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自考助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024-09-07

全日制自考助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精选8篇)

1.全日制自考助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篇一

旅游管理是一个实践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实习是巩固理论知识、加强个人专业素养非常重要、关键的环节。可是综合分析发现,专业实习整体情况并不乐观,优秀的专业人才在实习中或实习后流失的比率很大,影响实习成功的因素是复杂的。

一、旅游管理专业旅行社实习现状

(1)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及其实习安排。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始设于1992年,是自治区最早经上级批准设置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1993年正式招收旅游管理专业专科生,开始招收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同时培养成人本专科生、自考生以及校内旅游管理专业二学位学生,正式成立旅游学院。学院现设有旅游管理、酒店经营与管理、导游与旅行社经营管理三个本科专业,同时开设“民族地区旅游”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学院与本校国际交流学院合作引进“英国高等教育文凭”(HND),双方共同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同时招收蒙古国留学生旅游管理专业班。十多年来,共培养计划内本、专科生400人,自考和成人学生1000余人,培训旅游专业人员3000余人次。将导游与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改为旅游企业管理专业。旅游企业管理专业自开设以来,十分重视专业实习工作(校、系领导和专业老师一直在努力,经过多次的实践,已取得一定成效)。实习时间长达3个月,安排在第6个学期。旅游企业管理专业的实习一般都是以旅行社和景区为主。实习地点在呼和浩特周边的旅行社和景区为主,主要实习内容是景区讲解员和旅行社导游或计调工作。

(2)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效果。从内蒙古师范大学~级实习情况看,主要取得以下效果:1)增强了学生竞争意识。通过实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用人的需求与职业人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认识到自己的差距,自己知识的欠缺,以及竞争的激烈。很多学生实习后很少逃课,主动学习地积极性很高。服务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旅游业不同于制造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但是高校旅游专业的学生尚未彻底地转变观念,这使他们在旅游人才市场上相对中专、职业学校的学生缺乏就业竞争力。通过实习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2)全面提高了学生就业能力。旅行社实习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学生的核心就业能力。大学生择业观念落后,不能适应社会需求。我国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但多年来,“天之骄子”、“精英人才”等观念严重地左右着大学生的择业观。而旅行社实习改变了大学生这种观念。

二、浅析学生在旅行社实习各个期间心理状态及存在问题

(1)实习前期学生心理状态及存在的问题。由于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学生心里充满新鲜感,不仅听指挥,而且热情高涨,不知疲倦。这个期间一般都是上岗前的培训期,同学们还没有实质性的工作,只是了解旅行社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以及一些基本技能的操作。同学们很有激情,学得很快,效果也很好。急于上岗实操。由于在培训期还没有真正上岗,在思想上学生的角色还没有转变,认为自己还是学生,别人有义务交给自己要学的东西。很快短暂的新鲜感过去了,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出现一个不适应的阶段。在生理上表现为困倦、失眠、水土不服、感冒、浑身酸痛等;行为上则表现出对纪律的挑衅,总想试试不遵守纪律能把他怎么样,受到惩罚后又想不通,觉得委屈,觉得领导总针对自己,故意整自己。

(2)实习中期学生心理状态及存在的问题。由于学生对旅行社各种规矩已经熟悉,也就学会偷懒钻空子了,许多学生开始混日子,倒计时盼着回家。行为表现为不再严格遵守服务规范,工作热情锐减,情绪不高,精神松懈。同学们对一个岗位工作操作熟练觉得自己完全可以胜任工作以后,慢慢觉得基层工作的乏味和枯燥,要求旅行社安排轮岗和一些管理层的岗位。但是旅行社由于成本问题很难安排轮岗和管理层岗位。

(3)实习后期学生心理状态及存在的问题。在实习的最后一个月前两周,同学们开始总结自己的实习生涯,对实习有了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学通过实习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自己知识方面的欠缺,决定回校后多学点知识;有的同学难以忍受基层工作的辛苦,对旅游行业失去信心准备转行。在实习最后一个月后两周有的学生会有点“周末情绪”,表现为工作上马虎懈怠,业余时间却异常兴奋,还经常外出购物游玩,无视实习纪律。一部分学生对旅行社产生留恋情绪。

