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量词课件

2024-11-03

幼儿园量词课件(共15篇)

1.幼儿园量词课件 篇一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量词

幼教们不必担心孩子不知道数字,其实许多家长在宝宝入园前,就已经让孩子们熟知数字了。但是关于量词,宝宝们就比较欠缺了。今天小鱼哥哥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个认识量词的小游戏,帮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量词,不同的量词要如何正确使用。一,游戏目标

通过直接的游戏过程,实物的操作过程,老师的讲解,孩子自我的感官过程,发展孩子对量词的概念和感知,并加深孩子对数字的了解和认识,并通过游戏刺激孩子并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二,游戏道具

由红,黄两种颜色的纸剪出来的小红旗样子,再用小棍子做成小旗子的模样来。准备几个空的饮料瓶子。三,游戏过程

1,先在各个空瓶子上贴上号码牌,记得,瓶子不能过多,否则数字太大,孩子们可能就糊涂了。建议最好是五个瓶子,分别贴上一到五的号码牌。

2,老师安排小朋友排好队,按先后顺序,听从老师的话,按拿旗子的数量,以及放旗子对应的瓶子的号码,把正确的颜色,并数出正确的旗子放到贴有正确号码牌的瓶子里。

3,每次小朋友插旗子的时候,要让小朋友念出来插了几只旗子,插的是什么颜色的旗子,插到了几号瓶子里。例如,完整的句子就是:我在一号瓶子里插了两只红色的旗子。

4,等列队的小朋友插完旗子后,老师和孩子们一一数插到瓶子里的旗子,然后老师根据不同的旗子数量,开始给孩子们说量词。例如,插了好多的旗子的瓶子,老师可以说,这个号码的瓶子里插了许多旗子。另一个号码的瓶子里一个旗子也没有插。

5,同样道理,让孩子们自己找一些可以用量词表达的句子。例如,教室里如果有花,则让孩子们说花朵的数量,或者是用总结性的量词来概括。

其实幼教对于孩子的授课来讲,是需要耐心和技巧的。孩子们之所以不喜欢上课,就是因为老师没有激发孩子的兴趣。如果能次次从游戏的方式入手,还担忧小朋友爱不上学习吗?

2.幼儿园量词课件 篇二

一、多媒体教学,使语言教育更加富有魅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几张图片已经远远吸引不了幼儿的目光,而多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能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教学情境,再现生活场景,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动态化,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情境中。

二、多媒体教学,使美术教学更形象。

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受来感受周围的事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使他们思维积极,想象丰富,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促使他们全面和谐发展。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形式较枯燥,缺少审美的感知,缺少创作的灵感,幼儿的作品也千篇一律,依样画葫芦。多媒体声色并茂、动静结合、高度智能化等强大的技术,使传统教学中无法或难以表达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幼儿的面前,幼儿在其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表达体验和情感,获得满足,激发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

三、多媒体教学,使音乐教学更加张扬个性。

由于多媒体可将悦耳的音乐、迷人的画面、优美的歌声完美地融为一体,使幼儿直观感受到音乐所表现出的美,对推动幼儿进一步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起到了催化作用,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多媒体教学,使科学教育更加新颖奇特。

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中,戈老师深入分析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科学教育的主要原则,使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经验对周围的声音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制作多媒体课件,将声音这一比较抽象的探究对象搬到银幕上,通过倾听辨别课件中的各种声音,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真切感受进行富有个性的表达,从而促使幼儿关注声音,关注周围的一切,对今后的科学探索活动产生兴趣。

五、多媒体教学,使社会教育更加贴近自然。

幼儿社会教育是培养幼儿社会行为的教育,是做人的教育,更是形成和完善幼儿人格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一些简单的图片和教具进行讲述,尽管我们费尽了口舌,但孩子们还是难以理解。多媒体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撑,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平面型的教学方式转化为多媒体形式和立体型的新型教学模式,这就有可能为幼儿创设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在教授中班社会活动《我该怎么办》时,我利用多媒体制作成“妈妈不见了”的课件,让孩子通过观看直观、形象的“动画片”,激起兴趣,结合自然,迁移情感,发散思维,主动想办法帮助小红,建立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并以游戏的形式检查做法是不是正确,这就让孩子认识的最后结果变得生动、有趣、喜闻乐见,充满魅力,更加符合幼儿的认识规律,更能为幼儿所接受,活动更加精彩。

六、多媒体教学,使健康教育更加形象生动。

幼儿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谋求幼儿身体健康、改善幼儿的身体状态。而幼儿年龄较小,注意力的稳定性、转移和分配等品质都比较弱,多媒体技术以其鲜艳的色彩、多变的动态画面及声音的配合有效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把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形象化,枯乏知识趣味化,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兴趣中学习。中班健康活动《今天你喝了吗》中,孩子们从欣赏课件到游戏中学习到最后主动喝水,一开始就用一滴一滴的水声生动、直观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再通过课件让他们知道自然界中小狗、小猪、小鸟、小花等一些动植物要长大原来是要“喝”水的,从而认识到小朋友的长大也是要喝水的。这样通过多媒体课件把他们的各种感官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使孩子感受到活动的真实性,在较轻松的环境下接受良好的健康教育。

总之,多媒体课件在幼儿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视听结合、图文统一的特点对幼儿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它的运用为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解决了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难点;它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具体准确,符合儿童心理特征,既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又能使教学活动趋于完善,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所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能使幼儿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体味学习的成功和乐趣。以多媒体课件辅助幼儿课堂教学,重视幼儿学习过程,重视师幼间、幼儿间的思维互动,这样的教学才是丰富多彩的教与学。我们还要不断学习,提高认识,大胆创新制作多媒体课件,更突出教学效果。

摘要:多媒体课件是教育资源之一,它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有效地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相互结合。它特有的直观、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有效地提高了幼儿在课程领域方面的认知、技能、情感、理解能力。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课件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幼儿园课程领域,运用

参考文献

[1]李定荣.多媒体计算机创设幼儿语言学习情境的研究.教育教学研讨,2007,(9):23-25.

[2]王海双.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幼儿园课堂结构.网络科技时代,2007,(12):81.

[3]周榕.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学前教育研究,2007.06:49-51.

[4]候德萍.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教育教学研讨,2007,(5):22-23.

[5]陈青雅.浅谈幼儿园多媒体辅助教学.

[6]王红兵.漫谈计算机在幼儿园中的运用.

[7]刘萍.试论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3.幼儿园课件标题 篇三

幼儿园大班故事课件:胡萝卜先生的胡子 PPT课件 幼儿园大班故事课件:小熊住山洞 PPT课件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育《爱护眼睛》 PPT课件 幼儿园大班多媒体健康活动:保护牙齿 PPT课件 幼儿园大班健康活动:贪吃的大嘴鱼 PPT课件 幼儿园大班健康——爱护我们的耳朵 PPT课件 幼儿园大班英语活动《26个字母》 PPT课件 幼儿园大班英语《Unit 2 I m Mary》 PPT课件 幼儿园大班英语活动:圣诞节 PPT课件

幼儿园大班英语:英语分类颜色Colors PPT课件 幼儿园大班英语《认识食物》 PPT课件 幼儿园大班综合活动:种子的旅行 PPT课件 幼儿园大班综合《冬天在哪里》 PPT课件 幼儿园大班综合活动——小动物过冬 PPT课件 幼儿园大班综合——愉快的夏天 PPT课件

4.幼儿园课件资料 篇四

课件实质是一种软件,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分享了幼儿园课件资料分享给大家!

