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与开发 实习报告(精选12篇)
1.旅游规划与开发 实习报告 篇一
旅游规划与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
一、总论
1.申请项目的概述。应包括项目的主要内容、创新点,项目的主要功能等。
2.简述项目的社会经济意义、目前的进展情况。
3.简述本地区建设该项目的优势和风险。
4.项目计划目标
◆总体目标。包括项目执行期间(从项目起始时间到计划完成时间)计划投资额;项目完成时达到的目标、实现的年接待能力等。
◆经济目标。包括项目计划完成时累计实现的旅游收入增加值、旅游外汇收入、净利润等。
◆技术、质量指标:包括项目计划完成时达到的主要技术与性能指标(需用定量的数据描述)、执行的质量标准、通过的国家相关行业许可认证及企业通过的质量认证体系等。
◆阶段目标。在项目执行期内,每一阶段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包括进度指标、技术开发指标、资金落实额、项目建设情况、实现的旅游收入等。每一阶段目标应是比较详细的、可进行考核的定性定量描述。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比。列表对项目实施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详细比较。
二、旅游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成熟性分析
1、项目的技术可行性论述
2、项目的成熟性和可靠性论述
三、旅游项目产品市场调查与竞争能力预测
1、本旅游项目产品的主要功能,目前主要客源市场的需求量,未来市场需求预测;旅游项目产品的经济寿命期,以及该项目目前处于寿命期的阶段。
2、本旅游项目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替代进口或出口的可能性,预测本旅游项目市场占有份额,以及近期内市场占有率的增长情况,并说明预测的根据。
四、旅游项目实施方案
1、旅游项目开发计划
详细描述项旅游目开发工作、准备工作、市场开拓工作的进展计划,以甘特图(注)的形式列出,并明确标出完成各项工作预计所需时间及达到的阶段目标。
2、旅游项目建设技术方案
论述该旅游项目的技术路径,并说明在开发过程中将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法和预计实现的技术参数。提出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备选方案。
3、营销方案
论述本旅游项目产品主要的目标市场以及该旅游项目的销售和服务网络等。
4、其它问题的解决方案
简述旅游活动过程中的“三废”情况及处理的措施和方案。
五、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
1、投资预算
近期完成的投资额,即提出申请之前该旅游项目已实现的投资额,并分项说明资金来源及主要用途。估算本旅游项目在执行期内的计划新增投资。
根据项目计划新增投资情况,编制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和流动资金估算表。
2、新增资金的筹措
对新增投资部分,需阐述资金筹措渠道、预计到位时间、目前进展情况。
3、资金使用计划
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和筹资方式,编制资金使用计划。
六、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1、项目投资成本分析
按财务制度的规定,估算项目产品的年运营成本和期间费用,并提供计算运营成本的基础;说明对旅游项目运营成本产生负面影响的主要因素以及可采取的对策。
2、旅游项目盈利预测
根据旅游项目产品的成本和市场分析,预测该旅游项目产品进入市场的情况,并编制该项目五年的盈利预测表,包括收入预测、成本预测、利润预测等。
3、旅游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旅游产品营销情况和客源市场占有情况的分析,预测本旅游项目在规划期限内累计可实现的收入、净利润、缴税总额以及创汇等情况。
4、旅游项目投资评价
计算旅游项目的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
5、旅游项目社会效益分析
论述本旅游项目的实施将对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以及对节能可能产生的影响。
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名称、基本情况、负责人、联系电话。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者姓名、年龄、学历、所学专业、工作单位、职务、职称。
八、附件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专家论证意见
论证意见包括:
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真实性、科学性、立项意义的评价;
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技术水平描述的准确性、技术路线可行性的评价;
对项目投资预算的评价;
对项目能否如期完成总体目标、经济指标、技术质量指标、进度目标等内容的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 其他有关建议。
专家论证组专家名单:包括姓名、年龄、工作单位、学历、所学专业、现从事专业、职务职称、联系电话、身份证号码及专家签名。
注:甘特图(GANT)——是查看项目进程最常用的工具图,也叫线条图或横道图,由二维坐标构成,其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任务。企业应将基金项目执行期内的各项任务分解,每项任务用一条横线表示,其长度是完成这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将横线按任务的启止时间放在图内。如下图所示:
2.旅游规划与开发 实习报告 篇二
一、旅游系统理论
1.旅游系统与规划
针对旅游系统构成与规划,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刘滨谊提出了旅游规划三元论,认为全面的旅游规划应以“旅游”、“景观”、“生态”这三元为基本理论。[3]刘峰则根据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旅游系统的观点,[4]认为旅游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旅游系统规划要解决很多问题,诸如客源市场、旅游吸引物、旅游环境、交通和人力资源等等。这些问题又交叉覆盖、互相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旅游规划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必须通过旅游系统这个整体来解决。从这两种主要的观点可以看出,前者注重了产业、景观和生态环境三个主要方面,后者则从经济的角度注重了旅游规划的各个方面。
从空间表现形式来看,旅游系统是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通过旅游通道相互作用的一个空间系统。旅游系统包括四个组成成分即客源市场需求系统、旅游目的地供给系统(包括目的地吸引物系统、设施系统和服务系统)、支持系统和出游系统。这些要素相互关联、彼此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旅游系统(图1)。
在旅游系统规划中,以客源市场系统为导向,以旅游目的地系统规划为主体,以出游系统为媒介,以支持系统为保障,利用反馈系统来监控。[5]制定出全面的、高适应性的、可操作的旅游发展战略及其细则,以实现旅游系统的良性运转,达到整体最佳且可持续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并通过一系列的动态监控与反馈调整机制来保证该目标的顺利实现(图2)。
2.旅游系统知识建构
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来讲,只要提供的场景、知识导引及线索正确,对于学生的旅游规划知识建构就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凭景区、景段、景点,旅游服务设施,廓道,背景,引景空间、第一印象区、最后印象区,核心区、缓冲区、活动区,解说系统等要素的识别,虽然有助于学生掌握课程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及在感性基础上了解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现状,但还不能把握旅游目的地规划与开发的整体。
问题是仅凭借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体系,在实践中操作仍然面临很多实际困难。困难之一是,各种功能区的划分是否合理,是否能够相互协调,需要有充分的调查研究做基础。困难之二是,针对目的地旅游资源的划分,资源类型划分可以按照国家规范进行有条不紊的确认,但对于资源品位的确认基本上都是定性的结论,诸如“齐全、数量丰富、品位较高”等赞美之词较多,无法进行区域性的比较;即便是采用打分的方法,也存在很大程度上的武断猜测。困难之三是,在SWOT分析使用较为普遍的情况下,有些旅游规划中的SWOT分析真正缺少专家分析基础(往往需要有几个回合的确认过程),大多数的SWOT分析都是流于形式。总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除了那些专业旅游规划公司、经常从事旅游规划的专门人士以外,直接从这门课程中掌握旅游规划的真谛是很难的。
建构主义理论是教学理念与方法的理论基础,该理论解释了知识的本质和学习发生的机制。[6]“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建构,教师是学习者共同体内的高级伙伴。由于学生的旅游规划知识体系是在主动学习过程中构建的,不仅对教师的角色、职责、行为、素质等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而且在实施中也要按照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实践项目内容,并注重学科的先进性与开放性,形成适应学科特点的完整实验体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旅游规划工具包
1.旅游工具包的理论基础
旅游规划工具包(Tourism Planning Toolkit)提供了一种连接旅游战略开发与管理的工具,[6]是一种将旅游规划集成化的方法与工具,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旅游规划工具包作为一种集成性的工具,在很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虽然这种工具包在我国还没有出现,但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旅游规划通则》[7]等已经明确了旅游规划编制的具体步骤及要求,也使得旅游规划工具包的编制有章可循。
尤其是针对一些区域性的旅游开发组织而言,可以根据区域的结构、功能及法定的规划程序等进行操作,具有较为实用的特点。旅游的本质就是游客体验,旅游规划本质也是围绕游客体验开展的社会经济文化休闲活动。以体验经济学、景观生态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为基础,笔者提出了以游客体验为中心,以旅游产业、景观环境及社区参与为主要构成要素的四元模型(VICE)。这也是一种由四种子系统组成的旅游系统(图3)。模型中的每一个子项中,现实中能够获得明确的具体信息。该模型也反映了与旅游相关的各种利益主体需求,在实践中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
2.旅游规划工具包的构成
按照旅游系统的理论,旅游规划包应由四种子工具箱构成的,即包括形势分析工具箱、战略规划工具箱、贯彻执行工具箱及观测运行工具箱等四种基本工具箱(图4)。每个工具箱又由若干个子工具包(箱)所构成,在每个工具箱都能够找到相应的工具(信息)。在工具箱中,有许多工具是以链接的形式存在的,只要点击链接就能够找得到相应的网页(或所需信息)。
在每一个工具箱的使用过程中,始终围绕游客体验、旅游产业、景观环境及社区参与等元素为核心,按照“引言与展望——工具箱利益——工具箱资源——实践与案例——报告与资源”五个基本步骤开展旅游规划编制。每一个工具箱都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各种信息及操作方法;通过相应的菜单,搜寻到相应的旅游信息,编制旅游规划较为方便可靠。在教学中,依据工具包的构成原理,将图3的具体内容转化成教学中具有操作性的工具包。
3.旅游规划工具包的应用
由于旅游规划还不属于我国现有法定规划编制体系,从规划类型上属于非法定规划,因此在操作和实施等方面出现了很多非正常的行为。但在“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中,采用旅游规划工具包的做法,就会把旅游系统理论与旅游规划实践结合起来,实现理论与技术实现有机的结合,就会拓宽旅游规划与开发这门课程的教学思路。教师通过教学促进学生掌握旅游规划理论与方法,通过提供各种媒介等场景线索,寻找合适的工具,通过组装拆卸操作来达到建构知识的目的。以市场为导向,也要求旅游规划改变过去资源导向型的规划设计理念,深入研究市场的需求特征和发展趋势,策划与市场需求高度契合的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所以,在教学中采用旅游规划工具包,也会促进对旅游市场需求的调查研究,编制出符合旅游目的地开发意愿与市场需求的旅游规划。
三、结论与讨论
首先,旅游规划工具包本身就是一个系统集成。它是根据旅游系统规划理论“制作而成”,是集成旅游规划理论与方法在一起的综合体。在教学中,提供这种“集成技术”,有助于为学生提供技术性的线索,创造更加逼真的情景,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编制出符合要求的旅游规划“产品”。
其次,旅游规划工具包是旅游规划知识重整过程的重要工具。它涉及到教学内容的改革,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知程度及对专业理论的掌握和应用,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科学实验技能、掌握科学方法等方面,具有其他方法不能代替的重要作用。
第三,旅游规划工具包编制需要丰富的信息为基础。“制作”工具包不仅需要集成现有公开的政府信息,还需要集成一些调查研究信息;不仅要集成文字信息,还要集成图片、视频等其他类型的信息;不仅要集成定性的信息,还要集成定量的信息。
第四,旅游规划工具包的编制也要体现特色。在制作过程中,需要针对国情、区域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现状,不断探索完善符合国情区情的旅游规划工具包。应该指出的是,工具包不是“万能钥匙”,依靠旅游规划工具包编制出来的规划,最终还要与国家旅游规划通则以及区域旅游发展的特色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李广宏.《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案例教学法渗透[J].高教论坛,2007(2):119-121.
[2]严少君,俞益武,方躬勇.旅游规划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07(36):111-112.
[3]刘滨谊.旅游规划三元论——中国现代旅游规划的定向.定性.定位.定型[J].旅游学刊,2001(5):55-58.
[4]刘峰.旅游系统规划——一种旅游规划新思路[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15(1):56-60.
[5]马勇,李玺,李娟文.旅游规划与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1-12.
[6]李方,刘晓玲.教学中的建构主义:高校教学理念的转换[J].高教探索,2003(4):45-48.