三、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的几点新思考及建议

(1)需要加强实习前的动员工作。从对学生专业选择的调查中了解到,多数学生在实习前,对旅行社的了解仅仅限于课堂或一些电视剧(华艺旅行社的故事)以及一些亲朋好友的介绍,对旅游行业没有真正客观、全面的了解。由于电视剧的渲染,学生往往只看到了在旅行社工作比较光鲜亮丽的一面,希望一入旅行社就能进入管理岗位,对旅行社和自己的期望过高,对基层工作的艰苦,对旅行社严格的规章制度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认为学旅游企业管理专业的就只从事管理工作,一进入旅行社实习之后就出现了极不适应的现象,甚至部分同学实习完后产生了不愿在这行业继续工作的念头。因此,要加强实习前动员工作,转变这种大学生就要管理工作的心态,让同学们准备好做基层工作,做好吃苦受累的思想准备。

(2)需要精心挑选实习单位。1)完善实习制度并加强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的指导工作。我国的大多数旅行社对实习生的接待都没有延续性,一年接收多少、实习生怎么安排、安排到哪些岗位,没有详细的计划。大部分旅行社都是由于员工流失比较严重,加上实习生成本较低素质较高接受实习生。而实习生毕竟和旅行社的普通员工不同,实习生来这里主要是实习,他们有很强的学习动机。针对这一点,实习单位在各个部门制定专门的人负责实习生的管理,并定期召开实习生会议,让大家可以对之前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同学们之间经验的交流,让大学确实能学到。2)学院方面加强实习管理工作。①配备实习指导老师。教师及时地指导,除了表现在清楚的布置实习任务,恰当的分配实习单位外,最重要的是做好实习过程中的指导工作。具体来说,就是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和思想状况,及时帮助学生解各种问题,指导学生利用接触实际的好机会深入观察和研究问题等。同时,要帮学生尽量解决困难,教会他们自我保护,对他们在工作上遇到的问题加以指导,并定期的召开会议,大家在一起交流一下意见发泄一下不满的情绪,这样他们就能一直保持很高的实习积极性。②做好实习过程中的考核工作。学校的评分制度应与旅行社相应评估制度衔接。一般的,旅行社都会设立实习院校档案记录或保存各校的实习生管理与评估制度、实习生实习报告、实习生表现总体情况等。实习结束后,实习旅行社会在每一位同学的实习报告上给以评定,学校可以此为依据,结合实习生的在校表现给出公平恰当的实习成绩,从而进一步完善实习管理制度。③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单位。让学生和实习单位做到双方自主选择,这样即能兼顾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旅行社又能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定岗。而且学生大部分都是成年人了,一定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这样的话在实习中的积极主动性较大,方便管理。

2.全日制自考助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篇二

关键词: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地方高校

作者简介:王丽娟(1980-),女,河北唐山人,石家庄铁道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讲师;黄琳(1979-),女,江西宜春人,石家庄铁道大学研究生学院,讲师。(河北 石家庄 050043)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研究生教育发展创新的探索与实践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090101、2009020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1-0019-01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国家于2009年设立的新的专业学位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使研究生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促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石家庄铁道大学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积极开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尤其是在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方面开展了深入探索和实践。

一、学校的总体办学特色

石家庄铁道大学创办于1950年,现有学科设置以工为主,文、理、经、管、法、教多学科协调发展,学校的办学层次以本科教学为主,兼顾研究生教育,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优秀,建成2门国家精品课,主持项目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科研工作重点服务于工程建设,完成的重大课题获得9项国家级科技奖励。

学校的办学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为国家铁路工程建设输送了一大批知名学者、工程技术专家和高级管理专家。在京九铁路、南昆铁路、朔黄铁路、青藏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和地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有4万多名毕业生担负着重要的工作。

大学的职能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三方面,石家庄铁道大学在这几个方面的特点决定了其在专业学位教育方面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为积极开展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提供了良好条件。在工程硕士教育发展过程中,学校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及与董事单位密切合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摸索与实践。自2005年开始招生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以来,现已获得10个授权领域,覆盖了学校所有工程技术和管理学科专业,现有学科设置下的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体系已基本完善,累计招生1215人,已授予学位273人。自2009年起,开始招收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现已招收223人。

二、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创新的主要成果

1.建立了优秀的导师队伍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核心要素,导师队伍的建设关系研究生教学的成败。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指导精神,建立健全了校内外双导师制,建成了一支优秀的导师队伍,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吸收相关工程领域的专家,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尽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应用型专门人才,但其培养目标首先是要求学生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学生只有首先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才有可能更进一步地指导其实践工作。因此,学校对校内导师的选聘,首先要求其必须具有扎实的工学理论功底,并指导过学术型研究生,熟悉研究生教学和培养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要求工程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承担过大型工程的技术服务工作。对于工程经验有所欠缺的年轻教师,学校尽可能提供机会使他们进行工程实践,尽快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学校工程硕士校内、校外导师队伍规模已近400人,另有校内有工程实践经验的任课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各200人,导师及教师队伍的规模与工程硕士招生规模相当,基本了满足培养环节对教师的需求。