活动设计背景

视、听、嗅、品尝、触、、、、、、都是基本的和非常重要的感知觉。能自觉积极地运用眼、耳、鼻、口、手等感官去感知,对于一个人能否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主动地发现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爱的笑脸》这一有趣的活动,不是单纯地给于幼儿关于感知的现成知识,而是让幼儿在感官的运用中获得真切具体的感受和体验,主动建构有关感知的经验世界。同时还让幼儿感受到保护感官的重要性,学会保护感官的方法,养成保护的习惯。

活动目标

1、能说出口、眼、耳、鼻的名称。

2、能撕贴五官,巩固五官在脸部位置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五官在脸部的正确位置并且学会撕贴五官及画五官。

活动准备

1 、人手一面小镜子、一份固体胶。

2、白纸、彩纸、蜡笔等绘画工具。

3、五官图卡,一张画空白的脸的图片。

3、每组一只装纸屑用的筐子、两块抹布。

活动过程

一、找五官:幼儿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脸上有什么?

二、幼儿学念儿歌,巩固了解五官的位置及作用。

1、师:眼睛长在脸的那里,有什么用?用相同方法,提问其他五官。

2、学念儿歌,了解五官的作用。这是我的眼睛,眼睛看世界。这是我的鼻子,鼻子闻气味。这是我的嘴巴,嘴巴尝味道。这是我的耳朵,耳朵听声音。

三、教师教育幼儿要保护好自己的五官,比如:不用脏手揉眼睛,不用手挖鼻孔、抠耳朵等。

四、教师出示一张画有空白的脸的图片及五官图卡,将五官贴在合适的位置

五、幼儿分组活动

1、幼儿撕贴作画:幼儿自由撕五官,并在背面抹上胶水,然后在空白的.脸找到合适的位置粘贴。鼓励幼儿大胆撕贴,提醒幼儿完成后把废纸放入筐内、用抹布擦手。

2、幼儿画五官:为幼儿提供绘画工具,幼儿画五官。

六、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相互欣赏。

教学反思

5.幼儿园春雨课件 篇五

初春时节,春雨过后,孩子们对春雨充满了好奇,对符合季节特征的诗歌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春雨》将万物渴望春雨的“心情”和春天美的意境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充满了美的享受。以“春雨”为主线,让幼儿在欣赏中,感受春雨的轻柔和美妙并创设想空间中尝试创编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习句式“下吧,下吧,我要……”以及词语“发芽、开花、长大”。

2.尝试将春天的经验仿照这个句式进行仿编,敢于在集体活动中。

3.感受春雨对万物生长的作用,萌发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活动重点:

学说句式:下吧,下吧,我要……

活动难点:

尝试将春天的经验仿照这个句式进行仿编,敢于在集体活动中。

活动准备:

1.儿歌内容的图谱。

2.春雨的声音,春天的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倾听交流——我眼中的春天。

1.教师出示春游景色图。

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春天到了,上个星期老师还带你们去春游了,我们看到了很多春天的.景色。看,这是什么?

师总结:春天到了,桃花开了,柳树冒出了一一抹一抹的新绿,小草也把小脑袋探出来了,春天真美丽呀。

二、理解感知——学习儿歌《春雨》

1.师:春天还有好听声音呢,听这是什么声音?

师:对,这是下雨的声音。滴答,滴答,下小雨啦(下雨PPT)。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2.师:瞧,钻在泥土里的是谁呀?种子宝宝可喜欢春雨了,听听看他说了什么? “下吧,下吧,我要发芽。”(图谱)什么叫发芽?对,种子吸收了春雨,他会钻出泥土,长出嫩绿的叶子。(点击PPT)就像这样。

我们一起来看着图谱说说种子宝宝的话吧。

如果配上动作那就更好看了,你们会吗?

3.师:种子喜欢春雨,梨树也喜欢春雨,看梨树在春雨的滋润下怎么样了?(发散后)(点击PPT)那梨树会和春雨说什么?原来有了春雨梨树也开花了。

现在我们都是梨树,我们一起来做一做、说一说。

4.师:看看哪个好朋友来了,有了春雨,麦苗会怎么样?(幼儿猜测后点击ppt)那他可能说什么呀?(图谱)

一起来跟着麦苗宝宝念一念。

师总结:麦苗宝宝因为有了春雨慢慢的长大了。

师:你们喜欢植物宝宝吗?那我们就来演一演,接下去老师请第一排的小朋友来做种子,第二排的小朋友来做做梨树,第三排的小朋友来做麦苗

师:植物宝宝都喜欢春雨,小朋友那你们喜不喜欢春雨呀,有了春雨你们能干什么?那你想对他说什么?(幼儿自由发挥)

师:我们来听听这个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我们看着图谱说一说这个小朋友对春雨说了什么?

谁来一边做动作一边说一说。

师总结:原来下春雨了,我们小朋友能干好多好玩的事情呢。

三、朗诵练习——熟悉儿歌《春雨》

师:我们把他们的话连起来就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现在我们来一起完整欣赏一下《春雨》吧。

师:你们学会了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春雨吧(根据幼儿的问题进行单句练习。)

师:真棒,那我请小朋友们来扮演种子、梨树、麦苗和小朋友。

师:真好听,现在我们都是小演员要把这首好听的儿歌表演给客人老师看,老师帮你们配上优美的音乐,全体起立。

四、操作交流——仿编儿歌《春雨》

师:想一想春天还有什么植物和动物,想对春雨说说话呀?他会说什么呢?

请小朋友们两个两个轻轻地商量下。

附儿歌:

滴答,滴答,下小雨啦!

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

梨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

麦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

小朋友说:下吧,下吧,我要种瓜!

