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鲸3人教版

2024-06-17

五年级语文鲸3人教版(精选10篇)

1.五年级语文鲸3人教版 篇一

《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捕获、倾斜、哺乳动物”等词,正确认读词语,重点写“肺”字。

2、在教师引导下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会小标题概括的方法。

3、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感受鲸大的特点。

4、了解鲸进化的过程。

5、在教师引导下,完成语言表达——鲸的自述,叙述鲸大的特点和它的进化过程。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鲸进化的过程。2.在教师引导下,完成语言表达——鲸的自述,叙述鲸大的特点和它的进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提出问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读课题:9.鲸)

2、师:课前老师请大家去了解了鲸,谁能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叫两个同学说一说。)

3、同学们了解得真全面,相信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你对鲸一定会有更深的了解。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解决生字词(小组内进行预习的检查)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1、出示词语:

胎生 上颚

鱼鳍

鲸鱼

肚子 肺部

过滤

哺乳

肥猪

又粗又矮

判断

3、小组汇报

汇报内容:1)、难读的词语(教师重点关注:过滤、哺乳)

小组长带领全班齐读词语

2)、难写的生字(教师指导板书“肺”字)

3)近义词、反义词分享

4)、这些词语中包含了一些鲸鱼身体部位的词,你能在图上指出来吗?(教师出示鲸鱼图片)

5)、课文内容交流:课文介绍了鲸的哪些方面?(用小标题的方式概括)(教师板书:体形、进化、种类、进食、呼吸、睡觉、生长)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通过预习课文,你对鲸鱼最直观的印象是什么呢?(大),那究竟到底有多大?让我们走进第一自然段去看看。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鲸的大的?课文又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来表现它的大呢?画一画、圈一圈、写一写。预设一:作比较

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提示学生回答问题要完整。我是从这个句子中看出鲸的大的。)

1、这个句子中作者把大象和鲸作比较写出了鲸的大,这是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板书:作比较

2、为什么和象作比较?(因为大象在我们印象中已经算是很大的动物了。出示图片。看,大家已经很大了,但与鲸一比就不够看了,更形象地让我们体会到鲸的大。)预设二:列数字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1、用了哪些数字的词语?抓住“十六万公斤”“两千公斤”“近四万公斤”“十七米长”“十几头大肥猪”这几个数字感受鲸的大。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2、大家对这些数字有概念么?十六万公斤有多重?谁知道?

好,最大的有16万公斤,最小的也有2千公斤,老师大约50公斤,大家算一算,最小的鲸就有多少个老师重?(40个老师,大约等于2个班同学加起来的重量)16万公斤是2千公斤的几倍?(80倍,需要有160个班的同学才能与一条鲸鱼重量相近)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重。我见过的最大的肥猪,有800多斤。想想看,相当于十几头大肥猪啊,这鲸,大不大呀?

3、你看,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非常直观的就让我们感受到了鲸的大。(板书:列数字)

4、谁想来读一读这个句子。(抓住数量词语朗读)预设三:举例子

1、读完了这个句子,你发现了么?它还运用了一个什么说明方法呢?(举例子)

举什么例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教师小结:原来,一个句子可以使用不止一种的说明方法呢。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记住它。

还有么?让我们继续交流。预设四:举例子 作比较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作者将四个人坐在一起所占的空间和鲸鱼的嘴巴作比较,我们第六小组正好是个四人小组,以他们为例,鲸鱼嘴巴的空间至少有多大?请四位同学站起来,高举双手,当鲸鱼张开嘴巴,高度至少有这么高。这鲸鱼的嘴巴大不大呀?(大)光嘴巴就如此之大了,可想而知,鲸鱼就——更大了。让我们带着对它的惊叹再来读好这句话。

教师小结:所以大家看,第一自然通过列比较、列数字、举例子这几种说明方法生动而准确地写出了鲸的大。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再次体会。(齐读)

四、学习鲸的进化过程

1、体型庞大的鲸可以称得上是海洋里的巨无霸,可是它虽然生活在海洋里,可是却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地球上的哺乳动物一般都生活陆地上,那么鲸是怎么从陆地走向海洋的呢?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请你仔细观看(播放视频)

视频看完了,你了解到了什么吗?(学生自由说话)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课文是如何具体介绍这一进化过程的。并用自己的话说说鲸鱼是如何从陆地走向海洋的。

2、学生自读自己说

3、指名回答(教师适时出示图片,形象介绍进化过程)

五、鲸的自述

1、师:鲸可真是一种神奇的动物,体型庞大,具有鱼的形态,却不是鱼类,真是太有趣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进行一个“鲸的自述”的小活动,请每个同学都来当当这种神奇的动物,向同学进行自我介绍,说一说你的有趣之处。

2、教师出示填空,适当辅助。

大家好,我是鲸,我可是海洋里的庞然大物,陆地上的____在我眼里也不值得一提。在我们族里,最大______,最小______。不相信,举个例子告诉你:_____________。还不信?要知道,___________。虽然我们生活在海洋里,可我们并不是__________。事情是这样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生准备

4、班级交流

六.教师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鲸体型大的特点,还了解了它的进化过程,下节课让我们继续了解鲸的其他方面。

2.五年级语文鲸3人教版 篇二

第一次试讲时, 这位老师的教学思路大体是这样的:揭题, 从分析形声字“鲸”入手, 导入新课;然后播放大量鲸的图片, 让学生初步感知鲸的庞大;接着师生合作概括课文七个自然段的小标题;最后创设情境, 练习写话、说话。

练习写话的要求是这样的:大西洋举行鱼类运动会, 鲸也去了, 可是乌龟不让它参加, 乌龟说了很多理由, 鲸只好失望地回去了。乌龟究竟对鲸讲了些什么呢?请你想一想, 乌龟会对鲸说什么内容呢?

课堂上, 教师用了十多分钟让学生说乌龟不让鲸参加的原因———鲸不是鱼, 而是哺乳动物。

下课以后, 我请这位老师谈谈他对这节课的设计意图。这位老师告诉我:“《鲸》是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编排了4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文。因为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又是第一课时, 所以, 我这节课的定位就是通过初步学习, 在学生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让学生了解鲸的有关科学知识。”

听他这么一讲, 我也就明白他为什么要创设这样的情境写话、说话了。这位老师目标非常明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 鲸虽然体形像鱼, 但它却是哺乳动物, 它是胎生的, 是用肺呼吸的, 幼鲸是吃母鲸的奶长大的, 等等。

这位老师第一课时对教材这样的处理与定位, 有一定的普遍性。这正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通病———本位缺失。语文是学习语言的课程, 阅读是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把阅读教学上成思品课、故事课、文学课、常识课……都没有准确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看起来这位老师也考虑了让学生写话、说话, 也在思考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但他训练的指向是让学生了解“鲸不是鱼”这一科学知识, 而不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听了这位老师对《鲸》第一课时的设计意图后, 我明确指出他本节课的问题之所在:把语文课上成常识课了。

通过交流, 这位老师对教案进行了修改, 并进行了第二次试教。第二次试教, 这位老师的教学流程大体是这样的:

一、揭题导入

1. 板书大大的一个“鲸”字。学生读课题, 教师强调读音。

2. 质疑:看了老师写的这个大大的“鲸”, 你想到些什么?

二、检查预习

1. 听写五个词语:哺乳、肺、胎生、滤出来、上腭

2. 用以上一个或几个词语, 说一两句话。

三、默读课文, 概括课文小标题

四、检查反馈

1. 学生读一个自然段, 师生交流反馈、修改一个小标题。

2. 把课文后面四个自然段的小标题进行归纳、提升, 概括出“生活习性”这一小标题。

(这样就理出了课文的结构, 从四个方面写鲸, 分别是:体形巨大、演变过程、种类很多、生活习性。)

3. 根据小标题, 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复习说明文一些常用的说明方法。 (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

六、学习第一自然段

1. 自学, 看看第一自然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在文章中做标注。

2. 师生交流, 说说第一自然段的四句话分别用了

什么说明方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按照学生交流的顺序, 随机出示相关句子, 师生品悟, 并随机出示鲸的图片, 加深理解。)

3. 假如你现在就是一头鲸, 你能不能用自我介绍的方式, 向大家介绍介绍自己的体形巨大这一特点呢?

(学生用自述的方式, 转述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应该说, 第二次试教的课, 完成了从“常识课”到“语文课”的回归。通过上面的教学流程, 第一, 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执教者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已经从简单的“了解鲸是哺乳动物”转向“学习概括说明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和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第二, 执教者增加了预习检查的环节。这样做不仅没有把学生当作零起点进行教学, 而且也强化了学生课前要预习的习惯。这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是一种无形的教育。第三, 通过阅读教学这一载体, 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并把阅读教学的指向和重心放在体会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上。就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学习语言而言, 这样的设计已经基本实现了。因此, 我感觉第二次试教有了“语文课的味道”。但不可否认, 如果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语言习得的角度去审视这节课, “语文味”还不够浓。

为什么这样说呢?课后, 我和这位青年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语言习得的角度再一次对教材进行深入研读, 我们发现, 第二次试教还有许多值得进一步修改的问题。比如, 教学第三个环节“默读课文, 概括课文小标题, ”我们觉得这样的设计缺乏操作性。因为概括课文小标题是一项比较高的语文能力, 学生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方法, 常常会感觉到无从下手。所以, 我们对这个环节进行了细化:课前预习的时候, 让学生先试着概括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段意。上课时, 老师明确提出:根据预习时写的段意, 把段意中最重要的词语提取出来, 试着归纳课文小标题。

改动最大的是第六个环节。我们舍弃了让“学生用自述的方式, 转述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这一要求, 把它改为:请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写法, 用上基本的说明方法写一段话, 说明鸵鸟体形庞大的特点, 并进行当场点评交流。

为了锻炼学生的写话能力, 我们为学生提供了一些鸵鸟的图片和信息。这些信息有些是不需要使用的。提供的文字信息如下:

鸵鸟, 在全世界鸟类中体形最大。最大的鸵鸟体重可达200千克。

它们生活在沙漠草原地带, 善奔跑, 跑时以翅扇动相助, 一步可跨8米, 时速可达70公里/小时。

雄鸵鸟从头顶至脚高近3米, 腿高大约1.4米, 雌鸟稍小。

鸵鸟的蛋很大, 一枚重0.5至1.5千克。一枚鸵鸟蛋可以抵上30个普通鸡蛋大。

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一环节进行如此大的改动呢?我们认为, 第一, “用自述的方式, 转述第一自然段”与教学没有必然联系, 它对巩固学生掌握说明方法没有任何语言习得上的帮助。这样的设计是老师一厢情愿的, 里面有“作秀”的成分。第二, 这个单元导语的下方, 编者安排的巨大插图就是一群鸵鸟在沙漠中行走的情景, 这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我们在反复研读教材的过程中深深体悟到了编者的匠心。鲸是动物中最大的, 鸵鸟却是鸟类中最大的。这不是训练学生运用说明方法仿写的最好材料吗?这样一来, 一边教《鲸》, 一边仿写。等课上完时, 一篇《鸵鸟》不就诞生了吗?

