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高中英语教学(14篇)
1.如何搞好高中英语教学 篇一
(1) 理理解主旨要要义:就是要求考生通过阅语言材料, 了解作者在文章中要说什么要表达什么, 并对其进行归纳和概括。
(2) 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每篇文章都含有大量的事实和细节, 这就是要求考生准确理和把握解决好事实, 细节方面的问题。
(3) 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词义:根据材料提供信息, 结合上, 下文语境和生活常知对生词和短语作出正确的猜测是考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4) 作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通过材料中的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5) 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阅读材料的体裁不同, 其组篇结构也不相同。考生应能够根据材料的结构特点对文章句与句, 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作出认识和判断, 并能把握文章的文脉。
(6) 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每段材料都有其写件目的和意图。透过材料字里行间的信息和对文章的理解, 领会作者的弦外之音, 是对考生阅读技能力一项基本要求。
面对这样的考试要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但在长期的传统英语教学之中, 无论是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都有很大的盲目性, 以致造成学生阅读速度慢水平差, 能力不全的状况。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 我们要对现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给予充分的了解但长期以来, 很多的老师不注重理论学习, 按照习惯性的思维方法, 或者是为了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过多的加强对词汇和语法的解释, 停留在对材料的表面理解上, 学生成绩的提高仅仅靠“题海”战术, 无法体验语言学习的乐趣。所以现阶段老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首先, 过多强调语言知识传授。教师往往把阅读材料作为用来传授语言知识的一种形式, 以词汇、语法为主线, 将完整而有意义的文章分解成若干个零散的语言知识点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很难理解文章的含义。
其次, 采用单一阅读教学模式, 往往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即便不同程度采用一些启发方式, 也只是教师设计简单提问, 学生被动回答, 学生几乎在课堂中发挥自己的主动作用。从而使学生学习的积极能动性大为降低。
再次, 缺乏对阅读策略的指导。很多教师缺乏对阅读策略的指导, 致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是不知道用什么样的阅读策略去捕捉有效信息阻碍他们做出正确的推理判断。针对上面的各种现象, 就英语阅读教学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以有利于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老师角色的转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英语新课程标
准提倡任务型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体验、探究、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为此要求老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满堂灌, 填鸭式的方法, 进而树立以学生为主体,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积极探索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老师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从而正确的教学观念。
二、老师应该从知识传授者的身份转变为知识的促进者
和合作者。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把教师从“知识权威”的神坛上拉下来。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指挥者而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有力的促进者根据学生探究活动的需要而提供有力的帮助。
在高中英语教材中, 每篇阅读课文都有标题.在教学中, 这些标题往往不受重视.一带而过.其实, 标题就是课文主题的反映。对标题的分析能预测课文的内容我们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1) Who’s he?
(2) What is he like?
(3) What’s his characteristics?
(4) What’s his successful career?
(5) How do you find him?
就标题创设的上述问题,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启发了学生思维, 更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待到深入阅读课文时, 理解起来就容易了。
三、在高中英语教材中阅读教材的内容涉及到英语国家
许多文化背景知识, 充分体现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一重要理念。这也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所注重的一个方面。事实上, 在阅读中缺少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 对语言材料理解就会造成困难。因此, 在阅读之前可向学生讲授一些与材料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消除学生阅读理解的障碍。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只是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供一种范例, 从量的方面来说, 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这生必须阅读大量课外阅读材料, 才能有效在巩固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简写的文学名著, 科普文章, 报纸杂志等都是很好的课外阅读材料。
综上所述, 提高阅读能力决非一蹴而就, 而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大量的阅读积累。由于不少英语单词和词组是一词多意, 因此要在阅读中逐步加深印象, 拓宽词汇量, 这样才能突破阅读关。当量大到可以质变的时候, 阅读能力就有质的飞跃了。积少成多, 聚沙成塔。同时进行大量的阅读练习, 阅读能力也会得到逐步提高。总之, 只要教师坚持不懈地进行阅读教学, 相信学生通过老师组织的阅读活动一定能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来备战高考。
参考文献
[1]孙霞;浅析提高高中生英语快速阅读能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 (贵州卷) [C];2010年
2.如何搞好当前高中英语教学 篇二
【关键词】高中英语 教学 问题 措施
英语作为世界性的语言,已经在我国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应用,因此,学生在上学期间的英语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就要掌握的很牢固,不然很难在就业和生活中得到优势。当今的社会竞争激烈,不能掌握一门好的外语,是很难在职场立足的。作为高中英语教师要尽职尽责地教好英语,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英语的环境。本文就着重分析了当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听力欠缺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教学生简单的方法,去记住单词。而没有考虑到听、说、读、写四大技能间的相互联系,为学生综合英语技能的培养设置了阻碍。很多学校在高一和高二学年教学计划上安排了听力课程,但经常被语法和其他部分的讲解占用。在训练听力的过程中,教师不研究方法和过程,只是单纯地磨耳朵、反复地让学生听,效率低。
(二)不能结合新课改与时俱进
新课标提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创立了“任务型教学法”等课堂教学模式。从常规的课堂教学过程来看,至今课堂教学中还尚未真正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
(三)课堂教学误区严重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总是想体现课改精神,一味追求课堂的趣味性,片面的分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作用,而忽略语言知识的学习。在一节课里,电影、唱歌、竞赛、表演,课堂上热闹非凡。但本节课解决了哪些重点和难点;学生学到了哪些语言知识;发展了哪方面的语言技能;教师不知道。
(四)学生机械式的被动学习
高中学生在学习过于机械化和简单性,学习方式单调。学生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听知识、记笔记,课后复习、归纳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然后消化、背诵。单调和被动的学习方式使不少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也使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多年后仍然不能用英语进行交流。
二、解决高中英语问题的策略
(一)转变现有观念,注重能力培养
教师自身要转变传统教学的模式,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教师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接受现成的知识和结论。这种“守成性”教育严重影响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要求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应该成为培养学生英语的能力。课堂教学是一个在老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不断创新和培养实践能力的过程。
(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学生要自觉地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认知结构。从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某种满足感,并以兴奋活跃的思维状态去面对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同时,使基础知识转变为语言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英语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活动以学生在课堂上做事为主,教师的作用是负责组织、引导、帮助和监控,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English can not be taught. It must be learned.学生必须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方可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树立学生的学习目标
