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财务会计的概念(13篇)
1.简述财务会计的概念 篇一
作者:廖雪峰 字体:[增加 减小] 类型: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简述Python中的面向对象编程的概念,面向对象编程是Python的重要特性,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面向对象编程――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简称OOP,是一种程序设计思想,OOP把对象作为程序的基本单元,一个对象包含了数据和操作数据的函数。
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把计算机程序视为一系列的命令集合,即一组函数的顺序执行。为了简化程序设计,面向过程把函数继续切分为子函数,即把大块函数通过切割成小块函数来降低系统的复杂度。
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把计算机程序视为一组对象的集合,而每个对象都可以接收其他对象发过来的消息,并处理这些消息,计算机程序的执行就是一系列消息在各个对象之间传递。
在Python中,所有数据类型都可以视为对象,当然也可以自定义对象。自定义的对象数据类型就是面向对象中的类(Class)的概念。
我们以一个例子来说明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在程序流程上的不同之处。
假设我们要处理学生的成绩表,为了表示一个学生的成绩,面向过程的程序可以用一个dict表示:
std1 = { ‘name‘: ‘Michael‘, ‘score‘: 98 }std2 = { ‘name‘: ‘Bob‘, ‘score‘: 81 }
而处理学生成绩可以通过函数实现,比如打印学生的成绩:
def print_score(std): print ‘%s: %s‘ % (std[‘name‘], std[‘score‘])
如果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我们首选思考的不是程序的执行流程,而是Student这种数据类型应该被视为一个对象,这个对象拥有name和score这两个属性(Property),
如果要打印一个学生的成绩,首先必须创建出这个学生对应的对象,然后,给对象发一个print_score消息,让对象自己把自己的数据打印出来。
class Student(object): def __init__(self, name, score): self.name = name self.score = score def print_score(self): print ‘%s: %s‘ % (self.name, self.score)
给对象发消息实际上就是调用对象对应的关联函数,我们称之为对象的方法(Method)。面向对象的程序写出来就像这样:
bart = Student(‘Bart Simpson‘, 59)lisa = Student(‘Lisa Simpson‘, 87)bart.print_scorelisa.print_score()
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是从自然界中来的,因为在自然界中,类(Class)和实例(Instance)的概念是很自然的。Class是一种抽象概念,比如我们定义的Class――Student,是指学生这个概念,而实例(Instance)则是一个个具体的Student,比如,Bart Simpson和Lisa Simpson是两个具体的Student:
所以,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是抽象出Class,根据Class创建Instance。
面向对象的抽象程度又比函数要高,因为一个Class既包含数据,又包含操作数据的方法。
小结
数据封装、继承和多态是面向对象的三大特点,我们后面会详细讲解。
2.简述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 篇二
【关键词】 内部会计控制 医院制度 人员素质
前言
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是医院的一种自我控制、调节和约束的内部制衡机制,它主要是为了保证医院财产经营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经济效益。特别是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医院的医疗竞争也日益激烈。医院想要保證自身生存与发展机会的同时,维持医院较高的发展势头,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强化与完善不可或缺。
1.医院主要的内部会计控制问题
1.1内部会计控制重要性认识不清
经验型管理仍是我国大多数的医疗单位采取的管理模式,大多单位仍墨守陈规,坚持以行政指挥为主,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够,缺乏一定的内控制度执行力度,在管理办法与管理制度上尚存在一定的缺陷。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中有章不循和无章可循现象还屡见不鲜,内部会计控制基础较差,一旦遇到具体问题,就找借口不按照规定进行处理,丧失了内部会计控制应有的工作严肃性,造成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名存实亡。该情况下,即使内部控制建立了,也属于一纸空文,具有较高的操作难度,达不到内控制度应有的效果。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管理者缺乏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和组织机构等各种控制因素的影响,严重制约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造成了较多的工作漏洞,直接致使单位经济效益流失。
1.2成本控制方面缺乏
公立医院虽然根据自身的管理需要,以部分成功企业的管理模式为例,展开成本核算工作,但大多医院仍驻足于科室成本核算过程中,尚未形成相关体系。医院的成本定额尚未标准化、统一化,缺乏可比性,这就使医院成本控制丧失了依据和标准。错误的观念致使某部分医院实行超前分配,医院事业面临着一定的发展限制。
1.3医院在预算编制上闭门造车,执行困难
目前我国部分医院在进行预算编制时,主要由财务部门闭门造车,并没有对医疗市场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过的变化,而是依据上年的决算数据加加减减而成。其预算执行主观随意性很大, 预算管理又大多流于形式。致使预算报表缺乏详细项目和详细执行部门,造成医院在执行预算时脱节、可行性偏低,极大的削弱了财务预算的约束力,使预算执行失控。
1.4人员素质较低
人是内部控制系统的主要实施者,因此,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受到会计人员的业务和素质水平的制约。以单位现今情况而言,部分会计人员缺乏一定的专业职称和文凭,甚至无证上岗,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有的会计人员几乎不曾参加学习培训,会计人员之间不沟通不交流等,这些原因造成会计控制的松懈,缺乏职责操作意识,缺乏高素质、专业化的会计人员致使会计工作丧失了一定的主动性,会计人员缺乏责任性,无视相关财务法规,致使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档案弄虚作假,就更没有实行、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最后,对于新问题、新情况,内部控制制度的系统调整与补充不及时,固步自封,控制管理方法缺乏科学性,同时也影响了内部控制的实行。
2.完善医院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2.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内部环境为单位规定纪律和架构,内部环境对制定经营管理的目标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内部控制应从塑造单位文化、并增强职工控制意识为根本出发点,而医院内部控制涉及医院整体的经济活动,该种全局控制方法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相监督,要求医院各部门人员积极参与、共同实施。医院领导应当重视内部控制的建立,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整的内控制度。
2.2完善医院的授权批准与职务分离制度
医院应当按照相关原则设置组织结构,根据业务流程的特点对各科室、部门进行各岗位的具体划分,进行明确的责任界定,保证不相容职务之间互相分离,实现权利的制衡与监督约束。建立并完善单位的职责分离制度,以便查漏补缺,以保证医院资产安全。