正是基于以上思考, 我们对第二次试教的课进行了修改。当第三次面向全校教师上观摩课时, 课上得特别成功。大家都说:“这样的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朴实、真实、扎实。”回过头来细细想想, 我确实感受到《鲸》这节课的三次修改, 让我们走过了“语文味”越磨越浓这么一个过程。

3.五年级语文鲸3人教版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秋思》;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洛”。

2.有感情地朗读《秋思》,并能背诵。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大意。

4.想象诗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并背诵;品味诗句,想象意境,领会诗情。

课前准备:了解张籍生平。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教师展示《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两首学过的诗吗?谁能说出这两首诗是什么内容?生答: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谁能找出和《秋思》有什么共同点?

生:诗中都有一个“思”字。对的,“思”是思想、思念、考虑、动脑筋的意思,那么诗人在《秋思》中思考的是什么呢?

2.师:同学们再看题目,秋字代表着秋天,秋天通常有什么节日?

生: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师:秋天古往今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常寄托思念与哀愁的季节,那么大家想想,诗人在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考虑呢?好,让我们带着疑问探寻张籍诗中那份思念是怎么样的感情。

运用学生已学诗句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同类题材的诗中找到共同点,对所学的诗做出大胆猜测,进入下一步的学习,也让学生有意识地把已学学以致用。同时,利用题目的“秋”字交代诗创作的背景时间,有助于借用环境、充满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找到了诗的情感基调,为进一步理解诗、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背景,领悟诗的思想感情打下了基础。

二、古诗初步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根据课文插图的色调、人物的穿着、动作、表情等大胆猜测诗人在做什么。(大家请认真观察课文插图,画面是什么颜色的?里面都有什么景物?人物正在做什么?)

2.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四遍,这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以读代讲,有层次地进行,由浅入深,让学生读得轻松,在读中感悟诗歌的情感,获得成功体验。

(1)前两遍要求学生读通、读顺,标出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读正确。(“洛(luo)”“意万重(chong)”)

(2)后两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划分小节,朗读时注意诗内部的停顿。

(3)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根据诗中故事发展的脉络,将诗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3.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当时的境遇。(洛阳曾经是繁华之地,可到了张籍的时候却已是繁华不再。那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客居异乡的张籍的思乡之情呢?才让他写出这样一首思念情感厚重的诗呢?他是否也象图中人物是个身在他乡的人,只能托付别人向亲人寄去思念呢?)

三、品读诗句,了解古诗大意

1.让学生根据注释,对诗作初步的逐句翻译。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根据注释,怎么翻译这首诗的意思呢?(请学生回答)

师:那么把四句诗连起来,整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想写一封信给家里,要说的话很多很多。恐怕匆匆忙忙地没有把心里的话说完,捎信的人要走时,我又找开信封看看还有什么没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好,现在我们再来读一遍这首诗。

2.逐句品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标出每句诗的关键字词,并解释为何要标这个字,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师:你从诗中什么地方最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1)“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让学生想象秋风中的洛阳城百花凋谢,黄叶飘零的凄凉摇落之景。

(2)“欲作家书意万重”(家书、意万重),安排学生先与同桌讨论,感受诗人心中的千愁万绪,重点解读“万重”,让学生体验到诗人说不完、写不尽的思念,因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的心理。

(3)“复恐匆匆说不尽”(恐、匆匆、说不尽)“恐”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为什么觉得家书写得“匆匆”?“说不尽”的是什么?

(4)“行人临发又开封”(又开封)让学生想象诗人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的情景。

四、想象意境,领悟感情

1.逐层感悟。

(1)秋风引发乡愁

①指读:洛阳城里见秋风;

②探究“见”字描绘了怎样情景;

③回顾《静夜思》——举头见明月,低头思故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家书寄寓沉重思念

①诗人独在异乡,愁肠百结,只能凭家书传递亲情,他会有什么体会呢?你读了后又有什么体会?

②假如你就是张籍,你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3)诉不尽的乡愁

①营造情境,再次感受行人临行,但诗人心中说不尽的思念及无法排解的孤独与寂寞。

②回读《秋思》。

2.整体朗读。

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带感情读诗。

师:闭上眼睛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3.小结。

师:同学们都看到了秋叶飘零,意万重、又开封的画面。透这些画面,我们为诗人这种思乡情深深感动着。

该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提问、讨论、想象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同时也培养了群体合作意识;教师适时地点播,激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古诗朦胧之解,另一方面推动学生将古诗熟读成诵。

五、指导背诵

1.让学生根据自己前面所学,看着带着对秋天的想象、对诗人情感的感悟朗读全诗。

2.指导学生根据板书多形式练习背诵古诗。(集体背、小组背、个人背)

3.小结:同学们,表达对家乡思念的古典诗词是非常多的,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诗《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六、欣赏唐代岑参的《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1.教师范读。

2.介绍作者岑参及写作背景。

3.学生读。

4.看到滚滚的渭河水流向故乡,诗人产生奇特的想象,想寄一样什么东西回去?

5.指导朗读。

6.小结:

师:什么是思乡情啊,那就是……的细节……那就是平添两行泪……那就是……

七、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回读这二首思乡诗。

2.山水相隔,隔不断我的思乡情;鸿雁传书,表达不尽我的思乡意;让我们一齐诵读这千古名作《泊船瓜洲》,《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生齐诵读)

3.“秋思”已经转化为文化的符号,成为古今文人吟咏不时的命题。思念让人感到幸福,也感到悲伤,有喜有悲,有聚有散,但这就是人生。

板书: 秋思

意万重 又开封

思念家乡

点评:

本诗诗句浅显但诗境悠远,诗蕴深刻。在教学中,本教案着力体现:1.引导学生通过插画、关键字词对诗中的“秋”感同身受。2.从诵读提升到品悟的高度,通过反复吟诵,想象补白。从字面上理解诗意,从感情上体悟诗境,从而体会诗句背后的内蕴。遵循这理念,本教案设计呈现出以下特色:

一、以学引思,由已学导入古诗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对已学思乡诗的复习当中为学习该诗酝酿情绪,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同类诗中找出共同点,引导学生大胆思考该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诗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新诗学习中找到不同点。通过在“旧诗”的引导,学生很快找到了理解新诗的“途径”,给下面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调动多种感官感受古诗的氛围。

让学生根据插图“看图说话”,重塑了诗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并促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诗人创作的心情;在交流中,学生你来我往地“输出”自己的理解,不断修正着其他学生对本诗的理解;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中,学生循环渐进地一次次在读中感悟诗人的情感,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在配乐朗读中,优美动听的音乐则再次为学生重现了秋天萧条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尽情挥洒情感,实现与文本、教师和人物对话。

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交替,一遍遍深入对诗的感悟,实现了多途径与文本对话,逐步深化感知文本。在生本对话的过程,学生经历了从“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到“正确”、“有节奏”,文本在对话中被学生解读出“味道”与“感觉”,实现了从“读通”到“读懂”的过程。

三、在吟咏反复追寻诗人的情思

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只采用多种形式,并且注重读的层次分明,让学生逐步、逐词、逐字走进诗的意境,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千回百转的真挚情感,在体会与一次次的吟咏中呈螺旋式上升地加深对诗人情感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4.五年级语文鲸3人教版 篇四

2、设疑激趣:我国清朝有一本著名的《康熙字典》,里面对鲸进行了这样的解释,请学生边读边想:你有什么疑问呢?

3、读课文第2~7自然段,找到“鲸不是鱼”的依据。

4、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读课文,从第2、5、7自然段中找依据。

二、了解鲸的进化过程:

1、鲸是怎样进化的?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

2、你发现鲸的进化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抓住“很远的古代”“经过很长很长的年代”“渐渐”等词语,让学生看出鲸进化的过程非常漫长。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自学3~7自然段,体会说明方法

1、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第3~7自然段,提取重点内容填表。

种类进食呼吸睡觉生长

()鲸

()鲸

说明方法

(2)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小组同学交流体会。

2、汇报交流

(1)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展示交流,填写表格

(2)师生共同评议

A、引导学生判断“须鲸吃虾和小鱼”对吗?体会说明文的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B、指名三位学生分别读须鲸、齿鲸、虎鲸吃食的句子,其他学生体会它们吃食有什么不同。

C、指名学生上黑板画一画鲸呼吸时喷出的水柱。体会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D、请一小组的学生表演鲸是怎样睡觉的。

E、说说作者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并找出相关语句。

3、自由读第3~7自然段,修改表格。

四、总结全文,读写结合1、正是因为作者运用了这些说明方法,才使我们对鲸由陌生到有所了解。

2、读写结合:为了让鲸能被更多的人认识,以“鲸的自述”为题,根据课文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写鲸的某一方面特点,注意尝试运用一些说明方法。

3、学生写文,教师巡视指导。

4、几种交流,互相评议。

板书设计:

形体特点大作比较

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海洋

种类须鲸齿鲸列数字

9、鲸食物

生活习性呼吸举例子

睡觉

5.五年级语文《鲸》教学设计3 篇五

北京史家小学分校 韩云霞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②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的介绍去认识一种动物。请看录像,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课题“鲸”)

③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鲸”而不叫“鲸鱼”呢?看上去明明是鱼,怎么又不叫鱼呢?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这个谜。

↘自由朗读,自主学习

①按要求自读、自学: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生字会读、会认、会写;理解字义、词义,不会的查字典;想一想课文的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有待探讨。(教师巡视点拨,根据需要可出示学生所需资料。各小组归纳整合不懂的问题。)

③全班交流自学所得。

a.生字的读音及书写。

(“肺”的右半部不要写成“市”)

b.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

(垂直捕获宽敞倾斜适应

比较胎生哺乳动物鳍吞进)

c.朗读课文(师生探讨某些句段的读法。)

d.整体感知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鲸的形体、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可以用词语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④各小组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师小结,完成作业

自主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①听写本课生词。同桌互相批改,错的订正一遍。

②指名说一说本课大意后,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用自学的方式来了解鲸的形体、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

↘自学、小组交流、全班探讨,突破重难点

①自学,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学提示:

a.课文从哪几方面讲鲸的特点的?具体说说每一方面的内容,可用结构图表示。

b.作者为了说明鲸的某一特点,用了怎样的方法,用什么好处?

鲸的特点:形体大:两千──十六万公斤

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海洋”

种类:须鲸、齿鲸

生活习性:食物、呼吸、睡觉、繁殖

②把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和小组同学交流。

③全班探讨,突破重难点。

探讨一:鲸的形体很大

a.从哪里可以看出鲸的大?

b.作者用怎样的方法说明鲸的形体很大?有什么好处?

用了举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这个特点,具体清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c.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探讨二:鲸为什么不是鱼

a.鲸是哺乳动物

b.为什么形体像鱼?