只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才能促使学生去学习。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课堂教学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行为的重要场所之一,教师应尽一切努力和方法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英语学习的兴趣才能转变学习态度,继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出的主体作用反过来又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与学真正进入良性循环。
(五)提升师资力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中英语教师作为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英语教学中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英语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性举措,对于高中英语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学校要高度重视英语教师的作用。给予英语教师更多培训的机会,让更多的一线英语教师接受最新的理论知识教育,使其具备最先进的教学理念,这对于提升学生整体的素质,增强英语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教师的天职是教育。作为英语教师,应该恪尽职守,在新课改的指引下,带动和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的殿堂,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驰骋。也要对如何更好地开展教学和解决问题进行探索。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除培养学生语言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之外,还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自学英语的能力,为他们离开学校后继续学习英语打好基础。因此,教师必须积极研究科学的、适用的学好英语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教授指导学习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应当成为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张喜梅.高中英语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探析[J].中国电子商务,2012(15)
[2] 李景.浅析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1(38)
3.如何搞好初中政治教学 篇三
政治学科理论性较强,教师多采取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大多是一本书一支粉笔,教学方法陈旧和教学手段的落后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许多学生即使学了也是死记硬背,教师画条条框框,学生背条条框框,教学效果较差,从考试成绩看,一般平均分在50分左右,死记硬背的能得分,稍一灵活,学生就不会了。平时我们的教学,大多重视实际或死记硬背,从教育效果看,没有达到知行统一目的。多数教师教学观念还停留在“应试”上,没有充分认识到政治课作为德育主渠道的重要作用,同时在评价上,只能以考试成绩高低作为衡量和评价学生的标准。没有(或很少)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发挥,更谈不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了,这种以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政治教师的素质要自觉提高“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 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下面几点。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作为政治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2、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教师做到:(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教师要热心善事,让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在校园里、在学生中传扬。
转化学业不良的学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对此类学生要热心、耐心,爱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教师应首先端正教育思想,认识到所有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都是四化建设的后备军,学业不良的学生学习基础差,更需要得到教师的精心培育,需要得到教师和全体同学的尊重。对差生,决不歧视他们,而是偏爱,重视,关心爱护他们,切忌一味指责。课外多花一点时间与他们谈心、谈学习,帮助他们分析落后的原因所在,指导他们查漏补缺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用爱心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其次要努力去寻找,去发现学业不良的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每位学业不良的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常为自己的优点不被人所知而感到委屈。班上有位学生,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可是手却很巧,一到课余时间便画画,画各种各样的动物,有时甚至用小刀在桌面上雕刻,整个课桌面仿佛成了一个“动物世界”,遭到许多教师的批评。我发现这种情况之后,多次与之交谈,肯定了他的心灵手巧的一面和在绘画、雕刻方面的天才,指出他有这种天才,如果在学习上稍加努力之后,以后可以升到艺术学校去深造,一定会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并指出学习基础差只是暂时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努力。勤能补拙,只要自己有信心,讲究学习方法,一定能够补上来的。此后,这位学生学习上有了变化。我又及时给予督促、帮助,指导他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同其他教师一起为他补习功课,同时,对他学习上的每一个进步,都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到学期结束,他的各门功课的成绩都有了很大提高,并且经常为班级黑板报画刊头,得到全体教师和同学的认可。
最后,要耐心辅导,逐步提高。教学上要充分考虑到学业不良的学生的接受能力,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关键在课内,功夫在课外”,也就是在平时。在课外,要组织他们给予耐心辅导,特别像我们这样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基础差,只有耐心辅导,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经常利用早晚自修等课余时间,每次组织三至五名学业不良的学生,给予耐心辅导,决不歧视、讽刺、打击他们。在辅导中,主要是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纠正他们错误的学习态度,而且针对差生知识的缺漏,循序渐进,多启发、多引导,鼓励他们,使他们不致于破罐子破摔,而学有信心。台下十年功,台上几分钟,经过一年的努力,大部分学业不良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4.如何搞好农村小学复式教学 篇四
摘 要:复式教学,是我国农村小学比较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随着国家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落实,农村学龄人口逐年减少,加之生源向城镇中心校的流动,农村小学复式班呈逐年上升趋势,给西部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特点。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复式教学将成为农村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农村小学;复式教学;教学策略
复式教学,是我国农村小学比较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随着国家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落实,农村学龄人口逐年减少,加之生源向城镇中心校的流动,农村小学复式班呈逐年上升趋势,给西部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特点。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复式教学将成为农村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农村小学复式教学现状
复式教学可以说是伴随国家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教育主管部门放开有关择校限制,旨在“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成为趋势之后,执行有关师生比的编制规定,在一些学生级别全、同级学生人数少、教师配备少的农村小学重新启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就目前我县农村小学实际而言,复式教学基本上还处于重新探索学习阶段。
对于接受过师范教育的老师来说,他们在教材上还算学习过复式教学的概念,但也仅仅是灌了耳音、有点印象;对于没有接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老师来说,开始教复式班之前就连“复式教学”这个名词也没听说过。加上绝大多数农村小学实行包班制,即一人既当班主任又带该班所有课程,就连校长也是如此,对于他们来说,仓促承担起复式教学,方法不足、经验欠缺只能是边摸索边上课。
有的二级复式课上,教师多的是一个年级用去整节课四十分钟的一半,平铺直叙,平均使用力量,没有轻重主次之分;也还有的是教师频繁变换年级,一节课的四十分钟时间里,两个年级的“动”、“静”交换次数均在六、七次之上。看似花哨,实则是没有主次的秋色平分,教学效果无法有效保障。
二、农村小学复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探究及指导滞后。由于大家都已习惯了单式教学,而对复式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基层学区和学校基本上没有开展过对复式教学的专题研究,更很少开展过对复式教学的专题培训,对复式教学的指导和研究缺失。
(二)教学技能不能适应复式教学的需要。复式教学需要多才多艺的教师,需要教师一专多能。尤其是单人单校的复式班教师,必须同时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和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可这样的师资却相对欠缺。
(三)复式班教师的负担过重。复式班教师工作辛苦是人所共知的,这一问题现在已十分突出。一位教师要教两个甚至三、四个年级的学生,学科头绪多,学生差异大,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必须付出双倍、甚至数倍的努力。超负荷的工作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
