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三大计划实施方案

2024-11-09

教师教育三大计划实施方案(精选12篇)

1.教师教育三大计划实施方案 篇一

城党字[2011]48号

关于成立城上乡“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服务大提升”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党支部:

根据工作需要,经研究,决定成立“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服务大提升”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曾志勇 副组长:罗文梅

成 员:邓亦军、洪小芳、邹云辉、黄国忠、刘招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乡党建办,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中共城上乡委员会 2011年12月20日

主题词:机构 主题教育 领导小组 通知 城上乡党政办 2011年11月20日印发

城党字[2011]49号

关于印发《城上乡在全乡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服务大提升”主题教育

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党支部、乡直各单位:

经乡党委研究决定,现将《在全乡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服务大提升”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中共城上乡委员会 2011年12月20日

城上乡在全乡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服务大提升”主题教育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市第三次党代会和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化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动员全乡广大机关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扎实工作,根据中共县委《关于印发〈关于在全县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服务大提升”主题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干字[2011]41号)要求,经乡党委研究决定,在全乡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服务大提升”主题教育。为确保活动扎实开展并务求实效,现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科学发展、奋力进位赶超为主线,以“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服务大提升”为主题,扎实开展机关“作风整治年”活动,认真解决干部思想作风中的突出问题,优化发展环境,树立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先进典型,为我县顺利实现“三年全市排头兵,五年全省居上游”目标提供坚强保证。

二、目标任务

坚持以开放的视野解放思想,以创新的理念转变作风,以得力的举措推动工作,以长效的机制巩固成果,确保“机关作风整治年”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效。重点治理部分机关党员干部存在的工作飘浮、不愿担责、政令不畅、不能自律等

方面的问题,在全县上下倡导“兴工强县观、创新创业观、民生保障观、生态环境观、争先创优观”等五种观念,力戒“得过且过、不思敬业,玩风太盛、贪图享乐,只求照顾、不讲奉献,好人主义、不讲原则,随意作为、不讲规矩”等五种不良作风,严肃“不准插手工程建设和招投标,不准参与房地产工程或财政性投资项目入股分红,不准违反财经纪律私设小金库铺张浪费,不准干扰执纪执法部门公正执法,不准参加任何形式的赌博活动”等五条纪律,切实解放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

三、方法步骤

主题教育从2011年12月初开始,到2012年1月31日结束。活动的实施范围和对象是乡机关事业单位和广大机关党员干部,重点是乡直机关单位和全乡股级以上党员干部。主题教育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深入学习,广泛发动(2011年12月1日——12月15日)。

(1)宣传发动。分层按时做好主题教育宣传动员,大力宣传活动的重大意义,明确主题活动的目标要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思想统一到乡党委的总体决策部署上来。

(2)集中学习。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专题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学习省、市、县党代会精神,全面准确把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县党代会精神上来。认真学习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发展“十五条”,搅动思想,提高认识。确保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2天,并按要求撰写好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文章。

(3)交流讨论。每个机关单位都要结合工作、学习实

际,在机关内部进行一次主题教育交流讨论,引导全体机关党员干部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把个人的作为与新干的进位赶超、跨越发展结合起来,积极进取,奋发有为。

第二阶段:查摆问题,剖析根源(2011年12月16日—12月31日)

(1)分析查摆。结合在深入调研、走访群众中征求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机关效能查访月”活动和“项目建设环境百日整治行动”中发现的问题,自我对照、认真反思,进行深刻剖析、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

(2)思想教育。广泛开展谈心活动,乡班子成员带头与分管部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谈心,各党支部书记与班子成员、党员干部谈心,各地、各部门单位党支部书记要按要求上一堂党课,根据本地本单位实际和服务对象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

(3)接受监督。在查摆问题的基础上,形成本地本单位自查报告,作为民主评议的重要内容,在2011年12月底或2012年1月初分别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将存在的问题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公示,自觉接受组织、党员和群众的监督。

第三阶段:整改提高,建章立制(2012年1月1日——2012年1月31日)

(1)制订方案。围绕宗旨意识、作风建设、工作目标、能力素质等方面的情况,针对查摆出来的各类突出问题,结合实际制定整改方案,拟订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提出整改要求。

(2)跟踪查访。由服务对象对机关工作及其作风进行

评议,并组织人员进行明察暗访,将查访到的问题反馈给相关单位进行整改。

(3)解决问题。通过自查、评议和跟踪查访等方式途径,切实查摆问题,找准症结所在,着力解决好思想意识、优化环境、服务群众、工作作风、勤政廉政、文风会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服务对象不满意的要限期整改,切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4)树立典型。在全乡开展向环卫工人学习,营造比、学、赶、超的深厚氛围,挖掘、发现、培育、宣传一批立得住、树得起、有影响的先进单位典型,在乡评选“十佳公务员”,以榜样的力量鼓舞先进、激励中间、鞭策后进,激励广大机关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做贡献。

(5)建章立制。通过整改提高,进一步健全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党内生活制度、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政绩考核制度。通过制度建设,巩固整改结果,逐步形成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为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效的制度保障。

四、几点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乡各地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县党代会精神上来。要把这次活动列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进行专题研究。乡党委已成立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各地、各部门也要及时组建机构、推进工作。

2、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各地各单位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以及手机短信平台和信息简报作用,大力宣传主题教育中的典型事迹、经验做法。各党支部要通过张贴标语、开辟专栏、宣讲报告等形式加大主题教育活

动的宣传力度,努力在全乡形成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服务大提升的良好氛围。

3、加强协调,强化督查。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采取经常性听取汇报、领导讲评、专题调度、交流研讨、明察暗访等形式,了解活动进展情况,研究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总结推广经验做法,推动活动顺利开展。活动末期,将于春节上班后第一时间召开总结交流会议,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并选择活动中表现优秀、业绩突出的机关干部代表作典型发言。

4、务求实效,促进工作。坚持边整边改,把整改贯穿于活动始终;坚持作风建设与为群众办实事相结合,把了解民情、反映民意、关注民生、集中民智贯穿于活动始终;正确处理搞好主题活动与抓好日常工作的关系,统筹兼顾,把促进各项工作开展贯穿于活动始终,用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工作成果来检验主题教育的成效,真正做到“两促进,两不误”。

主题词: 主题教育 实施方案 通知 城上乡党政办 2011年12月20日印发

2.教师教育三大计划实施方案 篇二

一、教育“三大战略”的内涵及意义

区委区府提出“三品理念”, 我们教育系统在此战略思想指导下, 怎么践行呢?区教委提出实施“三大战略”:“品质课堂”强调课堂对人的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卓越学校”强调学校文化对人的浸润与熏陶;“现代教育”强调对人全面科学的培养与发展。“三大战略”其实质就是对人的培养与发展, 所以教育“三大战略”是实现“三品”的基础、具体方式和突破口。要让百万“坡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教育必须发挥基础性作用, 正如九龙坡区委彭智勇书记所说:“建设美好九龙, 教育是基础, 是关键。”教育是先驱力量, 是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是美好九龙的重要版块。建设美好九龙的重点和难点都在教育上, 一切发展皆源于人的发展。美国的崛起与发展, 也是在以杜威为首的教育改革家倡导推行的实用民主主义教育唤醒激励了几代美国人, 使美国走上了民主科学的发展道路, 引领世界的发展。所以我区实施“三大战略”是:1.我区学校发展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更是国家教育发展在改革推进攻坚期的一种战略意识;2.在新一轮教育改革浪潮中树立前进的风帆和标杆;3.同时我们培育品质课堂、打造卓越学校、实现现代教育也是满足广大群众对优质学校资源日益增长的需要;4.是创造性的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 促进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5.更是实现“三品理念”的有效方式和突破口。

二、实施教育“三大战略”, 建设美好九龙的方略

全区教育在实施教育“三大战略”时, 进行较好的顶层设计, 构建行动系统, 即树立一个核心:以人为本, 办人民满意教育, 建设美好九龙;实施三大战略:品质课堂, 卓越学校, 现代教育;抓好五大工程:教育质量提高工程, 卓越团队打造工程, 校园文化浸润工程, 教育考核评价工程, 教育资源创新工程。

方略一:培育品质课堂, 提高教育质量, 服务民生工程

提高教育质量, 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点。我区现在要抓好课程改革, 可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 从三个层面展开。

行政层面:1.因地制宜, 制定系统规划, 沉心静气搞课改。2.建立完善课堂教学的评价、激励、管理机制。3.强化“135”课改工作思路 (即一个目标系统:提高教育质量;三个运行系统:行政推动, 教研带动, 学校行动;五个行为系统:学校管理行为、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质量评价行为、资源运用行为, ) 规范并落实干部、教师、学生行为要求, 让课改推动强劲有力, 行之有效。

教研层面:1.加强教学研究, 提高教师教学力。一是抓教研观摩。通过交流互动, 了解教师的所思、所想、所惑、所需, 提高教研活动的吸引力。二是抓课例研讨。一方面整合区内优质资源, 不断推出全区性的优秀课例研讨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同课异构活动, 搭建教师相互交流的平台。2.加强课改研究, 提高教学质量。引导教师树立“四个学会”的价值观 (学会向他人学习、学会与他人交流、学会与他人相处和学会为他人所用) ,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明确课改主题, 落实课改措施。

学校层面:1.课改必须遵循教育规律, 根据学校实际进行推进, 而不茫然跟风, 照搬照学, 应结合学校、学生发展进行整体推进, 而不就课堂而课堂, 就学科而学科, 教师领导都要静下心来, 认真开展教改。2.做好课堂教学流程管理:抓质量, 从备课指导入手;抓行为, 从课堂教学着力;抓资源, 从丰富教学手段开始。3.加强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 提升学生学习力。课改要有持续的动力和较好的后续力, 在提升教师的教学力的同时, 还需加大对学生的基本能力的培养, 加强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等基本能力的训练养成, 让他们知道如何学习, 如何思考, 如何交流, 如何合作, 如何表达等。

