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组教研活动设计(20篇)
1.小学数学组教研活动设计 篇一
行知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汇报稿
各位领导,你们好!我是来自潘桥行知小学数学组的老师——杨晓微。通过全校数学组老师的讨论,发现我们学校普遍存在审题能力较弱现象,许多孩子甚至出现不读题现象,特此我们教研组决定这学期做一个如何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的教研活动。对象决定以三年级和五年级作为实验班,如果教研结果良好,可在学校大面积实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开始了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教研活动的计划制定,第二阶段教研活动的实施,第三阶段是活动取得的初步成效。
第一阶段教研活动的计划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问题产生的原因
1.我校学生学习能力薄弱:最直接的反映是缺乏审题的习惯,看错题、抄错题、计算错等现象频发,家庭作业正确率低,理解题意能力薄弱,缺乏自主学习的欲望……;
2.家庭教育缺位或缺失:农村学校学生家长对教育普遍不够重视,没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尤其是对孩子小学阶段的学习不够重视,到了初中、高中面临升学才来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意识不到小学阶段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孩子成长至关重要的阶段)。
3.数学信息的干扰:新课改越来越强调数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而我们的相当一部分学生面对新型题茫然不知所措,人教版中大多题目都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在一些情境中,学生很难去寻找与题有关的信息,并把有用的信息进行整合利用。
二、审题的界定:
关键词:审题 所谓审题,认真、仔细、周密地推敲题意,并从大脑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建立与题目之间有效地联系。即了解、熟悉和把握问题,弄清已知与未知的关系,从而获取正确的解题信息,最终达到圆满解题的目的。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基础,任何数学问题都需要通过学生的认真审题才能予以解决,解题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审题的正确于否。
三、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对象: 我校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
(二)研究的内容:
1.学生审题能力弱的原因调查、分析。
2.针对不同题型,提高学生审题方法与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四、研究的预期目标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预期目标
1.针对不同的题目类型,研究行之有效的审题方法,并对学生进行训练; 2.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解题的正确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前人对小学生审题能力的提高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依据。
2.调查法:访谈、了解学生审题能力弱的原因。
3.经验总结法:把初步的经验继续用于课堂,再次反思、概括、筛选,最后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4.行动研究法:在教学中不断实践调整,不断反思,从而总结出研究成果。
五、研究步骤
1.课题准备(2016年9月)
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对该课题研究的状况进行了解,对课题研究的价值和可行性作初步论证,形成初步的研究方案。2.实施(2016年10月-11月)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通过研讨课、教师集体研讨等多种形式与大家交流经验、总结方法,及时纠正问题并及时探讨写出教学案例。3.总结(2016年12月)写出总结,并实施。
第二阶段教研活动的实施主要包括五个步骤 第一步:集体研讨、学习有关审题的文章 第二步:调查、前测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学生做了一个前测,通过调查和前测我们发现学生常见错题的原因是数据的抄错,横式漏写结果,没有看清完题目的盲目解题等导致错误。分析它的错误原因,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是学生对题目的审题能力的欠缺,是缺少审题的习惯和审题的技能。第三步:集体备课、上课、研讨
首先,我们先针对五年级的前测结果,进行了第一次备课集体备课(集体备课
照片加教案),由我第一次上课,上课的内容针对不同的题目类型利用不同的审题方法,再集体研讨(评课照片加老师的意见),然后根据老师们的意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再进行了第二次集体备课,由我第二次上课,上课的内容主要是针对解决问题的审题。再集体研讨(评课照片加老师的意见)
然后,我们又针对三年级的前测结果,进行了一次备课集体(集体备课照片加教案),由方自生老师上课,上课的内容针对解决问题的审题,再集体研讨(评课照片加老师的意见)第四步:后测、总结
最后进行后测和总结。由于审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能马上有成效。又因为五年级班级的限制,我们针对五年级的探讨,就到这里。但我们还会继续对这一课题进行探讨。第三阶段是活动取得的初步成效。
当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有困惑和不足,留待以后作进一步的实践和更深入的思考。
学生审题能力的提高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掌握和运用有效审题方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审题能力并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是我们需要面对和继续研究的问题。由于我们学校的老师都属于新教师,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和专家们多多批评指教!谢谢大家!
杨晓微
行知小学
2.小学数学组教研活动设计 篇二
一、课堂教学活动创新设计要着眼于引发学生思考
2013年6月20日上午, 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太空授课活动, 为全国青少年演示失重环境下的基础物理实验。对于学生来说, 太空授课看到的是很多地面上看不到的现象, 一定会让他们产生兴趣, 这些神奇的现象会在学生的心里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 让他们更加喜欢科学, 从而带着兴趣去探索、学习, 研究科学, 发展科学。我们可以看出, 我国对于从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小树立学生的探索意识是非常重视的。什么样的教学活动会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更有效地发挥教育的作用呢?我想, 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 不要把结论直接呈现给学生, 而是要调动学生思考的兴奋点, 激发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趋向于更有意义的数学探究活动。
(一)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好奇心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协调”, 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 激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让学生“期待”“好奇”“激动”的求知意境, 使学生在知与不知的矛盾面前产生好奇与求知欲望, 是课堂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例如, 一位教师在教学“2和5倍数的特征”时, 创设情境:“同学们任意说一个数, 老师都知道它是不是2或5的倍数。不信, 你们试一试。”尽管学生想尽办法想难住教师, 可最后还是失败了。于是教师顺势引导:“你们想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学生学习新课的兴奋点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我常用提出问题或揭示矛盾的方法设置悬念, 以触发学生的兴奋点, 激活学生思维, 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发展学生探究能力。
(二) 鼓励大胆猜想, 培养问题意识
数学教育目标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尽量避免用简单的方式把数学知识直接“告诉”学生, 而应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加工、归纳、猜想发现结论, 从而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 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 在学生认识了圆形物体之后问:“同学们, 你还知道圆有哪些特征?”于是学生尝试提出了各种猜想:圆有无数条半径;圆的直径都相等;圆是轴对称图形;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我乘势引导:“同学们都猜得很好, 这些结论到底对不对呢?下面咱们来验证一下。”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拿出圆形纸片, 通过折一折, 画一画, 量一量, 想一想, 说一说等方式搞清了“圆的特征”, 甚至有一个学生竟然想到了用一根绳子系上一块橡皮甩起来形成一个圆来验证圆的各个特征。这个学生的创意非常好, 赢得了全体师生的一致好评。在这样的教学中, 我没有给学生施加压力, 正是因为有了教师的鼓励, 才有了学生的猜想, 才有了创造性的发现, 才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探索学习的场所。
二、课堂教学活动创新设计要着眼于加深学生的理解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 是用心去感悟、加深理解的过程, 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特别是到了高年级, 对于一些学生较难理解的法则、概念、公式、定理如体积与容积, 侧面积与表面积, 分数和除法的联系与区别等, 我们的教学活动设计一定要着眼于加深学生的理解,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从学生对事物的直观感知开始,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概念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一过程既要有情感的投入, 又要有思维的介入, 情理交融才能理解地深刻。如果再加上动手操作, 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做一做、议一议……使学生独立发现数学概念所蕴涵的内涵与外延, 找出知识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就更能灵活合理地解决问题。
三、课堂教学活动创新设计要着眼于促进学生的体验
教学活动设计追求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完整的教育, 它着眼于学生的未来, 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素质和能力奠定基础。对于一定的教学内容, 是把它作为知识传递给学生, 还是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成功, 这是教学活动设计的根本问题。我们在课堂上应当避免填鸭式的讲授, 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 让其身临其境, 通过观察、倾听去感受和体验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如“将正方体钢坯锻造成长方体”, 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 我让他们每人用橡皮泥捏一个正方体, 再捏成长方体, 体会其形状变了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将沙子堆成圆锥形然后再放在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盒子里, 虽然形状变了, 但是体积依然保持不变, 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结论。这样的体验教学, 使他们在解决类似问题时能够清晰地掌握, 学会有逻辑地思考。
四、课堂教学活动创新设计要着眼于促进各类学生的发展
新课标明确提出:把促进各类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 我们的教学设计必须把学生的成长放在首位, 把促进各类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课堂教学中, 每一位学生都是教师应该关注的对象, 特别是那些“后进生”, 由于形成原因各不相同, 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优化育人环境, 真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努力改进教学方法, 设计各种层次的练习, 激发各类学生的潜能, 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让“鲜花和小草同享阳光”。例如, 对后进生, 要求降低一点, 先掌握好基础知识, 再逐步提高难度;对优等生, 要求就要提到最高, 让他们做稍有难度的题目和练习, 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 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课堂上最重要的是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 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
摘要:教学活动设计所追求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完整的教育, 它着眼于引发学生思考,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素质和能力奠定基础。
关键词:教学设计,创新思维,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张样样.小学数学课堂创新设计的实践研究[J].现代教育教研, 2011 (6) .
