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法学习心得

2024-09-04

国际经济法学习心得(精选15篇)

1.国际经济法学习心得 篇一

学习心得

——关于信用证欺诈的几点认识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支付中较常使用的一种支付方法。信用证是指银行应开证申请人的请求,开给受益人的一种保证银行在满足信用证要求的条件下承担付款责任的书面凭证。信用证一大重要特点即其具有独立性,即信用证一经开出便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想脱离而独立存在。只要卖方提供的单据与信用证严格一致,开证行就有义务付款。

信用证独立原则是信用证交易的生命,为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保护受益人的利益,维护开证银行的信誉,必须强调信用证的独立性。但是,现在大部分国家在实践中,采纳了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简单来说就是如果受益人存在实质的欺诈行为,付款行可以排除独立性原则的适用而以欺诈为由拒绝付款,开证申请人可以申请法院禁止支付。

但是确定信用证欺诈的条件是非常严苛的,要求卖方存在着实质的欺诈并且要求申请人有确凿证据证明。总的来说,有这么几点难度,一是受益人的心理状态;二是欺诈的程度问题;针对这两点,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应该在于防范:首先,开证申请人和开证行都应投保相应的保险,这样即使发生欺诈造成损失也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补救;其次,开证行和买方都应对对方和卖方的信誉进行一定的调查和了解;最后,作为较为弱势的买方在交易中最好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贸易术语,如FOB,并且选择自己熟悉的信誉良好的船公司送货,同时可以派人到装货港口验货,杜绝卖方在货物方面的欺诈。

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条规定了信用证欺诈的例外的排除适用原则,即人民法院认定存在信用证欺诈的,应当裁定中止支付或者判决终止支付信用证项下的款项,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开证行的指定人、授权人已按照开证行的指令善意的进行了付款;(二)开证行或者其指定人、授权人已对信用证项下票据善意地作出了承兑;(三)保兑行善意的履行了付款义务;(四)议付行善意地进行了议付。虽然这条规定有力的维护了信用证的独立性,保护开证行和善意第三人的利益,但是也给买方即银行认定欺诈加大了难度,即要求支付令的申请应在开证行付款、承兑或议付行议付之前提出。这里存在的问题就是如果开证行没有付款或议付行没有议付,那么受益人也不会提交单据,那么如何审查其是否存在信用证欺诈问题呢?我认为可以赋予银行或者买方一定的追索权,即如果单据由受益人自己提交,而且是伪造或欺骗性的,如果银行在付款前察觉就有权拒绝付款,如果在付款后发现就有权追索这笔因对事实的认识错误而支付的钱。

2.国际商法与国际经济法关系探讨 篇二

【关键词】国际商法;国际经济法;关系

一、前言

如今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步划加快,国际经济贸易总量不断增多,经济纠纷更是频频出现。调整、规范各种国际经济交往的法律和条约相继完善,内容更加丰富,先产生国际法,后来产生国际商法,再后来陆续产生国际经济法。然而后产生的两个法,概念复杂且相互交错,人们容易混淆。随着国际法规的使用率增高,普及商法和经济法这两个国际法关系的必要性尤其重要。本文将从“什么是国际商法、什么是国际经济法、国际商法与国际经济法之间的联系、国际商法与国际经济法的区别”4方面将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商法的法律慨念进行阐述,对两者的法律关系进行一个比较、分析。达到普及国际法律知识,自觉执行国际经济法政策,自觉履行国际商法法规,减少国际经济贸易纠纷,促进国际经济次序健康发展。

二、国际商法

关于对国际商法概念的探讨,怎样弄懂国际商法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综合考察国内外学者、各种著作中对这个概念的解释与说明,多数学者认为国际商法的概念可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且听下文分解。

如今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步划加快,国际经济贸易总量不断增多,经济纠纷更是频频出现。调整、规范各种国际经济交往的法律和条约相继完善,内容更加丰富。国际商法,就是调整所有商务贸易主体在从事商务贸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贸易关系、货币交换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换言之,国际商法是调整国际贸易商事活动中的规则、规范的总称。

1.从广义上看,国际商法是调整国际贸易商事活动中的规则、规范的总称。是调整各种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国际商事关系,是指某种商事关系,其主体不论是自然人、法人、国家政府或国际组织,只要这种商务贸易关系的当事人来自(两个以上)不同的国家,或其所经营的商务贸易事项超越到他国国界的范围,这种关系就可以说是国际商事关系。用以调整这种关系的规则、规范,就属于广义国际商法的范畴。

2.从狭义上看,国际商法的调整对象是:除去国家和国际组织之外的,主体平等的商事组织和商务贸易交易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一个正处在形成与发展中的法律部门。依据国际习惯,从事国际商务贸易事项交易活动的主体是公司、企业、个人(自然人)等,而不是国家、国际组织;它们之间的交易属于不同国家的,主体平等的主体之间的公平交易,而且是排除了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的交易。所以,在“国际商法”这一概念中.“国际”是指商事法律行为“跨越国界”的意思。不是指有国家或者国际组织参与。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还认为国际商法产生的时间,比国际经济法产生的时间要早,并且其发展的途径及意义也有所不同。

三、国际经济法

关于国际经济法的概念和范围,国际和国内的学说不一,总的来说,可归纳为广泛和狭窄的两种概念范围:

1.广义国际经济法

广义国际经济法的概念是:是调整自然(单个个体)人、企业法人、不同国家和不同国际经济组织在国际商务贸易交往过程中达成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则、规范的总称。调整对象:既调整国家之间、国际经济组织之间、国家与经济组织之间所发生的经济关系,也调整自然(单个个体)人、法人同国家、国际经济组织之间所产生形成的经济关系。换言之,广义国际经济法泛指调整国际经济交往的所有法律法规,其调整范围囊括一切关于超越国界,并与任何经济利益相关的商贸交易和商事交往的法律规则和制度。同时,国际经济法既调整国际商事贸易经济统制关系(纵向关系),也调整国际商事贸易经济流转关系(横向关系)。国际经济法是法律科学多门类、跨学科、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独立学科。

2.狭义的国际经济法: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进行的商务贸易活动,所产生的经济关系,是狭义的国际经济法慨念的基本含义。主体只限于国家、国际组织,不包括自然(个体)人与企业法人。狭义的国际经济关系仅指国家、国际组织间的经济关系。

一般所说的国际经济法是指广义的、所调整的是广义的国际经济关系。

四、国际商法与国际经济法之间的联系

1.两者的调整对象都含有国际因素。

从两者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调整对象的“跨国性”是两者共有的特点。对象的“跨国性”是指所调整的对象都来自不同的国家这是两者相通点。作为调整两者的法律法规则一定会涉及到不同国家,涉及到不同国家的经济实体及相关的企业,因此,也就必定会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国家的经济、政治及社会利益。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在制定或参与制定相关的国际条例及规范时就要充分考虑各国的利益,遵循国家主权、平等互利。

2.两者具有相同的法律渊源

两者在法律渊源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法律渊源是指具有不同来源、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之所说两者在法律渊源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是因为国际商法与国际经济法的法律渊源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一些国际条约及国际商业惯例、案例。

下面我们举例来看一下两者在法律渊源上的联系:

国际商法的法律渊源是指国际商法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国际商事条约,这是各国缔结的有关国际商事的国际条约或公约,在国际商法中,很多具有约束性的条款直接来源于各国缔结的条约、公约;

(2)国际商事惯例,这是指在国际商事的交往中,长期形成的并被普遍遵守的一些商事原则和规则,这是国际商法的重要渊源,对国际商法的起源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3)国内立法,这是在国际商事条约或惯例不能调整的情况下的一个补充,是指各国有关调整本国对外经贸关系方面的法律、法规、条例、决议等。

国际经济法的法律渊源是指主权国家适用的法律规则及这些规则的来源,所以,国际经济法的法律渊源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国际条约,这包括双边条约和多边条约;

(2)国际商业惯例,这跟国际商法中的国际商事惯例一样,同样是长期形成的,普遍为人们所习惯的一贯做法;

(3)国内立法,与国际商法的国内立法一样,同样是国家对有关对外经贸的法律、法规、条例、决议等的相关规定;

(4)国际组织决议,国际商法渊源里并没有写入这一个,但是细心想一下,有的直接就是从国际组织的决议引进来的,例如,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对电子商务的相关决议,被引进国际电子商务及其相关法律。

