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元化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精选8篇)
1.浅谈多元化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篇一
信息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充满了观察、实验、猜想、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仅靠一张嘴、一支笔和一块黑板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在教学中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针对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优化教学结构和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表象,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更精彩。因此,信息化教学是当今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就促使我们每一位老师要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运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活动。
数学的逻辑性很强,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则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在小学的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数学的学科特点与小学思维的特点之间存在一定差距,而要缩短这个差距,教师往往需要通过演示教学来实现,即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来辅助教学。
多媒体课件能演示教学活动,它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行为,它既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又是常用的教学方法,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解决比较抽象和复杂的问题时,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信息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一)信息化教学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源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信息是通过书本、图片、录音和录像等有限的手段获得并向学生传输,信息来源有限而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而利用光盘、网络等现代信息化技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更为丰富的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信息,从而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信息化教学能全面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传统教学手段很容易导致教学内容和过程无味。多媒体课件通过图、文、声、像相结合的方式,为数学教学提供生动、新颖、富有童趣和直观动态的演示,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活动情境,从而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手段,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利用动画、渐变、叠加等效果和声像功能,既可以变静为动,也可以变动为静,多方面、多角度地演示,以多种媒体刺激学生的感官,将知识和某些过程直观化,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大了课堂容量,让学生拥有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二、信息化教学走进数学课堂
(一)用信息化教学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兴趣。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巧妙成功的开关,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其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决定作用。《新课程》倡导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运用信息化创设直观的情境,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式学习,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实物图象,运动过程,利用放大、重复、慢性、定格特技手段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刺激,而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主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减法的认识》时,由于考虑到学生是进入小学还不到两个月的孩子,一切的行为习惯还带有幼儿园浓重的影子,“玩”的成分比“学”重,利用多媒体创设老师带小朋友去果园摘果子的有趣情景,小朋友非常高兴,马上就集中注意力,然后趁机开展看课件讲故事的比赛,既说明了减法的意义,又训练了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及时地把握了他们的认知方向。
(二)用信息化教学创设问题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发慌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而教学媒体创设问题形象化、明确化,容易将新知与旧知或各知识点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教学信息化使学生真正拥有发展他们想法的机会,使学生的思维有了充分的展示空间。运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为师生的交流提供共同经验,使学生展开认识、分析、综合、想象、表达能力,学习活动变强迫性教学为诱导或思维教学,极力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小学生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往往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容易感到疲倦,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情况。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
例如,在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分组进行剪拼操作等活动,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三角形,还有的把圆剪拼成梯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别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尝到了独立思考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生处于胜利的喜悦之中。一般推导圆面积公式教学到此结束,可教师并没有就此罢休而就此设问:“圆剪拼成哪种图形的方法最为简单,最易操作、推导?这时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逐一展示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各种方法,学生很快归纳出最简单易行的方法。这样把学生的思维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三)信息化教学能突破重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数学课本上的例题、插图、推理、证明等等都是静态的材料,单靠抽象的语言描述,学生不易理解,难以激发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特点,把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把抽象的知识情境化,有利于创造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明,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讲解。
例如,在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时,让学生动手拼,当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进行拼摆,显得有些忙乱时,适当要求学生想一想,你是怎样拼的?学生有些为难了。这时电脑演示“旋转与平移”的方法,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重合在一起,把上面这个三角形,逆时针方向旋转180°,直到两三角形底也成一条直线为止,再把右边的三角形向上沿着第一个三角形的右边平移,直至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学生才恍然大悟。在分析组合图,或者补充条件的题中,只要教师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当学生说到哪种方法时,老师点击出来,并配以闪烁和声音,老师做到机动灵活,有备而来,随机应变,而学生也在轻松中学到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经常有一些重、难点知识。若利用一般的教具或电教手段难以达到其效果时,有条件的,可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合理、恰当地设计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中的重、难点,同时活跃学生思维。
总之,在小学数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学生学生能力等多方面情况,合理恰当地利用信息化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教学要传递的信息越来越多,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欲望也会越来越强。只要精心地组织和设计并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课堂效率一定会提高。
2.浅谈多元化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篇二