3.小学数学组教研活动设计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2-043-01
一、目前探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
1、盲目性探究性学习是课改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教师们都在积极尝试着探究性学习。从实践课到理论课,不问教育对象、知识内容、盲目探究。本次课改尽管提倡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并没有因此而否定讲授式学习的价值,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既有创新也有继承,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安排探究性学习的,一些介绍性知识、简单的、容易掌握的内容就无需安排探究性学习,一些低年级的学生、一些运动技能较差的学生,运动机能技术教学的初期也不要安排探究性学习,因为探究性学习需要花费学生比较多的时间,如果盲目探究,得不偿失。
2、预设性作为探究性学习,最终当然要有一个结论,但是结论的统一与否绝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如果当各探究小组的结论并不一致,或者说有的结论与教师所设想的不一致甚至是相反时,我们是否要去进行激烈的辩论,以求一致的结果呢?事实上,探究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更主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这种探究性学习的行为,了解探究事物的过程和步骤,学会和掌握探究事物的方法。教师要关心的不只是每一个探究小组或每个人是否都对所探究的问题得到了一个结论,而是要关注探究活动的全过程是如何进行的,遇到过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又是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的。
3、肤浅性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首先要学会设计和提问一些学生在活动中感兴趣的问题。它们应是发生在学生的身边,而并没有引起关注的问题,而不是停留在表面。就体育课上“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这个技术,我们可将问题改为:“为什么是自下而上的用力顺序?”这些问题其实学生经常碰到,有的还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困惑与苦恼,如果把这些问题提供给学生去进行探究,学生将会形成一种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其次教师在设计这些问题所必需的情境,也就是学生进行探究的可能性是否存在。同样是在上实心球课时,如果要求学生去探究实心球运动如何形成和发展的话,对学生来说就是完全陌生的,因此,教师事先应该充分地考虑探究活动的情境。
二、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开发
新课标将数学学科内容划分为四个领域,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步骤根据任务的复杂程度不同而不同,简单的实践活动,如模型制作、搭积木、玩七巧板、基于数感的实践活动、测量等目标指向很明确的活动,通常包括准备课程资源、明确目的任务、活动和交流评价几个环节。我认为,探究性学习活动教学仅仅明确教学目标还不够,还必须通过一个具体的项目来组织开展探究学习活动。一项完整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大致要经历“创设情境、确定问题→选择内容、制订方案→动手实践、开展活动→合作交流、总结反思”几个阶段。
1、创设情境 确定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将问题蕴涵于特定的场合之中(如具体的社会文化环境或实践活动),在特定场合中说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在情境中提炼总结需要探究的数学问题,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兴趣,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发展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改变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产生进行探究的需要;明确探究方向,促进探究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但是在目前的探究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为了情境而情境的现象,导致情境中的问题指向性不强,缺乏实效性与数学味,没有充分发挥问题情境的应有功能。
2、选择内容 制订方案数学的符号与图形使人们建立了自然与社会现象的主观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的本质是发现,是主观建构,所以,小学数学以其特有的课程性质更适宜展开探究性学习。但从课程实施方面来看,虽然实行单一的授受学习,是传统教学弊端,而片面强调探究学习,时时探究、处处探究也是不可取的。学习方式的选择要因学生和教师而异,因教材内容而异,要冷静地分析学生、教师和教材三个要素的特点,选择小学生有可能、也有必要探究的,通过努力能够探究出结果的内容进行探究,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探究能力。
3、动手实践 开展活动另外,在研究的过程中,我发现有时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完全是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也不是必须所有环节都要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我们可以创设多种探究活动,融入一些经验性的学习。现行课堂教学知识获得和运用的方式都不直接接触客观实际,只直接接触经过抽象加工整理而成的文字、图形、表格等“书面材料”,缺少直接经验的过程和真正的体验。而研究性学习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学生在亲自操作中体会到该“如何做”,这种“真正的体验活动”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宗旨。
4、合作交流 总结反思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学生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了合作精神,提高了自我表现的能力,以及听、说和交往的能力。评价探究结果和反思探究过程是探究学习的最后一个程序,也是贯穿于探究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在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反馈信息,总结经验,反思问题,提升认识,为进一步改进探究方案提供依据,使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基本操作模式。
4.小学数学组教研工作总结 篇四
刘丽琴
紧张而又繁忙的一学期工作结束了,这学期我们小学数学组的每位教师都是以认真、务实的态度较好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的工作
1、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与关注下,小学数学组的每一位老师积极响应号召,开展了组内的高效课堂赛课活动。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数学组的每一位老师互帮互助,共同探讨,在备课、上课等环节下功夫,最后为我们呈现了一堂堂精彩的数学课。每一位参加赛课的老师都在这次活动中提升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2、在日常教学中,老师们一直坚持落实提前备课,书本备课、电子备课等,课后及时根据自己的课堂反馈写好教学反思,有反思有改进,老师们在不断的探索中提高工作效率。另,每个月的月末,我们都会按要求进行教学常规检查。认真、细致的对待自己的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通过不断的督促与检查,老师们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态度,并能及时认真的完成各项工作。
3、数学组的益智活动,在老师们的努力下,开展的有声有色,这项动手动脑的益智活动,深受各年级学生的喜欢,在每周一、三的活动时间,孩子们都能在老师的组织下有序的开展活动,甚至出现了不少益智达人。
4、积极营造良好的数学教学研究氛围,本学期数学组开展了东莞市数学新教师教学比武大赛,数学教师教学能手评比活动。全组老师齐心协力为参加比赛的两位老师出谋划策,使两位老师在最后的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存在的不足:
1、在教研活动中,个别老师对集体教研活动有够重视,还有部分细节活动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研中,逐渐改进。
2、个别年级各班的成绩差距偏差过大。
3、老师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还不到位。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全体老师还需继续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2、加强同年级老师的集体备课力度。特别强调同年级老教师带动新教师,做好老师间的帮扶工作。
3、教学中,老师们要立足自己的课堂,针对自己班上的学生,抓好常规,认真分析好每一次的月考及单元考试卷,做好试卷分析,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教学工作,提高老师们的教学效率。
4、鼓励老师们积极参加各类比赛活动。将新兴的教学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
5、开展多形式的教学竞赛。
6、听课及评课的基本功仍有待于进步。
7、进一步抓好后进生的辅导,减少不合格现象,提高优秀率。
5.小学数学组教研工作总结 篇五
这个学期数学组又进入了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开学初,我们统一思想,把“教研组建成名师成长的摇篮、教育科研的阵地、学科教学质量的保证,成为学习型组织”这一理念渗透到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把自己的宝贵经验与学校的先进理念有机的结合,制定了自己这个学期的主攻方向,确立了自己的教研有效子课题,教研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二、扎实工作,推动教研
1、本学期全体数学组成员,深刻认识到教研工作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教学教研工作中来。十月初我们开展了汇报课展示,童君老师的《认识椭圆形》一课,让我们感受到了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研素材;老教师阮佳碧上的四年级《口算乘法》一课,围绕自己的有效子课题“学会质疑”穿起了一堂课,在一系列有价值的提问中,学生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给年轻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榜样;汪应林、李少波两位年轻教师在汇报课中,面临新理念、新教材,新学生,他们敢于突破,敢于创新,全组教师对他们的课进行了精彩点评,点评内容放在我们的“小学数学网”上,文章阅览次数达182次;十二月初李亚书老师三年级的研究课《两步计算应用题》,给了大家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研究素材,在组内掀起了研究高潮;临近期末复习,王建平老师亲自为全组教师作复习指导课,抛砖引玉。尤其是在学校举行的评优课中,数学组选拔的两位教师董礼焱、熊国娟分获一、二等奖,为数学组争得了荣誉。每次的教研活动,我们都以不同形式做到五个到位:内容到位、教案到位、评课到位、整理教研课的资料到位、同时编入校园网。