2.3预算控制制度的建立
医院的整体经营活动就是其预算控制的范围,医院通过执行预算的检查与编制情况,对未完成预算原因加以分析,并对有缺陷的部分加以改进,保证各项预算的准确执行。医院预算控制应重视一下环节:预算项目的确定、预算程序、标准,审定与编制预算,授权预算执行、监控预算的执行过程,考核奖惩预算过程。
2.4完善医院的内部审计机构,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
缺乏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造成内部控制执行困难,医院内部应设立独立的审计机构,确保其监督权的有效实施。加强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内部审计制度,保证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对医院各项经济活动的合规、合法、有效性加以审核,并提出有利意见,以保证审计监督作用的充分发挥,实现全程监督的作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确保。依法行使审计的职能,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加强审计工作中单位领导的法律责任,保证审计资料真实完整、合法,遵守审计法争取做到严格执法、违法必究,对工作不认真、工作不按审计原则进行的人员应调离工作岗位,以保证审计信息真实准确。
2.5完善医院内部评价体系
内部评价主要分为健全性、适应性、一致性和成本效益型四方面,医院可以根据单位在这几方面的建立健全状况来判定其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是否全面,是否按照基本原则在各个环节实施了内部控制,各方衔接的紧密程度,订立监督检查机制;利用实用性对内控制度进行评价,看起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照搬照抄各种不合实际的控制模式,将会严重限制内控制度实施的效果;利用一致性对总体目标和内控制度进行衡量,确保期间的内控的准确性保证内控措施的配套;为保证内控制度符合医院的成本效益原则,就应当利用成本效益型进行评价,实施成本小于控制措施产生的效益时,那么,该措施可行,但单位不应仅考虑其经济效益而忽略其健全性,应保证二者的兼顾。
结束语
医院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可以有效推动医院管理制度的发展,使医院获得较大程度的利益,增强单位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保证内部管理结构的优化,使医院的经营管理更加科学、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耿建新,宋常主编.审计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王立彦.会计控制与信息系统[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陈芳,1979年,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财务科,会计师,从事会计理论方面研究。
3.简述财务会计的概念 篇三
审计部
钟静
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过程中,最常听到的概念不外乎风险、缺陷、有效性等等,这三个概念到底是什么关系,他们相同吗?是否有风险有一定有缺陷,有缺陷就一定控制无效?本文结合实际工作对这几个常用概念进行比较,探讨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一、风险
广义的风险是指偏离目标的不确定性,包括可能产生好的有利因素的可能性也包括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内部控制活动中的风险大多是指狭义的风险,即导致偏离组织目标、给组织带来合规、荣誉或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风险的几个理解要点:
1、可能性:并非一定要实际发生。有些事件现在没有实际发生过,不表示不存在未来发生的可能性。内部控制中通过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发生后的影响程度两个维度来衡量风险,即风险量化。
2、一旦发生会产生不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后果或损失:如果一项工作通过操作人员的管理可以超额完成组织目标、带来增值,一般不在内部控制活动中归入风险。
3、风险和环境有关,和具体每个人做的好坏无关,风险是固有的,一项活动他存在的风险与活动中涉及的环节和流程有关,但与每个操作者是否严格遵守制度无关,也就是说,没有严格执行制度不是风险。
二、缺陷
内部控制中的缺陷是指内部控制过程存在的缺点或不足,这种缺点或不足使得内部控制无法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内部控制评价正是要找出内控的缺陷,不断提高为内控目标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程度。COSO-IC(1992)和COSO-RM(2004)对控制缺陷下的定义:“已经察觉的、潜在的或实际的缺点,抑或通过强化措施能够带来目标实现更大可能性的机会。” 缺陷的几个理解要点:
1、缺陷和控制相关,有没有控制、控制执行得怎么样都涉及缺陷。
2、缺陷的存在使得无法实现控制目标,也就是说不足或缺点达到一定的程度,对实现控制目标构成影响时才称之为缺陷。在内部控制中,对缺陷的认定有明确的标准,例如穿行测试中一个控制点的样本中失败率达到一定水平之上则该控制点被认定为失效,对于失效的控制点就可认为是一个缺陷。
三、有效性
有效性是用来评价内部控制手段对于提高组织实现目标的作用,能够基本保证目标的实现称之为有效。当控制中存在重要、重大缺陷导致组织可能遭受严重经济或声誉损失、对实现控制目标造成严重影响的称之为无效。
我国的《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根据缺陷导致企业偏离控制目标的可能性大小将缺陷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将“可能导致企业严重偏离控制目标”的缺陷界定为重大缺陷、将“严重程度和经济后果低于重大缺陷,但仍有可能导致企业偏离控制目标” 的缺陷界定为重要缺陷;将“除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之外的其他缺陷”界定为一般缺陷。
在做内控穿行测试时,根据样本量的符合程度,内控人员也会对每个控制点得出有效、基本有效和失效的结论,但这个有效和有效性的概念不同,它用来描述这个控制活动在实际中有多大程度被遵循,而代表不了整体业务条线控制是否有效、是否能够不偏离控制目标。有效性的几个理解要点:
1、缺陷不等于无效。内控评价中内控无效有清晰的界定和标准,只有发现控制活动中存在有重大或重要缺陷,可能会导致组织控制目标偏离的情况下,控制活动才称为无效。
2、个别控制点无效不等于整体控制无效。整体条线的有效性要看测试过程中是否发现有会导致组织严重偏离目标的重要或重大缺陷,即使有时个别控制点失效,但由于该控制点所控制的风险固有风险较小或者同时存在其他的控制活动对该风险进行控制等原因而不会对整体目标构成重大影响,我们也不会将其认定为控制无效。
3、有效不意味着没有问题、也不意味着未来不会发生问题。内控评价是对一段时期内部控制的运行进行的评价,通过选取一定的样本进行穿行测试的方法进行验证,也许有些控制设计有缺陷,也许有些控制执行不到位,但当这些问题没有被发现产生实质性违规、舞弊、重大损失等构成重要或重大风险因素时,不会被认定为无效,但会作为一般缺陷在评价报告中提出,并要求进一步整改,以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
四、如何运用这几个概念和识别技术做好内控评价
风险、缺陷和有效性这三个重要概念贯穿于整个内控评价工作,是内控人员必须明确和进行专业识别的,也是内控人员交流和取得共识的基本前提。
1、内控人员必须加强专业学习,统一认识,规范内控语言。
2、识别风险是内控评价的开始,通过调查、访谈、测试发现缺陷是内控评价的主要方法,得出有效性结论是内控的目标,三者相辅相成,层层推进。
3、通过流程梳理和访谈工作形成的风险库可以作为业务条线评价的基础,简化每次评价工作,提高效率;通过对不同时期样本的测试和检查,可以对评价期间存在的设计和执行缺陷进行识别,并有利于进一步整改和完善;根据发现的内控缺陷评价整体内控的有效性,检查内控系统的运行效果和对组织目标实现的帮助。
4.财务经理岗位的工作职责简述 篇四
2、根据公司经营情况做好税收统一规划,合理的筹划涉税事务;
3、负责定期出具财务报表及管理报表,并进行必要的财务分析工作,从财务的角度提供决策建议;
4、负责与税务、银行、及其他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维护;