3.保护与旅游开发 篇三
在历史文化遗产中,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共存,是历史文化遗产结合社会和经济而衍生出来的相对价值,然而这两种价值的实现在实践中有时相互促进,有时相互矛盾。历史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经济价值又能为人提供物质基础。就像精神和物质的辩证关系一样,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也有着同样的关系。
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历程,许多重点旅游项目,文化遗产起到明显的引领作用。例如,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古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昆明、大理、巍山、建水等属历史文化名城类;元谋猿人遗址属古遗址类;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曲靖八塔台属古墓葬类;大理崇圣寺三塔、昆明金刚塔、筇竹寺、官渡金刚塔、太和宫金殿属古建筑类。
由于文化遗产在发展云南旅游业中起到核心的地位,因而构成了文化遗产保护部门及旅游业管理部门的一致性,大家都认为:“发展旅游,文化是灵魂”。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文化遗产保护的最终目的是让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们认识历史,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文化遗产保护是以社会效益为先,是社会的公共事业。旅游活动是在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后,为了满足精神文化上的满足而进行的活动。文化遗产以其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树一帜的建筑形象,成为旅游的热点。
2.在项目保护、环境保护、建设和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
遗产保护部门强调历史文化遗产的不可再生性和文物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但文化遗产本体往往存在规模小、功能单一的弱点,不能满足旅游功能的要求,我们要努力解决项目保护、环境保护、建设和规划方面存在的不一致性问题。
在历史遗产旅游开发的规划中,出现了功能分区不明确,在历史文化遗产周边建设以经济效益为目的旅游设施等现象。这种商业化的倾向破坏了景区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影响了历史遗产的社会价值。
努力探索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双羸的合作途径
1.双赢的基础——深入挖掘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
历史文化遗产作为旅游产品,核心价值就是文化,也是其持久生命力的前提。旅游的主要内容是一种文化体验,也需要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文化开发和展示。深入挖掘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使旅游者得到更多的文化反哺,使人们更加关注和爱惜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有助于保护历史遗产而且可以增加旅游者出游的兴趣。因此,深入挖掘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是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双羸的基础。
2.把好规划关,做到遗产保护规划与旅游规划的协调一致
(1)遵循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身规律
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分系统,文化遗产周围的文化生态体系和自然生态系统一样,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整体,内部表现出相互之间的辩证关系。人类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积淀表现出与社会环境相关的特点,受到社会大环境变化规律的影响。
(2)在景点区划布局上提出不同要求,以满足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两方面的功能需求
编制旅游规划时,要保证旅游设施不对历史文化遗产造成完整性的破坏,要以遗产的历史价值为核心制定相应的旅游展示线路及内容,同时在保护区划范围以外建设相关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实现合理开发。遗产旅游直接的经济价值体现在门票收入上,是非常有限的,但是文化遗产给地区带来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无限的。旅游应以遗产的文物社会价值展示为主,来带动整个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发展区域经济,真正实现两种价值在空间上的连锁反应。
(3)控制旅游开发强度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衡量旅游业是否健康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尺度。文化遗产旅游在实现其经济价值的同时,还应该维持和加强当地文化生态平衡,强调对遗产及其所依赖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要坚持在旅游环境承载力允许的范围内开发遗产旅游资源,。
3.在确保文化遗产所有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寻求经营管理体制方面的多种模式。实施“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以开发促保护”的良性循环
人们对文物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认识会因时空的变化而变化的,会被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左右。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遗产的经济价值,以门票形式的旅游收入逐渐会被以提升地区综合竞争力带来的经济发展所取代。遗产虽属不可再生资源,但合理的开发利用会使遗产的经济价值可持续发展。
结语
文化遗产旅游是以文化遗产为资源,以实现遗产社会价值为途径,以遗产经济价值为目的。但旅游者的消费不同于传统的对使用价值和实物用途的消费,而是强调对文化的消费,是一种文化体验,而这种消费和追求是以遗产的保护为基础的,两者相辅相成。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有越来越合理、自然、完美的表现形态。
4.旅游规划与开发 实习报告 篇四
根据区政协常委会的安排,区政协副主席胡海清率法制社团“三胞”委和部分区政协委员,对青原山景区宗教文化与旅游开发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委员认为,青原山景区应重点突出宗教文化旅游与休闲文化旅游两大特色,打造景区品牌。
一、青原山景区的基本情况
1、青原山景区的资源情况
青原山风景区包括净居寺景区、天玉山景区、铜壶滴漏三大景区和安隐山、森林公园、钓鱼台水库等生态景点,1995年列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08年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青原山是嵩华山的余脉,主峰316米,具有“翠、幽、秀、奇”等特色。
青原山的净居寺是全国重点寺庙,依山傍水,绿树环绕,具有吞云吐雾之貌。环境静幽、香火旺盛,中外佛教弟子、居士、游客不断。享有“天上云居(真如禅寺)、地下青原(净居寺)”、“山川江南第一景”之美誉。
净居寺始建于唐神龙元年(705年),扩大后因安隐峰而称安隐寺。寺庙坐东南朝西北,占地二十多亩。开元二年(714年)行思来此开堂说法,八方僧众云集,使这里成了当时南方佛教禅宗的传播中心。
行思参礼六祖慧能后,奉命弘化一方,来到青原山开辟道场,扩建庙宇,广收僧徒,弘扬佛法。他是禅宗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人物,其上承慧能,宗派其后蔚然。他圆寂后,由其高足弟子希迁盛弘其法,为青原行思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从此以后,行思被禅宗各派尊为第七祖,青原山净居寺尊为祖山祖庭之圣地。
净居寺创建以来,历史上有众多的名臣大儒来此游览,可谓打尽天下英才。有唐代的段成式、颜真卿、姜公辅,道士吕岩;宋时的黄庭坚、周必大、杨万里、向敏中,李纲、文天祥;明朝的谌若水、王守仁、郭子章、解缙、聂豹、邹守益;清代的方以智、施润章、翁方纲等等。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也曾两度“饭僧青原,下榻净居寺”。书法家颜真卿手迹“祖关”石碑、文天祥书的“青原山”石匾、黄庭坚、李纲写的“诗碑”,被誉为青原山的“墨迹四宝”;“净居寺”、“大雄宝殿”七字为赵朴初题写;寺内藏有《佛祖道印》和《藏经》各一部,还保存着千僧大铜锅、百斤大香炉、千斤古钟和广州市光孝寺送来的镇寺之宝千斤玉佛。净居寺悠久的历史,厚重的宗教文化底蕴,在海内外信教群众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每年都有来自台湾、日本、东南亚等地的信徒到寺庙参观、礼拜。这对我区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具有特殊的影响。应当说,我区已经具备开发宗教文化旅游的基础条件。
2.青原山景区的开发建设情况
开发好青原山风景名胜区是区委、区政府建设“庐陵文化旅游带”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区在投入、开发、保护、宣传等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投入1个多亿建设青原山景区旅游道路,年内将全线通车;投资1个多亿的华能大道建设项目和青东公路“二改一”工程即将启动;聘请浙江大学编制了《青原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并通过了省人民政府审批;投入近千万元扩建了净居寺殿前广场、修缮了天王殿和大雄宝殿、重建了毗卢阁、兴建了塔林;按三星级标准改造了旅游公厕,统一规范制作了各类标志、标识牌;严格落实《风景名胜区条例》要求,对景区内开山采石、挖沙取土、乱砍滥伐以及其它破坏地形地质地貌和自然环境的活动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整顿,杜绝了景区范围内采石场(坑)的开采行为;成功举办了青原山净居寺建寺13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和体光老和尚圆寂三周年回向法会活动,来自台湾、日本、韩国等海内外高僧和信众近万人参加了该活动,取得了很大反响;建立了净居禅寺网站,扩大了祖庭在佛教界的影响力。
3、青原山景区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景区内单位多管理体制不顺。仅单位就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净居寺、青原山游乐园、青原山庄、河东街道浒岗村委会山前村小组、河东街道国社合营林场和青原区风景名胜管理处等近10家。其中林科所为市管单位;净居寺由宗教部门管理,有一定特殊性;青原山庄为原县级吉安市招商引资项目;青原山游乐园为私人开发;青原区风景名胜管理处为区副科级事业单位。这种旅游资源权属不
一、分割管理、各自为阵的体制和众多历史遗留问题,导致出现了林科所擅自将1028亩山林租给游乐园;阳明书院被青原山庄收购并遭破坏;游乐园未经批准兴建凉亭、牌坊和水上茶庄,作为经营方的青原山庄只拥有部分产权;从而造成景区管理混乱无序、开发水平低等问题,不利景区的整体开发建设。
(2)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较差。景区大部分道路路况较差;拉客强买强卖香烛的状况令人担忧;景区内部接待能力不强,目前还不具备接待大量游客的能力;景区的整体规划设计滞后,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景点建设没有特色,缺乏吸引游客的亮点和看点;配套设施不全,高中档餐馆、宾馆、休闲场所基本没有,游客来了住不下、吃不好、留不住。
(3)佛教禅宗文化底蕴挖掘不够。对宗教文化的内涵认识不够,没有把宗教文化旅游纳入全区旅游发展的整体规划。一些干部更多地把宗教和宗教场所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东西来对待,对宗教了解不多,尤其是对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宗教文化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做得不够。
二、对策与建议
1、高位推动,理顺体制。
一是加强领导。区委区政府加强与市里的沟通与协调,争取把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划归青原区管理,并在用地指标、招商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高位推动景区的整体开发;或者区政府出面,把林科所的山林资源租过来,用于景区的统一开发。二是理顺体制。成立青原山景区管理委员会,为正科级单位,负责整合林科所、净居寺、游乐园、山前村等地的旅游资源;对青原山庄进行产权确认和资产评估后,由区政府收购过来,为招商引资和整体开发扫除障碍。三是搞好规划。景区规划要大范围、高起点、高规格、高标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可以把农校、武警等单位划入景区范围,对景区进行保护性开发,成熟一片开发一片。对景区规划、设计、建设、运作、宣传等要全面统筹系统考虑。
2、挖掘资源,突出亮点。
一是挖掘资源。明确相关部门单位负责宗教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理,深入挖掘宗教场所的文化内涵,并建立档案、编辑丛书,政府要拨出专项经费给予支持和保障。在解说词中,寺庙的历史渊源、人物和传说故事要有丰富内涵;在建设中,建筑物的风格、各类塑像、楹联等要体现特色。二是突出亮点。青原山景区的亮点在佛教禅宗文化,景区开发要以净居寺为重点和依托,突出“庄严、清净、古朴”的特点。净居寺的“清修”在佛教界很有影响,在修禅等方面很有特色,建议在青原谷建设佛教文化交流研讨中心、禅修堂、斋堂馆、放生园、海会塔林、碑林游廊、游步道、佛禅文化碑刻释文等,使之成为以佛教文化为核心,以禅宗祖庭为精髓的亚洲重要佛禅文化基地和修身度假胜地;还可以建一些让外界来体验宗教生活的场所,吸引信教群众前来修禅,感受气氛,聚集人气,扩大影响。三是打造精品。充分发挥宗教文化特色,开展一些综合性、组合性的旅游项目,增强吸引力、参与度和体验性,从不同角度满足信众和游客的各种精神需求;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修复阳明书院、珍稀动植物游览园、游乐园等精品景点;建设佛教建筑群,恢复净居寺周边古建筑群和“圣御”牌坊等遗址;对阳明书院进行项目包装,申请建立佛教禅宗文化学院,为佛教文化交流提供平台。四是扮靓看点。青原山景区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要开发好珍稀动植物游览园、翠屏峰等生态景观;保存好古树、古碑、古迹;改造好民俗商业街。
3、完善功能,筑巢引凤。
5.《民俗旅游开发》教学实习教案 篇五
授课教师 课程类型 授课对象 授课内容
何璨 专业基础课
所在单位 授课时间
民俗旅游的开发
时间分配及备注
教学内容提要
5分钟
贵州大学 2011年9月23
1.民俗和民俗旅游的基本概念
1.1民俗
民俗是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民众在长期的社会生活过程中,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精神与物质的生活文化。民俗是人们生活世界的 重要组成部分,它生产并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是构成文化的重要
因素,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1.2民俗旅游
是一种以体验异域风俗为主要动机的旅游。
是指人们以观赏、了解、领略、参与风土人情为主要目的的旅行 中所进行的物质与精神活动的总和。
据旅游研究者的说法,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满 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已经成为旅游行为
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民俗旅游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
化、口头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节日文化、信仰文化等。
2、民俗旅游的开发
从90年代开始,在很多场合下,民俗文化不再被权力政治一味
地贬损为“ 落后 ”、“ 迷信 ”、“原始”、“愚昧”,而被视为民族传统 文化,是一种对外来旅游者展示本土形象的旅游资源。许多已经消失 的民俗事项被知识分子挖掘出来,策划、包装成为动态性、参与性的展示古代民俗生活的旅游产品。
那么,在民俗旅游的开发中,我们应注意些什么呢?
