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贵州男孩的高考励志故事(精选4篇)
1.一个贵州男孩的高考励志故事 篇一
我从来不是个好学生,这也是我把高考称为逆袭的原因。记得当时我正拿到高二期末考试的成绩,我清楚的记得我考了全班47名,而两年前刚入校的我考了全班倒数第二名。前级倒数10名。我是借读生,初中的我去酒吧抽烟喝酒打耳洞烫头发中考成绩距离我就读的高中差60分。我家里硬是找关系花钱让我上了重点高中。后来我问我妈,她有没有想过我能考一本,我妈说没有,她让我上那个学校只是怕我学坏了。
上高中之后我痛改前非没有再贪玩,但没有痛改前非去学习。我加入了学生会,每天忙于组织活动出校刊等等,虽然比初中玩的要高级,但是成绩还是差到顶。各科老师大都不喜欢我,化学老师还给我说过:你一天没多大能耐学习学不好在学校里蹦来蹦去的还当干部呢,你也有脸当干部(我高二成为学生会主席,而且一直是班长)。我特别不屑。那时的我不觉得学习是唯一出路。我曾经在我们学校组织的商贸集市上两个小时赚到了1600元。更觉得赚钱容易学习无所谓。我说这么多总之我要说的就是,我高三之前,几乎没有学过习。甚至11月之前,我都是吊儿郎当。那可能很多人想知道我最后的结果,可能让大家失望了,我并没有像大家期待的那样能够考全校第一名,上清华北大。在最后一次模考中我考了575分,全班12名。高考中我也平稳发挥,超了一本线40分,人生第一次进入我们班前十名。很多人要质疑,我并不杰出,那有什么资格来传授学习经验。
推荐:高三励志故事 文科生的逆袭之路
可能这也是我写这篇贴的原因,我不像其他高考逆袭的同学,可以痛下决心熬夜到3点4点,可以不洗头,告别电影院。可以上厕所都用跑的,事实上我高三没有停用手机,熬夜最晚到1点多,但我的最终成绩超过了许多每天拼命学习熬夜不跟人说话的同学。我写这篇文章,就是因为我认为针对高考的学习是有方法的(我们现在要学的就是怎样考试,而不是怎样学习,这很功利,但也很现实)。另一个原因就是一篇讲文科学习方法的,那个方法给了我很多的思路。让我打开了学习的思路,主动寻找方法,结识了一起刷题的战友。
首先讲两个最重要的点,第一,学习是有方法的,这个方法对于文科来说一言蔽之就是“模仿”,我们用一年的时间去扎实学习9年的内容显然是力不从心的,但是我们学会一个考试中得高分的方法可能是相对简单的。这个方法简单讲是“模仿”。高考还有以往模考中,怎样的答案可以得满分。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标准答案,我们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答案,模仿答案。我说的不是抄答案,而是认真琢磨答案。模仿答案,让自己写到卷子上的内容尽可能的接近答案。具体方法后面会讲到。
第二,不论你看到这个帖子是距离高考还有300天还是100天,现在起,你要有目标和自信。目标可以是一个大学,或者一个分数,不过大家应该要知道一句话叫“求上得中,求中得下”。目标可以略高于力所能及的范围,我在总分考380多分的时候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中山大学,呵呵。我们班有个跟我每天中午一起学习的同学非常想上北大,她总考我们班第一,(我们是重点中学的普通班)她基础很好也一直很用功,现在考了我们省的前100名,去了人大。所以说目标可以高一点。然后可以上网查那所学校的照片,如果是本市的甚至可以去看看学校。然后查下那所学校在你们省的录取分数。给自己各科定个具体分数上的目标。比如我想上中山大学,去年我们省一本线556,中山大学最少要考620多分,我给自己定的语文130,数学130,文综250,英语110(我偏科很厉害,语文文综比较好,英语很差,文综模考考到过250分,英语只在最后一次模考中及格了,考93分)。照这个方法给自己定个目标。那是你今后的一个动力。
推荐:高三差生逆袭北大成功案例
2.一个贵州男孩的高考励志故事 篇二
——题记
前些日子突然接到《求学》编辑的约稿,让我写写“对梦想的坚持”或者“求学路上的故事”。身为一个80后大龄屌丝男青年,这让我突然间有些惶恐——八年前的高三故事对如今的小朋友们还会有多少吸引力?更麻烦的是,在大学毕业后的第四个年头,我还能回忆起那些曾经的梦想吗?