5、参与各分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
任职要求:
1、会计、财务管理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学历,中级职称优先;
2、8年以上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经验;
3、 熟悉财会、税务、银行等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
5.简述财务部职责内容 篇五
2.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公司财务制度和流程,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
3. 利用财务核算与会计管理原理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协助总经理制定公司战略,并主持公司财务战略的制定;
4. 全面负责财务部工作,监督公司各部门落实公司的各项财务制度情况并采取对应措施;
5. 负责公司年度、季度、月度预算的制定,并对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分析监察、必要时做出调整;
6. 参与公司各部门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并为绩效考核提供财务支撑;
7. 审核公司各种财务报表,提交财务管理工作报告;
8. 负责从财务角度对公司的各类投资计划、融资计划提出建议与意见;经过科学的核算分析后,提供最为经济的解决方案;
9. 制定公司资金计划,审批公司资金流向,保证公司发展的资金需求;
10. 负责与财税、金融、保险等部门保持联系,随时掌握国家相关政策动向,维护公司利益;
11. 负责公司的资产管理工作,定期对各类资产进行盘点与复核;
6.简述财务会计的概念 篇六
关键词:资本成本;会计;影响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4-0149-02
在目前的财务会计实务当中,通常只是关注债务资本成本,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利息,但是却没有对股权资本成本进行准确计算。这种会计及时方法具有较大的缺陷,无法准确反应企业的经营情况,因此需要建立资本成本会计,使企业的利益得到保障。同时在传统的财务会计当中,没有对债务资本的成本与股权资本的成本加以研究。而在资本成本会计当中则明确指出应用债务资本的成本与股权资本的成本不具备较大的差别,只是表现的方式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提高资本成本会计的重视度,使企业的权益得到有效的保护。
1 资本成本会计的理论基础
资本成本会计主要以是以企业的基本制度和市场的规则作为基础,其服务的主要对象为企业资本成本,并且把企业成本的理论融入到产权的内容当中,使企业的资本成本信息得到准确的统计,维护企业的利益。因此需要对资本成本会计的理论基础进行仔细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1 会计主体是现代会计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19世纪初期,所有权是进行财务会计重要条件。这是由于许多的企业使用合伙经营或者独立经营方式存在,而由所有者进行管理和集资的企业比较少。在这种经营形势下,进行准确确定股权资本成本不具备现实的由于,而债务资本成本却显得尤为重要。从所有者角度进行分析,可以知道所有者常常认为债权人是企业发展的“外人”,只有给予这些债权人所应该拥有的利润之后,所有者才能获得对应的利润。所以在社会经济发展不完善,并且企业的经营形式为合伙经营或者独立经营的形势下,需要寻找方法进行取得债务资本成本,而不是确定企业的股权资本成本。
但是随着经济市场的变化,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式也随之出现,并且得到人们的重视。这种变化导致时财务会计也进行了改革,使得以所有权为主的观念改变为主体观念,公司被人们认为使所有者进行独立的形态,其主要使通过与金融市场有关的企业进行联系获得需要的资本,也就是说从投资者的手中获得股权资本,并且从债权人的手中获得债务资本。在这种情况下的公司是一个独立的主体,而不只是债务的所有者,并且股东与债权人均为公司的“外人”。其只是为公司提供资本,而公司仍然保持着独立,这时就需要对公司的资本成本会计发挥作用,维护公司的权益。
1.2 成本是指在成本客体上耗费的全部资源的数额
现在生活中常见的财务会计实务中,只是关注债务资本成本,即人们常说的利息,但是却没有对股权资本成本进行准确计算。同时有专家认为在利息费用不但包含着企业的债务资本成本,也包含着股权资本成本。而会计当中常遇到的债务资本成本和股权资本成本,以及企业的人工费用、材料支出等成本事项没有较大的差别。这是由于债权人是为了获得利益才会给公司提供所需要的资本。而这种利益被人们称为“利息”,也可以被称为企业的债务资本的成本。同样的,股东也是为了获得收益而给企业提供资本,这种收益就是企业的股权资本的成本。
从表面上看,债务资本成本和股权资本成本沒有差异,只是表现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是在从表现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知道股权资本成本使隐性成本,而债务资本成本则是显性成本。
2 建立资本成本会计的意义
企业通过建立资本成本会计,不仅可以将经营权利由股东手中转移到经营者手中,也可以提高准确的会计计算提升决策的准确度,从而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2.1 建立资本成本会计的现实意义
建立资本成本会计的目的在于综合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的内容,提高会计管理的有效性。在进行管理会计计量与确认的时候,所涉及的成本不仅需要包含显性成本,也需要包含隐性成本。但是目前所使用财务会计方法多是对显性成本,而忽略了隐性成本。如果没有对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的内容进行综合,容易导致企业的会计结果出现错误,影响了企业的经营。
因此建立资本成本会计可以有效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其不但可以弥补了综合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对成本计算存在的缺陷,也可以有效提高企业进行统计投资收益的准确度,从而说明建立资本成本会计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2.2 建立资本成本会计的经济意义
建立资本成本会计有效实现企业对会计利润的有效性,也可以有效完善的会计学成本的计算。在目前常见的财务会计方法统计下,净收益包含企业净利润和企业资本成本这两个方面[1]。但是如果将股权资本成本算入到企业净利润当中,则会使企业的净利润出现虚增的情况,使企业的经营情况无法得到准确的评估。通过建立资本成本会计可以减去企业的净利润出现虚增的部分,使企业的净利润可以准确地表现出企业的经营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学的净利润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经济增加值[2]。经济增加值已经成为准确考验企业业绩情况的重要指标,并且可以准确地表现出现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与所需要支出的资本成本存在的差距。可以解决了使用不同方法对企业利润进行评估的差别,使企业的真实经济情况得到显示,从而可以知道建立资本成本会计具有显著的经济意义。
3 建立资本成本会计对相关方面的影响
建立资本成本会计不仅可以提高会计计算的准确度,也可以促进企业的改革,从而可以说明建立资本成本会计对维护企业的利益具有重要的作用[3]。
3.1 对会计计算的影响
首先是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影响。资本成本会计观念的提出会动摇了以往资本要素的地位,并且明显打破了传统会计方法所引起的局限性,使企业的利益得到有效保障。资本成本会计的出现可以联系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内容,使企业的利润得以准确显示。
其次是对会计核算的影响。按照资本成本会计的计算方法,企业的资产总和为主要的权益、股东权益、债权人权益的相加总和[4]。企业、债权人、投资者的权益均得到有效的显示,有效解决了以往会计计算权益的片面性。同时股权资本成本会计的出现会让企业的成本出现改变。比如利息费用会被扩展为企业的资本成本,不仅包含了股权资本成本的内容,也包含了债务资本成本的内容,使得利息费用不再被人们当做期间费用,而是被当做成本核算处理的内容。