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海洋”

c.鲸是怎样由陆地生活逐渐适应了在海洋生活的?

d.从鲸的进化过程可以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鲸的进化过程与人类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一样需要了很长时间,找出描写时间的词。

e.课件出示鲸进化过程示意图,让学生看图复述鲸的进化过程。

f.联系上下文还从哪看出鲸是哺乳动物?

用腮呼吸、胎生、用母乳喂养。

探讨三:鲸的种类与食物

说说鲸可以分几类,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齿鲸:大鱼和海兽

须鲸:虾和小鱼一顿两千公斤

须鲸、齿鲸的区别(课件出示)

探讨四:鲸的生活习性

a.文章中介绍了鲸的那些生活习性?

食物、呼吸、睡觉、繁殖

b.请你用不同的形式向大家介绍。

呼吸出的水珠形状可以描述,可以画图。

看课件认识须鲸和齿鲸呼气喷出的不同形状的水柱。

鲸睡觉的方式也可以用图画表示

c.作者用哪些方法来说明鲸的生活习性?

数字法、举例法、对比法。

d.再读课文。想想鲸有哪些特点。读课文的时候,通过语气、速度的变化,突出和强调鲸的这些特点。

↘你还知道鲸的哪些知识?介绍给大家

↘回顾总结全文

↘布置作业

①熟读课文,选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背下来。

②自己整理笔记。

6.五年级语文鲸3人教版 篇六

《鲸》选自人教版教材第九册。文章通俗易懂,段落清晰明了。作者紧紧抓住鲸的特点,采取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对鲸的形体、进化、种类和生活习性四方面内容作以介绍,是一篇难得的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又可以学习语文多种说明方法的科普说明文。

一、突出语文特点,渗透科学素养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我们始终牢记:语文课是姓“语”的。所以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突出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要使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知识和科学态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得以无形的渗透。以本节课为例,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在内容上做过多的纠缠,进行繁琐地分析理解,从而把它上成一节自然常识课(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科学课)。而是要以课文为例子,紧紧抓住语言文字,通过多媒体演示及多种形式的朗读增强学生对鲸的感性认识;通过“巨鲸演讲团”的特殊形式使书面语言得以内化,以此增强学生对鲸的理性认识,从而使学生对鲸这个庞然大物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乐意自己主动地作进一步的研究,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二、强调个性朗读,体现科学素养

我们都知道:“一千个读者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对同一篇课文都有各自不同的见解,而有感情地朗读其实就是学生对文本的外化理解,我们当然应该尊重这种可贵的个性。其实,感情朗读应是受到文章的感染,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后的自然流露,达到“其言皆若出之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之吾之心”。通过朗读不仅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在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让学生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比如在让学生读出鲸很大这一特点时,我力求做到不拿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而是要他们“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只要能让大家感受到鲸很大就可以”,这样不使学生受到书本的限制,而是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尽量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对于同一个内容,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学生也就必然会在这自读自悟中感受着朗读的乐趣,个性得到了发展,对语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虽然有些孩子读得让我们这些大人听来觉得不敢恭维,但是充分尊重孩子们的个性,这不就是一种科学态度的体现吗?

三、实施对话教学,融入科学素养

我国千年以来形成的师道尊严使师生之间缺少一种和谐的交流,而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把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那必将使学生失去对知识的主动探求欲 1

望,从而造成其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缺失。众所周知,民主、平等是对话教学的第一法则,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因为对话的现代意义不仅仅是狭隘的语言交谈,而且是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和彼此接纳。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领悟能力、审美情趣、看问题的角度等各不相同,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文本和言语的感知、理解都会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应创设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思考、疑惑,让学生之间彼此思想碰撞,言语争辩,从而达到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的美妙境界,让每一个学生在生动的语文课堂上锤炼语言,展示内心,张扬个性,体悟真情,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7.五年级语文鲸3人教版 篇七

[摘 要] 《桥》这篇课文内涵丰厚,情节险象迭起,悬念暗藏潜伏,人物个性鲜活,结局豁然悲壮。教学设计时遵循课文的叙述特点,从山洪危急之势入手,再现危急,追求蓄势而发。借势入境,在险境中复活老支书个性,塑造老支书形象,实现顺势入境。在老支书与桥的联系中设疑,设疑解义,诠释文题内涵,升华学生情感。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注重势、境、情的融合,层层推进,随势而就,顺境而生,让学生视觉与情感在文本的客观图景中与作者的主观情思相碰撞,再现情境现场与人物形象,构建道法自然的教学风格。

[关键词] 教学设计;随文蓄势;借势入境;融境释义

《桥》这篇课文以山洪暴发的情势为线索,紧扣“桥”的人文内涵,以迅猛的暴雨,狂飙的山洪,窄窄的木桥为事态场景。以人群惊慌地过桥为情境,抓住老支书指挥人群过桥脱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人物形象塑造,最后以老支书与儿子的牺牲为结局。故事题义内涵丰厚,情节险象迭起,悬念暗藏潜伏,人物个性鲜活,结局豁然悲壮。课文在表达手法上巧妙地在场景渲染中蓄势,在人物对比中塑造,在事态叙述中设伏,体现出势、境、情的统一。教学设计时遵循课文的叙述特点,以读为主线,以联想为主导,以体验为主轴,从山洪危急之势入手,再现危急,追求蓄势而发。借势入境,在险境中复活老支书个性,塑造老支书形象,实现顺势入境。在老支书与桥的联系中设疑,设疑解义,诠释文题内涵,升华学生情感。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构建随势而就,顺境而生,道法自然的教学风格。

一、在随文蓄势中感知课文

根据各种因素的相互影響在语言铺陈中随文蓄势,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在层层渲染中再现危急,既交待了事件发生的原因,又为后面人物的出现提供了富有情境感的背景。《桥》一文的前五个自然段中紧扣“危急”,从雨势之大、山洪之猛、人群之慌、桥窄之危四个角度进行蓄势。“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两尺多高的洪水已经开始在路面上跳舞”造成“百多号人你拥我挤的疯狂与惊慌”。在山洪狂飙与人群惊慌之下,一句“窄窄的木桥”为危机埋下伏笔。形成危机相叠,势势相逼的场面,勾勒出危机四伏的客观环境。这种危急之势的铺陈与积蓄,在老支书指挥人群过桥时,又生动地烘托出老支书的坚毅、镇定、果敢的形象,体现出客观描述与主观烘托的统一。教学中,在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遵循课文由远及近的叙述顺序,围绕危急之势,紧扣关键词、句,抓住雨势之大、水势之猛、慌势之乱、窄桥之危,让学生在初读中读懂文意,把握突发事件的形成要素。让学生在扣词扣句进行联想的基础上再读,读出画面。眼中有画,心可入境。在学生对语言描述的情境获得危急感悟的同时,进行再品读,采用多样化与个性的朗读,运用气息控制、节奏与声调变化等朗读方法的指导,品味中读出暴雨、洪水交织的声势感,读出事态发展的紧迫感,读出人群在灾难逼近时的恐慌感。依势推进,层层渲染,顺势而入,在朗读声中外化紧张之态,再现危急之势。

二、在借势入境中塑活形象

故事场景不仅仅是为了点明事件发生、发展的客观环境,同时也在追求表达手法的主观需要。人物传神的表情、语言、动作描写蕴含着人物鲜活的个性,只有在情境的烘托与渲染中去解读人物,才能让文学表现的人物个性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复活为丰满的人物形象。文章在描述老支书指挥群众时,着力从他的凝重和愤怒表情、不容置辩的话语、果敢有力的动作三方面,集中笔墨围绕老支书的鲜活个性,进行形象化的精神刻画,语言简洁明快,巧妙把老支书的鲜活个性与闪亮的党性浓缩在“他,像一座山”的形象化描述中。教学中,紧扣“他,像一座山”,联系人群之慌的情境,结合“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乱哄哄的人群……”的慌乱情势,从老支书站立桥头的姿势与神情中读懂老支书像大山一样无畏、沉稳的个性与党性;联系水势之猛的情境,结合“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的情境渲染,从他指挥人群过桥时的嘶哑喊话与冷冷的反驳中,读懂他像大山一样无私而博大的胸襟与党性;联系刻不容缓的危急情势,结合“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的紧迫情势,从他把儿子从人群中揪出的动作读懂他像大山一样威严而深沉的父性与党性。让学生在情境与情势中,从人物个性入手,读中联系情境,读中联想情势,读中人物比较,读中揣摩心理,把人物话语的焦虑与果断,人物神情的凝重与威严,人物动作的迅捷与有力等形象要素读活,由外向内,点滴积蓄,层层塑造,从感受人物形象走向感悟人物境界,从感受人物个性走向感悟人物党性,多维度地感悟“他,像一座大山”的深刻内涵,最终实现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复活的人物个性,体验出人物崇高的党性光芒,也为下一环节的融境释“桥”之义奠定基础。

三、在融境释义中升华内涵

象征是作家运用形象化的事物对情、义、理等抽象化的人文内涵进行形象化的诠释。如何在形象与抽象之间建立链接点,让学生从人物形象感悟人文抽象,实现顺理而明义,就成了教学的关键。《桥》这篇课文依托“桥”这一形象化事物,运用象征的手法,巧妙地借助老支书临危赴难、舍生取义的党员形象,构建出党与群众的生命之桥、联系之桥。由于“桥”的象征意义深刻,五年级学生缺乏对象征手法的感性认识,如何让学生在理解上从“窄窄的木桥”过渡到老支书用生命在党与群众之间架设“生命之桥”,这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运用学生在感悟人物形象后形成对老支书的崇敬之心,直接碰撞悲壮性的结局——“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引发学生对老支书牺牲的悲痛之情,顺势创设问题:“群众成功脱险了,老支书和他的儿子却消失在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中。在危难时刻,是什么让老支书选择群众,放弃了自己和儿子逃生的机会?”让学生结合文本信息和自己的阅读感悟畅所欲言。老师以“责任”作链接点,从老支书的选择代表党的选择,他的责任就是党的责任这一角度,顺势引导,实现老支书与党的结合。学生明白老支书代表着党形象之后,再次整合文中的句子,形成“突然,那木桥轰地塌了。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这一背景描述,以桥的不同意义作链接,再次创设问题: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中,窄窄的木桥轰然倒塌,但是另一座桥却在群众的心中高高架起。那么,群众心中的桥又是怎样的一座桥呢?激励学生再度思考。老师根据学生的感悟随机点拨、归纳,自然而然地从“窄窄的桥”过渡为视责任如泰山的“生命之桥”、党联系群众的“精神之桥”,从而进一步深化了学生的感悟。依托感悟,抓住“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的结尾,老师运用课堂语言进行情感渲染,如“为了群众,老支书永远离开了他们。如果你们是前来祭奠老支书的群众,此时此刻,你们定是泪流满面,百感交集,那么又会对老支书说些什么呢?”用写出群众的心里话作为小练笔,升华内涵,外化情感,实现读写结合。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语文教学设计时尊重文本,遵循作者的作品立意与表述方式,注重势、境、情的融合,层层推进,随势而就,顺境而生,让学生视觉与情感在文本的客观图景中与作者的主观情思相碰撞,再现情境现场与人物形象,构建道法自然的教学风格。

8.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3 篇八

YY粉丝作文网 网站投稿 分享到:

转眼间,十二年已经过去了,在这十二年中我要感谢许多人。我要感谢老师,是她给予了我知识;我要感谢爸爸妈妈,是他们让我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我要感谢爷爷奶奶,是他们了我自信;我要感谢„但是,我最想感谢的人是姑姑,是姑姑给了我像母亲一样的关爱,是姑姑给了我再一次的生命。

在我很小的时候,姑姑就照顾着我,因为爸爸妈妈在很远的地方赚钱,而且,爸爸妈妈还要照顾我的两个小弟弟。我从很小就记得姑姑对我那无私的爱,那种爱,我一直都没有忘记过。那种爱,深深地映在我的脑海里。

在我7岁那年。一天晚上,我感到十分的难受,便跑到了姑姑屋里。姑姑捂着我的头,说我的头烫得很,发烧了,可是家里面没有退烧药。姑姑便背着我,向医院跑去。那时,正处于冬季,夜晚是如此的寒冷,姑姑穿得十分薄,在大街上跑来跑去。那时,我觉得姑姑好伟大啊!我躺在姑姑的背上,姑姑的背好舒服啊!我在姑姑的背上睡着了。当我醒来的时候,天已经亮了。我躺在医院的床上,而姑姑就在我的旁边。那时,我觉得姑姑好漂亮啊!