●●运用多媒体,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因此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和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小学生年龄小, 有意注意时间短, 持久性差, 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始终是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稳定组成部分。如果教师善于用色彩鲜明适度的画面吸引学生, 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例如, 在教学一年级《提问题》时, 教师运用三维动画技术, 以童话的形式导入新课:“森林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动物, 有一天, 许多动物在玩游戏, 小朋友们找找看, 你能找到哪些数?”电脑屏幕依次出现3只小鸟、1只鸡、3只鹿、1只象、2只狮、8只鸭等, 学生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教师再乘机提问:“你能提出一些问题来吗?”学生兴趣盎然, 纷纷举手, 说出可以提出求和的应用题与比多比少的应用题, 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提问题, 这样的教学, 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而且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使学生要学、乐学, 进而主动去学。
●●运用多媒体,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中, 我们常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 如果只通过简单、枯燥的讲述, 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 轻易地掌握。采用教学媒体, 经过精心设计与制作, 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信息量, 并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传递教学信息, 使学习者能学得更快, 学得更好。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 在备课、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上确实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然而, 课前的精心设计和准备, 却能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课堂上, 教师只要点击鼠标, 就能在短时间里直观、形象地演示知识的发生过程, 揭示概念。
●●运用多媒体,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由于多媒体的引进, 使得课堂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 而多样的教学形式又常常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时代, 这就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有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动手操作或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作业题, 在学习《24小时计时法》前, 我布置学生观察在哪儿看过24小时计时法, 学生告诉我他通过看电视, 了解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是每晚19:00开始;《大风车》节目是18:00开始, 有的甚至将它们列成时间表等等。学生都是通过多种媒体进行了解的, 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运用多媒体, 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 以及良好学风的养成, 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 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 发挥计算机容量大, 信息的检索、提供、显示及信息类型的转换方便迅速, 信息传播效率高的功能优势, 巧妙设计练习, 激发学生“乐学乐做”的情感非常重要。因此, 在教学中, 应广泛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素材, 更多的练习和表现自己能力与成就的机会。同时, 也为教师提供及时获得学生准确、真实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态度及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 学生最容易犯“角的大小与构成角的两边长短有关”的概念性错误。为了克服学生这一错误的认识, 我运用多媒体自制了一个CAI课件, 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做法是:在讲完《角的认识》新课后, 反馈练习时, 依次出示一组练习。 (1) 根据屏幕上提供的各种图形 (图中有的是角, 有的是两条没有相交的射线) 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结果98%的学生能准确判断; (2) 接着出示一组两个大小相等而边的长短不相等的角和两个边的长短相等而大小不等的角的画面, 要求学生判断每对角的大小。结果有些学生得到边长的角大这一错误的判断。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抓住事物的本质; (3) 为了直观验证他们判断的错误, 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以黑色为背景的高亮度的角。此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两条边长短变化时这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学生通过观察和屏幕演示自己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结论。这种非常直观的演示, 为学生积极思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学生根据观察, 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
3.浅谈多元化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篇三
关键词:多元化 课堂教学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
1.促进学生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在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闹思考,动口交流等多种感官参与下,完成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评价就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结果,而且要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体验等。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每当小学生做完一道题、回答出一个问题,最希望是老师和周围的同学对其肯定的赞赏,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来保护童心、呵护童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将课堂评价改革目的明确定为:评价不在于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而是发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其还对教师明确提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着重探讨应该用什么样标准评价课堂教学问题,如何引导与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可见,课堂上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仅是以往被评价的主要对象,更应是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发挥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对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质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活动对小学生而言是他们生命历程中的一段重要经历,那么关爱学生生命发展,创设多元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是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灵魂所在。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1.评价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体现三维性,即“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虽然作为一个最重要教学目标,但后两个目标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特征。因此在教师拟定教学目标时同等重要。笔者回想自己在以往备课时,总是习惯于借阅参考书目,并没有自己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教学目标,于是遇到没有教参可翻阅时,便手足无措了。教学目标是教师对教学结果的一种预设,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只有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恰当、完整的制定了教学目标,教学质量才会有保障。
2.评价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进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的的中介。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的相互联系是“决定性的”。合理的教学内容会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而学生的特点又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合理确定。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关系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价值与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关系,教学内容的难度与学生的焦虑的关系和教学内容呈现的信息与学生“意义建构”的关系。
3.评价教学方法
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位;注重全面发展,承认个体差异;着眼于学生成长。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认定教师是知识的已知者,学生是知识的未知者。随着当代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努力构建多样化、最优化的体系,因此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桥梁,是课堂多元化评价的重要方面。
4.评价教学效果