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国际商法和国际经济法在法律渊源上的相似之处。

3.两者同属于一个法律体系。

我们所说的国际法律体系除了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国际法,还应该包括国际商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3个部门法。从这个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国际商法与国际经济法明显就属于同一个法律体系,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五、国际商法与国际经济法的区别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两者既是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的。作为两个不同的法律部门,如果两个相对独立的法律部门,所调整的对象及相关关系没有区别的话就没有必要专门开设两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因此,我们来讨论一下它们之间的不同,而且,它们之间的不同可以说是本质上的不同。

1.两者的基本原则不同。

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1)国家对本国自然资源永远享有主权;(2)经济合作互助共同发展;(3)平等互利公平公正。这些原则充分体现了必须在尊重主权的基础上进行国际经济交往。

国际商法的基本原则:诚实信用,公平与公正。可见两者各自的侧重点不同,这也就是区别两者的重要标志之一。

2.两者的主体不同。

国际商法的主体是:一是指特殊的国际商事主体——国家;二是指一般的国际商事主体——国际商事组织。然而,国际经济法的主体:除了一般的商事机构、组织外,还包括国家和国际组织,主体更加广泛。所以,就两者的主体我们可以看出,国际商法与国际经济法在国际经济领域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3.两者所调整的对象不同。

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不仅包括平等主体之间的商事关系,如国际货物买卖关系、国际货物运输关系,还包括国家或国际组织对经济活动的管理与管制关系,如国家在外汇管制、国际税收方面等方面的管制正是体现了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除了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还包括政府的管理及管制活动;而国际商法所调整的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所进行的商事活动而形成的国际商事关系。

4.在调整方法上,两者存在着不同之处。

对于这一点,我们先来看一下,商法注重“意思自治原则”,经济法则强调“国家统治原则”。我们可以从国际商法的相关内容可以得知这一调整方法,例如国际商事代理法、国际货物买卖法、国际货物运输法等都很容易体现调整方法是维持“意思自治原则”。但是,国际经济法的调整方法就与国际商法不大一样,虽然部分法律在某些方面与国际商法相似,例如国际货物贸易法、国际服务贸易法等,但是更多的是侧重了“国家统治原则”与“政府管制原则”,例如国际税法、政府管理贸易的法律与制度等,无不体现了国际经济不在调整方法上与国际商法的不同。

5.两者基本原则上的不同也就间接地决定法律属性上的不同

同样的,我们也先来看一下传统意义上两者在法律属性方面有何异同。商法属于私法,经济法属于公法;商法主张以平等主体为本位,经济法以国家为本位;商法主张以任意规范为主;经济法则以国家强制性规范为主。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清淅的印证了上面两者在调整方法上的不一样,私法侧重的是意思自治,而公法是以国家的统治与管制为主。所以,两者的法律属性上的不同也就可以得知了。

六、讨论

综上所述,国际商法与国际经济法调整的法律关系都是具有“跨国性”的涉外经济法律关系,国际商法所调整的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所进行的商事活动而形成的国际商事关系。国际经济法所调整的对象除了一般的商事组织的商事关系外,还包括国家和国际组织、政府的管理及管制活动。我们对这两个法的法律慨念进行详细阐述,对两者的法律关系进行一个比较、分析,不难看出国际商法与国际经济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认清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我们知法、懂法、用法乃至我们做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只有这样,我们企业和国家才能在国际交往中维护我们自身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邬伟杰. 浅谈国际私法与国际经济法的关系[J]. 学理论,2014,01:125-126.

[2]宋阳,穆凯盈. 对国际经济法与国内经济法关系的再思考[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189-194.

[3]许昊迪. 国际商法与国际经济法关系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2012,18:144.

[4]曹亚春. 论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商法的学科界限[J]. 山西青年,2016,02:217.

[5]高凌飞. 论国际私法与国际经济法的关系[J]. 法制博览,2015,31:225.

作者简介:

3.国际经济法学习心得 篇三

在海上货物运输的保险方面,应重点掌握共同海损及委付,还有平安险。在国际支付方面,要知道一个商业惯例《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此惯例可结合我国最高院的《信用证规定》来掌握。信用证独立及信用证欺诈的知识点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历年的司考题目中综合案例分析几乎都集中在两个问题上:其一是判断货物损失由谁承担,其二便是信用证欺诈。至于《对外贸易法》及“两反一保”比较简单,熟悉条文便可以。

在WTO方面,了解其机构和决策程序、争端解决机制。在其他法律制度中,重点是多边投资担保机构,易考多选题。而解决国家与他

国国民之间投资争端国际中心行使管辖权的条件也易以案例形式出选择题。此外,对于《巴黎公约》、《伯尔尼公约》、《TRIPS协议》及重复征税和重叠征税一般了解便可。

4.国际物流学习心得 篇四

主办方分别邀请了来自德国、上海、台湾以及香港等地的物流专家齐聚南宁,与南宁本地企业共同交流探讨南宁本土物流建设方案,并进行了《德国物流业城市配送》、《互联网思维与自贸区背景下的创新》、《农产品冷链运输与配送》以及《物流O2O模式的实践》等讲座报告。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意识到现代物流已从传统的物流活动过程中的各环节相互割裂到现在的物流资源优化、整合,成为一种体系化的服务。

互联思维下的电商物流快速发展,京东商城、淘宝、微信商城等大型综合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大面积的全网覆盖。伴随而来的O2O物流营销模式,企业线上线下形成了互动和配合,对企业物流配送的能力要求相应提高。

此时物流技术软件和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实现供应链条中的各功能环节的优化,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绿色物流。

德国专家提及的城市物流配送,我觉得对南宁来说是非常值得借鉴的。目前南宁物流配送主要是通过各大快递企业和一些零散的零担物流企业实现,企业之间合作较少,这必将造成资源的浪费。只有实现物流企业之间形成合作与间成竞争的竞争模式,才能更好的优化物流过程。

在活动中,专家们给我们带来了最前沿的物流资讯。这些信息可以融入到我的工作中,比如示范校项目开发中,在编写《配送作业实务》时可以适当增加城市物流配送的相关内容。

5.国际贸易实务学习心得 篇五

学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姓名:李雷波

学号:041111235

一、学习《国际贸易ABC》的目的与意义

国际贸易这门课是一门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的学科,通过系统地学习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我们了解了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了国际贸易的基本程序、基本做法,熟悉了进出口业务的各个环节,同时掌握了国际上一些通行的惯例和普遍实行的原则。经过近一学期的国际贸易理论课的学习,同时在老师平时的悉心教导下,我对国际贸易这门学问有了一些了解,并对这门学科产生了更加深刻的感想,也为我们将来能够找到一个好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自我国加入WTO之后,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加强,知识经济也成为了主流。如何在贸易大潮中取得先机,如何利用贸易更好的发展经济、改善国民生活质量,这些都是一个国家要思考要探索的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GDP一直保持举世罕见的高速增长。但是,我们深知,经济总量上的增长并不代表经济质量的真正发展,以此我国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针。在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按照比例排,分别是“出口、投资、消费”。出口是主要增长点。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体在对外贸易上,就是要转变出口结构,从以低价产品为主向高新技术产品为主转变。因此,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想没有人可以完全对国际贸易丝毫不懂。

国际贸易的最大意义也在于此。同时,作为个人,要适应这样的时代,或者想要在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时代有所作为,就必须掌握国际贸易的知识。

二、学习《国际贸易ABC》的主要收获

课堂上讲到的保税区,自贸区,以及各类进出口贸易,WTO,达芬奇造假,复出口,服务类型,中美贸易统计顺逆差差异,以及一些国际贸易相关知识,开拓了视野,IMF,ITO ,GATT,TTIP,TPP等深深吸引了自己的注意力,对经济贸易的兴趣大门就此打开。

一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保险和费用问题。因为国际贸易术语大都用以划分买卖双方在交接货物过程中各自应承担的责任、风险和费用,进出口贸易操作其实就是国与国之间商品的交换,而在交换过程中就离不开运输,运输中就存在风险。进出口商为了降低风险避免损失,货运保险就成了业务操作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进出口业务操作内容其实很多,涉及面很广,涉及到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应用。既有出口业务,又有进口业务;既要掌握国际法律与惯例,学会应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案例,又要学会有关的计算方法。因此我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帮助我们充实自己并能解决我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面临经济全球化的社会,我们多了解一些国际贸易的知识是有助于提高我们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的竞争力的。