在构思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刚刚搬进梦想中的新居不久。这是一套高层小公寓,拥有两个南向的大飘窗,以及客厅里两米高的大书架。在羊城气温骤降的年末午后,辽远的阳光透过窗户,斜斜地打在大书架上,带来些许暖意。
这样的日子,实在太适合回忆。八年前的我,也曾有过无数个这样的午后,在埋头苦读之后,陷在书桌前的椅子里,望着阳光想象着自己的未来。所不同的,只是那时的我是一个苦闷的“偏科生”,想象中的大学宛如世界彼岸的象牙之塔,可望而不可即。
高一结束的时候,我以年级排名五百多名的成绩,毫无悬念地进了被重点班班主任讽为“差生天堂”的文科班。尽管经过高二整整一年的悬梁刺股,我仍旧在全班十五名的位置上徘徊,而按照我们学校历年的高考排名经验,这只是一个能勉强上二本的成绩。
我并不是一个没有梦想的人。在聚集着艺术生、官二代和富二代的文科班里,我大概算得上最努力的那一类人。在初三突然觉悟奋发数月挤进那所全市最好的省重点高中之后,我曾经站在当年高考的荣誉墙前,发誓三年后要让自己也成为其中一员。
问题在于,从初中就已经落下的数理化早已成了我的阿克琉斯之踵。在纷繁涌来的众多新知识面前,薄弱的基础让我应接不暇,挂一漏万。在我们那所以升学率为头等大事的省重点高中,三年的课程被压缩在两年里完成,然后在最后一年进行系统性的全面复习与应考准备。加速进行的日常课程占去了我绝大多数的时间与精力,为过去荒废的基础补漏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就是这样,尽管我的历史和地理始终是班里的头几名,作文也常常被老师当作本年级的范文,但每次大考排名中却总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数学和英语拿高分的同学将我远远抛在身后。
多年以后,突然走红的《老男孩》里这样唱到:“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花开花落又是雨季/春天啊你在哪里……”虽说筷子兄弟唱的主要是朦胧的初恋,但这几句歌词却立马唤起了我这个老男孩对那段苦闷岁月的回忆。
如今回望,再大的风雨其实都不过是过眼云烟,少年眼中难以撼动的大山也就是略微高一些的土坡。我无意在这篇文章里讲授什么化腐朽为神奇的学习大法,因为八年前的学科知识和复习方法或许早已过时。更何况,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逆转成绩的速成秘技,问问你身边成就优异或进步迅猛的同学,大概能得到更为有效的答案。
于我而言,咸鱼翻身的经验无非就是扎扎实实地补课,以及背后支撑自己能够静下心学习的信念与梦想——事实上,比那些个人化的方法论更为重要的,还是能够支持你坚定前行的梦想。正是不曾动摇的梦想,才让我在看不到成绩反弹曙光的漫漫长夜中依旧能坚持默默努力。
说到梦想,一本名为《变化——1990年~2002年中国实录》的书是不得不提的。这本由人民日报社主任编辑、主任记者凌志军写的断代史大气磅礴,恣意汪洋,极大地开阔了一名高中生的眼界。正是这样一本“闲书”,让我萌生了读新闻系做记者的念头,并将新闻专业位列国内前茅的人大、复旦、武大等高校作为高考目标。
在我的故事里,《求学》也是绕不开的幸运星。高中知识已经淡忘的今天,我依然记得当年我在《求学》上看到的两篇励志文章:《高五生上浙大》和《我的光荣与梦想——一个少年作家高考圆梦的艰辛旅程》。
这两篇文章中,前一篇让长期看不到补课效果的我焦虑大减——既然有复读两年考上浙大的先例,我为什么就不能淡定地等待自己的春天呢?整个高三,我和几位同样偏科的同学一起参加了数学和英语老师在家里办的补习班。或许是因为我的心态最好,在高三最后阶段的一系列统考中我的两门弱势科目分数加起来提升了差不多五六十分,我的数学甚至从当初勉强及格到高考时窜上了130分。