2.设置了专门的课程体系

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分公共课、基础理论课、专业技术类课程、职业素质课程、专业实践等五个模块。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课和外语课,重在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外语阅读与写作能力;工程硕士的基础理论课程设置与学术型研究生不尽相同,由强调知识体系的系统性转移到强调问题提出的历史背景及知识的具体运用;专业技术类课程强调理论与应用的有机结合;职业素质课程包括行业讲座与职业道德、管理类、知识产权、人文课程、信息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等,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精神及获取信息的能力;专业实践旨在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直接应用于工程实际的能力和在实践中创新的能力。

3.建立了多种类型的实践平台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落脚点是实践研究,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学校充分利用与董事单位的天然联系,大力建设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基地。学校已在中国铁建、中国中铁、各铁路运输局等大型国有企业建立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 20余个,充分保障了工程硕士实践环节的顺利展开。

除与大型企业建立固定的实践基地外,学校还提倡导师自主开发实践资源,充分利用面向应用的科研项目,与企业展开多层次的科研合作,吸收工程硕士参加科研实践,让研究生在工程实践中提高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帮助企业解决了工程中的关键工程技术难题,实现了企业、学校和研究生的三方共赢。学校在校外建立实践平台的同时,也注重整合校内的科研生产平台,不断提高层次、更新设备、扩大规模,已建成的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都为工程硕士的实践提供支持。

4.强化了实践研究环节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环节是研究生培养体系中的新生事物和重点组成,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虽然目前在国内没有直接经验可供借鉴,但石家庄铁道大学在多年本科层次办学的基础上逐渐探索了“3+1+1”培养模式,并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在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以本科阶段“3+1+1”培养模式为基础,将教学成果进一步在工程硕士教育方面深入探索,提出了本硕贯通的“3+1+1+1”培养模式,即本科课程学习3年,研究生课程学习1年,企业专业实践1年,研究生论文设计1年。

校内学习过程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强调理论与应用的有机结合。重点建设了案例丰富的案例库,学生可实时查阅、学习、研究,设置开发了项目研究型和实践训练型课程,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价问题的能力。要求每个工程领域开设3门特色课程,另由校外教师开设2门专业技能课。充分利用各种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实践动力,多年来坚持组织举办结构设计大赛、“挑战杯”科技竞赛等竞赛,积极引导工程硕士研究生参加,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5.逐步探索了管理机制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学校设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小组,负责培养方案的审定、质量保障体系和培养机制的确定。研究生学院负责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公共课程教学安排、培养质量监控以及学位授予;具体的专业教学安排和培养过程管理由所在专业学院具体负责。学院设专人负责专业学位管理,负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各项培养工作的具体实施。日常管理工作由主管院长负责,重要问题由院长办公会议研究确定,重大问题报研究生学院及主管校长批准。

目前正酝酿成立“工程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管理委员会”,隶属校董事会。委员会根据企业人才培养需求,共同制定各领域人才培养方案;商讨、协调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及实施方案。董事单位提供企业人才需求、参与课程体系设计、参与专业课程授课、参与学生工程实践环节的指导和评价,参与学位论文的评价。同时,建立良好的机制和平台,把优秀工程技术人员请进校园,参与授课、指导实践。

三、结语

通过不断努力,学校已经初步建立起适应国家要求及人才培养规律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为加快学校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性转变”的号召,学校将继续推进培养模式改革,以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增长。

参考文献:

[1]刘智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2).

[2]何跃,张伟,郑毅.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探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7).

[3]季永,曾因明.中国特色麻醉学研究生开放式教育模式新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6).

