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企业内部的沟通机制

2024-11-26

如何建立企业内部的沟通机制(共12篇)

1.如何建立企业内部的沟通机制 篇一

怎样建立企业内部培训机制?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

怎样建立企业内部培训机?

培训发展到今天,开始逐步受到企业各界人事的关注。很多企业开始真正的引入企业内训机制,建立培训工作小组或者企业培训学校。训在企业管理、人员备、解决实际问题上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根据与时代公司各级人员以及管理层的沟通中深刻的认识到时代人对培训的认同和关注,但要将一个陌生的企业内训机制引入到企业的各个环节,发挥培训的作用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培训小组:

培训小组是企业进行内训的常设机构,是培训工作的计划、组织、执行与评估的工作小组。小组包括公司培训管理员、部门培训兼职管理员、授权培训讲师、公司领导等。设置这一机构就是为了很好的开展培训工作,发挥全体人员的智慧,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培训深入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得到全体人员的重视。培训绝对不是某一个人的工作,接受培训、提供培训是每个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

公司培训管理员:依据公司规模确定人数,可以暂定一名。培训管理员是培训工作小组唯一的专职常设人员,他有以下工作职责:

1.拟订公司全年培训计划和月度培训计划。

2.组织执行各种公司层面的培训活动。

3.组织并拟订公司讲授讲师授权计划和方案。

4.建立培训管理制度,制定训积分表。

5.收集、开发并建立公司培训教案库,定期进行修改和整理。

6.每半年进行一次培训需求调查和培训效果评估。

7.召集培训小组成员进行授课技巧培训、教案整理工作。

8.帮助并监督部门培训工作的执行情况,每季度对部门培训工作进行总结评估。

9.配合公司领导以及实际需求执行其他培训工作。

10.联络外部培训机构、引入外部培训讲师以及执行外派培训。

11.其他领导安排的相关工作。

部门培训兼职管理员:每个部门由部门负责人指定一名员工担任。具体工作职责如下。

1.拟订部门月度培训计划。

2.组织执行部门培训工作。

3.收集、开发部门相关培训教材。

4.每季度进行部门培训需求调查与培训效果评估。

5.贯彻执行培训小组管理员下达的其他工作。

讲师授权:

讲师是公司进行有效培训的必要条件。外部的讲师只能为我们带来新的思维,但需要我们的融合,必定外部讲师不是特别熟悉公司自身的情况。内部讲师是最了解公司的情况的,内部讲师可以将自己的工作心得很好的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这也是内部人员总结工作、提升的自己的一次机会。任何一个企业里面都有很多优秀的人员,我们需要把他们开发出来,发挥他更大的潜能。当然,获得授权的讲师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

1.选择人员。优秀的员工,每个部门经理和主管都是我们培训小组的选择对象。因为他们除了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外,培训应该是他们展开工作的手段,更是一种必须的工作职责。

2.分配课题。一个企业有很多的工种,有的相对专业但彼此有是相同的,所以课程除了部门以外完全可以让全体人员分享。比如市调就可以让采购或者销售主管去编写课程,而销售技巧就可以由销售顾问去完成,有的员工在客户服务上比较优秀就让他来给大家分享客户服务的经验,而中高层管理人员就可以编写管理艺术、授权艺术、团队建设方面的课程。这样强行的将课程分配下去,让即将准备授权的讲师准备教材,通过试讲即可。

3.授权讲师管理。部门负责人以上人员以及专、兼职培训管理员必须获得一门课程的授权,课题可以由自己决定也可以由培训小组指定。所有授权讲师全面的授课时间不低于10小时。当然也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他们也必须完成全年10小时的授课时间。

4.课程授权奖励。授权只是某项课程的授权,通过授权的讲师公司应该给予奖励,而按规定必须获得授权但没有得到授权的人员应该给予惩罚。同时鼓励大家多获得授权,欢迎大家随时准备课程去获取授权。

5.每位授权讲师在获得授权的第二年必须重新编写新课题获得更多的授权。

培训积分制

培训积分制度是保障培训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制度,培训积分的建立要求全员必须积极参与培训活动,获得积分,为自己的成长、提升提供有力的佐证。

1.规定课程的得分系数。将要举行的课程依据重要程度规定相应的得分系数,每个全过程参加的人员都可以获得积分。

2.规定得分要求。即正式员工全年必须获得**的积分,达不到要求的扣除部分年底奖金等。要提升职务,必须在前12个月获得**的积分,否则不能提升。

3.规定听课时间。每年每人必须听**时间的课,否则培训管理人员工作不合格。

培训与考核

接受培训和提供培训是我们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同时也是每个人员的工作职责,所以培训工作必须与考核挂钩。

1.专、兼职培训管理人员的考核。a.培训日常工作执行情况;b.培训执行时间;c.讲师授权情况;d.培训积分;e.培训计划与总结;f.培训效果评估与需求调查;g.对部门培训的帮助与监控;h.培训课程的开发;i.培训课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等。

2.考核的方面。部门主管以上人员:a.获得几门授课;b.上课时间;c.听课时间;d.培训重视程度e.培训积分等。普通员工:a.培训出勤率;b.听课时间;c.培训积分等。

3.部门经理考核。a.部门内部获得授权的讲师数和课程数;b.上课时间;c.培训工作的执行与重视程度;d.培训积分等。

培训的延伸

为了达到培训的综合效果,拓宽培训的方式,公司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培训课程。如双向交流、开放行动、外派培训、外聘培训、岗位轮换等。

双向交流:为了更多的了解其他部门其他公司的运作情况,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可以将部分员工阶段性的安排到其他相关部门以及其他兄弟公司进行双向交流,学习和熟悉其他部门的操作,使之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强团队凝聚力,提升部门工作的协作程度。交流人员交流完毕以后必须进行双向交流报告,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工作体会等。开放行动:不定期的组织部分人员进行同行学习与考察工作。例如有计划的安排人员考察成都部分楼盘等,结束以后进行开放行动讨论会。

外派培训:外部机构经常会举行很多相关的培训课程,企业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参加,参加者结束后进行总结举行外派培训报告会。外聘培训:适当的引入企业外部讲师进行培训,引入外部大脑,开拓企业人员的思维,使企业的工作跟进社会的先进管理模式。岗位轮换:为了协同作战的需要,将拟转岗的人员进行岗位轮换。如将采购部的转入工程部工作,使之更多的了解工程部的工作,将采购与工程工作很好的结合起来。这将增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同理心,提高协作精神。

凡此种种,培训的方式和方法可以进行更多的延伸。

培训注意点

培训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管理、发展的需求,所以人们开始重视培训,但重视培训不一定就能够做好培训,培训有自己的运行特点。培训不是不能,但没有培训万万不能。这的看你的培训究竟有没有效。

依据培训的特性,我们要引入培训就必须知道以下几点:

1.培训是企业的推助剂。他需要企业最高领导的支持与重视。培训不能直接产生效益,所以往往被很多人所忽视,但是企业最高领导必须重视,要让全体人员知道领导人对培训的态度,否则培训永远只能在大家工作的边缘。

2.培训并非万能。培训不是万能的,有很多问题光依靠培训是没办法完成的。比如企业资金问题、企业架构问题、行业问题、领导者风格问题等等,这是企业内训所没办法完成的事情,他只能依据企业的外部培训机构以及企业自身的改革来完成。但是,培训又可以为企业各个方面服务,比如销售、采购、人力资源开发、队建设、职业化、人员素等等,记住,这里的培训是帮助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

3.培训的综合性。企业要培训肯定是一个综合的工作,企业需要方方面面的提高,团队的、技能的、素质的、职业化的等等,所以培训工作就应该围绕这些方面进行,既不能单一的依靠某个思想的灌入就会成功,当然也不能进行大而全而空的没有实际效用的培训。比如市调专题,我们去向大家引入这种工作思维,引入这种工作方法是必须的,然后再去跟进、去监控。如果太把市调细化那将失去培训的意义,使大家陷入市调的模式中而忽略那其他的工作,何况很多市调的虚的东西对大家没有任何帮助。

4.培训的互动性。培训绝对不是培训小组的事情,是全公司每个人的事情。大家都必须深刻认识培训于自己、于工作的重要性。部门经理、主管等应该积极的获取讲师授权。讲师在不停的讲,但听的人只当耳边风,那培训永远就停留在课堂里。

5.培训效果的隐藏性。很多领导就希望培训能够给大家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希望员工听课以后就可以迅速的运用到工作中,迅速解决问题。这只是理想中的培训。培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东西,需要反复的、常年积月得给大家灌输,需要大家反复的去执行,他可能无法立刻见效,但他可能几十年有效。正如杰克韦尔奇说:培训的成本是有限的,但效益是无限的。培训就是引水,但究竟能够压出多少水,得看直接操作人自己。

以上是我对公司建立并启动培训工作得一些思路,能否适合于自身的特点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但培训自身的特性不会变,培训的重要性不会变,而培训的作用会因为我们执行的情况改变。我们唯一的宗旨是使培训真正的对企业发展与管理有实际的作用。只要坚持这个宗旨我们就会做正确的事。

2.如何建立企业内部的沟通机制 篇二

企业内部审计是内部监督的重要形式, 它是由企业单位内部设置的审计机构对企业的财务收支及与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 以及反映这些经济活动的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部门资料所实行的内部审计监督。

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是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客观具有的功能, 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具有监督、管理控制、评价鉴证、服务等四项基本职能。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对企业财务收支、经济效益、财经纪律等方面的审查, 监督其真实性、正确性、合法性、有效性等情况;管理控制职能是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审计活动, 对企业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等各部门进行的检查、取证、分析和评价, 客观公正的做出结论, 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协助领导进行科学的决策, 强化内部控制, 堵塞管理漏洞, 提高经济效益;评价鉴证职能是内部审计部门接受政府审计部门的委托或企业高层的指令, 对企业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检查、鉴证, 反映和说明某一经济活动事实或某一方面经济资料是否真实、正确、合理和有效;服务职能是通过对被审查活动的分析和评价, 向被审计单位提供改进工作的建议和咨询服务, 帮助其有效地履行职责, 提高工作质量。

二、企业内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企业深化改革和发展壮大起到了激励作用, 但在发展进程中日益暴露出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 隶属关系不清, 具体业务缺乏指导。企业的内审机构受到内部各方面的制约和影响, 独立性太差, 甚至有的企业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兼任内审部门的领导, 其监督制度形同虚设, 导致隶属关系不清, 监督不力。

(2) 认识与重视程度不够。在现代企业中, 轻视内部审计的作用, 对审计有抵触情绪、不配合, 认为内部审计可有可无, 甚至有的对内部审计持有怀疑态度。

(3) 专业人员配备不全, 限制了审计工作开展。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财务、会计、企业管理、统计、计算机、概率、线性规划、审计、工程、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 以保证执业质量。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 难以深层次地发现问题。

(4) 监督服务职能不到位。在当前新形势下, 关键在于它能否为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遵守财经纪律、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三、建立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机制

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 应当重视对内部审计自身特点与规律的分析, 不仅要对具体审计项目实施风险管理, 更要对内部审计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综合风险管理, 形成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机制, 力求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水平, 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1) 行业自律机制。

内部审计协会是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行业自律组织, 一方面要为协会成员传播内部审计信息和知识, 致力于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 研究内部审计工作的模式, 不断开创内部审计工作的新局面;另一方面, 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要积极主动参与内部审计协会活动, 支持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 为防范内部审计风险营造一个良好的职业环境。