2、常规检查常抓不懈。本学期定期进行教案、作业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展开反思,不管是手写教案还是电子教案都逐渐规范,注重实效性,注重备教材、备学生,在公开课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作业的书写规范也得到进一步加强,为学期末的作业展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校长常说,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没有活动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这个学期我们数学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有数学兴趣班、奥数班、数棋班、提高班,网络应用讲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一批很有潜力的学生。十二份举行的“博雅杯”小学生数学计算技能大赛,涌现出一批计算能手,在学部的检查评估中,受到了好评。
三、加快网络教学,促进教研
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显得尤为重要和实用,在学校和信息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开发了“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小学数学网”,我们建站的宗旨是,让网络服务于教学,让网络服务于学生,让网络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使其成为协同工作、沟通交流、信息获取、问题解决的载体。从20xx年九月二十日开通以来,文章总数已达718篇,评论668条,注册用户230人,文章阅读41000多人次,每天的阅读量都在千余人次,以迅猛之势向前发展。
我们网站的建设主要突出了一下几个特色:
1、教育教研平台
教研组、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进行教育教研工作,在网站中我们设立了“教研活动”专栏,通过网站进行集体网络备课、评课,同时把老师们的优秀教学案例、课件、反思等放到网上,实现资源共享和网上交流。在这个平台上还有以下几个栏目:“教师简介”向学生和家长展示教师的风采;在“教改动态”中主要体现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教学中的新动向,指导教师工作;“资料精选”、 “轻松驿站”等栏目,让教师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使教研组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成为教研科研基地、名师成长的摇篮。
2、教育教学平台
只有把网络运用在教学中,才能发挥其特有的功效。
(1)指导教师教学工作。比如面临期末,我们在网上发布教研指导,本周的教研活动主题是:复习与提高。各位老师请抓好三个关键字(“理”--梳理教材内容,系统性、针对性地进行复习;“究”--研究海珠区以往考试试题、研究考题特点、方向,抓住重点;“练”--结合新课标,在注重基础训练的同时抓好综合性习题精炼,达到日日清。)写好期末复习计划,提交到教导处和教研组各一份。充分辅助教学质量的提高。
(2)进行网络课堂教学。例如:六年级第十一册“轴对称图形”一课,我们采用网络教学,同学们通过指导性上网,自主进行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得思维,真正起到了网络服务于学生的作用。
(3)指导学生课后学习。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遵循有针对性、系统性、综合性以及贯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数学网上放上一些试题,让学生利用晚自习或星期六、星期天上网答题,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家长在家也能看到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很受家长欢迎。据不完全统计,有近300多篇学生作业和学生评论。许多学生也在平时的学习中收集很多有价值的试题放到网站上,提供给大家,争当小学数学网“小小管理员”。
3、师生交流平台
建立这个平台,主要是改变以往一些评价模式,利用网络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网上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场面,使学生建立自信,勇于探索,在愉悦环境中学习,让网络真正地服务于学生。
在短短的三个多月里,我们小学数学网已显示出它在教学工作中的强大生命力。我们深切的感觉到,计算机网络在数学教学中的潜力是巨大的,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都有潜力可挖,都是教学整合的一部分,我们将致力于这方面的开发和利用,让网络教学教研的有效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教研组建设方面:
1、加强集体、个人教研的时间;
2、教研组的整体思路还要更加明朗,便于操作,便于落实;
3、把集中教研和网络教研着实,提炼精品,宣传成果。
数学网站建设方面:
1、加大宣传力度;
2、加大教师的参与力度;
3、扩大整个学部的学生参与进来;
4、加快更新速度;
5、加强与教材同步;
6、丰富栏目内容;
7、美化页面设置;
8、加强网站时效性。
6.小学数学组教研活动设计 篇六
通过本此活动,三位教师的课让我心里有了一些想法。第一节课中心小学的女教师我个人感觉只是为了教学生知识而教学,第二节同类课老师结合学生实情来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第三节课镇小的男教师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大胆思考,可以说本节课的亮点是教学生如何去思考。
我们习惯上认为,教师“挖深洞”---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学的就越快、越好,教师带领学生“钻山洞”,总比学生自己摸索要来的更快一些。事实上,我认为这样做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特别是通过下午的几位教研员的评课,使我深刻认识到,数学课堂上应该让学生自学、思考、讨论、交流,师应讲得很少,教师一般讲课都在15分钟左右,最少的甚至只有4、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通常达到25分钟以上,理科如此,文科也是这样。
7.小学数学组教研活动设计 篇七
一、问题梯度化, 清除学生的学习障碍
限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 对于一些难以理解和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或习题, 他们接受起来往往比较吃力, 因而在教学中, 宜采用“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 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层次, 设计由浅入深的基础题, 逐步加深, 在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运用一系列问题组设问, 层层梯进, 清除学生的学习障碍, 树立学生对数学的信心, 从而逐个击破知识难点。
二、问题体系化, 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 教师可以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 并加以迁移, 创设一系列体系化的问题组, 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设置体系化的问题组, 尤其适合于复习课的教学, 在上复习课时, 合理运用问题组的形式进行教学, 既可以复习巩固单块内容, 又可以构建各块内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知识网络和新的认知结构, 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 行程问题包含了多种类型, 学生往往会将不同的类型混为一体。为此, 笔者在行程问题的复习课中, 精心设计了一组体系化的问题, 很好地突破了这个学习的难点:
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 小红和小华骑车同时从相距1000 米的甲、乙两地出发, 小红每分钟行300 米, 小华每分钟行200米, 试分别解决下列问题:
(1) 两人相向而行, 多少时间后两人相遇?
(2) 两人同向而行, 小华在前, 多少时间后两人相遇?
(3) 两人同向而行, 小红在前, 多少时间后两人相距2000 米?
(4) 两人反向而行, 多少时间后两人相距2000 米?
(5) 两人反向而行, 当两人相距2000米时, 两人均折向而行, 多少时间后两人相遇?
上述问题组在一个情境下, 基本涵盖了小学的常见的行程问题题型, 以一题多变的形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 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 从而帮助学生使所学的知识点融会贯通, 从而让学生在无穷的变化中领略数学的魅力, 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问题层次化,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大纲指出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有解决数学问题的机会。不同的学生数学学习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构建适当的变异空间, 铺设不同的问题情境, 从而使不同的学生均能充分品尝胜利的喜悦, 势必也会拓展它们的思维能力。
以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为例,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 (包括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对图形的转换以及对转换思路“将面积计算公式未知的图形转换成面积计算公式已知的图形”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都是探究梯形面积公式时可利用的基础。教学时可先复习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并让学生叙述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接着提出探究目标:找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启发学生思考以下问题组:
(1) 你打算把梯形转化为什么面积公式已知的图形?
(2) 怎么转化, 是拼, 还是割补, 还是划分?
(3) 你会计算转化后图形的面积吗?
(4) 试一试, 总结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在探究、交流的过程中, 各种转化变式的出现是随机的, 一节课内学生想到的变式种数也有较大的差异。我的对策是学生能得出几种就出示、交流几种, 不求全。如果转化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三条基本思路和拼、割补、划分的三种基本方法有缺失, 就启发感兴趣的学生课后继续探究。结果连班上成绩最差的几位学生也至少想到了两种以上的方法, 我也趁机狠狠地表扬了他们一番, 看得出他们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这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奇好!