后一篇,则更奇妙一些。我以文史科目为强项,但从未指望自己能像著名的偏科生韩寒以及这篇文章的作者胡坚那样,通过诸如“新概念作文大赛”之类的“旁门左道”实现大学梦。没想到的是,最后我在高考中成绩爆发,竟殊途同归地进了胡坚就读的武汉大学文学院。
上了大学之后,我才知道当初让我雄心万丈的“光荣与梦想”一词,来自美国记者兼作家威廉·曼彻斯特的名著《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社会实录》,而当初震撼了自己的《变化》是《光荣与梦想》影响下的同类著作。
也同样是在樱花烂漫的武大校园里,我报读了新闻学的双学位,重拾这个最初填报志愿时放弃的专业,然后在一系列的实习与实践之后明确了从事传媒行业的理想。再然后,我通过校园招聘进了号称国内新闻界“黄埔军校”的南方报业,真的成了一名记者。
如今,信马由缰地写来,那些曾经巨大的苦闷与喜悦似乎都已是波澜不惊的故事。过去的2012年,我刚刚拿到了广东新闻奖和中国新闻奖。在得知作品获奖的那一刻,我突然有些恍惚,因为这些所谓的业内最高奖,好像还没有当初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站在高中荣誉墙前让人激动。
3.励志故事:果酱男孩的成功秘诀 篇三
在英国,果酱是家家户户必备的食品,人们习惯在面点上涂抹它。14岁的弗雷舍·多赫迪对外婆手工制作的果酱情有独钟,除了每天食用,他还非常希望自己也能掌握“秘方”。那天下午,他钻进厨房里,忙活了整整半天,累得汗流颊背,终于学会了外婆的手艺。
弗雷舍觉得,果酱的口味应该更多样化一些,于是,他每天到超市选购不同的水果,一放学回家就钻进厨房里鼓捣,调制出了各种不同口味的果酱。开心之余,他将果酱拿给邻居品尝,想不到,邻居们都非常喜欢,对果酱的味道称赞不已,当得知这些果酱是他亲手制作的健康食品时,更是提出要长期购买。
弗雷舍没想到,自己制作的果酱居然可以出售,能够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一些零花钱,是他非常乐意的。从此以后,弗雷舍忙得脚不沾地,每天做完功课后,立即投入到果酱的制作中,每周都能生产出上千罐果酱。尽管这个量已经足够大,但依然供不应求。
弗雷舍开始考虑,是不是应该找到一家工厂与自己合作,让果酱可以批量生产,然后,在当地的超市里销售,这样,便可以结束自己家庭作坊式的生产销售模式。
想要自己的产品脱颖而出,就得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卖点”,经过一番市场调研后,弗雷舍发现,商场里出售的果酱几十年没有改变过配方,不仅口味单一,含糖量高达70%,而且含有大量添加剂,被认为是不健康食品。因此,他打着“纯水果果酱”的招牌,信心满满地找到了一家大型连锁超市。
超市的食品主管对弗雷舍提出的“不加任何添加剂的纯水果果酱”的理念非常赞同,但是看着面前这个瘦瘦小小的男孩儿,面对他没有商标,没有定价,无法保证大量供应的果酱,最终还是坚决地摇了摇头。
遭遇拒绝后,很多人劝弗雷舍,还是安分守己,自产自销吧,每周卖个一千罐,成绩已经相当不错了。想要让纯水果果酱在超市里销售,谈何容易?何况,他只是个14岁的小男孩儿,不必那么费心费力,挣点零花钱足够了。
弗雷舍对这些劝告置之一笑,他考虑的是,怎样让超市接受他的果酱。他找到当地的设计团队,设计了一系列自己喜欢的“超人”商标,他觉得这个商标很酷。但是,当他拿着商标再次找到超市的食品主管时,对方仍然不住地摇头,认为他的商标太过幼稚。
弗雷舍没有就此打退堂鼓,他不停地修改商标,直到它符合“纯水果果酱”的概念。他的锲而不舍终于让超市动心,最终,超市同意让他的果酱入驻。
终于为产品找到了销路,接下来,弗雷舍开始寻找合作工厂。他从家乡出发,长途奔波于各个大城市,去了很多家果酱工厂。但是,当别人看到他瘦小的模样和稚嫩的脸庞,总是轻蔑地一笑,根本不看他的果酱,而是大声地嘲笑:“小子,你应该回家上学,而不是在这里和我们谈合作!”
