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作业场所检查表

2024-07-26

粉尘作业场所检查表(4篇)

1.粉尘作业场所检查表 篇一

黔南州长顺县新寨乡福兴煤矿作业场所

粉尘危害防治专项检查

福 兴 煤 矿

二0一四年八月十二日

长顺县福兴煤矿作业场所

粉尘危害防治专项检查整改情况报告

长顺县安监局:

为认真吸取江苏省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公司“8.2“特别重大粉尘爆炸事故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政府8月3日安全生产专题会议(黔安监电传[2014]17号)文件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检查。特别是对井下作业场所粉尘危害防治专项检查,排除治理粉尘安全隐患,切实从改善我公司井上下作业环境,保护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进一步加强煤矿作业场所粉尘危害防治工作着手。福兴煤矿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于8月11日深入开展了粉尘危害专项自查自纠工作,现将自查自纠及整改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福兴煤矿按照部署成立了煤矿作业场所粉尘危害防治自查自纠领导小组。

1、煤矿作业场所粉尘危害防治自查自纠领导小组:

组长:姚嗣斌

副组长:李应福宁志旺

成员:张庭华钟望成陈帮俊谢长军李培成向纪容 陈宜新杨兵徐芳成罗必军朱海涛陈贞国调度中心 物质供应科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傅建勇任办公室主任

3、明确了煤矿作业场所粉尘危害防治自查自纠工作中各成员职

责。

对煤矿作业场所粉尘危害防治自查自纠工作组成员进行了详细分工,责任明确,自查自纠问题及整改效果明显。

二、按照文件要求,我公司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可自查自纠工作。

1、是否按照上级有关部门要求建立了煤矿作业场所粉尘危害治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并负责煤矿作业场所粉尘危害防治专项行动。

2、是否建立了煤矿作业场所粉尘危害防治责任制、煤矿作业场所粉尘危害治理制度、岗位操作规程,并按照制度规程严格执行。

3、是否积极开展粉尘危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4、煤矿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接触粉尘危害人员是否参加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5、是否按照《煤矿企业职业卫生安全卫生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标准》(AQ1051—2008)规定,为从业者配备了个体防护用品。

6、是否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粉尘危害及危害后果,并在作业场所设置职业危害警示警标。

7、公司是否与从业人员签订了劳动合同,强化用工管理,并切实履行了告知义务。

8、公司是否及时、如实申报了企业存在的危害情况。

9、粉尘危害经费投入和保障情况是否按照国家法规执行。

10、是否定期开展了粉尘检测、监测、评价,以及将结果定期公布。

11、粉尘控制措施、粉尘危害防治制度、综合防尘体系是否建立,以及运行情况如何。

12、是否组织从业人员进行了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前尘肺病体检,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三、通过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整改落实情况

1、长顺县福兴煤矿按照煤矿作业场所粉尘危害专项治理相关要求部署成立了煤矿作业场所粉尘危害治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负责煤矿作业场所粉尘危害防治专项行动,为粉尘危害治理责任落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对煤矿作业场所粉尘危害防治成员进行了详细分工。责任明确,治理效果明显。

2、我公司2012年就已按照上级部门相关要求建立了煤矿作业场所粉尘危害防治责任制、煤矿作业场所粉尘危害治理制度、岗位操作规程,并与今年按照新的国家、省等法律法规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已按照新的管理制度严格遵照执行并落实。

3、我公司利用每周五、六安全列会和培训进行专题讲座。利用宣教片、网络,报纸等广泛宣传粉尘的危害性,大力普及职业危害防治知识,提高我公司广大从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4、煤矿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接触粉尘危害的人员参加了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情况如下:

①矿长、总工程师、生产矿长、安全矿长及机电矿长等均参加了贵州省举办的职业危害讲座学习。

②粉尘监测工均参加了特殊工种培训,并持证上岗。

③对接触粉尘危害的人员由我公司在日常安全培训和安全知识讲座中进行灌输有关职业卫生防治知识。

5、我公司按照标准每个月对从业人员发放防尘口罩2各,并要求从业者正确佩戴,否则按“三违”行为进行处理。

6、通过自查自纠,决定在日常安全培训中向从业人员灌输有关粉尘危害及危害后果的常识,强调搞好粉尘治理的重要性,并在井口醒目位置设置了公告栏,同时在井下各作业地点设置了职业危害警示警标。

7、公司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与从业人员签订了劳动合同,同时自查自纠进一步强化了用工管理,切实履行了告知义务。