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是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用得最普遍的一种评价方式。传统的教学效果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现代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是拥有一个广阔的领域,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认为,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的多元价值判断过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确定“以学生的学习评价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状况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从课堂上学生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程度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三种状态,即学生的参与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学习达成状态。教学效果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决定因素。
5.评价学生课堂表现行为
学生的行为,他们的学习态度、个性中的优良品质数量和参与学习活动中所表现的教养水平等可使我们对教育效果做出结论。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表现,都体现了学习主体地位,发挥了主体作用,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应该是课堂教学评价中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课堂表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为学生的行为,他们的学习态度、个性中的优良品质数量和参与学习活动中所表现的教养水平等可使我们对教育效果做出结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就能获得最准确的评价。
6.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4.课堂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四
摘 要:准确简明、情真意切、饱含激励和充满巧妙灵活的教师课堂评价配合语文教学,它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心智,拓展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情感,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激活课堂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评价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当今这个信息化和学习化的社会里,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的促进者。在新课程理念中教师应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课程实施后,学生由传统的被动知识接受者一跃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为策划者、组织者和引领者,这些都充分张扬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课堂评价语是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形式之一,肯定的、积极的、富有激励性的、灵活多样的评价语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一、简明而准确的评价语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准确又得体,是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方法。评价语应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语言要简洁明了,不冗长,不含糊,对于着意要强调的某个方面,更要讲得清清楚楚。
评价时要求老师具有很强的听辨能力,并能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及时进行反馈,准备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问题。有时需要适当归纳,画龙点睛,切中要害;有时需要指正,由表及里,指点迷津;有时需要引申,纵横发散,左右逢源;有时需要突破,走出定势,另辟蹊径;有时需要针对个体,循循善诱,启智激思;有时需要面向全体,以石激浪,各抒己见。
二、情真意切的评价语
教育,是一种温暖的抚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充满爱、宽容和关怀,对学生的赞美一定要真诚而亲切。如:“说错是正常的,老师也会有说错的时候,没关系,再说一遍”,“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当学生提出了一个别的同学提不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时,老师可走上前去,注视着他的双眼,夸赞道:“你有一双慧眼哟,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很了不起呀!”这样的评价语,让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春雨。相反,那种虚情假意、言不由衷的评价语,不仅无针对性、实效性,而且会深深地伤害学生的心灵。
三、饱含激励的评价语
尊重学生的自我理解、自我感悟,从学生的发言中尽量发现其闪光点,加以肯定。常发“怪问”的学生不仅一般老师不喜欢,同学也易产生反感,认为是“出风头”。如果一味地不鼓励这种学生,课堂的创新活动就难以进行下去。从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怪问”很多时候就是“创造”的种子,它埋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但这颗珍贵而娇弱的种子只有在教师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下才会生根发芽,长成大树,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会使它腐烂在泥土之中。常言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性格不同,爱好也不相同,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也不可能完全相同。这种差异是受多种主观因素影响的,它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如果强求“同一”,势必会堵塞学生创新思路,扼杀其说真话的个性。
5.浅谈多元化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篇五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义联庄乡西丁庄小学作者姓名:贾文军邮政编码:072558
联系电话:***
通信地址: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义联庄乡西丁庄小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数学学具的合理运用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现就我近年来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使用学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方法,其中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情境,利用学具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小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小学生具有爱玩、爱动的思维特点,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如我在三角形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己活动,把三根长短不等的小棒围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在摆弄过程中,很自然地知道三角形是由三个角、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然后,可让学生来回拉动三角形学具,从“手感”的比较中发现三角形有固定不变的特点,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儿童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
起,顺应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了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
二、使用学具.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我国的教育方针中强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摆、拼、剪、制作、测量、画图等,有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其五育的全面发展。如我在圆锥体积的教学中,让学生分组做实验(一圆柱形容器、一圆锥形容器、沙子或水,让学生用圆锥容器向圆柱容器中装水或沙)证明V= Sh的成立。实验中,我不仅满足于大多数正确或大致正确,而是注意引导学生严格、正确地运用直观操作,且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而是真正把操作作为获取知识的手段。对于实验失败的小组,我引导学生查找实验失败的原因,指出操作的不正确之处,继续进行实验,直到成功为止。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学生在操作中获取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使用学具,有助于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
1.学具的使用,能促使学生自己发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探索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精神条件。实践表明:当代的小学生由于处在信息时代,他们知识视野较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尝试、探索去发现、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由此培养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如我在长方体体积和长、宽、高的关系教学时,让学生从操作12个小木块入手,边操作边思考,并
借助记录整理的科学手段,从中悟出这种特殊关系的必然性,探索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这样的教学,成为学生的科学实验,其知识是学生通过操作实验“重新发现”的,容易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2.动手操作,可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等获取知识的能力。
操作学具能使物质的外部操作(物化)过渡到智力的内部认识活动,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认识内化,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我在圆柱的侧面积的教学时,要求学生利用学具操作,将圆柱侧面转化为原来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柱侧面面积公式。学生通过操作学具,找到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把新知转化为旧知,运用旧知解决新知,把新知同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3.学具的使用,因师生互动,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单向灌输的局面。