2.1民俗旅游开发的原则 ①
特色性原则。
15分钟
这是指发挥“唯我独有”的民俗风情资源优势,充分体现本国、本地区、本民族的特色,创造“独一无二”的民俗风情旅游项目。只有 在开发特色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上下功夫,才能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取
胜。所谓特色,就是“你无我有”,“独一无二”的民俗风情。如苏
州组织除夕寒山寺听钟声的这一有特色的旅游项目;新疆的歌舞表演,一般都安排在葡萄架下,游人一边品尝着新鲜、甜蜜的葡萄,一边饮
着葡萄美酒,欣赏着活泼优雅的歌舞。
总之,独特性要求我们在开发民俗风情旅游产品时,要有创新精神,而且,独特性还要因地制宜,不能离开自身的人文优势和自然优 势,不仅要挖掘蕴藏着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旅游,更重要的是利用本
地区独特的条件创造性地开发新的民俗风情旅游特色产品。法国在创新这一方面就做的比较好,利用特色来“发明”一些节日,诸如葡萄 酒产区小镇盛夏的“摘葡萄节”、老教堂附近地区宗教节日前后的“徒步旅行朝圣节”、山区金秋时节的“森林野营节”以及布列塔尼北部的“扇贝节”等,都是近年来才被人们根据地方特色“发明”出 来的节日。
② 保护性原则。
其二是指对人类生存空间的保护。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财富,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保护旅游和生存环境看作旅游发达兴旺 的生命线,在开发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时,必须以保护为前提。但是恰 恰这一原则在开发过程中最容易被忽视。
如开封要建“宋街”,当消息传到海外后,正在加拿大讲学的东南大学朱光亚副教授火速给该市领导来信指出,开封文物很多,如能 保护利用现在的文物,就能吸引很多游人了。按古人标准建街,满足 不了现代人的要求的。然而 “宋街”还是建起来了,而且就压在宋代宫殿遗址上面。在优美的风景名胜区乱修乱建工艺粗糙、形式和格调 庸俗低下的庙宇及神魔鬼怪塑像、组织封建迷信活动,这些都对清幽 美丽的环境造成了干扰、污染、甚至破坏。
(再来说说北京,500年以前,明成祖朱棣为了解决好蒙古边境的问题,决定移都北京,所以修缮北京作为国都。经过精心构思总体 保护性原则有两重含义:其一是指对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保护; 规划而成为一个世上罕见的整体建筑,从发展旅游业的角度看,这古 城风貌本身就是一项十分诱人的旅游资源。在北京实习这半年下来,我们都发现现在的北京很多城墙没有了,许多古建筑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当代世界上司空见惯的、火柴盒式的群楼。再如沈阳故宫周 围的大楼和住宅,都属于类似情况。)
所以我们说,保护和抢救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是开发、利用的前提,没有保护的开发是掠夺性、破坏性的开发。
③ 参与性原则。
民俗风情旅游最大的优势是旅游者能亲身体验民风民俗,参与民
间活动,感受浓郁的人情味,而不是“走马观花”。
西班牙一年一度的民间传统节日,被喜欢它的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番茄
大战”。西红柿节在每年8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进行,当天中午12点,随着一声令下,早已等候在人民广场及附近街道上的人们会立即冲向
满载西红柿的10辆大卡车,抓起这些“红色子弹”胡乱地向身旁熟悉或陌生的人们身上砸去,当然西红柿必须捏烂后才能出手。一个小时以 后,斗士们个个“弹尽粮绝”,精疲力尽,“番茄大战”宣告结束。
比如说,西班牙的西红柿节,就是一个参与性极强的项目,它是
最后,人们走上街头与环卫工人一起用扫把、高压水枪清扫街道、墙面,水枪还会不时对准人群“扫射”,大家就会再次兴奋起来。
据当地政府统计,近年来,从世界各地慕名前来参加这个疯狂节 日的游客逐年增加,数量远远多于当地人(06年的资料显示,当年西
红柿大战约有4万多人参加,而布尼奥尔正常人口只有9千人)。也因为如此,政府每年提供的西红柿也节节看涨,有百吨之多。因为用 量太大,当地政府每年还需要从其他地方来购买西红柿,就是为了让
人们玩得足够过瘾。
布尼奥尔小镇的“西红柿大战”在全球的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现已经成为该镇的招牌项目,“西红柿大战”不仅为布尼奥尔带来名气,也 带来商机。节日期间,小镇宾馆爆满,餐馆、酒吧人满为患。
2002年,西班牙政府将“西红柿节”列入具有国际旅游价值的节日。
④ 文化性原则。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在开发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时,应高度重视其 文化内函。既要有较高的起点和要求,充分开发、利用优秀的民俗文 化,又要摒弃民俗文化中落后、反动的成分。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鉴别、评定民俗风情项目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是否确实属于民族优秀文 化;
其次,如果是属于优秀文化的民俗风情,还要科学的实事求实地 评定其水平和价值,是否达到一定水平和品味,至少在一个地区范围
内是最好的或一流的,并在更大范围内也有一定吸引力的,才予以肯定和进行恰当地开发建设。
比如说我们的雷山西江,近年来西江千户苗寨在旅游方面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西江苗寨,全国最大最典型的苗寨,它之所以,被命 名为“中华民族博物馆西江分馆”(2005年),被誉为“中国苗族文
化艺术馆”,被看作研究苗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很大的一个因素,就是因为它的文化魅力,服饰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节 日文化等等,都是它的闪光点,并且这些闪光点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就是最好最典型的。
因此,是否具备旅游文化意识,将成为民俗风情旅游兴衰的动力,也是发展文化型旅游事业的导向战略。
⑤ 乡土性和古朴性的原则。
民俗风情是反映本土的民风民情、民族文化、民俗生活、民族历史传统等,它具有区域性,传统性和古朴性。如果在开发民俗风情旅 游资源时,不遵循这一原则,将民俗风情庸俗化或“洋化”,这就会 导致传统文化及其特色的丧失。
如某些旅游景区,不是致力发展民族地方特色的文化娱乐产品,而是照抄照搬、相互重叠,导致景区内出现过多的歌舞厅、KTV、现代娱乐场所等,抛开自身的乡土性、古朴性,追求所谓的“现代化”;
另一种倾向就是“洋化”,民族歌舞、民俗活动、工艺美术品出 现了“洋化”特征,而缺少了乡土性、古朴性的原汁原味。德国汉堡
民族博物馆的人类学家苏姗女士,为举办一个中国文化艺术节,曾专程到中国寻找一个民族歌舞团前去德国汉堡民族博物馆演出,看了当 地的许多民族歌舞团的表演,她都不满意,原因是民族歌舞团的舞蹈
员都芭蕾化了,不是正宗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少了的正是乡土性和古朴性。
当然,提倡乡土性、古仆性并不是把民间习俗不加提炼、不作选 择地全盘托出。
当前,国际旅游趋势在向文化旅游发展,以弘扬民族文化,展现民族地方风采的民俗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民俗风情旅游浓郁的文化
气息、可观的经济效益是其能够得到大力发展的两大优势,也是我们 对民俗旅游进行开发、利用的突破口。
2.2民俗旅游开发的基本模式
通过对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进行精选和加工,激发人们前来观赏
15分钟 民俗、了解文化的旅游开发行为可以概括为六种基本模式: ① 集锦荟萃式
指将散布于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典型民俗集中于一个主题公园内表 现出来,如云南民族文化村,集中表现了云南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这一模式的优点是可以让游客用很短的时间,走很少的路程就能领略 到原本花很长时间、走很长路程才能了解到的民俗文化,其缺点是在 复制加工过程中会损失很多原有的民俗文化内涵,如果建设态度不够 严谨,有可能会出现歪曲民俗文化的问题。② 复古再现式
是指对现已消失的民俗文化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建设、再现,让游客了解过去的民俗文化。如美国的“活人博物馆”,博 物馆里的工作人员会装扮成几百年前的抵美“移民”,身着十六、十七世纪美国劳动人民的服饰,向游客表演用方形的扁担挑水、用原始农具耕作、用独轮车运输等古老的传统习俗以及各种 民间舞蹈。
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令时光“倒
流”,满足游客原本不能实现的愿望,但也存在着与集锦荟萃式
共同的缺点。③ 原地浓缩式
一些少数民族村落或民俗文化丰富独特的地区由于时代的发展已在建筑、服饰、风俗等方面有所淡化,不再典型,或者民 俗文化的一些重要活动(如节庆、婚嫁)原本在特定的时期才会 呈现,令游客不能完全领会当地民俗文化的风韵,故当地政府或
投资商在当地觅取合适地段建以当地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主题园,集中呈现其民俗精华,如海南中部的苗寨和黎塞风情园。
以上三种形式可以归并为一个大类,即博物馆类,以丰富的民俗 文化知识为特征,其员工都是专门的旅游业从业人员。④ 原生自然式
它是在一个民俗文化相对丰富的地域中选择一个最为典型、交通也比较便利的村落对旅游者展开宣传,以村民的自然生活生产和村落的自然型态为旅游内容,除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外几乎没有加工改造,如、夏威夷毛利人村落等。
其优点是投资很少,让游客有真实感,能自然地与当地居民 交流,甚至亲身参与劳作,有很大的活动自由度,缺点是难以将 旅游开发带来的利益公平地分配给村民,村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受 到干扰后可能产生抵触或不合作,难以保证村民们在接待游客时都能保持热情、友好的态度。
⑤ 主题附会式
指将民俗文化主题与某一特定功能的旅游业设施结合起来,形成相得益彰的效果,如苏州名园“网师”传统上仅白天对外开放,让游人欣赏江南园林的造园艺术和文化内涵,夜间不对外开 放,但近期网“师园”推出了“古典夜园”活动,利用园内各厅 堂分别表现一两段苏州评弹、昆曲等各种类型的地方民俗文化艺
术,游客同时可以领略苏州园林在夜景下的意境,很受好评。
⑥ 短期表现式
以上五种模式都是长期存在、旅游者可随时前往欣赏的旅游
开发形式。但也有一些特定的民俗文化只存在于很短时间.激发短暂的旅游人流。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出于民族民俗传统的节 庆活动,如内蒙古的“那达慕”大会、白族和彝族的“火把节” 傣族的“泼水节”,还有我们刚才讲到的“西红柿节”等,其本意并非为了发展旅游业,故不会长年存在,但在节庆期间会吸引
大量的旅游者;二是流动性的民俗文化表演活动,如咱们贵州组 织民间表演队到国外演出侗族大歌、松桃苗族花鼓、滩堂戏、下 火海等,展现了民间文化港捷的艺术风采,每到一处也吸引了不 少外国民众远途而来欣赏(这本身即是旅游行为),进而吸引游客前来贵州旅游。
2.3民俗旅游开发现状(问题及对策)2.3.1存在的问题
10分钟
① 民俗旅游项目过于舞台化,再现民俗事象时扭曲了它们的历史文化内涵。
第一、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时,把那些非民俗的文化现象强行拉 进民俗的范畴。例如:把国家祭祀、宫廷仪礼、宗教仪式等纳入民俗
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混淆了民俗与宗教、民间与宫廷的界限。民俗与宗教有别,民俗的基调是世俗,宗教的基调是神圣;民间与宫廷不同,民间重视习俗,宫廷强调礼法。神圣、礼法、世俗之间,存在非常大 的差别,不能混为一谈。
第二、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中,任意编造、添加、拼凑旅游地
根本不存在的民俗。例如:在我国西南一些少数民族旅游村寨,把美洲印地安人的图腾柱立在村寨里,并让我国民间舞蹈的表演者穿上南 太平洋土著的草裙进行表演。
第三,扭曲民俗的形式、内容与特征,刻意追求戏剧效果,破坏 了民俗的质朴本色和文化内涵。有些民俗旅游项目,仅仅注重表现民
俗的形式,却忽略了民俗的历史文化内涵;有些民俗旅游项目,甚至连民俗的形式都无中生有。例如:为了看上去充满民族风情,旅游服务 人员上穿苗家衣,下穿侗族裤;民俗旅游村寨到处都立图腾柱,上面雕
刻的却是五花八门的傩面具;随意表演民族婚礼,招募旅游者扮演新郎。
② 开发格调低俗或把民俗庸俗化
有些旅游从业者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打着一切为了旅游者的旗
号,不择手段地策划与开发不健康的民俗旅游项目、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刻意把质朴、高尚的民俗庸俗化,最终转变成圈钱的工具。具 体表现在:
第一,篡改传统民俗的内容,进行商业化设计,骗取旅游者的金 钱。例如:在云南省西双版纳的某村,曾经有一段时间,旅游开发商设计了一套民俗表演。首先是报幕、致欢迎词等例行程序,然后是跳 象脚鼓舞、丢包舞、傣女沐浴、傣族公主完婚仪式。在丢包舞中接到 香包的观众,被作为傣族的驸马邀上舞台,与公主举行结婚仪式。仪
式过后,公主向驸马赠送88元的纪念品,驸马则要回赠200元的手镯和300元的项链。虽然驸马们暗呼上当,但是,多数情况下,也只 好慷慨解囊。