有时,姑姑也会说我一两句,但是,姑姑说我都是因为我犯错了。我8岁的时候,学习成绩还可以。但是,我有时候也会考七八十分。每当那个时候,姑姑并不打我,而是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一些道理。然后讲一讲我是哪里错了,以后一定要改正。

在我的心目中,姑姑是美丽的,是善良的,是严肃的,是和蔼可亲的。姑姑是最好的。俗话说“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但是,这一句话我始终不相信,因为在我的眼中,姑姑是完美的,是十全十美的。

姑姑,我亲爱的姑姑,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您的,永远永远都不会的。

令我最感动的一件事

一遇到雨天,我就会想起我那亲爱的爷爷,想起令我最感动的一件事。(开篇点题,突出是一件感动的事。)

那天是星期五,不知道是谁招惹了老天爷,窗外的天空忽然阴暗了下来,下起了毛毛小雨。但谁料想得到,一到中午放学,毛毛小雨已经渐渐变成了倾盆大雨,我的心情也像天空一样,阴暗了许多。怎么办?怎么办?我没带雨伞也没跟家里人说来接我。望了望天,雨一时是停不了了。爸爸妈妈还在工作,爷爷奶奶的身体又不好,我也没带钱,我的心情真是糟透了。(交待了事情的起因)

看着同学们一个个的都走出了学校,我真是羡慕的很。正在这时,一声亲切和蔼的声音传入了我的耳朵“姜梦!”我回过头一看,“爷爷!”我激动的叫了出来,只见爷爷骑着自行车,穿着一身黑色的雨衣,但是这个小雨衣根本挡不住那成串的雨滴。我用书包盖住头,向

爷爷跑了过去,爷爷赶快把伞撑开递给我。我发现座位被爷爷用塑料袋包着,他说怕在路上把座子淋湿了,我感动极了。“快坐上来吧!”爷爷说。“不用了,反正我也有伞了,我可以自己回去,您就别带我骑车了,这路多滑呀。”爷爷已经上了年纪,自己骑车都可能出危险,更别提下着雨带我骑了。爷爷忙说道:“没事没事,你自己大雨天回去我不放心,快走吧,一会儿雨更大了!”我只好答应了。

爷爷每骑一步都非常小心,风越来越大,我的伞反复被刮翻了好几次,爷爷索性就把我的雨伞收了,把他身上的雨衣披在我的身上。豆大的雨珠打在爷爷的身上、脸上,我执意要把雨衣还给爷爷,但都没成功。(介绍了事情的经过,具体、生动地描写了爷爷是怎样关心我的。)

终于到了家,爷爷的全身上下都是水,奶奶赶快拿来毛巾问我怎么回事,爷爷连忙插嘴说道:“没事,路上伞坏了,我把雨衣给她用,所以淋湿了,我去洗个澡。”爷爷刚转头进了浴室,我的眼泪就夺眶而出了。(交代了事情的结果)

这件事令我终身难忘,也让我知道了爷爷是多么爱我,我是多么爱爷爷。我为有这样的一个爷爷自豪,骄傲!(结尾点题,表达了对爷爷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我亲爱的爷爷

一遇到雨天,我就会想起我那亲爱的爷爷,想起令我最感动的一件事。

那天是星期五,不知道是谁招惹了老天爷,窗外的天空忽然阴暗了下来,下起了毛毛小雨。但谁料想得到,一到中午放学,毛毛小雨已经渐渐变成了倾盆大雨,我的心情也像天空一样,阴暗了许多。怎么办?怎么办?我没带雨伞也没跟家里人说来接我。望了望天,雨一时是停不了了。爸爸妈妈还在工作,爷爷奶奶的身体又不好,我也没带钱,我的心情真是糟透了。

看着同学们一个个的都走出了学校,我真是羡慕的很。正在这时,一声亲切和蔼的声音传入了我的耳朵“姜梦!”我回过头一看,“爷爷!”我激动的叫了出来,只见爷爷骑着自行车,穿着一身黑色的雨衣,但是这个小雨衣根本挡不住那成串的雨滴。我用书包盖住头,向爷爷跑了过去,爷爷赶快把伞撑开递给我。我发现座位被爷爷用塑料袋包着,他说怕在路上把座子淋湿了,我感动极了。“快坐上来吧!”爷爷说。“不用了,反正我也有伞了,我可以自己回去,您就别带我骑车了,这路多滑呀。”爷爷已经上了年纪,自己骑车都可能出危险,更别提下着雨带我骑了。爷爷忙说道:“没事没事,你自己大雨天回去我不放心,快走吧,一会儿雨更大了!”我只好答应了。

爷爷每骑一步都非常小心,风越来越大,我的伞反复被刮翻了好几次,爷爷索性就

把我的雨伞收了,把他身上的雨衣披在我的身上。豆大的雨珠打在爷爷的身上、脸上,我执意要把雨衣还给爷爷,但都没成功。

终于到了家,爷爷的全身上下都是水,奶奶赶快拿来毛巾问我怎么回事,爷爷连忙插嘴说道:“没事,路上伞坏了,我把雨衣给她用,所以淋湿了,我去洗个澡。”爷爷刚转头进了浴室,我的眼泪就夺眶而出了。

这件事令我终身难忘,也让我知道了爷爷是多么爱我,我是多么爱爷爷。我为有这样的一个爷爷自豪,骄傲!

母爱

时间如流水一般匆匆而逝,很多的记忆已随日子的消失而褪色。但有一件事,让我历历在目,感动不已——那一份深沉的母爱。

那天早晨,我背着书包正要上学,妈妈递给我一把伞,说:“晶晶,天气预报今天有雨,还是带上伞好。”我抬头看看天空,万里晴空,怎么会下雨呢?我丢下伞,一溜烟跑出门去。

正当中午放学的时候,忽然电闪雷鸣,顷刻间暴雨骤然而下。带了雨具的同学都回家了,其他人也一个个被家长接走了。我爸爸在外地学校教书,中午从不回家。刚好,妈妈这几天正发着高烧打着点滴。我想不会有人来接我了。我一个人在教室里呆呆地坐着,又急又饿,望着窗外哗哗直下的大雨,我不由得哭了起来。

这时,大雨中出现了一个我熟悉的身影。哦,是妈妈!狂风夹着大雨好象要把妈妈吞没似的。妈妈挣扎着向我艰难地走来。“晶晶,快过来,穿好雨衣。”妈妈边说边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我身上。此时,雨越下越大。妈妈的头发,脸上,身上都被雨水淋透了。望着“落汤鸡”似的妈妈,望着她那青白着的脸,我不禁又哭了起来„„

一把伞撑起一片天,妈妈爱的伞给我快乐和幸福。事情虽然过去了很久,但它时时感动着我,教我好好做人,好好读书„

雪天,有这么一个故事

冬天来了,雪花如鹅毛般飘飞。

清晨,我漫步在大街上,感觉到很冷。

前天,市里下令:无论在哪一个角落里所张贴的种种广告单、宣传单等等,统统都要清除干净。由于这个原因,市里所有的清洁工都出动,开始全面清洁这个本来就很美丽的城市。

我看着满天大雪飞舞着,看着一帮清洁工忙碌着。

无意间,我发现对面的一堵光滑的墙上贴了几张宣传单之类的纸,一位年老的女清洁工正在那里小心翼翼地撕着那些纸。看来,那些纸很难撕尽,那位女清洁工用沾过水的刷

子在那些纸上刷了刷,然后再用手细心地撕。

我想,她的手肯定是冰凉的,但她不怕冷,她的心里有火。

她很认真,连续清除了好几张纸。

她又走到另一张跟前。

但是,我看到,她的右手举起来,这只手却停在了空中,似乎定格了。又见她身子往墙面靠近了些。接着,我又看见她微微地摇了摇头。

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我奇怪。

只见她专心看了一会儿,便缓缓离开了那张纸,没有清除它。

为什么不清除它?她忘了市里的规定吗?一串串的疑问在我脑中浮起。

那好吧,我倒要过去看个究竟,我想。

我正要起步,却见另一个瘦小的女清洁工走近那张纸。她的举动竟和那个老清洁工一模一样:举起右手,定格在空中;微微地摇了摇头;专心地看一会儿,缓缓地离开。

我更加疑惑了,下定决心去看看。

过了马路,来到那堵墙前面。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张寻人启事。那上面写着:赵洁,女,14岁„„

疑窦冰释,我终于明白了一切。

雪花还如鹅毛般飘飞,但我不再觉得冷了„„

一件让我感动的事(但晨卿)

我的妈妈身材苗条的长着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她非常爱唠叨,被我称为河东狮吼,因为她生气地唠叨时,像一只狮子在吼叫,吓得我和爸爸胆战心惊。但是她也有很温和的一面,下面就听我讲讲吧。

一天,妈妈正在做家务,突然电话铃响了,她连忙去接电话脸色也变得紧张起来,原来姥爷住院了,姥姥又有急事想让妈妈帮她去陪一下姥爷。妈妈放下手中的活,带着我来到了医院。

进了病房,只见姥爷躺在床上,双眼无神脸色苍白无精打采的,脸清瘦了很多。到了这里妈妈就忙开了,他不是给姥爷端水就是帮着看吊瓶,在姥爷唉声叹气时就和他聊开心的事,直到姥爷脸上露出了笑容才肯休息一下。