通过数学教学改革,努力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改革单纯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提供给儿童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学习者群体的讨论与交流,进一步归纳、验证,形成数学结论,让学生获取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学具的操作,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让学生大胆发问、质疑,共同制定解题计划,选择适宜的思维方向和策略。通过这些思维方式和策略的运用,不断解决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的矛盾,教师讲
解与自觉理解的矛盾和同学之间新知识理解水平差异而产生的矛盾,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我在圆的面积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又如我在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中,师生利用了一些三角形(其中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学具,采用拼接法、度量法和幻灯演示法来证明三角形内角和。
四、使用学具,有助于形成“问题解决”意识
数学教学强调“数学问题解决”,使学生达到能从日常生活中和数学内部找出数学问题,能发展和应用各种策略去解决各种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问题解决”。如我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让学生根据学具卡(见教材图)自己提出问题,学生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其中包括推导乘法分配律用到的问题),我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抽出教学新知所需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发现乘法分配律。这样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掌握了数学知识,同时“数学问题解决”意识得到了强化和培养。
五、使用学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浅谈多元化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篇六
游戏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是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方式。我的理想的教学活动是教师用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游戏活动,让课堂充满了欢乐,充满了情趣,学生和老师劳逸结合,来活跃课堂氛围。
一、用游戏活动分组,增强了孩子的合作意识。
1、报数分组。按1至几报数,完成后,按号数坐到写了1号、2号、3号„„的那一组。利用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们互相认识,互相了解。新的小组成立了,合作讨论的第一件事是给自己的小组取一个名字,并限制时间,还要每个小组中找出三位进行角色分配。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协作组,在协作组中还要有一些特殊的角色是很重要的,但这些角色在一定时间内要交换。角色就分为:朗读者、查对者、记录者。其中朗读者是告诉大家需要做什么,鼓励他们怎么做。查对者是确保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任务,看完成的时间和进度,提醒组员的时间。记录者也叫展示者,是把小组内每个人的意见和想记录下来,与其他小组分享。这样的分组方法不仅能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和伙伴交流,而且能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分工。就避免了有的孩子只是听不说的习惯。在我所教的班级里就有一个性格很内向的学生,平时不和大家交流,我就用这种方法鼓励他,让他大胆地说出心中的想法。一学期下来,他的变化很明显,渐渐地爱说爱笑了。小组中合作、分工真的起作用了。
2、利用图形、糖果分组。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放各种形状、颜色的图形,各种口味的糖,让每个孩子摸出一个来,可以通过相同形状、颜色、口味来分组,分好组后也要进行角色分配。
3、还可以利用衣服的颜色进行分组。这些分组方法能使学生在精神和情感等方面得到满足。(1)感到爱与归宿。作为人类应有归宿感,让孩子感到有归宿感,让他们去爱人,体会到被人爱。比如给小组取一个好听的名字,给小组编歌曲。(2)提高能力、增加力量。孩子被认同很重要,让他们知道做的事被人认同而且做得很好是很重要的。比如在分组中孩子们就会有不同的观点和想法,作为老师不能一味的反驳或者批评,可以对孩子说鼓励性、感谢性的语言。“你的主意很好,谢谢!”(3)感到自由。让学生能独立地做自己的事情,给他们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去做自己的事。比如孩子刚学时要多靠近他们,摸摸、拍拍它们,当他们能自己做时就离他远些。(4)学会选择。让孩子有机会选择,还要有安全感,也给他们自由选择的空间。比如,决定自己组的名字。安全感是很重要,但也应该让他们抛开远有安全感去做一些选择。(5)感到快乐。“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孩子在做事时感到快乐也很重要,做某件事时很喜欢、很感兴趣。在课堂上需要有微笑,也应常看到孩子们的微笑。教师不仅教会学生合作,还要让他们在情感和精神方面得到满足,这样才是完整的分工合作。
二、课中穿插游戏,调动课堂氛围,提高学习积极性。
培训中,加方老师教给我们许多在课中穿插的游戏活动,同时教师们自己也创编了一些,这些游戏生动、有趣,易于记住。
1、遇到一节枯燥的课,游戏活动在课堂中就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了。刚上课时就可以让学生背一首诗或唱一首歌,再进入新课的学习。要下课或放学之前再唱一轻松的歌曲结束一节或一天的课程,并回忆自己今天学到了什么,做得不好的是什么,想想该怎样努力和改正。
我们班的孩子已经形成了习惯,每次上课铃响了。在教师外面就能听见他们琅琅的背诗声,心里真舒服。
2、小学低段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短,当孩子开始“开小差”时,穿插一些有趣的的游戏活动,他们的注意力渐渐地集中,学习效果也比较好。列举几种游戏:
(1)“七个向上”。先选出七个学生,其他的闭上眼睛趴在桌子上并竖起大拇指,这时选出的七个学生开始摸台下学生的大拇指,被摸的人把拇指缩回去,就猜一猜是谁碰着他的,最后再交换位置。同时没猜中的人可以即兴表演节目。(2)唱儿歌做动作的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的节奏和韵律感:“小兔子走路,跳跳跳;小鸭子走路摇摇摇;小乌龟走路,爬爬爬;小花猫走路,静悄悄。”(3)锻炼孩子的反应能力,集中注意力的游戏。比如:左手摸右耳,右手摸鼻子,再互换,左手摸鼻子,右手摸左耳。
另外,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上孩子的特点和条件创编各种游戏,“伸伸腿、伸伸腰、跳一跳”等,只要是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都适合他们。
三、课堂中讲故事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增加生活情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一次参加培训时,维吉妮娅和苏珊教给我们多种形式给学生讲故事的方法。并不是每个故事孩子都喜欢听,但只要懂得用方法,都会讲的生动易懂,孩子也容易接受。以下两种讲故事的方法很适用于我们的小学课堂,仅供大家的参考。
1、用绒布、硬纸片等做故事中的动物或人物工具,拿到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讲解。课堂会因为故事而生动有趣。小学低段孩子主要是形象思维,如果单纯地讲故事,偶尔也会感到枯燥无味。用这样的方式,不仅让他们知道了故事的内容,还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孩子动手和动脑的习惯。
2、让孩子戴上故事中动物或人物的头饰在课堂中表演故事中的内容,就显得生活化,与孩子的生活相联系,他们会更加感兴趣,积极性很高。同时孩子感到快乐,极大地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游戏活动对小学课堂教学的确有很大的帮助,教师们不妨试试。但要选准时机,选好环境,适时适量地运用,这样在课堂中就能真正起到调节课堂氛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能力,锻炼学生动手动脑,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用。
谈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陈鹤琴曾指出: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对于学龄前的儿童,游戏便是生活的大部分,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对于各年龄阶段的学生,游戏更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和意义。游戏活动需要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能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动口能力、动脑能力。学科教学中引入游戏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能快速、质优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学中玩、玩中学”已经成为教学中的一个共识,游戏教学渐渐成为学科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和环节。
数学学科中的游戏式教学,不但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数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数学的学习更加接近生活,而且可以在游戏的同时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一、游戏介入,解决难题。
游戏是数学知识获得的一个有效途径之一。马丁·加德纳说过:唤醒学生的最好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利用游戏教学,可以寓教于学,使学生
在轻松的游戏活动中完成学习的任务,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满足。例如:在教完九九乘法口诀后,要求学生熟背口诀,以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但由于背口诀比较死板、枯燥、单一,学生很快就感到厌烦。我曾一度为如何鼓励学生背口诀而伤脑筋。后来,我把背口诀设计成“大合唱”,而且必须跟着我这个总指挥所打出的节奏来“唱”。学生一听,都觉得很新奇,很好玩,精神马上就上来了。结果效果相当的不错。我大受鼓舞,不断地变换着各种指挥的方式和要求。如快速、慢速、大声响亮、轻声低调------营造出合唱团的“高音”“低音”、“独唱”、“合唱”、“对唱”等不同的效果。这些不断出现的新玩法,令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越背越开心、越背越卖力。每次要停下来上课了,学生都抢着说“再来一次”,意犹未尽、欲罢不能。通过这个游戏,学生的口诀熟练得很快,计算的速度也不断地提高。数学游戏不只是为了轻松、为了玩,数学游戏的设计最终的目的为教学服务的,因此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地、有针对性地设计数学游戏,更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游戏介入,激发兴趣。