最后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不论企业盈利还是亏损,给企业提高资本的投资者均可以获得股权资本成本,也就是说企业的经营风险需要经营者进行承担,可以有效减少企业制作虚假账目的几率,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在以往的会计当中将股权资本成本算入到企业净利润当中,则会使企业的净利润出现虚增的情况,使企业的经营信息的真实性明显降低,甚至导致企业领导者出现决策错误的情况。而建立资本成本会计之后,可以是经营者及时接收来自市场风险的资料,提高决策的准确度。同时有效避免了净资产收益计算错误所引发的影响,使企业得以顺利经营[5]。
3.2 对公司发展的影响
经过对资本成本会计的正确处理,使得企业的经营风险需要经营者进行承担。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经营者需要得到更多的权利,才能有效承担风险,从而强化了经营者的重大决策权。并且使董事会所拥有的权利明显减少,但是为了使其监督职责得以顺利发挥,就需要对公司法进行整改,才能满足现实经营的需要。
首先可以把监事会与董事会进行统一,设置一个专门的监事机构,使其的监督权利得以顺利实现。而经营者则要每个月进行送交当月的财务报表,并且使其保留处置或者解雇经营者的权利[6]。这个监事机构可以由债权人和投资者进行组成,其虽然可以读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监督,但是如果没有执行自身监督职责,则要承担对应的责任。
其次在企业获得利益的时候,需要按照既定的比例进行抽取风险准备金。如果风险准备金已经到达股东权益的一半的时候,可以不再进行抽取。其作用在于将企业出现经营失误的时候,可以使用风险准备金进行弥补亏损,维护债权人和股东的利益。
最后当经营者进入企业的时候,需要得到股东的一直同意才能进入。而且经营者需要提供一定的风险准备金。当监事机构发现经营者出现决策错误,提高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则要使其解决问题或者提高所提取的风险准备金数量,维护企业的利益。
4 结 语
建立资本成本会计的出现,虽然可以使经营者获得更多的权利,但是也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资本成本会计是在维护企业利益的前提下,使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所获得的利益进行紧紧相连,从而提高经营者决策的谨慎程度。同时也可以使经营者可以脱离利润的束缚,多投资于长期稳定的项目,而减少短期获益大的项目,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另外经营者具有明显的受托责任,可以有效反应了经营者对企业的发展的职责,其需要通过正确的决策,才能在维护企业利益的同时,维护自身的利益。总而言之,建立资本成本会计不仅有效保障债权人和股东的利益,也可以提高经营者的权利,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剑.资本成本决策研究[J].财会学习,2016(10):120-121.
[2] 汪平,邹颖.资本成本之谜:到底如何估算资本成本[J].财会通讯,2015
(28):85-86.
[3] 吴剑涛.资本成本与融资成本的关系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05):
74-75.
[4] 张苒.新形势下对资本成本的再审视[J].商业时代,2015(26):96-97.
[5] 邢冬菊,金萍.论资本成本会计[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
(03):336-337.
7.写财务报告分析一般分为企业简述 篇七
财务分析报告(模板)
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xxxxx公司于2001年2月的在 XX市注册成立后,公司全体员工一边进行基本建设前期准备工作,2001年5月开始开展正常的营销业务,对目前的经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公司本月采购、销售地瓜58.246吨,实现销售收入X元。销售毛利265000元。本月业务所涉及的货款已经全部付清或收回。
二.本月应缴税金项X 元.其中增值税X 元;城建税X 元;教育附加3X元;地方教育附加X元;印花税金X元。
三.现金流量分析:
根据你的本月现金流量表做基本的流入、流出、结余的分析。分析对利润的影响或潜在影响,四.基本建设投资情况
1.2002年3月至本月底共取得土地出让面积:XXX亩,出让金XXXXXX元。
2.支付前期工程款XXXX元,此款主要为场地整理用的土方工程款。在“在建工程”中反映了1000元,余下的XXXX元因为当月没有取得发票,在“其他应收款”中反映。
3.2011年3月至本月底。共购进办公用固定资产XX台套,价值XXXX元。购进办公、生活用低值易耗品XX台/件,价值XXXXX元.4.2002年3月至本月底累计发生项目前期费用支出XXXX元,员工的工资薪酬未定及保险等费用未计入。费用明细见附表。
5.2005.6月份的基建工作:
(1)场地平整(土方工程)继续进行,计工程量在X万方左右,工程金额在XX万元左右。
(2)围墙建设,按工程量付款,工程金额预计在XXX元左右。
(3)。办公楼已经收尾,工程结算报告在审查中,预计需要支付工程款300万元。
五.对以后工作的建议:
1.目前基本业务,存在着较大的财务和税收风险。公司在加快基建工作的同时,应有计划地加大回收网络建设的力度,为基地建设完成,大量开展业务打好基础。
2.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根据国家的有关文件,制定、完善(含日常管理、营销、基建、财务等)的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并做好管理制度的贯彻和执行。应通过加强培训、使每一位员工熟悉每一项管理制度,贯穿于具体日常工作中。
3.建立、健全、完善工资体系,及时发放工资,及时为员工缴纳企业应负担的保险等费用。这样能稳定员工,增加员工的信心,进而发挥每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8.简述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篇八
【关键词】 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1. 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
1.1电力企业缺乏精密全面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首先是电力企业财务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有待进步。在理论中,很多电力企业简单的设定单一增长率或者某一指标,招致预算编制的办法不科学.或者是使预算流于方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确保编制预算要依据企业的业务方案以及战略规划来停止。
其次就是对财务预算管理的认识的片面性。企业财务管理办法落后。首先是企业财务软件运用不统一。企业内部的信息规范不统一,财务软件应用反复现象比拟严重,而且呈现财务信息共享水平不高。财务信息在一个电力企业集团内部缺乏必要的控制和集中,与此同时。电力企业的各种专项业务信息不能完成及时的传送和共享,构成诸多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孤岛。使得包括财务信息在内的各种业务信息数据按纵向和横向分割不利于信息及时传送。其次是企业财务管理办法过于滞后,电力企业的财务部门普通都具有相对较多人数的财务人员以及管理人员,但是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却发现,财务上无法及时精确地提供一个电力企业高层所关怀的财务信息。事关严重的电力集团企业的资金流、企业物流以及信息流却未能及时有效地构成共享和集成。这其中也包括不少财务人员只能在每一笔经济业务实践发作之后才遵照财务会计言语停止会计凭证的编制以及财务信息的记账和报账等。
1.2企业财务管理认识淡薄
局部电力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一些管理者管理认识淡薄,使得企业的管理活动仅仅局限于对消费运营活动的管理,没有给予财务管理足够的注重。
1.3财务管理的目的定位不精确
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作为电力企业运营管理的中心环节,是以价值化、资本化管理为特征,并以价值和资本的增值为目的的一项管理活动。很多企业错误地把追求利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在我国国有经济占主导位置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性下,企业财务管理目的既要争取最大利润以照顾到企业一切者的利益,也需求统筹其他主体的利益,服从于国度宏观调控的请求,真正做到效率优先,统筹公平。
1.4企业财务控制不到位