(2) 交流沟通机制。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职能管理部门, 一方面要接受国家审计的业务指导, 为维护国家经济利益服务;另一方面又要在企业管理层的领导之下开展工作, 为维护本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内部审计与被审计对象之间, 并非单一的监督与被监督关系。通过交流和沟通, 使企业领导者真正认识到内部审计是自己的参谋和助手, 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而取得企业领导的理解与信任, 得到各职能管理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3) 风险评估机制。

内部审计风险的产生, 除了审计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之外, 最主要的来自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因此, 审计人员应协助企业管理者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 而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是降低内部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风险评估就是结合企业重大经营决策, 在预期的可能状态下, 对实施方案结果风险的评价。风险评估应向管理者提示企业所面临风险的性质及其强弱, 以便管理者采取相应对策, 回避或降低风险。

(4) 交互审计机制。

在大型企业集团中, 所属的控股子公司以及设置的分公司或分支部门众多, 为适应这种企业组织结构中的内部经营关系、财务关系和审计监督关系, 需要建立多级内部审计制度, 并形成交互审计机制。在这种机制下, 各级企业组织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在上级组织指导下开展审计业务, 同级企业组织定期在上级组织统一领导下, 对内部审计业务质量进行交互审计, 以交流审计资源, 总结审计经验, 揭露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审计工作评比, 推动审计工作水平的提高。

(5) 激励约束机制。

3.如何建立企业内部的沟通机制 篇三

【关键词】油田企业;企业机制;内部审计;

油田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是减少浪费和经济漏洞的关键所在。因此企业只有通过建立起长效的内部审计机制,才能够促进企业保持良好的资金运作效率。

一、油田企业内部审计长效机制简析

油田企业内部审计长效机制是一项系统性的机制,以下从机制应用目标、创新审计模式、合理进行跟踪审计等方面出发,对于油田企业内部审计长效机制进行了分析。

1.机制应用目标

油田企业内部审计长效机制的目标在于通过审计发现企业管理漏洞。企业在建立内壁上审计机制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将工作的重点放到有效的提高管理水平和防止资产损失上,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有效的杜绝虚假会计信息的出现并且能够有效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其次,企业在建立内壁上审计机制的过程中还应当努力的降低和防范管理风险,在这一过程中除了需要依赖审计人员个人能力外,油田审计制度建立的重点还在于提出更加具有前瞻性、适宜性和有效性的措施。

2.创新审计模式

创新审计模式的意义在于努力的构建出日常发现机制探索绩效审计,并且以此为基础来建立起卓有成效的问效寻因制度。油田企业在创新审计模式的过程中不仅仅应当关注到内部审计工作的经济性与效率性,还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关注到其实际上的决策效益和带来的资源配置效益。其次,油田企业在创新审计模式的过程中应当将审查决策的重点依据设置为决策是否科学充分,并且决策的过程是否民主科学,以及决策执行的管理是否科学高效。与此同时,油田企业在创新审计模式的过程中还应当分析内部审计工作较深层次的体制性、机制性原因,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宏观发现。

3.合理进行跟踪审计

合理进行跟踪审计是实现全流程审计的必要基础。合理进行跟踪审计首先需要着眼于实施跟踪审计,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更加动态的监管制度。其次,油田企业在合理进行跟踪审计的过程中应当建立起油田投资项目的季度、半年、年度预算执行审计,并且在这一过程中组织工作人员密切的跟踪监督项目实施情况,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出具阶段审计情况反映或审计报告,最终能够有效的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和具体的审计效果。

二、建立油田企业内部审计长效机制要点

建立油田企业内部审计长效机制有着诸多的要点,以下从进一步深化审计内容、细化审计结果处理、增强联动工作力度等方面出发,对于建立油田企业内部审计长效机制的要点进行了分析。

1.進一步深化审计内容

建立油田企业内部审计长效机制首先需要进一步深化审计的内容。油田企业在进一步深化审计内容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努力的深化审计调查,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建立起相应的服务决策制度。其次,油田企业在进一步深化审计内容的过程中还应当努力的加大审计调查实施力度,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审计调查分析政策的合理性,同时还能够剖析存在的普遍问题,最终能够从体制与机制上提出审计建议。与此同时,油田企业在进一步深化审计内容的过程中还应当通过推行审计计划公开制度来事前征求并且采纳社会公众的意见,最终能够有效的确定年度审计计划。

2.细化审计结果处理

建立油田企业内部审计长效机制离不开对于审计处理结果的有效细化。油田企业在细化审计结果处理的过程中首先应当着眼于构建出末端发现机制化审计问责,并且以此为基础来进一步的建立起审计质询制度。其次,油田企业在细化审计结果处理的过程中将问责情况公开并且通过邀请相关单位和利害人和有关民众代表参加问责会议。与此同时,油田企业在细化审计结果处理的过程中应当

对于整改结果公开,然后以此为基础来实行民主评议。在这一过程中当油田企业在推进开放和全面审计公开的过程中应当,合理的将经济责任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纳入审计结果公告的范围内,最终可以起到取得良好效益的单位的成绩和经验。

3.增强联动工作力度

增强联动工作力度实际上就是努力的增强多方共同联动的能力。油田企业在增强联动工作力度的过程中首先应当着眼于建立起对口联系制度。其次,油田企业在增强联动工作力度的过程中还应当努力的为对口联系单位提供日常咨询服务,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帮助对口联系单位完善规章制度并且可以进一步的促进规范管理。

三、结束语

油田企业内部审计长效机制的建立能够起到良好的自我监督的效果。因此企业应当通过企业的顺利建立与执行,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宗秦.关于建立油田企业内部审计长效机制的设想[J].中国总会计师.20115,02(15):17-20.

[2]王婧婧.中石油XX油田公司资金链内审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5,03.

[3]马庆龙.石油企业建立风险导向内部控制体系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4,04.

作者简介:

4.建立协调有效的沟通机制 篇四

建立协调有效的沟通机制,创造和谐融洽的企业环境

有效的沟通可以化解员工间的矛盾和冲突,促进员工的交流与合作,可以让部门与部门,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创造出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第一,在权责明确的基础之上,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配合与沟通。随着超市规模的不断扩张,超市对员工的管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管理的内容和范围也越来越大,部门与部门间的沟通也就变得迫切重要。超市的部门工作人员在组织管理日常的经营业务时要做到协调配合,及时沟通,及时解决,同时部门主管人员也要将超市的经营状况及时的汇报给上级,让他们可以有效的掌握超市的运作状况,最终使超市的工作能够灵活有序的运行,避免因沟通不当而造成的超市部门工作散漫僵化等弊端。

第二,加强超市员工与部门人力部门主管的沟通。在总结华联超市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中,我们就有指出超市在薪资的设置,绩效考核等方面存在着太大的主观性,员工有很少的话语权。我想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部分是由于员工与主管之间沟通不当造成的,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人力主管能够时常的走出办公室来到卖场来听取他们的意见或者建议,超市也应该开展员工大会或者设立意见调查栏,让员工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保障员工的参与权和话语权;另一方面,人力部门相关负责人也要将超市的业务进展情况,员工薪资调整情况,利润分配情况及时的向员工公开说明,让员工享受更多的知情权,从而实现员工与人力部门的信息共享,充分发挥沟通机制在处理员工关系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员工对超市的忠诚度和信任度。

5.创业企业如何建立长期激励机制 篇五

作者:杨春宝律师 来自:法律桥 时间:2005-1-2 20:28:48

高科技创业企业一般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为了吸引、留住优秀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有必要建立适合企业特点的长期激励机制。该机制既要发挥激励作用,又不能过多改变公司的股本结构,以至影响公司吸引风险投资和争取在主板或创业板市场上市,同时满足各种人才的不同需求及期望。

建立科学有效的长期激励机制,把公司的前途命运与公司的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紧密结合起来,是所有公司特别是高科技创业企业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已经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推行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比较常见的方案有股票期权、股票升值权、员工持股、管理层收购等等,其中以股票期权计划最为普遍。近年来,我国的公司、企业也纷纷进行建立激励机制的尝试,主要是在股票期权计划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以适应我国法律的规定以及不同公司的需要。

至目前为止,我国尚无普遍适用的关于期权制度及相关制度的法律规范。但是相关部门正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建立和健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进行有关尝试,如财政部与科技部于2002年8月制订了《关于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股权激励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财政部等有关部委还正在加紧制订《上市公司股票期权管理办法》,上海市委组织部、上海市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和上海市财政局公布了《关于对本市国有企业经营者实施期股(权)激励的若干意见(试行)的通知》。这些规范均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和新的思路,如前者提出了三种股权激励的形式,即:奖励股权(企业可以按照一定的净资产增值额,以股权方式奖励给对企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股权出售和技术持股,对创业企业建立长期激励机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是这些规范在某些方面与《公司法》相冲突,而且主要针对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相关方案的实施需要政策面的支持,如低息贷款等,因此这些规范尚不能作为创业企业建立长期激励机制的法律依据。

在目前,设计合法可行的长期激励机制方案,只能在《公司法》、《证券法》及相关法规、规章许可的范围内进行。我国现行法律中以下规定将对设计长期激励机制方案产生重大影响:

1.我国公司法限制公司收购本公司的股票,公司只能在为了减少公司资本而注销股份或者与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其他公司合并时才能收购本公司的股票。因此,公司不能通过回购股票的方式进行股票储备,以供期权持有人行权时出售。而且,我国尚不允许上市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时预留股票,因而公司亦不能以预留方式进行股票储备。

2.我国公司实行注册资本制度,公司股本应为实收资本,且必须经会计师事务所验资,如果以增资扩股方式解决期权持有人行权股票的来源,行权者必须全额投入行权资金,在没有低息贷款之类的金融杠杆支持的情况下,行权者很难作大的投入,而如果投入太少,占公司总股本比例太低,则激励作用又太小,失去其本来意义,且手续繁琐,每一次变更均须作工

商登记。

3.我国公司法规定董事、监事、经理在任职期间不得转让其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而依据有关证券法规、规章的规定,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在离职后六个月内转让其持有的本公司的股票。这样,在职的期权持有人就不能在行权后转让其股份以套取差价,失去了期权激励的本来意义,而在离职后行权只是继续行使其在职期间取得的期权,股票的价值与该期权持有人对公司的贡献的关联性已大大降低。

4.我国公司只有普通股,没有优先股等其他形式的股票,完全实行同股同权,期权持有人通过行权即成为普通股股东,享有与其他股东同等的权利,大量的股东却拥有少量的股份导致公司股份的分散,不利于吸引风险投资或上市计划。

根据以上分析,创业企业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和需求,参考通行的激励机制方案,建立适合本企业的长期激励机制方案。以下方案可供创业企业参考:

1.期权方案

该方案可以通行的期权计划为基础,结合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而拟定。其大致的模式是:由公司的全体股东以同等出资比例出资成立一间新的公司(公司现有的关联企业亦可),通过股权转让方式由该公司持有公司一定比例的股份,如10-20%,作为将来期权持有人行权的股份储备。公司确定应授予期权的对象、时间和数量,据此向特定对象授予期权,同时明确其持有期权的最短期限、行权的最长期限、分阶段行权的比例以及行权的价格。期权持有人按照公司的期权激励计划行权时,即由该公司向期权持有人转让相应比例的股份。期权持有人通过行权成为公司的股东,享有股东的权利。当然,也可以在行权之后选择按当时的资产价值转让其股份,获取差价。