8、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每年按时、如实的进行了粉尘危害情况申报。

9、通过自查自纠,包括购买粉尘监测仪器、综合防尘设施、设备,职业危害防治经费,推广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费用,都确保了专款专用。

10、粉尘控制措施、粉尘危害防治制度、综合防尘体系建立,以及运行情况整改如下:

①矿井从地面到井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综合防尘体系,并按照贵州省新下发的职业病防治标准及时进行了修改完善,施工队都建立有完整的粉尘防治管理制度,并严格遵照执行。通风科每10天对井下各用风地点进行了一次全面测风。定期对主要巷道帮壁粉尘进行了冲刷。

②在地面西侧建立了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容量为300m³的静压

水池;防尘管路全部按照标准铺设到井下所有可能产生粉尘的地点。

③采掘工作面都已建立了综合防尘系统。在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道安设了两道控制风流的防尘水幕,各车场转载点均安设了防尘喷雾装置,防尘效果良好。

11、我公司已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在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进行了体检,并按职业健康检查周期进行了定期检查,检查结果如实告知了每一名从业人员,同时为每一名职工建立健康档案,并设专人进行管理,切实履行了企业承担的责任。

我公司通过此次自查自纠工作,所有问题已经全部整改落实到位,切实提高了我公司作业场所粉尘危害防治水平。

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福兴煤矿作业场所粉尘危害防治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排除整改,切实从保障从业人员的健康和相关权益着手,扎实搞好我公司的粉尘危害防治工作,确保粉尘危害防治工作顺利进行。

长顺县福兴煤矿

2014年8月12日

2.粉尘作业场所检查表 篇二

关键词:矽尘,总尘,主动监测,影响因素

矽尘作业是指接触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 俗称矽尘) 的粉尘作业。 矽尘是工业界广泛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长期吸入矽尘可引发矽肺,矽肺是我国目前最为严重的职业病[1]。 金山区矽肺发病较严重,位列全区职业病总例数第4[2]。 矽尘接触水平是矽肺发生的关键[3],该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企业规模、作业特点、作业环境[4,5]等。 因此,本研究对金山区所有矽尘作业场所中的矽尘暴露水平进行了检测并调查相关影响因素, 以期为矽尘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防控和职业卫生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根据金山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简称区安监局) 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系统和2013 年金山区疾病预防控制( 简称疾控) 中心公共卫生体系建设3 年行动计划之职业卫生档案建立信息系统, 共核实确认30 家企业含有矽尘职业病危害因素, 将其全部纳为本次调查对象。

1.2 方法

1.2.1现场采样和检测2014 年5—9 月, 按照GBZ 159-2004 《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和GBZ/T 192.1-2007《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 部分:总粉尘浓度》 要求,采用个体采样方法对作业场所中矽尘总尘进行采样和检测。 采用GILAIR Plus空气采样泵和直径为37 mm过氯乙烯测尘滤膜, 流量设置为1~5 L/min,上下午各采2 h,采样对象为不同岗位的、接触粉尘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作业工人。将个体采样头固定于测试者衣领上, 保持进气口在呼吸带水平,采样泵固定于一侧腰部。 采样时记录下被采样对象姓名、采样日期、采样场所、采样流量、采样时间、采样点的温度和气压。 采用XS205DU电子天平( 精确度为1/10 万) 称重采样前后的滤膜重量,根据滤膜的增量和采气量, 计算空气中总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CTWA) 。

1.2.2 影响因素调查和资料收集采用上海市疾控中心的“ 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问卷对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影响因素包括作业特征( 持续/间歇) 、设备状态( 敞开/ 密闭) 、操作方式( 手工/机械) 、作业类型( 固定/流动) 、环境因素( 厂房内/ 室外露天) 和通风设施及效果等。 由采样人员在现场采样过程中对采样对象和采样环境进行询问、观察和记录。

1.3 统计学检验运用Epi Data 3.1 软件录入, 再以excel格式输出和建立数据库; 采用SPSS 16.0 进行统计,采用单样本K-S方法检验数据正态性,检验水准为0.05,正态性检验后再描述集中趋势。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共调查30 家企业,涉及矽尘作业场所47 个。 有27 家企业涉及到的43 个矽尘作业场所为干式作业。 有3 家企业涉及到的4 个矽尘作业场所是湿式作业。 现场调查发现,部分企业在生产场所使用了吊扇,且是在干式作业的环境下,造成二次扬尘。 此次30家企业共采集105 份样本,11 家企业合格,企业合格率为36.7%;35 份样本合格, 样品点合格率为33.7%, 18个场所合格,场所合格率为38.3%。