6.幼儿园量词课件 篇六

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攻势让幼儿园也进入了信息时代, 为幼儿营造了轻松、活泼、自由的情境, 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动机。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能使教授与演示融为一体, 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形象演示作用, 使抽象的文字转化为鲜活的情境, 为激活幼儿思维力与想象力提供基本条件。在丰富多彩富于变幻的信息双向传递中, 幼儿愉快、自然、主动地学习, 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一、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和作用

(一) 利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教育环境, 唤起幼儿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 老师不可能让幼儿每学习一个主题就真的去感受当时的情境, 但是情感迁移是一种基本的教育手段, 到底该怎么办呢?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强大的信息技术, 制作出带有需要情境的课件, 利用多媒体技课件, 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 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 虚拟现实, 再现生活情境, 把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形象化、枯燥知识趣味化, 从而营造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 唤起幼儿的有意注意, 诱发幼儿的情感共鸣, 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这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陶冶幼儿的情操, 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幼儿的认识动力, 推动他们学习。

(二) 利用多媒体课件使教育内容图文并茂。

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 图文声像并茂, 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 创造立体性的教学空间, 使深奥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便于幼儿掌握, 使得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 易感知、理解新知识, 在探索中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变化。例如让幼儿了解太阳、月亮和地球之间的关系, 以及日食和月食的现象, 不可能带着幼儿到外太空去观察这些现象, 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 通过形象、逼真的动画, 再配上适当的解说, 让幼儿观察了解这些自然现象。

(三) 利用多媒体课件省时增效。

课件操作方便, 在组织集体教学活动中, 可减少和消除许多消极的现象, 起到省时增效的作用。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灵活、随意的界面交互功能, 教师可以让显示屏上的画面和存贮的声音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主动调控、快捷交互, 方便的播放功能可避免录音、录像机因倒回播放而中断教学分散幼儿注意力, 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素材, 使幼儿在此基础上发现其他问题, 得到其他结论, 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与媒体进行双向交流, 还能让幼儿及时得到计算机的鼓励与帮助, 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四) 利用多媒体课件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能力。

多媒体教学对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很有帮助的。第一, 它可以增大可观度和清晰度, 强化观察的效果。第二, 它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 扩大观察的范围, 便于幼儿的观察和教师的指导, 有利于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

(五) 运用多媒体课件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

从心理学角度看, 幼儿的形象思维活跃, 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感兴趣, 好奇、爱动;抽象思维较差, 而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推理无明显反应。根据这一特点, 教师要注意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多媒体课件恰恰具有这种功能, 可以帮助幼儿深入理解知识点, 促进知识内化、能力提高。例如: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温度表”, 重点是让幼儿了解热胀冷缩的现象, 而难点是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观察到温度计的这一变化, 一天中的温差不可能有这么大。借助多媒体课件可以把原来不可观的水银柱上升、下降等变化现象用动画的形式很好地表现出来, 幼儿观看动画可清楚地观察到水银柱遇冷热变化的规律, 同时把比较小的温度计进行了放大, 使原来不易看清的刻度、数字在课件一目了然。

二、应用信息技术的注意点

(一) 在应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教

师的主导作用, 始终突出幼儿的主体性, 坚决克服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 而不注重幼儿的自主学习的倾向, 着重于激发、促进指导幼儿的学习。突出幼儿的主体性必须依靠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关键在于教师把教学策略融于课件合理运用的过程中。

人机交互并不能取代教师与幼儿间的交互作用, 在教学中仍应注重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 多媒体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媒体手段, 而

要与传统的手段有机结合。老师应该通过精心认真的教学设计, 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 从而优化教学活动, 使幼儿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 切不可牵强附会, 搞形式上的多样化, 滥用现代化教育媒体。

(三) 应用多媒体手段要根据教学的目的和内容, 该用时

慎重选择应用, 力求做到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不必要的媒体最好不要出现, 以免混淆教学重点和难点, 占用教师必要的讲解、幼儿的思维活动时间, 有时在活动中穿插几幅图片、一段动画就能很好地解决了该活动的重难点问题。

7.幼儿园小班美术课件 篇七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漂亮的帽子,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美,学会赞美。

2 在装饰帽子的活动中,巩固对三原色的认识,并鼓励幼儿大胆的自由涂色,添画花纹和粘贴。

教学准备:

1 活动前搜集有特点的帽子布置成超市。

2 棉签、颜料;双面胶、胶布、红、黄、蓝即时贴及卡纸、油画棒、及各种动物的五官贴纸;蝴蝶、花朵形状的彩色纸小碟子;废旧瓶盖和圣诞小球等。

3音乐《花仙子》和《铃儿响叮当》、轻音乐《安静》。

4 多媒体课件《漂亮的帽子》

教学重点、难点:

1 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美。

2 幼儿能够自由大胆的添画花纹和涂色、粘贴。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头戴漂亮的帽子出场,询问孩子:“老师和平常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引出主题。

教师创设情境:森林里要召开盛大的帽子舞会,小动物们想邀请小一班的宝贝们参加,但是他们有一个要求:每人必须有一顶漂亮的帽子,老师已经准备好了。并提问幼儿:“你们有漂亮的帽子没有?”幼儿进行回答。

出示洋娃娃拉拉,并告诉幼儿拉拉的帽子店开张了,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帽子店看一下好不好?“2 带幼儿参观帽子店,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帽子,可提出以下问题:这里的帽子都有些什么样的?它们是什么花纹、图案和形状的?

有意识的让幼儿注意帽子的样式、颜色及帽子上的图案,使幼儿感受生活中的美,为下面的`装饰帽子打下基础。

”小朋友,拉拉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要去参加舞会,就为我们准备了些帽子,要睁大眼睛仔细看。

教师出示实物,让幼儿区分冬天的帽子和夏天的帽子。对帽子有个初步的分类知识。

教师小结:并引导幼儿讲述:夏天的帽子能遮挡阳光,冬天的帽子能保暖,夏天就要到了,我们出去玩的时候一定要戴好帽子,要不然会中暑的。

3 出示装饰好的帽子,引起幼儿装饰帽子的兴趣。

将装饰好的帽子和没有装饰的帽子放在一起,让孩子说一说,要去参加舞会可以戴哪顶帽子?请小朋友们指一指。

“刚才我们看到了许多好看的帽子,你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顶帽子?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设计小屋。我们一起来看看有那些东西可以用来装饰帽子吧!

二、教师示范装饰帽子,并简单讨论装饰帽子的方法。

教师介绍材料,并且简单示范装饰用的方法,小朋友可以象这个帽子一样用各种颜色的直线或曲线进行装饰,也可以用各种颜色的小雨点,还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动物图案,自己想怎样装饰,就大胆的去做,装饰完后你喜欢什么颜色可以用棉签涂好,一个帽子可以是一种颜色也可以是好几种颜色。帮幼儿巩固对三原色的认识。

三、幼儿动手操作,老师观察指导。

1、观察桌上的用品,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和物品进行创作。

2、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涂过颜色的地方不要再涂了,画完后把棉签放回原处,再换另一种材料。废物要放到指定的位置,培养幼儿整洁,讲卫生的习惯。完成后检查帽子的每一个地方是否都装扮到。然后送回帽子店,展览。(幼儿如有兴趣可多制作几个)

四、作品展示,体验成功乐趣。

1、教师讲评。表扬、激励幼儿:

采用幼儿自评和互评的方式,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

”你的帽子好看吗?为什么?你觉的谁的帽子也很漂亮?为什么?“教师小结:我们的帽子都很漂亮,想不想戴上让大家看一下。

2、播放音乐《花仙子》,请幼儿们来练习跳舞,3.随着音乐《铃儿响叮当》,教师带着孩子下台展示帽子。

五、活动延伸:

8.幼儿园语言课课件 篇八

幼儿园语言课课件

【活动设计】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特点及生活经验以致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相对较弱,从而形成词语贫乏、语音不准、句子表达不完整。再者,我们班的幼儿都是来自农村,大多是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爷爷奶奶对于说普通话的困难导致幼儿从小很少有机会接触普通话。通过鼓励幼儿用普通话大胆讲话,学说礼貌用语,念有趣的儿歌,从而让孩子爱说普通话、会说普通话。

【活动目标】

1、认识到说好普通话的重要性。

2、养成说文明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一首儿歌,风儿和小鸟的录音。

【活动重难点】

重点:在平时与小朋友或者与老师的交流中也要学会使用普通话。

难点:让幼儿认识到说普通话、讲文明话的重要性。

【活动过程】

一、教师谈话导入。

师:世界上的语言真奇妙,小动物有小动物的语言,小花有小花的语言,小草有小草的语言,我们人类有也有我们自己的语言。我们有的说普通话,也有的说方言。你们平时说的都是什么话呀?