2.虚拟期权方案

6.如何建立企业内部的沟通机制 篇六

与服务。

案例:电信企业如何建立合理激励机制

健全考核评价体系,不断增强绩效考核激励性

1.设计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在明确岗位职责的基础上不断优化部门绩效计划书和员工绩效考核评分卡,淘汰、修改难以考核、形同虚设的指标,尽量设立 与工作职责密切相关、可以衡量、易于考评的指标,制定操作性强的、定量与定性指标有机结合的指标体系,建立客观而明确的管理标准,定量考核,用数据说话,以理服人。同时,对照各部门及每位员工岗位职责的实际情况将绩效目标层层自上而下进行分解,科学制定员工绩效合约,力争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地进行考核,让 每位员工对自己的绩效指标既感到压力,又感到可以通过努力实现,从而使员工绩效合约更具导向性与激励性。

2.构建有效绩效考核沟通机制。通过持续动态的沟通真正提高绩效,调动广大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是部门主管同员工一起分析其工作质量,就员工绩 效合约内容逐项与员工面谈,客观、公正地评价员工,指导、帮助其制订改进和提高的措施,并做好面谈记录,客观公正地打出绩效等级,让员工签字认可。针对员 工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明确下季度绩效目标,使员工客观地认识自己并且改进工作。二是人力资源部认真听取员工对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了解

海量管理资料下载,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严禁用作商业用途。

员工想法 和建议,及时帮助员工消除误解、找准路线、认清目标,及时反馈信息,更好地改善工作业绩。

3.加强绩效考核的有效应用。在绩效考核评估的基础上,对优秀、良好、称职、基本称职的员工实行分类动态管理,作为其岗位调整、职级升降、任免的主 要业绩依据,以有效地激活企业内部的创新机制,使绩效考核结果落到实处,促进绩效考核良性发展。同时在建立科学的岗位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应用目前的岗 位细分层级,采取积分制小步快跑,积满一定分数,绩效层级可以上浮一小级,让每一位员工具有明确的工作目标、价值定位。

完善薪酬激励体系,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内动力

薪酬并不是简单地把工资奖金简单分配到员工身上,而是以有限的资金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此要建立合理的薪酬分配激励机制,拉开收入档次。为实现这个目的,泉州电信公司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1.创新薪酬激励机制。引进岗位评价系统,实行具有差别化的薪酬政策,实行以岗定薪,不断完善、细化各岗位、层级的绩效工资和奖金标准,使之更具激 励性和个性化,实行薪酬与业绩挂钩,不唯学历、不唯职称,把员工工资从过去的论资排辈式的阶梯式排列彻底改为在什么岗位拿什么工资,工资随着岗位变动而变 动。进一步完善客户经理、话务员和营业员按业绩、计件考核的薪酬分配办

法,探索试行线路、宽带维护等岗位的合理薪酬分配形式,使薪酬分配更适应于岗位特 点。

2.试行收入认购责任制。为进一步引导各单位、各渠道紧密围绕收入目标、充分发挥能动性开展经营工作,泉州电信公司今年试行主营业务收入认购责任 制,推进目标激励机制,在保存量的基础上,对增量主营业务收入实行认购责任制。在全区一级经营单位试行业务收入与绩效工资总额挂钩,年业务收入分为存量和 增量两部分,完成存量业务收入核给上年绩效工资总额的70%,增量部分实行分档认购,按认购档次和完成情况分别对应不同的百元业务收入增量绩效工资含量。

3.设立总经理奖励基金。为适应电信企业竞争与发展的需要,充分调动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薪酬激励机制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积极贡献 直接挂钩,可以设立总经理奖励基金,对在业务拓展、劳动竞赛、技术革新以及业务完成情况等方面业绩突出的中层经营管理者进行奖励。

完善职业发展激励体系,为员工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1.构造多渠道人才晋升通道。打通技术和业务晋升通道,使管理岗位上的员工既可以按照管理类职业方向发展,也可以走技术业务专家的通道,有效地解决 管理通道过于拥挤的状况,为技术、业务人员提供了新的发展通道,使各类人才充

分享受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工作成就感和得到承认与尊重的荣誉感,激发全公 司技术、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健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加快建立健全各类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如建立岗位纵向和横向发展机制,依据员工绩效积分和竞聘上岗实施岗位晋升、降级、转 岗、轮换和岗位工作扩大化,为员工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于社区经理这支一线队伍,主要是通过星级、层级评定等实施如提供保险和相应培训机会等不同奖励,并根据层级评定情况对五级社区经理优先推荐录用为劳务工,打通社区经理职业生涯通道,充分发挥社区经理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社区经理队伍素质和对公司的忠诚 度。

3.充分发挥培训的激励作用。以提高员工职业化素质行为为目标,将培训本身作为激励员工积极向上的一种必要手段,通过加强培训体系建设,规范培训实 施流程,实施差异化、针对性培训政策,逐步推行职业化培训,并本着“公平竞争,择优培训”的原则,使真正有能力、有潜能的人获得应有的培训机会,同时根据 培训的效果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物质、精神或晋升激励,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条件和环境,使他们所学的知识、技能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帮助员工树立自我激励意识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所在,能对员工的行为产生内在的约束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将会引导、教育广大员工为企业的更大发展增强责任心,培育出一种与企业同

呼吸、共命运的企业精神,树立起共同的价值观,对员工的行为产生永久的激励作用。

1.营造“快乐工作”氛围。今年,泉州电信在全公司内开展“快乐工作”主题系列活动,通过开展“快乐管理”、“快乐工作”、“快乐服务”、“快乐生 活”和“快乐成长”等具体活动,舒解广大员工的工作压力,为广大员工工作创造快乐、宽松、团结、向上的环境,以营造快乐的工作氛围,促进企业文化落地生 根。

2.切实做好关爱员工工作。以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及时做好排忧解难工作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切实做好关爱员工工作。围绕员工不同层次、不同 年龄和日益增长的合理正当利益需求,建立起制度有保证、领导负责任、信息反应快的系统工作机制,构筑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完善的工作网络,努力为员工的工 作、学习、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围绕构建企业和谐、快乐、团结的工作环境,积极倡导讲沟通、多理解、重服务的民主管理方式,适时组织员工换位思考,建立公 司统一的论坛,努力营造良好的企业人际关系。

总之,电信企业应该认真分析当前形势,结合本企业实际,根据员工的不同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学知网推荐:企业培训管理培训研修班总裁研修班营销管理研修班房地产研修班清华

大学总裁班企业管理研修班北京大学总裁班工商管理研修班在职博士在职硕士

7.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篇七

关键词:激励机制,内部控制,完善措施

有效的激励机制的建立和运作, 成为企业成长的关键。能否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决定企业能否形成自己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要做到上述要求, 就必须建立起一整套科学的激励机制。企业激励机制要从两方面来考虑:

一、识别个体差异, 设置合理目标

老职工以满足生活为需要。可以说他们的需要也反映了当前各层次人的普遍需要, 老职工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 他们对企业的发展、生产等情况都比较熟悉, 生活上也没有太多需要承担的, 希望过着一种安详、宁静的生活, 物质追求已不再是首要的;同时, 他们重视自己的威望, 注重维护自己在青年人心目中的地位和荣誉, 强烈地渴望受人尊重。这种尊重需要得到满足后, 会带来自我信任、价值感、力量感等;反之, 若得不到满足, 则会导致自卑感、虚弱感和无能感。因此, 在激励中, 应注意关心老同志, 从尊重、理解的角度出发, 多听取老同志的意见, 多和老同志沟通。还可以让他们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 促使老年职工在心理上有满足感、威望感, 在行动上有成就感、荣誉感, 以便充分发挥其工作的积极性。

中年人一般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竞争力较强, 是企业的中坚骨干力量。一方面, 他们成就欲较高, 比较注重自我发展, 渴望职务上的晋升, 因而在工作中取得成功、攻克难关、解决难题所获得的乐趣甚至有时超过了对物质的要求;而另一方面, 他们在家庭中同样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上有老人需要赡养, 下有子女需要教育、培养, 生活压力较大。对于中年人, 应以物质激励为主, 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管理者可以通过改革薪酬结构在一定程度消除内部不公平, 通过不同程度的加薪和奖励, 努力降低外部不公平, 激发员工潜能, 提高绩效;也可以采取晋升, 让他们在企业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承担更大的责任, 使他们觉得自己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从而更进一步提高绩效, 既达到了个人的目标, 也实现了组织的目标。另外, 值得注意的是, 适当的授权, 参与企业决策, 能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 有时能起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中年的技术、中层管理人员赋予适当的权利和参与决策会使他们感到自己得到了领导的认可, 受到重视, 在企业工作, 自我的职业生涯得到发展, 并能从工作中得到更高层次的满足, 从而更加激励自己努力工作, 为企业做出贡献。

青年人是最重要、最宝贵、最具有可塑性的人力资源。他们不满足现状、好学上进、追求创新、自信心强, 注重实际, 厌恶形式, 同时有寓于幻想, 思想活跃, 喜欢新事业, 喜欢流动, 爱用实在的表现作为衡量自我能力和价值体现的尺度。对于他们来说, 薪酬、奖金是小事, 而是否被领导重视, 是否能人尽其材, 学以致用是关键。因此, 管理者在对年青人安排工作时, 尽量做到专业对口分配。在激励管理中, 可以通过表扬、参与重大项目攻关、提前转正等目标让年青人感到被重视。对于绩效特别突出的还可以通过晋升, 甚至破格晋升等方法, 让他们觉得自己有充分发展的空间, 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 在这样的企业工作能够成才, 实现人生价值。

二、员工激励的基本方式

1.薪酬激励。

如何从内部完善企业薪酬制度, 该企业要提高工资, 就必须岗位合并, 缩减人员, 正确处理出资人、经营者和劳动者以及投入生产要素个人的利益关系, 将收入多少与责任大小、风险高低、贡献大小紧密相联, 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薪酬激励方案不仅要能满足员工的衣食住行方面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员工的社会地位、自尊、成就感等方面的较高层次需要。员工的薪酬水平反映出企业对员工的学历、经验、技能或其承担的责任等价值的承认。另外, 员工薪酬的外部与内部公平性非常重要, 这是由公平理论和期望理论决定的。在以价值交换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中, 金钱是衡量物品价值的指标。员工投身于企业, 就是向企业提供自己的学历、经验、技能等方面组成的综合价值, 因此, 按照公平理论和期望理论, 员工必然期望换回合理的回报, 以实现自己劳动力的市场价值。如果员工认为企业提供的回报低于市场价值, 员工可能会采取两种行为:或者去别的企业以获得合理的市场价值;或者减少自己的付出, 表现为消极应付工作, 降低出勤率等。在企业中, 保持薪酬的内部公平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员工经常比较自己与其他同事对企业的投入与获得的薪酬回报, 如果觉得自己付出比同事多, 而回报反而低于同事, 员工也会觉得不公平, 从而减少付出, 以求达到公平感。

2.福利激励。

一个别出心裁、有创意、个性化的福利政策并不在于钱是否花得多少, 而在于是否能满足员工的需要。例如, 住所离单位较远的员工希望能缩短上下班的时间, 或减少交通费用;身体不是很好的员工, 可能希望报销部分医疗费用;一线生产职工, 更希望企业能帮助他们投工伤保险等等。可以说, 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有不同的需要。所以,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 要充分考虑员工的需要, 做到有的放矢。目前, 自选福利计划逐步引起了管理界的注意。自选福利计划的基本思想是使员工能够从现有的福利项目中进行挑选, 形成自己的福利计划。虽然, 自选福利计划容易引发管理成本上扬, 但是企业人员结构复杂、层次不一的状况决定了被动的“大锅饭”式的福利政策不可能满足员工的需要, 结果是事倍功半, 而主动式的自选福利计划恰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值得我们借鉴。企业的管理者, 首先要通过面对面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员工的实际需要。因为只有建立在满足员工需要基础上的福利政策才能激励员工。然后, 对员工的需要进行排序, 排名靠前的表明这一需要受员工的关注的程度高。将大家普遍关注的作为不可选择项目, 满足员工基本福利需要。其他的进行适当筛选, 确定几组比较有针对性的计划作为员工的选择福利项目。总而言之, 企业制订的福利政策应具有有效性和针对性, 这样才能满足员工需要,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培训激励。

