿童当儿童,倾听儿童的声音,了解儿童的想法,认同儿童的情绪
让童真、童趣成为每天数学课堂的主旋律,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学习童年!
李培芳老师的数学课睿智幽默,课堂上充满了笑声和欢乐,他能够让一个不爱说话的孩子在课堂上疯起来,确实是这样,特别是他所谓的神奇的“读心术”,让数学课堂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李老师在快下课的时候,给调皮的学生读心,让他心里想着他的年龄,不要说出来,然后把自己的年龄+4再乘2再加4再除以2,再减去自己的年龄,然后翻开杯底,结果让全班震惊:李老师怎么知道我的年龄通过计算会是6呢
李培芳老师的课,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孩子在探究过程中的乐趣,他说:一个数学老师不小心把数学秘密透露给自己的学生无异于犯罪,我觉得非常经典。
再看一个精彩的课例:在讲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设计一块绿色的草坪,第一次是这样设问的:在学校和书店书店之间为什么会踩出一条路?
后来将草坪改成操场,提问:从学校到书店怎么走较近,然后加上一问: 如果这里是一块草坪,你还会这样走吗?
这两种设计的不同的教育效果,我想应该值得我们深思。印象最深的是吴正宪老师的数学课,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一篇美丽的童话:师生融于一体,彼此都进入了对方的心灵。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童话,又带着问题依依不舍的离开堡垒.开课前吴老师很守时,提前10分钟布置教具,并一一和上课的孩子挥手打招呼,脸上洋溢着迷人的笑容,真的看不出眼前的大师就是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接见的教育界的大腕。
说实在的,这个班上的学生给人第一印象就是不喜欢交流,不爱说话,吴老师跟学生打招呼时孩子们很木讷,不知道回应,此情此景,吴老师揣摩学生的心理:我知道孩子们很辛苦,周末了还要抓到学校
上课,我建议把掌声送给可爱的孩子们,当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时孩子们依然很麻木,吴老师开导:怎么啦,是台下的掌声不热烈吗?当别人赞赏我们时我们应该怎样呢?然后有一个学生举起手,怯怯的说:谢谢老师,吴老师适时地夸赞了这位勇士:强调要大声,然后把一个人的声音变成全班的声音,由小到大,由杂乱无章到整齐划一。
台下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吴老师又问:是上课好还是在家玩好? 学生回答:上课好
师问:你们说的是真话吗?我可不喜欢撒谎的孩子
吴老师不急于上课,好像在找寻什么,问:知道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孩子吗?
生说:坐的端正的,上课认真听讲的,善于思考的,积极发言的。。孩子们的话匣xia子一下打开了。吴老师说,其实坐的不端正没事,只要舒服,只要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就是好孩子。
上课时,吴老师没有作过多的铺垫,直接问:谁听说过面积? 有人举手了:我知道,买房子时有面积
然后吴老师把学生的思维牵引到古埃及的尼罗河,带进美丽的童话世界。你在课堂上听见过这些声音吗?
老师:面积长得什么样的?面积有多长,面积有多大?面积是什么颜色的?面积长在哪?面积是软的还是硬的?
反思: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没有这样的问题,是真的没有这样的问题吗?
吴老师一直在说孩子们,不急,慢慢来。
一节抽象的乏味的概念教学在吴老师导演下仿佛变得摸的着,看得见的好玩的数学课
特别是引导孩子们摸文具盒的六个面时,12哈34哈56哈,那富有节奏的哈哈声,让听课的老师佩服之至。我们和学生仿佛在感受一曲劳动的号子,学生跟着老师喊出的节奏一对对的有规律的找出6个面。如果你亲临现场,你会怀疑这是有过彩排的,但是我要告诉你,真的没有,别冤枉人啊。
在比较面积的大小时,教室里更是充斥着智慧的火花,听一听充满童趣的精彩的声音吧:
男孩的纸占6个格子,女孩的纸占24个格子谁的面积大? 老师:不能比较大小,因为男孩只看见女孩的格子,女孩只看见男孩的格子,男孩不知道自己的一格有多大,女孩也不知道自己的一格有多大。。
四,强烈的冲击,深刻的反思
回到学校,我若有所得,也若有所失。当我们还沉浸在我是十年忠臣的美佛儿人的时候,当我们还在讨论要不要备课,作业要不要全批全改的时候,我们还要不要去听课评课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已经变得百孔千疮,虽然不能说我们在误人子弟,但是我们的课堂完全失去了育人的功效。我也惊奇的发现:为什么我们的学生本该享受童年的快乐时却变得童心泯灭,道德缺失,情操变得越来越低迷,精神变得越来越颓废,是什么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自私和冷漠。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定位出现了极大的偏差。试问自己,课堂上你是否给足了机会让学生亲历感受探究“过程与方法”的快乐,你是否在课堂上不放过任何一个情感教育的机会,对学生时时刻刻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你是否还在固执的觉得探究很费时,专家的课是在作秀?
再回顾一下我们每节课的目标定位吧:我们除了强行的塞给学生知识,还让学生学会了什么。“三维目标”在急功近利的驱使下变成了可怕的“一维”,我们只是在机械的教书,我们没有育人!
亲,记住,三维目标一旦变成一维了,我们的课堂就失去了灵魂,我们培养的学生 就是那种道德缺失,情商低下的冷漠人。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课堂里给孩子一些探究的快乐和情趣吧,把“儿童”当儿童,让数学课堂洋溢着欢乐的童趣味。哪怕慢一点,值得!
阮仁朝
【走近名师观摩有感】推荐阅读:
“赢在课堂”小学数学名师课堂观摩有感11-02
淮北市第十四届全国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10-21
小语名师课堂观摩学习心得10-15
平顶山市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07-21
观摩精彩课堂,感受名师魅力----现代与经典观后感12-18
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重庆版)08-17
聆听名师精品课有感10-23
靠近那座壮丽的城池-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心得08-24
有感于名师大讲堂培训08-27
读《透视名师课堂管理》有感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