培育品质课堂, 提高我区课堂教学质量, 让家长社会放心和满意我们的学校教育, 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 真正做好教育这一最大的民生和民心工程。

方略二:打造卓越学校, 培养文明素养, 服务城市生活

卓越学校从软件上可以体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从硬件上也可提升我区城市现象, 甚至可以拉动我区教育经济的大发展, 实现质量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我区在打造卓越学校的过程中也从三个层面展开。

行政层面:1.加强校长队伍的建设, 打造卓越管理团队。让一批有先进教育理念、教育激情、教育责任和教育内涵的校长来管理学校。2.规范招生行为, 创新招生机制。学校要留得下, 还要教得好。3.吸引优秀教师资源, 引得进, 用得上。4.评职、评优上建立良好的教师激励评价机制, 激发教师的教育激情和内驱力。因为有了教师的发展, 才有学生的发展。5.在教育教学管理上, 要做到规范办学行为, 创造有利条件;注重调查研究, 加强过程监控;落实方法指导, 做好学段衔接。6.在教育教学质量考核上, 深入开展“学生评教”、“家长评校”、“教师评导”活动, 健全激励机制, 加大奖励力度, 激励先进, 鞭策后进。7.卓越学校要分层次, 分阶段评比打造, 逐步实现特色学校-优秀学校-卓越学校-现代学校。

教研层面:1.加强卓越学校的内涵研究, 为行政打造卓越学校提供评价考核依据。2.引导培训好学校领导, 提高教育内涵和专业水平。对校长培训改变就讲座而讲座, 采用问题式、诊断式和任务驱动式培训3.为全区培育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一是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强化广大教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二是打造名师工作室, 利用名师效益, 打造名校品牌。三是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和青年教师的培养, 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带动全区教学水平的提高。四是大力实施教师专业素质提高工程, 为受训教师提供多样化的、能够满足受训教师不同需求的培训课程, 开展好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的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 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4.开展专项问题教研视导, 蹲点教研, 把问题变课题, 把课题变亮点。

学校层面:1.提升办学理念, 打造学校品牌。“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对于一所能够为社会输送优秀学生的学校, 人们自然没有理由反对和拒绝, 因此, 学生的素质是学校赢得社会声誉, 打造学校品牌的关键。我们在打造学校品牌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选准突破口, 形成恰当的品牌策略:充分体现学校品牌的文化价值, 既要发挥好显性的因素又要挖掘出隐形的因素, 如:校名、标识、色彩运用、室内装饰、雕塑景观、整体布局以及精神追求、价值取向等;同时还要注意品牌的宣传、维护和监控。2.建立精神家园, 唤醒心灵律动。马克思说过:“教育绝非简单的文化传递, 教育之为教育, 正是由于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真正的教育, 是能够建构和牵引高尚灵魂的教育。学校作为育人的社会机构, 其最根本的目标:使受教育者聪慧, 使受教育者高尚。因此, 学校应该成为师生心灵、兴趣、人格、爱好和尊严的精神家园, 使人的本性在这里得到安慰、回归和恢复。让师生真正体会到, 学校是一个幸福快乐的场所;是一个自由表达自己真实情感和思想的场所;是一个分享人生学习这一阶段经历的理想场所。这样师生就热爱学校, 乐于去学校, 留恋学校生活。我们在具体实施中要坚持以人为本, 注重人文、民主、科学。把学生塑造成懂得爱、自爱和施与爱的高尚的人。这样无论他们考第一名还是最后一名 (总会有人考最后一名的) , 他们都是茁壮成长的有用之材, 都会受到社会同样的尊重。3.强化精细管理, 打造学校卓越团队。如何打造卓越团队?老子曰:“天下难事, 必作于易;天下大事, 必作于细。”每所学校都希望做大, 但更要做强、做细、做精, 从大处着眼, 从小处着手, 把每件事都做深、做透。努力做到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事事有检查、时时有计划、事事有总结, 杜绝管理上的漏洞, 消除管理上的盲点, 提高管理效能加大管理执行力。加强教师团队合作, 以团队的力量促进每个教师的发展, 提升教师的凝聚力和奉献力、业务力, 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行知统一, 精讲, 少讲。

方略三:实现现代教育, 提升城市内涵, 建设美好九龙

现代教育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形成而出现的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 也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的核心就是科学教育, 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实现现代教育, 是九龙坡区城市发展的必然, 也是九龙坡区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更是建设美好九龙的核心所在。我们要把“三品理念”作为我区现代教育价值的体现。

基于以上原因, 我们要谋划好我区的现代教育:1.转变教育观念, 用为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幸福负责的态度来管理和引领教育发展。2.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校考核评价系统。首先要着眼长远, 做好系统规划, 建立从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相衔接的、循序渐进的、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评价考核体系, 而不是分学段的, 各阶段分明的评价体系, 可尝试实行从小学到中学的生源捆绑考核机制, 建立12年备考意识, 让更多学生特别是优秀学生能够更多时间在九龙坡学习发展。3.加强联动机制, 系统改造推进教学改革和德育主题活动。不就课堂而课堂进行技术改革, 就活动而活动开展, 应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 唤醒学生主动学习, 用富有情境性的教育活动来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4.积极探索运用资源经营理念发展教育的新途径,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实现教育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聚集新课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素质教育与农村学校体育》[C]贵州教育出版社.

[4]《基础教育课程课间文化急待开发的课程资源》[J]2004.

[5]《阅读、思考、实践、交流、写作》重庆出版社, 2010年.

3.客户忠诚计划三大误区 篇三

但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不总意味着要做更多,重要的是,这个行业需要了解什么是客户并不需要的。以下就是我列举出的营销者在开展客户忠诚计划时应该注意的三条准则:

客户不需要不相关的信息。最近我加入了当地一家艺术商店的忠诚计划,这项服务在女士中非常受欢迎。为什么?是因为我经常都会收到这家商店以“亲爱的女士”开头的短信,再不然就是使用“巴里(Barry)”这样男女皆宜的姓名。不管是哪种方式,都让我对这个品牌提不起兴趣。加入客户忠诚计划其实就是一种交易:消费者用自己的信息交换一些特殊的使用权和奖励,因此客户自然都期待得到个性化的服务。然而事实却是:在客户忠诚计划中,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情况仍很普遍。

如今,品牌手中掌握的客户信息量超过了史上任何时期,但很多的营销者却表现得似乎压根不知道怎么使用它们。考虑到当下如此成熟的模型技术和强大的营销工具,他们确实没有借口为自己的失职辩解。各大品牌是时候更好地利用客户信息资料,并且开展更多的相关活动,利用客户信息资料进行有意义的对话了。你希望客户把你的忠诚计划看作真正对他们有益的事情,还是仅仅是多余的垃圾邮件?

客户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奖励。关于这点你可以问问那些在开心农场里花钱购买虚拟种子的人,或者是在Foursquare中到各个餐厅报到只为了获得徽章的人。神经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显示,大脑对内在奖励(Intrinsic reward),如地位、权利等会产生积极反应,这和它在得到物质与金钱奖励时是一样的。提升客户在忠诚计划中拥有的身份感,你会发现她的参与度和获得一个iPod一样高。然而,现在单纯的物质奖励仍然是很多忠诚计划的主导。通过将内在和外在的奖励结合起来,营销者将会收获更高的客户忠诚度和参与度。

例如,美国最大的户外用品零售连锁店REI就将社会责任感取代作为消费者的内在奖励,取代了外在的积分制奖励。公司让客户感受到加入公司忠诚计划将会给社会带来好处,他们的购买行为资助了许多志愿者项目,例如顾客买一件新夹克,他们就知道自己和品牌的互动过程就和社会慈善结合了起来。

客户不再想要加入又一个传统的忠诚计划。虽然在大多数行业中忠诚计划的会员数在不断增长,然而实际上会员参与度却平平。这表明消费者接受忠诚计划这一想法,但加入之后却发现很少有东西能打动他们。如果你对人文科学的最新发现还有点了解的话,你就不难发现,消费者对长达20年之久的项目模式是提不起兴趣的。研究表明,人类的行为其实是受多方面刺激因素影响的,例如想跟社会发展保持紧密联系或者是在任何方面都有发言权。随着新新人类(Gen X and Gen Y)成为消费的主要人群,人们会更加期待相互作用、相互合作式的品牌体验。

4.三大狠招实现新年计划 篇四

导语:每年都会给自己定下不少的计划,减肥、买房、买车、升职加薪、先挣它一个亿……计划那么多,不去努力行动,如何实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大狠招实现新年计划,欢迎阅读参考。

研究表明超过50%的人在每年开始的时候都会有一个新计划,但仅有8%的人最后可以完成目标。还有人讲,一月计划,二月忘记,三月放弃。

乍一想,就是没有自律和执行力,背后的原因则是自己的方法和态度出了问题。三大阻碍计划进行的原因: 拖延症

懒惰、拖延、无斗志,是我们执行任何计划前最大的阻力。

既然自己无能为力,那就借助外力给自己打气。

我的狠招是,把一些狠劲十足的激励性语言和自己的新年计划写在纸上贴到自己经常可以看到的地方,比如床头。或许你觉得这样的方法有些幼稚,可往往大道简直,简单的也许就是最直接的,小时候我们学过给课桌上刻“早”字的故事,从此就不迟到了。