我们的先贤孔子在很早之前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得奖者杨振宁博士也指出:“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强大动力来源。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的游戏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一开始就被吸引住了,立即就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摸球------可能性大小》时,我设计了一个抽奖游戏。我准备好了一个抽奖箱,并放了8个白球、3个黄球,1个红球。学生一听说可以抽奖,还有奖品,都兴奋不已,跃跃欲试。我公布游戏规则:“摸到白球没奖,摸到黄球,安慰奖,摸到红球一等奖。同学们,请问你想摸到什么奖呢?”学生们都异口同声地说:“我要一等奖。”刚开始摸球的几个同学都摸到白球或黄球,很少摸到红球。这时,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有学生说是因为摸球的人运气不好,有学生觉得可能是老师在球上做了“手脚”,有学生开始怀疑箱内没有红球。我把球全倒出来,让学生数清楚颜色和个数,再开始第二次的抽奖并做好结果的记录。经过一番抽奖后,还是抽到一等奖的人较少。我故意问:怎么又是这样的结果?为什么
呢?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现象吗?学生们纷纷积极发表自己看法,还引用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这节课的热烈的讨论中结束。正所谓:高兴学来的东西永不会忘。课堂教学中采用游戏活动与生活实例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对新课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把抽象的概念和知识形象直观地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掌握自然而牢固。
三、游戏介入,培养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过程中,越是让学生较少发觉你的教育动机越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游戏创设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好玩,设计游戏应考虑到要让学生在玩中学,真正能在玩中掌握新的知识,从而达到愉悦身心,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完《对称图形》后,特意准备了很多的纸和剪刀,让学生利用对称的知识,亲自设计和制作一个对称的图案。开始时学生不知道怎样做,只能剪出像心型、三角形一类简但的图案。我把较特别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后,其他同学深受启发,一个比一个做得复杂、一个比一个做得精美。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无限的创造能力。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体,有独立的思想和独立的意志,数学教学中,要创造不同的游戏环境,让学生在热情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都有机会进行独立的表现,都有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游戏中的所收获。游戏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玩地同时不知不觉地学习了知识,煅炼了能力,获得了成功,更能激发学生不断去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
教学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合理地进行游戏,才能使游戏教学发挥其应有的辅助作用;只有科学地运用游戏,才能促使学生爱学数学,乐在其中,只有精心地设计游戏,才能发展学生思维,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数学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的独特作用,还有待我们不断地去实践和发现。
游戏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 张玉(小学数学 广西浦北县小学数学二班)评论数/浏览数: 8 / 138 发表日期: 2011-11-15 22:14:04
游戏是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它不仅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而且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参与学习过程,探索、巩固新知识,促进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游戏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而游戏是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它不仅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而且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参与学习过程,探索、巩固新知识,促进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教师可以从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将教学内容带上一些游戏色彩,并充分利用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体现在:
一、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动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胜、好强。他们渴望学习知识,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但他们年龄小,注意力不稳定,无意注意多于有意注意。而游戏,可以顺应儿童这一心理特点,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新知识。例如教学“4的认识”,老师说:“小朋友,你们喜欢游动物园吗?”孩子们都兴奋地说:“喜欢!”“好!老师就带你们去看一看动物园中那些可爱的动物。”接着出示动物园图,并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问:“你能从这些动物中找出数字‘4’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许多数量是‘4’的东西,如:老虎、大象、熊猫都有4只腿,又如:1只大象有2只耳朵,2只大象有4只耳朵,又如:地上有3只松鼠,树上有1只松鼠,一共4只松鼠等。这样,不仅儿童饶有兴趣地投入新课学习中去了,而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同时学生的观察力也得到训练和培养。
二、游戏可以学生的丰富学习。
小学低年级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善于形象记忆,逻辑推理能力较弱。因此,在学生学习新知时,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如在《元角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可以组织一个“争当优秀售货员”的游戏进行教学。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动手选商品,动脑算总价,动口回答应付款和剩余款,变枯燥乏味的简单货币换算为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通过动手激发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既轻松愉快学会了新知,又促进大脑思维,推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三、游戏可以使学生巩固新知。
在教学中间,把教学内容转换成一些游戏活动,穿插安排,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玩中学,更重要的是可以把学习推向新的高潮。例如教学确定位置(第几排第几个)后,可以利用下课前的3至5分钟进行“我的朋友是第几排第几个)的
游戏。请10位同学分别上前说说自己的朋友是第几排第几个,下面相应的同学说“我是第几排第几个,我和你是好朋友。”通过游戏活动,学生不仅巩固了新知,老师还可以从游戏中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游戏中每个学生都参与思考,这样课堂“活”了,精神振奋了,思维积极了,学生不仅掌握了第几排第几个的知识,而且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四、通过游戏,体验成功
练习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低年级学生对于大量枯燥的口算、笔算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倦心理,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如果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之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在教学中,有找朋友、夺红旗、对口令、送信、小动物找家等有趣的游戏。像“夺红旗”,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每个小组都在为自己的队友加油、鼓励。你算错了,他马上冲上去改过来,这种竞争意识使孩子们渐渐养成不服输、敢于向困难挑战的良好学习习惯,把枯燥乏味的计算练习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学生兴趣浓、情绪高,在“玩”与“乐”中获取知识,增长智慧。
五、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游戏教学还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如:在“找朋友”游戏中,学生经过理性的思考后,积极地去寻找自己的目标,心中的答案。在寻找过程中,有谁找错了,别人就会主动帮助他,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也在潜移默化中被培养起来了。另外,学生在积极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加强了组织和纪律观念,培养了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实践证明,游戏既有效地传授了知识又巩固了新知,还可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非智力品质。
发挥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
学习和游戏是儿童生活的两大主题。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兴趣和情感兴趣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带。一方面,游戏是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学习离不开游戏,教师将教学内容带上一些游戏的色彩,会使课堂教学活泼有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游戏的作用?