2.2 不同基本特征矽尘企业空气中总尘检测结果30家矽尘企业中,微型企业合格率和点合格率均最高,总尘CTWA算术平均值最低,小型企业合格率最低,且现场总尘CTWA最高值达到46.7 mg/m3; 内资企业空气中总尘达标情况优于外商投资企业; 矽尘危害因素总尘中游离Si O2≥80%的企业现场检测情况优于<80%的企业,总尘浓度平均值为1.40 mg/m3。 见表1。

2 . 3不同作业特征矽尘企业空气中总尘检测结果105 份样品中103 份为厂房内采样,2 份为室外露天环境下采样, 厂房内合格率为33.0%;设备状态为半密闭,操作方式为手工作业,作业特点为间歇作业、作业点为固定作业现场检测的结果优于相应的特征;与污染源越近,样品合格率越低;企业以自然通风和混合通风( 自然通风为主,辅以轴流风机) 为主,但混合通风现场检测结果优于自然通风; 在作业现场通风效果好的条件下,所采样样品全部合格,而在通风效果差的条件下,所采样品的点合格率仅为22.7%。 见表2。

3 讨论

本次对辖区内所有矽尘企业开展矽尘职业病危害因素主动监测, 较真实地反映了辖区内矽尘作业环境中总粉尘暴露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此外,我们采用个体采样法进行采样,相对于定点采样,更真实地反映了劳动者矽尘暴露情况。 因为个体采样时采样器固定在劳动者身体上, 采集的样品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研究证实,个体采样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定点检测结果,个体检测结果比定点检测更能反映工人的实际接触水平[6,7]。

注:矿尘浓度为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CTWA) 。a企业规模是根据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季、财政部、国家编计局《 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通知》 划分的。b内资企业是指以国有资产、集体资产、国内个人资产投资创办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联营企业和股份企业等5类;外商投资企业指由中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共同投资或者仅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cK-S检验中, P<0.05,因此数据呈偏态分布,用中位数描述集中趋势。

注:矿尘浓度为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CTWA) 。a通风效果好:自然通风的气流组织合理,或机械通风排毒设施完善,新风量和换气次数始终能达到设计要求;通风效果中:自然通风的气流组织基本合理,或具备机械通风排毒设施,新风量和换气次数略低于设计要求;通风效果差:自然通风的气流组织不合理,或机械通风排毒设施不完善,新风量和换气次数不能达到设计要求。

本次调查发现金山区矽尘作业场所中粉尘总尘浓度合格率较低,此结果与相关报道结果较为吻合[8,9,10]。不同企业规模中,微型企业合格率和点合格率均最高,与上海市不同规模电焊作业空气中电焊总尘研究结果一致[4],内资企业空气中总尘达标情况优于外商投资企业,其原因是外商投资企业均为中型企业,生产设备密集,生产量大,空气中矽尘超标严重。 矽尘危害因素总尘中游离Si O2≥80%的企业现场检测情况优于<80%的企业,因为企业总尘中游离Si O2含量较高, 企业对职业卫生管理较重视,有意识地加强作业场所通风功能。

粉尘检测是控制作业环境中粉尘浓度, 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研究证实,作业场所中粉尘暴露受企业规模、作业特点、通风、作业环境特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4,5]。 本研究显示,设备状态为半密闭、操作方式为手工作业、作业特点为间歇作业、作业点为固定作业现场检测的合格率优于设备状态为敞开、操作方式为机械作业、作业特点为连续作业、作业点为流动作业。 设备敞开和作业点流动使粉尘大量飘逸到作业环境空气中, 所以企业最好是密闭、 固定作业; 间歇作业使空气中粉尘通过通风设施扩散到外环境中,降低了作业场所中粉尘浓度;本研究手工作业检测结果优于机械作业,是由于手工操作力度相对较轻,是局部的;而机械操作是敞开作业,力度相对较大,是全方位作业,导致空气中总尘浓度较高。 本次采样环境绝大多数是厂房内, 厂房内空气中粉尘浓度控制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良好的通风设施, 本研究证实通风效果好的企业采集样品全部合格, 而通风效果差的企业采样的样品合格率仅为22.7%。

综上所述, 企业应加强矽尘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如设备状态为全密闭、作业特点为间歇作业、作业点特征为固定做业且通风良好,以降低矽尘作业场所中粉尘浓度,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 同时做好日常的委托检测, 对检测结果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 强度) 超标的项目,企业必须及时对其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进行作业。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王丹,张敏.中国2010年报告尘肺病发病情况分析[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2,30(11):801-811.