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是激发你的斗志,另一方面让你不忘初心。很多人都说喝了那么多鸡汤鸡血依然过不好这一生,那是因为好了伤疤忘了痛,贴在你经常看得到的地方就是为了让疼痛一直都在,使你保持战斗的状态。

当你放弃时,它会提醒你,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当你堕落时,它会刺痛你,让你良心不安从而去寻求改变。

当你努力时,它会鼓励你,不是说好孩子都是鼓励出来的吗。

三分钟热度

经常是这样的,比如今天做了今天就可以实现的目标,我们一般都能马上去执行。如果是一些需要坚持一周、一月、一年甚至没有期限的目标,三分钟热度后就会放弃。

可往往,收益值越大的事情则需要越长的周期,比如读书、减肥、学习、写作等。某一天写500字很容易,如果每天都写500字很难,可若是你真的坚持每天去写,一年下来就是18万字,你基本上可以出一本书了。

我们的新年计划一般都是中长期目标,准确的说是一种愿景,比如考过四六级,减肥到XXX斤,学会某项技能。我们要学会:把这些云端的愿景量化(数字化)到每一天,而且要切实可行。

有人说,我也量化了,可总是贯彻不下去。两个原因,第一,你的目标要合理。

明明很久没有写作,如果一开始就定下每天1000字的目标,你肯定坚持不下来,如果是每天写300字,就算是记录自己的生活也不止300字吧。

万事开头难,先给自己一个轻松的开始,坚持的过程中你也会成长,再不断的修正原先的目标,循序渐进。

第二,你要建立反馈机制。

比如减肥的人,减了半个月发现照镜子也没啥改变,可能就会放弃;但如果他每天去称量一下体重,发现体重不断在降低,可能就有动力坚持下去。

建立反馈机制其实就是让你看到自己一直在进步,或者说是获取成就感,使自己能感受到距离那个愿景越来越近。坚持

努力很痛苦,坚持很枯燥,所以努力的过程中,一定不要丢了生活。

我们努力不就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让生活更加有乐趣吗。那种以压迫自我神经、丢掉生活乐趣的努力,只会让你不堪重负,最后事情没做好,生活也过的毫无意义。

有时我也会问我自己,人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努力挣很多钱?不是的,应该是享受短短几十年的生活。正如高晓松歌词里写的,解决眼前苟且的同时,不要忽略了诗和远方,这样才能活得充实精彩。

放松的方式有很多,我不建议长时间的打游戏看电影,不仅很容易浪费时间,玩完看完后带来的往往是空落落的感觉,一点也不舒服。

比如约上几个好友去跑步打球,给家人或者异地好友打个电话,学习一门乐器,出去吹吹风晒晒太阳,吃自己喜欢的东西。总之,能让你的身心得到舒展便可。

三个狠招让你的新年计划不落空

如何让年初的誓言在年末变为现实,这三个狠招或许你可以尝试。

1.激励,通关提醒或者暗示的方式,每天激励自己。

2.反馈,把愿景拆解成每天的目标,用数字化的方式给自己反馈。

3.享受,努力是为了更好的享受,享受是为了努力的更有意义。

5.教师教育三大计划实施方案 篇五

一、发展现状

特殊教育是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我市特殊教育事业坚持“以人为本、特事特办”的原则,及时启动实施“普特”工程,于20**年通过了省普及特殊教育达标验收,实现了普及特殊教育的历史性任务。截至20**年底,全市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0所(其中,智障学校3所、综合特殊教育学校17所),基本实现了30万人口以上的县独立设置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目标;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266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091人,随班就读学生953人;义务教育阶段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83%;从事特殊教育的专任教师366人,基本建立起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龙头,以随班就读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框架。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市特殊教育整体水平还不高、发展还不平衡、残疾儿童入学率还不高,特别是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普及率偏低;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较差,用于残疾儿童少年学习、康复、生活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还不能够满足特殊教育所需;师资队伍编制及数量缺乏、专业水平不高,专业康复教师短缺;特殊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偏低,部分待遇得不到落实;区域特殊教育发展不平衡。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市特殊教育健康快速发展。因此,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迫在眉睫。

二、主要目标

(一)发展思路。

我市特殊教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特殊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坚持普及与提高并举,改革与发展并重,致力于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提升特殊教育质量和水平,大力推进公平教育,使广大残疾人实现幸福人生,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二)总体目标。

到20**年,全面构建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数量和质量以及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建立起财政为主、社会支持、全面覆盖、通畅便利的特殊教育服务保障机制,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方参与的特殊教育工作格局。建立起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两翼、送教上门和社区服务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办学格局,做到全覆盖、零拒绝。特殊教育普及率全面提升,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每年提升5%以上,20**年达到95%,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取得长足发展。健全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20**年达到6000元。

(三)年度目标。

——20**年底,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达到5000元;全市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市特殊教育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高标准配备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

——20**年底,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达到6000元,有条件的县(市、区)可进一步提高;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基本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高质量满足特殊教育所需。

三、工作举措

(一)全面构建完善的特殊教育体系。

1.继续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水平和质量。严格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残疾人保障法,切实履行各级政府发展特殊教育的责任。要将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作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建立保障机制和体系,把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作为义务教育巩固提高的重要 内容予以落实。特殊教育学校要继续扩大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规模,扩展招生类别,增加招生数量,扩大服务范围。在巩固“国家中西部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加强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无障碍设施等建设,扩大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由县(市、区)统筹规划,在残疾儿童少年相对集中的中小学设立特教班,支持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设立特教班。以县(市、区)为单位,针对实名登记的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残疾状况和教育需要制定具体解决办法,通过多种教育安置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其提供合适的教育。创造条件,通过远程教育、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对重度肢体残疾、重度智力残疾、孤独症、脑瘫和多重残疾儿童少年等实施义务教育,切实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2.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将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纳入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残疾儿童入班(园)率要在20**年达到80%以上,实现残疾儿童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可采取特殊教育学校增设附属幼儿园、单独设置特殊教育幼儿园等方式,开展针对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有条件的普通幼儿园要接收轻度残疾儿童入园,积极开展学前儿童特殊教育和康复工作;有条件的地区可开办融合性幼儿园,探索特殊需要儿童和正常儿童共同接受学前教育与学前康复的教育模式。市县两级教育、民政、卫生部门要和残联相互协作,积极举办0—3岁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早期教育和康复训练机构。对于社会力量举办各种民办学前特殊教育机构的,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并由政府给予一定经费支持。

3.加快发展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和残疾人职业教育。进一步加快市特殊教育中心建设,规划、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努力实现在全省创一流、在国内争先进、与国际相接轨,力争20**年投入使用。市特殊教育中心要成为承担市主城区学前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和全市高中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的龙头学校,并增设孤独症专业教育部。各县(市、区)要借势借力,进一步抓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因地制宜办好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特殊 教育学校要开好劳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增加必要的职业教育内容,强化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鼓励和扶持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多层次的残疾人职业技能教育和中短期实用技术培训,加强校企合作,对残疾学生实行定向培养、订单教育,建立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就业培训基地。普通高中学校要保障符合录取条件的、能够随班就读的残疾少年接受高中教育。中等职业学校要创造条件,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开设符合残疾学生身心特点、适合需要的职业课程。市和县(市、区)特殊教育学校要建立从低到高相互衔接的职教体系,促进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职业。积极开展面向成年残疾人的职业教育培训,鼓励和扶持特殊教育学校、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提高其就业和创业能力。加强残疾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促进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共建共享。

4.重视发展高等教育阶段特殊教育。普通高等学校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招收符合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市属普通高校要积极开设适合残疾人教育的专业,逐步扩大招生规模。有关部门要为接受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的残疾人提供方便,从各个层面满足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

(二)建立稳定有效的特殊教育办学经费保障机制。

1.加大特殊教育发展投入。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20**年达到6000元。目前标准高于6000元的县(市、区)不得下调,有条件的县(市、区)可进一步提高。随班就读、特教班和送教上门的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参照上述标准执行。各级政府要加大特殊教育支持力度,根据发展需要,将特殊教育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同时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包括社会成年残疾人在内的各种职业教育与培训。各县(市、区)可根据实际对残疾学生提供交通费补助,纳入校车服务方案统筹解决。同时,应结合实际,按照彩票公益金的使用宗旨,支持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工作。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

2.切实保障残疾学生免费义务教育实施。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免除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费,补助标准为小学生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生每生每年1500元。对在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残疾学生实行全部免费教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补助水平,逐步实现所有特殊教育学生全覆盖。

3.扎实做好残疾学生资助工作。普通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和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在校生,特殊教育学校职业高中班(部)残疾学生,全部享受国家助学金。对中、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获得国家承认学历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科以上毕业证书的残疾学生给予资助,资助经费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支付。

(三)提升特殊教育办学质量。

1.加强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严格落实国家、省制定的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健全课程教材体系。市特殊教育中心要充分发挥全市特殊教育的龙头示范作用,加强体现我市特色的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教材研发。各县(市、区)特殊教育学校也要充分考虑残疾学生特点,加强个别化教育,注重培养其生活自理、与人交往、融入社会、劳动和就业等方面能力。

2.全面推进随班就读工作。做好各类残疾儿童调查统计工作,完善县级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对于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保障其在普通中小学校随班就读,随班就读学生须出具医疗机构诊断证明。加强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管理,定期总结工作经验,并为随班就读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个别教育计划。建立特殊教育学校定期委派教师到普通学校巡回指导随班就读工作制度,探索建立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定期举行交流活动的制度,促进融合教育,进一步提高随班就读的质量和水平。