第二,粗俗文化遗毒未尽,把糟粕当精华,损害民族或地区形 象。例如:在一些民族婚俗表演中,扮演新郎的旅游者,要给扮演新
娘父母的经营老板49元见面礼,还得给新娘说甜言蜜语的小费和被判定手脚不规矩时的翻脸钱,等等。把传统婚礼的陈规陋习和现代商 业的勒索恶俗结合在一起,颠覆了民族婚俗的美好内涵。
第三,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误导旅游者。比如上次我们班上组织 到镇远旅游,镇远火神庙里的工作人员把我们带进一间小屋,屋里就坐着一位大师,大师给我们看相、算命、指点迷津,还“好心”的送 了不同的东西,拿着东西刚走出小房间,就会有工作人员上前来收取 费用,一条宽2厘米长15厘米的劣质红布条竟然收取20多块钱的费
用不说,工作人员竟用父母的健康等作为暗示,实在叫人难受。
其实,这些问题的出现,排除客观因素以外,很大程度上来说,都是因为在开发过程中没有很好地遵循我们之前所说的那5项原则。那么,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5分钟
2.3.2对策:
①
尊重民俗,因地制宜
开发民俗旅游资源,不能跟风模仿,作秀媚俗,更加不能胡编乱 造,否则,不仅难以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而且最终也会影响旅游从业者自身的利益。具体而言,尊重民俗,是指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应该尊 重民俗自身演化的规律,尊重民俗本身的形式、内容和特征等,不能 任意编造、添加、拼凑旅游地根本不存在的民俗,也不能扭曲与篡改
民俗。因地制宜,是指民俗旅游资源开发首先应该就地取材,充分发掘利用本地区、本民族的民俗,并展示当地实际社会生活的历史与现 实。
②
科学规划,合理开发,走精品化道路。
在民俗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必须对内容进行精选。那么精选的原则是什么呢?就是旅游吸引力。吸引力又主要决定于当地与游客产生地之间的文化差异,当地民俗文化越有特色,差异越大,越有吸引力,所以,在内容选择时应精选其具有特色的部分。
按照人类学的说法,当两种不同的文化互相碰撞时将会产生的文化震撼,文化之间的差异越大,文化震撼越强烈,而这种文化震撼的强度大小正是旅游部门策划民俗旅游项目的文化心理依据。
在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民俗旅游项目过于舞台化,再现民俗事象时,扭曲了它们的历史文化内涵;二是开发格调低俗或把民俗庸俗化。解决民俗旅游资源开发问题的主要对策应是:尊重民俗,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开发;走精品化道路。
简而言之,就是在开发的过程中,充分遵守特色性、保护性、参与性、文化性、乡土性和古朴性的开发原则。
教学目的 及要求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手段
参考资料
课后小结
1、了解并掌握民俗旅游开发的基本知识
2、掌握并灵活运用民俗开发的原则和基本模式知识
重点:民俗旅游开发的原则和模式 难点:民俗旅游开发的现状和对策 课堂讲授、案例讨论
[1] 贵州省旅游局.全国导游导游基础知识.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 [2]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科技名词定义
[3]陶思炎.应用民俗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139-140 [ 4]薛群慧.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探析.思想战线,1997(5)[5]徐赣力.发展民俗旅游与保护民族文化.桂林旅游专科学校学报,2000(3)[6]宋云飞.现行民俗旅游开发的弊端及对策研究.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5(1)[7]胡绍林等.规范民族民俗旅游的几点思考.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1999(2)[8]白祖成.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几个问题.民俗研究,1995(1)[9]魏小安.北京市旅游局组织的民俗旅游研讨会上的发言,2005。
本节课讲解了民俗旅游的开发。通过教学同学们基本掌握了以下内容:
1、民俗旅游的基本概念
2、民俗旅游开发的原则和基本模式
6.旅游规划与开发 实习报告 篇六
某山旅游开发的可能性研究
摘要:湖北某山是个具有旅游开发潜力的自然景观,经过近几年的投资发展,无论是在硬件设施建设还是宣传上,和以前相比都有了很明显的改善,但是目前公园知名度不高,甚至不全部为湖北人民所熟知,本文从交通方面尤其是高速公路、景观独特性、多元化发展和宣传等重要方面研究开发邻省游客的可能性。
Hubei taizi mountains is a tourism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the natural landscape, through investment in recent years development, both in the hardware construction and propaganda, and there were obviously improved than before, but now the park awareness is not high, not even all known by people in hubei, this article from the aspects of transportation, especially highway, landscape special important aspects, such a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e possibility of a neighbouring tourists, mainly by the method of query information,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关键词: 交通、高速公路、景观独特性、景区多元化发展、宣传
1.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某山国家森林公园地理位置优越,与省会武汉市及周边中型城市相距均在200公里左右半径范围内,形成了一条都市、平原、丘陵到山地的景观链条。东距武汉180公里,西距三国古城荆州、荆门129公里,宜昌三峡240公里,北至襄阳230公里。汉宜(武汉至宜昌)公路东温贯境,汉水依傍而淌,长荆铁路擦边而过,沪蓉高速武荆段亦有“某山”出口[1]。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它对游客的吸引力度有多大呢?它的发展前景如何?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强改进呢?
1.2 相关概念
1.2.1 高速公路对旅游发展的作用
高速公路的开通可以彻底改善对外交通条件、缩短与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和开拓旅游精品线路整合沿线各地旅游资源。
1.2.2 景观独特性的作用
由于旅游产业的运作,基于旅游项目对于游客的巨大吸引力。而观光旅游的 吸引力,就是来自于独特景观。独一无二的、具有震撼力的景观,可以把千万里之外的游客,搬运到景区,实现旅游经营的消费过程。
1.2.3 景区多元化发展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旅游出行方式已经从单一的跟团游转向自驾游、农家乐、背包游、探险游等多种自助互助的旅游形式,传统的旅游营销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这就使得旅游景区必须适时而变,根据游客的需求来调整营销模式,转变传统单一型的营销模式,创建现代多元化的营销模式,以满足不同游客的旅游需求。
1.2.4 宣传的作用
大量的事实和经验证明,要提高旅游景点的知名度,是离不开新闻宣传的。要使旅游工作有新突破,必须加强新闻宣传的力度,才有游客流量和经济效益。新闻宣传旅游景点招揽客源、新闻宣传可谓开发者提供旅游资源信息、能为旅游开发提供项目参考,也能巩固旅游开发成果。
2.某山现状 2.1 交通 2.1.1 高速公路
某山东距武汉180公里,西距三国古城荆州、荆门129公里,宜昌三峡240公里,北至襄樊 230公里。汉宜(武汉至宜昌)公路东温贯境,汉水依傍而淌,长荆铁路擦边而过。经过某山的高速公路已经初具规模,现有武荆高速(沪蓉高速公路重要组成部分)、随岳高速(湖北随州至湖南岳阳)、沪渝高速、“兰杭高速公路”的“武荆段”,另有农补大道的建成,虽不是高速公路,但对某山的交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改善作用[2]。
2.1.2 与邻省的联系
武汉市发改委在“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中提出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自主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城城市核心竟争力等。武汉市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积极加强与 2 长三角的联系,而交通应先行,使得武汉、合肥、南京、上海、杭州在空间上成为一个整体,连成一带,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2.2 景观特点
湖北省某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坐落在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的北缘,是一个集探奇寻幽、休闲康体于一体的生态旅游胜地。这里满目青山,苍翠碧绿。高耸如云的松杉,硕果满枝的果园,波光粼粼的渔湖,流金溢彩的村点。
2.2.1 自然风光
植物资源主要有常绿针阔林﹑落叶针阔叶林及林下植被138科204 属.茂密的天然次生林,积淀着自然和原始之美,透视着人类的历史沧桑;郁郁葱葱的人工林海内栖息着20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有穿山甲﹑果子狸﹑箭猫﹑麋鹿 ﹑白鹭等10多种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动物,堪称江汉平原的野生动物。
2.2.2 人文景观
年修建石龙水库干渠发现了鄂中的文化遗产瑰宝-屈家岭文化遗址,因
1954其具有鲜明的江汉平原的特点,有别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因此将这种文化定名为“屈家岭文化”。
还有绿林赤眉起义发源地和封建帝王将相的策封地,特别是某山的得名历史渊源悠久,境内还有西汉五葬藏金、曹操兵败赤壁,败走某山时的“丢石点兵堆”、“跑马场”、“哭子岭”、被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明朝黎侍郎墓群;京山古八景的“仙女云”之地的仙女洞、仙女泉;牛女泉;筘头与石龙、春秋时期孔子藏周游列国至此,中途休息的地方“圣人岭”郑坂桥墩办案地;伍子胥伐楚,五场恶战而胜的雁门关;红军与国民党军在瓦庙集战斗遗址等众多传说和历史文化遗产。
2.3 某山景区多元化发展情况
某山保护局以打造森林生态休闲游度假名区为目标,依托得天独厚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以林办园、以园养林,兴办森林生态旅游,全方位开放,多层次开发林下产品资源,先后投入资金千万元,大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景点开发和绿色食品加工,建成改造了通往各景区的道路。
经过多年的努力,某山森林风景区内的食、住、行、游、购、娱以及通讯、环保等设施不断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日益提高。为了积极创建4A 级旅游景区,某山保护局专门成立了“某山创建4A级旅游景区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创建活动,针对综合管理,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中的要求,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使景区综合管理和服务质量有了极大改善。
2013年4月16日,湖北某山投资集团、北京约瑟投资公司与京山县、某山林管局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省某山林管局举行[3]。签约仪式上,湖北某山投资集团分别与北京约瑟投资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书;与京山县、某山林管局签署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战略合作协议书;与京山县政府签署湖北瑞宝生物科技项目投资协议书。
2.4 宣传 2.4.1 宣传片
2008年6月29日,由湖北荆门市委宣传部策划并组织拍摄的荆门大型旅游宣传片开拍。29日,摄制组专程来省某山林管局,拍摄某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王莽洞景区,石仓雨林的自然美、生态美,该局丰富的自然资源[4]。
2.4.2 与本省花木杂志社的合作
加强与本省花木杂志社的合作,开展以花卉苗木及盆景为主题的评选和交流活动,推介某山,提高知名度,带动某山苗木花卉和旅游产业。
2.4.3 开辟旅游路线
加强与周边旅游公司、旅行社、景区的联系和合作,开辟两条以某山为中心的旅游路线。
2.4.5 打造旅游节目