[2]王丽华,樊哲优,王朋,等.2000-2012年上海市金山区职业病发病情况[J].职业与健康,2014,30(4):436-438.

[3]张幸.消除矽肺病任重而道远[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2,30(1):1-2.

[4]刘美霞,杨凤,丁文彬,等.2012年上海市工作场所电焊烟尘的定量暴露评估[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4,31(2):81-87.

[5]杨桂茹,吕同辉,云霞,等.焊接烟尘的影响因素及其防护措施[J].焊接,2002(7):35-36.

[6]胡浩,范衍琼,谭剑明,等.定点采样和个体采样方法检测电焊烟尘(总尘)浓度差异分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9,26(4):207-208.

[7]杜成,陈林.定点与个体检测电焊烟尘浓度对照研究[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3,31(5):265-266.

[8]钱耀忠,沈菊华,汤叶花,等.2013年上海市奉贤区铸造企业作业场所空气中矽尘浓度检测结果[J].职业与健康,2014,30(14):1889-1891.

[9]祁成,吴家兵,吴琨,等.某熔模铸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及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11):181-184.

3.35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检查程序 篇三

版权信息:本文来自职业卫生网:http:///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防毒防尘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8/SC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省管理学学会、黑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厅。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史丽萍,李玉伟,贾洪雁,金振声,李冰,杜泽文。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检查程序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检查应该遵循的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卫生检查部门对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进行的职业卫生状况的检查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煤矿除外)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检查适用本标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1651-2008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Z 188-2007 职业卫生监护技术规范 GBZ/T 224-2010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47号令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作业场所 workplace 是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并由用人单位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所有地点。3.2 职业卫生 occupational health 是对作业场所内产生或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健康损害进行识别、评估、预测和控制的一门科学,其目的是预防和保护劳动者免受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的健康影响和危险,使工作适应劳动者,促进和保障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福利。3.3 检查程序 inspection procedure 是指检查人员在实施检查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法定程序,是检查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形式、时间顺序和持续状态。3.4 检查人员 inspector 具备职业卫生领域相关业务知识,取得行政执法资格,由检查部门指定、授权,依据法律法规和标准对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行使监督管理职能的人。3.5 检查记录 inspection record 是指在检查过程中,用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对检查活动和用人单位状况进行记载。3.6 职业病危害因素 occupational hazards 在职业活动中产生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3.7 个人防护用品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又称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为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外界因素伤害而穿戴、配备以及涂抹、使用的各种物品的名称。4 一般要求

4.1 实施检查前准备 4.1.1 检查前准备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检查是以识别可能危及相关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目的,确定其职业卫生状况的一系列活动。其任务来源主要包括检查工作例行安排和投诉两方面,一般根据检查起因设置检查的频率。

在检查活动实施前需要进行的准备包括:信息准备、文件准备、人员准备、装备准备。4.1.2信息准备

信息准备主要包括熟悉用人单位情况、查阅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等项工作。用人单位情况信息主要包括: ——产业类型;——生产规模;——生产工艺;——原辅料使用;——职业危害因素;——防治设施;——备案信息;——以往检查信息;——整改情况;——行政处罚书履行情况等。4.1.3文件准备

文件准备主要包括确定重点检查内容、文书准备和证件准备。确定重点检查内容:根据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常见问题、以往的检查记录和本次检查的目的来确定检查的重点内容。

文书准备是根据本次检查需要,集齐将可能需要填写的空白文书和已经填写完成的文书的活动。主要包括: ——企业须知;——现场检查记录;——询问笔录;——勘验笔录;——抽样取证凭证;——整改指令书;——强制措施决定书;——先行登记保存证据通知书;——检查清单;——用人单位以往的检查记录等。

证件准备是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集齐检查需要携带并出示的相关证明类文件的活动。这些证明一般包括: ——检查批准文件;——执法证件等。4.1.4人员准备

人员准备是形成能够胜任本次检查行动的检查组的活动。主要包括成立检查组,并配备相关专家的相关准备活动。成立检查组:检查组是由两人以上构成的检查队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检查人员应当回避: ——检查人员是用人单位负责人的近亲属的;——检查人员或其近亲属与用人单位有利害关系的;——可能影响本次检查公正性的其他情形。专家准备:在涉及专门作业场所或复杂的危害,如果检查人员确定专家协助下进行检查是必要的,可以请其他部门的技术专家协助进行检查。并要使内部和外部专家协调他们的活动,协助检查人员进行检查。