培训应成为辅助员工谋求职业发展的有力工具。通过培训, 企业不仅提高了员工的素质, 还使他们感受到了企业对自己的重视和企业的发展, 从而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同时通过有效培训提升员工的职业安全感和工作能力, 变利用员工能力为开发员工潜能。通过培训, 做好与员工的沟通, 及时发现员工的新思路、新想法, 了解其对企业管理的反应和要求, 转达对员工的新期望, 增加其对企业管理的参与感和责任感。培训不仅能够经济、可靠地获得人才, 而且培训能够有效地激励员工, 能够培养员工对企业产生持久的归属感和对企业的忠诚。因此, 培训是企业获得高质量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 也是帮助员工实现职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 要想使培训成为一种有效的职业发展激励因素, 就应该尽可能地让一些有吸引力的培训项目成为一种奖励, 通过这些培训项目的给予来激励员工。如下这些培训都是一些比较好的激励项目:组织业绩突出的员工去外地参观著名企业, 学些新技术回来改进企业产品。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进修学习, 比如会计人员过了会计师可以加薪, 拿到硕士的职工可以报销学费等。让一些有培养潜力的员工参加专门为经理举办的管理培训班等等, 增强管理企业的水平和能力。

总之, 无论什么样的企业要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因此企业一定要重视对员工的激励, 根据实际情况, 多方分析研究, 采取多项措施和方法, 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 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 改变思维模式, 真正建立起适合企业特点、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 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瞿予.现代企业激励机制之构建.企业家天地 (理财版) , 2008, (3) .

[2]程序.如何建立企业的激励机制,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9, (1) .

[3]樊华伟, 卢海军.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才智, 2009, (25) .

[4]孙丽珊.完善民营中小企业激励机制的对策研究.网络财富, 2010, (18) .

8.如何建立企业内部的沟通机制 篇八

对企业沟通工作的探讨

——企业内部沟通工作的研究

摘要:

沟通对于现在的社会来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交际手段,搞好企业的内部沟通可以使企业运行平稳创造更多的利润给人民和社会做出贡献,人与人的相互沟通可以消除矛盾,使企业队伍稳定生机盎然,还可以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为企业创造产值及利润。

当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的组织和管理都必须与高速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相匹配,于是,企业内部沟通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出来。企业要获得持续的发展,就必须以强有力的企业内部沟通网络及时、准确、精要地将企业的目标及由此产生的具体措施与员工分享,以获得他们的理解、认可与支持。企业内部沟通机制的有效构筑,为企业文化的传播、发扬、完善提供了保障,企业内部的沟通也为企业文化内涵的价值进行了有效定位。

本文以企业内部沟通工作为前提,从沟通的概念入手,通过沟通工作的表现形式、影响有效沟通沟通的因素等方面诠释沟通工作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再以如何来搞好企业内部沟通等一系列问题展开论述。一方面,强调企业内部沟通工作对于企业而言的重要程度;另一方面,通过揭示企业缺少沟通所产生的弊端。最后在本文的结束语中归纳总结了作者的中心论点,再次强调沟通工作在企业内部的作用与重要性。

关键词:沟通、沟通工作、企业内部沟通

一、沟通的起源与含义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教部)//本科毕业论文//(1103)批次

(一)沟通的起源

当今的沟通理论可以上溯到语言本身的产生和社会政治生活的开端。现在所谓的“沟通”,源于

[1]拉丁文communis,意为共同化。在古希腊称作“劝学”或“辩术”,即用语言去说服别人去做某事。从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著有的《辩论艺术》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代沟通理论的雏形一一在这篇文章中,亚里士多德给出了演说的定义,认为任何的演说都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一演说者、演说主题和演说对象,即听众一一演讲的最终听众或主要涉及的对象。

(二)沟通的概念

当今时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瞬息万变,为了适应这样的环境,谋求发展,企业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现代企业的组织形态相应地出现了巨大改变,在组

[2]织架构上出现“一站式沟通”、“扁平化沟通”等崭新趋势。随着这种组织形态的结构变化,“沟通(communication)”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通过构建沟通网络,建立起畅通的信息传送渠道,消除企业对内对外不必要的信息不对称,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增强员工的参与意识和团队精神,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

自20世纪后期以来,在许多优秀的商学院都开设了“企业沟通(enterprise communication)”方面的课程或开设了“商务沟通(business communication)”课程,并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其研究

[3]成果引起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许多管理现代化的大公司(如英特尔公司、惠普公司等)都把负责沟通的职能部门提升到企业的最高管理层,设立由一名副总裁统领的“企业沟通部”。这一高级职能部门不但吸纳了传统企业人事部和公关部的工作内容,而且拓展了原有的职能涵盖面,根据沟通对象(如员工、对方、政府、媒体等)和任务的不同分设分支机构。在企业沟通部的统帅下,这些分支机构分工合作,职责分明,各有

[4]侧重,使沟通部的决策更具企业战略高度,对企业树立统一的整体形象是极为重要和有利的。

企业内部沟通与其它沟通有所不同。企业通过自己的沟通网络把相关信息及时,准确地对内传达,使其内部各层面的员工成为知情的参与者,促成共识和产生激励作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实现预期目标。因此,它更强调要制定明确的沟通目标、周密的沟通计划,强调沟通各方的行为应具有互动交换性。沟通渠道是否畅达、有效对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整体战略实施至关重要。

在企业当中,人际矛盾最常见的根源也是由于沟通不善,人们只要置身于企业之中,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沟通一一听、说、读、写一一因此几乎可以这样认为,成功的团队绩效最大的障碍之一就是缺乏有效的沟通。这样一来,作为企业行为策划的一部分一一企业内部沟通策划的重要性便显得尤为突出,其问题所在也越发明显,必须进行相应的改进,从而改良企业的整体状态,令企业在百舸争流的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沟通工作的表现形式

(一)口头沟通

口头沟通一般有面对面的交谈和会议的两种形式。面对面交谈要注意四点。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教部)//本科毕业论文//(1103)批次

公正、突出本质,要找出书面表达的核心观点、具体任务和政策、措施。它们表达的必须清楚、严谨、简洁,不附带与主题无关的其他内容。

(三)人际关系沟通

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人际关系沟通包括领导者与领导者、上级与下级、下级与上级、平级之间的沟通。不论哪类沟通,都必须建立在互相尊重理解、互相支持补台、求同存异的原则基础之上。现在的企业工作已经不是一个部门所能完成的,需要所有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所以建立一种协调有序、共克时艰的管理模式和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领导者与下属的关系绝不能仅仅理解成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权利并不总掌握在有管理职位的人手里。因此,身居管理职位的人处理好与下属们的关系是自己工作的主要任务。所以要随时与下属沟通,了解下属的情况,提供准确的信息,解释作出决定与制定政策的缘由,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坦诚相对。学会接受、倾听、采纳下属的意见,解决的他们的实际困难。而管理者与上级的关系,需要上级的支持与协助,得到上级的尊重。这就要主动了解上级的目标、压力、长处、弱点、风格以及处事风格。找到自己与上级相吻合的特点,并利用此点来增进相互关系。还要保持一种经常汇报工作的工作态势。争取得到上级的信任,同时处理好与上级的私人感情和工作关系的平衡。重要的就是多说多做,得到上级的认可。心里学还认为,能记住对方的名字是最基本的人际沟通方式,我们可以从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开始,逐步走入正轨。想要说服对方时,需要达成一种共识为突破口,然后将自己的观点慢慢渗透进去,并且含蓄婉转的说出,让对方有回旋的余地。

三、有效沟通与影响有效沟通的因素

(一)什么是有效沟通

所谓有效的沟通,是通过听、说、读、写等思维的载体,通过演讲、会见、对话、讨论、信件等方式准确、恰当地表达出来,以促使对方接受。

(二)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管理沟通,从其概念上来讲,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特定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沟通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混合物,是企业管理的有效工具。沟通还是一种技能,是一个人对本身知识能力、表达能力、行为能力的发挥。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普通的职工,都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做好沟通工作,无疑是企业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有效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1、准确理解公司决策,提高工作效率,化解管理矛盾

公司决策需要一个有效的沟通过程才能施行,沟通的过程就是对决策的理解传达的过程。决策表达得准确、清晰、简洁是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而对决策的正确理解是实施有效沟通的目的。在决策下达时,决策者要和执行者进行必要的沟通,以对决策达成共识,使执行者准确无误的按照决策执行,避免因为对决策的曲解而造成的执行失误。

一个企业的群体成员之间进行交流包括相互在物质上的帮助、支持和感情上的交流、沟通,信息的沟通是联系企业共同目的和企业中有协作的个人之间的桥梁。同样的信息由于接收人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信息的过滤、保留、忽略或扭曲是由接收人主观因素决定的,是他所处的环境、位置、年龄、教育程度等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对信息感知存在差异性,就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来弥合这种差异性,以减小由于人的主观因素而造成的时间、金钱上的损失。准确的信息沟通无疑会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使我们舍弃一些不必要的工作,以最简洁、最直接的方式取得理想的工作效果。为了使决策更贴近市场变化,企业内部的信息流程也要分散化,使组织内部的通信向下一直到最低的责任层,向上可到高级管理层,并横向流通于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群体之间。在信息的流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矛盾和阻碍因素,只有在部门之间、职员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化解这些矛盾,使工作顺利进行。

2、从表象问题过渡到实质问题的手段

企业管理讲求实效,只有从问题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解决问题。而在沟通中获得的信息是最及时、最前沿、最实际、最能够反映当前工作情况的。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教部)//本科毕业论文//(1103)批次

问题,如果单纯的从事物的表面现象来解决问题,不深入了解情况,接触问题本质,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

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开展积极、公开的沟通,从多角度看待一个问题,那么在管理中就能统筹兼顾,未雨绸缪。在许多问题还未发生时,管理者就从表象上看到、听到感觉到,经过研究分析,把一些不利于企业稳定的闲素扼杀掉。企业是在不断解决经营中的问题中前进的,企业中问题的解决是通过企业中有效的沟通实现的。

3、激励职工,形成健康、积极的企业文化

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在满足其生理需求时还要满足其精神需求。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社会的认可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就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影响甚至改变职员对工作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把那些视工作为负担,对工作三心二意的员工转变为对工作非常投入,工作中积极主动,表现出超群的自发性、创造性。在有效沟通中,企业管理者要对职工按不同的情况划分为不同的群体,从而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如按年龄阶段划分为年轻职工和老职工,对年轻的资历比较浅的职工采取鼓励认可的沟通方式,在一定情况下让他们独立承担重要工作,并与他们经常在工作生活方面沟通,对其工作成绩认可鼓励,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工作热情,为企业贡献更大的力量。对于资历深的老同志,企业管理者应重视尊重他们,发挥他们的经验优势,与他们经常接触,相互交流,给予适当的培训,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三)影响有效沟通的因素 1.语言因素