二、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1、播放小鸟和风的声音的.录音,请幼儿说说是什么声音。

师:小朋友们,刚刚你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呀?(小鸟和风声)。

2、再播放录音,猜猜小鸟和风儿说了些什么

师:小朋友们猜猜看,小鸟和风儿它们说了些什么呀?

师:小鸟和风儿说的话可真好听呀!那小朋友们还听过什么声音吗?(小动物的叫声,雷声,雨声,人们的说话声)。

小结:无论是风雨,还是鸟兽都说它们自己的话。那么我们人类,我们中国人应该说什么话呢?

三、学习儿歌《大家都说普通话》。

1、教师念儿歌,幼儿仔细聆听

师:刚刚这首儿歌里,你听到了什么?(鼓励幼儿举手用普通话回答问题)

2、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学念儿歌

儿歌:鸟有鸟的话,风有风的话。有的像唱歌,有的像吵架。说话不能猜谜语,大家都讲普通话。

小结:普通话是我们人类的语言,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儿歌后,以后小朋友们都要用普通话来交流。做一个会说普通话、讲礼貌的好孩子。我们早晨来园要用普通话跟老师说:老师早上好。回去也要用普通话跟老师说:老师再见。我们比比哪个小朋友是个会讲普通话懂礼貌的乖宝宝。

【课后反思】

儿歌的学习不仅让孩子们学的既快乐又充实,还给孩子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小舞台。我们还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在家也尽量多用普通话与幼儿交流,注意纠正幼儿易发错的字音等,使小班幼儿的普通话发音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并感受到了学讲普通话的快乐。

9.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幼儿美术教学 篇九

为幼儿提供生动丰富的素材

传统的幼儿美术教学的素材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等手段向幼儿传输信息,其信息资源非常有限,而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教师可以从网络中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例如,教师将幼儿较有创意的作品或其他网络上的幼儿绘画优秀作品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观赏,并且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使幼儿在学习的基础上想象、创造。此外,教师可以将凡·高、米罗、毕加索、莫奈等大师的作品制作成课件应用到幼儿美术欣赏课中,让幼儿在欣赏、观摩大师的作品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审美能力。

激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

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使幼儿能充分地利用和开发自己的天资、潜能。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多媒体课件具有直观、生动、立体的效果,并以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给予幼儿强烈的感染力,它不但能活跃幼儿的思维,还能极大地调动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动手动脑的参与欲望,使幼儿在创作过程中能更积极地表现自我。例如,在组织大班幼儿绘画活动“各种各样的房子”时,教师可以制作有关房子的课件,幼儿在生活中虽然也看到过各种房屋,但是不够丰富多样,不能轻易地激起幼儿兴趣。所以,在制作课件时,教师要搜集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房屋图片,如平房、不同造型的楼房、蒙古包、茅草房、木头房等国内外一些有特点的建筑,并在课件中插入好听的轻音乐和简单的讲解。当幼儿看到了许多好看有趣的房屋时会有很激动的表现,有的在睁大眼睛看,有的还七嘴八舌地讨论,完全被这些风格各异、造型有趣、材料不同的房屋所吸引。生动丰富的素材将幼儿从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使幼儿增加了感性的认识,激情高涨地参与到了活动中。

演示作画步骤,提高课堂效率

在以往的教学中,美术教师在示范过程中常感觉到如果示范画画得太大会浪费时间,但画小了坐在后面的幼儿又看不清。而且在示范过程中,教师的身体常会挡住一部分幼儿的视线,幼儿看不到,就容易走神,以至于做小动作、说话,影响教学效果。如果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作画步骤,每个幼儿就都能看清,而且在较难的地方还可以重现。例如,在“盖棉被”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两个课件,第一个课件起导入的作用。教师将各种冬天的景象做成课件引出话题:“冬天了,我们给小动物设计一些暖暖的棉被吧!怎么设计呢?”接着播放第二个课件,出示几幅棉被的图片,让幼儿说说喜欢哪一幅。之后,教师再在计算机上演示怎样均匀地涂色。在计算机上作画的好处是能让每个幼儿看清楚,而且节约时间。

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多媒体课件展示的美术作品生动形象,在培养幼儿想象力方面有其特殊的作用,使幼儿从科学与艺术相融的视觉中感受抽象、理解复杂,有利于开拓幼儿思路,激发其想象和创造能力。例如,在中班美术《在动物园里》的教学中,要求幼儿画一画动物。动物虽然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但是如何表现动物的肢体动作,把动物的基本特征表现出来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具体活动中,多媒体的运用是不可缺少的。又如,在组织《调皮的猴子》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先搜集一些关于猴子生活的视频,包括猴子怎样爬树、怎样睡觉、有什么本领等。并展示给孩子,观看后引出问题:“看看猴子们在干什么?”孩子们说:“它们在爬树,它们在趴着睡觉,它们在蹲着吃香蕉。”在孩子们对小猴满怀热情时,教师利用投影仪演示如何画小猴。孩子们看到活泼可爱的小猴用简单的几笔就可以画出来时,个个都很兴奋,迫不及待地想试一试,就这样神态各异的小猴在孩子们的笔下诞生了。

结束语

10.幼儿园爱护牙齿课件 篇十

活动名称:学刷牙

设计思路:幼儿对牙齿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根据我园夜托班老师及家长的反映,大多数孩子不喜欢刷牙,即使刷也很随意。缺乏保护牙齿的意识,不能很好的掌握刷牙的正确方法,我想通过此次活动让幼儿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以及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目标:1。使幼儿懂得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2.教幼儿学习掌握正确刷牙的方法,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经验准备:听过故事〈小熊拔牙〉,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大胆、合理的进行讲述。

材料准备:1。小熊头饰一个,并请一位老师扮演小熊。

2.牙齿模型、牙膏、杯子、镜子、每人各一个,牙刷每人两把。

3.老师:抹上黑芝麻糊的牙齿模型两个,牙刷两把、牙膏和水杯各一个。

4.录音机、磁带、音乐〈刷牙歌〉

过程:

一. 老师:“你们听过“小熊拔牙”的故事吗?今天老师为你们请来了可爱的.小熊。(小熊出场,和幼儿打招呼并坐在幼儿中间。

二. 引导幼儿讨论,不保护牙齿的害处。

1.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小熊的牙齿为什么被拔掉?不保护牙齿有哪些坏处?