检查人员的着装应满足用人单位的安全要求。如:生产场所禁止穿高跟鞋,易燃易爆场所要求穿着防静电服等。4.1.5装备准备

装备准备是集齐本次检查需要的技术和工作手段的活动。主要包括检测工具、个人防护用品和记录工具等装备的准备。在检查开始之前,检查人员要确保已经携带所有需使用的检测设备到作业场所,必要时可采用被检单位符合国家标准的相关个体防护用品。确保其符合计量法规的要求,并确认其已校准可正常工作。在检查开始之前,检查人员应确保携带所有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到作业场所,并确保其正常工作。检查人员应当接受培训,确保掌握需要佩戴的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相关限制。常用个人防护用品包括: ——安全帽;——安全眼镜或护目镜;——空气呼吸器;——防尘或防毒口罩;——耳塞;——安全手套;——安全鞋;——阻燃、阻辐射等功能的连衣工作服等。

在检查开始之前,检查人员要确保已经携带记录检查情况的相关工具,并确保其状态良好。主要包括:

——图像记录设备;——声音记录设备;——其它记录设备。4.1.6 提前告知

提前告知是检查前的告知准备,包括检查前布置和提前通知用人单位两项准备工作。

检查前布置的主要目的是在检查实施前,将检查企业、检查主要内容、检查性质等要求布置给检查组成员。一般而言,由有关部门负责的职业卫生检查,其检查人员不可以提前通知接受检查的企业。

提前告知的目的是在检查实施前,将检查的相关信息正式通知用人单位的行为。一次检查活动做提前告知通常是在下列情况之下:

——当检查是在正常营业时间之后进行,可以进行提前通知;——当进行检查过程中有特殊安排需要时,例如,有必要维持检查机构的安全及保护检查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时可以提前通知;——其他法律法规许可的检查需求。4.1.7 制定检查计划

制定检查计划是根据检查目的、检查对象、检查内容、检查时间、检查方式、检查地点以及检查人员等形成书面报告,并视检查性质决定存档和报批事宜。当检查为例行性质时,为简化程序采用存档方式;当检查为非常规检查性质时,为严谨程序采用报批方式。在一般情况下,检查都应在用人单位正常工作时间内进行。

检查人员应当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检查信息不被泄露。在开始检查之前,检查人员应该确认所要检查的场所正在进行正常的商业活动,确认其没有得到提前通知。如果查明用人单位通过某种途径获知检查消息,应终止本次检查。4.2 检查人员身份告知 4.2.1告知程序

检查人员到达用人单位后,检查组要对用人单位的负责人按照自我介绍、出示有效证件和检查人员身份确认的程序进行身份认定。4.2.2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是将检查组的身份、任务等信息向用人单位负责人传递的过程。身份介绍的主体内容包括:

——检查组所属机构;——本次检查的任务;——本次检查的性质;——检查组组成等。4.2.3出示有效证件

有效证件通常指县级以上政府执法部门颁发的可以证明自然人和法人身份的证件。检查人员的有效证件主要包括: ——检查批准文件;——执法资格证件。4.2.4检查人员身份确认

当用人单位对检查人员身份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存在疑问时可通过合法方式和途径确认检查人员身份的有效性。通常包括: ——电话确认方式;——网络确认方式;——其它确认方式。

如果用人单位发现存在检查回避事由的,可向检查部门申请其回避,由部门负责人决定该检查人员是否应该回避。4.3 检查活动说明 4.3.1说明的构成

检查活动说明是履行告知检查目的、性质、内容等相关信息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用人单位正确理解检查活动,并防范异常行为的出现。由初步接触和检查前会议两部分构成。4.3.2 初步接触过程

4.3.2.1初步接触过程的主要目的是确认得到用人单位的同意并进入作业场所,为检查工作正式实施建立条件。

4.3.2.2 同意。在开始检查前,除非该作业场所属于向公众开放的性质,否则检查人员应当取得用人单位的同意后再进入作业场所,同意的途径如下: 现场同意。检查人员应当从用人单位的管理层代表那里获得同意进行检查的信息,或从有相应权利的企业代表处获得。