四、问题趣味化,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 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 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若能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有趣而且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组, 往往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课堂高效化的同时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 问题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解读数学信息, 使学生主动地应用数学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种教学方法重视了学生解题的过程, 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数学意识。
总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要明确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才能使他们从“学会”逐步走向“会学”, 才能更加高效地抓住课堂, 激发学生的潜能。
摘要:问题组教学便是问题教学法中的一种设计问题的具体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大大提升教学效果。有效设计问题组的方法主要有:问题梯度化, 问题体系化, 问题层次化, 问题趣味化。
关键词:问题组,梯度化,体系化,层次化,趣味化
参考文献
[1]梁芳.谈如何开展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08 (18)
8.小学数学组教研活动设计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小学生独特的情况。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性格比较活泼,在教学活动过程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独特的情况。为了达到帮助提高学生认识的目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全面考虑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还有教学思想,教师紧跟时代发展的要求,真正的做好各项工作以达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系列要求。
1、注意让教学活动变得新颖有趣
小学数学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而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如果活动设计没有什么吸引学生的地方的话,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会分散。注意力不集中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要求课堂教学要新颖和有趣。但是为了达到这一要求,不少教师都想方设法设计看起来很精彩的教学活动,但是实际上这些活动真正能够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的没有几个。受到传统教学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之中仍然将教师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所以活动之中难免仍然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而教学活动的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单纯为了达到设计要求而做作的设计只会影响到课堂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数学知识的提高产生不了积极的作用。
2、控制课堂活动的量
课堂活动的量的控制对学生的学习会有重要的影响。总体来说教师应该有意识的提高课堂活动的质量,不能在数量和质量之间划等号。当前不少教师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认为为了满足课程改革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其活动的数量应该是越大越好。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小学生的精力有限,其在单位时间之内能够接受的知识量其实是一定的,单纯提高教学的量而不关注其质量只会让学生无所适从,很多不必要的活动设计甚至还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笔者认为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应该注意到这样一些方面的问题。首先,教师在创设教学情景的时候应该注意丰富情景的多样性,保证其能够为足够多的知识点服务。在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而在使用教具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也用用看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这些方面都是在设计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应该考虑的。
3、提高活动设计的针对性
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活动之中活动设计的针对性应该比较强。虽然我们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应该出现活动,但是实际上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无意义的活动则只是浪费时间。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明确设计的目的,提高活动设计的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同时考虑到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制定出科学的教学活动。举个例子来讲,笔者在教学圆的相关内容的时候选择更多的让学生测量和思考,有意识的缩减理论教学的时间。因为只有在实践之中学生才能够真正的发现自身的问题和自己的有点,真正的认识到自己。所以笔者在交给学生基础的测量知识和计算知识之后就让学生拿着测量工具自己去测量。在得到不同物体的数据之后笔者会要求学生自己计算这些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相互交流,给别的同学看看。而后笔者还会将学生测量到的各种数据放到投影上问学生数据之间的关系。很快学生们就会发现测量出来的物体的周长和其直径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再进一步研究发现周长和直径存在着三倍的倍数关系,所以在知道一个数据之后我们可以算出另一个数据。这个时候笔者再引入圆周率的概念就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学生对其的理解和掌握会更加的深刻。
4、学会留白,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
课堂活动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促进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为学生的更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小学生毕竟年龄比较小,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还有待提高。并且小孩子比较活泼,课堂教学过程之中难免会出现浮躁、乱动等问题,因此如果教师将教学活动设计的太满的话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此外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如果所有的课堂教学时间都被活动所充斥,那么学生就没有思考和消化的时间。所以教师要做好留白工作。所谓留白工作即是在课堂教学时间中预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思考和整理的时间。思考能力是学生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学生只有能够静下心来思考和整理自己的知识才能够从中收获更夫哦,学到更多,同时思考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终生学习观念的养成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比如说在教学分数的相关内容的时候,笔者会让学生自己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如分数和整数有什么不同、分数的存在有什么样的意义等,这些问题并不需要学生说出很正确的答案,其目的只是为了让学生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之中課堂活动的设计会对整体教学质量造成巨大的影响,良好的活动设计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思考和学习之中,对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提高起到积极的帮助。因此广大数学教师要对此给予积极的重视并在实际教学活动之中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刘英键,《杜威活动课程论的本质特征》[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9.小学数学组教研活动设计 篇九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本学期依据我校教研室工作安排,继续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为教研指导,针对怎样有效自学为教研重点,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综合发展为出发点,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在校教研室指导下、在全体数学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研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学期教研工作,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课堂教学,抓好教学质量
本学期,学校的教学工作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教研室从开学初根据教研教学提出了目标及任务,深入课堂进行听课。老师们向课堂要质量,大力进行教学改革,组内各位教师精心设计教案,合理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利用好教材中所蕴涵的思维发散点,充分展现学生的知识构建过程,培养学生乐思、善思的学习习惯,贯彻我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教学模式。针对“怎样自学才有效”的课堂教研教学理念。根据数学学科的特殊性我们从习题精选,题量适中,评讲及时,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这几个方面共同促进教研工作的开展。本学期组内教师平均每人听课达到了25节,听完课后及时和讲课教师进行指导性的交流,和讲课教师共同研究教学方法,不断完善课堂的创新,因而本学期的教学实效明显提高。
二、推进课程改革,落实好教研活动开展
本学期,教研室为了强化教师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教学模式的全面提升,对全体任课教师进行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解读以及针对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战集训学习,使全体教师在业务水平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学校切实抓好教研活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对新课程实施不断总结。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教学模式。任课教师熟悉新教材,逐步摸索出适应这一模式的教学方法,探索出了适应我校学生特点的教学路子,重视自学指导的实效性,倡导学生自学探究,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充分发挥教研活动作用
加强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活动的作用,教研活动管理制度化、科学化,教学领导及教研员认真对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业务的管理。重点抓备课、教法研讨、命题研究、质量分析。做到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同学科教师加强沟通,充分发挥了集体备课的优势性、充分发挥教研活动的作用,认真制订活动计划并积极实施。以开展组内赛课,评优课,研讨课等活动,从活动中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
四、积极参与校垦区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素质。
教研是教学发动机,教育教学脱离教研就犹如汽车没有了发动机。就无法正常行驶。所以本学期在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积极参与垦区教研活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是教师的整体素质有明显提
高。
五、重视教学反思、读书笔记等活动,提高教师基本功以及教研水平。
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是教研最普通的形式。因而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及时、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不断调整教学重心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反思,使教学经验理论化。通过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同时要求教师每月要写教学心得、教育反思、课堂实录、课后教学反思以促进互相学习,这些活动要紧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来写。通过这项活动,老师们能够在反思教育教学,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讲述亲历的教育故事等方面促进教育教学交流,让教师们分享了教育的成功与喜悦,在倾听和诉说中,探究了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
六、不足之处
1、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探索和吸收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管理水平。
2、在计划、安排工作时还要注意多思考、多商量,以便更周到、更细致、更完美。
3、要进一步实施好教研结计划,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落实检查和监督。
4、结合学校实际,加强教学研究,求真务实。
5、加强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学习,实践教学活动。切实
10.小学数学组教研活动设计 篇十
一、指导思想:
在《数学课程标准》指导下,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入开展教学研究,让课程改革促进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的学习和研究,从而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工作目标:
1、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现代教育观,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指导平常的教学工作。
2、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从多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3、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使教师的自我反思行为纵深发展。
三、具体工作措施:
1、开学初组织教师学习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及教研组工作计划,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标准。
2、按照学校要求,每学期进行两次教学常规检查(期中及期末各一次),检查的内容包括计划、总结、备课、批改、上课、辅导、考核、听课、评课等内容。各项的要求有:
(1)备课要求教师做到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突出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的落实,同时在每一单元写上这一单元的教学反思。
(2)教师每周至少听一节课,做到记录详细完整,并有评议和建议。
(3)作业布置,每授完一课时布置一次作业。作业要求教师做到全班统一格式,排版合理,书写工整,作业封面填写规范。教师批改要及时、详细认真,必要时还要做到有批注。
(4)认真抓好辅导,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辅导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把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发展学生的特长,课外辅导要做到抓两头,促中间,达到全面提高。
3、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进行课堂研究并做好课后记、教学随笔、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总结、试卷分析等文字积累工作。
5、做好师徒帮带工作,促进年青教师尽快成长。
6、大力推进信息教育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7、抓教师的专业成长,利用网络教研的方式,促进教师进行教学专题的研究。
具体安排: 9月份:
1、制定学校教研组工作计划。
2、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
3、各年级作业常规检查。10月份:
1、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
2、四年级数学观摩教学。
3、各年级作业常规检查。11月份:
1、组织期中考试,做好前半学期工作小结。
2、五年级数学竞赛。
3、四年级数学观摩教学。
4、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比赛。12月份:
1、各年级教学常规检查。
2、教师基本功比赛。
11.小学数学组教研活动设计 篇十一
一、“实践操作”式
案例:“千克的认识”
活动一:从日常生活中寻找一些标有千克这一单位的物品,做好记录。在小组内把你带来物品的重量与大家交流。
活动二:出示一千克重量包装的食盐,掂一掂有多重。
活动三:往果篮中装入一千克的梨,数一数,一千克大约有多少个梨。
活动四:想象一下,还有哪些东西的重量大约有一千克,尝试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学生必须通过多重数学活动,通过自己的手、眼、耳、口等多重器官参与活动,化抽象为具体,才能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概念,这就是“亲力亲为”式的活动单。
首先,必须强调要让学生亲力亲为,要和平常我们所说的课堂练习或者检测区别开来,它是为教学任务而生,为学生活动而导,全程真实、真切体验学习活动。上述案例就是教者为认识1千克而设计的活动单,一共设计了四个活动,让学生通过手掂、眼观、脑想、口述等活动,最终对一千克的重量有了立体、具体的感知。
其次,要强调内心获得的体验,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耳倾听、动口表达等只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手段,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其实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内隐形式,就是用脑思考。学生必须在动手中思考,在观察中思考,在倾听中思考,在表达中思考,必须对以上活动中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整合。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活动中的体验也是各不相同的,而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方式基本相同,活动单导学正好可以解决这对矛盾,因为活动单导学中安排的每一个活动都需要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而且必须把自己参与的过程进行真实地记录,这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更大的平台,让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采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开展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在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和意见与同伴进行充分交流,从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感知。
二、“举一反三”式
案例:“小数的加法”
活动一:提出设想:整数之间可以相加,请你们猜猜,小数之间也可以相加吗?如果可以,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活动二:举例验证:把你所想到的例子写在本子上。
活动三:仔细观察,你写的这些例子有哪些相同之处?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你的发现呢?