掌握国际贸易的理论和国内外常用的贸易政策,认识和理解国家有关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同时启发加入WTO后我国贸易体制和贸易政策的改革,让我们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即通过课程学习,使我们既有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基本理论知识,以便能为其他经济类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又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需求的新型人才。

国际贸易ABC与现实的联系非常紧密,操作性非常强,有助于强化我们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巩固和深化已学过的理论、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门课程中,我自己认识与了解了进行国际货物买卖实务的具体操作,熟练了运用进出口的成本核算、询盘、报盘、还盘等各种基本技巧,还熟悉了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方式,体会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的不同地位、面临的具体工作和互动关系,学会了外贸公司利用各种方式控制成本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思路。通过调整商品成本和价格、调整汇率、业务费用、海运费、保险费率及突发事件等让我们了解到在相关法律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掌握和吸收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国际贸易ABC主要包括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货物运输保险以及合同条款和付款方式等。

贸易术语是构成国际贸易单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又称为价格术语或价格条件;同时还是用以划分买卖双方在交接货物过程中各自应承担的责任、风险和费用。而交货地点往往成为划分责任、风险、费用的界点。商品交换离不开运输,对外贸易运输是外贸业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外贸易运输方式种类很多,其中,海洋运输占有重要的地位。货运保险与货物运输一样,是国际贸易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保险涉及的范围很广,内容也较复杂且技术性强。货运保险的种类取决于运输方式,而海运又是国际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海运货物保险在国际贸易中便具有突出的重要意义。价格、装运、结汇是国际贸易中的三大问题, 在国际贸易中,大多以汇票作为支付工具、以信用证(L/C)作为支付方式进行货款的结算。货款的收付不单纯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还受到各种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制约。在学习中,要以国际贸易基本原理和国家对外方针政策为指导,把课程中所学到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政策加以具体运用。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政策与业务有效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国际贸易ABC具有涉外活动实践性很强的特点,涉及到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应用。因此我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内容多,涉及面广,政策性和操作性强,既有出口业务,又有进口业务;既要掌握国际法律与惯例,学会应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案例,又要学会有关的计算方法。

面对市场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社会,作为一名物流专业学生,我认为掌握一些有关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实务知识有助于培养全方位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增强我们的核心竞争能力。

掌握国际贸易的理论和国内外常用的贸易政策,认识和理解国家有关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同时启发加入WTO后我国贸易体制和贸易政策的改革,让我们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即通过课程学习,使我们既有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基本理论知识,以便能为其他经济类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又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需求的新型人才。自我国加入WTO之后,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加强,知识经济也成为了主流。如何在贸易大潮中取得先机,如何利用贸易更好的发展经济、改善国民生活质量,这些都是一个国家要思考要探索的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GDP一直保持举世罕见的高速增长。但是,我们深知,经济总量上的增长并不代表经济质量的真正发展,以此我国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针。在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按照比例排,分别是“出口、投资、消费”。出口是主要增长点。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体在对外贸易上,就是要转变出口结构,从以低价产品为主向高新技术产品为主转变。因此,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想没有人可以完全对国际贸易丝毫不懂。国际贸易的最大意义也在于此。

6.浅析国际经济法发展的新趋向 篇六

关键词:国际经济法;发展;改革

中图分类号:D9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088-01

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或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是一个囊括国际贸易法学、国际投资法学、国际金融法学、国际税法学等分支的庞大体系。布雷敦森林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国際经济法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随后 60多年,随着国际经济情势的变化,国际经济法的内容和形式也不断发展。

一、国际贸易法

自乌拉圭回合结束后国际贸易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该回合通过了多边贸易谈判,达成了一系列多边贸易协定、协议、决议和谅解,并根据《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它标志着国际贸易法的新发展。

(一)贸易自由化是国际贸易法的必然选择。

贸易自由化,是指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中,通过国内立法和国际协议,逐渐减少对商品、服务以及与贸易相关的投资、知识产权等在国际间流动的行政干预、放松对其贸易的某些限制,以获取本国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和最佳的经济效益的过程。

目前,国际贸易法强调贸易的自由化,淡化国家管制法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在国际层面上建立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和私法自治。但是,我们应看到,绝对地强调私法自治会使国际贸易失去公正性。贸易的自由化和公正性的结合在国际贸易法中应是统一的,否则,贸易自由化是不会持久或深化的。

(二)区域贸易协定的推进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随着国际贸易中新事物和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原有的多边贸易体制难以快速反应,而区域贸易协定涉及成员方较少,相互间更容易达成妥协,因此通常比多边贸易谈判包含更广泛的内容。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组建是新一轮区域主义浪潮形成的最重要标志。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急欲通过TPP,以求在WTO之外为消除“边境线后”的贸易壁垒角力,并为21世纪贸易制定新的规则。

区域贸易行为对我国的敏感部门和行业带来一定冲击,倒逼我国改革的速度和深度。中国需要在国际贸易新规则形成过程中及时转变策略、积极应对,加快上海自贸区建设以及与东亚经济体实质性区域经贸合作进程。

二、国际投资法

国际投资法是调整国际私人直接投资关系的国内法规范与国际法规范的总称。

(一)全球投资走向便利化。

国际投资便利化,是用来简化并协调投资者在FDI活动中所涉及的各种程序,其内容包括投资促进中的部分措施、减少投资者权利限制、减少与行政效率和腐败行为等有关的“紊乱成本”、提供信息服务与技术支持、融资便利活动及国际政策协调等非常广泛的范畴。

根据联合国发布《2015年世界投资报告》,目前全球外资政策总体上走向开放和便利化。在国别层面,各国出台的外资政策继续朝着投资开放、投资促进及便利化方向发展。在国际层面,国际社会制订新一代国际投资规则的努力持续进行。

(二)我国深入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多年发展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RCEP可成为我应对全球自贸区建设热潮的基石,有效抵消TPP在政治和经济上可能给中国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RCEP将进一步简化和统一亚太地区相关贸易规则,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有利于我企业的海外市场开拓。但是,RCEP也可能给中国带来一定风险和冲击,需要多管齐下及时应对新形势可能带来的挑战。

三、国际金融法

国际金融法是调整国际金融关系,即跨国货币、资金流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迄今为止,学界尚未形成完整统一的国际金融体系。

(一)国际经济发展与金融市场化。

金融市场化,也被称为金融自由化,金融自由化理论主张改革金融制度,改革政府对金融的过度干预,放松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限制,增强国内的筹资功能以改变对外资的过度依赖,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使之市场化,从而最终达到抑制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

金融自由化促进了金融发展,金融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另一方面,金融自由化加剧了金融脆弱性,其引发的危机促使经济衰退。这是金融自由化的二重性。但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金融自由化的收益大于风险,所以应当赞同金融自由化。在实践上,由于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压力,金融自由化又是一个不得不走的过程。因此,必须推进金融自由化。

(二)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进程。

我国利率市场化经过近20年的改革,初步建立了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为代表的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同时,市场主体也通过金融创新加速利率市场化的步伐,银行理财产品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就是此类金融创新的典型代表。

与利率市场化相呼应,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亦是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中备受关注的内容。人民币“入篮”可以促进中国加速推进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倒逼资本和金融账户加速开放,这有利于中国老百姓在全球范围进行资产配置和交易。

四、国际税法

学界普遍赞同的广义国际税法学说认为,国际税法不仅调整国家间的税收分配关系,还调整国家与跨国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征纳关系。

(一)国际税法首要原则—税收法定原则。

所谓税收法定原则,是指由立法者决定全部税收问题的税法基本原则,即如果没有相应法律作前提,政府则不能征税,公民也没有纳税的义务。税收法定主义是人民财产权利的守护神,它已成为最基础最核心的首要的税法原则。

在我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并在2015年新修改的立法法中明确了税收法定原则。

(二)我国税收现代化建设。

一方面,加强全球税收交流与合作。要更加积极地参与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行动计划后续工作,同时积极开展与相关国家的税收协定谈判,进一步深化与OECD等国际组织及相关国家的交流合作。

另一方面,完善国内税收制度。积极参与《税收征管法》、《个人所得税法》修订工作,全面推进“营改增”,进一步落实国税地税改革方案。

参考文献:

[1]莫世健.国际经济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

[2]范剑红.国际金融法导读[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3]包雪颖,周晓燕.中国金融自由化改革回顾及进程判断[J].时代金融,2012.