2.幼儿自由讨论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3.请小朋友用小镜子照一照自己的牙齿,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坏牙齿,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没有坏牙齿,谈谈是怎样保护的)

4.老师对幼儿的见解给予肯定并小结。

三.1.小熊说:我现在知道要保护自己的牙齿,不乱吃零食,每天早上、睡前坚持刷牙,牙齿就会很健康,可是我不会刷牙怎麽办?请小朋友快来帮帮我。

2.老师和小熊一起走到幼儿中间参加讨论:正确刷牙的方法。

提问:

(1) 刷牙时先要做什麽?

(2) 牙膏应挤多少?

(3) 你凭实施增杨

刷牙的?(幼儿有可能会出现横着刷,也可能出现竖着刷,老师引导幼儿做一个小试验)

(4) 老师做实验:咱两个牙齿模型上分别粘满黑芝麻糊,在分别用横刷和竖刷的方法刷牙,请小朋友得出结论那种方法最好。

(5) 刷牙时还要注意哪些问题?刷牙会牙刷应该怎样摆放?

3.老师总结并和幼儿一起利用牙齿模型练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四.幼儿听着《刷牙歌》自己练习刷牙,教师巡回指导刷牙方法。

11.幼儿园韵律音乐课件 篇十一

1.尝试大胆创编布丁扭扭的动作,表现歌曲的趣味性。

2.愿意与老师、同伴一起游戏,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歌曲图谱。

2.幼儿园已经掌握歌曲《布丁扭扭舞》第一段。

3.道具大勺子两把。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创编歌词。

(1)复习歌曲。

(2)提出演唱要求再次练唱歌曲。

(3)创编歌词,完整演唱歌曲。

2.结合歌曲图谱创编动作。

(1)引导幼儿观察歌曲图谱,逐一创编相应动作。

(2)完整练习。

3.游戏《吃布丁》,师幼共同表演歌曲。

(1)交代游戏规则。

(2)分组游戏若干次。

12.量词“团”句法语义分析 篇十二

关键词:“团”,句法,语义

从句法平面来看,短语或句子是词语与词语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的句法结构体。而词语与词语的组合,不仅是按照一定的句法组合方式组成具有句法关系的句法结构,而且要按照一定的语义搭配方式组成具有语义关系的语义结构。语法上进行语义分析,也就是对短语和句子内部词语与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行分析。因此,本文在量词“团”组合关系的基础上,对量词“团”的句法语义特点进行分析。

量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通常情况下,需与数词组合成数量短语,共同修饰其后的中心语,形成“数词+团+名词(形)”结构。

1. 内部结构分析

1.1 对中心语的选择。

量词的选择和运用主要受到中心语语义内涵的制约,同时,量词本身的语义特征又会对中心语具有一定的反制约性,也即量词对中心语具有选择性。团的基本语义特征是[聚集]+[圆状],这一语义性质源于团自身的词义发展。发展为量词后,仍保留有圆状聚集的意义。一般情况下,凡符合这一性质的事物,都可接受量词团的选择。我们将与团搭配的词语分为五组,列举如下:

A.棉纱、纸、绳子、花

B.黑云、烟雾、火焰、水汽

C.思绪、正气、暖意、阴影、疑云、怒火、谜、希望、清冷、争议

D.人、人马、士兵

E.翠绿、和气、温柔、漆黑、混乱、糟、温馨、死寂、模糊

以上五类差异较大:A—D为名词类,其中,A类为具体、可见、易触摸、聚集、无序的“圆状”事物;B类为具体、可见、无序、不容易触摸到的“圆状”事物;C类为抽象、可感、不可见、难以触摸;D类为表人名词,具有群体特征;E类为形容词,无序、强调事物的整体特征。差异如此之大的五类为何都能接受团的选择呢?这需要从词义的引申扩展过程进行分析:

“团”是一个多义词,量词“团”的不同用法是由不同义项转化而来。如下图:

计量具体、可见、易触摸、圆状的事物(A)→计量具体、可见、不容易触摸到的圆状事物 (B) →计量抽象、可感、不可见、难以触摸的圆状事物 (C) →修饰某些形容词,具有夸张性。(E)

由上图可以看出,“团”本义指圆形,是形容词,如:“团扇”,人们在语言使用过程中,意义发生变化,逐渐有了量词的用法。转化途径有三条:

一是从“聚集,集合”义产生“计量聚集的人”的用法。如:

(1)他刚迈出门,又被一团人围住,“老李真卖五毛二吗(0.5公斤)?我来看看。”

二是由“军队的编制单位”义产生“计量军人、兵力”的用法。如:

(2)他最多只有带领一团人马打仗的经历,那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事。

三是由“团”的形状特征通过联想,以此来计量“圆形”或“成团”之物,如:

(3)工人为节约润滑油而为保管箱上锁,为领一团棉纱而陈述理由。

例(3)中“棉纱具有”[具体]+[可见]+[可触]+[聚集]+[无序]+[成团状]的语义特征。

量词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随着人们对世界认识的深入,量词“团”的搭配范围日益广泛,本身语义不断虚化。搭配范围由具体事物名词逐渐扩展至抽象事物。

(4)树色一侧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5)杨过登时脑中一团混乱,呆在当地,不知所措。

(6)班子不得力,管理一团糟,企业就没有希望。

例(4)中,“烟雾”具有[具体]+[可见]+[成团状]的语义特征。但是其特点是很难或无法触摸到,其外延部分具有模糊特点。

例句(5)、(6)中与“团”搭配的是“混乱”和“糟”,具有[抽象]+[无序]+[成团状]的语义特征,“团”不再侧重于对具体事物进行确切计量,而重点在于修饰抽象事物或概念,使“混乱、糟”等抽象概念具体化而且具有了形态感。

1.2“团”对数词的选择。

当中心语为具体名词时,“团”受数词“一”、“两”修饰,如:

(7)站在大街的远处看,会觉得它像是蓝天上的一团光晕,只能见到光,而忽略了楼房本身的存在。

(8)厂门口那两盏挺小的灯笼在纷纷扬扬的雪花中,映出两团摇摇的红雾。

有时“一、两”连用,表示量小。如:

(9)地上打扫得非常的干净,连一两团马粪都看不到。

当中心语为抽象名词或形容词时,“团”一般只受数词“一”修饰,强调事物的整体性。如例(6)。

当“团”重叠时,“团团”只受数词“一”修饰,表多量。如:

(10)高大的翠松是一团团绿色的火,把城市的目光点燃。

当“一团”前有指示代词“这”、“那”时,“一”可省略。

(11)他右脚后跟将球磕出这团纠缠的乱麻中,同时左转身反向跑出,球刚好又滚到了他的脚下。

(12)他的分析恰似一道强光驱散了我童年生活那团迷雾。

1.3 插入形容词情况考察。

量词“团”在与数词构成数量短语时,数量中间可插入“大”、“小”、“整”三个形容词,如:

(13)子弹在枪口吐了一小团青烟,嘶叫着穿过阳光,拦头射向李全顶空的敌机。

(14)马厩肥多半是草末,并不重,一叉下去能挑起一大团,用四齿铁叉挑百十下就是一车。

(15)他的胖矮腿移动了半天,才把身上那一整团油肉运到学生跟前。

下面,我们将对三个形容词与“团”搭配的语义进行分析。

1.3.1 可插入“大”、“小”。

“大”是指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而“小”则是指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或不及所比较的对象。二者都是强空间义形容词,既能描写长度,又能描写面积、体积或数量,“团”在空间都占有一定的维度,因此都可以受“大”、“小”的修饰,如例(13)、(14)。根据陆俭明先生的观点,插入“大”强调量大,由它们形成的数量短语不能与“言少”的“只”、“仅仅”共现,如我们不能说:“这儿只有一大团麻绳。”这是不符合语义搭配原则的。插入“小”则是强调量小,由它们形成的数量短语可以与“言少”的“只”、“仅仅”共现。

其实,并非如此。罗远林先生(1988)在《关于数量词中插入形容词情况的补充考察》中指出:“数量词中间插入形容词的组合,不仅要受到数词和量词,特别是量词的制约,以及数量词所修饰的名词的制约,而且要受到语境语义因素的制约。”“语境语义制约,是指句子结构以外的上下句形成的语境,在语义上对这种插入组合的一种制约。这种制约可以影响句子结构内部的插入组合。”

1.3.2 可插入“整”。

吕叔湘(2002)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中对“整”的解释:

[形容词]全部在内,没有剩余;完整的。一般不受程度副词修饰。经常同量词或名词组合,共同做句子成分。

由以上解释可知,与“整”搭配的量词所构成的数量短语固然强调被修饰成分之量大,但更强调量的整体性,这也说明被修饰成分具有可分离性。动状类量词表量特征具有模糊性,虽然也有计量的功能,但侧重反映的不是物体确切数量的多少,而是更加强调量词所修饰成分的整体形态。如例(15),一方面表明“油肉”很多,但具体数量是模糊的,另一方面,由于“团”具有一定的形体特征,所以,人们很容易在大脑中“团”意象图式,即出现在人们脑中的是这个人整体成团的形态,而不是具体的数量。故能受“整”修饰。

2. 整体结构分析

我们以北大语料库所收集的1993—1996年的《人民日报》,以及大陆、香港和台湾的现、当代作家作品为语料来源,把所有包含“数词+团+名词(形)”的句子作为考察对象,对他们所作句法成分的分布情况作了分析,发现该结构在句中主要作主语、宾语和补语。“团”主要与数词“一”组合成数量短语“一+团”作定语,修饰中心语。下面,我们对充当语法成分的情况作一下具体分析。

2.1 充当主语、宾语情况分析。

2.1.1 数量短语与中心语之间“的”字隐现情况分析。

可以直接修饰中心语,起限定作用,中间一般不能加“的”。

(16)一团火苗照出他二人挨得很近的脸的轮廓。

数量短语作定语时,也可以在数量短语与中心语之间再加入修饰性成分,一般情况下需要加定语标记词“的”。如:

(17)一辆汽车坏了,停在马路上,一群人围着呆看,所得的结果是一团乌油油的东西。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成分之间的距离反映了所表达的概念的成分之间的距离”。也即语言成分在意义上的联系越紧密,那么它们在表层形式上的联系也就越紧密。“一量+名”形式中,“一量”和名词中心语在意义上关系紧密,所以,“一量”和“名”之间一般不加“的”;而“一量+修饰成分+的+名词”中,“一量”与中心语在意义上联系相对疏远,为取消句子成分的独立性,在语言形式上“一量+修饰成分”与名词中心语之间需加“的”。

2.1.2 作主语、宾语时中心词的省略问题。

(18)密密麻麻的这一团是在木星跟火星轨道之间的这个小行星。(作主语)

(19)她好像一个刚醒来的螃蟹,把脚都伸展出来,不是那么圆圆的一团了。(作宾语)

根据语料发现,“一团”可以省略中心词,单独充当主语或宾语。此时,是有一定的限定条件的,作主语时,要求有限制性成分出现,一般情况下,指示代词“这”、“这么”或“那”、“那么”与之共现,如例(18)。朱德熙(2006)《语法讲义》指出:“汉语有一种很强的倾向,即让主语表示已知的确定的事物,而让宾语去表示不确定的事物。”也即主语是有定的,宾语可以无定,所以,数量短语可以自由出现于宾语的位置。而出现在主语位置时,由于本身无定,因此需加限制性成分。

2.2 作补语时,情况分析。

“一+团+名词(形)”作补语现象十分普遍,最为典型的就是进入“V成/作+一量”格式作补语。此时,中心语经常省略。例如:

(20)我的身子抖战着,几乎缩成一团!

赵贤德在《“V成一量”格式对V和量词的管控》一文中对此格式中“V”与量词的搭配作了考察,指出:当V为非自主动词时,量词以“团”为主;当V为自主动词时,量词以“团”、“片”为主。我们通过对北大现代汉语语料库检索,含“一团”的例句4000余条,而含“成一团”的例句竟高达1000余条,含“作一团”280余条。宗守云(2008)在《集合量词的认知研究》中指出:“一+集合量词”已经固化,没有特定的名词性成分和它们共现,例如:“乱作一团”。

量词“团”之所以都能够进入此格式,这与由动词演化而来这一特点是分不开的。由于该量词虚化程度不太强,量词的语义特征中仍含有源词的聚集义动态特征,因此,能够进入“V成/作+一量”格式,作“V成/作”的补语。

总之,量词“团”就组合功能来看,对中心语具有选择性,一般情况下,凡符合圆状聚集这一性质的事物,都可接受量词团的选择;“团”主要和数词“一”和“两”搭配;受“大”、“小”、“整”三个形容词修饰。就句法成分而言,主要是与数词“一”组合成数量短语“一+团”作定语,修饰中心语。

参考文献

[1]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2]郭先珍.谈谈物量词对前搭配数词的语义选择.汉语学习, 1994, (3) .

[3]郭先珍.现代汉语量词用法词典.北京:语文出版社, 2002.

[4]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民族出版社, 2001.

[5]陆俭明.数量词中间插入形容词情况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7, (4) .

[6]罗远林.关于数量词中间插入形容词情况的补充考察.汉语学习, 1988, (4) .