活动四:你是如何探索出小数加法运算规律的?
数学知识之间的连贯性较强,许多新知识就是在旧知识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教学这一类的新知识,“举一反三”式的导学活动单是最佳选择。选择这一活动单导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找准生长点,如上述案例中已经学过的整数加法便是小数加法教学的基础,因此这一活动单的设计就能引导学生根据整数加法的运算规律,去探索研究小数加法的运算规律,每一个活动都有明确的要求和目标,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怎么去做,知识迁移的过程历历在目。
二是设计开放化,活动单设计的每一个活动可以说只是一个规划,并不是要求学生循着老师的要求齐步走,而是为了减少老师过多地占有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可以更充分地、更自由地探究。上述案例中教师让学生自己进行猜想,自己想例子来证明,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探究的收获,整个过程无一不体现了开放化,这对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探究学习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三、“联系生活”式
案例:“比和比例”
学校内有一旗杆,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测量出它的高度吗?
活动一:用目测的方法估计一下旗杆的高度。
活动二:目测的高度并不准确,怎样才能测量出旗杆的真实高度呢?(分小组合作测量。)
活动三:把你的测量方法用图画出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测量的过程。
活动四:小组交流后,你觉得哪种测量方法最科学、最方便,说出自己的理由。
数学离不开生活,在生活中学数学是手段,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是最重要的。生活为学生学数学提供了情境,激发了动力;用数学则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实践创造的机会。“联系生活”式活动单正是最好体现,需要注意的是:
首先,目的要明确,即要让学生弄清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样学生才会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展开探究活动。上述案例中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测量旗杆的高度便是这一活动的任务。
其次,过程要优化,即活动的安排要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确保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上述案例中由目测估计到具体测量,再到表述测量过程,最后进行评价交流,这四个活动可以说是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活动单指导细化、科学,便于学生操作,保证了活动的效果。
12.小学数学组教研活动设计 篇十二
一、流于形式, 缺乏指点
在一些教师的心目中, 特别是一些农村教师的心目中, 以为实施新课程,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不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教学就不是在很好地实施新课程, 不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教学就是一种落伍的表现。于是, 在他们的公开课中, 大多是不管三七二十一, 首先就是把课桌拼起来, 学生围上去, 围成一个封闭式的图示或者是一个“U”字型的位置。讨论时, 也没有多少小组合作学习的技巧与方式方法的引领, 更别谈要求学生注意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了。这样的学习方式, 表面上看, 热热闹闹, 气氛活跃, 而实际上呢?气氛是活跃了, 孩子是兴奋了, 开心了, 但是孩子们收获了多少呢?他们活跃、兴奋、开心, 并不是因为通过小组合作这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能力上得到了多大的提升, 在知识上实现了多少的丰富, 而是因为他们有了这一段自由快乐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 他们可以挂着合作学习的头衔, 干着非合作学习的事儿, 特别是一些中等及中等偏下的学生, 他们的潜意识中就是认为合作学习实际上还仅仅是组内的高端分子独当一面, 他们这些虾兵蟹将只是来壮壮队伍, 给小组增添一点儿声势罢了。于是乎, 他们默默地就把自己置于小组的边缘地带偷着乐。
如一位教师执教《圆的周长》一课, 在讨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时, 只要求学生小组合作, 发挥集体的优势, 想着办法测量圆形塑料片的周长。结果, 教室内乱作一团, 毫无秩序可言, 最终测得的数据除以圆形塑料片直径的商与圆周率相差甚远。这样缺乏引领的形式化的走过场式的小组合作学习对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起到多少作用?恐怕执教老师并没有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所以他的这一环节的教学是失败了, 最终还是回到了灌输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给学生圆周率的含义。这种小组合作探究的安排并没有任何意义。
二、随意分组, 缺乏均衡
在新课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一提起小组讨论, 前面的学生就很自然地转向后面的同学, 或者左边的同学转向右边的同学……也就是说这种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交流的安排明显存在很大的不全面性、局限性, 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公平、合理的开展。因此, 需要均衡能力, 这样的比赛才更具有竞争力, 这样的比赛才更能激起学生的“斗志”, 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小组合作探究之中。
那么, 我们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好“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认清形式和目标孰轻孰重,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组织教学, 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这节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有没有必要非小组合作学习不可?小组合作学习在本次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和地位到底是怎样的?这一切应该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深刻思考的问题。如概念性的数学课堂, 我们如果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教学, 只能是白白浪费时间。
二、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促进学生全面参与
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 我们要辨清每一个学生的性格、能力特征, 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 进行合理搭配, 优化组合, 实现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合作型学习小组。这种方式方法的搭配之后, 就已经基本实现“比赛公平”了。并且每一个组员都要以小组为单位实行岗位轮换制, 轮流做组长, 轮流做记录员, 轮流做资料员, 甚至是报告员。做到分工明确, 各施其事, 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充分唤醒每一个成员沉闷的心。
三、精心挑选学习内容, 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
13.小学数学组教研活动设计 篇十三
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新课程理念,全面了解课堂教学信息,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本学期,岱道庵小学数学教研组扎实开展了高效课堂展示活动。活动中,老师们精心准备,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尽显各自的风采,讲出了自己的特色,形成了独到的教风,为大家呈现了一节节异彩纷呈的高效课堂展示课。
1、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老师们认真研究教材,在把握教学重点的基础上,动手制作了精美实用的教学课件,有效地营造了问题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趣中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活泼新颖,趣味无穷。特别是通过这次展示活动,激发了一些教师研究、制作课件的强烈兴趣。
2、发挥自身优势,讲出自己的特色
老师们教学思路新颖,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在教学中,注重了自身形体语言的运用,使自己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起到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刘梅老师的《圆柱的表面积》一课,思路清晰,语言亲切。善于组织和调控课堂,善于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学得生动有趣。虽言语不多,但十分精当。学
生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拓宽了思路,发现了规律,掌握了学习方法。
3、让学生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在本次展示活动中,老师们的课上得都很成功,这与课前精心备课是分不开的。老师们不但精心地备教法、学法,而且老师们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创建了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如三年级的李冬梅老师,基本功扎实,教态自然,在课上非常注意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刘桂东书记执教的《正负数的认识》一课,上课伊始,他首先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两组相反意义的量。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呈现出多种不同的记录方法。最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出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为进一步巩固对正负数的认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正负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他运用了多种活动方式,在实际生活中举例说一说等,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体会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的认识过程与情感意志活动过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构成了数学教学中一个自然而和谐的统一整体。
4、为学生提供大量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为学生提供大量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去探索、交流、发现,从而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王校长执教的《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中,她先通过有趣的故事引入,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几组分数的分子、分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数的大小有没有变化?在猜测与动手操作验证中,逐步感知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最后在概括与运用中对分数的基本性质形成了清晰的认识。每一个活动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5、注重小组合作形式的学习
本次活动中,老师们都特别注重学生的互动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14.小学数学组教研活动设计 篇十四
在几次的研讨和打磨下我们年级组开展的互听互评活动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主要是经过几次的讨论我们获得了“追寻释放师生潜能的课堂”有效的方法。
“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是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学生潜能压抑为潜能释放的课堂。它以尊重学生主体、落实学生自主学习为重点,以激发和释放学生潜能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潜能发展与实现为目标。其核心理念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
(1)关注到全体学生,教师与学生有眼神的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在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期望。
(2)课堂是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不是老师的舞台。教师要善于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融入到情境中,主动积极进行学习。
15.小学数学组教研活动设计 篇十五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学习任务
近几年来,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都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收获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作为一门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的学科, 在课堂教学中更离不开多样化、趣味性的教学模式的运用。其中, 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在数学课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途径。