语言是人际沟通和信息传播的最重要的工具,它是一种由符号或声音组成的系统,其用途在于传达意思,实现人与人或组织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世界上的语言共有3000多种,语言沟通是沟通中的常用方式,由于人们语言修养的差异,虽然使用同一种语言,但对同一信息的理解却会产生差异。语言不是客观事物的实体,而是通过人的思维反映客观事物的符号,它与事物之间只存在间接的关系。加上客观事物及人的思想意识的复杂多变,语言的表达范围和人的语言与文字又是多义的,对不同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意思,不同的理解,从而引起误解与错译。同时在沟通过程中如果发讯者表达能力不佳,词不达意,口齿不清,或者字体模糊,使受讯者就难以了解发讯者的真实意思,从而使信息失真。

2.信息因素

信息是由发送者与接收者要分享的思想和情感组成的。信息沟通是沟通的内容,信息的传递通过各种表述的方式来实现,信息不是固定不变的,极易受各种影响而改变它的意思随着人的表述方式、个人阅历、文化背景,传递动机的差异而改变(即失真)。信息失真也称信息过滤,主要指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有意、无意增删信息、选择和丢弃信息。信息接受者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动机、经验、背景及其他个人因素有选择地去看或听信息。人们往往习惯于接受某一部分信息,忽略其它的信息,如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自己利益紧密相连的事情等等。

3.性别因素

20世纪20年代一位美国心理学专家曾做过实验,结论是女性在语言表达、短时记忆方面优于男性,而男性在空间知觉、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对实验的观察、推理和历史知识的掌握方面优于女性。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在生命的早期,男性与女性的大脑组织就以不同,而且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性激素在脑发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这些的作用的影响导致了男性与女性在沟通时交谈方式的不同。社会语言学家戴博拉.坦南发现,男人和女人拥有几乎完全不同的说话风格。在女人交谈时,她们使用的是联系式交谈,用这种语言来促成与别人的亲密关系。然而男人却使用报告交谈,在这

[6]种说话风格中,说话者的目的是维护身份、显示知识与技能和建立自己的中心地位。

4.渠道因素

信息沟通的方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高度正式沟通”,另一类为“高度非正式沟通”,对企业来说“高度正式沟通”与“高度非正式沟通”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并用才有利于企业内部的充分交流。所谓“高度正式沟通”是指由管理人员的工作关系决定的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的沟通,这种渠道的沟通可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高度非正式沟通”是企业组织成员之间的社会互动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教部)//本科毕业论文//(1103)批次

行为,不讲形式,没有固定的地点、时间、内容,也不局限于管理层次,其沟通无明确目标,也无规律可循,它的基础往往是人们的工作专长和爱好闲谈。这种沟通完成于无意之间,其传递信息之快胜于“高度正式沟通”。它使单位与部门之间形成一个开放性的信息交流传递,交流的形式和深度能自由调节,程序简便,很多企业内部的难题往往能在这种无意的轻松气氛中得到解决。

5.环境因素

环境是进行沟通的地方,它对有效沟通产生重大的影响,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沟通效果也随之变化。沟通环境可分为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企业的运作、经营必然照一定的规范、方式发生,这些规范和方式就形成企业的内部环境。每个企业必然在一定的环境运作,这就是企业的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和公司文化密不可分。公司文化是一个组织内共有的价值观、信仰和习惯体系,该体系与正式组织结构相互作用形成行为规范。公司文化统领诸多方面,如公司倡导什么、如何进行资源配置、如何设计组织结构、雇佣什么人员、绩效评估与报酬体系等。一方面,公司文化的建设与推广离不开管理沟通与全员培训;另一方面,管理沟通的展开与开明、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息息相关公司作为一个与外界保持着密切联系的开放系统,需要不断与外部环境进行资源和信息的交换,故其管理组织及其沟通系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种种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6.情绪因素

情绪因素是面对面沟通时最常见的因素。情绪反映本身并不一定是坏的,它是沟通的重要部分,并且是沟通的本质之所在。情绪反应有时会扭曲甚至阻挠信息的传递,直至阻碍沟通。情绪的产生可能源自人们对沟通一体所持的成见,也可能是源自人们内心的情绪。每个人都会有爱、讨厌、迷恋、忠诚,以及其它人类所有的丰富情感。感情因素是人们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事情,那些自称“铁面无私”的人可以说自己在欺骗自己。任何事物都可能使人们产生多种不同的情绪:厌烦心理、敬事态度、精通欲、占有欲等等。这些反应可能是无意识的,我们也许不知道它对沟通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有效沟通的关键在于承认人是有感情的,必须将这些感情因素考虑在内。

四、企业内部沟通的现状与意义

沟通为人类社会行为中的基本行为,是人类社会之所以成为人类社会,并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因素之一。在现代,企业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的,从事经济活动的最基本的人类社会组织形态之一。企业内部沟通不畅,对员工缺乏信赖,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缺乏凝聚力是当前企业的普遍现象。那么我国现阶段的企业内部沟通处于什么状态?企业内部沟通又具有怎样的意义呢?

(一)企业内部沟通的现状

在现代信息经济时代,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日益复杂和加快,全球化和信息化、知识化突飞猛进。因此,企业必须在更大的市场背景、更快速的环境变化和更加激烈繁杂的竞争态势下生存发展。同时企业本身的规模越来越大,内部的组织结构和人员构成越来越复杂,相关的企业、人群越来越多,对市场和企业自身的把握越来越困难,企业员工之间利益、文化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企业内外部人员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在增加,以上所有这些问题,都使企业内部沟通增加了困难。

中国加入WTO,国内很多的企业重组上市、转让、合资等,在新旧体制交替的过程中,由于利益的变化,领导与员工之间距离拉大,员工一下子失去了企业的主人翁地位,员工的利益时常得不到保障,而又无处申述,从而使一些人形成一种消极的心理定势,企业分配不公,办事不民主,高压政策渗透,在管理中,企业效益在逐步增加,而员工的个人收入却逐年减少,员工最关心的孩子、房子、利益分配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心理在极度的压抑中工作。

由此引发出偏见、逆反等不健康心理,从行为上表现为漠然对待一切或直接对抗。正处于体制转型的国有企业或者年龄结构老化的其它类型企业中,网络化、现代化的沟通方式并不很为高层管理者所接受,他们仍然习惯于通过制造不平等的单向沟通模式来得到权力执掌者的满足感。然而,对于七十年代末以及之后的年轻的中层管理人员来说,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阅历背景使他们更趋向于资源共享的思考模式。网络文化的平等、民主的特性影响着他们的领导方式,同时也正因为虚拟沟通平台的延伸,使互联网时代的组织文化更具备了真实性和有效性,更体现了文化的价值所在。

面对以上这种企业内部沟通的劣势,我们应深入分析,及时改进。努力创造心理沟通的环境,倡导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推行心理素质教育,提高抗障碍能力。面对企业内部由于沟通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教部)//本科毕业论文//(1103)批次

而产生的种种连锁反应,已经为我们敲响警钟,企业需要沟通,这是企业生死攸关的头等需要。

(二)企业内部沟通的重要意义

企业内部沟通工作,它不仅仅能广泛地传播思想、交流感情,推动企业文化的纵深发展,更是一种人性化地管理,是人本管理思想的核心,对企业持续发展、持续盈利能力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企业内部沟通是员工的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教部)//本科毕业论文//(1103)批次

在沟通中能否正确运用语言文字,与沟通效果关系颇大。要做到正确运用语言文字,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教部)//本科毕业论文//(1103)批次

创设各种情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进行一定情景下的沟通,使人充分抒发情感,相互启迪思想实现心灵上的沟通。如举办茶话沙龙、理想畅谈、开放会议等等,赋予沟通以更加灵活、真切、热烈的氛围,更好的体现沟通的实质性内涵。

3.进行专业系统分类,积极鼓励双向交流

世间流传着这样两句话:酒逢知己饮,诗向会者吟。沟通讲究的是感情投缘的问题,最关键的就是要先达成相互理解和思想上的共识,相互有一个宽广的胸怀,更多的尊重对方。有了这个诚意,各自不同的情感世界才能够充分得以展示,沟通才能实现层次和最佳效果。同时,要积极鼓励双向交流。如果团队中的成员都能平等相处,坦诚相待。彼此尊重,倾心交谈,就能达到从交流形成到心灵相接的双向运转。

4.广泛搜集问题反映,及时进行意见反馈

在一个企业组织生产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些问题,而且还要梳理好这些问题,认真反馈意见,诚挚回答好员工的每一个问题。当员工们未能及时得到反馈时,他们往往会向最坏处想,甚至会产生谣言,造成对现实生产关系的极大破坏,或者在严重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准确报告和及时反馈能建立领导和员工们之间的有力联系,更能防患于未然。

六、结束语

企业的沟通是企业经营的灵魂,企业的沟通是企业员工为更好给企业创造利润和人文关怀的体现,企业和企业的沟通是企业之间达到共赢的一个关键渠道,在高科技发展的年代里,科学技术要是企业的一道主菜,那企业的沟通就是这道主菜中必不可少的一味调料,这一味调料对主菜起到至观重要的作用,企业外在沟通可以使企业与企业之间强强联合为国家和社会创造很大贡献,企业的内部沟通可以使企业的内部员工齐心协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也可以为企业的和谐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也可以使企业各部之间紧紧的团结在一起像一个拳头一样,来面对外界更大挑战,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可以使企业和企业共同努力打入国际市场,使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国际的大舞台上敢于竞争和挑战,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也显示了祖国强大繁荣,企业的内部沟通使企业内部的工作更加灵活有序,也使员工之间更大团结,使员工有一个快乐工作的心情,使管理者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更加的和谐,更加的将心紧紧团结在一起,让员工感到了人生价值的体现,和为企业创造利润是一种骄傲的行为。本论文从企业的外在沟通和内在沟通等方面,探讨沟通工作对企业的重要作用,以及沟通工作对企业带来的好处和影响,一个经久不衰企业有着很好的沟通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企业内部各部门与各部门沟通,以及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都是一个企业生命线。对企业外界与内部研究的资料掌握不够全面,致使本文对企业沟通工作研究缺少了些理论依据。以上存在的不足之处在将来的工作和学习中定会加以完善和补充。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教部)//本科毕业论文//(1103)批次

参考文献:

9.如何建立企业内部的沟通机制 篇九

朱海波

政府采购也应注重建立内部控制监管机制

内部控制管理监督,是指健全内部控制,建立自动监督器。重点是强调“自律”。通过组织规划、制度设计的完善,建立自动的制约机制,从源头上保证政府采购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主要手段是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系统,铺设制度防线,落实岗位责任,严格部署内控要素,在政府采购活动的各个环节设置监测器。

建立监督机制

——优化内部控制环境。任何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因此,要建立监督机制,首先要优化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建立供应商诚信制度。一方面实行注册登记制度,规定供应商准入政府采购市场的资格和条件,制定供应商资格申报、审查、认定管理办法,对供应商准入资格进行审批、备案、年检;另一方面建立供应商信息库,做好供应商的履约情况记录,建立健全其经营业绩考核资料,并定期将记录及考核资料汇总报送管理机构,以便监督。

(2)建立政府采购信息管理制度,包括建立政府采购信息责任制度、政府采购信息质量分析制度、政府采购信息质量教育制度、政府采购信息质量检查制度、政府采购信息质量总结制度、政府采购信息质量整顿制度、政府采购信息质量奖惩制度。公开和透明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公开和透明政府采购需求信息,公开和透明供应商资格审查的方法与标准,公开和透明政府采购的过程,公开和透明政府采购评标的方法与标准,公开和透明政府采购的结果,公开和透明政府采购的记录,公开透明政府采购纠纷处理结果。