一、在游戏中设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适当开展数学小游戏可以进一步激发探索的兴趣,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激发探究的愿望。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教师组织学生在电脑上进行“开炮游戏”。教师发令后,看谁打得准。学生在这个游戏活动过程中,自然发现了“炮口角度调整的重要性”。教师通过巧妙的引导,自然地引出了课题,也为下面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在游戏中探究
学生只有主动投入探究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学生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及时依托游戏这一载体,让学生开展主动的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我们组织了“剪纸游戏”。先要求学生任意剪出一个梯形,并把梯形剪成已经学过的图形,份数越少越好,方法越多越好。要求是:剪开的各部分图形可以转化,会求出其面积。学生在游戏中得出四种方法:(1)通过上底的一个顶点沿与梯形一条腰的平行线剪开,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2)沿对角线剪开,分成两个三角形;(3)沿中位线剪开,旋转180º,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4)沿等腰梯形上下底中心连线剪开,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通过各种方法的归纳,得出了梯形面积公式。这样的游戏活动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
三、在游戏中体验
一年级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道趣味题:方框里应该是什么水果?
上述练习题渗透了对称的思想。如果直接让学生观察与思考,可能部分学生会感到困难。因此,我们设计了“水果照镜子”的游戏。新鲜的水果来到镜子前面,有的看到了自己,有的没有看到,你能找到它们吗?学生在游戏中很好地理解了问题的意思。
四、在游戏中结课
一节课结束的时候,往往也是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时候,这时的游戏可以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学《可能性的大小》时,我们组织学生利用转盘进行抽奖游戏,学生兴致很高。在游戏之后,利用可能性大小的知识对结果进行了合理的解释,深化了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总之,把游戏引进课堂,可以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游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发布者:李小艳 发布时间: 2012-8-13 22:21:54
古往今来数学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可以证明游戏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具有极大的价值。对此,马丁.加德纳曾经作了相当正确的评价“唤醒学生的最好的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智力题、魔术、笑话、悖论、打油诗
或那些呆板的教师认为无意义而避开的其他东西。
1.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在课堂中运用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情景,使学生兴趣浓厚,让学生一开始就被吸引住,立即就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要上好每一堂课,不仅仅是依靠教师传授知识,还需要学生的配合,特别是自闭症的学生,注意力极不稳定,容易被一些其它刺激所吸引。为此,我采用了游戏与实践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积极、有意识的培养他们注意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发展他们的有意注意,以至提高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
实践证明,游戏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增强了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学生不仅愿意参加游戏和实践课,并能积极开动脑筋,使数学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2.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和谐的气氛。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游戏便是生活的一大部分,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对于各年龄阶段的学生游戏便更多的赋予多功能的意义。例如:在教完九的乘法口诀后,要求学生熟记九的乘法口诀,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但是由于背口诀比较死板枯燥单一,学生很快就感到不耐烦。作为老师特别是数学老师都曾一度为如何背口诀而苦恼。
老师可以将口诀设计成“大合唱”而且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指挥所打出的节奏来“唱”,这样学生就觉得新奇好玩了,效果也会相当的不错。在整节课中不但的变换着指挥的节奏。如:快速慢速大声轻声,这样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和情调,让学生始终被良好的气氛所陶冶 感染,因此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有针对的设计教学游戏,更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3.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学生思维的发展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善于形象记忆,逻辑推理能力较弱。他们需要动手摸图形,动脑想图形特征,动口说图形名称来巩固对图形的认识,并较深刻地掌握图形各自的特征。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通过动手激发了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动手调动了多种感官,既轻松愉快的学会了新知识,又促进大脑思维,推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4.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作为小学生,他们的集体还处于成长发展过程之中,特别是神经系统不够成熟,注意力集中时间只有二十分钟左右。特别是对于抽象、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他们往往更加难以集中注意力,对数学兴趣的欲望不高。而在数学课堂中游戏恰能补充这方面的不足。根据这种情况,作为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组织形式多样的数学游戏帮助孩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运用,摆脱心中对数学的抗拒因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5.从游戏中学习新知,培养自信。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持久学习一段时间后,精神不集中,大脑处于疲惫状态,思维不活跃;为了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学习的状态,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兴奋的状态,进行创新思维打开大门。
6.在游戏中拓宽知识,培养能力。
游戏是学生课余活动的主要形式,游戏巧妙的运用,对新知识的巩固和升华有着重要的作用。
实践告诉我们,丰富多彩的游戏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数学的学习中;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其注意力和观察力都有明显的加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明显的提升。