一些在方案经济时期构成的如行业过度垄断、政企不分、糜费严重、消费效率低下、缺乏本钱、效劳和开展认识等问题仍限制着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展开;在有些电力企业中,股权构造存在较为严重的“一股独大”的现象,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滥用职权,对经济活动越权管理,没有科学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呈现了自我监控才能降低、财务次序紊乱、会计根底工作单薄、缺乏风险控制系统等问题。
1.5财务风险与危机不可防止
普通而言,电力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有政策性风险、运营性风险、投融资风险、本钱控制风险等。随着电力体制变革不时深化和市场经济开展的不时深化,电力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遇到的财务风险管理的应战也越来越严峻。但是电力企业的风险认识还没有进步到应有的程度,没有构成良好的财务风险认识,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还不健全。因而,增强和完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是电力企业可持续开展、提升企业本身竞争力的前提。
1.6财务人员素质有待进步
我国的电力企业近年来管理相对封锁,没有将科学现代的财务管理制度归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加上企业内部不注重高素质财务人员的培育,使得财务管理人员的观念滞后、学问欠缺、缺乏创新肉体和控制学问的主动性,不具备将会计信息转化为企业的决策信息资源的才能,不能为电力企业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倡议,限制了企业将来的生存和开展。
2. 我国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资源配置是现代财务最根本的职能,财务的这一职能是经过财务决策完成的。这一切都是从资金运动开端到资金增值完毕,详细包括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消耗、资金收入与分配,其目的是完成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学问经济时期,企业价值更多地表现为对学问和智力的占有,因此企业的活动应该从学问积聚开端,到学问增长完毕,详细包括学问和财富的获取和分配。在学问流转的过程中,企业也需求资金,但不是主要的。资金的筹集和投放应当盘绕学问投资来停止。由此招致在学问经济时期,必需对电力企业财务管理观念、财务管理目的、财务管理内容停止大的创新。
2.1创新财务管理目的
企业财务管理目的总是与经济开展严密相连的,总是随着经济形态的转变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时变化。由于企业在消费中大量采用新技术、新能源,企业将减少环境污染和对自然资源的掠取性消耗,注重进步产质量量特别是售后效劳,增加就业时机,企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得到较好的表现。在消费中,原来以追求企业本身利益和财富最大化为目的,必需转向以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综合管理为目的。因而,企业认识到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和员工队伍就有了取得财富和更多学问的可能。此时取得优秀人才,构成最佳学问构造及良好的学问活动次序便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本目的。
2.2创新财务管理内容
传统的财务管理是对企业有形资产确实认、记载、计量、报告、评价。但是,往常我们必需对财务管理的内容停止创新,以顺应新时期对财务管理提出的新请求。在电力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内容的创新主要表如今以下两方面:
第一,本钱管理方面。本钱管理的目的在于在保证产质量量的前提下,发掘降低本钱的潜力,到达以最少的消费消耗获得最大的消费成果。对电力企业而言,本钱降低反映在电价上就是电价降低,电价降低可为工业消费和国度产品在世界市场上进步竞争力带来益处。电力企业为确保长期竞争优势,要对原有的本钱管理制度停止变革创新。
第二,财务决策方面。财务决策是财务制度全面开展的趋向之一。是现代电力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局部。财务决策在电力企业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投资决策和定价决策上。电力行业为资金密集型企业,因而事前投资收益剖析就尤为重要,财务剖析结果是投资决策的重要根据。
2.3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意义
2.3.1财务管理创新有助于企业管理
随着电力系统的企业化停止,电力企业的产权构造向多元化开展,也呈现了一切权和运营权的两全别离,产权一切者不只关注企业当前的运营成果,也关注企业的开展前景,不只关注企业当前的利润,而且关注企业将来的营利才能和开展才能。不只关注利润的总额,而且关注利润的质量。而这一切都是由企业的管理所决议的,其中财务管理是电力企业盈利的关键,这必然请求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不时开展和创新。因而,电力企业停止现代财务管理创新是电力企业优化管理的必然,更是现代企业制度请求的必然。
2.3.2财务管理创新能促进企业资本运营机制的运转展开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是使企业和投资者得到最大限度的财富,即满足资本利润最大化的请求。要使资本真正可以完成利润最大化的功用.就必需树立和完善资本运营机制。必需促使企业依照资本运营机制的内在请求停止运作,普遍有效地停止资本运营。资本运营机制就是对资金有效管理、控制和运转的机制,这必然离不开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因而,停止财务管理创新是企业资本运营机制运转的必然需求。
结语
电力企业应该充沛注重财务管理的作用,依据本身财务活动的特性,树立一套合适本人开展的财务管理形式,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使财务管理更好地为企业效劳。
9.十大财务概念 篇九
PMP考试必须掌握的十大财务概念----本博客内链接:
1、现值:
2、净现值:
3、内部收益率:
4、收益成本比率:
5、投资回收期:
6、三种折旧法:
7、成本帐户:
8、收益递减律:
9、全生命周期成本:
10.简述财务会计的概念 篇十
资产=权益(1)
笔者认为,这是不对的。在各种经济业务发生后,会计等式(1)的变化不外乎是以下两种情况:
(1)等式两边同时变化,则“同增同减”。如资产增加,则权益增加;资产减少,则权益减少。
(2)等式只有一边发生变化,则“有增有减”。如资产不变,权益内部有增有减;权益不变,资产内部有增有减。
显然,这两种情况正好就是增减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而不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这说明,会计等式(1)不是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不能作为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其原因是这个等式是错误的。因为资产和权益并不相等,而是性质相反,数学符号也相反。用等式表示,应该是“资产=-权益”,即“资产+权益=0”。“资产+权益=0”才是正确的会计等式,“资产=权益”仅仅是反映在忽略数学符号的情况下资产和权益的绝对值相等这一特定情况。
可见,作为借贷记账法理论依据会计等式应该是:
资产+权益=0(2)
在会计等式(2)里,不管是几个要素同时变化,还是仅有一个要素内部变化,都只有一种情况发生,这就是“有增必有减,增减必相等”。如资产增加,则权益必减少;资产不变,则权益内部有增有减;权益不变,则资产内部有增有减。假设符号“借”表示增加,符号“贷”表示减少,则等式的变化情况又可表述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正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由此可见,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应该是“资产+权益=0”。如何理解借贷记账法的会计等式
众所周知,现行的会计系统是以“资产=权益”(即会计等式(1)),而不是“资产+权益=0”(即会计等式(2))为基础的。这两个会计等式明显不一样。难道几百年以来所用的会计等式就错了吗?