(3)建立政府采购会计管理体系,包括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帐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验收清查制度、采购活动审批制度、绩效分析制度等,以避免在政府采购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规范政府采购会计活动。

(4)建立政府采购档案管理制度,保证文件资料真实完整、安全保密,为政府采购的统计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接受监督检查、处理纠纷、制定相关政策等工作提供客观依据。管理制度应包括档案要有专职人员或部门负责,要建立档案审核、立卷、归档、贮存和管理制度;要建立借阅制度;要明确保管期限;要建立归档、保存和销毁的规范程序等。

(5)加强政府法律体系建设,特别是与《政府采购法》配套的政府采购具体程序管理、政府采购活动文件管理、政府采购合同管理、政府采购质疑与投诉管理、政府采购监督检查、政府采购人员专业岗位任职要求、集中采购机构考核等方面的单行办法或具体规定的建设,同时,做好《政府采购法》与相关法规的衔接,做到相互协调,彼此补充,为政府采购市场的繁荣和规范运行提供法律保障。(6)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加大培训学习的力度,以政府采购人员懂得应当奉公守法、廉洁自律、树立政府采购良好形象;应当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忠实维护采购人的利益;应当保守国家机密和供应商的商业秘密,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应当珍视和维护政府采购人员职业声誉,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应当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职业水平;应当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设置八项服务承诺制度。八项服务承诺制度,是指待人热情、服务主动、办文快捷、答复满意、政务公开、行政依法、责任落实、办政清廉。其中包括岗位问责制、时效承诺制以及质量控制制度。岗位问责制是为了落实岗位职责,确保制度的执行不走样,根据量化到人、细化到岗的要求,明确界定检查责任和管理责任,以及责任内部的分层,对每一项的控制偏差层层追究到具体执行人员。时效承诺制是指按政府采购活动程序对外进行服务承诺,明确各环节的完成时限,并承诺按时按质完成。如对接受、审定采购单位采购申请,三日内给予答复;对招投标项目中标人在投标中违法违纪违章事件的举报,自接到举报之日起,一般情况在5日内调查处理完毕,个别复杂的情况10内调查处理完毕;在政府采购服务项目监督

管理过程中,对违法违纪行为依法严肃查处,在5日内提出处理意见。质量控制制度是指把政府采购活动按采购对象划分,对照统一的标准,结合不同的业务特点,分别规定各自应达到的质量水平。

建立再监督机制

——建立有效的政府采购流程。一方面请购、采购、验收、付款等环节应有交易授权,有相关主管人员签字;另一方面请购与审批、询价与确定供应商、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批、采购与验收、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应适当分离,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建立计划、监督、验收的相互制约机制。即:(1)负责采购计划的审批、监督检查和政府采购市场准入的人员或部门,不直接参与具体采购事务,其中监督检查包括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规章的执行情况、采购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管理、受理供应商投诉、审查供应商准入资格等。(2)负责管理和组织采购工作的人员或部门,无权支付货款。(3)负责验收货物人员或部门,不得组织采购。(4)由国库支付采购资金。

10.如何建立企业内部的沟通机制 篇十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资金管理

一、当前中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1. 投资项目没有可行性研究, 全凭老板“拍脑袋”。

由于许多小企业的创始纯属偶然的机遇, 事前并没有搞像样的市场调查和可行性研究, 所以, 许多中小企业的老板就错误地认为投资决策就是“拍脑袋”。遇到投资项目, 不搞科学的可行性研究, 就凭老板的感觉, 一拍脑袋就是一个决策方案, 大有赌博的势头。当然, 有时候也能碰上, 那就说运气好。如果失败了, 就说运气不好。从来不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分析失败的原因。

2.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目前, 有些企业存在内部控制, 但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 没有覆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 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 使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极为严重。如不少企业常规票据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均没有建立, 甚至一些小企业没有正规的财会部门, 会计、出纳、审核等事项由一个人包办。原始凭证的取得或填制本身就不合法, 以此为依据编制的记账凭证、登记的账薄、出具的会计报表及一系列的会计分析等也就毫无意义。一些企业人为捏造会计数据, 设置“小金库”, 乱摊成本, 隐瞒收入, 虚报利润, 恶意逃避税收等。在中国, 大多数民营企业家依靠自己对市场的判断能力和个人的冒险精神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他们大多数对会计不太熟悉和不太重视。在他们看来市场才是最重要的, 内部控制会束缚他们的手脚。所以, 这些企业往往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 老板一人说了算, 会计的作用仅在于如何算账使老板少交税。收入不入账, 成本、费用虚高等屡见不鲜。在“内部人控制”的企业, 经营者认为没有内部制度更对自己有利, 更便于他们浑水摸鱼。

3. 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僵化, 观念陈旧。

一方面, 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 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 这种模式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 在这些企业中, 企业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 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 致使其职责不分, 越权行事, 造成财务管理混乱, 财务监控不严, 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 即使有, 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另一方面, 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差, 管理思想落后。有些企业管理者基于其自身的原因, 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 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 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4. 资产安全完整系数低。

中小型企业因内部控制制度未被引起足够重视, 在资产管理上暴露出很多弊病: (1) 对现金管理不严, 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有的中小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 造成现金闲置;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 过量购置不动产, 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 陷入财务困境。 (2) 应收账款周转缓慢, 造成资金收回困难。原因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 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 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 (3) 存货控制薄弱, 造成资金呆滞。许多中小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两倍以上, 造成资金呆滞, 周转失灵。 (4) 重钱不重物, 资产流失浪费严重。不少中小企业的管理者, 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 出了问题无人追究, 资产浪费严重。

5. 内部监督机制薄弱。

部分中小企业内部监督机制比较弱, 主要表现在:有的没有设置内审机构, 使内控监督处于真空状态;有的内审机构缺乏独立性, 不能正确评价财务信息及各组织机构的绩效;有的只重视程序和流程监督, 在实际运行中对高管层难以进行有效地监督;有的集体审批机制不严谨, 缺乏相应的民主程序;有的重要或关键岗位人员与高管有“近亲”关系, 不敢或不愿抵制高管的“霸道”或错误行为;有的缺乏工会、党团组织, 职工董事、职工监事以及职工代表大会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中小企业建立有效内部控制对策

1. 建立和完善内控的措施。

建立内部控制体系, 突出内控体系的核心作用;明确董事会以及企业高层人员的分工, 并设立审计、预算、价格等专业机构, 确保内部控制体系行之有效。企业应按照适当的程序对各岗位进行合理的授权, 并对相关的经济业务和事项的真实性、合规性以及有关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复核与审查;且通过内部会计控制达到以下目的:规范企业会计行为, 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 消除隐患, 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 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 保护投资者和员工的合法权益;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加强控制环境的基础管理, 企业的权利和职责要适当地进行分配, 总经理的权限不能过大, 合理配置独立董事及其管理人员的权限, 从而使企业做出的重大决策能够有效地实施和制约。

2. 树立法制意识, 依法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合法经营, 依法控制。

目前中国已经颁布《会计法》、《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规, 中小企业应该依据以上法规的精神, 研究构建自己的内部控制环境, 树立法制意识, 合法经营, 改变老板一个人说了算, 会计想方设法逃税等不合法现象, 彻底杜绝为了应付法规上的要求而精心设计的伪控制。强化资金管理, 加强财务控制,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实现这一目标, 就要提高认识, 中小企业经营者应转变观念, 要充分认识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资金是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大事。要想尽一切办法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效果。要严格控制预留现金, 准确预测资金收回和支付的时间, 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要加强财产控制。通过规范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的操作程序, 实行管理与记录分开, 来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 堵住漏洞, 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来维护财产安全控制。尽可能压缩过时的库存物资, 避免资金呆滞, 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调研评定, 定期核对应收账款, 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办法, 严格控制账龄。对死账、呆账, 要在取得确凿证据后, 进行妥善的会计处理。 (1) 建立不相容职务岗位分离制度。不相容职务是指企业里某些相互关联的职务, 假如集中于一个人身上, 就会增加发生差错和舞弊的可能性, 或者增加了发生和舞弊以后进行掩饰的可能性。这是中小企业建立相互约束机制的基础。就会计部门来讲, 出纳和会计这两个职务, 不能由同一人担任。授权批准职务与执行业务职务, 业务经办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财产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 (2) 建立授权审批制度, 各司其职, 杜绝一条龙作假的现象。货币资金支出审批手续的规范化、制度化, 既可减少某些不必要的支出, 也可以防止侵吞和挪用行为发生。 (3) 建立健全的货币治理制度。做好企业的资金收支预算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合法地办理现金收支业务。 (4) 建立票据与印章的管理制度。

3. 加强应收账款的控制。

中小企业在建立完整的应收账款核算体系, 保证财务核算准确详实, 债权债务关系真实明确的同时, 还必须制定相应的信用评价体系。对其客户的资信程度进行评价, 并由此找出资信良好的客户, 而尽可能地拒绝与那些资信较差的客户往来。除此以外, 企业内应及时落实专人专职负责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 通过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 提高资金周转率, 做好对应收账款的控制。

4. 建立有效的危机应对预案。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 抗突发风险的能力较弱, 因此在其内部控制体系中, 对于突发情况或重大风险的预测和评估极为重要。中小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和企业运作状况, 针对可能的突发事件编列内部控制规定, 同时设置专门的高层人员负责进行风险辨认和评估。同时中小企业还应在其内部控制体系的风险评估系统中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从而能在突发状况时有效地调动资源, 化解危机。例如在日本大地震过后, 中国许多专做外贸食品出口的中小企业, 面临来自日本急剧增加的紧急订单, 生产压力剧增。这种时候如果企业能够在平时便做好紧急生产的应急预案, 无疑能够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商业信誉, 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

5. 强化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与考核, 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 企业必须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 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 执行中有何成绩, 出现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某项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执行或不完全执行, 估计可能产生或已经造成什么后果。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 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 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 并与职务升降挂钩。只有做到压力与动力相结合, 才能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6. 加强内部审计控制。

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对企业最高领导层负责, 保持相对独立性。企业通过内部审计制度对各级管理层的财务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评价, 包括企业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情况、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各级管理人员的绩效、内控环节的协调情况等。

参考文献

11.企业沟通机制浅谈 篇十一

(一)沟通的核心是心态一:摘掉“面具”,有效沟通

企业内部的“面具现象”,存在于当今众多企业中,并且产生越来越大的消极和隔阂影响,这种现象似乎在我们身边并不鲜见!