寓游戏于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一书中指出:教师在课堂上讲了些什么并不重要,而学生想了些什么更重要千万倍。学生的思维应在学生自己的头脑里产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明确概念,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并给予恰当的帮助,让学生在情境中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这就告诉我们,教师应改变以往偏重于数学结果的教学模式,要把结果教学转变为过程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向交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一些具体操作方法。
一、理清数学与游戏的关系,理解数学游戏对教学的现实意义
首先,数学和游戏的关系源远流长,在还没有数学这个概念时,数学知识就广泛存在于各种游戏中,随着游戏的发展数学也随之发展,所以游戏是数学发展的动力之一。
其次,《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游戏,无疑是中学生喜欢、最愿意参与的一种活动。数学游戏以雅趣的形式娱人,以丰富的内容引人,以无穷的奥秘迷人,以潜在的功能育人,数学游戏对于数学学习有极大的价值。
第三,根据波利亚的观点如果在教学中能很好的组织游戏,无疑能给学生发现事物规律时给予恰当的帮助,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与愿望。又有皮亚杰在20世纪提倡的建构学习心理学中提到利用游戏活动使儿童内化建构其正确的数学概念。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把数学游戏运用于数学课堂,使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达到数学好玩的境界,进而使学生主动地学数学,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发展“数与式、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中许多概念,最终培养数学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把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运用于中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理清数学游戏的特点,理解游戏在教学中的实际作用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数学游戏对于改善学生的精神面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具有重要的作用。
数学游戏的特点是具有趣味性;令人兴奋;具有挑战性;参与人数多;可操作性强等等,因此通过数学游戏可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未知问题时强烈的好奇心,最终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数学的科学世界观。
组织数学游戏时由于所涉及的内容有趣、吸引人、浅显易懂,而且不需要过多的预备知识,只要掌握一般的基本知识,学生自然而然地会跟随教师设定的规则或操作方法积极参与进来。
数学与游戏有其相似性——“乐在其中”,只要主动参与进来就会获得其中的乐趣并乐此不疲,这种相似性也就保证了数学游戏有利于数学思想的培养,能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观察、鉴别、分析能力,用自己的方式来研究世界,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世界。数学游戏还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机会,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数学学习理念,更可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得到张扬和提升;合作精神、自主探索、交流总结、意志品质得到锻炼和培养。
三、梳理每章、节、课的实际背景,挖掘其中的游戏因素,以多样的游戏形式引领学生发现数学规律,提高思维能力。
由于新教材里蕴含了不少数学游戏的内容,所以在备课时应该仔细专研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的游戏因素,用简单的道具精心组织好游戏环节及运用的时机。具体在组织数学游戏的过程中形式要多样,内容要丰富、有层次。下面就列举几个教学实例来供大家体会。
(四)取“球”游戏
这种游戏一般用在学习统计的初步知识和数据的收集、处理的过程中,如学习可能和不可能,可以在一只不透明的盒子中放入十只红球(红球可以用其他物体替代,下同),让学生上来摸出黑球,发现一次都没有,从而教师总结:在给定的条件下,每次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然后再拿出一只不透明的盒子,放入十只黑球,让学生上来摸出黑球,发现每次都是,从而教师总结:在给定的条件下,每次都发生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最后再拿出一只不透明的盒子,放入五只黑球、五只红球,让学生上来摸出黑球,从而教师总结:在给定的条件下,有时发生,有时不发生的事件叫做可能事件。又如求一件事情发生的概率知识很好的穿插这种做法,对帮助学生理解是很有好处的,特别求比较难的一件事情发生的概率。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多运用,表面上会影响教学进程,但实质上却又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阅览一些杂志时,我看到很多教师在组织数学游戏时有自己很好的创意,因此只要教师多动脑筋,一定会把一些不起眼的道具用到组织课堂游戏中来,其本身也提高了教师个人的创新能力。
四、组织数学游戏活动的基本原则与注意事项
组织好数学游戏的作用上面我详细的做了说明,不过如果组织不好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需要知道组织数学游戏的基本原则与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必须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游戏设计简明并富有趣味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游戏中来。如果游戏脱离了教学目标,那么有再多的趣味性都是要遭到批判的,毕竟设计数学游戏的宗旨是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2、选材合适,在游戏过程中不宜有复杂的运算或证明,否则会减少学生的参与面,甚至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
3、在游戏过程中应有由浅入深的层次,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游戏中的数学知识、原理、方法。
4、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应全身心的投入,组织好课堂纪律,绝不可放手让学生玩,要及时运用各种技法,营造良好的游戏气氛,引导和控制游戏的进展。
5、努力运用先进的科学设备和手段,尽可能地运用学生熟悉的人或物,使游戏富有现代感和亲切感。
6、必须要有阶段性,灵活运用各种多样的形式,避免简单的重复和游戏的单一,保持游戏的新鲜性和好奇性。
7.浅谈多元化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篇七
直击美术课堂评价的败笔
误区一:单一地评价形式。指的是教师的评价,课堂上学生完成作业,教师便按自己的主观意识给学生一个评价,给他个高分,学生固然欢喜,但不知优在哪里;相反,给他个差,学生心里难过,但也不知差在什么地方。长此以往,教师的评价和学生收到反馈信息未能同步,冷却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同时造成厌学、迷茫的情绪。如:让学生临摹或创作一幅画,然后给出一个成绩,虽快速但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忽略了美术评价的完整性和多样性。
误区二:单一地评价内容。教师看待学生作品旺旺比较传统,经常以画面整洁、比例恰当、颜色均匀为标准,忽略了孩子们的想象、表现和创新能力。这种简单的评价方式,扼杀学生个性表达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误区三:单一地评价结果。美术作业的展示是检测教学成果最直接手段。我们常常习惯于通过看一堂美术课中最后的作业效果来评价美术课的成功与否,的确,美术课上的作业是能反映出教师教学成效的一面镜子,从画面中可以看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以及孩子们对知识技能和构图技巧的掌握情况。但是,作品之外的非学科因素的过程性评价路在何方?