天渐渐黑了,爸爸来接我们回家,但妈妈却让爸爸带我走了,自己留在这。因为姥爷夜里总是出问题,需要别人帮助。到了第二天早晨,妈妈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家,眼里布满血死。虽然她很困,但还是强打着精神去上班。我想:妈妈昨晚一定没睡好。果然不出我预料,爸爸告诉我妈妈为了照顾姥爷一夜没睡好。

妈妈为了照顾姥爷一夜没睡好虽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感动不已。(冠军作文)

一个有水的座位

星期天的下午,我和妈妈坐在车上,外面下着大雪。由于车上人太多,所以非常拥挤。

这时,一个阿姨带着一个六七岁的女孩走上车,一上车就像一只彩蝶一样朝空座位冲去,坐在旁边的妈妈好不容易才把她抓住,友善地提醒道:“座位上有水!”女孩的妈妈点点头说了声谢谢,我和妈妈甜甜地笑着。这时只见她悄悄打开包,拿出一些卫生纸,递给女孩,女孩瞪着大眼说:“妈妈,咱们不坐了吧,过两站就到了”。妈妈温和地说:“你坐两站,别人可以接着坐,给大家一些方便不好吗?”女孩明白了妈妈的意思,使劲地点点头说:“知道了!”然后用卫生纸细心地擦起了座位,把用完的纸装进了废纸袋里。这时车上的人有的向她们投去赞许的目光,有的不禁竖起了大拇指,还有的向她们点起头来。紧接着又有三个人走上车,大家都主动让起座位来。

车窗外的雪下得更大了,天气也更冷了,可是小女孩和她妈妈的行为却让我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带给了我们无限温暖。到站了,她们渐渐消失在风雪中,可风雪中的身影却渐渐高大起来。(冠军作文 王明昊)

一件令人感动的事(王炜晨)

俗话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小偷和老鼠一样,既怕人,又怕阳光。我就曾经遇见过这样一件事。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和妈妈兴致勃勃地乘31路车去逛基地。公交车上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我和妈妈好不容易找了一个能落脚的地方。

公交车像老牛拉破车一样缓慢地向前移动着。忽然,我看见一个小伙子小心翼翼地把手伸进了一个阿姨的皮包里。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万一那个阿姨的钱包被偷了怎么办?正在我犹豫不决时,站在小偷旁边的一位叔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一把抓住了小偷的手腕。小偷奋力挣扎着,想从那位叔叔的手中挣脱出,偷偷地溜掉。而那位叔叔的手就像一把老虎钳一样紧紧地“咬”住不放。只见小偷另一只手从口袋里拿出一把亮闪闪的水果刀,威胁地说:“快松手,别多管闲事,要不然我让你见血。”那位叔叔正义凛然地说:

“休想。”话音未落,只见小偷拿着闪闪发亮的水果刀凶狠地向那位叔叔的手刺去。鲜红的血吧嗒、吧嗒地滴落在地上。这时又有几位叔叔不约而同地挤了过来,他们一起制服了小偷......车厢里骤然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件事虽然已过去一年多了,但我仍记忆犹新,就像昨天刚刚发生一样。长大后,我一定做一个像那位叔叔一样的人。

一件感人的事情

我经历过许许多多的事,其中有开心的、感人的和伤心的„„在这么多事之中,有一件事使我至今难忘。

记得在一次回家的路上,当我经过市场时。忽然,我耳边传来了“妈妈,妈妈”的叫喊声.这声音吸引了我.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个中年妇女背着一个沉重的书包,左手提着一大袋的菜,右手还拉着儿子稚嫩的小手。“妈妈„„”小男孩的声音有一些清涩,“书包让我自己背吧。”“不用了。”那位阿姨的声音略显疲惫,嘴角却流露出欣慰的微笑,看着小男孩儿,轻轻地摸了一下他的头。小男孩儿轻轻一跳,夺下书包,背在肩上,轻快地跑开了。在挤挤囔囔的人群里,那位妈妈品味着生活中的温暖、幸福,沉浸在爱的深情中。感动是什么?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但是,无论是谁,都无法对一个毫无感情的人说出感动究竟是什么。因为感动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用心品出来的。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了一年多,但这件事情的每个细节,我仍然记忆犹新。(张儒佳)

一件感动我的事(晨玥)

时间如流水一般匆匆而逝,很多的记忆已随日子的消失而褪色。但有一件事,让我历历在目,感动不已——那一份深沉的母爱。

记得那一天火热的太阳照耀着大地,好像要把大地烤干。我却在那天发起了高烧,感觉头昏脑胀,非常难受。妈妈急忙赶到学校,焦急的问我:“很难受吗?去医院看看吧。”没等我说话,心急如焚的妈妈就立刻带我往医院走去,一路上妈妈担心火辣辣的太阳把我烤得更难受,就把太阳伞全部遮在了我的头上,还不停的逗我开心,让我暂时忘记了那种难受的感觉。到医院后,医生为我量了体温,又化验了血,妈妈一溜小跑的又缴费,又拿化验单,忙得不可开交。最后医生给我开了药,打了针。到家后妈妈一边让我躺下,一边摸着我的额头说:“还很难受吗?喝点水吧。”我这才发现,在这么热的天气下,妈妈为了我已经汗流浃背,汗水顺着她长长的头发滴下来。渐渐的我的眼眶湿润了,趁妈妈转身接水的时候我用手擦了一下眼泪,我在心里默默的说:妈妈你辛苦了,谢谢您。

这件事在我心中久久不能忘记,那一幕像放电影一样,一遍遍地浮现在我眼前。生活中并不是只有惊天动地的大事能震撼人心,有时,一些小事就像一缕缕温暖的阳光,感动着每一个人。妈妈,谢谢您!

爸爸的爱(王瑞敏)

爸爸在我心中是个严肃的人,爱发脾气,我从小就害怕爸爸。但通过这件事改变了我的想法至今想起来,仍令我感动不已,事情是这样的。

有一次我发烧了,病得十分厉害,爸爸立刻把我送到了诊所。诊所里有一位白发苍苍的爷爷和奶奶,那个爷爷说“先量量体温”“行”爸爸担心的说。过了一会儿那个爷爷拿出了体温计,一看39°他对爸爸说“发烧了,打针还是吃药。”“就打针吧”爸爸迟疑了一下说。听了这话,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爸爸看见我害怕的神情,安慰我说:“听说那个奶奶打针就像被蚊子

叮了一下似的,不用害怕。”我好像吃了一颗定心丸,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来。开始打针了,爸爸紧张的说:“抬起头来别看。”看着爸爸比我还紧张的样子,我心里热乎乎的,原来爸爸还是爱我的。

打上针后,爸爸问我:“冷吗我给你盖上毛毯。”“冷”接着爸爸给我盖上毛毯。过了一会儿,又问:“饿吗,我去给你买点吃的?”我摇了摇头。爸爸一看,又摸了摸我的额头,自言自语的说“怎么还热?”旁边的爷爷说“药再好,也得慢慢退烧,别着急”。爸爸只好坐下来,给我一个劲的搓手心,帮我退烧。

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但让我明白了,妈妈的爱如涓涓流水,爸爸的爱深沉伟大,每每想起,总是带给我满怀感动。

(冠军作文)

母爱是伟大的(孙若一)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让我们感动的事情,只是我们往往忽视了它的存在,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有一次,我和哥哥在外面玩,看见一个妈妈骑着自行车,带着一个小男孩,急匆匆地往前赶。忽然,在一个拐弯处拐得太急,一不小心,车子歪倒了,两个人都摔倒在地上,车筐里的东西也滚了出来,七零八落的。小男孩倒在地上,哇哇地哭了起来。那位妈妈赶紧站起来,不顾身上的疼痛,跑过去扶起那个小男孩。一边拍土,一边紧张地问他:“哪疼啊,摔着哪儿啦?”可是小男孩不理会妈妈,只是哇哇大哭。急得妈妈抱着孩子,左看看,右瞧瞧,看有没有摔伤的地方。渐渐地,小男孩的哭声小了,冲妈妈摇了摇头,那个妈妈这才放下心来,拍了拍自己身上的土,扶起车子,把地上的东西捡起来,又把小男孩轻轻地抱到车子上,继续上路了。

看到这件事情,我觉得很受感动:“天下的妈妈都是伟大的,他们总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把自己放在最后。可是我们却对爸爸妈妈的关爱,习以为常了,渐渐忘记了感动,忘了说声谢谢。以后我们一定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爸爸妈妈;对帮助过你或关心过你的人说声谢谢,学会感恩。”

人间处处都有爱

(唐浩晨)

一个寒冬的早晨,我去上课外班,爸妈由于有重要事情所以没有送我去上学,我独自走在大街上,缩在厚厚的羽绒服里,一阵冷风吹来,不由得地打了个冷战。我心想:要是有人送我去学校该有多好呀,我就可以早早地去复习了„„

这时,一个骑着自行车的阿姨从我身边经过,正好擦到了我。阿姨回过头向我道歉。这时,她看见我手中写着“BBC学校”五个大字的书时,就笑着对我说:“你是不是要到BBC学校去上课?”我犹豫了一下,回答说:“是呀,怎么了?”阿姨就说:“天太冷了,不如我送你去吧,顺路,而且骑车快。”我有些犹豫,没动。阿姨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转过头对我说:“快上车吧!早去学校可以早做准备一下。”阿姨真诚的话语感动了我,我立刻上了车。看我坐好了,阿姨便骑着车飞快地向学校奔去。阿姨迎着风踩着脚踏板,双手扶着把手,一个劲地往前骑着,还时不时地提醒我坐稳了。我想:阿姨真好,待会儿一定要谢谢她。这时,一阵冷风吹来,不像刚才那样冷,而像春风那样温暖。

不一会儿,学校就到了。我从自行车上下来,从口袋里拿出唯一的2元钱来,递给了那位阿姨。没想到阿姨却摆摆手说:“你这是什么意思?你以为我送你来是为钱?快去上课吧!”说完,就骑上车飞快地离开了。

我站在大街上,望着那位阿姨的身影,百感交集,一股暖流慢慢地流进了我的心田。

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在人心,陌生人的爱在每个人的身边,时时让人感动。

公交车上的爱(张海滕)

人间处处都有爱,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

星期天,万里无云,阳光灿烂,天空瓦蓝瓦蓝的,我准备去奶奶家,我来到公交车站,过了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我挤上公交车,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立脚的地方,刚站稳,公交车就向前驶去,很快就到了下一站,车门打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艰难地走上车来,她面色憔悴,脸上长满了皱纹,她刚上车,车就立刻开了起来,一位大姐姐立刻从座位上站起来,说:“您坐我的座位吧!”老奶奶高兴地点了点头,一位叔叔用手扶着老奶奶向这里走来,老奶奶坐在座位上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乘客向大姐姐投来赞许的目光。

这虽然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它却令人们感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去观察、去发现,学习他们高尚的品质,乐于助人的精神。

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样,我们的生活会更加幸福,更加美好。

身边的感动(孟祥琪)

在我们大家身边感动的事很多:给老人让座;帮助人们捡东西;帮助别人提东西„„这种事情都是很常见的,但却着实令人感动,我也看过许多让人感动的小事,有一件小事让我至今难忘。

记得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妈妈带我去基地,载满人的公交车上挨肩擦背,我和妈妈好不容易挤上去。这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老奶奶满头白发,看上去有60多岁了,老奶奶手提着一袋蔬菜,一摇一晃的上了车。可是车上已经没有空座位了。随着车起起停停,老奶奶也摇摇晃晃的站不稳,这时的人们要不视而不见,要不假装睡着了。我正想着怎么没人给奶奶让座时,一个悦耳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路,只见一个小姐姐从座位上站起身来说:“老奶奶,您坐吧!”老奶奶感激的说:“谢谢你啊,小朋友。”“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小姐姐的脸上浮起了一丝笑容,老奶奶那慈祥的脸上也浮现了感激的笑容。乘客们都向小姐姐投向了赞许的眼神。

通过这一件小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关爱。这样,我们彼此的心里才会感到甜蜜和温暖!