通讯同意。当上述代表均不在作业场所,检查人员应当与用人单位负责人通过通讯手段,获得同意进行检查的信息。

——如果通过通讯手段用人单位负责人同意检查,但无法到达作业场所,检查人员应要求用人单位负责人指定专人陪同检查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如果通过通讯手段用人单位负责人同意检查,但要求检查人员等待用人单位负责人到达作业场所,当条件许可时,检查人员应等待用人单位负责人或其代表的到来。

4.3.2.3 强制检查。实施强制检查的检查人员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补办相应批准手续。行政机关负责人认为不应当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应当立即解除。强制检查包括如下情形:

——如果等待超过一个合理的时间段,即用人单位负责人在一小时内没有出现在用人单位,检查人员应实施强制检查;——如果检查人员作出真诚的努力后,仍没有得到用人单位负责人的同意,检查人员应实施强制检查,并将为获得用人单位负责人同意所做出的努力用文件的形式记录下来,并要求检查方和用人单位代表签字确认。

4.3.2.4 拒绝进入。对于用人单位负责人拒绝接受检查的情形,检查人员可考虑将其视为拒绝进入。此时,检查人员应当通告用人单位相关主管和部门,并依法提请公安机关协助。4.3.2.5 警告。向用人单位告知“无正当理由拒绝行政机关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当属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3.2.6 特例。如果遇到其它不适于进行检查的情形,如:劳动争议、正当理由的停产等,应该向上级报告,并形成记录,同时对检查计划进行合理调整。4.3.3 检查前会议

检查前会议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公开、正式的方式启动检查活动。是否召开视检查活动的复杂性而定。

检查前会议召开前,检查人员需要对下述关键人员的姓名、职位等身份进行认定,以确保其身份的有效,需要确认的人员一般包括: ——用人单位所有者代表;——用人单位经营者代表;——用人单位职工代表或工会代表;——用人单位其他陪同人员。检查前会议的参加人员应该包括: ——检查组成员;——用人单位的所有者代表;——用人单位的经营者代表;——用人单位的职工代表或工会代表。检查前会议的议题主要包括: ——告知检查的计划;——告知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用人单位进行基本情况介绍。

检查前会议的延误可能发生在以下情形:

——如果一项检查的任务来源属于举报情形,检查人员应要求立即介入职业卫生伤害事件,当劳动者远离该伤害风险后,检查人员再启动检查前会议;——当不能举行联合的检查前会议时,检查人员应当考虑在适当的情况下举行分离的检查前会议。

4.4 实施检查

4.4.1现场检查过程 检查前会议结束后,检查人员开始实施现场检查。现场检查过程包括:成员组成、检查活动、形成记录三个主要环节。4.4.2现场检查活动人员构成

为保证检查工作的合法性,保障相关方的权利,参与现场检查活动的人员构成检查组人员、陪同人员和现场人员。检查组人员履行检查职责,陪同人员履行解释和监督职责。检查组构成人员包括: ——检查人员;——用人单位代表;——用人单位职工代表或工会代表。当用人单位代表不在作业场所时,应该由其指定的现场代表临时代替,并负责答复检查人员关于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询问。

如果需要借助翻译或手语人员来进行有效地沟通,检查人员要确保拥有可靠的翻译和手语人员。

检查人员应当告知任何参与检查的职工代表,用人单位有责任补偿其因陪同检查人员执行检查而耽误的时间,如果企业拒绝对员工进行补偿,在拒绝发生后的六个月内,由用人单位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或仲裁,对仲裁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检查人员在现场检查过程中,要对相关用人单位新出现的相关人员进行身份核实,以保证其身份真实。

4.4.3确定检查内容

当检查人员认为有必要调整预先制定的检查计划时,应该在下述范围内确定检查内容,这些内容包括:

——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情况;——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建立、落实及公布情况;——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工作岗位的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情况;——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制度落实情况;——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情况;——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检测、评价及结果报告和公布情况;——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的配置、维护、保养情况,以及职业病防护用品的发放、管理及劳动者佩戴使用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后果警示、告知情况;——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情况;——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情况;——提供劳动者健康损害与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关系等相关资料的情况;——依法应当监督检查的其他情况。

其他内容要求可按照检查任务、相关新规定由监管机构确定。4.4.4作业场所检查活动的实施

作业场所检查是按照规定的检查内容对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状况通过询问、查看、检测等方式进行评定的相关活动。检查活动的实施包括如下过程:

——听取汇报,通过听取该现场负责人的口头解说来获得检查基本信息;——凭证核实,通过查验相关记录、档案等文件来进一步获得所需检查信息;——现场检测,借助检测仪器设备对现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量测量,获取准确检查信息;——口头交流,通过现场询问补充检查所需的信息资料;——提取证据,通过复制用人单位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文件、资料,采集有关样品来获得物证。