特殊教育老师自我成长计划

自参加工作成为特殊教育老师以来,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面对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要求日益提高的课改中,现有的知识也不能满足这些智障学生的需求,不进则退让我有了紧迫感。通过这次撰写个人成长计划,我又重新审视了自己,剖析自己,针对不足之处,给自己制定了发展计划。

一、思想方面

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使自己具备五种能力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适应现代教学能力、研究学生能力、自我调控能力;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与反思,勤动笔,勤动脑;认真钻研本学科知识,同时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持之以恒。

二、教学方面

1、增强自己特殊教育专业的理论功底和学科功底,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和成功,适应社会生活;

2、做到每知识点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智慧,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3、多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探讨,并帮助新任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经验,共同成长;

4、积极参加学科研讨活动,在教育教学中大胆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

三、教科研方面

1、重视教学情况的反馈,注重教学随笔与反思等的撰写,及时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实践效果,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

2、根据学生特点,开展主题化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

3、注重教育随笔和博客的撰写,以便进一步充实、提升个人撰写能力,并未数学教学研究提供素材;

4、在教育技能、科研能力方面每年都能写出1至2篇有较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争取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

四、读书方面

1、学习、阅读与特殊教育相关专业的书籍,以较全面地认清当代国内外特殊教育的形式,拓展视野;

2、领会书籍内涵,并积极内化、运用,努力提升自己的学识,使自己更具智慧;

3、加强学科专业知识学习,研究课程标准及教材等,改善教学方法,学以致用。

6.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方案 篇六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通知》(xx办发〔xx〕xx号)和《xx省xx办公厅关于印发xx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的通知》(xx政办发〔xx〕xx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xx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共享发展新理念,把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抓手,作为教育扶贫、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坚持整体设计,统筹规划,多措并举,提升乡村教师专业素质,优化队伍结构。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最突出问题,定向施策,精准发力,不断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坚持改革创新,着力破除制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乡村教师队伍的活力。

二、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师德为先,以德化人。着力提升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引导乡村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乡村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重视发挥乡村教师以德化人、言传身教的作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保乡村教育正确导向。

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坚持满足教育教学需求,确保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的原则,加强薄弱学科建设、统筹考虑学校地域分布和办学规模,合理规划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集中人财物资源,实施优惠倾斜政策,加大乡村教师培养补充力度,推进县域教师校长交流,加强乡村地区优质教师资源配置,有效解决乡村教师短缺问题,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

提升质量,提高待遇。立足市情,聚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最关键领域、最紧迫任务,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标本兼治;加强培养培训,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基本素质,提高乡村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改善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

改革机制,激发活力。坚持问题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适应乡村教育发展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使用机制、交流机制和促进乡村教师成长的培养培训机制,逐步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以及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使用机制。通过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带动建立相关制度,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工作目标。

到xx年,力争使全市乡村学校优质教师得到多渠道补充,乡村教师资源配置得到明显改善,教师队伍整体结构更加合理,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稳步提升,各方面合理待遇依法得到较好保障,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良好局面。到xx年,努力培育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三、实施范围

乡村教师是指全市乡镇(不含县政府所在地学校)及乡镇以下的农村中小学(含幼儿园)在编在岗教师(含特岗教师)。

四、主要措施

(一)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

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乡村教师头脑,建立健全乡村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引导乡村教师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诚实践者。加强乡村中小学(幼儿园)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乡村学校党组织机构,注重在乡村教师中发展党员,注重发挥乡村优秀党员教师的引领作用。

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实施办法》以及我市关于开展违反师德师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等文件精神,把规范乡村教师的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作为工作重点,扎实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关注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岗前培养、职业准入、职后培训全过程,全面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各县(市、区)和乡村学校必须把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年度考核、工资绩效考核、评优奖励、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评审的主要依据,坚决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二)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

各县(市、区)要按照“总量平衡、退一补一”原则,扎实建立教师长效补充机制,满足乡村学校教育教学需要。要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计划。积极引导省级免费师范生面向生源地农村学校就业。建立新聘教师乡村学校任教制度,义务教育学校新招聘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一般不少于3年。鼓励各县(市、区)采取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等办法,对招聘到乡村特别是偏远地区任教满3年的全日制高校毕业生实行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严禁“有编不补”,严禁长期使用代课教师和临聘人员,对长期有编不补的县级政府要严肃问责。

(三)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

各县(市、区)要切实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教育部门在分配绩效工资时,要加大对艰苦边远贫困地区乡村学校的倾斜力度。乡镇及以下农村学校在编在岗教师纳入乡镇工作补贴实施范围。集中连片特困县要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按照:“以岗定补、在岗享有、离岗取消、实名发放、动态管理”的办法,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的补助标准;其他县(市、区)要参照该政策制定本县(市、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或继续落实好我省边远、贫困地区和山区村镇中小学教师岗位津贴制度。各地不得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已实行的乡镇工作补贴、农村教师补贴互相抵顶。

各县(区、市)要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统筹予以解决。要合理规划并加快建设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切实改善乡村教师住房条件。要制定乡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基本标准,大力改善乡村教师生活条件,满足乡村教师基本需求。

(四)统筹县域内教职工编制管理。

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对规模较小、成班率较低的`乡村学校,可按照师生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对村小学、教学点编制进行调整,通过调整编制、加强人员配备等方式进一步向人口稀少的教学点、村小学倾斜,重点解决乡村学校音体美和信息技术及外语教师不足、部分学校缺编或严重超编和教师全覆盖问题,部分课时较少的学科可采取巡回走教的方式配备教师,确保乡村学校开全开足国家规定课程。力争到xx年底前,基本解决乡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

各县(市、区)要加强对编制的统筹管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动态调整各校教职工编制,并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占用或变相占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五)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

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核定乡村学校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按省定上限执行,实现教学点中级岗位全覆盖。在乡村学校任教,研究生或具备硕士及以上学位、全日制本科或具备学士学位见习期满后任教分别满2年、4年的教师,在岗位有空缺的前提下可认定中级职称。对兼任多门学科的乡村小学教师,申报xx升中小学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时,其所学专业与申报学科、教师资格任教学科交叉认可,所有兼任学科同等互认、业绩同等考量。在乡村学校连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具有大专及以上全日制学历的教师可优先申报高级教师任职资格评审。乡村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时不作职称外语、计算机模块、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在特级教师、名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等推荐、评审工作中,乡村教师要单列比例,制定符合乡村教育实际的评选条件。城镇校长、教师申报中、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必须具有异校交流经历和农村学校任教(任职)1年及以上的工作经历。

(六)有序推动城乡教师交流轮岗。

积极落实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全面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完善“省级统筹、以县为主”工作机制,落实县级党委、政府在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中的责任,为组织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提供制度保障。各县(市、区)各地要采取定期交流、提任交流、跨校竞聘、集团化办学、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县域内重点推动县城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乡镇范围内重点推动中心学校教师到村小、教学点交流轮岗。要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与绩效工资分配、职称评聘、职务xx升等挂钩,并给予倾斜。交流到乡村学校的教师,享受乡村教师相关待遇。

(七)全面提高乡村教师能力素质。

要把乡村教师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经费投入,确保乡村教师培训时间和质量。各县(市、区)政府要履行实施主体责任,保障乡村教师培训经费,确保全部乡村教师校长5年内完成360学时的培训。各县(市、区)要整合师资、教研、进修校、电教等资源,成立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加强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建设,形成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为乡村教师区域内培训、校本研修等提供支持。全面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积极利用远程教学、数字化课程等信息技术手段,破解乡村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难题,同时建立支持学校、教师使用相关设备的激励机制并提供必要的保障经费。

(八)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

国家、省分别对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以上的教师按照有关规定颁发荣誉证书或给予鼓励。各县(市、区)要对在乡村学校从教以上的教师给予鼓励。对坚守乡村学校满10年以上并做出优异成绩的乡村教师,在全市教育系统模范、优秀表彰中指标单列,同时优先推荐参加全省教育系统先进表彰。鼓励企业、社会团体、社会基金对乡村教师提供奖励和资助,对患有大病或特别困难的乡村教师提供资助。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建立专项基金,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优秀教师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乡村教师给予物质奖励。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要严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认真谋划支持办法,统筹安排推进步骤,有效推动支持工作。各级教育、发改、财政、编制、人社、住建、卫生计生、民政等部门要加强衔接沟通,密切协调配合,形成有效合力,统筹推进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

(二)明确责任分工。教育部门要总体谋划和部署乡村教师发展工作,为精准支持提供依据;编制部门要加强乡村学校编制管理,确保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满足教育教学实际需求;发改、教育部门要加快编制周转宿舍规划,进一步改善乡村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人社、财政部门要完善并督促落实乡村教师补助政策,着力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人社、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落实乡村教师职称评聘改革办法,加大对乡村教师倾斜支持力度;卫生计生、教育部门要制定乡村教师体检和就医工作方案,积极服务乡村教师健康需求;住房保障主管部门要切实落实保障性住房优先政策;财政、民政部门要做好困难教师救助帮扶工作。

(三)落实经费保障。各县(市、区)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点保障领域之一,将所需经费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形成稳定投入机制,确保各项乡村教师支持政策落实到位。要制定严格的经费监管制度,规范经费使用,加强经费管理,强化监督检查,坚决杜绝截留、克扣、虚报、冒领等违法违规行为,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要着力改革体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四)积极宣传引导。各县(市、区)要加强宣传引导,争取广大教师和社会各界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理解和支持,着力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要大力宣传广大乡村教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乡村教师和乡村教育的浓厚氛围,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五)严格督导考核。市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要会同有关部门,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并列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及时通报督导结果并适时公布。对在乡村教师支持工作中成绩突出的,要及时推广经验做法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对工作不力、政策落实不到位的,要依纪依规严肃问责。