一、反复研读教材, 精心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组织中, 非常关键的环节是教师对学习任务的布置和对学习目标的确立, 这两个关键性因素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制定适宜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的目标, 应主要考虑以下两个因素:其一, 重视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和发掘问题的能力培养。小学数学课程是对一些生活中基本的数学问题进行认知和初步运算的学科, 具有实用性和基础性的特点。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前反复研读教材, 巧妙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教学引导,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更加牢固、清晰。 例如,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这一知识点的教授时, 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实物作为小组学习研究的模具, 如等腰直角三角板、教科书、钟表教具、乒乓球以及一些特定形状的剪纸板, 让各小组成员对实物进行观察, 讨论学习其对称性和非对称性, 进而对“轴对称图形”进行初步地直观性认知。其二, 小组学习任务的布置应该建立在学生个体接受能力的基础上。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应该达到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的目的, 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 循序渐进, 因势利导地设置阶段性小组目标和任务, 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尊重个体差异性, 科学合理分配各小组成员
相关数据调查表明,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组织过程中, 许多教师认为如何均衡、恰当的分配小组成员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如果小组成员分配不够合理, 可能会导致某些小组任务完成效果不佳, 频繁落后于其他学习小组, 就会直接打击小组成员学习的积极性, 适得其反。因此, 在小组学习模式实践中, 教师作为主导者应该对小组成员安排进行全面地思考和分析:首先, 教师应该对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进行调查, 将现阶段学生按照数学学习能力划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 同时对学生各自的学习方法和定势思维方式也进行一定的了解; 其次, 数学教师可以与班主任进行沟通, 了解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表现, 尤其是学生的组织能力、策划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学生在这些方面的优势应该被充分重视和认可, 以便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发挥各自的长处, 相互配合、协作共同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三、教学模式多样化, 情境教学与合作学习结合
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的需要开展实践的, 通过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小学数学教学领域已开发出了许多颇有成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模式, 同一课程内容的讲解可以融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与情境化教学模式有机结合。例如, 在学习 “平移与旋转”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多媒体教室上课, 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制成动态的PPT课件, 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模式中, 发挥想象, 思考发生在身边的位移现象, 对“平移”和“旋转”形成初步的认识。随后, 教师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 分发硬纸片、剪刀等教学用具, 要求每个学习小组制作“正方形” “长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等规则图形以及一些不规则图形, 通过动手操作改变图形的位置, 实现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的移动, 探究“平移”和“旋转”的内在规律、特征, 将得出的结论作为小组学习成果与其他小组讨论分享。
四、重视有效信息反馈, 建立正确教学评价标准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教学活动有激励、调节和指导的作用。有效的信息反馈要求教师有正确的评价观念, 针对具体教学活动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同时, 对陈旧的教学评价观念, 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及时更新、调整。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 教学评价应该做到以下两点:第一, 小组学习成果应该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部分, 但不能忽略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过程评价着眼于各小组成员的每个学习细节, 如问题思考方式、配合协作情况, 组织策划步骤、有效建议的提出等等。教学评价应是对学生小组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估和测定。第二, 教学评价的参与者可以是数学教师, 也可以是小组成员。让学生也积极参与到教学评价中, 对其他学习小组的优点, 进行借鉴学习;对于其他小组的不足, 进行自我反思。另外, 教师作为主要评价者, 应对表现良好的合作学习小组予以鼓励和表扬, 对表现不佳的小组进行勉励, 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所在, 剖析原因, 点拨解决问题的关键。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探索的机会, 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淑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 (06)
[2]蒋磊.让真实有效、和谐民主成为数学课堂的永恒底色——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J].小学教学参考.2012 (24)
16.小学数学组教研活动设计 篇十六
一、在情景教学中建立和谐的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尽量要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利用,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教学内容来进行,让学生在讨论学习中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其中。我们要让学生体验实际的生活场景,体验学习到的知识和实际生活所产生的必然联系。例如,我们在进行“圆的认识”学习的时候,不用先让学生找到圆心、半径和直径,在这里可以进行情景的巧设,给学生列举一些例子,比如说公园里面圆形的花圃,我们要每天给它浇水,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下,这时候喷头应该装到哪里?水最远能够喷到哪个位置?这样学生才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数学源于生活,更要在生活中进行应用。学生在讨论的时候也会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树立团队合作意识
我们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都是以小组作为单位,这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这里要求学生树立“荣辱与共”的意识。要让同伴间进行相互的学习互动、彼此间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很多实践表明,来自同伴间的帮助要比老师的帮助效果更好。在小组合作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其实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学生不善于合作,而且不知道怎样合作。所以我们在进行团队合作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学习能力。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了解他们和小组成员的联系,学生就能够感受到自己在小组中的重要性,一个小组就是一个有机的小团体,当每一个成员进行完美的合作才能够取得最终成功。比如,在进行三角形特征学习的时候,我们就要让学生进行讨论,每个小组是一个讨论单位,每一个小组可以列举出其中的一些特征,老师让每个小组之间来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学习就会形成集体意识,他们在下一次进行合作的时候就会很努力,因为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小组落后。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因为没有合作的课堂教学,不是真正的课堂教学。但是我们在合作中要让学生有所收获,进行小组间有效的合作,我们通过情景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让学生树立团队意识。
参考文献:
17.小学数学组教研活动设计 篇十七
龙游县灵山小学 余亚萍
为提高数学组广大教师的综合素养,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扎实专业知识、良好教学方法、较强科研能力”的高素质数学组教师队伍,打造书香校园,特制定我校2017年数学组教师读书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习十九大精神,以国家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精神为指导,以深化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倡导全体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不断拓宽视野,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读书活动,使数学组全体教师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
1、实现教师有效积累。通过阅读,教师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紧跟教育的时代潮流,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补充教育理论知识,改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将读书所得运用于实践,推进课程改革,有效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2、营造学习氛围。通过读书活动,营造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的校园学习氛围,使教师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思考习惯,培养终身学习、终身思考的自觉意识。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读书活动,教师朝着有哲学的头脑、有学者的风范、有精湛的教艺、有愉悦的心境这一目标不断迈进。
三、活动主题
一个我,一本书——学习十九大精神读书分享活动
四、参加人员
灵山小学读书会领导和数学组教师
五、活动时间和地点 时间:2017年12月19日 地点:二楼会议室
六、活动形式
我们自我们在融洽、和谐、轻松的氛围中举行读书交流会,交流会可以谈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收获、反思以及可以评论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可以向其他教师介绍一些自己的读书体会,还可以把自己最得意的读后感。总之只要有关于读书的内容都可以交流,形式不限。
七、保障措施
1、组织机构保障。学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读书活动领导小组,各处室负责人具体负责读书活动的实施,从上至下层层管理,责任到位,分工合作。
读书活动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伊谓作
副组长:陈志权 傅小妹 吴晓燕 赖惠明
成 员:李雪翔 余亚萍 蒋潇棋 毛和玉 黎子嫣
2、管理制度保障。建立相应的活动细则,使教师读书活动的实施和管理走向规范化。
3、图书资源保障。让“沉淀”的图书“流动”起来,发挥蒲公英图书馆的作用,让图书馆成为孩子阅读花园的同时,使之成为教师借书、读书的开放港湾。
八、活动总结
1.青年教师每人上交一篇读书体会。2.制作活动美篇进行活动总结。
九、数学组推荐读书目录
1、《陶行知教育文集》,胡晓风,四川教育出版社
2、《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
3、《教育的理想和信念》,肖川著,岳麓书社
4、《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
5、《教师人文读本》,张民生 于漪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
6、《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
7、《中国的智慧》,韦政通,岳麓书社
8、《当代教育学》,袁振国,教育科学出版社
9、《爱心与教育》,李镇西,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10、《论语》,孔丘,上海辞书出版社
11、《教师的境界与教育》,陶志琼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2、《教育十大基本问题》,金忠明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13、《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朱永新著,江苏教育出版社
14、《教师不可不知的教育心理效应》,孙媛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15、《活着就是幸福——生命读本》,张文质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
16、《生活的意义》,陶黎宝华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7、《班主任工作十讲》,陈宇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18、《做学生欢迎的班主任》,李迪著,华东师大出版社
19、《孔子传》,鲍鹏山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20、《做个快乐的读书人》,[美]刘墉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年灵山小学数学、语文组教师读书活动总结
一个我,一本书——记灵山小学读书交流活动
2017年12月19日,丁酉鸡年壬子月庚辰日。
龙游县灵山小学响应十九大的号召,学习党的精神,开展了一次十分有意义的读书交流活动。
参加本次活动的有几位校领导以及数学组与语文组的各位老师。本次活动中,大家带来了欲进行分享的好书以及写有自己感悟的读书笔记进行交流。
活动伊始,我校校长与我们分享了一些自己的读书趣事,关于他爱读的《山海经》,甚至还有当年痴迷武侠小说的经历,使整个会议室气氛活泼融洽。
我校书记是位读书的模范。他向我们描述了自己关于书籍的热爱,并介绍他读书上的一些好习惯。比如随处放一本书,养成随时随地可以读书的好习惯。值得尊敬,值得学习!