加强与省森林旅行社及周边城市旅行社的联系和合作,搭乘“中国农谷”的旅游宣传,以某山旅游公司为载体,开展某山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如百家旅行社踏线、旅游媒体记者采风、大型节庆专题等)。
如以某山业余演出队和老年合唱团为基础,聘请文化及舞蹈艺术专家指导,继续策划打造一台有某山特色的旅游节目。3.未来发展
3.1 明确重点工作和项目
3.1.1 完成好《某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总体策划》《某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暨重点项目概念性规划》、《某山国际森林小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王莽洞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工作[5]。
3.1.2 按照“某山森林小镇总体规划和控制线详细规划”的要求,继续建设某山游客中心(含生态停车场和精品树木景观园)。
3.1.3 按照旅游名镇创建实施方案要求,加大旅游名镇创建工作力度,某山森林旅游小镇形象,重点规划打造某山风情街建设项目,提升某山大道和红门路的绿化、美化改造工作。
3.1.4 继续完成农谷达到某山段两侧的景观绿化带树木的修补工作。3.1.5 完善污水处理厂建设。
3.1.6 推进狩猎场建设,确保正式开放经营,成立专班,服务好中华文化创作交流基地项目顺利建设。
3.2 加强某山林特产品及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工作 3.2.1 开发具有某山文化底蕴的旅游纪念品。3.2.2 扩到某山林特产品生产规模。
3.3 积极开展好林下经济试验、试点和试种工作 3.3.1 开展特色养殖试验。3.3.2 开展特色种植。
4.总结
某山林管局是省林业厅唯一省直国有林场,有良好的生态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抓住“中国农谷”和“湖北文化创作交流基地”项目建设带来的发展机 5 遇,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利用生态优势,加强与企业合作,围绕生态做大、做强林业产业,实现共赢。参考资料:[1][2]百度百科 [3]湖北省林业厅网 [4]国家林业局政府网
7.旅游规划与开发 实习报告 篇七
1 GIS在资源开发与规划中的应用原理
GIS (Geographer Information System) 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简称, 它是有效处理、科学分析数据的一种系统。在系统工程、信息科学理论的运用基础上, 它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能有效分析地理数据, 从而可以根据数据提供一种良好的规划、决所需信息的系统。GIS与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相比有其特殊性。
GIS在分析处理问题中可用空间与属性数据, 并能通过数据管理系统将二者进行联系起来, 从而达到共同管理、分析和应用, 这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地理现象的新思维视角;而其他管理信息系统, 仅仅具有属性数据库管理的作用, 即使可以进行存储图形, 但也往往是机械形式的存储等, 对相关空间数据的处理工作很难进行, 像空间查询等等, 而像更其他复杂空间分析功能更是难以完成。
GIS侧重于对空间进行分析, 并力图通过这种空间的解析式模式来处理空间的数据。其实, 地理信息系统能够成功应用, 很大程度上在对研究空间分析模型依赖。当然, 单纯讲GIS成功在各种资源中应用是得利于技术上的成就、取决在技术层面上, 这就是片面性的理解了。因为地理信息系统的成功运用还要依靠一定的较为完备的组织体系, 可包含各种要素的构成即实施组成, 包括人员的参与, 即系统的管理员、技术上的操作员、系统开发的设计者等等。
所以, 我们说GIS是有效处理、科学分析数据的一种技术性的系统。它能通过数据管理系统将二者进行联系起来, 从而达到共同管理、分析和应用, 这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地理现象的新思维视角。但实践证明, 地理信息系统的成功运用还要依靠一定的较为完备的组织体系和人员的积极参与等。
2 旅游开发与规划的相关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旅游业的发展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有人们的需求外, 还有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因素存在, 这就要求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与探索。旅游资源开发是循环的、逐步过程, 其程序包括资源的调查、开发的可行性、开发模式、总体规划、规划实施及信息反馈等步骤。
2.1 资源的调查
资源的调查, 可包含对开发资源的区域环境进行调查, 如自然环境, 地貌地质、水文气象、植物动物等条件;如社会环境, 包括行政归属、人口居民、卫生医疗、历史文化及距离交通、电力供水等条件;市场环境, 客源地经济情况、相互的紧密联系程度、居民的消费能力、居民的出游率等。然后, 依据资源吸引力大小, 可以对进行客源可能分析, 可包括客源形成范围、大致数量, 对客源的有利因素和不利条件;环境的质量调查, 指旅游资源环境的影响因素。我们知道, 旅游资源中, 评价是前提, 也是保证科学、有效开发、利用资源的重要基础环节, 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对一定旅游资源的有效评价, 可对资源的品质、开发的条件、吸引力、环境质量等有个比较全面的、真实的、客观的认识, 为明确旅游资源的承载能力、在整个区域中的地位, 从而为确定不开发的顺序、程序, 为制定开发的规划等, 奠定了理论依据。
2.2 开发的可行性
资源的开发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社会活动, 它的应用需要广泛的社会基础。专业角度上讲, 是一种经济技术的活动。它的有效实施需要一个可行性的分析与广泛的论证, 如经济角度的可行性、技术角度的可行性、环境保护方面的可行性等等, 都必须充分考虑到, 这样才能更好地确定这个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能否产生较为合算的经济效益、能否创造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 能否达到技术上的要求水平, 能否确保资源开发与规划的顺利进行。
其中, 经济的可行性分析可以作为整个可行性论证部分的关键与核心内容。经济的可行性由市场分析和经济分析这两部分构成, 首先要求市场分析, 对旅游者来源地、空间距离及可支配收入、旅游动机、人口统计指标进行调查研究, 像旅游者的总量、年龄、性别及文化水平、宗教信仰等等, 这样可以有效确定客源市场。其次, 对市场的制约因素进行研究, 如季节的因素有没有对旅游资源造成不利影响、是否与其他地区的旅游资源有一定的相似性从而降低吸引力、是否与其他地区的旅游资源有一定的互补关系。最后对客源市场的需求方向、大小.进行分析。其实, 经济可行性的分析目的主要是确定资源的开发能否产生良好的经济收益。首先对投资条件进行分析, 以判断可以在多大期限内获得大规模投资;其次, 对社会的经济基础和基础条件进行分析, 像投资的政策水平、物价的平均水平、基础设施的交通、水电等等;最后对投资效益进行评估, 从而预测在潜在市场内的开发规模、人均消费水平、测算总收益。
所以, 对资源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活动, 需要广泛的社会基础, 需要一个可行性的分析与广泛的论证, 需要经济角度的可行性、技术角度的可行性、环境保护方面的可行性分析,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确定这个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能否产生较为合算的经济效益、能否创造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 能否达到技术上的要求水平, 能否确保资源开发与规划的顺利进行。
3 如何在旅游开发与规划中应用GIS
GIS在资源开发与规划中的应用与传统旅游开发相比, 有它自身的优势与良好的切入, 并在应用中很好哦地发挥出自己处理数据等特点来, 为有效分析旅游资源制造良好的理论支撑。
3.1 资源数据调查更准确、更方便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 需要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 而这种数据的分析主要在于开发初期。来源的途径有现有资料搜集、地图数据、遥感资料及进行实地调研搜集的资料等等。这些数据, 不论哪种形式都有进行存储。这么多的数据分析, 如遥感资料和地图数据, 就需要我们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功能, 这比传统的方法更方便, 可实现数据自动存储, 这与传统采集、存储分离, 是占有很大优势的。GIS在分析处理问题中可用空间与属性数据, 并能通过数据管理系统将二者进行联系起来, 从而达到共同管理、分析和应用。
3.2 资源数据存储更广阔、更有效
计算机的存储设备, 硬盘和软盘——作为GIS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进行数据的大量存储。硬盘的容量越大, 存储的数据自然越多。旅游资源开发的初期, 需要对海量的数据作分析, 这样, GIS就发挥了它的优势性。传统方法在对数据更新上, 往往对某部分数据更新时, 查找数据麻烦, 并且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使得整个系统全部更新。浪费时间、浪费物力。GIS则可以对目标数据自动查找、对目标数据自动更新、不会影响整个数据系统。而其他管理信息系统, 仅仅具有属性数据库管理的作用, 即使可以进行存储图形, 但也往往是机械形式的存储等, 对相关空间数据的处理工作很难进行, 像空间查询等等, 而像更其他复杂空间分析功能更是难以完成。
3.3 资源开发评价更客观、更准确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评价, 包括资源的评价和开发条件的评价, 资源的相关的影响因素在上文中已有涉及, 如市场分析, 对旅游者来源地、旅游动机、人口统计指标进行调查研究;对市场的制约因素进行研究, 如季节的因素有没有对旅游资源造成不利影响、是否与其他地区的旅游资源有一定的相似性从而降低吸引力、是否与其他地区的旅游资源有一定的互补关系。对客源市场的需求方向、大小.进行分析。对开发条件的评价, 主要包括交通及自然环境等方面的评价。评价的方法, 可分为定性、定量等。
传统评价方法把目光主要集中于定性分析, 这样导致主观性较强。GIS则通过系统本身的一系列模型, 应用于资源的开发、评价中, 可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更加准确, 从而为后期开发、规划,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GIS还对旅游资源的基础设施位、环境交通、餐饮休闲的最佳位置进行选择, 以及最佳路线选择等, 对这些基于空间数据进行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3.4 规划编制更科学、更美观
传统旅游资源的规划图件主要是用手工的方法进行编制而成, 速度慢、更新慢、线条不均匀、美感不强、表现单一。而利用GIS的自动化制图则可以避免以上不利因素。它通过系统设置, 可运用各种投影变换的方法, 这样使规划图件保持与实际的相同数学基础。还可以通过配准方式, 使资源地点的定位更加准确。系统的自动修改又避免时间、人力、物力浪费,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对底图要素相同的不同图件, 还可叠加图层、实现数据共享, 避免手工制图的重复操作。
总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旅游业的发展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有人们的需求外, 还有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因素存在, 这就要求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与探索。GIS即地理信息系统, 有较强的空间数据处理的能力, 对数据和信息存储、管理和分析的能力, 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地理现象的新思维视角, 本文从GIS在资源开发与规划中的应用原理出发, 对旅游开发资源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从而达到本的目的即基于GIS的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探讨。这对于促进旅游资源开发、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 达到较好效果。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旅游业的发展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有人们的需求外, 还有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因素存在, 这就要求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与探索。GIS即地理信息系统, 有较强的空间数据处理的能力, 对数据和信息存储、管理和分析的能力。在本文中, 作者将GIS运用到旅游资源中, 以期提供更为准确、科学的开发与规划。