7.实施小班化教学需走出三大误区 篇七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分层教学,合作学习,误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规定:义务教育要逐步推行小班化教学。小班化教学就成为“麻雀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追求教育公平的必然选择,是“麻雀学校”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县开始探索和实施小班化教学模式,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误区,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那么,怎样更好地开展小班化教学,笔者认为需走出以下三大误区。

一、小班化教学需走出分层教学误区

应充分利用小班学生人数少的优势,积极实行“分类指导”、“分类教学”。分类教学组织形式关注的是在常规的小班化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自身在知识、技能、能力倾向方面不同的情况,在互动过程中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障碍、学习进展以及教师所应采取的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形式,并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教育,让学生明确自己的长短板、优劣势,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使得不同的学生取得较为满意的学习效果,最终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分类教学组织形式不仅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差异,还从学生的行为、情感特点等综合因素加以考虑,并确定合理的目标,采取适当的方法,这样就有利于提高师生互动的流畅性、课堂中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进一步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专注度和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的满足度,从而达到教学实效性。

二、小班化教学需走出刻意合作误区

在公开课上,笔者发现有些教师为了突显小班化教学的显著特点,动不动就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好像合作学习是小班化环境下教学的法宝,全然不顾合作学习是否有实效。其实,合作学习讲求的是教学实效,教师首先应考虑到在什么情况下开展合作学习。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后,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在合作探究、交流时展开的。所以,教师应切实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切不可为了体现教学的花样而进行无效的合作,如果合作学习的时机不成熟,宁可不要合作学习。因此,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强化学生“合作”的学习意识,营造出主动学习的氛围,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笔者认为可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编排,促进合作的效果。在编排小组时,我们可利用小班化学生人数少的优势,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学习能力等因素后形成四人小组,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在这个四人小组里,各自有不同的分工,有一个会组织的,有一个会思考的,有一个会表达的,带着一个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这样的小组编排能够让每个小组成为一个可以独立运作的小团队,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得到不断提升,让学习优异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促进了学生之间共同进步,这样就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小班化教学需走出形式误区

笔者观摩发现,我县好多教委(校)由于无法真正彰显出自己小班化办学的特色,于是就在教室布置和座位排放上大动干戈,煞费苦心。其实,当我们真正走进小班化教学时才发现那些只是形式。形式是必要的,但绝对不是主要的。一切形式必须是为真正的教学服务,而绝非成为吸引眼球的花样、摆设。

例如桌椅的摆放,好些教委(校)为了体现小班特色,一概推翻了传统的“秧苗式”摆放,换成“小方桌”、“圆形”、“U”字型、“马蹄形”等形式各样的摆放,乍一看似乎眼前一亮,可细细一琢磨,这样的摆放有作用吗?固然,小班化因为学生人数少,易于桌椅各种形式的摆放,然而追求花样、吸引眼球、毫无意义的桌椅摆放,对教学效果有多大的意义呢?好多时候,尽管班小,但经典的“秧苗式”桌椅摆放也会更加适宜而舒适。当然那些我们所想方设法创新出的新花样,它自然也有适合它摆放的时候。但前提是在有需要的时候,它要为小班教学带来大班所不能及的优势。倘若需要活动表演的时候,需要讨论合作的时候,需要体现教学内容的时候,桌椅灵活自如的摆放才会相得益彰。

8.企业实施最低工资三大误区 篇八

一、如何界定“正常劳动”问题

所谓最低工资,《最低工资规定》第3条规定:“本规定所称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而在企业实务中,最关心也是最容易发生混淆的问题——何种情形下还可以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根据《最低工资规定》第12条的规定,“劳动者由于本人原因造成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未提供正常劳动的,不适用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从该规定可以看出,由于劳动者本人自身的原因造成在法定的工作时间内未提供正常劳动的,用人单位可以按照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支付其工资,其工资数额可以低于当地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所以,员工是否能最终享受到其最低工资,关键在于是否提供了“正常劳动”。最低标准不养“懒人”。个别劳动者认为无论工作表现如何都应获得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的想法是错误的。如何界定是否履行了正常劳动义务?何种情形下还可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在实务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可以低于最低工资支付的情形

所谓的“本人原因”在实务中主要是指劳动者请事假、请病假或无故缺勤,如迟到、早退和旷工、上班瞌睡、办私事等而导致未提供正常劳动。请事假与请病假不属于违纪行为,但请事假一般都是劳动者需要占用工作时间处理个人事务,此种情形用人单位根据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支付工资,可以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但是,劳动者因探亲、结婚、直系亲属死亡等按照规定休假期间,以及劳动者依法参加国家和社会活动,都应视为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受到最低工资制度的保障。劳动者请病假是因身体的原因无法提供正常劳动,生、老、病、死,是人生规律,难于避免,并非主观原因。不过在劳动者请病假的情况下,不能为用人单位提供正常劳动,用人单位不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也是可以的,这也是公平的体现。当然,病假毕竟不是劳动者主观意愿不提供劳动,所以法律同时规定,对于病休期间的工资支付,用人单位应依据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即员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由企业按照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期间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至于无故缺勤如迟到、早退和旷工、上班瞌睡、办私事等,这些影响工作时间和劳动效率的违纪行为明显属于“没有在法定工作时间或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从事正常劳动”,企业可以在按内部规章制度的规定扣款后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当然,这些相关规章制度的内容必须合法并且提前明示给劳动者。

2.不得低于最低工资的情形

(1)劳动者没有完成劳动定额或承包任务问题不得扣减最低工资。最低工资标准保障的构成要件之一是劳动者在法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的劳动义务。劳动者没有完成劳动定额或承包任务与劳动者没有提供正常劳动是两回事,只要劳动者在完成劳动定额或承包任务的时间过程中没有旷工或消极怠工等影响劳动效率的行为,用人单位支付的工资就不能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6条规定,“在劳动合同中,双方当事人约定的劳动者在未完成劳动定额或承包任务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条款不具有法律效力”。就是说,即使劳动合同中有相应的约定也是无效条款。当然,如果职工确实无法胜任工作岗位,企业可以依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培训、调动工作岗位直至解除劳动关系,但在这个阶段内,职工仍然享有最低工资标准的保障。

(2)劳动者违纪造成损失不得扣减最低工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16条规定,“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根据这一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并不等于劳动者没有提供正常劳动,用人单位依照规章制度对员工实施经济处分时,单项和当月累计处分数额,不能超过员工当月工资的20%,并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本条规定在实践中纠纷和争议最多。用人单位认为,在企业对员工实施经济处分上限制过多,由于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不同,违纪行为程度不一,且对劳动者故意或因重大过失造成用人单位的重大损失,用人单位如何进行追偿的情况未加考虑,劳动者本身所得工资已经是最低工资标准,发生了违纪行为之后,用人单位将无计可施,无法对其进行经济处分。但是国家对最低工资制度的唯一考虑因素是劳动者是否提供了正常劳动,只要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行为与正常劳动无关联,就必须以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支付,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这一规定,企业要使经济损失得到偿付,只能另行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二、最低工资是否包括个人应该支出的部分社会保险费问题

单位支付给劳动者个人的社会保险费用不能算进最低工资已经不是争议问题。容易混淆的是,劳动者个人应该支出的部分社会保险费是否算进最低工资。

《最低工资规定》第6条规定,“确定和调整月最低工资标准,应参考当地就业者及其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职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状况等因素”。《最低工资规定》的附件《最低工资标准测算方法》第1条规定,“确定最低工资标准一般考虑城镇居民生活费用支出、职工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失业率、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同时,其在举例中明确指出“公式(1)与(2)中a的调整因素主要考虑当地个人缴纳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费用”。因此,《最低工资规定》将职工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作为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参考因素,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是最低工资的组成部分,劳动者个人应缴纳的“三金”是计入最低工资的,也就是说职工拿到手的最低工资在缴纳个人缴费部分后,实际所得会低于公布的最低工资标准。如一个职工一个月应得工资是500元,恰好是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扣除由单位代缴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个人缴费部分100元后,实际拿到手中的工资为400元。

但是,这一标准在各地执行情况并不一致。《最低工资规定》第7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不同行政区域可以有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如北京和上海,就要求用人单位在代扣员工应交的个人社会保险后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北京市《关于调整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京劳社资发[2004]82号)第一条规定:“下列项目不作为最低工资的组成部分,单位应按规定另行支付:(一)劳动者个人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上海市《关于调整本市月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沪劳保综发(2006)29号 )规定:“下列项目不作为最低工资的组成部分,单位应按规定另行支付:一、个人依法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因此,在最低工资应否抵扣三金这一问题上,各地方有不同规定,要执行地方规定,只有地方没有规定时才能适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规定。

三、适用最低工资制度的条件和程序问题

在很多企业实施最低工资实务中,有一个问题很容易忽视,即适用最低工资制度的条件和程序。企业认为,只要在劳动合同中做了约定,就可以对职工采取最低工资。在供大于求的就业形势下,企业很容易与劳动者签订相应的劳动合同,但往往忽视了适用最低工资有法定的前提条件和程序。