(责任编辑:麻剑飞)

3.全日制自考助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篇三

摘要:学校与企业联合共建实训基地,以“工学结合”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可以使学生、学校与企业三方互利共赢,本文对市场经济下的中职烹饪专业学习提出了“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对其实施中的难题与对策进行分析探讨,以供现代职业教育参考。

关键词:工学结合;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部于2005年出台的,在职业院校实行工学结合的方针政策,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是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它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还可以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其关系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意义重大。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依据

“工学结合”就是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企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进而使自身工学相长,成为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它不仅是一种教育思想,更是一种教育制度、一种育人模式以及一种工作探索。它代表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政府大力支持职业院校和企业尝试的一项新指标。“工学结合”模式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体系以及学校管理制度,探索新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以及考核学生成绩的方法,进而制定长期有效的工学结合机制,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于中职烹饪专业的优势

以江苏常州为例,在建设中职烹饪专业省级示范性专业的过程中,笔者对常州餐饮业进行大量调研,从市场调研结果来看,餐饮企业愿意参与“工学结合”与学校合作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餐饮企业人力资源短缺。有的企业因扩展或转型需要大量人才,但是从社会上直接招聘困难较大,还需进行培训。此时学校为他们提供了受过完善教学的备选对象。他们只需提出相关的用人要求,派出业务指导人员就可以完成培训工作,这样不仅解决急需用人的问题,还节省了人力、物力。

其次,招收实习生可以降低餐饮企业的劳动力成本。遇到临时大型宴会时,顶岗实习生的到来解决了他们的用人之急,也降低了餐饮企业的运行成本。若面

向社会招聘则成本就相当高,权衡利弊,与学校合作接收顶岗实习生是其最佳选择,有所牺牲也十分值得。

再次,餐饮企业的人力资源流动性较强,因此,餐饮企业需要储备一些人才,以备不时之需。

三、中职烹饪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

1、订单式的“工学结合”培养措施

常州地区餐饮企业的阶段性人才需求境况如下:4月、6月、9月为餐饮淡季,11月至3月为餐饮业旺季,临时大型宴会等需要阶段性人才。结合具体情况,我校与一些酒店,如竺山湖度假村、万豪国际大酒店,合作实施了订单式“工学结合”培养方案:第一学期学生在校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到合作企业参观学习;第二学期在校学习烹饪专业技能,企业委派骨干为学生上课,指导学生烹饪技能;在第二学年,在餐饮淡季时将学生派到企业学习烹饪菜肴制作,在餐饮业旺季和临时大型宴会时学校将学生派到企业顶岗实习。由此,学生可以完成了角色的过度;学校也完成了培育人才的目标,也从而实现了人才培养与技能岗位的完美对接,解决了企业用人的燃眉之急,最终实现了学校、学生与企业三方的互利共赢。

2、学校与企业联手共建校实训基地

“工学结合”改革活动的展开,企业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要调动企业积极性,让其主动为培养人才做贡献。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其产品研发、文化内涵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均是重要的内容,因此,学校必须抓住这长抓不懈的内容,站在互利共赢的角度与企业进行合作。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是一个很好的的实现途径,学校烹饪专业尝试与上海酒店合作共建“仿真酒店”,其内部设立的岗位、设备设施等均以酒店为样板,在运作过程中,学校与酒店签订了协议,酒店派骨干为学生进行技术讲座。教学中利用“仿真酒店”,让学生分别担任各个岗位角色,从而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估成果。将科目综合于一体,如中西烹饪、酒店管理、酒店礼仪、成本核算、酒店营销等,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渗透,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较大提高。

3、学校建立“产品研发中心”的平台

随着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唯有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学校应当在此方面利用自身优势与企业合作。学校应该研

发创新菜肴,并免费提供给长期合作的酒店,同时把职业技术优秀的学生输送给企业,进而达成三方互利共赢。

4、培养“尖端”技术人才,解决企业用人之需

在此次调研中,笔者发现餐饮企业都有自己的招牌产品,但是制作这些“招牌产品”的人才奇缺。学校应挑选相应特长生,与企业一同培养,这些学生应利用假期到相关企业进行学习以及强化训练,以便学生毕业到企业后能为企业所重用,成为技术骨干。

四、中职烹饪专业“工学结合”模式实施的难题

首先,实施中职烹饪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必须共同严格执行。学校代表了两个主体,始终为学生在“结合”中受益做出不懈的努力,在教学上严格要求,使学生达到各项培养目标的标准;但是企业考虑则是工作效率以及利益最大化的问题,因此实训很难进行。

其次,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对学校的行为不理解,特别是在餐饮业淡季没有报酬给学生,导致他们认为学校出卖他们的劳动力给合作企业,是有利所图的,尤其培养计划有变时,部分学生会产生其他异议。因此,学校与企业在签订培养协议的同时,还应将其与学生绩效考核相结合,并让学生充分认识“工学结合”的优势。