2.1 从纯数学的意义来看,两个会计等式是完全等效的在“资产=权益”里,权益的值是取的绝对值,因而是正数。而在“资产+权益=0”里,权益的值是其实际值数。权益的实际值和资产相反,是一个负数。因此,“资产+权益=0”反映的是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相加,二者正好相互抵消这一现象。可见,这两个会计等式本质上并没有区别,只是表示方法不同而已。
2.2 从经济意义上看,两个会计等式反映了对会计核算对象的不同理解
尽管两个会计等式都是成立的,在数学上是等效的,但这两个会计等式所表达的对会计对象的认识是不同的。
会计等式体现了会计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而会计要素又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因此,会计等式的表述形式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会计对象的认识。下面分析两个会计等式对会计对象是如何理解的。
2.2.1 对资产和权益的关系理解不同
“资产+权益=0”认为,资产和权益是一个整体,可以放在一起进行直接的加减运算。会计对象就是由这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即“会计对象=资产+权益”。“资产=权益”则认为,资产和权益是同一个会计对象在两个不同角度上的反映。二者不能放在一起进行直接地加减运算。会计对象可以具体化为资产和权益两个会计要素,但这两个要素不能相加减。
2.2.2 对会计对象的整体性质理解不同
“资产=权益”认为,会计核算的对象是资金及其运动,其总体即为资金的总额。“资产+权益=0”则认为,会计对象的值在整体上“=0”。
为什么会计对象整体会表现为一种为0的“中性”状态?这要从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由于矛盾的基本平衡而使事物呈现出为0的“中性”状态,并相对稳定,这种情况在世界上是普遍存在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并且往往在整体上表现为“0”的。例如,电是正电和负电的对立统一,一个物体往往由于所带正电荷和负电荷相等而表现为不带电。又如,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对立统一,二者却往往相互抵消,物体表现为相对静止。再比如,原子中有质子、中子和电子,相应地科学家也发现了反质子、反中子和反电子,乃至于与物质世界相对应地,存在一个反物质世界。而正物质和反物质相遇就会变成0(“物质湮灭”)。自然界是这样,社会也是如此。如法律上的权利义务相辅相成、市场中的供求平衡都使主体在总体上呈现出为“0”的“中性”。企业是一个享受民事权利、同时又承担民事责任的主体,资产(企业所拥有的一种经济权利)和权益(企业所承担的一种责任)是对等的,两者相互“抵消”(资产+权益)后企业的“净权利”为0。
2.2.3 对资产和权益属性的理解不同
“资产=权益”认为,资产反映资金的占用,权益则反映了资金的来源。都是资金在不同角度上的反映,都是正数。但不能相加减。资产和权益是一种平行、对等的关系。资产和权益并不是一对矛盾,仅仅是数量上相等的两个独立的对象。而按“资产+权益=0”,资产和权益一正一负,性质相反,但又可以共居于一体,可以放在一超相加减,具有同一性。可见,资产和负债构成会计对象内部的一对基本矛盾。
笔者认为,“资产=权益”仅仅反映了会计核算对象内部的一种表面上的数值平衡,而“资产+权益=0”则揭示了会计核算对象的本质和总体特征。3 借贷记账法核算的对象是什么,借贷符号的含义是什么
借贷记账法核算的对象也就是会计核算的对象。如前所述,借贷记账法核算的对象就是“资产+权益”。如何理解?
如前所述,资产和权益是一对矛盾。一正一负,性质相反,表现了二者的对立性;而另一方面,二者又共居于一体,可以汇总计算,表现出 二者具有同一性。弄清了这种同一性的内容,也就弄清了会计核算对象的实质。
资产和权益的共同本质是什么?笔者认为,是经济利益。事实上,财政部早在2000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各要素就是这样定义的:
第12条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第69条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第79条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第84条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第99条 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企业会计制度》把每一个会计要素都定义为企业经济利益。由此可知,会计核算的对象就是企业的经济利益。概括地说,会计核算的内容无非就是资产和权益两个方面,其中资产是企业所拥有的经济权利,属于正项的经济利益,是经济利益的增项,资产增加则企业的经济利益增加;权益则是企业承担的经济义务(包括对债权人承担的偿债义务和对所有者承担的受托经营义务)。义务和权利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说资产是企业所拥有的正项的经济利益,那么权益则是负项的经济利益,是经济利益的减项,权益增加则企业的经济利益减少。
明确了会计对象的本质,则借贷的含义就变得非常简单了。借表示企业经济利益的增加,贷表示企业经济利益的减少。也就是说,借就是“增加”的意思,贷就是“减少”的意思。具体分析如下:
(1)借项业务。借资产,表示资产增加,显然反映企业经济权利增加,即经济利益增加,对企业“有利”;借权益,则反映企业承担的经济义务减少,同样对企业“有利”,同样表示企业的经济利益增加。所以,不管是借资产还是借权益,都是反映经济利益增加。
(2)贷项业务。贷资产,表示资产减少,显然反映企业经济权利减少,即经济利益减少,对企业“有害”;贷权益,则反映企业承担的经济义务增加,同样对企业“有害”,同样表示企业的经济利益减少。所以,不管是贷资产还是贷权益,都是反映经济利益减少。“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是一种巧妙的创造吗
诗人歌德赞美借贷记账法是“人类智慧的绝妙创造”。但笔者认为,与其说借贷记账法是一种绝妙的发明创造,还不如说是对会计对象的一种深刻地、科学地认识。
人们一般把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作为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由此产生的认识就是,借贷记账法在把资产账户设计成“借增贷减”,同时对权益账户来一个“反其道而行之”,规定权益账户为“借减贷增”。就是这么巧妙地一设置,使记账工作变得非常科学、简明、方便。于是人们认为,借贷记账法是一种“绝妙的创造”。
然而,笔者认为,这样理解借贷记账法是不正确、不深刻的。借贷记账法实际上并不是一种精巧的设计、机智的巧合、巧妙的创造,甚至谈不上是一种创造。它是朴实无华的,甚至可以说它没有丝毫的技巧。但它确实是非常深刻的、非常科学的!