《最低工资规定》第11条第规定,“用人单位应在最低工资标准发布后10日内将该标准向本单位全体劳动者公示”。各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按规定是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不断调整和提高的,但部分企业经常是只要劳动合同不终止就一直采取不变的策略,这就侵犯了劳动者知情权,同时也是一种违法和欺诈行为。另外,《关于进一步健全最低工资制度的通知》第3条进一步规定:“各地要结合实际进一步研究规范用人单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条件和程序。生产经营正常、经济效益持续增长的用人单位,原则上不得以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劳动的工资;因生产经营原因确须以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岗位劳动者工资的,应当经全体职工或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同意,并报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备案。”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个企业都可以随意规定或约定给劳动者最低工资,除了在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发布后10日内把相关内容向全体职工进行公示外,还必须遵守必要的条件和程序。一是因生产经营原因确须实施,如:生产经营不正常、经济效益不佳;二是经全体职工或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同意;三是报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备案。因此,用人单位不能以目前的经济形势为借口,利用强者地位任意约定和实施最低工资,否则,除了可能受劳动部门处罚外,还可能在发生劳动争议时导致败诉的法律后果。

9.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 篇九

小学生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

立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研究和探讨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劳动意识培养的关系,主要达到以下三个目的:

1、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及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2、通过研究,提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做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市场周刊 理论研究成长。

3、教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小学阶段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蔡元培:“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高尔基:“在重视劳动和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我们有可能来创造自己的新的道德。——劳动和科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两种力量。”

陶铸:“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强化理论:习惯的形成有赖于同种刺激的反复出现。当外部和内部的条件刺激,依一定的顺序不变,进行多次后,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关系就固定下来,而且越来越精确,越来越熟练,最后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任何优良的习惯都是需要而且可能有意识地来加以培养的。我们知道,“在大脑的两半球的兴奋,最优越的区域内新的条件反射容易被形成,而且分化也能被有效地养成”。因此,一个人只有经过有意识的训练或培养,才可能迅速地和精确地形成各种优良的习惯。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课题组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实际制定本课题研究方案,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将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2.个案研究法:主要用于学生不良习惯矫正的研究、家庭教育对劳动意识及其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的研究。

3.调查法和观察法:调查法用于了解教师、家长对学生劳动培养的看法以及学生劳动水平的前测。教师运用观察法,了解学生有关劳动的行为习惯的表现。

4.经验总结法:我们要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提高、创新,进一

步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5.研究对象:麦湖小学全体学生。

三、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在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才会在主动参与教育活动中提高认识,把这项教育变为自身的需要,从而增强劳动行为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阶段性原则

个体道德的发展是分阶段的连续的过程。所以,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3.示范性原则

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成人行为的示范性。在个体的成长环境中,父母和教师是儿童最早的模仿对象,他们的行为和劳动程度影响着儿童劳动行为的发生和发展。

4.实践性原则

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要让孩子直面真实性的道德冲突。只有当个体直接面临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矛盾和冲突,并切实解决了这些矛盾和冲突时,个体的劳动意识才能得到真实性成长。

5.结果与过程并重原则

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既要关注孩子行为的结果,又要关注孩子行为过程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教育者应当采用进步健康的价值取向,在评价孩子道德行为的过程中既要关注行为结果,又要关注行为过程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四、实施的过程:

1、积极准备

在全校学生当中,要求每个学生人手一本《小学生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劳动手册》并订阅《家庭教育导报》进行指导,使学生和父母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组织课题组学习培训

查阅文献,利用互联网广泛收集信息,通过国内知名网站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状况

及发展趋势,把握时代特点,寻求更具时代特色的青少年优良的行为习惯。并在研究小组内更加细仔划分研究任务,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开展工作,并定期展开课题汇报会,及时交流情况,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3、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向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力求从整体上反映习惯养成的现状。“习惯养成”调查问卷,分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问卷和学习习惯调查问卷两部分。由课题组成员完成问卷设计。

1、讲解说教,形成热爱劳动导向。

利用班队会,开展以热爱劳动为主题的班队会,展开讨论,深入理解什么叫“劳动”?怎样做才算是热爱劳动。教师可以给学生讲古代名人爱劳动的故事,还可以讲近代名人的劳动故事,再是选择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爱劳动、良好行为习惯等内涵的古诗文。在学生中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利用古诗文好读、易记,诗文典故容易理解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在朗朗的诵读中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熏陶,体会自己的行为,增强诚信意识。

2、榜样激励,引导热爱劳动理念。

小学生具有模仿榜样的特点。其一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品质,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化的作用。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用爱和诚感染学生,用言和行引导学生,用自身的劳动行为来为人师表;其二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热爱劳动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先进人物,通过报告会、座谈会,上门参观、走访等形式,感受劳动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

3、家校配合,共造劳动环境

(1)创设校园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劳动教育。例如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注意营造劳动教育氛围,精心设计“劳动教育”长廊,让每一个地方,每一面墙壁,每一处角落都能说话,使校园形成潜移默化和具有导向性的学习教育场所。在学校校门的宣传栏、教学大楼每层走廊墙壁上可以悬挂有关劳动的名人名言。如苏霍姆林斯基:“既然思想存在于劳动之中,人就要靠劳动而生存。”又如高尔基:“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以及宋庆龄:“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等。校内广播、黑

板报、校园网等也可以充分地利用,大力地宣传,使全体师生了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劳动”的良好氛围,为“人人爱劳动”打下舆论基础。另外在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和运动会等集中性校园文化系列活动时,也要注意与劳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如可以在学生的小品节目上表演、美术和手抄报作品的展示以及故事演讲中,进一步加强校园劳动教育的渗透性。

(2)创设班级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热爱劳动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点内容,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因此除学校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外,在班级也可以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如班级的布置上,班级黑板报、班训、专栏、条幅等都可以围绕热爱劳动的内容。班里可开展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一些有关劳动的活动,如开展“每天一分钟家务”,“我们也参加养蚕”,“抢收小麦”,“雨中野炊”,“粉刷教室”,“整理小房间”,“养出最美的花”、“每人一个口袋,随时弯弯腰”、“爸、妈做我们的裁判”,“我不甘落后”等活动。种种实践活动,会使我们的“小皇帝”,“小公主”们再也不娇气了,个个成了爱父母,爱班级,爱学校,爱劳动的好儿童。同时班上还可以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中队会;开展“学习身边人,评点身边事”的演讲;开展“我家爱劳动小故事”创编和讲故事比赛;评选“班级劳动之星”;举办“劳动主题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教育,使“热爱劳动、劳动光荣”思想意识扎根学生心里。

(3)创设家庭劳动环境

人不是孤立存在于世上的,是社会中人,因此他总要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是家和学校,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外,家庭教育也很重要,有道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也是如此,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因此我们可利用家长会建议家长在家做到:

A、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尝试劳动。当孩子对某件事感兴趣时,家长要及时引导,大胆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劳动。

B、给孩子一段时间,学会劳动。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学会劳动。开始会出现帮倒忙的现象,家长要接纳孩子从不会到会的渐进过程。

C、给孩子良好的物质空间,自主劳动。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很重要,所以家长要为孩子创造适合他们劳动的空间。比如低矮的家具放置孩子的物品,让孩子自己取放收拾,充分发挥自主劳动的积极性。

D、给孩子良好的心里空间,享受劳动。要让孩子感受劳动的快乐,以鼓励为主。E、给孩子一个方法。学会劳动。家长开始要教给孩子劳动的技巧,使孩子能胜任劳动。可以用游戏的口吻引导孩子进入角色。

F、给孩子一个要求,贯彻到底。提出要求和任务,成员要形成统一战线,坚持贯彻到底

G、给孩子一个规则,体味劳动。制定一个劳动奖罚规则,让孩子看到自己劳动带来的荣誉,也能体验懒惰带来的后果,促使孩子最终爱劳动,自觉劳动。

4.强化措施,规范劳动行为。

在学生对劳动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不但要做出榜样,还要及时地规范学生的劳动行为。一是要加强预防,防微杜渐,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二是要及时鼓励表扬。三是要循序渐进。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不同年龄及心理特点,在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按照本课题研究内容的指标体系,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行为训练。每学期的行为规范训练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习惯,行为训练要反复进行,持之以恒,训练内容滚动进行。在训练中,注意采取学生自我管理(红领巾文明卫生岗值日制度)、自我评估(学校、家庭评比表)等方法,进行自我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评估时间:每天自评,每周互评,每月班主任小结,期末总结表彰,达到及时反思、不断强化的目的,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第一学期,本年级学生应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认真做好值日生”、“捡起身边的一张纸”为主;第二学期,以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入手,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抓好文热爱劳动教育,调整行为偏差,矫正不良习惯,将养成的良好习惯由自觉状态走向自主、自动,把外显的动力逐步内化为个性品质,使习惯稳固化。

10.吉县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方案 篇十

为了实现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良好局面,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缩小城乡师资水平的差距,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目标

以《山西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方案》和《临汾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方案》为指导,逐步实现我县乡村教师队伍机构优化、乡村教师待遇提高、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全面提升的目标。

二、主要措施

(一)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进一步加强乡村教师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乡村教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充分发挥乡村学校党组织在组织教师理论学习、师德建设、加大培养教师入党积极分子中的作用,加强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教师职业文化建设。积极引导教师加强职业修养,模范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全员培训主要内容之一。加强乡村教师绩效考核管理,落实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建立教师诚信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和师德建设的考核机制,组织好师德师风学期考核工作,突出师德考核结果的运用,将师德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职务提升、职称的晋升、评模评优挂钩。完善教师师德档案,记录教师师德成长的全过程,不断激励广大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继续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

(二)进一步完善乡村学校教师的补充机制

随着教师自然减员的不断增加,全县教师编制出现空缺时,在教师的招聘补充中,优先对乡村学校进行补充,切实保障乡村学校能够开足开齐课程。特别是要重点补充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薄弱学科教师。保障乡村学校同城区学校执行同一的编制标准,对学生数量较少的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在教师配置上按照以教学班数设置教师数,对乡村学校属寄宿制的要设置适当的专职生活教师,既要保障乡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又要避免乡村学校教师负担过重。