(四)复式班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的负担过重一般都会引起学生的负担过重,因为复式教学中师生直接活动的时间少了,学生的学习成效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学生自觉性来保障,所以复式班学生成绩的提高是一个较大的难题。
(五)对复式教学的评估缺乏科学的依据。复式年级和单式年级使用同一种教材,缺乏科学性。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教学方式,使用同一个标准进行教学检查和教学评估缺乏科学依据。对复式班教师来说,既不客观也不公平。
三、搞好农村小学复式教学的对策
新课改倡导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给复式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从自身实际出发,深入学习和贯彻领会,创造性地开展复式教学的研讨和实施,才能化不利为有利,推进复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一)加强有关复式教学的培训和研讨。实施复式教学的校区,尤其要把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当作校本教研的主题来抓。要成立复式教学教研组,适时开展规定次数的专项教研活动。要多听复式班教师的课,多帮助、多指导,使其能够胜任复式班教育教学工作。
(二)认真搞好复式教学班的教师配备。选派思想进步、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工作能力较强、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复式班教学工作。
(三)搞好对新上岗复式班教师的培训。要以校为单位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复式教学的基本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适应复式教学工作。
(四)尽快出台适应农村小学复式教学的评价方案。正视复式教育教学中“劳”“效”难以直接对等的问题,以客观公正地评价调动复式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五)从事复式教学的科任教师应增强事业责任心。要根据具体教学实际设定教学主次任务,抓住重点,照顾一般,一定注意切忌一节课内平均使用力量。
(六)要做好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从教学之初,就要进行复式教学课堂运作的专项训练。开展诸如手势语、哑语的使用,专注学习毅力的培养,自觉学习、遵守纪律习惯的培养等。
(七)不断探索并开创农村复式教学的新模式。目前一些校已在运用“垂直互动”的复式教学新模式。广大一线有心教师还应不断实践探索,以归纳总结更多适应本校区实际的复式教学新模式,及时推广以服务教学。
5.如何搞好小学汉语拼音教学 篇五
主题词:小学低年级
汉语拼音
教学
摘要:边远地区的语文教学中,低年级的汉语拼音教学极为重要,由于方言的差异,儿童学前教育的不足,使得汉语拼音教学极为困难。在此,作为一个长期从事边远地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教师,特总结出以下教学方法,为提高边远地区的汉语拼音教育铺平道路。
小学汉语拼音是学好汉语的基础所在,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的铺路石。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表音符号,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学生学起来也觉得枯燥乏味。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要让他们在一个月内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注意针对儿童特点,给学生创造一种愉快的情境,在活动中,在玩中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学生能兴趣盎然、满怀信心地学好拼音。在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应用好教学方法,把握好学习的关键之处,根据地域方言区的差异来进行教学。因为在这方言区的方言语音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在教学汉语拼音时,一定要处理好这一个环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教学。这样做意义是深远的,不仅为今后的识字打好基础,更主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了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以下就几种教学法进行论述。
一、基础巩固法
对于刚接触汉语拼音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基础性学习。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儿童,由于学前教育机会比较少,很多地方至今还没有建立幼儿教育机构,导致学生在汉语拼音方面基础薄弱;因此,教师要注意弥补儿童基础较差的弱点,注意在教学中进行巩固式的复习,让儿童能够举一反三地进行强化学习。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自觉性方面比较差,教师要对他们的学习进行监督,例如:在教学声母时,不但要多读,而且要多写,并要求学习注意到汉语拼音的正确写法。
二、联想教学法
此教学法是应用在汉语拼音声母教学当中,让学生在学习当中联想到相关的事物,从而加强汉语拼音的记忆力。例如:在学习“a”、“o”、“e”时,“a”联想到张大嘴巴发出“啊”;“o”联想到圆圆的月亮天上挂,公鸡鸣叫“哦哦”;“o”联想到一只大白鹅在曲项向天歌。在教学声母“b”时,可以想到“玻璃”、“波菜”、“水波”等。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实际来联想,增强对汉语拼音的记忆。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班级教室里张贴一些有关汉语拼音的挂图、绘画等,在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自己边看,边读,边想,加强联想记忆。
三、方音与汉语拼音辨别教学法。
汉语拼音是以北方方言为标准音,与南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方言相差比较大,所以在这些地区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遇到的困难比较大,特别是方音浓,不易纠正。例如:在西南的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们说话在语音上往往受民族语言影响,声母“b”与“p”、“d”与“t”、“j”与“q”不能区分,平翘舌不分,边音和鼻音不分等诸多情况。这些都造成了汉语拼音教学上的困难,教师一定要在教学当中我针对性地进行纠正及训练。我们的汉语拼音教学一直面临着“低年级学,中年级忘,高年级丢精光”的“回生”问题。必须反复练习,强化训练,才能掌握好汉语拼音。因为汉语拼音毕竟是抽象的,再加上方言区学生平常一般讲本地话,不经常使用普通话,因此学校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勤练,民族地区学校必须提倡说普通话。方言区汉语拼音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但办法总是比困难多。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在汉语拼音帮助下是能说好普通话的。
四、游戏教学法
我们在低年级汉语拼音教学中,还要应用游戏教学法。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汉语拼音,加强记忆和不断开发大脑的智力。游戏教学能够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玩游戏是他们的天性,作为教师就要抓住这个特点来进行教学。可以用“找朋友”、“看谁读得快又好”等游戏比赛来融入教学中,增加学习直观映像。
五、歌谣记忆法
低年级的儿童比较活泼可爱,喜欢歌舞;在教学汉语拼音时,教师可编一些顺口溜或儿歌,一边唱一边学习,要让学生勤学、乐学。歌谣记忆法的特点是顺口易记,简短有趣,学生喜欢。如:“b、p、m、f”编成顺儿歌为:“采波菜,上山坡,摸一摸,一尊佛”;“j、q、x”编成:“大公鸡,吹气球,飞向西边去”等等。教师要灵活应用,也不能过于依耐一种教学方法,因为任何教学方法都有其局限性的,我们要取长补短,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
总之,小学低年级语文的汉语拼音教学方法很多,教师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所用的教师方法也不尽相同,要做到“有教无类”,“取他人之长补自己所短”。边远民族地区的方音大大影响了汉语拼音的教学,教师要注意到发音不同的地方,逐渐给学生一一地纠正;要认真学习《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求实创新,认真钻研教学方法,不拘泥于形式,这样,才能把汉语拼音教学提上一个更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6.如何搞好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篇六
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 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
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在讲授“大气压”一节时,可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两个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
2.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悬念,通过授课解决悬念。
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点时,水必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 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学生们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下落,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落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二、课堂教学中讲清思路,渗透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强调能力的培养, 要求教材的叙述和对知识的讲法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材的叙述注意讲清思路,力求简洁、顺畅。教学中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重在理解。切实提高理解能力是培养思维能力中基础的一环。教材的叙述,特别是在引入概念、得出规律、分析例题等方面,注意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力求思路简洁、顺畅,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引入一个新概念,怎样在分析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抽象和概括; 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建立某种物理模型;使学生知道解决物理问题,首先要弄清物理情景, 学会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使学生清楚推理的过程,等等。培养思维能力,关键在于思路清晰,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努力, 希望教材的叙述能够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帮助。