傅小妹是我校一位十分优异的语文老师,同时她也是我校的副校长。分享之初,傅校与大家交流了自己的读书习惯,同时希望大家能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本次活动中,傅校与我们分享了一篇优美的散文,配上她温柔的声线,有感情的朗读,文章也别有韵味。
蓝晓青老师是我校一位经验丰富的语文老师,同时也是一位宝妈。本次活动中,她结合自己带孩子的一些经历,与大家分享了《不批评才能培养出自觉主动的孩子》。从自身出发,谈谈育儿经,更谈谈教学经。
汪华英老师是我校优秀的语文老师,她也是我校蒲公英图书馆的副馆长,是读书的楷模。本次活动,她与我们分享的书籍是叶圣陶老先生的《我怎样当老师》。她与大家分享了其中一个“空瓶子理论”,并结合了她自身的经历谈了谈感悟。
刘雅丹老师是我校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她充满活力,也充满感性。在本次活动中,她带来的是郁雨君的《两个女孩齐步走》。刘老师用她富有感情的朗读,感染了在座的众多老师,书中的语句是如此优美,书中的故事如此动人。
蒋潇棋老师是我校一位年轻的数学教师。本次活动,她与我们分享了日本宫泽贤治先生的《猫的事务所》。这是来自我校蒲公英图书馆的书,也是一部成人童话,描绘了一个奇异的乐园,刻画了一群勇于拼搏的人们,作者的心愿是“每个人都可以光明的生活下去”。大概,这也是蒋潇棋老师的心愿吧!
黎子嫣老师是我校年轻的数学老师,细说之下,她是本校年纪最小的一位。在本次活动中,她与大家分享了江明的《劈你的雷正在路上》。这本书充满了正能量与鞭策,打碎年轻人的虚荣梦。作者关于“二十多岁”及“三十多岁”的理解,让人感悟颇深。
除了以上几位老师,还有许多老师与我们分享了优秀的书籍,优美的语句,以及深刻的思想。其中,有好多是来自我校蒲公英图书馆的好书。一场历时一个小时的读书交流会让人学了许多,也想了许多。读书,应交织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充斥在那些碎片化的时间里。而今日的一小时?太短太短。
在之后的日子里,希望大家都能多读书,读好书,养成每日读书一小时的好习惯。
最后,附上我校老师们字迹隽秀、见解独到的读书笔记吧!
特色说明:
读一本书是一次获益匪浅的学习,更是一次思想上的交流。如果个人的读书是一次读者和作者的单方交流,我希望我们的读书活动可以将这个交流由单方的变成多方的,由单线辐射到数学教研组,甚至辐射到全校。
以往的读书活动,注重教师个人在阅读中获得的感受,所以读一本书,交一篇读书笔记,读书活动就落幕了。此次读书活动除了读书笔记外,重在交流:把你阅读的好书推荐给大家。
首先,谈谈你和书的故事。大家的读书故事多彩,有趣事,有囧事,有些终身难忘,有些“不堪回首”……拉近了同事间的距离,活跃了交流气氛。接着回到主题——交流阅读体会,推荐阅读好书。好书类型很多:有文字优美的散文集,有哲理深刻育人故事,还有流行尖端的绘本,……真挚的评价和述说,勾起了大家的阅读兴趣。似乎还避免了挑书的烦恼。最后,奉上大家的真知灼见——读书笔记。
这样的读书活动,简约却不简单,要求不仅会读书,还要会“说书”;轻快却不轻松,阅读量不够,怎么能推荐到“勾人心弦”的好书呢?
18.8小学数学组优质课活动总结 篇十八
——数学组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总结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青年教师的队伍建设,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数学素养和教学水平,鼓励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我校于2017年3月6日——3月24日开展了“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力图通过本次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一个交流学习、展示自我的平台,在有经验的老师的带领与指导下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品质,实现自我超越。
总的来说,本次参赛教师都能依据课标、教材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来设计教学流程,并能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充分展示了我校青年教师的个性与风采。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亮点赏析
1、学校高度重视,教务处精心组织,教师积极参与
本次活动时间战线拉的比较长,经历了试讲磨课到展示三个阶段,可老师们都毫无怨言,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下仍然挤出时间来参与不同年级的听课磨课,并给予授课教师中肯的意见或建议,这对于青年教师而言无疑是最宝贵的财富。赛课教师也都能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及时反思,吸取良策,每一堂优质课的背后满是艰辛的付出与辛勤的汗水。
总之,整个活动过程充分诠释了团结协作、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竞赛宗旨。
2、参赛教师精心准备,课堂教学精彩纷呈,体现高效课堂。
(1)注重双边互动,关注每一个学生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体现尊敬、热爱、理解、帮助学生的理念。新课程标准倡导师生平等交往的教学行为,这有助于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使广大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训练。
其中戴懿老师执教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从刘翔身披国旗的照片引入,发现问题:同样是放大照片,为什么有的变形了,有的却正好呢?用生活中的现象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在从比例的意义过渡到基本性质时,老师设计了师生比赛的游戏,成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凝练启发的提问、充分给予的思考探究空间让学生体验到自主获取知识的成功和喜悦。
(2)注重切合学生实际,创设生活情境
如帅群林老师执教的《推理》,非常符合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从两个对象到三个对象推理,由直接告诉结论到间接分析条件,从易到难,层层深入,逐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老师重创设游戏情境,猜一猜、闯关等有趣的数学活动都深深懂得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其中闯关的素材非常贴近生活(如:分课本、分班,找小狗的体重、运动会各类比赛的名次„„)。每闯完一关后老师都引导学生及时小结新的感受与收获,体会到运用连线方式分析推理的优势,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而且每解决一个问题,老师都会先问:你先连得是什么?这在无形中渗透了有序思考的数学方法。可见环节设计构思之巧妙,逻辑之严密。(3)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求异思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张明文老师的《口算乘法》始终围绕口算乘法的方法展开,重点突出,设计不局限学生思维,总是鼓励方法的多样化,并让学生在对比交流中进一步感受每种同方法的优劣之处,从而能够针对题目特点灵活选择口算方法。
(4)注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转变学习方式,实际上是改变一种习惯,当务之急在于建立教学新理念,即由过去的传授式学习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参赛的6节课,多数教师都有“学生尝试自主解决问题”的环节,其中吴兰兰老师的《找次品》由一组乒乓球比赛的图片引入,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并让学生意识到乒乓球质量挑选的重要性,从而进入找次品的研究。然后由易到难,从2个3个球里边找次品,再到8个9个球的探究,整个过程由扶到放,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方式在小组中合作交流,并记录下分法及所称次数,最后在对比中得到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严道云老师在《认识三角形》的教学中可谓用心良苦,教具学具形象且具操作性。老师课前要求每组学生用硬纸板做一个三角形,并在课堂中通过观察触摸,真实感受三角形的特点。最后探究三角形的实际应用时,老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添加线段,深刻感知三角形的稳定性。
这些自主探究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依靠自己努力收获知识的成功和喜悦。
二、问题讨论
1、教师的角色还需要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评价者,要把自己定位在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朋友的位置。这样,上课时,老师们和学生的交流自然而然的就轻松愉快了很多,课堂气氛也就随之活跃了起来,学生也动起来了,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让学生更愉快地学,更主动地学。
2、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和深度。提问的目标指向不够明确,致使学生回答漫无边际。课堂讨论也只是浅层次的。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问题,随机提问,不要刻板地按事先设计提问,更不要总是固定地提问几个学生。这需要在平时的业务学习中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学情的研究。
3、板书缺少设计,随意性太大,起不到提示和强化知识的作用。个别老师整节课都没有板书,需要改变。
4、有些教师在多媒体和实物展台等设备的操作水平和技巧方面还需提高,不能只停留在点击鼠标的层次上。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要适度,不是课件、媒体多多益善。运用现代化手段是方向,但要因需而用,适时适度,恰到好处。可用可不用则不用,要用在关键处、用在点子(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平面的东西立体化)上。老师们必须要明确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的,传统教学手段也不一定就是落后的。
5、要改变教学重结果轻过程,重预设轻生成的现象。课堂上教师的着眼点应放在引导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在预设的问题情境中不要急于将结论告知学生,应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教学中应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关注生成。
6、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听讲习惯,完整表达习惯,收拾整理习惯,倾听习惯„),教师讲授重要内容或学生小组汇报之前,教师应该进行一定的组织教学,可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或奖惩措施有效聚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7、课堂教学结构、时间分配、创设情景需再优化。
部分教师的课堂准备不够充分,导致教学中出现引入或复习铺垫时间偏长、探究、巩固时间减少,课堂前松后紧,拖堂等不良现象。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是否应该考虑严格确定当堂课的导学重点,灵活处理机动内容,精细把握时间分配,严格杜绝“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日常教学方式。
8、注重对学困生的激励和评价。