(三)积极创造条件,提高乡村学校教师生活待遇 切实落实乡村学校教师的工资待遇政策,按相关政策规定为他们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根据乡村学校的交通便利程度、距县城远近、学校所在地条件等情况差距,分开档次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对已建成教师周转宿舍 的乡村学校,要合理的安排教师入住使用,提供水、电、暖等设施,没有教师周转宿舍的乡村学校,要按照相关政策积极争取尽快完成建设任务,住建部门要优先让乡村教师能够享受到保障性住房的优惠政策,有效的改善乡村学校教师的住房条件。各学校要结合本校的实际,尽最大可能的改善乡村学校教师工作生活条件,满足教师的基本需求。依据上级部门的有关政策,积极实施乡村学校教师帮扶计划,对因遭遇突发事故或突患重大疾病,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乡村教师予以及时的帮扶支持;取得医疗机构的配合,积极推进乡村学校教师的定期体检工作,每年组织乡村教师进行一次体检。

(四)有序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

加强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的统筹管理,全面推进全县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交流轮岗提供制度保障。进一步实施好校长教师在县域内轮岗交流,确保交流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人员的10%,交流人员中骨干教师所占的比例不低于15%,并将此项工作坚持下去,成为制度化、常态化的工作任务。

(五)建立乡村学校教师荣誉制度

加大对乡村教师的奖励力度,在向上级部门推荐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模范个人等方面向乡村学校倾斜,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乡村学校和乡村学校教师,县级表彰和奖励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模范个人,指标分配上将重点向乡村学校倾斜;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建立专项基金,对长期扎根乡村学校任教的优秀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做好边远乡村教师“晋绥儿女支持老区教育奖”的评选和推荐工作,确保长期从事偏远乡村学校的优秀教师能够享受到该奖项,以鼓励他们更好的从事乡村学校教育工作的坚定信心。要借助媒体的力量大力宣传乡村学校教师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乡村教师和乡村教育的浓厚氛围。

(六)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县域内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要保持总体平衡,专业技术中、高级岗位设置要向乡村学校倾斜,执行省定最高岗位结构比例。在乡村学校任教,研究生或具备硕士及以上学位、本科或具备学士学位见习期满后任教分别满2年、4年可初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在乡村学校连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15年、具有大专及以上全日制学历的教师可优先申报高级教师任职资格评审。乡村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时不作职称外语、计算机模块、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在特级教师、名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等推荐、评审工作中,乡村教师要单列比例,制定符合乡村教育实际的评选条件。城镇校长教师申报中、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必须具有交流经历和乡村学校任教(任职)1年及以上的工作经历。

(七)全面提高乡村教师能力素质

把乡村教师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经费投入,确保乡村教师培训时间和质量。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规划安排好乡村教师的全员培训,财政部门要保障乡村教师培训经费,确保全部乡村教师校长5年内完成360学时的培训。改革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开展好师范院校学生同乡村教师的轮岗置换和顶岗支教活动,形成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国培计划”和省、市、县级培训要统筹、整合设置一批面向乡村教师的培训项目,为乡村学校培养一批优秀骨干教师。加强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建设,为乡村教师区域内培训、校本研修提供培训队伍支持。教育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要为全面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供必要的设备和经费支持。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加强衔接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积极推进实施方案中工作任务得到贯彻落实。

(二)明确责任分工。教育部门要总体谋划和部署乡村教师发展工作,为精准支持提供依据;编制部门要加强乡村学校编制管理,确保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满足教育教学实际需求;发改、教育部门要加快需要建周转宿舍学校的周转宿舍的规划、建设;财政部门要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培训经费、生活补助等资金;人社部门、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落实乡村教师职称评聘改革办法,加大对乡村教师倾斜支持力度;卫生部门、教育部门要制定乡村教师体检工作方案;住房保障部门要落实好保障性住房优惠政策;财政、民政部门要做好困难教师救助帮扶工作。

11.教师教育三大计划实施方案 篇十一

[关键词] 澳大利亚 基建设施

2009年初,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以下简称澳政府)斥巨资(约147亿澳元)投入“建设教育革命”(Building the Education Revolution,以下简称BER)计划。在今后三年,BER计划将全力资助澳大利亚的中小学校,为其提供新的设施和相关的基建整修,从而满足21世纪师生们的需求。BER计划的目标为:一是通过迅捷的施工建设和基础设施的修缮来刺激国内经济的发展;二是为学生、家庭以及能够支持、帮助、激发社区学习潜能并使整个社区更趋团结的居民们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1] BER计划的构成及资金的投入情况见图1:

其中,“面向21世纪的小学”(Primary Schools for the 21st Century)计划总耗资约124亿澳元,主要为澳大利亚的小学、完全12年级学校的小学部以及特殊学校建造图书馆、多功能大厅等新型标志性设施,也可用于更新学校的现有设施。“面向21世纪中学的科学与语言中心”(Science and Language Centres for 21st Century Secondary Schools)计划共计投入10亿澳元,为澳大利亚的中学建设新的自然科学实验室和语言学习中心。“全国学校荣耀计划”(National School Pride Program)面向全国的各类公、私立学校,将投入12.88澳元,以辅助学校基本建设工程的实施及维持相关基建项目的运行。

BER计划的实施需要澳政府(主要是联邦教育、就业和劳动关系部)、公立教育权威机构(州或地区政府②,主要是州教育部)以及私立教育权威机构(主要是各州和地区的补助金管理机构③)的多方协作。根据BER计划的三个子计划各自所设的资助方法和条件,学校可先拟定一个有关校园建设或修缮项目的提议,公立学校将提议上交给州、地区政府,私立学校则上交给补助金管理机构,最后顺利通过提议评审并获澳政府批准的学校可获得资助。BER计划下设三个子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文所述。

一、BER计划之

“面向21世纪的小学”计划的实施方案

澳政府制定、推行“面向21世纪的小学”计划的目的在于,使全国的小学都能得到一定的资助经费,并利用这些经费建设图书馆、多功能大厅、教室,或修缮、更新现有设施。以全澳的小学为一个整体,该计划将向全澳各小学提供总共三次的资助申请机会:20%的学校将在第一轮申请中符合条件并获得资助;40%的小学将在第二轮申请中合格并得到经费;另外40%的学校将在最后一轮申请中得到该计划的资助。[2]

1. 计划的资助条件

该计划只对提供初等教育的小学(包括小学、完全12年级学校的小学部和特殊学校等)进行资助。只要符合“面向21世纪的小学”计划所设定的条件,任何一所小学都可获得资助。澳大利亚联邦教育、就业和劳动关系部所设定的资助条件如下。[3]

第一,如果可能的话,学校应当采取州或地区政府、补助金管理机构之前使用过的模板或配置来设计相关的基建项目。本计划将优先资助能够清晰阐述以下事宜的学校:必须说明该校确有一个已设计完成并待批准、投入施工的基建项目;即便在不使用相关模板的情况下,仍能合理解释如何在计划期限内顺利完成相关建设步骤。

第二,学校一切设施的建设和更新都必须使用绿色建筑材料,要尽可能地减少施工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与危害。在设计绿色建筑与设施时,学校应考虑如何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使用率。除非澳政府已对某些地区的特殊气候采取了应对措施,否则,学校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运用绿色建筑技术,包括隔热、节能太阳能热水、节能照明、节能玻璃、节能取暖和制冷等。

第三,必须同意向所在社区免费(或收取较低费用)开放由该计划资助的图书馆和多功能大厅。学校必须要同意通过一些成本较低的广告(如时事通讯、学校网站、免费社区报纸等)让社区居民知道有哪些设施可供使用。

第四,每所学校在接受该资助的同时,必须维持目前及未来四年对资本拨款项目① 的投入,并由专门的机构对其进行监督:澳大利亚联邦财政部将对公立学校进行监督;私立学校则由澳大利亚联邦教育、就业和劳动关系部进行监控。

另外,所有学校都必须同意在该计划规定的启动及完成期限内落实相关举措。

2. 计划的资助额度及其分配

该计划共计投入124亿澳元。同BER计划下设其他计划一样,澳政府先将该计划的经费拨给州和地区,再由州或地区的教育部拨款给符合资助条件的公立学校,最后由补助金管理机构拨款给合格的私立学校。该计划主要依据2009年2月联邦教育、就业和劳动关系部统计的各地全日制在校生人数对各学校进行资助额度分配,详见表1。在具体的资助分配过程中,倘若学校所获的资助额度仍在澳政府可管辖的范围内,并与之达成某些变更协议,州、地区政府和补助金管理机构可以在计划性资助金额的基础上适当降低或提高对这些学校的资助额度。

3. 计划的开展与资助的使用

(1)计划的时间进度安排(见表2)

(2)资助经费的使用

“面向21世纪的小学”计划资助经费,可用于修建新的建筑或者根据学校拟定的设计提议对相关设施进行修缮。澳政府认为,信息通讯技术可以增强学校部分建筑的功能,因此该计划所拨款项还可投入信息通讯技术的建设。总体来看,“面向21世纪的小学”计划的资助主要用于以下项目的开支(根据优先资助顺序排列):新图书馆的建设;新多功能大厅的建设,对于规模较小的学校来说,还可以包括户外学习区域的建设;教室的建设,有待澳政府批准的便携式或其他房屋的更换;现有设施的更新。需要提及的是,该计划的资助不能用于以宗教崇拜为首要目的的设施建设或修缮。

二、BER计划之

“面向21世纪中学的科学与语言中心”

计划的实施方案

“面向21世纪中学的科学与语言中心”计划主要用于资助中学自然科学实验室和语言学习中心的建设。此外,学校也可利用该计划的资助来更新与修缮现有的自然科学实验室或者语言学习中心,从而创建先进的设施环境。