教材注意渗透分析问题的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领会和掌握一些科学方法。领会方法重在“潜移默化”和“渗透”,而不可把方法“当做知识向学生灌输”。在教材编写中,我们注意了逐步“渗透”方法。如理想化模型的方法、极限的思想、等效的方法、控制变量的方法等,都在书中适当位置如“正文叙述”、“旁批”、“思考与讨论”、“小结”等以不同形式加以渗透或指点。
三、教学中灵活渗透,扩大知识面
物理中有些内容适合用渗透的方式学习, 一开始不一定要求学生有深入理解,经过一段熟悉、积累之后,逐步有所体会,再加以总结提高。对知识要么不讲,要么就讲深讲透,这是不符合认识规律的。其实对问题的理解、认识和运用都需要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本书对某些知识的讲法就采用了灵活渗透的讲法,对这些知识不专门设题,逐步渗透,逐步提高,逐步积累,适时总结,系统提高。如力的正交分解法,在解决力学问题时应用很广泛,用起来也很方便,但课本不单独设节讲述正交分解法, 在第三章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时采取渗透的方法学习,让学生在应用中逐步习得。又如熟悉“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对处理矢量的运算很重要。本书也没有单独设节, 而是在解决具体问题时, 告诉学生需要先取一个正方向,确定矢量的正负,然后运算。经过几次熟悉之后,适当时,教师再加以提高。为此,书中设有一个专题,讲述“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讲述,或者让程度较好的学生自己钻研。
采取灵活渗透的方式学习,可以有效扩大学生知识面。从一定意义上说,在基础知识的学习阶段,知识面越宽,越有利于学生触类旁通,相互借鉴地学习。与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的教学内容相比,我国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知识面是比较窄的。在不增加课时、不造成过重负担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多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弥补学生知识面过窄的不足。
7.浅析如何搞好高中政治教学 篇七
一、教学情境应着眼于现实生活、跟学生实际紧密联系
政治课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课本的局限性,使得它与学生的实际尚存在一定的距离,而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恰当的教学情境必定是取自于现实生活,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学生所关心的或有能力关注的现实问题,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走向生活,把认知过程与生活体验融合起来。如《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这一内容的导入部分教学中,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生长在这一年龄段的同学们都喜欢交朋友,然而每个人交朋友又会有自己的标准,那么你的标准有哪些呢?这一问题贴近学生的切身实际,因而一下子就引起学生的兴趣。由于每个学生有各自的特点,也就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总有一部分内容是大家所共同认可的,如性格、脾气、素质等。在此基础上,教师接着提问:这个问题与本课内容有什么关系?这就使学生产生了探求正确答案的强烈欲望,促使他们自己去学习寻求正确答案。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因为这一情境贴近学生实际,有较强的亲和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应注意结合西藏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重视对生活资源的挖掘,突出理论和实践的关联性
学生对于政治教学往往都有一种错误认识,认为政治教学就是进行一些大道理以及空道理的灌输,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但是实际上由于政治教学上的全部内容都是来源于生活,同时只要愿意去发掘,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如果政治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學内容和生活的内容充分的融合在一起,在实现对生活中各种问题进行解答的同时,重视对学生实际经验的积累,将会唤醒和激发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的内在需求和欲望,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活力。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政治教师可以参考学生自有的生活经验以及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来实现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比如在学习经济常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附近菜市场或者是超市里的蔬菜价格上的变动进行观察,实现对价值规律的揭示;也可以让学生对校门口的小商小贩的经营模式进行观察,简单了解个体经济的经营模式,并带领学生去考察当地的大型企业,让学生对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有所认识;在对哲学尝试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被人们所熟知的各种寓言和民谚进行辨析,包括“守株待兔”、“刻舟求剑”、“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等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辨析来实现对哲学真谛上的诠释。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实际以及已知的知识和能力,在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调动的过程中,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树立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长期以来,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同时也是师道威严的代名词,这无疑拉开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要转变原有的师尊生卑,教师主动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师生关系。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决定了学生的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学生是围着教师转,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是主宰。无论教师有无过错,学生出于老师的威严,不敢提出问题,展开创新思维。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应倡导一种新型教学关系、师生关系,即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学生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
四、创设教学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
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就是为了实现对学生思维上的调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呈现型的问题情境,也就是提供现成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实现对某种观念和概念上的理解,这是一种最为常见的问题设置方式的,经常用来对某些概念、观念以及概念上的理解。但是由于这种问题情境在思维空间的创造性表达上极为有限,因此在问题设置的上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
其次是发现型问题情境,这种情境主要是依靠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是依靠别人来提供问题。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疑问的意识来对教材进行阅读,让学生自己在内容上发现问题,并鼓励学生在课堂或者是课后对这些问题依靠自己的能力来实现解决,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对学生思维上的独创性和深刻性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三是应用型的问题情境。这种问题情境需要教师或者是学生来提出一些有关现实社会的问题,一方面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中所存在矛盾关系,让学生学会辩证和全面的对问题进行解决分析,同时培养学生变通思路、变换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比如在“消费问题”的学习上,可以让学生针对目前社会上所存存在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造假打假”、“包退包换”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辩护,或者是利用写论文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相关问题的看法。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表现的更为实用,也更有效果。
五、融入生活实践主题,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我们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更多地融入与生活主题有关的教学内容,以时代的步伐走向政治课堂。政治课堂应立足学生的现有生活经验,要求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将政治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主题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全新的政治教学模块。如在讲授“价值规律”的内容时,由于纯理论知识相对抽象,教师应当先列举一些学生常见的社会现象,诸如今年收成丰收,粮食价格却不好卖;一到下雨下雪,青菜的价格比平常要高……都可以作为课堂的导入点,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商品的价格会有波动?背后原因又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逐渐寻找答案。当学生逐渐学会学以致用时,政治教学才算真正找到一剂优化课堂教学的良药。
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作为西藏地区的一名高中政治教师,我要结合民族地区的特色,正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常态课的质量,加强教学反思,重视实践中追求创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新课程教学引向深入,引向扎实化、常态化、效率化。
8.如何搞好高中英语教学 篇八