母女之爱(毕玉颖)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让人感动的人,有许许多多让人感动的事。她们好像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照亮了人们的心,照亮了人们的行为与道德。有一件小事就像星星一样,照在我的心头,让我永远不能忘记。

那是一个刚下过小雨的下午,一对母女下楼散步。那时空气与地面比较潮湿,散发着泥土的清香。绿叶上还有几个小水珠,为绿叶增添了几分可爱。花朵也相继冒出了笑脸。天是那么蓝,空气是那么清鲜,小昆虫也享受着大自然的赐予。人们也已经陆续出来活动了,为这幅美丽的画增添了许多生机。那个小女孩又跑又唱,好像是春天里的一只美丽而又醒目可爱的蝴蝶。她跑呀跑,跳呀跳,唱呀唱,不一会儿就来到了一个她们必经之路的旁边。必经之路上面还留着一点水,看起来十分的滑。她很小心的挽着裤子,一步一步走了过去。她看到妈妈也来了,便远远地冲着母亲喊:“妈妈,这路很滑,您小心点!“说完,冲着妈妈甜甜的笑着。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体现了小女孩那颗关心别人的善良的心灵。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话,却能体现她那爱母尊母之情。我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孩子常常帮助别人,关心别人,有快乐与人分享,别人有忧愁她一起分担,最后赢得了幸福的生活。还有一个学生,从小尊敬母亲,和母亲相依为命,但他上大学了,谁来照顾母亲呢?他毅然决定带母亲上大学。它的孝心终于感动了校长,特例他带母亲上学。你看,关心别人,尊敬长辈,这种美德受到人们的传颂。这件事给我带来很多启示,让我久久的回味,人过人人都关心别人,尊敬长辈,那么世界会更美好。

感人的事情

星期天,天气非常晴朗。我和姐姐还有妈妈开心地乘车去少年宫玩,上了车,车上的人挤得透不过气来了,可没办法只好挤一挤了,我和姐姐都快被挤得哭了。

过了一会儿,车子终于开动了。等到第四站的时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颤颤巍巍的上了车,他站在一位年轻人旁边。在摇动的车厢里老人东倒西歪,那位年轻人若无其事得坐着,好像没有看到一样,等到了一个红绿灯时,司机一个急刹车,那个老人倒在了其他人的身上,但那个年轻的叔叔还是若无其事地坐着,周围的人全都怒视着这位年轻人,似乎在责备他的这种行为。这时从里边传出了一个幼小的声音:“老爷爷您年纪大了坐在这里吧。”“谢谢你小朋友。”老爷爷面带微笑地说。这位车上的人都向他投来赞许的目光。那个叔叔听了脸“刷”地一下红了,起身让老爷爷坐了下来。

关心别人,尊敬长辈,乐于助人,那么世界会更美好,更加迷人,这是多么感人的事情啊!{袁梦雪}

附几位同学考场上完成的作文:

修鞋的师父(李佳慧)

每次我上学的时候都会从修鞋摊前走过。

坐在修鞋摊前的是一位坐着轮椅的老爷爷,他的衣衫非常破烂,可带人却非常和蔼,每天他的脸上都会有着阳光般灿烂的笑容。苦闷的看到他便不会再苦闷,生气的看到他也不会在生气。记得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因为体育课上又是蹦又是跳所以我的球鞋被磨出了一个很大的大窟窿,急得我和爸爸妈妈团团转,扔了吧怪可惜,不仍吧又有一个大窟窿,还怎么穿呀?这时,我想起了那位修写的老爷爷便拿起鞋向修鞋摊跑去。到了修鞋摊前,老爷爷面带微笑的问:“怎么啦?”我着急地说:“老爷爷,我的鞋磨了一个大窟窿,您帮我修修吧?”“好!”差不多两分钟,一双崭新的球鞋便摆在了我的眼前。我问他多少钱。当他说一块五的时候我呆住了,因为以前我去修鞋都是三块。我惊讶地说:“一块五?”“对呀!学生吗,打个折。”我付完钱说了声谢谢便匆匆的跑了。如果我上学急着走根本连看都不看他一眼,他却热情的对我打招呼“上学去?”不知为什么我心里突然涌出一股暖流。

多么和蔼,多么亲切的老爷爷呀!

一件让我感动的事(但晨卿)

同学们你们遇到过让你感动的事吗?有一件事令我感动不已,让我把这件事给你们讲讲吧。

有一天放学,天气非常寒冷北风呼呼的吹着号子,几片落叶在空中乱舞。我把棉衣往肩上一搭就急匆匆地往家跑。到了家我就咳嗽了几声,妈妈有点担心地问:“你怎么了?会不会感冒了?”我满不在乎地说:“妈妈你放心吧,我身强力壮的不会生病。”

结果好景不长,我铁打的身板慢慢扛不住了。没过几天我就病了,真是病来如山倒呀,我浑身软绵绵的,走起路来像踩着棉花团,发着烧头昏眼花。我的妈妈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她马上带着我去医院。医生给我验了血又开了一些药。

回到了家,妈妈仍然忙的不亦乐乎,不是给我喂药就是给我烧姜汤,在我无聊的时候还给我讲故事。到了晚上妈妈也没睡好,一会用湿毛巾给我降温一会儿又给我出一出汗,可以说是通宵达旦一夜未合眼。

早晨,我看到妈妈劳累的身影心里不由升起一股暖流,情不自禁地说:“妈妈我爱你,您辛苦了。”

我爱我亲爱的妈妈(黄梓涵)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这首动人的曲子,让我想起了,在生活中,最爱我,最疼我的人,她就是我最最亲爱的妈妈。

记得我上幼儿园的时候,看见电视上演一道工艺菜,是用刀雕刻出来的小凤凰,上面浇着排骨汤,看上去十分诱人,我吵着闹着要妈妈做,可妈妈不愿意做,在我的苦苦哀求下,妈妈才勉强答应了,因为妈妈的刀工不太熟练,所以雕刻的一点也不像。我小嘴一撇,“哇”的哭了起来,妈妈连忙说:“淼淼不哭,妈妈再重新给你雕刻一个,好不好呀!”妈妈又拿起小刀,仔细的雕刻起来,就在这时,妈妈的手被小刀划了一个深深的大口子,血顺着妈妈的手指流了下来,我看见了忙问道:“妈妈你疼不疼呀?”也许是妈妈怕我害怕,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只是轻轻的说了一句:“没事,玩你的吧!”看到妈妈这样我心里十分难受,心痛极了,要不是我嘴馋,妈妈也不会伤到手,妈妈用创口贴抱住伤口,·继续为我雕刻起来,这一次我没有挑三拣四,而是夸奖起妈妈了,说妈妈做得比电视上的还好,因为这里面包含着浓浓的母爱!

我爱你,妈妈,你是我心中的最爱!

妈妈的爱(丁力戈)

每当我看到家里的伞时,我就会想起一件事,一个妈妈帮助我的事,故事就发生在。。

那时我还上二年级,有一天下午,放学时天上下起了倾盆大雨。我捂着头走在去妈妈单位的路上。雨越下越大,路非常的泥泞,走起来艰难极了。我忽然感到头上不凉了,抬头一看,原来是妈妈打着伞来接我了。我说:“你现在应该在单位上呀?怎么过来接我了”“还不是怕你淋感冒了,本来我也不知道会下雨的。”一路上,妈妈使劲地把伞往我这边推,而她的大半个身子都淋湿了。我也想往妈妈那推推伞,让妈妈避避雨。可惜我太小,力气没妈妈那么大。一路上,车水马龙,交通都瘫痪了,我们在路上小心翼翼地往家走着。我的鼻子酸溜溜的,想:我一定要好好报答妈妈,为她捶背、洗衣服。。

雨越来越小了,太阳露出了笑脸,乌云吓得落荒而逃,地上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妈妈把伞收起来。我心里有许多话要对妈妈说,我看到她的眼里闪着什么东西,亮亮的。。

世界上处处都有爱

(王炜晨)

在我的记忆中,记得有一次李老师感冒非常厉害,嗓子都已经说不出话来了。我们都非常为李老师担心,上课的时候李老师只有让班长来给我们听写。下课后,同学们都非常关心李老师,有的同学给老师药,有的还亲切地问:“老师,您的嗓子很难受吧!”李老师用沙哑地声音说:“没事,多喝一些水就会好的。”还有的同学给老师送来了热水。真是“雪中送炭见真情”啊!

放学前,李老师不能说话,只好让李嘉诚来告诉大家老师想说的话。只听李嘉诚大声地喊:“中午把作业拿回去补好......”我们都觉得很好玩,但是又不敢笑。因为怕李老师生气,那样李老师的嗓子会好的更慢,我们就更没办法上课了。

中午回到家,我特别担心李老师的嗓子,“快点好起来,让李老师早日康复。”我默默地为李老师祈祷着。可是,一天、两天、三天......李老师的嗓子仍不见好转,我们焦急万分。怎么让李老师的嗓子好起来呢?我们没有想出好办法。终于有一天,李老师的嗓子好了,我们高兴地手舞足蹈,我们又可以听到李老师的声音了。

我长大后一定要发明一种药,吃后永不生病。让人们永远健健康康的生活。

谢谢您,我的好妈妈

(李子璇)

我的妈妈非常爱唠叨,每天出门前,她的“快嘴”就开始广播了:“上课好好听讲;不要做小动作;和同学要搞好团结......”我真是不明白,她的嘴未免也太快了吧!

我的妈妈虽然爱唠叨,但是她也有温和的一面。记得五岁的一天,我看见其他的小朋友都会骑两轮自行车,我就吆喝着让妈妈给我也买一辆两轮自行车。买了自行车以后,我第二天早早地起床,让妈妈带我去练习。到了广场上,我还没有骑两下就摔了一个大跤,我大声对妈妈喊道:“我再也不学了,没有想到要这么辛苦。”妈妈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你可要振作起来。”我听了,眼里含着感动的泪花,慢慢的站起来。我拍拍身上的土,又练习起来,直到我五岁半的时候,才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而且已经很熟练了!我知道,我学会了自行车离不开一个人——妈妈。如果不是她的那几句话,不是她那几个加油的动作和表情,我有可能现在还不会骑自行车。

在这里,我想对妈妈说:“妈妈,谢谢您对我这几年的养育之恩,我一定会铭记在心的,我长大了也一定要好好报答您,谢谢您,我的好妈妈!”