再次,“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的德育教育较弱。“工学结合”模式符合企业的要求和特点,而企业的第一要意是要发展,因此必然把工效和利润放在首位,很少有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进而导致学生不能系统地进行德育教育。这就需要在制定培养协议时,学校与企业应从双方角度考虑共同研制,制订出合理的方案并严格执行。

结束语:

中职烹饪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学校与企业三方互利共赢,突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职业教育特色,加强了实训教学环节,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职业技能得到了强化。企业管理者和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进一步研究中等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的模式,实现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进而使中等职业教育更好的为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以及技能人才。参考文献

4.全日制自考助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篇四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随着整个社会步入商务时代,为了满足电子商务对人才的要求,电子商务教材的基础内容应该在电子商务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知识体系,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复合型应用人才。研究思路对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电子商务管理人才提供理论指引,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思维的培养和就业方向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实践

引言: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人们正通过网络购物的方式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学习中一种重要的消费方式,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2014年年末中国有6.49亿网民,并且人数在稳定增长。由此可以看出电子商务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潜力非常大,但是与此同时,也存在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并且问题越来越严重,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市场的需求不相符。

一、电子商务类专业人才培养和需求的现状

通过对国内高校进行调研,了解我国电子商务类人才培养情况;通过调研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要的要求,发现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专业岗位群主要有:网站客服、网上贸易、网络营销、网站建设、其他类。

二、电子商务专业发展对策

1、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

结合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形势,以及各类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知识能力结构要求的变化,强化对电子商务人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电子商务专业按照岗位导向、课程整合、任务驱动、实践检验等步骤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以适应工学课程“教、学、做”的教学需要,结合基电子商务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人才培养、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为纽带,构建校企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赢共进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并建立有利于教学与实践融合的实训管理制度,以保障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突出体现专业的职业性、开放性,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2、明确电子商务培养目标

明确提出“必需,够用”为原则,淡化系统性和严密性,加强实践环节。教材的“任务驱动”、“实训项目”等环节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与培养,与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紧密结合。根据学生的个性学习特点,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通过课件演示、案例分析引导、实践操作、课后评估等活动来组织教学,力求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与学的有效互动,使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学会并强化开展网络商务活动的思路、实施步骤和技巧,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开展网络商务工作的基本职业能力。

3、建设专兼结合教师队伍

电子商务专业加强现有师资队伍的建设,鼓励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双师素质”。部分教师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如淘宝网、阿里巴巴开设店铺,从事电子商务的经营活动更加有效。教师“双师素质”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在网络创业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同时,电子商务专业聘请电子商务成功创业者、企业CEO走进课堂参与电子商务创业教育、技能指导,提升学生网络创业的能力。

4、建立系统、全面的教学体系

为达到全面控制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校已建立了学校、系部、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如课堂教学常规、听评课制度、学生评教系统、教学检查机制、成绩管理系统、技能教学质量考评体系、质量评价与质量指标(考证通过率指标)考核等。在教学、管理“两条线”基础上,建立由教学质量监管部门、企业、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完善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制订《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等。

三、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方法

1、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与就业的良性互动机制。就业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不仅包括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还包括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用人单位需求的职业素养。在现阶段,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表现为专业性与复合性叠加、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应用性与创新性共同发展。高校必须首先构建人才培养与就业的良性互动机制,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2、建立契合社会需要的新型职业指导体系。职业指导是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分析就业环境、了解所学专业、做出相关决策,从而为未来的就业做准备的过程。高校要从新型职业指导体系的构建、实施等方面来进行研究,力求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职业指导体系。

3、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理念和模式,促进产、学、研融合

为了有效做好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在制定培养计划时,必须紧密结合培养目标,应该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

一方面,教学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标准,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主线。自动化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结合人才培养的目标,采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毕业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理论教学方面,围绕各专业的应用课题和根据专业特点与学生自身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在实践教学方面,以指导教师项目为主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项目的运作,引导学生将各门课程的知识进行应用整合,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实践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师资队伍是保证自动化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依托具有实质性合作项目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将是保障和提高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吸收具有明显职业背景、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和相关科研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共同承担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作者单位: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5.全日制本科自考助学班详解 篇五

1.什么叫全日制本科自考助学班? 答:全日制助学班这种办学形式始于 1998 年,当时教育部鉴于尽管高等院校一再扩招,每年仍有不少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达不到高校录取的分数线或达到自费线又交不起昂贵的赞助费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于是全国考委批准在湖北范围内的少数高等院校将一部分低于高校录取分数线的学生招收进校,按照正规本科生一样进行培养,学生通过四年学习,如各类考试及格,同样发给其本科文凭,这种办学形式与正规本科生一样采用全日制的培养模式,且在当时只是一种试点,所以叫做“全日制本科助学班”,简称“助学班”。

2.全日制助学班学生在入学时档案和党团组织关系事物如何处理?