13.幼儿园对称图形课件 篇十三

经观察发现,孩子对于彩色的图案很感兴趣,每次有孩子拿到一张精美的图案或者小人书之类时,一大堆孩子都会挤在一块玩,很是热闹。孩子对于彩色图案都充满了好奇心里,这会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对于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因此,我以对称图形为目标来进行教学。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观察物体,找出对称图形,并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重点难点

1.认识对称现象,绘画对称图形。2.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画出简单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活动准备

有趣的对称图案,人手一张长和宽为4厘米和3厘米的彩色纸、剪刀、水彩笔。已拼插好一半对称图案的玩具或插粒若干套,玩具、插粒若干。 :三张对称图片:三角形,花朵,小鸟。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

分别出示三张对称图片的一半,让幼儿猜出后面是什么。三张全出示后引导幼儿观察左右两过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二、找一找

先出示若干半张图片,让其寻找对称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寻找对称的部位。

三、做一做

用自己的身体做对称的动作。

四、画一画

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

教学反思

“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因为我对幼儿的猜测答案都没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们就特好奇,给下面的“寻找”增加了更大的兴趣。在我的鼓励下,他们都积极主动的寻找着每张图片两边的相同点与不同,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让他们找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不一样”,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还真的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会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们“看看小鸟吧朝哪边”,幼儿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显然这是我的提问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这环节让我满意的是话比较简洁不多,灵活的面对幼儿的“猜测”。让我遗憾的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

“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我就请班上学习、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儿回答,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极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

“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虽是动的一刻,但师幼配合非常默契。

“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涂色、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中我觉得不足的是: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再次或是小结一下对称条件,也没有示范, 因此很多幼儿出现了对称的颜色没有用上,他们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许幼儿涂色时会主意到色彩的变化与对称。

14.幼儿园礼仪微笑课件 篇十四

幼儿园礼仪微笑课件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课件片,能大胆讲述小蜗牛为朋友送去微笑的过程。

2、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挂课件第2号,故事磁带;表情课件:一幅微笑的表情。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微笑表情课件)

宝贝们看,这是什么表情?(微笑)你什么时候会有这种表情?是的,我们高兴快乐的时候都会露出微笑,那你看见别人微笑你心里会觉得怎么样?原来微笑能带给别人快乐!

二、看看、听听、讲讲,理解故事内容

(一)出示课件一,讲述故事第一段

1、今天,森林里有小动物也在微笑,它们为什么微笑呢?我们来听故事。(听故事第一段)

2、小鸟、大象、小兔在做什么?它们为谁做呢?(学习:小鸟为朋友唱歌、大象为朋友盖房子、小兔为朋友送信……)我们一起把它们朋友做的事情连起来说一说。(集体、个别)朋友们有了它们的帮助感到怎么样?(很高兴)所以它们都在……(微笑)

3、为什么小蜗牛很着急?(因为他不知道怎么去帮助别人。)小蜗牛那么着急,我们来帮它想想办法吧?(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二)出示课件二

1、我们看看小蜗牛是怎么做的,它背上背的什么啊?(信)

2、小蜗牛要寄信给谁?(朋友)它在信里会写些什么呢?谁来猜猜看?倒底会写什么呢?我们等会揭晓谜底。

3、我们知道小蜗牛爬的很慢,怎么把这么多的信送给朋友们呢?(请小白兔帮忙)

(三)出示课件三

1、小白兔很快把信送给了朋友们,我们来揭晓谜底看信里写了些什么?(他画了自己的微笑,他把微笑送给了大家)

2、朋友们收到他的信都觉得怎么样?(很开心)你怎么知道?(因为朋友们都在微笑)

3、小蜗牛把快乐带给了大家,大家会对他说什么呢?我们来听一听:“小蜗牛真了不起,它把微笑送给了大家。”我们也来感谢一下小蜗牛吧。(幼儿学说)

4、小蜗牛现在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快乐)为什么?(给大家带来了微笑……)小蜗牛虽然很小,爬的很慢,但他为朋友们带来了甜甜的微笑,帮助大家都得到了快乐!自己也很快乐。

(四)完整讲述,学习小蜗牛的助人为乐。

1、小蜗牛用写信的方式也把微笑送给了大家,朋友们都很高兴,让我们一起把这个“微笑”的故事完整的听一遍吧。(完整欣赏)

2、你们喜欢小蜗牛吗?为什么?

3、讨论:当你的朋友们觉的不快乐时,你会怎么做啊?为朋友做了事情以后,你的心里怎样?(很高兴)

4、小结:孩子们,你们已经知道怎么样做让朋友快乐,希望你们以后多为朋友做事情,请你记住,只要有爱心、努力去做一件事,你一定会做好的。

15.量词“个”的偏误分析 篇十五

关键词:量词,“个”,偏误

现代汉语中拥有丰富的量词, 量词是汉藏语系中特有的词类, 在现代汉语中拥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在书面语和口语中都有很高的使用频率。对于母语是汉语的人来说, 使用量词是习以为常的事情, 但是对于母语是非汉语的汉语学习者来说, 量词是他们很少接触, 甚至是从没有接触过的词类。许多学习者对于量词的使用往往觉得障碍重重, 无从下手。这就使得量词成为学习者在学习汉语过程中最容易出现错误的词类之一。其中个体量词“个”又是大多数个体名词通用的量词 (1) , 也是学习者最早接触到的、使用频率较高的量词。

于是, “个”就变成了一个让汉语学习者又爱又恨的量词。在汉语学习的初期阶段, 学习者只简单掌握了“数+量+名”和“动+数+量”的简单结构以及为数不多的量词。然而学习者很快就发现了万能量词“个”, 因为它是个“填空子的单位词”, 似乎可以做任何事物的量词, 比如“一个老师”“一个商店”“一个桌子”等, 这样的词组在母语使用者听来可能会觉得别扭, 但是依然可以明白说话者的意思, 所以汉语学习者都喜欢用“个”这个量词。刚开始, 教师可能会容忍这些词组的出现, 但是,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 教师会要求学习者使用更确切的量词。此时, “个”不再是万能的, 对学习者来说, 各种各样的量词逐渐成为了学习地负担。很多学生也不明白为什么“个”不顶用了, 如之前的词组如果改为“一位老师”“一家商店”“一张桌子”会更好, 但学习者并不明白“位”“家”和“张”比“个”好在哪里。

一、偏误归纳

针对以上问题, 文章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关于“个”的语料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偏误原因分析。通过对语料库的筛选, 我们共获得37063条关于量词“个”的语料, 其中有错误的语料为980条, 出现“个”这一量词的有1429处。出现偏误的“个”共有995处, 偏误率约达69.93%。其中错用“个”的地方共有394处, 约占偏误总数的39.60%, 缺漏“个”的有312处, 约占总数的31.36%, 多加“个”的共有289处, 约占总数的29.05%。

以上结果显示, 量词“个”的主要偏误分为三种类型。但由于语料的数量较大, 在下面的分析中, 文章只选取部分语料进行举例分析。

(一) 错用

这类偏误情况是指学习者在量词短语中不该使用“个”的地方使用“个”来替代其他量词。也就是出现了上文提到的学习者用万能的“个”来替代所有的量词的现象, 也有学者称这类偏误为“个”的泛化。这类偏误的频率是最高的, 现举例如下。