7.如何做好国际贸易学习心得 篇七

2012年7月6日,我们于西安财经学院2#103教师听取了汪建国教授所做的“进出口业务实战技巧与关键”的专题讲座。我们通过学习,深刻理解到了我国普通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距离企业所需人才的实践能力标准还差得较远,很大一部分国际贸易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的“毕业即上岗”的需求,这一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和研究。

他从“企业和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开始让我们明白了国际贸易人才所应具备的的综合素质是一般素质要求和特殊素质要求的总和,一般素质包括所有人才都应该具备的思维、知识技能、身心道德、创新特质等因素,特殊素质包括通识性知识、全面的素质和综合的能力。汪教授用诙谐生动的语言,从不同方面给我们讲解了做好国际贸易的关键因素以及从事国际贸易所需要具备的专业素质。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一般素质和能力结构

1.发散思维。在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一般素质中,思维是最核心的要素。思维能力虽然是一个学术性很强的心理学概念,但在人类活动中,它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其一,思维是人类从理性上认识世界的工具,没有思维,人类就不可能系统认识世界;其二,思维具有对其对象包括思维主体进行评价、调控与决策的实践作用。就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来说,必须具备清晰地认识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的能力,能对其进行准确评价并进行正确决策的思维能力。汪教授利用全球五百强的苹果公司的面试题目让我们认知了“发散思维”。“树上

有七只鸟,打了一枪,还剩几只?”不同的前提下,有不同的答案。而全方位的考虑问题就是发散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只有具备了发散的思维方式,才能使思维能力和思维效果真正得到提高,才能更加高效全面地处理各种国际商务问题。

2.知识与技能。对于任何专业的人才,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最基本的素质要求。技能是知识运用的结果,掌握知识有助于技能的形成和提高;技能的运用,又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知识准备更好的条件。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应该掌握的知识包括基础知识(基本常识)、专业知识和关联知识等。例如,进出口一个商品的最主要的因素:涉及的基础知识可以包括商品本身的因素(品名、品质、数量),成交的条件,支付条款,这是我们首先想到的。而更重要的还有商品的原产地、起运港以及我们是否能通过分析、决策某种因素,从而去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这是专业知识。但掌握关联知识也是十分必要的,如贸易经过的航线、港口等,掌握这些知识我们不仅可以让贸易变得明了,更可以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费用,从而降低成本。

技能则是其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例如,完成国际贸易各项业务流程的能力,甄别信用证真假的能力等,这些技能可以通过重复性的模拟实验、实训或其他形式的体验来逐步提升。在这我不得不提的是外语能力,而外语中尤以英语最为重要,大学英语四级对大学生来说似乎已经达到普及程度,但对于要从事国际贸易的学生来说还远远不够,这时,英语六级已经成为必然。英语能

力又以口语为关键,我们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口语知识,而且要具备熟悉专业口语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与外商商谈的目的。汪教授多次强调“我招聘的第一题就是用英语自我介绍五分钟不停”,本来这对于考过了英语四六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难事,只是在于平时我们有没有准备,有没有用心去学习,有没有去锻炼。

3.学会做人,康德曾说:“人的目的是„做人‟。”因此个人的综合能力不仅仅是“做事”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做人”的能力。对于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而言,首先要具备“做人”的能力,良好的商业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全方位沟通及带领团队协同作战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做事”的能力不仅包括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职业驾驭能力、理性分析能力等,而且还必须具有知识更新能力和创新能力。学做人其实是自我道德修养的提升。道德修养是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人们思想和行为中的表现,具有社会思想指导性。古人云:“有才无德,其行不远。”每一个人成才的方向和目标,都应该是和社会需要紧相连的。对于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而言,以后主要从事的是与对外经济贸易有关的工作,面临的将是更加复杂的环境、更加复杂的工作甚至更加复杂的人群,所以为人诚恳,处事认真,拥有健全的人格、全面发展的个性、积极的情感、坚强的意志以及很强的社会责任感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道德修养是非常重要的。

我认为“做人”要从细节做起。我们年轻人都要从“言谈举止行”规范自己,从事国家贸易,“言”很重要,该说的要考虑好了再说,不该说的坚决不能说;“谈”,要有礼貌,有素养,关于李艳的例子,我深刻体会到,没有素养的话语,不仅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更会损毁公司的形象,影响公司的业绩。“举止”,在客户面前便显得甚为重要了,以前听做销售的朋友来说,见客户要注意很多举止方面的礼节,像坐姿、站姿、敬酒、递烟等很多方面,都会影响客户对你的印象,而此时客户对你的印象便是客户对公司的印象;这里,我还多加了一个“行”字,行要有行的规矩,要挺胸抬头走出气势,猥猥琐琐只会功败垂成。

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特殊素质与能力结构

1.通识性知识。“通识”不仅仅要求知识的掌握面要宽,而且要求对知识的运用能够汇通、融通和变通。通识性知识有助于人的生活、道德、情感和理智的和谐发展。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不应该单单只掌握专业知识或与从业相关的知识,而是需要掌握覆载人类知识主要领域的综合知识,这样才能将学习的重心从现成知识的接受,挪移到综合性的判断力、获得知识的能力、广阔的视野和终身学习的态度的陶育上,才可以成为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高级国贸应用型人才,这也是当今社会最需要的人才。

2.应变能力。应变能力是人们运用一切可利用条件,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某种新思想来解决突发问题的一种能力,也可以说,这是更高层的实践能力。这种能力是在实践中通过各种锻炼的积累、综合、升华而逐步形成。汪教授的两个问题让我“目瞪口呆”,第一题:下午从西安咸阳机场到北京的飞机有几班?第二题:市长办公室热线电话是多少?对于我这种应变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当时真不知道如何

回答,可等老师说出“答案”以后,我震惊的同时也恍然大悟: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手边的手机、网络来查出这种问题的答案。你只需说“hold on ,please”,然后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解决突发的问题。这里,用人单位或者老板不需要回答“不知道”的应聘者或员工。3全面性素质。全面的素质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等显性素质外,还包括身心、特质、职业素养等隐性素质,隐性素质支撑着个体的显性素质,并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个体全面健康的发展,所以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素质的全面性首先就体现在更加全面的隐性素质上,而隐性素质又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作基础的。因此,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首先得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可以增强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性和心理调控能力,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必然会面临更多的困难与挫折,必须具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获得挑战挫折的勇气。特质是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反应。既然人们是根据他们的特质与世界抗衡的,那么人们的特质就要把各种经验组织起来激发并指导他们的行为。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要在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中面对复杂的对象处理复杂的国际商务问题,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特质去洞察国际国内形势,随机应变、灵活有效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开拓创新驾驭国际市场是非常必要的。

一般素质和特殊素质的共同作用便构成了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鉴于此,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可确定为:不仅要掌握“必要够用”的国贸专业理论知识、基本的国贸专业实践技

能,拥有良好的身心道德素质和较强的道德意志力量等一般素质,关键是要具有通识性的知识、综合性的能力以及全面的素养等特殊素质。

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1在国际贸易的学习过程中不再重理论,轻实践。在国际贸易课程设置中,不能再因为理论课课时数所占的比重较高,实践操作课程课时比重偏低,就重理论轻实践。而是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实践课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做到理论练习实践。

2改变自身学习主动性不强的缺点,明确规划自身职业生涯。目前还没有利用课余时间去主动寻找机会锻炼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所以在剩余的在校期间要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清晰长远的规划,加强自身学习的主动性、注重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

3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尤其是口语水平。高素质的国际贸易人才首先应具备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而我并不善于开口讲英文,这是制约我英语应用能力的一个瓶颈,所以要在剩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开口讲英语”,强化锻炼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

4在校期间参加过各种形式的技能证书考试,如国际贸易单证员、报关员和国际商务谈判师资格证书等。各种资格或技能证书的考试中虽然可以增加实践环节的考核,以此促使我对于实践知识的掌握,从而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但以后我会争取做到“专于一行”,将其做熟做精。