1. 资助条件

与“面向21世纪的小学”计划不同,该计划并不是将经费分配给澳大利亚的每一所中学,而是由州或地区的教育部和补助金管理机构将拨款分配给符合资助条件并在申请竞争中胜出的那些学校。联邦教育、就业和劳动关系部指出,申请该计划资助的中学必须符合以下条件[4]。

第一,每所学校都必须接受并执行该计划规定的项目起始与完工时间。

第二,如果可能的话,学校应当采取州或地区政府以及补助金管理机构之前使用过的模板或配置来设计相关项目。该计划将优先资助能对以下事宜做出明确阐述的学校:必须说明该校确有一个已设计完成并待批准、投入建设的基建项目;即便在不使用相关模板的情况下,仍能合理解释如何在计划期限内顺利完成相关建设步骤。

第三,所有设施的建设和更新都必须使用绿色建筑材料,学校要尽可能地减少施工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与危害。在设计绿色建筑与设施时,学校必须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除非澳政府已对某些地区的特殊气候采取了应对措施,否则学校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绿色建筑技术,包括隔热、节能照明等。

第四,除此之外,每所学校都必须维持其目前和未来四年对资本拨款项目的投入。

2. 资助额度与方法

该计划总计投入10亿澳元,以建设澳大利亚中学的自然科学实验室和语言学习中心。正如前文所述,每个州或地区的政府和补助金管理机构将对学校提交的申请提议进行评审和选拔,进而筛选出符合计划要求的学校与项目名单,并上交给澳政府以待批准。联邦教育、就业和劳动关系部将召开一个评估小组会议,并向副总理推荐各校申请的项目,副总理随后将会确定资助名单。该计划将根据学校拟定的建设提议,将经费拨给最终确定资助的学校。澳政府有意通过“面向21世纪中学的科学与语言中心”计划建成500幢左右的相关建筑。[5]

3. 计划的开展

“面向21世纪中学的科学与语言中心”计划的时间进度安排为[6]:2009年3月~5月——州、地区教育部和补助金管理机构对学校上交的申请提议进行评估,并初审确定学校与对应项目的名单;2009年3月31日——州、地区教育部和补助金管理机构向澳政府提交初审名单;2009年7月——学校开始实施已获批准的项目;2010年6月30日——相关项目完成。

三、BER计划之

“全国学校荣耀计划”的实施方案

“全国学校荣耀计划”将为澳大利亚的每一所学校——包括小学与中学,公立和私立学校——提供资助,主要用于小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或修缮项目。该计划将为学校提供2次申请机会:60%的学校将在2008-2009财政年度通过评审并获得资助,剩余40%的学校将在2009-2010财政年度得到资助。

1. 资助额度和方法

该计划共计投入12.88亿澳元,对此,州、地区政府和补助金管理机构将分两次支付给学校,其中50%的经费会在项目启动之时支付给学校,剩余的50%将在项目完成之时支付给学校。[7] 澳大利亚所有的学校——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不管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都有资格申请该资助。同“面向21世纪的小学”计划一样,该计划也根据每所学校全日制入学人数来分配经费。(见表3)

2. 计划的开展与资助的使用

(1)计划的时间进度安排(见表4)

(2)资助经费的使用

该计划的经费主要用于小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或修缮,分配如下:楼房的修缮;固定遮阳建筑物、有蓬户外学习区、运动场和其他设施的建设和更新;绿色建筑的更新(如水箱等);残疾或有特殊需求的学生们所需的设施。

另外,此项拨款还可用来支付拆除学校现有建筑所需的开销,但不能用于安装、维修空调和暖气,以及任何以宗教崇拜为首要目的的设施建造与维修。

四、启示

对于我国而言,BER计划及其子计划的出台与实施具有一定的启示或借鉴意义。

首先,同样置身于全球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中,BER计划的出台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中小学校园硬件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毋庸置疑,BER计划是陆克文政府自2007年上台以来在基础教育领域推出的一项重磅政策。在当前全球经济不太景气的时期,澳政府斥资147亿澳币投入BER计划,足见其对中小学基建设施的重视。

其次,澳政府制定与实施BER计划的经验给予我们如下启发:在政策推行之前,制定一个囊括细节的实施方案并对各参与主体的职责作具体规定,这将有利于各方能权责明确、互相协作进而推动政策的落实。除本文所述的BER计划下设各子计划的实施方案外,BER计划指南中还对各参与主体(包括澳政府、州或地区政府、补助金管理机构、学校)的职责与义务作了具体规定。

毋庸置疑,BER计划的进一步实施势必将受益于以下已落实的系统化操作与实践:设立清晰的资助目的,规定合理的资助条件,制定科学的资助方法,明确各参与方的责任,形成一套规范化的资助体系等。

再次,在制定BER计划时,澳政府将私立学校摆在与公立学校平等的资助地位上,体现了其支持和保护私立学校发展的基本态度。事实上,早在上世纪60、70年代,澳政府就已充分认识到私立学校存在的重要性,并开始通过设立资助项目对全国的私立中小学校进行经费援助。我国的私立中小学校同样是基础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力量及促成教育体系创新与改革的主要动力,政府应该去鼓励、保护这些学校的发展。我国的私立学校要谋求更好的发展路径,一样需要政府的经费支持,澳政府资助私立中小学校的实践经验无疑值得我们去汲取和借鉴。

最后,澳政府在制定一个教育计划的同时,兼顾到通过这个计划的落实来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并刺激国内经济的增长。如前所述,澳政府制定BER计划的目的之一就在于,通过学校基建设施的建造与修缮来刺激国内经济的发展。此外,BER计划及其子计划的指南中还规定,学校在实施项目时要把订约与招标的优先权赋予那些能够承诺将保留或增加实习生和学徒人数的企业。[8] 由此可见,通过制定与落实BER计划,澳政府还旨在解决失业问题并积极促成相关行业的就业,这也为我们今后的教育政策制定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当然,目前BER计划下设的“面向21世纪的小学”计划、“面向21世纪中学的科学与语言中心”计划、“全国学校荣耀计划”都只处于实施的初级阶段,本文也仅仅是对此进行了简单评述,至于各项计划的实施效果以及在推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等,还有待于进一步追踪与研究。

参考文献:

[1][2][3][4][6][7][8] Australia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Employment and Workplace relations:Building the Education Revolution:Guidelines [EB/OL]. http://www.deewr.gov.au/Schooling/Building The Education Revolution/Documents/09-099%20BER%20guidelines_APPROVED.pdf 2009-2.

[5]Australia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Employment and Workplace relations:Building the Education Revolution:Secondary Schools [EB/OL].http://www.deewr.gov.au/Schooling/Building The Education Revolution/Documents/BER Factsheet_ Secondary Schools.pdf.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责任编辑 陈 敏

注:

① 资料来源:Australia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Employment and Workplace Relations:Building the Education Revolution:Guidelines[EB/OL].http://www.deewr.gov.au/Schooling/Building The Education Revolution/Documents/09-099%20BER%20guidelines_APPROVED.pdf,2009-2.

② 注:澳大利亚共有6个州和2个自治地区,本文所指的州或地区政府均指澳大利亚的州级政府。

③ 注:补助金管理机构为独立于州级政府而存在的地方私立教育权威管理机构。

① 注:资本拨款项目(Capital Grants Program)是澳政府资助公、私立学校数额较多的一个项目,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主要用于改善学校的各类基础设施,尤其是针对那些在教育资源占有上处于劣势的学校。

② 资料来源:Australia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Employment and Workplace Relations:Building the Education Revolution:Primary Schools[EB/OL]. http://www.deewr.gov.au/Schooling/Building The Education Revolution/Documents/BERFactsheet_PrimarySchools.pdf,2009-2.

①资料来源:Australia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Employment and Workplace Relations:Building the Education Revolution:Guidelines [EB/OL]. http://www.deewr.gov.au/Schooling/Building The Education Revolution/Documents/09-099%20BER%20guidelines_APPROVED.pdf,2009-2.

12.教师教育三大计划实施方案 篇十二

据英国BBC国际新闻网2007年11月7日报道,英国政府将会投入大笔资金继续用于资助3岁至4岁儿童的免费幼儿教育。儿童事务大臣贝弗利·休斯(Beverley Hughes)还承诺,儿童每周的免费教育时间也将从12.5小时增加到15小时。该计划将在三年内逐步推广全国,贫困家庭可以享受优先权。

英国政府认为早期教育对于解决贫困问题和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休斯认为,免费幼儿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早期教育的质量,保证孩子健康成长,而且还能满足家长们的需要,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工作。他说:“孩子们在人生的初始阶段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从长远方面来看,幼儿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发展沟通能力、语言能力以及社会技能。任何想接受免费幼儿教育的家庭都能得到帮助,我也希望看到更多的孩子从中受益。”

家庭事务大臣玛利亚·米勒(Maria Miller)认为,该计划的实施还有待改进,政府应立即着手解决某些潜在的问题。除了加大对免费幼儿园的投入以外,还应该确保私立幼儿园和独立幼儿园的健康发展。上月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一些幼儿园表示政府的资助并不足以支付学校的开支,因此不得不收取赞助费。幼师专业协会(the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of Nursery Nurses)的特里西娅·普理查德(Tricia Pritchard)支持这种观点,她说:“我们希望政府的资助可以满足学校的日常开支,学校也需要更多合格的幼教人员,然而不幸的是,幼儿教师的工资太低,很难吸引人们从事这种职业。”

上一篇:昆虫记《红蚂蚁》读后感下一篇:本周记事(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