检查限制。对于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的作业场所经相关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以实施限制性检查或免于检查,包括:

——法律规定的保密场所;——符合免检要求的场所;——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形。4.4.5形成检查记录 检查活动结束后,检查组要完成检查笔录的制作,并向用人单位现场人员呈现笔录和其他记录,同时听取用人单位陈述或申辩。职业卫生检查记录是根据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职业卫生技术标准,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状况进行检查、监督、监察时所形成的记载。记录种类包括:

——采用不同方式形成的记录(方式是指做事的手段和形式),如:文字记录、图片记录、语音记录、影像记录;——针对不同过程形成的记录,如:全过程记录、专项检查过程记录;——具有不同功能形成的记录,如:事实记录、结论记录。记录人员可以为专门的记录员,也可由检查组的成员来兼任。

——当记录工作不需要特殊技能时(如文字记录),可以采用由检查组人员兼职记录人员的方式;——当记录工作需要特殊的技能时,为保证记录的质量,需要配备专职的记录人员;——当检查活动为大型的、全面情形时,需要配备专职的记录人员;——当检查活动为小型的、局部情形时,可以采用由检查组人员兼任记录人员的方式。记录事项由一般事项和特定事项构成。一般事项包括: ——用人单位名称;——用人单位地址;——负责人姓名;——负责人联系电话;——记录序号;——记录日期;——检查人签字;——用人单位意见;——用人单位代表签字。特定事项包括: ——检查内容;——检查要求;——检查依据;——检查方式;——存在问题;——处理意见等事项。

记录制作份数主要考虑下述要求:

——对现场进行多次检查的,每次均应制作检查记录;——有多处现场的,分别制作笔录;——为满足存档要求,应该一式两份。4.4.6记录的签字确认

检查记录由用人单位相关人员核对无误后,检查人员和用人单位人员应当在笔录上逐页签名确认。

无异议情形应遵守以下签字确认要求: ——双方均需签字确认;——应逐页签字确认;——有涂改处应进行签字确认。

有异议情形应该遵守以下签字确认要求:

——当被检查人或被询问人对笔录内容有异议时,可在笔录上说明理由并由双方签字确认;——如果被检查人或被询问人拒绝签名的,由2名以上检查人员在笔录上签名,注明被检查人拒绝签名具体情况,并请在场的其他人员签名作证;——如果无法取得在场其他人员签名作证的,也可使用声音、影像记录手段记录拒绝签名情况。

检查记录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适用永久保存、长期(30年)保存和短期(10年)保存,其中: ——作为严重违法行为的证据的应该永久保存;——作为一般违法行为的证据的应该长期保存;——作为无违法行为的检查文件应该短期保存。4.5 公布检查结果和确认检查结论 4.5.1听取陈述和申辩 在公布检查结论前,应听取用人单位对当前检查结论的陈述和申辩。检查组应当充分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对用人单位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记录、复核。用人单位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检查组应当采纳。4.5.2公布检查结果 在离开检查地点之前,检查人员应与用人单位召开检查结论通报会议。将本次检查结论在规定的范围内发布。

如果检查期间发现用人单位有违法或违规的现象,能够当场做出处罚决定的,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运用处罚的简易程序;若其行为应给予行政处罚,同时告知其做出处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其依法享有的权利。

用人单位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检查人员必须充分听取其意见,对其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4.5.3检查结论确认 在此环节,可依据简易程序形成行政处罚决定书或整改通知,以签字的形式获得用人单位的确认,并当场交付用人单位负责人。如果不符合《行政处罚法》适用简易程序的规定,不能当场做出处罚决定的,检查人员调查终止后,由行政机关负责人做出是否处罚的决定。4.6 听取意见和申辩

在公布检查结论后,要听取用人单位对检查结论的意见和申辩,并形成陈述笔录。

如有异议,用人单位应在60日(工作日)内申请行政复议,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4.7 告知权利和义务 在开始检查前和检查结论做出后,必须告知用人单位法律赋予他们的权利和义务,如行政复议权,行政诉讼权,以及陈述,申辩和听证的权利。用人单位和人员应当予以配合,如实提供有关文件和资料,不得妨碍和阻挠依法进行的职业卫生检查活动。4.8 后续处理要求 通报或移交:对于在检查中发现的不属于本部门管辖范围的问题要向相关部门通报,并移交相关材料。