这次讲座令我受益匪浅,让我从社会和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

8.国际贸易实务学习心得体会 篇八

在实习的过程中,有许多环节的操作,是我们以前没有接触过的,虽然一笔进出口业务也没完成,但每天都有新收获,可以说是受益匪浅,这也令我感到非常的满意。我也逐步意识到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和其独有的特点:国际贸易既是一项经济活动,也是涉外活动的一个方面;它属于跨国交易,情况错综复杂;受国际局势变化的影响,具有不稳定性;面临的风险远比国内贸易大,线长面广,中间环节多;商战不止,竞争异常激烈。所以,作为从事国际经贸的人员,不仅必须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而且还应具备开拓创新的能力、驾驭市场的能力和善于应战与随机应变的能力。

基于以上要求,结合本次实习的情况,我总结了自己今后学习这门课程应该注意的事项和学习方法:

1.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以前学过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实务》都是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情况脱节较大,实际操作起来和想象中的出入很大,很不习惯,心得体会《国际贸易实务学习心得体会》。因此要充分利用好类似的机会,多做一些实际的操作,充分理解和掌握已经学到的理论知识。有机会的话还应多去海关、进出口公司等参加实习,或者参观询问,了解情况,提高业务水平。

2.加强商务英语的学习

国际贸易中的绝大多数信息的发布、交流、磋商、谈判、单证、文件等都是以英语为主,而且都是非常专业和正式的英语。所以今后还得在英语的学习上下功夫,把基本的英语技能掌握好,提高双语沟通的能力,进而在专业的商务英语、外贸函电、商务谈判等课程中能更好的去深入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尽量不使语言成为交流的障碍,避免因为对语言的造诣不深,而在出口贸易的过程中蒙受损失。3.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了解

国际贸易实务作为综合性很强的一门专业课,和其他相关学科联系很紧密,需要我们去多多了解掌握。比如价格学、商品学、物流学、保险学和法学等。我们平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补充,充分掌握和贸易相关的知识,使我们在做起贸易工作来能对各种流程应付自如,提高效率。

4.要踏实做事,按部就班,不能投机取巧

做贸易讲究的是诚信,所以要求我们真诚待人,认真对待每一个客户。每一件事都要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不能耍小聪明,投机取巧。工作时提前安排,按照一般的流程按部就班,踏踏实实,优质高效的完成。5.注重培养良好的心里素质

贸易人员要求具有非常良好,非常过硬的心里素质。因为贸易过程的复杂和风险是无法估量的,要有充分的心里准备,同时还要有相应的备选解决方案。贸易人员要做到有耐心,有信心,有恒心,有真心。同时还要做到严谨仔细,责任心强,勇于承担责任。

9.经济意识国际化 篇九

这些日子有些媒介又忧心忡忡了,因为大家发现所谓国产手机,用的大多是进口芯片。所以媒介说:“钱又让外国人挣去了。”

看着这种议论我就有点糊涂。我不知道芯片在手机的成本里占多大比例,但我知道赔本的生意是没有人做的。以中国人的才智,连“神舟”飞船都能送上太空,区区手机芯片,我想造出来也不是什么难事,之所以没有造,恐怕多半也和成本有关系——也许用进口芯片便宜。

这个世界已经被经济给连成一片了,你挣我的钱,我挣你的钱,挣来挣去大家都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要不我们加入WTO干吗?还不是为了更快地发展?可总是有人觉得不是那么踏实。前一阵大家津津乐道韩国人的“爱国”,因为他们坐飞机要坐自己的航班,买汽车电器也要买韩国产。但不知这些“爱国者”注意没有,这一切都要有个前提,就是自己的产业要争气,要有竞争力,如果韩国货都质次价高,那不成了以“爱国”之名,行“鼓励落后”之实了吗?

我不知道别人家怎么样,反正我家的电视是日本造,因为我曾经买过的国产电视一出保修期显像管就坏了,看足球的时候草坪居然是红色的,而我们家在80年代初买的日本彩电,没有遥控器的那种,现在还结实着呢。还有,我的水床床垫是韩国的工厂做的,因为人家的老板亲自跑到我家丈量尺寸,还和我成了朋友。当然,说我崇洋媚外也没有根据,我家的空调、洗衣机可全是国产的,可我认为这并不能体现我的爱国心,仅仅是因为这个厂家售后服务好,有求必应,逢年过节还给我寄贺年卡,人家把我这个客户当回事——我说的是海尔。

现在不比30年前、50年前和100年前,做生意更讲究平等规则下的竞争,我想不应该动不动就把“爱国”挂在生意场上。什么叫爱国?爱国就是拼命把自己的企业做大或做强,爱国就是把该自己负责任的事情做到位。当然,如果有哪个外国企业用不平等的办法伤害我们中国的利益,我们要反对,我想国家也不会坐视不管。我只是想说,天天觉得让外国人占了多大便宜,未必是爱国心的体现。在这样一个地球村里,经济意识也应该国际化。就比如说汽车吧,以前总有人把零部件国产化率拿出来说事——可我一直认为国产化率并非爱国的实质,真正的爱国是把我们中国的汽车造出规模来,提高性能和服务,降低成本和售价。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要承担更大的爱国的责任,而不要把什么都让消费者扛着。

和我们犯同样毛病的还有美国人——最近美国的媒体开始忧虑,他们引以为豪的互联网产业正在逐步向国外转移,很多企业都因为成本问题而把工厂迁往他国。但美国人肯定不会因为钱都让外国人挣走了而对老板们口诛笔伐,说人家不爱国。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一切都源于美国人的奢侈习惯,导致了他们人力成本的居高不下。美国人要是真爱国,就应该勤俭节约,珍惜环境,把成本降下来。因为他们太能造,这在全世界都是出了名的。

我对美国人有意见,认为他们腐化、没有世界性的大局感,凡事都先为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着想,浅薄而且自高自大,可我也不喜欢看到航天飞机掉下来。我觉得这件事情太令人悲伤了。我不希望人类在走向太空的路途中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令我更无法容忍的是为什么有人在互联网上幸灾乐祸,甚至拍手称快。这群人还沾沾自喜地认为自己是爱国者。难道他们忘了自己一打开电脑,用的就是微软的软件?他们在网上自由发表言论,是有赖于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打算从美国人手里获得投资的新浪、搜狐?

我不爱抽洋烟喝洋酒吃洋饭,但我喜欢看美国大片吃欧洲巧克力去国外旅行。我不喜欢在写文章或说话时夹杂英文,但我对英语说得好的人无比艳羡。我用的手机不仅芯是外国造,而且壳也是外国造,我一点都不愧疚,因为有了这部手机,我能够和朋友们交流、做事,还能给中国移动交电话费……这一切,都不妨碍我成为一个爱国的人,因为我坚定地认为,在平等的竞争下,国家才会变得更加前途光明。

10.国际档案日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篇十

档案工作是一项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百姓的重要工作。但也许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档案工作却是一个不太起眼儿,甚至容易被人忽视的行业。也许它就是这样:一个默默无闻、平淡无奇、甚至有些枯燥的行业。但在我们——__地铁档案建设者的心中,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精品工程,创一流档案”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目标看似远在天边,却又近在眼前,直到充溢心间,我才发现,对兰台的爱无缘无故,对兰台的爱有始无终。

夜以继日,编规制章,当好档案工作排头兵

地铁建设项目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投资大、建设期长、参建单位多、施工工艺复杂,同时作为惠民工程这样与百姓出行密切相关的行业,工程质量则重于泰山。组建初期如何系统地开展地铁档案建设,是摆在我们所有人面前的难题。在没有任何可直接利用的资源的情况下,领导带着我们查阅国家档案管理规定,借鉴其他城市地铁档案管理经验,请教市档案局有关专家,深入施工现场,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__市轨道交通工程竣工文件材料编制和移交实施细则》等56个规章制度。在新线管理中实行“前期策划、过程控制、及时归档”的管理模式。积极参与地铁工程BOT合同谈判对接工作,真正做到施工文件与工程进度同步,从根本上杜绝施工文件“回忆录”,从源头上确保项目档案齐全、完整、准确。

春夏秋冬是看不够的四季轮回,繁星点点是数不尽的斗转星移,就这样披星戴月,不辞寒暑,脚步匆匆往返于施工现场和办公室间,检查指导、编制目录、文件扫描、电脑著录、档案整理、编排上架……我们加班加点做好每一步看似机械化的工作,尤记得那次试运营评审时,七天七宿连续加班,下班累到不想回家,趴在办公桌上睡着,同事把衣服给我披上,披上衣服才知它的温暖,拥有关怀更知道幸福,我们就是一个团结的集体,用所有人的努力去演绎精彩。也许数字是最好的证明,六年来我们共接收档案资料20万余件,库藏各门类档案数字化达到90%以上。