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更要育人。如何利用课堂主渠道,提高学生成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初浅的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进行能力渗透
激发兴趣的教学内容不能还是初中阶段纯感性的、表面的、故事性的,而应是情理交融的、深层次的、思辨性的,要有能力的自觉渗透;激发兴趣的手段不能是随心所欲的、自由散漫的,而应从教材与学生现有认识结构的联系之处入手,围绕教学目标,服务于教学任务,要有循序渐进的自觉安排。
首先,在教材与学生已学知识的联系中寻找突破口。比如,学生在初中学习了美国的历史,对它比较熟悉,在《世界近代现代史》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归纳如下:1、没有少年,只有青壮年(指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一开始就是资本主义社会);2、两步并一步,开国又奠基(美国独立战争同时又是资产阶级革命);3、扩张版图,艰苦创业(西进运动是美国艰苦创业的历史);4、得天独厚,站在巨人肩上,工业化起步(指有得天独厚的发展工业的条件,又能利用英国的发明成果)。这样归纳,可以温故知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发掘“热点”。《世界近代现代史》讲到了日本的发展史,而中日关系又是一个十分敏感的热点,在学习日本史的时候,可适当穿插一些中日关系的问题。比如,从古代的友好交往到近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再到二战后的冷战对峙,以及70年代后的和平交往。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整理课本知识,又可以提高学习兴趣。
再次,在教材与学生个人思想的联系上钉上“扣子”。要把学生的思想放到与教材的密切联系中。
二、增强历史教育的实用性,提高历史的实用价值
首先,要深挖史鉴功能,充分发挥历史科学对现实的指导作用。如在治国方式方法上,历代帝王有所不同,一些君主目空一切,强权政治,结果身死国亡,另一些宽舒政策,国家繁荣,成为历史佳话,正应了“舟与水”的关系。历史教学应把这些内容具体化、集中化,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历史,还能使学生发现许多现实与历史的某些联系,这就是历史在现实中的延伸和发展。
三、加强历史与其他边缘科学的联系
比如历史与文学。历史本是一幕生动多彩的立体生活画面,因此表现历史的教材和教学也应如此,尽可能使爱教育者在生动愉快的文学享受中得到教育和启迪。在中外历史上,有无数建功立业的爱国英雄、帝王将相,有无数刻苦求学、奋发向上的文人志士,有无数为国家民族兴旺发达而努力奋斗贡献热血的人们,他们的光辉业绩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张骞出使西域,甘英勇闯西亚,鉴真无畏东渡,郑和七下西洋,他们历尽了千艰万险,付出了巨大牺牲,完成了使命,成为中外闻名的友好使者。
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披肝沥胆、前仆后继的奋斗业绩更是可歌可泣、动人心魄。而这一切都是由一个个激动人心、令人豪情勃发的真实故事构成的。
四、理清主线,建构体系
系统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教材内容看来是支离破碎的,只不过按时间顺序进行了编排,这种误识无疑是学习的最大障碍。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学生编一张知识的“网”。
首先,在章节内部理出清晰的“目”。这是教学常规最基本的要求,但在高中教材处理上,由于容量大、要求高、重理性,所以务求因果关系明确、逻辑联系清楚、重点突出,最忌平均用力、照本宣科、盲目拓展。
其次,在体系中给章节一个准确的“定位”。即阐述清楚每一章节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比如《世界近代现代史》第一章,教材把它作为近代史的序幕和资本主义的.前奏,其本质内容是以生产力的进步带来新的生产关系萌芽――手工工场,然后在思想、文化等上层建筑领域引起连锁反应,展现了16世纪前后人类历史关头的风貌。这样的定位,给了学生一个把握历史、掌握知识的很好的高度和空间。
再次,牵出串在章节之间的联系。即“纲”,“纲举目张”,“纲”就是教材的主线。如《世界近代现代史》第一到四章,展示了资本主义从破土而出到茁壮成长的“四部曲”――资本主义萌芽时期(16世纪前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17世纪――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自由资本主义历程(18世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样的揭示犹如登高鸟瞰,让学生克服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历史的脉络清晰可见,历史的规律了然于心。
五、随机训练,逐步提高
训练要立足于教材,渗透于教学,穿插在课堂上。
首先,不忽视课后练习题,虽然都是基础题,但都涉及教材的重点内容、主要内容,要结合在讲授中,以题为目,边讲边练。
其次,教材上的思考题有一定的难度,但以教材为依据,培养思维能力,是课堂训练的重点。在讲授时应随机训练、即练即答,注重材料解析能力、评价归纳能力、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做到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不拔高、不游离,在点化中领悟,在积累中提高。
再次,教师亲自精选精编系列练习题,最好一节一练,主客观题型都有,知识覆盖面宽,能力层次全,数量适当。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及时消化所学知识,也便于学生提高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9.浅议如何搞好物理课堂教学 篇九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把教学的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我个人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物理课是八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通过演示“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从而使物理课堂有长期的吸引力。
二、引导阅读理解
物理定义、定律一般是客观平白的描述,如果稍不注意,就会影响对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师在阅读课文时必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从而提高阅读效果,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这里“垂直”一词就是关键词。又如在讲光的折射时,让一束光通过玻璃槽盖子上的狭缝,斜射到水面上,这里的“斜”字就是非常重要的词。
在指导阅读时,首先要让学生把关键性的词自己找出来,把学生的阅读感觉从模糊的总体转变到精确的定义上来。在这些关键处放慢阅读速度,从字面意义理解物理实质。此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尽可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感受去阅读,这对培养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很重要。对一些抽象概念,在教学前,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有一些感性知识的积累,如在学习惯性之前,先布置一些观察思考题:
1、观察用铲子填煤的动作过程和发生的现象;
2、坐公共汽车,突然开车和突然刹车时各有什么感觉等等。这样学生在阅读惯性概念时就觉得容易接受,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三、坚持强化训练
现行物理教科书中采用国际单位制,初学者对“米\秒”、“千克\米”、“牛顿”、“帕斯卡”等单位感到陌生抽象;学生习惯于单位的单一性,开始学习功率的单位“焦耳\秒”等知识时,对概念的多因性很难适应。又如,“电功”、“电功率”、“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都需要具有初步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这对于刚入物理门槛的初中生的确感到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使学生的思维方法跟上,并侧重对后进生的基本功进行强化训练,从而减轻后进生学习物理的困难。
在强化训练中,要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新课前,教师应要求学生按每一条的预习提纲先预习新课内容,上课首先检查预习情况,课后应要求学生把上过的课复习一遍,对课文中的概念、原理、公式做到透彻理解的前提下然后再做作业,做作业时应该注意力集中,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养成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所以教师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去弥补原有的知识缺陷,从一开始,就查漏补缺,对后进生紧盯狠抓不放,不让一个人掉队。
四、加强实验教学
由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实际操作。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如《长度的测量》教学中,让四位同学用同一米尺分别上台测量教师讲桌的长度,学生各自测量的结果暂时不说,当四位同学都测量完以后,让他们四人同时上台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测量结果,由于四人的结果各不相同,必须会使学生感到惊奇。这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对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教学的展开,有良好的启迪。此外,也可以让几位学生同时准备一个演示实验,选一位好的在教学时演示,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五、发展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联想,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也可有意地制造“矛盾”,把学生置于是非徘徊中,诱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挥其创造性。比例:在初三的串、并联电路实验后,利用串联电路中只要有一处断开,整个电路中没有电流这一特点以及电建与用电器一般只用串联这些学生已有知识,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电路有一个电源,一个开关S,两个灯泡L1,L2,这两个灯泡串联,当开关S断开时,L1,L2 均发光,但S闭合后,L1不发光,L2发光。
这种情况可不可能存在,画出可能的电路图。由于已有知识的干扰,就将学生置于“矛盾”之中。学生只有敢于想像,冲出“开关只能与用电器串联”的定势,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六、注重学用结合
不少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感兴趣,觉得很好玩,但要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他们便会感到不知所措,这是因为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缘故。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把物理学活,学透。
每当向学生传授新的物理知识时,都应联系它在实际生产或生活中的某些应用,同时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找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例。如讲到“杠杆的平衡条件”时,以杠杆为例,让学生分析出“小小秤砣压千斤”的道理,并可进一步提出这样一个常见的问题:有的不法商贩“扣秤”通常采用哪些手段?