异议:对于存在异议的检查结论,用人单位可以视情况依法启动复议程序。

跟踪:对于已经形成最终结论的,应按照规定要求对用人单位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形成跟踪结论。

归档:全部检查结束后,需要进行文书入库、整理案卷、案卷归档工作。

返还:存在提取物证的情形时,为确保用人单位的财产权益,要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对归还物证事宜给出明确说明。4.9说明

上述各项检查活动的关系如附录A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检查流程图所示。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检查流程图

4.粉尘爆炸场所安全验收指导意见 篇四

技术服务指导意见

一、涉爆粉尘作业场所隐患排查整改评估技术服务工作流程

(一)技术服务机构对企业粉尘性质进行确认,确定粉尘不具有爆炸风险的,出具相应结论。

(二)确定粉尘具有爆炸风险的,编制检查表,对企业涉爆粉尘作业场所及涉爆粉尘安全管理进行全面检查,列出隐患和问题清单。

(三)根据企业实际,帮助企业制定隐患和问题整改方案,整改方案要符合《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及相关标准规范要求,经双方认可后,及时上报县(市、区)安监局。

(四)企业按照整改方案实施整改,技术服务机构对企业整改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对整改难度较大或整改时间较长的问题,帮助企业制定整改计划和防范事故措施。

(五)企业整改完毕后,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现场确认,编制《涉爆粉尘作业场所隐患排查整改评估报告》,提出评估结论。评估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企业基本情况、建立健全涉爆粉尘安全管理制度情况、隐患清单、完成隐患整改清单、未完成整改清单原因及防范措施、企业整改方案、技术服务机构提出安全管理意见、评估结论等。评估报告经技术服务机构、企业双方签字认可后,按监管权限报相应安监部门备案,金属涉爆粉尘企业的评估报告同时报省局备案。

技术服务机构可根据企业的特点和行业标准规范要求增加检查项,提高隐患排查的针对性,企业应按照技术服务机构帮助制定的整改方案进行整改。技术服务机构对本次隐患整改的准确性和评估结论负责,若整改不合格或拒不整改的,技术服务机构应出具不合格结论。

二、涉爆粉尘作业场所隐患整改评估报告的必要条件 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和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隐患排查整改,凡能够立即完成整改的要立即整改,对不能确保生产安全的必须停产整顿;对整改难度较大、整改时限较长、一时难以整改到位的问题和隐患,技术服务机构要指导企业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并按计划实施,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确保企业全面达到安全生产要求。技术服务机构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评估,实事求是地出具评估结论,尤其要突出与预防粉尘爆炸密切相关的关键制度、关键工艺、关键设备、关键人员等方面隐患和问题的整改情况,凡以下方面有一条未达到相应标准要求的,不得出具评估合格的结论:

1、从业人员超过一百人的,企业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一百人以下,应当 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三项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并在安监部门备案。企业制定的安全操作规程必须覆盖涉爆粉尘作业场所的所有岗位。

3、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应经过培训,并通过考试(考核)取得相应证书。

4、新上岗职工应进行三级教育培训,员工必须经过培训合格后上岗。

5、企业必须制定粉尘爆炸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6、企业必须建立并落实定期清扫制度,并形成记录。

7、企业必须建立并落实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设备应及时检查维护,确保运转部件间运转灵活。

8、企业必须建立并落实动火审批制度,粉尘爆炸场所动火必须符合相关规定。

9、产尘、运输管道、除尘设备必须有泄爆装置。

10、工、库房屋顶不能漏水,同时应防止室内漏水及外部水流入。

11、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应符合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关规定。

12、与粉尘直接接触的照明灯必须符合灯的表面允许温度低于粉尘的最低着火温度。

13、涉爆粉尘作业场所必须采取相应防雷措施。

14、涉爆粉尘作业场所,所有金属设备、装置外壳、金属管道、支架、构件、部件等,必须采用防静电装置。

15、涉爆粉尘作业场所电气设备和电力设计必须按GB50058《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16、涉爆粉尘作业场所生产及维修工具必须使用防爆工具。

17、涉爆粉尘作业场所禁止使用不适用的灭火器材,可采用消防砂或灭火毯等灭火,防止粉尘扬起形成粉尘云。

18、涉爆粉尘作业场所禁止使用压缩空气进行吹扫。

19、涉爆粉尘作业场所员工必须按规定佩戴使用防尘、防静电等劳保用品上岗。

附件1:安全管理检查表

上一篇:冬防安全工作总结下一篇:人教版四上语文园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