辛勤耕耘,默默付出,档案工作已见成效

做一个档案工作者,我们要“对过去负责,为现在服务,替未来着想”。经苦心钻研,我们制订了一系列人才培养方案,举办各种档案培训,建立下午1点钟课堂,贯彻学习档案法律法规,培养档案管理意识,切实提高专兼职档案员及参建单位资料员的工作热情、职业素质、业务水平。目前,累计培训人数达上千人次。

我们是一支敢打硬仗的队伍,忘却时间、挑灯夜战、辛勤耕耘、默默付出。梦想在彼岸,我们就全力奔跑,只因兰台是我们无悔的选择、永恒的追求。在路上,不曾有闪耀的光环围绕身旁,有的只是不为人知的辛劳,但我们深信几分耕耘、几分收获……经过几年辛勤努力,公司档案工作先后被授予“哈市档案工作AA级单位”、“哈市企业档案规范化管理示范基地”、“黑龙江省档案规范化管理省二级”、和“档案服务新战略新跨越、服务民生”三星级单位光荣称号,当我们手捧证书的那一刻,我仰起头,发现看不清周围的一切,真实感受到眼泪滑过脸庞的温度……

9月26日,我市地铁1号线正式通车试运营,圆了全市人民的地铁梦。在9月,为向地铁1号线安全试运营一周年献礼,我们通过总结多年来档案工作经验,完成了《奇迹印证—档案管理篇》、《历史回眸—图文展示篇》、《于无声处—个人成果篇》的编研,为__地铁建设成为安全地铁、科学地铁、人文地铁的工作目标而不懈努力。

总结经验,展望未来,档案工作任重道远

11.国际经济法学习心得 篇十一

本学期,我学习了《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的课程,值此期末之际,对本学期的课程学习情况作一简单总结。

首先,我能按时按质地来上课,不迟到早退;当然,作为一名以经济学为专业的学生,我都会对上课内容做深入了解。

再次,能够尽我所能认真学习老师上课的内容。比如在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这一章节的学习中,对于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及发展进行了深入的了解。给我印象最深的,则是关于战后初期两极格局的形成,分化与瓦解的演变过程。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播放了关于世界多极化发展的相关视频,结合时事政治与热点新闻的上课,这种上课方式是我十分喜欢的。

最后,我在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中是有收获的。正如上文所说,我喜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具有现实意义的上课方式。作为《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这门课本身,很容易上成我们所熟悉的中学政治课,但在这学期中,我很高兴能接触很多跳出条条框框的对现实世界、政治、制度等的评述与考量。这也与当初我选修这门课想要了解更多对当代世界经济的变化和发展的总体情况、分析解读、新式观点等项符合。

当然,在一个学期的学习中,我也是有所不足的。比如对本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不像从前那样能够搜集很多与所学课程相关的资料进行自我拓展学习,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思考。其实我深知,对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学习和理解绝对不仅仅是一学期的课程而已,而应该作为人的一生的学习内容——尤其对于一个经济人来说,更是将来做好研究的根基和前提。

通过这门课,我觉得自己在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上有了一个大概而全新的理解。以前看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之类的一些东西时,往往觉得是套话空话,很无聊,现在通过这门课,我倒是开始能在这些言语中读到一些弦外之音,让我自己也感觉很欣喜。而上课时,并不是仅仅讲制度,老师也讲了很多制度现状,说实话,真的有很多东西是以前没有接触过,或者说有些东西,以前并未能联系起来看,现在通过上这门课,打破了这种区隔化,使得我对世界政治有了更深层次的看法,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以前那种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状况。

12.国际经济法学习心得 篇十二

关键词:演讲与辩论;国际经济法;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D91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194-02

一、演讲与辩论运用于国际经济法教学的意义

本文所说的演讲,是指运用于教学活动的专题演讲,是让学生走上讲台,就事先确定的主题,综合运用各种技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让学生全方位展示和锻炼自己综合能力和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是指分为正反两方的竞赛式辩论,是运用于教学活动中的专题辩论。

演讲和辩论是能够很好适应国际经济法特点的教学方法。国际经济法是随着近现代国际经济交往日趋密切而逐步发展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独立的、综合多种法学门类并涉及经济学相关知识的边缘性法学学科,具有学科交叉性、内容庞杂性、活动跨国性、发展变化快、政策倾向性强、既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又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较远等特点,教学难度较大。上述特点决定了开展国际经济法教学活动时必须要善于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多角度、多层次、多要素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精心组织的演讲和辩论能够很好符合上述教学要求。

二、如何组织国际经济法专题演讲和辩论

(一)在国际经济法教学中组织演讲和辩论的基本要求

其一,选题一定紧扣教学内容,这是前提。在此基础上,所涉内容应尽量与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密切联系,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其二,一定要确保学生的中心地位。即具体活动要由学生来组织,并确保大多数学生能够有效参与;其三,老师要发挥积极引导作用。首先要精心选题,并在选题过程中要征求学生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其次要向学生提出基本教学要求,包括在演讲和辩论中一定要运用国际经济法的知识,要制定活动规则、程序和评分标准,对人员进行合理安排,组织者要随时向老师汇报活动筹备情况等;最后在活动结束时要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价;其四,要把握好时机。演讲和辩论一般应是在教师讲授了某一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之后进行,这时学生已对该教学单元的基本框架有一定程度了解,能够综合运用该教学单元各方面的知识探讨该问题,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其五,让学生有足够的准备时间。演讲和辩论是规模比较大的教学活动,作为选手的学生要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资料,撰写发言稿,进行赛前的演练;作为组织者和其他参与者的学生也有大量的准备工作,因此要让学生有足够的准备时间(一般需要2-3周的时间)。

根据上述要求,笔者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例,就如何在国际经济法教学活动组织演讲与辩论进行探讨。

(二)演讲的组织

1、选题与时机的把握。笔者曾于2009年以“中俄灰色清关事件和中美轮胎特保案事件比较分析”为题,在贵州大学法学专业学生中组织过演讲比赛。该主题所涉事件是当时对我国外贸企业产生重大影响的国际经济事件,是当时最新和最典型的现实案例,符合上述对选题的基本要求;该专题演讲活动是在讲授完国际贸易法教学单元后组织的,这时学生已对国际贸易法的基本框架有一定程度了解,能够综合运用该教学单元各方面的知识对该问题进行探讨;2、人员安排。先由老师召集学生推选出组织者(2-3人,其中1人为主要负责人),再由组织者召集学生制定演讲规则、程序和评分标准,选出主持人(男女各1人)、评委(7人或9人)、点评嘉宾(3-5人)、统分员(2人)和计时员(2人),并将其余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一般分为5-6个组),每个小组再推选出一名演讲选手,组内其他成员协助该选手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资料,撰写发言稿,制作PPT课件,帮助选手进行赛前的演练。这样的安排能确保学生组织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并确保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有效地参与;3、演讲基本要求。每位选手演讲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必须制作PPT课件,演讲内容要完整(要有论点、论据、分析和结论),有自己独立的分析(不能只是罗列各种观点而不作任何分析),要语句通顺,逻辑严谨,表达清楚;4、评分标准(仅作参考)。内容占50%,表达占20%,仪表仪态占10%,课件制作占10%,时间控制占10%;5、为调动更多的同学参与,加强演讲者与观众的互动,要求每位选手演讲完毕后,其他小组的同学要向演讲者就演讲内容提出1-2个问题,演讲者必须作出回答;6、选手演讲完毕后,请嘉宾逐一进行点评,最后老师进行总结;7、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进行现场录像,以帮助同学们事后进行分析和作为教学资料保存。