关爱(刘志坤)

这个星期,我有一次放学回家,跑着跑着,一不小心被一块石头给绊倒了,我的头皮被磕红了,妈妈看见了,赶紧跑过来把我扶起来,回到家后,妈妈二话不说地在洗脸盆里倒上了热水,把毛巾泡在水里,又把它拿出来敷在我的伤口上,我的伤口立刻觉得舒服多了,妈妈真是神医呀!过了一会儿,妈妈又重新涮了一下毛巾,把我的脸擦得干干净净,擦好之后,我就去写作业了,没过一会儿,我的伤口起了一个大包,火辣辣的疼,妈妈又忙了起来,只见她拿了一根棉棒,然后又沾了点药,没在我的伤口上,我的伤口一阵凉爽的感觉,我的伤口不痛了,妈妈又去给我和爸爸做晚饭,我心想照这样下去的话,妈妈晚上又会脖子很酸的,可是我又没办法来帮助她,我下定决心,晚上一定要为妈妈做一些家务,可是到了晚上,我不但把要帮妈妈做家务的事忘的一干二净,反而躺在床上悠然自得的看起课外书来,临睡觉前,我想起了这件事,不禁觉得我自己很没用,深夜,月光照在我的脸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妈妈的脖子又发酸了,我却视而不见。啊,真像我们昨天说的那一句“渐渐忘记了感动,忘记了说声谢谢”。

9.五年级语文鲸3人教版 篇九

师:前面我们学过了2、5倍数的特征,回忆一下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生:2的倍数的个位数是0、2、4、6、8;5的倍数个位上是0、5。

师: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是不是还看个位数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

教师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学生齐读课题。

二、小棒游戏,探究规律

1、师生小游戏

师:首先我们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怎么玩呢?找一个同学在这张数位表上随意用小棒摆出一个数,我能马上猜出它是不是3的倍数。信不信?

师:你来!

师:为了验证我猜得对不对,再请一个同学到前面的展台上用计算器来算一算,跟我比比速度。

学生摆出:51

师:51是3的倍数。我算的比计算器快吧?

师:能摆一个三位数吗?

学生摆出:312

师:312是3的倍数。

师:再来一个难点的。

学生摆出:1123

师:1123不是3的倍数。

师:想知道老师为什么判断的这么快吗?相信通过下面的操作你能发现其中的秘诀。

【评析:改变了以往先让学生猜测3的倍数的特征入手的形式,变为直接就用操作小棒引入,让学生一开始就抛开2、5倍数的特征的负迁移的影响。在课之始创设了学生“摆”老师“猜”这一互动环节。学生用几根小棒在数位表中摆数,无论学生摆的是几位数,老师都能迅速判断出这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速度远远超过计算器。“老师为什么判断的这么快呢?”学生被彻底征服且急于想知道答案,吊足学生的胃口。】

2、小组合作探究

(1)师:我们一起来看探究要求:用相应根数的小棒在数位表上各摆出3个数。

小组内合理分工,请大家静静的看一下合作要求——

①男同学操作前两行,女同学操作后两行,记录员将摆出的数记录在表格中。

②用计算器算一算,将3的倍数圈出来。

③仔细观察表格,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师:明白要求后,小组合作完成。

(2)集体交流:

师:哪个小组来交流你们的研究成果?再找个小助手。

第一小组:

师:问问大家你们摆的数没有问题吧!

师:给大家读读,你们圈出了哪些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发现了3根、6根小棒摆出来的数都是3的倍数。

师评价:关键要看小棒的根数,了不起的发现。

师: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第二小组:

师:来,介绍一下你们的发现。

生:只要小棒的根数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师:你们认为除了3根、6根,还有其它情况是吗?具体解释一下。

生: 9根、12根、15根……都行——

师:真是这么回事吗?以9根为例摆摆看。

学生活动。

师:来,说说你们小组摆出了哪个数,它是不是3的倍数?

生:我用9根小棒摆出了36,36是3的倍数。

师:哪个小组还想出三位数、四位数或是更大的数?

生:我用9根小棒摆出了216,216是3的倍数。

生:我用9根小棒摆出了3015,3015是3的倍数。

师:说得完吗?

生:说不完。

师:大家用九根小棒摆出来的数都是3的倍数吗?那你认为他们小组的结论合理吗?

生:很合理。

师:大家说着,我把它记录下来(板书):只要小棒的根数是3的倍数,摆出来的数就是3的倍数。

【评析:通过用“小棒摆数活动” 让研究对象直观化,降低了学生观察发现特征的难度,使得所学新知更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借助小棒这个脚手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很轻易的就会发现“只要所用小棒的根数是3的倍数,摆出来的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师:由摆数所用小棒的根数我们就能快速判断出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如果把摆小棒换成拨珠子呢?

二、拨珠子,进一步探究

师:(出示计数器)你认识它吗?仔细看,我拨出一个什么数,用了几颗珠子?

板书:345——3+4+5——十二

师:算一算345是3的倍数吗?

师:在你的脑子里想象一个计数器,随意拨出一个数,并想一想:

(1)各个数位上是几颗珠子,一共拨了几颗珠子?

(2)这个数是多少,算一算它是3的倍数吗?

师: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拨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操作点课件。

生:个位上有3珠子,十位上有6珠子,百位上有3珠子,一共用了12颗珠子,363是3的的倍数。

生:个位上有5珠子,十位上有5珠子,百位上有0珠子,千位上有5颗珠子,一共用了15颗珠子,5055是3的的倍数。

生:个位上是2颗珠子,十位上有5颗珠子,百位上有1颗珠子,千位上有2颗珠子,一共用了10颗珠子,2152不是3的倍数。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师:用12颗珠子拨出了363,是3的倍数,用15颗珠子拨出了5055也是3的倍数。想一想:用几颗珠子拨出的数是3的倍数?

生1:珠子的颗数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生2:只要各个数位上珠子颗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师:我们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也记录下来。(板书:各个数位上珠子颗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10.五年级语文鲸3人教版 篇十

《独坐敬亭山》是李白写的一首诗。当时正是他离开长安,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的时候。怀才不遇,幽愤在胸。这首诗的字里行间就强烈地表露了他的孤独寂寞之情。

诗中有一句“孤云独去闲”,这个“独”字很有意思,可以说是全诗的“魂”。看!寂寥的长空只有一片白云,所以称“孤”,其实也是“独”的意思;而就是这仅有的一片白云,也不肯片刻停留,而是很快就独自远远地飘走了。这样就只剩下了诗人一人。一个“闲”字在这里并非“清闲”,而是“闲”得无聊,“闲”得孤独!再联系到前面的“众鸟高飞尽”: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还有后面的“只有敬亭山”:只有敬亭山与自己为伴,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一“尽”一“只”,充分表现了作者众朋友远离的情景。于是,他只好向大自然去寻求慰藉,只能把敬亭山当成自己在世间的唯一知己。这是封建社会许多有理想、有才能的人在政治上遭受压抑后的精神状态。

一个“独”字充满了哀怨之情!

奇山妙水秀丽多姿

《桂林山水》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它语言流畅,意境优美,令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1引用——概述全貌。文中一开始便引用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千古赞语,给人以总体印象,最后又以诗一般的语言“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给人以形象的总体感受。

2对比——体现特色。文中运用了对比修饰手法,写漓江的水,与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比美;桂林的山,与峰峦雄伟的泰山、枫叶似火的香山比胜。这就突出了桂林山水的奇异、独特之处,令人向往。

3排比——突出特点。《桂林山水》运用了排比手法,如“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以及“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这两组排比句,生动、精练而传神地表现了桂林山水的突出特点。

4比喻——巧绘形象。形象的比喻可以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加具体动人。如写漓江水的绿“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写桂林山的奇“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写桂林山的秀“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等,真是历历如绘,栩栩如生,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美如画。作者正是在这如画的描绘中渗透了他热爱祖国山水的强烈感情。

“富有”的含义

《中彩那天》的最后一句是:“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这里的“富有”是什么意思呢?

想想看,在一个穷苦的汽车修理工之家,父亲幸运地成为获奖者,开回来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但是,父亲却因为“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神情严肃”得“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这是为什么呢?温柔的母亲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因为父亲买彩票时,帮库伯先生捎了一张,并作了记号“K”,正是这张带“K”字标记的彩票中了奖。因此,父亲觉得,这奖品不应属于自己,于是就在没人知情的情况下,毅然地拨打了电话,通知了真正的获奖者。

这一动人的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崇高的精神世界。父亲虽然失去了中奖的车子,但是得到了人情和道义,得到了心灵的宁静和快乐。这是一笔金钱买不来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这就是“富有”的含义:“富”就富在诚信,“富”就富在不贪不应得之财。这也照应了母亲的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富翁”与“尊严”

《尊严》是一篇阅读课文,写的是一个年轻人的“与众不同”:在穷困潦倒的情况下,他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别人施舍的食物。故事告诉我们,人可以没有财富,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文中杰克逊大叔的一句话发人深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个年轻人不像一群逃难人那样,看到“这么好的食物”,就“狼吞虎咽”地吃,顾不上说一句感谢的话,而是先问杰克逊大叔“有什么活需要我做”,而且坚持先做完活“再吃这些东西”!这是一种不以乞讨谋生存、要用劳动换食物的志气,这是一种不以贫穷为低贱、要以努力促改变的人格“尊严”。因此,杰克逊大叔暗暗“赞赏”他,让他为自己“捶捶背”,满足了年轻人的“尊严”需求。

杰克逊大叔慧眼识珠,对年轻人“现在什么都没有”毫不在乎,并把他留在庄园里干活。正是依靠这种在穷困潦倒情况下仍坚守自己“尊严”的精神,年轻的哈默终获成功,成为美国的“石油大王”。想当初,哈默如果和其他逃难者一样,见了水就喝,接过饭就吃,他能结识杰克逊吗?如果他不坚定地坚持先做完活“再吃这些东西”,他能使自己走向成功吗?

因此,“富翁”与“尊严”关系密切:维护自己“尊严”的人,就可能成为“富翁”;而失去自己“尊严”的人,就可能与“富翁”无缘,或者与“富翁”擦肩而过。你说是吗?

神奇的数字说明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中有许多数字,具有神奇的作用。

“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说明了黄河的频繁变化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而“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说明了黄河“河床逐年升高”的原因,因而也就“使黄河成了悬河”,容易造成可怕的大水灾。“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更是说明了黄河水土的严重流失造成了“农作物大量减产”。

由此可见,泥沙问题是最核心的问题。要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防止水土流失。这样,“黄河变好的梦想”才能成为现实。

如果没有这些数字的说明,我们怎么能形象地理解这一道理呢?