与此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工厂、建筑工地、码头等地去观察,看看那些地方用到了所学的物理知识。如学习“浮力”后,可去码头看看船舶上标着的“吃水线”,搞清轮船的排水量是怎么回事,学习了“简单机械”后,到建筑工地去看看大吊车,看看它哪部分是杠杆,哪部分是轮轴,哪部分是轮滑组,然后进一步观察这些部分是如何协调运用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教师要提醒学生处处留心,把所学知识和实际运用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学好物理。
10.谈如何搞好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篇十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 教学方式 研究性学习 创造性思维
一、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在新课改理念中政治课必须改革教学方式、方法,这是政治新课程实施能否顺利实现其目标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来,而教学理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理念不转变,方式、方法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方法不转变,理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因此,新课改条件下高中政治教学方式、方法必须改革。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四五十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
二、明确课堂教学目标,优化重点解读
政治学科的知识点与其他科目相比是相对集中的,所以,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首先应当明确每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同时在课堂的开始,也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传达给学生。这样传达的效果,就是产生了老师与学生间一种无形的互动,形成了老师知道教什么、学生们知道学什么的良好局面。
同时,教学目标要区别于课程导入,尽可能归结为这堂课重要的知识点,而不是对于课程内容有过多的描述。这样,既能激发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也能引导教师更好地安排课堂内容。
在课堂上,授课教师应当以解读重要的知识点为课堂的第一要务,无论课堂教学方式有多么精彩,如果学生们没有找到这些精彩背后他们要学习的知识点,那这些精彩就都是浪费了。因此,教师要多次强调课堂教学目标即定下的重要的知识点,时刻提醒学生们要学习什么,同时也提醒自己不要偏离既定的教学方向。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和谐的课堂是流动变化着的。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发现力,能迅速地捕捉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反应,调整教学手段及教学内容,及时设疑解疑。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在师生的思维碰撞中,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和谐的教学活动,师生双方都能产生求知的愉悦,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开展研究性学习
中学阶段的研究性学习,应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专题为主,通过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专题性研究课程。所谓研究性课程是指以学生学习的内容或相近领域选择研究专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发展性和创造性能力为核心,以激发潜能,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为中心,以主动参与、协调合作、自主发展为主要特征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性的学习过程。在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主要以作调查、写论文报告等实践活动为重要途径,以必修课和活动课为载体,引导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的互动,引导学生以所学知识,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和人类的前途,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的理念,必然带来新的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创造性的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要积极倡导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以往的教师单向传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团结合作精神,达到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学设计应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教师 “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六、作业的布置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高效课堂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突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和勤于动手,培养获得新知识的能力。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要求,当人的低层次需要满足以后,就会出现高一层次的需要,因此学生的需要也应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过渡,但传统作业疏忽这一点,它是一种单向性的传输,忽视了学生亲手实践的过程。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得不到正常发挥,在此种条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可能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眼高手低者。所以教师应当转变观念,带学生走进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感受理论知识,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
总之,教学是一种艺术,在新理念指导下,我们高中政治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不断努力,科学地选择教学方式,探索出有生命力的教学方法,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具有良好品行、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从而达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薛丽.高中生政治学习困难成因及对策[J].
[2]李凤喜.高中政治科教学的思考[J].
[3]丁丽霞.如何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推进创新教育[J].
11.如何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篇十一
一、认真钻研初中数学课改教材, 通过初、高中教材的对比, 找出初、高中教材中相同知识点在教学中难易度的不同要求, 整理出脱节的知识点
以前的初中教材与高中教材内容的衔接是比较紧密的, 高一新生能很快适应高中教材内容, 没有陌生感.现在初中的教材是教改教材, 内容通俗具体, 重视实际日常生活中的数学, 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还没有进行课改, 教材内容抽象, 注重理论分析, 表述严谨规范, 与初中相比增加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难度, 又由于受到高考的限制, 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 造成了初、高中知识实际脱节, 教学难度加大.如:用十字相乘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二次函数的图象、立方和 (差) 公式、三角形的内心、外心、重心、内角平分线的性质等内容在初中教学中要求比较低, 而在高一的学习中却要掌握且能熟练运用.
二、认真钻研近几年的中考试卷, 了解中考对数学学科的考试要求, 并在高一上新课前针对知识点有计划地进行补课
近几年中考中, 数与式方面重点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规律探索的能力, 注意研究与高中数列等知识结合的试题;函数内容重点考查学生构造、理解、运用函数图象的能力, 注意函数知识与几何知识的综合, 重视函数、方程、不等式的联系;方程内容重点是一元二次方程或分式方程的应用题, 特别是其中含有变量或参变量的问题;不等式内容重点是不等式 (组) 的解法、应用及方案设计;空间与图形内容重点是画图或作图题, 也可能在四边形中考查三角形的全等或相似的证明;以社会热点、时代新闻为背景题材考查统计与概率、函数、不等式 (组) 的应用;数学思想重点考查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类比等思想.
根据高中数学的教学要求, 学生在初中数学已经学过的内容延伸度往往不够, 在高一上新课前针对以上知识点有计划地进行补课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编写初高中衔接教材, 集中学习, 组织测试等方式, 及时对学生初高中知识点的断层进行查缺补漏, 做到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有所提升, 使得学生新旧知识得以同化, 自然而然地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三、向高一年级学生分析高、初中学习的异同点
从心理上, 对高一学生来说, 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同学、新老师、新集体、新教材……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 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 考取了高中, 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的想法, 入学后无紧迫感, 也有些学生还会有畏惧心理.而从学法上说, 在初中, 教师讲得细, 归纳得全, 学生做得多, 练得透, 考试时常见题型多, “对号入座”就可以取得好成绩.学生习惯于依赖老师, 死记老师的解题思路, 容易形成机械记忆学习模式, 独立思考和归纳能力不足.在高中, 由于教学内容多课堂时间少, 老师不可能把知识全讲细, 只能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型, 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 善于总结归纳规律, 做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学会用数学语言理解和解答题目, 更要有意识地形成自我的学习方法.从教法上, 教师要认识到初中课程内容少, 题型简单, 课时多, 学生练习、巩固时间充足, 与高一课程知识点多, 能力、灵活性加大, 课容量增大, 进度快, 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重点难点的不同.