部分教师教学中出现对学生错误答案未矫正、对有价值的观点未摄取和激励,评价空洞无实效,环节过渡语言不自然不精炼等现象。如何通过丰富恰当的评价语有效的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激发探究兴趣是一门需要刻苦修行的艺术!
三、展望
1、多听课,多写听后反思性的小结。
听课首先要抱有积极的、谦虚的态度,取人所长,有的课在教学设计上有特色,有的课导入很好,有的课问题串的设计独具匠心,有的课语言风趣幽默、富有感染力等。
听后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教师聚焦课堂,反思自身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写“教学案例”、“教学后记”等就是反思教学的有效方法。
2、精心备好每一节课。青年教师要以活动为契机,指导自己今后的教学,缩短公开课与平时教学的距离,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时不仅要分析和研究教材、教法,而且心里要始终装着学生,这样才会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多学习、多交流
一是向同行学。把学习交流的重点放在新课改的研究、教学案例的交流、典型问题的研讨等方面。二是要向学生学。关心我们的教育对象,研究我们的教育对象,走到我们的学生中间去。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通过本次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我们深深感到实现“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再成长”的目标任重而道远,唯有刻苦钻研、努力探索、不断反思、改进提升方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19.小学数学组教研活动设计 篇十九
“说课”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直接而有效的途径之一, 也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之一, “说课”不难, “说好”不易.为了完美呈现自己的教学设计, 参赛教师精心筹备、反复修改, 从说课内容的设定到演示文稿的制作, 从设计立意的深挖到说课技巧的演练, 大家做足了功夫、用尽了心思, 力求在比赛中独具特色、一展风采.
参赛教师们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托, 充分发挥多媒体图文并茂的教学优势, 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翔实的阐述.教师们或简洁干练富于感染力、或亲和生动有趣味性、或难点突破亮点不断、或立意深挖思想深邃、或匠心独运让人耳目一新……他们把各自的教学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教材分析”这一环节, 教师们精心对比了苏教版和人教版、实验教材和修订教材的异同, 深刻解读课程标准, 并通过前测、课前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法学法”上力求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经历学习的过程.在“教学过程展示”这一层面上, 教师们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积极创设现实的生活情境.《重叠问题》设计了呼啦圈相套环节, 通过参与两种游戏, 形象地诠释了集合问题;《推理问题》通过游戏引入, 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 掌握推理的方法, 并在整个练习中贯穿学生喜爱的动画片的情境,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们说“教学反思”环节中, 我们看到了每个选手所经历的磨课洗礼过程:研读教材, 教学设计, 与团队同伴共同研讨, 教学实施, 课后反思再设计……这些经过沉淀、反思后形成的说课展示, 使我们惊叹他们历经锤炼后破茧成蝶的过程!
说课比赛结束后, 我们通过现场评析和与教师们进行互动交流, 对各位参赛教师的精彩表现予以肯定, 并就说课内容的设定、教学过程展示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及说课技巧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与剖析, 使与会教师深刻地感受到说课不仅能提高我们的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也能将教师的教学与教研、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20.小学数学组教研活动设计 篇二十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不足;解决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突破及补充,目前此种教学方式已经在我国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此种教学方式可以推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学习,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而言是特别有帮助的。
一、当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存在的不足
1.过分看重形式,缺少实质性的合作
当前,许多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当教师宣布一项任务之后,学生大多会独自进行任务,并不会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相关的讨论及合作,如此便造成了小组合作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出来,学生成果无法完全代表自己所属小组水平情况的出现。
2.小组成员间合作不够主动,参与度较低
当教师选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小学数学的教授时,小组成员之间理应形成良好的互助及互动关系,这是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组成员当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分享等负面现象,此种现象的存在导致了小组成员间合作不够主动,学生合作参与度较低的结局。
3.无法如期完成教学目标
如今教师在选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小学数学的教授时,小组成员还未进行相关知识的交流,教师便发现时间不够了,如此教师便会立即结束小组学习,进行下一教学环节。事实上教师无法如期完成教学目标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教师未明确教材的编排意图及核心,未正确使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而造成的。
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方法
1.强化教学培训,转变教师观念
教师是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在教师的素质及教育理念有所提高的情况下,新课改所具有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为了使小组合作教学方式的作用能够较好地发挥出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理应强化对与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及方法相关内容的学习,找准此种教学方式的目的及意义,转变教学观念,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及水平的提高。
2.平衡好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之间的联系
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理应先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待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之后再展开探究及交流,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如此便可以促使那些不喜欢自己思考问题及学习相对困难的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此方法对于提高这些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及水平而言是特别有利的。由于事先进行了独立思考,那么学生便对所学知识有了自己的理解及看法,如此他们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便可以更好地与其他成员进行知识的交流,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3.合理分组,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应对小组合作有一个恰当的理解之外,还应强化对小组合作教学水平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做到这一点,教师理应从如下两方面着手,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1)教师应对全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仔细的研究及设计之后,依据异质分组的原则将学生分生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中成员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应该是均衡的。各小组成员的分工必须明確,防止因分工不明确而造成矛盾情况的出现。(2)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深入分析教材,熟悉教材所需体现的新概念。小组合作的目的应明确、清晰,其内容也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及讨论价值,如此小组合作学习才更有意义。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实施后,教育界大力倡导的教学方法之一,它不但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同时也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及能力的提高特别有帮助。为了让学生积极地加入到数学的学习之中,各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小组合作这一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当代学生取得知识的良好途径及手段,将小学数学教学落到实处,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峰,王幼军.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法的构建[J].科技信息,2013.
[2]许劲松.新基础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初中数学教学[J].中学数学教学,2005.
【小学数学组教研活动设计】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组口算竞赛活动总结01-04
小学数学教研大组工作总结12-29
小学组织学生外出远足活动方案、安全预案01-14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10-14
小学数学组教学工作总结07-02
小学四年级数学备课组工作总结10-19
小学六年级数学备课组工作总结11-27
小学高段数学备课组工作总结12-09
小学下学期数学组工作计划12-30
小学数学组第一学期教学计划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