答:学生进校后将重新建档。高中档案可在入学后本人自带交到学校。学生的党团组织关系在学生入学时或入学后转入我校,在校时如表现良好者,可向学校党组织递交申请加入党组织。

3.全日制助学班学生的入学后在校待遇怎么样?

答:全日制助学班学生入学后即取得学籍。和普通本科生一样,由我校统一办理学生证、校徽、图书借阅证、乘车优惠卡等,有权参加我校校内的学术研究和学生活动。

4.有人说自考很难、通过率很低?助学班呢? 答:很难、通过率很低,是指的社会上的那种自学考试,业内人士将其称之为“长线自考”。因为它没有规定学制和学习形式,不具备全日制助学班的学生所享受的待遇,并且考生大部分是在职人员及待业人员,学习时间少,无法营造好的学习氛围和进行正常的管理。而我校助学班的学生由湖大本部的老师授课,有许多都是知名的专家教授和学者,一流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所享受的待遇是与普通统招生一样的。无论是统招生还是助学班的学生,在校能不能学到真本事,将来在社会上有没有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就要看学生本人的自觉性和努力程度了。、社会上对自考的毕业生认可吗?毕业后的待遇如何? 答:全日制自考助学班学生毕业后可报考国家公务员及包括本校在内的高校研究生等。像微软等国际大公司每年都会录用全日制自考助学班毕业生。而且自考毕业证书可以作为出国留学的学历证明。世界上现有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等近30 多个国家承认中国的自考学历。可见,中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毕业生的社会信用值和认可度是优于其他学历的。而且自考毕业生是越来越受到国际、国内的高度认可。像 TCL 信息产业集团总裁吴士宏、燕京啤酒集团总经理李福成等都是自考生。

全日制自考毕业生享有国家规定的与统招高校毕业生同等的毕业待遇(包括编制和工资待遇在内)。《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第七章第 32 条中明文规定:“非在职人员录用后,与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相同;从获得毕业证书之日起,按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工资标准执行。” 6、全日制助学班毕业生如何拿学士学位?能不能报考研究生?

答:全日制助学班学生毕业后,达到国家审核要求,就可拿到学士学位。具体来说,如果在四年的学习中各科考试合格,三门专业学位课程成绩在 70 分以上,而且通过了国家的英语四级(上述这些条件与正规统招本科生是一样的),就可以获得由湖北大学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高中起点的自考本科通常有多少门课程,大约要学几年?

答:根据国家考试计划,高中起点的自考本科通常有 30 门左右的理论课程。按照一年有四次考试安排,每次考试 3 门左右(考试未通过,可参加后续的循环补考),正常情况下考生要学习四年,才能考完本专业的全部课程和实践环节考核。一般各高校自考助学班安排学生在校全日制学习的时间均为 4 年。8、全日制自考助学班学生毕业后分配工作吗?

答:目前,国家已经完全取消毕业生分配制度。全日制自考助学班毕业生就业根据湖北省高等学校毕业分配办公室 [ 鄂毕(2002)7 号 ] 文件精神,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学校推荐的方式。我校设有专门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全方位指导并推荐学生就业。

6.全日制自考助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篇六

【关键词】全日制自考生 两极分化 原因探析 解决对策

两极分化已经成为全日制自考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时至今日学界和自学考试管理机构的实际工作人员对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和研究还比较缺失。在高等教育自考助学逐渐兴起和发展的形势下,从微观角度深刻探析全日制自考生的两极分化现象理应成为目前各自考助学单位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全日制自考生两极分化现象的阶段性特征及其表现形式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全日制自考生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也是如此。而且,自考生两极分化的特点还表现了其特有的阶段性。笔者认为,自考生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和形成可以分为分为初显阶段和形成阶段,而形成阶段又分为初步形成和最终定型两个方面。自考生两极分化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一个由“枣核状”向“金字塔”变化的过程。