“面具现象”使大家工作在“伪友好”的环境中,喜于迎逢,其结果一定是:组织团队不能相互了解,无法建立密切关系,甚至产生冲突和矛盾,如果沟通渠道长期堵塞,信息不交流,关系不协调,就会影响工作,挫伤组织团队热情,积极性和对企业的责任感和关爱精神。

组织内部的这种“虚假感”,会强化员工与企业的“貌合神离”,从而阻碍企业健康发展。

沟通的重要性不只是挂于嘴边或流于形式,就企业内部而言:沟通的机制化建立和成熟完善不可或缺。

二:沟通机制在企业内部的作用力

沟通机制的作用力是多方面的,其中突出的有几个方面:

1:有助于改善组织体系决策力

组织团队从中高层到具体执行作业层都会涉及到一些或大或小的决策,干什么?何时干?怎么干?等等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从企业内部的沟通中才能广泛获取大量信息情报,然后进行正确决策。

而下属人员也可以主动与上级沟通,提出自己建议,供上级作决策时参考,或经过沟通,取得上级领导认可,自行决策。

而企业内部的沟通则为各个部门和人员进行决策提供了信息,以增强其判断能力。

2:解决问题,有效协调,促进凝聚

组织团队要讲求整体性和协调性,而各个部门和各个职务在企业中是相互依存的,其依存性越大,则对协调的需求也就越高,而协调只有通过沟通才能实现。

缺乏沟通,管理者对各部门和各下属的认识就不够充分,具体工作就会错误理解,不能正确完成。

多了交谈的机会,自然能建立信任的氛围,增进彼此了解,消除隔阂,误解和猜忌,使企业组织氛围和谐凝聚。

3:有效促进激励

沟通是实施各项管理职能的主要方式和途径,缺少沟通,那管理就是空中阁楼,激励机制更无从谈起。

沟通是在传递信息,而良好人际关系和组织氛围,需要基础性和协调性的信息实现互通,但若要提高员工士气和积极性,还需要鼓励性的信息,使上级了解员工的需求与差别,在决策中充分考虑员工要求,以提高员工工作热情和创造性,而上级的表扬,认可或者满意能够通过各种沟通渠道及时传递给员工,就会造成某种工作激励。

如果沟通顺畅,自主自发就会形成一种主动性的氛围。这种主动性氛围将有助于组织团队积极向上。

4:创造和提升团队精神和企业文化

沟通具备随时性, 而企业文化却需要逐渐培育成熟,没有沟通,就没有对企业精神和文化的理解与共识,更不可能认同企业使命。

团队精神和企业文化的培育,其实质是团队的思想力,情感力和行动力的水乳交融,是沟通的精华,是沟通的优秀形式和内容。

现代型企业的“人文管理”让组织体系赋予人性化,使企业管理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员工自身内在观念和自觉行为模式,从而认同企业核心价值观及目标和使命,从而创新工作,自主自发。

三:有效沟通――管理者的最基本功

企业内部的沟通环绕在企业各个角落,渗透于管理各个环节。既然管理中70%的错误是由不善于沟通引起的,那么有效的沟通,才能发现并解决问题,使企业上下保持顺畅和谐,从而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和企业目标。

从横向来讲沟通存在于管理活动全部过程,从纵向来讲更存在于管理活动各个层次,没有沟通,就没有管理,也谈不上人际关系,更谈不上创新。

当团队的运行和管理出现问题,部门之间出现僵局,领导者之间出现隔阂,执行层面出现梗阻!这是说明企业内部沟通有症结!做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者应该开始审视内部的沟通机制了!

四:沟通的核心是心态

沟通并不只限于说话与交流----沟通的核心是心态

(引用一个小故事): “有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铁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那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 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沟通有方式,讲技巧,其要点是:真诚,理解,平等,尊重,认同和适应。避免以自我为中心,随时进行换位思考才能达到其高度,而换位思考虽然经常在嘴边,但做起来是有难度的,如果我们始终都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才会有理解和认同以及适应,加上尊重,真诚,平等和目标一致,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呢!

沟通让一切成为可能……

企业沟通机制浅谈:

(二)常见渠道和形式

一:沟通机制主要渠道

◆ 向下沟通渠道

其要点是要保持即时性和实效性

向下沟通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做为管理者要了解实际状况和沟通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瓶颈,并提供解决方法,给予下属提供经验和指导建议,并紧盯过程能实现管控,注意过程化管理,使目的有效到达。

注意态度和姿态,注意沟通中讲话的技巧,要关心体恤下属的难处,而非给予压力,态度应诚恳温和,把握下属优点,少批评,慎用惩罚,适时巧妙地给予赞扬和激励。

作为上级要善于倾听,并能够接纳别人的意见,而不是经验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自我张扬,因为以前的经验不一定在当下适用。

开会沟通要注意效率,避免形式化,控制时间和与会人员数量;企业高层尽量最后发言,这样才能让大家畅所欲言,避免一言堂。

◆ 向上沟通渠道:

其要点是避免地位差异,保持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果有人抱怨领导不了解你,可能是因为你的主动性沟通力还不够,因为沟通是主动的,积极的。

在与上级沟通前一定要预先有答案和解决方法。

对各个答案和对策一定要有优劣对比和可能出现的后果和风险评估。

和上级沟通不一定非要在办公室或会议室,只要有机会,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以和上级沟通。

要注意和上级沟通尽量简化语言和重点,对自己的工作和业务主动提出改善计划。

◆ 水平沟通渠道

其要点是尽量能做到开诚布公,设身处地,换位思考。

决策阶层之间的沟通,管理阶层的信息沟通,各分支和部门之间的沟通,员工之间的沟通,都属于水平沟通。

水平沟通目标是互相配合,提高协作效能,克服本位主义和山头主义倾向,使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相互了解,有助于培养整体观念和合作精神。

当部门之间出现问题的时候,很多企业中层认为是部门职责和权限划分的问题,而忽视水平沟通的重要性。

企业沟通机制浅谈:

(三)提升内部沟通机制

只有持续不断提升沟通机制,让内部组织体系深刻认识到各自工作职责,业务状态,目标使命,现存问题,提升方向和规划实施等等,才能达到信息共享,让信息流动无障碍,从而使组织体系发挥效能。

◆ 积极聆听

聆听没有成本,也无需付出代价,聆听也是最精明的投资,一个善于聆听者,会得到宝贵的智力财富。

聆听员工不同意见和建议,会产生新的想法和创意,聆听与市场一线接触人的看法,会更加贴近市场状况,认真去聆听,就有可能找到失败的原因和症结,可能豁然开朗,会发现以前一直深藏的问题盲点。

管理者的积极聆听也会让员工感觉到自己受到尊重和得到认可,使沟通更加平等,会增强员工的主人公精神。

◆ 非正式沟通更轻松

正式与非正式沟通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而非正式沟通则增加有效沟通的开放性。

非正式沟通会少了很多约束和压力,人们在交流信息时更容易畅所欲言和相互激发,从而大大提高活跃的沟通氛围,让员工的积极性也得以提高。

◆ 让沟通深入而平等

优秀的企业不仅沟通频率较高,而且沟通深入,彻底,不流于形式。

管理者和员工沟通时给予员工平等的地位,让其感觉到自己得到了重视,这样才能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

排除地位差异,个人偏见和经验主义,例如,向下沟通比较容易,向上沟通比较有障碍,做为上级应该要知道这一点并进行克服,避免自恃经验丰富,居高临下和别人进行沟通,这会使沟通效果适得其反。

◆ 优化内部组织机构

机构越复杂,沟通越困难,信息传达越容易扭曲,变形和失真,致使效率降低,因此,如果组织机构臃肿或设置不合理,各部门之间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多头领导,人浮于事,就会严重影响内部沟通。

一:组织架构设置应以实现企业目标为原则

二:各分支机构要讲求协调性

三:要对组织机构进行“体检”

根据实际运营后的绩效表现和运营效率来判断评估其组织机构设置的合理性。

◆ 健全沟通渠道,完善沟通制度

沟通渠道可以分级,分层次,部门内完善定期交流制度,增加交流频率,给予充分的自主权进行非定期会议和讨论,提高员工主观能动性。

部门之间制定定期和非定期的沟通计划,就特定的项目和内容进行目的性讨论沟通,还可以通过建立信箱,短信平台,员工论坛,服务网络等新的沟通渠道,结合传统的面谈,电话,信件等,使员工能够以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最佳的沟通,从而提高沟通效果。

要重视员工的参与性,密切结合员工自身综合条件,抓好员工心理,结合员工培训等工作,充分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预期。

◆ 改善沟通环境,注重信息化建设

开诚布公,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才能做到思想和感情上的真正沟通,才能接收到全面可靠的情报,以便做出明智的判断与决策。

如果管理者真正要和员工建立亲密关系并使他们热诚工作,那他们就应该从办公室中走出来,抱着真诚的愿望和他们相互交流,并且要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

信息化建设能强化企业内部沟通与交流,提高办事效率,有利于营造富于活力的企业文化。网络办公,能加强企业内部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管理者与基层员工之间的沟通渠道,节约办公成本,使企业内部整体运营效率提高。

这种虚拟性沟通平台的延伸,使互联网时代的组织文化更具备了真实性和有效性,更体现了企业文化的时代价值。

◆ 建立沟通反馈机制

完整的沟通必须具备完善的反馈机制,注意观察有效沟通后的反应和行动,并收集可用的反馈信息,为有效沟通做出评判和改进方法。

信息反馈畅通使自上而下的沟通和自下而上的沟通达到平衡,能实现双向交流机制,真正实现沟通的有效性。

◆ 评价,总结,持续创新

在建立长效沟通机制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定期总结沟通机制产生的效果,并在原有基础上改进不足,不断完善和优化,要广泛征求员工意见,鼓励全体员工进行沟通创新,拓宽沟通渠道,丰富沟通方式,不断建设新型沟通平台。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12.如何建立有效的考核奖惩机制 篇十二

----浅谈激励机制的建立

激励一词在中文中有两层含义:一是激发、鼓励的意思。如在《史记·洪睢传》中“欲以激励应侯”等句中的“激励”一词就是激发鼓励之意。二是斥责、批评之意。如在《后汉文·袁安传》中“司徒恒虞改义从安。太尉郑弘、司空第五伦皆恨之。弘因大言激励虞曰:‘诸言当生还口者,皆为不忠。’”,句中“激励”即为斥责、训导之意。所谓激励机制,就是为实现组织目标,应该提倡什么、鼓励什么、抑制什么、反对什么,各种行为的奖罚内容、力度以及如何操作,都规范化、制度化,通过相应的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奖罚条例等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形成涵盖内部各项工作、各岗位人员的管理系统框架结构。

一、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当人才、管理、激励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时候,我们就能清晰的了解:凡人才流失严重的企业,凡员工积极性不能有效保持的企业,莫不与企业的人才激励机制有关。激励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正如美国通用食品公司总裁C·弗朗克斯所说的:“你可以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可以雇到一个人到指定的工作岗位,你可以买到按时或按日计算的技术操作,但你买不到热情,买不到创造性,买不到全身心的投入,你不得不设法争取这些。”这段话形象地导出了激励的重要性。从管理的基本职能看,激励是管理的核心。因为管理工作者首先是对人的管理,只有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奖优罚劣,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由此也可以说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

石化销售企业的特点是零售网点众多,分布面广,员工群体庞大。吸引和保留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成为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别是在目前我国石化专业人才市场一直处于供小于求的状况下,如何通过构建富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和相对公平的考核机制,来达到吸引和留住专业人才的目的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过去那种适合传统企业的激励及考核机制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管理需要。

二、当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1、目前我们石化销售系统内部(主要是直接体现效益的单位)的激励机制实质就是一句话:那就是依靠竞争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要内容包括班组之间的竞争,班组内部的竞争,个人与轮班之间的竞争(如内部下岗),轮班与轮班之间的竞争。同时制定了较为细致的奖惩条例,对违反操作规程、迟到、早退、不按规定着装及因工作失误造成的损失做了一系列量化规定。在条例上,奖惩是一致的,但在实际操作中给员工的感觉却是奖励不常有、且周期长,而罚款却常相伴。依靠与竞争联系在一起的惩罚使人们工作。竞争机制引入固然是好的,但与竞争联系在一起的应该以奖为主,而不是罚。导致员工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干的好是应该的,干的不好则要受罚”。这种激励机制给员工的感受是什么呢?那就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颇高,但这种积极性是源于压力,是企业实行的惩罚造成的危机感始然,而不是激励所产生的动力。这样严重制约了员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大大降低了劳动效率。因此,大部分人的工作动机是工作不好找,压力大只好努力工作。一句话总结,就是积极性高,但心情不愉快。这些问题在系统内不同范围、不同部门、不同程度的存在。这是很危险的一个信号。虽然表面上看。人们都很努力工作,但在这个表象之下,潜在着种