(三)辩论的组织

专题辩论具有很强的对抗性,不仅要求学生对所涉教学内容非常熟悉,能够融会贯通,还要求学生思维严谨、反应敏捷、表达清晰,因此更能激发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此外,由于辩论分为正反两方,每方4人,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在辩论过程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有利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的展示和锻炼,是一种很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组织辩论的基本要求在许多方面的与演讲相似,但特别注意以下几点:其一,辩题的选择不仅要紧扣教学内容和密切联系当前国际经济形势,还要具有可辩性(即不能明显有利或不利于某一方)。其二,程序的设置与普通辩论基本相同,即分为开篇陈词、攻辩、自由辩论、观众提问和辩方总结五个阶段,但考虑到是国际经济法教学活动的专题辩论赛,为使学生对所涉教学内容有比较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能够在辩论过程中将需要陈述的内容较为完整地表达出来,因此将开篇陈词、攻辩、自由辩论等三个阶段的时间适当延长;其三,评分标准。分为团体得分和个人得分。前者由辩论阶段累计得分和总体印象分组成,后者由语言表达、整体意识、辩驳能力、美感风度和综合印象五个方面的得分组成;其四,胜负判断,依据各个评委的综合评分,分数转化为票数,得票数多的一方为优胜方。得票数多的个人为最佳辩手(辩手个人得分只作为个人奖项的评审依据,与团体胜负无关)。是在讲授完国际货币金融法教学单元后组织的,其时代背景是华尔街金融危机使国际经济秩序发生重大变化,各国对现存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产生质疑并引发激烈争论,特别是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国家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之间就是否需要建立超主权世界货币体系暴发了激烈的辩论。该辩论对国际货币金融体制改革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对国际经济法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该问题的国际辩论绵延至今,没有任何一方明显占优,因此具有很强的可辩性。在辩论中,双方唇枪舌剑,激情高昂,精彩纷呈。辩论全过程进行了录像并经过精心编辑后刻制成光碟,部分发给每位直接参与活动的学生留念,其余作为教学资料保存。这次辩论赛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表示通过本次辩论学到了很多东西,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三、演讲和辩论与其他教学方法的配合使用

国际经济法教学方法按教学活动领域划分,可分为理论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方法两大类。理论教学方法是一种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体系,还可按教学主体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细分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口授或演示等手段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在学生初次接触该门课程,需要老师对其基本理论框架体系和发展动态进行介绍时使用。由于基本理论较为抽象和枯燥,因此,教师在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不仅要善于运用案例诠释相关理论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增强教学效果,还要注意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近年国际经济法教学方法改革特别强调的教学方法,目的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实践是学生亲临真实社会环境的教学活动,如到法院进行审判观摩,或到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等单位进行法律实习等;模拟实踐是一种在模拟法律行为实验室(如模拟法庭、模拟非诉讼法律行为实验室和学生法律服务实验室等)开展的教学活动。这种活动虽然不如社会实践活动真实,但学生通过扮演和体验角色,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践教学方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后,为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需要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时使用。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专题演讲和辩论属于国际经济法理论教学方法体系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中的其中两种教学方法,是在学生对该门课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是在教师讲授了某一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之后才能使用,因此,必须要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国际经济法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陆爽(1953— ),男,贵州三都人,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法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1]朱珏华,涂伟.从竞赛式辩论的目的看辩题的可辩性[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52-56

[2]陈红彦.国际经济法学教学方法探究[J].科技信息,2008.6:205-206

[3]杨曙.浅论国际经济法教学法改革.[J]中国经贸导刊.2009.6:95

13.国际经济法学习心得 篇十三

回顾整个学期的外贸实践课,感触是很深的,收获也是丰硕的。这学期的外贸实践课,主要是通过模拟的形式学习现在中外贸工作的流程,通过看各种外贸订单、商业邮件、各种原始合同,进行各种数据输入,让我对实际的外贸工作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针对不懂的问题我会及时请教老师和其他同学,并将自己在书上学到的知识与当天模拟课中了解到、所学到的结合在一起,使我对外贸这个专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通过整个学期的外贸实践课,我又第一次课的模糊,对什么事情单据都不认识,转而逐渐适应这样的流程,做事情有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这次的外贸实践课,让我懂了很多,知道了许多。课本的知识与实际的外贸有一定的差距,让我明白了外贸模拟的重要性,也让我明白了,培养主动学习能力和创造性的重要性,我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时代的需要。

通过本次的外贸实践,我还发现了自己以前学习中所出现的一些薄弱环节,并为今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会为我将来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之前,每次填单总是填补完整,而且会出现很多小错误,经过这学期的训练,我已经可以比较正确的填制一些必要的单据。虽然我还未真正参与到现实的外贸业务中,只是做了一些模拟,但这次的模拟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使我们及早了解一些相关知识以便以后与用到现实外贸中去。通过这次的模拟实践,我可以熟练掌握实物的基本流程,同时让我懂得只有通过刻苦的学习,加强对业务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在现实的工作中才会得心应手、应对自如。

14.国际私法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四

《国际私法》学习心得体会

在这学期中,我们集中学习了《国际私法》。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学,我对这门学科的有关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国际私法产生之初,是产生于各国的民法典,例如,1756年的巴伐利亚民法典、1794年的普鲁士民法典、1804年法国民法典都是在民法典中对国际私法的内容做了规

定。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私法的立法已突破了原有的模式而被广泛的规定于各种民商法典中,并向法典化方向推进。

学科的重点在于它的理论部分,体现在教材上也就是前四章的内容。具体而言,国际私法的学说史、冲突规范的结构与类型、准据法的确定、反致、公共秩序保留等内容又是这四章的重点。从第五章开始,属于国际私法的分论部分,[文章-http:///找范文,到]主要解决各种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问题,所以每一章关于法律适用的部分也很重要。

国际私法在世界范围内是公认的一个独立的法律学科,它主要解决涉外民事关系中的法律适用问题。各国在国际私法的立法方式上有很大差别,主要有三种方式:法典式、专章专编式以及分散式。瑞士、日本等国是通过法典的形式来规定国际私法的,即法典式;我国将国际私法的内容分别规定在不同的法典之中,是典型的分散式立法,在民法典、海商法、票据法、继承法、知识产权法等法律中都有国际私法的有关规定。严格来讲,说国际私法只是规定在民法通则中,是不全面的。各国的民商法典中都有分散规定国际私法的情况。

国际私法是以涉外民事关系为调整对象,以确定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为前提,以解决法律冲突为核心,由外国人民事地位规范、冲突规范、统一实体规范和国际民事诉讼和仲裁程序规范所组成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简言之,国际私法就是解决法律冲突问题的法律部门。无论以冲突规范调整也好,统一实体规范调整也好,都是为了解决法律冲突问题。

国际私法的客体主要是法律事实,包括位于外国的物、发生在外国的事等等。国际私法调整的对象是具有涉外因素的民事关系,这种民事关系指涉外的财产关系以及与涉外财产关系有关的人身关系。这种涉外民事关系具有下列特征:一是涉外性,包括三个方面:主体涉外,指民事关系主体一方是外国人;客体涉外,指涉外民事关系的客体位于外国;内容涉外,指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事实或称作涉外民事关系的权利与内容发生在国外。二是广泛性,指涉外民事关系不仅指一般意义上的民事关系,例如涉外婚姻关系,涉外继承关系等,还包括涉外的货物买卖,货物运输,货物保险,货款支付,国际投资等经济关系。三是国际性,涉外民事关系是通过不同国家自然人、法人之间的经济、民事关系体现出来的,这种关系表面上现表为自然人法人之间的关系,实质上这种民事关系是由国家之间的关系决定的。国家的对外政策,国家和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直接影响不同国家之间自然人法人之间的民事关系。

国际私法“禁止反言原则”是指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当事人之间在签订合同时所做的承诺,以后不能反悔。“禁止反言原则”出自于英国的“判例法”,后为美国所接受并予以发展,现在英美法系国家都以“判例法”、“成文法”的形式对这一原则做了规定。大陆法系国家虽然在立法上没有明确规定这一原则,但大陆法系国家在立法中所确定的诚实信用原则中也包含了“禁止反言原则”的合理因素,有的国家把“禁止反言原则”作为国际惯例来适用。

单边冲突规范是指冲突规范的系属直接指明涉外民事关系只适用内国法或者只适用某一特定的外国法。而双边冲突规范指的是指冲突规范的系属并不指明涉外民事关系适用内国法,或者适用外国法,而是指出一个客观标志或提出一个法律使用原则,根据这一客观标志或法律适用原则,结合涉外民事关系的事实情况,确定涉外民事关系应该适用内国法,还是适用外国法。举一个双边冲突规范的例子: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律。这里面的系属:侵权行为地法律,可以是内国法,也可以是一个特定的外国法。所以,可以分解为两个系属分别为内国法和一个特定外国法的单边冲突规范。