1. 一看考试题目《对我影响[B向]最大的一个人》就想起来一张{CC个}脸。

2. 回国后, 我在{CD某}一家{CC个}公司从事{CQ了}五年的广告方面的工作。

3. 我会说两种{CC个}外语:[BC.]一种{CC个}是英语, 一种{CC个}是汉语。

4. 如果他决定{CQ了}一件{CC个}事情, 他肯定做。

5. 以前对我来说他好像[B象]是块{CC个}很硬的矿石。

6. 但是我的父亲快要完成他的医学训练的时候[BQ, ]他在一次{CC个}飞机事故{CQ中}去世了。

7. 我认为[C]{CQ在}这篇{CC个}文章的情况下, 安乐死是正当的。

例1中, “一个脸”改为“一张脸”, 因为, 脸属于平面的东西, 所以用量词“张”更形象。例2中, “一个公司”改为“一家公司”, 虽然在吕叔湘先生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提及“个”也可用于某些有专有量词的事物 (2) , 但既然这些事物有专用量词, 那么专用量词才是为这些事物量身定做的, 才是修饰这些事物最恰当的量词。例3中, “两个外语”“一个是英语”“一个是汉语”分别改为“两种外语”“一种是英语”“一种是汉语”, 因为“种”更能强调事物之间的区别, 也更具有书面语色彩。例4中, “一个事情”改为“一件事情”, 因为“件”多用于个体事物或事件。例5中, “像是个很硬的矿石”改为“像是块很硬的矿石”, 因为矿石是块状事物, 用量词“块”更形象。例6中, “一个飞机事故”改为“一次飞机事故”, 因为“次”用于可能反复出现的事情。例7中, “这个文章”改为“这篇文章”, 因为量词“篇”多用于修饰文章、纸张、书页等。

(二) 缺漏

这类偏误是指汉语学习者在应该使用量词“个”的场合没有使用, 导致量词的缺失, 现举例如下。

1. 有一{CQ个}家庭有了一个残疾的孩子。

2. 公务员的生活比较艰苦, 而且一{CQ个}月的工资也不够。

3. 她有十{CQ个}兄弟姐妹。

4. 他常常说[C]:我很愿[C]意[C]对客人敬[C]礼, 因为我敬[C]一{CQ个}礼, 那客人花很多钱[BQ。]这[C]个钱, 相当材料费{CC贵}的好几倍。

5. 我只想说从这{CQ个}故事里我得到感动和安慰。

6. 我也不想去, 嗯, 给他们{CQ个}条件。

7. 我们打算不带那么多钱, 背着一{CQ个}大旅行包, 打扮得{CQ像}贫穷学生一样。

8. 于是我下了一{CQ个}大决心, 决定参加专门给{CC供}中国人开的培训班。

9. 因为[BD, ]这{CQ个}村位于东京{CJX}接近的山丘[B岳]地带, 而且东京的夏天又热又湿, 不能生产做{CC用}沙拉的素菜, 所以夏天也{CJ-zy很}凉快的这{CQ个}村的夏天[BD, ]很忙。

10. 我这{CQ个}假期回家非常感动{CD了}。

例1中, 缺漏了作为修饰社会单位的量词“个”;例2中, 缺漏了作为修饰时间名词的量词“个”;例3中, 缺漏了作为修饰人的量词“个”;例4、5、6、8中, 缺漏了作为修饰抽象名词的量词“个”;例7中, 缺漏了作为修饰具体名词的量词“个”;例9中, 缺漏了作为修饰地点的量词缺漏;例10中, 缺漏了作为修饰时间的量词“个”。

(三) 误加

这类偏误是指在不该使用“个”的场合使用了“个”, 现举例如下。

1. 我每天睡觉的时候做{CD个}噩[B惡]梦。

2. 我们不算是孩子, 都是{CC就是}{CD个}成人{CQ了}。

3. 还有当你的好{CD个}女儿。

4. 镇上的居民大概有五千多{CD个}人口{CJZR}, 大部分都是华人。

5. 妈妈常常说:“中缅是{CD个}好邻国, 你们的时代继续发展{CC创造}中缅友谊, 你应该学习中文, 有{CC要}机会的话, 要出去当留学生到北京大学{CJZR}”。

6. 从祖母口中知悉三叔是全{CD个}市唯一的大学生, 在那个时代可{CC要}算是了不起了。

7. 我对这{CD个}件事有意见, 我的看法是他的行为不是犯了故意杀人罪的。

8. 其中一个杀死另一个, 而他在法庭上却{CC能}说他们是{CD个}好朋友, {BC}而且说好朋友求他帮助自杀[B求]。

9. 我觉得代沟是前一{CD个}代和后一{CD个}代的想法差别。

例1是强调事情发生的频率, 不用量词“个”。例2、4、5、8中, “个”是个体量词, 而例句中的“我们”“人口”“中缅”“他们”都不是单一个体, 所以不用“个”修饰。例3中, 好女儿是已知的信息, 不用“个”修饰。例6中, “全市”强调的是范围, 中间不加量词。例7中, 已经有修饰“事”的量词“件”, 不需要再加量词“个”。例9中, 已经有量词“代”, 不需要再使用量词“个”。

二、偏误原因分析

根据以上对“个”的偏误类型的总结, 文章对偏误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 主要有一些几点。

(一) “学”的方面

1. 母语的负迁移

文章的开头提及了汉语量词的特点, 它是汉藏语系特有的词类, 也就是说, 许多语言中没有量词这一词类或者量词没有汉语那么丰富。那么汉语学习者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产生偏误就不难理解了。如果学习者的母语中没有量词, 那就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量词缺漏的现象。如果学习者的母语中有量词, 但和汉语的量词不完全对应, 这就会使得学习者将母语中的量词用法直接翻译到汉语中, 从而出现错用的现象。

2. 目的语的负迁移

当学习者对汉语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后, 就会把有限的汉语知识进行不适当的类推, 进而造成偏误。量词“个”在汉语中的适用范围很广, 学习者自然会对它的用法进行类推, 这样就很容易出现错用的现象, 即“个”的泛化。

3. 学习者的交际策略

学习者为了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会回避一些掌握得不好的量词, 用万能量词“个”代替, 于是就会出现错用的偏误。

(二) “教”的方面

1. 教材方面

在现行的许多教材中, 大部分没有对量词进行特别说明, 只在单词表中将量词的词性标注出来, 这样学习者只掌握了课文中的搭配形式, 却无法真正掌握量词的用法, 更无法准确、灵活地运用量词, 这也是学习者出现偏误的原因之一。

2. 教师方面

量词在众多语言点中往往是被教师忽略的那类。作为母语使用者的汉语教师对量词的搭配使用往往习以为常, 并不认为量词是教学重点。教师不向学生说明各个量词搭配之间的区别, 学习者不得不用“个”来“填空子”, 这又是造成偏误的另一个原因。

“个”是汉语中最重要的量词, 文章对“个”的偏误进行了分类归纳和偏误原因分析, 希望能够得到教师和学习者更多的重视, 尽可能地减少“个”的偏误的出现。

注释

1胡志军.与留学生量词“个”有关的偏误分析[J].科技信息, 2012 (23) :154.

上一篇:卫生许可证的申请书下一篇:拔河比赛五年级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