关键词:GIS的运用,资源的利用,旅游资源
参考文献
[1]甘枝茂, 马耀峰, 旅游资源与开发,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
[2]保继刚等, 旅游开发与研究一一原理·方法·实践, 科学出版社, 2000年。
[3]苏文才, 孙文昌, 旅游资源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
[4]雷明德, 旅游地理学, 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8年。
8.丝绸旅游商品开发与营销研究 篇八
[关键词] 旅游商品 丝绸旅游商品 开发 营销
一、研究背景分析
旅游商品是“旅游者因旅游而产生购买的,其所有权发生转移的,含有旅游信息或旅游地文化内涵的劳动产品,不包括商业性或投资性的购买对象”。旅游商品具有旅游纪念意义,能够反映旅游目的地文化内涵、地方特色,对旅游目的地相关制造业、农产品生产、商业服务业等的带动作用明显,其消费弹性大,受旅游者情绪和购物地环境影响明显,具有轻便、易携带、重产地标示和包装的特性,是艺术性、实用性和纪念性的结合,而旅游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决定了旅游商品品种丰富、多层次的特征。
旅游商品开发对于激活旅游购物市场, 充分发挥旅游的联动效应,拉长旅游产业链,实现我国旅游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每年全世界旅游总收入中,旅游商品创汇约占30%,世界旅游发达国家或地区则占60%以上。香港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游客在“购物天堂”香港旅游购物为香港旅游带来丰厚的收入。但我国旅游商品创汇,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统计,1995年为18.8%,1996年为20.3%,1997年为20.20%,1998年为20.60%,远远低于世界旅游发达国家或地区水平。2000年~2003年,国内城市居民散客出游购物花费占总消费的比例分别是14.7%、14.2%、16.9%、16.8%,旅游购物比例呈小幅度上升,一方面说明国内旅游购物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内旅游购物仍然存在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我国旅游商品开发和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旅游业起步較晚,旅游开发起步阶段对景区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比重大,旅游商品开发未受到相应的重视。而当一个地区行、住、吃等基础设施已趋于完善,并由此获得相对稳定的旅游收入后,旅游业要想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一定要突出发展消费弹性较大的旅游购物。我国目前旅游商品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本土文化内涵不足、旅游商品的知识产权未得到有效保护导致旅游商品品种雷同、结构单一、质量较差、缺乏地方特色等。旅游商品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销售方式落后、服务质量低、购物环境差。在我国旅游区经常出现的导游以种种手段诱使、甚至强迫游客购物、景区的流动商贩向游客兜售价高质次的旅游商品以及旅游商品售后服务无保障等问题使得人们对旅游购物采取怀疑、排斥态度,而各地对旅游商品的宣传投入少、力度小导致旅游商品知名度低等。
三、我国丝绸旅游商品开发现状
1990年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委托中国社会调查所进行一次旅游商品专项调查,结果显示:旅游者购买最多的前四位商品依次是:中药材(33%)、丝绸(31%)、字画(29%)、陶瓷(24);2000年国家旅游局进行的入境旅游者抽样调查结果是:旅游者最感兴趣的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丝绸类服装、工艺品、纪念品、食品、茶叶等,有1/3的人购买这三类旅游商品。我国丝绸制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被誉为“纤维皇后”的丝绸制品,因其承载着悠久的中国丝绸文化历史和天然、珍贵、华美、神秘的特质,自古受到人们的追捧,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外国人眼里,丝绸甚至就是中国的象征:古代西方人称中国为“赛尔斯”(Series),意为“丝国”。我国是世界丝绸生产和消费大国,蚕茧和生丝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0%,丝类、绸缎和丝绸服饰的出口量分别占世界贸易量的90%、50%和45%。中国丝绸商品品种繁多,类别齐全,主要有:丝绸服装和配饰类如丝绸时装、丝巾、披肩、睡衣等;工艺品类如以“四大名绣”为代表的丝绸刺绣、绢扇、工艺画等;床上用品类如蚕丝被、枕、床单等;保健产品类、化妆品类等。但近年来,我国丝绸产、销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丝绸旅游商品的受市场欢迎程度也不如以前。主要问题是我国丝绸企业重产量轻质量、创新能力差、产品档次低、文化内涵浅、品种单一、实用性差,作为丝绸生产大国却几乎没有世界知名丝绸制品品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意大利拥有一批世界级的丝绸名牌,这些品牌树立了意大利丝绸高档、优质的整体形象,其原料大都从我国进口,价格却高于我国同类产品的5~10倍。国际丝绸市场流行“中国的丝绸原料,意大利的商标,国际市场的价格”的说法,准确地概括了中国丝绸在国际上为他人作嫁衣的地位。发挥我国丝绸资源优势,开发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并打造出一批世界知名品牌的丝绸旅游商品刻不容缓。
四、丝绸旅游商品开发与营销策略
1.丝绸旅游商品开发要体现我国传统丝绸文化内涵
丝绸文化是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从传说中先祖黄帝的元妃嫘祖到战国秦汉的绢、锦、罗、纱等以及晋唐的纬、绫和金元的“宋罗”,都成为中华文明流光溢彩的的历史见证,丝绸的发明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手工业的发展,形成结构风格独特的丝绸品种,如云锦、织锦、蜀锦、缂丝、纱罗、苏绣、粤绣、湘绣、蜀绣等。中国丝绸也是中国文学艺术丰富的创作源泉,而文学和艺术又反过来提升了丝绸艺术的境界。我国丝绸工艺品也深受中国国画的影响,图案追求神形兼备,表现的内容也大多富于民族情调。
中国丝绸文化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心态,民俗色彩浓郁,许多岁时习俗、社会习俗和人生礼仪习俗都与丝绸文化有关,象龙凤呈祥、麒麟送子、仙鹤苍松、喜鹊闹春等都成为丝绸工艺品常见的表现内容。在中国民间宗教信仰中,中国人的蚕神崇拜具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在甲骨文中就有“蚕示三牢”的文字记载,有关神话传说源远流长,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在植桑养蚕、缫丝织锦等劳作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和意志愿望。秦汉时期,丝织业不但得到了大发展,而且随着汉代中国对外的大规模扩展影响,丝绸的贸易和输出达到空前繁荣的地步并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悠久、深厚的中华丝绸文化是我国丝绸旅游商品开发的坚实基础,而传统丝绸织造工艺则为丝绸产品增添了神秘、高贵的色彩。旅游者对丝绸旅游商品的购买包含了对中国丝绸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追求。我国丝绸旅游商品开发要体现传统文化内涵,在内容、图案、色彩、工艺等方面反映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丝绸旅游商品的附加值;在品种、技术、材料等方面则要不断创新,即在设计中既要反映我国丝绸文化承载的历史、民族风俗、艺术风格、审美观和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又要注重丝绸商品的品种、制造技术和原材料如何结合现代科技的运用,推陈出新,顺应国际时尚的潮流节拍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2.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丝绸旅游商品,
不同地域的旅游商品承载了各地的地域特色、景区特色、民族特色、独特工艺、独特文化和艺术风格,如织锦装饰的花色图案和题材表达的往往是本地、本民族特有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生活,由此而形成具有鲜明民族、地方特色的壮锦、傣锦、黎锦、侗锦、土家锦、苗锦和瑶锦等。对于追求异质文化体验的旅游者来说,旅游商品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越鲜明,文化品味越高,它的纪念性和艺术性就越突出,也就越受到旅游者的欢迎,丝绸旅游商品开发要深挖本地的文化背景、文化溯源,从设计和制造各个环节体现当地独特的资源特色和文化特色。同时,要注重对各地丝绸旅游商品设计专利、品牌的宣传和保护,形成各地丝绸商品的特色和创新机制。
3.注重丝绸旅游商品购买环境的营造
旅游者购物受其情绪、经历、爱好等主观因素和商品质量、购物环境、服务质量等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旅游购物离不开特定的购物环境,旅游商品与购物设施的不同组合带给顾客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良好的购物环境可增加商品魅力,强化个人经历,促进商品销售。发展旅游商品必须配套建设相关的购物设施,优化旅游购物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使购物场所集购物、观光、娱乐、休闲等功能为一体。我国杭州市的丝绸一条街,因其独有的丝绸商品特色和成功宣传,现已成为杭州著名的旅游景点。
4.注重丝绸旅游商品的实用性、艺术性和纪念性的结合
旅游商品应是实用性、艺术性和纪念性的完美结合,具有实用价值的旅游商品才具有广阔的市场。传统丝绸旅游商品的实用功能往往被弱化,如丝绸衣裙、丝巾、披肩、儿童马甲、挎包等商品的款式、图案、色彩搭配等方面的设计较为落伍,实用性差,旅游者购买兴趣不大。要重视丝绸旅游商品的实用功能与艺术价值、纪念价值的结合,突出丝绸商品华美、富贵、舒适、典雅的特点,根據细分市场需求来设计实用、美观、便于携带、包装精美的丝绸旅游商品。如国内外女性游客均对能够体现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特色的旗袍具有浓厚兴趣,但对旗袍的款式要求却在不断随着时尚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旗袍的款式设计要符合时尚潮流才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5.丝绸旅游商品营销中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周静等对峨眉山景区旅游商品需求等所做的市场调查显示,游客了解旅游商品的途径依次为:旅行社28.7%、亲朋好友14.8%、书报11.1%、广播电视9.8%、网络5.7%,而不了解当地旅游商品的游客占总数的29.9%。这一组数据说明需要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如旅行社的宣传手册、导游讲解、各种媒介来进行广告促销,也要注重通过用来馈赠亲友的纪念品本身来宣传,使潜在的旅游者通过丝绸旅游纪念品了解旅游地的旅游形象和文化特征。
与普通产品和普通品牌相比,知名品牌不仅仅直观地体现在产品的高售价上,企业更能借助产品的高附加值提高自身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我国丝绸旅游商品开发要注重名牌策略,树立良好的商品形象,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丝绸产业,推进科技进步,增强丝绸生产装备技术含量,以提高产品档次、加工深度和产品附加值,培育高新技术产品和优秀名牌产品。
体验式销售是旅游商品营销的极佳渠道。丝绸旅游商品的销售可开辟集丝绸加工作坊、丝绸歌舞表演场所、丝绸博物馆、购物商店等为一体的特色购物街,甚至可以让游客学习、参加印染、刺绣、裁剪等制作过程,使旅游观光、购物与欢乐体验和谐地融为一体,使旅游购物成为其美好旅游经历的一部分。
五、结论
开发丝绸旅游商品,突出丝绸旅游商品的文化内涵、地域特质、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的结合,注重丝绸旅游商品的营销研究,增强我国丝绸旅游商品的市场竞争力,可增加我国旅游商品的创汇能力,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挖掘、保护和弘扬传统丝绸文化、工艺,提高旅游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钟志平:旅游商品学[M].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8,19
[2]苟自钧:深度开发旅游商品拉长我国旅游产业链[J].经济经纬 2005(4):117
[3]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1-2002
[4]金茧网:http://www.esilk.net 2007-1-21.