种危机,被迫的努力工作带来的必是压抑的组织气氛,死气沉沉,没有创造力。这样的组织难以适应现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一个有活力的,欣欣向荣的组织应该是以“奖”为主,而不是以“罚”为主。我认为管理层应该重视这个问题,把以罚为主的现状调整到以奖为主,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单位变成一个生机盎然、令人心情舒畅的所在,而不是象现在有的员工所说的“一进单位就有种压抑感”。

2、工资、奖金、福利发放的平均化及激励形式的单一化。普工与技工、熟练工人与非熟练工人,积极工作者和消极工作者的工资相差很少。实际上还是“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有些人光拿钱不干活或少干活,变相的剥削他人的劳动成果,其实这就是最大的分配不公。不管贡献大小,也不论工作成绩如何,什么都讲平均受益,这能叫公平分配嘛?同时,激励形式也过于单一,甚至有些部门在评优工作中采用“轮庄法”“抓阉法”、。这使得广大员工日益困惑,不少人为之苦闷、忧虑,并由此加剧不满情绪,进而严重挫伤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了劳动效率。

三、合理激励机制模式的设定

一谈激励,普遍认为激励的最好的方法是给员工一个好的待遇,好的工作环境,好的薪资,但我个人认为,如果没有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那么激励只能是一时,而没有持续性!是否对员工产生了激励,取决于激励政策是否能满足员工的需要。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了解员工的需求。企业员工是企业激励机制设计的出发点和运作对象,因此,员工的个人因素也是企业激励机制设计时应重点考虑的变数。员工的个人因素主要包括个人需求、个人能力、个性发展、事业周期等。员工由于年龄、性别、文化、教育、价值认知等不同,其需求、能力、个性等都会有所差异,不同的激励措施对不同的员工,其效果是不同的。从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看,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安全、社交、自尊及自我实现,当员工的需求处于较低层次如生理需求时,物质性激励效果显著;但当员工的需求上升到较高层次如成就需求时,物质性激励的效果就会退化,而精神激励的效果将会增加。从纵向上看,不同层次的员工处于不同的需求状态,如对于文化层次较低的员工,要侧重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即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对文化层次较高的员工,则需满足他们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从横向上看,对于同等层次的员工,由于他们的个性和生活环境不同,他们的需求侧重也有不同,如有些员工很看中物质收入,有些员工则喜欢娱乐和休闲,还有些员工学习能力、求知欲强。我们是一个具有5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员工的年龄结构和文化层次都存在很大差异;同样,他们的工作能力和需求也各有不同。综合这些实际情况我认为激励方式应该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加强针对性,才能更具成效。例如年终公司给每位员工平均发放奖金,不分部门、工种。普通员工拿到这笔钱之后却都认为这是公司应该发的福利,本来就该属于大家的。优秀员工(业务骨干)则认为大家都等额奖励了突出不了他们的贡献,自己的兢兢业业换回的结果是平均主义,不能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从而丧失工作积极性,创造力降低。事实上,平均分配等于无激励机制。分配没有合理的尺度,不向责任大、风险多的岗位倾斜,不向贡献大、工作效率高的人倾斜,或者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平均主义,势必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得拿钱并不少的员工因为心理不平衡而失去工作积极性。

奖励和惩罚会直接影响激励效果。奖励过重会使员工产生骄傲和自满的情绪,失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欲望;奖励过轻会起不到激励效果,或者让员工产生不被重视的感觉。惩罚过重会让员工感到不公,或者失去对公司的认同,甚至产生怠工或破坏的情绪;惩罚过轻会让员工轻视错误的严重性,从而累教不改。

四、合理激励机制的实现途径

1、建立物质奖励制度激励机制

物质激励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工资、奖金、福利等;负激励,如批评、罚款、淘汰下岗等。物质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只有按工作绩效进行物质奖励,才能促进员工努力工作,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降本增效。但物质奖励不能采取大锅饭式的平均分配,应用差异化替代普惠制。否则容易使员工产生不公平感,引起不满心理和埋怨情绪,从而影响工作积极性。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

从现实角度来说,员工工作的首要目的就是获得物质收入。如果公司能从住房、休假、旅游、医疗保健、伙食、保险到婚育、伤病、死亡等各方面都给予员工关怀。这样改善了员工的工作条件,满足了生活需求,解除了后顾之忧,不仅减少了缺勤率,还可使人专心投入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事实证明,成功的企业,无一不是在用人和分配方面做得成功的典型。让能者上,庸者下,把人放到最适合发挥其特长的岗位,并给予较高的工资和待遇,才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干有所得。

2、建立精神奖励制度激励机制

如果一个人的积极性按百分比计算,用物质激励只能提高其60%的积极性,而另外40%的积极性要靠精神激励,尤其是年轻的员工,更多的需要通过精神激励来承认他的价值,尊重他。经济学选择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追求并不全是财富的最大化,而是效用函数的最大化。效用函数变量有收入、声望地位、健康快乐、友爱及人际关系等。面对各种可能,员工将选择他认为较好的追求,而不只是收入。因而精神奖励是激励机制的重要内容。精神奖励的方式可以是授予某种象征意义的称号,也可以是对行为、价值观的认可与赞赏。职务晋升、荣誉称号授予、工作成绩的肯定及对人的信任尊重等,可满足员工的精神需要而激发工作积极性。

在系统内部,有许多学历、素质较高的员工,他们对自己个人职业培训和发展前途都有详细规划。对自己建议的采纳、个人能力施展的机会、工作的稳定性,领导对其工作的理解、关心和赞赏也很重视。有时,并非奖金的数量,而是领导的态度激励了员工。例如,一名员工加班加点,殚精竭虑完成一项工作,而领导仅仅是掏出钱包:“喏,你的加班费!”这只会令该员工感到失落。但是,如果领导带来一束鲜花或一句问候,代表的意义就不一样了,这是出于领导对其工作的肯定。当员工成功时要及时予以奖励,员工遇到挫折时要给予更多的鼓励,而不是谴责。充分理解员工,让员工得到更多的安全感,这是给员工最好的精神奖励,其次,企业要多关心员工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家庭生活,使员工在工作和家庭之间获得平衡,由于广大基层员工大多从事的是体力工作,且具有一定危害性,长期下来对员工的身体健康会造成影响。因此,企业需要经常组织员工参加一些职业病防治,体检等活动,确保员工能够正常地投入工作。企业还应关心员工的家庭生活,及时为员工的家庭排忧解难,解决员工工作的后顾之忧。此外,管理者应该加强与员工的交流,倾听他们的意见。在基层单位有些员工素质较为突出,但与领导层接触机会不多,长期得不到任用。长此以往,便消极怠工。如果管理者与员工能多一些交流,那就能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从而获得相互间的理解。还能增加员工的受重视感,进而增加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建立组织气氛激励机制

组织气氛激励机制是通过组织形态特性及人际间的沟通理解,而创造出的互尊互敬、协调一致、和谐融洽的组织气氛,以减少摩擦、避免冲突、缓解压力、增强合作、催人奋进,从而激励员工发挥最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激励作用的组织气氛主要有:既有明确职能又有协调配合的气氛;尽量满足员工需求,特别是较高层次需求的气氛;对人的工作

寄予期望且能给予恰当支持的气氛等。

一个令人愉快的工作氛围是高效率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愉快而尊重的气氛对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上下级之间缺乏交流,同事之间缺乏沟通;上级对下级不信任、不尊重;下级对上级也存在畏惧和不信任;每天都身处毫无生气、气氛压抑的工作环境之中,那么员工怎么可能会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呢?我想只有加强沟通,营造出互相依靠、互相合作、协调统一的工作氛围,才能高效、轻松地获得有创造性的工作成果。

4、建立员工参与管理激励机制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脑力工作的作用日益突出,人的文化素质及积极性的发挥对提高效益愈显重要。为了满足员工不断增长的提高地位、参与管理的需求,缓解矛盾,也为了进一步发展生产,许多企业开始实行参与管理。

参与管理激励机制,就是通过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如自我发展计划、合理化建议、员工评议、自我评议、领导评议等,使员工在管理和决策中发挥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调动其积极性。我们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就是员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好形式。通过参与,形成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我认为应对工作热情高、能力强的人才充分授权,赋予更多的责任。对工作热情低、能力强的人不断鼓励、鞭策,一方面肯定其能力和给予信任,一方面给其具体的目标和要求。同时特别要防止这些“怀才不遇”人才的牢骚和不满感染到企业,要与他们及时沟通。高热情、低能力也是较常见的一种,尤其年轻人和新进员工。只有充分利用他们的工作热情,及时对他们进行系统、有效的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或将其调整到最适合的岗位或职务。对优秀员工应授予更重要的工作、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以及尽量提供有挑战性的工作来满足他们的需要。

5、建立自我工作设计激励机制

分工细化提高了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了工作的机械、简单和枯燥,易使人麻木,缺乏工作热情,为此员工需要进行自我工作设计。为了更好地发挥员工工作积极性,需要考虑如何才能使工作本身更具内在意义和挑战性,给员工一种自我实现感。让员工自己进行工作设计,使工作内容丰富化和趣味化。

近年来,随着中石化职工的协解力度不断加大,员工的年龄结构也日趋年轻。他们有朝气,有文化,也有自己的工作观。特别是在油库、加油站等基层单位,由于条件艰苦,工作强度大且较为单一化,久而久之,心态失衡,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当起了撞钟和尚。在这种环境下更需要提倡员工进行工作设计,提倡尊重不同风格的员工,让他们知道,只要人人都始终保持高标准、严要求,完成工作既定目标,那么他们工作的方式就完全可以“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工作热情、增强责任感、降低缺勤率离职率、改善人际关系,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6、建立企业文化激励机制

企业文化是一种从实际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之中形成的组织文化。它所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为该组织成员所共同认可。企业文化与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很大关系,如日本企业注重信任忠诚,把企业当成一个大家庭,美国则强调个人奋斗,注重利润等。长期形成的企业文化,把全体员工的价值认同和行为方式整合成统一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管理模式,以文化的力量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

石化销售行业员工多遍布于油库、加油站等一线,地处偏远,点多面广,人员分散。由于特殊的环境,他们缺乏系统的学习与培训,企业意识、团体意识较淡薄,加上党团活动较少,工作环境枯燥,精神生活乏味,很难形成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此,应该结合企业实

际和员工工作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报刊等载体,加强交流与沟通,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给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在加强对他们基本岗位技能培训的基础上,也可根据不同岗位需要举行经常性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提高操作技能和工作热情,培养自身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同时在重大节假日或每年定期举办一些文艺晚会、趣味比赛,如卡拉OK比赛、安全知识竞赛、征文比赛、还有举办诸如乒乓球、羽毛球等大众参与性活动,丰富员工业余精神生活,增进交流,缓解紧张的工作压力。通过开展这些不同方式、不同内容的活动,循序渐进,逐步加强员工的企业观念、集体观念、荣誉观念。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员工融入整个企业文化之中。

上一篇:2023年三八妇女节上的讲话下一篇:初中作文:愚蠢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