四、向高一年级学生介绍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加强学法指导
“四先四后两小结”的学习方法是最有效的, “四先四后”就是: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练习 (作业) ;先分析后解题;先理解后记忆.“两小结”是指:每周利用双休日时间对一周内容进行整理, 每学完一个单元做一次书面整理小结, 作到堂堂清、课课清、段段清.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它能帮助学生减少学习中的无效劳动, 提高听课率, 提高课后学习效率, 提高作业质量, 其突出表现是:每个学生对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自我培养, 这种自学能力一旦形成, 学习的被动局面就会改变.如果高一学生能执行“四先四后”的学法并且长期坚持, 养成习惯, 必将有效促进自身的学习.
五、作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
初、高中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的不同, 造成高一学生数学成绩普遍较低, 学生数学成绩期望与实际成绩存在的反差, 势必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影响, 甚至会有些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这时, 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 为学生细致分析成绩波动的原因, 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学习中的困难,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帮助学生渡过适应期.爱因斯坦曾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通过精心设计导言, 讲解古今数学史或是介绍数学领域取得巨大成绩的数学家, 激励学生要勇于探索, 创新求实.教学内容设计上, 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兼顾学习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 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 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可通过初期放慢教学进度, 逐渐提升难度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成就感, 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数学兴趣的目的.
12.如何搞好学前班数学教学工作 篇十二
松柏中心学校:龚发英
比如我在教学前班上学期数学《认识数字6》时,我就
深钻教材,吃透教材,因为认识数是学前班学会《数学》20以内的一个内容,数字的认识是幼儿学习数学的第一阶段,幼儿在前面的教学活动中认识了5以内的数,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通过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扩展、整理幼儿在生活中获得有关书写方面的经验,掌握粗浅的数学知识,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运用数学知识认识事物的能力,为入小学学习打好必要的基础。学前班数学活动中的游戏一般是把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重难点与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把它适当安排在教学活动过程中。
数学游戏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
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
设计游戏的目的要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所以,设计数学游戏,安排课堂活动时应注意下面几个方面:游戏新颖,形式多样,富有情趣,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他们主动地学、愉快地学。如富于思考启发性的“猜谜“、富有情趣的“小猫钓鱼”、“摘苹果“,“帮白兔收萝卜”等游戏一一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们都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直观形象的数学游戏可以在学生“具体形象的思维“与
“抽象概念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概念、法则等知识,引导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形象地表演“数的组成“、“数的分解”、“数字歌“、“找邻居”、“找朋友“、“送信”、“争当优秀售货员“ 1
等游戏都是借助学生的表演动作和生活常识来理解数学知识。”在这个游戏中,开始学生依据数序知识想出结果,为学习有关的应用题做了铺垫。
所以学前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把游戏结合到教学中
来。对于学前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上好每一节课并非易事,教师必须认真的设计教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案。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才是一节成功的课。
在教学活动中,也有不足之处,没有及时的发挥孩子
们的想象力。孩子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思维也是很敏捷的,我们甚至可以说:学生有时也是我们的老师,教会了我们许多种方法。课堂是师生共同发展的阵地,我们要创设开放型情境,鼓励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让孩子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扩大他们的思维空间。我不断总结好的教学方法,将所学真正运用于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在教学活动中也有不足之处需要我改进:
第一、课堂纪律一个安静的环境才是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无比导致学习的困难。上课是我没有注意及时的控制课堂的纪律,比较的混乱,从这点看出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教案设计前面说了,老师上好每一堂课都必
13.浅议如何搞好成本会计实践教学 篇十三
【关键词】: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改进措施
一、目前现行的实践教学与预期的培养应用型职业成本会计人才的目标相距甚远。
1.忽视职业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现有的课堂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导致教师对实践教学缺乏足够的认识,课程教学计划中用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小,实践教学的形式单一,技术手段落后。实践能力相对弱,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多年以来,许多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很难马上胜任本职工作。如何加强职业中专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一直是会计教学工作关注的话题。
2.职业中专成本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职业成本会计教学一直沿用“理论--实践”教学模式,毕业前到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短时间实习,返校时写一篇实习报告、见闻或总结。这样人为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成两块。学生在学校从未接触过职业成本会计工作,在理论学习中往往感觉理论很抽象,对成本会计理论知识不能深刻理解,甚至是一知半解;而在最后进行模拟实验及到单位实习时,又觉得无从下手,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得不到有力的保证。
3.现实的会计实践教学形式和手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为接纳单位、学校、学生各方面的原因,有的学生不能落实实习单位,使专业实习不能到位,即便落实了实习单位,由于这些单位成本会计业务少,会计处理方法简单,会计业务水平不太高,则职业中专成本会计的实习也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
二、搞好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原则
1.现代职业成本会计管理人才的专业素质包括:掌握职业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操作流程,管理和组织成本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等。非专业素质包括:诚实守信;务实创新;坚持原则等,实习总结《浅议如何搞好成本会计实践教学》。在成本会计实践教学计划、内容、形式、手段的设计与实施中,即要充分考虑学生专业素质的训练,同时又要十分注重学生非专业素质的培养。
2.体现“知识为本、实践至上”原则。作为会计专业主干课程的职业成本会计,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则更应该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一方面要重视理论教学,使学生具有扎实的职业成本会计专业知识和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要重视多种实践性教学形式与手段在职业成本会计课堂内外的使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和积极地创新精神。
3.主动适应职业成本会计管理工作发展需要原则。源于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以及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职业成本会计工作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一是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在企业建立内部网情况下,实时成本报告成为可能。二是成本会计工作范围不断拓展,不论是各行业、专业组织还是政府机关,都对成本控制等成本管理工作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
4.突出理论教学应用性和实践教学针对性原则。成本会计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
三、教学中改进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措施
1.建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注重会计教学内容、以教学目的为出发点,将实践教学的各种形式和手段,在会计理论教学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广泛有效的应用。
2.充分发挥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技术在成本会计实践教学中的优势作用。教学方法的改进,必须注重现代化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的应用、以学生为中心;把枯燥无味的成本会计理论表现得生动有趣,动画、音乐、图像等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制作的成本会计课件,通过简单地操作,生动、清晰地体现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使成本会计课堂教学变得高效而有序。为加强学生成本会计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优势。