[5]冯雁:浅谈丝绸文化的内涵及产业意义[J].国外丝绸,2005(6):33
[6]张少华:试论丝绸之路的文化意义[J].理论观察 2005(6) : 74
[7]周静:峨眉山景区旅游商品的开发与营销模式[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4):399
9.杭州西湖旅游景区调研及开发报告 篇九
一、西湖概况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方,杭州市市中心,旧称武林水也称西子湖。其余三面环山,面积约6.5平方千米,南北长约3.2 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西湖平均水深2.27米,水体容量约为1429万立方米。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又称“后西湖”或“后湖”)、北里湖(又称“里西湖”)、小南湖(又称“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其中外西湖面积最大。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天然岛屿,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人工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与宝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二堤、三岛、五湖”的基本格局。西湖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目前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湖泊类文化遗产之一。
二、主要景点
孤山
孤山位于北侧外西湖中,海拔35米,面积约0.22平方公里,为栖霞岭的支脉,也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南宋咸淳《临安志》卷二十三:“一屿耸立,旁无联附,为湖山胜绝处。”今山上林木葱蔚,多历代人文古迹留存。孤山东西分别以白堤和西泠桥与湖岸相连,且岛上名胜古迹甚多,因此杭州人将“孤山不孤”“寡人孤”,与“断桥不断”“情谊断”、“长桥不长”“情意长”并称西湖三怪。孤山上主要的景观包括中山公园、浙江省博物馆、文澜阁、西泠印社、放鹤亭、秋瑾墓、俞楼、慕才亭(苏小小墓)等。
苏堤、白堤
苏堤旧称苏公堤,南起南屏山麓南山路,北至岳王庙东,横贯湖中,堤长2797米,宽30-40米。苏堤上共有六座石拱桥,从南往北分别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据考证,疑为“束浦”之讹)、跨虹。
白堤东起断桥,经锦带桥向西,在“平湖秋月”与孤山相接,长约1公里。在唐即称白沙堤、沙堤,其后在宋、明又称孤山路、十锦塘。古时白堤以白沙铺地,后改为柏油路面,两侧广种碧桃翠柳,是欣赏西湖全景和周边诸山的最佳观赏点。
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
三潭印月景区在外西湖西南部水域,包括小瀛洲及其南侧三座葫芦状石塔,以赏月和水上园林著称。现在全岛面积约7公顷,水面占60%。小瀛洲前身为水心保宁寺,也称湖心寺,北宋时为湖上赏月佳处,其园林建筑和景物布局,在18世纪初已基本形成。清《湖山便览》卷三:“万历三十五年,钱塘令聂心汤请于水利道王道显,绕滩筑埂,成湖中之湖,以为放生之所。三十九年,令杨万里继筑外埂,至四十八年而规制尽善。”从空中俯瞰,全岛如一个特大的田字,构成了“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奇景。小瀛洲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上园林特色,主要景点包括浙江先贤祠、九曲桥、九狮石、开网亭、亭亭亭、竹径通幽和我心相印亭。
湖心亭在外西湖中心。清雍正《西湖志》卷九:“亭在全湖中心,旧有湖心寺,寺外三塔,明孝宗时,寺与塔俱毁。聂心汤《县志》称:湖心寺外三塔,其中塔、南塔并废,乃即北塔基建亭,名湖心亭。复于旧寺基重建德生堂,以放生之所。据此,则旧湖心寺乃今放生池,而今之湖心亭,乃三塔中北塔之基地。”《湖山便览》卷三:明“万历四年按察佥事徐廷裸重建,额曰„太虚一点‟,司礼监孙隆叠石四周,广其址,建喜清阁,但统称曰„湖心亭‟。国朝重加葺治,左右翼以雕阑,上为层楼……。”清乾隆二十七年乾隆帝御书“光澈中边”额。抗日战争后,喜清阁旧址先后改建为财神殿和观音大士殿。1980年在岛上刻置“虫(异体字,为繁体字“风”的中间部分)二”太湖石碑一块,意指“风月无边”。
阮公墩在外西湖中,位于湖心亭西。清嘉庆五年(1800年),浙江巡抚阮元疏浚西湖时以所挖葑泥堆叠成岛,俗称“阮滩”。岛南北长34米,东西宽33米,面积0.57公顷,长期以来岛上无建筑,杂树荒草丛生,成为候鸟栖息地。1952-1958年间疏浚西湖时,岛四周加添乱石护岸,面积稍有拓宽。1977年,岛四周驳墈,再次扩大面积并加填客土。1981年,又在岛上添土1000余吨,建“环碧小筑”。岛上有忆芸亭(阮元号“芸台”)、云水居等建筑。1982年,岛上开辟西湖第一处垂钓区,游人可登岛品茗、垂钓。1984年起,岛上举办“环碧庄”仿古旅游,在西湖夜游活动中颇受欢迎。
三、西湖开展旅游的优势
1.西湖所在的西湖区位于杭州市区西部,城乡皆有,平原山水相依,是西湖龙井茶叶原产地,又是杭州规划中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所在地。区内大专院校众多。中共浙江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机关均集中设在西湖区。西湖区山青水绿,风景秀丽,园林景观众多,有“西湖第一名园”之称的刘庄,是毛泽东主席生前数十次来杭的居住地。西湖区内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建有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的陵墓、牌坊、陈列馆16处。多姿多彩的西湖就在辖区内,是杭州的游览中心。
2.随着华东五市游的火热进行,西湖也倍受青睐,游客源源不断。
3.杭州边界地区经济发达,为旅游提供了很大机会。
4.西湖周围饭店林立,为一些忙碌的商务客人提供了方便。
5.营造了自然的生态园林绿地,有效保护盒充分利用了原有古树名木与高大乔木,形成完整的绿带。
6.柔和的光环境烘托了音乐喷泉,富有民族特色的乐曲,变幻的灯光,舞动的水花,使之成为西湖最大的亮点,积聚了大量人气。
四、西湖开展旅游的劣势
1、西湖给人的印象是非常古老的,就是那些旅游资源,没一点创新。
2、西湖附近的旅游设施有待逐步完善,特别是游客公共休息区的设施的维护。
3、西湖环保不是很好,根据有些报道显示,湖底淤泥过多导致西湖生态不平衡,对于景区的维护很有伤害。
4、风景区内建设性的破坏,西湖园林的建设并不是全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的,设计者学识上的错误,施工者不能很好的理解设计者的意图及设计中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都会照成风景园林的建设性的破坏。
5、湖滨建筑自身的协调性,如果从苏堤上看湖滨一线,建筑多事灰白色的基调,并且略显杂乱,看不到层次的变化。
6、对景区内涵的了解不足和文化意识的欠缺,没有把握住景观中最有内涵和价值的部分,往往会忽略了深层次的文化景观。
五、对西湖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对杭城景色的赞美,杭州申遗成功是全体市民的又一大幸事。在进入后申遗时代的今天,保护生态和生活环境已是杭州政府部门和每个市民的当务之急。然而,在不久前的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指标的测试中,山清水秀的杭州却排名在繁华喧闹的上海之后,使每一位杭州市民感到汗颜。西湖作为杭州风景的代表之一,景区建设更加要把环境生态文化的保护和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目前在景区日益发展的“农家乐”,对杭州的旅游发展有一定积极意义,也增加了当地村民(现为居民)收入,但应建立在生态、环保、文明的前提下。杭州原先有规模的露天烧烤现已陆续取缔,只有“九溪”的露天烧烤因缺乏管理力度,至使愈演愈烈,现已形成了大规模的露天烧烤集散地,百度、谷歌等网站随处可见,十几家烧烤户不断扩张,呈发展趋势;而且烧烤户的数量还在急剧增加,村干部带头经营也使执法管理部门增加执法难度。每逢节假日,景区内烟熏缭绕,交通堵塞,垃圾满地。大杭州的概念、交通、信息的发达已使九溪成为市区较中心区域,不同于历史偏远村落、人烟稀少的景况,露天烧烤的不规范化发展已对景区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对景区文明建设产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如:
1、九溪烧烤源于80年代学生野炊,现有烧烤户几十家,主要存在经营不规范;脏、乱、差(从业人员没有健康证、物品食品的卫生不达标、垃圾乱丢弃)等问题,导致空气污染,景观破坏,并易引发森林火灾等。
2、旅游旺季引起“九溪”景区交通堵塞、废气污染、节假日停车难等问题,并且停车收费不完全合理合法。
3、大肆破坏砍伐了茶基地,引起土地硬化,并有违章建筑搭建、污水违章排放破坏水源、烧烤浓烟污染茶叶等。
4、村民(居民)在溪水中洗涤污物、油污水的违章排放、地下水的违章采集,都污染了水资源。
对此,我们建议:
1、加强统一规划,提供经营场所。着眼发展,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根据辖区人居分布、经营规模、合理确定、修建与之相适应、相配套、能满足经营者需要的各类型、规范性经营场所。
2、坚决取缔露天烧烤,引入统一、规范的室内烧烤市场,既满足部分市民“口福”享受需求,又保证经营者的合理收入,同时也解决了露天烧烤影响交通、破坏市容环境、污染空气等问题。
3、征收空气污染治理费,加大烧烤的运营成本,以其控制数量和规模。工商部门也应通过各种方式,对未取得环保审批手续的烧烤点加强监督管理。
4、汽车集中停于景区外,景区内的居民及单位车辆凭通行证出入;增设景区外停车场;设电动游览车出入景区内。
5、引导九溪疗养院向住宿养生、运动健身(步行、跑步、爬山、自行车、太极拳)、健康文化等为主导方向发展,倡导建立利于老年人疗养、中年人养生、年轻人健身的健康村等形式的现代人减压休闲场所。
六、总结
10.湖南农业观光旅游开发分析报告 篇十
分展现和突出湖南的地方特色,这是农业观光旅游
产品是否具有恒久生命力的关键。湖南的农业旅游
资源原汁原味,异彩纷呈,既有令人陶醉的农业自然
景观,又有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既有瓜果飘香的农
林基地,又有风格各异的民居建筑;既有充满情趣的
民间文化艺术,又有极富特色的传统农事活动,等
等。这为湖南开发农业观光旅游提供了十分雄厚的
资源基础,各地应进一步深入挖掘、整理,因地制宜,
精心打造出一批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具有湖南地方特
色的农业观光旅游产品。
4.不断创新,丰富农业观光旅游产品内容。
从目前我省已开发的农业观光旅游产品来看,
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
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旅游;二是以
收获农作物和采摘瓜果为主要内容的采摘旅游;三
是以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庆活动为
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四是以垂钓、水上娱乐等为主
要内容的农家娱乐旅游。在上述四种形式中,又以
参与性较强的采摘旅游最受旅游者的欢迎。随着城
市旅游者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农业观光旅游的内容
和形式必须不断创新,才能满足旅游者不断变化的
需要。例如,针对城市三口之家可推出“欢乐家庭农
家度假旅游”;针对城市青少年可推出“农村知识修
学游”;针对曾经插过队、下过乡现已回城生活的当
年知青,可推出“忆峥嵘岁月游”,以唤起他们对过去
岁月的回想,等等。只有在产品开发上不断地推陈
出新,以新、奇、异、特的旅游项目来吸引旅游者,才
能使农业观光旅游产品在市场上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和竞争力。
5.搞好综合协调,完善配套服务设施。
农业观光旅游的开发,不仅是农业部门和旅游
部门的工作,而且还需要交通、电力、卫生、通讯等部
门的参与和配合,因此必须妥善处理各种关系,搞好
综合协调,以利于各项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与其
他旅游活动相比较,城市居民到农村进行农业观光
旅游,主要目的是感受农村浓郁纯朴的乡土气息,亲
身体验清新、自然的乡村生活,因此他们对餐饮、住
宿等服务接待设施的要求一般来说不太高,只要求
整洁、卫生、方便、舒适即可,对这一类设施主要由当
地农民家庭经过适当的改造后加以解决。重点应放
在水、电、交通、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
方面,尤其是要改善交通条件,以便于旅游者进出旅
游目的地。这样做一方面便利了旅游者,另一方面
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条件,一举两得。
责任编辑:黄显中
On Agricutlure Tourism Exploitation in Hunan Province
YUAN Ya―zhong
lInstitute ofManagement.Xiangtan University.Xiangtan.Hunan 411105.China)
Abstract:As a powerful province of agriculture and tourist resources in China,Hunan has abundant agricultural tourist resources and
exceptional advantages and potentialities in agriculture tourism.To exploite the agriculture tourism in Hunan province.we must up―
hold four principles:market― oriented.characteristic features.suit measures to local contition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e
should position accurately.plan rationally,design elaborately and exploite systematically s0 that we make an new tourist famous brand
with strong characterstic features of Hunan.