法律是以社会关系为调整对象的,任何法律都有可操作性。国际私法是以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为调整对象的,可以适用于涉外婚姻关系、涉外继承关系、涉外侵权关系、涉外合同关系、涉外买卖关系、运输关系、保险关系、支付关系、投资关系等等。

我国入世之后,涉外民事关系将会在我国各个领域普遍展开,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就像我们现在走路要遵守交通法规、上学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一样,所以说,跟现实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5.国际经济法学习心得 篇十五

【摘 要】分析目前二本院校国际经济法课堂教学面临的挑战,提出应根据国际经济法课堂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实施教学互动模式,采用多媒体技术和思维导图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涉外法律人才。

【关键词】国际经济法课堂教学 涉外法律人才 教学互动模式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C-0068-02

2011年12 月,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发布的《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提出:“把培养涉外法律人才作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的突破口。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国家对外开放的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法律事务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涉外法律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在这种大环境下,国际经济法课程教学应将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涉外法律专业人才作为主要任务。如何改变目前涉外法律专业人才稀缺和高等院校国际经济法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状况,是广大法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对二本院校国际经济法的课堂教学改革问题进行探讨。

一、目前二本院校国际经济法课堂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国际经济法学体系庞杂。由于国际经济法多元化发展,国际经济法学体系性不强、内容庞多繁杂(涵盖了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国际税收法、世贸组织法等多个领域),同时国际经济法离学生的生活相对较远,因此,学生对涉及国际经济领域的诸多法律问题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有较大困难。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学习兴趣不高。

(二)国际经济法教材严重滞后。目前国内二本院校选用的国际经济法教材多是“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不仅整体偏重理论性、学术性,不利于学生自学,而且内容陈旧,更新较慢,未能及时体现最新立法现状和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教材中引用的典型案件,并不能反映当前国际经济法的热点、难点问题,这样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并严重依赖老师的讲解。

(三)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存在弊端。“目前的法学教育中缺乏系统的比较法、外国法教育,学生获得国际化法律训练的机会与途径单一,缺乏国际视野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目前大多数二本院校还是采取传统的国际经济法课程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习惯于分析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制度。尤其偏重于采取解析国际经济条约中的法律条款的教学方式,常常使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四)制度性配套保障措施缺乏。“由于缺乏制度性的配套保障措施,由于法学教育的国际化对学生、教师的要求很高,成本也很高,中国法学教育的国际化仍显步履蹒跚。”应建立健全制度性的配套保障措施,至少在师资力量和基础教学设施上应保障能开展国际经济法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活动。虽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培养一大批高级涉外法律人才已提到议事日程,但目前还只有几所重点大学开办涉外法律人才实验班,如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自2013级新生起组织实施“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2014年中国政法大学新开设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班。而绝大部分二本院校的法学专业囿于师资力量有限(“双师型”的教师少,能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尤其稀缺)、教学设备不齐全,根本无力开设这样的实验班。

(五)法学学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低。根据《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7(2009)》的统计,截至 2008年11月,全国共设立法学院系634 所,改革开放30 年增长了105.67倍,法学本科在校生30万人左右。2007年法学学科毕业生的就业率竟列文科毕业生倒数第一。这说明法学毕业生所具备的法律职业技能,与法律职业对他们的能力要求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二、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

在经济全球化、我国统一司法考试制度、我国涉外法律人才稀缺的背景下,针对二本院校从事国际经济法课堂教学的师资力量参差不齐、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根据国际经济法的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彻实施教学互动模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一)借助多媒体技术和思维导图,贯彻教学互动模式。思维导图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它綜合利用左脑的语言、数字、逻辑、顺序、分析、列表、线性感,以及右脑的节奏、形象、色彩、维度、空间感、整体性等多种大脑皮层思维技能,以增强人的思维能力,提升注意力与记忆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启发我们的联想力与创造力。荆珍《思维导图在国际经济法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文认为,思维导图对解决国际经济法学教学中主要问题具有积极作用,“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国际经济法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显著提高国际经济法学的教学效果,真正响应了高等教育改革项目‘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的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提高国际经济法学教学质量的需要”。这种思维导图可在教学国际经济法的理论知识时,供教师上新课或复习课、学生上台参与教学时采用,有利于对庞杂的国际经济法知识进行系统性的理解。

在国际经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互动模式是在多媒体课件环境下,借助多媒体技术和思维导图,以师生讨论式教学为主、学生参与式教学为辅的国际经济法课堂教学互动。这种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老师在讲解国际经济法的理论知识时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和思维导图等手段,进行系统分析和讲解,同时指导参与教学的学生学会制作思维导图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其次,运用多媒体技术和思维导图手段辅助教学时,需要师生课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否则杂乱无章的多媒体演示和思维导图反而会误导理解。

(二)将各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于不同教学内容中。首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取舍。根据国际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大纲与国际私法、国际商法、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的不同要求,并与相关课程的任课老师协商教学内容,在相关课程中已重点学习的内容可略讲甚至不讲,而在相关课程中未重点讲解甚至从未学习过的内容应详解。另外,在司考中涉及的但教材中又未编排的内容也应予以适当补充,以适应司法考试大环境的需要。其次,教师应根据不同二本院校的师资力量的强弱、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和教学设施配备的多寡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于该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

一是开展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笔者在国际经济法的课堂教学中采取了“教师引导—学生自学—集体讨论”的教学方式,每堂课都事先安排学生预习的内容和思考的问题,在讲授新课时,适当提问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对思考题和疑难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在讲授国际经济法的概念时,提出“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什么?国际经济法的地位如何?”等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学生都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并能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新思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锻炼。

同时,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展开参与式教学。首先,选择好教材中难度较小的章节,在课前预习环节激励学生主动申请讲课。其次,提出讲解的要求,要求学生讲解前制作好多媒体课件(控制讲解时间在30分钟以内),将重点内容讲清楚,难点可当堂向学生或教师提问,非重点难点的部分可一言带过甚至不讲。学生在台上讲解时,台下的学生听得特别仔细,想找出台上学生讲得不对的地方甚至提问。尤其是一些平时不敢问老师的学生这时也敢问学生“老师”。最后,教师当堂进行点评和解疑答惑。这样通过学生互动,师生互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锻炼了学生在公共场合的胆量、切实地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學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

二是充分开展案例教学、适当安排研究性教学。国际经济法是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因此,案例教学法是在讲授国际经济法的基本法律制度时必须采取的方法。教师选择的案例应真实精简、典型多样、循序渐进,而且结果应具有争议性和探讨的价值。一般来说,司法考试真题精简且涉及知识面广,可用来检测学生掌握国际经济法教材中每一节所学知识的程度。而要检测学生掌握国际经济法教材中每一章系统知识的程度如何,取决于教师选择的案例的经典性。例如,在教学国际货物贸易法时,笔者精选了一个涵盖国际货物买卖法、国际货物运输法、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法、国际贸易支付法的案例进行讨论分析,使学生能对国际贸易法进行系统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

同时,适当布置课后作业。针对课堂上讨论过的知识难点设计出具有研究性或争议性的课题(如国际经济法的地位,国际投资法中特许协议的性质,世界贸易组织的争议解决机制的利弊与中国的应对),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课题写一篇小论文,并要求在论文内容和格式上基本达到毕业论文的规范要求。这不仅为将来的毕业论文写作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为学生将来准备考研的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

三是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双语教学。二本院校的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在国际经济法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不可能完全进行双语教学的。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有所选择地进行双语教学,例如,在讲解《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等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的内容时,可对这些公约和惯例的英文版和中文版进行对照讲解,更易使学生明白相关规定的含义和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操作流程。而对于少数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可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阅读相关外文文献和案例,并激发其将来从事涉外法律工作或报考国际经济法学研究生的积极性。

总之,我国国际经济法课堂教学必须遵循教育教学改革的客观规律,根据课程教学的目标、任务、不同内容和二本院校师生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扬长避短,灵活运用于教学的各个阶段,形成综合性、立体式教学方法,这样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韩大元.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法学教育面临的挑战[J].法学杂志,2011(3)

[2]荆珍.思维导图在国际经济法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C]//第五届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

[3]东尼博赞,巴利博赞.思维导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34.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湘教通[2012]401号)

【作者简介】肖灵敏(1973- ),女,湖南双峰人,湖南文理学院法学院讲师,硕士;刘潇潇(1962- ),男,湖南安化人,湖南文理学院法学院教授。

上一篇: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下一篇:毕业论文课题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