1.1 两极分化现象的初显阶段和表现形式

全日制自考生两极分化现象出现的时间大概在新生开学一个月以后,即十月中下旬至十一月中旬。因为,在数以千计的新生中我们必须承认有一部分学生在开学时表现出来的对学习的热情是建立在对新环境和专业的陌生感上的。开学一段时间之后,伴随着对学校环境的熟悉和个人交际圈的逐渐扩大,那种对专业学习的暂时性兴趣必将慢慢发生转移。十月中旬以后一个班级里经常上网玩游戏和谈恋爱的学生会逐渐增多,而且个别班级里各种违纪行为也开始表现出来了。当然,在两极分化形成的初显阶段呈现的是一种“枣核状”的表现形式,整个班级的两极分化局面是比较隐性的。这个阶段一个班级中在专业学习方面失去兴趣的差生和意志力特别坚强的优秀学生都比较少,他们分布在“枣核”的两端。绝大部分学生是处于“枣核”的中间部分,他们的动向是不稳定的。

1.2 两极分化现象的形成阶段和表现形式

全日制自考生两级分化现象的形成阶段又可以分为初步形成和最终定型两个方面。初步形成方面出现的时间大概在新生第一个学期尾声。经过将近半年的专业学习一部分原本处于“枣核”中间部分的学生开始向差生队伍滑落,这也就是前文所述的由“枣核状”向“金字塔”的转变过程。造成这个转变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其中有学校和社会因素,但是更多的是这部分自考生自身学习原动力的逐渐缺失。全日制自考生两极分化最终定型的时间一般会出现在第一次参加自学考试之后。第一次考试对于每位自考生都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一部分平时在学习上比较放松的学生在第一次考试失败之后会毫不犹豫和班级里的差生走到一起。另外,有个别平时比较用功学习但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的学生在考试失败后也极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而“沦落”为班级的差生。整个班级的学生成绩呈“金字塔”分布,在“金字塔”上层的优秀学生是少数而底层的差生则成为班级的多数。至此,一个班级的两极分化局面最终形成。在这样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迟到、早退、旷课和其他违纪现象则是常有之事了。全日制自考生两极分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探析

造成一个班级两极分化现象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本文作者主要选取了生源原因、心理原因、社会评价原因和自考生的自身素质原因四个角度进行分析。

2.1 造成全日制自考生两极分化的生源原因

有学者研究认为:“自考生绝大部分来自于高考失利的高中生、职业高中生、中专生以及少部分在社会工作后又回学校充电的社会人群,这导致自考生之间文化基础水平参差不齐”。[1]生源的多样性带来的是学生心理素质和个人习惯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表现在学习方面就是每个人的学习目的性不同、抗外界影响能力不同、挫折承受能力不同。

2.2 造成全日制自考生两极分化的心理原因

造成自考生两极分化现象的心理原因主要是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浙江师范大学施章清教授在一次研究中表明“自考生过于自卑是他们的主要心理问题,87.1%的自考生存有自卑心理”。[2]自卑心理在一个班级两极分化中产生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或者一次考试之后部分学生在发现专业难度的同时也极易产生心理上的挫败感。第二,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到助学机构参加自考学习的动机是迫于家长的压力或是担心被考上大学的同学歧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不明确,自我约束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都比较差。这样的学生在班级两极分化的初显阶段就表现得相当明显。

2.3 造成全日制自考生两极分化的社会评价原因

自考教育评价指的是:“根据现有自考教育目标,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收集信息,对自考教育条件、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不断地自我完善和科学地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3]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社会上对自考文凭和自考生的能力认同不高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还是普遍存在的。这一点在近年来在各级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面向社会招聘工作人员的考试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一条“全日制高校毕业”的条件成了无数自考毕业生们永远也迈不过的坎。不平等的社会待遇对于一部分历经过高考伤痛的全日制自考生们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甚至使他们失去了对学习最后的自信心。解决全日制自考生两极分化现象的几点建议

自考助学机构设立的目的就是在发挥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将大学的课堂教育和自学有机结合起来,在实现众多自考生大学梦的同时提高高教自学考试的质量。因此,解决两极分化现象不仅关系到一个班级的学风建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助学机构的生存和发展。