Keywords:agriculture tourTsm;market―oriented;integrative exploitation;Hunan
11.旅游规划与开发 实习报告 篇十一
关键词:给水系统 排水系统 资源优化 防涝环保
1 开发区给排水工程规划简述
从应用角度看,开发区的给排水工程关系到生产和开发的重要基础,因此给排水的过程的规划从某种程度上将影响一个开发区的产业引入和生活附属设置的建设,即开发区的建设往往依存于其给排水系统的建设。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保护是开发区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开发区的给排水系统之所以需要缜密的进行设计和规划就是因为此种目标。对开发区给排水工程的合理规划主要满足的是为开发区企业供水,并对其排放的污水进行合理的引流和治理,以此保证企业集中区域的环境不受到污染。合理的给排水系统设计甚至被看做是开发区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持续发展经济发展主体在给排水规划和设计中当然是十分重要的引导思路,因此高水平的开发区给水和排水体现是达到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目标的。
2 城市开发区给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的方针
2.1 给水系统。城市的发展让水资源越发紧缺,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首要问题。对于开发区当然也不例外,而且给水系统涉及到开发区的基础建设问题,更是关系重大。水资源的局限性,需要对其提高利用的效率,即对整个给水系统进行全面的升级和优化是开发区给水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因为开发区往往处在城市拓建的新区域,在未开发的地区当然也就不存在原有条件的限制,因此更应当利用先进的思路和技术对给水系统进行全面的升级,以满足未来发展和资源优化的需求。
在实际的设计和规划中,,也应当根据开发区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如在雨水充沛的时候对其进行适当的储存,实现对水量的调控,以平衡区域内生产和生活的用水量。以此缓解开发区日常的用水紧张的情况。同时应合理利用便利的水资源,如开发区邻近水库的应对其给水系统进行全面的监控,方式非正常的浪费情况出现,从而导致整个供水系统出现超负荷运转,而导致用水高峰出现缺水的情况。尽量平衡开发和利用的关系,在开发区建设中应合理的设计水源的形式,如:对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进行适当的区别,利用不同管网对其分别供水,以此降低部分工业用水的处理成本和来源。这样就可以将部分工业中水回流进行二次利用,提高工业聚集区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总之在给水系统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应本着持续发展的长远思路,对开发区的供水系统增加技术性投资,使其用水效率得到提高。
2.2 排水系统。排水系统的首要目标就是将生活和工业废水排出并实现集中处理,同时也兼具了防洪和防涝的作用,近期多个城市在集中降水中出现了内涝的情况,从根本上看就是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或者老化而造成的,所以排水系统对开发区的意义甚至高于给水系统。所以排水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开发区排水问题。这个层面主要是从防涝的角度进行考虑,即对防洪排涝的功能上进行完善和系统化,主要利用自身设施的完善和与周边设置的配合来对较大的降水进行及时的排出,以此防止内涝的出现而影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另一方面,则是解决污水处理问题。污水是每个城市和开发区域必须应对的问题,因此在开发区的排水系统规划中必须进行全面的考虑,尤其是应综合其自身的产业特色而设计污水排出和处理设施,既要保证污水处理的能力满足工业发展的增长也要满足其处理的技术措施,即量、质都要满足开发区的发展需求。并将该环保和在利用的思路融入到设计中,如:生活污水反应器的应用,或者高效生物载体的处理工艺的应用等。
同时在设计和规划的时候还应注意:①污水的总量进行科学的预估,以此为排水面积、污水管道选择提供直接的一手资料,从而确定管径和坡度设计,为设计及人员正确选择规划方案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②污水管的设计,在污水管布置的过程中,必须有效的而快速的将污水排出到集中的地点,污水管的直径应根据坡度和污水量来选择;③在排水管网设计的时候应将其与给水管网进行合理的交错,避免二者之间相互干扰,同时还应注意其循环的效果和功能,尤其是开发区对工业用水的分流,在排水管網设计时应重点对其进行分析,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排水管网形式,以此满足分流、雨水排放、净化的多重需求。
2.3 综合规划与设计思路的实施。在开发区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和规划中,应把握综合设计的思路和原则,将从整个城市出发,从开发区自身的条件出发,首先将开发区的给排水系统与城市和周边的设施结合起来,然后在规划和设计时适应自身条件的给排水系统,进而达到设计适应开发区发展的基础设施的目的。按照此种思路在设计中应对多种给水、排水设备进行合理的选择与组合,即在规划和设计完成后可以在施工中获得经济性提高,并保证其今后的使用效果。
3 开发区给排水系统的具体设计要点
城市开发区的给排水系统设计和城市给排水设计相似都要面对多种因素的影响,必须考虑到多方面的应用效果和效率。也应当和前面的分析相似从下面几个方面出发:
3.1 给水资源平衡与优化。在给水技术中大量的变频设备被应用到了管网中,特别是对水网压力的智能化监控,实现了给水系统的技术性升级。从城市到开发区面临的供水问题主要是变化系数的增加,高峰供水量不断增加,从而相应的需要更大的供水为其进行服务。开发区供水应利用合理的二次供水和储水设备来缓解用水高峰对供水网络的压力,同时也保证企业用水的稳定供应。另外,根据前面的分析,供水系统必须具备远期发展的规划,为将来的开发区拓展预留必要的空间,如道路管线综合时应预留水管的位置,设计合理的供水水管径和泵站等等。
3.2 雨水排出的重点规划。通过前面的分析,城市排涝的系统对于城市发展至关重要,开发区当然也不例外,因此防洪排涝应和城市的立体管网结合起来,特别是地理位置相对低的开发区更应当对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适当提高。如对流经的内河进行正确的治理,提高其满溢的标准等级,按照经常性满溢条件来设计。同时将雨水管道的管径适当的增加以减轻排水的压力,提高其排水的速度。
另外,应将合流、分流相互结合起来。在开发区的建设中应采用分流思路,即将降水进行快速分流,分散到多处引流渠道中。但是也不能一味的采用分流规划,也应当在适当的位置采用合流以此增加排水的能力。严格的分流方式只有在污水处理场才能实施。
4 结束语
城市开发区规划中对给排水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往往会影响其后续的发展,因为工业和生活都离不开水资源的供应和处理。其不仅仅关系到开发区眼前的基础设施的完善,还会影响到城市开发区建设的未来发展。因为水资源的应用与污水处理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瓶颈,开发区也不例外。所以在设计和规划中应本着综合优化的思路,即对给水系统进行升级和优化,保证水源的稳定;排水系统则应将排涝和净化作为设计重点,这样设计的给排水系统才能保证开发区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兰成全.市政给排水设计与规划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0,(18).
[2]胡平.浅谈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J].价值工程,2010,(04).
[3]王博实,杨忠义.浅论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J].科技资讯,2010,(16).
[4]马晓颖,王小强.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07).
[5]方宏.关于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9,(03).
12.旅游网站的设计与开发 篇十二
当前, 我国的旅游电子商务正处于刚刚起步状态, 网络旅游新时代的真正到来还有赖于众多要素的改善, 但网络旅游的旺盛生命力已开始体现。旅游业对于我国经济的带动是显而易见的, 直接相关联的行来有食宿业、运输业、娱乐业等。因此, 大力发展旅游业对于拉升地方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旅游网站需求分析
该系统通过分析旅客、旅行社和景点的现实情况, 在网站设计中充分考虑3方的共同利益。从旅客角度来看, 查看其时间安排、价位和食宿情况等;从旅行社的角度出发, 主要通过网站管理各个景点的线路情况、收集旅客的基本资料、发布景区负责人信息等;各个景点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交通情况、门票价格和风景图片欣赏等。用户都可以通过系统来查询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并且可以订购机票和车票等。
1.1 目标
该网站系统要立足于服务景区、旅行社和旅客3方面的利益, 通过人性化的界面设计, 以发展旅游界为终级目标。其功能主要体现在:景区的特色风景、交通、当地的民族特色和特产等一系列信息的查询、管理和维护;旅行社对旅客人身安全的保障等;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网站随时随地进行各项事务的处理操作, 对旅客在旅行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汇总和应答;对各个时间周期内旅客出行的地点和人数进行分析, 以便于公司的宣传和准备工作。
旅游网站管理系统的主要使用对象是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公司, 其功能是对旅游信息进行发布和修改, 同时加强与游客的交流。本系统的用户十分广泛, 对用户的技术要求是:熟悉计算机操作, 熟悉Internet相关操作。
1.2 运行环境
硬件最小需求:奔腾3以上CPU, 256M以上内存, 10G以上剩余硬盘空间。
支持软件:Windows 98 /2000/XP操作系统。
支持环境:IIS 5.1。
数据库: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
开发工具:ASP。
1.3 旅游网站开发的可行性
采用现代计算机信息网站系统, 能够有效帮助旅游企业优化旅游服务, 使其在行业内处于优势地位, 并相对长期地保持这种战略优势。开发本系统的可行性如下:
(1) 技术可行性。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技术和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融合, 设计旅游网站系统在技术上已经成熟。在本网站中, 前台通过ASP语言实现, 后台通过C#语言实现, 数据库采用成熟的ACCESS。不仅能够保证其数据的可靠性, 而且界面的实现相对容易, 易于美化, 完全能够满足本系统网站的技术要求。
(2) 经济可行性。采用NET编程语言和ACCESS数据库, 其成本相对便宜, 在前期投入上花费较少, 制作相对简单, 能够满足中小型旅行社的需求, 且投入较少。
1.4 系统功能模型
系统顶层DFD图, 如图1所示。
图1主要描述了整个旅游网站系统的数据流, 反映用户通过浏览直接进入旅游网站系统进行相关操作的流程。
2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通过对广大旅游爱好者、旅行社和景区的调查分析, 迎合大部分消费者的使用需求, 采用软件工程对旅游网站系统进行总体分析。
2.1 旅游网站系统总体结构图
当前的网站系统, 主要是以模块化进行设计, 一方面便于加快网站系统的研发进度, 另一方面便于日后的维护和扩展。
通过对系统总体结构的设计分析, 能够让用户直观地得到网站的结构, 方便用户的操作和使用。
本网站的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2.2 网站结构
本网站采用的是浏览器/服务器 (Browser/Server) 模式。所有操作服务都存放在Web服务器上, 其后台数据存放在后台数据库当中, 传输协议使用HTTP协议, 客户端通过浏览器 (Browser) 访问Web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其三层结构见图3。
图中从左到右, 分为三层结构:
第一层:浏览器:用于实现用户和服务器的交互工作, 通过页面提示输入对应的信息, 交由后台服务器处理, 并将结果返回显示。
第二层:Web服务器, 处于整个结构的中间层, 实现用户的具体业务应用功能。
第三层:后台数据库, 主要用于具体数据的存放, 整个系统所有数据的调用都是从后台数据库中提取的。
2.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 按照“低耦合、高内聚”的原则, 本系统设置以下主要功能模块:景点信息浏览功能模块、信息查询功能模块、在线留言功能模块。
(1) 信息检索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方便用户对本网站景点进行相关检索, 并返回检索结果。用户可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进行选择, 系统根据用户选择的不同检索方式和输入的关键字进行相关检索, 得到用户检索的信息。
(2) 信息浏览。
查看网站最近发布的信息 (包含旅客、景点和旅行社) , 可以根据具体的访客情况进行分类别的查看。①旅游游记。通过“公告栏”可了解本站的最新信息, 并可查看本站近期的所有公告内容;②景点信息。通过景点页面进行各个景点的信息浏览和查询;③旅游特产信息。通过旅游特产页面进行自己喜欢的特产浏览。
2.4 主界面设计
主界面是一个网站的门面, 如同公司的形象, 因此应特别注重设计和规划。它是用户首先见到的界面, 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网站的访问率。为此,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主界面进行了设计。
(1) 在色彩搭配上, 以一种较明快的色彩为基调, 配以其它相关色彩, 给用户一种鲜而不艳的美感。
(2) 在字体选用上, 大小适当, 尽量使用常用字体, 适当配用艺术字。
(3) 在网页制作上, 采用框架式结构, 在框架中嵌入子页, 将大表化小, 图片压缩, 尽量减少页面响应时间。
(4) 在内容上, 主界面内容充实而不繁杂, 既体现本站特色, 又满足用户需要。
(5) 在用户操作上, 简化用户操作, 删去那些空洞的环节。
3 旅游线路信息管理模块的实现
在信息管理界面, 管理员可以对各类信息进行管理。选择信息类别可以对信息进行类别管理, 进而对类信息下的子类信息进行管理。管理员可以通过对修改删除按钮的点击, 触发对信息的修改事件。其核心代码如下所示:
4结束语
本文针对旅游网站展开讨论, 首先分析了旅游网站的需求, 重点介绍了其可行性, 其次对网站系统的总体结构进行了设计, 并分析了B/S结构的原理, 最后详细介绍了网站的具体执行模块, 即旅行线路信息管理模块, 并给出了该模块的部分核心代码。由于文章篇幅所限, 对于其它代码在论文中并没有给出, 希望有兴趣的读者可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加以修改与完善。
摘要:近几年来, 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 但整体管理水平相对低下, 运营机制不健全, 网络化实施中的资源整合力度相对较弱, 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 开发出适合的旅游网站平台, 不仅方便广大游客, 同时也可给旅游景点或旅行社带行可观的经济效益。对建立旅游网站进行了研讨。
关键词:动态网站,信息管理,B/S结构,旅游线路
参考文献
[1]余雷, 周松建.ASP.NET应用开发百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2]黄斯伟, 王玮.HTML4.0使用祥解[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9.
[3]白鉴聪, 王进.JavaScript网页效果大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旅游规划与开发 实习报告】推荐阅读: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资料12-11
旅游策划与开发10-09
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11-17
红色文化与旅游规划11-02
旅游项目开发报告07-30
南梁红色旅游资源与产业开发策划书08-22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_职教论文10-15
领导力开发战略与规划08-23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旅游价值及其开发与保护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