一次又一次的碰壁没有让弗雷舍放弃,他反而越挫越勇,皇天不负有心人,奔波了数千里之后,他还是找到了一家愿意合作的工厂。
就这样,弗雷舍跨过了重重阻碍,“纯水果果酱”经过批量后,正式摆上了超市的货架。这种健康的果酱果然深受顾客喜爱,刚摆上货架第一天就售出1500罐,这几乎相当于超市原来一个月的量。
现在,弗雷舍的“纯水果果酱”已经占据了英国市场的半壁江山,人们亲切地称他为“果酱男孩儿”,他还因此获得了世界大学“全球年度学生企业家”的称号。
经过9年不懈的努力,如今的弗雷舍已经跻身百万富翁的行列,他不仅没有耽误学业,还拥有了自己的果酱王国。在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时,弗雷舍说:“如果你问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能否被复制,我只能告诉你一个词,天道酬勤。”
4.一个贵州男孩的高考励志故事 篇四
当父亲叹着气,颤抖着手将四处求借来的4533元钱递来的那一刻,他清楚地明白缴完4100元的学费、杂费,这一学期属于他自由支配的生活费就只有433元!他也清楚,老迈的父亲已经尽了全力,再也无法给予他更多。
“爹,你放心吧,儿子还有一双手,一双腿呢。”强抑着心酸,他笑着安慰完父亲,转身走向那条弯弯的山路。转身的刹那,有泪流出。穿着那双半新的胶鞋,走完120里山路,再花上68块钱坐车,终点就是他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
到了学校,扣除车费,交上学费,他的手里仅剩下了可怜的365块钱。5个月,300多块,应该如何分配才能熬过这一学期?
饭,只吃两顿,每顿控制在两块钱以内,这是他给自己拟定的最低开销。可即便这样,也无法维持到期末。但他是个聪明的男孩。入校没多久,他便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校园里,特别是大三大四的学生,“蜗居”一族越来越多。所谓“蜗居”,就是一些家境比较好的同学整日缩在宿舍里看书、玩电脑,甚至连饭菜都不愿下楼去打。而他又是在大山里长大的,坑洼不平的山道给了他一双“快脚”。上五楼六楼,也就是一眨眼的事。
思来想去,他一狠心,跑到手机店花150块买了一部旧手机。第二天,学校的各个宣传栏里便贴出了一张张手写的小广告:
“你需要代理服务吗?如果你不想去买饭、打热水、交纳话费……请拨打电话告诉我,我会在最短的时间内为你服务。校内代理每次1元,校外一公里内代理每次2元。”
小广告一出,他的手机几乎成了最繁忙的“热线”。一位大四美术系的师哥第一个打来电话:“我这人懒,早晨不愿起床买饭,这事就拜托你了!”“行,每天早晨7点,我准时送到你的寝室。”他兴奋地刚记下第一单生意,又有一位同学发来短信:“你能帮我买双拖鞋送到504吗?41码,要防臭的……”
当天下午,一位同学打来电话,让他去校外的一家外卖快餐店,买一份15元标准的快餐。他挂断电话,一阵风似的去了。来回没用上10分钟,这也太快了!那位同学当即掏出20块钱,递给他。他找回3块,因为事先说好的,出校门,代理费2元。做生意嘛,无论大小,都要讲信用。后来,就冲这效率这信用,各个寝室只要有采购的事,总会想到他。
能有如此火爆的生意,的确出乎他的意料。有时一下课,手机一打开,里面便堆满了各种各样要求代理的信息。一天下午,倾盆大雨哗哗地下,手机却不失时机地响了,是位女生发来的短信。女生说,她需要一把雨伞,越快越好。接到信息,他一头冲进了雨里。等被浇成“落汤鸡”的他把雨伞送到女生手上时,女生感动不已,竟然给了他一个温暖的拥抱!
那是他第一次接受女孩子的拥抱!他连声说着谢谢,泪水止不住地涌出……
随着知名度的提高,他的生意越来越好,只要顾客需求,他总会提供最快捷最优质的服务。仿佛是一转眼,第一学期就在他不停地奔跑中结束了。
寒假回家,老父亲还在为他的学费发愁,他却掏出1000块钱塞到父亲的手里:“爹,虽然你没有给我一个富裕的家,可你给了我一双善于奔跑的腿。凭着这双腿,我一定能‘跑’完大学,跑出个名堂来!”
转过年,他不再单兵作战,而是招了几个家境不好的朋友,为全校甚至外校的顾客做代理。代理范围也不断扩大,慢慢地从零零碎碎的生活用品扩展到电脑配件、电子产品。等这一学期跑下来,他不仅购置了电脑,在网络上拥有了庞大的顾客群,还被一家大商场选中,做起了校园总代理。
奔跑,奔跑,不停地奔跑。他说,大学四年,他不仅要出色地完成学业,还要赚取将来创业的“第一桶金”。
【一个贵州男孩的高考励志故事】推荐阅读:
一个小男孩小学优秀作文09-08
贵州今年高考作文题怎么写08-23
贵州大学2021高考录取分数线08-24
一个信封的故事07-06
一个护士的感人故事10-22
一个尊严的故事作文11-16
一个月的开始励志句子08-16
一个白颜色的故事—生命06-21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案例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