3.1 始业教育的扩展和深入

通常意义上的始业教育是指在开学初期为了使新生熟悉学校环境、遵守校规校纪、明确学习目的而采取的一种教育手段。这种手段在开学初期的班级学风建设中的确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两极分化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从隐性到显性的变化过程。要想在班级中培养出对抗两极分化现象的长效性“抗体”仅仅靠一时的始业教育是不可能的。作者认为,针对全日制自考生的始业教育应当由始业性转化为具有非始业性质的连贯性常规教育。这种教育在两极分化的初显阶段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内容。第一,新生入学要首先进行形势教育,通过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帮助新生明确学习目标,规划学习生涯;第二,通过专业教育中渗透就业指导因素。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对本专业一定有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的认识。此时,我们应当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了解当前和今后几年的发展趋势。第三,学生人格的个性化重塑是班级日常生活的主题。根据全国考办的统计,目前20岁左右的自考生是考生的主体。“大学生不仅处于生理发育趋于成熟的‘收尾期’,而且由于独特的大学生活所赋予的独立生活,自我意识的增强,社会角色的多元因素互相交织,使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也处于‘人生调整定位’的关键成熟时期。”[4]因此,在班级中开展以责任意识为中心的人格教育对于全日制自考生的长期发展和班级两极分化的预防、解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2 班级学生档案的建立

班级学生档案不同于学生信息表,它是对班级每位学生平时表现的一种综合评价,包括学生谈话记录、班主任观察及任课老师反馈记录、学生个人的期中和期末总结、家长联系记录。通过班级学生档案的建立有助于把握学生在各个不同阶段的变化过程,及时发现班级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情况。特别是对于一些心理、生理有特殊情况的学生更要进行跟踪辅导。必要时要进行定期的心理疏导,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学生人数比较少的班级我们要求对每位学生都建立比较详细的档案。人数比较多的班级应该掌握重点人员在两极分化过程中的动态,这个重点人员就是指在两极分化初显阶段时就处于“枣核”底端的学生和在形成阶段开始逐渐由中间向底部滑落的学生。值得一提的是学生谈话是获得学生信息最直接的方式,是班级学生档案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谈话的对象也主要是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和学习意志力不够坚定的学生。一部完善的学生档案就是班级里每位学生在三年或者四年自考生涯中的成长线路图,也是班主任工作的精髓体现。如何建立既能反映自考生成长一般规律有能体现各专业特色的班级学生档案是每个自考实际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3.3 班级核心力量作用发挥

一个班级的核心力量包括班委、团干部、学生党员和业余党校学员,他们是班级同学在充分发扬民主征求民意的基础上选举出来参与班级管理和活动组织的代表。同时,他们也是预防和解决两极分化现象的主要依靠力量。班级核心力量在解决两极分化现象中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竞争性学习氛围的营造。作为班级核心力量成员的基本素质之一就是具备良好的学习成绩。假如班委和团干部中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成绩,那么他们对于班级的学风建设将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第二,班级团队活动中的组织作用。一个班级核心力量的基础是学习,但是带动整个班级凝聚力的方式往往是团队活动的组织。学生干部应该在自身积极投身班级活动的同时也努力带动身边的其他同学,通过班级活动让大家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无处不在而自己也是这个集体的主体。第三,学习和生活中的奉献精神。一个合格的学生干部应当在生活中关心同学、学习上帮助同学。学生干部可以在班主任或者任课老师的引导下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方式帮助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尤其是不要使成绩原本处于班级中间部分的同学滑落到差生的队伍中。

参考文献

7.全日制自考助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篇七

主要课程:人力资源管理、机关管理、运筹学基础、领导科学与现代管理信息技术等。会计(注册会计师)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独立履行注册会计师执行责任和承担大中型项目审计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会计学、财务管理学、中国税制、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金融理论与实务、金融市场学、会计制度设计、资产评估、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与审计准则等。

市场营销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

8.全日制专科升自考本科 篇八

主办:国家核准的有举办“全日制专科升自考本科班”资质的高等院校 招生对象:全日制专科在读学生

学制:两年

入学方式:免试入学,在省教育厅、教育考试院注册后取得学籍、考籍

教学形式:主办高校选派教师主持双休日、节假日面授和考前辅导;学员平时坚持自学 考试方式:省教育厅、教育考试院组织课程统考

毕业学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证书

颁证者: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和主办大学

证书权威性: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本科文凭;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监制;

有唯一证书编号和咨询认证编码。

学员获证条件:取得专科毕业证;

通过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

完成规定的毕业论文(设计)或其它教学实践任务;

思想品德鉴定合格。

毕业学位: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

颁证者:主办大学

证书权威性: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学位证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位办公室监制;

有唯一证书编号。

学员获证条件:取得本科毕业证书;

满足颁发学位对课程考试成绩、论文(设计)成绩的要求;

满足颁发学位对学位外语统考成绩、专业综合统考成绩的要求;

上一篇:浅谈党建工作责任制下一篇: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画小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