借贷符号的含义再简单不过,借就是表示会计对象增加,贷表示会计对象减少。由此可见,借贷记账法是会计对象变动的直接体现,是经济活动的一种自然而然的反映。
最简单的理论也许就是最深刻的理论,最简单的方法也许就是最科学的方法,最原始、最直接的设计也许就是最成功的创造。借贷记账法其实是很简单的,不应该把借贷记账法神秘化、复杂化、甚至不可知化。
答案补充
http:///guanlixi/glx_jpkc/data/lxkj_gzy.ppt这是一个讲解会计要素的ppt希望对你有帮助 无敌小菜虫虫
11.试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 篇十一
关键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目标;会计要素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成为西方会计理论研究的主旋律,并对会计准则的制订和修订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在引进国际会计惯例的同时,也借鉴西方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针对我国当时的国情,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企业会计准则。本文就当前在我国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设想。
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涵义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也称财务会计概念结构(Conceptual Framework of Financial Accounting,CF),是一套把目标和有关联的基本概念联结起来的凝固体系,是用来指导并评价会计准则的基本理论框架,目的在于指导会计准则的制订与应用。其专门术语最早出现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1976年12月2日公布的《关于企业财务报表目标的暂行结论》、《财务会计和报告概念结构:财务报表的要素及其计量》和《概念框架研究项目的范围与涵义》等三个文件中。
二、国外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现状
目前,各个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在研究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按照FASB的解释:概念结构一项章程,是一个具有相互联系的目标和基本原则的首尾一贯的体系,它应导致相互一致的会计准则的产生,并规定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的性质、功能及范围。其内容主要包括:(1)确认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目标;(2)对财务报表要素作出定义;(3)评估财务会计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4)解决如何对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5)分析某些重大财务会计问题。
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发布了一份名为“财务报表概念”的文告。该文告认为,财务报表概念的目的是描述那些指导建立和使用通用目的会计原则的概念。它所讨论的概念主要有财务报表的目标、效益与成本约束、重大性、信息质量、财务报表要素、确认标准、计量、公认会计原则等。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原则报告”与美国FASB相类似。该报告的第一段作如下界定:原则报告确立了指导对外财务报表编报的概念,其主要目的是为会计准则委员会制订与审查会计准则,提供一个内在一致的参考框架。它还可在特殊情况下为选择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提供依据。
澳大利亚的类似文件称为“会计概念报告”。与上述国家的概念结构不同之处在于,澳大利亚的这份文告在其前言部分明确说明;会计概念报告确定了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编报所必需遵守的基本概念。即:它们直接被财务报告实务所遵守,而不像上述国家那样,通过影响会计准则来间接影响会计实务。当然,澳大利亚的这份文告还有一个不同之处,就是:强调会计准则是概念报告的补充,在特殊的情况下,准则可改变概念报告的要求,当准则与概念报告发生冲突时,准则具有优先权。
综观西方各国现有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会计准则的制订者、会计报表的编制者和使用者以及审计人员等,无疑是一份十分有意义的文件。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并不是万能的:一方面它不能解决所有的会计问题,因为概念本身必然要受到理解力的影响,环境因素有时也影响特定的某项具体会计准则,而且概念本身也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发生变化;另一方面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本身也不是尽善尽美,仍存在不少缺陷。
三、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设想
(一)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原因
我国关于会计准则的广泛介绍和普遍争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的公布和实施,使我国的会计准则在重大方面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一致或协调。尽管如此,我认为目前我国已经发布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存在尚未形成严密的逻辑体系、缺乏广泛的适用性、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的功能混用等问题,还不能承担起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功能责任,而且也不符合国际上一般将概念框架单独制定公布的通行做法。为此,我国有必要将会计的基本概念从准则或制度中分离出来,独立地制定并公布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二)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基本原则
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关系到我国会计未来基本走向以及其经济功能发挥好坏的大事,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1.总体性原则。即事先上要有一个总体设想,包括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成内容和层次关系,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制定的组织、程序、日程安排以及预期达到的阶段目标和最终目标。
2.一致性原则。即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各部分之间应保持严密的逻辑性、协调性、统一性,避免概念上的矛盾,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概念系统。
3.立场中立原则。在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要坚持不偏不倚,保持中立性,不偏向任何一方利益集团。
4.超前性原则。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要为今后发展会计准则提供指南,其本身必然在对目前和未来一定时期的会计环境的客观把握的基础上保持适当的超前性,特别是在我国经济正处于迅速发展变化的初级阶段,更是如此。
5.国际化原则。会计国际化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要求,为实现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制定应体现会计国际化的趋势,尽量在基本概念、原则上与国际会计保持一致。
(三)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层次和基本内容
结合我国国情,我认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包括会计目标、会计对象和会计假设三项内容;第二层次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即会计要素、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第三层次包括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与财务报告四部分内容。
所以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绪论。具体包括制订 宗旨、适用背景和范围,财务会计目标,财务会计与报表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等。(2)财务会计基本假设和核算原则。(3)财务会计要素的定义。(4)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5)财务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记录。(6)财务报告。
(四)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名称