《夜莺的歌声》中的修辞

在《夜莺的歌声》一课中,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叙述了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孩子运用计谋,协助游击队战士歼灭敌人的事迹,突出表现了他面对凶恶的敌人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品格和强烈的爱憎情感。

1拟人。文章开头描写了一场战争后的破败情景,特别是“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地弯着腰”这一拟人,形象地突出敌人的侵略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破坏,连树木都“垂头丧气”(当成人来写)起来。这里,也饱含着人们的无比愤慨。

2双关。当敌人问孩子“你这里有没有人”时,小孩在回答中有一句“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里的“野兽”明里讲,是真的野兽,战争一开始,枪炮轰鸣,野兽都跑出了树林,跑进了村子;而实际上,是把敌人比作

“野兽”,人们见他们来了,“就都跑了”。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双关”,一方面表现小孩子的机智聪慧,另一方面突出了小孩子对敌人强烈的憎恨之情。

3排比。小孩子给敌人“领路”时,“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你看,他天真活泼,好像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其实,他是在迷惑敌人。况且,他的“学夜莺唱”“学杜鹃叫”正是在给游击队的同志们报信呢!这里的“排比”用得多好。

4借代。听鸟叫的那个人回答:“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课文中还有这样的叙述:“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这里的几个“夜莺”实际上都是指那个机智勇敢的小孩子:他学夜莺叫给游击队报信,他就像小夜莺那样机灵活泼,惹人喜爱。

5反复。课文的题目是《夜莺的歌声》,课文中多次反复出现“夜莺的歌声”,开始是“打破了夏日的沉寂”,中间是“越来越响了”,最后是“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不仅与题目是很好的“照应”,而且像一根红线贯穿全篇,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小“夜莺”用“夜莺的歌声”给亲人报信,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夜莺”的语言

在《夜莺的歌声》一文中,作者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的爱国少年的形象,使我们赞叹不已,而最值得品味的还是那小“夜莺”的语言,令人赞不绝口。

1埋下伏笔。在课文中,“军官点了点头,转眼间,他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表示了敌人的阴险狡诈,企图从孩子的口中探听游击队的消息。而小“夜莺”的回答干脆利落:“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这就不仅避开了敌人的盘问,而且乘机巧妙地引出了“杜鹃叫”,为下文用鸟叫声报信而不引起敌人怀疑埋下伏笔。

2曲解。“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显然,敌军官并未死心,想继续盘问出游击队的消息。小“夜莺”回答说:“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这是一种曲解。曲解是一种有意识进行歪曲理解的修辞手法。显然,小“夜莺”知道敌军官是问他还有没有其他人(游击队),但夜莺偏偏故意歪曲说成麻雀、乌鸦之类。在敌军官眼中,小“夜莺”真是一个只知贪玩的傻小子。

3闪避。“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军官突然问。敌军官采取突然袭击的方法,想让孩子在无意中透露出游击队的消息。小“夜莺”说:“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这里,表现了他的警惕性特别高,面对敌人的突然发问,故意闪烁其词,答非所问,运用了“闪避”的修辞手法,把游击队说成是蘑菇,这种“风马牛不相及”的回答令敌人哭笑不得。

一幅农村田园画

范成大是宋代的进士,做过一些地方官,并做了两个月副宰相。他曾作为使节到金朝去谈判国事,抗争不屈,几乎被杀。后来退隐到故乡石湖。他怀有报国大志而不能实现,同情人民苦难又无能为力,因此创作了许多非常有特色的田园诗,洋溢着热爱生活的激情。《四时田园杂兴》就是他退居家乡后随兴写的一组大型田家诗。一共写了60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的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诗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了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的是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把水写活了

《趵突泉》记叙了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美丽景色,依次描绘了趵突泉水的清浅、鲜洁和大泉、小泉优美动人的姿态。形象的描述以及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个人真切的感受,把趵突泉的水写得活灵活现,情趣横生,使人读后感慨万千。

1清格凌凌的水。文章开始以“清浅”突出泉水的清澈透亮,以“鲜洁”说明水质的清净新鲜,简明地描写了趵突泉的水是清格凌凌的;而紧随其后的“岸边的垂柳倒映在水面,上下都是绿的”和后面的“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进一步摹写了趵突泉“池里的水清极了”。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

2喷涌不息的水。趵突泉是“一溪活水”。作者用比喻手法来写三个大泉眼,既表现了泉的特点,又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它的水“冒出水面半米来高”,多么壮观,多有气势!而比喻句“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突出了水的旺盛声势,后面的“没昼没夜地冒,冒,冒”一句,连用三个“冒”字,造成了一种急促跳跃的节奏,给人以“翻滚”的实感。第二个比喻句“好像永远不知疲倦”,进一步说明了水的喷涌不息,体现了大自然的蓬勃活力。永远那么纯洁,那么活泼,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3千姿百态的水。文中写池边的“小泉眼”,一个“数不清”足见其数量之多,而用几个“有的”排比句式突出了它冒出的水泡姿态各异,精彩纷呈。最后,用“没有哪一种珠宝能比得上”夸张说明了水泡“五光十色”的璀璨夺目,实在令人珍爱。作者运用比喻手法来写小泉,既表现了小泉的特点,又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小泉冒水,作者觉得有的像大鱼吐水,有的像一串明珠,有的像一朵攒得很整齐的珠花。从作者的感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小泉的秀美。

从三个大泉的喷涌、翻滚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大泉的壮美,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从课文中的“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这个省略号,我们可以想象出很多小泉作者还没有写出来,激发联想的兴趣,真是“读有尽而意无穷”啊!

《小珊迪》中的感情变化

《小珊迪》一文写的是孤儿小珊迪,为了換零钱遭遇车祸,临死前托付弟弟还零钱,最后悲惨死去的故事。文章以作者对小珊迪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层层深入地层示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1讨厌。课文开头,小珊迪一个劲地想要“我”买他的火柴,打断了“我”与同事的谈话,因此,“我”感到讨厌;当同事说不需要时,他又以火柴价格便宜来请求;当“我”也说不要时,他又以降低价格的方式再次乞求;我们以没有零钱第三

次拒绝他,他再一次苦苦哀求说他“饿极了”……这样的由请求到乞求再到苦苦哀求,一句话比一句话重,使“我”觉得讨厌。但是,由此也可以想象到小珊迪饱受饥寒、受冻挨饿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于是无形中又产生了一些同情。

2同情。看着小珊迪“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再联系他的穿着,可以知道他是一个非常穷困、不得不在严寒中卖火柴,靠劳动谋生的孩子,不是那种靠欺诈骗取钱财的人:特别是晚上,小珊迪让他的弟弟送来找“我”的零钱,并告诉“我”小珊迪在换钱回来的途中遭遇车祸伤势很重。“我”对这对孤儿的同情进一步加深,并由此对那个社会的冷酷和不平等产生了憎恶。

3感动。饥饿贫穷的小珊迪在重伤之际仍不忘还顾客的零钱,这是多么诚实的孩子!他坦荡的人格让“我”感动;他在生死关头还牵挂着弟弟小利比:“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这又是多么善良的表现!由此,“我”被小珊迪再次深深地感动,慨然答应照顾小利比。从“我”的感动中,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小珊迪的美好品质诚实、守信、关心他人。

课文的结尾饱含深情地赞美:“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的品质,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这是作者强烈感情的充分流露。是的,小珊迪的故事将永远流传,打动更多读者的心。

《黄继光》一文中的“!”

在《黄继光》一课中,多处用了感叹号“!”。细细体味,其趣无穷。

“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这是“冰雹一样的”子弹对准黄继光射击,他“肩上腿上都负了伤”的情况下,同志们看到的动人情景。三个“!”,一是惊喜的呼唤;二是由衷的感叹;三是激情的赞美!惊的是他的非凡举动,叹的是他的坚强意志,赞的是他的崇高精神。

“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这是黄继光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满怀深仇大恨,用手雷炸毁敌人半边火力点的壮烈情景。这里的“!”显示了黄继光的声威,也显示了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无比巨大的声威。

“指导员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这里的“!”预示着一个多么惊天动地的雄姿:“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展示了一颗多么壮怀激烈的赤心!

“‘冲啊!为黄继光报仇!喊声惊天动地。”这是在黄继光英勇献身之后,指战员发出的愤怒呼喊——犹如火山爆发一样的复仇心声。这里的两个“!”是对指战员急欲杀敌报仇的正面描写,也是对黄继光精神给予人们激励、鼓舞之大的进一步凸观。

《可爱的草塘》的写作特色

《可爱的草塘》一文围绕着草塘的“可爱”,生动地描写了草塘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赞美之情。其写作手法多样,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描写展示“可爱”。课文中大量运用了描写手法,充分展示草塘的可爱。如用“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写了草塘“浪花”的与众不同、活灵活现。用“不大的水泡子……挤挤挨挨的都是鱼。”“筷子长的鲇鱼,手掌宽的鲫鱼,一条又一条不住地往岸上拋”等描写,表现了草塘的物产丰富。

2对比突出“可爱”。作者开始对北大荒不了解,“感到一切都不习惯”“觉得没意思”“待腻了”。但是当他初次见到草塘时,就被萆塘的大而美所陶醉了。他情不自禁地说:“这草塘真美啊!”由衷的赞叹表达了他对車塘美景的“喜爱”之情。当作者看到小河的奇特情景时,更是赞叹不已。一个“啊”字,说明他已经爱上了这个地方,完全陶醉于这迷人的景色之中。这是一个对比。还有最后一段,作者想“洗一洗脸”,但草塘的美深深打动了他,因此生怕因洗脸打破这美好的景象,于是就“犹豫了”。这矛盾的心情又是一个对比,再一次突出了他对北大荒深深的爱恋。

3排比强调“可爱”。在课文中,作者还运用了排比句,强调草塘迷人美景的可爱。如“一条清澈的小河奇迹般地出现在我的眼前。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这里的“绿草”“蓝天”“白云”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情形各不相同,但都是那么美丽迷人,那么可爱。

4对话围绕“可爱”。这篇文章的对话用得多,用得好,用得妙。比如“不过你得紧跟着我走,俺这儿狼可多啦!”是小丽吓唬“我”的话,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她的“假话”一是抓住了北大荒过去“大而荒,广而野”的特点,二是以此反衬今天草塘的可爱。这种欲褒先贬的手法使人变惊为喜、变厌为爱。又如“我故意逗她:‘别光说美的,若是冬天呢……”这句话意在探听冷落、萧条的冬天里的北大荒,但是却引出了“冬天更好玩”的动人情节,深化了赞美之意。而后面“我”的继续深究:“哦,你这么一说。北大荒好得哪儿也比不啦?”这一反问,更是将北大荒之美和对它的惊叹之情,推向高潮。

看可爱的草塘,赞可爱的草塘,作者写的《可爱的草塘》实在可爱!

上一篇:中学榜样记叙文优秀作文下一篇:述职报告大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