误区四:单一地评价语言。课堂上教师们常说的“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或是一个生硬、重复的评价怪圈,如:“你真棒”、“你很聪明”、“你很了不起”……这些机械的评价语缺乏情感,而且言过其实,很做作、不真实。
扬起美术课堂评价的风帆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教一个人某门功课,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请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那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在一节流畅的教学过程中,植入多元化评价,让美术课堂更显生机与活力。
策略一:用“真诚对待”求得“山花烂漫”。教育家陶行知曾说道:“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这话告诉,教师的评价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诚地流露,并跟孩子们引起共鸣。只有当我们把孩子们都视为独特的生命个体,并予以真实、真诚的评价,你才能听到孩子们在课堂上倾吐心灵的声音和感受到他们生命成长的快乐。
策略二:用“全程评价”引得“柳暗花明”。所谓“全程式”评价,指的是把教学评价穿插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全程参与并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表现、构想创意、学习步骤、研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程度、课堂作业……作全面评价。
1.初步感受对象,学生尝试作画的激趣评价。在美术课中,通常从欣赏图片开始一节课的教学,在多媒体高度发展的现代教学中,美术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大开眼界,激发他们的灵感和想象力。
2.学生欣赏范画,对同龄人作业的引导评价。这些评价都是以保护孩子美术性为出发点,激发他们美术创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我没有过多的教给孩子绘画技法,让孩子尽情说出直观上的感受,从想象方面充分引导。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这个环节中学生的思维在多人的交流中变得更加广阔、活跃,在整个过程中,一些本来比较专业复杂的美术专业知识,开始漫漫的渗入学生的头脑中,并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能力,他们的眼光渐渐的提高,这时他们对自己能动手创作就更加的渴求了。
3.学生动手作业,作品初具规模时的拓展评价。创作的最初期,教师在巡回的同时,可以进行口头的引导,可以强调一下基本的作画原则,帮学生理清楚作画步骤等。发现学生有闪光点的内容出现时,要及时作出正面的口头评价,虽然可能只是几句话,我们要相信,这些小小的引导也能帮助学生,使他们的作品出现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接纳不同水平的孩子,对孩子不作横向比较,从孩子的认知起点出发,结合孩子的个性,对其给予相应的指导。
4.学生作业完成,作品展示时的结果评价。毕加索说:“当我是一个孩子,我就可以跟拉菲尔一样作画,但后来我花费了很长一段时间学习如何像一个孩子那样画画。我毕生努力追求的,就是把我的作品画成儿童画般纯真。”
8.浅谈多元化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篇八
关键词:课堂提问;提问形式;创新精神
我们的学生最大的缺憾就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这与平时上课就不重视这方面的培养有关,对此,我对当月听的几节课做了统计,教师平均每节课向学生提问20次以上,留出让学生提问的时间,多的四五次,少的一两次。印象很深的是,有节课根据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既然要深刻了解提问的意义,就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学习应该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老师应该以学生认知为基础,面向全班学生,处理好教授和自学之间的关注。引导学生自己探索、交流,让孩子们真正理解和掌握上课的内容,并且渗透数学思想。
“听话”家长、老师对一个学生的表扬,这种听话也在课堂中随处体现,传统的教育观念造成学生“不能”和“不敢”提问,尊师重道一直是中国传统的观念。老师受大家尊敬,孩子觉得教师就是知识的化身,所讲内容自己必须接受,所以,就有家长会经常对老师说,老师的话比父母的管用多了。这种权威也就从小形成并根植于学生的头脑中,逐渐孩子就有了对教师的依赖心理,慢慢这种依赖发展成为一种习惯。因此,学生不敢随便提问,不敢提出质疑,在需要时也提不出建设性的意见。
站在老师的角度,有时也不见得那么希望看到孩子的提问,特别是有些老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没那么强,希望课堂上的每一步都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走,如果让学生随意提问教学秩序就乱了,就可能导致上课时间不够,完成不了任务;有些提问的学生看上去很灵活,提出的问题也许很随意,“以知识为核心”的教学观念仍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大家不自觉地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知识的传授上,而忽视了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过分注重知识必然会造成学生呆板的学习,凡是书上写的都是科学的、凡是教师讲的都是正确的,不会也不敢提出疑问。而有些公开课的学生的观察、讨论、回答都是教师事先策划好的,学生只能在这些框框中打转,即使偶尔有学生跳出了这一框框,教师也会赶紧把他拉回来。生怕孩子跑太远,我们到底给了学生多大的思考余地,给了学生多少主动权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学生还用得着探究?还会探究吗?当然也就“不会”提问了。提问的学生一般都是思维跟着课堂,跟着老师转的同学,这样的人往往上课得到知识的效果比其他同学更高。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知识,让学生喜欢提问,经常提问不仅创设了一种促进学习的氛围,使学生知道如何学习,也可以对教学过程适当调控。
让学生更有参与感,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不是一直习惯做一个观众,鼓励孩子多想多问,利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追求,主动去获得,课堂上提问的方式很多,老师平时提问就应该注意激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学习如何提问,常见的提问形式可以有:(1)引起学生好奇。一堂高效的数学课多离不开提问,它会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激起他们浓厚的学习欲望。如,在教学简便运算之前可以出示一组可以进行简便运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提问:老师对这些題目都可以进行口算,你知道老师是用什么方法吗?学生必定非常好奇,同样是计算,为什么老师算得那么快,求知欲和好奇心一下子就上来了。(2)激起学生的挑战欲望。教师鼓动学生的情志,激发学生的灵感,开启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热情地投入探究讨论问题的情境之中。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遇到平行四边形的问题,就可以提问:“有的同学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同学认为不是,到底哪个是对的呢?请说出你的理由”;(3)回顾经验,引导迁移。如,在低年级“认识物体”教学时提问:你认识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环境是他们第一次系统学习,所学的一切都对他们以后的漫长学习生涯有着深远的影响。提问题就是一种状态,问题就是认识新事物的开始。当你面对某种不清楚的事物且不能理解它时。疑问就是引导你开始认识它是第一步,问题意识是指孩子们在遇到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在思维的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学习有利于孩子创新精神的培养和良好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钱朝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3).
[2]潘崇利.课本例习题的“再加工”[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11).
【浅谈多元化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推荐阅读: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浅谈多元化的品德评价08-21
信息技术多元化评价08-03
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11-16
参加多元化评价活动作文01-04
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06-13
多元化评价给语文教学带来生机08-21
多元考核评价方法10-16
高中地理课堂多元化教学法研究论文12-27
浅谈多元化经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11-09