建立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理论是必要的,但名称是否有必要也叫“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还是仍然沿用原来的“基本会计准则”?我认为两者都不合适,原因是:(1)“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名称不适合我国国情,对多数国人来说其含义太深奥。(2)“基本会计准则”的名称含义太含混,不利于人们理解其内在的功能和性质,人们很容易混淆它与具体会计准则的关系。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称呼应该既通俗易懂,又能反映出它的本质,比如可以称其为“会计准则理论”、“会计准则的基本理论”、“会计准则的框架理论”等,这类的称呼有三个特点:(1)浅显易懂;(2)能反映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本质:一种理论;(3)能揭示它与会计准则的关系:指导与被指导,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基于上述,我个人提出了建立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体系的一些想法,至于是否可行,尚需经过实践的检验。(作者单位:凤庆县审计局)
参考文献:
[1]葛家澍 “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理论和方法的若干基本观点”,财会月刊1995,(2)
[2]李心合 关于制定中国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若干问题[J] 会计研究 1996,(12)
[3]陈国辉等 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J] 财经问题研究 1998,(5)
[4]葛家澍 建立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总体设想 会计研究 2004,(1)
12.简述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提纲 篇十二
毕业论文工作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应做到:
1、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工作,认真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书中规定的各项任务。论文力求做到观点正确,方法科学,技术先进。
2、围绕毕业论文主题开展调查研究。掌握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收集必要的数据资料,查阅和使用有关技术资料工具书,通过计算、绘制图表等工作提高从事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工作的能力以及编写文件的能力。
3、领会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理论和实践的正确关系,培养严格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
4、论文内容杜绝抄袭。如果论文中需要引用其他论文的观点 、理论、方法、流程等内容,必须在论文中注明参考文献,文责自负。
13.探讨资产概念的会计与税法异同 篇十三
关键词:资产的概念异同对策
一、 资产的概念
(一)会计方面的资产概念。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明确规定,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该定义强调了资产的三个特征:
1.资产的实质是具有服务潜力,能为企业所利用,把潜力释放出来,就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预期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单位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并不是偷逃税款,但有可能是为了套取上级的财政拨款或者专项资金,这样的行为的危害绝不仅仅是经济利益上的损失,而且包括对政府等单位的公信力的侵害,因此这种危害应当更加严重,而刑法中并未有相应的法条对接。
刑法中第161条规定的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的犯罪主体只是公司,并不包括其他企业形式。《刑法》在主体上有所限制,如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仅适用于公司制企业,相对于会计秩序混乱状况而言,其惩治力度仍显不够。[4]而我们知道,其他企业提供虚假财会报告有可能是为了获得社会公众的投资、借款等行为,此时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仍然可能严重损害其他人的利益,而刑法中并无对应的犯罪。
《会计法》与《刑法》的对接出现了若干的真空,导致会计法中规定的数项法律责任无法得到有效的实现,因此有必要在未来的刑法修订案中加以规定,以期能实现会计法规定的若干刑事责任能有名有实,从而保障会计法治的实现,促进会计秩序的良性健康发展。
三、现行《会计法》有关刑事责任的条文修改的思考
《会计法》作为全面规范会计行为的基本性法律,在规定具体的会计行为之后,专章规定有关的违反会计法的责任也是正常的,而在责任中规定相应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是对前述会计行为的保护。但在刑事责任的规定中,笔者以为,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注意和刑法的衔接。在刑法中并未有直接的会计造假行为等直接的规定,会计上的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都是为了编制一个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而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往往是为了偷逃税、发行股票甚至是清算中少付或者不付给债权人等目的。《会计法》在规定相关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注意目前已经被刑法认定为犯罪的行为有哪些,不能想当然规定某些行为构成犯罪。会计法与刑法的不协调在有关词语的含义上指称不同,比如:刑法中的单位领导人和会计法中单位负责人的含义并不相同。刑法第255条规定的是单位的领导人,会计法规定的是单位负责人。两者的不同规定,应当在法律进一步修订的时候加以完善。单位领导人的范围要超出单位负责人的范围,在会计造假中或者受打击报复的,其产生影响力的不仅仅是单位的负责人,而且包括单位中有关的有职权的领导人,如国有企业中的党委书记则当然可以对会计从业人员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是注意语言上的表述。在《刑法》的修正案不断更新的时候,《会计法》应当考虑立法用语的技巧。《会计法》是规范会计行为的一个基本法,如果法律条款过于具体琐碎,则会导致权威性、独立性不强。[5]会计法规定的核心更多的应当是行政责任,作为一部社会管理秩序的经济法,会计法应当注意自己的定位,有关的民事责任在法律责任中可以单独一条进行规定,“因会计违法造成国家、集体、第三人利益损失的时候,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而有关的刑事责任也可以照此表述,“有本章规定的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这种分立式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规定,《会计法》将变得更加具有执行性,刑事责任由专门的《刑法》规范,可以避免《会计法》规定与《刑法》规定的不一致之处,使《会计法》更加简明和可执行,民事责任按照民法和侵权法等的规定由当事人自主选择也符合当事人自愿的处分权利的原则。
三是必要的时候在刑法修正案中增设“扰乱会计秩序罪”。《会计法》第42条规定的若干行为,部分内容在其后的43-47条都有了对应性的规定,同时部分行为也成为刑法中规定的犯罪的手段,已经被吸收。但还有部分行为在刑法中并未有相应的刑事责任,如企业(不是公司制的企业)出具虚假财务会计报告骗取银行贷款,机关事业单位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套取财政拨款等行为,对于这些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应当规定相应的罪名加以处治,扰乱会计秩序罪则可以囊括这些严重危害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刘燕.《会计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2]李光忠.《会计法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财会通讯》1995 年第 9 期.
[3]李明辉.《浅谈会计人员法律责任》,《财会月刊》2004年第2期.
[4]陈韶君,郑敏:《论会计法与相关法律制度的协调与对策》,《财会通讯》2005年第9期,第86页.
[5]李振华.《会计法律责任若干问题研究》,《大众商务》2009年第1期.
[6]陈新.《论〈会计法〉法律责任制度的完善》,《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20期,第259页.
【简述财务会计的概念】推荐阅读:
简述企业财务报表分析10-03
德育的概念简述06-15
电大会计制度设计简述题10-31
财务会计中成本的概念08-15
审计思路的简述11-08
简述幼小衔接的策略11-27
简述幼儿文学的特征01-17
简述电力机车的特点08-02
简述博士论文致谢的思考01-20
简述教育现代化的内容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