3.力求实践教学形式和效果的高度统一。目前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普遍采用的形式和手段有校内模拟实训、校外单位实习、单元练习、撰写论文等;但是,情景教学、演示教学、案例教学、社会调查、课题设计等实践教学形式和手段尚未得到广泛有效采用,必须加强这些形式和手段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4.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影响到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是人的情绪。精神饱满而且情绪高涨,那样在学习一样东西时就会感到很轻松,学的也很快,其实这正是学生学习效率最高的时候。因此,在课堂上,我尽量保持自我情绪良好,然后去感染我的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一种热情向上的乐观学习态度、轻松快乐地去接受和运用知识。
在实践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特定的教学目的,对这些实践教学形式进行选择和使用,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最佳组合,是实践教学形式和教学效果达到高度统一的前提和基础。
本硕士论文来自专业的博士论文网,如需转载请保留连接:会计硕士论文
参考文献:
张学军:谈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几个问题.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02):59-61.时向志.成人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几个问题.天津成人学校联合学在报,2004,11(6):77-79.于阳.加强会计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无锡教育学学报,2005,3(1):51
14.如何搞好高中英语教学 篇十四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体育教学,创新理念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 体育教学当中新教材、新理念与新评价改革, 是对新型体育教育模式的尝试与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及思路, 总结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 以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与水平。
一、高中体育教学融入创新理念的必要性
我国高中体育教学当中亟需新教学理念的融入, 主要表现在:其一, 我国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相对落后, 忽视了体育教学以锻炼身体为主的目的, 同时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养成;其二, 教学形式相对单一;备课簿每学期都是新的, 而内容“依旧如故”, 备课内容“换汤不换药”, 教学方式仍旧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其三, 高中体育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评价机制单一, 体育成绩靠运动成绩核定。最后, 我国高中体育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只重视培养学生刻苦锻炼, 忽视了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得到愉快和成功及运动的合作精神, 不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二、新课改下如何创新体育教学
(一)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体育教师课程能力
每一位体育教师不仅是新课改的执行者, 又是新课改的不断完善、提升和实验的创新者。体育教师要加强本专业的学习, 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 教师应重新定位师生关系, 走近学生, 要以平等、民主、关心的态度对待学生, 真正做到师生平等。其次, 教师要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 促进他们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最后, 体育教师应成为课程内容设定的开发者和较强的体育科研能力。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向学生教授体育动作要领和体育拼搏的精神, 还应该把新的体育科研成果充实到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具有较强的体育专业知识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要摆脱头脑中陈旧的教育观念和狭隘经验, 形成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塑造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
新课改目标背景下, 教师可选择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 但教师的选择应从实际出发。教师应考虑地区、学校、学生的现实实况;应考虑是否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应考虑学校资源的可利用性与课程开发的成本等问题。
(二)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的兴趣
高中体育教学当中要注重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如果教师单纯讲解动作如何去做, 或者动作示范, 这样, 站在不同角度的学生或者领悟能力不同的学生获得效果差异性很大。长此以往, 学生会对这门课产生厌倦。教师需要根据高中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特点, 组织和选择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 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情绪, 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比如, 学校的晨练中, 一般以陈旧的跑步或传统的体操为主要内容, 这就扼杀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 学校可以采用乐曲或搏击操等多种形式的晨练来丰富学生的体育形式, 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进而使学生愿意主动参加到晨练中来。
(三) 扩展课堂设计思路
传统的高中体育课堂多数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式进行,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 学生易于管理, 课堂具有严肃性。这种传统的教学思路必须得到改变, 体育教师的思路必须与时俱进, 拓展课堂设计的思路, 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进行授课。比如, 师生角色互换, 让学生上台当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培养学生的合作化意识,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例如, 在篮球的学习时,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性别和身高等特征,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学生先观看NBA赛, 然后再开展教学。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对NBA球星的经典投篮技术进行分析和讨论, 鼓励小组派代表进行示范。在学生示范的基础上, 教师再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然后以小组为单进行系统练习, 小组成员通过互相帮助和相互监督, 教师对动作进行纠正, 达到熟练掌握篮球此项技能。
(四) 创新课堂组织模式
很多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大, 主动性与参与性不高, 这除了其自身的身体条件以外, 更重要的原因是现行教育体制当中课堂组织模式的固步自封。其实, 体育是一项全民参与的运动, 主要是对学生意志的坚韧性与健康锻炼养成的一种教育。因此, 教师可以在课堂当中采用更为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模式。目前, 高中体育在课程内容上仍然是以篮球、田径或者足球为主导, 而具有新时代气息的体育运动如游泳、瑜伽及网球等则涉及较少。学校可以开设各种类型的体育俱乐部,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点选择项目参加学习, 使体育教学成为一种人生享受, 找到乐趣, 找到自己所愿意终身热爱并从事的运动项目。
(五) 学生学习评价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管理环节, 评价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 增强自信心, 发展体育潜能。新课改对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评价提出新的挑战, 如何更加完善地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体育评价?评价模式应分为小组成员互评、学生自评和教师测评这三个模块。体育教学学习评价的内容应包括心理健康、运动参与性和小组成员合作性以及运动协调性。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 包括在长跑中能坚持下去不气馁、敢于同强手比赛以及对能克服对体育器械的恐惧心理。运动参与性, 不仅指在体育课堂参与体育游戏还应包括一周进行了多长的体育锻炼, 是否和家人朋友在周末进行体育锻炼, 把体育锻炼成为终生运动的理念。小组成员合作性, 在体育游戏或竞赛中, 乐意与他人合作完成体育项目, 为集体争得荣誉并努力完成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运动协调性是指在体育运动中能充分开发大脑与四肢的协调。
三、小结
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未来体育知识的掌握与体育技能的养成非常重要, 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制定方案, 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的同时寓教于乐。最终实现高中体育教学的目的,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总而言之, 新课改下的高中体育教学的新方法绝不仅仅在于本文中提到的几点, 体育教学如何创新和发展, 需要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继成.新课改下高中体育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初探.
[2]李凌.球新课程改革下中学体育教师能力的培养.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5) .
[3]李相如.关于我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改革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1 (6) .
【如何搞好高中英语教学】推荐阅读:
如何搞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08-03
如何搞好企业安全工作07-25
教师如何搞好教科研08-17
如何搞好活动课的设计09-21
班组长如何搞好班组安全建07-03
如何搞好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06-28
如何搞好“3十理科综合”高考的生物学复习10-28
搞好信息技术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论文06-29
搞好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Microsoft Word 文档09-28
怎样搞好学校管理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